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毕业设计概论8篇

时间:2023-08-15 09:26: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毕业设计概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业设计概论

篇1

关键词:毕业设计 评定指标 模糊数学 层次分析法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考察学生是否达到预定学习目标的重要考核指标。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全面掌握选题、开题、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奠定基础。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等全面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系统回顾和总结。经历一学期的毕业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科学研究基本素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提高毕业设计的一些方法。

一、毕业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1.学生主动性不足

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课题教学,不进行考试,因此很多学生更本不用心对待。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经历了课程设计等内容,他们对这种实践课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不正确的认识(不用认真对待),对于毕业设计也是抱着这种心态。因此,进行毕业设计时,觉得随大流过去就行了,心思放在了找工作、考研复试等方面,主动性比较差。

2.毕业设计时间不能保障。

学校的招聘会定在3月中旬,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心思未放在毕业设计上,加之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不好,很多同学要不时地出去找工作;找到工作的同学,需要去新单位实习;考研的同学需要准备研究生的面试。以上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存在抄袭现象

大多数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较为单一,同时高校的扩招造成毕业生人数较多,相应的每个老师就要带10人以上的毕业生,从而导致老师对学生的监督不到位。部分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为了赶进度,直接将其他学生的毕业设计作为模板“照猫画虎”。

4.教师指导时间有限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教师严重短缺。有些指导教师要指导将近二十名学生,再加上教学、科研任务较重,很多教师都没有足够的精力指导毕业设计,这些都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5.考核指标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校毕业设计的考核指标包含设计说明书、答辩两部分,设计说明书的差异不大,难易判定,只能通过答辩情况来断定,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因此,在答辩的过程中会存在教师提问的问题难度较难统一,答辩过程中,问题的重复率不能太高,所以有些问题会展开提问或增加深度,从而造成得那些毕业设计很积极,专业知识掌握的较好学生,遇到一些刁钻的问题,造成毕业答辩成绩不理想;而一些学生毕业设计不积极,专业知识一般,但是被提问的问题较简单,答辩成绩反而较好。与此同时,各答辩组的教师会存在着性格上的差异,有的过于严肃使学生紧张,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的心情和答辩的发挥。

二、改善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突出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是指从学生选题、开题、撰写论文等直到毕业答辩的过程,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锻炼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等方面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过程管理的中心是学生,重心是设计室,因此应建立健全的设计室管理制度。学生的毕业设计应在固定的教室进行,并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行设计。每天对学生的考勤进行严格管理,并对学生的进度进行抽查,并将考勤、完成进度情况记入最后的毕业设计成绩。同时,学院教务办公室人员不定期抽查考勤情况,并配合学校进行中期阶段普查。对缺勤3次以上的学生进行警告,并将他们定为二次答辩人员,对于缺勤5次以上的学生取消其毕业设计资格。

(2)过程管理的负责人是指导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毕业设计目标,应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人数进行控制(10人以内)从而保证其充分的精力。尤其是毕业设计初期,必须对学生的方案设计进行严格把关,为保证学生毕业设计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在后面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对毕业设计进行阶段性的规划,制定每周的设计计划,并定期检查学生的阶段性成果。

2.建立合理的答辩考核体系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建立合理的答辩考核体系,可更准确的表达学生的答辩情况。因此,采用模糊评价法能避免评价过程中主观性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根据模糊数学原理,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建立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进行模糊评判的主要步骤如下 (以一级指标为例):

(1)确定评价指标集,U={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成绩};

(2)建立评价尺度集,V={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根据表1中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并运用公式(1)和(2)求得相应的隶属度向量,并根据公式(3)确定最终的隶属度等级。因此,按照上述评分体系,计算可得xx同学最终答辩成绩为90.4分,优。通过实例表明,该评价体系的评判过程更为详细,使得交界处有争议的评判结果更为精确、合理。

三、结论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过程。影响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的因素比较多,有针对性地进行过程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同时,建立合理的答辩考核体系可更真实的反应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并调动学生认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文彬.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5):85-87.

[2]卢红琴,李雪红,叶燕华,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践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up.):251-252.

[3]杨雪华,杨姝,蒋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1):141-143.

[4]丁军霞,常建梅,冯怀平.提高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教师观点,2012.149-150.

[5]王英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答辩成绩评定标准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up.):38-39.

