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09:25: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景观;文化内涵
现代设计学科体系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设计学三者并重。但在当今大学校园建设中,高校管理者重视校园建筑和校园规划,忽视校园景观设计,对于高校景观中宜人空间的设计及文化内涵的表达几乎不予理睬。大学管理者习惯将校园景观的元素分解,从属于校园规划和校园建筑体系中进行营造。在有限的校园景观建设实践中,大学建设者们关注较多的是有形校园景观的物质构成,包括景观的构成元素及空间尺度、比例、序列、色彩及风格等;而对无形的校园文化内涵表达则关注不够,景观的物质构成几乎和文化内涵脱节,许多大学校园养眼不养心,因为没有了文化底蕴而使得景观缺乏个性与灵魂,空间感趋同。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的扩建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人们更多的是对高校校园建筑营造的物质空间的研究,对于高校文化内涵体现的研究也仅限于在建筑中的体现,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营造及空间文化内涵的体现也只是作为建筑的附属品,进行宏观的研究。
国内关于大学校园文化与景观营造的研究并不多,相关书籍中,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陈于仲编著的《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论》,对文化景观的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作了令人信服的有理有据的论述和探讨。相关的文献资料中,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关崇(2006)在《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中,认为文化氛围的营造应该作为大学绿地系统构建总方针之一。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胡凯华在论《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营造—以武汉市为例》中,以大学校园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营造的关系;高成广、谷永丽等(2008)认为大学园林是文化的生态基础,是校园文化历史积淀的物质反映。江芳(2006)以顺德职院滨江公园的的景观设计创作为例,阐述了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另外还有许多学者从景观的教育功能上,强调营造具有文化品味的校园景观的重要性,如葛盈辉、金卫华(2005)在《大学文化品味的营造与提升》中认为校园景观文化对身处其中的师生是一种无声的“境教”,是一位无言的教授。
所以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此研究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一、指导和完善现有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对设计理论探讨给出明确的定位和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城、大学新校区建设也紧跟着迅速发展,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对育人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点缀的人工环境设计一,校园景观设计应该要能够体现每个学校特有的精神状态和特殊的文化内涵。这样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才能是人性化的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氛围。本文得出的具体的原则和方法,给校园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提供设计经验,纠正设计误区
目前校园景观设计过分重视校园景观的观赏性,新校区景观普遍存在大而空的问题,校园能够供师生交流以及体现学校特色的环境空间很少。本文在景观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问题上探讨的同时,让大家明白什么是校园真正需要的环境景观。
三、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课题组的见解
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行为心理学三方面内容的学科。现代景观设计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己从早期注重面积的绿化阶段,注重视觉效果的美化阶段,逐渐走向考虑场所特点,综合多元内容,并结合生态学理念的新阶段。
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以景观设计学为基础,从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研究中汲取养分,主要集中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理论层面——文化与景观的关系。在校园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校园文化与景观进行融合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景观的定义,强调重视校园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以及校园文化性景观和校园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二是实践层面——对于实现途径的研究。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是本课题重点探讨的内容,以视觉审美学和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理论基础,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探求校园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校园景观、大学校园文化、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校园历史、文化表达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些相关书刊、报刊和网络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确定研究的内容等。根据所查资料对相关校园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校园文化景观的环境要素,景观构成要素,文化特性,了解不同景观区域文化景观的特点及联系,了解校园文化景观的现状及不足。通过访谈形式,随机选择学校师生,对部分高校的历史文化及校园景观改造建议进行调查,掌握师生对文化与景观建设的建议。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部分高校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此为校园文化景观所表达的文化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找寻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研究的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解读研究对象;③探求文化内涵;④实地调研分析;⑤实施原则、策略、途径研究;⑥得出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新民.浅谈校园景观的构成形态[J].山东环境,1997,06
[2]朱小根.论高校的软性管理[J].学术论坛,2000,04
[3]王正星,刘桂云.试论新时期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与建设[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06
[4]黄厦.高校校园环境营造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5]朱元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10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 华南农业大学 景观设计与规划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的问题。在我国大学新建和改扩建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展成为育人工程、爱校工程、文化工程,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城市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水域、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精神情操,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校园和谐统一,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校园景观营造成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景观面貌的发展。
