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语文教学困惑8篇

时间:2023-08-12 08:24: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语文教学困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困惑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076―01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自由地展示自我的风采,超常地张扬自己的个性,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语文基础知识,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在以下一些方面迷失了。

1. 小组讨论形式运用不当。新课程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是体现团队精神的良好渠道,它能使学生学会参与、倾听、尊重、团结他人,但是在小组讨论运用中往往出现一些偏差。

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即会,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讨论时间不合理。要么是讨论时间过少,只是蜻蜓点水,要么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讨论成了学生的休闲聊天机会。

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老师成了旁观者。讨论中,需要老师科学点拨,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否则,其讨论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

2. 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主要表现有:其一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表演见到“罗敷”的神情;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其二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活动方式单一。现在有些语文课堂中,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地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根据课文及课堂情形,老师可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3. 信息技术运用泛滥。主要表现为:课件是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写得东西全部输入电脑,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这违背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致使学生体会不到文字的无穷魅力。录音代替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多媒体手段贯穿教学始终。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着在学生的眼前晃动,取消了老师、学生动笔,动口的权利。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篇2

新课程标准施行后,初中语文教学步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恣情挥洒自我独到的见解,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解读语文深邃的内涵!但是伴随着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在盲目崇尚新课标、片面否定传统教学的误区里逐渐迷失了:

一、教师作用受忽视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部分老师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从而出现了一种“自主”变“自由”的不正常现象:

1.老师不敢提出问题

课堂上,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老师都和学生进行着无意义的讨论。老师不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害怕一提问题就会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老师不敢讲授

新课程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落后与先进的标志,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

二、活动体验不恰当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主要表现有:

1.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

如让学生表演蹒跚的父亲,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教学的无聊,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2.活动脱离语文本身

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3.活动方式单一

现在有些语文课,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看似热闹异常,实则收效甚微,又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老师应根据课文及课堂情形,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三、信技运用太过度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动静结合、变隐为显,使形、声、情有机融合,从时间、容量、资源上为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将大大削弱语文的魅力。主要表现为:

1.课件是板书的复制

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将所要展示的东西全部输入电脑,在课堂上只是按照预设的程序机械的依次将课件展示。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2.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

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一味追求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却禁锢了学生的思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致使学生体会不到语言文字的深远蕴含。

3.录音代替了老师的朗读

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动情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读时如醉如痴的眼神,“机器人”的声音拉开了教师和学生、文本和师生的距离。

4.多媒体手段贯穿教学始终

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着在学生的眼前晃动,陌生的录音充斥于学生的耳畔,师生动笔、动口的权利被剥夺。讲台成了舞台,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四、小组讨论不合理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扩展和完善了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大多数教师对小组讨论往往运用不当:

1.讨论内容不合理

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就明白,但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或是讨论的范围太大,学生无从下手,你说东他说西,令人找不着北。

2.讨论时间不合理

或是讨论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就戛然而止,讨论变成了走过场。或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讨论成了休闲,课堂变成了茶馆。

3.讨论分工不明确

小组成员间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无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甚至沦为组内优秀者的表现舞台,落后者只是听众。

4.讨论的形式太单一

只要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一些学生便我行我素,对讨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使课堂显得无序而低效。

五、课堂评价常滥用

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享受学习的喜悦。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1.滥用表扬

课堂中,不管问题价值大小,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好、太棒了……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出的问题如果给予过度的赞赏,也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

2.评价形式单一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31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不少作文教学经验,但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还很薄弱,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

农村初中普遍采用 “课上引导、课后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解”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提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感知世界的引导太少。学生的写作素材单一,很多材料从小学写到了初中,总是“老套”,没有创新,空洞无物。

