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8篇

时间:2023-08-15 09:26: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

篇1

【关键词】高校教育院校 后勤服务管理 转型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稳步发展提高质量相结合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院校后勤服务管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管理转型,推动后勤高校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等教育院校后勤服务管理

(一)后勤管理的定义

后勤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手段,通过特定的系列管理行为和领导活动,让全部成员努力工作,达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作为管理形式的一种,是后勤管理中一般本质管理的表现,后勤工作部门是一个为单位职能活动提供物资保障的机构,以为职能活动服务为任务。所以,后勤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经过组织、指挥和协调后勤职工的活动,创造后勤保障力量,保证后勤工作任务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顺利促进单位职能工作的开展。

(二)后勤管理的内容

后勤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伙食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房产管理及维修、医疗卫生管理、水暖电气管理、汽车运输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其他服务管理和后勤服务经营实体管理。

(三)后勤管理的特点

后勤管理根据各单位中履行的服务职能,拥有这些方面的特点:

(1)社会性。后勤管理社会性包括后勤管理的内容、后勤管理与社会上的联系和后勤管理发展的方向。后勤服务正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后勤服务数量、范围广泛,社会的进步可以实现社会化。改变封闭式的后勤管理,要求后勤管理人员根据社会性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力所能及地为社会服务。

(2)经济性。后勤工作是行政和经济的结合,后勤服务劳动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工作的实质是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进行高效的后勤资源配置,完成后勤工作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

(3)时间性。职能活动是一个有严密组织、严格程序的过程,职能活动服务的后勤工作必须按照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因为职能活动的需要,要求每项服务工作都有确定的时间,决定了后勤管理时间性强的特点。

(4)复杂性。复杂性的主要特点是后勤管理工作繁重,任务较多。复杂性的另一个特点是政策性很强。后勤管理部门必须按既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办事,不能随意而行。涉及面广,内外关系多,要完成全面的主体服务,既要与每个单位职工打交道,还要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四)后勤管理的作用

后勤管理的作用是由后勤管理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2)可以提高利用率,提高职能工作效率。

(3)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职工积极性。

(4)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稳定职工队伍和生活秩序。

二、高等教育院校服务管理工作的转型

(一)运行体制的转变

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和不断推进的高等教育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暴露了传统后勤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计划体制限量的可分配物资与师生服务需求产生了矛盾,无法在旧体制内得到解决。

高等教育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后勤服务项目和数量增多,传统管理体制效率低下,计划体制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院校后勤服务管理的发展需要。为了适应高校的发展形势,应该实现后勤服务管理运行体制由计划制向市场制的转变。

(二)工作重心的转变

高校后勤的传统工作模式中,管理是工作的重心,是学校物资资源分配的核心地位,自上而下的开展工作。根据高校发展形势,实现后勤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的转移,变后勤服务和师生上下不对等关系为平等关系,在履行监管职能的同时,提供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服务。

(三)职能定位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高校后勤部门负责高校后勤的一切事务,在进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实现做好后勤具体事务到监管服务的转变。对职能进行定位,准确确立关系,打破旧体制,加强监管职能定位,做好对企业经营的监管工作。

(四)经营方式的转变

高校传统的后勤管理服务由学校后勤管理机构决定服务内容和形式,具有极强的垄断性。随着竞争机制的深入,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也采用了竞争机制,实现了垄断性模式到竞争性模式的转变。竞争机制的引用,提高了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竞争机制给高校带来了深刻、积极和决定性的变化,也容易产生程序简单、破坏公平和影响和谐的问题。因此,经营方式的转变需要循序渐进,对市场竞争体制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得到更多的重视,做好高等教育院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保障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之一。确定后勤管理的定义,明白后勤管理的工作内容,根据社会发展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调整和转型,与时俱进的发展高等教育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更好地为高等教育院校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校餐饮;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3-050-02

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后勤体系还不十分完善和健全,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着不适用的地方,学习借鉴国外经验,为我所用,很有必要。

一、美国高校餐饮经营管理现状及特点

作为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美国高校餐饮管理灵活、形式多样,服务质量上乘,饭菜价格也比较合理:餐厅种类包括自助餐厅,快餐厅和零售餐厅,主要服务对象是校内师生;就餐形式有包伙制、记帐制、刷卡制、付现金等多种形式。

(一)师生就餐便利,服务以人为本

美国高校采用学分制教学,实行滚动式上课,师生就餐时间不统一,为方便师生用餐,餐厅在各个时段都有饭菜供应,这样既解决了师生的就餐问题,又避免了集中用餐带来的不便。除集中用餐外,师生也可到设在学生公寓楼下的咖啡厅、酒吧用餐。加州州立大学多明哥斯山分校还在师生休息室中配有冰箱和微波炉等设施可将自带便当贮存,加热后食用,在校内一些比较正规的餐厅中,学生和教职员亦可自己点菜,招待来宾。

