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土木工程未来就业前景8篇

时间:2023-08-10 09:23: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土木工程未来就业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土木工程未来就业前景

篇1

雷区一:

分数出来再考虑志愿填报

很多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都定在了出分以后,因此很多考生、家长甚至学校老师都认为高考志愿考虑不用着急,在出分以后考虑就够了。殊不知现在高招政策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招生规则相对复杂,短短几天时间要收集分析大量信息、弄懂录取规则、选择合适的专业院校,工作量巨大,等到高考分数出来在开始肯定是来不及的。

因此,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一定要乘早开始。

雷区二:

只看高考分数不关注排名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起决定作用的自始至终都是排名。一本、二本控制线是由排名来划定,高校招生投档线和录取线也是按排名划定。

之所以按排名划线和录取,是因为每一年高校招生计划及试题难易度都有变化,不同年份的录取分数没有可比性,单纯的看考生分数没有任何参考意义。考生和家长如果以“分数报志愿”,只参考高考往年录取分数填报志愿,极易造成定位的不准确,出现偏离甚至严重的失误。

科学的志愿填报方法是家长需要预估孩子在本省排名和掌握目标院校录取排名,并且需要参考高校多年在当地的录取排名和专业录取排名来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

雷区三:

盲目追求“踩线录取”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刚好能被好大学踩线录取就是好的志愿填报方案,其实踩线进名校是缺少心仪专业的选择权的,因为一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排名会随着学校排名的提高而“水涨船高”。

而高校录取因为实行“分数优先”原则,考生是从高分到低分挨个挑学校选专业,这样会造成录取分数的集中化,这样就降低了踩线同时进名校和热门专业的可能性,增加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难度。

雷区四:

平行志愿很安全

有些考生和家长盲目认为平行志愿风险少,忽视录取规则,不知道平行志愿模式下的“暗礁险滩”。平行志愿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一轮投档”原则会让许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造成失误。

考生被平行志愿中的任一高校提档,如果因身体因素、单科成绩达不到该校的录取要求,就会被该校退档,造成考生本批次落榜,很可能掉到下一批次。

平行志愿间院校志愿梯度拉不开,可能造成几所高校同时落选,不被提档考生本批次院校全部踏空没学上。考生过多选择热门专业且不服从调剂,高分照样有可能落榜!

雷区五:

偏听偏信,专业了解不到位

一些家长从同事、同学、朋友、往届家长听说某一专业不好就业,就偏听偏信,把这个专业在填报志愿时打入“冷宫”。

比如曾经有某位家长说北京大学统计学不好就业,原因是他们单位最近刚刚有一名入职人员,是北京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同事们都认为北大毕业没有留在北京找到工作,是专业选择失误。

而事实是统计学专业就业领域广阔,覆盖高等院校、市场调研机构、咨询及信息产业部门、金融保险机构、政府各专业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大型国企、外企。这个学生找不到工作不能代表统计学就业不好,只能说明是个人的问题。

雷区六:

主观臆断,专业方向选择随意

如果选择方向有误区,再多工作也白做!曾有一位考生希望进入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但当问到他学习建筑学专业的目的时,他竟说是从事房地产开发挣大钱!

试想如果考生家长按不成熟的想法,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即使通过高考进入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专业,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也会发现当初的选择存在误区,空留遗憾!

雷区七:

职业规划不长远、不全面

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就以当下生活经验作为职业测评的依据。

比如有些家长想让孩子进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但大都害怕被调剂到护理学专业,将来就业做护士不好。其实,护理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许多大医院都急缺专业护理人才,而一些高端护理专业还有很大的出国可能性。

本科阶段学习护理学,考研时还可以换专业,比如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基础医学等,甚至还可以换成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择业选择范围是很广的。

雷区八:

热门专业才是好专业

热门专业不见得永远是热门,现在冷门的专业,几年后可能是热门专业。热门专业不一定是一个学校的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现在就业率高的专业,4年后,6年后不一定还高。就业率高的专业,不能认为所有高校的该类专业都是就业率高。

同时就业率低的专业,在某些名校照样是高就业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目前就业率不好,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该专业就业率不低。

就业率高,不代表就业的薪水就高,就业率低的专业一旦就业很可能是高薪酬!