篇2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设计本次毕业设计情况问卷调查共计13个问题,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实施四年级本科生毕业设计导师制的必要性、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帮助程度、对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的认可程度;调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类型、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和工作地点;从学生角度调查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次数、指导过程、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调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与指导老师的互动情况以及认可毕业设计的重要程度。2014年6月初,针对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我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格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达到100%。

2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探索

针对毕业设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学院在导师制的教学改革基础上,从改进选题、合理安排时间、加强过程指导、开展校外毕业设计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2.1改进毕业设计选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选题要密切结合实际工程,鼓励“真题真做”,尽量避免“假题假做”。为了保证人手一题,指导老师要积极开动思维,多方位多渠道搜集课题,可以与地方设计院或施工单位合作就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选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就业去向拟定课题;可以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方向和实际项目拟定设计或研究课题等等。选题要求专业知识全面、工作量饱满、实践应用性强,要切实做到与培养目标、工程实际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2.2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毕业设计为期16周,时间安排紧张有序,为了减少学生刚开始的茫然无措,更快更好地投身到毕业设计工作中,可以将毕业设计的任务安排提前至第七学期末,期间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指导老师提前向学生发放毕业设计任务书,向学生讲授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后面遇到研究生复试、参加招聘等等事情时才能从容应付,不至于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以及质量。毕业设计不提倡“前松后紧”和“前紧后松”,要求“前紧后紧”。

2.3提高指导老师综合素质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指导教师必须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我院近年来补充的师资力量大多是名校的博士或外校引进的教授,综合能力较强。为进一步加强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我院还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将富有工程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组成教学梯队,对青年教师实施“传、帮、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相应的执业资格考试,承接纵横向科研项目;派遣教师去校外建筑设计院、建筑公司、监理公司等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只有全面提高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毕业设计的高质量。

2.4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设计始终如一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老师对设计进度、过程管理、质量要求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如毕业设计期间必须明确指导的时间和地点;制定详细的考勤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条例;指导老师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毕业设计阶段成果等。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实施从选题—过程—成果三位一体的三期检查制度。初期主要检查学生的选题和开题。选题在双方互相选择和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开题则检查学生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的技术路线和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可行;中期主要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和阶段成果是否和任务书一致以及后期的进度安排等;末期则重点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汇总、评阅答辩过程记录以及后期的成果展览和工作总结等。

2.5鼓励学生开展校外毕业设计工作因为校外毕业设计能近距离接触实际工程,使毕业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我院大力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校外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一方面学院多渠道与社会上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积极创造合适的岗位和机会;另一方面,利用已经签约学生和相应单位都愿意提前接触的契机,学院也鼓励学生去签约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以缩短工作磨合期,为将来更快适应工作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校外毕业设计必须实行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工程师联合指导制度,重视管理力度,以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形成良性互动。

3结语

篇3

1.1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创新,深度不够

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目前,毕业设计还以指导老师指定题目为主,这就造成了每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相似,甚至一模一样;2)毕业设计的选题单一,教学楼、办公楼占85%以上,而住宅、工业建筑、地下工程很少涉及;3)从设计的结构形式看,均为框架结构的多层或小高层,而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的高层或超高层基本没有。由于设计选题缺乏创新,很多毕业设计都可以照抄参考书、教材的例题和往届毕业设计,而没有起到让毕业生独立设计、综合利用理论知识的目的。笔者翻阅了我校近5年的毕业设计,抄袭率高达60%。由于框架的多层或小高层以板—次梁—主梁—柱为传力体系,且基础都采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这造成了设计的选题深度不够,未能利用最新的设计方法和理念。

1.2毕业设计选题脱离工程实际

一个与工程实际贴近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和关键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没有足够的校外实践基地,缺乏选题来源,这就导致了指导老师布置的题目以“假题假做”为主,在做的过程中忽略了很多工程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从选题到设计再到最后的答辩都脱离了工程实际。因此目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还停留在理论利用阶段,而不能起到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意义。

1.3管理松散

以我校为例,指导老师每周对学生集中辅导一次,缺乏严格的考勤制度,导致很多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脱离了指导老师的管理。每个指导老师指导10个~20个毕业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老师通常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不能仔细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过程。甚至有些学生提前到工作单位上班,把毕业设计带到工作岗位上完成,没有指导老师进行实时辅导,导致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存在大量的错误来不及改正。

1.4缺乏完善的答辩评审制度

完善的答辩评审制度是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然而有些高校流于形式,没有可供参考的评审制度,对设计成果把关不严,放任设计成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个别高校存在指导老师个人对本组结果进行答辩评审的现象。在答辩评审中往往注重理论知识、规范规程的考察而忽视设计图纸的规范化、设计成果的可行性等工程实际考察。不能在实际工程中实施的设计对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工程素养的形成起不到培养意义,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从选题、指导、答辩评审都脱离了工程实际,导致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改革措施

2.1科学选题

科学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在选题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兴趣初步确定选题方向(如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等方向)。指导老师提供实际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作为备选设计题目。废除当前指导老师指定学生的制度,由指导老师向所有毕业生提供备选设计题目,实行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选定指导老师和设计题目后根据自己的工程认识程度和兴趣与老师共同协商确定最终设计题目。毕业设计题目要包含最新的设计方法、理念或技术方法,提高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增加毕业设计中复杂问题的处理,保证设计的深度。受毕业设计时间所限,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要合理安排好设计工作量。

