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09:26: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常规要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一直都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比较头痛的问题,也是应该特别重视且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现在物资条件如此优越的情况下,家长的宠爱更加剧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恃无恐的状态,这对于我们教师就是更加需要有想法有策略的课堂常规教学了。最起码的学生课堂常规规范准则是要求学生们都记牢在心,并且坚决按照要求自觉地执行。
可是这样一来,反而导致很多的孩子变得一成不变,死板得很,甚至影响到课堂上的教学,学生一点都活不起来。这又似乎有违背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各项要求了。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课堂中"活"与"死"的关系的学习和研讨,归纳整理出了几点,如下:
1.课堂教学当中的"活"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常规教育就又面临了一次全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这样一来,我们的课堂常规教育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因为这一互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没能很好的把握得住局面的话,势必就很容易乱起来了。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间,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只能选择在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任课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但是这样说来又会让我们提出新的质疑,难道大班就不能"活"起来吗?当然不是,在大班的课堂上,教师的常规教育更是个极其关键尤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人数一多,局面更不好控制,如果课堂常规教育没有真正落实的话,那互动教学的话肯定是很难行得通的,甚至是会乱成一团,所以说课堂常规教学当中的"活"是有前提的有条件的,这个"活"必须是在有较好的常规教育落实到位了才能有效进行的。
2.课堂教学当中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相辅相成,统一一致的
探讨到课堂常规教育的问题,那么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到底是什么呢?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教学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不能单纯或单方面的片面地的去理解去落实这个"活",更不能认为既然要求"活"那干脆就放养式的放任自由。"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学生的"活"就应体现在这里。
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前提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如果在我们的一节课堂当中,常规还没有落实下去的话,作为我的观点来说,这一节课我宁愿先放下预先设计好的课堂内容,先要把我们的常规教育落到实处了我才开始进行我接下来的教学,否则我想在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的情况之下所上的一堂课,就算是教师设计得多巧妙,备课备得再认真仔细也是枉然,学生真正掌握到的并不一定能有多少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说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相辅相成,统一一致的。
3.课堂教学当中的"活"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
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的课堂常规训练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也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4.课堂教学当中的"活"需要在自由与限制间把握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不能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的状态,我们很多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到新课改时,单纯片面地去理解我们课堂上的"活", 很容易就走到极端,认为不能"死"那就"活"起来吧,使得整个课堂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亢奋状态当中,反而背道而驰地进入到了一个课堂常规的"活"与"死"的理解的误区当中了。教师应该视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巧妙设计,在自由与限制间把握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盲目地走到任何一个"活"或"死"的端点。
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大胆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感觉课堂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担心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担心课时的安排与教学任务产生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对教师地位及教师课堂所起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多方位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多采用一些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尤其要在课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尽可能要做到"放得开,收的拢",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理解并处理好课堂常规教学中"活"与"死"的关系,使我们的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一、制定合理的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无需强求一律,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如“上体育课要穿运动鞋”这一条,我校只作如下要求:上课须穿适合运动的鞋,布鞋、软胶鞋也可以。常规条文应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词,其内容不仅是对学生提出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要求。因此,拟订好体育课堂常规,提交校领导研究、批准后,就应该成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共同准则,且不宜经常变动,必须具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二、常规的公布与实施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对新入学的学生安排专门的体育常规教育课,让新生了解常规的内容,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对于在校的老生,则要先总结他们上学期执行常规的情况,然后指出不足,并提出新要求,希望学生在新的学期里保持原来遵守常规的行为,改变不遵守常规或违规的行为。教师在口头上强调体育常规内容的同时,将常规打印出来,发放到各班级进行张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常规内容的了解,增强他们遵守常规的自觉性。
三、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落实工作
1.教师以身作则。一个常规制度的实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常规是贴在墙上的、抽象的内容,而教师却是一个具体的、时时影响他们行为的范例。可以说,教师就是一个标准,就是一个制度。因此,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规定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指定地点上课,教师不管严寒酷暑,都要提前到操场等待学生的到来。如果教师能很好地遵守常规,处处以身作则,对提高自身的威信、更好地落实常规会积极的作用。
2.学生间互相监督。在我所任教的班级,有关体育课上服装方面的规定是不需要我多费心的。如有的同学穿了皮鞋,上课前其他同学或体委就会提醒他去跟别班的学生换一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会提前跑过来报告:“老师,某某今天穿皮鞋上体育课。”学生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全靠他们平时对常规的了解和教师的严格要求。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间更自觉、更好地执行常规。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思考
