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共关系的根本功能8篇

时间:2023-08-12 08:24: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关系的根本功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关系的根本功能

篇1

公共危机的涵义可从“公共”和“危机”两个方面来理解。“公共”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共同。即社会的共同领域、共同利益。“危机”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潜伏的祸机;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危机指的是险境、灾难和时机、转机。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均可发生,通常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是对社会而言,公共危机有更大的危害性和更广泛的影响。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髙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公共危机的类型,一般可分为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两类,也可细分为自然灾害型、人为破坏型、战争爆发型、卫生疾病型、媒体误导型和综合灾难型等。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充分运用科学手段,对自然灾害、社会问题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威胁到社会利益和安全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预控、决策和处理,以避免和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提高政府应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救治能力,达到稳定社会、维护政府良好形象的目的。

进入21世纪后,由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政府职能有了相当大的转变,公共关系与政府行政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越来越为现代政府机构所重视。《韦伯斯特20世纪新辞典》中对于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是公司、组织或军事机构向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大英百科全书》中对于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它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一种政策和活动。”以上关于公共关系的早期定义,尽管有忽视与公众双向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倾向,但明确地阐述了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

国际上大多数学者也都将公共关系的性质界定为一种管理职能。美国的学者伍徳·L·蔡尔兹认为公共关系的功能是帮助组织适应他们的环境。美国的雷克斯·哈洛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能帮助建立和维护一个组织与其各类的公众之间传播、理解、接受和合作的相互关系;参与问题和事件的管理;帮助管理层及时了解舆论并且作出反应;界定和强调管理层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帮助管理层及时了解和有效地利用变化,以便作为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帮助预测发展趋势;并且利用研究和健全的、符合职业道德的传播作为其主要手段。”格伦布鲁姆等三位公关专家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建立并维护一个组织和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这个概念式的定义把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许多活动和目标定位于管理功能。

以上所说的“职能”与“功能”,实际上指公共关系机构或从业人员的职责与作用。公共关系的这种新兴的管理职能,其特有的采集信息、咨询建议、参与决策、协调关系和传播沟通的作用,与政府的管理职能交叉、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交流、沟通,有助于建设一个民主、高效的现代政府。因此,用公共关系的方法来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已经成为政府机构的共识,成为现代政府形象的重要标志。

政府公共关系指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发挥传播沟通、行为规范等职能,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以维护政府良好形象,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的一种传播活动。其中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政府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有社会公益性和政府行为权威性;二是有传播沟通、行为规范的职能,有政策导向性和传播垄断性;三是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有全民参与性;四是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维护政府良好形象。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管理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密切联系,但从管理的手段上看,二者是有区别的,公共危机管理主要是以法律、规章制度为准则,以行政技术、经济等为手段的硬性管理,具有明显的权力特征;政府公共关系是建立在没有权力强制的、平等的和自愿选择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沟通、劝服方法的柔性手段进行的协调管理。

二、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作用与特点

在公共危机中,政府面对的是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面对的是种种复杂的矛盾和一个庞大的24社会体系,政府通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有效地缓和社会矛盾,化解危机。因此,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必要性

在公共危机中,通过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与社会公众直接沟通、交流,对于危机救治是很有必要的。

1.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调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进行危机救治的必要手段在公共危机中,仅凭政府的号召和权威是远远不够的,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危机应急机制,要有应对危机的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的社会网络,否则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应对突然爆发的危机。政府公共关系以维护广大社会公众利益为根本目的,决定了它的全民参与性,这是政府公共关系的价值所在。政府的公共关系活动,常常会包含在公共事物、公共信息或公共传播之中,并逐渐发展为一种用来完成不同组织目标的政治和行政手段。它们成为行政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旨在填补大众政府与官僚政府之间的鸿沟。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能够有助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挥广大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参与抗灾救灾的积极性,是一种进行危机救治的必要手段。

2.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应对危机正确决策的必要前提国际公关协会认为:“公共关系是分析趋势,预测结果,为组织领导提供决策咨询,执行既有利于组织又有利于公众的行动计划的艺术和科学。”[3](ra)在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具有采集信息、了解民意和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帮助政府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的职能。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能够拓宽社会公众与政府官员沟通、交流的渠道,使他们能够及时地、平等地参与危机管理,同时也便于政府及时了解危机中的灾情、民情,以迅速、全面地搜集信息、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提高政府决策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使决策更加符合民众利益。因此,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应对危机,正确决策的必要前提。

3.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是维护政府形象的必要条件由于危机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危机的最初阶段,政府往往不能全面掌握危机的真实情况,不能及时将危机险情告诉社会公众,政府的决策和举措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出效果,这样会使政府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受到损害。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通过与社会公众进行交流、沟通,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氛围,消除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隔阂,树立亲民、为民的政府形象。“当组织面对危机时,这种沟通与传播又会比往常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使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融洽,是维护政府良好形象的必要条件。

(二)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作用

在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有助于增强危机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提高政府的信誉和威望,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传播沟通职能,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抗灾救灾

政府作为国家机构,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可以运用所有的政府资源开展危机救治,但政府的权力和资源毕竟有限,必须动员整个社会力量,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共同应对危机。在美国,建立危机管理社会网络,动员全民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救治,是危机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挪威,民防应急救援体系中的搜索和救援服务资源,由政府的公众服务部门、志愿组织和私人公司组成。日本的危机管理重视民间机构的作用,自我救助是第一位的,互助是第二位的,公助是第三位的D[5](K5>在公共危机中,发挥政府公共关系传播协调职能,采用双向沟通交流的方法,争取公众的理解和认可,有利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危机救治。正如《公共关系新闻》所说的:“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评估公众的态度,确定个人或一个组织的政策和程序与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计划和实施行动方案以争取公众的理解和认可。”政府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危机救治。

2.增强公共危机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民主意识的提升,现代政府的职能有了重大而深刻的转变,建设一个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民主政府已成当今国家的发展趋势。对社会公众而言,公共危机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意味着对他们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尊重,政府危机处理的公开和公正,使他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在公共危机中,政府通过媒体传播开展公共关系活动,采用举行新闻会、互联网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的、尽可能多的有关危机险情和危机决策的原始信息,针对社会公众的疑虑及时进行科学、客观地解释,通过直接与社会公众的交流沟通,增强了危机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有利于获得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危机管理的支持。

