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低碳经济研究8篇

时间:2023-08-14 09:25: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低碳经济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碳经济研究

篇1

关键词:煤炭企业 低碳经济 发展

一、前言

新时期,国民收入持续提升,消费水平稳步增长,加之宏观调控经济策略的影响,使能源消耗总量不断扩充。通过数据统计,各类电力、化工或是民用燃料较多均来自煤炭,因此,煤炭在今后较长时间之中仍旧为主要的能源之一。这样一来,经济的持续发展,煤炭能源势必会持续开采。随着工业文明逐步向着低能耗、环保、低排放的方向发展,作为高碳行业的煤炭企业更需要发展创新技术,更新管理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方能同世界接轨,实现全面升华。

二、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科学策略

(一)提升煤炭回采率,扩充洗选比例

煤炭资源采掘为较为重要的一环,应全面提升开采面以及资源回采率,预防采富弃贫的现象,方能实现有效开采。因此,优选设计方案,做好巷道布置,应用合理的采煤方式,更新操作技术十分必要。

原煤在开采过程中混入了许多杂质,而且煤炭的品质也不同,因此,只有通过洗选深加工过程,才能去除里面的矸石等杂质,提高发热量,降低运输成本,从而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洗煤方案的优劣也直接关系到产品品质的高低。如果采用技术不佳,则会浪费有限资源,使投入成本不断提升,对环境条件形成破坏。为此,煤炭企业应积极发展洗煤技术,优化配煤以及型煤等手段,扩充洗选比例,方能优化该环节的加工效果,使碳排放量显著降低,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二)发展节能工程,拓展产业链

依据功能用途,煤炭包含炼焦煤与动力煤。其中炼焦煤比例较低,动力煤用于电煤以及锅炉系统,后者转化成为了高热能。另外,还有约百分之三十的动力煤满足建材以及生活所需。煤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积极引入节能减排手段,优化改造锅炉系统,成为减少煤炭能耗的重要途径。为此,煤炭企业应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大力发展节能工程,扩充建设投入,方能提升煤炭应用效率,实现既定目标。

我国煤炭资源城市通常因矿建设,经济发展由于较多的依赖资源,欠缺持续性行业,致使形成了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倘若不快速的进行结构调整,将最终伴随能源用尽而没落。因此,煤炭企业应更新以往陈旧模式,在当前产业基础之上,凸显出煤炭产业的重要影响力。应利用深加工扩充煤炭产业链,寻找新一轮增长点,引领区域经济的丰富性延伸,提升煤炭资源城市的发展活力,令其充满勃勃生机,稳步向前。

煤化工为煤炭企业较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新型项目包括煤气化、电冶化以及煤焦化等。煤炭企业可积极利用电能以及石灰石大力拓展乙炔化工项目,发展热电气联产工程,扩充项目规模,建设配套性高附加值的机械加工以及冶炼产业,进而确保煤炭实现全面增值。

(三)有效治理矿区环境

开采煤炭资源会对地壳内在力学平衡形成影响,导致地表沉陷,出现积水现象,对生态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及到表层建筑等。为此,煤炭企业应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做好维护修缮工作。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矿区环境做好治理。实践工作中,应确保经费的充足投入,做到宜水则水以及宜林则林,针对采煤沉陷环境做好治理。对于复垦土地可满足农业用地以及建设用地需要,确保资源的再利用。

(四)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实施网格化管理

人力资源制度为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优质保障,为此,煤炭企业应积极转型,优化人才结构配置,组建合理有效的管理框架系统,树立创新发展意识。可引进煤矿专业优秀人才,吸引科技人才,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科学发展观。例如可利用精简机构、精简层级、清理实践工作中不健康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形成廉政作风。还可利用提升员工收入、优化住房条件、调节差距、鼓励创新等模式激发员工核心潜能,进而为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完善保障。

社会工业经济逐步向着现代化、网格化以及空间性的方向发展,网络系统蕴藏着丰富的海量信息,甚至呈现出了井喷的状态,与传统媒体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为此,煤炭企业应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应用各类资源,创建形成高效的办公管理系统。例如,可引入协同办公系统,发展网络化、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系统完成信息资源的快速、跨时空传播与接收,提升实践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使得低碳经济建设发展逐步变成了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无论是煤炭生产或是煤炭消费,均处在世界前列,煤炭能源在一次能源的消耗以及生产之中所占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七十,较国际水平超越了百分之四十。因此,可以说,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大势所趋。煤炭企业只有快速的把握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明确煤炭经济特点,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经济,树立生态化、环保化、低碳化的发展目标,方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赢得国际威望,稳固国际地位,拓宽国际化发展市场,提升资源应用效率,开创环保、节能、绿色、生态化的行业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湖南 低碳 经济

