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财险公司风险管理8篇

时间:2023-08-14 09:25: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险公司风险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险公司风险管理

篇1

1.管理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组织风险。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与本国截然不同的经营环境,内部组织机制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冲突再所难免。无论企业由于惰性而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还是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变革,都必然充满风险。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随着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依次表现为领导权风险、自风险、控制权风险、组织作风风险和企业再造风险

(2)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不仅包括实业投资,也包括金融投资,在此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包括资金的来源管理、资金的运用、境外筹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加上企业会计制度与东道国制度或是国际惯例的差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也相当复杂。

(3)人力资源风险。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是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招聘投资、培训投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投资、劳动力配置投资等多个环节。与企业物质投资风险不同的是,人力资源风险不仅来源于市场,更主要来自于主观因素。

2.管理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管理制度风险防范。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方式;第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国内母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控制;第三,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约束,降低资产经营风险。

(2)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策略。第一,建立财务风险的审查制度,确定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第二,依据风险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资本结构,强化资金流动的管理;第三,强化资金融通的管理;第四,选择多个投资方案的组合,利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财务方法防范风险。

(3)人力资源风险与文化风险的防范。第一,重视跨文化理解与沟通;第二,创建共同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第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四,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二、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

1.外汇风险的定义和分类。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的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从而发生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在进行财务管理及经营的全过程中贯穿着国际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债务。一旦汇率发生变动,,将会给公司运用外汇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交易外汇风险。交易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及经营中以确定的外汇进行交易,在交易与价格结算期间内,因汇率发生变动影响企业收入或支出金额的可能性。交易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己经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款项目。

(2)会计风险。会计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使企业的资产价值在进行会计结算时可能发生的损益。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企业的外币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等,均需转换成本国货币来表示。境内母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期末需将境外投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成汇总报表,在将子公司报表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会计科目折算成母国货币的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有可能给境外企业带来损失。由于外汇市场的汇率频繁波动,使会计账目中的本币数也会发生相应变动,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收益。

(3)经济外汇风险。经济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业务现金流量可能发生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损益的风险。

2.外汇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管理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市场情报系统,及时掌握外汇汇率现状和预测汇率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具体投资行为做好预测工作。(2)生产策略。公司应选择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域并通过灵活的采购政策,以抵制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获得生产上的相对成本优势。同时加强研发力度来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维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外汇风险影响。(3)市场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产品定价、促销以及多元化等市场策略来规避外汇风险。

三、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

1.经营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宏观经济运行失调,发生不景气变动,出现如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经济衰退等现象,从而给外国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东道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也反应其政治风险的大小。

(2)微观经济风险。即商业风险,是指由于境外投资企业微观经营环境如市场、价格、汇率等因素的变化给企业投资造成损失的可能。微观经济风险与东道国经济或产业的竞争程度和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与应变紧密相关。主要有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等。

(3)企业运营风险。企业运营风险是指海外投资企业自身由于对海外投资项目的选择、论证以及在市场开拓和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偏差而引发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市场进入风险。由于国际营销环境的错综复杂,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国家间文化的差异,任何境外投资企业不可能完全适应市场的要求。因此,如何选定目标市场,以何种模式进入目标市场,这一过程必然充满风险。第二,产品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在开发过程和其后的商业化过程中因受产品的各个层次因素和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产品价值波动的不确定性。

2.经营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系统分析财务管理的经营环境。由于我国跨国公司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的经验,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时候首先一定要重视项目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必须做到对海外市场的经营环境的全面分析和评估。评估重点在于对企业在东道国经营影响重大的经济政策、制度的稳定性,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质量,社会环境,法律体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其次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选择东道国大型竞争对手不太重视的产品市场,以优异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打开市场,条件成熟后,进一步进入主导产品市场。在区域策略上,先选择竟争对手势力薄弱的周边市场,积累经验和实力,然后向核心市场发展。

(2)培养公司全球业务活动的整合能力。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全球性产业,这在客观上需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有效的协调,以获得全球竞争效率,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对企业全球资源的整合,可以更好的利用国际机会,通过利用海外子公司与国内母公司的整体优势和有效协调增强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综合能力。

(3)建立全球学习能力。跨国公司为保持在海外市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危机,必须形成自己的全球学习能力。我国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者必须以一种不断质疑、挑战、激励和创新的态度,促使企业整体积极面对市场的变化,保持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的忧患意识和替觉意识。四、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风险

1.技术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市场上竞争各方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从而产生竞争优势的高低。技术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会出现由于缺乏技术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是竞争中各方在创造和使用技术后产生的不平衡风险。其实质是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技术研发、取得和运用活动中的失败、中止、延期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产品开发风险。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根据东道国市场需求的特点,开发相应的产品。而新产品的开发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合作,是购买还是引进关键技术,都是高风险的项目。特别是当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开发风险很大。

(2)技术保护风险。技术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但由于受到东道国或第三国相关企业、组织和个人非法的侵害,境外投资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会遭受巨大损失。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技术保护主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来进行。但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企业就会面临技术外泄的巨大风险。同时企业专有技术是无法通过法律形式保护的,因为其技术内容和诀窍处于机密状态,不能让其他经营机构知晓。但企业在技术管理上的漏洞往往会被利用,竞争对手会利用对方企业少数人的疏忽大意或功利心理,采取各种办法达到窃取技术机密的目的。

(3)技术引进风险。技术产品存在无形损耗,因此先进技术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才能发挥效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引进技术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对引进的技术项目不加论证,导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开发后,应用效果并不明显;引进的技术作价过高而且成熟度低:技术合同落入专利保护期或专利循环等不利于企业的境地;使用许可技术生产的产品受到返销限制,造成企业法律上的侵权。

(4)技术壁垒风险。技术壁垒风险是指一国或地区以维护国家及地区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越来越多的被用作贸易和投资的保护手段来限制国外商品和投资对本国产业的冲击,技术壁垒己成为实施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高级形式,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对外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之一。

2.技术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重视技术研发、转移、保护等方面的论证和咨询。对外直接投资总是伴随技术的输出,从而涉及到专利、专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因此,在技术外移之前,应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专家、财务专家、投资专家等对投资项目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可行性论证,充分估计技术实施后的问题和困难,对结果进行预测。

(2)健全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防止其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特别是对人员接触机密技术、携带资料出入、样品送检、技术交流、技术档案借阅、技术机密和商业机密的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研发的关键科研人员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带来的技术流失。