3.促进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

公共危机管理科学化,指现代科学的应用和应对危机的科学管理。要战胜危机,首先要发挥科学的作用和依靠科学管理。人类是在同各种灾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通过运用科学技术、科学手段和科学管理来战胜这些灾难的。科学管理是相对管理经验而言的,它要求政府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的态度,严格遵守科学的程序和制度,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知识体系和工作方式,运用于政府管理领域之中。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注重运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通过大众媒体和互联网,为政府与广大民众、科技人员和专家学者之间构建直接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有利于政府的信息管理和集思广益,使政府能够及时听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危机。互联网的透明度与公开性还能够把政府危机决策程序执行情况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危机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丰富了科学管理的手段,使政府更为重视互联网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危机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

4.加强国际合作,树立政府良好的国际形象

进入21世纪以来,从美国的9.11恐怖事件到中国的SARS公共卫生事件表明,在全球化时代,公共危机有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以控制和消除危机。通过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工具,与国外的个体公众、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在反恐、科技、经济、卫生和生态等方面的合作,调动世界范围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共同应对危机,以抵御全球性的公共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危害。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也使国际社会、国际公众对政府危机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所了解,有助于维护和树立政府的国际形象。

(三)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

在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具有明显的特点,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对危机的公益性

公益性指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目的与其他社会组织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对公共利益的体现和关注方面,政府公共关系活动视野更加博大、全面。其他组织的公关也考虑公益性,但社会公共利益不是它们直接追求的目标,而是他们实现各自目标必须考虑的前提、不可冒犯的原则。维护公众利益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危机中,政府要始终将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否则不可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公共关系的一切活动,是以整个社会所有的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围绕着预防、控制和化解危机展开的,是政府维护社会公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因此,应对危机的公益性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特点。

2.公众对象的广泛性

公共危机危及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危及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也危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利益与安全。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不仅是整个社会的公众,还要与国外社会公众、国际组织进行交流合作,具有社会公众对象广泛性的特点。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只要一发生公共危机,就会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成为国内公众和国际公众关注的焦点,政府公共关系公众对象的广泛性是其他社会组织所无法相比的。

3.利益层面的复杂性

政府公共关系公众对象的广泛性,导致了社会利益层面的复杂性。公众对象越是广泛,不同阶层、不同集团越多,涉及的利益层面就越复杂。在公共危机中,整个社会利益是共同一致的,但复杂的社会利益层面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增大了政府公共关系协调工作的难度。

4.沟通协调的紧迫性

面对有高度威胁性的公共危机,社会公众在26受到强大的冲击时,一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与理性的思考,加上复杂的社会利益层面,有时会引发国家与个人、整体与局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暂时性矛盾冲突。如果矛盾不能及时得到缓解或消除,不利于危机的解决,甚至会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沟通协调时间的紧迫性,是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特点。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政府与公众之间利益相一致的切入点、平衡点和结合点,通过双向沟通、协调,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利益矛盾尽快得到妥善处理。

5.媒体导向的艰巨性

在公共危机中,社会公众的媒体导向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心理危机,使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决策、行为和能力产生怀疑;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有关突发性事件的信息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其中也夹带着一些夸大的、失实的报道,因为危机一旦产生,谣传也会四起,更增加了组织解决危机的困难,有时甚至成为危机管理的主要障碍。必须运用有效措施,及时制止谣言传播,防止以讹传讹,使危机进一步恶化。这就需要政府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媒体导向工作,发挥大众媒体的积极作用,配合广大媒体的报道工作,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社会舆论及公众的注意视线引导到有利于危机解决的方面来,以消除潘传的负面影响,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三、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与启示

公共危机严重危害了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和生命安全,造成社会混乱和恐慌,阻碍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事业。公共危机难以预测性和高度不确定因素以及巨大的破坏性,不但会使社会公众的情绪、心理受到损害,也会降低政府威信,损害政府形象。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政府需要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政府各项决策、措施需要民众的理解和执行。如果政府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危机救治,甚至爆发更大的危机。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加强了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使政府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接受广大社会公众的监督,有利于消除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不满和误解,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双向沟通、协调基础上的柔性管理方法,与政府的强制干预政策和权力作用形成互补的作用,这种互补的意义在于:能够充分发挥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的长处,刚柔相济,相反相成,使政府危机管理既能够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规范公共危机时期社会公众的行为,又能够通过沟通、协调的方式,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应对危机。通过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还能够促进社会公众与政府危机管理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的意义在于: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为社会公众参与危机管理、行使民主权力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政府在得到民众广泛支持的同时,也增强了政府稳定社会、控制危机的信心,充分体现了广大民众对政府的拥护,体现了政府危机管理的透明度、民主性。

在危机管理中,媒体最能够触及广大社会公众,广大社会公众从媒体获得有关信息,政府通过媒体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因此,有必要在政府与媒体、公众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的机制,以规范各自的行为。政府公共关系通过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活动,在规范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行为的同时,也使政府行为受到公众媒体的舆论监督。这种舆论监督机制的意义在于:政府掌握着广泛的媒体资源,需要通过媒体将社会公众的舆论及情绪引导到有利于危机解决的正确方向上来,在舆论的焦点中和媒体传播中树立起政府的良好形象。政府危机管理要以维护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媒体和社会公众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国家大局为重,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公共利益,与政府共同担当起危机防治的责任。

篇2

公共关系策划是为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制定行动方案,使组织顺利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前提,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步骤。科学的策划思想和巧妙的策划艺术即公共关系策划中的科学创意是制定有效公共关系行动方案的保证。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内涵

所谓公共关系策划,就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的现有公共关系状态和目标要求,构思和设计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行为和活动方案的过程。公共关系策划与其他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对一个组织的公共关系全局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行为,属于组织的战略规划范畴。公共关系策划过程,类似于工程建筑施工前的设计过程,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不进行公共关系策划工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就缺乏科学的基础。公共关系策划是克服公共关系活动简单化、表层化、庸俗化弊端,确保公共关系健康发展以至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二)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特征

作为对公共关系战略和活动进行超前谋划和设计的公共关系策划,它的主要特征有:

1.智谋性

公共关系策划的过程,是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拟订行动方案的过程。调查研究、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预测、制定行动目标和具体方案、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等,是公关人员知识、智慧、谋略等在策划中的充分运用和体现。

2.超前性

由于策划是对未来要采取的行动做出的事前设计,相对行动来说,它具有超前性。好的策划,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它把握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高屋建瓴地驾驭着未来的行动,为将要开展的工作做好一系列准备。

3.目标性

公共关系策划是为了完成组织的某个目标展开的,策划必须为塑造组织形象服务。因此,公共关系策划总是针对具体的公共关系目标、围绕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进行的。

