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8篇

时间:2023-08-11 09:13: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空间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城市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生态城市已经为世人认可并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途径,因此重新审视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如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化的保护与监理;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等等。

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1、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

2、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

植物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如广州中山纪念堂主建筑两劳各用一棵冠径达25m的、庞大的白兰花与之相协调;南京中山陵两侧用高大的雪松与雄伟庄严的陵墓相协调。一些粗糙质地的建筑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但对于质地细腻的磁砖、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砖墙,则应选择纤细的攀缓植物来美化。南方一些与建筑廊柱相邻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类,竹竿与廊柱在线条上极为协调。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及空间中的植物配植则要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园艺变种。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进行强凋就是一例。如英国的谢菲尔德公园,路旁草地深处一株红枫,雄红的色彩把游人吸引过去欣赏,改变了游人的路线,成为主题。

3、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如门前两旁配植对称的两株桂花;楼前配植等距离、左右对称的南洋杉、龙爪槐等;陵墓前、主路两侧配植对称的松或柏等。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一条婉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

园林绿化构图的韵律与节奏方式很多,常见的有:简单的韵律;交替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等。云栖竹径,两旁为参天的毛竹林,如相隔50m或100m就配植一棵高大的枫香,则沿径游赏时就会感到不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三、生态景观设计中的方法

1、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级群落。这一过程中,要尊重传统历史文脉与地域乡土知识,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需要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

2、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

3、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

4、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植草板等。

5、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

6、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

7、在设计中考虑人参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体现生物多样性。

四、生态景观设计的手法

1、主配手法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这句话正好说明主配关系。主景是景观绿化的重点或核心,是园林空间构图的中心,是主题或主体所在,是视线的控制焦点,也是精华所在,具有压倒群芳的气势,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配景起陪衬主题的作用,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

2、对比手法

在造型艺术构图中,把两个完全对立的事物作比较,叫作对比,通过对比而使对立着的双方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对比是造型艺术构图中最基本的手法,所有的长宽、高低、大小、形象、光影、明暗、浓淡、深浅、虚实、疏密、动静、曲直、刚柔、方向等量感到质感,都是从对比中得来的。

3、层次手法

空间层次主要有前景、中景、背景,不论哪一种形式,都能起到增加空间层次和深度感的作用,能使景色深远,丰富而不单调。有的景观景深的绝对透视距离很大,如一片空旷的大草地或大水面,由于缺乏层次,在感觉上缺乏深度感,反之,如果景物的绝对透视距离并不大,因有层次结构,引起空间深远感,加强了风景的艺术魅力。

五、生态景观的设施要素

1、照明设施:路灯提供交通照明,在使用中尽量使用使人感到有亲和力的光色,灯具的选择也要注意节能、环保,泛光照明与彩灯烘托夜景,彩光灯对建筑、小品、甚至树木等进行形态塑造的同时注意不要过度运用,以免使人眼花缭乱,产生不适的心理感受。

2、服务设施:包括邮筒、电话亭、自动售货机等以及商亭、报亭等小品设施,还有座椅等常用的景观设施是生态景观空间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它们的设置应注意区分私密环境和公共开放环境。

3、信息设施:包括告示板、路标、广告板、条幅招牌等,在选用上有几个原则:安全性、防火,以及视觉上的健康性与景观上的统一性,避免造成视觉环境破坏、空间秩序混乱,视觉信息过量刺激等不良后果。

小结

生态的景观设计需要通过全面的组织规划和系统的安排配置,整体上完成其要求的生态化,人性化,以人为本特色化,使其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效益能够很好的结合。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要满足人不同的需求和活动的要求。从个人到社会的不同层次来满足人们的生态心理要求,生态景观设计就是人的基本心理和生理需求,生态景观设计的最终意义也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参考文献:

[1]朱少华.论景观设计分类及生态景观设计,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年10月27卷

篇2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已不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而对所生活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各城市建设中城市园林景观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是一个集生态、环保、文化和休息的多重空间,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有效的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有效的结合于一体,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满足了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而且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需要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加快城市的建设步伐。

一、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如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

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化的保护与监理;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等等。

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

(二)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

植物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如一些粗糙质地的建筑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但对于质地细腻的磁砖、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砖墙,则应选择纤细的攀缓植物来美化。南方一些与建筑廊柱相邻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类,竹竿与廊柱在线条上极为协调。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及空间中的植物配植则要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园艺变种。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进行强凋就是一例。如英国的谢菲尔德公园,路旁草地深处一株红枫,雄红的色彩把游人吸引过去欣赏,改变了游人的路线,成为主题。

