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8:24: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机电一体化数控方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工业生产中,人们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控制能力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有效控制,人们运用了智能控制。在微电子技术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目前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这为机电一体化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呈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所以,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的一大课题。
1、智能控制与机电一体化的关系论述
自 21 世纪的到来,智能化控制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并且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而将智能控制应用得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当中,不仅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有效的促进了工业化的生产,为人类社会工业产业化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目前,我们除了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机电一体化当中,还将许多先进的科学理论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许多新思想、新理论,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作为机械工业与微电子工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机电一体化必将会在以后的机械设备生产中占据主要技术地位,而智能控制系统技术也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智能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讲,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是具有更大的应用优越性的。这主要体现在智能控制系统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增强机电一体化的适应能力。
2.1 完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由于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是在外部环境和控制器的作用下实现控制作业的。因此其控制指令的形成是直接根按照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来确定调控方案,这就省去了中间模型分析的环节,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更加快捷高效,工作精度更高,设备性能得到很大完善。
2.2 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工作效率,采用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实现机械设备依据操作人员所发出的命令编码自动进入工作状态,继而按照流程顺序完成系统运行,这样就仅仅只需要人力完成第一步指令输入即可,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避免了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失误影响到工作效率。
2.3 增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有效的智能控制,从而合理地调控设备中的结构或运行程序,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全可靠。
3、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3.1 机械制造中的智能控制
以经典的机械理论和计算机辅助技术并结合智能控制方法,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制造过程中形成了新行的机械制造工艺,并不断向智能制造系统方面发展。智能控制技术解决了现代较为先进的制造系统必须依靠不够精准和完备的数据来处理无法预测状况的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制造过程的动态模型,并以神经网络的学习和并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行在线的模式识别操作,对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处理。
把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能够提高工程机械各种故障的自我诊断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解决了传统控制力一直无法很好适应多变复杂对象的难题。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工况中可以实现无施工人员的智能化、高质量的施工。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是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其发展的基本原理是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其它信息技术工具取代一部分人的脑力劳动。而对于一些残缺不全的信息而言,它利用模糊集合和模糊关系的特性,对于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在线的模式识别。在高新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引领下的背景下,人力操作为主的机电相关机械制造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节奏,未来其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将智能控制及其相关科学技术与传统的机械理论进行有效的融合。目前,工程机械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工程机械单机集成化操作与智能控制技术;工程机械的智能监控、检测、预报、远程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基于网络的机群集成控制与智能化管理技术,特别是智能型救灾工程机械已成为当前研制热点。
3.2 电力电子学研究领域中的智能控制
将智能控制技术引入电力系统,在电机电器设备的优化设计、故障控制和诊断等方面,都相当有成效。对电器设备的设计优化,可用先进的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能大幅度缩短计算时间,有效节约成本,并提高电机电器的设计质量和效率。
3.3交流伺服系统中的智能控制
伺服驱动装置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控制质量和系统动态性能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交流伺服系统有着相当复杂的非线性和时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而智能控制技术以非线性控制方式将人工智能引入智能控制器,能很好地适应系统参数的时变情况,其在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建立精准数学模型的困难,提高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稳定性。
3.4 数控领域中的智能控制
数控领域所应用的智能控制有相当高的性能要求,尤其是在延伸、扩展和模拟的知识处理方面,如加工运动推理、网络通信制造能力以及感知加工环境的能力等,必须能进行自适应控制、自组织控制等,智能控制可以解决信息模糊、不确定性等控制问题,取得良好的成效。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和数控相关领域逐渐。由于研究的对象和系统越来越复杂,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数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尝试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在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等领域运用数控技术。运用智
能控制新兴技术可以让数控技术实现智能编程、监控、建立智能数据库等重要目标。当今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构建。建立统一系统平台,增强数控系统的柔性,借助于数学模型描述和分析的传统控制理论难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调解变化频繁的需求与封闭控制系统之间的矛盾都是构建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一些主要目的。
结语: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智能控制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尽管智能控制技术是近年来方才被研发应用的新技术,但其发展速度却是非常快的,目前智能控制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并发挥出良好的功能作用。我们相信,在未来科技技术的推动下,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必将更加强大,从而促使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们仍然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智能控制系统的理论研究水平。理论是技术发展的动力和依据,只有深入研究智能控制系统的理论,才能促使其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2不断扩大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增强其应用功能。从当前的智能控制系统发展现状来看,尽管其已经被应用在多个领域,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问。主要能够再进一步的提高智能控制系统的性能,就可以促使其更好的为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鹤年.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J].煤炭技术,2011(7) .
