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8篇

时间:2023-08-15 09:26: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政治哲学理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

篇1

学;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21―01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提出,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时效性教学。高中阶段是中学生较为关键的转折点,而高中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还会对国家及其社会的安定造成影响。因此,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师需不断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着眼于大处,紧扣时代的脉搏,从而确保政治教学的时效性。本文主要就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散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传统满堂灌的教学观念极易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理念下,首先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而解放学生的思想。如,在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有没有购买东西上当受骗或买到伪劣产品等消费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适时地引入一些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再循序渐进,向学生讲解伪劣产品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方面的权利,消费者可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在这个当中,政府和国家起到什么作用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确保教学的时效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启发学生思考需做到恰当引证

传统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及重点的勾画,进行机械的记忆;或者是通过大量习题的练习来加深记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对知识很好地理解,更别说将知识融合。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兴趣不高,致使学习的效果无法提高。因此,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恰当引证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就某一个话题进行一次辩论会、分组进行演讲等,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通过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高二政治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哲学理论和现实的哪些案例关联,然后将这些案例引导到新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寻找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能为哲学理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枯燥乏味的哲学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提高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四、需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互动

篇2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学生的“难”;老师的“解”

笔者的调查表明,高中学生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存在三大难点。一是入门难。即难以形成学习哲学的哲学思维;二是理解难。即某些哲学概念、哲学原理、背景材料难以理解;三是对接难,即哲学理论与背景材料对接不上,无法从材料中提炼恰当的哲学理论。

一、入门难

入门难的主要表现是:听不懂导致成绩差,成绩差导致没信心,没信心导致没兴趣,没兴趣导致不动脑,不动脑又导致听不懂。因此,听不懂是入门难的关键所在。解决入门难的问题,关键是解决听不懂的问题。

如何解决“入门难”的问题呢?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感想一:艺术化的课堂导入是解决入门难的“敲门砖”。例如,在讲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一问题时,我选择的导入素材是萧煌奇的歌曲――《你是我的眼》。萧煌是一位盲人歌手,《你是我的眼》这首歌诠释了他对世界的看法。学生对此非常熟悉,很感兴趣,在歌声中不知不觉的进入了哲学的世界。

感想二: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感是解决入门难的关键。如何才能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感呢?我的理解是:恰当的素材是缩小哲学理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感的桥梁。老师在选择素材一般要符合三个要求。一是材料指向明确,与哲学理论的匹配度高;二是学生相对熟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三是老师可以掌控,能够讲清楚、说明白。例如,在讲解“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时,教材提供的材料是光的波粒二象性。从学习的角度看,这个素材理论性强,特别抽象,并不能让学生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感。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素材,效果相对较好。

二、理解难

理解难主要表现在理解哲学概念难、读懂哲学原理难、抓住材料信息难三个方面。对于如何解决理解难的问题,我有以下感想。

感想一:用汉语表达的哲学思想需要用汉语的思维去感悟。因此,学习哲学的方法在本质上和学语文的方法是相同的,都需要对文本细嚼慢咽的精读。但是,目前的学生普遍缺乏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研读文本的精读意识,而是习惯于囫囵吞枣、一目十行的泛读。为此,老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养成精读文本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感想二:老师讲清楚,讲明白是学生想清楚、想明白的前提。老师的语言表达不仅要讲究专业性和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和实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考虑讲什么,而且要考虑怎么讲。例如,笔者是这样讲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的。

第一步:老师展示两种行为。一是吃一口苹果;而是打开音响,听一首歌。

第二步: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上述两种行为有何差异?哪一种行为是实践活动?

第三步:要求学生精读教材对于实践的定义。

第四步:师生共同分析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三、对接难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难题在于无法将材料的自然语言“翻译”成哲学的专业语言,因而无法实现哲学理论与背景材料的无缝对接。对接难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哲学理论,不能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因此,解决理解难的问题是解决对接难的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对接难的直接原因不在于理解,而在于没有正确的分析思路。如何才能将材料的自然语言“翻译”成哲学的专业语言,法实现哲学理论与背景材料的无缝对接呢?我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

第一步: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背景材料。

第二步:要求学生找到材料的关键词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步:要求学生讲材料的关键词“翻译”成哲学的专业术语。

第四步:要求学生将哲学术语组成完整的哲学理论。

第五步: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点评。

例如:“当前经济不景气,部分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缓慢,人们的消费观念因而变得更加理性务实。”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翻译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策略的教学达成度高、效果好。

教学是一门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入门难、理解难和对接难的问题需要老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打造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成性资源;研究

