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校校园规划设计8篇

时间:2023-08-16 09:19: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校园规划设计

篇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pac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plan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concept of mountain campus, namely reasonable use of landform, try to protect the natural ecology, d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quarter to energy conserv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project construction condition, it sums up with suitable design features, and the planning design of new campus program of the Ankang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are expounded.

关 键 词:校园规划;生态观念;人文精神;空间营造

Keyword:Campus planning;Ecological concepts;Humanistic spirit;Spac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9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自大学诞生以来,地域的不同和时代的差异决定了每个时代都有符合该时展要求的大学规划理念。大学规划理念反映出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大学价值的一种体现,直接决定了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校园应具备两种基本品质:即良好的物质环境与高雅的文化环境。从物质环境建设来说:一是具有能够体现出先进性、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建筑设施;二是有合理而灵活的校园分区和便捷的交通组织;三是具有美好、健康的生态环境。从文化或人文环境的塑造来说:一是能营造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思考和研讨氛围的学府环境;二是形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全面素质养成的空间环境;三是能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和“一草一木参与教育”的文化环境与人文环境。通过空间的营造,校园规划体现出“生态、人文、开放”的特色,以满足高校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多方面需求,对于山地高校校园的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规划设计提出实际的应用。

2项目建设条件

2.1项目选址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用地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江北教学园区七里沟片区,处于安康大道东段南侧,紧邻其老校区。用地东至市直经济适用房的项目用地界,西至西郊变电用地界,南至七里沟山坡民房以外,北至安康大道用地外。其中,规划用地老校区约5.14 hm2,新校区约32.05 hm2,合计约37.19 hm2。

2.2现状分析与用地条件评价

2.2.1 现状分析

新校区山清水秀,地势起伏,风景独特,自然植被良好,环境无污染。老校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功能分区,部分建筑可以通过局部更新改造继续加以利用。

2.2.2 用地条件分析

利用GIS相关软件对地形地貌进行多方位的分析,是山地大学校园规划的必要技术手段。本规划侧重选取坡度、坡向、地形和排水四项因素作为评价分析的依据。

(1) 用地坡度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新校园约32.05 hm2的用地中,28%的用地坡度小于10%,约8.97 hm2;59%的用地坡度介于10%~30%,约18.91 hm2;13%的用地坡度大于30%,约4.17 hm2。

总体评价:本项目用地坡度稍微偏大,其中约13%的用地不适于工程建设,其余约59%的场地为较宜建设用地,需进行土地平整后方可作为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28%,约8.98 hm2。

(2) 地形坡向分析

用地为山地,坡向对建筑布局影响较大。按照四种坡向优劣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南、东、西北。经分析,四种坡向用地面积比例如下表所示,本项目用地约32.5%朝西,约26.7%朝北,因而总体规划应重点考虑东、南坡向的布局问题。

坡向 比例(%) 所占面积( hm2)

南向 23.2 7.44

东向 17.6 5.64

西向 32.5 10.41

北向 26.7 8.56

(3) 视觉景观分析。用地内有一座海拔339.5 m的山头,视野开阔。周边还有其他山体,山顶海拔标高为316.3m-326.1 m,形成自然山体背景。用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形成四梁三沟的地形,沿山沟和山脊自然形成景观轴线。

(4)山地排水分析。新校园用地以山地为主,按照山脊分水线,山水从北、东、南三方向汇入三条山沟,并向东排入排水渠中。建筑布置需考虑防洪排涝的问题。

2.2.3 用地条件评价

土地利用的适用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交通、环境、自然条件、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等。根据本规划区域现状特点,对用地影响最突出的因素是自然地形、地貌条件。合理选择用地可以减少土方量,便于施工和节约投资成本。本规划创作根据地形、坡度、朝向和排水四项要素的分析,结合工程措施难易程度,将用地按照开发适宜性分为三类。一类用地:用地较为平坦、规整、坡度小于10%,朝向和自然环境较为优越;此类用地约占新校园总用地的28%,适于建设。二类用地:用地坡度处于10%~30%,超过一般建筑用地要求,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加以改善,才适于建设。此类用地约占新校园总用地的59%。三类用地:用地坡度大于30%,受多种不利条件影响,建设工程难度很大,此类用地约占新校园总用地的13%,基本不适于建设。

3规划思路分析

通过前面对项目建设条件的具体分析,结合本次设计概括出关于空间布局、空间环境和空间尺度三个方面的设计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3.1空间布局社会化、开放化

现代社会学校和城市的交往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一方面,科学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社会必须和大学密切联系,及时将研究成果用于推动社会的生产;另一方面,大学的科研也成为一项庞大的社会活动,我们不能再指望一两个人闭门造车就可以将卫星送入太空,社会财力、物力的支持是大学教学和研究不可或缺的条件。大学校园规划必须为这种交往模式的改变提供空间上的支持。

3.1.1 对外强调与城市的融合

校园与城市的关系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校园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促进城市创新的源泉,彼此更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互动。本文中主要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层面谈校园与城市的关系,主要谈两个方面:一、空间融合,二、资源共享。

(1)空间融合

新校园用地位于安康市江北教学园区,处于安康大道东段南侧。安康大道作为安康市城市发展主轴、作为城市主要景观轴线,需塑造良好的形象来展示安康的城市形象。总平面规划的时候,沿安康大道布置行政办公楼、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体育馆,这些建筑良好的立面造型和穿插其中的绿化、广场、休憩空间等,共同形成城市景观界面及次序,从而为城市空间添砖加瓦、水融。