[2]晏建新.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1 (30).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分析
智能控制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尽管智能控制技术是近年来才被研发应用的新技术,但其发展速度却是非常快的,目前智能控制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并发挥出良好的功能作用。
1 智能控制的特征
智能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智能控制系统核心的高层控制管理;第二,具有非线性的特点;第三,智能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变性;第四,智能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上有着忧特性;第五,智能化技术的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第六,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项目将许多许可的先进理念都很好的融入其中;第七,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由此可见,智能化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强的学习功能和组织功能,它可以将许多先进的学科技术融入到其中从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将智能控制应用到机电一体化当中,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机电一体技术的应用范围还使得机电一体化机械可以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 智能控制与机电一体化的关系论述
自21世纪的到来,智能化控制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并且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而将智能控制应用得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当中,不仅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有效的促进了工业化的生产为人类社会工业产业化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目前,我们除了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机电一体化当中还将许多先进的科学理论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许多新思想、新理论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3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作为机械工业与微电子工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机电一体化必将会在以后的机械设备生产中占据主要技术地位,而智能控制系统技术也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智能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讲,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是具有更大的应用优越性的。
3.1 完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
由于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是在外部环境和控制器的作用下实现控制作业的,因此其控制指令的形成是直接根按照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来确定调控方案,这就省去了中间模型分析的环节,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更加快捷高效,工作精度更高,设备性能得到很大完善。
3.2 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工作效率
采用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实现机械设备依据操作人员所发出的命令编码自动进入工作状态,继而按照流程顺序完成系统运行,这样就仅仅只需要人力完成第一步指令输入即可,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避免了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失误影响到工作效率。
3.3 增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有效的智能控制,从而合理地调控设备中的结构或运行程序,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全可靠。
4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主要应用
4.1 机械制造领域中的智能控制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机械制造,目前,智能控制随之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把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能够提高工程机械各种故障的自我诊断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解决了传统控制力一直无法很好适应多变复杂对象的难题。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工况中可以实现无施工人员的智能化、高质量的施工。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是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其发展的基本原理是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其它信息技术工具取代一部分人的脑力劳动。它可对制造过程进行动态环境建模,利用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的方法通过传感器融合技术将进行预处理采集的信息,并采用“Then-If”逆向推理修改控制机构或者选择较好的控制模式和参数。 而对于一些残缺不全的信息而言,它利用模糊集合和模糊关系的特性,可以将一些模糊的信息集合到闭环控制中的外环决策机构来选取相应的控制动作,并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具有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在线的模式识别。在高新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引领下的背景下,人力操作为主的机电相关机械制造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节奏,未来其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将智能控制及其相关科学技术与传统的机械理论进行有效的融合。目前,工程机械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工程机械单机集成化操作与智能控制技术;工程机械的智能监控、检测、预报、远程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基于网络的机群集成控制与智能化管理技术,特别是智能型救灾工程机械已成为当前研制热点。
4.2 机器人领域中的智能控制应用
