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09:26: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河道治理的社会效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措施
1、前言
鄞州区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溪性河流众多,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流域。山区小流域由于雨量丰沛,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台风暴雨及形成的突发性山洪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农田土地等损毁,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针对鄞州区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2、小流域概况
鄞州区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态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km2,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m。鄞州区内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小流域共10条,分布人口81464人,耕地51472亩,其中横溪小流域已经完成综合治理建设,东钱湖地区上游溪道合并为1个小流域。
3、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到目前为止,全区小流域治理进度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讲,全区80%以上小流域的过乡镇、村庄段都进行了简单的治理,但是防洪标准较低,除部分乡镇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外,一般仅能满足2~5年的防洪标准。目前,小流域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防洪标准较低
小流域整体防洪标准较低,一般在二~五年一遇,有的仅为两年一遇以下的防洪标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很低。主要表现在:
防洪堤标准低、不连续。现有河道防洪堤高度不够,基本上为村镇自发修建,大多数堤防只修建于村镇附近,并且堤身单薄,遭遇洪水时易损毁。
溪河蜿蜒曲折,排水不畅。由于缺少全面统一的科学治理,部分溪道淤积,部分河段冲刷严重,受水流顶冲影响,弯曲河段遇大洪水时易漫顶溃堤。
许多小流域上游虽建有山塘水库,但众多水库、山塘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旦遇到大洪水,容易出现溢流堰毁坏,下泄流量急剧增加,给下游造成威胁。同时,由于一些水库溢洪道出口缺少配套河道或下游河道建设标准低,也易形成洪灾。
3.2环境脏、乱、差
山区小流域非村庄段一般地面植被较好,山泉错落,水质较好,但穿镇过村段沿岸倾到生活垃圾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体悬浮物、COD污染物严重超标,部分河道水质发生恶化,臭味较浓,呈黑色混浊状态,河中生物濒临绝迹。
3.3溪道大量被填被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村镇建设,各地填溪、堵溪、缩窄溪道等现象普遍,造成河床淤积,行洪断面越来越小,洪水出路变窄,洪水漫堤,形成洪灾。部分滩地上乱搭、违建房屋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同时,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各村镇修建防洪堤时未考虑河道的行洪能力,仅根据自身条件与利益修筑堤防,加剧了河道岸线的曲折程度和局部冲淤变化,致使河道行洪受阻。
3.4管理十分薄弱
鄞州区小流域大多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小流域管理范围不明确,堤防建设标准不一,人类不合理的涉河活动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造成河道缩窄,溪流淤积,水环境恶化。
4、治理标准及对策措施
4.1治理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当防护区人口<20万人时,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20年。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或农作物高产的乡村防护区,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据此,我市小流域防洪标准宜为:
防洪堤:保护农田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村庄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乡(镇)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县城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4.2对策措施
山区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根据山区洪水和溪道的特点、防治现状及其要求,因地制宜的采取拦挡、疏浚、排导与加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2.1拦蓄措施
对不同类型的山区河道,根据特点与需要,在上游修建或扩建水库,拦蓄洪水。对已建水库针对20年一遇的洪水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充分利用水库的防洪库容,减少下游小流域洪水灾害。
4.2.2河道整治工程
对于淤塞的河段,通过疏挖和清障等,扩大行洪断面;对于岸坡垮塌严重的堤防采取护岸措施,同时清除各类阻水建筑物,确保河道行洪顺畅。
4.2.3堤防工程
根据流域防洪总体规划,在规划布置防洪堤的两岸修建防洪堤,堤防标准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堤防工程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
4.2.4排洪渠修筑
为防治山丘区坡水危害农田和居民,应结合防洪工程,可以修建排洪渠,将洪水撇出农田区和居民区。
5、建议
5.1根据规划,分期实施方案应坚持以下原则:“先突出、后一般”的原则,“先乡镇、后村庄”的原则,“先众多、后稀少”的原则,“先附近、后周边”的原则。
5.2以点带面。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开小流域治理。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5.3强化管理。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
5.4加大投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因此,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接中央国债项目,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接省市项目,如新农村建设、“强塘固房”工程、生态林保护工程、山地综合开发、平整土地、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要落实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重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鼓励群众参与,鼓励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用政策支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新晨:
参考文献:
1、宁波市山区小流域治理规划,[R],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7。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措施