一、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等新兴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在备课环节上,导学案已经普遍替代教案,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新型模式;在上课环节上,“注入式”和“满堂灌”式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退出了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在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上,大多数教师开始注重作业设计,不再照抄照搬课本习题,突出拓展性和延伸性作业的巩固提高功能。其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写“教案”转向设计“导学案”;备课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指导学生如何学。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备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备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消极抵触改革,依然沿袭传统的备课方式,仅仅把自己多年沿用的教案,改头换面,美其名曰导学案;二是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改革热情很高,但缺乏深入钻研精神,体现在备课上,许多教师不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要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多学少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教师上课的重点从传统的“精讲多练”转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点拨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上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上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上课环节上出现如下问题:一是传统的“以教师中心”做派阴魂不散。许多教师为了圆满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把教学掌控在自己的预设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中来,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教师把它演出来就行了;二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多学少教”的高效课堂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导致为课堂提问而提问,为课堂讨论而讨论,为学生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课堂实效,进而使“多学少教”的理念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模仿。
3.在课后教学反思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特别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并将其视为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调研发现,在高效课堂建设在课后反思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课后反思意识不强,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进一步加快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对策的思考
上述的种种问题表明,在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近年来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经验,将高效课堂建设业已成熟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教学管理常规条例,为高效课堂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机制,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
1.切实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重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摆在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顶层设计,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后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学业成绩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切入,全面系统地设计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力求做到计划详实,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切实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2.进一步强化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专题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此,学校应当组织骨干力量,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考试评价等日常教学常规改革的有效策略,切实增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常见因素,即: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以及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三点,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即: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等三点,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体育 新课程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已经成为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才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也成为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常见因素
(一)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常规,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通常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程序性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具有同样的意义和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任何教师却忽略了培育良好的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例如:部分体育任课教师自我要求不高,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过于随意,不能以身作则,普遍存在接听手机、收发短信、聊天或者是随意离开上课地点等问题;再如:由于受学校师资队伍情况的影响,部分任课教师课时量安排过多,但是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光是教学任务就已经疲于应对了,常常就因此放低了对常规习惯的要求,并没有意识到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1.教学内容的安排
随着近些年新课程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等问题已经逐渐得到了众多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小学体育任课教师的关注。实际上,在一节小学体育教学课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规律,会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其应有的关注。
2.教学方法的应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兴趣仍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且普遍存在活泼好动、兴趣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征。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更喜欢丰富、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尤其是以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对于单调、重复或者是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的体育学习内容则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如果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选择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往往就会使得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过于无趣和单调,并因此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再加上新课程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的宗旨和最为核心的理念,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就是这一理念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之一,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新课程中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放在首要地位的要求,也就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
新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而课后反思,不但能够更好的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还能够促进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确保教学相长的实现。所以说,能否及时、科学的进行课后反思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只有及时、科学的对课堂教学中的自己的授课情况、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教学的成效等进行反思,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形成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了体育课堂常规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和构建良好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常规的培育和建设问题也逐渐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人士的重视与关注,我国部分省市的教育局甚至已经开始着手探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和落实问题,例如:广东省广州市区教育局就对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常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常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工作。而在具体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时,则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1.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