雷区九:

专业≠未来职业、就业

大部分家长不了解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从事行业并不是一一对的关系。从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来讲,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非常复杂的相关关系。

有些专业其职业方向比较宽泛,比如经济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研究、策划营销、高校教师等多种职业;而对于某一职业比如新闻记者,它可以接收经济学、新闻、中文、哲学、历史等许多专业的学生。

建筑行业需要建筑学、土木工程、人力资源、电气工程,甚至是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银行业也会需要经济、金融、法学、计算机、外语类等专业的毕业生。

我们对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需要研究和分析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通过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做出符合孩子情况的志愿方案。

雷区十:

成功≠考入好大学、学了热门专业

高考有看得见的失败和看不见的失败。

看得见的失败是孩子没有考好,成绩不理想,或者是高考志愿没有报好,高分落榜;看不见的失败是没有选择合适的大学、专业,严重影响考生职业发展。

篇2

第一,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

专业,不仅是我们今后大学四年的学习方向,更对我们将来的就业和继续深造,乃至人生道路有着极大的影响。你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你喜欢机械发明还是诗词歌赋?你的理想和抱负是什么?是驰骋商业,做IT精英、机械设计师或自由创业者,还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抑或更惬意于独自一人沉浸在文学的海洋或者寂静的湖边?每个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考生,都要做到深刻了解自己,这样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因为你的选择会关系到你的未来,所以,一定要按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专业兴趣最重要,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总会努力用心一些。

其实,专业无所谓好坏,只要自己感兴趣,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够发挥所长,就是适合自己的好专业。如果单从就业的角度去选择专业,那么,学习的动力和工作的热情就不会很高,自己也很难在这个行业做出成绩。考生选择的专业要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如鱼得水,不仅学习过程较为轻松,还有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反之,则可能导致因为对所选专业没有兴趣,学起来不认真,中途辍学或者即使勉强毕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上也是表现平平。例如,对数字不“感冒”的考生如果选择了会计、金融等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学习过程可能就比较吃力,毕业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意愿也不大。有人说,“学校只陪你四年,专业却关乎你的职业发展,伴随你一辈子”,那么,对于这样的“终身伴侣”,我们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来选择。

第二, 看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找准落脚点

选择专业时,考生要从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出发,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选择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选择社会需求大的专业,将来就业才能有保障。从自己想做的职业出发,选择你可能学习的专业。比如,你真的想去做金融工作,建议你学习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还有经济学与高级统计学;如果你想去做管理,建议你学习社会学与心理学;如果你想去做设计师,建议你学习美术与心理学;如果你想去做传播,建议你考虑语言、人类学、心理学。其实,你可以看到,职业方向不是学习直接的本科方向,而是相关的基础学科,最后可以在研究生或者第二学位时考虑。

第三,正确对待所谓的“热门”与“冷门”专业

选择专业时,考生不要一味地追求“热门”,摒弃“冷门”。招生中的“热门”专业并不是某个专业实力高低的划分,“热”或“冷”只取决于填报的人数,而不是专业的好与坏。近三年来,本科毕业生人数排在前十位的专业几乎未发生变化,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英语、临床医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原本“热门”的专业四年后可能就不是那么“热”了,甚至会沦为“冷门”;原本不受关注的“冷门”专业,可能会渐渐地走进人们的视线。因此,在选择专业时,考生不要让自己困在“热门”与“冷门”的圈子里走不出来。在选择专业时,我们主要看的是社会对这个专业的需求程度,所谓“热门”与“冷门”,不过是当下人们针对专业的一种词汇,无需在这点上花费太多的精力。考生要着眼于长远,不要仅仅因为目前某些专业受当时特殊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放弃填报,更不要赶时髦选择目前“大家都说还不错”的专业,因为今天的“热门”专业可能就是四年后的“冷门”专业,反过来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把当前的学习与今后的学习结合起来

在大学选择专业时,我们要把本科专业选择与研究生专业选择结合起来考虑。基本的原则是本科尽量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训练。当今所谓的新专业学科,基本上都是有名无实,但我们可以考虑在本科学习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在研究生时学习应用方向,而这个方向最好是在本科有更多实习、兼职、实践与各种创业实践的基础上确定。

如果对以上所说的进行归纳和总结,那么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做到“六要六不要”,即:

1.不要望文生义,而要了解专业目录及内涵。

2.不要只追“热门”,而要根据个人情况分析就业前景。

3.不要一厢情愿,而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4.不要就专业论专业,而要分析学校的专业竞争力。

5.不要用选择学校代替选择专业,而要把握专业的录取办法。

6.不要看到就是宝,而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思考。

篇3

关键词:土建类大学生 创新意识 就业能力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06—02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向教育,尤其是向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构建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保障体系,系统阐述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倍受欢迎的高素质人才,以期对部分土建类高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土建类大学生在国内就业所遇到的问题

不久前,由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权威报告。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