二、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属于一项综合性课题,并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景观的整体性原则、合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人文原则.这些原则的综合运用决定了大学校园景观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当然校园宗旨是为了给具有青春朝气、文化层次较高的表青少年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休闲、活动、学习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自然生动的环境,同时景观设计传递出时代、文化内涵的气息,实现大学校园环境的整体性、舒适性、生态性、人文性;综合国内大学的一些规律及要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2.1 高校校园景观的整体性
首先,从整体性上明确一所大学校园景观鲜明个性的设计,这是最基本的设计原则。
2.2 高校校园景观的舒适性
校园景观的舒适性关键是令人感觉到恬静、空气清新、场地绿化,避免在大学生们在视野有其他有害要素的干扰,如灰尘、烟气、乱七八糟的广告等因素; 2.3 高校校园景观的生态性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
2.4 高校校园景观的人文性
大学校园景观是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景观本身又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势。
三、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景观论述及规划分析设计
3.1华南农业大学景观概述
华南农业大学创建于 1909 年,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 生命科学为特色, 农、工、文、理、经、管、法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于广州市天河区, 分别由校园中心区、校园东区、 跃进南区、跃进北区、中衡山小区等 5 部分组成,占地 309.9 hm2。校园中心区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科研区,面积约 204.4 hm2, 学校行政办公区、体育运动区、教学Ⅰ、Ⅱ区、各院系实验及办公区、华山及六一学生生活区等。
华南农业大学校内地形多样,有许多起伏的地形,在设计景观时将地形复杂的不利因素转变成利用地形制造利于人们休憩、行走的景观,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点。
3.2华南农业大学现状景观设计
3.2.1现状景观建筑设计及分析
校园中心区内冈峦起伏、湖泽棋布,极具园林特征,但是由于现有建筑多占据山头而建, 地貌轮廓线受到削弱;校园内湖水水质缺乏必要的清洁, 同时湖边岸线的开放利用不充分,行人无法体验亲水乐趣;总体来说,校园中心区空间组织呈现出一种自然无序性,开敞空间基本围绕几个湖泊展开,彼此间缺少过渡与联系。景观设计师应该尽可能的介入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参与土地使用和划分的过程,景观设计的作用不是用来修饰、涂抹校园中的剩余空间,校园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合理规划,把分散的校区有机地融合为一整体;
教学区是校园的最主体部分,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资料馆,行政办公等校园建筑,教学区的环境景观形态应该具备有利于学习和研究的特点,华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区,景观还是以植物景观为主,配合铺地广场,停车场等场地,既能满足很强的使用功能,又能体现大学校园的特色和魅力。
学生生活区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和商店等生活设施以及部分体育活动设施,有些大学还将学生活动中心设在这个区域内,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存在密切的联系,此外还与体育活动区和校园绿化景区紧密相连,这个区域的环境景观更加具有人性化和舒适的特点。
“院落”式建筑形式与校园连廊特色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使各主题建筑、中心湖景观及山地休闲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校园环境极具吸进力。
华南农业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百年老校,有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和一些古树名木,是学校非常珍贵的遗产,如题词的景石和五座保护建筑,还有九十周年纪念树园,对待古老的树木,应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对于原有的建筑遗迹,应以保护为主,不做大的改动。
3.2.2现状景观植物设计及分析
作为以农林专业为特色的大学,植物景观特色鲜明,具有亚热带特色。校中心绿化率96%,绿化覆盖率54%,植物品种多样,四季有着不同的景象。校园中心区内作为科研用地的树木园占地约 20公顷,树木品种超过 1 000 种,是全省甚至是华南地区优良的植物标本园之一。校内古树环绕,拥有大片面积的绿化,尤其是校内的树木园,里面有许多品种的植物,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四季各有不同。
四、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景观存在问题与改造建议
4.3.2.1 绿地结构不合理
中心区绿化系统结构不明确,道路绿化、片区绿地、湖畔绿地、隔离绿地及科研绿地未形成有机结合,使得系统结构性不强;观花、色叶植物和草本花卉植物配置缺乏深化设计。
4.3.2.2缺少“以人为本”的绿地环境空间
长期以来“以人为本”一词常常被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提出,但是对于人的关怀和对其文化的关注并没有在设计和实践中具体化。由此产生校园景观建设重景观轻使用的状况。华南农业大学主拥有众多的草坪。经过调查得知,草坪的尺度与位置不合适宜,形式也很难满足人的不同心理需求,景观的文化内涵与环境没能很好的融合。
4.3.2.3草坪空间使用率低及大而不当
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以及合理的规划,建成后草坪往往被闲置使用效率低,甚至有座位的地方也很难让人满意地停留。如果坐下来的条件少而差,人就会侧目而过。普遍同学认为,校方开挖土地建设校园景观,并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需求,更谈不上景观文化内涵与环境的融合。同时校方仅从图面上的构图比例或布局的恢宏来决定草坪的空间尺度,导致整个空间大而不当。容易使人产生疏离感,另一方面使人无法停留下来,在这样的空间只能赶路似地匆匆而过。
4.3.2.4过渡带景观问题
启林区是华南农业大学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新宿舍区,整个区域的景观只是简单地在建筑周围安置一些绿地或照搬公园的绿化模式,并没有体现高校自身文化和美学的内涵,更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的特色。对于此过渡地带理应也建立有特色的绿化地带,使得学生们的生活环境更有优美舒适。
4.3.2.5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的一些建议
华南农业大学以其朴实的学风、自然幽雅的校园环境在华南地区诸多名校中独树一帜,原校区园林式的规划更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我们应该规划设计延续了原校区的这一特征,提出了与之相呼应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意在表现“自然、人性化、极具时代感”的校园景观环境。并通过环境景观布局、校园绿化、装饰建筑等方式,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宛如天成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园林式校园,营造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根据实际用地的环境特点,巧妙地运用园林植物的隔音作用,将周边环境对校园的噪音影响降至最低,力争在闹市中营造一个“书山学海,雅室静读”的“世外桃园”。同时在校园绿化和植物景观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按照校园中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来选择植物种类,如校园道路旁的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 拔,生长迅速的树种作为行道树,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