2.2完善师资结构

由于很多博士生、研究生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当前的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解决指导老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形成由2个~3个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组,既能保证指导教师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又能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2)聘请施工单位、设计院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一线工程师指导毕业设计,这还能解决逐年扩招下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

2.3强化管理过程

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具体指导过程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很多指导老师由于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而疏于管理。指导老师在设计开始前制定一个毕业设计进度计划表,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进度计划表完成工作量。在每一个阶段开始之前以授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集中辅导,每周进行2次~3次答疑帮学生解答设计中碰到的复杂问题。在进度计划表的每一个时间节点检查每一个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任务和改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严格考核制度,要求学生执行每天定点签到制度,防止学生脱离指导老师的管理。

2.4完善毕业答辩体系

答辩是对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考核。完善的答辩体系能为答辩委员会老师提供答辩标准,严格把关毕业设计的质量。完善的答辩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1)成立由不同专长的教师、工程师共同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且指导老师不能对本组学生答辩;2)明确答辩过程中要考察的内容,包括开题报告、计算书、图纸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3)确定计算书、图纸中具体考察点;4)确定各考察内容的权重,如开题报告、计算书、图纸、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占10%,30%,30%,30%;5)明确计算书的格式、图纸的规范化的权重;6)制定毕业设计创新性加分策略,鼓励学生创新。

3结语

篇4

设计环节方面

设计环节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各课程设计环节,虽然已全面采用AutoCAD软件,但AutoCAD软件的应用仅体现在提高绘制二维工程图的效率上,设计方法仍然遵循教材的传统设计。

在毕业设计环节,近两年已有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等进行毕业设计,在三维建模及转换二维工程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但如何有效地将三维CAD/CAE技术导入毕业设计,建立设计分析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是我院车辆专业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

CAD/CAE技术引入毕业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值技术和机械设计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产生了CAD/CAE技术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工程,它包括二维绘图设计、三维几何造型设计、虚拟样机仿真模拟、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等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已广泛应用在社会各行业的产品设计与计算分析中,且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维绘图设计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目前教学的重心。然而,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产品外观设计、复杂曲面设计、车辆复杂的零部件装配干涉检查、汽车运动仿真和力学仿真是二维CAD绘图难以做到的,因此具备一定三维CAD设计能力的毕业生会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青睐。由笔者指导的2007、2008届其中的三位学生因毕业设计中较好地掌握了三维UG软件的应用而分别被宇通、一汽红塔和沈飞优先录用。作为将来专业的汽车设计人员掌握现代化的CAD/CAE设计分析一体化的知识和应用技能十分必要。由于工程技术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在CAD/CAE教学上的滞后,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对三维CAD造型设计及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认识与应用几乎是空白。因此,将CAD/CAE技术导入毕业设计这一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十分紧迫。

毕业设计质量优化实例分析

以车辆典型零部件驱动桥桥壳的工程设计实例,分析了引入CAD/CAE技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基于CAD/CAE技术的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题目类型一般可分为虚拟类型、科研类型及生产实践类型。虚拟型题目主要以完成教学训练为目的,通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现教师设定的设计目标。这类选题多是在前期各专业课课程设计基础上的提高与升华。就工程技术学院教学现状,CAD/CAE技术在这类题目的应用空间相对较小,主要应用于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

科研型题目一般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这类题目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

CAD/CAE技术在这类题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但鉴于目前我院的相关科研项目较少及学生自身能力有限,CAD/CAE技术在此类题目中的作用发挥有限。

生产实践型题目来源于工厂生产实际,对培养学生确立科学的设计思想和树立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大有裨益。CAD/CAE技术可最大化地导入此类题目的设计中,很好地满足工程技术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例如笔者指导的2007级车辆工程专业六位学生以云南某机械厂《进口铲运机关键部件的国产化改代》项目为课题来源,在原设计国产化后发现,运用传统设计计算较安全的桥壳却在实际工作中不时发生断裂,通过引入CAD/CAE技术,可揭示桥壳应力的真实变化规律,据此进行桥壳的改进设计,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这类具有明显工程背景的题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工程实践环节,还使学生获取了新知识、新思想以及新的设计技能,向企业所需的工程技术人员靠近。