(二)餐厅功能多元,两个效益明显

很多大学餐厅是有多种功能的,既为本校学生服务,也为社区服务,同时也可作为学生的实习场所。在加州科林斯管理学院,学校专设一个餐厅,既作为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为烹饪实习场所,又对外经营。厨师均为该院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所制作的食品向校内外供应,有限的设施被赋予了多种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

(三)饭菜品种多样,满足不同需求

美国高校学生餐厅从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其经营种类的多样性,一些高校的学生餐厅的建筑面积并不庞大,但经营的种类多样,麻省理工大学最具代表性,学生主餐厅就设在学生活动中心一、二楼,按不同饮食习惯,提供中式、墨西哥式、印度式、日式和西式等不同风格食品,其操作间和售买间各自独立,互不干扰,学生按喜好进行选择,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膳食合理搭配,注重营养科学

美国食品检验制度非常严格,食品采购渠道安全、保险,食品供应绝对放心。餐厅每天对膳食的营养成份进行严格的检测,发现不符合学生健康要求的食品。立即停止采购和销售。学校按科学搭配的原则,及时对就餐学生给以调配。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餐厅对学生开展推荐饮食活动,推荐相应的营养平衡菜单,标明营养成份,尽量让学生选择时不挑食。

(五)师生参与管理,构建和谐后勤

美国高校的学生餐厅,积极收纳学生以勤工助学的方式参与服务,学生会定期组织膳食管委会评估餐厅工作,同时学校膳食管理部门也吸收教师、学生参与餐厅管理工作,并安排学生到餐厅参加勤工助学。如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餐厅的中餐部共10名工作人员中,操作间4名工作人员为长聘员工,备餐间6名工作人员为学生,负责传菜、售卖和收银服务,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按时上班。这些餐饮机构都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和实习锻炼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免费就餐,还可以挣些零用钱。

为大学生服务的美国高校餐厅一般都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政府承担餐厅的硬件建设。学生餐饮的营业收入无需缴纳税金,学生就餐只付饭菜成本费,政府津贴约50%。美国高校伙食比社会上便宜15%―20%主要原因是不需缴税,批量进货,成本较低。

二、美国高校餐饮服务运营模式分析:

美国高校学生餐饮经营模式主要分两种,即校方自办餐饮和引入社会资源办餐饮。

(一)校方自办餐饮

有条件的学校愿意自己来经营,餐厅的设备、水电由学校提供,大学膳食机构也是由学校统一管理和经营的,餐厅所用的所有物资均由学校的膳食部门统一组织购买,这样有利于减少学生用餐的费用。尽管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但只要经营得好也是学校一个创收的来源。其管理方式又分为企业化管理和半企业化管理两类:

企业化管理餐厅采用独立核算、自负赢亏的经营方式,做到收支平衡,不以盈利为目的,只在经营中将食品成本、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加工成本、房屋设备折旧等综合计算,不另加商业盈利性费用。

半企业化管理餐厅则将食品成本、水电费、消耗品等实行独立核算,注重管理,减少浪费,并根据经营情况由学校拨发工资和资金。而房屋设备的增减、维修等,则由学校统一计划和投入。

由于管理得当,设备先进,卫生良好,食品丰富,价格适宜,而且有的还兼办餐厅,其质量并不亚于社会上有一定档次的餐馆。

(二)引入社会资源办餐饮。

为了丰富餐饮供应,美国高校还引入社会企业到校内办餐厅、食品供应点。同时,也将竞争机制引入大学校园的餐饮服务。据教育部高校后勤管理赴美考察的报告显示,引进社会力量到学校办的餐厅约占全美大学餐厅的40%左右。

大学把学生餐厅交给社会上的企业办,并与企业签订承包合同。一般采用招标承包的方式,将餐厅包给社会上的食品公司,水电费用由学校支付,利润率控制在4―5%,学校对这种餐厅的食品价格、质量都有要求,同时还派学生参与管理。这样做可以减轻学校在后勤方面的负担。

三、从餐饮管理看美国高校后勤服务体系

美国高校餐饮服务体系既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自身资源和管理经验,又引入了现代化的市场运作机制,将学校、社会和政府三方资源有机整合,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高校后勤管理的一些成功之处。

(一)后勤管理运作模式多样

美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有高校直接参与型,即学校设有专门后勤服务管理机构,校方直接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一般由校方委派一名或若干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有的甚至建立一个以校长为首的专门部门来负责学校后勤管理,除了直接负责教学的副校长以外,其他副校长均分担学校后勤管理事务。

