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动画电影分析8篇

时间:2023-08-11 09:13: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动画电影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动画电影分析

篇1

关键词:动画电影;道具设计;宫崎骏;小绿水桶

一、引言

动画电影中的道具设计是指故事角色所使用或经常涉及的各类物品、兵器、宝物等[1]。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讲述了生活在大海中的一只人面鱼冲破重重阻碍来到地面,遇到善良勇敢并且有责任心的五岁男孩宗介,经过一番波折最后变成活泼可爱的五岁小女孩波妞的故事。该片延续了宫崎骏导演的一贯风格,故事讲述细腻,人物性格塑造饱满,场景美轮美奂。身着红色小裙的女主角波妞的勇敢、不畏艰难,充满冒险精神的无畏性格吸引着观者的注意力,男主角宗介的善良勇敢也打动人心。时而静谧深沉,时而波涛汹涌的大海,航海者的明灯——悬崖边的温馨小屋,阳光中的幼稚园,向日葵之家等人物和场景都充满表现力。而片中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平凡的小道具——小绿水桶。这一设计,承载了很多信息,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影片的高水准,体现了宫崎骏导演在细微之处的独具匠心。小绿水桶本着其基本属性在影片中充分体现了道具设计的重要和巧妙。在影片的画面色彩构成、人物角色塑造、主题表达、情感表现、实际功能和剧情发展等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辅助影片主题表达

道具小绿水桶的属性之一为单色纯绿色容器,辅助传达影片主题。绿色调所传达的含义为清新、希望、安全、平静、舒适、生命、和平、宁静、自然、环保、成长、生机、青春和干净,与影片热爱和平、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万物有灵、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主题相吻合。同样具有容器属性的透明小玻璃瓶,被丢到大海里成为垃圾,对第一次“离家出走”探索神奇的海外世界的主角人面鱼的生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人面鱼波妞被困瓶中时奄奄一息,被在海边玩耍的五岁小男孩宗介打破玻璃瓶而救出。小玻璃瓶在材质、体积、功能几方面与小绿桶构成对比,它代表了人类抛向大海中的那些生活垃圾在时时刻刻地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命,而人类生活用品比如小绿水桶也可以成为海洋生物的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物品。这其中起着关键决定作用的便是人类自身的态度和作为。作品在客观展现事实的同时也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就如片中的小绿桶的设计,辅助表达影片追寻绿色方式保护大自然的主题。

三、烘托主角人物

在宫崎骏导演的系列动画影片的主角人物色彩设定方面有一些规律。比如红色系使用的相对频繁,人物性别多为女性,而且不同角色的相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千与千寻》中的身着红色工作服的千寻;《龙猫》中身着粉红色裙子的小米,红裙子的姐姐;《魔女宅急便》中头戴醒目的红色蝴蝶结的琪琪;《借物小人艾莉缇》中红色连衣裙的女主角等。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一片中女主角波妞造型同样是红色,红色的头发,红色的衣服。波妞的红色调造型代表其热情、奔放的性格,充满激情和冒险的精神。不论是在蔚蓝的大海中,还是在茂密的森林中,抑或在温馨的悬崖小屋中,这一点红色,突出、醒目,始终是视觉的中心点。延续宫崎骏导演的一贯风格和特点,具有鲜明的导演风格识别性的同时,也确立了其女主角的在剧情发展和画面表现中的地位和分量。道具小水桶的绿色设计作为“绿叶”而存在,起到烘托主角人物的重要作用;小绿水桶造型简单,不会喧宾夺主;主角是女性,绘制时使用了柔软的线条描绘外貌,坚忍、果敢的性格内在,与小绿水桶的硬朗线条、柔和的承载功能形成对比;人物造型的外在相似性所传达的是影片“平凡”的主题,平凡的女孩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同样平凡的小绿水桶更加烘托出主角的“平凡”,进一步表现出不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主题。

四、完善画面色彩构成

影片整体画面色彩协调,水桶的绿色与人面鱼的红色互为对比色,使得画面视觉中心突出。小绿桶的造型简单,衬托人物主角,不会喧宾夺主;单一高纯度的色彩表现出孩童的天真、无邪、简单、纯洁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在色彩设置上,与之形成对比鲜明的道具是波妞的爸爸船和众多器皿,这些道具造型复杂,色彩多样,所传达出的人物性格也较为复杂。水桶的绿色设计在画面色彩构成上具有协调性。若将水桶的颜色更换,比如黄色,与男主角宗介的主色相似,削弱画面层次感;比如红色,与主角波妞形象重合,并争夺视觉焦点;比如蓝色,多数画面与蓝色天空背景重合,色彩情感表达为忧郁;比如粉色,不符合宗介男孩的设定,性别识别混乱;比如白色,画面色彩稍显单调;再比如黑色,画面气氛过于沉重。一番换色试验之后,小绿水桶的绿色设定是最佳选择。以主角人物的红色调与黄棕色调为主导,在蓝色天空或大海的大背景下,绿色点缀其间,画面色彩始终围绕基本的三原色来表现,呈现出和谐的色彩面积比例配置关系。从观赏视觉舒适度来分析,绿色的视觉属性为:电磁波的可视光部分中的中波长部分,波长大约为500nm~570nm,这是能够使视觉得到休息的色光,即不是冷色也不是暖色,居中的光。绿色很好地平衡中和了红色带来的视觉刺激,缓解视觉疲劳,眼睛在紧张中得到放松、舒缓,消除生理抵触,增加视觉亲近感,营造出舒适的观赏环境。

五、具象表达情感

绿色的圆形小水桶在其造型的设计上体现了主人宗介的情感,它是宗介给予波妞的一个安全的“家”的港湾。它代表了宗介对大自然、对小金鱼波妞的爱、付出和包容;是健康的、安全的一个符号。小绿水桶本身是道具的设定,没有赋予拟人化的情感,而主人宗介有情感,这份情感通过小水桶向波妞传达,波妞接受了这样的关爱之后,对小水桶爱不释手,同样也在表达对宗介的爱,这些小爱都通过小水桶来传达。同时又折射出大爱,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宗介代表友善爱护自然的人类,波妞代表大自然,通过双方的交互、碰撞,和谐共存;表现出人类对自然应该给予的保护,对绿色环境的呵护;小小的一条人面鱼也有人类的情感,小精灵般的人面鱼代表自然向人类示意,人类对海洋资源过渡的消费和污染的一系列问题都对这些海洋生命构成威胁;人面鱼上岸后引发出了大海啸,影片并没有着力渲染大灾难过后的颓废和悲伤,而是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积极心态。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好一面,传达正能量,秉承大爱,践行小爱。而小绿水桶也代表了一种绿色的相处方式,人类保持绿色安全的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同生存,共同寻找生命的快乐。平凡的小绿水桶具有亲和力,是连通影片与观众之间的一个情感的桥梁。它是一个邻家小孩的玩具,司空见惯,易引发观众的共鸣感,使其回想记忆中儿时的玩具。观众在以平常心接受这样平凡的小道具的同时,又被导演赋予其不平凡的作用感染。在观看者眼中,会因这样的儿时玩具引发联想,自己孩提时的玩具里面可以装载什么样的生命?会有什么样不平凡的经历?会与什么样的精灵邂逅?继而引发出各种联想,或者联想起一个更加美好的童年趣事。同时,这也是宫崎骏导演眼中的小孩子该有生活和思想。保持纯净的心灵和善良的本质,会发现大自然中各式各样的生命精灵。