“湖南省低碳经济转型研究”课题。批准号:201011BZZ179

一、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宏观背景

低碳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追求绿色GDP上,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又一次质的飞跃。

全球经济复苏,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新工业革命”,为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纷纷出台优惠政策。目前我国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第一位,对于世界环境的保护我国责无旁贷。在世界新一轮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环境创设上,我国碳排放量高,环境污染严重,对发展低碳经济十分重视,但压力很大。2006年至今先后出台气候变化评估方案。“十一五”提出发展新型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指标。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人口多,污染大,经济基础比较差的区域推广普及。湖南省人口密集度高,污染程度严重的地区正符合条件。

二、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一)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

“十一五”期间,据统计我国工业能源消耗比重达72% ,农业的能源消耗比重仅为3%,其他行业能源消耗比重为l4%。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耗比重为10%。可见,经济发展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工业耗费能源和资源的最大的产业的形势下,加快转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科技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十二五”时期提出,以经济发展为主,协调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动社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低碳产业本身存在优势。低碳经济,特征为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小,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生活的经济形态,成了所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十一五”时期,湖南按照国家节能降耗控制目标要求,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降低高耗能行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

(二)湖南低碳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低碳产业的发展给湖南经济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能源消费增长较快,优质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偏低。近年来湖南经济发展迅速,连续5年保持11%以上的GDP增速,但是相应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长速度也在加快。湖南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油等能源为主,可见优质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偏低。湖南的十大优势产业与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防止产能过剩。湖南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在能源利用效率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能耗水平仍较高,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大治理力度。

三、关于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在取得的成效基础上,出台一系列的政策

湖南省在低碳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成立了学术团队。学术团队与湖南省株洲市政府、资兴市政府开展了创建低碳示范城、低碳经济工业园等合作项目,与湖南省经济委员会合作,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此外,学术团队为湖南大学MPA学员、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开设了《两型社会与低碳经济》专题课程。

(二)以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武装头脑,合理编制发展规划

其实,适应国家新的政策需要,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在。构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蓝图,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湖南省政府制定出台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规划、循环经济规划,要切合本省实际,低碳产业的统计和考核指标,要求全省统一,并要具有引导性。在统筹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加快低碳产业的区域布局,积极开展低碳产业发展在各县的试点工作,促进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在政策上给予试点县优惠,从发展产业入手并先行先试,构筑可以推广借鉴的样板。

(三)构建低碳产业结构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发展方式转变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和宏观调控政策,控制高耗能项目上马,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企业振兴和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抓住这轮经济周期中的历史性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千方百计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加快重组步伐。对政府官员实行低碳绩效考核,考核其对技术改造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使他们与企业一道共同推行低碳经济,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总之,低碳经济是一项利国利民新生事物,政府要加大宣传低碳经济和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力度,营造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将低碳文化和节能意识变为社会意识。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实现科学发现新的经济模式,强调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宗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01

[2]吴晓青.过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3A

[3]王国平;;杭州如何建设低碳城市[J];现代城市;2010年01期

[4]庞英姿;;昆明低碳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篇3

1.河南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与基础建设全面推进的阶段

河南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目前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阶段,人口不断地增长、工业化需求量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性建设逐年深化以及居民消费结构水平升级都亟需大量的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持续性大规模不合理地消耗造成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地不断增加。国际能源署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年”中,2005年~2030年在可选择政策情况下,中国一次性的能源需求,每年平均将分别增长3.2%和2.5%,与能源相关的排放CO2年的比例将每年平均增长3.3%和2.2%。在各个情景显示下,2010年后,中国都将超越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较,河南省的情况更为突出明显。

2.河南省能源资源状况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河南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位于全国首位的有8种,位于前3位的有19种,位于前5位的有26种。煤炭、铝、钼、金属、石油、天然气等储量较大,其中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自建国后河南省启动工业化始,煤炭便是生产及生活的主要燃料,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结构将长期存在。

3.河南经济传统发展模式惯性束缚低碳经济的发展

很长时间以来,河南经济发展以“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的为主,高度依赖于能源资源的投入。国家在“九五”计划中提出要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由于河南长期的历史因素与种种不合理的体制根源,以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本质上没有得到改变。

