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健康教育标准化8篇

时间:2023-08-14 09:25: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健康教育标准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康教育标准化

篇1

【关键词】 JCI; 标准化健康教育; 月经失调; 依从性

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先进医疗服务标准,是国际认证的参照标准,其核心评审内容是“安全”、“质量”、“服务”,核心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持续质量改进[1]。JCI标准第1部分第5章患者和家属的教育(PFE)要求:患者与家属的教育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参与其医疗护理过程以及做出知情情况下的治疗决定[2]。随着医学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心按照JCI标准对患者实施高质量、有效的标准化健康教育,现已成为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健康教育就是为患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连续的护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治疗的合作及依从性[3]。月经失调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月经周期或经期长短,流血量的异常称为月经失调,因治疗疗程长、用药要求高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出现患者依从性差,临床疗效不佳的情况[4]。选取本科室2011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月经失调患者进行标准化健康教育,分析标准化健康教育前后患者依从性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月经失调患者42例,均排除其他原因的子宫出血;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30.5岁;患者文化程度:初中23例,大专12例,本科7例。

1.2 方法

1.2.1 标准化健康教育 (1)完成月经失调疾病健康教育手册,手册的教育项目及内容包括患者首次门诊、复诊、入院、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电话随诊。(2)门诊健康教育:门诊医生及护士在患者首次就诊明确诊断后,派发月经失调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发病原因、主要的并发症及危害性等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常用的检查项目及费用、治疗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并对家庭护理方法及饮食进行指导。(3)入院健康教育:医生向患者讲解入院的原因、治疗方法、预计住院天数及费用、并进行用药指导;医护人员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探视陪伴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及饮食指导;医护患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4)住院期间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治疗、护理、检查、用药、饮食及围手术进行宣教。(5)出院宣教:出院的标准、后续治疗计划、复诊时间、专家出诊时间、紧急就诊情况、活动、家庭护理及饮食指导。

1.2.2 人员培训 (1)建立统一的健康教育标准:规范健康教育时机、内容、实施和评价标准,并明确各个时期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2)根据指定标准对全体妇科部医生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内容以月经失调健康教育手册为标准。(3)通过学习,确保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评估时、治疗护理操作前、病情变化时、给药前、交接班时、出院前等关键环节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2.3 实施同质化健康教育管理 建立统一健康教育督导检查表,成立了以医院、科部、科室三级健康教育执行情况督查小组,督导人员经过标准的培训并考试通过;依据健康教育标准对所有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督导;通过深入病房调查护士、患者及家属来检查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信、行的依从性,确保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能按标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2.4 治疗依从性评定方法 据相关文献设计患者依从性问卷调查表,评定内容为:(1)是否按要求用药、接受治疗;(2)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3)是否定期复诊[5]。根据调查表的内容进行评定:患者能全部按评定内容要求执行的行为,为完全依从;不能按评定内容要求执行的行为,为不依从。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标准化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依从性、掌握疾病知识、掌握治疗状况、复诊情况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患者接受标准化健康教育前后效果比较 例(%)

各项指标 教育前 教育后 字2值 P值

依从性 完全依从 30(71.43) 40(95.24) 8.571 0.007

不依从 12(28.57) 2(4.76)

疾病知识 掌握 18(42.80) 37(88.00) 17.354

不掌握 24(57.20) 5(12.00)

治疗状况 掌握 16(38.10) 38(90.48) 25.096

不掌握 26(61.90) 4(9.52)

复诊情况 按时复诊 30(71.43) 38(90.48) 4.941 0.049

不按时复诊 12(28.57) 4(9.52)

3 讨论

医院健康教育,泛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伴随医疗保健活动而实施的健康教育[6]。目前医院健康教育尚未形成科学的宣讲体系[7]。为了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本中心建立健康教育小组,应用JCI中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标准和衡量要素,针对月经失调的疾病特点,完善了疾病健康教育手册,规范了健康教育行为,减少了健康教育的随意性。标准化健康教育明确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等,把健康教育作为护理质量检查中的重点检查项目,使教育融入医疗护理过程中,有效提高患者对月经失调认知程度及治疗状况,改善患者的预后[8]。从表1可见,接受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状况的掌握程度以及按时复诊率均有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患者的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与治疗和健康指导保持一致的程度,而行为包括遵医嘱服药、饮食、运动、定期复查或改变其他生活方式等[9]。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评价患者是否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痊愈率和疾病的控制率[10]。国内外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善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1]。从表1可见,依从率从71.43%上升为95.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JCI模式下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可促进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对促进患者的依从性有重要意义。标准化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患者体会到医院优质的服务质量、和谐的医护团队,感受到友好积极的氛围,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相关健康工作。通过标准化健康教育,实现了健康教育在整个就诊过程的无缝化链接,使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和治疗计划,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及满意度,从而调动他们战胜疾病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2-13]。良好的医护合作关系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也让医护人员愿意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当中,积极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李哲.JCI标准与国内医疗机构管理标准的对比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2,33(12):45-46.