所谓的生成性资源,指的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产生的预见之外的教学分析,属于在教学时产生的新问题。生成性资源大多源于书本,是学生经过想象、思考得出的新问题。每一届学生由于受到的教育状况以及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思维上会具有很大差异。这次些差异就是生成性资源的来源。教师每年用相似的教案授课,这些备课内容与学生思维产生碰撞,有效的成分就是生成性资源。充分利用这类资源能够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拓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一、生成性资源对高中政治的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教学专业度提高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提高专业水平。生成性资源由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的过程,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完善。在教学上,新问题的提出让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不得不从传统的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内容方面转变为关注学生需求方面,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正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将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

高中的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有了新的思考也不属罕见。像是在高中哲学问题的教学中,一些哲学理念往往会让学生钻进牛角尖,这时教师就应将学生的问题提出来,在班级内进行讲解,避免其他学生出现类似问题。例如,在学习“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课程中,有学生在学到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观点,然后与其他哲学理论作对比,认为哲学理论本身就是应该具有两面性的,因此不应该作为指导思想。这是叫这时就应该充分发挥一到作用,告诉学生这种思考方式的片面性。这是若是没有加以有效引导,学生在哲学上很容易就会走进“死胡同”,不利于政治课程的顺利进行。

(二)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会产生生成性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加强教学的传授。高中政治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思维方式的锻炼。生成性资源是链接“教”与“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日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新课改下,授课应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台下被动听课的“填鸭式教学”局面,转变为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教师应重视这方面的资源,将历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能够有助于之后教学的完善。

此外,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生成性问题,鼓励这种多思考、多提问的现象,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意识,并运用到其它学科中去。在高中时期,学习相对于初中来说更具主动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提高了。这种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自主思考来提出问题,让教学课堂产生更多的生成性资源,又进一步在班级内产生思考,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生成性资源在高中整治中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意识观念,及时发现问题

要想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首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创设出利于思考的学习情境。这里,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来设计出相应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思考。并且,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在没有固回答方向的情况下让学生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想象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思考的意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筛选,找出有效的生成性资源。

(二)对生成性资源巧妙利用

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不必正面回答,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联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还能有效复习原有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一课程时,有学生提出“违法必究”

原则在未成年人方面的落实力度问题。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将话题引到“法制社会建设方面有哪些?”或是“我国法制建设是否能够一蹴而就?”这类问题。学生在辨证的过程中会自主了解生成性问题,让教学更加全面、深入。

(三)加强引导,拓展教学内张力

高中政治课程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模式,提高政治教育思想而存在的。因此高中政治课堂无论产生了什么生成性资源,教师都应加强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始终朝着政治课程的本质方向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筛选与重组,引导教学资源的扩展与深化。

(四)开放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政治课程比较枯燥,尤其是哲学部分。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哲学内容时表示完全看不懂,并且不愿意去学习哲学。教师应该重视设个问题,多利用幽默的语言与开放性的环境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娱乐中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在哲学的讲解中,可以利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小例子来引导着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联想到其他哲学原理,也算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

结语:

对于高中政治课程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与教师教学上的有效碰撞应该被充分利用。这类生成性资源是教师进行知识传递与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保障。学生产生生成性资源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生成性资源的意义,并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樊琨.生成性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J].背景教育学院学报,2012(S1).

篇4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教学改革

科学的理论思维对一个民族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的理论依据是哲学。因此在教育中贯穿哲学非常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对哲学理论课产生兴趣,对哲学原理的掌握是非常零散的,无法整体了解和把握哲学。哲学理论课无法发挥对学生心灵启迪的作用,也无法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无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面对这种现状,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哲学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高中政治哲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灌输性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持忽视态度,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只是一个舞台,教学这一过程的导演是教师。学生的地位是道具和观众,学生只和教师的表演相互配合。这样教学过程实际上围绕的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习持忽视态度,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记忆基本内容,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照本宣科给学生灌输知识。

2.轻视学生的实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视,对实践不重视。哲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实践性。哲学的重要来源就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哲学。此外,哲学重视结合理论和实践,强调理论要付诸实践。大学生对哲学的学习,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和实践的紧密联系。

二、高中政治哲学教学改革策略

以上主要分析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加强对哲学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紧密联系我国时代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下主要探析哲学教学改革策略。

1.改革考试方式

加强对教材内容的重视,能够改革考试方式。哲学是一个可以感悟人生,升华智慧的学科。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可以通过哲学让自己变得更加智慧。哲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哲学家思想,站在中立的立场对各种哲学派思想进行评价,对哲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进行研究,对哲学中各种范畴的关系进行讨论。为了摆脱原来灌输性和僵化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将课程论文考核形式和通用闭卷结合起来,通过写作内容,学生可以表达思想和觉悟,教师可以对某位学生该课程的学习状况进行判断。

2.充分协调教与学

学生在校学习的关键场所是课堂,不能只强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的讲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专家的学术讲座通过精辟的演讲吸引听课者。教师讲解哲学必须建立在自己对哲学的研究上,教师的专业素养要高,授课艺术也要高。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相互协调,对一方的强调和忽视都是不可行的。教师要通过批判的眼光和思维对这些思潮智慧进行研究。学生对哲学的学习要经得起考验,不会受到各种庸俗事物的干扰,脱离极端束缚的思想,拥有深刻的理性思维和高远的胸怀。

