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09:14: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水利枢纽;信息化;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信息时代,随着高科技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信息化技术被运用到水利枢纽管理的实践应用中,提高了水利枢纽自动化的有效性,促进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一、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概述
水利枢纽的主要作用是防汛,与此同时,具有发电、供水、改善生态环境和养殖等的综合效益,它对于水利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水利枢纽的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由信息化进入了集成化阶段,形成了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将人、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三者巧妙的结合,达到水利枢纽有效自动化管理的目的。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将最初对机电设备和水工建筑物等的监控和控制中的独立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使卫星云图系统、电站计算机系统、大坝安全检测系统、水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和枢纽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等在同一时间进行自动的监控,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调度和信息管理,提升了水利枢纽的管理水平。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是着重对全局的考虑,根据水利各方面的特点,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分析和探讨国外已有的成功案例,再结合先进的技术形成的,它实现了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水利枢纽的现代信息化管理,推动了我国水利枢纽工程发展的新进程。
二、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形成,带动了我国水利枢纽工程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在原有的子系统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完善,不断研发新的子系统,从而开发出了新的监控系统。
(一)水利枢纽综合调度监控系统。将水利枢纽的各个系统统一的调度和监控,并进行信息化自动管理,使水利枢纽的防汛、发电、供水等作用集成在同一个系统中,形成水利枢纽综合调度监控系统。新的监控系统,可以提高水利枢纽的综合自动化管理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促进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有效性。水利枢纽综合调度监控系统可以进行分布处理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从而解决管理和监控方面的综合问题,优化水利枢纽调度技术,为总的管理控制层的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二)需要研发的新子系统。在水利枢纽的管理系统中,有很多新的子系统需要进行研发,以更好的完善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提高水利枢纽的监控作用,提升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研发的子系统主要包括:洪水信息管理系统、主设备状态诊断系统、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库区水资源自动监控系统、防洪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和枢纽辅助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等。
我国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现阶段,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水利枢纽调度监控层、各子系统监控层和生产过程控制层三部分组成,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实行开放、分层的自动化管理和监控。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每个部分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水利枢纽调度监控层主要是作用是对帮助计算机进行水利枢纽的调度和监控的做出相应的决策,并实现计算机的专家功能,还可以在水利枢纽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远距离的通信联系。各子系统监控层是在保持原有的系统的基础上,研发的新的子系统,用以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管理和监控、通信功能,保证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对水利枢纽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生产过程控制层是对水利枢纽所有的系统进行现场的控制和数据信息的采集,以更好的控制各个系统的运行过程。
三、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在水利枢纽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形成的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具有很多新的功能,在系统原有的功能上,弥补了原有系统的缺陷,使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更完善,确保水利枢纽的管理和监控的有效性。
(一)有效联合所有系统,发挥系统作用
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和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平台的开放,将所有的子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上,对所有系统进行有效的操作,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同时进行分析和处理,达到有效联合的作用,集成管理,保证数据的高效性,给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有效实现管理和监控的统一
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是将所有的系统统一到一起,在先进的运行模式下,对水利枢纽各系统进行信息自动化管理,对水利枢纽的防汛、供水和发电等作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水利枢纽的管理水平在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下不断的提升,使水利枢纽运行过程中机器设备的损耗率得到降低,减少工资人员的工作量,便于对机器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
(三)充分运用实时数据信息进行调度和决策
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中,系统包括的范围很广,从而实现了各种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实时的数据信息可以帮助高中人员更好的进行水利枢纽的调度和决策。水利枢纽工程中,工作人员运用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可以采集到可靠、有效的系统数据,提高水利枢纽防汛、发电、供水等效益的有效性,使水利枢纽的管理水平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四、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来自国际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我国各产业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了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工作的重心。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在四个方面: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规划和结构设计;水利枢纽的集成运行管理;异构系统集成平台和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软件的开发。这四个方面的发展,可以使水利枢纽的管理和监控更加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升级。
结束语:
总之,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普遍推广和运用,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加速了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创新的进程。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在不断的持续进行,给我国未来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我国水利枢纽工程的向前发展,促进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升级。
参考文献
[1]邓东,黄尧,黄善和. 飞来峡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研究[A]. 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中国水利学会:,2003:5.
[2]柳海鹏. 管理自动化在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的应用[J].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4,03:80-81.
[3]邓东,黄尧,黄善和. 飞来峡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08:23-24+27.