4.河南经济贸易结构亦是制约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因素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居于高端位置,他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期,他们进口原材料或能源,出口科技含量高的传品,以此获得丰厚的利润。而我国产业处在低端位置,我国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的附加值较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差,在与发达国家竞争时往往处于下风。在国际贸易中,以高能耗、高度依赖于原料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的商品,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先进国家在进行自我产业升级的同时向外部转移相当大一部分高污染、高消耗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以河南省发展经历为例颜毓洁梁赟(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21)集型产业,中国承接了一部分类似于这样的产业。我们在为我国被称之为“世界工厂”自豪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国家因为发展此等产业直接性或间接性地出口了大量的资源能源,并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的产业以机械生产、食品加工、化工材料、建材纺织等为主,这些都属于高消耗、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二、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1.发展低碳农业,调整农村生活用能结构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对吸收温室气体,促进自然界碳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发展低碳型现代农业。河南目前存在大规模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为了进一步调整农业发展模式和发展现代农业,低碳农业应运而生,这是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与迫切要求。发展低碳农业首先在生产中要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含量;其次,对农业剩余物(如秸秆、麦秆等)要循环利用,可以用它们来生产沼气,既可以防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又可以推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坚持优质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向。积极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发展大规模商品粮基地、有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工程。大力完善政策引导与政府支持,集中建设开发粮食生产主要区域。实施旱作农业、植保工程与沃土工程,强力打造稳产高产的基础农田。依据产业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实行“种、养、加、销”四业配套,大力提升农业整体的生产力与农产品的竞争力,并在农业产业结构规模调整中,积极促进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和农业循环性经济发展。

2.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低碳经济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核能均属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河南省应积极开发上述能源,并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和优质能源。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推进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与消费结构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大力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推动河南省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前进。

3.以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循环型工业体系的发展以低碳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充分利用河南的自然资源优势,以目前工业体系为基础,推广应用工业循环清洁生产技术,消除传统工业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弊端,逐步推动河南省工业发展从粗放型模式过渡到效益型模式,从而实现河南工业发展的可持续、绿色化、信息化与高效益。大力整合全省煤炭、天然气等重要资源,果断淘汰落后企业,促使资源向技术水平高、管理体系先进的企业优先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资源能源。落实循环经济理念于矿产资源开发中,开采过程中严禁粗放型作业,注重主矿开采的同时进行伴生矿的开采利用程度,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采利用率。部分尾矿、采矿废石同样具有利用价值,进行回收之后生产新型建材。在生产过程环节,积极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对于建材、钢铁、化工等能源资源需求量巨大的行业,鼓励循环使用电力热力,努力杜绝不必要的消耗,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在废弃物产出方面,积极开展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对废弃物排放数量较大的行业,鼓励积极识别废物的可利用价值,运用新技术对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发展循环工业,关键在于企业。各行业企业要切实落实循环工业的要求,积极变更观念,努力革新技术,创新管理体制,综合合理地利用能源资源,降低物耗和废物排放。从生产到排放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4.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实施法律政策确保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系列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和谐快速发展。河南应在吸取自身几十年发展教训同时借鉴外省乃至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尽快地制定出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并予以规范,以积极完善的政策导向促进低碳经济的大力发展。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财政补贴等方面立法限制高污染产业发展,适度在法律方面对低碳产业一定倾斜;完善低碳产品标准,使公众了解低碳消费品从而促进低碳消费行为;立法打击伪低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净化市场秩序,维护低碳产品信誉度。

5.设立“低碳经济试点区”,寻求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途径

以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转型发展潜力大的的地区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试金石。郑东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研力量较强大,可以作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区。郑州新区西起郑州市主城区的中州大道,东至开封市边界,北起黄河南岸,南至航空港区。下辖包括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航空港区、中牟产业园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和中牟县等“五区一县”。郑州新区应该大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并注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向全省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与模板。

6.大力推进公众消费模式转型,宣传提倡低碳环保观念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与过量污染气体的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自20世纪以来,地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摄氏度,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在2003年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首先在英国提出之后,各国都逐渐加强对低碳产业的关注,寻求走一条”既能与碳基能源消耗脱钩,又能实现生产力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碳金融。从一方面看,碳金融是一种金融制度,是一种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市场化的解决体系。从另一方面看,碳金融被定义为一种在碳交易市场中展开的交易活动,而这类交易活动的主体产品就是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即碳排放权。2.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减少碳基能源消耗与污染气体排放,以助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核心是追求绿色GDP。