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也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没有“安全”作保障和前提,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无从谈起。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且相对来说,自律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如果不关注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极易出现各种不符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危险行为,并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时,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是被禁止的,并让学生明白一旦做出类似的行为将会导致怎么的后果,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遵守课堂常规相关要求的必要性。
2.相关要求的明确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
要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让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就必须要明确小学体育课堂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内容,这是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课前常规。例如:在着装上要宽松舒适,不能带有坚硬物品;要听清楚集队要求和集队地点,听从体委的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集队;做好见习生的安排工作等等;二是,课中常规。例如:按照要求准时到达上课地点上课;明确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内容;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等;三是,课后常规。例如:开展科学合理的学习点评;做好放松活动;及时归还教学器材;做好见习生和学困生的教育与引导等等。只有从以上几个环节入手,切实的将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任课教师的熏陶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关键
要想实现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培育和有效构建,任课教师的以身作则、躬身示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培育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上课期间杜绝一切与教学活动无关的行为,以严谨的态度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和自觉性。
(二)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
1.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就要注意遵循教学规律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中后部分学生的意志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学生的情绪则会达到高峰。根据小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这一规律,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体育任课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安排开展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在课程教学的后半部分则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竞争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小游戏或者是体育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起到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之间的合理搭配,以确保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科学应用教学方法
要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顺利提升,就必须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科学的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根据上文所分析的小学生直接兴趣起主导作用、兴趣不稳定、喜爱以游戏和竞赛形式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及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点,可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一定要注意趣味化和儿童化的要求。
其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趣味化”的要求,指的是应尽可能的选择能够激发小学生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单一、呆板、重复的枯燥练习。例如:可以应用兴趣教学法来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通过各种直观的比喻、形象的模仿、新颖美观的教学场地设计、优美的配乐以及不断变化练习的位置等多种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儿童化”的要求,指的则是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小学生仍然处于儿童的范畴,多数学生仍然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而且普遍喜欢各种以游戏和竞赛等形式组织的活动,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注意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类似口诀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开展耐久跑教学时,如果简单的要求学生围着运动场跑圈,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活动的方式过于枯燥和乏味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但是,如果任课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组织开展“寻宝比赛”,结合现代国际越野比赛的形式,在学生熟悉的校园中设计出安全合理的路线让学生去寻宝,看哪组学生最先跑到目的地寻到宝藏,就会比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绕着跑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
在开展课后教学反思时,体育任课教师可以灵活采用调查、个人体会以及录像和同伴互助和组内研讨等多种方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搭配运用。而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时,不但要注意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要注意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并进行总结、归类与记录,以此来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通过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迟永传.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 孙岩,郭晓娇,刘超.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
关键词: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体育课堂常规是根据对长期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与概括得出来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新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堂常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简化,这种简化被极少数同志误解为新体育课程教学就不要课堂常规了,就不需要进行整队、师生问好、检查人数、学生着装、安排见习生和做操了,就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了,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1 课堂常规概述
所谓课堂常规,顾名思义,就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平常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程序性工作。这些“行为规范”是广大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从而能够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和其他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有着同样的意义。正如毛振明和赖天德教授所说,体育课堂常规是根据对长期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与概括出来的“在上课前一般不可缺少的工作程序[1]”。
可见,体育课堂常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有序、流畅和安全进行,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之一。
2 传统体育课堂常规存在的不足
实际上,体育课程改革带来的体育课堂常规的简化是在继承传统体育课堂常规的合理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传统体育课堂常规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以下可见一斑。
2.1 专家学者们的评价
顾渊彦教授指出:“用统一的规律性要求来指导学生,必然会产生脱离学生实际、削足适履的弊端。在今天,我们已经到了对过去提出的那些统一性的要求进行反思的时候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什么要完全一致?一堂课的结构又为什么要如此机械?这样做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吗?能适应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吗?这对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又有什么好处?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要对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作深刻的反思,不分对象与特征提出统一性的规律本身就是反科学的……。[2]”