1、前言
鄞州区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溪性河流众多,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流域。山区小流域由于雨量丰沛,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台风暴雨及形成的突发性山洪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农田土地等损毁,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针对鄞州区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2、小流域概况
鄞州区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态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km2,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m。鄞州区内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小流域共10条,分布人口81464人,耕地51472亩,其中横溪小流域已经完成综合治理建设,东钱湖地区上游溪道合并为1个小流域。
3、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到目前为止,全区小流域治理进度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讲,全区80%以上小流域的过乡镇、村庄段都进行了简单的治理,但是防洪标准较低,除部分乡镇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外,一般仅能满足2~5年的防洪标准。目前,小流域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防洪标准较低
小流域整体防洪标准较低,一般在二~五年一遇,有的仅为两年一遇以下的防洪标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很低。主要表现在:
防洪堤标准低、不连续。现有河道防洪堤高度不够,基本上为村镇自发修建,大多数堤防只修建于村镇附近,并且堤身单薄,遭遇洪水时易损毁。
溪河蜿蜒曲折,排水不畅。由于缺少全面统一的科学治理,部分溪道淤积,部分河段冲刷严重,受水流顶冲影响,弯曲河段遇大洪水时易漫顶溃堤。
许多小流域上游虽建有山塘水库,但众多水库、山塘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旦遇到大洪水,容易出现溢流堰毁坏,下泄流量急剧增加,给下游造成威胁。同时,由于一些水库溢洪道出口缺少配套河道或下游河道建设标准低,也易形成洪灾。
3.2环境脏、乱、差
山区小流域非村庄段一般地面植被较好,山泉错落,水质较好,但穿镇过村段沿岸倾到生活垃圾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体悬浮物、COD污染物严重超标,部分河道水质发生恶化,臭味较浓,呈黑色混浊状态,河中生物濒临绝迹。
3.3溪道大量被填被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村镇建设,各地填溪、堵溪、缩窄溪道等现象普遍,造成河床淤积,行洪断面越来越小,洪水出路变窄,洪水漫堤,形成洪灾。部分滩地上乱搭、违建房屋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同时,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各村镇修建防洪堤时未考虑河道的行洪能力,仅根据自身条件与利益修筑堤防,加剧了河道岸线的曲折程度和局部冲淤变化,致使河道行洪受阻。
3.4管理十分薄弱
鄞州区小流域大多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小流域管理范围不明确,堤防建设标准不一,人类不合理的涉河活动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造成河道缩窄,溪流淤积,水环境恶化。
4、治理标准及对策措施
4.1 治理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当防护区人口
防洪堤:保护农田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村庄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乡(镇)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县城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4.2 对策措施
山区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根据山区洪水和溪道的特点、防治现状及其要求,因地制宜的采取拦挡、疏浚、排导与加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2.1拦蓄措施
对不同类型的山区河道,根据特点与需要,在上游修建或扩建水库,拦蓄洪水。对已建水库针对20年一遇的洪水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充分利用水库的防洪库容,减少下游小流域洪水灾害。
4.2.2河道整治工程
对于淤塞的河段,通过疏挖和清障等,扩大行洪断面;对于岸坡垮塌严重的堤防采取护岸措施,同时清除各类阻水建筑物,确保河道行洪顺畅。
4.2.3堤防工程
根据流域防洪总体规划,在规划布置防洪堤的两岸修建防洪堤,堤防标准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堤防工程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
4.2.4排洪渠修筑
为防治山丘区坡水危害农田和居民,应结合防洪工程,可以修建排洪渠,将洪水撇出农田区和居民区。
5、建议
5.1根据规划,分期实施方案应坚持以下原则:“先突出、后一般”的原则,“先乡镇、后村庄”的原则,“先众多、后稀少”的原则,“先附近、后周边”的原则。
5.2以点带面。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开小流域治理。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5.3强化管理。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
5.4加大投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因此,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接中央国债项目,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接省市项目,如新农村建设、 “强塘固房”工程、生态林保护工程、山地综合开发、平整土地、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要落实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重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鼓励群众参与,鼓励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用政策支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
参考文献
1、宁波市山区小流域治理规划,[R],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7。
关键词:水利规划;河道整治;综合利用
对水利规划中的河道进行详细的治理是为了满足水利建设的要求,从而能够治理和更好的完成水利项目施工建设。对于河道来说,其自身的状态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河道的整治规划工作通常要在动态的情况下对河道进行整治。在河道治理和开发过程中,某些水利工程的施工会改变河道水文形势的发展和发生,对河道上下游以及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1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内涵
所谓水利规划中的河道整治工作是为了满足河道演变规律和两岸群众的生命安全而必须对水利河道进行整治和规划工作的全称。水利河道整治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部分,其良好的规划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河道整治工作的前提。
