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8篇

时间:2023-08-15 09:26: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中学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53-01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僵化使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又盲目崇尚新异,学生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归避这类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肤浅感悟,谨为抛砖引玉。

一、灵活 互动 乐趣

曾经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机械、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应该是高智商汇聚的快乐家园。

1. 导语入手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抒发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

2. 过程丰富 “领异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如讲《山地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时,选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气温及热量的垂直变化,这使得地理事物更加直观、鲜明;在讲授季风一节的时候,可引出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承载科学详实的内容,利用简捷、明快、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而“愿者鱼儿上钩”,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夸美纽斯说“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3.演练结合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实物标本、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扳、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包括实习实验。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明快 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把地理课讲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二、科学 有效 便捷

有效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在于能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方便有序的效果,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课件应具有可调控性、可修改性,根据实践、实际,达到日臻完美、完善。老子云:“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诗人布莱克也在《天真的预言》中深情吟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心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必须强调两点:首先是地理语言的规范使用,它既可以在试卷上获得高分,也可以在很多问题上一针见血地从学科的角度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途径。其次是图像,中学地理课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几乎都能在图像上反映出来。图像比文字叙述更准确、更直观,而且对比性强。不管地理事物多么巨大,只要通过图像,就能一览无余,简单明了。不仅如此,还能通过图像把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对照,显示不同地区的类同和差异,找出其中的联系和规律性。图像知识及运用图像的能力,往往是考查一个人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 和谐 民主 开放

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

篇2

【关键词】地理思维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为了21适应新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课堂是教师实现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1.转变旧的学习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长期以来,受传统和“应试”向的影响,教师心目中的“知识情结”根深蒂固,要真正从“掌握知识”到“促进发展”的观念转变,并非易事。我们的教学古往今来都是对知识负责,而不是对活生生的学生个性发展负责。即使在课堂上,满眼望去,所关注的也都是地理知识。有人要问,“知识”难道不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吗?我想应该有以下两点认识:(一)基础知识是重要的。但基础本身也在变化,基础的结构要完善。在基础的结构性分析上,仅仅简单的强调知识是不够的,特别要考虑地理能力结构的问题;(二)知识是一种基础,也是我们最易想到的基础,但在对待知识基础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看到时代的内涵在发生变化,要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用的基础知识。

2.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识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把握学科特点,教给地理思维方法

3.1 综合分析法是最具地理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在思考问题时,应当首先理清与这一问题相关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而后,从综合的目的出发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3.2 地理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去独立思考内容繁杂的区域地理知识,区分易混淆的地理概念和原理。

3.2.1 是同类知识的比较,如在学习拉丁美洲暖湿的气候时,可与以前已经学过的西亚和北非干热的气候作比较,同属新知识,比较容易混淆者,也可作相似与相异的比较,如可更新资源与非可更新资源,常规能源与新能源,黑子与耀斑,劳动密集型工业与知识密集型工业的比较,都可消除模糊的认识,提高独立思考的效率。

3.2.2 是引导学生进行区域差异比较,如南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四季更替的变化差异的比较,就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难点,掌握攻克难点的思维方法。

3.2.3 是地理事物都在无时无刻地发展变化着,使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在空间上又叠加了动态性,让学生通过时间的比较来揭示地理演变规律及其成因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极其形成原因的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及成因的比较等都属此类。

3.3 由于地理同类知识的知识点多,地理教材内容以演绎式体系为主。地理演绎法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重视示范与启发,让学生不断实践,养成演绎的习惯,提高演绎的水平。但在演绎时,首先应当注意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例如:二战以后,世界工业布局的总趋势是由集中走向分散,但就未实现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工业的布局正在走向集中。其次不要泛化一般规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例如:一般在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但在秘鲁寒流地带也出现了大渔场,究其原因,渔场形成的实质是有丰富的鱼饵,而不仅仅在于寒暖流的交汇。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冷冰冰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物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

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的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多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象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他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手多器官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时间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的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3] 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4] 虞卫国。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管理。青海教育,2004,(7)。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 策略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这是对一名地理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而怎样才能“上好”,则颇费琢磨。人们往往认为认真、细致的备课是最关键的环节,而笔者认为,备课固然不可懈怠,但更要重视课堂操作,因为它更加直接的关乎教学效果。