2、专门机构负责型,即高校不设后勤管理机构。后勤服务事务完全脱离学校,由专门机构管理、运行,专门机构可能自己直接举办后勤产业,也可以吸纳社会第三产业参与。在不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前提下,自主经 营,同时,接受政府的财政补贴。

3、高校与专门机构共同举办型,即社会与第三产业参与高校后勤服务的程度很高,高校后勤部门有较多的选择的余地。节约管理开支、减少对后勤的投入、增加学校收入、形成竞争机制。

然而,由于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后勤管理模式选择上,美国各高校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选择管理模式的标准关键在于是否能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服务,在经济上是否合算,以及外部条件是否允许等。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要遵循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同时又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既讲社会效益也讲经济效益,即用最少的人力和财力来达到最优质的服务。

(二)政府积极参与大力扶持

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扶持是美国高校后勤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是,无论选择何种管理模式,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经济上的较大投入。政府采用多种经济、政策手段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扶持,如通过立法、财政补贴、免税或低税的方式,来鼓励、吸引社会团体、企业参与学校的后勤服务与管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共同办后勤的格局。使得整个高校的后勤服务体系的设施齐备、质量上乘、品种多样,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方便。

不仅在美国,其它国家的经验也表明,高校后勤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得到国家财政补贴。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教育投入平均水平为GDP的5.2%,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5.5%,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5%,而我国对教育的投入还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三)社会、学校和师生共建后勤

篇3

1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高校餐饮后勤服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观念保持、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服务意识、饭餐质量不合理、餐饮服务机制不完善等。许多高校后勤餐饮制作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手工制作水平,不使用便捷设备,技术含量低下,大多都是依赖厨师过去的经验,直接导致高校后勤餐饮服务运营流程不合理、工作质量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规范性、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由于高校后勤餐饮的公益性和投资成本的逐利性二者存在矛盾,加上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管理不到位,使得许多高校投资方为了扩大收益,不择手段的追求经济效益,使用不合理的食品滥竽充数,这给高校后勤餐饮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与此同时,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忽视食品的卫生营养、食物类型单一、卫生清洁差、设备老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我国高校后勤餐饮食品质量差,不利于高校后勤餐饮工作的发展。

12高校后勤餐饮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效率低下

由于高校后勤餐饮工作盈利小,许多学校都对高校食堂进行了外包,导致高校后勤餐饮聘用的餐饮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卫生常识,有些餐饮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低下、很少有机会进行精益化管理培训,甚至存在态度恶劣等现象,引起广大师生的不满。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我国后勤餐饮服务的竞争力,给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带来了不良影响。

2精益化管理应用到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精益化管理”又被称为“精细化管理”或者“改变世界的机器”,它最初来源于日本汽车生产的管理模式,后来在人们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更新演变成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所谓精益化管理模式是指一种科学的集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精”顾名思义就是精益求精,只投入生产所必要的生产要素,没有多余的浪费,保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生产出符合市场标准的合格产品;“益”是指利益,即所有的社会企业活动,都要有一定的收益。有相关资料对“精益化管理”做了详细明确的阐述:“精益化管理,是现代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其核心思想是精、准、细、严;本质是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突破口是提升员工的执行力;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效率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品牌竞争力。”可见,将精益化管理模式与我国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相结合,不仅能使高校食堂运行经营成本降到最低、消除无效的浪费和劳动,还可以建立健全高校餐饮管理体制,提高高校餐饮的食品安全质量,增强高校后勤餐饮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后勤餐饮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我国高校餐饮事业的发展。

3运用精益化管理提高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制度,增强食品安全性

针对我国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现状,各大高校应该转变过去落后的管理理念,将精益化管理与后勤餐饮服务相结合,逐步完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餐饮行业可以借鉴我国上海世博会“中心厨房”的经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学生的需求,开办多种多样的小吃窗口,如:西部、南方风味、西餐、小炒、西点、快餐、大众菜肴等,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的要求进行食品制作,确保食品在质量上和口味上都能使师生满意。其次,学校还要与时俱进,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结合精益化管理手段,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管理政策,对高校食堂饭菜进行严格的监察,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并解决师生的反馈意见和要求。最后,国家还要建立相关这能部门对高校食堂进行有效的安全卫生监督,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的去高校食堂进行抽样检测、明察暗访,做到有效的监管,从根本上消除高校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隐患,维护广大师生的自身利益。

32提高高校后勤餐饮服务人员素质,培养新型服务人才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人员是整个学校餐饮服务工作的保障,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餐饮事业发展的快慢。可见,高校餐饮服务人员在高校餐饮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学校应该更新转变服务人员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态度,提高餐饮服务人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要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加强对其工作技能的训练,让餐饮工作人员正确理解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注意食品安全卫生,加强餐饮服务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餐饮服务人员。其次,各大高校还要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合理的弹性安排,在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进行人员流动,从而减少师生在高峰期就餐排队等待的时间,确保广大师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服务,避免出现“忙闲不均”的情况。最后,学校同时还可以及时对餐饮服务工作人员的数量进行必要的增减、调整,避免人员闲置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和广大师生的满意程度,将精细化管理与后勤餐饮服务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国餐饮事业的快速发展。