2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类型
2.1 根据河道自然条件进行划分
根据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我们将河道划分为山地河道、平原河道以及河口河道。其中第一种类型河道两侧大多有山体岩石组成,河床主要有基岩或者粗砂石构成,河底通常比较陡峭,落差高度大,水流较为明显,对其进行整治的主要标准是航运和工业取水位,施工时应该将具体的方案在规划中得到体现。第二种河道类型主要是由水冲击土壤而形成的,河道内部的砂石和泥沙的比例不稳定,差异性较高,河流蜿蜒崎岖,形成很多小的水系,主要以防洪、航运和城市建设为整治标准,按照不同河道的类型,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弯曲度较大的河道通过整治可以形成微弯河道或者形成稳定的岔道河道。第三种河道的类型主要是由于水流和潮流对河口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而形成的,该种类型的河道整治的标准为防洪、航运和滩地为主,并采取固滩护岸、疏浚等措施对其进行整治。
2.2 根据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进行划分
按照这个标准可将河道划分为三种,即库区河段、坝区河段以及坝下游河段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河段主要研究的是水库回水的变化情况,水路的回水变化情况同时兼具了自然河道和人工河道两方面的特点,对于河道内某些码头和港口的区域很容易产生泥沙堆积现象,弱化了河道对边界水域的控制作用,这时可将河道逐步的发展为单一的微弯河道,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航道码头以及取水口的自然条件。同时在规划中还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河道整治工作开展的措施,便于后期的整治工作。第二种河道类型的规划主要是配合水利工程设计,针对河流上游和下游部份河段进行了整治工作,控制河水的流量,确保河道运行的通畅以及满足防洪抗洪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第三种河道类型的河道规划研究主要是实现对河道的动态变换而采用的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该种河道来说,堤坝改变了河道原来的流经方向,导致了下游河道的水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的防洪和泄洪的能力,因此对于上述的变化可以进行严密的检测,并作出合理的预测,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流程对其进行治理。
2.3 根据河道的整治程序进行划分
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划分为河势和局部河段两个类型,对于河道环境复杂和施工难度大的河段来说,对河道进行分段整治是一项有效的措施。通过对河道运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根据不同区段的河道运行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是解决河道不良状况的最好措施。施工时采用的一般方案是结合其他整治方式对其进行综合的治理。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河段整治工作,主要根据水流量的稳定情况,对河道的局部区域进行合理的治理,实现防洪、抗洪、航运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
2.4 根据部门的具体要求对其进行换划分
根据这个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航道整治、桥渡河段治理以及取水河段质量三种规划方案,主要是根据水利部门的某一个具体的要求,同时兼顾各种施工情况,最大程度发挥出河道的整体效益和功能。
3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具体内容
3.1 河道特征以及变化情况
这项内容涉及到河道的区域环境情况,河岸的结构、河床的地质地貌以及河道的变化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即将投入施工建设的河道和水域,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分析其可能发生的情况,采用的分析方法通常是实测资料预测分析方法、模型模拟分析、实验调查法等。
3.2 河道的综合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
该项内容主要涉及到河流两岸的城镇建设、堤岸的加固和防护以及抗洪、防洪的情况以及航运的实际情况,对这几项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探讨河道整治的整体效果和效益,不断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3.3 河道整治措施
将各河道整治过程中的全部要求并结合河道运行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详细的治理措施。
3.4 河道整治的效益分析
这项内容主要涉及到河道治理完成之后的各项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对河道两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等社会效益。河道整治是一项综合的、动态的工程,因此在治理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合理的整治方案,达到节约资金,提高各项效益的目的。
4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标准
4.1 河道水流量以及水位的设计
在治理过程中,要密切结合河道两侧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出河道的流量大小,确定与河道防洪抗洪标准相当的水流量,采用造床测量或者平滩流量的方法对河道的流量和水位进行有效的测量。对于枯水期的河道水流量的设计标准应该满足通航续航的标准。
4.2 整治线
河道的整治线说的是河道治理方案实施之后能够满足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通常情况下,将其分为洪水河槽整治线、中水河槽整治线以及枯水期河槽整治线,其中第二种的整治线对河道的河势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中水河槽整治线在设计图上通常呈现出一定曲率的连续曲线,曲线之间通过河势的直线进行连接,不能形成单一的河道和河槽。其弯曲半径和曲线间的长度一般参照的是附近河段的长度具体情况进行确定,最小弯曲半径一般为河道宽的9倍左右。如果河道还要满足通航和续航的标准,在上述标准之上,结合航道的要求,根据稳定深槽或者江心洲设计枯水河槽整治线,枯水河槽弯曲半径与曲线段间长度,可根据邻近河段确定,通常比中水河槽整治线数值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水利规划中的河道进行整治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河道的各方面因素,并将其综合起来,并结合河道整治工作根据河道流量的变化状态以及变化的因素,将河道周围的情况与上游下游以及河道两岸的城市和群众用水紧密结合起来。对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的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将河道的整治规划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孙丽娜,刘晓敏,陈星.河道整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0)46.
[2]徐国宾.论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6(04)27.
[3]郭允霞.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的规划[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9(04)255.