(三)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一条婉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四)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

园林绿化构图的韵律与节奏方式很多,常见的有:简单的韵律;交替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等。云栖竹径,两旁为参天的毛竹林,如相隔50m 或100m 就配植一棵高大的枫香,则沿径游赏时就会感到不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三、生态景观设计中的方法

(一)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级群落。这一过程中,要尊重传统历史文脉与地域乡土知识,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需要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

(二)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

(三)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

(四)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 植草板等。

(五)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

(六)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

(七)在设计中考虑人参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体现生物多样性。

四、生态景观设计的手法

(一)主配手法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这句话正好说明主配关系。主景是景观绿化的重点或核心,是园林空间构图的中心,是主题或主体所在,是视线的控制焦点,也是精华所在,

具有压倒群芳的气势,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配景起陪衬主题的作用,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

(二)对比手法

在造型艺术构图中,把两个完全对立的事物作比较,叫作对比,通过对比而使对立着的双方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对比是造型艺术构图中最基本的手法,所有的长

宽、高低、大小、形象、光影、明暗、浓淡、深浅、虚实、疏密、动静、曲直、刚柔、方向等量感到质感,都是从对比中得来的。

(三)层次手法

空间层次主要有前景、中景、背景,不论哪一种形式,都能起到增加空间层次和深度感的作用,能使景色深远,丰富而不单调。有的景观景深的绝对透视距离很大,如一片空旷的大草地或大水面,由于缺乏层次,在感觉上缺乏深度感,反之,如果景物的绝对透视距离并不大,因有层次结构,引起空间深远感,加强了风景的艺术魅力。

五、生态景观的设施要素

(一)照明设施:路灯提供交通照明,在使用中尽量使用使人感到有亲和力的光色,灯具的选择也要注意节能、环保,泛光照明与彩灯烘托夜景,彩光灯对建筑、小品、甚至树木等进行形态塑造的同时注意不要过度运用,以免使人眼花缭乱,产生不适的心理感受。

(二)服务设施:包括邮筒、电话亭、自动售货机等以及商亭、报亭等小品设施,还有座椅等常用的景观设施是生态景观空间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它们的设置应注意区分私密环境和公共开放环境。

六、结语

城市景观园林工程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又净化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因此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喜爱。人类聚居与自然共同生存和发展生态健全且优美的环境的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寻求人类和自然互利共生的途径是维护城市稳定发展的建设方法。我们应在设计实践中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自然伦理,探索能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作为谋求完美生活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平衡和互利共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当今现代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类的各项活动对城市及区域现有的生态景观的干扰尤为强烈,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化过程中遭到彻底的摧残。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但自然系统是负荷量是有限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先进国家很早就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把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的思想引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并对未来园林发展的规划设想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在景观行业发达的国家,生态主义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和图纸上的空谈,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处理技术思想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始终。对生态的追求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位。国内城市范畴的景观规划还相当落后,仍停留在传统的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生态原则只在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得到少许应用。

所谓生态设计,就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称为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以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一系列景观生态设计手法营建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游憩功能的良好景观格局,满足人们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景观设计。景观生态设计强调的是人与整个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维护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

本文从很多成功的生态设计、生态景观的案例中,并就“什么是生态景观设计”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了以下几点在城市生态设计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应注重的手法。

1.分析场地特征

在做一个项目之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查,亦即必须遍访场地及其周边环境,观察并记录下各种外形的状况,所有细微以及容易被忽视的方面。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项目所涉及区域都是自然巨变和不断地人为占用的产物,因此而留下了各种遗迹、外形、布局。在生态设计中,节约的设计手法能最大可能地使设计不至于脱离场所的个性,从而保持其一贯性,避免过于粗暴地割裂文脉。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地域性的延续

所谓“地域性”生态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人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人们所看到的生态景物或生态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生态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生态空间场所。

在法国苏塞公园中,视线所及之处,林间宽阔的园路、多叉路口的形式和林中空地,构成法国传统的平原上的树林景观。巴黎雪铁龙公园的空间布局有着尺度适宜、对称协调、均衡稳定、秩序严谨的特点,反映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影响。设计者充分运用了自由与准确、变化与秩序、柔和与坚硬、借鉴与革新,既异乎寻常又合乎情理的对立统一原则来对全园进行统筹安排,雪铁龙公园继承并极大地发展了传统园林的空间等级观念,沿续并革新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造园手法。