[2]徐建史.利用JCI标准建立全员动员模式下患者和家属的教育[J].护理研究,2009,23(2):441-442.

[3]韩永慧.精神科病房实施标准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2(16):162-163.

[4]张玮娜.护士月经失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9):1042-1044.

[5]黄姣.健康教育对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深静脉置管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7):1042-1043.

[6]李欣.医院健康教育对中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8(31):2866-2867.

[7]王莹洁.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1(33):220-221.

[8]拓春梅.标准化健康教育在产房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0(32):1688-1689.

[9]陈亚梅.社会支持与糖尿患者依从性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09,1(23):205-206.

[10]施毕芳.患者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34.

[11]把爱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7,13(25):2440-2441.

[12]刘竹慧.手术室不良医护关系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探析[J].心理医生杂志,2012,3(212):420-421.

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考核指标;教师队伍建设及结构;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0-0006-04

记者:钟老师您好。自1993年以来,您一直致力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并于2002年,被破格评为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这说明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到见解。我们想请您谈谈您是如何理解“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的,您认为这个指标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如何保证落实?

钟志农:“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在接受贵刊采访时提出的,我认为王司长说得很有针对性。他提出的“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击中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某种阻滞的要害。“考核”,实际上是对一个学校教育行为的“行为塑造”与“行为矫正”。不管一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重视,只要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和激励,那么,学校领导的“成就动机”就不能满足,他们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决心和热情就会逐渐淡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里的地位就会被其他更容易得到“愉快刺激”的功利性的工作目标所替代。在任何一项工作中,目标是催化剂和兴奋剂,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如此。

至于说到这个考核指标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我觉得可以从“人、物、事、绩”四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人”,即王司长所说的“有人做”。事在人为,人在,事业就在,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在现在的大气候下,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光靠一纸空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本推不动的。而目前关于“人”的问题在于:一是“进不来”,一些学校以“没有编制”为由,不愿意接收科班出身的高校心理系毕业生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认为随便找一个工作量比较轻的人兼任一下就可以了;二是“用不好”,进了人以后,总觉得这个“人”的工作量太轻,没有什么事干,于是就让心理辅导教师兼任学校的文秘、教务员、政教干事之类的职务,时间一长,主次关系就颠倒了;三是“留不住”,由于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编制、待遇、职称、业绩考核与认同、评优晋级等具体问题得不到制度性的保障,大部分心理辅导教师觉得干得“不明不白”、干得“不痛快”、干得“窝囊”,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于是跳槽去做社会心理咨询师,去企业做人力资源培训,或者改行去教外语、政治,以便让自己从学校里的“杂牌军”转为“正规军”,这就叫“留不住”。

如果“人”的问题不解决,其他考核指标就都无法落实。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出一个刚性的指标,多少个班级以上规模的学校要配备1名(或者2~3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当然,兼职教师也很重要,他们同样是生力军,他们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但兼职教师流动性大,没法列为刚性的考核指标。依我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历时十年,已经到了建立“专职化”队伍的时候了,否则这种有关“人”的考核就等于没有考核。至于我们的中小学校几年内可以达到这个目标,那是另一个问题。关键是基本的目标不能模糊不清。而“编制”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决心”的问题。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就很好地用红头文件解决了正式编制的问题,破解了其他省市长年未决的难题,可见,“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

与“人”的指标相关联的,就是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待遇、职称、评优、晋级也要有可操作的考核标准,总的原则是不能用学科教师的考核指标来考核心理辅导教师,而应该建立一个符合辅导专业要求的指标来评价他们的工作量与绩效。这样才能解决好 “不愿做”的问题。

其次是“物”,就是物质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少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基地,有一些必需的设备和工具。关于基地建设,部分学校出现了两种分化:一种是硬件建设得相当好,学校不惜血本加以投入,动辄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建起了“五室”、“六室”,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校内“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另一种是根本无基地,或者虽然建了基地,条件却相当简陋。从考核的角度来说,应该将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作为引导的方向,包括:按标准化要求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配置相应的场地、设备,其他硬件和软件等;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班级团体辅导专用教室;内部设施应该强调实用性,符合中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不必过分豪华。