关键词:生产性景观;高校;校园;设计
生产性景观的含义
生产性景观是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劳动,并且融入了生产劳动和劳动成果,包含了人对自然的生产改造( 如农业生产)和对自然资源的再加工( 如工业生产) ,是一种有生命、有文化、能长期继承、有明显物质产出的景观。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的意义
1.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对于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了解也仅限于课本的知识,很少真正的有机会接触和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机与变化,造成了很多的现代学生甚至老师“五谷不分”。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可以给校园师生提供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机会,让校园师生能更好的去感悟生命的真谛,认识自然的力量,了解自然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四季更替,各种生产性景观呈现出的不同季相变化也丰富了校园景观层次。
2.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对于学生提升动手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现代社会大多家庭都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都没有参加过任何劳动,生产性景观的设计,为他们提供了劳动的机会,同样,这些体力劳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于各种工具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这些劳动大多较辛苦,有些也需要团体的合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例如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插秧比赛和水稻收割比赛,这都是对学生劳动意识和竞争意识的锻炼。
3.感悟生命,维护生态平衡
校园生产性景观的各种作物随着节气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生命指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各种农作物的发芽、长大、开花与结果,这些都会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知,促使学生领悟人生,关爱生命。同时,各种作物的开花结果,春华秋实,也会吸引各种昆虫和鸟兽,为他们提供食物和各种生活的需求,这也会使校园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护和平衡。
4.顺应低碳设计理念
低碳设计理念是当前景观设计的主流思想,校园生产性景观不仅能够美化校园环境也可以为校园师生提供各种生产果实,满足校园师生的部分生活需求,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完全符合低碳设计的要求,甚至达到零碳或负碳的标准。
高校校园设计生产性景观的优势
1.高校校园基址环境优势
当前各地高校都在扩建新校区或开发大学城,很多高校的新校区原先都是肥沃的农田,这为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基址环境和适宜的土壤条件。如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本身就是农田区,只是后来土地被征用改为学校用地。同时,当地被征地的农民也对这块土地较为熟悉,也有一定的感情,可以被聘为生产性景观的生产维护作业人员,既解决了管理问题,也为当地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机会。另外,高校新区的校园环境大多较好,没有城市社区等的空气污染或水体土壤污染等问题,这些因素也成为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一大优势,在这些校园中生产出的各种水果蔬菜或粮食可以保持较好的安全性。
2. 高校校园师生群体素质优势
高校师生都是接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都有着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于校园的生产性景观的管理问题有着较好的优势。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不用担心像在城市社区里的生产性景观那样遭到破坏或者人为的乱采乱摘等方式的摧残。
3. 高校专业特色以及科研力量优势
高校作为国家或地方的教育和科研机构有着各种各样的专业,这些专业大多需要生产性的实践或科研实验,这些生产性景观也可以为这些科研和教学活动提供资源。尤其是农林类专业或者相关的生产加工性专业以及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对于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需求和增强作用更加明显。如很多农林类院校都有试验田,这些完全可以发展为校园生产性景观。福建农林大学的校园景观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这里,满校园都是各种果树和经济林木以及各种其他的农作物,而且这些植物信息都被标注的很清楚,这将极大方便学生的专业学习。还有,齐鲁工业大学的特色专业为酿造专业,该校在规划过程中,将二期建设用地全部种植了葡萄,这些葡萄在秋天将有学生采摘回实验室进行酿制葡萄酒。
4.高校学生课余时间充足的优势
高校学生一般学习压力较小,各种课余活动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较多,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和这些景观植物接触,或耕作,或收获,或管理。这些活动就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劳动的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和农业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方法
1.结合高校专业特点,合理选择景观植物类型
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要结合各个高校的专业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彰显高校专业特色,又可以使生产性景观有所依托,促进校园生产性景观的发展。例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特色专业是中医药相关的专业,所以该高校结合药用植物的种植和管理,在校园的中部种植了大量的各种药用植物,形成了具有中医药大学校园特色的药用植物园。这些药用植物,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而且还可以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这些药用植物的种植管理工作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应用能力。
2.结合地域特色,合理设计景观形态
我国的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各有特色。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地域环境特色和气候特征等因素,合理设计生产性景观,尽量选择乡土植物。比如珠江流域地区,气温高,校园生产性景观植物可以选用当地常见的芒果、香蕉、荔枝等植物,形成相应的香蕉林,荔枝林等景观形态。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选择符合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形态,以营造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观意境,比如江南稻田景观,以及结合水乡特色的其他景观形态。如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校园里原生态的农家屋舍旁盛开着成片的麦子、油菜,一畦一畦的蚕豆和茭白;而秋天换季时,人头攒动的收割播种还有大白鹅、鸽子、白鹭这些家禽飞鸟在校园中摇摇摆摆的成了另一类流动的景致。