有位地理特级教师说过,“把我的教案拿给你上课,你未必能上得出我的效果”。诚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案仅是一种物质凭借,它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稍加时日,教案这一模块对教师而言,就不再是问题了。而在利用教案实施教学活动时,对课堂的驾驭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一个常做常新的工作。成功驾驭课堂的标志便是“构建和谐课堂”。惟其如此,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在认真备课的前提下,就是要在课堂操作中巧妙驾驭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对课堂的驾驭是有技巧的。具体讲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适当运用教学机智。

一、“自学-交流-提升”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切实使用好“自学-交流-提升”教学模式,该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课下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自学学案,教师批阅,课堂上对存在的比较集中的问题集中展示,借以形成平等的互动氛围。但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应在学生“敢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使他们“愿说”、“能说”、“会说”最终做到“说对”。

让学生“愿说”,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看法,给予妥善的回应、恰当的评价,适时的引导,从而调动他们从思维到行动积极参与课堂,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让学生做到“敢说”和“愿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良好开端,在这之后让学生做到“能说”和“会说”并最终“说对”,则需要进一步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些工作除了课堂上的正确的启发与引导之外,还需要把功夫下到课外,那就是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一些层次较高的学校听课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出众,他们也同样存在区分不开“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在降水量—温度图上的差别”等问题。但有一点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难以企及的,那就是语言表达,他们能简洁的、准确的表述出来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就是能力,就是“能说”和“会说”的表现,到这里就离“说对”不远了。有些时候我们不敢更多地让学生发表意见,也是因为他们表达上的困难,担心费时费力影响效率。然而我们更应该清楚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会,所以与其回避不如早一天面对,早一天着手解决。

二、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

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首先要敢于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这一点是与认真备课密切联系的。这里的备课不单单是教学内容、知识点的研究整理,还必须包含充分准备应对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对教学过程的良好预见性,教师往往唯恐无法驾驭课堂、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而不敢放弃对课堂的主宰,不敢平等。只能是管束着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内活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认识,使他们局限于教师的思维认识水平而无法创新。

其次,教师要准确的为自己定位。教师之所以不敢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还有一个面子的问题。教师唯恐学生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提出与自己相反的认识,而自己无法澄清,觉得面上无光,有损“师道尊严”。这就包含了教师如何为自己定位的问题。譬如,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到“五种导向型工业”时,在学生充分阅读教材后,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况。让学生当“企业的领导者”,我则当“领导者”(学生)手下的一名普通工人,让“领导者”就决定工厂选址方面回答我的提问。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个问题向“领导者”请教。由于学生担当的是“领导者”这一重要角色,自然不愿被“手下”问住,于是他们相互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从而完全弄懂了“五种导向型工业”这一重点内容。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三、适当运用教学机智

课堂是动态的,由人构成的课堂充满了变数,所以教学机智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是在动态过程中,面对即时出现的超出自己设想之外的问题,即兴采取妥善办法掌控局面,达到既定目标的能力。

譬如,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位学生小A,从来都没有在课堂上主动发过言,是班里的后进生。有次,做一道比较难的地方时计算题,只有小A主动要求上黑板完成。没有想到,计算方法不对,书写潦草,真正是一无是处,学生一片哗然。为了保护她的心灵不受伤害,我说:“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小A同学走出了探求真理的第一步,这种精神是可喜可贺的,谁愿意接过小A手中的粉笔,让我们一道来解决这个拦路虎。”这番话并非只是让小A在脸面上丢得开,更为重要的是让小A知道了一个道理:世上的事并不一定都会成功,但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努力去做,成功与否本就不很重要。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巧妙运用类似的教学机智,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篇4