再次,就是“事”。这个“事”,不是指心理辅导教师要做哪些事,而是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的最基础性的事情。我认为,现在对学校的考核不要注重形式的“创新”,媒体报道往往注重抓“新”,这样的导向很容易出偏差。对学校的考核还应该强调“实”,要实实在在把必须做的事情真正做到位,不搞花架子。如果说要考核学校做的最基础性的事情,我看主要是四件:

1.上好发展性心理辅导活动课。要出台一个比较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权威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标准”,详细规定开课年级、每月最低课时数等。要给心理辅导活动课一个“活动课程”的“名分”,“名正”才能“言顺”。过去某些概念的提法导致一线学校认识模糊、行动迟缓,应该加以澄清。

2.建立个别心理辅导基地并能正常运作。坚持定期的接待来访制度,对出现适应不良和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补救性辅导和矫正。

3.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努力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观念,让他们能自觉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技巧来教书育人,减少“师源性”的心理伤害。

4.建立危机干预机制。要有完整而又有效率的危机干预体系,能对学校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做出及时预警、初级干预和有效反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常规性的、不可或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无需追求“轰动性”效应。如果每个学校都能扎扎实实把上面四件事情做好,能埋头苦干十年八年,那么我们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出现一个大好的局面。

最后,是对“绩”的考核。我们现在对“绩”的考核总是“喜新厌旧”,这是浮躁世风的折射。我觉得“绩”的指标不一定很高,关键考核两条:是否“真做”,是否“做实”。只要“求真务实”,好的经验、好的典型、好的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要保证上述指标落到实处,让学校校长“想做”“愿做”,就要外加一条刚性的指标,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达标的学校,不能授予“文明学校”“先进学校”“重点学校”等综合性的荣誉称号。

记者: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岗位”。您认为怎样的机制,才能让这个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岗位?

钟志农:我非常赞同“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岗位”。

在我看来,不同地区情况各有不相同。有些地区、有的学校确实存在着用“老、弱、闲、兼”人员来应付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这样做必然使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但我发现也有不少地区、不少学校是选择了比较优秀的师资在做这件事情,而这往往是这些优秀教师自己努力争取的结果。这些优秀的教师即使学校不给待遇报酬、不给课时、不算工作量,也还是干劲十足、无怨无悔、孜孜不倦。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各地都有这样一批“志愿者”。正如俞国良教授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这些“志愿者”往往是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他们在实践中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才会有这样高的热情、自觉性和积极性。尽管他们当中很多是“半路出家”和“兼职义工”,但他们是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行者”。从实践效果来看,凡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心理辅导教师,往往原本就是学科教学或班级管理的骨干。这就是说,基本素质在他们身上是相通的,而不管这些基本素质表现在哪一个专业范围内。

所以,我理解的“优秀教师”,是指基本素质良好――他们应该有执着的专业理想和追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对学生的满腔热忱和人文关爱,对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有较为透彻的了解,有理论和实践的“悟性”,有敏锐的觉察力和同理心,有清晰的思路和表达能力,有奉献精神。这样的教师,往往放在哪里都是出类拔萃的。而要想让他们能够加入和稳定在心理辅导教师队伍里,至少应该有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心理辅导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能够和其他学科教师“平起平坐”。

记者:您理解,什么叫做“真做”?各级行政、科研部门及学校和教师要怎样才能保证“真做”?

钟志农:所谓“真做”,就是“有上级检查”和“没有上级检查”一个样,“有领导督促”和“没有领导督促”一个样,“有荣誉、奖励”和“没有荣誉、奖励”一个样,“出现恶性事件”和“没有出现恶性事件”一个样。当然,有检查比没检查要好,有督促比没督促要好,有荣誉和奖励比没有荣誉和奖励要好,没有出现恶性事件比出现恶性事件更是好上加好。但如果学校只是为功利性的目的或者仅仅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才匆匆忙忙抓一下心理健康教育,风头一过就又安之若素甚至是麻木了,那肯定不能叫做“真做”。无论是行政与科研部门还是学校与心理教师,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常规化”“制度化”的轨道,不因人动而“时有时无”“时冷时热”,才能算是做到了“真做”。

记者:在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需不需要建立课程标准,或课程试行标准?这个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个标准的框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才能适应一线的实际需要?