徐岩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指出:“以往的体育教学,非常强调组织,体育组织的好坏是评课的重要指标。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同军事训练,行动整齐划一,预备练习活动身体的慢跑也力求步伐一致。学生被组织到一个教师设定的框架中,我教你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一个接收器,没有反馈,也缺乏交流,机械式的动作学习,看不到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的‘自由选择’、‘感情表现’和‘运动体验’完全给抹杀了,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3]”
2.2 一线教师们的评价
一线教师宋伦忠和王家京等人的认识非常准确,他们指出:“课堂常规教育固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等,整队、做操等也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承认,课堂组织纪律需要抓,稍息立正也需要练,但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经常甚至每一堂体育课上都要练。一堂体育课才40或45分钟,学生需要的是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此外,过多地让学生练习这些内容,教师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一直有距离感,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也难以建立起来。[4]”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红桥高级中学的周祥老师认为:“传统课堂常规是老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制订好的,一般能用上一学年,常规往往是规定好了学生的课堂行为方式,通常都是教师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形成‘一刀切’习惯。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规范平均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受到极大地抑制,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传统体育课堂常规常常统一要求,严格规范,有着明显的专制性,甚至用一些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适应课堂常规的要求,使学生变得顺从、卑微甚至麻木。这种用权威来教育学生的方式,破坏了学生的真挚感情和自尊心,养成了学生驯服的性格,显然,这是与我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提倡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5]”
新体育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显。因此,传统体育课的课堂常规的种种弊端突现出来,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3 未来发展趋势
今后涉及到课堂常规教学的具体内容方面,如队列队形练习,将如毛振明,赖天德教授所预测的那样:今后体育课的队列训练应该向“姿态培养”和“集体行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化,要从每节课都有、但效果不佳的“课堂常规”中解放出来[6]。
因此,虽然课堂常规是必须的,但是,如果过于强化,不仅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师生关系。有人可能会强调课堂常规能够提高纪律教育效果,这也不够准确,实际上,纪律教育在任何课堂教学中都是需要重视的,体育课堂如果过于强调纪律性,将易导致体育教学的异化,走向高度军事化和程式化,将体育课上成军事课。因此,必须要明确认识到,体育课不是军事课,不是军训课。根据意志品质的四大特点,即坚毅性、计划性、果敢性和勇敢性可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多样化,其他诸如集中注意力、激绪和准备活动等不仅属于课堂常规范畴,也属于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范畴,而且还可以运用情景法和游戏法等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实现。如果经常让学生做一个比较固定模式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厌倦感,因此,好的课堂常规应该是在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方面不仅要有变化和新鲜感,而且还要注意手段的创新和使用的频率。体育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课堂上“乱”点没有关系,如果能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那就是体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所以,体育课堂常规必须要真正被师生所理解、所认同。只有体育课堂常规的必要性被师生真正理解与认同,教学组织和要求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体育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与途径,给学生阐明体育课堂常规对于学生本身和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根据体育教学情境的变化,适时、适度、适当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处于一种良好的组织状态,促使体育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如:体育教师应防患于未然,制定明确具体的课堂常规和纪律要求“上课师生问好,下课师生再见”,“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必须穿有利于安全、方便运动的服装和鞋子”等。这些常规与纪律要求应该是体育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师生能够共同遵守。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少数学生不遵守课堂常规、不按照组织教学的要求进行练习,甚至做对自己和他人危险性较大的活动等,对于违规违纪学生应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惩罚,并加以纠正。潘绍伟教授提供的一位体育教师的管理案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7]:
学生的课堂纪律是最困扰教师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再强调不要讲话,不要干别的事情。而活泼好动的学生总是试探着突破这一规定。违规行为如烧不尽的“野草”,稍有春风一吹便葱茏而“生”了,令教师生气恼怒,疲惫不堪。在一次课堂上,同学们视我如隐身人,自顾自地在高谈阔论着各自的话题。“小肖同学站得非常好,精神饱满,第三组加10分。”我这句声音不太高的话刚落音,学生们“唰”地安静下来了。于是,我趁着那股新鲜劲说:“现在我们开始个人主动发言,表现最佳的小组加分,小组中有人违反纪律扣分,哪个小组得分最高,在选修内容时有挑选器材权。”刚开始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会故意地违纪试探一下,当真被扣分时,他们组内的学生开始毫不客气地提醒他。此后,学生们为本组的利益着想,开始有序发言了!课堂纪律得到了有效维护。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投入,听得有收获。教师教得也很轻松。
可见,体育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组织中进行改革创新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教学改革如同社会改革一样,在改革的过程中,必定有一些新的思想理论的产生,来推动社会更快地发展和进步。任何改革都不是对原有制度的纯粹破坏,而是在保留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都包含着对原有制度中合理或者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处理体育课堂常规问题时也应该如此,对于应该继承的常规,在探索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这样才不会把改革创新变成盲目的、随心所欲的为求新而求新。同时,要勇于打破常规,积极改革创新。
21世纪的我国学校体育已经体现出如下的时代特征:健身性、人文性、娱乐性、多样性、民族性和开放性。在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形式,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探索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展开争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当学生有了完善的主体意识后,就会在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地寻求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体育教学也是一样,改变过去的“灌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来参加体育学习,真正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对于体育教师来讲,要积极学习关于教学的新思想、新观点,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勇于打破自身定式,弥补自身不足,摒弃不合理的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寻求符合时展要求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世纪复合型合格人才。
4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课堂常规,在传统常规中也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方面。有些练习就必须要统一指挥,这样的统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那么对这样的常规不仅不能摈弃,而且应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体育课堂常规,才能更好地实践新体育课程改革,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组织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具有明确的体育课程目标意识、始终抱有一颗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发展的心,这将有利于实现体育课堂常规运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赖天德.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J].中国学校体育,2006(12):30-33.