4.创造性

在公共关系策划中,人们运用人脑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很多创意。这些创意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结合起来,将现实与未来连接起来,将解决问题的政策、战略、策略、途径、方法等提了出来。人们认识世界、运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在策划中得以充分释放和体现,人类智慧的花朵、创造性才华在策划中显得更加耀眼。

5.科学性

当代策划的科学性特征尤为明显。科学策划需要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都要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公关策划方案的科学创意更是需要思维科学方法的运用。

6.灵活性

公共关系策划工作既有严格的计划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策划者应针对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调整计划安排。同时,在某项具体策划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战略策略、方式方法、途径渠道等做灵活的设计和选择。

二、公共关系策划在企业发展中的科学创意

公共关系策划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是对企业某一方面的活动所进行的谋划和筹算。成功的策划需要科学性,同时还需要经验、直觉、想象和创造性,亦即人们所说的创意。

(一)创意的涵义

创意是策划人员想象力的迸发、创新的欲望、艺术的直觉,以及对目标的好奇心和不倦的探索精神。它是知识的提升,思想的跳跃、经验的变型,创新思维的放射。在公共关系策划中,想象力、灵感、顿悟、直觉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效的公共关系策划正是取决于人的直觉、灵感、顿悟、想象力这些思维要素的激活与释放。

绝妙的公共关系策划所展示的是美学功能和艺术价值,是大自然赋于人类想象力的最好体现,是人类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结晶与升华,它使人类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创造与人类的艺术才能浑然一体。那么怎样才能产生良好的公共关系创意呢?要想成为公共关系策划或创意的高手,除了需要灵感、直觉和艺术创造的才能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公共关系“基本功”,即通晓和掌握公共关系的科学理论和知识。否则,公共关系创意就不可能达到一种较高境界。

(二)科学创意的时机与技巧

1.时机

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实现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组织要达到有效的双向沟通,关键在于具体行动方案要富于创新性,即行动方案要灵活机动、富有新意。因此,在编制公共关系计划时,企业公关人员要考虑到财政预算、人力、物力、技术等各种可控和不可控因素,了解时间、地点、环境、气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新变化、新条件、新要求来构思新的行动策略。

选择时机,对一个组织来说至关重要。组织形象竞争有一个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问题,时机稍纵即逝。公共关系策划不迅速看准和抓住策划时机,事后即使投入再大的力气,也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企业形象竞争中,应注重外界环境的调查研究,遇有良机,要迅速作出反应。

2.公共关系策划可利用的时机

(1)固定时机

企业要利用各种固定机会来策划专项公共关系活动。它要求策划方案要天天有新意,年年有奇想,事事有创造。

(2)常规时机

即运用各种常规机会来策划专门公共关系实务活动。这是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打造名牌,开拓发展的良好时机。

(3)偶然时机

即运用各种偶然机会来策划专门的公共关系活动项目。这是一种偶然性、随机性策划。它要求企业策划者要善于把握社会上每日每时所发生的事件,抓住最佳时机,随机策划。

3.技巧

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要使公众感兴趣,打动公众的心,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形式必须别出心裁、独创一格。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如何借助天时地利,如何吸引大量的公众,如何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如何防止意外事件,如何让公众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如何说服公众等等,都要在活动策略和方式上予以考虑。公共关系活动技巧的构思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要靠不断提高公共关系修养和总结公共关系实践经验才能锻炼出来,而且还需要集中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科学创意。

在公共关系活动的节奏安排上,要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动静结合、快慢结合,因时、因地、因公众而宜,合理地安排,有效地激发公众情绪,调动公众的注意力,合理地把握事件发展进程,科学地控制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取得预期效果。

(三)公共关系策划的情感与心理因素

1.公共关系策划的情感性

公共关系策划是以公众为导向,把实现公众利益作为前提和基础,谋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共关系策划多与情感、情趣或人道主义方面的内容有关,这体现公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道德、品质和为人称颂的好人好事等,多具有人情味这一情感因素;另一方面公共关系策划事件发生的地点与设计接受这一信息的目标公众在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上越近越好,这体现公众都特别注意与自己密切相关事件的情感性。策划公共关系活动只有重视情感、情趣因素,才会引起公众的兴趣与注意力,或使公众乐于接受。有时策划巧合,渲染气氛,制造热门话题,才能强化情感效果,从而使公共关系策划方案及其方案实施增强吸引力。

篇3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共关系 公众

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一门新型管理科学,是社会组织协调公众关系、实现组织与社会公众关系和谐的一种工作艺术,是建立现代新型社会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现代公共关系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它以和谐社会作为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追求的最终目标。和谐社会需要卓越的公关支撑,公共关系应以创建和谐社会关系为核心内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公共关系的本质

1.形成良好的公众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众的利益需求和获得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而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化、统一化。公关通过目标协调、态度协调、行为协调使社会利益、组织利益、公众利益达到统一,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发展组织利益,增进社会利益。事实上,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到利益分配关系,组织、公众与社会三者利益矛盾是大量存在的,于是,协调利益矛盾关系形成了公关协调公众关系的主要内容。公关可以从沟通信息、情感投资、行为调节来协调关系、缓解矛盾,特别是在遇到危机(比如SAS)、利益矛盾尖锐的时候,公关策划危机管理就可以运用高明的手段、专业的技巧、创意的构思、艺术性地化解矛盾,实现协调关系的目的。公关这种特殊的协调职能起到一般的社会协调所不能替代的缓解与调节利益矛盾的作用。

2.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公关通过协调内部公众关系,形成团队精神和统一的意志,使员工的社会行为既有个性的差别,又符合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的统一要求,不产生偏离社会秩序的失范行为,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公关通过协调外部公众的关系,求得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一致,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社会关系,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优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3.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公关的意义上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既要满足公众的需要,又不损害公众的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公关管理中所强调的整体发展的协调意识、关注未来的发展、强调均衡协调正有力地保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公共关系应以创建和谐社会关系为核心内涵,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的历史责任。在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形成一个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未来前景的根本所在。公共关系以其沟通协调和危机管理为特有的专长优势,致力于各类社会关系形成一种和谐的发展状态,是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的历史责任。追求和谐、创造和谐,以和谐为最高准则,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协调社会组织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谋求和谐发展,创造美好社会,应该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