机器人系统是一种复杂、非线性且具有研制不确定性的系统,这些特征适合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机器人智能控制机器人学一直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每一种新的控制理论方法都会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得到过应用,使得新型智能控制技术渗透到机器人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因此,对机器人的控制也成为检验各种控制方法优劣的试金石。当前智能控制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模糊系统及专家控制系统对机器人轨迹规划的模糊控制策略;机器人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视觉处理方面的智能控制;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策略;机器人手臂姿态及动作的智能控制;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遗传算法控制策略。目前,采用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技术对机器人进行定位、环境建模、检测、控制和规划的研究已经在多个实际应用系统中得到验证。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给定各个关节的驱动力矩,使得机器人的位置、速度等状态变量跟踪给定的理想轨迹。
4.3数控领域中的智能控制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和数控相关领域逐渐融合。由于研究的对象和系统越来越复杂,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数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尝试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在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等领域运用数控技术。运用智能控制新兴技术可以让数控技术实现智能编程、监控、建立智能数据库等重要目标。当今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构建。建立统一的可重构的系统平台,增强数控系统的柔性,借助于数学模型描述和分析的传统控制理论难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调解变化频繁的需求与封闭控制系统之间的矛盾都是构建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一些主要目的。
智能控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如何将其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传统控制理论结合起来,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高度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有效的提高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但是由于这项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还需要在不断的努力当中对其智能控制技术进行探索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摘 要:机电一体化学技术又被称为机械电子学技术,是一门综合的、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同时它是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由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和现代自动控制机械技术等各类技术相互融合而成的。因此,对于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和普及,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机械的各种性能,会使得电子控制技术和液压、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提高工程机械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操作舒适性。正是基于此,主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应用前景
1 引言
一般来说,现代机电一体化是当今目前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相对较高级的阶段。它同时也以计算机产业为基础和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同时也是生产实践对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根据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来看,整个工程机械的机电智能化和一体化将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2 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工程机械上的应用模式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机床的创新
在机电一体化应用中,Z80-CPU各种应用软件较多,在我国机床数控方面应用比较普遍,因为它的系统开发较容易。我国的数控机床一般均采用经济型的光电隔离电路及Z80-CPU微机、微机I/O接口电路以及功率放大电路等。而且这类Z80-CPU及其配套的芯片普遍、廉价并且相对于其他的技术来说相对可靠、维修方便、通用性强。Z80系列有独特的I/O指令,而且I/O接口译码硬件也较简单,其微机执行时间也较短、重要的是其指令格式也相对较短,这样非常有利于缩短扫描现场机床工作状况的周期。
由于大部分的数控机床要求工作刀具或工作台必须精确按照沿坐标轴的运动,因此在这类机电一体化应用中,就必须要考虑采用具有插补功能的连续控制方式。滚珠丝杠摩擦损失小,副传动效率高,在整个操作中无爬行现象,运动平稳,给予适当预紧,采用氟塑贴面导轨,它具有耐磨性好,摩擦系数小,可消除低速运动的爬行现象,同时它的抗撕伤能力强、以及成本低等优点。反向时可以定位精度高、消除空间死区以及刚度好。可消除螺母和丝杠的螺纹间隙,因此一般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传动方式采用滚珠丝杠副传动。
2.2 现代机电一体化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在化纤行业的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如精密卷绕控制系统中,其控制系统是由金属导纱器电机、高强度摩擦辊以及变频器组成,同时还附加测速控制器与传感器组成。这样的工程机械中,其卷绕筒子一般采用积极式传动,卷绕交叉角是变化的,并且在筒子与导丝器的往复频率之间是一固定比值。
此外国外生产的工程机械,如装载机、推土机以及铲运机等由于采用了相对电子控制的自动变速器,这充分提高了整个工程机械的油耗,增加了经济性,而且简化了操作。
3 现代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3.1 高性能化的应用发展
这里面主要包含:高速的应用化模式、高精度的应用模式以及高效率的应用模式、高可靠性的应用。新一代CNC系统采用多CPU结构以多总线连接,就是以此“四高”为满足生产而诞生的。这种系统采用精简指令集机,可同时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并行处理,从而来保证该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具有相对高性能。
3.2 微型化的应用发展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在纳米尺度上相融合的产物,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泛指几何尺寸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其体积一般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并且其耗能小、体积小、运动灵活,是近年和将来十大关键技术之一。
3.3 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的应用发展
一般来说,现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和进步都主要体现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也就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智能化技术,而且这种在实际中的区别表现就是表现在其产品的智能上。它是吸收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生理学等一系列智能的新方法、新思想,模拟人类智能,这样的技术目前任然在探索和应用中,相信将来是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孙永利.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1).