钟志农:这是一个大问题,简而言之,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1.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要面临身体的、认知的、情绪的和其他方面的成长问题,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文化中都普遍存在。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发展和预防为主。

2.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通过活动课程来加以保证。

3.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有年龄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的,因此,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也必须有一个系统的,与学生成长历程相对应的内容体系。

4.这样一个科学的、连续不断的发展性辅导内容体系,必须以国家权威部门研制的“课程标准(试行)”来加以确认。

自1999年以来的十年里,由于缺少这样一个权威的发展性心理辅导课程基本大纲,导致社会上各种版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泛滥,其中固然有些版本的内容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总的说来,是良莠不齐、精芜并存,也不乏以盈利为目的的“杂烩”和“拼盘”。这说明,在发展性心理辅导的课程内容和文本载体这一领域里,教育行政部门如果不主动到位加以引领和统整,那么市场经济就会把“山寨版”的课程内容和文本载体推向学校,这是无法禁绝的。

我认为,在发展性心理辅导方面,最重要的不是编写教材,而是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学参考书,这两样东西都是给辅导教师用的。至少下一个或两个十年以内,在发展性、预防性辅导方面,国家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门应该给每个辅导教师提供这样两个可操作的“拐棍”和“蓝本”。特别是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应该尽可能详尽。但是,有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之后,如果不编教材,那么在利益驱动之下,社会上各种版本的“教材”还可能蜂拥而至,来占领这个有利可图的“真空市场”,所以,回避不是上策。我的意见是不编教材,只编“学生心理活页”。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心理辅导活动课是用不着使用文本教材的,有了教材反而会中断甚至阻塞课堂团体动力的推进。但若是以很简洁的“班级心理辅导课学生心理活页”来加以代替,就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课后用三五分钟时间做一些思考和活动性纸笔练习,以巩固和拓展课堂辅导效果。“学生心理活页”可以用散页的形式出现,一个学年也就是20张左右16开的纸,价格低廉,但必须要有权威性,经过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样就可以防止把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商家盈利的目标。当然,这样的“学生心理活页”要由科研部门来专门研发。

记者:全国各地都在进行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您认为作用是什么?有哪些弊端?您认为应该由什么部门组织,如何组织,培训哪些内容?

钟志农: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最突出的矛盾是全国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培训目标、计划与课程,也没有统一的符合学校心理学标准的资格认证和职业规范,师资培训的力度远远滞后于事业发展的需要。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还有一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地方培训标准与考核认证,更多的地区恐怕是处于“自然”状态。这样一大块培训的“真空地带”,必然会被其他社会化的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所渗透和取代。当然,各地社会化、商业化模式的“国家咨询师培训”,自有它的长处和功劳,也培养了一些素质较高的咨询人员,特别是对“心理咨询热”的兴起和咨询行业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但是,“国家咨询师”培训在某些地区走了“味道”,降了标准。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应试,轻操作;重医学模式,轻发展模式;重成人心理障碍性问题,轻学生心理适应性问题。所以,拿了“国家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回到学校却往往发现很多东西用不上,而需要用的东西却没有学。

学校心理辅导与社会心理咨询有很多不尽相同的地方,师资培训的内容和资格认证标准当然也应该有所区别。从内容角度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提法已经很全面,即“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具体说来,在掌握基础性的四大理论流派的前提下,应该加强青少年发展心理辅导、班级团体辅导、游戏辅导、行为矫正、认知调整、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等操作性的技能技巧培训,并注意与班级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相沟通。从培训的组织角度说,我认为还是应该由教育部来制定培训标准和认证标准,也就是说,要与国内的“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相对应,可以参照国外的提法,称作“国家级学校咨询师”;具体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可以由省级教育行政(或科研)部门授权若干地区级的业务部门来加以组织;在培训师资的配置上,要特别注意聘请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一线实践经验的专家、教师来参与这项工作。

记者:在现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基础上应增加哪些刚性内容,才能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下一步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钟志农: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中小学心理健教育指导纲要》应该说还是比较全面、比较有弹性的,这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初期是必要的,因为必须考虑各类地区的不平衡性。但是时过近十年,形势在发展,要求应该跟着提高。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三件事情的提法上要增加刚性。

第一件事,把“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修订为“必须开设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把“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修订为“课时必须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认真加以安排”。

第二件事,把“专职人员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以及“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修订为“专职人员的编制必须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和“省市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解决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第三件事,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修订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

上述三件事情如果有了刚性的要求,就可望下一阶段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势出现一个较大较快的发展。

记者:如果请您寄语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钟志农:做中国第一代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是幸运的,开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记者:您的深邃思想和精辟观点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很强的指导意义。谢谢。

参考文献:

[1]陈虹.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工作――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1):4~7.