3.结合高校学生群体特点,增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高校学生群体年龄都较小,比较有好奇心,而且他们这个时期是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时期。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要能够符合他们的群体特点,能够积极吸引学生。同时,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生产性景观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学的知识,得到锻炼。
结语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在当前的形式下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高校特有的环境优势和专业优势可以促进生产性景观的发展,让人们逐步认识和接受生产性景观,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可以提升校园景观环境,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为特色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1] 李阳 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艺术与设计,201204
[2] 保罗・索莱里等. 生产性景观访谈仁J3. 景观设计学,20l0
关键词:高校校园;植物景观;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05-01
合理的大学校园环境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校园环境景观主要观赏对象是师生,对师生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心里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不过它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由于每个区具有不同功能属性,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植物景观的设计不仅应该满足不同功能区的需要,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校园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
一、校园植物配置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校园植物配置中至为关键的一条理念,具体来说就是指植物配置“应该适应校园主体人群的思想和行为”[1]。现代校园植物配置趋向不仅专注合理配置园中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各种植物,以凸显出它们物质形态(包括颜色、大小、材质)的可观赏,更在于创造出校园主体即师生与整体校园景观的关系,从深层内涵上体现大学校园特有的人文特色:浓厚的治学氛围与文化环境。哈佛“革命者”之一罗斯曾说:“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创造生动生活区域的机会。”
2.整体性原则
大学校园植物配置的第二个原则就是整体性,它是植物配置的基础。这个特点主要通过对大学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利用与开发而形成的大学校园内在和外在总体景观特征。“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2]
3.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一方面是生态学特性的体现。大学校园植物配置首先要适宜独一无二的校园自然环境,校园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是植物配置的基础。我们在植物配置中应充分发掘校园基地的特质,与校园环境相适宜,以充分发挥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态效益。保留原有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状态。
另外一方面就是植物配置要体现出校园景观综合功能的特点,“所选择的园林树种要与周围的建筑、平立面的色彩及其他园林要素相适宜。合理的植物配置在空间上形成更加丰富的景致。”[2]
二、校园各功能分区绿地景观设计要点
通常大学校园规划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区域,校园植物配置的目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校区内,建设功能完善的多层次共享空间,通过与大学校园多功能的空间相配合来设置植物景观,使不同区域的空间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休闲娱乐和生活居住的需要。
1.教学科研区
教学科研区域主要包括图书馆、教学大楼、各院系大楼、科研实验楼等,是全校师生教学、科研、实验和学习的地方,也是校园植物配置的重点。其植物配置的核心就是处理好植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树木的高低、规格、色彩都要和建筑物的体量大小、造型、颜色相协调。建筑物周围绿地植物种植,要控制高度,不要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为师生营造一个既可以静怡的读书和小型交流的空间,又具备开敞简洁的空间,便于较大规模的学生活动。在植物的配置上,就要“选择树形优美,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来种植,力求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减少师生们的视觉疲劳和学习压力,忌栽植飞扬花絮的树木和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植物。”[3]
我们以清华大学数理楼的植物配置就是一个佳例。清华大学数理楼是对称式的建筑结构,“配合较为古朴的建筑风格,植物配置也较为简单而典雅,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垂直绿化、草坪、绿篱植物种类有野牛草、五叶地锦、大叶黄杨、棣棠、龙柏。建筑柱廊的外墙上种植五叶地锦,而柱廊外整齐的种植棣棠和龙柏,显得庄重又不失生机。”[4]
2.宿舍居住区
学生宿舍居住区主要有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浴室等生活设施,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地方,故此,这一区域的植物配置应以美化环境、适宜观赏为目的,其目标就在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和生活环境。这一区域植物配置要体现出休闲舒适的风格,“以植物造景为主,多采用自然式手法,营造出轻松、惬意、积极、向上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生活氛围。设计时要注重色彩的应用,不要过于强烈而给人带来不适。”[3]在植物的选择上,应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不同的植物,例如在我国北方风雪比较大的地区,多选防火、防风、防雪效果好的植物。
宿舍居住区使用量较大,植物配置还应该考虑到为学生提供适当活动空间。同时由于学生宿舍区每一栋建筑都很相似,还“可通过不同的代表性植物或不同的配置来区分地方。建议在不同的地方(如男生公寓、女生公寓、研究生公寓等)前使用不同的代表性植物,这样达到景观丰富,识别性增强的效果。”
以北京林业大学宿舍楼间小广场为例,“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林阴树和草坪,植物种类有鹅掌楸、水杉、山楂、紫藤、小叶黄杨、鸡爪槭、海棠、锦带花。这一区域的景观以硬质铺装加条形座椅为主,使用较为高大冠幅较大的树木起到了较好的遮荫效果,较为简单的植物配置减小的人为破坏的可能性,也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更加安全与卫生。”
3.休闲娱乐区
校园的休闲活动区是学生们课余活动的场所,是大学校园的最具活力的地方,集中展示了大学生的青春风采。这一区域一般远离教学区和宿舍区,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作息时间。
这一区域的植物配置应利用地形、建筑、水体、植物园林小品等自然景观创造出幽雅宜人的自然环境,莘莘学子徜徉其间,涤荡心灵,陶冶情操。如武汉大学东湖环绕下的珞珈山,山水地形富于变化,为武大师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散步读书、锻炼身体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章瑾,肖宇.文化与生态意识下的大学景观设计[J].防护林科技,2003:134.