[2]浩清勇.简述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
[3]冷俊.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7).
[4]李洪忠,梁振清.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机,2009,(7).
[5]罗辑,杜柳青,袁冬梅,曾宇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机床与液压,2008,(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智能控制; 传统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5;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136-01
智能控制是在机电一体化与机械自动化的基础之上研发而成的新型控制技术,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机电一体化工作原理,极大的提高了机电一体化运转的效率。
一、机电一体化与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如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信号变换技术、接口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等。将多种技术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通常情况下,我们也称呼它为机械电子系统。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所有的相关技术进行结构耦合,并进行信息控制和转换,最终产生所需要的能量来完成工作。智能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将一些非常复杂多样的工作任务,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地驱动以实现控制目标的控制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模拟人类智能。它的运用能够快速完成一些人脑人力无法实现的复杂工作和任务,具有非线性特性、高层控制核心特征和变结构特征,与其他现代化技术相融合,满足人类多方面复杂的要求。
二、智能控制在应用上的优势分析
1、 机电一体化系统性能的完善
相对于传统性质的自动化相关控制系统来说,智能控制已成为机械工业与微电子未来发展最为主要的方向,智能控制的系统在如今的机械电子一体化系统之中的应用其优势主要在于它可以完善与帮助机械电子一体化总性能。智能控制的系统在整个机械电子一体化系统当中,可以帮助系统省略当中模型分析环节,进而更加准确的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而准确的确定调控方面。最后直接形成系统指令进行系统指控。在控制器与外部环境双重作用的情况下,帮助机械电子一体化系统得以更加高效、更加快捷、更加精准的条件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2、 机械电子技术系统的工作效率有效的提高
因为采用了智能控制的技术,能够根据相关工作人员所发出指令编码将机械设备进入自动工作状态,并通过智能控制对由于人为操作因素上的失误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损失进行有效避免避,最终有可能会对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效益造成影响;在智能控制相关系统的作用下,只需通过人力进行一步指令输入,而余下全部均可以通过系统根据指令按工作的规范流程顺序进行系统的运行。
3、机械电子技术系统可靠特性增强
在智能控制相关系统的作用下,只需通过人力进行一步指令输入,而余下全部均可以通过系统根据指令按工作的规范流程顺序进行系统的运行,使得智能控制的系统可以对设备中运行程序及结构进行安全合理的调控,从而对运作系统实现有效控制的目标。智能控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机械电子技术系统安全和可靠的性能。
三、智能控制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实际应用
1、 智能控制系统在机械制造中的实际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的智能系统中,进行机械的制造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将计算机的辅助功能与控制技术相互结合,是现如今最为领先的机械制造技术,且着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一部分的脑力劳动,实现模拟人们制造机械的目的。同时,智能控制系统在通过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的计算法,对机械制造的现状进行模拟,通过融合技术来彻底实现对信息的处理,进而修改控制系统中的参数。通过神经网络技术中的学习能力与处理问题的功能,对一些模糊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模糊系统所特有的集合与关系,将模糊的信息统一集中到控制与决策机构中,并选取相适应的控制系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智能检测与实际监控、机械故障的智能诊断、智能传感器等。
2、智能控制系统在交流系统中的应用
驱动装置是机电一体化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控制系统中的动态与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交流系统异常复杂,其数据可随时变化,伴有一些负载的干扰。交流本身与被控对象之间存在非线性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凭借现有的理论知识构建起相关的模型是存在困难的。如果可以将智能控制系统实际应用到交流系统中,便可使指标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3、 数控领域中控制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与发展过程中对数控技术提出了许多要求,不再局限于具备模拟、延伸与扩展等功能,还需要具备其他的智能功能,使数控技术可以达到智能监控并自行建立数据库、编程等目标,例如,在数控领域中一些不确定算法与结构所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专门的系统进行处理,利用处理规则对数控现场的故障信息进行处理,从而获得维修机械的指导性的建议。此外,数控机械的加工过程中通过模糊系统进行不断优化,调节模糊参数,从而准确的找出数控机械的故障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智能控制在机器人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在现阶段的机器人相关领域当中,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投入应用,在此之中,智能的控制系统相关的技术也不能例外,机器人存在时变性,非线性和强耦合性几个重要的特征,基本表现在动力系统之中,进而将智能控制合理地应用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参数系统之中的多边变性和多任务特征的科学、有效、合理控制,从而在机器人的行走轨迹与行走路径的跟踪方面来实现智能的控制。在视觉的处理和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等方面需实现智能控制;机器人的手臂姿态以及动作上也需对智能控制进行尽可能的实现;且可以有助于相关专家进行机器人的运动环境定位,监测,建模,规划控制等各领域的研究。
5、智能控制在当前工程当中的应用
第一,在工程中智能控制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相关照明系统当中的各方面应用。在充分利用通信以及计算机联网的基础上,对照明时间、照明系统的节能、明逻辑等各方面实现智能控制。第二,在工程中智能控制的应用的体现还包括实现内部对空调的智能控制。对空调的风阀实现智能调节,进而对空调夏季与冬季使用模式进行合理的设置,最大程度上确保内部的空气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能量浪费的有效降低。
6、智能控制在设备装置中的应用
(1)家庭家居中的智能设备装置。家庭家居中的智能设备装置主要包括有家居控制器、总线连接器与智能家电,而这三大类型的设备装置之所以能起到智能的作用,与装置中所应用的智能元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家庭家居设备装置中的智能元件,再经由蓝牙信号接收、传输接口等媒介,主动将自身状态息信传送给相应的控制器,同时在控制器发出指令之后,自动执行动作。例如,家庭家居较常用的洗衣机、空调、电动窗帘、热水器、洗碗机、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均是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下才得以实现的。
(2)企业中的智能设备装置。随着我国大中小型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运营中所使用的设备装置朝着智能控制的方向发展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例如在企业的数据管理方面,可根据企业的实际的运行情况,配备智能化与自动化元件、硬件及软件设施,构建出商务智能系统,进而利用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大幅地提高企业数据管理的效率,减少人力、财务、物力的大量耗费。