二、公共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

1.强化公共关系意识构建社会组织与公众和谐的基础

公共关系作为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的有手段,具有丰富的理念。包括塑造形象观念、公众念、沟通协调观念、服务观念、互惠互利观念、全员观念、创新审美观念、立足长远观念等。随着我国共关系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这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事业组织所接受、重视和用,在树立形象、协调关系、应对危机等方面发挥着来越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公共关系在我国引入发展得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尚不够成熟,尤其是些垄断行业和管理部门仍忽视公共关系的作用,在理与相关公众的关系上往往忽视和伤害公众利益而引发了诸多矛盾甚至激烈的冲突。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业中,社会组织要重视公共关的作用,善于运用公共关系来树立自身形象,协调与众的关系,处理与公众的矛盾和危机,努力使组织与会公众的关系达到和谐。而树立公共关系理念,强公共关系意识,是运用公共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2.进行双向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信息与社会公众信息的双向传播与沟通是组织公共关系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建设同样需要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从政府层面来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政府公关,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与沟通,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开展社会公众工作、取得社会公众支持、增强整个社会凝聚力的必要途径。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沟通制度,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疏通、接待群众的渠道,使群众信息、社会信息及时反映上来;建立政府信息制度,及时把党政方针、政府决策公之于众。通过信息的双向传播与沟通,增强党和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与公开性,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需求,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社会公众的真实意愿和实际情况,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3.协调、化解各种矛盾,应对各种危机

在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重新调整,许多新的矛盾亟需化解。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从宏观角度来看,社会是否和谐需要国家制定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利益关系的制度、政策,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从微观上看,各级政府部门、各社会利益团体是否真正把政策落实到实处、是否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协调各社会关系尤其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则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公共关系协调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功能。通过关系协调,能够减少摩擦、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增强团结,形成互相信任、相互促进与共同满足,实现共同合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级组织应该善于运用公共关系的关系协调功能,通过协调社会中各种组织与社会公众中存在的利益、行为、心理差异,化解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与繁荣发展。协调中使社会公众感受到尊重、关心、爱护,在社会、组织、集体、个人,不同利益之间增加协调性和相互合作,从而使得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 章百张.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J].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3.

篇4

论文关键词 公共关系 管理 社会管理

公共关系概念的发源地是美国,并以美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其强大的魅力得到世界各地的认可。公共关系主要围绕着“信息”进行,先是系统地搜集信息,再在归纳、整理和分析信息的基础上信息,最后将研究所得的反馈和预测提交给组织,从而影响组织的决策和行为,这是公共关系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同时还发挥着参谋和咨询的作用,在预测组织生存大环境变动的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的问题,最终促进组织向前发展。因此,决策者离不开公共关系的辅助。

一、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978年,我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在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背景下,我国打开“封锁”的国门,西方思想顺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其中也包括公共关系的理念。对于中国而言,公共关系是“舶来品”,在几十年的磨合期里,推进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逐渐得到中国的认可,最终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力量。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公共关系最先应用于我国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增强企业内部团结及谋求企业外部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公共关系主要依据合理有效的沟通,达到协调与改善企业的内外部关系的目的。公共关系提倡更多地尊重企业员工和合作企业,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符合公众需要,并最终获得共同的利益。随着西方管理思想的渗透,我国社会管理也逐渐引入“公关”思想,这是探讨社会稳定之路的创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及其重要性

居易安在其所著《公共关系学导论》中提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这体现出公共关系自身发展的成熟,是其管理功能日益强化的结果。随着公共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公关”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展,这也使得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公共关系,对公共关系的应用也趋于深入。公关给现代管理增添了“新”的色彩,这不仅改变社会组织的管理方法,还改变了管理思想。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以及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公共关系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有助于组织实现效益和目的,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重视的管理思想。

公共关系在社会组织中的管理职能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内制订合理的信息流通模式,增进组织内部员工间的感情交流,维系人心,营造团结的氛围,使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对外则以宣传为主,以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为目的,使外部环境有利于组织的生存发展。

(一)公共关系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信息社会,顾名思义,各种不同的信息渗透在社会中的每个角落。随着信息工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社会信息量以惊人的速度激增,促使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

第一,由于社会组织不是唯一的,这必然导致竞争的存在,而这种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信息的争夺,只有拿到各方面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有效做出判断,从而正确而科学地进行决策。因此,信息成为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决定因素。

第二,在信息管理中,公共关系的参谋功能被挖掘出来,这使其发挥着重要的咨询作用。首先,公共关系的中心工作是搜寻、及反馈信息,这被看成信息循环的一个完整过程。而信息时代的信息产生与传递追求速度,这些海潮汹涌的信息渗透到各个方面,可谓“无时无地不有”,鉴于此,公关人员要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超能力”,把自己置身于广阔的信息海洋中,用全方位的姿态积极搜集各种有用的信息,从而使信息的循环变得更有意义。包括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包括社会生产信息、政府部门信息、市场信息、治安信息等等。只要公关人员能够认清信息的特点和作用,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信息搜集,并以专业知识为依据进行信息的筛选、归纳、分析和研究,就能够向组织的最高决策层及时报告有价值的信息,了解组织是否与社会公众的需求相符合,从而帮助组织检验自身的决策和行为。凡事不可能完美,社会组织的工作更是如此,因而更需要信息反馈这个“查缺补漏”的环节,如果组织的决策与行为存在不恰当的地方,就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多措施加以调整,以谋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三,信息反馈工作不到位,会影响信息的输出效果。对于社会组织而言,要以畅通的信息搜集渠道为基础,这是信息传播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公工作内容之一。实践证明,社会组织的信息反馈装置一旦失灵,信息的输出效果就会趋于无效,在现代决策非人格化的背景下,这可能造成严重的风险与后果。因此,要想做好组织的信息反馈工作,就需要充分掌握决策对象的相关信息,为组织的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并依据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促进管理的效益性与目的性的实现。

(二)公共关系是社会传播与沟通的必要途径

公共关系是社会传播与沟通的必要途径,“双向沟通”的交流形式是公共关系的关键。为了使公共关系达到沟通与传播的效果,社会组织必须要在完成信息搜集的基础上及时传递信息。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首先就是准确地将社会组织的决策、目标、活动的举办以及问题的解决措施等社会信息传递给公众,建立起公共了解组织的平台,保证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观察和审视社会组织,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达到公共关系的管理目的。