[2] 顾渊彦,于晓东.“约束力”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理论
基础[J].体育学刊,2002,9(1):24-26.
[3] 徐岩,孙光.体育教学方法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
23(4):75-76.
[4] 宋伦忠,王家京.探究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
118-121.
[5] 周祥.传统体育课堂常规需打破[N]中国体育报,2007-
11-21(005)
[6] 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课与促进学生健康的关系[J].中
国学校体育,2004(4):59-60.
[7] 潘绍伟.提高体育教学组织有效性之三问[J].中国学校
一、宜身先垂范,忌师生有别
体育课堂常规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种要求,所以作为教师来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要做到,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该如何如何。比如我们要求学生穿运动装、运动鞋上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师来说就必须做出表率,即便是某一课时的确不需要老师来做示范,我们也要以课堂常规行事。如果教师将自己置身于体育课堂常规以外的话必将大大的折扣体育课堂常规的威严度,久而久之课堂常规就是一句空话。
二、宜当场教育,忌事后责罚
体育课堂常规是一种制度,其基本特征就是具有警示作用——体育课上应该怎么做而不应该怎么做。课堂中一旦有人违反,作为教师来说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制止,让其违反的效果降至最低或是在萌芽状态就给夭折,切忌临场视而不见,再事后解决,甚至是惩罚,那样就达不成治病救人的目的了。
三、宜时限稳定,忌随意更改
体育课堂常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种模式,应该体现一定的稳定性,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内不需要过于频繁的增删,便于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共识。如果教师随意的更改体育课堂常规,简单的用YES或是NO来告诫课堂中的学生,势必给学生造成一些误解,模糊体育课堂常规的内涵,体育课堂常规似乎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一种摆设了。即便是真的需要修订堂课常规的话,也建议教师可将其暂时写在教学反思中,形成系列,待下一阶段(如某个新学期)再向学生宣读。
四、宜言出必行,忌放任自流
体育课堂常规是一种规矩,如果有人胆敢触及这根高压线的话,必将招致一定的“还击”,体育教师绝不能含糊其词,且一定要说到做到(当然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比如在课堂中发现个别同学吃口香糖,除了要责令其立即将口香糖丢弃到垃圾箱中以外,还要让其课后写下保证书等等。我们再开始下一节体育课之前必须要查验上次课违反课堂常规同学的处理结果,看看其承诺有没有兑现。如果我们仅仅是说教了而没有去督促、检查,那日后体育课堂常规的执行也将是一纸空文。
五、宜杀鸡骇猴,忌依法责众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似乎是很多人都违反了常规,如在课的开始部分,我们会让学生在体委的带领下沿操场慢跑来热身,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人大声喧哗、打闹,甚至队形是“溃不成军”。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个策略,那就是俗话说的杀鸡骇猴——抓住“领头大哥”予以适当的责罚,起到杀一儆百的效应,以此来震慑以后再有此类念头的同学。即便是真的找不到这些“典型”,一般不要责罚所有的同学,即便是惩戒了,也未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这种做法会伤及无辜,挫伤那些遵规守纪同学的上课热情与自尊心,这就是俗话说的“法不责众”。
六、宜及早明确,忌亡羊补牢
一般的说体育课堂常规适宜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就向全体同学告知,明确其具体要求与做法,让其明白从现在开始要怎样做才能上体育课。我们不能等到在体育课上出现了若干个问题后再提课堂常规的一些具体要求,这样显然是亡羊补牢。尽管此时也是在执行体育课堂常规,但是总有点“为时晚矣”的感觉。更甚者如遇到“好事”的学生,上课的教师有时是非常尴尬的,处理问题起来也是非常棘手的!