[4]曲鹏飞.关于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规划的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9)14.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木槽涧河;广灵县
1流域概况
壶流河发源于广灵县边界的石人山一带,为桑干河支流,大致由西向东流经广灵县全境,于洗马庄出省境流经河北省蔚县、阳原两县,在钱家沙洼汇入桑干河。境内干流全长66km,河道平均纵坡8.84‰。河流由西到东上窄下阔,呈壶状,上白羊以上段为土石山区,河床为砂砾石,河道为“V”字型顺直河段,河床基本稳定;上白羊至贺窑为黄土丘陵,贺窑以下河段为冲积平原,河道为“U”字型宽浅式游荡河段,易淤积,河床稳定性差。木槽涧河为其主要支流之一。木槽涧河惠花村段河道治理工程始于水神堂渡槽上游30m处,沿河道向南至惠花村段,河道长3.4km。防护区内保护的村庄4个,耕地人口2.8万余人,工矿企业5个,按规模属一般乡镇,但区内保护文物单位较多。工程治理段始于水神堂渡槽上游30m处,沿河道向南至惠花村段,河道长3.4km,是河道行洪的主河道。
2河道治理工程设计
2.1治理目标及内容
工程通过河堤整治和河道清淤疏浚,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使沿河两岸城镇及村庄的防洪标准达到规定的20年一遇标准。河两岸堤防等级为Ⅳ级,次要建筑物、临时工程为Ⅴ级建筑物;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设防烈度为Ⅶ度。治理工程内容包括堤防工程、险工控导工程和河槽疏浚清淤工程。
2.2堤防设计
河堤纵段设计原则为尽量结合原河道底坡,减少工程开挖量。河道设计洪量270m3/s(20年一遇),根据河道现状,其断面形式选用梯形,堤防断面设计为两种型式。在地形开阔地段采用土堤型式,地势狭窄段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型式。2.2.1土堤设计西岸堤段采用土堤型式,长1490.4m,堤顶宽4m,筑堤土料尽可能利用河道土料,临水侧和背水侧边坡均采用1∶2,迎水坡采用格宾石笼防护,防护材料自上而下依次为300mm厚格宾石笼、150mm厚碎石垫层、反滤土工布;背水坡采用撒草籽护坡,为方便防洪抢险,堤顶设3.0m宽泥结石路面。现状堤高0~2.2m,对堤防高度不满足防洪要求的堤段进行加高培厚,加固加高段在新旧堤身结合面要求刨毛处理,在新筑堤段,要求对堤基进行处理,清基平均深度约0.5m,堤身填筑要求,粘性土压实度不低于0.90,非粘性土相对密度不小于0.60。填筑碾压参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2.2.2重力式浆砌石断面设计由于两岸地形条件限制,东岸段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断面,能够节省占地,总长5309.6m,挡墙断面尺寸,顶宽0.6m,临水侧边坡1∶0.5,背水侧直立,基础埋设1.5m。2.2.3堤基处理设计堤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具有轻微的湿陷性,碾压基础以消除湿陷性。挡土墙为重力式浆砌石类型,会产生不均匀变形,需设置横缝和沉陷缝,横缝沿墙身纵向15m/条,缝宽度为2cm,木板填充(一般选用沥青质),沉陷缝则设在墙体断面突变处。
2.3险工控导工程
险工段采取的工程措施是依堤而设短丁坝群,丁坝群重点布置在弯道及顶冲点的下游侧,以主流顶冲点为界,上下游护岸长度之比为2∶3。共布置4组26条丁坝,丁坝依堤而设,采用下挑、非淹没式丁坝,用格宾石笼护砌。2.3.1防冲设计根据冲刷计算结果,堤脚最大冲刷深度为2.0m,在堤脚向河道方向铺5m宽的格宾石笼防冲材料,格宾石笼厚500mm。2.3.2河道清理设计河道清理范围自北始于水神堂渡槽上游30m处,沿河道向南至惠花村段,总长3.4km。河道清理设计按照河道设计纵坡、设计宽度清理,将河道内违章建筑、违章造地拆除清理,以设计河底高程为界,高的河段开挖清理,低的河段保持原状。
2.4水土保持设计
2.4.1工程措施工程开挖河道产生土石和清基土的弃渣,河道土石方回填基本平衡,有少量弃土,就近运至河道两侧的低洼地带回填压实,清基土适合做植物生长基土,因此将该部分弃渣作为河道两侧回填的土壤表层,并将其整平以利于耕作。2.4.2临时防护措施开挖后至回填的中间期,清基土的临时堆放会产生水土流失,并且清基土富含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质,因此要对清基土集中保存围护,在工程措施完工之后,生物措施开工前陆续回填与设计区域,既防止了工程弃渣占地破坏地貌,又不会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源。
3结语
[关键词]河道分级;规划;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58-01
0 引言
为完善河道分级管理制度,着力加强河道管理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河道分级管理调研的要求,对沱江支流青白江河道分级管理状况做以下介绍。
1 青白江概况
青白江地处四川盆地之成都平原西侧岷江冲积扇的东南侧,为沱江一级支流,以蒲柏分水闸为起点,在金堂县赵镇平安桥与毗河相汇后汇入沱江,全长103.8km,流域面积 1170km2,流域平均比降2.6‰,占四川幅员面积的0.24%。青白江贯穿都江堰、青白江区、彭州、广汉、新都区、郫县及金堂7个县(市、区)。青白江为都江堰灌区干渠之一,是灌排兼用的河道,承担着成都、德阳、绵阳、遂宁4市19县(市、区)约500万亩农田灌溉及沿江城乡生活生产供水任务。目前,青白江流域水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防洪设施建设方面,青白江同时承担着流域内行洪任务,平原灌区组成一个密集的灌排兼用的渠、沟网络,有上千年的历史,已形成“天然河道”,由于工程年代久远,加之运行时间较长,病险老化工程普遍,防洪设施薄弱,防洪标准低。据统计,青白江已建防洪堤57Km,仍有约150Km的自然河岸未得到有效防护。
2 青白江河道分级管理现状
青白江河道属省管河道,四川省水利厅委托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对该河道进行管理,都江堰管理局负责进行业务指导。但由于历史原因,该河道都江堰市段与广汉市段未进行确权划界,其余各段均已进行了确权划界。维护经费来源以省财政经费为主,管理单位自筹部分费用。涉水建设工程的审批依据工程建设规模的大小及工程建设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由四川省水利厅、都江堰管理局、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审批建设。
2.1 工程建设规划及管理
2.1.1沱江支流青白江防洪治理规划