1.1 跨行业跨部门,整体协调不平衡
机电管理不是单一性的管理,而是多个部门的综合型管理。一个机电设备是由每一个小部件、小部分组成的,它可能来自各个不同的行业和部门。通常水利工程机电设备是有水利和电力行业协作完成的,因此它的管理标准也主要是参考水电行业,但是有些质量控制工作也渗透到化工、消防、冶金等相关部门,这就造成了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的不协调性。各部门在制定使用功能一致的机电设备标准上缺乏有力的协调机制,不利于规范产品,也会造成运行。制造成本的增加,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2 不能明确评价安全的指标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安全评价必须是从设计到维系等一系列标准出发,甚至可以借助强制性标准。这对机电工程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我国的评价鉴定指标尚不健全,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才出台了一些强制性的规范,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的拟定,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可靠。有些条文看似规定了强制标准,但仍然停留在单一部件的质量管理中,没有全面的考虑实际问题。
1.3 尚未达到国际化的质量控制标准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我国的生产材料、科技水平有限,我国的指标体系并不完善。相比于国外先进的标准体系,我国的各项标准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设备技术的性能提升受到了阻碍,国外的标准往往是简单明了,但在具体说明上是具体的,并且是有针对性的对重大技术问题作出规定。尽管近年来,我国在自身不断地学习以及技术交流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需要进一步努力达到国际化的先进标准。
2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策略
2.1 培养专业有素的技术人员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的管理离不开有责任心、专业技术高的人才队伍。企业要把重点放在技术人员的培养与教育上,既要让他们在理论知识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又要使其理论实践相结合,全面发展。鼓励技术人员多思考、多实践,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完善自身,用一切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动力的方法,使他们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除了技术人员外,对管理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
2.2 设定合理高效的诊断程序
首先,要明确整个工厂的重要机电设备。比如水泵在泵站中是一大核心设备,水电站最重要的就是水轮机发电机。在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测时,除了必要的诊断,更要将诊断的对象扩大范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其次,诊断对象的监测点一定要选择合适。相对测振来说,首先要明确测振点的测定参数,然后建立起正常频谱图在内的基准值,除此之外,还要明确每台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电脑系统与人工系统相结合,对机电设备进行周期性的监测。
2.3 建立设备档案和点检制度
必须做好机电设备的档案管理,积极落实岗位责任机制,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的维修保养,遵循节约成本的原则,制定机电设备相关的配件采购管理机制,制定出利润计划、维修保养等优化指标。可以建立包括施工设备的操作手证件以及设备维修操作方面的管理机制。这个机制实际上是把点检员当作设备主任,将责任具体到个人,点检员有权对机电设备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2.4 力图达到国际标准化
目前,我国对水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大大加强,可见国家对水力资源的重视程度,我国的许多水利工程机电设备是以进口为主的,再加上先进技术的引进,我国的机电设备质量有了大的提升。在强制性的管理条文上,我国也开始参考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标准条款,尽管这种借鉴力度并不是很大,但是我国的国际标准化在不断的加快。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水电设备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3 自动化监控技术分析
水利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闸门自动监控系统,就是用户通过输入闸门开度数据实现对闸门开度以及其他相应设备的远程或近距离控制。一旦闸位到达设定的闸位下线,便可自动停止闸门运行,保障系统设备的安全,如果设备出现故障问题,系统将会自动启动报警功能。实时视频监控。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可以多视角的录像,提供遥控摄像头与视频报警部署功能,使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各闸门、坝下的现场状况。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这时对大坝进行变形监测和压力监测,并能自动收集整合监测数据,为用户提供查询、分析服务,了解水库大坝的实际运行状况。水情监测。运用信息监测、通信、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对水文的固定或移动监测,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测报包括风速、气压等监测信息,使用户快速的掌握检测区的水位、流量信息。
自动化监控技术的运用,一方面提高了水利工程安全的精准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丰富了行业监督手段,使工程运行长期可靠。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个项目实施意义重大、线路正确、需求分析合理、总体构架具有可行性。这种自动化监控技术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监测、管理的准确性与实效性,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局限性
据库即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管理和存储数据的仓库”,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水利工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根本基础。由于水利工程数字化的标准不统一,按照不同数据结构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常常存在巨大差异,而按照相同数据结构组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却又无法实现全面共享数据。
2滞后性
水利工程档案的形成其过程是动态的,是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生成的。而较多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往往在选取时间节点时都是选择工程竣工时,对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都是利用竣工前的资料进行验收的,这将导致工程建设超出数字化的进程,造成数字化进程滞后,从而对工程的全面控制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变的无关紧要。
3安全性
只有在存在网络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对数字化档案的产生、归档、管理和利用。数字化档案的数据安全必须依靠网络,若没有网络数字档案的数据安全也就失去了保障,因而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监督管理,从而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
水利工程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求
1完善组织建设