六、构建基础功能

绿色的圆柱形小水桶所具有的实际功能属性,成就了影片发展的实物线索。小桶为容器。轻便且不易碎。尺寸大小与主人公的比例相符。可以装水,可以提,可以抱。基本的功能需求都可以满足,与剧情发展及主人公的身材变化、比例、年龄相吻合。在本片世界观设计中,两位主角本身的属性存在差异性,人和鱼。人生存需要空气,鱼生存需要水。除去人鱼吸食人血后可变化成人的魔法的设定之外,主角的共存就需要借助这样的小水桶来构建事件发展的基础,化解矛盾。

七、适应剧情发展

在主人公波妞和宗介相遇、相知、相处、相爱、相许一生的整个过程中,小绿水桶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相遇:宗介和波妞初次相遇,波妞逃出垃圾网兜被困在玻璃瓶中窒息的危急时刻,海边玩耍的宗介救起波妞并带她回家放到小绿桶中,装满水,期待波妞苏醒。小绿水桶的进入自然而然,毫不突兀,理当如此。相知相处:上幼儿园,见婆婆,发动发电机,参观房子,吃泡面,吃火腿……所有的一切对波妞来说都无比新奇,同样对挽救生命的小绿水桶的爱不释手就顺理成章了。再次相见的引导者:波妞被爸爸带回家后,宗介将小绿水桶挂在屋前,就像悬崖边上小屋的灯给航海人指引方向一样,为波妞再次回家留下引导,也表达出宗介对与波妞再聚的期待。再聚的见证者:波妞经过一番波折,再次出现在悬崖小屋前,从人面鱼变化成一个五岁小姑娘。外形上的变化对于宗介来说是陌生的,而波妞抱着小绿水桶出现就是再向宗介证明我是那条你曾救过的小鱼。小绿水桶成为两个人共同拥有特殊情感回忆的道具。再救小鱼波妞:发大水后一起寻找妈妈,波妞对小绿水桶爱不释手,时刻带在身边;变大小船的魔法使得波妞的能量殆尽,由人形慢慢变为鱼,此时,小绿水桶又成为波妞生存的保障。相爱、相许的见证者:影片发展到阶段,宗介端着小绿水桶带着波妞奔向婆婆,直到海底相聚。宗介和波妞都通过考验,影片最后一个画面,在气泡中的波妞因宗介的爱吻而永久地变为人类,在空中由气泡变幻成一个五岁的小女孩与宗介对视,此时,小绿水桶依然挂在宗介的胳膊上。小绿水桶是两个生命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见证者。五岁小孩爱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这份爱是最真挚、最纯洁的。这样的画面给观者保留回忆整个影片并继而联想波妞和宗介接下来的幸福生活,小绿水桶依然会伴随他们左右,经历更多的幸福故事。道具,在一部时长为90分钟的动画影片中,笔墨无多,没有台词,没有绚丽的大面积展示,没有情感的起伏跌宕,但却是影片完整、人物丰富立体、情感充分表达、剧情顺利发展等方面必不可少的辅助者。类似影片中优秀的道具设计诸如《西游记》中的如意金箍棒,成就孙悟空的千变万化;再如《美丽城三重奏》中的自行车;《红猪》里的红飞机;《天空之城》中的飞行石;《海洋奇缘》中毛伊的大鱼钩等,皆为精心设计的道具,在影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在前期设计阶段,不可忽视对剧情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道具的设计,要在道具的外在形状、颜色设计、尺寸大小、相对比例、材料质地、基本功能、使用方法、内在意义、画面构成、剧情需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使其充分为剧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英杰,王婷,侯静.动画色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2]孙立军.动画艺术辞典[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篇2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风格

一、引言

我国国产动画电影曾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例如《神笔马良》、《大闹天宫》《三个和尚》《骄傲的将军》《铁扇公主》等等,完美的呈现出我国传统美学风格。但是,目前我国的动画电影市场基本已经被外国动画抢占,例如《疯狂动物城》、《小王子》、《冰雪奇缘》《功夫熊猫》、《驯龙高手》等等,票房均要比国产电影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也曾创造出不少经典作品,通过对其传统美学风格进行分析,进行深入了解。

二、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特征分析

1、表现美以《骄傲的将军》为例,这部电影重点对我国民族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不管是从选材、人物形象还是背景设计、动作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在努力体现出中国特色。动画片内容中包含的“举鼎”等本身就是我国传统竞技项目[1]。在人物造型的设计上,使用的是我国非常传统的京剧脸谱为原型进行塑造,其在线条与色彩上都很好的表现出古代美感。我国国产动画第一步剪纸动画电影《猪八戒吃西瓜》,这种新型的动画电影表现形式不仅融合了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同时还表现出了非常丰富的民族特色。2、意境美充分展现我国意境美的电影以《牧笛》最为经典,整个动画中展现出来的江南水色、翠竹依依、悠扬笛声,所有组合在一起刻画出一副非常具有美感的诗意画面。这种水墨动画重点表现出“写意”在其中的重要意义。又或者是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基础上制作的《大闹天宫》,不仅展现出浪漫风格,还充满了神奇的梦幻色彩[2]。动画片中的山山水水、云、龙宫、宝殿等等都是在我国传统绘画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融合西洋水彩,将整个环境气氛描绘的逼真而又带有诗意。这种梦幻的神话意境通过动画中的水帘洞、玉皇大帝、凌霄殿等等展现出来,亦幻亦真的气息不仅展现出我国传统风格,也将该部动画片的艺术境界烘托出来,任其展现出艺术光彩。3、道德美本身电影不仅要展现出审美价值,其内在的道德价值更是整部电影的核心。道德的体现更多的是来自生活中,反映出当时某个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以《三个和尚》为例,该部电影根据我国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改编而来,整部剧只有18分钟,而且没有一句台词。但是这部剧表现出的内在现实与道理却十分明显。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该部电影创作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当时我国百废待兴,人们在计划经济模式中自私自利、人浮于事,很多动画工作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认为在动画艺术形式中将道德美展现出来,能够给予社会一定的道德示范作用。广泛而言,道德美在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中的表现基本上都会包含,电影展现出道德美可以认为是十分普遍也是必须的[3]。在以往的动画电影制作中,主要的受众是少年儿童,因此我国很大一部分动画电影创作以少年儿童为主,这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三、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形成传统美学风格的条件分析