总之,智能控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当下,智能控制如今在机电一体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徐文龙.论智能控制与机电一体化的有机融合[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1).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数控机床加工时,零件一次安装完成尽可能多的零件表面加工(即采用基准统一原则),这样有利于保证零件各加工表面的(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相互位置精度
题目2
选择粗基准时,重点考虑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
),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零件图要求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有足够的余量
题目3
加工中心常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加工零件,目的是保证各加工面的(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相互位置精度
题目4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加工零件的好处是有利于保证各加工面的(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相互位置精度
题目5
在磨一个轴套时,先以内孔为基准磨外圆,再以外圆为基准磨内孔,这是遵循(
)的原则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互为基准
题目6
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这是遵循(
)原则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自为基准
题目7
(
)是切削用量中的重要参数,精加工时需根据表面粗糙度要求、工件材料、刀尖圆弧半径和切削速度等进行选择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进给量
题目8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
)一般根据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要求、刀具及工件材料等因素,参考切削用量手册选取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进给量
题目9
车削时为减小工件表面精糙度,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改善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减小进给量
题目10
车削时为减小工件表面精糙度,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改善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减小进给量
题目11
铰削塑性金属材料时,若铰刀转速太高,容易出现(
)现象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孔径收缩
题目12
粗加工时,由于对工件表面质量没有太高的要求,可选择较大的进给量,但应考虑进给系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刀杆的(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强度和刚度
题目13
轮廓加工中选择进给量时,应考虑轮廓拐角处的超程问题,特别是拐角较大、进给速度较高时,应在拐角处(
),以保证加工精度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先降低进给速度,拐角后逐渐提高进给速度
题目14
背吃刀量根据毛坯加工余量确定,在工艺系统刚性不足、毛坯余量很大或余量不均匀时,粗加工要分几次进给,并且应当把第一、二次进给的背吃刀量取得(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大一些
题目15
粗车细长轴外圆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目的是增加阻尼作用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比轴中心稍高一些
题目16
用立铣刀加工内轮廓时,铣刀半径应(
)工件内轮廓凹圆弧的最小曲率半径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小于或等于
题目17
JT/BT/ST刀柄柄部锥度为(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7:24
题目18
采用刀具预调仪对刀具组件进行尺寸预调,主要是预调整(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轴向和径向尺寸
题目19
切断、车端面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否则容易打刀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与轴中心线等高
题目20
HSK刀柄柄部锥度为(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1:10
题目21
可转位面铣刀的直径已经标准化,标准直径系列的公比为(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1.25
题目22
立铣刀加工内轮廓时,铣刀直径D与工件内轮廓凹圆弧的最小曲率半径R应满足(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D≤2R
题目23
下列哪种刀柄适用于高速加工(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HSK
题目24
在下列手动对刀法中,(
)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试切对刀法
题目25
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主要包括(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
题目26
在两顶尖间测量偏心距时,百分表上指示出的(
)就等于偏心距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
题目27
滚珠丝杠副消除轴向间隙的目的主要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提高反向传动精度
题目28
螺纹千分尺用于测量螺纹的(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中径
题目29
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限制(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
题目30
用高速钢铰刀铰削铸铁时,由于铸件内部组织不均引起振动,容易出现(
)现象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孔径扩张
题目31
(
)切削过程平稳,切削力波动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较小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带状切屑
题目32
金属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中,(
)的金属变形将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第三变形区
题目33
下列关于尺寸链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在极值算法中,封闭环公差大于任一组成环公差
题目34
精镗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系零件时,应采用(
)的方法确定镗孔路线,以避免传动系统反向间隙对孔定位精度的影响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单向趋近定位点
题目35
刀具刀位点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加工路线,加工路线是编写程序的依据之一下列叙述中(
),不属于确定加工路线时应遵循的原则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题目36
下列叙述中,除(
)外,均可用数控车床进行加工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箱体零件
题目37
数控加工通常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
)不是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题目38
不同生产类型采用的工艺装备不相同,数控机床加工不宜用于(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大批大量生产
题目39
确定数控车削加工进给路线的工作重点是确定(
)的进给路线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粗加工及空行程
题目40
加工中心通常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
)不是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优化切削用量
题目41
加工中心上加工螺纹时,(
)以下螺纹不宜采用机用丝锥攻丝方法加工