(二)CAD/CAE设计软件的分层次应用CAD/CAE设计软件很多,笔者结合学生的能力、毕业设计时间、面向企业的工作预期等因素,要求学生二维设计软件精通AutoCAD,三维设计软件熟悉UG。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熟练掌握AutoCAD是本科教学目标之一,而且目前其在我国中小企业产品设计中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UG是集设计、分析和制造一体化的高端三维设计软件,它贯穿了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全过程,如果能够熟练掌握UG软件,不仅能在未来的就业中增加份量很重的筹码,而且将来学习和应用目前企业较为流行的中端三维软件SolidWorks、SolidEdge等也将十分容易;三是AutoCAD和UG的有效结合为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现继承和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根据学院分配毕业设计学生的构成,笔者将六位学生按照能力层次分为三组,相应地设计软件的应用也分为三个层次,即能力较弱的学生以精通二维AutoCAD为重点,兼顾三维软件UG的学习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以三维软件UG中建模模块为重点,兼顾CAE高级仿真的学习与应用。图1为某学生创建的桥壳三维模型。理论知识扎实、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主攻CAE有限元分析模块,对桥壳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为后续结构改进提供依据。图2为某学生所做的针对桥壳在不平路面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应力云图。

(三)通过CAD/CAE与相关课程的关联性强化知识的融合,提高设计质量基于CAD/CAE技术桥壳的设计过程可令学生将大一至大四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贯通。例如,AutoCAD进行的桥壳二维设计使学生强化了《机械制图》、《CAD工程制图》等知识;UG创建三维桥壳模型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机械设计》、《汽车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空间思维进行的实战;应用UG有限元分析对桥壳的强度分析及优化设计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现代设计方法》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因此,通过CAD/CAE技术这根主线可以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坚实基础。

(四)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协调与递进课题来源的铲运车驱动桥壳是国外原型机进行国产化改造项目中的关键零部件之一,该企业采用的是类比设计,通过测绘、尺寸调整、强度校核等传统方法进行的设计。按照知识结构的循序渐进原则,对于本科生而言首先应该进行传统常规设计的实践锻炼,以巩固和提高所学经典理论。因此,在设计第一阶段,六位学生共同进行方案设计及前期的理论计算,让每个学生都切身体验如何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常规设计基础上,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设计第二阶段,将六位学生分成基础组、提高组及创新组。基础组以二维工程设计(绘图)为主,创建桥壳工程图并进行结构改进;提高组以三维设计为主,运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建立桥壳的三维造型;创新组运用有限元分析知识,对桥壳进行结构静力学分析及优化分析,从而实现设计创新。而每个小组的设计又不是割裂的,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基础组的二维设计必须与提高组三维设计交互进行,提高组的三维模型的建立是创新组有限元分析的前提。所以,整个设计过程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共同提高,实现了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协调与递进。

(五)构建设计分析一体化的思想,实现继承与创新CAD/CAE技术引入毕业设计的核心愿望就是使学生构建起设计分析一体化的思想,其对培养学生现代工程素质至关重要。在CAD方面,高端设计软件UG可以实现概念设计、三维零部件建模及装配分析等功能,可以及时发现设计问题;在CAE方面,通过UG捆绑的高级仿真模块可实现桥壳在各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分析,并及时发现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和缺陷,从而指导结构优化设计。图3是某学生做的结构优化后桥壳在不平路面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云图,通过对比图2可知应力分布更为合理且应力幅值由原来的4565MP下降至3932MP。通过CAD/CAE技术的工程实践,还使学生懂得无论是传统设计法还是现代设计法,基点总是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此为支撑进行创新。一个新产品的设计,总是旧产品局部创新基础上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毕业设计质量优化效果

通过对比分析引入CAD/CAE技术前后的2006级、2007级两届毕业设计质量可以得出优化效果。

(一)设计效率明显提高

两届选题难度相当,但2006级是应用传统设计方法结合二维绘图工具的汽车制动器设计,在12个周的设计周期里,几乎没有同学能按时完成,在最后答辩的一周里加班加点匆忙提交,答辩之后又修改了近2周。而2007级应用UG三维设计软件,将更多精力放在整个产品全局上,直接从三维进行产品设计并利用参数驱动设计模式实时动态修改,用结构仿真代替繁琐的理论计算,高效地实现了汽车桥壳设计、分析与优化。2007级六位学生通过合作,在两个月内就完成了全部设计任务,并且顺利通过答辩。

(二)设计质量明显提高

2006级学生设计内容是汽车制动器,主要是整合已学的知识实现设计目标,由于学生接触不到新的方法和手段,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再加上毕业设计期间也是学生择业和考研的关键时期,因此造成学生以应付差事的态度对待毕业设计。而2007级引入CAD/CAE技术后,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方法,还通过高效的设计软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缓解了毕业设计与找工作及考研的矛盾。通过统计,2006级每周集中讨论的出勤率仅在65%左右,而2007级出勤率则在80%以上,2006级毕业设计平均成绩78分,而2007级平均成绩为83分,可见,无论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设计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进一步提高CAD/CAE技术在毕业设计中应用效果的建议

第一,目前工程技术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还未开设任何三维设计软件课程,建议在大三开设一门中端三维设计软件例如SolidWorks作为专业必修课,在大四上学期可开设高端三维设计软件例如UG作为选修课,为大四下学期有兴趣选择三维设计的学生提供技术准备。