(3)加强投资项目的技术保险。对于风险较小、无法投保的技术项目,对我投资的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赢利水平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保险基金以补偿可能发生的损失。对风险较大的技术项目,则需要去东道国或母国保险公司投保。同时,为降低境外技术风险程度,还可以选择资信好的东道国企业进行联合技术研发,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部分转移技术风险。

(4)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技术壁垒的风险。首先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素质和质量,产品按国际标准生产,考虑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并积极参与国际上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工作。其次,加强与国内和国外技术咨询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东道国技术壁垒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薛媛媛: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选择[J].技术经济,2003,(02)

[2]江志斌刘浩浅谈我国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J].特区经济,2005,(02)

[3]翟胜宝郑洁: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理探析[J].技术经济,2005,(02)

篇2

集团财务公司的职能就是要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从资产和负债的结构上来看,比较接近于商业银行。以中国电财为例,2003年,其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短期贷款、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中长期贷款占公司总资产92.8%;短期存款、委托存款、长期存款等占公司总负债的98.6%。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类业务不论是在目前,还是今后业务多元化战略中,都是中国电财重要的业务支柱。

一、资本风险管理与集团财务公司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这就是企业风险,如市场风险、经营风险。集团财务公司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资产与负债失衡的风险。集团财务公司作为信用中介,市场利率的变化使得不同期限结构的资产与负债很难达到匹配的状态。

第二、竞争的风险。集团财务公司经营的商品是货币,其他行业中限制竞争的“产品差别”策略很难发挥作用。

第三、政策风险。由于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各国政府对金融企业监管的严厉程度要高于其它类型的企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新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对财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就提高到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集团财务公司与国内其他金融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同时,我国加入WTO后,金融服务业对外全面开放的时间日益临近,集团财务公司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跨国金融企业的冲击。这些都将导致集团财务公司所处的市场中不确定因素的急剧增加,经营管理的风险不断上升。因而,集团财务公司每一位经营者和员工都必须提升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来确保集团财务公司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根据目前集团财务公司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经营范围,集团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投资风险,汇率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其中,资本风险是指集团财务公司最终支持债务清偿的实力。

资本是集团财务公司抵御其他各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集团财务公司的各种资产损失和表外业务的损失都要从其资本中所提的呆账准备金和其他准备金中冲销。集团财务公司通过持有的资本作为缓冲来维持清偿能力,从而保证在可能产生损失的情况下继续经营。因此,增加资本可以有效保护集团财务公司存款客户的利益,同时较高的清偿能力能提高客户对集团财务公司的信心。但是,资本的增加又限制了资产增长的机会,导致集团财务公司的盈利预期的下降。也就是说,增加资本能降低风险,但同时会限制集团财务公司的盈利能力。以资本充足率指标来衡量,一般而言,一家金融企业在满足监管当局规定的最低比率后,会确定一个最合适的资本量,以确保

风险和收益的均衡。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采用《巴塞尔协议》确定的8%的资本充足率,来衡量本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是否偏高。我国银监会作为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单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8%,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的最新要求是10%。

以中国电财为例,2002年上半年,中国电财的资本充足率约为12%,到2004年上半年,下降到9.3%,已经低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2003年,中国电财华东分公司也做过一个统计,2003年末的资本充足率为5.92%,比2003年初的8.09%下降了2.17个百分点。

通过对中国电财中长期贷款(见表1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电财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资产(如中长期贷款)不论在绝对数上,还是相对增幅上,都构成了中国电财资产增长的主要因素。风险资产的迅速扩张既给公司带来快速增长的盈利能力,也导致公司资本充足率的下降,资本风险增大。

表1:中国电财中长期贷款增长情况表单位:万元2003年末数比上年末占全年总资产2002年末数比上年末占全年总资产

增加增加额(%)增加增加额(%)

中长期贷款1,543,437642,11464.5901,323336,40642.9

注:数据来源——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2003年及2002年年报

随着集团财务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如不加以及时解决,必将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不利因素。由此可见,保持合适的资本充足率,加强资本风险管理不但是集团财务公司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在今后大发展过程中必须时时加以关注的问题。

二、资本风险的衡量指标

从清偿债务能力的角度考虑,资本风险的衡量主要有下述两大类指标和方法:

(一)资本与存款的比率

资本与存款的比率是以银行业务为主的金融企业,根据存款量来确定其合适的资本量的方法。在商业银行的早期活动中,指导风险管理的是资产风险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负债是被动的,存款的种类和数量主要由客户决定,为了减少资本风险,金融机构的资本就必须随存款的增减相应等比例发生变化。直到二战前,一些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还采用该指标监测商业银行的资本风险。

随着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从资产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到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再到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银行类金融企业对负债由消极被动管理转向积极的主动管理;同时,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对清偿债务能力的影响也日益重要。资产与存款的比率不再能够准确量度资本风险。

(二)资本与资产的比率

资本与资产比率是以银行业务为主的金融企业,根据资产量来确定其合适资本量的方法。它主要包括三种形式: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资本与风险加

权资产的比率。

1.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

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是资本量占细资产的大小。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贷款、准备金及各类投资等。由于这些项目与清偿债务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比资产与存款比率能更准确地衡量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本风险。

但该方法忽略了不同金融资产的风险的差异。现金和准备金几乎没有风险,而长期贷款和企业债券的投资风险就相对较大,会影响其清偿债务的能力。

2.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

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是资本量占风险资产的大小。风险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和政府债券以外的其他投资。该方法将现金资产、准备金和政府债券等几乎无风险的资产排除,比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方法更进了一步。但没有考虑不同资产的风险权重,同样影响了其对资本风险衡量的准确性。

3.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

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是资本量占风险加权资产的大小。该方法的思路最早由美联储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它将商业银行的资产按流动性和风险大小划分为六组,风险权数分别为0%,5%,12%,20%,50%和100%,将各组资产按风险权数加权后,计算出法定的资本额度,而充足的资本为法定资本的115%-125%之间。

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巴塞尔协议》中的有关规定来计算资本充足率(CapitalAdequacyRatio,CAR),用以衡量资本风险。我国则从2004年3月1日起,执行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外资独资财务公司和合资财务公司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比照适用该办法。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我国的商业银行(包括外资独资财务公司和合资财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资本)