1.1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机构的存在能很好的保障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参与方较多,其包括有相关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业主方、监理部门、施工企业和设计单位等,为了数字化管理能够更好得到实现,各参与部门就应明确自身在数字化建设里的指令关系,并结合水利工程的特征,对职能组织机构、矩阵组织机构进行选用,而后对项目结构图、合同结构图、组织结构图等进行绘制。
1.2数字化建设中的工作任务和职能分工
项目的各参与部门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各自的任务也都不尽相同。因而,各部门应明确在组织协调、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和分工。档案数字化管理职能由五个环节组合而成,分别是提出问题、筹划、决策、执行和检查。因此,各部门应结合各自的职能分工参与到以上五个环节中。
1.3工作流程数字化建设
水利工程的工作流程较多,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设计变更、合同管理和付款等流程都包括在其中。工作流程的数字化能将多种信息通过纳入计算机实行管理,从而通过数字化对纳入信息进行控制,促使工程建设过程整合成一个系统,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同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因此,必须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确保其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完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
2.1开放性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
开放性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能有助于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完善,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开放水利工程档案数据信息的收集过程。档案工作的基础与起点就是收集工作,工程档案价值体现就是收集工作的及时、完整和准确。水利工程的各参与方应按照相关职能分工要求完成收集工作,还应结合工程实际适当扩大收集面,从而丰富档案数据库内容。二是应开放水利工程档案数据应用。随着水利工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加深,其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由注重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对档案内容的开发应用。
2.2建立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体系
被普遍应用的标准应在档案数据库标准体系构建时优先考虑并采用。标准体系的建设时间较长,组成标准体系的各标准应组成统一的系统,且各标准间应相互联系、补充和约束。标准是随着情况发展而变化的,当原有的标准不在满足新的要求时,应对其实行可持续的维护。
2.3档案数字化建设应实现可持续管理
水利工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动态的过程控制,而不是静态的成果体现,通过建立并完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将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等进行数字化,进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档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应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服务,还应具备工程竣工后的数据处理、资源共享、信息交换等功能。只有先做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稳定性管理,才能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管理,从而实现各阶段档案数字化标准相统一及新旧数据连续与继承。
2.4数据库安全建设
应对档案信息实行严格的安全保密措施,应制定相应的计划,然后有步骤的、分阶段的对档案实行数字化共享。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网络安全,应分类已经存在的档案信息,并将机密档案做好备份后尽量转移出网络服务器,存放到另外安全的地方。建立档案信息保密等级和建立档案信息共享制度,而后对数据的访问控制应结合档案数据的保密等级来实行。
结束语
关键词:数字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具体措施
数字技术的对我国的水利设施工程的作用越来越大,利用数字技术管理能削减自然环境对收集数据带来的影响,能防止的的现象发生,能规范的管理施工队伍,减少误差,保证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现代化数字技术管理能做到分工明确,保障人员分配的顺利进行,提升水利工程的安全顺利的进行,促进水利工程完美的完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现代化数字技术管理可以为以后的相关工程提供经验教训,促进我国现代化数字技术管理的进步和发展[1]。
1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迅速崛起的国家,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重视这水利工程的建设:“世纪工程”三峡大坝、小浪底发电站、龙门峡等多处水利工程,我国也从摸索阶段成功过度到发展阶段。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技术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制约着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开发。在现代化过程中,数字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以至于数字技术成为时展的潮流,数字技术的高效快捷的特点深切地受到了人们喜爱[2]。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数字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也显得越发的重要,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和分配,科学的进行成本预算,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周边环境的监督,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
2水利施工管理的现状
2.1水利施工存在较大危险性,受环境制约大
水利施工不同于普通的住宅建设,水利施工存在着较大的危险性,并受环境的制约性较大,水利设施一般建设在有较大高低落差的山地和水域,并且水利设施的建设存在于远离人口密集区。由于施工条件艰苦,施工现场地质因素、气象因素、水文因素等各种自然条件也极为不稳定,所以自然环境因素对水利施工存在着较大的制约。因此,水利施工的安全进行必须对自然因素进行安全细致的划分和监测[3]。
2.2水利施工的投资大,执行周期长
水利施工属于一般的大型建筑工程,水利设施的投资大,要求专业性高,施工的时间长,执行周期长。因此,水利设施的投资资金流量应该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和掌控。同时材料费用、运输费用、人员费用等对施工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施工队伍繁多,技术繁杂
在水利施工中,存在高空作业、钢筋作业、爆破作业、土地建设等多个施工队伍,施工队伍交班过程中,存在着交叉复杂的问题。若现场管理不善,极易发生冲突,陷入管理和施工的混乱,工程顺序的错误,进一步影响水利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针对这一情况,水利施工管理体系必须梳理施工队伍关系,合理安排各种施工队伍的操作时间和换班顺序[4]。
3水利施工管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
3.1准确地监测和测量环境因素对水利施工的影响
水利施工利用数字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检测,对地质因素、气象因素、水文因素等各项自然因素进行监测和测量,并绘制成图表,安排专业人员全天候检查,加强对自然因素的检测和管理,减少自然因素对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损害,保证水利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施工的危险程度,维护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保障水利现场施工的质量[5]。