(2)资源共享

大学校园的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是一个发展趋势。总平面规划中体育运动设施的布局既考虑到社会化要求,又考虑到方便学生和教工使用。规划将体育馆、图书馆沿安康大道布置,一方面对外开放,同时内部设置面对师生的单独出入口,这既满足了社会和学校的使用要求,同时避免社会与学校人员使用过程中的相互干扰。学术交流中心对外直接设置出入口,方便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分享,有助于科学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3.1.2 对内注重交往空间的营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内涵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对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传统教育模式导致了以教学功能作为核心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课堂是校园的主体,教师是课室的中心。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大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的形式和场所已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对话、交流、沉思乃至休憩,这些在课堂之外学生更为自主的活动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规划设计是注重校园内部交往空间的营造。

(1)交通流线的组织

设计原则:人车分流,步行优先,使校园更具人性化。车行体系在本规划设计中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设计,校园设置了完整的车行主环路,高效快捷的联系各区,避免机动车对各区的步行系统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在核心教学区、中心广场、生态核等范围,以及学生生活区的中心地段留出大片安全步行区,让师生能安全、舒适的交往和休憩。

(2)交往空间的考虑

① 中心广场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要求,设置20*30米的中心广场,作为校园与社会对话的窗口。围绕着中心广场布置教学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方便学生上课学习与课下交往。

② 绿化水体

根据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气,有绿化的地方人们就想去亲近。因此,校园教学区周边设置适当尺度的水体景观,并进行驳岸设计。同时利用坡地地形设置可自由进入的绿化空间。

③ “供坐”小品

校园环境设计中,注重设置一些“供坐”小品,现在的大趋势是走读生、进修生、短训班等日益增多,应设身处地为他们提供课间休憩、交流的室外场所,既是体现对人的关怀,又使校园增添人文氛围。

④ 坡地台阶

台阶是山地校园常用的元素,是山地校园意向的重要体现。台阶作为校园步行系统中重要的交通联系,不仅解决了功能的需要,还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场所。具体的设计中,不是按照功能的要求简单地确定踏步的高度、宽度,而是按照人们的心理需求,将尽端为蓝天、绿树的大台阶加宽,坡度变缓。大台阶内适当的布置小品、植被、小看台等人性化元素。

3.2空间环境人文化、生态化

3.2.1 人文考虑

在校园的教学区里,在适当的地点,可以设置必要的服务设施。校园图书馆内设置书吧,馆前设置的小服务商亭。教学科研综合楼内,设置一些方便师生的如小茶室,小书店等设施,不仅有利于交流,也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学生宿舍区内设置超市,咖啡吧,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

3.2.2 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山地地形的适应性。二、生态节能技术的应用。

(1)山地适应设计

山地与平地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山地校园所处的地形往往是高低错落、表面起伏大,有时甚至非常陡峭,因此其自然生态环境较之平地更为敏感和复杂。但也正是由于山地地形的特殊和复杂,为山地校园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赋予了山地校园独特的个性。

由于基地内地形地貌起伏比较大,会带来空间、日照、水文、绿化等的变化,设计中要体现适应性机制,尽量做到不出现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① 路网结构与地形共构

作为整个校园的骨架,路网是校园环境的血脉。英国学者J.McCluskey曾说过:“良好的道路布线应利用自然地形,路线应与原有的地形融合而不是去触犯它。”我们将校园内主要道路沿山腰等高线布局,道路随地形的变化而弯曲。这种布局方式不但避免了大规模的土方工程,保护了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更以其身的形态与地形共构,强化了基地中山地的意象。

② 交往空间与地形共构

利用高差,采用室外台阶与花坛相结合的形式,突出主体建筑的气势,不仅与地形结合的比较到位,同时增强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力。

③ 建筑布局与地形共构

建筑设计时,可以利用地形。例如体育场的看台可以结合地形来做,不仅减少了土方量,同时与地形结合比较紧密,对于生态的破坏也最小。教学区的建筑一层可以架空,适应地形的同时提供了交往空间。建筑的屋面可以考虑局部种植绿化,促进生态循环。

(2)生态节能设计

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广泛运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法,将人对自然施加的压力降到最小,从而达到生态、节能。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考虑:① 雨水蓄积;② 雨水净化;③ 雨水造景;④ 污水处理。

3.3空间尺度合理化、持续化

3.3.1 空间尺度合理化

按照校园空间尺度的要求,从高宽比例、围合性、空间视觉焦点、可达性、行为心理等方面分析出空间尺度与形态的合理范围,从而指导设计,以达到满足使用者行为及心理要求的同时不至于浪费土地的目的。

3.3.2 校园建设持续化

(1)新校区的建设由于规模的要求,资金需求比较大,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到了考虑分期建设。

(2)国家建成一所大学之后,很少有不发展的。因为利用已建成的校园在师资、设施上的各种优势进行扩展,是多快好省的办法。因此在规划之初,就要考虑空间尺度的比例问题,就应注意为今后的发展,留下必要的余地,文章不要做得太“满”。