其次,社会管理还必须抓住群众的心理,尊重群众在先,以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这就要求社会组织允许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组织的运行情况,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让群众提高对社会组织的信任感,并鼓励群众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响应社会组织的方针政策。这样,社会组织美誉度与可信度不断提高,管理的功能自然也就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后,要顺利进行“双向沟通”,必须重视公众的信息反馈能力,并以公众的信息反馈为基础,这是社会组织检验公共关系实施效果及开展校正工作的必要程序。信息不是静止不动的,它长期处于流动的状态,而信息的反馈则指引着信息正确流通,社会组织要想更好地判别信息的价值就必须依靠信息的反馈功能。而“双向沟通”不仅能使信息的搜集反馈比信息的更有价值,还能让组织调整自身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公共关系中,负反馈通常被看成反馈作用的主体,这是由于负反馈强调对系统变化的抑制,发挥着纠正系统偏差的作用,使保持系统趋于稳定,也使系统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公共关系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公共关系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比如整合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主进程、提高文明程度等等,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整合

社会是一个集体的概念,社会“环境”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基地,是社会组织机构赖以生存的条件。从小的方面来说,“社区”是公共关系的环境单位,由于社区是我国刚兴起的人口聚集地,因此社区关系便与以往的邻里关系相似。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只要大家都传承“远亲不如近邻”的思想,就可能形成和睦相处、彼此尊重的社区环境,从而使组织机构与居民相得益彰,最终达成利益同步。如何才能达到整合社会的目的?

其一,以国家大局为依据,以国家方针政策和法纪为最高原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环境内保障个人根本利益。对于组织机构来说,只执行国家的意志是不够的,要想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还必须考虑乡约民俗、地方法规和社会公德等因素,并以所在的社区为中心进行辐射效果,在社区环境得以正常维系。

其二,公共关系以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为核心,社区建设越突出,社区整体利益就越明显,在群众利益得到保护的情况下,社区的凝聚力也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组织机构的每个成员都主动为社区公益建设做出贡献,营造出良好的社区奉献氛围。

其三,积极发扬“助人为乐”的良好美德,提倡“救人于危难之时”的精神,反对“只顾自扫门前雪”的自私行为,使公共关系的社会联系得到广泛建立。针对此,组织机构不应该过多地隐瞒工作情况,而应该尽量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公开组织工作的宗旨、目标、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困难,使社区公众了解组织的工作状况,以求得彼此了解,相互支援。

(二)组织形象的塑造

塑造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组织形象的塑造较多地运用于在企业公共关系中,这是因为良好的组织形象不仅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企业“品牌意识”的具体实践,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受西方公共关系中塑造形象的影响,企业强调“家庭环境”,员工们在工厂中有家的感觉,比如开展员工聚餐、员工生日礼物派发等活动,另外,还要向员工征求决策意见,合理的意见给予奖励,并多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增加其就业技能。

塑造组织形象的思想也逐渐应用于社会管理工作中。首先,塑造组织形象可以创造良好的社区气氛,增强组织机构的内部凝聚力。

(三)有效的民主管理

目前,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民主管理离不开公共关系,因为公共关系在建设和谐人事环境方面作出极大的贡献。

而对于企业来说,开展公共关系活动都有利于建立新型的上下级关系,进一步增加员工与员工、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了解,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中学会宽容与谅解,从而使得以建立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企业内部摩擦。如果员工能够参与企业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的讨论和拟定,不仅能够把工作的目标和意义灌输到员工中去,还能够增加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一旦员工的意见被采纳,更能够激起员工的工作干劲,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文明程度的提高

我国是典型的礼仪之邦,要想利用公共关系进行社会管理,融合地方的风俗和礼仪是必然要求,“客随主便”、“入乡随俗”便是最好的诠释,因此,公共关系在提高社会组织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若在公共关系的思想中积极融入我国的风俗、礼仪,则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精神的文明程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使我国社会关系更融洽。

篇5

关键词公共关系信任危机处理机制企业文化

随着现代传播手段在经济社会的广泛应用,突发性公共事件对相关企业和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的企业信用危机,处理好企业公共关系,日益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之一。

1企业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利用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主要工具,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其公众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和事件;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做出反应;明确和强调企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驱动的监督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

企业公共关系从属于企业宗旨,为企业的目标服务。它是企业面对外在的公众和内在的员工,通过运用长期有效地双向信息沟通、双向艺术交往、双向利益调整等方法途径,建立企业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显然,企业公共关系是企业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大众传播事业高度发展条件下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公共关系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市场营销中的策略组合,到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到危机事件的处理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2企业公共关系的功能

2.1树立企业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威信、影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形象、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经营观念已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树立信誉首先要创名牌企业。按照公共关系学的观点,商品信誉是较低层次的,只是部分公众或消费者在多次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赖程度,它只是企业技术经营素质的综合反映。而树企业信誉、创名牌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企业日益强烈的要求。因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既可能给社会带来新的物质文明,也可能给社会带来公害和威胁。因此,公众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评估标准发生了变化,评价范围由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使公众舆论对企业产生更大影响力。争取舆论支持,争取公众信任,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是无形的宝贵财富。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信任。从而有利于企业推出新产品,有利于创造“消费信心”,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吸引、稳定人才,有利于寻找协作者,有利于协调和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企业产生信任感,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2搜集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保证

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正是信息”。企业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市场需要产品质量、产品开发、新技术方向、竞争者动向、潜在危险、企业形象等方面的信息,不断传递给企业领导,要求领导者做出及时而有效地决策。因此,现代企业把公共关系信息的获取划入企划之中,成为企业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公共关系部门就是要利用各种渠道和网络搜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一切信息,为企业决策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搜集信息包括企业战略环境信息、产品声誉信息及企业形象信息等。

2.3协调纠纷,化解企业信任危机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任何组织都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而且这种关系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由于企业与公众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在公共关系中必然会充满各种矛盾。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因自身的过失、错误而与消费者发生冲撞的时候。一旦发生,必然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不满,使企业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和冷漠的舆论环境。如果对这种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问题处理不当,就产生公共关系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公共信任危机。对企业、对公众、对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事实证明,企业与公众的许多矛盾和磨擦都起源于误解和不了解,缺乏信息交流是造成不了解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机制,增加企业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企业就有可能避免与公众的纠纷,并可通过公关手段将已经发生的信任危机所造成的组织信誉、形象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进而因势利导,使坏为好事。这种功能是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所不具有的。