参加第二批次录取的有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国际课程班、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专业班、综合高中班、五年制高职专业班、重点技工学校技师班技师班和高级技工班等,截止到7月18日第二批次投档结束,全市已经累计录取3.72万名考生,其中普通高中2.82万人,职业学校0.9万人。考生可在7月18日20时后,通过“南京市教育局”网站(njedu.gov.cn)“招生信息”版块、电话16888967和手机短信进行录取信息查询,并在近日注意查收市招生办统一印制、市邮政公司免费特快专递的《录取通知书》。
南京市第二批次招生学校录取工作即将结束,凡在7月18日20时后,在第二批次各类学校投档控制线上、未查到自己被录取的信息又愿意填报征求志愿的考生,可在“南京市教育局”网站(njedu.gov.cn)“招生信息”版块上查看征求志愿的学校信息。并于7月19日9时起至11时止,持本人动态口令卡在“南京市教育局”网站(njedu.gov.cn)“招生信息”版块上填报征求志愿。每人可以填报两个志愿。20日根据“成绩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向招生学校投放征求志愿。出现考生投档分相同,仍按排序规则投档。
市招生办友情提醒,投放征求志愿时,是按照考生网上填报的征求志愿,根据“成绩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不是根据招生学校登记的信息投档。
第二批次学校录取工作将在7月20日下午结束。第三批次学校录取工作将于7月21日开始,当天结束。全市录取工作也将在同日结束。
第二批次征求志愿学校
一、普通高中代号学校名称计划 缺额数住宿 条件招生说明1390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具备面向原市区招生,总分在500分及以上。民办学校,学费按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1820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23具备面向溧水区招生,总分在470分及以上1920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26具备面向高淳区招生,总分在460分及以上说明:原市区包括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北新区直管区。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国际课程班(面向全市招生,总分在500分及以上)代号学校名称计划 缺额数住宿 条件招生说明1059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国际课程选修实验班(基础班)48具备民办学校1179雨花台中学国际高中课程班(实验班)2具备 1359南京大学附属中学中加国际实验班32少量 1398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项目9具备民办学校说明: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国际课程班,学费按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
三、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专业班(面向全市招生,总分在400分及以上)代号学校及专业名称计划缺额数对口衔接高职院5704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43 1服装设计与工艺16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美容美体27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5705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11备注1汽车运用与维修6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方向)5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5707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25 2美术设计与制作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休闲服务(高尔夫)10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5老年人服务与管理13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5709南京商业学校29 1计算机网络技术9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平面设计20南京城市职业学院5710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44 2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1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物流服务与管理7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社区服务方向)24南京城市职业学院5711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49 1机电技术应用5南京科技职业学院4旅游服务与管理10南京旅游职业学院5宠物养护与经营3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6会计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5714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42 1机电技术应用16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建筑工程施工26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5715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64 1机电技术应用24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2旅游服务与管理19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3电子技术应用2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备注: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代号:5705)上课地点在光华路校区。
四、五年制高职专业班(面向全市招生,除说明外总分在420分及以上)
代号学校及专业名称计划缺额数招生说明2013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47 2电子商务 4人物形象设计 6文化创意与策划 7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方向) 2203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10 2船舶工程技术 6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14轮机工程技术 2602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医药分院6备注19药学 10中药学 12助产 只招女生。总分在455分及以上13康复治疗技术 2605江苏省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卫生分院4肝功能正常,无色盲1生物制药技术 3药学 5助产 只招女生。总分在455分及以上2708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连云港)6 1计算机应用技术 2市场营销 3电子商务 4物流管理 5社区管理与服务 6应用韩语 7商务英语 2984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无锡)12需参加本校面试且合格1空中乘务 2表演艺术 3影视动画 4主持与播音
备注:
1.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代号:2602)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要求考生符合医学类体检标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要求男生身高在1.65米以上,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要求女生身高在1.55米以上。其他各专业要求考生符合医药类体检标准。
2.加的学校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点。
关键词: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机电液复合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94-03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是发展终身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函授教育、夜大学、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等学历教育,以及大学后继续教育[1]。当今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已经被社会认可,但是现行教育体制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造成技术工人严重短缺[2]。而我国机械行业的高级技术工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口。随着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大型工程机械方面,更需要很多机电液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机械类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机电液一体化相关技术的能力。