图:巴黎雪铁龙公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景园林师吸收融合国际文化以创造新的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但是断不能离开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社会环境,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①将传统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加以发展,运用到现实创作中; ②将传统形式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炼出来,经过抽象,集中提高并赋予其新意,创造性地再现传统; ③尊重地域传统、环境和文化。

3.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机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类的各项活动对城市及区域现有的生态景观的干扰尤为强烈,原有的生态景观结构遭到破坏,系统功能紊乱、减弱甚至丧失;景观机理悄悄发生着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自然生态景观的衰退;城市涝灾的发生;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一系列自然现象的发生等。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原有自然生态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机理,以既有的自然生态景观为标本,研究分析在大环境下,长期时间下,形成既有生态景观的原因及特点特征,通过这点特点特征景观的动态变化及形成的机理做以总结,在城市生态设计中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格局和功能区域,使整体功能与地域相适应。为营造一个舒适、宜人、安全、高效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保障,以此达到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

4.乡土植物群落的营造

在城市生态设计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应兼顾观赏性和科学性,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基础,保证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当地的生态条件相一致。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本地区的植物景观特色。在具体的植物配置过程中,注重植物生态景观的营造,尤其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野生植物和草本植物。同时利用对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和小气候条件的深刻了解,将植物的生命期和生长周期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的适应性和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作为生态景观设计理念的基本出发点。

在北杜伊斯堡风景园林,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留,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 在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中,保留了野草与其他植物自生自灭的区域; 在奥古斯堡巴伐利亚环保局大楼的外环境设计中,设计师在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境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出不同的小生境,丰富植物群落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共设计了10种不同的草地群落景观,以达到多样性的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

图: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5.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在城市生态设计的生态景观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

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东部的河东区三里河生态廊道,实现了生态水岸与人工自然的重塑。三里河曾是迁安市城区的排污通道。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河床淤积。由于滦河水位和区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三里河已经变成了一条季节性河流,部分河段干枯,河床,河流流域的植被生长不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2007年委托“土人”设计,进行了三里河生态廊道的改造设计。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高差,将被防洪堤隔离在外的滦河水从上游引入城市,源头处形成地下涌泉,进入城市并改善其生态条件后,又在下游归流入滦河,考虑到滦河水量的不确定性,三里河设计为串珠式的下洼式“绿河”,即使在没水的时候,也能保持串珠状的湿地,同时结合城市雨水收集和中水的生态净化和回用,使绿带具有雨洪调节功能,深浅不一、蜿蜒多变的拟自然河道设计,营造一个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场地中原有树木都保留, 从而形成众多树岛,令栈道穿越其间。整个工程倡导野草之美和低碳景观理念,大量应用低维护的乡土植被,水草繁茂,野花烂漫。营造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时代城市景象。本项目从生态设计出发成功保护和改善了三里河河道的水资源环境,值得设计同行和城市建设者学习和借鉴。

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6、结语

人类聚居与自然共同生存和发展生态健全且优美的环境的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寻求人类和自然互利共生的途径是维护城市稳定发展的建设方法。我们应在设计实践中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自然伦理,探索能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作为谋求完美生活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平衡和互利共生。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人类的行为模式,确定社会、经济的详细发展计划。

参考文献:

[1]周曦.园林规划设计生态因素的思考[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1.

篇4

【关键词】生态景观; 城市规划; 设计与构想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国家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生态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建设更是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而评判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否合理科学从微观上主要是看城市的绿化系统营造与建筑节能的措施是否高效,从宏观的角度上主要是看城市的自然生态是否平衡,是否切实落实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总之,对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对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国的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还是在恶化,环境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程度,生态的赤字在逐渐扩大[1]。具体表现有:沙漠化在迅速发展,水土流失的状况严重,草原的退化现象加剧,大气和水体的污染严重,废渣等垃圾的存放量过大等。城市的这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市容市貌,更造成了城市的财富流失和经济损失。总之,当前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已经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

2.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要点

2.1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最初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规则,因此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城市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尤其是位于我国南方的一些城市[2]。因此,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城市的自然生态基础。城市生态建设对自然生态基础的充分利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

①保护。保护是充分利用的基础,城市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一种人工生态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②提升。提升指的是保护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来维护与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生态资源的共享性[3]。