现在的校园建设,过多追求高、大、上,多了些“脂粉气”。设计上盲目追求欧美模式,淡化或忽略地方特色,全国各地出现了风格、元素雷同的校园景观。尤其是新校建设过程中,时间短、投入大,重景观、轻使用,建成后的校园景观,空间上,大片的广场、草地,空间与尺度不合时宜,呈现空旷无生机的状态;形式上,手法单一、景色单调,很难满足人的不同心理要求,不适合停留观赏。这种脱离地域,忽视个性的设计,很难引起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景观效果。实际上,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历史,即文脉,如何在校园景观建设中保持特色,延续文脉,谱写自己的历史,是高校景观建设中面临和考虑的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高校校园景观会呈现出一些特有的、相似的共同特征,但一所有特色的大学会在景观中展现一些鲜明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个性的元素和空间布局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历史和文脉,使其不同于其它院校。
2项目背景介绍
该项目是山东艺术学院新校区的修缮项目。梅园初建于2008年,为了纪念2007年已故本院名誉院长、国画大师于希宁先生。因为初期建设简单,景观效果不理想,2012年做了进一步的设计和修缮,完善了景观。
3景观设计理念
3.1体现校园文脉
文脉就是文化的脉络,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景观中的场所精神就是一种,即通过特定的景观设计方法表达场所的主题,引导游人的精神境界。高等学府,尤其是艺术类院校,校园景观的设计要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创造利于师生学习和思考,能激发师生创作灵感,宁静而富含文化气息的环境。梅园的文化意义在于体现艺术的代代传承,游人到此可以缅怀老先生,体味老先生留给我们的人生教诲和艺术成就。
3.2方便游览,以人为本
“人创造环境,环境影响人”,在以育人为主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梅园的功能是以纪念为主,游览为辅,当师生和游人进入园中,可以方便领略园内景致,领会景观精神。梅园总体形状呈圆弧状,在路线的设计上,顺地形而设,方便游览。起伏的地形和风景分布于道路两侧,满足观景的要求。
3.3营造生态环境
高校景观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考虑当前的现实需要,同时要兼顾长远的发展,不仅要美观,而且要科学。梅园的植被选择,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乔木为主,搭配小乔木和多种灌木丛,辅以少数草地,形成科学的、多样性的植物群落;材料的选择上注意环保和安全,实现景观的长效性。
3.4形式与功能并重
“形式服从功能”应该是校园景观设计的立足点之一。校园景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2方面: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一个好的校园景观应该同时具备这2项功能。梅园的纪念意义决定了它以实现精神功能为主,包括园名、人物雕像、梅花、题字、碑刻,无不传递着老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着后人。同时园中的铺装、景石、花架、小桥流水、石上木亭和生机勃勃的植物又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和身体的舒展,不失为一处休憩游览的好去处。
3.5具有艺术品质
追求艺术是园林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手段,景观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艺术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具备很多素质和艺术修养较高的师生,特别是艺术类院校,师生对艺术的追求更为迫切,景观的设计和实现上更应该注重艺术的多样化,创造艺术化空间,满足师生的审美情趣。
4景观内容
4.1总体布局
该园处于下陷半围合地势中,东、南、北三面是挡土墙,西面临湖,湖面跟梅园高差较大,园子绕湖呈圆弧状。整体布局采用自然式,符合梅园气质,局部采用规则式,烘托其纪念氛围。一条轴线,自然置景,一条主线绕湖而行,采用仿古青砖和碎石铺路,穿插于起伏地形间,构成景观发展轴线,景观序列沿轴线依次展开。局部空间自由灵活,传统造园风格与现代景观技术相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为了突出梅园气质,加大了地形上的高差,同时利用地形的变化和植物的遮挡将空间分割成多个小空间,这些小空间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沿主线分布,方便游人游览,同时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
4.2空间及景点构成
入口区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形式,通过圆形拱门、置石、栽竹等手法点缀空间,创造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主用作用是引导游人进入园内。该园的中心景点位于园子中心位置的于希宁纪念小广场,场地内设雕像、景观石。空间上,三面塑造土坡进行围合,坡上植梅、红枫、海棠、玉兰、景观松、银杏等,这种设计强化了场所,给人以私密感和安全感。场地一面居高临水,下面为校园内的景观湖,用借景手法将校园景色纳入其中。游人到此,居高临下、依静而思、缅怀前辈、展望未来。梅园中,从入口开始,沿观景主轴线,多处景观题字。其中“问梅、探梅、赏梅”三组题字,既起到点景作用,又作为景观线索串联各个景点。此外还刻有于老先生为自己写下的自勉诗句“才德亲修养,三魂共一心”。
4.3材料的选择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其姿态优雅、香气袭人,深得中国文人名士的喜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造景植物之一。现代园林中,植梅同样为园林增添无限的诗情画意。为了烘托梅花的古色古香,衬托于老先生质朴的人格,梅园小品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仿古的青砖和原木。
4.4植物的选择
植物种类的选择非常重要,基本要求是适地适树,其次是要求选择的树种在意境上与整个环境氛围相协调。梅园选择的树种都能在当地生长良好,并且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共种植各类植物30余种,以梅花为主,搭配多种常绿、阔叶、观花、观果植物。梅花主要有杏梅、红梅、美人梅、榆叶梅、腊梅;常绿树种是松树,杉树;阔叶树种为银杏、红枫;观花植物为丁香、玉兰、桃花、海棠、杏树等;观果树种主要有柿树、石榴、山楂、木瓜等。另外,还搭配各种灌木和竹子,有石楠、黄杨、迎春、迎夏、南天竹、淡竹、火棘、贴梗海棠、棣棠等,草坪选择管理方便、生长旺盛的麦冬和结缕草。乡土树种的选择节省了成本,同时避免了日常养护管理难的问题。
5结语
论文摘 要: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了空前的机遇,也把校园景观设计推向新的。蓬勃发展的形势必然要求校园景观设计与之相适应,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高校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和劳动市场,这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几年来,校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的基础除了建筑更主要的是校园景观设计,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影响有着积极意义。
