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8:24: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乡村发展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旅游是出现在1980年,一种新型的农村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一般是独特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的农民业务实体。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是在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和观光学习、参与、娱乐、休闲、度假、娱乐等方向发展。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以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自然旅游资源为吸引物,依靠乡村特有的美丽风景与自然环境,配合当地的建筑与乡村文化,在农村和和农业休闲的基础上,开发度假、休闲、娱乐和参与体验等旅游项目的新兴旅游形式。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现在的城市中人们生活压力大,人们有一种释怀的感觉、可以放松身心,因为在城市没有一种田家乐园般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农村生活,所以农家乐等项目正好迎合他们胃口。还有就是农村的资源相对薄弱,为缓解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当地政府开发和引导下,一批批农家游、生态游、体验休闲游等相续出现,这对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富差距,减少城乡差距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和发展共赢。
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的农业大国,地大物博,农业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游客日益的的增长,传统的旅游项目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乡村旅游的出现极大地满足城市居民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压力,,体验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传统文化的需要。且乡村旅游进入门槛较低,自20世纪90年代起,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一大批有浓郁乡村特色和文化的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就业问题,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财富。
四、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首先,乡村旅游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一方面国家对农村问题的重视的政策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导致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想逃离工业环境享受休闲安逸的乡村生活的需求,为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将涌向乡村,将会对乡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次,乡村旅游将会沿着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欧洲国家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绿色内涵尤为重视,日本更加重视乡村旅游的传统文化,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则侧重于其经济效益。这是中国的国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开发者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绿色内涵和文化内涵,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我国的乡村旅游将发展的更加完善。
最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的发展依托于当地的风俗文化和地理特征,所以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需要用淳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可以让旅游者达到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目的的环境氛围,只有当地居民的积极配合才能使乡村旅游更具地方文化特色。才会更加得到旅游者的青睐,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五、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无论是社区居民,政府或乡村旅游经营者存在对乡村旅游的理解缺乏的情况。一方面是对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所需要的条件分析和认识不够,对本土资源的评价过高,致使旅游开发者对于乡村旅游开发期望过高。另一方面是对乡村旅游特征的认识不足,越来越多的非乡村建筑和工商户出现在乡村旅游景区,没有很好地保护乡村原有的风貌,使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性”不足。
(2)规划问题: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导致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缺少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运用,允许开发商对当地旅游资源盲目的开发,类似的建筑过多,缺少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单一、水平不高、低品位、特色不强,是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基础设施问题:乡村旅游发展目前最大的一个约束问题是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工具间、电话亭和其他公共设施,公共设施设备不足,餐厅和其它大型餐饮住宿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难以留住游客。
(4)资金问题:资金短缺、缺乏投资。虽然乡村旅游投资相对较小,见效更快,但不是不需要钱,尤其是在建设规模、水平的乡村旅游地区,既需要能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又对外宣传推广,所以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然而,目前在中国设立旅游景点的繁荣阶段,人们的投资热点是开发大型、高档风景旅游区和主题公园,很少有人投资乡村旅游。
(5)景点的管理问题:
乡村旅游景点的管理比较落后,服务的质量也不是太好。具体表现为:首先,卫生条件不好,有“脏,乱,差”现象;二是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古代建筑和村落原有的风格,使当地的文化色彩降低,三是旅游景点的线路设计的不够合理,缺少相应的指示标志或标志不明显,致使游客走许多冤枉路,浪费时间。四是,景点的商户过多,当地的文化氛围被过多的商户所冲淡,过多的商户打破了原有村庄宁静祥和的生活,使游客无法感受到乡村生活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感觉。
景区产品问题:
第一,中国的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没有形成系列,产品是类似的,品位不高,难以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性和高文化品味的旅游需。;其次,产品粗糙,不够深度开发。第三,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不足,难于提高旅游者旅游
感受。
六、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1)提高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要理解乡村旅游业的意义和功能优势,理解其主要内容和特点。第二,农业不仅是在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协调旅游与农业之间的关系,营造农业与旅游相互补的环境尤为重要。最后,需要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进行科学的分析,这样既可以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防,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也可使相关开发的主体对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心理准备,从而避免问题发生时出现慌乱、不满,甚至失去乡村旅游开发的信心。