七、宜一视同仁,忌区别对待
在体育课堂常规面前应是人人平等,不论是谁如果是故意触犯,教师必须“同等看待”,千万不能牵强附会,甚至是袒护!比如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时常遇到运动成绩优异者,文化课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者,或是某个领导、亲朋好友的孩子等违反纪律的情况,这些同学依仗自己有些“背景”,似体育课堂常规为儿戏,而体育教师处理这类情况时似乎也有难言之隐,对此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当每每遇到“普通学生”有此类现象的时候,立即拿课堂常规说事,甚至会加大惩处力度。这种“戴着眼镜看人”的做法会极大地伤害眼睛雪亮的同学的心。诚然,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但绝不可取,有百害而无一利。
八、宜见机行事,忌发号司令
体育课堂常规虽是一种约束,但是面对形形的学生来说,执行起来似乎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体育教师来说,我们最好能参与其中,监督学生的言行举止。如果单凭体育教师自己简单的一声吩咐,让学生去完成,有时就是纸上谈兵。比如在篮球课回收器材的常规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执行,即便是教师自己不亲自动手,只要教师站在球车一旁目视器材回收的话,学生一般也会很乖、有序地将篮球放到球车中,而不会出现争先“投篮入车”的场景。
九、宜民主协商,忌独断专行
体育课堂常规作为一种大家都遵守的准则,最好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如班级、年级等)讨论的基础上来协商制定——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同时辅以课任体育教师的指引,这样定下来的规矩,似乎更透明、更具体,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果仅仅是教师一言堂,特别是一些似乎有争议的“条条框框”,这样酝酿出炉的课堂常规也许没有说服力,更缺少一定的权威性,师生以后执行起来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十、宜灵活机动,忌生搬硬套
关键词: 音乐课堂 教学常规 习惯培养
想必许多小学音乐教师都有过相同的经历:来上音乐课时有的学生经常拖拖拉拉,进到教室后乱讲话,无视老师的存在;在上课过程中更是随意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把音乐课当放松课。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不得不被一次次的纪律整顿打断,可想而知,这样40分钟的课堂又有多少实效性可言呢?所以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规矩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中国有句古训:“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这里所说的纪律、规矩,体现在课堂教学就是必要的教学常规。一堂音乐课既轻松愉快,让学生陶醉,乐在其中,又有序有节,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音乐课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
一、建立教学常规是首要
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的存在首先需要的是没有其他杂音的安静环境。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前提,即使最优美的音乐也是杂音。因此,音乐课堂常规教学特别需要有个控放自如、能给音乐展现所有美妙的空间,而这个空间的形成,就需要建立音乐课必要的教学常规。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堂务必建立以下几个教学常规,并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
1.学生进音乐教室的常规
学生进入音乐专用教室上课必须提前排好队,有序地进入。要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就要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位置上坐下,并安静地等待上课。由于教材实行循环使用制,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因此我在每班各选出3位同学接收收发书的任务,要求他们在班级进音乐教室之前就把书发到每位同学的座位上,从而节省上课的时间。
2.聆听音乐的常规
在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绝对的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及身体来表示,如或闭眼想象或有节奏地摇晃身体或做简单的动作,切不可妨碍他人的听赏,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3.歌唱的常规
音乐课的歌唱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歌唱姿势与轻声歌唱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如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做到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在唱歌时要思想集中、声音饱满、富有表情。
4.乐器练习的常规
乐器进课堂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音准、音乐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练习之前如不先告知演奏的纪律,则课堂将会乱作一团。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上课时乐器一律统一放在某个地方,练习时才能拿出来,并且在练习时注意姿势准确,聆听自己演奏的声音,老师在示范时要认真聆听,注意观察。演奏结束要轻放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好习惯。
5.表演的常规
音乐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音乐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机对学生提出表演的具体要求,明确表演的目的。要求学生在表演时要有合作精神,并紧紧抓住音乐的节奏、情绪进行表演。观看表演的学生要当文明的小观众,在同学表演结束时报以掌声并作出适当的评价,使表演者明白改进的方向。
二、趣味常规,激发兴趣是关键