1、艺术氛围追求美是动画电影中的基本原则。形式美能够打动观众,在形式美的引导下观众才会愿意进一步的去感受其中的深刻含义。美是动画电影的一切表现形式的基础[4]。我国在制作动画电影的过程中一直都十分重视对我国特有民族艺术形式的借鉴。我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形成与沉淀的艺术样式,例如国画、京剧等等都能够成为创作的源泉。这些艺术样式其中包含了各种技巧与优美造型,使得我国很多国产动画都十分愿意从民族艺术形式中吸取养料,将其与自己的动画电影制作结合。《大闹天宫》就是其中一个十分成功的范例,其中动作的设计来自我国京剧,音乐效果将京剧有的京腔京韵以及鼓点收纳其中,还有音乐伴奏、动作设计、造型设计等等都有京剧的身影。我国很多国产动画电影都十分习惯的将民族形式与动画设计结合,在《金色的海螺》中就将我国陕西皮影戏以及北方剪纸艺术结合,让民间传统艺术—皮影戏重新焕发出光彩。不管是皮影窗花、国画还是戏剧、民乐等在丰富我国动画电影传统艺术形式上都功不可没。而这些的形成都与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有关,在经历过时间的沉淀、艺术的积累等已经成为我国艺术殿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文化基础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不管是《神笔马良》、《蝴蝶泉》、《阿凡提的故事》等等都是从民间文学中取材,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的民间故事对动画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可能与民间文学的“假想”、“幻想”的特征有关,而民间文学不仅仅是一种口头文学,它凝聚了我国的文化记忆,包含着思想感情、道德伦理、审美倾向等等。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曾经说过:“动画的力量不会输给诗、小说或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也正是因为如此,动画艺术就成为了民间文学最好的表现形式。3、人文环境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创始人万氏兄弟从小就在南京夫子庙看说书、剪纸、跑马等表现,儿时经历让万氏兄弟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这些童年的经历对后期国产动画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我国很多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也与审美意识的形成有关,例如《大闹天宫》中的人物与背景设计张光宇先生其一直都在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与探索,在前辈画家的绘画技巧上吸收精华,在作品中将民族风格表现出来,例如张光宇先生创作的《神笔马良》,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国特色。动画艺术家很愿意在其创作的作品中融入审美理想,并在审美理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不仅包含艺术技巧与审美情感,还需要艺术家将自己的创作激情与艺术手段结合[5]。

四、以《大圣归来》为例分析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美学风格

分析目前我国整体的动画电影市场可以发现,越来越多外国动画电影进入我国市场,其抢占我国大部分的动画电影市场份额,这与我国动画电影制作不佳等多方面有关。但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部动画电影却为我国的动画电影市场带来了活力,广受好评。该部电影不仅获得良好票房,同时口碑不错。这与我国之前国产动画长久以来的疲软表现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对比。这部三维动画的电影同样是基于《西游记》的基础上展开的,导演田晓鹏同样有着大圣情节,以导演视角希望创作出一个符合现代人的价值和欣赏习惯的电影,在传统神话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拓展。这种具有典型东方神韵的电影融合通行全球的3D特效,票房与口碑双丰收。

五、结语

我国国产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独有的美学风格。但是,同样需要认识到现代动画电影的优势,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中间取舍成为形成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动画电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吸收,只有这样才能够呈献给观众一种美与文化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星儒.国产动画传统美学风格及文化探源[J].电影文学,2015,62(21):106-108.

[2]许春荣.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与现代性[J].电影文学,2015,34(23):53-55.

[3]刘翠翠.国产动画传统美学风格形成的艺术根基及文化探源[J].美术教育研究,2013,29(08):84.

[4]刘翠翠.中国动画电影传统美学风格形成原因初探[J].学术交流,2013,24(08):166-169.

篇3

关键词:动画电影;审美教育;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42-01

所谓美育就是指使人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义的、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无限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动画电影作为美育的载体,通过美育元素的融入,可以开阔人们的审美心胸、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趣味。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由影像所构成的时代。对于当下的大众来说,看电影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动画电影如传统的文化载体一样,动画电影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有重大的影响,人们在观看动画电影并获得快乐的同时,动画电影对影视文化的展现也会深深印在观众的意识中,尤其是对传统文化没有更多了解的青少年观众。

一、中国动画电影的美育现象发展的现状

在中国,教育部门对于美育教育的重视与提倡还是近年的事情。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美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2010年7月,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再次把美育列入政府政策,这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是审美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研究的心血和成果。

近几年的动画电影发展现状分析,动画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正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中美日动画电影崛起发展中。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任重而道远。

而就中国的五千年的传统来说,本民族的文化底蕴是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动画电影市场中,美国和日本却一直遥遥领先。就其原因之一,就是关于审美教育方面,中国发展现状并不乐观。现行的中国动画电影在“说教性”以及“市场化”等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

二、中美日动画电影的对比分析

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蕴含在动画电影中的文学因素、绘画因素、戏剧因素以及电影因素均是动画艺术的表现手段。在这众多的元素中,本文主要是对中美日创作的文本及美育方面进行比较。

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审美情趣是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地域环境、语言、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的积淀而形成的。这一文化传统必然制约着本民族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倾向,对于民族艺术的创作与鉴赏也自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动画电影的审美特点清晰可辨,“重意象,讲气韵”就是其特点之一。因此,意境的渲染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占有较多的笔墨。此外,受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文艺思想的影响,教化意味浓厚也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大特色。并且中国式的动画电影创作的选材视野狭小,单纯对传统文化故事进行简单加工和模仿,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其框架大多都不离说教的范围。

美国动画电影注重娱乐性和商业性,将市场更是定位全球性,其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搞笑动画,另一种就是基于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而产生的诸多超级英雄动画。这样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性格。美国还善于从各国文学著作中选题,题材方式更是多元化。用全球化的选材方式进行娱乐和说教并合。

日本人具有物哀美的审美特点,物哀是一种审美意识。川端康成多次强调:“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与美是相通的。”日本人对这些特殊美的感受和趣味是相当普遍的,不局限于文学艺术,而是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三国的动画电影事业都具有本国的特色,然而,在这个强调效益的经济市场中,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怎样快速的提高效益,而却忽视了美育的真正存在意义。中国的美育教育而更多当成艺术教育,这也就成了中国动画电影是否能长久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中国动画电影美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行动画电影中存在的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美育和没有很好的理解美育的含义。而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短时效益。

首先,在动画电影创作人的培养上,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美育是审美教育,但并不等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活动,包括三个层面:形式层面、审美层面和非审美层面。而就当今中国美术教育中常常只侧重于形式层面,一味的进行技法的训练,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种简单的操作性的东西,从而出现了审美层面的缺失和断层。例如每年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艺考之风。