3.2方便快捷地控制资金流量
与传统的人力管理和控制相比,数字化技术可以全方位的对施工现场和资金流量进行检查和核实。由于水利施工建设的资金投资大,执行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对资金流量很难进行及时的核实,容易造成的现象,形成资金匮乏,水利工程的质量下降的情况。因此,对资金合理科学控制至关重要。数字化技术可以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安排,对材料费用、运输费用、人员费用等各项支出信息公开,让数字化技术结合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监督,防止出现、的现象,保障水利施工的正常进行,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证资金充足,提高水利设施的工程质量。
3.3严格按照制度,整合和管理施工队伍
在数字化技术管理中,所有的管理文档都以数字的形式体现,在施工队伍的换班和工作的过程中,数字化管理都会做出明确的规定,如需要修改会给负责人及时准确地传送信息。保证施工队伍的有序进行工作,确保水利施工的顺利进行。利用数字技术,将直线式管理和矩形式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将施工队伍有效的分开,又能保障管理的灵活性,促进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6]。
4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措施
4.1建立有效的监控管理体系
水利施工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尤其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所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数字化技术的管理模式中,利用多媒体和远程监控系统保证实时成像,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快速处理异常情况;倘若无法处理,及时与项目总负责人联系,并做出及时处理措施。数字化管理模式利用摄像头也可以近距离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对违反工作制度的员工进行摄像、拍照等形式取证,并予以严肃处理,保证数字技术管理的权威性和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
4.2设立专业人员技术管理机构
在水利施工的前期阶段中,专业人才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中的GPS进行地质描绘和地貌抄测,并且结合CAD、虚拟模拟技术等软件,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做出虚拟模拟,并及时收集到当地的坐标和高程等数据,同时可以忽略天气对数据的影响,为以后工人们的工作打下坚实数据基础。专业人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的成像功能,利用相关的软件加以处理,监测现场的施工情况,并与原计划相比较,从而逐步消减误差,保证施工的准确与安全。如果误差较大,及时做出调整,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4.3检测施工的质量
专业人员利用数字化技术检测施工的质量和设备的平均寿命。在水利工程完成后,专业人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的高智能,分析水利施工的条件、影响因素等,可以估算出水利工程的质量和设备的平均寿命。如果质量不合格,必须追究相应施工队伍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把水利工程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5结束语
在现代化过程中,数字技术应用于施工工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数字化技术凭借着准确、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喜爱,在现代化工程建设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将现代化数字技术与科学的管理相结合,更好地推动了我国水利设施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以后水利施工提供了科学的管理经验和教训,推动了我国水利项目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光.针对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6(22):373.
[2]赵凤芝.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农业,2015(12):231.
[3]马冬燕.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2016(47):404-405.
[4]李娜.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电子测试,2014(7):152-154.
[5]付体江.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22(4):119-120.
[关键词]现代数字技术;水利施工管理;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7175(2016)04-0119-02
1案例分析
本文以紫江水电站为例,对数字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紫江水电站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鱼梁河下游河段,属鱼梁河梯级水电开发第二级。坝址位于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南面约1km小花山处,厂址位于坝址下游约500m,距开阳县城30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006km2。工程效益以发电为主,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MW,多年平均发电量4440×104kW•h。水库总库容898×104m3,调节库容360×104m3。水库正常蓄水位683.50m,死水位671.00m,工程为Ⅳ等工程,大坝、引水隧洞、厂房等主要建筑物按4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工程枢纽由砌石拱坝、坝身表孔溢洪道、冲沙孔、引水系统、厂房、开关站等组成。由于水电站的围岩为厚层灰岩,岩溶发育,溶洞、溶槽等,洞内多充填黏土,稳定性差。遇此类不良地质段,必须从具体施工现状入手,掌握关键施工要点,进而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工作人员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工程属性进行分析,结合后续施工机制的具体化要求,将现代数字技术落实到实处。
2现代数字技术的优势
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与计算机数字技术连为一体,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形式不断被推广和壮大。与传统的施工形式相比,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1)准确性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内容,采用有效的数字侦查技术能实现对资料的统一管理和记录。此外在具体施工管理阶段,涉及到施工质量、监督、安全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信息,必须对资料进行归档管理,数字化的控制形式能保证文档的有序性和真实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资料进行审核,采用数字化技术能对水利工程有直观的了解。在工程后续施工中,对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该技术形式比传统的施工管理具有更大的优势。同时,在水利工程的竣工验收以及结算中,都能够体现出其优势性[1]。2)整合性强。在水利工程的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所有的资料都是以数字文档的形式出现的,资料员需要对各项资料进行审核。由于资料内容比较多,采用数字化施工管理形式能将所有资料整合在一起,建立有效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实现对资料的查阅,进而为后续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施工企业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能总结出各项指标,并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突出施工管理重点[2]。3)速度快。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采用的是人力管理的形式,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对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审查。现代数字技术能实现全范围的监控管理,同时能增加施工管理的范围,对工作页面进行监控和记录。由于施工管理过程比较复杂,数字化的管理技术可以立即进行查询和筛选,保证信息在业主和施工方间的来回转换,实现信息的流动,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效率[3]。