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成人高等教育机械专业机电液复合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针对机械专业机电液综合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整合,在机电液课程设计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现有成人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存在的弊端是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长期摹仿普通高等教育用的一种设计,甚至把成人高等教育变成“它缩型”的普通高等教育。目前,机械类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轻视实践、脱离实际,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完善、实践训练不足,实践教育过窄、功利导向过重、共性制约过强,从而导致成教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不乐观。成人高等教育的出路在于明确定位、加强改革、提高水平[3]。
课题教改的思路是成人高等教育应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技术应用能力(机、电、液综合能力)为培养主线。
二、教学内容修订、机电液课程群整合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工作的对象是机械设备,现代机械设备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机械产品,而是机电液一体化的集成产品,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制造模式及机械产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5]。因此,在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中,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满足机械需求的高等机械工程类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基本内容。第一步,广泛调研,了解社会对机械工程人才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能力的需求;第二步,确定机械类专业人才在机电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架构机械类专业学生机电液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
(一)教学改革方法及创新点
专业建设包括课程整合、实验、实习、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等内容。教学改革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图1所示。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机械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沿用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其特点是:分学科设置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一般五年一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重点是整合并建设课程群,使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①夯实基础,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零件、计算机绘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等;②反映专业特色,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有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液压与气动、微机原理、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③宽口径,如机制方向选修课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编程与MasterCAM、精密制造和特种加工;机电方向、数控方向选修课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特种加工、数控编程与MasterCAM。这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④实践性环节,基本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有机械制图测绘、C语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电工电子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⑤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有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科技小组、社会实践等。这充分考虑了课程的实用性。
三、探究式教学法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探究式教学法(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6]。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组织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
目前,我校成人教育机械专业有本科及专升本。为了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大工程背景的工学结合的要求,学校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四、机电液课程设计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
我们把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即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两周)、液压传动课程设计(一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三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它是机电液课程的综合复习,三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的限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探究内容与探究难度,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进行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排,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能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机电液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布置任务:设计一小型混泥土输送泵车或混泥土搅拌机;具体要求:根据功率大小,设计机电液传动系统;同学们确定设计方案。
课题小组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决定学习的重点内容,老师起指导作用,直到完成课题,解决问题。重点是强化实践环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一步,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讨论,查资料,确定设计方案,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传感器的应用、电路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智能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第二步,学生分析项目任务后,开始查阅资料并复印部分论文,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原理、传感器、产品样本等。引用别人的成果、学习别人所做的选择,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第三步,确定方案。方案确定需要教师和全课题组同学的参与、讨论、定夺。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谈谈对该任务的理解、已做的准备工作和将要实施的设计方案,如采用机电传动系统或液压传动系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确定设计方案并说明采用方案的理由,并将此方案展现给大家进行评判。这是同学们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意见的过程,这个过程确实使学生感到收获很大。