其次,在动画电影的创作环节中,中国的动画教化性过强,而不注重对作品的艺术审美含量的提高。从而导致艺术性的损伤。

再次,在动画电影的策划环节中,过分追求市场效应,强调快速成型,而使得故事情节平庸、造型缺乏美感等。

此外,动画电影为了追逐商业效应,导致动画电影艺术性降低的趋势也在逐渐扩大。动画电影中对传统文化的正面体现,对美学的揭示,即动画电影的文化层次水平应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四、思考

(一)需要注重动画电影美育性的推广

动画电影艺术在追求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美感时,每个构成因素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元素是美学知识和艺术知识,而美学的目标和功能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动画电影观众这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受教育者去追求人性的完美,引导受教育者去追求人生的意义,体验生活的情趣。动画电影美育的推广有助于营造一个优良的、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着眼于动画电影受众审美素质的提高

动画电影美育是美育的途径之一,具有寓教于乐的特性。美育可以开阔审美心胸,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审美趣味,使受众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文化品格得到升华。且个体审美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和强化人的创作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要建设创新性的国家,必须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因此动画电影的美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动画电影制作者的美育意识

动画的设计、文化意蕴的体现、动画品位和格调的升华以及提高我国动画电影的美育品级就成了摆在我国现今动画制作者面前的挑战。研究动画电影的美育元素以提高动画电影制作者的美育意识具有时代意义。

首先,国际化的题材很重要,要学会用国际化的叙述的方式来演绎我们独特的故事。同时,也要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后再创新。

其次,动画制作者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更好的了解生活和社会群众的消费需求,只有这样动画电影才有市场。只有将创作的视野扩展的更大,才能更好满足全民性的审美需求。

再次,动画制作者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为后续的动画电影制作者提供最新的资讯和经验可供分享。市场上缺少优秀动画电影制作者所参与编写的一系列的完备科学的专业教材。

(四)政府对动画电影美育的进行政策引导

21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或者说最有发展前途的两个产业有两个,一是信息产业,一是文化产业。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国历史文化丰富,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动画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社会影响力巨大的传播形式。在现今物质生活充裕的现代社会,保持社会精神生活的与物质生活的平衡十分重要。我国动画电影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把美育作为文化内涵所要融合的重点,正式的、明确的列入动画电影开发的政策中。对更好的发展动画电影产业进行相关政策的颁布和措施的调整。

参考文献:

[1]聂振斌.论美育的精神本质与人文价值[J].美育理论,2011年第1期.

[2]常金英.以美育人:重拾艺术教育的真谛[J].北京教育,2012年第2期.

篇4

【关键词】角色设计;画面设计;音乐;配音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34-01

一、故事梗概

《冰雪奇缘》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白雪皇后》,虽然这是一部动画电影,却有着结构严谨的故事框架,不仅温情满载,而且情节流畅自然,还有几位性格鲜明、各有特色的主角来拉动剧情发展,带出影片的欢乐爆笑点与感动泪点,以及绝对出乎观众意料,令人对于“真爱”的定义有了创新。

二、角色设计

角色是一部动画的主体,是动画师创造的“演员”,是动画电影中的灵魂所在。而在角色的设计中,隐喻手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个性特点和内在的情感,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情感氛围,揭示更深层次的主题。而影片《冰雪奇缘》中大量的运用了隐喻的手法,让我们对每一个角色都印象深刻。例如影片中以荆棘形式出现在艾莎身边的冰条,处处透露着尖锐让人不便靠近,隐喻出艾莎对外人的恐慌,对自己力量的惧怕,对外面世界的抗拒,而雪宝和雪怪两个由于艾莎魔法而产生出的不同生物,隐喻着艾莎情感的两面性,害怕伤害别人,恐慌的同时又担心被别人当成怪物所伤害,想关爱妹妹却又怕妹妹因自己而受伤,逃避和接受的矛盾的内心世界。这种手法不仅能丰富角色,推动剧情,更能引导观众更加深入地探寻动画影片的本质。

三、镜头方面

首先,影片的开篇给了阿伦戴尔王国一个全景镜头,通过高处俯拍,把整个国家的生活环境表现出来,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美妙的冰雪世界,间接地点了题目,同时也紧扣了主题,最重要的是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而近景镜头对于人物表情的特点刻画,能充分表现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感情,比如当安娜恳求汉斯王子的真情之吻时,汉斯王子却选择了拒绝,从近距离的镜头放大了安娜吃惊的表情,同时也从王子虚伪的表情将王子虚情假意的丑陋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画面结构

画面作为一部影片承载影像的物质载体,是不可替代的。动画电影画面构图主要包含三个要素:主体、陪体和环境主体,陪体一般指与主体构成某种关系,主要起衬托作用,对画面起到和连贯的作用。比如影片中艾莎的能力在加冕仪式上被人们发现,陪衬的人群惊恐的眼神,烘托了气氛,也为艾莎为什么要出走做出了铺垫,因为所有的人都怕她的能力,所以只能远离人们,独自居住在冰雪的世界里。

五、声音分析

(一)声音声响方面。电影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艺术,对话不仅仅能让观者了解剧情的发展,还能表达出角色在不同时刻的不同情绪波樱渲染出故事的情感。特别是对于动画电影来说,因其所有的演员都是虚拟的,只有赋予角色以语言能力,通过语言表达出角色的情感,才能使这个人物更加鲜活起来。比如在片中常常出现的被冻结的场景,每次一有东西被冻结就会有“嗤嗤”的声音来强化这一画面,再比如轻轻推门的声音、重重关门的声音、大风呼啸的声音等等。假设没有这些对话和音效,只是单纯地从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上,场景的画面上,我们很难理解故事发生了什么,人物是怎样一个心情,我们又应该以一个怎样的心态来观看这部影片。

(二)音乐方面。“艺术就是情感。”对于音乐艺术而言,它通过悦耳的音响走进你的内心,让你从内心中来感知,从内而外地感染你。对于一部动画电影来讲,音乐在整部影片中都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影片《冰雪奇缘》在100分钟的时间内共收录了9首歌曲,除去主题曲《Let’s go》代表着整部作品满满的正能量感,其余8首歌曲也用得恰到好处,与剧情完美地结合起来。比如安娜的独唱小调《In summer》,曲调欢快高昂,把小女孩时候的安娜那种可爱调皮表现得活灵活现。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看到安娜长大,父母遇难,姐姐避而不见,随之而来的是歌曲曲调放慢降低,伴随着安娜的难过语气,通过音乐的低沉,烘托出了她内心的无助与伤心,以及对姐姐关爱的渴望。由此可以看出,一首与影片情节相符合的歌曲,不仅仅在塑造人物或者推动剧情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能让观者感觉到音乐和影片能彻底融为一体。

总的来说,《冰雪奇缘》是一部有着传统迪士尼标志性的百老汇风格的动画影片,这部动画启示着我们,一部好的动画影片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我们应该汲取这些成功影片的精华,化为己用,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产动画电影。

参考文献:

[1]孙立.影视动画视听语言[M].海洋出版社,2005.