第二,将CAD/CAE技术融入专业模块教学中,例如:在大一可以将CAD三维建模知识融入到《机械制图》教学中,将CAE有限元分析融入到《材料力学》强度理论部分的教学中;在大三《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中应用CAD技术解决零部件三维造型,应用CAE技术解决零部件强度校核问题以及常见机构运动分析和力的分析。

第三,工程技术学院目前实习工厂已有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为进一步实现设计、分析与制造的衔接,使学生能加工出自己所设计的产品,从而更加激发设计热情,建议结合工厂实际增加生产实践类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实现CAD/CAE/CAM一体化,使学生感觉与企业距离更近,更有利于培养企业欢迎的新型人才。

篇5

一、改革的背景

毕业论文既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同时,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其目的应该是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以及运用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实际的人才培养环节中却存在着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旅游行业的需要等问题。究其原因,很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针对这一现象和问题,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对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改为旅游线路产品设计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

二、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一)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的特点是应用。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区别在于,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比普通本科院校大,而且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行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本身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导性,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等培养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以及专业操作技能熟练和外语沟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管理人才。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由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较少,与企业行业接触的机会少。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时出现理论为主,论文选题比较空泛,既没有自己的观点而且毕业论文的实际价值也比较小。而毕业设计则是要求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之时,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习工作经验,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统一,完成自己的线路设计与营销。

(二)满足社会与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在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中也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旅游企业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急需能够直接参与和适应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并且自己动手参与整个线路设计与营销过程,既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开拓思维,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更好地锻炼了社会与企业所需的素质与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因为毕业实习监管不严,并没有真正到旅游企业中进行实习,而是找个相关单位在实习鉴定表上盖章了事。由于没有在旅游企业中的实习经历与前期的准备和训练,再加之现在网络资源与报刊杂志的便利,毕业论文写作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形成空泛之说,既无针对性又无实际价值。另外一种是毕业论文的抄袭和拼凑现象较为严重。毕业论文答辩环节主要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就题论题式的提问,学生通常背一背论文就可以应付,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并无太大帮助。毕业设计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就需要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要完成一条旅游线路产品设计与营销,涉及旅游管理专业所学的旅游市场营销、导游业务、旅游社经营管理、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学等核心理论课程,而且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资料分析团队分工运作,再到整条线路的市场宣传与营销,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自动性与积极性。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营销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提高。

三、改革的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思路

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校企合作单位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的鼎力合作之下,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工作与2012年正式启动。本次毕业设计改革以推动学校教学改革进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与能力,依托校区合作单位,充分发挥学校、企业、教师与学生的优势与能动性,形成产学研相结合一体化形式的思路。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运作完成以成都出发至周边2-3日游的旅游线路产品设计与营销方案。所设计的旅游线路产品可是观光旅游线路,也可以是专项旅游线路,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而且要求旅游线路产品应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必须是旅行社常规经营线路以外的产品。

(二)实施方案

1.明确目标,统一认识

对我校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实行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最初很多同学与老师不是很能接受。学生觉得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相比,需要实地考察,花费时间与资金。而且是团队运作方式,协调容易出问题。教师方面,有老师认为毕业论文改设计增加了自己的指导工作任务与难度。因此,在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专门成立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院系领导、企业代表、指导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并且与师生进行多次会议与座谈,让大家明确此次改革的目的与意义,统一思想与认识。

2.学生分组,下达任务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64名同学按照8人一组自愿组合的原则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该小组线路产品的总体方案。其余小组成员依次负责旅游线路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构成要素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费用核算与市场报价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旅游行程、旅游线路产品的市场营销方案、旅游线路产品的途中导游词、以及景点导游词。指导教师对自己负责的小组下达具体的设计任务。每位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工作经历以及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选择任务。

3.实地考察,设计线路

每个小组内部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围绕以设计成都出发至周边的2-3日的短途旅游线路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旅行经验、实习经验以及相关书籍与网络资源等等,初步拟定出本小组旅游产品线路。然后由组长率队分赴成都周边进行线路的实地考察。在完成实地线路产品踩点、踩线等的实地考察之后,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然后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分工完成任务,再由小组长提交总体方案。

4.优选线路,统一营销

在8个小组提交定稿以后,学校邀请旅游行业的专家、旅行社的企业家以及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对8条线路根据线路产品的完整性、创新性、可操作性以及市场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答辩,最后优选出一条旅游线路产品。再根据这条线路产品的营销方案,由64名同学通过我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师大校园旅行社以及校企合作单位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这些平台,共同实施完成该营销方案。

5.组团游览,综合考量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宣传营销结束后,通过师大校园旅行社组团进行游览。而且被选出线路的小组成员具体负责整个旅行团的具体运作与安排,如旅游团的计调工作、导游工作以及市场协调工作等。最后每位同学的毕业设计成绩按照项目评选和营销业绩,以及个人在小组中承担的工作量与任务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四、改革的启示