4结语

综上所述,对本次校园规划设计从空间环境、空间布局和空间尺度角度思考,目的是为了探寻校园与城市、校园与地形的结合点,从而营造良好的山地高校校园环境。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规划设计是对山地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探索与实践,反映了山地校园规划设计的一些共同特征。该项目正在进一步建设,待建成后进行综合评估。

指导老师:武联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参考文献:

[1]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I・L・McHarg. 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key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et up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brand education, enhance the cohesive affinity of the campu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campus landscap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同时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校园景观在设计中成了亮点。园林景观对于人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们在学习和居住的同时,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1 校园景观对学校的作用

景观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作为校园景观强调的是对师生的作用。 校园景观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对外展示了学校形象,同时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景观所提供的信息、理念和环境构架象征着现代高校教育的理念。因此,校园景观在学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校园景观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精神。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安排与组织,使环境更加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环境景观化的处理,使校园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的同时,也能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1.2校园景观反映了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景观化校园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

景观化校园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文脉是指“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个别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性,即和谐的对话关系”。通过环境再创造,把握校园历史的延续,保留有文化的部分,新旧景观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

1.3校园景观是校园形象最为经济的解决方案

许多校园在改造时,原有存在的东西,花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重新建造,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原有的文化景观。当今,景观化校园强调改良,充分利用本校优势,地形、水面及校园的景观造景、借景,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做到崇尚自然,有独特的绿化特点。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即强调特色。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达到塑造学校品牌、铸造校园特色的目的,体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校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大量实践,许多新建成的大学校园整洁美观、各种设施条件都很完美,但是缺乏生机与活力,表面是很美,但是师生对环境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缺乏生态性的景观规划的理念

就新建大学校园的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来说,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校园环境。

2.2建筑与景观的脱节

一个优美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各种要素和谐统一的场所,建筑与景观相互影响,相互统一。但是一些新建的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脱离于规划之外,缺乏对建筑以及周围环境的呼应。建筑与景观各自表达,最后营造成一个缺乏联系统一的场所。

2.3对校园景观中文化的忽视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过多的关注设计手法的创新与借鉴,忽视了景观的地方性以及校园的文化性,出现了“千校一面”的现象。中国优秀的园林文化传统如何继承,是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方面,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出来。

3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3.1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系统

从空间结构入手,在校园中心区形成第一层次的景观,由各个组团圈合形成第二层次景观。各建筑物内部庭院形成第三层次景观。具体说,单体的建筑风格和校园景观设计要服从于总体规划布局,并同时设计,使其协调呼应,统一而不呆板。

3.2绿化、美化、生态化

应开展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相结合的立体绿化,避免土壤和水土流失,应提高绿化率,发挥植物最大生产率的角度考虑,不宜建植大面积的草坪,在满足造景的前提下,尽量以乔灌木代替草坪,根据土壤特性、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植物配置。

校园景观设计应实施生态园林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让大学生牢记我国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高等院校的建筑、小品、绿化、道路等的具体设计中,规划师和园林式应教给人们具体的环境保护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3.3文化景观特色化

校园景观设计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具有全方位特点,并且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体现出来,但因每个学校的历史学科文化的不同,应注意以下几点:突出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文化的结合,强调空间上的体现,特别是校园空间的格局以及开放空间的形态,园林建筑的风格以及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文化特色景观突出的物质形式要体现在本校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色彩及小品等内容形式以及功能分区规划布局。

4 结 语

景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规划师和设计师的重视,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知识渗透交融的环境,。校园环境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因此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形象,又要独具特色,把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高校景观理念的转变,大学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也将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戴志中. 高校校前空间[M]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志疆. 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 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荣耀.校园规划的人文观―对当前我国大学规划设计的反思[J].理想空间,2005,(2):7―8

篇3

一.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校园景观作为教学与空间紧密结合的产物,从形式上既包括自然建筑等静态景观,又包括师生们在校园里的种种动态的生活现象。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新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学校的规划设计衍变成新的理论和新的思维,现代校园规划更加强调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重以服务于师生为最终目的。让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切与人文的魅力,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和谐。

2. 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即“形式服务于功能”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大学校园规划中应当引入 “组团型”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将各学院专业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常规室外运动场地和学生食堂成组规划布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校园生态邻里组团”,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尾大不掉的臃态。

2.1学习的功能。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起到辅助学习的功能。

2.2锻炼与休闲交往的功能。现代大学培养的是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 然而一个优秀的人才,要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健的体魄与充沛的精力。

2.3 交通功能。现代大学校园在校师生数通常达一万左右,结合校园内的交通人流集中的特点,大部分园路都要承担分散人流的作用。在校园道路交通设计时,校园道路应兼顾师生流量、速度与景观的关系,尽量减少无效路径,设计对角线路径,提高交通效率,使之既满通的需要又有助于整体校园景观的形成。

3. 人文性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园景观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一定的影响。国内一些已有百年的历史的高等学府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为莘莘学子所向往。在新校区规划中应注重传承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有其统一的文化格调。这些因素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并体现其个性特征。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其文化传统逐渐物化凝结于校园景观环境之中。

4. 生态原则。随着高校新校区的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尊重和保护校园的原有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索取适度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创造生态化的校园景观环境。同时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并富有弹性,以适应未来变化,满足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园景观设计内容