3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的具体应用
针对现代数字技术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以区域性水利工程的施工现状为基准,制定有效的施工管理举措,将其落实到实践中。
3.1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因此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工程体系的具体要求,建立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此外,工程施工比较复杂,在后续管理中要以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为依据,实现全方面的监督管理。具体监督管理流程见图1。在后续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记录下违反安全条例的作业行为的证据。同时安全管理人员在发现问题之后可以立即到达施工现场,对违反条例的行为进行纠正,进而保证管理体系的有序性。在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如果发现危险因素应立即解决,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4]。
3.2提升施工作业进度
工程进度对水利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在现代数字技术的影响下,部分施工程序可以简化处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进度和质量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很难实现统一的管理。而现代数字技术在工程具体管理中能明显提升管理效率,如在水利工程的环境测试过程中,应用GPS监测系统,能消除地形和天气因素的消极影响,形成视线一体化的监督和管理。GPS技术的具体动态流程见图2。根据实时考察的数据显示,在现场可以制成有效的施工体系,进而完善施工计划。应用AHP体系,可以快速地采取针对性的补救和赶工措施,从而实现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有效监控和管理[5]。
3.3合理应用三维技术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基本地形模块、矢量地图叠加模块及水利工程分部模块等,在水利工程后续施工管理中,需要在现有的数据库基础上合理应用三维手段,模仿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地理信息技术检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和养护情况。如果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则可以及时对施工现状进行检测,了解动态洪水水情,形成有效的救灾方案,实现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3.4对班组人员进行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后续管理中,涉及到大量的技术工作,为了对施工细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结合水利施工体系的相关要求,对技术体系进行有效的分析,掌握班组人员的具体要求。由于施工工序比较复杂,不同工序之间存在穿插的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数字技术的要求,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工作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避免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此外以数字化管理形式为基准,包括直线管理和矩阵管理两种形式,对核心班组的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矩阵管理的形式,对下属工作人员采用直线管理的形式。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形式能提升管理效率,保证机组工作的有效性[6]。
3.5做好后续保护工程
基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在后续施工阶段要做好保护工作,发挥现有数字技术的最大化作用。监理部对承包人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完善作为开工必备条件予以审核,以数字技术为审核标准,保证审核机制符合技术体系的要求。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检查作为监理人员巡视检查的重要项目,发现违规情况当场予以制止,责成其整改并监督其实施。工程完工后,监督承包人按合同约定要求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清理场地,完成环境恢复工作。
4结语
以紫江水电站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对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根据水利工程后续管理形式的要求,在实践中需要工作人员灵活应用数字技术,发挥技术形式的最大化作用,进而体现出其应用的合理性。紫江水电站已全部完工,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且全部合格。
[参考文献]
[1]何镜波,张爱丽,姜国栋,等.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2):98-100.
[2]余博,翟天夫.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吉林水利,2011,2(21):28-34.
[3]叶菱.数字技术在现代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2,24(2):115-117.
关键词:水利工程;测绘技术;应用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也得到了不断扩大。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测绘工作难度、节省工作成本,促使大量现代化的测绘测量技术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在实际应用期间,大量测绘技术的应用价值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
1水利工程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1.1“3S”测绘技术的应用
1.1.1gps技术
在水利工程项目当中,建立河道或者大坝眼线的总体控制测量线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使用GPS静态和快速静态的方法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一点,它对于河道、水渠、堤坝、闸门的准确设计都有着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GPS实时动态的技术还可以进行实时的动态定位工作,对于高水准施工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GPS中的实时动态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监测地点上建立一个信号基准站和一个GPS信号接收机,从而利用信号辐射范围之内的卫星完成监测的工作,然后通过无线电设备将测量的数据信息发送到信号基准站。GPS实时动态技术的定位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的标准,它的应用将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定位工作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与此同时还将定位工作的效率和精度都大大提升了,对于河道以及水坝的地下地形测绘工作以及GIS的数据采集工作也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河道的GPS测绘图详情见图1。