二、困惑的解决对策

(一)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想写好文章先学会做人。人格的培养,是提高作文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的前提。首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和对假丑恶的恨,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充分感知它,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欣赏好的影视作品,多交好的朋友。最后,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敢说真话,敢说有个性的话。只有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才能向读者展示出完整的自我,文章内容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很大一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方法死板,以至于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甚至讨厌写作课。教师要转变观念,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的整体语文知识的一种活动,鼓励学生感知社会,增加社会阅历,不要只局限于学校和家庭这个小环境。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几乎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难于没有写作的“米”。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如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选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一些细节之处、感人之处,这些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三)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篇4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困惑;对策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课改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不乏一些遗憾。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迷失了方向。

1.语文课堂成了师生的表演秀

课堂活动体验新课改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活动要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主要表现有:

1.1 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体现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1.2 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非语文化现象突出,有些老师热衷于学生游戏、学生表演,硬生生的将一堂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这些活动使初中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语文课成了大杂烩。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1.3 双基很受冷落。在一些语文课堂中,只要是活动,教师总是生硬的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教师一味的追求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却忽视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重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2.合作成了“权威者”的独角戏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小组的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它的初衷是使学生学会参与、倾听、尊重、团结他人,但是在小组讨论运用中却往往不当:

2.1 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老师成了旁观者,学生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学生的沟通合作无从谈起……

2.2 氛围好了,惰性却有了。小组合作中,发言者的表演酣畅淋漓,但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因为学困生知道只要一讨论,优生总会畅所欲言,他们只需稍稍附和,认真做好笔记,老师要的氛围就有了,小组讨论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长此以往,后进生不但“进不了”,反而更加懒惰。

3.学生成了上帝

在一堂看似活跃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就若干问题你说我讲,纷纷攘攘,畅所欲言;教师只扮演者点名者、赞赏者的角色,打着“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光辉旗帜”,“一言堂”一下子变为了“大放羊”。

3.1 滥用表扬。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只要是学生的回答,都表扬。虽然语文学科的主观性比较强,很多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过多的表扬只会导致学生随意应付,学生并没有深思熟虑、拓展思维。

3.2 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苍白。学生回答后,教师口中经常是你答得“太对了”、“你真棒” “真了不起”“你真的很不错”。学生的答案究竟对多少,错多少,老师模糊,学生迷惑。究竟学生在遣词造句上和思维方法上优点在哪里 ,差距有多大,学生无从可知。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又怎样提高?有些老师还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问题的价值取向在哪里也无从可知。

4.课件“一枝独秀”

新课改的实施也提高了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人们在评价一堂课的成败时,往往要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虽然可以从时间、容量、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但如果我们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一堂语文课的魅力也将大大削弱。我们始终要明白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点,如果它起不到服务的作用,就是喧宾夺主,我们的运用就是失败的。

4.1 课件是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写得东西全部实现输入电脑,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这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失去了练习粉笔字这个基本功的机会。

4.2 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满足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但学生体会不到文字的无穷魅力。师生也失去了展示语言表达的机会。

4.3 录音代替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语文课即语言课,很多时候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的。

5.要解决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5.1 让文本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工具性的一面,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而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教学目的上看,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音都要读错,又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代价,来换取语文课堂的热热闹闹。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

5.2 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与时间,而是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缺乏相应的方法指导,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倡导的是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师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一是要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是要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三是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3 教学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形式要多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

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重复性回答。对于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或重复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时有些老师评价说:“重复的不要说。”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妥的,很有可能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能真诚的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亲切、真诚的话语不就能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吗?一句充满爱心、智慧的话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教师还可以借助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幽默诙谐,这样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5.4 努力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本为主的关系。

课件制作者制作前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课为本;制作时,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而不是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这样制作后才没有或少有遗憾,课件才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繁华过尽见淳朴。

篇5

一、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困惑

1.如何实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2.什么样的课堂语言评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语文教学中怎样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面对新课改,作文教学怎么教。