报告显示,2011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榜,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均达到93%以上;2011年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本科专业排行中,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高达93%以上,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工程管理专业等土建类专业对口率(%)也均达到80%以上,名列前50位。本科生毕业三年后月薪较高职业排行榜中,房地产销售经纪人、建筑师、建筑经理等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月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是非常高的,涨幅最大,高于其毕业半年后月收入2000余元。由此看来,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属热门就业专业。

尽管如此,土建类专业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中仍然凸显出几点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受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影响,土建类专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受国家对楼市的政策调控、基础建设投资进度放缓、高铁建设安全检查以及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对本年度甚至明年的用人计划做了大幅度的缩减,很多单位大大提高了用人的标准,影响最大的就是交通土建专业,往年从10月份开始世界500强企业中铁各集团都纷纷来到各建筑类高校招聘交通专业的毕业生,而今年招聘计划则紧缩很多。

2.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较差。根据对我院土建类专业已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其就业缺乏稳定性。一方面,由于很多毕业生就业于私营建筑类企业,这类企业一般的工程项目缺乏稳定性,所以一旦工程项目完成或减少,则相应消减工程技术人员,故很多毕业生在短时间内经历失业,再次择业。另一方面,就算是就业于世界500强等大型国家建筑企业,也会因为企业同时受理多个工程项目,且跨省市分布于多个地区,而造成工作地点艰苦且频繁调动缺乏稳定性,最终导致部分毕业生寻求更好的就业岗位。

3.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等跟不上土建类行业的时展。目前,土建类行业发展迅速,很多学校的教育观念、相关课程设置落后于土建行业时展,大部分建筑类专业教学仍沿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培养中的主导性作用,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而忽视了大学生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还有些教师对讲授的知识缺乏更新,且缺乏现场实践应用环境,专业知识的实践大多是在实验室内完成,使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就业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启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受到阻碍,出现就业认知能力偏差,另外,近年来,土建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学苗的综合能力水平略有下降,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二、加强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为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必须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让他们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和就业能力作为整个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核心。

土建类专业包括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此类专业的特点是工程实践性较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结构设计、工程监理、施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工作,其工作性质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当然重视高素质人才,更看重的是具有熟练运用知识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而面对土建类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很明显,既掌握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现代创新意识,具备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交往能力强等多种就业能力的学生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那么,在无法左右就业买方市场局势的不利条件下,如何克服大学生适应力差、工作无头绪、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不足,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实践就业能力强的创新实用型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已经成为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

三、构建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保障体系

1.制定适应时展的土建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纲领,是学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随时展,时刻遵循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规律,坚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就业能力。我院结合时展与就业市场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三大教育理念,除积极打造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等基础平台外,还高度重视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建设,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还增加了创造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等内容,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构建了适应时展、社会所需要的土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构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社会需求是导向,课程设置是核心。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因此,学校在设置各自的专业和课程体系时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不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设置前瞻性的专业和课程。教学型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在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体现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要体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结合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进一步确定了土建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课程体系上施行“教育平台+教育模块”,积极搭建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等基础平台、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4个教育平台,打造通用基础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等、课外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模块、执业技能拓展与科技创新模块等10余个教育模块,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将创新思维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

3.拓展提高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第二课堂。

(1)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它对学生具有陶冶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精神、开拓精神、创造性和超前性等等,促进创新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开展。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创新,我院积极打造了以“建筑文化艺术节”为代表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相继推出了各专业的优秀实习、毕业设计作品以及建筑模型、桥梁模型作品的展出,邀请了优秀企业人士、优秀校友、专家教授、学生家长开展了“四大讲”专题讲座,达到了以学术的氛围熏陶学生、以专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浓郁的学风影响学生、以校友的风范激励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大工程”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实力。

(2)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组织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已日益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之一。我院多年来就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着力构建“一体扎实(科研立项),两翼齐飞(科技创新节和科技竞赛)”的工作体系,构建了集完善的组织保障、规范的制度保障和资金奖励保障于一体的培养体系,效果显著。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建筑类专业设计竞赛,多名学生在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大赛、全国斯维尔杯BIM建模大赛、全国CAD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设计大赛等重大赛事上荣获优异成绩。

4.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院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努力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继续深化“4+1”教学改革,推行“3+1”试点,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素质能力的指导与培养。一方面,积极拓建,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到现场学习锻炼,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就业砝码;另一方面,也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当调整培养方案,采取“订单式”培养,努力实现学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5.培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学生应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所以,培养和组建一支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土建类人才的重要保证。

四、结束语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院基于“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切实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拓宽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等相结合,构建出了行之有效的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培养保障体系,营造出了“人人关心创新,人人促进就业”良好氛围,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探索出了土建类学生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特色培养之路。

[本文为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2512298),项目名称为:土建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与就业能力跟踪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