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化学的重要作用8篇

时间:2023-08-14 09:25: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化学的重要作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的重要作用

篇1

一、重视教学互动,实现化学的高效教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标下师生关系的定位、教师的定位、学生的定位都有了全新的改变,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被动者和接受者,而在新课标下学生的定位是主体。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因此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鼓励他们适时提问,然后与同学们一起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当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很多而且反应很复杂,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全部写出来,但其中的浓硫酸特性全部体现在里面,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改变不利于化学教学的因素,实现化学的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改善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材结构变化大,教学内容难以把握。新教材打破了传统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变为注重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以话题为切入点开展学习。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所有方面,教学要求高,由一维目标、两维目标到三维目标。内容多,时间又非常紧,一节课可能在多个学习点中进行切换。难度很大,使得很多老师觉得难以把握。授课形式因循守旧,缺少创新,增加兴趣存在困难。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绝大多数教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都已经根深蒂固,对新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了解,仍然在旧课程框架下,用旧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来实施新的课程。再加上高中化学的课程内容比较复杂,需要记忆与分析的内容相对又比较多,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带有抵触情绪,而传统的授课形式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自身对于知识学习的意愿性不强,缺少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就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所以无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学评价简单滞后,从目前对高中化学教师的调研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采取考试评价、作业评价作为学生的学习评价。有些学校制定了学科学分综合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表现、实验等进行评价,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却非常少。总体上来讲,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方法简单且滞后。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不利的因素,从而实现化学的有效教学,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讲授学习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主动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的实施,新课标理念的落实,促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发生变化,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则是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突破口。新课程改革的另一方面就是开展探究式学习,它是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和落脚点。

四、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高效学习

篇2

【关键词】化学实验 课堂教学 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必由之路。高中化学新课改更是强调了实验教学的作用,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化学教师如能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地用好和做好这些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化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脑海里留下的不仅是枯燥的知识,还有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以下是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化学实验运用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一切因素,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生动形象、剧烈奇幻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巧妙地设计一些简单易做、色彩鲜明、令人匪夷所思的小实验,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成卤元素”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准备一张白纸,用淀粉溶液书写“圣诞快乐”四个字,并晾干。再准备一个喷壶,灌有碘水。开始上课时,请一位学生双手举白纸,老师向白纸上喷水,学生们会立刻看到纸上出现了蓝色的字“圣诞快乐”,然后发出惊讶的叫声,纷纷问老师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见,通过这个趣味小实验立刻抓住了学生探究的心理,瞬间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学生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形象生动的演示结果,会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并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大大地提高,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就能很快地掌握要学的新知识,课堂效率肯定会大大地提高。

我们不但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条件。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注重师生、生生互动。当教师提出演示实验由个别学生到讲成时,学生会跃跃欲试,都想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形成一种“动”的气氛。在学生代表“登台表演”的同时,台下的学生进行评判和纠正错误,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和操作方法,这样由台上局部“动”,牵引台下整体“动”,形成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这时,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适时抓住时机,讲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教师的讲解,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使新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1.通过化学实验的探究过程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探究实验为引导,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利用所提供的具体、形象的事实,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和引导是同步的,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等,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深入。另外,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要及时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控,为接受新知识铺平道路。通过探究性的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这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契机。教师应善于利用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进一步做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通过改进化学实验操作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常常给学生提供一些各方面的典型实验,让学生对这些实验的优劣进行思考或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形成创新能力。如在进行硫酸性质的实验中,同学们经过思考和讨论,对实验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进。

例如:课本上关于浓硫酸性质的实验是铜片与浓硫酸反应,用铜片加入浓硫酸后再一起加热。这样,铜被浓硫酸溶解这一现象较难观察到,经过如下改进,效果明显了许多。具体操作如下。

(1)用一长铁线缠住一长条形铜片。

(2)向试管里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之。

(3)把铜片伸入试管,可见有气体产生,用紫色石蕊试纸检为SO2。

(4)拉出铜片,可见铜片被溶解去一部分。若继续伸入,又溶掉一部分,可反复进行(硫酸足量的情况下)。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化学实验;现代教育技术;评价工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化学实验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一、通过化学实验引领学生步入探究的天地