3企业公共关系的构建

3.1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

首先,要有特色形象意识。要形成特色形象,企业就要发展比较优势。目前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产品还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世界贸易的一个基本趋势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价格疲软甚至下跌,高附加值产品和成套设备价格攀升,这意味着我国多数企业在产品特色形象上不具优势。世界贸易的另一个趋势是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增长率大大高于一般商品贸易的增长率。我国企业要适应世界贸易的这种变化趋势,扬长避短,发展比较优势,就要在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尽快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在服务形象和技术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企业形象的树立归根到底来自于企业的实力和特色。其次,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要有文化融合意识。文化是制约企业与全球公众沟通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影响将是极其深刻的。企业在与不同国家、民族的相关公众进行经济交往时,文化差异会成为双方沟通与理解的障碍,导致矛盾和冲突产生。因此,我国企业公共关系要在全球范围求得发展,就要融合不同文化,以利于与全球公众的沟通和协调。要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观念,还要有企业公关全球化的全员认同意识。企业的股东、员工是企业赖以存在的细胞,他们既是企业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企业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企业全球化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每一位股东、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的全员认同同样十分重要。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赋予企业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可口可乐、万宝路、柯达、耐克、富士、松下等,他们的品牌成功均与品牌的战略化发展密切相关。而品牌战略正是企业公共关系实务的载体,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企业公关活动只能是浅层的、临时性的。我国已开始步入品牌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品牌商品,市场竞争的最终局面必将是由品牌瓜分天下。因此,创品牌、树品牌、巩固品牌已成为我国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经营成功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目前众多企业只将品牌经营作策略化处理,陷入靠密集式、轰炸式、名人式的广告宣传,忽视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注意外在形象,忽视内在素质提高;重视价格竞争,忽视非价格竞争;停留于原状,忽视调整、开发、创新;注重自身利益,忽视公众利益等品牌经营误区中,品牌的存续期极短,如一些新兴企业秦池、爱多、飞龙、三株、太阳神、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纷纷“触礁”便是例证。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一是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二是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三是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的设计上、包装上、商标的酝酿上应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要通过高超的服务艺术和质量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四是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一体化的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五是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入新鲜感和兴奋点,以使品牌形象不断延伸,品牌价值不断增加。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在以上战略步骤中一一展开。

3.3运用网络传播,发展新的公关媒介

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电子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如金融机构、政府、供应商、社区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价值等。

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如何在网上开展新闻,网上展览等。

3.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企业与经销商及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3.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公关能力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要防止危机的发生,企业除了要具有较强的防止公共关系纠纷的意识。如自律意识、尊重公众舆论意识等,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尽可能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

3.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赋予企业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可口可乐、万宝路、柯达、耐克、富士、松下等,他们的品牌成功均与品牌的战略化发展密切相关。而品牌战略正是企业公共关系实务的载体,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企业公关活动只能是浅层的、临时性的。我国已开始步入品牌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品牌商品,市场竞争的最终局面必将是由品牌瓜分天下。因此,创品牌、树品牌、巩固品牌已成为我国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经营成功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目前众多企业只将品牌经营作策略化处理,陷入靠密集式、轰炸式、名人式的广告宣传,忽视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注意外在形象,忽视内在素质提高;重视价格竞争,忽视非价格竞争;停留于原状,忽视调整、开发、创新;注重自身利益,忽视公众利益等品牌经营误区中,品牌的存续期极短,如一些新兴企业秦池、爱多、飞龙、三株、太阳神、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纷纷“触礁”便是例证。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一是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二是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三是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的设计上、包装上、商标的酝酿上应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要通过高超的服务艺术和质量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四是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一体化的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五是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入新鲜感和兴奋点,以使品牌形象不断延伸,品牌价值不断增加。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在以上战略步骤中一一展开。

3.3运用网络传播,发展新的公关媒介

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电子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如金融机构、政府、供应商、社区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价值等。

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如何在网上开展新闻,网上展览等。

3.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企业与经销商及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3.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公关能力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要防止危机的发生,企业除了要具有较强的防止公共关系纠纷的意识。如自律意识、尊重公众舆论意识等,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尽可能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制定危机处理预案,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如能临危不惧,处理得当,便可化险为夷,并可使危机转为契机,让企业借此得到公众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因此,建立危机处理预案十分重要。三是采取积极主动的危机应对策略,要想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以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主动弥补公众的实际利益和心理利益。坚持勇于承担责任,如实宣传沟通,通过有意识地施加情感影响,树立企业值得信赖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杨翠兰高健.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思考[J].人大书报资料中心,2001(7)

2江林.经济全球化对公关的挑战[J].公关关系,2001(7)

3韩正忠.中外知名企业品牌战略[J].公关关系,2001(8)

4东云.企业要学会应对危机[J].公共关系,2002(1)态。二是制定危机处理预案,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如能临危不惧,处理得当,便可化险为夷,并可使危机转为契机,让企业借此得到公众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因此,建立危机处理预案十分重要。三是采取积极主动的危机应对策略,要想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以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主动弥补公众的实际利益和心理利益。坚持勇于承担责任,如实宣传沟通,通过有意识地施加情感影响,树立企业值得信赖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杨翠兰高健.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思考[J].人大书报资料中心,2001(7)

2江林.经济全球化对公关的挑战[J].公关关系,2001(7)

篇6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网络时代;政府管理方式

一、目前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现状

(一)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的特性

1、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政府网络公共关系可借助政府网页在因特网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信息不问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不论在世界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只要有电脑,上因特网,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随意浏览到网上各种最新信息,包括政府公共关系的信息。

2、突破了容量的限制。在一般的政府公共关系中由于信息容量有限,政府公共关系信息资料中由于储存管理困难,许多信息只好删去。在网络中则没有容量限制,而且还可以将政策公共关系资料链接到其他相关信息上,“超链接”这个功能使网上互动性公共关系资料的信息容量成为天文数字。

3、打破了政府公共关系客体的被动性。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的网络互动特性在公共关系中所起的一项重要作用,是使公共关系客体(公众)这个角色在整个公共关系过程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客体主动参与整个公共关系过程成为可能。同时,网上信息的异常丰富,使公共关系对象的选择余地非常大,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政府的公众可以在网上获取到声、图、像、文一体化的多维信息。此外,人机互动功能使公众能与政府实行“一对一”的沟通。

4、反馈功能迅速简便。在政府网络公共关系活动中,政府的网上站点会收到大量的反馈信息,政府只需设少量人员管理这些信息,便可对反馈信息中的各类提问快速、详尽地予以答复。

5、公众可以极其方便地查询和保存政府信息。政府网页只要链接上知名搜索引擎,查询者就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很快地搜索到自己所需的资讯,通过信息下载或拷贝很方便地将所查到信息的保存起来。