篇3

肛肥大是一种增生性炎症改变的疾病,是由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而引起的。临床上随着肛逐渐增大,有时可随大便脱出肛外,反复脱出刺激肛管,可使局部分泌物增多,有时还会出现便后带血,排便不净的感觉及瘙痒。因此在治疗方面,早期治疗是预防肛肠疾患的关键,加强综合治疗,积极处理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得了肛肥大使患者坐立不安,心情低落,因此我们应当对他们做好正确的护理指导。

2 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做好入院宣教,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介绍,病房管理,自身物品管理,术前检查及术前指导等内容。

3 术前健康指导

3.1心理调适指导 手术是肛肥大唯一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病人最担心的是术中疼痛,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因此,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情绪。我科护理人员运用沟通技巧,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对患者的痛苦及担心给予同情和安慰,同时对他们讲解手术目的、方法和效果,鼓励病人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放松心情,勇敢治疗。

3.2饮食指导 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3.3活动指导 劳逸结合,适量活动。

4 术后健康指导

4.1活动指导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勿久蹲久坐久立。

4.2饮食指导 2小时嘱病人勿大量饮水,防止尿潴溜。术后当日、次日进食流质,半流质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应遵从医嘱,注意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生冷食物及油腻食品,以防腹泻或粪渣堵塞肛窦。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多喝汤汤水水,促进营养吸收。

4.3排便指导 术后病人小便应有人搀扶,尽量避免排便。小便不畅时做好心理护理和有效的物理诱导排尿,无效时遵医嘱导尿,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潮湿。病人解大便时不应久蹲,解便时不应有看书、听歌等不良如厕习惯。大便不好解时遵医嘱用润肠通便的药如芍药汤、液体石蜡等使大便松软、,以利排便。

4.4换药指导 注意创面有无渗血,如敷料已被染湿应及时更换,便后坚持坐浴,可用1∶1000的高锰酸钾液或生理盐水,或用中药煎熬坐浴熏洗,每次10—15分钟。便后及时清洗。换药在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换药应有科学性,争取患者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4.5疼痛护理指导 护理人员应耐心做好解释,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要有同情心,要相信病人,及时引入良性信息,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看电视、听音乐、讲故事,以分散注意力,使其发挥耐痛潜在能力,做好心理护理。无效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5 出院健康指导

5.1活动指导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喝酒、久坐都会刺激;保持清洁;勤换内裤;坚持每日便后清洗,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的抗病能力,预防感染。

5.2饮食指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烟酒,多食蔬菜水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篇4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 老年 家庭访视 标准化护理语言 健康教育

随着医疗结构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将老年高血压纳入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的重点范畴,并对高血压家庭访视工作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现阶段标准化护理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逐渐被应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在家庭访视工作中可以发挥显著的优势[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中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市3个社区内的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展开了分组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市3个社区中临床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抽取其中的9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每组48例。在对照组中包括有男21例,女27例,年龄60-78岁,平均(67.5±14.3)岁,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学历者20例,初中以下学历者28例;对照组中包括有男20例,女28例,年龄60-79岁,平均(68.1±13.6)岁,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学历者21例,初中以下学历者27例。以上统计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意义,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并自愿接受临床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据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8例,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研究者每2周进行1次家庭访视,并合理应用标准化护理语言,连续进行12次;对照组患者则是接受单纯的社区健康教育。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健康知识和行为、功能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感知健康、家庭健康等。

1.2.2 家庭访视方法

首先对患者展开病历调查,并建立电子信息,而后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最后设计出护理计划,对护理诊断顺序进行排列,设定护理目标,有计划实施家庭访视工作。而后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评价表》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护理效果评价等相关计量资料均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形式表示,在对比过程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以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以Χ2检验,在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与行为评分比较

经统计发现,在实施家庭访视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健康信念、健康知识、危险控制和安全等评分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

2.2 两组患者家庭访视后功能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感知健康以及家庭健康评分比较

经统计证实,在实施家庭访视后,观察组患者功能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感知健康以及家庭健康评分中除生理健康外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

表2两组患者家庭访视后功能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感知健康

以及家庭健康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家庭访视后血压监测结果比较

经统计证实,对照组患者实施家庭访视后患者收缩压维持在(141.2±23.5)mmHg,舒张压维持在(83.1±12.3)mmHg;观察组患者家庭访视后患者收缩压维持在(136.5±21.1)mmHg,舒张压维持在(80.2±11.9)mmHg。显然观察组患者血压维持效果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曾有学者指出,基于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家庭访视工作可以使社区健康教育模式与知信行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健康教育效果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与行为,并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社会以及感知健康等[3]。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中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来自社区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展开了分组健康教育,经对比证实,实施标准化护理语言家庭访视的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心理健康状况、感知健康状况以及家庭健康等诸多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效果也较对照组好。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4],证实基于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家庭访视工作的实施,可以使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与效果得到良好的改善[5],进而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血压控制效果,提高社区护理安全[6]。

综上所述,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访视中,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实施可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值得关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 ﹙上﹚[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01):1?5.