(2)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实现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首先,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进行一个全面的社会调查,清楚所有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利益主体地位,然后根据各利益相关者在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程度、贡献等,制定科学的分配制度,并且要有一定的透明度。
(3)通力合作,解决生产问题
生产过程是核心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和对策。生产过程似乎很复杂,但只要解决好思想认识和利益分配问题,每个相关开发主体明确的目的,团结合作,乡村旅游发展生产中的问题将得到有效地解决。
(4)解决问题,保障发展
生产过程的问题解决顺利,产品和效益问题也会得到解决。首先,基于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和准备的农村旅游发展规划有其自身独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个性和特点,有效地消除产品类似的现象。其次,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等相关人员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发展融资到位,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标准化,对于发展高质量,高档乡村旅游产品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县乡村;旅游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590;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为认真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我密切关注我县 “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和优势,通过一段时间的下乡走访,开展了“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状况的调研工作。现就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浅析如下:
一、发展现状
随着城镇居民绿色消费、生态旅游、回归自然观念的形成,我县以小庄村为代表的“乡村民俗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本村农民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小庄村共有161户603人,其中土族人口59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8.3%,耕地827.3亩,人均耕地不足2亩。2012年有民俗旅游接待户90户,占总户数的56%。去年,全村总收入470万元,其中旅游收入占总收入的76.6%,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人均收入为8000余元。2012年计划整治主巷道、民俗文化广场建设、水冲式厕所、示范户建设,大力推动民俗旅游发展。这已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拓宽旅游业的新途径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实践。
二、突出成就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我县以土族民俗为主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村民自我发展的同时,建成了西部民俗文化村、纳顿民俗风情园、姚家大院等上规模的民俗旅游接待点,并且在2000年互助故土园景区被评为AAAA景区,为展示土族文化创建了具有代表性的窗口。在此基础上,为加快农家乐旅游发展,将小庄村周围3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定为旅游规划区,专门开发土族民俗旅游。
(二)加快民俗资源开发
近年来,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挖掘土族民俗文化,丰富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推出了以饮食品偿、婚俗体验、歌舞欣赏、服饰及手工艺品展示、风光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土族民俗旅游项目,从而使我县成为全省民俗旅游的亮点。同时,天佑德大酒店被评为三星级酒店,进一步提升了互助旅游的形象。
(三)打造特色经营
县镇在深入分析农家乐客源市场现状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基础上,帮助“农家乐”经营户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观念,以民俗小吃、民俗文化作为主要发展载体,从村庄建设、农家乐布局到餐饮,结合地方特色,突出“乡土”的农家风味,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风格,扩大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大旅游行业管理
为引导民俗旅游规范发展,我县出台了《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下发了《互助县民俗旅游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县民俗旅游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使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对全县从事民俗旅游接待一年以上的接待点、风情园进行了星级评定。并着力加强对经营户进行岗前培训,先后组织了有关人员开展实地教学培训,到经营户家中逐一示范,规范服务行为。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工商、卫生部门的经营许可证、健康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必须三证齐全。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有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次较低,规模不大,旅游项目不丰富,综合竞争力不强。现阶段,我县“农家乐”旅游接待大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指导,导致农家乐开发层次低,品位不高,竞争盲目。二是部分接待户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在接待中庸俗化、商业化土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尤其是小庄村没有下水,旱厕影响民俗村的形象。四是旅游要素整合不够,旅游商品匮乏,旅游产业链条衔接不紧,旅游带动能力不强。经营户没有形成整体的宣传推介氛围,游客潜在的需求由于没有得到很好地组织与引导,很难转化为强大的消费力。五是民俗旅游接待不规范,有序竞争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农家乐”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民本身为主,对旅游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没有系统的管理知识,缺乏管理经验,服务意识不强,经营理念落后,存在重效益,轻质量的现象。大多数“农家乐”还只是停留在提供简单的餐饮和住宿的初级阶段。
四、发展思路
(一)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导
把民俗旅游发展放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在领导力量、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制定奖励政策,调动经营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氛围。
(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制定对农家乐旅游开发有利政策,并纳入到全县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帮助农民做好短期和长期策划、宣传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环境,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把自身发展与配套产业相结合,把短期效益与永续发展相结合。