三、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1.碳排放资源。巨大的碳排放资源使得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碳排放量约为全球碳排放量的1/3,居世界第二。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提供大量的节能减排额度与巨额的碳减排交易额,至今已经成为CDM机制下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与提供碳减排量最大的国家。2.碳交易规模。我国从2013年启动碳排放试点交易以来,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06月,全国碳交易配额已累计成交4.46亿吨,成交总额超过100亿元。同时,我国将于2017年下半年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有望建立起继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碳交易体系。

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潜在问题

尽管我国碳减排资源丰富,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但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仍然较为落后,存在着如下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1.碳交易定价权缺失,我国处于全球碳金融交易产业链的低端位置。我国作为低碳产业最具潜力的供应方,拥有世界超过30%的CDM项目与近50%的CERs项目,但由于我国缺少完善的碳交易计价结算体制,且人民币尚未成为碳交易计价与结算的货币,这使我国在国际交易中不具有定价权。同时,我国碳市场结构缺乏多样化,碳金融产品单一,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不足,这使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活力不足、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差,因此导致我国处于碳交易价值链的低端位置。2.国内对碳金融了解不足,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碳金融在我国的传播时间较短,发展不充分,公众对其认识不足,国内许多企业对其关注不够,没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地方政府对碳金融的认识也不完备,出台的支持政策较少,力度较小,这由此导致我国碳交易难以扩大规模。3.金融机构与中介机构在碳金融市场中所起助推作用较弱。在我国,仅有少数商业银行参与到碳金融市场中,且都是从事简单的有关低碳发展的信贷与项目咨询等项目,除此以外的大多数金融机构几乎都还没有涉足碳金融业务。同时,我国的碳交易中介机构较少,且基本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难以消化复杂项目,起到助推作用。

五、我国碳金融体系建立的对策建议

1.积极建设完善碳金融制度。我国应着力研究各发达国家的碳金融制度,并加以借鉴,促进我国构建较为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强化市场的主体功能,并逐步提高市场的体系化、规范化程度。2.积极提高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议价与定价能力。(1)建立权威的碳交易信息平台,促进交易信息流通;(2)推动人民币在国际碳交易履行计价功能的进程,积极推进人民币与碳排放权的绑定,促进人民币在全球碳交易的资本市场中循环流通。(3)大力开发碳交易市场,尽快扩大碳交易市场规模,丰富碳交易市场中的产品类型、发展碳金融衍生品,以提高我国在国际碳交易链中的地位。3.政府应加大重视程度,发挥主导作用,形成连贯有效的政策措施。(1)加大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投资,同时加强宣传推广CDM机制与节能减排所蕴含的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大力推动CDM项目开发,并对企业适当征收有关碳排放的税,鼓励其节能减排;(2)完善碳金融法律法规,构建碳金融交易法律体系。政府应明确碳排放权的权利属性与碳交易配额的分配原则,制定碳排放相关标准,实现制度管控与支持;(3)政府应出台奖励措施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对使用绿色资源,生产低碳产品或参与投资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如减少税收或给予财政补贴。同时,政府应建立有关监督体制,监督碳交易市场中的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批评并处以罚款。4.推动金融机构参与。(1)完善交易平台,培植参与碳金融的中介机构,同时加强与国外专业性中介机构的学习合作。(2)鼓励银行对低碳经济项目提供贷款融资服务,或建立碳信用交易平台对相关企业提供支持。(3)我国要借鉴国际碳资产投资经验,设立中国CDM基金,扩大碳资产投资规模。

参考文献

[1]颜俊.低碳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浙江大学,2015.

[2]李阳.低碳经济框架下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D].吉林大学,2013.

[3]王伟.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陈柳钦.碳金融撬动低碳经济(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7-29(008).