园林景观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作为校园园林景观强调的当然是对师生的作用。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是人才的摇篮,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校园不仅应提供用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根据当前多元素,综合办学模式,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以组团化,网络化的建筑设计融入自然环境,并考虑校园的动态发展和未来需要,从而最终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此,探讨适合高校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的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对高校校园规划、发展进行指导,进而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环境,适宜的工作、学习、空间。鉴于这些设计要求,校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手法尤其重要。
1场所精神的提练和情感文脉的注入
人文主义的词源于拉丁文来自古希腊的教育,教育与人文主义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把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景观设计中通过各种表现形式使这种思想在人们面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就达到了以人为本的目的,而这一点在一般高校设计景点几乎都贯穿了这种思想。
(1)校园小广场。在进入小广场的路口上,如出口的一排挺拔的雪松,不加装点,显得很严肃,寓意校园是一所神圣的知识殿堂,广场中心国旗的伟岸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众人面前。它时刻警醒大学生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仅此,如果仅有一种庄严的氛围似乎又不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朝气蓬勃。在旗杆下放上一盆对节白腊,一株植物四种不同枝叶,它更象征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盆景四周颜色绚丽的草花,形成花带,簇拥着盆景,意味学生拥护着校园。
(2)意境。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象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它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存在于主客观之间,即是主观想象,也是客观反映,即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主客的统一。高校广场喷泉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水底喷头喷出各种图案形成立体美,而所有的空间造型效果都要靠光影表达,在喷头边置灯,根据喷出的水柱恰如其分地反应灯光,为校园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3)夜景照明。几乎所有高校的夜晚都是灯火通明,那象征着生生不息。夜景照明应当与校园周围环境结合,主要烘托校园气氛,并始终为学生和所需要的景观空间服务,遵循突出自然的景观特色,突出校园人文活动特色。
(4)道路设计。首先决定于校园绿地的规划形式,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则需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小场,正是小广场设在此处目的所在,为了方便师生出行,在出口处采用循环道,实行人车分流制,外环行车,内环行人,在小广场中用草坪围出一条条小径,形成放射状,为师生提供极大的方便。
(5)亭楼。“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亭是园林绿地中最常见的建筑,亭应设在靠图书馆旁边,这个地方最适合晨读,其寓意是学生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振兴中华的未来。唯有用功读书,奋发图强,才能承担所赋予的重任。
(6)教学区小园。它通常的精神核心理所当然落在正中心雕塑上,如园心雕塑是一名女学生手拿一本书,昂首挺胸展望未来,这尊雕塑明确反映学校对学生要求,用小饰品来反映主题,小中见大,看表面找实质。
2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1)以植物造景为主。着力改善校园环境建设园林单位 有树才有园,有花才有景,植物是园林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景观要素,春华秋实,树茂花艳,生命之类和季相之妙主要是通过植物景观来表现,绿色植物还能调节人的心理,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和肉体,使人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动感和舒适感。
(2)建筑环境的植物种植。小广场和大门处都设置草坪,使人进入校园都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广场上的草坪,用小黄杨做绿篱,把草坪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使整个广场面的布置气势庄严。通过这种精神环境的塑造,展示校园美好的精神风貌,激发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
(3)道路植物的种植。在考虑到校园交通所需要的空间和绿化的需要,总体采用植物的有节奏的排列在道路旁,主道一律采用高大乔木,除满足其交通和遮荫功能外,更注重了与人行道植物的搭配和协调,樟树、石楠等冠大荫浓的植物形成的林带,并用桂花,棕榈大叶黄杨作为道路旁建筑的背景烘托主题。加之樟树与广玉兰、塔柏、小叶黄杨结合层次丰富。协调统一,韵律感强,简洁明快,既满足师生夏季遮荫又照顾了师生的视觉美,达到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4)水景植物的种植。高校人工湖里的水是一种静态的水体,根据原有的鱼池和水沟改建而成,就地取材,并且根据原有曲折岸线做池岸改造为自然式的水岸曲线,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使它的外形美观,周围的水景植物与之协调,水旁的园林植物其姿态、色彩和倒影等,强化了水体的美感。湖边垂柳之间草坪相连,湖里倒影涟涟。利用倒影起到借景虚幻虚实结合的效果,人工湖中种植野生水草更增添自然的情趣。
(5)造景中穿插小品着力渲传理性与浪漫交织的艺术效果。园林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创造和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广泛的国土之上自然风景的美,同时园林理应给日渐疏远田园风光的都市人提供美丽而宁静的风景,以满足他们亲近自然的需要,更新和安慰因紧张而成天忙碌的劳动生活。构成园林空间的景观除山石、水体、动物、植物以及园林建筑等到五大要素外,还有大量的小品性设施,从而满足师生的休息娱乐,采用情景交融,用园林小品在所处环境中表达一个主旨,通过设计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园林景观设计多方面讲究艺术特色,往往是含而不矫作,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它的主观要表达的思想必须是切合学校自身意义和办学目的等用来表达这种艺术效果的手法。
3 融入园林绿化的建筑设施
(1)住宿区建筑园林绿化。住宅区显得幽静、素雅,也体现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离老师宿舍外围用高大的水杉,樟树栽种成林带,摆上圆凳、圆桌,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此休闲有惬意和深幽之感。学生宿舍成排成列,考虑到空间的问题,在每栋搂之前设花坛,栽种观赏性植物,又起障景作用,同时使空间显得宽阔不产生拥挤感。
(2)公共建筑设施的绿化。校园共公建筑的绿化首先是共公绿地的选择,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校园园林艺术水平,使能适应改革开放与师生的需要。针对校园就是能适应广大师生的需要,位置适中交通要方便,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方向,节约用地,为满足广大教职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就在教职工住宅群最前沿设一个小广场,留出一定的空间,足够为他们进行各种集体活动周围,仍用樟树用作遮荫。