[2]吴冠英.动画造型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祝卉.视听语言和动画分镜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5

通常人们所说的中国元素是在我国的历史不断发展以及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出现的,其创造者是广大的中华儿女,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它反映了我国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与人们的心理,并带有民族特质,它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我国的尊严以及整个民族所代表的形象。而且,中国元素不仅仅含有有形的物质,还含有无形的精神,也就是精神文化,而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无形精神。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全球上映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也引发了中国观众的热议。其体现了西方人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形势下对中国的一次新的认识,也可以说,其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与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都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的具体呈现

(一)中国“武侠”文化的呈现

武侠文化可以说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家喻户晓”的文化。从司马迁创作出了著名的《史记》之后,关于侠士的故事很快频繁地出现在了大部分的历史典籍以及多数的文艺作品内。而尤其是在我国明清两代时期长篇武侠小说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武侠故事的发展,例如《水浒传》。之后金庸编写的大量的武侠小说在我国甚至整个亚洲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而正是他的这些小说给我国武侠电影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而著名国际电影明星成龙、李连杰等主演的一系列动作电影,结合了东方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西方电影艺术的蓬勃朝气,在国际上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以至于很多国际友人认为中国每个人都会“功夫”,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大家都不会否认,“功夫”这一词语是来自我们中国,而它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构成中的一部分。因为电影的名字中就强调了“功夫”二字,所以不难想象出,影片中的功夫会是很重要的。《功夫熊猫》中的多个情节都是来突出这一部分的,例如五侠的出场、悬桥大战以及阿宝与太郎最后的决战等。(1)五侠分别是蛇拳、螳螂拳、猴拳、虎鹤双形等中国功夫的原型。(2)电影的动作剧情在开始与结尾处是互相照应的,特别是阿宝接受师傅的功夫训练,抢包子这一精彩片段就是借鉴了我国的《蛇形刁手》中的内容。(3)阿宝在和太郎进行决战过程中双双从山上滚下情节就是再次借鉴了电影《破坏之王》中著名的功夫,也就是无敌风火轮。(4)悬桥大战片段五侠和太郎的打斗可以说是将我国的功夫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以太郎的点穴结束。而点穴手法一直是我国功夫中的传奇,尽管这一桥段会让西方人匪夷所思,但这却恰好是我国武侠小说特点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内力在我国武侠故事中也是神秘而又强大的,同时也是那些练武之人所追求的。我国的武学往往也将内功的修炼看作是一种很重要的修为,它也是中国功夫片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外在的武术招式注入了高深莫测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二)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精神的呈现

《功夫熊猫》之所以获得空前的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元素与美国普世价值观的完美结合。《功夫熊猫》在表现中国功夫的同时,也参入我国的儒家、道家等思想。而这一重要体现就是通过刻画乌龟大师以及阿宝的师傅这两个人物形象来突出的。在浣熊师父得知太郎将会挣脱牢笼前来报仇后,马上派信鸟传递消息加派人手,但乌龟大师却说上天总是捉弄人,用尽一切去逃避的事最终还是要发生的。而之后情节就如乌龟大师所说,太郎凭借着羽毛成功逃离了牢笼。这样的情节发展正是我国儒家思想中的“无事即有事”同《易经》中的“天机”与“命运”的结合。当乌龟大师选择从天而降的阿宝作为神龙大侠时所说的话也是来自于我国的著作,也就是意外往往不会存在,而所存在的也不会是意外,它出自《易经》,因为世间所发生的全部不会是一种偶然,人们的所作所为不论什么时候都会留下发生的痕迹,而既然发生了就说明它一定会有它发生的原因。除此之外,“浣熊师父”这一形象也含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在武侠剧中,“师父”这一称谓是很重要的,他不仅是家长,还是传授功夫的导师。而通常情况下,师傅的功夫都是高强的,并且对于主角的成功有着深远的影响。《功夫熊猫》的制作者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最终浣熊师父的形象就塑造出来了。

(三)中国自然风情的视觉呈现

电影中的场景也从另一个方面进一步展现了我国优美的风景以及建筑的美妙。首先,《功夫熊猫》中的地点场景是借鉴了我国丽江和桂林的自然风景,例如迷雾围绕的山,奇峰之巅雕梁画栋的玉皇宫,宏伟壮丽、神圣泪泉呈现的八卦图形,很容易让人想到著名的武当仙山。第二,电影中的山和水,花与草以及其他的部分景色都是来源于我国传统的风景画与历史小说,将清新雅致的风格表现得十分到位。而玉皇宫的形象进一步突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韵味,复古的建筑,与古代皇宫类似的构造,再加上玉竹的陪衬,更显中国元素中的雅韵。第三,在电影中,我们能够从多个道具中看到中国元素的身影,例如阿宝的道具之一――手推车,还有我国古代的四人轿,与此同时,还有开场部分阿宝头上所戴的斗笠。除此之外,还有电影中出现的鞭炮、筷子等,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随处可见的中国汉字。

(四)中国语言特色的听觉呈现

因为《功夫熊猫》的故事来源是中国,所以影片中的对白采用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例如影片中的师傅的发音就与“shifu”十分相似,与此同时,还有豆腐等。从这方面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整部影片对于配音演员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除此之外,影片的背景音乐也是借助我国的传统乐器来完成的,而这种情况在美国的域外题材中并不是常见的。整部影片中多次都设计有中国音乐,例如笛子、古筝、唢呐等,这些部分都极具中国风,并很好的与中国山水的背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比如,《功夫熊猫》开始部分刻画的是侠客展示我国著名的水上漂功夫的形象,再加上清脆的笛声的背景音乐,让人很轻易地就想到了东方文化,而之后的铜锣声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再如,在浣熊师傅出场的设计中,背景音乐选择了悠扬的短笛,这一点更符合我国传统的武侠剧中高手的刻画。

《功夫熊猫》的成功对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启示

(一)电影创作中要加强对我国民族元素的应用

自从《功夫熊猫》上映之后,我国国内对此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我国并不缺少熊猫以及其他的动物,不缺少素材,不缺少市场,也不会缺少资源,然而中国元素却屡次成为其他国家的电影中的卖点。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我国民族元素的应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我国的动画电影就凭借着中国特色而闻名世界,也正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人们看到了民族元素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坚信,我国动画电影行业的发展要注重对中国美学的追求,而它又具体表现在电影的各个方面,包括音乐、题材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谨记:和单纯的娱乐有所不同,我国的动画创作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娱乐,而是要借助部分的娱乐色彩或娱乐元素,传递一定的社会意义,进而弘扬民族思想与品德,这是我国动画创作的最终目标。