总之, 充分利用城市的生态基础来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来看,城市建设只有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的基础,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建设。

2.2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的规划是城市建设总纲,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4]。总体来说,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生态经济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人口的分布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等。因此,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成一套由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指导生态城市建设中经济、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精心设计。

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指标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的环境为中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以使城市的载体功能和城市发展相适应。同时,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生态保护性开发和环境污染防治并重,以建设一个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循环系统,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最终促进城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精心的生态城市设计需要体现不同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的吸引力和风格特色。主要设计领域包括城市景观设计、城市的住宅区设计和城市的产业设计三个方面[5]。

①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各类自然生态景观和由建筑、园林为主的人文景观构成的完整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园林设计要做好沿河、沿江、沿湖、沿溪等两岸林带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在这些设计中融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生活理念和历史传统于一体,来提高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与共享性。建筑景观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要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设计与规划,尤其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在做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也要适当布置好低层的生态建筑。总之,各类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最终提高城市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益。

②城市的住宅区设计。要结合生态建筑的原理来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以形成由生态建筑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的设计原则有:

a.合理布局。对城市的地理特征以及水、气、地质等条件以及长远的发展要求进行综合考虑,来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的发展区位和发展规模;

b.节能低耗无污染。首先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以此避免由建筑材料造成的化学污染、光污染以及化学污染等;其次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具体间距、具体朝向,以此解决住宅的采光和室内通风等问题;

c.积极采用生态技术来处理生活上的排泄物和生活垃圾;

d.通过增加居住区的绿地面积,推广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湖河溪流坡岸的绿化等措施,来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同时,居住区内一定要设置集中的公共绿地,保证公共绿地的人均面积大于1.5平方米;

e.增加居住区的文化体育设施。

3.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到,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对当前我国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能清楚认识到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作为建设的基础,切实做好生态城市的精心设计和生态城市规划的科学编制工作,就一定能做好生态景观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良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雅静.规划生态城市 发展城市建筑[J].山西建筑,2009(02).

[2]秦马付.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山西建筑,2009(25).

[3]张明.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01).

篇5

【关键字】城市河流; 生态景观设计; 现状与问题; 意义与原则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水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空气的基本环境要素。城市中,水体主要以城市河流为主,河流环境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河流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基本构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严重问题。许多城市常将河流作为污水的排放场所,使得河流水质下降且严重影响着两岸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两岸生物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破坏,严重造成城市河流生态失衡。

1.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只强调水利功能,忽视生态景观功能

现今,人们常常只会重视河流的水利功能,却忽略了河流的生态景观功能。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单纯片面的将改善水质、防洪或经济利益等方面作为治理的最终目的,忽视了河流在城市中作为自然景观的生态景观功能[1]。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治理误区,例如河道硬化、清淤、修建防洪堤等,这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无法完全恢复退化河流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忽视了河流的生态性,还破坏了河流自然景观。

1.2人工化城市河流,促使生态环境恶化

最近几年,人们开始渐渐重视城市河流景观,因此各地政府开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河流景观进行改造[2]。然而,人们在创造这些城市景观的同时,也使得河流水域的生态特征逐渐消失,自然景观逐步人工化。例如,在建造河流防洪堤时多数是使用人工材料进行建设,河道两岸用混凝土做成人工渠道,使得两岸湿地消失,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沿河建造的游览道观光道等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使得河流与土地、生物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河流的自净功能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的意义和原则

2.1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意义

2.1.1改善城市环境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类日常活动和器械使用日益频繁,使得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河流对整个城市的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也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在小环境方面,两岸河道的绿化可以为人们提供阴凉的休闲场所,对地域噪音和防御风沙都有着重要意义。将河流两岸进行绿化建设不仅能够将城市河流打造成绿色生态长廊,还能够大大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2.1.2改善水质

城市河流渗水量减少以及水质的破坏都将影响到地下水含量以及水质的分布。河流两岸绿化能够过滤流入河流中的污水,河道两岸绿化与城市水系治理系统相结合,能够有效净化水质,同时将收集到的雨水渗入地下,促进城市地下水循环[3]。

2.1.3提高景观多样性

城市景观多样性有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并明显提升城市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河岸是建设城市景观的重要位置,河流、土壤、植物等都是城市中独具一格的自然景观,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闲适的生活场所。城市河流丰富了城市景观多样性,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2.1.4增加物种多样性