1. 绿色景观。绿色景观以草地、树木、绿藤等为主,绿色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当以形成美观、安静、整洁的绿化环境为前提,创造多种适合于学习和生活的绿地广场,并结合组团建设,对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布置进行绿地规划,在进行分区设计时,其周围绿色景观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努力为师生们提供一个适宜优美的绿色空间,其中可通过设置雕塑、喷泉、文化广场等建筑小品反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2. 校门。校门是高校的脸面,在高校的形象展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门是进出校园出入口通道,校门入口区的相关设计要素包括:确定正确可行的设计方案以及适当的设计风格;根据车辆或行人流量,设计不同的出入口布置位置、宽度和类型;出入口处地面的铺设和坡度的处理方法应尽可能体现人性化;大门上标识物的位置、大小及布置方式的选择应指示明确,重点突出。

3.校园道路。校园道路在任何校园规划设计模式中都是关键的一个核心环节,道路服务于校园风景。精确定位、精心设计使道路方向明确,线条美观平滑,校园道路就会成为积极的校园景观要素之一。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应遵循四个重要原则:通过设计校园交通指示牌,引导和控制交通流向;不同类型的道路划分了校园使用土地,展现校园整体布局;车辆路线与行人路线分开;仔细设计每一条路线,避免无效路径设计,增加对角线路径以及倒角路径设计,目的是使所有路线连贯畅通、线条清晰,不破坏植被景观。

四、校园景观的分区设计

校园景观按其功能一般分为三个大区,即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各区应在校园总体景观规划的总原则下,根据分区的各自特点进行规划,保持整体基调的协调统一,同时也需各有侧重,独具特色,从而增强各分区的归属感。

教学区的设计以欣赏为主,要以烘托区内的建筑环境,给师生创造一个规整有序、舒畅宜人的教学、课间活动空间为目标。

生活区的设计以休闲为主。应当以为师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休闲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通风、采光、防护、应急等等因素,采用混合式或者自然式的手法设计出舒适的生活绿地空间。

运动区的设计以实用为主。以经济实用、便于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为目的,以运动草坪及塑胶操场为主。不同运动场之间应以常绿灌木进行隔离,在运动草坪应设置一些健身器械及桌椅,供师生使用。

篇4

关键词:校园网 规划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162-01

近年来,某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动谋变,科学转型,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为了加快发展,于2015年征地800亩,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园的网络设施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规划及设计既要充分考虑与老校网络的互联互通,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又要适当超前规划,考虑未来学校的长远规划。

1 现状与需求分析

1.1 校园网络现状

(1)网络核心设备。目前该校的网络核心设备主要是华为NE系列核心交换机组成,有少量采用h3c设备。华为NE系列交换机是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高端交换机,性能十分稳定。各网络节点之间用高速光纤接入。服务器以采用IBM刀片服务器为主。

(2)主干线路。目前,该高职院校的校园网主干线路为千兆,主干线路连接主交换机与二级交换机,二级交换是各网络节点与桌面电脑之间,大部分为百兆,拟升级为千兆。

(3)网络覆盖率及上网速度。该高职院校所有建筑单元均已覆盖校园园,百分之百的公用电脑均已入网。学校网络已接入中国教育教研骨干网络。

(4)网络拓扑结构。该院校目前的网络拓扑结构以集中式为主,结构比较合理,但是随着校园网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扩大,现有的网络负载量急剧增长,扩容十分必要。具体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1.2 新校园网络建设需求

该高职院校新校区目前在校生10000人,预计2020年要达到15000人的规模。教工用户稳定在2000人左右。新校区按照电工、电子、机械、人文等专业群划分为四个教学功能区,电工与电子专业集群共用实验楼,机械与数控等专业共用一个实验楼。

2 新校区网络设计原则

新校区网络建设与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同步设计、有序施工原则。在新校区土建方案中即考虑网络管线设计,确定好核心点和汇聚点的位置、接入接式。网络建设与中心机房建设同步进行,遵循一个数据标准。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该院校网络拓扑设计考虑两种方案:

(1)星型结构。以图文信息大楼为中心,两台核心交换设备构成核心层;文科组团、理工组团二、生活区、各建一个汇聚点,学生公寓设置3个汇聚点,以上7个汇聚点用双链路接入核心层构成汇聚层;每个建筑体接入临近汇聚点,构成接入层。网络中心设在核心层图文信息大楼中。

(2)环型结构。以图文信息中心、文科组团、理工组团二、学生公寓四点建立一核心环,用双链路连接保证可靠性,该环构成核心层。在公共教学组团、文科组团、理工组团一、理工组团二、生活区各设置一个汇聚点、学生公寓区设置三个汇聚点,各汇聚点用双链路平均接入核心环结点构成汇聚层,保证负载平衡。每个建筑体接入临近汇聚点,构成接入层。网络中心设在核心环上图文信息大楼中。

经与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协商,并征求施工方及专家的意见,确定该高职院校新校区网络设计方案采用两种方案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在网络主干布线时采用第二种方案,在二级结点之间采用第二方案。

3.2 新、老校园网络接入

由于该高职院校新、旧校区物理上相隔较远,自成一体。在新校区网络设计时,必须考虑租用第三方运营商线路。本院校租用了电信的万兆级裸光纤,用以新、旧校区高速数据交互的需要。新校区的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连接复用老校区的出口。