篇5

(一)矿产资源

这是少数民族地区比较重要的优势,在少数民族地区,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比如稀土、钾盐等资源的存储量占据全国总量的90%以上;汞、锰、石棉等资源的存储量占据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以云南为例,锡、磷、铜、铅、锌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如果资源开发的方式恰当,将会促进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包含的种类比较多,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中草药资源等都包含在生物资源的范畴之内。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呈现出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地域性显著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物资源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可再生能源资源

水能、风能、太阳能等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比如长江,其发源地就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现今,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已建成多座水电基地,水能发电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能源,有效的改善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

(四)旅游资源

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有很多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批游客,比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不仅吸引了国内众多的游客,同时闻名于国外,招来了大批的国外游客,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湖南湘西的张家界,将国内大小名山的特色融为一体,并且蕴含了大面积的森林,其中还有许多珍稀的动物,是非常珍贵的森林公园。除了自然旅游资源之外,少数民族地区还具有很多的人文旅游资源,比如民俗、传统节日、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

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面临的挑战

(一)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在过去,长江上游的森林总面积为3250公顷,时至今日,森林总面积只剩下463公顷,减少了85%,通过这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森林的总面积正在不断地减少,由此所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除此之外,受到过度放牧的影响,草原的面积也正在大面积的退化,进而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森林和草原面积的减小,导致大量环境问题的产生,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土地沙化日益严重

由于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失衡,导致土地沙漠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地沙化一旦形成,治理难度非常大,现今,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治沙的难度。此外,土地沙化面积的增大,导致大量的沙子进入湖泊当中,给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三)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珍稀动物及濒危动物,然而随着人们不合理的开采,这些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最终导致其分布区域变得越来越窄,甚至有些濒危动物已经灭绝。在云南及四川省,生存着大量的珍稀动物,然后由于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使得生态平衡被打破,分布在这两个省份的生物物种灭绝了很多,有的生物物种大量的减少。

(四)水资源污染及短缺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进行工业生产及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再加上生活废水的排放,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水污染十分严重,进而产生了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植被枯死、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的问题,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常年处于缺水的状态,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五)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占据了很长时间的主导地位,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2000年,广西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为81571万吨,到了2010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到了222439万吨,十年间,工业废水给广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之后,对空气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在逐年增加,尽管从2006年开始有所下降,但是总量依然比较大,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很大。

三、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及劣势

(一)优势

1.结构调整具备后发优势。

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后进入地区的企业具备先进入企业不具备的优势。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并且与一些发达地区的差距比较大,并且正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民族地区在发展经济时,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最为符合的低碳经济的路子。

2.碳汇资源丰富。

森林具备吸收及存储二氧化碳的能力,将森林该能力的大小称为碳汇,森林面积越大,碳汇能力越强。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备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总面积占据全国总面积的大部分,因此,具备丰富的碳汇资源。在广西,森林总面积为125205公顷,位居全国前列,这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3.国家政策支持。

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加,我国越来越重视碳排量的多少,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

(二)劣势

1.环境脆弱。

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多为粗放型工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及设备上的限制,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且这类型的工业碳排放量比较大,治理起来难度比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2.人力资源匮乏。

从平均受教育水平来看,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均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会由于人才的匮乏而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

3.能源结构单一且煤炭消费比例高。

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占据了总量的大部分,由此导致能源结构比较单一。另外,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这也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与低碳经济发展相结合

(一)大力发展优势低碳产业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低碳产业,真正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根据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可以大力发展的低碳产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农产品加工产业,在农业方面,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备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并且具有地域垄断性的特点,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将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二,矿产品加工产业,少数民族地区具备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发展矿产品加工产业的优势,现今,已经拥有一些相关的企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建设冶炼基地,并积极地培育出龙头企业,带动加工产业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产业链;第三,旅游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还可以带动很多关联产业的发展,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将民族地区的特色凸显出来,比如广西的桂林山水、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等。另外,南方各个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比如云南省和四川省,二者可以共同来开发泸沽湖旅游资源;第四,可再生能源开发产业,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可再生能源非常的丰富,尤其是水能,这都是清洁的绿色能源,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并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

(二)制定相关的措施促进二者的结合

首先,鼓励技术创新。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现有的企业中,技术及装备还比较落后,不利于发展低碳产业,同时,这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其次,政府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资金及技术都比较缺乏,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所谓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在这个机制的指导下,地区的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篇6