篇6

关键词: 化工制药类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 改革

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科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1],是对大学四年综合知识的总结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阶段。对于化工制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而言,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动手能力和所学知识能力的全面考查,而且是对创新能力和掌握新知识能力的全面衡量。

在当前人数多、时间短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条件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是每一位指导老师面临的挑战。目前的毕业环节管理模式已经运行多年,已不适应新世纪化工制药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急需改革。为此,我们从毕业设计的制度建设、选题内容、过程管理、答辩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以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毕业环节的质量

完善的教学文件和规章制度是毕业设计正常运行的保证。学院制定了《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学生等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规章制度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等原因请假情况较多,学院根据请假时间长短,采取多级审批和登记制度,并要求学生及时请销假。对于无故缺勤一周或请假累计达四周者,取消答辩资格,成绩按不及格计。

对在校外进行毕业环节的同学制定了更严格考核制度。校外的同学,由学院指导老师负责进行定期检查、考核,每两周向学校导师递交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在企业工作结束时由企业给学生填写鉴定意见,以此作为判定该生论文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由学院负责组织答辩,给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另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在中期检查前一周和毕业答辩前两周返回学校,准备毕业论文及答辩。

此项规定确保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出勤率,并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保证了毕业论文和答辩的质量。

二、以合理的选题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注重提高化工制药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是工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因此,在选题上,应尽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一些教师科研工作业绩突出,承担大量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但是工程设计类题目较少,以实验研究为主,由于教师的科研课题直接与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相关,这也导致毕业环节课题中工程设计类题目较少,部分学生只会做试验,不懂工艺流程设计,成为偏科型人才。工程设计是化工制药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培养具有此方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毕业环节中学院鼓励增加设计性课题,并为参加设计性课题的同学无条件提供上机条件,确保学生的设计时间,提高效率。

三、用对过程的管理及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下,学生往往理论比较扎实,实验动手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虽然毕业设计时间受到限制、毕业设计课题存在局限性,但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结合毕业课题,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在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自己独立设计并安排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指导老师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中来,与学生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制定周密的计划,采取严谨的科研态度。毕业设计期间,我院要求老师每周指导学生的次数不低于3次,每次不低于4小时。老师要经常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进度等情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已的见解,并定期组织毕业环节进展的汇报会,开展相互讨论和交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及时指出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以及如何克服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和途径。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深入钻研,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严格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科研上的困难,培养他们肯吃苦、肯动脑、勤动手的良好的科研素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并顺利完成其毕业设计。

四、用三级二次答辩的形式使学生得到锤炼

毕业答辩是对毕业设计的良好总结,通过答辩把学生在毕业设计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和交流。高校本科毕业环节是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指导老师要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把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看成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最好机会。但是,有的同学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实验进行得也很好,但由于自己的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工作完整地表述出来,这就需要在毕业答辩环节得到更好的锻炼。

我院每年本科生毕业答辩都进行“三级毕业答辩”,包括小组答辩、系级答辩和院级答辩。顺利通过三级答辩的同学可取得毕业论文的合格成绩。此项政策我院已开展很多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我院对毕业环节提出了几项改革措施,并加以实施,成果显著。

一是系级答辩过程中指导教师与自己的学生采取“背靠背”的形式,即二者不同时出现在同一答辩组,以提高对答辩学生的要求。二是院级答辩采取“二次答辩”的形式,即每个系级答辩小组答辩成绩最后1―2名同学参加院级合格答辩,凡院级答辩不通过的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为不及格,并将参加学院于同年的7月初至9月初组织二次合格答辩,通过者方可取得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答辩过程中要求学生在8―10分钟内阐述清楚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PPT的制作要求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不允许出现大量的文字内容,应以课题背景、实验结果与讨论、创新点等作为答辩PPT的关键内容。并且每位同学要求有5―7分钟回答问题的时间,这就能充分反映出每位同学毕业环节过程中具体工作情况和对本课题的熟悉情况。

通过改革毕业答辩形式,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效果显著。学生制作的PPT精美程度明显提高、内容精炼、错误明显减少;学生在答辩过程中能够做到语言简练、重点突出、避免了答辩过程中照本宣科的情况出现,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管理的改革,强化了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化境等.提高毕业设计(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4,3:101-102.