为治理、开发青白江,由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牵头,于2011年10月编制完成了《沱江支流青白江流域综合规划》(送审稿),该规划报告为青白江的水害防治、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提供依据。2011年12月,四川省水利厅在成都主持召开了《沱江支流青白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的审查会,鉴于青白江防洪问题突出,防洪治理迫切需要,为满足其防洪治理建设依据的需要,本报告在原综合规划报告中防洪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修编,于2012年7月修编完成了《沱江支流青白江流防洪治理规划报告》(修编本)。通过系统分析青白江洪水特点、现状防洪设施防洪能力等,针对防洪薄弱环节,提出了防洪治理的工程措施及非工程设施等。本次防洪治理规划保护对象有县级市1个(都江堰市灌口镇)、县级城镇1个(金堂县赵镇)、一般建制镇4个(胥家镇、蒲阳镇、向阳镇、三水镇、清江镇),以及沿江的乡村河段居民点和集中成片的农田。防洪工程保护人口24万人,农田67.9万亩。本次规划新建堤防36.8Km,新建护岸100.7Km,堤防及护岸加高加固5.7Km。目前,沱江支流青白江防洪治理一期工程已实施。规划实施后,不仅有防洪、水环境及水土保持治理等效益,还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2.1.2 建设管理制度
继续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四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项目法人对项目策划、决策、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加强招标投标操作过程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加强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理顺监理、项目法人及施工单位间的关系,明确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度和预算的控制,强化其对支付、工期、施工环境、安全生产等的监督职责。
2.2 岸线保护
推行岸线开发利用与河道整治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统一规划岸线功能区,充分发挥岸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按照岸线利用分区确定的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岸线开发利用区的开发和保护目标,进行行政审批和执法监督。
2.3 河道采砂管理
切实落实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为核心的采砂管理责任制;建立统一规划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采砂控制制度;规范采砂船舶的准入及监管制度;制定与违法收益对应的惩罚措施;建立既能使采砂业主依法正常获利,又便于可采区正常管理的合理的砂石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河道采砂论证制度,落实采砂分区管理目标,探索建立适应性采砂许可制度;加强采砂管理能力建设,提高采砂执法能力,建立青白江采砂长效管理机制。针对青白江河道实际情况,我处制定了《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河道采砂管理实施暂行办法》与《人民渠一处河道零星采砂暂行管理办法》,落实相关责任,充分与地方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偷采、盗采行为的发生,确保了河道工程安全及有效利用资源。近几年,由于洪水灾害频发,工程损毁严重,青白江河道已禁止开采砂石。
3 青白江河道分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993年我处依法进行了青白江河道沿线国有水工程确权划界工作,由于历史原因,该河道都江堰市段与广汉市段至今未进行确权划界,其余各段均已进行了确权划界,由于历时较长,社会及自然环境情况变化复杂的种种历史原因,已确权划界界址已不明确,很多界址点得不到当地老百姓认可,日常管理中经常出现与地方有严重分歧的现象,增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
(2)青白江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防洪设施不足,部分河段防洪标准低,河岸垮塌严重,不能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无法抗御较大的洪水危害;同时,河道防洪抢险条件十分落后,主要由于沿河交通不便且无维修通道,这给抗洪减灾以及日常的河道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近些年来,洪水频发,青白江河道工程水毁严重,严重缺乏恢复重建资金及维修养护资金。
(3)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现有水政执法人员、执法装备、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青白江河道管理的需要。同时,我处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具备行政执法的条件,因此,对非法采砂行为缺乏足够的打击力度,这也给我处的河道管理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4 完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河道管理体制。一是要不断完善综合协调机制。河道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水利部门一家,还涉及到发改、财政、建委、园林、规划、环保等职能部门和区、乡镇、村等基层政府和组织,二是要认真落实事权划分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和组织的积极性,以利省级河道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河道工程;实践