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怒目训斥只会让学生感到压抑甚至害怕。这样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会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如果将教条化的语气改为朗朗上口有趣的“儿歌”,既有突出音乐课特征的节奏感又善意地提醒学生必须遵守课堂常规,效果极佳。如在列队时,我这样说:“咱们来学小鸭子,排队去到音乐室。”当学生出现排队吵吵闹闹、你推我赶等既不文明又很危险的行为时,我不是拉下脸训他们,而是“俏皮”说:“要学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轻声慢步不吵闹。”当上课学生交头接耳不会倾听时,我会“惋惜”地说:“小小蚊子嗡嗡叫,不爱学习爱吵闹,我们不要学习它,否则变成小傻瓜。”在训练孩子们“千姿百态”的坐姿时,我把要求编成顺口溜:“身体坐正脚放平,抬头挺胸眼平视。”在孩子们有所松懈时,我会“微笑”地提醒:“小腰杆?”他们就会顺势调整并回答:“挺直点儿!”
为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常规训练时,我常常用琴声代替语言,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例如:用音阶的上下行来告诉学生起立或坐下;在请学生拿出音乐书时,弹奏:554 334 | 11 1 | 443 223 | 26 5 | 5 5 | 1 0 |;让学生闭眼聆听:3 5 6 | 5 - - | 1 3 2 | 1- - |;提示他们坐正:12 34 | 55 543 | 44 432 | 13 5 |,等等。用“琴语”来和学生交流,一方面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另一方面流畅的琴声使音乐课堂气氛更加愉悦、有趣,在愉快的琴声中,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细节常规,点滴渗透是方法
良好的习惯,应从细节入手,点滴渗透,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常规。音乐课是让学生体验情感、张扬个性、塑造人格、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学会相处、学会做人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音符,更是一种释放情感、表现自我的创造活动。在各种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乱”的现象。此时,我会用一个细小的动作、表情、手势、身段等来提醒学生,让他们明白该怎么做。如: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聆听音乐,有两个同学却在讲话,这时如果中断音乐或大声呵斥去制止他们,则会影响更多的学生的学习,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无声的语言:看着他们,用食指在嘴巴上比一下,再指指自己的耳朵,提示他们闭上嘴巴,认真听。这样他们就会马上停止讲话,认真听起来。又如:老师正在讲课,突然发现有个同学根本没听,而是在玩东西,这时如果停止讲课,走过去没收他的东西,不但会影响上课,而且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无声的肢体语言:看着他,邹着眉,摇摇头,指指口袋,提示他上课不能玩东西,快把东到袋子里,下课后再跟他讲明道理。
老师正确、灵活地抓住课堂细节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一点一滴地渗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可使音乐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持久常规,习以为常是过程
有了课堂常规,还必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的习惯,将课堂纪律完全建立在自然养成的基础上。
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应长抓不懈、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同时常规的养成也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训练的内容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相应的目标与要求,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总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确保事情有始有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宗旨
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候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课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有人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教师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从而让学生敬佩。如要求学生提前进入专用室,老师则更要提前在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等候学生的到来;唱歌时要求学生抬头挺胸人坐正,而作为老师却翘着二郎腿弹钢琴,那么规矩也就成了空谈了。教师还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相信,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常规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变得更加民主、开放、和谐。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常规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多多思考 “如何让学生喜爱音乐、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 “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的更合理,更丰富,把课上的更精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兴趣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关键词:小学体育;存在问题;培育策略;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49-01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管理教学效率近两年来愈来愈受到重视。然而,事实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忽略了良好课堂常规的养成对教学所产生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不同的班风、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安全教育、激励评价、差异对待、培养自主能力,加强体育课前、课中、课后的组织与管理,在小学体育低年级教学中,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一、体育课堂常规现存问题