篇4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的识别作用主要来自于个性化的整合。个性化在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策划过程中就要确定,而其统一性却要靠长期的管理、控制和营造。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的各种硬件、软件和形象要素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要实施对形象的战略管理,以保持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的相对稳定性。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对实施步骤地统一控制,对员工的长期教育和培训,对外部公众的持续宣传和传播,实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内部成员和外部公众对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的统一认识。

2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控制团队的建设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控制团队是由形象战略工程最初参与人员、形象战略建设专业公司、后勤服务中心、专家顾问等几个方面的成员共同组成。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团队是负责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塑造的关键机构,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更具有协调性。由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团队对形象战略的推导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团队要由特定的个人或单位来担任,最好由以下4种人组成。

(1)后勤服务中心高层主管与部门负责人的加盟可以取得行政方面的支持。形象的塑造上工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上至下的发动和从下至上的响应,既有待理性安排,又有待炽情的推动。

(2)外聘形象战略问题专家的加盟取得智力方面的支持。形象战略问题专家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拥有丰厚的实践经验,一旦取得他们的加盟,形象塑造就可以得到系统的专业指导和咨询监督,显然由第三方组成的“局外人”专家的介入对于后勤服务形象的塑造必将更加客观和中肯。

(3)专业公司人员。形象战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策划与实施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专业策划公司来辅助配合。委托专业公司参与企业的形象战略计划,不仅是导入形象战略的需要,更是形象战略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协作者。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服务对象———教职员工。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人事、财务、经营都隶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但目前后勤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把高职院校中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的师生吸纳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中去指导和创新形象塑造,进而实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与人才教育创新的双赢。

3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的内容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其形象战略的实施控制不要仅仅理解为战略在制定后的贯彻过程中的管理,而是从形象调研、战略制定到战略实施和日常维护等过程中的整体管理和控制,所以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包括实施前的控制、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和实施后的控制,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建设前期调研的控制。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建设前期调研的结果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适宜性。因此,在调研的过程中,要对调研实践的深度、宽度、调研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调研成员的搭配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严密的管理和控制,力求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真实、客观和全面,为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和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做准备。

(2)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过程的控制。对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得出科学的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和适宜具体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执行的战略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内容有:决策成员的选择、决策输入信息的管理、决策方法和决策结果的科学选择、决策结果的评审(包括对决策执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

(3)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方案贯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方案贯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主要是为了高效贯彻执行形象战略,这个环节是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系统工程的主要环节。无论调研分析结果多么正确、决策方案多么可行,如果不全面、持续的贯彻下来,形象战略工程最多只能使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高层管理人员的幻想罢了。在这个控制过程中,应主要从视觉识别、理念识别和行为层面进行管理,力争使后勤服务中心全体员工的行为、动作、言语都能反映出员工对后勤服务中心企业形象战略的理解和贯彻,保证集团所做出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向社会公众投射出良好的形象地举动。因此,这个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不仅仅是整个系统工程控制的主体,也是最不容易控制和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他需要后勤服务中心管理层的正确领导、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形象战略执行部门的严密控制来进行。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日常维护过程中的控制。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管理不仅仅是指在集团形象战略的导入和执行的过程中加以控制,还应该包括集团形象的日常维护过程中的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日常维护过程中的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在日常运营中能够持续的执行形象战略,在员工出现背离后勤服务中心形象要求的行为时,在集团遭遇影响公众对后勤服务中心形象认知的危机事件时,在集团内外部发生影响形象战略实施的因素时,形象战略控制团队能够快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的更新

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工程并不是靠一次战略实施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后勤服务中心应在第一次实施形象战略的基础上,吸收反馈信息,再投入到第二次形象战略工程中,如此反复,使后勤服务中心形象通过一次次的实施和管理,不断获得提高和发展。在后勤服务中心战略已经确定并加以实施时,往往会遇到既定形象战略与变化着的环境之间产生矛盾,其结果会导致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原定的战略目标。形象战略的更新就是指在后勤服务中心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或者在集团形象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的、能够影响战略实施效果的严重问题时,其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所做出的调整和改进。形象战略更新也就是形象战略的重新设计,因此,也要对形象战略的根新进行严密的控制,以保证形象战略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循环的系统过程。

5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日常维护的标志

(1)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的产品和服务已形成系列,有主导获利产品、有名牌产品,并具有雄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在高职院校后勤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量。产品质量过关,有一套质量保证、监控体系。