城市河流中的动植物多种多样,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物链。河岸为植物提供了多类生长条件,许多植物在浅水区等区域进行生存,各类动物也依靠着河流生存。这样在城市河流周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这大大增加了城市异质性,有效维持着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及持续发展的稳定性。

2.2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2.2.1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物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多样性保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高效性及健康发展,因此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应当遵守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保证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一项就是需要维持原生生物和生长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保持原有的生物群落并维持各类物种类型及其整体生态系统。

2.2.2整体性原则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保证整个景观的完整性。完整的河流景观应当包括水体、两岸景观、桥梁景观、生态环境等,还需要考虑到人为因素及环境等因素。一个完整合理的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必须完整的考虑到其中每一个因素。此外,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将水体、沿岸区域及陆地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4]。最后,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将河流作为城市一部分将其与整个城市进行综合统一考虑。

2.2.3自然性原则

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使河道保持其原始自然的曲折形态,不能为了达到排水、泄洪或者其他目的就盲目擅自更改河道形态。曲折的河道、周围茂密的植被和不断变化的河岸是整个河道景观中最为突出的特色。自然形成的曲折河道不仅能够减缓水速、降低洪水的破坏能力,还能够为自然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有效保障了物种多样性。

在进行河流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使用自然材料。河岸这类水陆过渡位置是保障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使用如石头、泥土等这种原始的生态材料来建设一个独具原始特色的生态环境,以便为各类生物提供赖以生存和繁殖的栖息地。

3.结语

这几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建设,尤其是在江南一带,大小不一的各类河港、河道遍布多数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几乎代表了整个城市景观的特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内的许多河流被严重污染,周围景观也受到严重破坏。然而随着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河流景观的重要性,因此河流景观中改造项目很多。因此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中不仅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和观赏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整个城市河流的生态性,以保障生态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和整体性。

【参考文献】

[1]张纵,施侠,徐晓清.城市河流景观整治中的类自然化形态探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1(2):202-206

[2]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整治”与“美化”[J].现代城市研究.2011(5):29-32

篇6

关键词:生态景观;城市规划;设计与构想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工作是当前我国国家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生态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建设更是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而评判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否合理科学从微观上主要是看城市的绿化系统营造与建筑节能的措施是否高效,从宏观的角度上主要是看城市的自然生态是否平衡,是否切实落实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总之,对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对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国的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还是在恶化,环境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程度,生态的赤字在逐渐扩大[1]。具体表现有:沙漠化在迅速发展,水土流失的状况严重,草原的退化现象加剧,大气和水体的污染严重,废渣等垃圾的存放量过大等。城市的这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市容市貌,更造成了城市的财富流失和经济损失。总之,当前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已经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

2、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要点

2.1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最初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规则,因此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城市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尤其是位于我国南方的一些城市[2]。因此,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城市的自然生态基础。城市生态建设对自然生态基础的充分利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

①保护。保护是充分利用的基础,城市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一种人工生态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②提升。提升指的是保护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来维护与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生态资源的共享性[3]。

总之,充分利用城市的生态基础来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来看,城市建设只有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的基础,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建设。

2.2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的规划是城市建设总纲,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4]。总体来说,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生态经济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人口的分布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等。因此,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成一套由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指导生态城市建设中经济、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精心设计。

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指标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的环境为中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以使城市的载体功能和城市发展相适应。同时,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生态保护性开发和环境污染防治并重,以建设一个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循环系统,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最终促进城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精心的生态城市设计需要体现不同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的吸引力和风格特色。主要设计领域包括城市景观设计、城市的住宅区设计和城市的产业设计三个方面[5]。

①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各类自然生态景观和由建筑、园林为主的人文景观构成的完整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园林设计要做好沿河、沿江、沿湖、沿溪等两岸林带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在这些设计中融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生活理念和历史传统于一体,来提高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与共享性。建筑景观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要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设计与规划,尤其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在做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也要适当布置好低层的生态建筑。总之,各类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最终提高城市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益。

②城市的住宅区设计。

要结合生态建筑的原理来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以形成由生态建筑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的设计原则有:

( 一) 以尊重自然为前提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 因地制宜, 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 这应成为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共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 植被、 水体、 气候等自然环境, 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 遗址、 历史名胜、 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 二) 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时应体现 “以人为本” 的设计原则, 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利于实现人和山水的亲和, 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一定要利于人居环境由于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居或人的各种户外活动以及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 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住宅小区中,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 三) 园林绿化是基础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 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 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住宅小区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 “园林” 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 正向大地景观, 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小区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 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3、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到,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对当前我国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能清楚认识到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作为建设的基础,切实做好生态城市的精心设计和生态城市规划的科学编制工作,就一定能做好生态景观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良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雅静. 规划生态城市发展城市建筑[J]. 山西建筑,2009(02).