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

资产负债表内项目的权数根据风险程度,分为0%,20%,50%,100%。表外项目按“信用转换系数”分为四级:0%,20%,50%,100%。根据资产的定义和风险权数以及信用转换系数,利用公式就可以计算资本充足率。

三、集团财务公司资本风险的管理对策

金融企业对资本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满足金融监管当局对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集团财务公司如何解决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来的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通过什么合理的方式来提高这个比率,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策略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一)分子策略——增加资本

金融企业增加资本分内部和外部两个途径。内部途径是通过增加企业留存收益来增加资本;外部途径包括追加资本投入、引入新投资人,或发行长期次级债务等方式。

1.增加资本的内部途径

通过增加内部留存收益来增加资本是形成企业自有资本的一个有效途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筹资成本低,不削弱原有股东的控制权。但它会降低分红比率,这种方式对财务公司来讲有一定的

困难。因为集团财务公司的客户单位是集团内的成员单位,与集团财务公司的股东单位有着股权关系,对股东单位的股利分配政策是集团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竞争的主要法宝。降低红利分派比率,会限制公司业务的开展,对收益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该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

2.增加资本的外部途径

选择何种外部途径增加资本,首先要考虑该种资本来源的成本,对股东利益的影响;其次是对原有股东控制权的影响;其他还包括是否符合监管制度,以及资本市场的情况等等。

(1)追加资本投入和引入新投资人

中国电财可以通过追加资本投入或引进新投资人来增加资本。这种方式增加资本的优点在于:风险低,可使公司获得稳定而长期的资本;没有支付固定利息的财务负担;免受债权人或优先股股东对公司的各种限制;增强了债权人的权益保障,有利于提高公司负债筹集资本的能力。所以,向现有股东追加投资,是目前集团财务公司可以积极争取的工作。我们觉得在不影响原有股东控制权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引进合格的战略投资者。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在资金主要从成员单位筹措的前提下,可以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放宽了原办法40%的限制。引进合格的战略投资者,不仅拓宽了资本来源的渠道,而且对完善集团财务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重要的意义。在将来条件许可时,还可以通过上市发行股票,扩充资本。

(2)发行长期次级债务

长期次级债务可构成资本,主要在于其期限较长,融资量比较稳定。《巴塞尔协议》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都规定长期次级债务可以构成附属资本的组成部分。

在监管当局落实了财务公司发债相关事宜后,中国电财可以通过债券发行筹集资本,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为股东创造更好的收益。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刚刚步入加息周期,在发行长期次级债务时,结合债券股票的互换交易进行合理设计,可以在预期的时间内,达到既增加公司资本,又有效地改善资本结构的效果。

(二)分母策略——减少风险加权资产

减少风险加权资产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减少资产的总体规模;二是在总体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不同风险权数的资产组合的调整,将风险权数较大的资产项目转换为风险权数较小的资产项目,从而缩小分母项。

在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战略规划中,要合理的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分支机构的设立要合理高效,并且通过合并重组,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机构。对不良的风险资产及时出售。对风险权数不同的资产重新组合,主要是将风险权数较高的资产转换为风险权数较低的资产。比如,将自营贷款转换为委托贷款,前者的风险权数为100%,后者为0%。如果转换10,000万元的贷款,可减少资本要求800万元。

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出售证券资产,迅速地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当局的最低要求,降低资本风险。

(三)利用金融创新,实现监管资本套利

面对金融监管,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推动金融企业不断的发展。集团财务公司在提高资本充足率,强化资本风险的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利用金融工具创新,进行监管资本套利。例如,中国电财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将资产负债表内风险重构成表外风险。具体做法是:由一个特殊目的工具(SpecialPurposeVehicle,SPV)自身发起贷款,在这种远程发起工具(RemoteOriginationVehicle)中,因为中国电财不正式拥有基础资产,所以资产永不会首先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由中国电财随

后为SPV提供信用支持会被当作第三方担保,这个担保有一个100%的转换系数,中国电财会视其为有100%风险权数的风险资产。中国电财可以选择提供担保20%的证券化资产,这样所需的资本费用仅为2%(20%×10%)。相比之下,如果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话,则需要10%的资本费用。

篇3

关键词:园林公司;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园林公司财务风险分析方法

对某一园林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的基本财务信息,然后借助一定的财务数据评价方法进行分析,通常我们会采用财务杠杆分析和比率分析法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一)园林公司的财务杠杆分析。大家知道,财务杠杆效应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企业负债经营时,不论利润是多少,债务利息是不变的,也就是息税前利润(EBIT)每增长一倍,税后利润就会以财务杠杆系数(DFL)值成倍增长,因此企业盈利越高,扣除债权人的固定利息之后,投资者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反之,息税前利润每下降一倍,税后利润将会以财务杠杆系数值成倍下降,投资者能够得到的投资回报就越少甚至为负,这时就会形成财务风险。因此可以说,财务杠杆能够给企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如何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就成为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现有资本结构,避免随意安排负债筹资。(二)园林公司的财务风险综合分析。对财务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是从园林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等几个方面进行财务状况分析。1、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选取指标为: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负债比率等;长期偿债能力选取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等。通过这些指标分析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进而分析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2、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园林公司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通常为:销售毛利率,毛利率足够大,才能形成较大盈利;主营业务利润,该指标越高,企业的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就越强,获利水平就越高;营业利润率,此指标若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就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对企业的利润贡献情况呈下降趋势,应当注意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净资产收益率,此指标越高,说明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的收益越高;反之亦然,要注意财务风险。3、营运能力。营运能力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这一指标主要通过分析企业资金周转情况,来评价各项资产的利用水平和营运效率,主要评价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要合理把握各个指标的度,时刻防范财务风险。4、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分析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结构和比例进行分析,从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分析,确定公司是否存在潜在财务风险。