1.1.2GIS技术
在水利项目工程当中,很多环节都离不开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其中就包括工程前期的选址、工程规模、工程图纸的设计等。比方说在一个市民居住的区域里建设一个调洪水库,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进这个水利工程项目中就能够有效的加快工程进度。其能够掌握安置民众地区的容量情况,从而能够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居民迁移计划;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精确调查淹没高水位以及规划建设蓄洪区;了解到建设水库工程对周遭环境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抗震的安全规划;管理施工材料的存储和运输,降低施工风险等,大大提升了建设工作的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可以用GIS技术绘制河道和水系的分布图,同时结合RS遥感技术建立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服务的平台,借此对各区域之间的水资源开发状况和污染状况、各区域的河道湖泊等地方的淤积泥沙的信息进行掌握了解,还可以预测到河道变化的发展态势,这些信息的手机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都有促进的作用。
1.1.3RS技术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用RS遥感技术可以对施工提供行之有效的引导,它能绘制出一副准确的施工现场的地形平面图,便于施工设计,能够提供一个规范的施工环境,有效的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保障施工的持续进行。除此之外,RS遥感技术还可以分析施工范围内的环境,找出最佳的施工地址,然后对施工区域的坍塌、淹没以及搬迁等信息进行分析,设计出最好的一个设计方案,为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精确度都有着促进作用。比如对水利工程进行沉降与变形监测,某地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出现沉降与变形问题,施工区域内出现大范围内明显沉降,工程采用盾构施工,从工程桩中间穿过,两者最近距离1.7m~1.8m,施工可能引起周边土体、工程桩位移和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
比方说在一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沉降和变形的状况发生,在它的施工地区范围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沉降现象,这个工程在施工中采用的是盾构施工的方式,从工程桩中间穿越过去,两者之间相隔2m,在施工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引起周边的地面和建筑物的沉降现象发生。
1.2数字化测绘技术
1.2.1水利工程测量中运用数字化的原图技术
原图数字化指的是在最初图样的模板上,通过计算机测绘技术等技术和设备对原图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形成全新的数字化图样。这种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主要用于情况非常紧急,而先前的原图又存在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再进行修正的情况中。
1.2.2水利工程测量中运用数字化的地面成图技术
在工程测绘图工作中,有的时候对水利工程测量的精确度要求很高,但是又没有符合大比例尺或者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地图。这个时候可以采取在地面上进行数字测图的方式来提高其精确度。在地面上进行数字测图是一体化测图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数字化测绘技术中的一种主要技术。
1.3GNSS技术的应用
1.3.1外业测绘
GNSS外业测绘主要指GNSS的应用中,首先尽可能的收集测绘区域的相关信息,如标架条件、标型状况、地理位置等,这些信息的收集将为定位的选点提供有效性与合理性;然后,选择正确的测绘点与测绘位置,这些将确保测绘的正确性。
1.3.2布网测量
GNSS技术的布网测量主要指布网测量中应该测绘带状工程与线路,如边连式或点连式的引水工程方面的测量。工程枢纽的变形监测网和施工控制网既可以采用网连式,也可以采用边连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图形的几何强度,而且可以提高GNSS控制网测量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有效地完成水利工程的测绘工作。
1.3.3实时动态测绘
实时动态测绘技术是指以某一个已知点为基础,建立一个基准站,通过安装的GNSS接收机可以现场全面观测可见卫星的运行状况。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传送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在数据链的帮助下分别送到各自对应的流动站。
2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中,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各项数据信息的精准性,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出现,保障整个水利施工作业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其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玉宝.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7):234.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问题;技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实际的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可供参考或利用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和解决问题。
1.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1.1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工程测量技术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是施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障。但是因为工程大部分都是在情况复杂的自然环境下进行,这就为工程测量工作造成了困难。传统的工程测量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同时因为测量误差、计算误差等不可避免的原因,经常会造成测量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出现,需要多次测量进行数据审核。这些问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1.2水利工程施工中使用混凝土施工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施工。但是在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因为需要的混凝土的施工面积和使用数量大,所以往往会造成施工进度慢,效率不高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在水利工程,特别是各类型的水坝施工中出现的更加突出。在经济效益要求突出的今天,这种情况会造成部分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出现抢施工进度、不按照施工标准施工、偷工减料等情况出现,严重的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这种现象在现在的许多小型的水利设施质量问题中经常出现。