(二)网络媒体对政府公关的必要性

1、网络媒体是公众对政府表达意见和实施监督的重要渠道。在现代公共关系管理中,媒体是政府信息传播和引导公众舆论的宣传工具,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共力量,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对政府公共关系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2、网络媒体是与国际社会沟通的桥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传播时代,信息的快速自由地流动。在网络时代,政府的表现已经无法局限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而是通过全球化的传播扩散到世界各地。与此同时,政府公关日益成为政府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决定着政府的威信,直接影响着政府效能的发挥;直接决定着政府最终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安危。

(三)网民对政府公关的影响

1、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图1 2、年龄结构

随着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该群体比重为17.7%,比2011年底上升1.5个百分点。其他年龄段人群占比则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

图2 2011.122012.6网民年龄结构3、学历结构

网民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在2012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小学以下、初中学历人群占比均有上升,其中初中学历人群升幅较明显,显示出互联网在该人群中渗透速度较快。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比基本饱和,上升空间有限。

4.职业结构

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比较历年数据,与网民年龄结构变化相对应,学生群体占比基本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

图3 2012.6网民职业结构(四)网民对政府公关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从网民的职业结构、可以看出,弱势群体网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以学生和底层民众居多,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道德批判精神,往往把网络当做他们诉求的平台,他们没有太多的钱和渠道通过报纸、电视台等传统的传播媒体进行诉求,只能通过网络这一快捷、便宜、传播范围光的平台将他们遇到的困难公之于众,希望得到帮助。据检察日报正义网于6月12日推出了在“您最喜欢用何种方式进行举报”一题中,44%的网民选择了“电子邮件网络举报”形式,“上门当面举报”和“电话举报”只占到13%和16%,选择传统方式“信件举报”的人占到了27%。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举报”这一便捷方式正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近几年通过网络传播而爆发的危机事件大部分都是与这些弱势群体相关的。正是因为这些弱势群体通过网络曝光的一些大众平时看不到的社会问题,得到了大众的关注,但是却给相关政府机构造成了能力不足、不关心百姓等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及时解决问题,树立了及时纠正错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正面形象。通过弱势群体反映情况解决问问题,这种方式对政府公关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从网民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可以看出,年轻人依然是网民中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往往思想不够成熟、理性,思维不够严谨,容易被网上虚假的信息所迷惑,常常随大流抨击时政。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各种危机事件中网络上的围观者、瞎起哄者、推动者,这是他们对政府的负作用。近几年我国发生的网络舆论事件也表明,网络舆论逐渐开始成为社会舆论的源头并影响社会舆论的的走向,我国的网民群体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意见阶层,并开始以强大的舆论力量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政府看到了这种网络舆论引导并影响社会舆论的趋势,顺应趋势并从中找到可取之处就可以很好的为政府公关服务。

二、政府网络公关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公共关系中主体的权威性导致传播的信息存在信息失真

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例,政府部门在公开政府信息的过程中掌握着绝对的主动和权威,如何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哪些政府信息都是由政府自身决定的,因此导致政府会对公开的信息进行筛选。使得政府对外公开的信息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

(二)政府公共关系中客体的多样性导致政府传播信息缺乏针对性

以政务网上办事项目为例,由于政府行政管理的社会性和管理事务的多样性使政府公共关系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这些不同层次、范围的社会公众数置众多,分布广泛,利益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对政府公共关系的需求各不相同,政府通过单一网站无法满足全社会的需求。在政府网站开设的网上办事项目上,对于不同需求的公众缺乏针对性是网上办事项目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因素。

(三)政府公共关系目标的不明确导致部分网站建设沦为形象工程

公共关系传播是信息交流的过程,许多政府网站上大量内容是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简介,政府网站承担了过多的宣传作用。传播政府形象只是建设政府网站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把体现良好的政府形象作为建设政府网站的根本目的,就会使政府部门忽视网站所应起到的沟通政府与社会关系,了解社情民意的功能。使网站仅停留在宣传功能阶段,导致政府网站建设沦为形象工程。

(四)政府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的单向性导致传播效果不甚理想

良好的形象是建立在公众与政府的人格意义平等上的,政府部门作为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拥有很大的权威性。在长期高度集中式管理的体制下,政府部门缺乏与社会公众进行换位思考的意识。因此即使在沟通最为便捷的网络世界里。从政府网站里感受到的是命令式的传播,绝大部分内容是政府单方面提供的,社会公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播,缺少向政府部门表达诉求的渠道,因此政府网站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就不明显了。

三、开展政府网络公关的建议

网络是新世纪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它的广泛应用将会推动政府网络公共关系迅猛发展。但我国的政府网络公共关系还只是初见端倪,需要我们培育、发展、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主要问题须引起注意:

(一)以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传播队伍

在网络时代中,知识、信息、技术成了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知识、信息、技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都依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时代的国际竞争者,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公关传播作为现代政府和执政过程中必备的管理协调沟通手段之一,更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公关人员精通

一门外语,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同时还要有开放的思维、宽广的心胸,要有包容心。总书记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人才工作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青年人才尤其显得重要,他们不仅关系到国家现在的发展,而且更关系到国家的明天和未来。

(二)完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一是要完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裁撤各部门、机构的相关组织和人员,设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统一指挥。二是在网络技术上,一方面要主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进行自主研究,开发出我国自己的网络技术。

(三)在网上与公众沟通,要有专人操作和管理并持之以恒

与公众即时交互沟通,是政府网络公共关系最大的优点和特色。如果此项工作无人管理,沟通的交互性就会终断。如我国某个政府部门开展电子化政府工作时间较早,几年前就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开始也热心政府网络公共关系活动,但不能坚持,无专人管理,与公众对话时有时无,没有专人回复电子邮件和维护数据库,以致该部门的网络公共关系活动陷于停滞。

(四)在网上新闻公告应注重与其它媒体、传播形式配合使用

网络新闻公告在拓展政府公共关系方面极其重要,政府在网上新闻公告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政府若希望尽快传播某种信息,应将新闻公告投放到web上的同时,还须将新闻投递到其它新闻媒体,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2.政府站点上的新闻公告应该易于搜索,可在站点上设置一个明显的链接,然后把新闻公告到相应的网页上。

3.政府网络公共关系可建立用户邮件列表,或通过网站邮件列表收集密切关注本届政府或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公众(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团体负责人等)的邮件地址,并及时向其政府的最新动态和信息。