二、园林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层面。可以将园林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环境。国家的宏观政策对园林公司的财务风险影响巨大。一些园林公司的大部分业务工程是市政工程,其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容易受到政府的政策调整、宏观导向影响,进而影响到关于筹资方式、投资方向等的财务活动。而且园林公司不同于一般的施工企业,它是一个系统化的施工工程,会涉及到建筑行业、设计行业、苗木行业等众多领域,因此其财务环境也就更为复杂,财务风险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一般施工单位不同,园林公司需要对其施工的工程进行植物养护。而我国范围广大,气候东西南北差别较大,而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因此在气候变化多端的情况下,园林公司的后期养护成本有可能会高于预算,给企业造成财务风险。(二)组织结构层面。我国的园林公司起步较晚,管理方式整体上来说处于粗放式管理,人治色彩浓重,财务风险较大。在组织架构上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方面,例如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公司的人力部门跟不上发展的脚步、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等,都会造成财务信息传递不对称,从而影响着公司的账款、利润报表的真实性。(三)产业类别层面。园林公司因其特殊的产品特征,导致企业生产投资金额大、资金周转期长,外加园林绿化企业自身的对设计方案、植物类型、气候、土壤等的要求,导致园林公司的财务风险既具有一般施工企业的特点,又有其自身行业特征。首先,园林公司的工程分布分散,人员流动性大,也就造成了员工的责任感较差,财务管理意识较低;其次,施工企业大量垫付资金施工的现象常见,若是园林公司由于气候等原因不能按时完工,会导致工程款不能按时结算;再次,园林公司对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严格,必须考虑到后续长远问题,若是只考虑当前商业效益,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将会造成园林公司财务资金的浪费;最后,必须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进行后期养护,防止出现植物枯萎、死亡的现象,加大企业的财务负担。(四)资金周转方面。园林公司的财务管理缺乏精细化管理,工程款拖欠问题、存货积压问题严重,导致公司的资金周转、财务管理不到位;“重编制、轻执行”是园林公司预算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财务人员与实际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在专业知识上存在脱钩,财务人员只是负责做好预算编制,预算管理实际执行起来很多是依靠施工人员的经验,再加上对预算管理的监控和分析力度不足,对预算的落实不够关注,最终导致了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编制的差异加大,进而形成园林公司的财务风险。(五)成本管理层面。从成本管理层面来看,成本管理是贯穿于投标开始阶段到后期养护阶段的各个环节。投标阶段缺乏合理预算,工程设计阶段方案未能理论联系实际,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不到位,竣工验收及养护阶段监管力度不到位,都会给园林公司造成财务风险。

三、加强园林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风险控制意识。加强园林公司从管理层到基层施工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都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因素。要让大家意识到,财务风险涉及到公司的所有人、所有部门,是每一个员工都应当充分重视的问题。要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从工程招投标、方案设计、施工到养护,各个阶段都要相应提升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严把质量关,节约成本,控制风险。(二)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园林公司很多实行的是粗放式经营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裙带关系严重,论资排辈现象突出,为督促企业内部及分支机构、下属机构等遵循财务基本制度、履行基本职责等,必须完善财务内部审计体系。园林公司的财务内部审计应当只是接受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指挥,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必须注重加强财务集中审计队伍的管理建设,给予审计人员必要的独立地位,并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促进审计职能的发挥。(三)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对于园林公司来说,施工工程跨度期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甚至更久,也就要求园林公司必须加大对应收账款的监督与管理。全面提升园林公司各级管理者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认识程度及重视程度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关键;应将应收账款管理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在预算组织体系中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职责,并按照职责分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对应收账款管理实行定人、定责、定任务、定时限、包成效的责任制,将债权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严格按照责任书的约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四)加强存货管理。园林公司的存货主要是指苗木资产和工程物资两大模块。对于苗木管理,应当做好区域规划,建立苗木入库制度,加强苗木出库管理;对于工程物资,应当建立完整的工程物资采购、存贮与领用制度,结合工程进度及时跟进工程物资的市场价格,提高工程物资的监督盘查制度。总的来说,就是要防止存货积压,提高存货周转率,加快资金运转,降低财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和生.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J].会计师,2014.10.

篇4

    自然风险。这是商业性产险公司所承担的自然灾害,如山崩、海啸、雨雪、冰雹、洪水、飓风等给人们带来的灾害。虽然,这些多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然而又是经营活动中不能忽视和必然加强防范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自然界气象规律变化的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和措施。

    2、意外风险。这是人们意想不到何时何地发生的意外事件,但各类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人们愿意将这些意外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并且会给其带来一定的或巨大的财产损失,也是产险公司经营中常见的风险。所以,研究意外风险的偶然性,并从中找出必然性的规律,加强事先防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减少风险损失。

    3、道德风险。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这一转轨无疑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人们的利益观念、保险意识上的遭德水准和认识程度的不均衡,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道德风险或心理风险。因此,对这类风险的控制,一方面,道德风险已远远超过世间道德伦理,必须以法律的手段来加以防范;另一方面,对心理风险的控制应进一步加强;通过控制保额、实施免赔率、折扣费率和费率优待等措施对保户加以控制,提高其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4、管理风险,也可称为行为风险。这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法人及个别员工的故意和非故意行为所至,如承保理赔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资金运用的无序性,员工素质的差异性等。这些错误承保、理赔、资金的乱投乱贷,“三产”的随意开办与投入,给公司带来的巨大风险不容视。

    二、商业性产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要想创建一流的现代化的产险公司,必绳要有一流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当务之急是按照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夯实风降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充分发挥产险公司在人员、技术上的管理优势。为此,必须选准控制点,采取经常性的防范措施,坚持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加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并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实质性工作:

    1、增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由于我国保险业恢复时间较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财产保险业经营的风险与管理认识也不尽一致。有些干部员工认为:保险公司就是经营风险的,还讲什么风险控制与防范,确实多此一举。也有的认为:风险防范是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事,保险财产遭到损失,保险公司赔款,理所当然。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反映了保险干部和员工在风险意识上的差异。因此,加强对干部员工的风险意识、防范手段的培养,求得认识上的统一,达到主动控制、共同防范、共同治理灾害的目的,对促进产险公司的更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全面提高承保、理赔质量。继续强化麁保、理赔等各环节的责任控制和管理监督,是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关于承保、理赔权限的规定,认真履行财产保险的实务手续,析杜绝不顾及风险程度,不验标的的盲目承保,要坚持风险评估,特别是要搞好高风险的评估,切实做到承保想防范。在理赔环节上要按规定严格把好理赔关,该赔的不能惜赔,不该赔的不能滥赔,真正做到合理赔付。对上级规定的核保核赔制度,要采取实际措施,加以落实,不能搞形式主义,必须搞好各环节的配合与协调,为风险控制与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财务、资金、非保险实体的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要继续改革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办法,切实发挥财务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和办事程序,以防大案要案的发生。在资金管理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资金运用和资金管理的规定,及时保证上划资金到位,不得变相搞投资贷款,不得以任何借口搞各种形式的担保。在非保险经济实体的管理方面,要继续进行清理整顿,不许以任何理由向非保险经济实体投入保险资金,对长期亏损的经济实体要坚决撤销。控制内部的自身风险,免除经营管理中的后患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篇5