[2] 林晓英,郭玲,刘素珍,等.某社区产褥期接受三次家庭访视的产妇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02):453-455.

[3] 徐月贞,刘丽,曹祝萍,等.基于 Peplau 人际关系模式的社区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家庭访视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01):344.

[4] 卜保鹏,黎采青,顾庆焕,等.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07):2192.

[5] 沈序英,史玲,王路昌,等.高血压患者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3):873.

[6] 戴云云,何国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挑战[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5(05):452?454.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老年;家庭访视;标准化护理语言;健康教育

随着医疗结构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将老年高血压纳入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的重点范畴,并对高血压家庭访视工作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现阶段标准化护理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逐渐被应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在家庭访视工作中可以发挥显著的优势[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中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市3个社区内的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展开了分组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市3个社区中临床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抽取其中的9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每组48例。在对照组中包括有男21例,女27例,年龄60-78岁,平均(67.5±14.3)岁,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学历者20例,初中以下学历者28例;对照组中包括有男20例,女28例,年龄60-79岁,平均(68.1±13.6)岁,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学历者21例,初中以下学历者27例。以上统计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意义,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并自愿接受临床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据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8例,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研究者每2周进行1次家庭访视,并合理应用标准化护理语言,连续进行12次;对照组患者则是接受单纯的社区健康教育。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健康知识和行为、功能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感知健康、家庭健康等。

1.2.2 家庭访视方法

首先对患者展开病历调查,并建立电子信息,而后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最后设计出护理计划,对护理诊断顺序进行排列,设定护理目标,有计划实施家庭访视工作。而后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评价表》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护理效果评价等相关计量资料均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形式表示,在对比过程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以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以Χ2检验,在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与行为评分比较

经统计发现,在实施家庭访视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健康信念、健康知识、危险控制和安全等评分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

2.2 两组患者家庭访视后功能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感知健康以及家庭健康评分比较

经统计证实,在实施家庭访视后,观察组患者功能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感知健康以及家庭健康评分中除生理健康外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

2.3 两组患者家庭访视后血压监测结果比较

经统计证实,对照组患者实施家庭访视后患者收缩压维持在(141.2±23.5)mmHg,舒张压维持在(83.1±12.3)mmHg;观察组患者家庭访视后患者收缩压维持在(136.5±21.1)mmHg,舒张压维持在(80.2±11.9)mmHg。显然观察组患者血压维持效果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曾有学者指出,基于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家庭访视工作可以使社区健康教育模式与知信行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健康教育效果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与行为,并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社会以及感知健康等[3]。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中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来自社区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展开了分组健康教育,经对比证实,实施标准化护理语言家庭访视的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心理健康状况、感知健康状况以及家庭健康等诸多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效果也较对照组好。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4],证实基于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家庭访视工作的实施,可以使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与效果得到良好的改善[5],进而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血压控制效果,提高社区护理安全[6]。

综上所述,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访视中,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实施可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值得关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 ﹙上﹚[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01):1?5.

[2] 林晓英,郭玲,刘素珍,等.某社区产褥期接受三次家庭访视的产妇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02):453-455.

[3] 徐月贞,刘丽,曹祝萍,等.基于 Peplau 人际关系模式的社区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家庭访视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01):344.

[4] 卜保鹏,黎采青,顾庆焕,等.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07):2192.

[5] 沈序英,史玲,王路昌,等.高血压患者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3):873.

[6] 戴云云,何国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挑战[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5(05):452?454.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62-02

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照顾和有效的健康教育[1],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只是口头宣教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标准化的病人照顾模式[2]。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有效地满足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我院产科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产妇进行全程、连续、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11月我院产科正常足月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产妇本人及家属均为非医务人员,产妇为足月单胎初产,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过少或者过多、过期妊娠以及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按照入院顺序将10月住院分娩产妇60例作为实验组,将11月住院分娩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平均年龄(25.50±2.88)岁,住院天数(5.45±1.48)d;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6.72±4.02)岁,住院天数(5.48±2.30)d。2组产妇在年龄、孕次、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根据产妇健康需求制定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路径表,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责任组长和护士长在产妇出院前进行评价。产科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1.3 评价指标

1.3.1 健康教育知晓率 采用自行设计的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调查表,内容有母乳喂养知识、产褥期保健知识、新生儿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技巧,分为完全掌握、掌握、一般、未掌握4个等级。其中完全掌握、掌握记“掌握”。在产妇出院前1天由护理组长或护士长发放,提问知识相关内容,产妇对知识点进行复述,评价掌握情况。