二、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出路

1.重视语音训练和《汉语拼音方案》教学,重视语汇积累,重视语感培养

通过大量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思维水平。加强普通话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毕业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进行听、说、读、写。所以,我认为,学生不善于表达的根本原因在于语汇积累不够。通过对优秀的经典作品的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领悟什么样的句子合乎规范,什么样的句子不合乎规范,进而凭直觉造出合乎规范的句子来,而不一定非要说出个所以然来。从理论上讲,既然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产品,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语言这个“产品”的拆卸和组装来逐步学会语言的构造规律,并且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心理结构,从而达到提高思维水平的目的。

2.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整理语言资料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关注社会人生,积极参与生活

语文学科的语言文字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必须进行艰苦的积累,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教师要教学生利用语言记录本收集精彩新鲜的词语和句子,或剪贴报纸杂志上面的精彩文章。与此同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与别人交谈或听别人说话时有意识地学习别人优美的语言。并且要养成自觉而熟练使用常见语文工具书的习惯,通过查字典辞典积累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言文字水平。

3.优美的课堂语言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是注意课堂语言的温度;二是充分发挥语言的导向、激励作用;三是注意语言的幽默。教育是艺术,之所以称它为艺术就在于他能激励受教育者能唤醒受教育者的智慧,所以教师要加强语言修养提高语言的感召力。充分发挥语言的评价功能。我相信只要我们充满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好。

4.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幻灯。幻灯能借助画面提供大量色彩鲜明而真实的事物图像,以此再现课文场景,展示写作实物,增强语文教学直观性,为学生提供思维、表达的实践机会;也可以代替板书演示,节省课时,增大信息传递量。(2)唱片。唱片能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为有声的口头语言,提供朗读规范,促进朗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听、说能力。(3)录音。在将无声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提供朗读规范方面,录音和唱片的功能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录音使用起来比唱片方便,它可以按教学需要或长或短,或停或放。另外,所需设备早已普及,易于长时间保存。

5.改进作文教学,激发作文热情

当前的作文教学,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堕入了“应试八股”的泥沼。那种“开头要写孔繁森,反面对比,第三联系钱学森,最后落实中学生”的套路,就是这种“应试八股”的典型例子。再加上我们片面理解“思想健康”这一要求,学生实际上已经处于“假话不能说,真话不敢说"的尴尬境地。因为受“狭隘工具论”的影响,作文的命题总是受制于某种功利目标,而与学生生活阅历严重脱节。老师喜欢出的题目,常常不是学生喜欢写的,结果使得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如果作文教学要想有所作为,那就必须走出上面的误区,鼓励学生放心大胆地写出他们想写的、具有其鲜明个性特色的文章,即便这些文章内容不够真实,思想不够健康,形式不够规范,也大可不必惊诧。

篇6

正找到出路。

关键词:语文课改 人文教育 应试教育 课堂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14-01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力量逐渐壮大,呼吁语文课改的浪潮也是一浪更比一浪高。在这场改革之风刮得遍地开花情景下,新教材业已全面实施,参与改革的人员也日益增加。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已是一个历史上的飞跃。但怎么改呢?要把握什么原则呢?具体来说:一是方向原则,教材改革要同时代接轨;二是科学原则,也就是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要有正确性,合理性;三是统筹原则和创新原则;四是教学原则,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教材要有可教性,感染性。就简单来说,只需用叶圣陶老先生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从这一点上理解就是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具体的来说,也就是在三维目标的培养下,开拓一条道路,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至于能否找到一个方法,开拓出一条道路,存在着许多变数,现在还远远不是额手称快的时候。