财险公司如果要实现对业务流程全面监管以达到降低风险发生的目的,就必须对待理赔流程中的细节性问题展开分析,具体的说,就是要对理赔业务中所涉及到的定损复核、医药费用的审核、疑难案件等的具体调查、理赔之后的后续调查、对定损人员行为的管理等诸多环节,建立全面的监督网络,尤其对于车险的具体查验和损失程度核定、医疗事故审验等环节,要对其工作流程中的风险具体分析,科学测算,尽量减少理赔流程中的非必要支出。

1 财险公司理赔环节的风险

1.1 公司内部的业务发展方向与理赔、管理存在冲突

伴随着各个财险公司的发展,内部整体的提高,保费业务的宣传也是得到良好的业绩。农业方面的保险、人身意外险、车辆方面的保险在业务中的比列逐步在增大,目前已经占据整个公司业务中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人们对保险的重视度在增加,这些保险也是公司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柱,这些业务中,理赔案不断增加、涉及金额比较大,但是理赔的地区却比较分散,同时客户对业务要求也在增高。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的原因,许多财险公司内部的工作能力、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缺陷,跟不上业务扩展的速度;同时工作人员能力欠佳,而且存在层次不齐情况,造成理赔中的金额出现错误;公司为此进行的控制措施在实际的操作中也造成了公司整体发展的不和谐。

1.2 费率的减少,承保的责任加大导致理赔工作的难度加大

由于财险公司的增加等因素导致费率的减低,但是公司的责任却在增大。财产公司应理赔的金额、承担的责任与客户支付的保费已经不成比列,因此很多公司都在解决理赔整个过程的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但是控制这种现象的难度很大。在民生的人身保险中,由于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人身受到伤害时需要赔付的金额更是增多,上升趋势过快。若不能及时应对赔付的变化和发展,就会造成公司的成本增加。

1.3 理赔的过程中管理水平出现问题,增大风险几率

当前发展环境下,财险公司内部的业务成绩与管理水平存在冲突。在管理体系中,由于理赔的过程过于繁琐,问题过多,各个部门对责任不能进行有效的划分,部门的权利不能发挥,部分之间合作能力较差,整个内部缺少统一的规划;在监察、审批部门中,对理赔的各个环节没有严格勘查、要求,对赔付的金额没有标准的规范,对整个理赔的控制能力不足;在车辆的赔付过程中,对修理厂的整个流程缺乏监督,对修理所需配件等的价格没有进行充分考核。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增加了管理中的风险,造成公司成本的增加。

2 理赔环节的风险管控

2.1 控制支付赔款的风险

保险公司是专门针对风险来经营的企业,公司能否长期健康稳定的生存下去,需要敏感的感应理赔风险的变化,所以,需要整体预测并分析理赔的未来发展的前景,然后拟定针对性强的预防方案。处理理赔风险的做法不可引用统一的准则,因为产生理赔风险的因素带有很强的繁杂性,此外这也与传统的时政和制度等因素有关。故而,要坚持“长期有利、短期有效”这一原则,去起草对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从而划清工作的权利与义务,增加管控理赔风险的强度。以下是详细的监管举措。

2.2 成立赔付监管系统、营建内控合规的文化

内控合规乃财险公司实施赔付工作的基础与保障。所以唯有成立赔付监管体系和建立内控合规文化方可保证财险公司能够正常运作赔付工作。(1)对赔付合规文化的强力宣传,对“内控合规创造价值”这一理念进行积极宣传,在赔付工作的每一细节中都要切实做到内控合规,组建赔付的内控合规文化;成立审批赔案职责制,对违规反纪的行为,要做到追究问责。(2)IT系统是控制关键风险点。可试着将IT技术引用赔付的核心系统里,稳健的制定控制违规赔付的标准,对违规赔付行为实行刚性的IT管控手段;借助网上查询赔案、远程定损、银行卡赔付等赔付手段强化对查勘、定损等重点环节理赔违规行为的及时发现作用。(3)开展针对性的理赔合规检查和管理。加强对核查发现违规案例的警示教育,进一步提高理赔队伍的守纪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以理赔纪律与合规经营为重点的赔案核查工作;针对各类不同的理赔违规行为,通过组织定期的核查工作,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分类核查力度和打击力度;严格管理公估机构。针对审计发现的公估违规违法问题,要进一步严格规范,如规范合作公估机构的准入管理、规范公估机构的聘请流程、规范公估费用列支管理等。

2.3 加强对理赔关键环节的管理

(1)是细化车险的核定程序,优化查验工作效率,对于定损行为实施分离,制定严格的定损核定和理赔标准,强化审核工作,实现核损在理赔款项中的所占比值。(2)是对于报价行为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报价中的水分,提升报价对于理赔行为的指导性作用。(3)是对于一经查实的虚假骗赔案件要进行严厉打击,并积极与公安部门联合,提升全体员工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4)是对于医疗事故的理赔工作要进行后期跟踪回访,尤其要实现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费用的审核,避免不符合规定的费用支出。(5)是对于具体开展车辆维修的厂家,要加大费用支出的行为管理,要通过专业人员对公司的汽车修理流程实施定期检阅,对于那些故意增多维修费用、欺骗财险公司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修理厂,要立即终止合作,实现对汽车4S店和修理长理赔车辆的费用控制。

2.4 加强对理赔环节利益漏出的管理,减少不合理赔付

(1)应当大力提升理赔人员的专业技能,强化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升,要加大与客户的沟通力度,在严格执行公司制度的同时要能够对客户的损失进行合理弥补,积极争取客户对公司的继续支持。(2)是对于数额较大的理赔案件,或是存在疑点的理赔案件,进行具体查验和赔款确认时,要积极申请上级部门的指导,同时根据实际状况邀请其他的评估机构适时加入;确保理赔行为的标准可靠、行为规范、责任定位准确,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实现对于理赔成本的合理控制。(3)要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对过往的各类理赔案件进行自查,各部门之间互查,积极查找工作流程中有可能进一步控制的环节。(4)积极与其他部门与公安局、交管部门等进行联合,实现对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实现理赔标准的合理化、精细化。