(2)高职院校后勤形象在国内或者一定得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的无形价值已至较高层次,在社会公众中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

(3)高职院校后勤形象竞争力已得到较大提高,具有一定的迎接更大的风浪的能力,也有一整套得心应手的后勤形象竞争的经验、战略和策略。

篇5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 后勤管理 教学服务

高等院校后勤管理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上个世纪后期,迄今,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可以说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高等艺术院校教学内容丰富,多以个别、单独的教学形式存在,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后勤供给关系。本文试图探究后勤管理工作的特性与规律,分析其教学服务功能。

1.高等艺术院校后勤管理的基本特性

1.1 服务性

服务性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最根本的特性,是由后勤工作的宗旨与出发点所决定的。高等艺术院校中,后勤集团所服务的对象个体差异是要远大于普通院校的,他们年龄差距大,文化水平悬殊,爱好、情趣各异,甚至对吃与住都有特殊的个体要求。比如,后勤集团在考虑修建艺术院校建筑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各个专业需求的不同:戏剧与舞蹈专业要求教师明亮宽敞,而美术专业的人体课程则要求在封闭环境进行,音乐专业要求琴房隔音效果较好,同时版画专业则要求教师能够按照印刷设备。

1.2 育人性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而后勤属于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在强调后勤的服务性的同时,往往不太重视后勤的育人性。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教学育人展开,后勤工作也不例外,并且,后勤有着明显的育人特征,在很多方面更加关注品德、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礼仪等方面的内涵,让师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情操陶冶和精神洗礼。

1.3 行政管理性

后勤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之一,必然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特性,统筹协调才能更高效的扮演好服务于学校教学的中心任务。高等艺术院校不同于其他普通院校教学,师与生的比例较大,人员比较分散,住房容纳率小等特征都较为突出。所以,近几年来,为了突出后勤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的功能,诸多高等艺术院校都积极探索行政制度建设,加强后勤管理。对于院校房产、物质供应、伙食医疗等多方面进行制度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保障了学校良好的育人基础。

2.高等艺术院校的后勤管理的教学服务功能

高等艺术院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日常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有效的后勤管理工作,能够提高学校财力物力的利用效率,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服务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具体来说,其教学服务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与性格情操方面都责任重大,现代教育学认为,在学生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环境质量与学生的性格成形息息相关。学校的建筑风格、绿化带修建、名言警句选择以及校园文化布景,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暗示性,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实用到艺术到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这些都能够感染与熏陶学生,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学生的艺术与环境的感知力更强烈,所以优美环境的创设显得意义独特。对高等艺术学院而言,教学与育人目标有着更高的艺术追求,雅静整洁的校园环境,别具风格的校园布局,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观、艺术鉴赏力的外部环境,所以校园环境的创设在高等艺术院校有着更为特殊的教学意义,而校园环境的整体布局与细节塑造都要有赖于后勤工作实施,后勤管理工作从校园环境创设角度能够极大的支持学校教学工作,积极培养学生,陶冶学生。

2.2 建立全面的教学物质保障

对高等艺术院系而言,教学基础设施如教学设备、体育器材、艺术器材校园网络以及食堂、宿舍等,都是学校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物质保障。学校基本设施的建设水平与物质体系构成,直接影响学生与教师的生活水平与教学水平。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就是为广大师生解除后顾之忧,反之,如果没有有力的后勤物质支撑,将大大削弱学校的教学秩序与教学有效性。尤其是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深入,高等艺术院校迫切需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理念。这同样需要后勤管理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校园网络、增添多功能教室,艺术院校则对音乐、绘画、舞蹈等多专业的现代教学器材等设施方面加强建设。从这个层面来讲,后勤工作的物质保障意义就更为突出。

2.3 提高福利稳定师资队伍

高等艺术学校教师人才队伍对于学校的教学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师资队伍的水平与稳定性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最为重要的保障。为此,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对于教学育人有着重要意义。福利待遇水平的提高,有要落实到后勤工作的各个领域,需要后勤管理认真研究,总体布局,细致开展。首先对于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的住房问题、配偶和子女的就业问题,是稳定教职工队伍、提高福利待遇的首要问题。许多学校通过争取上级行政拨款、多渠道筹集资金等方式解决了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后勤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职工“安教、乐教、善教”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提升教职工的可课余生活水平,在校园内广泛建设诸如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篮球场等体育基础设施,增大花草种植面积,组织校内外教职工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职工生活氛围。这些内容的实现,都有赖于后勤管理工作对于教职工福利费用合理而高效的利用。具体到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与人员都较为分散,更需要结合院校特性加强后勤规划与管理,对住房、食宿、教职工待遇与福利加强管理。留住优秀人才,稳定师资队伍,是后勤管理工作对教学服务的又一重要贡献。