3.3 网络安全保证

(1)建立电子身份体系。以该校一卡通管理为依托,为该校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网络身份证,并与教工用户使用不同的密钥系统。实行“集中授权、统一认证”,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唯一性和权威性。用户密钥采用硬件、软件加密系统,并引入口令卡技术,确保用户个人的信息安全。

(2)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系统主要有硬件防护和软件防护组成。该高职院校硬件防护主要是在校心交换上布设了内外网隔离网闸、防火墙,在网络服务器部设入侵检测系统及资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服务器CPU、内存、磁盘阵列的资源负载情况;软件防护主要购买了绿盟病毒防护系统、安捷数据库访问审计系统。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建立了该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4 结语

本论文主要结合某高职院校新校区的建筑部局,对该高职院校新校区的网络建设需求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新校区网络拓扑的两种方案,最后采用两种方案融合进行的思路,充分考虑了未来新校区网络建设的发展需求。网络安全是网络规划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也给出了该高职院校网络安全保障的建设内容,包括建立电子身份体系、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护、VPN等安全系统和网管系统,并给出了该高职院校网络安全的防护结构示意图。本论文的研究对于大学新、老校园的网络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苏,王文.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及其网络系统的设计[J].信息化建设,2015.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景观;存在问题;重庆商务职业

高职院校校园景观是学校的窗口和形象展示区,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宜人高雅的校园景观能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内涵,并感染人为之而积极奋斗。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对其校园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1 校园景观概述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位于巍峨的歌乐山和连绵的缙云山之间的大学城中路81号。学校占地37.33hm2,背倚缙云神秀,远眺歌乐美景,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而过,校园依山傍水,林木葱茏。学校的校园景观设计围绕着“现代化校园、活力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的建设目标,充分利用校区内天然的三岔河水景资源,形成两轴、一水、分片区的景观格局。整个校园分为主入口人文展示轴、校园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校园实训区、次入口生态景观轴及河流景观带。校园内河流景观带约占校区面积的8%,在三岔河交汇处形成1个约0.8hm2的人工湖(镜湖)。校园内建筑风格简洁大方,现代感强烈,建筑颜色纯粹典雅,体现了现代商务的时代特征。

2 景观规划设计解读

2.1 教学行政及入口景观区

教学行政及入口景观区主要包括学校的东大门,入口景观水景及广场,为整个学校的景观核心区。东大门入口以对称的轴线景观来打造,采用树阵打造入口轴线的庄严感,地面采用花岗岩铺装,体现了尊崇和品质感。树阵采用银杏、香樟、法国梧桐、天竺桂等乔木,体现了强烈的仪式感,起到引领人们走进校园的作用。

2.2 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是学生生活和休憩的场所,该区域绿地的使用频率高,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密的空间。其植物的配置应将“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该区宜选择色彩淡雅幽静和兼具保健功能的植物。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学生生活区选择清新淡雅的玉兰,香气宜人的桂花等植物,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2.3 河流景观带

校内有天然河流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整个校区,形成占地约3.33hm2的河流景观带,作为整个校园景观的点睛之笔,肩负着师生休闲、游憩、观景的功能需求,师生可以在河畔学习、交流和思考。三岔河在校内的交汇处,人工开挖形成镜湖。镜湖的四周,配合师生对于交往空间的需求,规划了滨水休闲步道。对于三岔河河道驳岸与水体高差较大的地方,将采用大台阶把高差尽量消化掉。驳岸应结合水面的深浅设计成亲水型或观赏型驳岸,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开敞空间。

3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园建设比较急促,资金缺乏,采用分期建设,目前只建设完成1期工程,2期、3期工程尚未完工,因此,校园景观建设没有创造优美的环境,更没有实现营造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特色而树立该校名片的效果。校园景观没有亮点,没有体现学校作为商务院校的职业特点。

3.2 缺乏校园文化底蕴

高职院校的历史文化往往通过校园景观展示出来,校园文化景观是诠释校园历史文化的最好方式。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校园文化的深入研究,学科特点体现不足,内涵单薄、精神缺失,缺乏创新和文化底蕴。

3.3 缺乏校园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没有对整个校园进行绿化的整体规划设计,采取建设一块、设计一块、绿化一块,没有从整体着眼规划,导致校园植物景观布局凌乱,没有与校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造成部分绿化是“有绿化、无美化”、“有造园、无景观”的现象。

3.4 缺乏人性化设计及整体规划设计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相对于名牌大学,占地面积明显较少,在有限的空间里,往往忽视了师生对户外交流空间的需要。同时,学校在进行新校区建设时,往往没有按照最初的规划方案进行,边建边调,或是建一栋楼,设计一栋楼、建一处景观、设计一处景观,导致各个分散的子项拼凑起来,不能与校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4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建议

4.1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高职院校的师生是校园环境的使用者,也是景观的最大受益者。因此,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满足师生对于户外交流空间的需求,尽量为师生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比如,学校的绿地应加强游憩功能,使学生更容易亲近自然。多种植高大的乔木,为师生夏季户外交流遮荫纳凉,多布置供师生休息的坐凳等,只有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才能让师生安坐下来,进行广泛的交流。

4.2 体现商务院校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应该以突出该校的学科特色为出发点和基础。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商科为特色的学院,因此,学校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应把传统儒商文化及现代商务特征融入到园林景观要素中,着力营造一种商务个性鲜明的校园环境,以激发、启迪和教导学生,从而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景观特色。