篇6

[关键词]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监督;预警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4. 010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4- 0021- 02

1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偿付能力不足

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用来承担所有到期债务和未来责任的金融支付能力。对于普通的上市公司而言,企业的总资产要大于负债的数目,客户从保险公司那里购买了保险单,而保险公司要做的就是及时给予参保人足够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也在寻求运行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必须使其拥有足够的偿还能力,才能赢得参保人员的信赖和支持,占得有利的市场份额。

1.2 资产负债匹配性差

客户交纳的保险费用是影响保险公司负债的最关键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特点:①期限有长有短,期限结构多种多样;②流动性要求较高,必须保证满期给付、赔款支付、退保金支付等现金支付能力充足;③负债是有成本的,即有预定利率。如果资产负债不相匹配,就会导致保险公司负债数额的增加,影响公司的运营效果,保险公司一旦失去现金支付能力,就会引起客户的大规模退保,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3 责任准备金提存不足

保险公司经营的特点是:在危险发生之前收取投保人的保险费,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再依据投保人参保的具体数额进行保险金的支付。保险公司要做到的就是及时支付受害人的责任赔偿费用,如果出现准备金不充足的情况,会给保险公司的财务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给参保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无法支付给参保人足够的资金,就没有了有效的保险合同保障,客户的切身利益就无法得到保护。

1.4 经营成本显著上升

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客户退保金、客户赔偿金、人佣金、公司经营费用等,在对这些开支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严格限制在合理范围内,并确定一定的金额投放比例,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

2 应对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财务活动风险管理

保险公司的运行机制在风险防范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责任人制度、审贷分离制度以及授权授信制度等。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债权管理服务质量,可以通过建立财务证制度和保险公司电子登记系统;为使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得到有效的改善,可以通过创建独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来实现。现阶段保险公司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稽核监管体制与下审一级的稽核监管体制,这两个体制由一级法人进行直接领导。除了要处理正常的稽核工作,还要定期检查一级法人的决算真实性稽核、任期责任性稽核以及大额财务风险稽核等,使保险公司的稽查工作的结果更具有公平性和独立性。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建设的具体方法如下:

加强保险公司内部体制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奖励机制,建立健全客户经理制,将经营业绩和客户经理的薪水联系起来,提高客户经理的工作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保险公司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保险公司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建设公司内部文化,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管理目标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保险公司岗位制定的目标、能力、业绩以及素质等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提高任用、选拔、培养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吸纳人才的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人为本,使全员上岗制度真正地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保险公司人员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保险公司部门的作用,对防范保险公司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1)建立安全可靠的财务风险信息系统,如客户信息系统,其中包括客户的财务信息、账户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如保险公司风险监控系统,其中包括不良财务的信息、保险公司违规性信息以及客户监管信息等。合理利用风险管理手段可以及时地检查财务人或财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等;采用完善的风险管理检测与控制的技术手段,既可提高风险监控的效率和权威性,还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员工的行为,防止出现内部风险;通过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可以防止风险的判定及管理水平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

(2)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可有效降低保险公司出现不良财务的几率。近年来,地区的经济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保险公司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防范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风险,政府部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政府部门要减少行政干涉,在行政管理中注意约束自身的行为,防止因抵债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建立健全责任制度,维护债权和交易,在金融市场上形成完善的自律机制,强化全民的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3 保险公司集资风险的防范

2.3.1 努力寻找不同的集资渠道

在制定集资策略时,保险公司应该开阔视野,努力寻找各种不同的集资渠道,为集资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一定的保证。集资结构主要包括2部分内容:①保险公司自有资本、债务资本以及权益资本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②保险公司债务资本中的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在确定保险公司的集资结构时需要始终坚持2个原则:①将保险公司资金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原则;②使保险公司的资本、债务资本以及权益资本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在这2个原则下,再认真研究和分析保险公司债务资本的构成部分以及其期限结构,然后对保险公司今后的现金流入和偿还债务的留出依据期限进行合理的组合,在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保险公司日后资金流动性方面存在的劣势,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地调整保险公司中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期限及数额结构。

2.3.2 灵活运用不同的集资方式

当前,保险公司通常采用发行股票和债券、增值扩股等集资方式。我国保险公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运行机制仍不成熟,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变现能力差、股权流动速度慢等问题,这就是造成中国其他公司不愿与之合作的原因。虽然外资企业发展实力较强,并且拥有先进的管理技术,但是在外资入股方面受到了相关政策的制约,很难为我国保险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可见,通过国内外企业入股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险公司融资需求的问题。基于此,如果保险公司依然运用长期债券的方式进行集资,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很高的负债压力,更有甚者对公司未来的集资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利用财政融资和发行次级债的方式也可以为保险公司筹集一些资金,但是由于公司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次级债需要还本付息等原因,保险公司只能将其作为集资的一种辅助方式。因此,在选择集资方式时,保险公司要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发行时机、经营状况、股东的满意度以及价格等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灵活地运用多种集资方式筹措资金,从而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

2.4 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控制

投资风险一般是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只有保险公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具有统一性,才能对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有效的调节。投资活动是保险公司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投资成功与否和保险公司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保险公司只有充分发挥现有的所有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因为保险公司的投资环境十分恶劣复杂,在投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为了做好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管理,这就需要公司建立科学的资金集中统一体系和投资管理体系,从而将公司的财务风险降到合理的范围内。

保险公司可以优化投资组合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从资产配置角度出发,当前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是固定收益类投资,由于用于股票的投资成本较小,公司投资的种类较少。在基础设施领域中有一些投资项目的收益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如果保险公司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将会改善投资结构,使投资结构趋于合理,保障公司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些保险公司因为受到自身偿付能力的限制,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虽然有些项目收益看似比较好,但是仅表现在账面上,而账户上却没有充足的资金。所以,保险公司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公司的投资收益,较好的选择就是实行现金流。为此,保险公司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在偿还能力和资本金允许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制订中长期资产战略配置计划,使业绩基准和投资限制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并为实现这个长期投资目标做出一定的努力,从而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韩梅.浅谈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现代商业,2011(11).

[2]唐艳.浅谈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现存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方法[J].消费导刊,2009(5).