2.4 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学生成长

除了基本的水、电、住房等住房设施供应,高等艺术院校的住房更需要后勤管理投入更多的规划与更细致的宿舍建设。其次,从餐饮方面来讲,高等艺术院校也普通院校的银饰供应就更为特殊,需要注意的地方更多。比如,声乐专业的不易吃辣椒、表演与舞蹈专业的忌讳肥肉等等,这需要后勤管理有着更为细致的划分与实施措施。在住宿、餐饮方面,高等艺术院校对于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也是艺术生培养的客观需求。高等艺术院校后勤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要解决学生“有得吃”与“有的住”的问题,更是要解决“吃有挑选”、“住有格调”的问题,后勤工作不可谓不细致。这就要求后勤管理精打细算,合理安排与调整,积极适应艺术培养的客观需求,满足各个专业的实际需求。从这个意义来讲,后勤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生活水平、保障良好的住宿环境,对于学生积极学生参与教学有着非常基础而又细致的意义。

篇6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E07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取得了无以伦比的巨大成就。在许许多多的成就与亮点中,新疆高校后勤人在社会化改革的大潮中,与时俱进,拓展视野,积极探索,勤奋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完善,逐步确立了适合各自高校后勤发展特点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1、新形势下强化新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教、学、研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是高校中的一项保障性与基础性工作,承担着为全校师生提供物资以及生活服务的重要职责,并在提供良好有序的育人环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是对师生生活“总务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服务、物资供应、商业、医疗卫生等工作。高校的后勤工作通过管理与服务,在创造优美育人环境的同时,对高校育人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

可见,高校的后勤工作,不仅承担着为高校各种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提供服务与保障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肩负着人才培育的重任。高校后勤工作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持续发展,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基于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对于后勤工作的优化管理,加强组织体系与制度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平台建设,提高高校后勤工作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在提高后勤服务的工作中,以自己的言行实现教育学生的育人功能,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

2、高校后勤工作的特性

后勤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服务工作,主要有以下特性:

2.1、广泛性

后勤工作点多面广,业务多样,与每位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息息相关。

2.2、服务性

后勤工作主要是服务和保障。后勤工作者不仅需要热情、主动,还需要有能力、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后勤工作,才能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2.3、琐碎性

后勤工作常常是从一个水龙头、一个电灯泡这些不起眼儿的小事做起。小事做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影响到后勤的整体形象。

2.4、时效性

后勤工作与其他部门比较,更具有时效性,如易发生突发性事件。这就要求后勤员工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办事必须做到果断、及时、合理、科学。

2.5、育人性

教育是高校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核心,后勤工作同样肩负着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任。后勤员工是不上讲台的“教师”,后勤员工的廉洁自律,为人师表,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能给学生起到一种榜样示范的作用,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是对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

3、新疆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运行模式

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运行模式的界定与划分要讲究科学性,既不能过于笼统、抽象,也不能过于具体、琐碎;既不能脱离实际,超前、拔高,以偏概全,也不能偏离前进方向,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根据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与运营的实际,新疆高校服务与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3.1“小机关、大实体”

“小机关”作为高校后勤归口管理的行政部门,代表学校负责后勤方面的规划、协调、监控、管理、考核等工作,与后勤实体签订各类承包协议和业务合同,其特点体现于宏观性、制约性和监管性;“大实体”是高校后勤翻牌后,原来的总务处等后勤部门组建成立的后勤服务集团。

3.2“小机关、多实体”

此处“小机关”和上边的“小机关”性质与职能等完全相同;“多实体”是依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因校制宜地将学校现有的后勤服务部门按行业属性有序地转化为不同的实体。

3.3承包或托管

高校为吸引社会资源办后勤,通过市场竞标选择后勤服务,后勤资产以租金形式租给承包公司,以市场竞争机制来保证后勤服务质量,以协议合同形式保证后勤基本公益性。

4、新疆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4.1逐步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要逐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稳步剥离高校后勤经营职能,建立高校后勤市场的监管体系,加快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建设,转变政府和高校职能,最终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4.2、要明确后勤服务保障的范围

要因地制宜,凡属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及后勤保障范围的资产、资源和服务性劳务的校内后勤服务、经营性用房、实体等,逐步划归后勤服务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实现归口和专业化管理。

4.3、探索稳步开放和拓展服务市场

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做好校内引进后勤资源和拓展校外市场工作。要在保证学校稳定的前提下,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逐步开放校内后勤市场,引入优质服务资源,将部分后勤项目以契约方式移交社会服务企业经营,提高资产经营效益,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允许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及现有模拟企业运行的后勤集团(准公司)依法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实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目标。允许和鼓励后勤经济实体在保障本校后勤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后勤资源,积极拓展校外市场,为其他高校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积极鼓励各高校整合后勤服务资源,依法组建跨高校的后勤服务经济实体,为高校和社会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让高校的后勤优质资源惠及普通百姓。