对于施工人员以及河道管理人员而言,在河道工程当中进行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无论是河道规划、施工,还是流域治污、治水,均需要建立在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河道工程管理质量的优劣对流域的民生事业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河道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当中施行规范化管理是目前河道管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河道工程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是工农业生产的必备资源,良好的水文环境对塑造城市形象、增强流域地区的风景魅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水文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国目前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已超过农村,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交通运输枢纽城市,由于距离河道较近,这些城市通常都位于江河湖畔地势较低的位置,多数由河堤进行防护,在近年来洪涝和风暴潮灾害频发的威胁下,大部分城市河道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河道的管理工作,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对河道工程的管理仍不尽人意,很多河道工程的环境面貌仍然较差,离青山绿水的河道管理标准还差很大一段距离,因此,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2、河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河道工程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①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被忽视,导致很多河道工程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再加上受恶劣天气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河道工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老化现象,处于一种病态模式;②人为破坏严重。例如流域的周边居民无视法律,破坏河堤植被,或在河堤挖土,导致河道工程堤防标准逐渐降低,险段、险工以及河道工程周边的违章建筑和涉河违法事件频发;③缺乏健全的保养机制。由于常年得不到有效为维护,导致河道两岸的流域环境逐渐恶化,垃圾充斥河道缓水区,对河道承载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还有一些流域的土地被用来进行地产开发,占用了河道湿地、草甸,导致土地贫瘠花和河道沙化的速度加快,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3、在河道工程管理中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实践
3.1重视河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河道工程管理部门要将河道工程规范化管理逐步纳入到江河治理的总体规划当中,建立近期、中期、长期的河道规范化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河道水文环境,逐步提高河道工程的水质安全质量、水环境功能,促进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河道防洪工程的规范化管理
河堤是最基本的防洪工程,也是河道防洪工程的主要部分,对堤防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做到主抓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根据堤防保护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重要性,对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好防洪标准。以城市河道防洪工程标准为例,通常可分为三种:一是以对实际发生的历史洪水进行调查实测,以所得数据作为河道工程防洪标准;二是以最大潮位(洪水)作为河道工程防洪标准,需要进行重点防护的城市可采用该标准;三是以洪水出现的频率和重现期表示河道工程的防洪标准,具体可通过对洪水的敏感性和风险进行数据模型分析,从而得出不同量级的洪水出现的频率,从而对河道工程的防洪处理起到预警作用。
3.3河道整治工程规范化管理
河道工程的规范化整治需从河道清淤、扩宽、改建、裁弯取直、拆除障碍、清除垃圾和违章建筑等措施做起,通过对河道行洪断面进行优化设计,增大河道行洪能力。针对危机堤防工程安全的河段,应采取守护措施,保证河道河势稳定和堤防质量安全;针对严重淤塞、卡口阻水的河段,应重点进行扩卡、清淤工程,并结合流域环境建设的需求,将河道两岸的绿化施工与扩卡、清淤工程同步进行,并按施工的规范要求进行管理,避免因多段施工导致河道工程整治难度增加,河道工程管理人员需加强对河道规划治理方面的调研,保障泄洪、纳潮畅通。在对河道工程进行整治时,需重视河滩的治理和开发,要求河滩可满足河口排涝、泄洪、输沙的要求,对河滩进行开发时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利于河流整治为原则,维持河道工程的稳定。以某市运河工程的整治为例,按照主抓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该运河工程共计需完成下游河段约13km的规范化整治,在河道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右岸修筑12.8km的堤顶泥结碎石防汛道路,并修复了将近1300m2的堤防排水设施,对两岸堤防的堤坡、河滩、内外堤肩、戗堤区进行了整修,并在河道两岸重新设置了禁行杆、标志牌、界桩,对堤坡进行平整后种植了护堤林木,实现了河道堤防工程的绿化目标。
3.4河道水质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河道水质监控体系,加强河道供水管理,治理水质污染,不断提升水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加强河道水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例如对河道人工湿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沟槽地面或人工水池布置防渗漏的隔水层,并填入植物根茎或适量土壤,再种植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在污水与植物的生物膜接触后,在植物自身的吸附作用下,可对污水进行初步净化,这种利用自然界自洁能力的河道水质治理方式具有投资小、施工简捷、社会效益高的优势,汛期可削弱洪峰,枯水期可涵养水源,返渗河流,可称得上是一举两得的管理模式。结束语综上,在河道工程的规范化管理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河道工程的管理需求进行操作,首先需建立河道工程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地位,并加强对河道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质治理工程的规范化管理,提升河道工程的社会效益,促进河道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滑伟,滑端科.河道工程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治淮,2015,(3):33-34.