(三)突出民族特色,打造民俗品牌
把壮大民俗旅游产业、挖掘民俗文化作为特色产业来抓。注重形成个性特色的餐饮文化,整理开发土族农家乐菜系,积极挖掘互助土族特色食品锟锅、酿皮、狗浇尿、萱麻饼、白水肉、羊肉手抓等民俗小吃,提高农家乐烹饪技艺。收集富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把民风、民俗、民谣、民歌引入农家乐,不断丰富和利用安召舞、轮子秋、土族盘绣为主的土族民俗文化,发展民俗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接待点,突出农家“乐”的魅力。提高农家内涵,打造民俗品牌。
(四)因地制宜,抓好乡村旅游发展
小庄村进一步扩大游客接待能力,提高档次和水平,从而与中国土族园、精品度假区、彩虹故乡农业生态园、青稞酒工业旅游、酒吧一条街、现代农业示范园等联成有机整体。北山景区要加快规范化建设。南门峡要设置垂钓台,供游人垂钓、娱乐。高寨镇大力发展“土鸡”经济、回族风味小吃等形式的旅游。佑宁寺利用宗教文化、生活特色及旅游产品生产,延长旅游产业链。
旅游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第三产业,他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乡村则曾是人们避之不及之所,可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乡村逐渐变成了人们喜爱之地,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即从乡村旅游的现状、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和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来阐述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一、乡村旅游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地广人稀的状态,而曾经支撑人们发展的第一产业农业更是被人们所摒弃,然而,一昧的发展现代城市,使得曾经繁荣的乡村被抛弃,而只着眼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发展问题。反而会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引发城市“民工潮”,给城市交通、住房等生态环境也带来巨大的压力。再这样的状况下,政府开始提倡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们返乡创业,这给乡村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而各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得乡村旅游业得到了极大的支持。而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得很多城镇居民越来越向往乡村的淳朴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就使得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反过来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现有1万多个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区(点),农民从中直接获益约1200亿元。可见,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大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开展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各地的乡村旅游在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上,不断探索新思路,创造新途径,发展新型的休闲娱乐项目。致力于给予观光旅游客最大的享受。
(一)乡村资源丰富。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乡村占地面积广阔,拥有发展各类生态旅游的绝佳地域环境。在乡村,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时,很多乡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还具有新型农业的依托,具有科普教育的功能。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舍弃劳累跋涉的长途旅游,更愿意到乡村旅游。
(二)乡村本就是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地方,人们愿意通过乡村感受人与大地的契合性,从而达到返璞归真的目的。
(三)乡村在不同的季节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乡村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风光,而且在同一地方同一季节有不同美景,在同一地方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美景可赏,例如,同一地方三月可赏桃花,也可摘草莓,而在六月,同一地方又可以赏荷花。这样,不论在哪一个季节,乡村都可接待游客,具有极大的游赏玩乐价值。
(四)乡村具有地域性。在我国,由于地域广博,文化差异性较大,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习俗和文化,这些不同的地域差异变成了游客眼中旅游的价值。例如,侗、壮、仫佬族传统节日的花炮节,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纳西族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节日盛典,往往是各地游客争相参与的。另外,还有各地不同的建筑特色,同样吸引着游客,如湖南凤凰的吊脚楼、蒙古草原的蒙古包等等。
三、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一大助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农村人口收益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大途径。这样,便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农村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提高了整个农村的经济水平,推动了农村文明的进步,具体说来,农村旅游具有如下积极作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受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村容村貌,提高乡村整体文明水平;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新农村;有利于保护乡村传统文化。
四、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常年重点在于发展城镇,因此,乡村产品开发水平较低,经济相对落后,产业格局相对单一,难以在短时间内承担起大批量的游客旅游。其次,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著名风景区来说较低,且旅游配套设施还比较简陋,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很多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一味向“钱”看,没有注意到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形成功利性的旅游文化,甚至伪造一些假的地方文化,这些都不利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五、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应当是以让游客舒适放松为目的,因此,乡村旅游应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大环境。
(一)应当建立品牌,成立良性竞争。良性竞争使人进步,政府首先帮助一些乡村建立起自己的旅游品牌,发展旅游经济,以带动另一部分乡村经济正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 本质特征 文化旅游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 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2005,(138):28.
[2]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旅游学刊,2005,20(1):63.
[3]阳芳.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形势与战略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40).
关键词:乡村旅游 本质特征 文化旅游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 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2005,(138):28.