增强化学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开展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质化学性质及反应原理的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给学生留下的感受是“繁琐、杂乱、难记、易忘”。传统的教法是教师机械地罗列化学反应事实,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独立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得不到培养。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学生开展实验,通过实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兴趣,增强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实效。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等进行一系列分析与探究。对那些反应现象较为明显、学生易于完成且操作起来比较安全的实验,如铝与NaOH溶液反应、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等,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尝试完成。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来探究有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需要强调的是,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禁锢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手脚。面对某个具体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组织生生交流,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最后再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实践,学会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并从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

二、重视实验探究,让学生学到“真正的化学”、“有用的化学”

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有力工具和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化学实验对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亲自动手操作;其次,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或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尽可能多地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再次,要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素材,利用身边的物质开发、设计各种化学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验设计,并开展各种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轻松地学习化学,学到“真正的化学”、“有用的化学”。譬如,在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中新增了不少科学知识内容,其中“有机化学基础”的探究学习主要依靠的教学手段就是实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蕴含探究要素的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如“比较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化学性质”、“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苯酚与溴水的反应”、“含酚废水的处理”、“蛋白质的检验”等。

三、将化学实验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整合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化学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跨时空的生动的学习环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认知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快捷的获得资料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获取解决问题的诸多信息。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化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提高了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做好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借此创设相应的学习情景,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例如,原电池原理教学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教学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教学的难点。在“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实验探究交流研讨归纳拓展迁移运用。在这五个教学环节中要依次完成如下的学习任务:①展示燃料电池、各种化学电池及心脏起搏器的图片;②学生从电极材料、电极连接方式、电解质溶液三个方面实验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③观察、对比、分析、归纳、自由发言;④得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⑤设计实验证明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在这五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利用视频和图片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亲身感受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同时利用Flas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电子流形成的过程。

四、注重做好对化学实验活动的评价工作

为增强化学实验活动的实效性,教师还要注重做好对化学实验活动的评价工作。使用“活动记录表”进行评价是落实三维目标的一个体现,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评价功能:一是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二是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方向的转变。例如,在“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活动中,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份活动记录表,该记录表中需要学生填写的栏目依次是:想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设计(你想做的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有关方程式)与你(你们)最初设想的差异、小组讨论后对钠的化学反应达成的共识、在本小组实验中,你们的分工情况如何?你对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评价?哪位同学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通过让学生在活动记录表中填写研究方法、方案设计及实验现象,体现了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格外重视;填写实验结论及形成的共识,体现了对实验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这两方面的内容的填写,表明了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关注;而对最后三个问题的回答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实践证明,关注过程的评价能够真正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促进功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及探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篇4

一、课堂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的根本理念是:立足于立足于学生习惯现代生活和未来社会飞速开展的需求,着眼于提升21世纪新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以及构建“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互相交融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系统。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要目的的多种探究、研究活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亲身体会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激发起学习化学的动力源泉强化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推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育学生的立异精力和实践才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铺垫。 因此化学实验也由原来的教师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这样不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记忆更加深刻,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和实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不同学生的实验发现问题,以便于互相讨论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组装仪器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钠的性质的教学时,我们在实验室上课,边实验边教学,学生兴趣高,能非常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关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的解释讨论激烈,通过提问检测,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

多年以来,教科书中的实验一直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以及研究性实验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关键是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不得不承认验证性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科学实验方法,把验证性试验带到中学化学中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作用与方法,认识到科学理论或发现都必须通过科学验证才可以被确认;再此学生在完成验证性实验得到结果的同时还可领会得到成果的趣味,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所以说验证性实验的作用是我们在化学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但是当代教育更加重视新课程的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育学生探求认识和提高探究能力过程中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以及各种利于学习的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一些利于开展的活动中,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一系列对实验的探究体验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根底的实证研究探索方案。建立安全意识,做到可以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的常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例如:如何测定某纯碱样品的纯度?针对此题,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实验过程中,会用到不同的仪器装置,药品,会涉及气体制备,测量,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等问题,学生都会通过实验学会这些操作,还能掌握有关知识的应用,并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重视微型实验的操作与应用