【关键词】直观教学 板图教学 开放教学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空间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比较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呢?通过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觉得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教法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就能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积极性,促进地理知识网格状的构建。在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地理研究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电脑合成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各种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节地理利用电视录像播放《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和地球的各种景观地貌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并伴有动感优雅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她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生命为什么可以在地球上存在、繁衍?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变地球的呢……”于是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打开本节内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万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常性的加上一些小插曲,如联系时事热点、一些诗词句子,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板图教学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板图教学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地理教学中,使板图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做到内容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内容时,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但出现的地名较多,采用怎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呢?首先,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大的中国轮廓图,然后让学生分别绘出各行政区的位置轮廓,标出其省会和简称,利用区域轮廓使学生产生联想,把抽象的材料加以形象化教学。祖国版图轮廓像一只报晓的雄鸡,傲视东方,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新疆、是雄鸡的尾巴,台湾、海南是雄鸡的脚;黑龙江似一只飞翔的天鹅,山西似平行四边形,陕西似一个兵马俑,湖南和江西两省像亲密无间的伴侣,广东像伸进海洋的象鼻,青海像高原牧区的一只兔子等。再指导学生通过拼图游戏进行动手操作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如把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图剪开各省后,再拼合,看谁拼得快。也可以用行政区拼图软件,通过多媒体鼠标点击,进行图形轮廓识别比赛。这样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在用中掌握、理解知识,学生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了知识,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的方法。指导学生依据下面一首七字歌帮助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夹甘,云贵西西北上天,内蒙合海福定安,加上港澳与重庆。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创设地理情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5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学生明白地理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后续学习及发展的基础。

(2)转换教师角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素材。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教师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尊重、宽容不同的个性差异,促进合作。由管理者转化为启发者,使学生紧紧围绕主要知识点去思考、去发散,有效地把“学”变成“玩”,让学生在“玩”中学。

(3)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在动力。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把键盘和鼠标教给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设计好教学任务和目标让他们去做。过去我们教师代替学生的、给学生现成的太多了,学生也太厌烦了。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操作,让学生为大家讲读应学的知识及个人体会,积极支持学生的地理新闻会。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

2. 创设情境、设疑激励。“在不同的地点,你有难需要别人帮怎么办?别人有难你要帮,怎么办?”这就需要经纬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研究表明:大多数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就是善于批判、质疑、提出问题。学生只有在不断试图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有科学的精神和创造的品质。在我们学习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它的工业又会怎样呢?

提出有效问题,营造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爱好、研究社会发展,找准机会提出问题。提问要注意梯度性、针对性、适度性,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引导学生联想:地理事物的自然和人文各种因素在空间上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出道理来,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联想与梦想。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激励学生,以其点燃学生心灵之火。

3. 利用科学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教学最高技巧所在”。指导学生读书、理解自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教给学生“一把钥匙”。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分析教材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会分析图像、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在体验中学习、学用结合。运用推理找出规律及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差异和变异在全球气温和变化的学习。运用归纳的方法清晰条理化地使学生理解等高线的几个特点,再使学生能演绎学习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引导学生找到和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就发展,否则就受自然的惩罚,世界荒漠的扩大就是教训。引导学生自己由表及里地层层深入,最后他们自己能找到结果和对知识的整合。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而理性的交流和思考是更重要的。日本不好的客观环境被逼出来的主观能动性,美国利用全世界的各种资源和对高新技术的控制而产生的高效率、高收益,都是值得我们反思和交流的。交流是教学的本质。难以理解的中东热点,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化差异在这个地方交流交融,但交流的不够透彻、不宽容、强制别人接受自己价值观也是巨大冲突的原因之一。而东西方共同的文化恰恰又是大家都得学、都得用的地理知识。

4. 地理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喜欢活泼的老师、活跃的环境,当然他自己也一定要活动。

(1)备教材,孰能生巧。

(2)备学生,知己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乱不乱看学生注意力;形散而神不散;做好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3)备自己、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自尊、自理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思考、质疑、倾听、合作的好习惯,学会把握主题和时间,学会尊重和包容别人,学会秩序和举手发言等。

篇6

【关键词】地理课堂;优化教学;方法探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而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该时期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里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对我们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地理课堂的最优化呢?

一、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难度过大,否则会造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总之在选材的过程中要力求有鲜明特色,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听收看,另外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有学生就会坐不住,注意力分散。再则音乐、片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教师自己搜集,也可发动学生一道来搜集,扩大资料来源,还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借鉴语外史政等课的活动经验,把表演引入地理课堂