1 应试教育的泥淖与语文教育的苦苦挣扎

语文教育为什么会问题成堆,积重难返?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考试”这个指挥棒在起作用,考试是一种人才选择机制,而从根本上说,考试并不是最可靠的办法,而是实践。但实践相比考试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如:条件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的实践,就不具有可比性,再有实践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检验,所以不能取代考试。在目前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之下,考试被普遍地运行着,并将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被其他更好的形式来取代,这就极大地阻碍了教育的正常发展,也把语文教育推向了水深火热的境地。首先,就是近年来的习题越来越繁琐,越来越苛刻,已经连语言学家都难免瞠目结舌的地步。比如,报上披露说考“翁”字有多少义项,解释“灰溜溜”是什么意思,这样刁钻的题目随处可见。其次,教师对课文的肢解,支离破碎答题时非此即彼,死扣死划,哪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再次,在素质教育的表象图景掩盖下的是日益激烈的升学竞争。这种竞争随着教育功利化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不断深化地向学生延伸,制造着新的起点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基于以上原因,使语文教育成了“四不象”,把语文推向十分难堪被动的境地。从而造成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失去学习兴趣,产生了学不学都一样的错误思想,不学,成绩也不至于下滑;学了,成绩也很难提高。认为把时间花在语文学习上远远不如花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学习主体地位保证不了还谈什么效果?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泥淖中越陷越深,最终被无情堙没。

2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和语文教学的大环境

在中国,几乎每一位受过教育的人都上过语文课,而且都要花掉大约三分之一的在校时间去学习语文。然而,就是这样一门最重要的课程,却成为当今中小学生感到“不愉快”、甚至“厌倦”的东西。重要一点在于课堂教学:缺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得不好。而学生是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课堂效率。这里排除掉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课前的预习不成分、课上主体地位没发挥、课后练习不愿做,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有不少课文一遍都没读完,课堂进程较慢,课堂效率怎么提高?

语文学环境不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部分中学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想法,学生就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数理化上面,当然还有英语,甚至连政、史、地、生,也比语文更能吸引学生。只有极少学生一天只把一点可怜的时间用在语文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究其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如下几点:一是语文教材体系滞后,“少、慢、差、费”现象还没彻底改变,就像一堆螃蟹挤在一起,弄也弄不开,理不出个头绪来。二是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靠大量做题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个人认为语文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的靠读。三是在语文学习过程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开放性的试题越来越受出卷人的青睐,而学生在应试时,题目是做完了,但答案不知对错,模棱两可。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不能被立即激起,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四是应试教育考试的要求下,学生们学科之间的时间竞争愈演愈烈,奇怪的是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学生们越是强项越是花时间,越是薄弱学科越不愿花功夫。再有这语文考试,会的没考,考的不会,学生自然把时间留给其他学科了。五是现在的语文课尺度不好把握。抑或花架子,虚的内容充斥课堂,另一面抑或语文老师照本宣科一讲到底,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又能收获多少呢?以上五点决定了语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争必定失败。

3 教师作用的拔高与语文教育困惑的解决

新课标实行以后,中学语文的教育或教改应在进行内部有效修补的同时,在上大力推动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社会突围和冲破应试教育桎梏的理念突围。语文教师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让他们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往工具,而且是同世界有着隐秘关联的文化载体,是天地万物和人生世事走向我们的伟大通道,设法唤醒学生对语言的尊重与热爱。(2)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教师的知识积累、业务技能、美学修养、心理状态、课堂心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教师广博的知识素养、精湛的业务技能,有利于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语文教学的说服力,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句话,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3)在教学手段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引导学生的感受、感悟,扩大阅读量,增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观照、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等思维训练方式的内容与形式。

所有以上是我对当前语文教育困境的几点深思,希望能借以引起大家的共鸣,达到“疗救的注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理论 初中语文教学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94-01

1 自主学习理论概述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让个体采用真正学习主体身份,主动开展有预见性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活动主体为学生,而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为“交往理论”与“建构主义”实施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哈马贝斯的“交往理论”指出,每一个学习个体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但其不将交往对方当成是客体。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知识并非是经由教师讲授来获取的,而是学习人员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经由别人帮助,经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活动才实现的建构知识意义的整个过程。上面两个理论为自主学习理论奠定基础。

2 明确自主学习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关系

自主学习理论就是将学生作为中心,在教学环境内,由教师充当指导者与组织者,切实利用好协作、情景以及对话等学习环境方面的要素来切实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充分实现对当前学到知识的进行意义上的建构。采用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成为知识层面上的主动建构人员;教师是整个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更是整个意义的促进与帮助者;初中语文教材内所提供的知识不再为教师传授的方法与手段,而是用来开展协作学习与会话交流,也就是学生能够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去学习语文。