(3)草本花卉植物的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常用各种草本花卉创造形形的群体装饰图案。多布置校内道路广场,主要建筑之前的林荫道等处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对活跃环境气氛。启迪人们的思想都有重要意义。
(4)花坛设计。花坛布置的形式要和环境求得统一,花坛在园林中不论是作主景还是作配景,都应与周围的环境求得协调。布置在广场的花坛其面积要与广场成一定比例,平面轮廓也要和广场的外形统一协调,并注意交通上的要求不妨碍人流交通和行车拐弯的需要。
(5)花境设计。花境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组成的带状地段。花卉布置采取自然式混合种植,以表现花卉群体的自然景观,花境,表现的主题是观赏植物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以用观赏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所以构图不是为了几何平面图案的美联社,而是为取得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之美。校园花境设计多在道路用地上布置花境,如道路两旁种植各色的月季,并用月季组成花境,形成流线形的带状。
(6)植物的色彩布局。校园植物是高校景观的主体,然而植物又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在不同的地条件下,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再配以山石水景,建筑道等。必将出现绚丽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
(7)叶色 。高校小广场两旁如种红叶李、樟树、月季。让红叶李在月季与樟树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春夏为浅绿,秋为深绿,落叶之前叶自身叶绿素被破坏而呈红色,从而可欣赏到不季节的景色。
(8)层次。植物分层配制不仅影响高校园林景观空间感,而且是校园色彩搭配的最主要方法。以不同叶色的绿色度与花色,用不同高度的乔灌木层配制。可形成丰富的层次,特别是不同花色的乔灌木分层配植,更是园林中常用的一种配植形式。
(9)季相。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使得植物产生了型貌和色彩的变化,如:话的开谢、叶的层落,植物色彩丰富,交替出现优美的季相。在校园的春季有开红和黄的迎春花搭配成格式的花坛,开粉红和白色的樱花,嫩绿的垂柳;夏季有各色的紫薇、白色广玉兰、红色的一串红;秋季以色叶木为主。冬季有翠绿的雪松等使整个校园丰富而不杂乱。春天的迎春花,红花艳丽。其背景树上层是白色的樱花。夏季当其落花之时背景树又出现一片红叶李,带红叶李落叶,其背后又是一片苍翠的雪松。
4 结语
总之,无论各大高校的景观设计如何发展与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坏境己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目标。相信,随着高校景观园林理念的转变、大学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会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小青.我国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营造方法研究[d].福建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李文.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2003.
[3]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5] 祭彦加等.校园绿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
[6] 刘管平.建筑小品实录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1987.
1.1 现象学和场所精神
现象学的第一原理:面向事物本身!这就是对于本质的还原,掺进的是“人”的价值,把世界还原到了“人的世界”。要面向事物本身,必须将我们一直用来探讨世界的现有知识悬置起来、存而不论。这就是著名的“现象学的悬置”。这是一种物我整一的存在状况。场所、场所精神是基于现象学理论而提出的。建筑的形式、结构和空间等形成了场所的精神。空间性定向使人确立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获得安全感;通过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获得归属感。当被赋予了源自文化或地域特征的文脉内涵之后,空间成为场所。
1.2 目前我国校园景观设计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①照搬现套的单一化、平面化设计。学院景观在设计建设中,没有合理考察利用实地原有状况造成盲目照搬照抄,将一些已有的景观搬入校园或简单效仿传统古典园林和欧式风格。且有些案例设计过程太过于平面化和经验主义,造成景观空间杂乱,校园缺乏场所精神,校园环境毫无特色和意义可言。②忽视人群的使用。设计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大多数设计常常重形式而轻功能。例如,在景观功能分区上,盲目沿用传统的分区模式;景观道路的安排也不够合理,交通观念相对滞后;景观附属设施也不够完善等等。③意义的失落。景观设计没有注重校园特有的地域精神,没有充分考虑校园文脉的传承与创新,导致空间缺乏个性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④对场所精神的片面理解。虽然当今设计中都推崇场所设计,但有时往往仅流于形式,像喊口号,并没有真正运用在设计中。这样的园林景观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而没有真正的使得人们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2 基于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设计
2.1 场所精神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①绿脉的延伸。“场所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要尊重自然,所以在设计中应充分保留原有自然资源,且因地制宜的适度创造绿色生态环境。②探索地域精神,加强景观空间的可识别性。当人们感受到场所体现的地方文化精神氛围时,他们会迅速识别和认知然后融入于这个环境中。③校园文脉的保护及利用。“文脉”从狭义上理解即“一种文化的脉络”,而广义上是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体现于景观设计中,就是指人与环境、环境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对话。校园文脉多体现对在学校的历史沿革、学术特色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累积下来的人文、艺术、文化底蕴。④注重校园场所的可参与性与归属感。正如丹麦建筑理论家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提到:“没有户外活动,最低程度的接触就不会出现。”而这些户外活动都依赖与户外环境空间的质量。在校园中,除了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质量,设计者有意识地为场所赋予活动内容,可为其增加交往的活力。而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认同感、归属感的营造一方面与该学校的历史文脓、地域精神和自然生态环境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校园景观场所的主体是广大师生,设计还要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方式中获得灵感。只有综合以上才能使师生们的身心都从属于校园景观场所,使其具有归属感,从而最终形成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空间。
2.2 校园场所精神中的社会学思维