1.3水利工程导流和围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实际的施工中,还有一项特殊的施工阶段,即导流和围堰工作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实际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施工工作是否顺利,会对工程的整体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从导流航道的设计方案,因季节、气候等原因对导流时间和导流量的选择、相关技术措施的拟定;导流河道、围堰的的施工及监督;导流工作的开始、完成等各个环节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及其复杂繁多。如果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问题也许就会对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巨大损失。所以,针对导流和围堰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技术解决手段一直是技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1.4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产生的问题
在人们对环境要求日益看中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环境建设的要求在经济建设中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但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大有小,有的会影响几年、十几年,甚至有的影响是永久性的破坏。解决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问题,是一件有着重大实际意义的大事,必须引起重视和警觉。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2.1导流施工技术
(1)隧洞导流
在水利工程的导流施工技术中,隧洞导流是一种比较常见方式,通过在上下游围堰将河床拦断从而形成基坑,从而保护建筑物干地施工。天然河道的水流全部通过导流隧洞宣泄的导流方式使其成为隧洞导流。一般情况下隧洞导流可以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使用,其适用条件是坝址河床狭窄、导流流量不大、两岸地形陡峻等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隧洞导流的方式。
(2)涵管导流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进行涵管道布置时,在修筑土坝和堆石坝工程中通常就会采用涵管导流,采用涵管导流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性能。由于涵管的泄水能力较低,所以一般用于导流流量较小的河流上或只用来担负枯水期的导流任务。为了防止涵管外壁与坝体防渗结构之间的渗流,通常在涵管外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节流环,以延长渗流量,降低渗流坡度,减少渗流的破坏作用。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坝分缝分块技术
在大坝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是不能一次性完成浇筑的,于是诸多浇筑块从坝体上分化出来,常见的坝体分缝分块有通仓浇筑、错缝浇筑、纵缝分块三种模式。通仓浇筑不设置纵缝,整个坝段逐层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它的优势是能提高施工进程,这也得益于该浇筑技术涉及仓面广,有利于机械作业,方便施工。当然由于浇筑距离较长,在施工时应注意温度的控制,避免引起裂缝。错缝浇筑则是以高度防线为参考,对竖块进行错开分块浇筑,与通仓浇筑相比,它对温度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但由于浇筑块之间的相互干扰约束,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纵缝分块为保证整个坝体的连贯性、整体性,需要进行接缝灌浆,但较于前两个施工方法,纵缝分块在温度控制与施工工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浇筑块之间干扰较小,能确保施工安全。
(2)混凝土坝接缝灌浆技术
接缝灌浆是保证坝体完整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它也因此得到广泛地应用。首先从其管路系统布置说起。盒式灌浆管路系统、重复式灌浆管路系统与骑缝式灌浆系统是目前比较常规的三种接缝灌浆管路系统布置方式。三者各有千秋。盒式灌浆管路系统主要用于纵缝灌浆,它采用进、回浆管结合方式,不易造成堵塞,灌浆质量也比较高,但管材的用量也必将有所增加,不够节省。重复式灌浆管路系统在保证管路通顺的前提下,可进行重复灌浆操作,提高了管道利用效率。骑缝式灌浆系统采取的扩散灌浆工艺,使灌浆更为流畅,升浆也均匀,保证了管道的通畅性。接着务必对接缝灌浆施工技术做一个说明。接缝灌浆作为隐蔽工程,为保证其施工质量,不仅需要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而且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在灌浆顺序上就有很多讲究。首先要防止坝体应力失衡而导致的灌浆剪切破坏或重新拉裂。其次还应避免坝块变形造成的相邻接缝张开度变小或闭合,初期蓄水高程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
2.3浅析数字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数字绘图软件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第一,Mapscan软件在原图数字化上的应用。先用扫描仪将地形原图扫描成栅格图像,然后再对图像进行旋转校准,进行矢量化、编辑、整饰,最终形成数字化原图。简单来说,这就是将地形图扫描成数字化地图,将原图扫描成.cal格式的图像文件会出现偏移和旋转现象,通过软件进行校准,而校准中可能出现误差,同时,矢量化地形、地物的过程中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故而其精度不高,它与后来的内外作业一体化数字化测图技术相比,精度较低,但是,其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图纸,它是原有的测量结果转化成数字化成果的关键。
第二,南方CASS4.0地形成图软件,它有助于实现内外作业一体化,绘制精确的数字化地形图,利用软件实现电子地图的编辑和输出,它将全站仪、电子手簿野外采集数据结合起来,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绘图。计算机在处理测站坐标、属性数据等的拓扑关系时,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几何数据,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述,故而需要一定的规则来构成符号串表述,这也就是CASS4.0软件中的编码。电子手簿野外采集数据有两种作业方式:有码作业和无码作业,前者的自动化程度高,内业工作量小,但外业中,需要在测站的每点输入编码,考虑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故而外业效率低。后者的外业效率高,内业工作量稍大,自动化程度稍低一些。
(2)数字化摄影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它是利用影像来完成测量工作的科学与技术,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科学角度来说,它是利用影像重构三维表面模型的科学与技术,换言之,在室内构建地形的三维表面模型,在模型上进行具体的测绘。从这两个意义层面来看,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与传统的摄影测量没有本质区别,虽然说生产流程和作业方式差别不大,但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为传统摄影测量带来新的变革。这种方法将大量的外业测量转移到室内完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像小,非常适合于人口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该方法在初期投入大,当测区较小时,成本较高。
结束语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会运用到各种施工技术,对于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水利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实际的施工中落实施工技术和环节,利用新技术,使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水利工程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169.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巨大,所牵涉到的因素也比较多,而且工作的条件又较为复杂,所以水利工程建设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而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水利工程设计的几点建议。