市防汛办:
我县20__年度的江河治理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上级专项资金为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村两委民一事一议,鼓励群众投工投劳。通过一年来的治理,按照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圆满完成了今年的河道治理工程,为确保明年的河道行洪畅通,两岸交通干线、基础设施、居民、农田的防洪安全奠定了基础,有力的支持__经济健康发展。现将20__年的江河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今年我县实施江河治理工程项目仅有3件,一是以工代赈项目镇安河治理工程,保发改改地区〔20__〕565号、保财农〔20__〕149号投资治理320万元;二是中央特大防汛补助费100万元,以保财农〔20__〕145号、龙财农〔20__〕3号文下达我县;三是乡镇集资修桥。
二、工程实施
为了实施好河道项目治理,我县及早对实施的项目进行踏勘、科学合理的规划、精心设计,通过招投标,选好有资质施工队伍,做到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和资金关,资金投入上做到专款专用,做到了资金人员“两安全”。
三、完成情况
今年的河道治理项目为镇安西大街段2.2公里,香柏河分洪隧洞工程(与其它项目资金捆绑使用),象达交通桥建设。具体如下:
镇安河治理项目:
1、以工代赈项目投资320万元, 20__年12月12日开工,于20__年5月29日完工。共完成河道治理双边支砌2200米,完成开挖土石方1.66万m3,回填方1.66 m3,m 75砌体(墙体)1.47 万m3,混凝土1.36 m3,机耕路2.8km,齿墙26道,完成投工1.15万工日。
2香柏河分洪工程特大防汛经费100万元,与其它项目资金一起使用,总投资4500万元,洞长1234米,工程于20__年4月10日开工建设,于20__年7月31日完工。
3象达河跨河建物改建22万元,完成土石方55 m3,支砌石方123.5 m3,c20混凝土139 m3。工程于20__年12月20日开工,于20__年4月10日完工。
四、工程效益
20__年的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后,一是间接保护镇安320国道长1.2公里;二是确保行河道洪通畅,方便群众通行保证了象达集镇安全,三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我县是一个多河流的贫困山区县,河流众多,降雨量多每年中小河流都要发生洪涝灾害,损毁两岸重要设施、农田,严重制约着我县经济发展,亟需进行根治;
2、部分河道规划不到位,大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加高、培厚;
3、县财政十分困难,无资来进行专项治理,仅靠上级支持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解决,而且需要治理的河段很多,如平达河下段亟需治理,镇安河的治理工程仅为百分之十,大多数河段仍为土堤,无法满足防洪要求;
4、群众法制观念不强,不少河道仍然有向河道倾倒垃圾、弃土和违章临河、跨河建筑物事件发生,严重阻碍了行洪畅通;
5、河道上游的水土保持任重而道远。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需求和人类活动频繁,开采矿藏、采石、挖砂加重了河道行洪的负担。
六、20__年河道治理计划
根据市安排,20__年我县河道治理项目4件,总投资2152万元。
1、平达河尾、坝区段治理项目506万元,完成治理河道长1.4km,计划完成土方0.504万m3,浆砌石方2.409万m3;
2、象达河治理项目,投资544万元,主要为完成石土方1.95万m3,支砌石方2.6万m3;
3、蛮关河勐糯段治理6km,投资582万元,完成开挖土石方2.4万m3,支砌方2.77万m3。
Abstract: the Luanhe-Tianjin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ater 30 years, Li River from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post operation, repair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as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heav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uanhe River Li River face, increas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equipment maintenance, in infrastructure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to ensure the availability of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benefits of the projec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关键词:引滦黎河运行管理成效
Keywords: Li river running water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V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滦入津工程通水30年来,引滦黎河河道建设的不断深入,工程后期运行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为确保设施设备完好率,巩固河道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坚持以安全输水为中心,建设与管理并重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后管护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一、引滦黎河基本情况
引滦入津工程是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通过潘家口水库经大黑汀水库调入天津,向天津城市和周边的郊区及滨海新区供水的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滦河水从潘家口水库,经大黑汀水库,穿引滦隧洞,循黎河入于桥水库,经暗渠入输水明渠,注尔王庄水库,再沿暗渠进入天津市区,全长234km,输水设计流量60m3/s,校核流量75m3/s。在保证率75%和95%情况下,可分别向天津城市供水10亿m3和6.6亿m3。引滦入津工程自1983年通水以来,累计向天津城市供水156.18亿m3,缓解了城市用水紧张的情况,为天津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黎河发源于河北省遵化市和迁西县交界处的燕山山脉丘陵区,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河北省遵化市建明、团瓢庄、平安城等8个乡镇,79个自然村,在天津市蓟县西龙虎峪乡南贾庄子与沙河汇流后入于桥水库。流域面积560km2,河道全长76km,其中引滦入津工程利用输水段长57.6km,占总输水线路的1/4,起着大动脉的作用。黎河原系天然行洪排沥河道,整个河床纵坡上陡下缓,断面上宽下窄,河道蜿蜒曲折。
引滦黎河是引滦入津输水线路中唯一一段敞开式的天然河道,且输水线路长,管理范围不规则,加之地处河北省境内的特点,且黎河沿岸铁矿资源丰富,涉及乡镇、村庄、企业众多,周边环境复杂,管理任务重,保水护水难度大。
二、引滦黎河运行管理对策及成效
针对引滦黎河面对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加大工程建设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运行管理问题,在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巩固了建设成果,确保了基础设施设备完好率,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
1、加大建后管理力度,巩固建设成果
引滦黎河输水后,改变了河道原有的自然平衡条件,使河床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输水对河道造成的实际影响,为确保安全输水,采取河道边坡防护、修建跌水坝、河道扩宽、复堤固定河床、防护堤道路、环境整治等多项措施,对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显著的成效。经过30年的运行,各类设施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超期使用情况,为确保工程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安全度汛,安全输水,黎河逐步加大维修工程的投入和力度。在内外堤坡维护、堤顶道路维护、河道清淤、跌水坝岁修、修复水毁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新增黎河支流口治理工程运行维护和河道保洁项目,狠抓运行管护,加强后期扶持。同时,为规范维修工程项目管理,合理利用资金,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效益,创新管理模式,由承包合同管理模式向实报实销管理模式转变,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工作,使引滦工程项目管理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