1.3.2 护理服务满意度 采用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请产妇填上最满意和最不满意护士。该表和健康教育调查表同时发放。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P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价值在于减少同一病种的不同病人、不同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差异,降低医疗成本[3],是一种新的护理标准化模式。健康教育路径是健康教育的计划表和时间表,提示护士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4],从而使产妇在住院期间得到系统的、动态的、连续的、有针对性的专科健康教育。产科健康教育路径不仅使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有明确流程,同时也使产妇接受到系统化的教育,在短时间内产妇就能真正掌握母乳喂养、产褥期保健、新生儿知识,使产妇尽快掌握自我护理和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

3.2 通过开展产科健康教育路径,护士的工作角色得以扩展,增加了护理实践的主动性,不但满足了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渴求,还得到产妇的认可和尊敬,护理工作价值得到认可,使护士获得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3.3 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年轻护士,有了路径的指引,减少因年资低、经验不足造成的低效性宣教,防止由于工作繁忙而造成的健康教育的遗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健康教育路径的开展,使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都受到护理人员热情服务和耐心细致的健康指导,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规范了护士的健康教育活动,满足了产妇健康需求,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践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体现了爱婴医院“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刘莉花,郝建霞.自然分娩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产科健康教育效果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J],2012,18(28):3403-3405.

[2] 盛文佳,金可可,费宏玮,等.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改进思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18-20.

篇7

关键词: 临床路径;小儿外科;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Methods 297 cases of children with par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ealth education.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health education path table in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parents of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and related knowledge on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01 ). Conclusion in pediatric surgery using clinical path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nd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the knowledge on health and nursing care staff satisfaction has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s] Clinical Pathways;  Pediatric Surgery;  Health Education

护理临床路径是我国护理学者借鉴美国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1]。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简称CP)于1996 年引入我国,它是指医生、护士、辅助科室人员等共同针对某一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诊疗护理计划,按照CP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为病人提供从入院、咨询、医疗护理处置内容、检查项目到出院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是一个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化模式。而对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就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儿外科疾病常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及家长期望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等特殊性使得满意度调查一直不令人满意。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外科2010 年1~12 月收治的297 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家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0 例实施设计好的表格式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147 例按传统宣教方式进行。两组家长均为城镇居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两组家长在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根据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结合我科多年来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实际住院情况,制定出护理健康教育路径表。要求责任护士积极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兴趣和爱好,确定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与好感,是患儿家长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然后按照路径表的时间顺序逐项落实,打勾。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模块化

[作者简介]金春寒(1977- ),女,四川眉山人,重庆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管理。(重庆 400074)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模块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SKG09)和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模块化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03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88-03

随着被社会称为“幸福一代”的“90后”大学生逐步开始进入社会,社会对其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和责任感等方面存在诸多质疑,质疑背后也饱含期待。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目的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完善人格特质。

一、“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相较而言,“90后”大学生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个性普遍更鲜明,思想更加独立和开放,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网络信息敏感,追求时尚,更懂得享受,对待规则更加灵活,权利意识增强。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正处在心理叛逆期和断乳期,人格表现不成熟和不稳定,自我中心明显;耐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差,心理弹性不足;人际关系比较被动,更依赖网络工具,崇拜成功者,成就动机强,但是认知和行为脱节严重。

此外,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仍是大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问题,大学生普遍对心理问题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一项2010年的调查表明,9.7%的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肯定态度;24.5%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预防自杀的心理健康教育;69.7%的学生认为需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此外,根据重庆交通大学2009―2013年的心理健康普查统计表明,每届新生心理普查的异常心理有效检出率为8%~12%,这部分学生遭受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严重困扰,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认为自己的心理困扰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不愿被提及自己遭受心理问题的困扰,更别说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了。还有调查发现,有16.8%的大学生认为在有心理疾病时才需要心理咨询,甚至有19.3%的学生认为如果心理问题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不需要咨询,仅有5.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个体心理咨询。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20世纪4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兴起,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家长的网络化系统工程,已经形成全社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一是心理健康主体力量不足。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基本难以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13000的师生配比。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000名大学生配备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相比,中国每5000名大学生还分不到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且许多心理辅导员其实是思想政治辅导员,根本不具备开展专业心理辅导的能力。此外,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有相当部分的心理老师属于“半路出家”,甚至普遍存在非专业人士从事专业工作的问题。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置缺乏标准化体系,教育手段不规范。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不同,软硬件配置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教育目标不明确,甚至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缺乏系统的内容体系和规范的实施途径,普及率和有效性还亟须提升。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危机干预”轻“普及发展”,重“问题学生”忽略“广大学生”,重点工作放在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身上,而缺乏对全体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发展的普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消极应对出现问题的状态,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指导,因而,学生长期缺乏预防和应对心理问题发生的能力。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构建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内涵