3.通过合作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合作教学模式的展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将分组、合作和探究融为一体,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观探究学习,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首先要建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再对资料进行收集,分工合作,得出结论,再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验证结论。教师可以直接给出各小组论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论题,加强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学生可以走上讲台和全班同学分享学习成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

4.通过自主探究模式开展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模式,要对学生加强引导,学生可以围绕特定主体自主学习和探究。自主探究模式要按照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和对结论的验证等方面进行。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给学生主题,在课后学生可以搜集资料,再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课堂上全班学生讨论后,可以得到较全面的结论,对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分析传统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析哲学改革的科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哲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民.我国高校哲学教学改革刍议[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33-138.

[2]李凌云.哲学教学改革新探[J].改革与开放,2011(8):166-167.

篇5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中 哲学教学 优势 运用

哲学是一门高度概括、理论性强的学科,也是高中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文综(政治部分)高考中都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中学生社会阅历浅,他们普遍认为哲学语言晦涩难懂、哲学理论枯燥乏味、哲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因此,学习哲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教师选择哪种教法能改变教学中低效的问题呢?经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适合高中哲学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思考、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高中哲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将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学生需求相结合,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深奥的哲学理论,将理论学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有利于深化理论学习

哲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效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反映的是

事物的共同性质和规律,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理性认识。但人们的认识总是从具体、个别事物开始的。因此,教学应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带有哲理性认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深入浅出地阐述原理,使哲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例如,在讲“必须按规律办事”时,引用寓言“挤牛奶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积攒一些牛奶招待客人。但他转念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个月,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存多了,牛奶容易变质,不如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起来,临到请客时一次性挤出,那时牛奶既多又鲜,岂不妙哉?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那头小牛隔离开来,停止了挤奶。到了请客的日子,主人去挤奶,却怎么也挤不出来。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母牛的奶没有给小牛吃,这段时间也没有挤它,怎么会自然没了呢?通过思考、议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母牛造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要每天挤,才能促使其新陈代谢,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奶产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样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导出一般的原理、理论。

2.运用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进行典型示范引导、现实模拟训练、自我研究、开展小组讨论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可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学生对案例分析、交流,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相互交流;学生被推到了“主体”位置上,虽然对他们不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苦苦思考。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有所提高。例如,在讲述“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时,可应用《马谡失街亭》一例: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到了祁山,司马懿引兵迎战,诸葛亮要派重兵驻守街亭。参军马谡主动请战并立下军令状“若街亭失守,甘当斩首”。马谡自恃熟读兵书、知兵法,既没有按诸葛亮的意图行事,也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他不在山下路口扎寨,却到山上屯兵。他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结果被魏兵杀得大败,街亭失守,马谡因此被斩首。通过师生交流和探讨得出:这个故事启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照搬书本,不能把一般原则当作教条,而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1.精选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精选案例时要求做到:

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选编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其次,案例要有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既要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一定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另外,案例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案例尽可能贴近现实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科特点。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哲学知识有用,激发他们自主学习。

2.呈现案例

一般在理论知识讲解前,把案例呈现给学生,以免影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讨论结果趋同。呈现的方式有:印发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现、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思考,要求从典型案例中引出一般规律。

3.分析、讨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组织学习进行讨论,进行探索实践。要求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哲学理论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哲学理论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提高哲学教学实践。

4.评价与总结

可先由学生陈述讨论结果,提出有疑难的问题,或在教师指引下启发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进行案例评价,其形式有:学生自由发言点评、教师抽查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进行点评。要求学生把案例与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观点;教师点评时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把一般的观点进一步深化、拓展,或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应以正面案例为主。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不利于知识掌握的案例不宜采用。

第二,案例宜精不宜多。要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

篇6

高中政治学科的目标就是使学生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内涵,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因此,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就蕴含巨大的社会正能量,为社会正能量的传递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从传递内容上看,进行模块化教学,创造社会正能量。

高中政治课程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根据一定的主题,将课程分为几个独立、完整的学习模块,并且各模块都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内容。例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经济与生活》这一章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诚信意识;在教学《文化与生活》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在教学政治体制这一章时,培养学生如何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所以对各个模块,可以将其当做社会正能量的教材进行传递。