篇7

【关键词】就业导向 毕业设计 校企合作 工程监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3-02

一、校企合作在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运用的源动力

(一)建筑市场飞速发展及其对工程监理人才高素质的要求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专业知识强、经验丰富、技术能力高成为建筑业工程监理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当前建筑人才市场极其紧缺的是经学校培养后可以快速上岗的毕业生,即应用型人才,不需要经企业再进一步培训方能上岗的毕业生。工程监理工作重视实务能力及实践技术水平,所以,以校企合作促进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的工作事不宜迟。

(二)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和毕业生之间不存在直接性联系

当前,多数高职学校忽视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完成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价值,仅仅将其设置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由此比较被动,继而处于学完学校课程,应付好考试以获取毕业证的目标状态里。所以,就出现了学校不断申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作用,而学生则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再者因为时间上和实习工作发生冲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选题过于陈旧、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及理论与实际价值不足等等。

二、工程监理专业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校企合作的应用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联合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 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求设计分阶段、分步骤进行。

(一)毕业设计的前段

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每周对校外指导教师进行一次小组阶段情况汇报,对校内指导教师集中一定时间对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探讨,然后校内校外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并及时处理。

(二)毕业设计的后段

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集中两周时间返校一次,进行毕业设计的修改工作及完善工作,加强知识理论的连贯性以及综合应用能力;最后一周,由教师对设计成果进行交叉批阅,并与校外指导教师一起完成对学生的公开答辩活动,最终的成绩以学生的阶段成绩、最后成果以及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成效

(一)题源多种多样,改善了以往多人一题的状况

在以往进行的毕业设计题目中,往往是教师给出一个大题目,更改设计条件得到小题目,划分给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通常按照相同结构布置,固定设计模板,机械地代入数据进行计算。这样容易导致学生采用统一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或计算,也会因此出现同样的错误。校企合作后设计题目由企业负责,采用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或正在建工程项目为题,充分保证了学生设计题目来源的可行性和真实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独立解读建筑图纸和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热情。

(二)强化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对企业实例工程项目的监理,跟随工程进度深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得到了工作内容和方法上的训练,实现了项目团队分工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显著增强。在企业里,学生能接触大量的工程实际,高级监理工程师人员在项目监理方面好的做法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思路,这些经验和方法从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来,切实可行,是书本上很难全面解释,更是学校导师无法给予学生的实践财富。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真正得到了监理工程师素质培养。

(三)整合优化校内外教师资源,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地方

建设发展校外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做法,既能弥补高校教师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遗憾,又能避免企业仅凭经验而不考虑其原理的盲目做法,对学生起到了双向补充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生的纽带作用,还可更好地发现和避免工程建设上的失误,增强双方专家的沟通,搭建学科研究平台,共同探讨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形成产学研密切结合的科技攻关课题,进一步强化高校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功能。

四、深层挖掘校企合作的潜力的几点建议

(一)企业的利益不容忽视,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

现阶段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多是学校主动,企业相对被动。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校方思考的角度比较主观,急于求成,忽视了企业的立场及利益。因此,在双方达成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探求与企业利益有关的联结点,深层挖掘毕业设计(论文)中校企合作的潜力,保证实现校企双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首先,打破工程监理毕业设计(论文)中单个项目的合作模式,达成项目组的合作模式;其次,打破与单个企业的合作模式,达成企业群的合作模式;最后,打破单一化毕业设计(论文)的合作模式,达成学生就业、企业发展的双赢合作模式。

(二)积极创新校企管理制度,以促进合作顺利进行

校方要积极打破陈旧传统的管理方式,使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向制度化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各专业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创新管理制度,构建一系列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校企合作的管理体系,并进行逐步完善,从而使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校企合作得以有效顺利进行。

(三)政府部门应对校企合作模式予以足够重视

目前,针对高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效应、就业量,政府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重视程度应提升至社会稳定因素的高度,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实现长久合作的目标。涉及到高职学生就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环节时,政府可利用自身优势,组织举办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讨论活动,且指派专门人员进行这种活动的宣传发动、予以专业性的指导,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同时大力扶持,逐步健全奖励机制,对校企合作过程中成效显著的企业予以充分的肯定及奖励,并为企业提供一定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五、结语

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工程监理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具有实际价值与作用的实战演练。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为建筑工程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的手段,是提升工程监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技术能力重要的前提条件,效能优良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减少就业上岗培训时间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荣华,项东升.校企合作培养化工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140―141.

[2]李继睿,李玉珍,肖怀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广东化工,2009,36(05):229-232.

篇8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15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Reform

ZHAO Zhenk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The writing abili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abil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pres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thesis (design) writing, propose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working ability 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of thesis (design) guidance course.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本科毕业生进行四年学习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本科毕业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项综合考察,同时又是培养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从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出现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严重下滑的客观事实。笔者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在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了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一是,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二是,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三是,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最后,采取适合论文(设计)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