1、疲于应对教学任务,“放羊式”的教学
由于教师编制受限,体育老师课时量多,应对教学任务之余,常显精力有限,造成对课改研究不深入,于是课堂教学荒废对常规习惯的要求,得过且过,不追求教学质量。
2、教师自我要求不高,课堂教学过于随意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课堂教学要求不规范,有些教师没能以身作则作用,课堂教学过于随意。如接听手机、聊天、随意离开上课地点等现象常常存在。
3、日常教学中肢体冲撞时而有之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特别是集体项目,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低年级的教学里也会发生因小事而引起你推我撞,毫不讲理,自私的行为,往往老师为了处理这样的小事,而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进一步恶化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体育课堂常规培育策略
1、培育安全意识是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与保障
安全教育是教学的最基础内容,没有安全何谈教学。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自律性、控制能力差。在小学体育教学里,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让学生知道体育课里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及这些不安全行为给他人可能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在每节课里,通过行为规范的训练,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2、明确教学常规要求,让建设落到实处
(1)课前常规
服装:不带任何硬件物品上课;做好见习生的工作安排;听从体委在指定的地方集队。
要求:由小组长检查记录着装是否按要求,排队做到快、静、齐。
(2)课中常规
内容包括:按要求到达指定的地点上课,报告人数;清晰学习任务和内容;学习预见性的安全内容。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小组和团队的学习,听从体育小干部的指挥,发挥个人与集体的力量。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推动课堂常规建设
为了让学生在上体育课中,做学习的小主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把年度计划、一个月一个星期的学习任务,甚至一节课里要解决的问题,清晰的告知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并制订个人学习计划。特别是一节课里要解决的主要内容,更是要学生保证向40分钟要质量,要时间。并告诉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练习,不是为老师练习。如果在排队时,因某人的原因而影响了大家上课的时间,会受全班学生的共同监督和批评。让学生在团队里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针对低年级心理特点,完善激励评价
(1)争做领操人,吸引上课的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去表现自己,都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每一次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在男女生中产生各一人出来带操。要求课前常规做到的,例如,服装达到上课要求,纪律性好就可以了。至于动作规不规范、声音响不响亮,在带操中给予专门的指导。这样,学生在带操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大胆展示自我,敢用响亮的声音叫口令,渐渐地树立了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特别是平常表现一般的同学,更是渴望争取这样的机会。因此,通过争做领操人,能较好的约束学生在排队时规矩的养成。当然,为了鼓励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适当的把要求降低,给纪律松散的学生一个机会,那么在下一次课堂里,纪律较差的学生也会很好的反馈上次课你给他的机会,慢慢地都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
(2)争抢自由活动时间,提高集队效率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耍,特别是在体育课里运用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进行游戏,更是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因此,抓住这一特点,和学生约法三章:A准时到达操场;B全班集队时做到快静齐的;C不需要任何老师提醒的。都可以在上课前奖励5至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做到放而不松。这样,当学生一次尝试到自由活动的乐趣后,在下次课,每一个学生都能较快的配合体育委员做好集队的工作。但如果是因其中几个学生没有做到的话,那么就要采取一对一的教育。否则,这几个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也就会越来越散漫。时间久了,就会变成“难教”的学生了,因为坏习惯已养成。所以说,在集队时一经发现不良现象,一定要及时给予纠正。
5、因班而异,进行差异性教学常规建设
首先,男生较多的班级,班风显得活泼,学生好动,自控能力较差。但学生喜欢竞技比赛类型的体育项目,爱表现自己,喜欢上体育课其次,女生较多的班级,班风好,听教听话,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好,不太喜欢竞技比赛体育项目,但也喜欢上体育课。最后,班主任配合且管理能力强的,常跟踪教班级的教育,整体上课堂常规会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