过去我们主要搞过一些课堂5分钟地理知识介绍,但形式比较单一,以演讲为主,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效果并不理想。细细想来,学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导游和演讲家,不妨把多样的表演引入地理课堂,比如可让唱歌好的学生,课前找个音乐伴奏带,在课堂上领唱独唱一首特色民歌,效果一定比播放一个现成的音带效果好,象《北国之春》、《铃儿响叮》、《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牧羊曲》等民歌都是不错的选择。会拉琴的同学来一段独奏,而平时调皮又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不妨来个外国民俗表演,如澳大利亚毛利人的碰鼻礼、三大宗教的不同祷告形式,不同国家的舞蹈。在讲国家地理时,可分别请一些同学事先准备好熟知一些国家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工业产品、娱乐风俗等常识,然后来个吹牛比赛,夸夸×国好,几个同学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谁把牛皮吹错掉就自动下台。有条件的活,可组织学生来个世界风情表演大会,把全班大多数同学调动起来,参与唱各国民歌、演讲、地理小品、民乐演奏、时装表演、地理游戏等活动。结合学生民主评议和专家评审来评比优秀节目。

三、通过摄影照地理、美术画地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观察能力

各国有各国的特色风光、服饰、建筑、娱乐活动……利用课堂的部分或课外时间,也可让学生画一画反映各国各地区各自然条件的典型动物、建筑、风光、娱乐、服饰等图画。可在适当地点进行展出或评比,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让师生一道来搜集中外地理风光及风土人情照片及资料,在地理教室举办小型展览或竞赛。也可以利用画地图来学地理,课前可要求学生准备一张透明纸,描绘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轮廓,然后讲到一个知识点就把它写画在图上,一个国家或地区讲完,它的每个知识点也就相应画在了图上,比直接用现成的地图讲记忆效果更好,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画得好的同学,还可上黑板来进行板图比赛。这样喜欢画画的同学又有了地理课上一展才华的机会。

四、通过竞争激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篇7

关键词:强化策略 初中地理课堂

初中地理课堂在目前的考试体系下是学校中的弱势课堂,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在需求不足,课堂中问题行为多、学习效果差。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想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事实上我们却看到这些教师工作得疲惫辛苦,课堂里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为他们陷入了一种强化误区――忽略恰当行为,而关注不恰当行为。

强化是任何能够影响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刺激。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出现而提高,这类强化是正强化。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消失或移开而提高,则为负强化。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者倡导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旨在探明学习行为发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刺激,准确地解读行为。根据行为分析理论所揭示的行为原因,正确操纵强化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管理策略

作为一种课堂管理策略,操纵强化的基本假设是:课堂行为是强化的产物。课堂行为的维持或矫正,可以通过对强化的操纵实现。课堂管理的操纵强化策略,主要是指强化形式在正强化和负强化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管理上,主张通过表扬正确行为,来制止捣乱行为。具体的做法有:

1.学期开始时对制度的清晰正面阐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期开始时,教师要制定清晰明了的课堂规则,让学生明确课堂上应该做出哪些行为,不应该有哪些行为(实际上学生也希望了解)。

只要有可能,对行为的定义和指导应该用正面的词汇来陈述。当大多数定义陈述的是学生“不能”做什么时,那么教师、学生所关注的中心是那些不恰当的行为。当定义陈述的是学生“能”做什么时,教师、学生就会倾向于关注对恰当行为的强化。对于每种不恰当行为的规定,教师要尽量列出三种相应的恰当行为,因为这有利于对学生创设一种正面的、肯定的引导,以强化正确的行为。如在开学伊始第一节课,我会要求:上地理课要带齐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上课时书本摆放:左书右图;教师画板图时学生也要跟着画,每节课上的版图是上交作业的一部分;作业要及时交,完成好的在其个人千分考核上加分等。

这些规则的制订和实施强化了课堂中的正确行为,使课堂气氛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样做虽然这往往需要延缓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与精神投入,但这样做是值得的。做好这一点,以后的课堂管理就可以少费工夫,学生有问题行为出现后对教师的批评能心服口服地接受,确立了教师的引导地位,也可避免师生冲突。

2.先表扬后批评

先表扬后批评的做法能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和自我价值感,只要我们先对学生的部分闪光点给予肯定,学生的优点得到正强化,也赢得了学生的心,然后,再批评学生的缺点,这样学生一般都愿意接受,教育效果自然会好,错误行为自然会减少。

另外,当你要批评某种不良现象时,要相应地先表扬其相对的行为。先表扬对学生正确行为给予强化,也让被批评对象知道教师对事不对人,减少其抵触心理。例如,上课铃响后,学生才忙于找地理学习用品,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但有个王同学就每次做得很好(目标行为),因此我就在班里表扬王同学(提供刺激物),并让他介绍经验,原来他每节课后不及于下位休息,而是把上节课用的书理齐收好,把下节课要上的书找好后摆在桌上后再去做其他事,前后时间不超过30秒。于是其他学生觉得很受启发,也跟着这样做(目标行为增加)。