1.实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
随着人类的生活范围扩大,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人类的强烈干扰下,全球水循环受到严重的影响,水资源量分配出现不均的现象。为了能够很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实施生态水利工程成为必然的趋向。生态水利工程是指对新建的工程在进行传统的水利建设的同时,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而对于已建的工程,则是对被严重干扰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首先要以生态水文学及工程水文学作为工程设计的基础。生态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相对比较广泛,涉及到湿地、林业、草原和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以及经济生活用水,所以只有弄清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时空要求的规律,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才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另外就是要识别工程可能影响关键生态敏感目标。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该要能够准确的识别出受工程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的生态目标,并在工程规划阶段予以充分的考虑。但当前有许多水利工程的设计很少考虑到流域生态敏感点。如浓鸭截洪总干使浓江中游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减少了730km2的地表径流汇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没有考虑生态敏感造成的。最后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与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2.实施数字化测图
数字化测图是以计算机为重要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件、软件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机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数字地图。数字化测图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第一,点位精度高,其地物地形点的平面位置误差的影响,不受展绘误差和测定误差影响,由于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第二,改进了作业方式。数字测图使野外测量达到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自动化的程度高,出错的概率小,绘图的地形图精确、规范。第三,便于图件的更新。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数字地形图可以通过变更数据快速的得到修改后的图件。第四,方便成果的深加工利用。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分层存放,不受图面负载量的限制,从而便于成果的加工利用,比如 CASS 软件图层中,将水系、房屋、道路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打开或关闭不同的层得到所需的各类专题图,供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
数字地图成图的主要方法主要有:第一,原图数字化。在水利工程中,有些单位经费比较困难,有的是由于受到时间限制,而又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时,就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地形图用计算机+数字化仪+绘图仪+数字化软件的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数字的成果。 第二,航测数字成图。 当一个测区很大时,就可以利用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第三,地面数字测图。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常需要比例尺较大些,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就可以实现,所得到的数字地图的精度高、便于修改。 实施数字化测图也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测点密度应尽量满足水利工程渠系建筑物规划的需要。地貌部分较破碎时,野外采点应密一些,计算机处理数据时以正确反映地貌。第二,野外测点应准确反应各类重要地物,如水系、道路、桥梁、居民地等;第三,带状地形图横向范围应比实际大一些, 一般在设计渠线外超出 50-150m,为渠线摆动留有余地; 第四, 当山区水平梯田较多时,野外采样点应尽量反映实际情况,较平坦的平原地区野外采样点一般选在 50-100m。
3.实施设计监理制
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阶段是水利施工的重要阶段,也是水利工程最容易出现问题和被忽视的阶段。勘测资料精度差,对具体情况调查不详,水文、地质、气象资料收集不全;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低,设计方案质量差;各专业、工程部位、部门之间衔接不流畅,甚至脱节;图纸会审制度不规范,校核人员专业水平有限等都严重影响了水利施工工程的质量。实施设计监理制,能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能促进设计单位提高其设计质量,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设计监理工作:首先双方签订监理合同,明确监理范围、内容和责权。第二,依据监理合同,组建现场监理机构,机构人员包括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第三,编制项目监理规划。质量控制是设计监理工作的关键,监理机构应建立和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勘测设计单位资质进行审查,确认是否有资格承担设计任务;按照各阶段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和现行政策的要求, 对设计进行监督;掌握各设计阶段关键技术的论证方向及落实;进度控制也是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进度控制要分出轻重缓急,明确重点,对疑难问题或关键技术做到心中有数,注重协调各专业、工程部位、部门之间相互衔接。费用控制是工程控制的重点,但由于勘测设计费用在工程总费用中所占比例不大,可采用总价承包,按设计合同规定分期支付。设计监理机构就是派驻在水利工程项目,由监理单位管理的,负责履行委托设计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监理机构的基本职责与权限是根据监理合同划定的,一般包括下列各项:核查并签发勘测设计用图及资料;审批勘测设计单位提交的各类设计文件;监督、检查工程勘测设计进度;主持勘测设计合同各方之间关系的协调。总监理工程师应负责全面履行监理合同中所约定的监理单位的职责,主持编制监理规划,制定监理机构规章制度,确定各部门职责分工及各级监理人员职责权限,调整并调换不称职的监理人员,审批勘测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总体布置、施工组织设计,主持处理合同违约、变更和索赔,主持勘测设计合同实施中的协调工作,要求勘测设计单位撤换不称职或不宜在本工程工作的人员,审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并监督其实施。监理工程师应按照总监理工程师所授予的职责权限工作,对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参与编制监理规划,预审勘测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总体布置、施工组织设计,协助总监理工程师协调各方之间的工作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玉贵.数字化测图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8,5.
[2]刘正茂,吕宪国,武海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