最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领域当中,新发展起一类―微型化学实验,极大的引起了,我国化学、教育界的关注以及全面重视。所谓的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最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虽然,其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有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是几千分之一,但是,它的效果,却能够达到准确、明显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

由于微型化学实验仪器有着,携带方便、不易损坏以及液体试剂在多用滴管中不会轻易流出等明显优点,使我们每个学生,都有条件装备自己的化学实验箱。这样以来,就给我们的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与可能。经过实践后证明,微型化学实验,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能够让我们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亲手做实验,自身体验的机会,改变了以往“一人做、大家看”这种过时的学习方法,使多年来发起的 “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法。使多年来提倡的“启发式”以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得以实验。

(二)非常有鼓励性的培育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因为,微型实验既安全又节约,教师可以非常放心的让学生,一人一组单独做实验,经过亲身体验,不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形成化学概念还能够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与此同时,更加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兴趣起来了,自然会盼着上微型化学实验课,做作业、复习或者是预习等,不需要教师的反复督促。

(三)使随堂实验、实验室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都能够很好的得到开展。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创新精神。

(六)能改善实验室环境,可大幅度地减少实验室空气、水体排放污染,有益于师生的健康。

篇5

关键词: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自主学习;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目,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若能深入地研究和充分发挥各个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要真正地实现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实验探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化学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实验探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增进对化学学科的情感,进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变学生为主体,参与实验

传统教学方式是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容易遗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实验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把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究思考,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学生从教材中就可以寻找答案,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教师可以提出疑问,这里选择盐酸酸化溶液,可以用其他酸来替代吗?比如硫酸或是硝酸?而选择氯化钡这种钡盐来检验硫酸根,可以用其他钡盐替代吗?比如硝酸钡?还有,加入盐酸与氯化钡的顺序可以交换吗?通过讨论和实验解决学生头脑中的遗留问题,培养优化实验方案的意识,感受“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认识过程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通过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这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二、多增加传统实验的改进,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长期以来,课本上不少传统实验操作烦琐,而且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常由教师演示,即使学生动手做也是按照书上的步骤单纯模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传统实验教师可加以改进。下面以“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为例。

1.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按照教材中进行实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铜片浸在浓硝酸中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2)产生的气体量较大,浪费了药品,反应后吸收不充分,会造成大气污染。

(3)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步骤太烦琐。

(4)在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物的吸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倒吸现象。

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在集气瓶中装入3~5 mL的浓NaOH溶液。

(2)用砂纸摩擦细铜丝表面,以除去表面的氧化物,放在青霉素瓶中。

(3)把盛有2~3根铜丝的青霉素瓶用镊子放进集气瓶中。

(4)用胶头滴管吸取1 mL左右的浓HNO3,通过自制泡沫瓶塞插入到集气瓶中。慢慢挤压胶头滴管,使浓硝酸加到青霉素瓶中。立即看到青霉素瓶内发生剧烈的反应,铜丝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溶液变成蓝色。由蓝色逐渐变为绿色,伴有红棕色的烟雾,不断地从青霉素瓶中逸出,直至充满整个集气瓶。

反应完毕,待几分钟后发现集气瓶中的气体颜色由深变浅,直至变为无色。但溶液仍为绿色。

3.实验优点:

(1)整个装置为全封闭,无污染,安全可靠。避免了原装置的缺陷。所有产生气体的实验全部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避免了对大气的污染。

(2)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现象明显,时间短,效果好。

(3)试剂用量少,实验器材简单易得。

(4)用胶头滴管滴加浓硝酸,易控制反应速率和试剂用量。

教师对传统实验的改进,可使实验教学与实验创新融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创新意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体现“STS”教育思想