关键词:智能电网;低碳经济;特高压

应对气候变化,对电网现有经营模式和技术等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的构建是低碳经济实行的基础。在传统意义上,分散式电源并网难的问题很难得以解决。全球范围来看,各国电网大都不支持大规模间歇性电源与分布式电源接入,因为在传输中的损失很大并且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不利,所以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电网发展的要求。“智能电网”是电网发展中的跨越式突破,也是顺应时展的必然产物。智能电网就好比人体的大脑,各个电力企业利用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更快地恢复供电,消费者对用电情况可以具体到每个用电设备上。积极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已成为世界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去年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原董事长刘振亚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这也是我国国家电网首次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化控制为手段,构建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现代供电网络。只有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才能支持各类型电源的友好接入,并与各种不同特征客户的智能互动。使之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进一步完善电网功能的同时,使电网的结构、运行、管理、调度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集先进的电子科技于一身的智能电网,具有“自愈、互动、兼容、安全”等功能,可不间断的实时的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快速提供解决方案,消除故障威胁。如有故障发生,智能电网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事故点位隔离,从而能够减少对整个区域电网的冲击,避免大面积停电风险的出现。智能电网还能适应不同的电源种类和电力能源的储存方式,满足电力市场化交易需求,整合电网资源及功能提高电力使用效率。中国拥有特大现代电网运行技术、先进的电网控制保护技术,保证了中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安全水平最高的大电网。中国在智能电网技术上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是世界上新能源接入规模最大的电网。目前,中国的现代电网技术,包括特高压、智能电网技术,为今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可再生能源基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了现实可选择的方案。通过智能电网发展低碳经济并且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正在探索智能电网的发展路线,并通过大量技术革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智能电网上下产业链长,覆盖范围广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集中各方力量协同发展。智能电网还能解决相关清洁能源的入网消纳问题,增加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电网与经济、环境的一致发展,用智能电网打造低能耗经济型社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经之路。十一五期间全国清洁能源比率约占35%,计划到十四五末达到55%以上。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舒总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已经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以四川水电基地溪洛渡—浙江金华特高压输电工程为例作了说明。溪洛渡—浙江金华特高压工程占地仅225亩,却能输送800万千瓦的清洁电力至浙江,线路输送容量占浙江平均负荷的15%以上。未来实现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更大规模接入电网并有效消纳,需要在能源技术关键领域加强研究,取得突破。建设现代智能化配电网,更好地服务分布式电源和微网的发展,在用能领域进行结构性改革,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大力推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提高低碳绿色能源的比重。智能电的网建设期间大约会带动总值为万亿的相关产业需求。十一五期间特高压建设已经促使相关设备需求急速增长,相关企业如中电装备、许继与平高电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传统变电站将全部由数字化变电站所替代,带来330亿左右的市场需求,数字化变电站的市场规模也将提升至五层以上。因而智能电网的深入应用将对我国低碳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央企CDM潮:低碳经济不止于赢利.

[2]证券日报:低碳经济再受关注.四板块串起2010投资主线.

[3]国家电网报.发展低碳经济.电力作用重大.

[4]北极星电力网智能电网:创新打造“低碳时代”.

[5]新华网:建设智能电网有利低碳经济发展.

篇7

本文从农村经济的研究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以期对解决农村经济和生态问题提供理论的探讨,也试图通过在低碳路径的框架下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稳态发展。

关键词:

农村低碳经济碳排放系数外部性

一、引言

当下,全球面临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雾霾问题严重等诸多危机,“低碳经济”这一全新议题被提上议程。作为减缓和稳定温室气体浓度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农村地区,随着其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产生了对农村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化肥的大量使用、森林的无节制砍伐和草原的沙化等现象,结果是这个区域的总碳排放量甚为庞大,导致了区域气候变化乃至全球气候的逐渐变化。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议题,那就是气候变化、经济大发展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向来被认为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而根据低碳经济的原理,经济较好的地区才有可能成为排放量基数和增长率较高的地区。因此,由于农村地区碳排放量很低与农民的收入很低,故应该大力发展经济,这也是目前的现实状况。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个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古典主义的思路应该进行革新,生态、环境应该被加入到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径思路当中,因为农村也出现了很大生态、环境以及影响全球变暖的重大问题。本文所采用的“农村低碳经济路径”是指通过低碳经济方式来使农村区域经济达到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可接受的一种模式。