(五)积极开展网络问政制度

建立完善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于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要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新闻发言人对新闻事件进行和披露。同时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对网民的非理性情绪要进行引导。主要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比如BBS、讨论组等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督,并针对相关负面信息以官方身份引导性的信息,消除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维护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纪双城,李亚龙等.网上对话成为沟通渠道,网络成多国政治家新阵地[N]环球时报,2010.3

[2]车跃丽.论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J].江淮论坛,2002(2):3435

[3]郑文晖.我国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情报,2007.12

篇7

1、房地产品牌的概念

在房地产界,品牌的含义应该包含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它是企业或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一种形象代表,其功能在于把不同企业之间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不致使竞争者之间的产品发生混淆。然而,业内目前普遍的认识是将房地产品牌等同于了产品品牌,做得最多的也是产品品牌。当然,这与中国房地产自身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我国的房地产区域特征明显,往往一个地区的知名品牌在另外一个地区认同率不高,影响力不够。此外,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时间不长,大部分并不具备树立企业品牌的实力,只好在产品品牌上做些文章。但是,无论如何,企业品牌的建设才应该是业界追求的根本目标。因为品牌代表着开发商的实力,而开发商的实力又是物业品质的根本保证,只有实力强大的开发商才能保证物业本身的综合素质与现阶段的市场营销策划以及今后的配套管理三方面的和谐统一。

2、房地产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房地产品牌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自身不断地学习,长期不懈地努力;其次,房地产品牌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前期的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到招投标报价、施工建设、竣工验收、销售服务、物业管理等等各个方面都要具有品牌意识、品牌观念,即要树立所谓的“过程精品”。此外,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识别系统的认可、员工对品牌价值的共识等等也非一朝之功,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3、房地产品牌战略的实施方式

在房地产品牌战略的实施问题上,目前业界的认识也不全面。一谈到房地产品牌建设,大多数企业都认为是要自建,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去树立品牌。实际上,作为开发商,在整个项目的营销过程当中,是有很多力量可以依靠的,中介机构就是其中之一,在品牌建设上同样如此。借用具有良好声誉的中介机构作为项目销售的依托,不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楼盘价格,还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种方式适合于那些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使用,当然,支付的佣金相对也是较高的。

4、房地产品牌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要树立和谐的公共关系

论产品质量,很多楼盘都很好;论物业管理,许多企业服务都不错。但是,为什么优秀的房地产品牌仍然很少呢?其实,品牌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一种公共关系,品牌的树立代表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对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基本的和谐的公共关系,再好的质量与服务都是枉然。当然,质量服务与良好的公共关系之间存在着辨证关系。好的质量与服务能促进和谐公共关系的实现。湖北泰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利用巧打“公共关系牌”,在武汉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他们的楼盘地理位置较偏,基础条件不是很理想。但是却别出心裁,利用3月12号的植树节开展了主题为“共建绿色家园”的树苗认养活动。上百棵树苗被业主们一抢而空,种在小区的休闲道旁,上面有认养者资料塑封卡。不少业主填上了子女的名字,说是让树苗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一活动经媒体报道后,一时传为美谈,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

5、房地产品牌的树立要以诚信为本

篇8

【关键词】多媒体;公共关系学

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现代公共关系在社会各个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日益表现出它的积极作用。

一、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公共关系这门课程理解不足。中职学生在学习公共关系这门课程的时候,本身对课程的认识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有的夸大了公共关系学的作用,他们认为是门万能的学科,可以解决职场上所有的问题;有的学生又把公共关系片面化,认为公共关系就是搞宣传,做广告,拉关系,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有的居然把公共关系庸俗化,认为不就是请请客,吃吃饭,送送礼等。

2.中职学生大多数基础较差。众所周知,考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中考成绩不理想,他们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关于公共关系学的一些相关知识的铺垫或者渗透,他们的社会经验几乎是空白,知识面较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只是马马虎虎完成了义务教育,但是文学、历史、政治甚至哲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匮乏,所以这些学生在公共关系学的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

3.公共关系技能培养形式单一。我们中职学校学习的公共关系学主要是关于社交礼仪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手段单一,资料奇缺,资源匮乏,实践机会少,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效果不好。

二、多媒体技术在公共关系课程中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1)增强趣味性。中职生学习自控力差,学习能力不强,公共关系课对于他们来说索然无味,那么我们教师就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课件做得赏心悦目,让他们徜徉在美的享受中快乐的学习,例如,我在讲餐桌礼仪的时候,就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李白的《客中作》搬上课堂,然后配上古典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这首诗,利用这首诗和诗中的意境,讲解酒文化,讲解敬酒的礼仪,直至餐桌文化,这样的课堂学生非常活跃,参与度高,多媒体的介入不但激发了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对现代礼仪的学习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2)启到优化教学的作用。公共关系课有许多内容如果只是说教,离学生生活太远,枯燥而且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学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发展历史的时候,就利用多媒体播放《摩登时代》这部影片,使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学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时代文明进步的标志,通过类似大量的视频,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公共关系学源远流长,体会到了这门学问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3)起到用语言无法达到的奇效。多媒体的教学特点就是容量大,形象,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比如礼仪知识,只是老师讲或者教师和学生演示效果不明显,那么我就利用航空小姐,五星级酒店服务员正在服务的相关视频,引领他们身临其境,然后再播放教授礼仪的视频,根据视频再讲解,最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模仿,课堂气氛高涨,参与度极高,起到了用语言没有办法达到的效果。总之,教师在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借助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枯燥的知识呈现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了,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自信心。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设计中能够设定实际场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生动形象的画面,或者在教学中插入一些视频音频,或者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和错误情境对比教学,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索。(2)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可以起到强调反省与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况即时的反省,调整教学的策略,充实教学内容,在运用多媒体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更应如此。重视教学效果,强调“学以致用”,一方面指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信息加工,一方面鼓励学生勇敢的到社会生活中实践。我在教学交往礼仪中关于“服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是这样处理的:运用多媒体播放正确的服饰礼仪和不符合服饰礼仪规范的两个视频,然后对比教学,最后激发学生思考,你看到这些感受是什么?哪种服饰礼仪符合现代礼仪要求?等所有的学生取得共识之后,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利用我提供的图片和设计软件,学生开始在计算机上尝试进行不同服饰的搭配,然后各抒己见,评出有创意的服饰搭配,最优秀的服饰搭配等等,我抓住这样的契机,适时讲解服饰礼仪,并对他们的搭配进行评价,激励他们要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要到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