“STS”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与社会(Society)”教育。“STS”教育思想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实验在“STS”教育中有着学科优势,目前的化学实验课程中不少应用性实验已经渗透了“STS”教育思想。这类实验主要是将化学与工业、农业生产、社会与生活、环境与保护等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用化学方法检验牛奶中是否掺有蔗糖(间苯二酚法),取牛奶1 mL于试管中,加入2滴10%的间苯二酚乙醇溶液和3mL盐酸(2∶1)摇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1分钟,如呈现红色则表示有蔗糖。从这些小实验中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离不开生活,科学是在生活中产生并服务于生活的。

篇6

1.化学实验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知识零碎、繁杂,需要记住的东西很多而且容易遗忘。通过实验,借助实验现象的鲜明、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勒沙特列原理中,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借助Na2S2O3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如下)

Na2S2O3+2HCI=2NaCI+H2O+SO2+S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Na2S2O3溶液的浓度越大,则析出硫的速率越快。若不做实验只凭一味地讲解,学生不能信服,更不好掌握。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很多。

2.化学实验能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1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首要途径,操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教师用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有机化学的苯的硝化实验中,反应条件是利用水浴加热,学生可能不在意加热的方法,对此如果教师提醒学生留神:在我们所做的化学实验中,有哪些实验需要用水浴加热?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由学生目前只知道的这个实验到以后逐步接触到的苯的磺化实验、乙醛的银镜实验等等。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思维活动形成化学概念。了解化学原理,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

观察的方法,可以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细心捕捉各种直观现象,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2.2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操作这个实践活动,训练学生严格操作,细心观察的科学素养。某些实验之所以出现事故,多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在社会生活中,诸如油库的着火等,多因人们操作不规范而引发责任事故。

一些生活常识也与正确的化学操作密切相关,如家用煤气灶的使用过程中,煤气火焰的调整与熄灭,正是利用了化学实验原理中的控制气流大小而调整火焰大小、切断气流而熄灭火焰的方法,它与化学实验中可燃气体的燃烧火焰的控制与熄灭同出一辙;再如食用油着火时的扑灭方法以及杯盖、壶盖的正确放置等等生活常识,皆与化学实验操作有密切关系。

2.3 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源于疑,积极的思维活动源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比如:钢铁生绣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知,雨伞伞把处铁的生锈,是因为处于潮湿环境中造成的。是不是放在水中就能生绣?或是放在空气中就能生绣?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做个实验便可得知原因。转贴于

比较下述三个实验

(1) 将洁净铁钉置于干燥试管中,并密封。

(2) 将煮沸除去空气的水装满试管,放入洁净铁钉密封。

(3) 将洁净铁钉半露于盛水的试管中。

可观察到(1)和(2)中铁钉都不生锈,只有第(3)个实验铁钉能生绣。由此得出结论:铁钉生绣是空气和水共同对铁钉作用的结果。因而学生也就清楚了湿雨伞易生绣的原因了。

2.4 记忆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结构主要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所构成,其中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仓库,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俗语云: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可见,动手是加强记忆的最好方法。也就是说动手操作,利用多种感官同时接受知识,就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开拓”很多通路,留下很多“同一意义”的痕迹,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如颜色的变化,通过实验直观记忆就比死记硬背快得多、记得牢。关于铁的实验。①往FeCI3溶液(棕黄色)中加入铁粉,溶液变为浅绿色(FeCI2的颜色),②在新制FeSO4溶液的液面下用滴管挤入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的颜色变化等(如下),对于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有重要作用。

FeSO4+2NaOH=Na2SO4+Fe(OH)2

4Fe(OH)2+O2+2H2O= 4Fe(OH)3

2.5 自学能力的培养;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所学知识有少部分来自学校,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理解力;观察力

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而且是其本质所在。且不说化学原理从实验的探索中得到,只说在教学上的意义,就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化学从本质上讲,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认识,是万物的根本,所以,其原理比较多,而且也更抽象,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对化学畏而生俱,没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实验是其中的调味剂,让化学变得更有意思,也更利于从现象到本质的记忆。下面就详细介绍其教学作用。