二、农村低碳经济低径的探索

分析公共事务的理论模型的解决方案不外乎三种:政府途径、市场途径和自发组织。

1.政府路径。

在空气中碳排放量市场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农村经济当中个人消费碳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和农村经济当中的个人为生产、消费碳产品所支付的成本决定的竞争均衡是无效率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其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根据科斯定理,产权的有效分配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但是这个定理是在极其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完成的,从现实与短期角度来看,对于农村经济的实行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一般思路是市场均衡需要从竞争均衡点移动到效率均衡点。通用的做法是政府需要以第三方的身份在农村CO2碳排放市场上采取行动。但是为了获得配置效率,即MC=MR,政府应该设定一定的标准改变农村居民行为结构、经济结构等,采取这样的结构途径才有可能解决既减少CO2排放量又提高农民收入,但是政府设定的标准是广泛意义上的标准,由于政府不是效率驱动的与准确的估计成本和收益是较为困难的,实行起来就更加困难。虽然如此,为了这个目标,设定一定的标准和路径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同时还具有很强评价与监督作用,调查中发现针对农村地区的类似低碳的路径较少涉及,如科技支持、提供信息和执行监管等途径。下面提到的因素又会使政府实施上述路径受到影响。政府制定的经济环境标准很可能没有配置效率,如:立法限制,信息不充分,地区差异。所以政府途径所设定的目标和采取的途径很可能没有配置效率。但是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低碳经济路径的现状是政府路径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和具有长期性,效果不明显且不具有长期性,市场路径几乎较少出现。市场方法由于目前农民的短期效应和收入压力,很多农民的支付意愿较为低。

2.市场途径。

尽管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本身解决环境问题,但是,政策制定者在解决农村解决生态问题可以运用市场激励机制。市场途径主要运用价格或其他经济变量激励碳排放产生者削减碳排放。市场方法的目的是将CO2排放所引起的外部成本内在于农民、厂商、消费者的决策和行为当中,这样一来,农民就能够根据市场中的变化做出决策调整自己的行为结构,从而具有成本收益的原则。本文在此期冀探讨出市场途径的优势。世界各国都借助以市场为基础的途径控制碳排放。主要的三种途径为碳交易、碳税、生态补偿。最近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采取更多的预防手段,也就是将上述三种途径更加具有预防性。如碳交易倾向于保证金/还款制度。农村CO2排放市场值得开发,同时又必须进行严格保护,可以交易,并同时增强其碳汇能力。但是必须在农村可承受的规模之下。

3.农村结构路径——农村结构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的地理特征、房屋高度、人口密度等,决定了农村生态系统的村镇、农业、自然子系统结构,那么低碳农村的空间性路径从自身角度来看便需要在这三个结构性变量上改变。

3.1从村镇子系统来看,对于农村人口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性结构途径,目标是使农民的消费行为的外部性成本减少。大部分地区的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秸秆、煤和汽油为主,具有低碳型的能源较少,因此,低碳能源结构应该朝着低碳型发展,比如沼气、生物能、太阳能等,在政府的带头作用于扶持下,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最初更换能源结构的交易成本,同时结合宣讲活动等使农民明白改变能源结构的成本收益特征。

3.2农业子系统中的农业结构,而农业结构一班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二是农田基本制度,包括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灌溉、秸秆。目前农民在行使这些农田基本制度时并未考虑低碳、生态等方面的因素,农村低碳经济要求改变农田基本制度结构。这样的结构维持了几十年,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很多原则,市场自发的破坏这里的结构,但是这里依然没有政府组织、自发组织去改变已受到破坏的农业市场。

3.3是自然生态子系统:从地面角度来分析,具有草地植被稀疏、土地结构单一、土壤面积很大、地形此起彼伏的特点。这个结构也需要改变,方法是显而易见的,进一步的途径需要采用政府途径和市场途径综合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经济要始终考虑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一贯穿始终的目标和线索,综合上述所有低碳行动途径,而其根本途径是改变农村结构,甚至是改变农村聚居区的密度,乃至人口迁移。同时需要结合政府途径和市场途径来共同改变农村结构。由于人们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决定了农村结构,那么如果改变农村结构,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消费行为趋于自然化。这时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对于农村的布局、乃至城市对其产生的影响,要综合考虑。我们需要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层面上寻求其转变的路径。目标和途径已经基本清楚,接下来就需要定量评估每一项的成本和收益。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通过发展农村低碳经济路径来改变农村经济路径。根据外部性分析,以前的路径和现有的结构不具有效率均衡,比如家电下乡、种粮补贴,增加这些供给是提高生活水平,但对生态环境效率的提高,似乎并没有显现,农村低碳经济路径应该循着这个方向去调整。同时,对这些地区而言,碳排放具有尚未发掘的潜力与面临紧迫的压力,也许潜力更加巨大。确立了目标与路径,接下里所需要做的就是实施时间表、成本收益分析,最后要做跟踪报告和相应的评价,可以科学研究、试验推广相结合,建立一些长期的农村低碳经济、低碳农村试验项目。

作者:孙思萌 单位:对外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唐红侠,韩丹,赵由才.农林业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2009:42-45.