[2]秦马付. 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 山西建筑,2009(25).

[3]张明.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01)

篇7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现代化城市;运用

随着生态理念的深入,人们逐渐改变了对自然环境的观点,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铸造了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环境恶化充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本文对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提出可供借鉴的实践操作方法,优化生态景观设计。

1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挤,城市资源短缺,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就城市的环境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的城市环境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而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缩影,目前很多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不能满足生态发展的基本要求。

1.1城市景观设计思想与生态环境背离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人们往往认为城市绿化就是生态景观设计,这是大多数人对城市景观设计观念的误区。在很多的广场和公园中不难发现大量的树木、花坛、雕塑等,而真正从生态环境平衡角度考虑的设计思想几乎没有,导致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如出一辙。从生态角度考虑没有对环境发展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又浪费了大量的环境设计经费。从视觉角度考虑,也没有生态景观的美感。由于城市景观设计者在设计时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导致了城市景观设计与自然理念脱节。设计者在设计时最主要的是要对环境进行考察,因地制宜的落实好景观设计,根据地形地貌以及水循环的使用状况作出合适的设计方案[1]。

1.2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追求发生着很多变化,劳逸结合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大部分人喜欢将闲暇的时间停留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环境景观中的设施不仅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品质追求,还增添了人文气息。然而,在很多景观设计中,只片面的追求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并没有结合人的需求而设计,导致设计作品流于表面,不能走心,在景观设计上缺少人性化与人文气息。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本应该从人的需求本身出发,创造更加舒适的设计作品。在很多的广场上都能看见形式美观的设计,却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缺少为少儿或者老年人活动场地,甚至连休息的椅子都没有。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更多的从人的行为需求出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才是我国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2]。1.3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中国特色目前,国际化的设计不断被国人认可,而很多外来文化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文化在设计中失去色彩,严重的说是设计上的崇洋。很多设计延续了国外个性与创新的思想,而设计与环境不能达到协调统一,风格也是格格不入。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甚少体现。

2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条件

2.1以自然环境为设计首要条件

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大自然环境的缩影,是将自然环境缩小安置在人的生活区域,让人更好的感受自然、贴近自然。设计上首先要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大力提倡资源保护、能源利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的杜绝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生态设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能动性,使其发展一直维持在自我修复与更新中,不能破坏其循环结构,一切设计都要以自然为首,以生态效益为优先条件。在景观场地的设计中应该尽最大可能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有地貌形态,设计师需要将生态学原理充分运用到自然景观设计中来,将对自然条件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在美国的查尔斯顿水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将天然的沼泽地保存完好,在沼泽另一侧扩建漫河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亲水性,同时完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处之道[3]。

2.2将外界干扰降低到最小

最小干扰是在外界干扰最少的背景下,达到实际应用的最好效果。大自然有其强大的自我平衡能力,尤其表现在植被、土壤、水循环以及地形中。为了使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系统更加的稳定,那么就应该很好的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危险达到最小化。但是完全保留自然条件就不能说是对环境的干扰了,就不能开展设计行为。人类活动多少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但是在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将干扰因素降到最小。并且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设计者的合理设计,促使自然环境能够继续循环利用,保持原有生物的基本格局[4]。

2.3设计原则尊重地方特色

地方性原则是指在不同的环境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气候的不同将导致环境出现地区差异。这种差异还包含文化的差异,因此才会有不同民族的建筑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事实上,地方性原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法则,首先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来源于具体的地区环境,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以及附加的特殊条件。无论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景观设计的第一步骤就是对自然环境进行周密的考察,对周围生活人群进行调查与分析。景观设计与地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景观设计理念应该充分的尊重乡土意识,环境是每一个居住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充分尊重地区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中找灵感,创造适合人们生活娱乐的景观设计。另外设计本身需要节约环保、就地取材,将当地原有的景观材料进行废物利用,合理取材有效的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完成景观设计要求[5]。