一、化学实验作为课堂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导入是老师将知识首次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学生首次接触新知识的过程。所以,要求导入简单、有趣味,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索欲望,从而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化学实验具有形象、趣味性的特点,符合课堂导入的要求。老师在选择相关的导入实验时,要注意选择难度低、现象明显或者是比较有震撼力的。简单的化学实验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增强其学习信心,要想继续探究,还需要深入学习,因此,成为其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盐溶液的酸碱性”时,可以给学生准备几个烧杯,里面装有不同的盐溶液,然后用pH试纸测其酸碱值,让学生根据颜色的变化推断盐溶液的成分,之后老师再公布答案,不一样的地方便成为本节课要探讨的重点,课堂导入成功完成。

比较有趣的实验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目光,聚焦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让他们可以带着问题和对实验原理的想象进入课程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有意义。

二、化学实验能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化学实验还具有巩固课堂知识,使课堂知识更加清晰化的作用。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为比较抽象、理论性过强,如果再没有直接客观的表现,就很难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实验,这样目的性更强。或者是老师提供几个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自主性更强。教师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同时进行两到三个实验,丰富实验接触的种类,这样可以开拓大家的眼界,锻炼实验操作能力。想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这个功能,还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思考,将实验和学习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由知识点到化学实验现象,再由表象到本质,对学生化学知识点的加深非常有帮助。

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时,如果老师只是将温度、溶解度、催化剂等作为记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会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并且容易忘记。但是如果在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上,以实验进行探究、验证结论,就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知识。

三、化学实验作为课下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高中化学实验具备一定的基础性,一些化学实验可以在生活中做,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透露出化学的本质,可以用化学原理解释。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化学,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强。

以化学实验课作为课下的探索,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可用的材料。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就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铁作为反应材料。这样取自生活的学习能让学生对化学更加熟悉,而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变化也成了实验设计的初衷。将化学实验作为课下探索的一种方式,记录所得所想,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营造一个积极学习、思考的氛围,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四、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化学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课程,它为高等化学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与初中化学相比,其实验的比重更大。首先,大学的学习不可能从基本的实验技能开始,而这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对我们的生活却是非常有帮助的。即使将来不从事化学行业,也能顺利解决生活中关于化学的小问题。其次,重视化学实验是对化学本质的重视,可以给学生传递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科学的探究方法,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实践中去。单纯对高中教学来讲,可以为学生打开视野,提供更加科学的求知办法,对化学中的一些应用类题目也很有帮助。例如,对“金属与非金属”的认识,如果没有各种小实验的辅助,学生难以在生活中分清并且利用金属。

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老师在这个方面给予重视,既是化学教学本身的要求,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家庭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28-01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中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和生活实践是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选择。

一、深入课程标准、充分体会实验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课程改革标准,我们发现与原教学大纲相比,不仅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特别突出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内容,同时引入了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化学的实验中来。我们要利用好实验这一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知识的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力、科学的态度、价值观,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初三化学是每一个升入初三的同学增学的一门功课,也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未知领域,但他们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化学的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借此提高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化学,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是通过这样几种途径实现的:

(一)加强、改进演示实验教学

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能显而易见地帮助学生阐述、分析、验证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和生活中他们遇见的无法解释的现象。我进行演示实验时,尽量做到演示操作规范、使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些。为学生今后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础。例如,在“3-2分子”这一节教学中,我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试管,再将滴有氨水的棉花堵在试管口的组合代替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直观上感受到分子的运动,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我用试管、气球、注射器、铁片代替教材的实验,不仅直观,更安全环保,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这样既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了实验现象又帮助学生牢记了燃烧条件,同时还建立了环保的意识。

(二)开发课后的家庭小实验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让化学知识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绪言课中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学生完全可以自已动手完成这个实验,而且通过实验记录可以发现学生在实验时记录不完全的地方,并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再比如铁生锈的实验,如果在课内做需要的时间很长(大约一周的时间)。但把这部分留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对课上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也让学生对钢铁生锈、防锈的知识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三)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