3 自主学习理论指导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具体措施

3.1 分析学生学习需要

首先,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学习成绩现状和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让学习者明确其当前的水平和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一些学习困惑,并且让教师能发现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将收集上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来确定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选定需要解决问题的路径。例如,在讲授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时,教师要让学生回想下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区别,老舍先生为什么偏爱济南的冬天?教师这样问学生的话,学生自然就会出现学习上的困惑,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致到底如何,进而在解决学生困惑后还学习了有关写景方法,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优良品质。

3.2 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内容

首先,启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一般来讲,包含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其它策略。学习策略是对学习者基本需要来展开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来确立学习策略。比如,讲解朱自清先生《春》时,学生对春天景致是非常熟悉的,如何能激励学生抓住春光、努力工作才是最主要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从文中感受到这一高度,成为学习的重点。因此,就从常见春天美景入手,来搭设桥梁,让学生明确课文意蕴。其次,明确学习内容。而学习内容是为更好实现教学目标,是学生进行系统知识学习以及行为经验之和。在进行教学设计的程序内,学习内容包含学科知识以及策略性知识两大类别。例如,课文《春》中是表达了珍惜春光积极工作、奋进的理念,教师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上来,抓住当前的大好时光,刻苦努力,让学生和作者实现共鸣。所以,教师重点应该放在策略性知识方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提炼文章深刻内涵。

3.3 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选取自主学习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形式,是探讨教学顺序、建立教学活动安排,选用科学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充分解决好教与学的基本问题,“自主性学习”教学是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组织、内容、指导以及帮助下让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基本活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将外部的教学目标逐渐转变为内部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新知识学习,推动学生经由自身学习来获得新知,进而内化知识,形成并不断发展自身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范进中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丈人等分不同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能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以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3.4 制定整体教学方案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创建教学情境,并且能赋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开展自主探究,推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前进行安排,明确教学设计的重点,形成课堂教学教案。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点:确立教学目标、准备好教具、明确教学设计理念、安排好教学过程。比如在文言文课文《期行》中,教学目标是:为人处事中应遵守诺言的基本道理,教学工具为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的理念:让学生能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个讲诚信的人,在整个教学中明确突出“守诺”这一主题。

3.5 做好教学设计评价工作

采用自主学习理论制定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试用,并且明确该方案运转的实用性与可行性,如果是教学设计存在某些缺陷的话,可再进行修订,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教学设计质量,确保好的教学效能。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学生以及教师对教案的反馈信息,并且将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与教师对该设计的反馈情况,加以综合性的分析与处理,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对教学设计加以修改与完善。

总之,在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应该采取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学习特征,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内容,做好教学设计评价工作等策略,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途径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进一步创新和改革,并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和成绩。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课程,语文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实现,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储量以及语文综合素养。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究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实现途径,进而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创新教学理念

为了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主要以教师的“教”为核心,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得初中语文课堂缺少一定的互动和交流,初中语文课堂逐渐成为教师的演讲现场,进而降低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民主教育理念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达到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语文素质还是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让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需求进行指导与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避免出现语文教学活动高于学生的理解与思维,而降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交流和沟通,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关注,不仅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目前的生活状态,以便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民主教育理念的创新。

二、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视频以及相关学习资料在家自主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初中语文课堂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为学生解答自主学习中的困惑,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学生间进行思维碰撞。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济南的冬天》重点知识进行学习资料的设计,将其上传到班级QQ群中,以便于学生进行下载和学习。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要提出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根据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解决,并提出“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其中美妙的语言,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回忆。翻转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动手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且课堂中的互动和交流汇集成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彻底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2.情景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几乎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情景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延伸,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进而不断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皇帝的新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皇帝的新装》的动画片,创建皇帝“被骗”过程的情景,展示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表情和行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和朗读,进而了解其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文章的中心内容。

总之,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基础素养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民主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