2、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2.1、实施战略合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市局领导的直接关注下,天津市水务局与遵化市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8月3日,战略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黎河管理处召开,李文运副局长、遵化市政府副市长毛成海参加会议。双方签订了《黎河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有关战略合作具体事宜达成了共识。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实现了我局专业技术资源与地方政务资源的优势互补,为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联席会议制度的确立,进一步强化了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明确了部门职责,为黎河和谐共建提供了组织保障。
2.2、开展联合执法,维护正常水事秩序
以战略合作为平台,天津市水务局与遵化市政府签订了《引滦黎河水源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合执法实施方案》,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网络,我处积极与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主动联系、加强沟通。一是与遵化市环保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沿河企业的管理,制止查封沿河非法排尾排污企业。二是加强与遵化市水务、公安、乡镇、武警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河道保护范围内私搭乱建现象、黎河中下游非法采砂等活动进行专项治理。通过共治共管、联合执法,发挥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汇集社会资源和力量,提高了执法成效,有效的打击、遏制了排尾排污、机械采砂等非法水事行为,维护了黎河正常水事秩序。
2.3、立足共建共享,开创“和谐引滦”新局面
以河北省加快生态文明共建为契机,2008年我处与沿河马各庄、龙湾、小安乐庄村和遵化市晓一矿业有限公司、唐山市港陆钢铁有限公司建立生态文明共建关系。由我处负责环境改善工程设施建设,共建另一方负责使用维护和后期管理。经过多年的运行,相应河段乱堆乱倒垃圾现象已基本杜绝,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借助于市局与遵化市政府“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更加密切了与遵化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增强了相关信息的交流和工作协调,又与沿河西铺村、大安乐庄、高各庄等7个村庄签订了生态共建协议,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共建活动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与沿岸村庄建立开创了“和谐引滦”新局面。
2.4、实行河道保洁,展现输水河道新面貌
为有效解决黎河沿岸垃圾污染问题,实现河道"水清、面洁、岸净、有绿"的目标,结合黎河实际,2012年5月,制定了《引滦黎河河道保洁实施方案》,设立了后店桥(12+632)至提举庄桥(22+152)近10公里河道保洁示范段,由保洁公司专门负责对管理范围内工程维护、树木管护、河道保洁等工作,并通过签订《黎河河道保洁协议》和项目考核措施对保洁公司加以制约和监管。经过半年的试运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改善黎河水环境,巩固综合治理成果,提高设施设备完好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河道保洁项目引入社会化养护模式是河道日常维护机制的探索,是共建共享机制的创新之举。
2.5、启动河岸绿化,打造黎河绿色生态长廊
本着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投入管护机制,调动沿河村民、企业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自2005年开始,我处开展了河岸绿化林带建设,针对黎河上中游河道绿化资金不足、管理困难的难题,采取出租堤埝土地,由承包人植树、管护的办法,在黎河上中游23公里整治段堤坡植树5万余株;针对黎河下游堤岸没有征用土地,建设绿化带难度较大的实际,采取由农户按标准栽植、自主管理、适当补助的办法,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夏家峪桥上下游580米范围内实施了100亩绿化示范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沿河绿化林带建成后,对于防止风沙起到很大作用,构筑了一道天然屏障;同时,使当地小气候得到了改善,涵养了河道水源、净化了水质,打造了一条绿色生态长廊。
2.6、共治尾矿库,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黎河上中游沿岸分布40余家铁选矿,尾矿库防护设施简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是引滦水质污染和河道淤积的潜在威胁。对此,我处在大安乐庄桥上左岸开展了尾矿堆坡面植物固结试验工作,并逐步在其他尾矿库推广。目前,北方矿业对崔家庄桥上右岸、西山桥上左岸尾矿库也实施了植物固化工程,消除了尾矿库安全隐患。
3、引滦黎河运行管理未来发展
为适应水利发展的新要求,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加大黎河运行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推动黎河确保输水安全这一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
3.1、深化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与遵化市政府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合作平台,努力实现“共享政务资源,理顺执法关系,保护黎河环境,提高工作效能”的目标。
3.2、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落实《引滦黎河水源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合执法实施方案》,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日常巡查,适时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活动,保持对非法采砂、非法排放尾矿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共同维护黎河正常水事秩序。
3.3、推进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探索与黎河沿岸村镇、企业环境治理共建共享措施,加大环境治理及监管力度,扩大共建共享范围,早日实现黎河全段环境治理共建共享。
3.4、推广河道保洁机制。在河道保洁示范段成功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河道保洁管理制度,建立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将保洁范围扩展到57.6公里全河段,使河道养护保洁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管理。
3.5、加快绿化林带建设。加快黎河绿化带建设步伐,继续深入探讨租用土地、工程造林、承包管理的可行性,计划利用三至五年时间两岸绿化大约10000亩(绿化带宽度50-80米),逐步达到分布均匀、布局合理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地方特色,重点突出,科学布局,全面绿化。
3.6、开展尾矿库治理。逐步对其余未治理的尾矿库采取护坡加固,植物防尘固沙措施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引滦水质和输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黎河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利部天津市设计院.1990.
[2]. 《黎河输水水量损失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2008.
[3]. 《引滦入津黎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8.
[4]. 《引滦黎河输水河道水源保护工程规划工作大纲》.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2010.
[5]. 《黎河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津市水务局.2010.
[6]. 《引滦入津黎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修编设计大纲》.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11.
第一作者:周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