(二)艺术性和商业性进行完美的结合

篇6

[关键词]水墨动画电影;艺术特征;分析总结

中国水墨动画影片的含义和发展

所谓中国水墨动画电影,是指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作为影片的角色和场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整部动画影片是一幅动态的中国画。水墨动画影片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然阶段,同时也是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珍品。时至今天,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动画艺术先驱万氏兄弟的作品中,就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画的图形,如传统的线描等。1960年,当时的副总理参观完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后提出:“如果你们能够把齐白石先生的画动起来那就更好了。”这是一个期望,也是一种启发,于是艺术家尝试着把中国传统水墨画搬上舞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对齐白石的中国画进行了认真和细致的研究,经过反复的实验,攻克了水墨动态影像的技术难题,1961年集体创作出了经典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在这部影片的成功的带动下,70年代又陆续出现了多部水墨动画精品。上海美影厂又推出了《牧童》,这是一部描写牧童快乐生活的影片,其基本素材都是来源于李可染先生的水墨画,整个作品中充满了诗情画意。1988年出现的《山水情》,影片的人物设计者是著名的国画家吴山明先生,该片中运用了多项全新的技术,使画面的流畅性和层次感大大增强,将中国水墨动画推向了最高峰。此外还有《鹬蚌相争》《熊猫百货商店》《鹿铃》《蚂蚁和大象》等作品,都直接或间接运用了水墨元素,充分继承了有着千年历史的水墨画的精髓,将笔墨技巧、气韵生动、意境悠远这些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品格。动画电影,这种从西方引入的艺术门类,只有将之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达到血脉相通、水融的共生,才能创造出自己的艺术精品。

中国水墨动画影片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简单,情节精致

中国水墨动画相对于其他动画片来说,因为形式上的特点,在题材选择和情节设置上都比较简单,其素材多取自于一些传统的故事和传说,一方面具有耳熟能详的特点,另一方面这类题材在中国画中经常出现,能够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而且水墨动画的制作技术有限,制作过程也十分复杂,很难制作出“鸿篇巨制”,一般都是以半小时的长度为主,尽量淡化影片的叙事性因素,呈现出一种短小精悍的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其原始素材是齐白石先生的水墨画,然后对其进行了加工,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都比较简单,甚至有意淡化,而是意在表现一种诗画的境界。《山水情》和《牧笛》中,全片没有一句对白,这在其他形式的动画片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创作者将故事情节全都融入到画面中去,观众们在欣赏一幅幅优美山水画的同时,自然而然接受了关于故事情节的信息,而如果把一些叙事因素强加于作品中,无疑会使这种意境的营造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从取材的角度来看,之所以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因为影片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情节的要素,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视觉效果的营造上,可谓是以小见大,以方寸见整体,体现出写意、浓缩、概括的特点,与其说是动画影片,倒不如说是类型化动画小品。

(二)托物言志,文以载道

中国的艺术创作历来都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即通过艺术创作,体现出一定的精神性因素,其实现的手段多是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体现出主体的情思。这在中国山水画和动画结合的水墨动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因为对叙事情节的淡化,所以能够着力展现一些自然风情和诗情画意;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如中庸、含蓄、内敛等,往往都是凭借这些山水风情表现出来的。比如《牧笛》,就是一幅山水田园风光的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对天人合一的追求,崇尚田园劳作,重视农林牧渔,追求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将个人的情怀寄托于天地。《牧童》中,有着大量写意的山水和田园风光的描写,几乎就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再现,所有的故事都在这种环境下展开,给人带来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山水情》中,更是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一次宏大展示,充分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山流水和大音希声,将这种古典文人情怀推向了最高峰。此外还有《鹬蚌相争》中使用的大写意水墨渲染,《鹿铃》中局部细致的刻画等,都是这种山水相依、融情于景的体现。同时,水墨动画对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特点也有体现。《牧笛》中描绘了牧童和水牛之间的深厚情感,其深意在于表达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山水情》中,将师父和徒弟之间心有灵犀展现得十分细腻,其实也是对中国传统师道的宣扬,虽然具有明显的教化意味,但是创作者将这些教化蕴藏在了山水田园之间,从而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感悟。

(三)离形得似,虚实相生

中国绘画中抽象性的特点有着悠久的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神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所谓离形得似,就是指绘画不以物象的外形相似为目的,而是脱离外形,创作出一种能够激发人们遐想的意蕴。离形,并不是信马由缰的涂鸦,而是一种高度的综合、概括和提炼,是一种特定的形象加工和创造,应用到水墨动画中也是如此,《山水情》中,那位雅士的形象,只是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来,可是说是概括和简洁到了极点,但是其给人的印象却是完整的,丝毫没有引起认知上的偏差,反而认为这种手法充分体现出了雅士仙风道骨的特点。不像是西方动画那样,善于将事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而是深谙艺术和生活相同的道理,寓繁于简。同时,中国水墨动画还有着虚实相生的特点。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时间、空间、地点和形状等,都没有严格的规定,而是随着主观意念随意支配,让画面向四周无限延展。比如《牧笛》中,画面中经常会有空白的出现,这空白的含义就是十分丰富的,可以是天空,可以是水面,也可以什么都不是,不但给了观众以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且造成了一种咫尺千里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现实情境,哪个是艺术情境,从而获得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四)气韵生动,意境悠远

气韵生动是谢赫提出的“六法”之首,可见其在中国水墨画中的地位。所谓“气”,是指刚毅和英朗;“韵”,则是指柔美和清远。具体到中国水墨画中,“气”就代表着作品的骨感美,“韵”则代表对墨的把握能力。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表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较高层次的审美追求。而中国水墨动画电影中,对此有着恰如其分的处理。比如《山水情》中,整个画面的色彩和画面中事物,如山、水、树木等,组合在一起,就营造出了一个淡雅和空灵的氛围。而且在远端云和水的处理中,通过墨和水的晕染,呈现出了一种云水相依的境界。同时,创作者还十分注重对墨的把握,浓淡分明。比如在树木和山石的表现上,就使用了浓墨。这无疑是对“气”的表现,气韵之间既紧密结合,又体现出了一种对比,可谓是相辅相成。还是这部作品中,小渔童送别雅士的一段中,出现了袅袅的画外音,画面采用了淡墨的笔法,小渔童抱着古琴,在云雾缭绕中缓缓地移动,气韵生动就在这种若隐若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是意境悠远。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中的最高追求,在中国画中体现得尤为鲜明,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对意境最好的描述。中国水墨动画对意境的表现进行了充分的继承。比如在动画场景角色的绘制中,没有十分明显的边缘化倾向,而是遵从中国画中散点透视的原理,伴随着水墨的随意交融,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就用水墨的笔法将各种小动物描绘得惟妙惟肖,让原本处于静止的水墨一下子有了生命感。以李可染作品为蓝本《牧童》,画面中小溪潺潺,柳树成荫,展现出了一幅钟灵毓秀的江南美景。牧童丢失青牛之后一路找去,所过之处是雄浑壮丽的泼墨山水和留白处理的千尺瀑布,还有那细致刻画的一草一木,都让人觉得空旷辽远。还有《山水情》,整部影片都处于一种虚无缥缈的环境之中,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水墨表现形式,在这样一种气氛下,将渔童和雅士之间的相遇、相知和分离,刻画得唯美和飘逸,充分体现出了一种悠远的意境追求。