3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运用的建议

3.1生态景观设计注重细节技术

生态景观在设计中,设计技术水平决定着生态景观设计的成败。景观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技术应用,第一是高新技术的应用,第二是低技术的应用。其中高新技术是指设计景观设施的加工、处理、成型等工艺流程。随着现代进程的加快,科技不断的进步,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与艺术设计分不开。科学技术能够缓解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从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在目前很常见的高新技术应用主要是太阳能发电以及水系统平衡等。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使用,为自然环境创造更加舒适的温度以及植被覆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新技术都是有益于环境发展的,很多的技术应用本身存在不环保的现象,并且造成资金的重大浪费。例如在很多设计中使用的石材与木材都不能进行分循环利用,因此高新技术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设计技术的第二种,低技术的使用就是指在设计中使用的建材不是工业的产物,是从大自然中取材,直接运用于城市建设中,在设计中与环境相融合,一方面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满足了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目前,低技术的使用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源于自然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与高新技术相比,低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避免了矫揉造作,在生活中体现了一种极其自然而真实的生活体验[6]。

3.2生态景观设计减轻生活压力

景观设计源于自然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是在设计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第三是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在现代环境建设中,不可取代的建设材料主要是钢筋、水泥、玻璃,这些高科技背景下的材料给人一种距离感,就算是再高端的技术处理手段也不能改变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局面。城市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现代化城市建设往往忽略的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关系,设计的距离感,使得人在环境中不能贴近自然。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心理上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自然中可以让人减缓压力,从身边环境中汲取正能量,并且迅速投入生活与工作中。随着教育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在工作与学习中不断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建设中,建设者的能力决定着景观设计的方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培养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拘泥于书本的景观学知识,还要深入研究自然知识,尤其是生态学知识。让学生在就业时不仅注重经济利益,设计更应从生态环境本身出发,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并且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生态景观[7]。

3.3生态景观设计为生活渲染气氛

生态景观设计主要以人为本,由于当今人们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大,人们希望在空闲的时间享受阳光、亲近自然。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城市景观设计就需要为人们生活营造出温馨的生活情境,这种景观的设计对场地空间没有要求,对设备材料与工艺没有标准,只需要简单的自然背景,使得疲惫的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例如在小区中的一片小树林,树下简单的石桌石凳。简单中烘托出浓厚的人文理念。景观环境虽然是属于设计出来的环境,但是也要处处体现自然的气息,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设计内容就是回归自然环境中的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这样不仅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还能在享受环境中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8]。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与自然背离。在具体的设计中缺乏人文气息,不能将大自然风光呈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应该结合生态环境的特征,将自然元素注入到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中来。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生态环境合理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该不断更新环境与自然的保护理念,做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1]韩湘烨.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2]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3]辛颖.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李岳珅.传统文化DNA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转译研究[D].长安大学,2013.

[5]胡海燕.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

[6]贾红云.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方向[J].城市问题,2009,(10).

[7]陈蓉.现代城市绿地特色的营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6.

篇8

关键词:生态视域;城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景观,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由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构成的复合体,是综合了人类意志与视觉美的环境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景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绿色景观生态理念为指导,结合先进科技与潮流艺术,以中西文化特性为基点,从人的物质精神需求层面深入分析,调整设计思路。

1、城市生态及景观设计特点

1.1、城市生态特点

现代城市生态以及变得十分脆弱,并且呈现出耗竭性状态,最主要的是在城市中空间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小,而人口密度密集,在这种不完全开发的生态环境中,生态体系以及几位脆弱。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还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受到城市空间和功能的限制,这些废弃物在城市内部不能够被完全有效分解,这就要求其他的生态系统作为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发展过程中年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进程对人类自身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状态,在方便人类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

1.2、城市景观设计特点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空间体系,包含多个物质构成因素和子系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城市生态景观系统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其整个生态系统不仅使得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还纳入了大量的人工技术,完全改变了其自然面貌及形态结构,人为因素在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景观具有其特殊性,在城市中自然的生态系统已经被人工系统所代替,各种自然景观失去了其原有的状态,原有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已经与时展步伐相互脱离,景观生态学的产生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从生态角度对城市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提高城市生态质量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2、生态理念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

2.1、基于生态主义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从设计到运营使用,每个环节都产生了大量的能源消耗。从建筑、空间、植被、工艺、技术、设备以及材料等方面,都要将生态要求放在功能性与形式感的前面。因此我们应先考虑地域性,也就是说,可以就近共享城市既有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的位置,或者有自然水源、采光、通风好的地方。在满足基本造景的同时,减少建筑耗能,顺应自然地形地貌。