五、结论
1.机械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是实践性环节的主干课程;课程设计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都与工作知识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使教学具有时效性。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也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共同体。
参考文献:
[1]袁森.成人高等函授教学改革探索――我校电力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1,(4).
[2]蔡卡宁.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3]韩建海,尚振东,赵书尚,胡东方.成人高等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
[4]万卉,胡国明,巫世晶.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
[5]王会斌.成人教育的定位和使命[J].中国成人教育,2006,(9):13-14.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工作的对象是机械设备,现代机械设备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机械产品,而是机电液一体化的集成产品,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制造模式及机械产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5]。因此,在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中,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满足机械需求的高等机械工程类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基本内容。第一步,广泛调研,了解社会对机械工程人才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能力的需求;第二步,确定机械类专业人才在机电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架构机械类专业学生机电液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
(一)教学改革方法及创新点
专业建设包括课程整合、实验、实习、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等内容。教学改革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图1所示。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机械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沿用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其特点是:分学科设置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一般五年一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重点是整合并建设课程群,使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①夯实基础,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零件、计算机绘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等;②反映专业特色,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有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液压与气动、微机原理、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③宽口径,如机制方向选修课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编程与Mas-terCAM、精密制造和特种加工;机电方向、数控方向选修课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特种加工、数控编程与MasterCAM。这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④实践性环节,基本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有机械制图测绘、C语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电工电子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⑤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有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科技小组、社会实践等。这充分考虑了课程的实用性。
二、探究式教学法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探究式教学法(Inquiry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6]。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组织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目前,我校成人教育机械专业有本科及专升本。为了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大工程背景的工学结合的要求,学校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三、机电液课程设计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
我们把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即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两周)、液压传动课程设计(一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三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它是机电液课程的综合复习,三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的限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探究内容与探究难度,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进行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排,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能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机电液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布置任务:设计一小型混泥土输送泵车或混泥土搅拌机;具体要求:根据功率大小,设计机电液传动系统;同学们确定设计方案。课题小组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决定学习的重点内容,老师起指导作用,直到完成课题,解决问题。重点是强化实践环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一步,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讨论,查资料,确定设计方案,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传感器的应用、电路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智能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第二步,学生分析项目任务后,开始查阅资料并复印部分论文,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原理、传感器、产品样本等。引用别人的成果、学习别人所做的选择,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第三步,确定方案。方案确定需要教师和全课题组同学的参与、讨论、定夺。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谈谈对该任务的理解、已做的准备工作和将要实施的设计方案,如采用机电传动系统或液压传动系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确定设计方案并说明采用方案的理由,并将此方案展现给大家进行评判。这是同学们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意见的过程,这个过程确实使学生感到收获很大。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