4.4、加强对后勤改革的理论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依据、科学方法。同志说“组织良好的后方勤务工作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任何轻视后勤工作,认为后勤工作不是重要的专门科学,不需要有精通业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后勤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理论指导、舆论环境。后勤工作与其它社会现象一样,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后勤也是一门学问”。只有研究认识它,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把工作做好。

第一,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学习型后勤、品牌后勤、和谐后勤建设,能否在后勤各个单位的员工层面有着充分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感,能否化为广大员工行动的自觉和工作的主动,干部的领导、带头、示范作用是决定性因素。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理论、学管理、学业务,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二,坚持单位员工定期学。按照理论学习安排,要积极创造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后勤干部员工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

第三,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培训班,要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他们学习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及优质服务意识,从而不断推动后勤工作迈上新台阶。

4.5、不断完善规范后勤服务收费制度

要明确学校与后勤的“责、权、利”关系,由学校合理核定后勤服务收费的范围和标准,事业性收费按照有关规定申报办理。学校后勤服务保障部门要严格成本核算,坚持面向市场、广开门路、多元筹资,保证同类服务项目的收费不高于社会同行业标准。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后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后勤管理要立足实际,积极加强后勤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建设等,全面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促进高校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智峰.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2]周朱灿.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勤工助学体系的建设模式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06:30-31.

篇7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在学校中的育人作用往往被人们忽视,只注重课堂教育而忽略了课堂以外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素质教育环境,人们常说无形的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马上步入社会的“90后”高职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1.1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行为习惯

在高职院校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后勤管理服务育人这样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从课堂,从辅导员老师那里得到了正面的教育,要文明礼貌、和谐谦让、公平公正。但到了学校餐厅、学生公寓完全成了另外一种情形,餐厅工作人员的用语不文明,宿舍管理员的行为粗鲁等等,直接影响了课堂教育教学的成果,而且学生也会对学校教育提出质疑。所以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非常直接的。

1.2影响学校长远发展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除了学校课堂的教育教学外,几乎其它所有事情都包括在内,校园环境的美化、教室公共设施及卫生管理、公寓卫生等等学生的吃喝拉撒都有关系。比如学生宿舍厕所漏水、学生教室灯管坏了、学生餐厅饭菜质量不好等等,报修、建议几次未果。那么学生就会抱怨学校的这不好那不好,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及长远发展。

2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现状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重学生技能,轻素质教育,不要说发挥后勤管理服务育人了,就连课堂育人也是不尽人意,认为学好技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对于后勤管理服务育人更是无人问津。

2.1管理服务人员参与度不够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单是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是要学院的行政、后勤人员没有积极参与学校育人中来。高职院校对制度的过度依赖,导致管理人员一味死板的执行,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导致在管理中与学生的矛盾时常出现,缺少人文的关怀。可以说,良好高效的管理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各方面顺利进行,更是在管理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对品质和人格的塑造。在管理手段的采用上过于单一。在学生管理中起到引导、协调、约束和规范,在反复的行为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基本靠学生对于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和强制遵守两方面。对于这些管理手段并没有结合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可能会造成对学生教育的反面影响。

2.2是后勤服务工作中没有融入育人的内容

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注重这种服务育人,服务工作仍然是被割裂在学生的教育之外。高职院校的后勤服务人员多数文化水平并不高,在综合素质上也还有所欠缺。这就制约了他们在学生教育中的角色扮演。但是在服务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性的东西,更多的是素质和品德方面的教育。一个人的知识文书水平与其道德素质并一定出为正比,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发扬劳动中的勤劳、善良、俭朴、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教育。

2.3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理念尚未形成

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虽然在逐步的扩大,但是在办学水平和理念上仍然相对落后。目前对于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试行更多的是在相对高水平的大学实施。全员参与育人的理念更是在少数学校得到较好的体现。在高职院校中仍然体现的不够明显,在全员育人的理念上,高职院校还有待进一步的强化。

2.4缺乏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实践纽带

后勤管理服务育人需要和学校教师动起来,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平台。但是事实上这个平台和纽带的形成难度很大。很难找准这样一个合适的纽带把各个方面的人员组合起来。一个好的育人项目的开展,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初期的试行评估、后期的效果观察,不是能够立竿见影的。

3探索后勤管理服务育人新途径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是学校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不可忽视的,要牢牢抓住这一育人阵地,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后勤保障工作,还要为大学生做好模范和表率。