4.3 校园景观规划体现生态自然的原则

校园的景观设计应依托现有的地势条件及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自然景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境内有1条天然河流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整个校园,在规划设计河流景观带时,应该尊重生态自然的原则,尽量保持河流的原始走向,打造生态驳岸,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4.4 校园景观植物应突出本校特色

学校绿化所选树种、花种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生长。树种选择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要能体现传统文化,不仅要考虑到易成活、耐修剪、寿命长,又要顾及到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比如,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行道树,可以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黄桷树、小叶榕。而学生生活区可以选择清新淡雅和兼具保健功能的植物,如玉兰花、桂花等。河流景观带的岸堤上,可用垂柳和桃花间种,水岸边种植球根花卉,如美丽水鬼蕉、石蒜、葱兰等,宿根花卉如香蒲、美人蕉、鸢尾等。镜湖中可用睡莲进行点缀。

5 结语

校园环境作为师生生活的第一场所和学习的第二课堂,自然也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重要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氛围,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灵感、激发学习热情都很有帮助。因此,对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叶徐夫.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 张巍. 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2012(12)

3 戴添基.高职院校校园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以广东省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园林论坛,2010(1)

4 李林.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4)

篇6

一、引言

高校景区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最开始部分具有独特校园景观的高校为实现高校的社会功能和宣传目的向公众开放,到越来越多的高校为美化校园,向师生提供宜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校园景观质量,传承校园文化,参与国家A级景区评审,从而进入国家A级景区行列。但高校校园景区建设中也存在着为建设而建设、为评A而建设,忽略校园文化传承、影响校园育人功能、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其根源就在于景区建设在规划设计时忽略了校园景区建设的特殊性,违背了校园景区建设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生搬硬套,“创造”核心吸引物

部分高校景区规划设计没有与自己的专业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也没有与地方文化和特色较好融合,而是为了达到景区创A需要,凭空“创造”核心吸引物,比如,建设一个并非当地特色的园林,或者建一个跟自己校园相去甚远的微缩景观等等。

2.总体定位不准,偏离教育核心功能

高校校园景区建?O不能为建设而建设、为创A而建设,必须在体现高校核心功能--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总体定位。校园景区应该建设成为集专业教学实践、修学体验、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体验和景观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针对特定市场群体的宜学、宜游、宜居的旅游教育综合体。

3.功能定位模糊,影响学校和景区管理的协调性

从校园景区规划中的定位来讲,其总体定位的前提是将校园建成一个以育人为主体的校园,而非以游客游览为主的景区,因此在功能定位上,要围绕育人和教学展开,同时兼顾旅游休憩的功能,而非相反。从目前不少校园景区规划设计来看,这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这部分影响了学校管理和景区管理的协调性,有时,景区旅游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开展和校园的安全稳定。

三、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强调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结合校园历史与现状,突出学校专业特色,立足校园整体氛围打造,建设出既体现校园传统优势和专业特色,又具有时展精神的优美校园文化景观,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又能满足旅游功能的校园景区是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任务,也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解决当前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关键。

1.校园文化传承原则

校园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要对大学校园的气候、环境、地理和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艺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尊重与发掘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校园内外环境特色和校园文化内涵,从整体上确立校园景观的特色,坚持景区规划与传统校园文化的融合,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教育、治学环境。通过景观节点、建筑造型、环境小品等承载要素的设计,传承和强化校园文化气息,同时突出时代特色,满足校园历史与未来的文化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2.特色专业融合原则

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与景区建设的融合,甚至,很大程度上,学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些优势特色专业,将他们作为核心吸引物进行打造和建设更能体现高校景区的独特之处和魅力。纯粹的景观建设打造出的高校校园景区将失去校园景区固有的特质和应有的特色。

3.以人为本原则

校园的规划与景观的打造是把社会、文化、资源与生态环境结合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本着为师生、游客服务的思想,利用空间结构、建筑艺术和生态景观,打造特色鲜明、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优美校园,为师生营造学习、交流、创新、娱乐、生活的静谧美化的空间和良好的校园生活、学习氛围,为游客提供观光休憩、康体健身、修学旅游、教学实践体验的优美校园景区。

4.生态建设原则

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贯穿生态性,充分利用植物的元素,通过植物语言,如立体绿化、植物小品等来营造校园氛围、凸显主题文化,建设生态校园,是规划设计的又一重要原则。

从整体上来说,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布局优化生态环境,融合各个单元,达到校园生态环境整体优化、校园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创造一个高水平、高品质、多层次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平衡的校园环境,体现“人――校园――环境”三者和谐共生。

5.功能分区原则

校园景区首先是校园,是教学场所。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满足师生的教学、工作、生活的物质功能和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需要。如在校园内多设置桌、椅、凳等,为师生的学习、休息、交流提供方便。

其次校园景区也是景区,是满足游客观光休憩、康体健身、修学旅游、教学实践体验等功能的景区。在景区规划设计中,也应该考虑游客的的需要。

因此,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中,应进行适当的功能分区,将教学功能放在首位,通过科学的游线设计以及用色彩或植物隔离等方式,将教学区域和旅游区域适度分开却又有机结合,使教学与旅游活动都能顺利进行,即互为补充,又互不影响。