篇7

摘要: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及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逐渐多元化、复杂化,从而对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对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思考,对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现状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提高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财务公司;风险管理

一、引言

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为了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而向银监会提出申请,由银监会批准设立,集团内成员单位投资成立的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竞争不断加剧以及金融发展越来越多元化,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复杂的经济环境与金融环境给财务公司带来更高的风险,外部环境的发展也对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部分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甚合理,影响了财务公司相关职能的发挥。大部分财务公司没有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只依赖内部稽核部门进行事后风险管控,无法真正做到全程识别、评估、量化、控制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将风险降低到企业集团能承担的范围之内。财务公司是由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而建立的,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也是集团内部相关人员,三会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约束,容易导致财务公司治理机制的淡化、虚化,影响“三会一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等相关职能的发挥,降低财务决策的独立性。财务公司股权结构单一,集团母公司是其最大股东,但是集团母公司常常为集团内外企业提供担保,巨大的担保金额会加大集团母公司的债务风险,一旦出现问题,集团母公司容易出现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面临重组破产的风险,财务公司也会因为连锁反应陷入破产重组的困境。银监会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财务公司的风险最终由企业集团的董事会和财务公司的董事会共同承担。然而相关市场统计数据表明,部分财务公司和企业集团没有设立董事会,少部分财务公司没有设立独立董事,甚至有些财务公司董事会的人员安排缺乏对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削弱了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

(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投资建立而成,在体制上比较依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往往被当成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无法充分发挥提高集团内部资金配置效率的功能,导致财务公司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理念,其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部分财务公司的高管人员缺乏对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认为财务公司只服务于企业集团内部,具备信息优势,能够通过相互间的信任和关联关系控制财务风险,因此在日常运营中以企业集团的规模扩张和盈利能力为主要目标;甚至部分管理人员片面的认为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与企业集团的发展利益相对立,不利于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也有部分管理人员错误的认为风险管理主要依靠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度,合规性风险等同于财务公司的全部风险。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逐渐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薄弱的风险管理意识及落后的风险管理理念容易导致财务公司无法深刻把握风险的内涵和成因,单一的风险评估也使得财务公司不能全面识别和控制日常运营中面临的风险。

(三)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相对国外财务公司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我国财务公司目前仍然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工作仍然以事后管理为主,没有真正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无法全流程实现风险管理工作。我国财务公司主要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依靠资产负债表指标管理,客户财务指标分析,贷款“三查”和风险监控类指标等方面识别、衡量风险,并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得出的结论采取风险管理策略与手段。但是依据指标评估出的结果容易产生偏差,不能够适应风险因素的多变性、复杂性。我国财务公司目前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风险管理制度不匹配,导致财务公司无法及时识别关键风险、实时控制风险,削弱了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能实现风险的精细化管理。

三、财务公司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财务公司的风险责任由企业集团董事会和财务公司董事会共同承担,因此首先必须明确企业集团董事会与财务公司董事会的责任与权限边界,强化企业集团董事会的风险承担责任,建立明确、合理的风险管理决策机制,完善由企业集团董事会和财务公司董事会两层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各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责任、权利、利益划分的有效性。其次,优化财务公司股权结构,避免大股东利用其优势支配地位控制财务公司的运转,影响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独立性。财务公司可以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引进从业经验丰富或风险管理相关专业人才,优化董事会人员结构,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约束大股东的行为,保证财务公司决策的独立性。

(二)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全面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工作最终能否得到真正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风险管理意识是否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否正确,因此,培育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引导财务公司全面、审慎、独立、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加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才能促进财务公司自觉地朝全面风险管理方向发展。引进适合财务公司发展需求的量化管理模式及模型管理模式以更准确地衡量信贷风险、合规风险等各种类型的风险,保证财务公司开展业务期间,以审慎经营为导向,确保风险管理活动的独立性,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风险衡量与防范手段,保证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三)培养风险管理人才,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各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财务公司风险管理信息平台的搭建,有利于财务公司建立一个全面覆盖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供应链的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一体的无缝衔接的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各单位对经营数据、信用状况数据、交易操作情况、市场价格数据等进行实时流通与统计。同时财务公司应该积极学习和引进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及需求的风险管理技术,特别是风险衡量技术,如J.P. 摩根提出的Risk Metrics———以Var 为基础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同时具备金融知识、风险管理知识、信息技术能力的风险管理队伍,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教育,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顺应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8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是跨国公司在国际经营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资产和保证盈利能力,减少和避免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管理工作。跨国公司面对外汇风险的管理策略除了通过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也可采用经营避险策略,财务与经营避险策略之间可能为互补或替代关系,重要的是要研究哪一个避险策略能有效降低风险和提高股东价值。本文将以一全资外资企业为例,针对本土化背景下跨国公司财务构造和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

跨国公司;财务构造;财务风险管理;本土化

跨国公司同时在多国开展业务,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对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的控制方法和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我国正在壮大中的跨国企业健全财务制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控制汇率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对于我国今后吸引外资的相关工作,对于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对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监管的有效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跨国并购动机理论分析

(一)技术追赶

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技术追赶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当企业以提升技术为目标慢慢靠近创新的最前沿时,核心技术缺乏所带来的问题使得他们开始积极寻找弥补技术缺口的方法,对发达国家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活动便成了他们的选择。企业经过一系列技术融合和技术提升,以实现技术追赶的目标。从本质上来说,这些企业积极寻求的跨国并购是一个提升企业能力的过程。通过跨国并购,这些企业不仅翻越了技术创新的高山,实现了技术追赶,而且推动了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变,有助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力。

(二)资源利用和获取

资源的整合利用往往也是我国上市公司开展并购活动的动因。企业在开展并购活动前往往对某类资源的需求十分强烈,现实情况却是数量缺乏和成本偏高,而潜在被并购方所在地往往有兼并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大量资源,这就促进了跨国并购活动的发生。跨国并购活动能够迅速地使兼并企业获得被并购方所在地的资源优势,有效弥补了自身现存的资源缺口,降低了相关资源成本,易形成规模经济,带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制度匹配与产业升级

企业利用被并购方所在国家优越的制度环境获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比较优势,推动了跨国并购活动的进行,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尤为重要。

(四)市场化进程与地区开发程度

由于市场化能够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升企业获得外部资源的便利度,从而对企业在本国市场上资源配置的效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一方面,企业能够通过外部市场的交易实现资源获取和要素交换;另一方面,本国所拥有的活跃资本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开展并购活动的动机。市场化进程的进步对跨国并购产生了“替代效应”,相反,与发达国家相比,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发生跨国并购活动,从价值效应角度出发,形成了企业跨国并购决策的倾向。