3.1倡导和践行管理、服务育人理念

教育与管理结合,首先是法治和德治的结合。管理需要一套成熟的体系保障,目前成熟的体系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额各项规章制度。离开了管理的教育,必定是软弱无力的,离开了教育的管理,必定是生硬刻板的。教育是无形的管理,管理是有形的教育,管理中蕴含了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渗透着管理的准则与规范。服务育人是高职院校职工通过自己的服务工作,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以优质的服务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接受具体服务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后勤工作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的保障,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也提供全面发展的实践条件。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服务奉献、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服务育人队伍,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2提高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素质为育人服务

作为高职院校的后勤职工,也要意识到自己担负着教育学生的责任。高职院校本身就是职业性非常强的院校,应该多发挥本院校在职业能力培训上优势,加强对本校后勤职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职业院校还应该立足后勤,积极探寻服务育人的有效方式。心相通、语相近,学生才能容易接受意见,工作人员的劳动才能得到尊重和理解。后勤管理部门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通过意见箱、问卷调查、校园网站、领导接待日等形式听取学生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只有对学生有爱,才能做好服务工作。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而学校良好的环境正是广大的后勤员工提供的。高质量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陶冶作用。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才能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投入情感,才能有爱心,使学生感受到不是在被“管”,在接受、参与管理中受到熏陶、感化和教育。管理者如果缺乏思想修养与道德素质,缺乏人文关怀,管理就会成为冷冰冰的操作过程。因此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是管理育人的关键。

3.3建立健全院校后勤管理育人队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责任制

篇8

一、关于高校后勤饮食鼓舞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通过思想理念、模式的改变最大化的减少管理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资源与成本,与推进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密切相关,是不可不扣的科学管理方法,将其引入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管理将取得积极效果。

在高校后勤饮食成本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实行责任具体化制度,明确饮食成本管理中的不同岗位、不同环节、不同业务的成本核算管理,最终有效的提高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水平。同时要求在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时要确保专业化、系统化和数据化,只有具备高超管理能力和素养的人员才能将精细化成本管理这一系统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具体落实到位,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成本核算管理[2]。这是高校后勤饮食服务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能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便宜、健康、安全的饮食服务,满足经济实惠的要求。

二、加强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指导策略

饮食服务可以说是高校后勤的基础、保障性工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现了大规模的扩招,让高校后勤饮食服务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即:物价攀升、人力成本增加、设备设施老化、市场竞争激烈、饮食要求提高等[3]。如何科学应对这些问题,提高高校后勤饮食管理的水平与效益,成为高校饮食管理者需要面对解决的重要课题,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建立健全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核算管理制度

高校的饮食服务都需要经过食品采购、验收、保管、出库、加工、出售、结算等环节,为了尽可能的从每一个环节降低成本支出,确保高校后勤饮食服务的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制定严格的流程和制度,从每个环节加强成本核算管理[4]。

首先,在食品采购环节中,为了避免采购人员从中谋取私利,确保价格公正、食品新鲜安全,用最低的价格为高校采购到最好的饮食材料,可以组织进行饮食材料公开招标活动。面对广大市场进行招标,并对供应商的饮食材料进行全面评价,包括价格、质量、供货能力等,舞弊确保做到饮食材料物美价廉,从众多的竞标商家中选择资质优良的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制定相应的资料数据信息管理库,以便今后参考对比。同时,还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对饮食材料价格进行询价、报价、调价等工作,收集每天饮食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结合对大型农贸市场价格以及供应商食材质量等的考察综合定出最合理的价格,以确定调价方案。

其次,加强对饮食材料验收、入库、出库等的管理制度。在高校饮食安全的相关制度指导下,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仓储部,加强对饮食材料的管理。对于采购的饮食材料要进行验收,物流部、保管员和核算员三方对准备入库的饮食材料进行质量、数量等的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入库,并建立相应的数据登记统计资料库,以便?S时查核。当然在食物材料出库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申请、审批,再由保管员根据领用单情况发送,核算员要再次复核材料数量,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这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最后,还要建立全员参与的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运行机制以及科学的核算分配制度,这样才能按照规定更换陈旧、老化、耗能大的设备设施,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节能产品,以提高高校食堂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当然,还需高校领导层带头将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始终,并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每一位食堂工作人员的心中,并按照岗位职责的不同,将具体的成本费用核算准确,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成本控制。这样能让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饮食服务管理提供正确、科学的指导。

2.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健全精细化管理队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日臻成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大领域。在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中也需要引入最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支持辅助高校完成饮食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5]。

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饮食服务精细化管理网络平台,确保食堂实现日核算,并根据食堂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统,将所有的饮食材料按照种类的差别分为粮食、蔬菜、禽蛋、肉类、水产类等进行记录,便于高校领导层随时掌握饮食成本具体情况,使得分析管理更具实效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当然在成本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离不开相关人员的参与,因此也需要加大核算管理队伍的建设,提升核算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并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精细化核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管理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提升综合管理分析能力与水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