综上所述,20世纪六十七年代,中国动画电影曾经一度辉煌,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尤其是水墨动画电影,一度成为中国动画片的代言人,充分体现出了水墨动画在世界动画中的地位。但是今天看来,在商业动画发展这个大形势下,水墨动画的发展遭遇了严重的危机,甚至陷入了停滞。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思考。诚然,其中的原因是多个方面共同造成的,而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但是有一个观点和信念是需要明确的,即中国水墨动画曾经能够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那么在今天同样能够获得世界的认可,而且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精神最好的代言人,只是我们在创作的形式和手段上还有所欠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艺术本性上说,只有具备独立个性的精粹艺术,才能经得起时间和人心的磨砺。水墨动画片对情感的表现深入、细腻、动人,它完全有这样的潜力,在动画界大放异彩。本文对一些经典水墨动画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意在从中汲取丰富的借鉴,启发思路,为中国水墨动画电影的再一次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陆小玲.论“中国动画学派”的探索与创新[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蔡文林.中国动画造型设计的风格特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董冠妮.文化的传承与撞击——开放三十年来银屏经典动画人物的造型变迁[J].电影文学,2009(08).

[4]张若男.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动画创作[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篇7

ぃ酃丶词] 电影音乐;主题音乐;音乐风格

在2009年的盛夏,一部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把我们又带回到了充满梦想的孩童时代。电影中对爱人的追忆、对梦想的追求,都让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我们回到了单纯而执著的追梦年代。影片从一个老人和一个儿童的视角,向我们诉说了一段动人纯美的爱情故事、一种勇敢执著的追梦精神和一种简单美好的生活方式。

这样一部简单却打动心灵的动画电影,音乐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曲家用变化多样的主题音乐、温馨优雅的华尔兹音乐、幽默活泼的爵士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回归童真、又充满真情的动人画面。这部动画电影更是在2010年的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配乐奖,可见这部电影在音乐上的杰出表现。以下,笔者从电影的音乐着手,来探寻其独特的魅力。

变化出现的主题音乐为影片带来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在这部电影中,作曲家为影片创作了一首贯穿始终的主题音乐,配以情节的发展,这段主题音乐由最初对爱情主题的描写逐渐引申为影片最终所要表达的梦想主题。

这是一段三拍子的主题音乐,根据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主题音乐在不同乐器、不同音乐风格的演绎下,时而活泼、时而温馨、时而雄壮、时而悲伤。作曲家以不同的音乐创作元素,使音乐在贯穿主题的同时为影片增添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主题音乐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卡尔和艾丽年幼时的第一次相识。由于对探险的共同热爱,卡尔和爱丽相识了。木讷的卡尔在活泼的艾丽顽皮的戏耍下受伤,并从此结成了朋友。主题音乐在钢琴的主奏下,伴随小号的长音铺垫娓娓道来。在此,钢琴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音乐显得轻松、活泼,伴随着加有弱音器的小号吹奏出所独有的颤音音色,充满幽默的爵士味道。此时的音乐贴切地营造了两人相识时轻松、幽默的嬉戏场景,音乐起到了对电影画面的描绘作用,也引申出随后的爱情主题。

随后影片以默片的形式,通过画面的不断切换为观众呈现出一对恋人幸福、感人、浪漫的一生。在这短短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主题音乐在此进行了最完整的呈现。作曲家在主题音乐三拍子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乐器,交替着演绎出带有大量滑音和附点节奏的快速三拍子音乐。音乐风格顿时产生了华尔兹音乐轻快、儒雅的特点,伴随画面的情绪转换时而欢快、时而忧伤。此时,浪漫的华尔兹音乐为影片渲染出一段温馨、甜蜜的婚姻生活。在此,抽象的音乐更胜过于具象的语言,带给观众最感人、最深刻的瞬间。

主题音乐的再一次呈现是在艾丽死后,卡尔将被迫进养老院时。在寂静的夜晚,孤独的卡尔准备收拾去养老院的行李,无意中看到了艾丽生前的冒险书,这时主题音乐再次在钢琴的演绎下缓缓进入。而此时的主题音乐由之前的F大调转为G大调上陈述,节奏中也去掉了附点音符。调性的升高配上钢琴高音区清亮、纯净的音色,以缓慢的三拍子,弹奏出一段宁静而忧伤的主题旋律。此时,画面透过音乐解读了卡尔的内心,抒发了卡尔的无奈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最后,卡尔看艾丽的照片,看他们曾经的梦想,再看手中养老院的宣传册,似乎在心中做出了一个决定。伴随卡尔在胸前画出的对神起誓的十字动作,音乐也随之结束。但这样的结束却不是彻底的,最后的乐句并没有完整的陈述,就突然结束在G大调的属音上。这样的结束从音乐上带给观众一种启示,也许等新的一天到来时,并不是卡尔被送去养老院,而是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果不其然,当主题音乐第四次出现时就是伴随着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呈现给观众的。在卡尔看完艾丽的冒险书后,毅然决定要实现儿时对艾丽的承诺,决定带上房子飞去天堂瀑布,在天堂瀑布安家。清晨,当挂满彩色气球的房子成功起飞时,主题音乐以交响乐的气势,以乐队大提琴为主奏,演绎出一段气势恢弘的音乐。大提琴那淳厚、宽广的音色,带给观众梦幻般的感觉。在此,似乎寓意了沉积已久的梦想的起飞,使观众感受到卡尔的勇敢。同时,也把观众的心打开,伴随五彩气球的升空,仿佛我们的儿时梦想也在此刻重新唤起。

主题音乐的第五次出现是卡尔在小罗的提议下答应送大鸟凯文回家。在他们即将把大鸟送到家时,主题音乐再次响起,但此时的音乐却异常的欢快,每一个音都是跳跃性地奏出,来体现凯文即将回家见到孩子时的喜悦之情。而这样的欢快场景再一次用主题音乐变化呈现,与随后即将来临的危险形成对比。送凯文回家在此时象征了他们的一个梦想,用主题音乐来象征梦想的即将实现,但转瞬间他们的梦想却破灭了,最后凯文还是被曼茨抓走了。