3.以静制动

为了增加和保持学生的恰当行为,学生们应该在他们做出期望的行为时受到强化,而不是当他们做出错误行为的时候才得到关注。研究已表明,当学生们的恰当行为受到强化时,他们将会更加频繁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如果学生得到最多关注的时刻是在他们做出不恰当行为之后,那么很快他们就学会要故意表现得更差,以便得到更多的关注。因而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自然会重复发生。我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学生,批评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兴奋剂(特别是地理教师这类小学科教师的批评),后来我决定对此加以有意的忽视,冷眼相对,引导教学继续进行,学生的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因为达不到目的而趋于消退,这达到了负强化的目的。

二、强化教学策略――及时反馈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也容易很快失去兴趣,人们俗称“三分钟”热度。如何维持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是初中地理教师应考虑的问题,而及时反馈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反馈,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上的进步,已有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得到肯定强化,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适当的缺点与不足的反馈,使学生从中明确自己的差距,受到鞭策。反馈的方式,可以直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进行。

外国学者布克与诺维尔的实验证明了反馈的重要作用。他们令两组受试者以最快的速度与正确性来做同样的练习(减法、乘法、写字母、找出课文中的外国字),连续试验75次,每次30秒钟。在前50次练习中,对甲组增加三项诱因:知道每次试验的分数;试验期间不断予以鼓励,督促他们努力去做;把所犯错误加以分析。对乙组则无这些指示。练习50次以后,两组指示对换,对乙组增加上述三项诱因的指示,甲组则取消这些诱因。结果表明,在前50次练习中,甲组成绩比乙组好;在后25次练习中,甲组的成绩变坏了,乙组成绩明显上升。

强化策略既是课堂管理策略又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核心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上只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希望同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30~33

2.胡继渊,沈正元.加涅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浅析及借鉴[J].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9年第5期

3.陈卫萍.强化策略在学生行为管理中的运用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6-1

4.[美]Gary D Borich,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Fourth Edition)[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 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的现状令人深思,在新课标背景下,掌握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高中地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地理教育的必然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有效教学的基础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知识必须由学习者在整个文化情境中通过不断地互动、沟通与协作而实现意义建构。将学生和教师置身于学科文化背景中的教学情境中,透过实际参与其中,去发现、寻找、应用。

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以及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

情境创设的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不拘束于知识内容,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学得更透彻。

例如,在学习“全球变暖”,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

1.假设你在马尔代夫度假。写一个明信片回家描述一下这里的问题。

2.在未来40年里,科学家预测海平面会升高多少?

3.全球变暖对马尔代夫人会带来什么影响?

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以“情”为中介,创设仿真的“境”,巧妙地把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和学等诸因素加以整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情境,将知识点蕴含其中,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能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恰当提升案例――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中有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选修课的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深化、拓展和提高。例如:关于城市化,现行人教版必修教材论述的内容有: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选修教材(人教版)论述的内容有: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显然,同是“城市化”的问题,必修和选修教材都涉及了,必修教材中提到的都是关于“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城市化过程带来的问题”。而选修教材则注重于“城市的规划问题”。 从教学内容而言,选修课程要相对于必修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可见,选修课程应以教学案例为重心,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重视研究性学习――赋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充满体验性。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学习不仅限于认知领域,而且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学习过程也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还是适应生命体验性特征、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锋面”时,提出下列问题,增强体验性。

1.新年你准备去度假,天气预报是东北风。描述你会带什么衣服,解释为什么?

2.现在是夏天,你最希望在英国是受什么气团影响,如果你是:

A.一个园艺师

B.一个假期策划者

体验性不仅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用脑子去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嘴巴去诉说,用心灵去感悟。通过体验,才能入“脑”、入“心”,达到浸染生命、撼动心灵的有效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所学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每位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解读,甚至可以对给定的内容进行变革与创新。

四、抓住知识衔接点――促进地理思维的有效飞跃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否能获得新知识取决于学生在认知结构中是否建立起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衔接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有机整合,实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跨越式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