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在这一年,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我国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旅游业也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将传统的农业转变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以城镇所不具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吸引城镇旅游爱好者,通过满足他们休闲和回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效益。随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我国当前开发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市场依托型
乡村旅游的目标客户是城镇人,所以他的目标市场就是大都市。利用都市郊区来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目前最普遍、发展最成熟、最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从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这种乡村旅游的基本定位是给都市居民提供“后花园”式的休闲场所。借助与现代化大都市完全不同的田园及村落景观,为观光者提供采摘、捕钓等各种农村特有的活动来吸引顾客的一种旅游产品。
2.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的乡村旅游,是指那些在著名景点附近的乡村,借助著名景点的名气和客源,来带动自身的住宿、餐饮、购物等等旅游配套服务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土特产的销售。
3.资源依托型
部分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可以依托其独具特色的生态、建筑、人文等资源来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模式。这些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一般都远离都市,现代化程度较低,与外界接触较少。可能正是由于交通的不便,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才使得他们能够保持自己本身的特色而未被外界同化。
根据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所具备的开发类型,已经开发出许多不同的乡村旅游项目:
(1)“农家乐”:一些农民利用自家的农家庭院以及房舍周围的特色风光,吸引城镇游客前来吃、住、观光的一种旅游形式。农家乐也开发出了许多了相关产品,如农家旅馆、农家菜、观光园等等,这种旅游模式投入少、收益快、风险低,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2)度假村:在一些气候舒适,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带,建设一些比较高档的乡村旅游场所来满足有需求的旅游者休闲、度假,这种旅游模式称之为度假村。
(3)民族民俗风情园:一些乡村或者少数民族的建筑、生活方式、举办的各种活动等等具有其独特的风情特色,也可以做为一种吸引外地游客的一种旅游方式。
(4)观光购物农园:对于绝大多数在城镇生活的人来说,一些观赏、食用植物的种植以及动物的饲养都是新奇的,于是就有一些现代的种植生产园或者实验和科技示范基地等利用自身的特色,将自身同时开发成为度假休闲型的乡村旅游景点。其服务内容包括观光、体验、度假、休闲等各个方面,利用其高科技与高附加值的农业示范、科普教育、提供新奇的农特产品品尝等吸引游客。
(5)租赁农园:一些市民为了体验家禽家畜的养殖或者蔬菜等植物的种植,去向一些农民租赁土地或家畜。于是一些农民便将这种租赁方式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他们通过收取一定的租金,将自家的家畜或者土地出租给市民,由市民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体验家畜的养殖以及一些植物的种植,平时则由农民负责管理,最终的种养殖成果则属于租赁者所有。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让广大的农民朋友从中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但是同时,我国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解决。未来将会对我国的乡村旅游带来一定的困扰。
(1)建设盲目,没有规划性
从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项目可以看出,多数项目都是由个人或者小集体开发。在开发之前没有进行过专项的旅游规划,发展过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且,由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政府部门还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立法也还不健全,乡村旅游的管理单位形同虚设,经营者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总的来说,乡村旅游虽然发展很快,经营者很多,但仍是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品牌,也没有什么营销战略,仍处于很原始的水平。其主要的营销手段就是靠回头客以及朋友关系等。
(2)产品单一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品种比较单一,如经营农家乐的就单纯经营农家乐,经营度假村的就单纯经营度假村。而且同一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大多比较类似。尤其是在同一区域内,各经营者的经营方式更是具有极大的相似甚至雷同。这种雷同的经营模式,很难吸引客户。从而加大了不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增加了市场风险,降低了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同时,当前的乡村旅游,主要的项目还停留在住宿,观赏,餐饮等低级层次上,并没有对民俗文化本身所存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游客文化程度的提高,他们在旅游的同时,也会考虑到游玩背后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3)季节性强
旅游的季节性非常明显,普遍存在着冬往南,夏往北的特点。这也就导致了在旺季的时候,各个景点客源集中,人满为患。许多乡村旅游都是由个体或者小公司经营,资金不够雄厚,旅游相关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在淡季的时候,由于游客量少,又会导致大量的旅游资源闲置,甚至部分旅游景点由于入不敷出而停业,造成了“淡季时没东西吃、旺季时没地方吃”的局面。而且由于一般淡季时间都不短,一年中最少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处于淡季。这种情况使得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不能有效的吸引投资进行后续的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经营水平不高