①加强校园的社区建设,强调公众参与。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使用人群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民主精神,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和交流。②塑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便于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性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们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2.3 “余裕”理念
勃罗德彭特教授提出的“余裕”概念认为,空间不应被人的固定功能活动所划分,使用者与空间之间应该适当的保留一些空余空间,即渗透适当的“无意义空间”。尤其是针对于当代大学生这一人群,他们青春有朝气、渴望自由交谈等,要求一个能激发新思想、符合潮流、多元化的生活环境,而非机械单调的功能性场所。如场所中扩大的连廊和平台空间,精心设计的围合小庭院空间,组合座椅的树阵空间等。可满足多种活动需求的复合空问,方便师生们随意使用,增加了场所的活力而更富人情味。
2.4 把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隐喻性
“隐喻”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意义的转换”。在景观中的意义即是通过场所这一载体,表达另外一个或者场所本身表达不了的意义。它是人与环境之间在心灵情感上的交互作用。把握景观设计中的隐喻性即把空间的灵魂留存在了空间场所的本体之中。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 决定因素 气候 植被
传统上,人们所见到的校园景观就是在绿地上建造楼房,或者将建筑设计理念落实在开阔场地上并加些装饰。通常,毕业日或者其他难忘的、值得纪念的节日需要大自然美衬托的时候,园艺工作人员会临时挑选、布置、搭建景观材料,展现最好的,留出想象空间,这也是校园景观应达到的目标。
一、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这些自然界生物的能源反过来影响自然的生态,从而影响了校园景观条件,如选择、活力、植被外观、户外场地的使用、建筑物选址和用以缓解恶劣气候的绿色植被。从宏观上看,气候因素在校园规划和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风景如画的大空间和小地区,以及由植物确立和强化的地域感,从最广义上讲,景观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设计成果。
恶劣气候也许是一个限定因素,但不是景观设计的阻碍。例如我国北方大学可以考虑冬季和夏季的温差,可以在植物园中加入具有吸引力的冬季景观;中南财经大学设计的户外游廊以及供人们休息和聊天用的草坪将宜人的气候作为了一个设计因素。
二、植被
气候影响植被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精明的设计者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形成独特、适宜的景观效果。景观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但却不是无限的。气候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不按自然环境选择植物,通常没有好结果。大体上讲,将与气候相关的园艺学原理应用于校园景观设计时,通常需要运用常识性的知识。因此,没有一个设计者建议把棕榈树种植在黑龙江省地域的车行道旁。
植物散发魅力,舒缓的激活了人们的思维,这是在工作时间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人都同意“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与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如同健康科学一样具有疗效,如同艺术一样激发灵感。如果恰当的选择树木,校园路线就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密植的树木,可以形成屏障降低噪声。
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设计者在选择树的种类时,一定会权衡再三,以期达到最佳美学效果,树木可以按其高度、形状、木质、颜色、果实和花来选择栽种,或者视地形、季节变化、树的寿命及保养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在生态方面,所有的树木选择都要考虑到要与土壤条件和气候相适应,至于外在形式,现代建筑物的线条“主要是水平的,且无法装饰点缀”,这样的建筑如果配以“盘旋生长的树,如果经树木种植在建筑物周围,那么其设计效果最佳”。
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校园为求短期效应,经常将小树拥挤的种植在一起,当它们生长时,就会争夺土壤、阳光和空气。树木发生倾斜,进而达不到原有设计的对称性。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分布不均,加速植物枯萎,加重植物病害,由此导致的缺陷是无法用新树木代替的。所以景观树在开始种植时不能急功近利,长期保留的树木需要精心养护,绿化管理预算中应该预留充足的养护费用。
三、环境适宜性
环境适宜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例如,过度依赖于单一树种就想设计出引人注目、别具特色的景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某些树木受到疾病的侵害、发育不健全,挽救起来耗费资金,且从视觉上令人不舒服,这就给校园风景留下了缺憾。设计中的这种弊端,我们有必要反复告诫。
同样,设计草坪也要考虑生态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草坪就是校园的特征。无论草坪是否适合在缺水的地区生长,也无论学校能否担负施肥和除草机的费用消耗,例如,如果在兰州大学应用大量的观赏草坪的话,那么灌溉费用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缺陷能激发解决办法的产生。现在人们重新对选择其他植被产生兴趣,如野花及不需要精心培养和浇水的草。总而言之,现在的景观设计正提倡使用本地生长的植物和地面覆盖物,这些植物美丽耐寒,基本上不需要施肥、除草剂、杀虫剂或浇水,可想而知,使用适当的乡土植物,会给我们节省一笔可观的绿化养护费用。
四、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状况和特征都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利用景观学中的数学公式可以合理分配场地。公式包括建筑物的预测使用空间、停车场、运动场,服务场地的面积等等,然后根据地形、资金和政治情况,进一步调整设计方案。
如果尺寸已经确定,就可以研究布局和周围环境了。一般情况下,方形布局比直线布局更为灵活,一块完整的地块要比几个零碎地块更为有利。与不适当的使用方法相比,适当的土地使用方法能提供一个更为优美的环境。
五、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对于一个具有多项任务、多种用途的校园来说,规划,作为一个过程和结果,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至少它也可以防止功能不当、浪费、文化冲突、不合理和有悖常理的现象――既不恰当、不合算、不简洁、令人摸不着头绪的设计。例如:不合理的选取在当地气候和环境下不能生存的植物;装饰性路面由于坡度不均翘起和裂缝;绿色植被的位置不当,挡住了那些优美的风景。但只要合理规划,每一种缺陷都可以避免。
总之,高等学校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校园景观设计是高等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景观设计的功效与主体建筑的功效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校园景观设计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其独有的生态效益的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校园景观设计正是基于这些功效而对高校的师生员工以及学校的建设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以生态的理念、自然美的观点、因地制宜的思路以及将之与学校的基本建设规划实施同步进行的原则,使校园景观设计功效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