6.安全原则

学校是人员密集之所,景区是人流汇聚之地,安全对高校校园景区来说至关重要,是规划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和优先考虑的重要原则。

6.1安全制度健全

规划设计中,必须按照公安、交通、劳动、质量监督、旅游等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安全法规和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并落到实处。

6.2救援机制健全

规划设计必须将医务室纳入方案之中,并对专职医务人员的配备做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健全紧急救援机制和完整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6.3人防与技防一体

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消防、防盗、救护的需要,同时注意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危险地段标志明显,并且必须设计安装齐备、有效的防护设施。与此同时,在管理制度设计上,在特殊地段要有专人看守,不得有安全死角。

篇7

关键字 网络设计 网络设备 交换技术 医学院网络应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需求分析

医学院网络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远程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校的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教务、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可以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网上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信息和设备资源的共享,因此,医学院网络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医学院网络的总体设计原则是: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管理性;安全性。

主干网技术的选择:

(1)高性能与技术先进性

医学院网络网络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数据通信能力和较大的带宽;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为了及时、迅速地处理网络上传送的数据,网络应有较高的网络主干速度。

(2)安全性

医学院网络作为一个支持众多用户、同时和INTERNET / CERNET存在连接的网络,网络安全性在整个网络中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采用一定手段控制网络的安全性,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网络中应采取多种技术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网络系统还应具备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能够防止非法侵入和信息泄漏。

(3)可管理性

强有力的网管软件是有效地进行网络管理的助手,网管软件应能够支持对网络进行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管理,并能支持通用浏览器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及配置。灵活的设置每个用户对Internet访问功能,能够对每个用户实行管理;并且能够实现计费管理。

(4) VLAN划分

根据医学院网络的实际需求,属于同一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在不同的建筑物中,但需要在一个逻辑子网内。网络站点的增减,人员的变动,无论从网络管理,还是用户的角度来讲,都需要虚拟网技术的支持。因此在网络主干中要支持三层交换及VLAN划分。在整个网络中使用虚拟网技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5)多层交换技术

通过三层交换技术,特别是基于硬件的第三层交换,可以充分地利用交换机的包处理能力,实现真正的线速交换。

(6)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

医学院网络要求具有数据、图像、语音等多媒体实时通讯能力;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足够的带宽和可保证的服务质量,满足大量用户对带宽的基本需要,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突发的数据传输使用,最大可能地降低网络传输的延迟。整个网络在服务质量、预留宽带设置、合理进行带宽管理方面应提供优良的品质。

2方案整体设计

医学院网络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校园内部主干网设计、广域网互联设计、拨号网络设计、服务器系统设计、医学院网络应用系统设计。

(1)设备选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网络设备选型

在网络设计时应选用扩充能力和升级能力比较强的网络设备,如Cisco、3COM和INTEL公司的网络设备,国产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有较高的性价比,应该也在选择之列。主要考虑网间网互联技术和产品供应商,能为客户提供可靠、可用、先进、安全而又易于管理的产品。所选用的交换机应支持设备管理、VLAN划分等。

②服务器平台选择

SUN服务器和HP服务器或者国产的联想、浪潮服务器都有很好的开放性和互连性,可以作为服务器硬件的选择。在主机系统建设中,选用UNIX与Windows NT相结合的方式:用UNIX服务器作为外部WWW服务器、FTP、PROXY、DNS服务器以及网管工作站;用NT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2)医学院网络服务器的需求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

Internet服务器;主要包括:DNS、MAIL、WWW、FTP、BBS、PROXY。

网管工作站,医学院网络应用服务器,如数据库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等网络中心管理、开发、调试平台(可以与网管工作站共用)。

在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考虑:

①网管工作站设计

网络管理是医学院网络必须考虑的关键技术,这里的网络管理主要指网络设备及其系统的管理,它包括配置、性能、安全、故障管理等,网络管理设计需要在配置每个网络设备时,都选择具有网络管理的、驻留有网络管理协议的设备。网络管理设计的另一方面,是配置一个网络管理中心,配置网络管理平台,在平台上运行管理每个网络设备的应用软件。网管软件应能够支持对网络进行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管理,并能支持通用浏览器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及配置。

②WWW服务器设计

WWW应用是Intranet的标志性应用,最核心的应用服务集中在WWW服务器上完成。因而对于WWW服务器的设计首要考虑的就是服务器性能问题,另外考虑到将来在Intranet平台上做应用开发的可能,对于WWW服务器同数据库互联的问题也应作为重点考虑。

③DNS服务器设计

建立Intranet,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是DNS(域名系统)。IP地址和机器名称的统一管理由DNS(Domain Name System)来完成的。

④FTP服务器的设计

FTP是Internet中一种广泛使用的服务,主要用来在两台机器之间(甚至是一同系统)传输文件。FTP采用C/S模式,FTP客户软件必须与远程FTP服务器建立连接并登录后才能进行文件传输。为了实现有效的FTP连接和登录,用户必须在FTP服务器进行注册,建立帐号,拥有合法的用户名和口令。

⑤E-mail服务器设计

为了作到Intranet内部Mail系统同公共Internet Mail系统的平滑对接,要求采用Internet公共标准的通用MAIL系统,在内部的MAIL系统同外部通信时需要一个Proxy应用作适当的转接服务,进行相应的地址转换工作。