三、从传递的方式上看,教学的生活化能够促进正能量的传递。

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指出:“政治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入到社会生活的主题中,构建政治学科的理论同现实生活、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高中政治模块的主题和实质内容都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例如,将哲学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用辩证的和唯物的观点看待身边的人和物,从而实现向“善”的价值目标;将政治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常识,从而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将经济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与质量;将文化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观念的培养,塑造“美”的价值。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使理论比较形象、具体,而且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实现政治学科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而真、善、美正是人类对生活的永恒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社会正能量传递的内在要求。教学的生活化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生活品质,增强人的生活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引导学生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即要与社会正能量传递的目标相一致。所以,构建政治教学课堂的生活化,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不仅能增强学生现在的生活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全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领悟和探索,从而使学生由理论知识逐步走向实践。

四、从传递的归宿上看,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正能量的传递。

篇7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正能量 传递方式

所谓“正能量”就是指能够给人以生活动力和希望,促使人积极上进、向正确的方向追求,并且让生活变得幸福美满的一切动力和情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社会正能量的传递,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因此,高中政治教学对社会正能量的积聚和传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传递理论上看,结合政治学科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正能量意识。

高中政治学科的目标就是使学生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内涵,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因此,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就蕴含巨大的社会正能量,为社会正能量的传递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从传递内容上看,进行模块化教学,创造社会正能量。

高中政治课程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根据一定的主题,将课程分为几个独立、完整的学习模块,并且各模块都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内容。例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经济与生活》这一章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诚信意识;在教学《文化与生活》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在教学政治体制这一章时,培养学生如何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所以对各个模块,可以将其当做社会正能量的教材进行传递。

三、从传递的方式上看,教学的生活化能够促进正能量的传递。

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指出:“政治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入到社会生活的主题中,构建政治学科的理论同现实生活、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高中政治模块的主题和实质内容都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例如,将哲学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用辩证的和唯物的观点看待身边的人和物,从而实现向“善”的价值目标;将政治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常识,从而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将经济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与质量;将文化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观念的培养,塑造“美”的价值。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使理论比较形象、具体,而且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实现政治学科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而真、善、美正是人类对生活的永恒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社会正能量传递的内在要求。

教学的生活化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生活品质,增强人的生活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引导学生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即要与社会正能量传递的目标相一致。所以,构建政治教学课堂的生活化,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不仅能增强学生现在的生活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全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领悟和探索,从而使学生由理论知识逐步走向实践。

四、从传递的归宿上看,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正能量的传递。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就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为未来进入社会奠定基础。此外,通过社会实践学生更清楚地明确自己作为公民应该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深深地感知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教师可以引用社会中的先进事迹去引导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例如,最美高中女教师张丽莉的先进事迹:2012年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事迹,引导学生把从课堂上得到的正能量传递给社会,做一个正能量的传递者与受益者。

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能够为整个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索社会的正能量及做一个社会正能量的传传递者,不仅能推动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而且有助于我国朝着民主、理性、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策略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喜欢“新、奇、个性化强”的东西;这就造成了在政治教学中,尤其是高中政治,如果教师不能用理论联系实际,照本宣科,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那么高中政治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

一、立足教材,聚焦社会

政治课是与社会关联度最高的一门课程。离开了社会,政治课就必然陷入空谈,丧失生机,因此,必须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关注鲜活的社会生活。例如讲“国家的宏观调控”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效等。其中,像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时,可介绍国家对重点工程建设的投入—石武客运专线的投资(本地的实际)、北京奥运会的投资、汝川大地震的救助、新农合医疗、家电下乡等等。这样,就使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里所说的生活实际,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争议的问题。如讲授政治理论和原理时,应当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中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感性材料,由此开始分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学观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政治理论和科学原理,都是源于客观存在,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存在的直接摄像和生活的简单描述。要讲清抽象的理论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中,通过掌握理论和原理的感性材料,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理论和原理。比如从学生亲眼看到的某官员由于腐败而变成囚犯以及某歹徒由于抢劫杀人而被判极刑的事实,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斗争的存在和表现"。又如从学生熟悉的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等等。这些都正是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和听到的,引导学生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去说明抽象的政治理论和原理,使学生既能由浅入深地理解某一政治理论和原理,又能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与政治理论、原理有关的事实,并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关注学生,评点思想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敏锐地捕捉具有苗头性和代表性的思想,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分析、点拨。例如,一些学生存在着不健康、非理智的消费行为,他们或追求时尚、或标新立异、或相互攀比,致使他们学习精力分散,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应针对所教班级同学的消费状态,组织学生讨论,帮助他们摒弃不健康的消费观,积极崇尚理性、适度的消费理念。例如,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早恋、迷恋网络和武侠小说等等不良行为,在讲“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明确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教学,把教材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品德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四、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实际

各门学科,都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如哲学和各门具体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授哲学理论时,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各门学科知识,去理解深奥的理论,这易于使学生融会贯通,激发他们的兴趣,促动他们的思维,减少学习的困难,并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利用学生这些已知的知识,让他们分析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看到特殊,又认识普遍,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去理解原理,容易贯通,又使他们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并能运用这个观点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积极探索"联系"的多种形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