由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户,受到文化素质及旅游专业素养的限制,他们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档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但是,一些经过培训的农户或者由企业经营的旅游景点,从规模、档次、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都要强于没经过培训的农户。由此可见,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
三、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分析当前客源市场、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1)政府将加大干预力度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许多地方政府已经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加大了对其扶持、培育以及管控的力度。
(2)投资趋势逐步多元化
许多有远见的人都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纷纷对其进行投资。有部分乡村旅游项目是农民个体经营的,也有合伙经营的,还有一些是村集体投资的,一些有实力的公司也纷纷介入乡村旅游的开发。
(3)逐步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第一批经营者要么投资失败,改做他行。要么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准备扩大规模。但是现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想要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要在新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就必须采取错位竞争,也就是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扩大经营规模,经营自己的品牌。
(4)自助游将成为一种趋势
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喜欢乡村旅游。但是同时,他们也不满足于一些已经发展成熟的、老套的旅游项目。他们喜欢自己开辟新的旅游点,自主提出一些新的旅游要求。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和旅游的项目越来越广泛,旅游者在参加乡村旅游时越来越希望采取自助的形式。
(5)旅客来源区域越来越广
在乡村旅游刚刚兴起的时候,由于对其不了解,以及经营者宣传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游客多数为附近城市居民。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经营者对于宣传以及品牌建设的日益重视。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了较为响亮的品牌,吸引了国内其他地方甚至国际上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四、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在欧洲,从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了。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兴盛。由于欧洲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早,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欧洲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进行品质认证
德国农业协会在1972年就制定了乡村旅游的品质认证制度,有效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该制度经过多次修订,一直沿用至今。该制度对度假农场进行品质认证,对于经过检验合格的农场进行登记,并颁发度假农场认证徽章。而认证的后续工作由经济部和财政部负责实行。
(2)成立组织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政府的监管还有待完善,此时需要成立一些组织来监管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预定系统
随着自助乡村游越来越受到欢迎,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不明确,突发性很强。只有有着完善的预定系统,如网络、电话、旅行社等等,才能让游客及时了解目的地的情况,以便及时安排未来行程。
(4)政府拨款支持促销
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多是一些农户,他们普遍受到资金的限制,旅游项目的促销一直做的不够好。如果政府能够在促销上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将会极大的提高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如2003年,英、法、德三国对本国乡村旅游促销方面的拨款分别是500万英镑、600万欧元和360万欧元,这一数值在近年来还在持续提高。
与欧洲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前景非常好。但是也需要取长补短,借鉴欧洲的一些好多的经验,提高我国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1)加强政府监管
任何行业在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行业自律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国家的监管也不可放松。欧洲国家多属于发达国家,其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但是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实施有效的监管。如法国政府部门对于农场旅游的管理,德国政府对于乡村旅游实行质量认证等。当前,海南省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要规范化乡村旅游的发展,除了靠行业协会的自律之外,应该借鉴欧洲经验,尽快加强完善政府的监管。
(2)确定发展重点与优势
欧洲的国家多数都不大,一个国家总与多个国家接壤。一些不同的国家之间也总是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各个国家都尽量发挥自己的特色,找出创新点,以有别于别的国家。特色的优势使他们能最大程度上吸引不同爱好的游客。海南的乡村旅游点众多,经营同一旅游项目的不同商家之间的雷同之处也较多。应鼓励他们发展自身特色,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乡村旅游文化的发展。
(3)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乡村区域;发展规划;景观改造
对乡村区域的景观进行合理的改造,从长远上讲是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对此将怎样进行合理的乡村景观的改造,并且能够促进乡村区域的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其生态环境的改善,确保我国乡村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协调。文章会基于乡村景观涵义之上,探索对乡村景观进行改造的社会价值,进而在设计规划园林景观时渗入乡村区域的景观设计。