基于“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困境,高校心理健康普及化教育体系需要构建标准化的内容体系、规范化的教育手段和有效的评估机制。模块化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表现形式。基于模块化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克服师资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强教育规范性,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和有效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骨干,强化朋辈心理互助功能。本文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内涵界定为:以“90后”大学生普遍的心理发展为教育导向,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重点内容分成内在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包括适应性、发展性和干预性模块,利用课堂教育、班团建设、团体辅导、网络多媒体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路径,开展模块化教育,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性和有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不仅重视大学生的普遍性教育,也强调“90后”大学生重要心理成长任务和重点学生的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利用现有教育途径、班团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不同模块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改善新生适应性、增强大学生积极自我意识、推动班团组织建设、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动力、加强特殊学生(比如抑郁、焦虑情绪严重)心理干预的目标,从而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与危机防控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按照大学生个性成长的不同层次目标分为适应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治疗性目标,以此对应的教育模块包括适应性教育模块、发展性教育模块和干预性教育模块,每类模块对应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如图1所示。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化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化以大学生普遍的人格成长和心理发展为目标,最大化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师资条件和教育平台,通过教育内容模块化提高教育针对性、深入性和实际效果,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1.理论意义。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开展的诸多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鲜有高校将大学生成长发展和问题干预系统化。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体系,基本涵盖了大学生面临的心理成长发展任务,并且对重点问题重点关注,做到了既有普及,又有侧重。

2.实践意义。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体系基于系统论,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主要目标将教育内容分成不同模块,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实现从内容到实施方案的标准化。在方案设计中尊重学生发展性和主体性,立足现状,充分挖掘高校现有平台和资源的利用率,普遍采用心理辅导特有形式,如团体辅导,构建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

3.创新意义。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体系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分为适应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干预性目标,将新生适应、积极自我发展、人际关系改善、情绪调控等内容融入相应模块,利用高校现有平台和途径,最大化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和有效性,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运行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运行原则。首先是现实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大学生实际发展现状和高校现有条件,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实际,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中更好地学习、生活和交往,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环境,教条极端的理想式教育。其次是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原则。心理发展不只存在于大学阶段,更是一个人一生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把握发展性原则,以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引导大学生创造性地发展和提升自我,塑造优良品格,实现理想,丰富生命,收获幸福。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实施途径。一是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应按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内容课堂实施方案通过课堂教育开展。心理学通识教育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平台,通过启发、体验、实践、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从生动翔实的案例到由浅入深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从人物榜样的心理成长感悟到大学生对自己心理成长历程的反思、评价及其目标规划,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实现心理健康的适应性和发展性目标。

二是班团活动。高校班团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可以称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以班级团组织为单位,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专题普及、班级凝聚力训练、心理健康筛查和干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加强对心理异常的监控和干预。以班团组织为路径,实施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化和普及性,大大提高学生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培养优秀学生工作骨干。

三是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对优化大学生人格特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团体中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认识他人的机会,强化自我反思,有利于建构积极自我。此外,团体辅导有助于纠正心理偏差,培养健全人格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模块化体系中,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新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自信心训练、学习动力训练、人际交往障碍干预训练和情绪调控辅导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四是网络平台宣传教育。“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率非常高,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资源,可以通过利用校园网和已有的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开展模块化教育体系实施。重庆交通大学“心灵之约网络平台”不仅实现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功能,而且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助人自助,互助共赢。网络教育平台开发应更加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朋辈互助功能。

五是个体咨询与危机干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中,要重视普及教育和个别干预结合,对重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是体系运行的保障。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学生,应实行特殊的干预和教育过程,比如对于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学生、成绩严重落后的留级生、家庭关系存在异常问题的学生、情绪特别抑郁的学生以及已经出现精神障碍的学生应进行实时监控,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严防造成严重后果。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化体系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运行以教育主体(目标)、教育中介(途径)和教育模块(内容)三要素为核心,遵循“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将心理健康内容模块融入课堂教育、班团活动、团体辅导、网络教育和个体咨询等教育和干预途径中,通过标准化方案实施、信息反馈、方案调整和再实施的动态运行,实现改善“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提升心理素质和成长动力,优化个性品质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丽清.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1(8).

[2]李光英.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5).

[3]刘伍梅.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体系析[J].教育与人才,2012(7).

[4]李文霞.试论当代大学生健全社会人格的塑造[J].教育与职业, 2007(11).

推荐期刊
  • 健康
    刊号:11-2185/R
    级别:省级期刊
  • 特别健康
    刊号:42-1852/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研究
    刊号:33-1359/R
    级别:省级期刊
  • 大健康
    刊号:12-1452/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