二、跨国公司财务构造与风险分析

(一)外汇风险管理分析

公司面对外汇风险的管理策略不仅只是通过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更可以使用经营避险策略。但有部分公司只单独使用经营避险策略,单独采用的原因是认为使用财务避险策略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研究发现单独使用经营避险策略时,经营避险与公司价值并没有显著关系。但当结合财务避险策略时,经营-财务避险策略与公司价值关联性编辑强,这表示应用地理分散程度避险,并无法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程度,结合财务避险策略可能较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程度,即地理分散程度高的公司联合使用财务避险策略,将较能保护公司免受财务风险的影响。

(二)面临的财务风险

总资产周转率为衡量公司对全部资产之使用效率,研究发现总资产周转率越高,在相同的销货水平下,公司使用的资产较少,有较佳的资产管理能力,财务风险程度较低。跨国公司设立海外子公司时须承担较高的换算风险,而公司与海外客户进行贸易时必须面临较多的交易风险,且跨国公司在面对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莫测的汇率变动,亦使得公司须面对较高的营运风险。财务风险程度决定因素所选取的财务变量包括外销比例、公司规模、总资产周转率、股利发放率及本益比。其中外销比例的计算方式是采用国外销货收入占总销货收入之比例所估算,计算方式如下:财务避险(实际数)的实证结果较财务避险(虚拟变量)好,此部分采用量化的变量有较佳的结果,能较明显的比较出财务风险程度受其财务避险影响。

三、本土化背景下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与规避策略

本地化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当地廉价的资源,且节省母公司派遣国外人员和跨国经营的高昂费用,更好地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

(一)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险

当子公司所在国货币贬值时,由于出口国的生产成本相对降低,子公司便具有了较灵活的定价策略。子公司可以凭借竞争力的提高扩大市场占有率,这对整个企业集团的汇率风险会起到化解的作用。外汇汇率也是一种价格,因此它的变动也是受供求关系决定的,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分成基本因素和非基本因素两大类。其中基本因素包括两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两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等。非基本因素包括方针政策的改变、市场的各种变化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以及政府对汇率的干预等。通过联盟,跨国公司可以实行集团化多角度经营,有利于避免经营风险,甚至还可以规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实现转移利润与合理避税的目的。同时总公司也可以进一步采用包括衍生的金融产品进行风险的规避,尤其是潜在的汇率风险,如:买卖远期外汇、外汇期权、外汇期货,甚至可以与客户签订固定价格合同,采用多种方式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尤其是远期外汇交易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具有十分有利的交易优势,其不仅操作灵活度高,且不受币种的限制,交易金额和契约到期时双方也可以自由买卖,从而确保在汇率大幅波动时,公司利益不受损。

(二)经营避险策略

经营避险策略为影响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因素,国际化广度与财务风险程度是呈现着负相关,而国际化深度与财务风险程度是呈现着正相关。跨国公司海外据点横跨国家数越多,将使得跨国公司获得较大的经营弹性,也可通过跨国网络在国与国间移转资源,避开各国的汇率变动风险,降低财务风险程度。反之,跨国公司海外经营据点过于集中,将丧失经营弹性,无法通过跨国网络在国与国间移转资源,造成较大汇率变动风险,无法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程度。单独使用经营避险策略无法有效影响公司的财务风险程度,而单独使用财务避险策略则较能有效影响公司的财务风险程度,且财务避险策略的衡量方法采实际数方式有较佳的结果。当经营与财务避险策略同时使用时,实证结果发现财务避险策略对财务风险程度有较佳的影响力,而经营避险策略仍无法有效影响财务风险程度。但当经营与财务避险策略有效搭配使用时,实证结果显示财务与经营避险策略交叉使用,能有效影响公司的财务风险程度。国际化广度与财务避险策略搭配使用要能有效提升公司价值,必须考虑汇率的升、贬值变化,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在不同的汇率波动里,有不同的避险策略。外汇避险活动的衡量将影响实证结果,量化的数据有更佳的实证结果,若能将国际化广度的衡量改采以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实际产出,将有助于检验对财务风险程度及公司价值的影响。

(三)处理好与东道国政府、社区和当地员工的关系

这是减少跨国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其职责就是在捍卫的同时促进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任何一个跨国经营的企业都要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帮助东道国当地社区人员走向富裕,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地赚取企业利润。因此,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的联系,尽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的共赢,也是跨国经营中小企业避免风险的一个途径。

(四)理解并协调文化差异

跨国公司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形成文化的自我意识,并从另一个文化参照系(他国文化)反观自身的文化,对他国文化采取一种较为超然的立场,不盲目地落到他国文化的框架之中。其次,要努力培养对他国文化特征的理性和感性分析能力,并尽可能地尊重当地的文化价值观。执行上要有意识地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起各种跨文化传播组织和跨文化沟通渠道,增强员工的文化敏感力和文化适应性。第三,作为“尼得科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永远向前,将每个企业人都聚在向前的企业发展高速列车上,不断推动企业的高速发展,正如NIDEC的京都总公司大楼,与原本京都地标的京瓷大楼还高出了五公尺,彰显的就是企业勇攀高峰的企业文化,也是众多员工不断的努力与辛勤劳动,才确保了NIDEC的硬盘机马达占比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其产品占全球总产的70%以上,也正为了每一位NIDEC人的骄傲,更是每一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NIDEC人的共同目标。

四、启示与展望

我国许多企业跨国经营规模小、实力弱,以低价格为主要策略,与国内外大企业在资金、规模、创新人才等方面无法对抗。但是,在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趋势,这给企业跨国经营带来了商机,企业在“专”“特”“精”“新”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可以选择个性化比较强、有一定需求量的市场,如选择潜在需求量大、尚未开拓的国外市场进行跨国经营,以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祁琼.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实施与评价[J].财会通讯,2015(32):38-40.

[2]叶莉娜.跨国公司税基的国际协调及中国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2015(03):90-99.

[3]孙维峰,孙华平.国际多元化、成本与资本结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10):2556-2564.

[4]应樱.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J].财会通讯,2014(17):81-83.

[5]陈力卡.基于扁平化管理理论的财务共享服务应用分析[J].财会通讯,2014(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