1 乡村区域景观的概况
1.1 涵义
乡村景观是在乡村的区域内,其自然、经济、人文等方面的综合呈现。根据我们所处的环境可以分为自然、城市和乡村景观,相对来说,乡村景观是有特e之处的,其原因是,从景观上看,其与其他两种是类似的;从地理上看,乡村其居住环境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从生态上看,乡村景观受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比城市景观小。
1.2 构成
乡村的景观是由自然和人文两个景观构成的。乡村中的自然景观,是没有受到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区域,这类区域能够直观的呈现出此乡村区域的自然风光,但是伴随着社会工业化的持续发展这样的自然风光存在的概率很小了,现在我们所说的自然景观是相对来说受到的影响小,仍有原始风光的景观;乡村中的人文景观,是在自然和人们生产生活相互影响之后产生的景观,其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占主要影响,其形成会具有当地的特色。
1.3 原始特点
1.3.1 生产性。在最开始人们进行景观改造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期望能够对环境进行改造来换取更大的价值。
1.3.2 自发性。乡村中的景观改造都是个人自发的,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或设计方案,在这一点上是和城市景观有很大的不一样的
1.3.3 地域性。在对乡村的景观进行改造时虽然是自发的行为,但是其还是会受到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在不一样的地方其景观也会不同。
2 现实价值
在农业时期,人们是需要通过自然环境来获得生产生活资源,来满足那时人们的基本生活,所以,人们对当时的乡村景观的改造不是从美观的想法上进行的,仅仅是想要确保自己能更好的生存,这一因素是人们对乡村景观进行改造的最大动力;工业时代,伴随着工业文明发展的时代的到来,城市环境受到的影响很大,受到的破坏程度相对于乡村来说严重的多,这时乡村环境的重要性渐渐的比较出来了,其呈现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 意义
在进行园林的规划中将乡村景观的纳入其中,进行合理的景观改造,慢慢的把乡村景观建设成城市的景观公园,进而减少城市人口增长的压力;在乡村进行景观改造时要充分的运用艺术手段,进行加工,并学习西方国家乡村的景观改造的先进思想,促进我国现代田园景色的改建;乡村的景观在随着不同的季节变化时呈现不同的景色,在进行改造时要确保这一动态过程的呈现,改造者要抓住其在自然状态中的特征进行规划设计,确保乡村的景观充满活力;乡村景观有独特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乡村风光都有着各自本土的特色,在进行景观改造时要充分的来考虑这一特点,在这些本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的基础之上加以施展,改造能为不失当地特色的乡村景观;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很少接触农活,在进行景观的改造时要注重不能丢失农业方面,使都市里的人们能够更加真实的体验乡村生活,懂得劳作的不易;在进行乡村景观的改造时,不单单要考虑到经济层面还要考虑到生态系统,将乡村的景观进行改造时要充分的结合风景园林,这样会减少景观改造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4 景观改造
4.1 保护其生态环境
对乡村区域景观的改造要依据自然环境状况,不能破坏其生态系统。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单单要考虑城市的环境,还要考虑到乡村环境是否收到了影响。同时要了解乡村区域的生态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确定对其景观改造的定位,才能更充分的挖掘其改造的潜能,制定出符合长远发展的改造项目。
4.2 尊重当地人的需求
在乡村区域居住的人群是要长时间在此居住的,在进行景观改造时要充分的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生产生活。当景观改造后的环境与当地居民的需求相符时,能够调剂当地居民的生活趣味,改变他们现有的生活方式,如,建立小型的景观广场,增加村民的休闲娱乐生活。
4.3 凸显当地特色
当地的乡村特色是要在进行景观改造时充分考虑的因素,要基于村民其生产生活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特色,就地取材,进行改造。但是进行改造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破坏当地的传统文化,不能为了改造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系统,得不偿失。
4.4 可持续的发展
随着工农业的持续发展,其对乡村区域的资源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是其造成的影响能够在环境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还好,要是超出了调控的范围,其对乡村区域的环境和生活其中的居民的影响是无法预测的,所以要进行景观改造时一定要注意其能否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5 结语
伴随着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持续进步,我国在对经济的建设时越来越重视对园林景观的设计,其着重点也在慢慢的更趋向于乡村的景观的改造,乡村是人们居住的最基本环境,还存在正较为完整的自然风光。当今,我们在规划园林风光时将乡村景观渗入其中,这在一定意义上不单单促进创新思路的形成,还保护了乡村风光。所以我们在今后进行乡村的景观的改造时要充分考虑这一方法,使其对乡村的景观改造的更合理。
参考文献
[1] 马克・安托罗普,鲍梓婷,周剑云.欧洲的景观变化和城市化进程[J].国际城市规划,2015(03):19-28.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紧邻县城或交通便利的乡镇,非农产业发展较好,农民创业的多,转移就业的也多,人均收入也较高。远离县城或交通不便的乡镇纳税量小、非农产业短缺,农民创业的少,在当地转移就业也少,年人均收入也低。以河北省平山、元氏、滦平等县为例,调查普遍是紧邻县城的乡镇农民收入较高,边远山区乡镇农民收入很低。同样,县域各乡条件悬殊。同一个县有平原、半山区和山区,有水源较好和严重缺水的不同,县域各乡经济发展面临多种不同条件,以县域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受多种不同条件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十分有限,只能辐射带动紧邻县城的乡镇,无法辐射带动全县所有乡镇经济普遍发展。其次,乡域经济发展薄弱。一是多数农村乡镇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生产效益持续低下,工业发展起步晚、层次低,投入产出比例不协调,农民人均收入少,消费水平低;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些乡镇的干部缺乏对发展乡域经济的科学认识,乡域经济管理薄弱。第三,农业无法脱离“低收入—低投入—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住房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成本大大提高,使农民进一步压缩农业投资和个人消费。