3医学院网络应用系统

网络服务系统性能的优劣是影响整个网络发挥功效的关键,网络服务系统设计包括网络服务器的软硬件平台选择和基础服务功能的配置。

(1)网络计费与服务系统

基于医学院网络环境的网络服务与计费管理集成系统根据医学院网络管理员的管理实际,选择Internet高性能免费服务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对系统软件的核心加以改造完善,使之一方面保证满足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另一方面又能够实时地对用户使用服务产生流量的计费和控制,计费管理软件必须在网络投入运行的同时投入使用。

(2)视频点播系统

高性能的医学院网络络应向用户提供实时活动图像和声音,VCD影像,多媒体文件等音视频源;用于用户从网络上收看和点播视频和电视节目;

通过网络可以进行电视会议,广播实况讲话,楼宇视频监控,远程网上教学,电视节目播放,现场实况播放,多媒体动态视频节目的检索、点播(VOD)等,使仅能传输数据表格的普通用途的计算机网络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多媒体网络。

(3)医学院网络办公管理系统

篇8

关键词: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系统设计项目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001-02

近年来,社会信息技术日益发展,高职院校广泛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并取得不错成绩。作为校园信息化的基础工程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也日益发展提到日程表中,部分高校已初局具规模,现就我院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运行与使用情况作点粗浅思考。

1 项目概述

随着信息化产业和网络通信的不断发展和日异革新的新局面,在社会上非接触式的智能卡的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卡通”作为非接触式智能卡的一种,也在一些要求技术上先进,使用上便利,安全上保密等很多种特性的行业跟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了。而在新时代的高职类院校中都是需要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智能的IC卡和功能强大的校园“一卡通”的数字化理念全部都融入到校园中。将学校各个系统集成在一块,动态掌握全校师生用卡情况,较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并为IC卡技术应用于社会创立了典范传统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一般仅以电子消费、应用为主,功能单一。旧的校园卡由于包括热水卡、充电卡、上机卡、借书证等多种证卡,师生携带和使用很不方便,以及多卡管理给后勤部门造成保障和服务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花费成本。为了解决师生使用多种证卡的不便,缓解后勤管理和保障服务的压力,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成为我校后勤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提供服务,提高学校的数字校管理水平。

2 系统需求分析

校园一卡通系统最根本的需求是“信息共享、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是各单个功能从统一网络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数据传输安全、各类管理系统接口、异常处理等软件总体设计思路的技术实现考虑,使各管理系统,各读卡终端设备综合性能的智能化达到最佳系统设计。所持卡将集身份证明、借书凭借、消费支出、上机浏览、医疗服务等于一体,代表持卡人的身份,在卡上可自由充值和消费,在校园内做到一卡通用。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一卡通平台系统由多个系统组成,包括:一卡通数据管理中心、一卡通综合业务支撑平台、一卡通管理结算中心、食堂售饭管理系统、热水控系统、智能控电子系统、门禁考勤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另外一卡通还可以通过集成接口与图书借阅系统、银行圈存转账系统、数字校园等集成。

3 系统设计原则

采用顶层设计思路,从标准建设、网络运行环境与安全、软件支撑平台、师生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总体规划、设计与实施,达到系统的建设目标。

我校“校园一卡通”系统依托现有的数字校园平台为基础进行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项目之一,设计模式和理念上必须符合数字化校园的顶层整体设计思想。因此,一卡通系统不仅仅是消费系统,还要具备管理功能和信息集成功能,要与学校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起来,除了要考虑校园卡的类型、功能适合一卡通消费系统,更重要的是能适合未来的接入的新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要能给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因此,整个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系统高度的可靠性原则

产品成熟性能稳定,保证系统长时间无故障运行,即便遭遇事故造成中断后也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可迅速恢复正常。

3.2 系统高度安全性原则

系统数据具有唯一的序列号,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和数据保存的完整,防止复制,卡片可进行多重加密,具备银行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 系统易维护性原则

在中心集中对人员、卡及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系统的管理、维护、用户的使用、卡片处理等只需操作一次既可完成,无需多次转换,极为方便。

3.4 系统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具备丰富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灵活配置(扩充)不同的子系统,实现多种功能应用。

3.5 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原则

各子系统间无缝互连,数据共享,交换快,准确实效;全面检索、实时查询,及时生成统计报表。

4 系统整体规划与实现

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如下。

搭建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是一卡通的核心部分,所有的数据操作和业务逻辑都是由平台系统的相应的处理程序处理的。

实现消费一卡通:是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核心部分,商务消费系统与一卡通中心平台连接,共享一卡通的数据库,将对师生的就餐、校园餐饮、超市管理提供极大的方便,也可以扩展到校园内采用电子缴费的场合,如:理发厅、复印店等,使用校园卡实现各种消费功能,利用智能管理手段,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实现行政管理一卡通:实现学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研究、后勤服务的优化、协调,各部门协同办公,从而提高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系统平台能实现身份识别一卡通。校园卡取代以前的各种学生证、工作证、借书证、出入证等,实现宿舍楼、学生公寓的身份识别一卡通。

系统平台能与各子系统的集成和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OA系统、教务系统等可以通过平台预留的数据接口实现与“校园卡系统”的业务集成与数据共享,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办公效率。如图1校园一卡通规划图所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