1 目前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学术不端问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不端问题经常出现,有些学生进行网上抄袭或者使用百度百科等网络文章拼凑成论文;也有的学生找人论文;还有的学生直接改用本专业往届学长的合格毕业论文上交等。这些做法,论文(设计)指导老师都很难左右。有些情况可以通过论文检验出来,有些则很难查出。但是,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会败坏了学术风气,使得学校安排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设计)的培养计划失去了应该发挥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选题问题:有些学生所选题目陈旧过时,有些题目范围过大或过小不利于论文写作,或者学生所选题目的写作可行性较差。学生思想惰性强,所选题目陈旧过时,远离时代,缺乏现实应用价值。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选题新颖,要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尤其是对于以往反复研究过的题目,要从新的视角挖掘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但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重要意义,而是挑选以前学长写过的题目来写,认为可以照着别人的写法来模仿完成。

也有些学生认为,选择较大题目会有的可写,也容易写够字数。实际上,题目过大,在写作过程中难以驾驭和把握。当然,还有些学生认为,选择较小题目会容易写具体,但是所选题目过小,在写作过程中只能写一些具体操作流程,无法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要确定合理的范围,学生尽量选择与学过的课程相关,写作熟悉一些的内容,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再者就是所选题目是否具备写作的可行性问题,由于一些学生缺少写作经验,在选题时没有注意到题目内涵及外延,以及自己是否能够搜集到足够的论据及写作素材,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过程出现无法继续或中途更换论文题目的问题。

三是,论文(设计)出现逻辑结构不合理及写作不规范问题。从历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稿件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逻辑上出现前后矛盾、条理不清、缺乏科学的论证方法、研究方法不规范、创新点不明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甚至于影响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2 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对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没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由于教师在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中对学术不端现象的后果强调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毕业了忙于找工作或毕业实习,对论文(设计)写作不够重视,应付了事;还有一些学生在网上找几篇文章随便拼凑一下了事,或是请人完成应付交差。这些做法都形成了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出现的学术不端问题,最终影响到学生能否如期毕业。

二是,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够,学生缺乏有效的写作指导,导致出现选题偏差。教师在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量问题,没有足够强调学生与指导教师对选题沟通的重要性,更没有进行足够的选题指导实践训练;同时,在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导实践中,指导教师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和教学上,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方向重视不够。开题并进入初稿写作过程以后,才发现要么由于指导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学生论文方向差距较大而无力指导,要么学生选题问题较大而无法继续写作。

三是,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对学生写作帮助不大。由于学校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不能够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论文与设计的写作区别、论文(设计)的写作要求、写作规范,以及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以及定量、定性研究方法的使用等内容。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论文逻辑结构问题及写作不规范等问题。

3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要进入各行业从事具体工作岗位的实践活动,因而高校对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应具备的从业能力应包括: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及责任感;较高水平的分析能力;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创造和学习能力等等。①可以看到,严格的毕业生论文(设计)写作训练能够起到综合训练和提升学生未来从业能力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应建立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一是,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二是,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三是,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四是,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首先,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教学、科研、服务诸方面都以应用为导向,坚持为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面向行业、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来建设专业。②应用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既是检验本科生综合运用本学科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一项培养学生逻辑写作能力的实践教学过程。因此,必须强调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应该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实习实践并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及后续写作。

必须坚决杜绝学生采取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如在网上找几篇文章随便拼凑一下了事、请人完成应付交差等行为。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校处理过的学术不端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其对学术不端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术不端做法对学业以及将来职业发展的巨大危害性。

第二,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导向。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能够区分论文与设计的不同标准和要求,明确论文(设计)选题的实践价值导向。应按各学院按专业建立各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授课导师组,采用竞争机制选择授课教师,使得论文(设计)课程中师生能够就讲解的案例做到专业上的充分沟通,使学生接受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写作训练,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应以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否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为评价标准。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方面强调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达到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最好强调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反复沟通,结合学生实习实践背景,在老师研究方向范围内进行毕业论文选题。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合理性,又能够使得指导教师能够有效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之中结合学生实习实践经验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采用专题讲解来讲授撰写论文(设计)过程,要在教学目标中重点讲授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选用适合的研究方法,如何掌控好写作进度,如何做好写作过程中的师生沟通,怎样避免学术不端的做法等方面。 授课过程中要明确论文(设计)指导授课教师职责,依照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要求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步骤内容分解到每课时的教学任务中,包括:论文(设计)选题、拟定论文(设计)提纲、开题报告、文献使用、研究方法选用、初稿要求、论文修改、及论文(设计)修改要求、定稿要求及学术写作规范等内容。

授课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学校要求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进度,即从选定导师、确定选题、列出写作提纲、完成开题报告、再到初稿写作、论文修改、定稿等这样一个完整的论文写作过程。授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指导经验,向学生强调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需要与指导老师主动沟通的要点以及没有做好这些沟通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整个论文(设计)的高质量完成。

第四,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讲解,让学生结成小组共同进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论文(设计)的综合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及创新精神。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等进行查找和使用期刊等文献,学会文献综述写作,培养学生结合专业实践背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从业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必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尤其要遵循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即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最终,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训练,提高应用型本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实践人才。

注释

① 王均平.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业能力的选择与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3(5):72-7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