[2](美)ScottJ.Callan,JanetM.Thomas.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理论、政策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0-118、297-304.

[3]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3).

[4]张景云.基于低碳经济角度的新农村建设思考[J].经济研究,2011(24):35-37.

[5]陈蔚镇,卢源.低碳城市发展的框架、路径与愿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81-206.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策略

一、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内涵

(一)低碳经济内涵

北京、上海等地持续的雾霾天气、H7N9病毒的快速变异,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气候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性的课题。为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只有从低碳的视角发展经济,方能有效应对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低碳经济为人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能源消费、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推进了工业文明向着生态经济文明的方向科学发展。实际上,低碳经济建设可促进能源应用效率的优质提升,并开创了良好的清洁能源体系结构。其发展总体目标在于促进能源技术的全面更新,发展体制的优化健全,不遗余力的降低煤炭石油高碳资源的应用耗费,进而通过低耗费、小污染发展市场经济。我国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推进低碳经济面临着较多屏障影响,因此只有在经费与技术层面下大力气,方能抑制碳排放总量的持续上升,实现同发达国家的全面对接。

(二)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确保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始终位于低水平行列,具体涵盖城市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低碳经营与消费,进而创建节约型、友好型、生态型、环保型社会,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创建低碳城市应遵循低碳生产的科学原则,构建可持续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导低碳消费。同时应调控高碳行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优化经济结构体系的全面调节,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应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开发洁净能源、研究环保技术,应用持续性、环保型设计完善建筑业发展,创建高效、畅通的交通运输工程,实现资源的合理回收,并发展绿色环保的消费模式。

二、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城市

(一)维护宏观利益,明确权责义务

我国氮排放总量的日益提升,在考量我国特定国情的基础上,应分析现代贸易以及经营投资导致的转移诱因,特别是高碳产品的经营出口导致的碳排放增加。因此应有必要令出口对象对产品形成的碳排放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这样方能降低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所面对的国际市场压力。从事低碳经济国际交流合作阶段中,应维护宏观利益,以持续发展为基准,全面做好技术以及工程项目的审核管理,进行减排投入成本的精准核算,提升碳排放经济交易的清晰度、透明性。应明确自身权责义务,预防清洁机制变为经济发达区域一种相对廉价的低碳发展与节能建设手段。

(二)全面重视低碳经济,扶持技术创新

低碳行动开展的越早,越能在经济发展中赢取主动,并面临较少的经济损失。由我国当前国情来看,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环境条件约束以及能源应用问题。为预防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以及能源设施构建阶段中形成资金以及技术的锁定,应促进低碳经济的良好创新与更新转变。应真正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战略目标,杜绝先污染再治理的错误做法。应探寻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的良好结合点,进而做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节、完善城市布局规划,推进技术创新、巩固基础发展,为低碳经济的更新、低碳城市的持续建设提供完善保障。

(三)优化政策机制,创建低碳经济城市试点区

低碳经济发展需要优质政策的扶植,因此应优化政策机制,征收碳税并实施碳交易。碳税税率受到能源碳量以及热量的影响,能源不同,形成的税负有所不同。相关单位应给予有效的配合,完善税收管理策略,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低碳经济税收管理系统。同时,应多措并举,推进技术创新,扩充低碳技术研发投入,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应设置低碳基金,例如清洁发展、绿色环保基金,进而为低碳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应扩充资金筹集途径,优化运作管理模式,通过创新研究推进低碳技术广泛应用,引导企业积极应用研究低碳经营模式。再者,应强化国际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协同发展,加快低碳技术建设步伐,创建优质的环保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为汲取经验,探究有效方式,应创建低碳经济城市试点区,可在我国东部以及西部区域优选试点,通过政策制定广泛的吸引制造研发力量的投入,将高能耗、重污染的生产产业进行优化改造,对于无法改造的应予以淘汰,进而真正构建示范城市区域。还可在电力行业、建筑交通、石油化工、冶金生产等污染显著、能耗较高的行业进行率先试点,应用低碳技术实现全面优化更新,真正创建出低碳环保城市与优质经济发展环境。

三、结语

总之,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是应对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只有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开展试点建设,创新低碳技术,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方能提升实践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优化生态环保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