2.2、景观结合生态设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城市结构也发生改变,其对土地、建筑、空间和环境的生态设计和营造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本质。景观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异质系统,景观多种结构单元如斑块、廊道、基质等,就是由不同的生态系统组成的。通过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作为景观整体性属性加以研究和分析。尺度是研究对象的空间维度,一般用空间分辨率和空间范围来描述,体现对空间细节的把握能力。尺度适宜,就更能感觉到舒适感。在尺度适宜的景观中,生态设计以人类活动对于景观的生态影响作为研究重点。而现在的城市以各种造景为主,而非依托自然环境营造。景观则偏重形式的美感和效果,而忽略了其生态设计的本质,而生态设计往往只是用作宣传而没有实际的效果。因此在生态设计原理的指导下对景观进行设计,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3、生态视域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原则

3.1、系统发展原则。一是综合发展观。城市系统由很多不同的元素组成,其中就包括城市景观,并且城市景观与其他元素之间具有着默契的关系。城市景观设计需要涉及到多种学科,同时为了让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也要重视整体与部分的发展,所以在生态美学指导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应当用整体设计思想和规划思想来对整个城市的城市景观设计以及局部的城市景观设计作出定位,确保城市景观设计符合和谐的生态美学要求;二是动态发展观。从城市景观设计的时间方面来看,每一项城市景观设计都是城市整体景观设计的动态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留出弹性空间为之后的设计调整做出准备,同时要注意不同的设计阶段应当凸显出具有差异的设计特征。

3.2、生态发展原则。生态发展原则是以生态美学为指导的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核心内容。生态发展观使人和自然环境得以协调发展。这种关系建立在自然环境满足人类基本需求以及对景观生态进行维持的基础之上。在这一原则要求下,城市景观设计需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同时要做到对水源、土壤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从而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并重,让自然与人工同时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主体。

3.3、本土化的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开展因地制宜的规划,以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生态特点、社会条件和发展需求的差异性为依据来构建具备不同功能和类型的城市景观系统,从而让城市景观设计达到较好的生态效益;二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就地取材。这要求城市景观设计能够重视对区域文化的挖掘,并在建设中采用当地材料并使用适合当地特点的建设方式,避免产生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的情况;三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尊重当地居住群体的心理需求与生活模式,让设计出的作品体现与人们生活模式的适应性,并让人们能够体会到城市景观所具有的生态美感,这是生态美学中对城市景观设计提出的人为生态关怀要求。

4、生态视域下的城市景观设计

4.1、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满足功能要求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城市是人的城市,为人服务,供人居住于其中。人在城市这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在城市中的活动让城市这个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景观、事物产生了复杂的内在联系。景观在人们的生活中实际上是一种生活的形式,是表达人类个性和思想的主要方式,景观是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改良才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城市景观设计要从过去的以设计师为主导的观念转变为以使用者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强调人和自然能够达到和谐统一,充分而又合理的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体现对建筑使用者的关心。建筑景观的整体格调要与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周边环境的景观保持和谐,才能达到和谐美的意境。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居住条件,给人们最方便、最舒适的感受,相信这样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理念能给人们带来视觉和感觉上的双重享受。

4.2、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景观设计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美感。由于居民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为了满足居民审美的需求,景观设计也在向着多元化、艺术化的趋势发展开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许多景观设计利用新技术不仅赋予景观设计中的动态空间,还带来了全新的装饰语言和动态视角。通过采用一些新技术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让园林景观表现的比较自然,而且可以新创造出很多美丽的景观,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呈现多元化。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越来越使得人类生活环境既具有功能的理性又具有形式的感性,景观形态更加富有感染力。

同时,通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加入新技术,可以大大地改善造素材,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我们可以把一些崭新的设计素材带进到现代景观设计当中去,从而更新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中需找交融点,给城市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做到既满足了科技发展的运用效果又达到一定的艺术审美水平。

4.3、注重资源保护

现阶段城市景观设计中过多的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在生态角度下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要从自然资源的真实情况出发,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各种资源的消耗比较大,很容易造成破坏。从生态角度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体系,在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同时,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对推动城市健康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在城市的建设中城市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生态角度来看,有必要实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并遵从相应的原则,从而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博.生态视域下的城市景观设计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92-93.

[2]徐桦.绿化生态视域下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2013,05:25-27.

[3]季晓莉.低碳城市景观设计探索[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