在接下了的情节中,卡尔为了挽救象征爱情和梦想的房子而放弃了继续营救凯文,最终遭到了小罗的埋怨。卡尔气急败坏,决定独自带着房子走向天堂瀑布。当房子终于坐落在天堂瀑布时,此时的他却并没有感到快乐。主题音乐伴随这样的情景第六次出现,并在此进行了两种形式的对比。

他一个人回到小屋,再次翻看起艾丽的冒险书。主题音乐仍然在钢琴声中轻柔地进入,抒发着卡尔的内心情感和对过往的回忆。此时他才突然发现,艾丽把他们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了这本冒险书中,并最后给卡尔留下一句话:“谢谢你陪我走过的幸福生活,接下来开始你自己的生活吧!”此时的卡尔顿悟,对于艾丽来说,与卡尔携手走过一生,已成为艾利一生最重要的梦想之旅。卡尔已经实现了她的愿望,不能再被这个愿望束缚一生,他应该继续为自己好好地生活。音乐伴随着卡尔的醒悟,在钢琴轻柔的弹奏中,逐渐加入弦乐舒缓的伴奏。此时,音乐变得越来越明亮,少了些伤感,多了些温暖和感动,同时暗示了卡尔内心的变化过程。

当卡尔真正醒悟之后,打算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毅然决定去救大鸟凯文。为了让房子再次起飞,他把房子里的家具都扔掉了。当象征着他和艾利爱情的椅子留在天堂瀑布,而房子顺利起飞之时,主题音乐再次想起,音乐风格与醒悟之前的主题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以交响乐队全奏的方式,演绎出一段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此时,交响乐队气势磅礴的音乐,特别是铜管乐辉煌而高亢的音色吹奏出坚定有力的节奏音型,带给我们一种勇往直前的勇气。不仅象征了卡尔放下束缚,梦想再次起飞的美好,并为即将而来的战斗吹响了号角。

篇8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化”

近年来,好莱坞为了得到更多中国观众的票房支持,在影片中添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满足其文化需求。虽然好莱坞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颇为用心,但影片中的中国还是“美国化”了的中国,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难以完全认识清楚和理解,再加上对中国还存在一种有意无意扭曲的微妙心理,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从而打上了深深的美国文化的烙印。①

1.中国人物形象的“陌生化”

花木兰是中国女性中的一个传奇。在中国南北朝叙事长诗《木兰辞》中,花木兰是一个隐忍克己、勤劳勇敢的年轻女子形象,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具有“勤劳”“孝顺”和“贤德”等优秀品质的传统妇女,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忠孝之道。而在好莱坞版动画片《花木兰》中,木兰从一个乖顺、勇敢的中国姑娘变成符合西方观众审美口味的活泼、热情和主动追求个人幸福的美国少女,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香蕉”花木兰,成为一名具有典型美国精神的现代女性。不仅《花木兰》如此,《功夫熊猫》也是如此。中国的大熊猫给人的印象是沉默慵懒而略显笨拙的,而《功夫熊猫》中的熊猫阿宝却是一个可爱、体型庞大并不笨拙极具个性的形象,他所带来的也是一种欢愉的气氛,这与中国人所欣赏的内敛、沉稳、温文尔雅的气质相差甚远。

2.中国文化精神的“陌生化”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集体与家庭的价值,而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体价值,“崇尚开拓竞争,主张通过个人奋斗、个人的自我设计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②人们在接触异域文化时,总是会按照自身所属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判断和解读,难以摆脱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从而造成对异域文化的歪曲乃至误读。叙事长诗《木兰辞》重点在于强调中国传统的家庭荣誉、集体观念以及效忠国家等价值观,而动画电影《花木兰》则把花木兰演绎成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女战士,突出了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渴望,中国所特有的“忠孝”观念和集体意识被抹杀了,使得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深刻文化内涵大打折扣。《功夫熊猫》里很多场景让中国观众能明显感受到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影片中的很多对白让大家重新对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禅宗思想进行深思。《功夫熊猫》其实只是仅仅在于展现“中国元素”,而不是体现“中国精神”。我们从阿宝身上看到的是纯粹的美国精神: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与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当这些西方观众所崇尚的价值思想体系包装上东方特有的元素后,影片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如有人指出的:“在美国版的改编过程中,原作的东方文化底蕴被巧妙地偷梁换柱,改编版本成了地地道道的符合美国人口味的大众快餐。”③

二、“陌生化”的原因

1.商业文化需要

美国好莱坞电影具有天生的商业营利性,出发点是追求票房的极大化。美国本土题材已经开发殆尽,急需寻找新的题材和内容。而中国又是一个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商业市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便成为好莱坞的一个很好的题材来源。但好莱坞不会承担起为他国传播文化的职责和义务,他们作品中输出的仍然是西方价值观,这其实是西方人利用中国的特色文化作掩护进行的一次较为成功的文化同化而已。④

2.价值思维观念差异

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价值体系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的群体意识及家族意识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的是个人要对家族长辈尽孝,为国家尽忠。而美国人看重的则是个人价值意识,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和《独立宣言》中的“一切人都生而平等”观念,使平等思想在美国人的头脑之中根深蒂固。因此,影片无论从哪里取材,好莱坞最后表达的永远是美国式的思维价值观。

3.文化强权殖民

在西方人眼中,西方文化代表了先进性和主导性,而东方文化永远是落后的代名词。西方世界掌握着文化输出的主导权,通过各种文化传媒把自身的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东方世界,东方世界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启蒙、引导与教化,这正是一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殖民的策略。

4.对传统文化的肤浅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风骨和气度,培育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品格和精神,并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当今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迅速西化,部分国人漠视传统文化,在他们眼中,国外的什么都好,中国的什么都糟。在他们看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简直是“荒唐可笑”。这正如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所言:“将一件事和一个人物陌生化,首先要去掉他身上理所当然、众人皆知和让人一眼看穿的成分,并使人产生对他的惊讶感和好奇心来。”

三、对“陌生化”的反思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等具有浓厚中华文化氛围的影片在好莱坞经过西式包装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如何使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继承、推广和发扬?如何摆脱文化殖民的渗入,使本民族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并与其他文化很好地融合?⑤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好莱坞动画电影中虽然展示了更多样化的中国元素,但只是借中国传统元素来宣扬所谓的“美国精神”,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元素”充其量是动漫的上层建筑部分。“外国人很会运用各式各样中国元素为自己的创作服务,这也是中国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路盛章如是说。

作者:李劼刚 周明娟 单位: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 院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

注释:

①贾冀川何淼:《好莱坞电影的中国想象——近年来好莱坞电影对中国文化元素的“拿来主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②王莉:《美国文化精神的移植与再现——从〈仙履奇缘〉到〈功夫熊猫〉》[J],《学理论》,2009年第17期

③廖海波:《影视民俗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