国家不断提高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农民不断积累资金转移到城镇消费。国家结束了农业辅助工业的侧重,但城镇商品房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将农村农业的生产积累又不断向城镇吸引。农村资本积累的上补下泄格局,导致农业无法脱离“低收入—低投入—低收入”的循环。第四,传统的农业生产难以使农民致富。在不计算劳动力投入的情况下,农民种一亩地,年收入最高约1000元、中等700元、下等300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000元。和过去相比,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是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增幅较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二、完善农村乡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发展乡域经济
首先,突出抓好农业现代化发展。乡域经济是最小范围的区域经济,因植根乡镇农村,要突出农业发展特色,走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配套发展的道路。一是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做好“三抓”:一抓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二抓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三抓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向优质化、集约化发展,养殖业向规模化、工厂化发展,林业向生态观光型、效益型发展。三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抓龙头企业,建原料基地,用工业理念提升传统农业。其次,规范乡域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发展。乡镇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要实现“工业立乡”,就要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和规模企业。同时要把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行土地置换政策,合理解决工业园区用地。第三,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作用。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带资带项目创办实业,形成小民企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发展格局。要筛选重点进行扶持,培育个体大户,让民营经济担当起乡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发展的带头人。
(二)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发展乡域经济的积极性
首先,破解乡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尝试招商引资,在政府投资较小的情况下,把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上,在乡镇集聚资本,推动乡域经济发展;尝试统筹贷款,选择好的开发项目,乡镇出面从金融机构贷款;启动民资,积极引导社会、居民闲散资金投资乡域经济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用土地资源优势、投资环境优势和税收奖励、招商引资奖励等政策吸引资本。其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为专业合作的农民创造条件参加国家涉农项目,让农民合作社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承担农村发展研究任务。第三,培养选拔好村镇干部。选拔培养好农村干部是乡镇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环境,支持他们立足农村,引导他们为乡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民主选举村干部,帮助村民选拔出热爱农村建设带领农民致富的好干部;定期组织村干部培训、检查工作、交流带领农民致富的经验。
(三)充分调动农民发展乡域经济的积极性
首先,发展一村一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结构,推进一村一品粮食作物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畜禽水产养殖、果木种植等基地的建立,提高农民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召开村民大会,群策群议,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品。其次,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确保土地家庭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经营权自愿有偿流转,促进土地分散经营向农户合作与联合的方向发展,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经营方向发展,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第三,提高农村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城里人到农村消费,统一城乡市场,开拓农产品加工的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提高农村融入市场经济的水平。构建农村信息平台,通畅购销渠道,把农产品大量推向城镇,把有特色的农产品推向世界。第四,引导农民立足农村积极创业就业。培养年轻农民,引导他们积极学习,掌握农业生产的先进科技和手段,立足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四)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
首先,建立和健全乡镇企业劳动保障制度。规范乡镇企业劳动合同、医疗保障、工资制度,避免就业风险,切实保障农民在当地的转移就业收入。疏通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渠道,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其次,鼓励农民在当地创业就业。对立足农村创业就业人员给一定的补贴资金,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乡镇企业,按就业人员多少给以奖励基金。免费培训在乡镇转移就业人员。降低农民转移就业成本,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第三,以点带面。抽样有代表性的村镇,探索乡域经济发展和新民居建设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先试点。政府要增加扶持农民搬迁的投入,统筹规划建立工业园区。总结经验,组织交流,参观学习、推广典型,因地制宜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