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09:23: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图书管理工作内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言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其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无论是读者需求方面还是图书管理方面都要进一步实现网络化、自动化,同时也要逐渐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一、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体的图书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只要辛勤工作就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也随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期间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首先,作为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是对工作人员最基本的岗位要求,由于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特殊性还需要其具良好的专业知识,对高校藏书的布局、种类等都要有所掌握,以?M足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其次,要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图书管理主要依赖于人力的投入,过程过于复杂且浪费时间和精力,计算机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减轻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因而需要进一步提高图书管理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通过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工作效率,以更好的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最后,作为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本职工作,以最为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位读者,注重自己情商的培养,同时要有较强的进取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影响重大,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图书管理人员只有努力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够进一步胜任工作,不被发展如此迅速的大环境所淘汰。
二、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图书数据库
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需要和时代接轨,传统的依赖于人力的管理方式过于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必须借助于网络计算机设备进行管理创新。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数据库的建设还流于表面、专业性不高、所检索的内容仅仅局限于书目、期刊杂志,对书籍的分类不够具体和专业,读者的借鉴性不是特别的高,因而高校图书馆需要在具体分析学校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化数据库。高校图书数据库的建立要充分分析本学校藏书情况,并且对所有藏书进行系统的、有序的分门别类,开发出适合本高校具体藏书情况的软件,对相关书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整理录入,建立起高校专业的图书数据库系统,改变传统的书籍查询方式,利用计算机设备快速的查询到所要搜索的书籍,节约时间以及人力成本。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书籍的使用较为频繁,所需要书籍的种类也相对繁多,这就需要学校开发出针对图书馆具体藏书情况的软件,把学校所有的藏书具置进行规范化,对藏书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方便同学进行找寻。建立数据库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查询图书,更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突破了传统图书管理方式的弊端,节约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时间,简化了高校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流程,是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巨大创新。图书管理数据库的建立还需要有高校自身的特色,因而需要高校图书管理的相关部门分析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时代的背景,开发出具有本学校特色的数据库。以更好的适应读者的需求,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为读者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随着网络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为读者提供网络参考咨询服务成为了一种必要的发展模式。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方式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图书的借阅工作,对提供网络参考咨询方面的工作有所忽视,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管理过程中,在高校中学生的生活、学习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网络,因而高校图书管理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越来越必要。通过网络,学生在借阅的过程中不单单局限于面对面的沟通,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事先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或者图书,通过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可以进一步对相应的图书简介等大体内容做了解,判断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内容,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成本。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建立网络共享平台,把学校藏书的相关信息到平台中,并且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以此简化工作过程,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网络化、大众化,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高校进一步通过网络实现对读者提供开放式的咨询服务工作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巨大创新,对于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进一步现代化、网络化有很大裨益,需要高校管理工作人员进一步努力,在管理方式等多个层面进行突破,让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勤工俭学 学生 图书管理工作 探讨
1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的原因
(1)高校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不足:高校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不足一直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因素,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
(2)勤工俭学学生的图书管理工作任务量大,但相对简单: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的一大优势便是此类学生吃苦耐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基层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3)缓解特困生的经济压力:勤工俭学学生往往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大部分属于特困生,学费、生活费等必要的费用开支带给了他们较大的经济压力。学校通过聘用特困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一方面减轻了特困生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让部分表现优异的特困生享受到学校给予的特殊福利待遇。
2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的作用
(1)培B学生的劳动意识:如今的大学生校园普遍是“空中楼阁”式的存在,大学生也普遍存在着虽“满腹诗书”但“五谷不分”,动手能力差、劳动意识淡薄的情况。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让参与工作的学生加强自身的劳动意识,明白“劳动致富”的道理,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大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2)增进师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勤工俭学学生由于处理的都是基层的图书管理工作,属于专业图书管理人员的“助理”,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常常要与其打交道,而在我国高校中,部分图书管理人员也是校内教师,这就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师生交流,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有效改善了传统大学师生关系冷漠的情况。
(3)为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推进传统图书馆的自动化改革:首先,大学生普遍计算机能力较强,可以协助图书管理人员操作较为复杂的图书管理系统,其次,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工作内容,把握工作重点,工作效率比较高。最后,某些想象力丰富的大学生可以就目前的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新奇的图书管理办法,提高图书管理效率。
(4)增长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首先,学生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接触的各类书籍比较多,久而久之,学生可以学习到许许多多的书本知识。其次,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工作意识,为他们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学生受书本知识的影响以及图书馆阅读环境的影响,自身的阅读品质会有显著提升,“腹有诗书气自华”,其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图书馆如何做好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1)管理好勤工俭学学生的图书管理工作:首先,确立学生的图书管理职责:即要根据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分配不同的图书管理任务,做到责任到人。其次,加强管理,耐心指导:学生在图书管理工作初期,往往会出现各类错误,此时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应给予耐心指导,同时,要严格管理每个学生的图书管理工作,做到防微杜渐。最后,严格评价学生的图书管理工作,奖罚分明: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相关负责人应向学校申请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应给予合理适度的批评指导。
(2)根据具体岗位上的图书管理职责,做到合理分配:
A:图书馆图书流通日常服务工作:首先,对于图书借阅和归还工作的管理,需要做到“专人专事,责任到人”,其次,对于图书借阅和归还人员的接待水平,也是重要的人员分配标准之一。
B:传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工作:此类工作涉及的管理方面较多,包括阅览室的环境卫生管理,图书收捡管理和图书馆阅读环境管理等。
C:维护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协助图书管理人员维护图书管理系统,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监控系统运行状态,此类的工作有较高的技术性,因此在分配人员时,往往要选用技术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学生。
D:图书馆资料室管理工作:包括修补破损图书、做好图书资料的分类整理等工作,这类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因此在分配人员时,要多选用一些比较细心的女学生。
4结语
综上所述,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无论对学生个人还是对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不仅可以补充图书管理人员的不足,更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新时期对图书管理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
新时期,纵观我国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发现多种因素的存在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着相应的影响,要想全面加强图书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促进图书管理作用的发挥,就应该对图书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对图书管理工作做出系统的判断,为图书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支持。首先,影响图书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因素是图书数量的不断增加。图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种类的日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大量的图书具有一定的管理难度,并且由于图书管理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因此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对不同的图书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的分类,然后上架摆放,并完成归档工作,整个工作流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图书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对图书进行分类,并且在书籍管理工作中图书分类的标准也相对较多,图书种类繁杂,也增加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难度[1]。如按照书籍的具体内容能够将图书划分为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和经济等类型,按照图书的体裁进行划分,能够分为小说、散文、传记等,只有按照明确的分类方式加强图书管理工作,图书管理工作的作用才能够得到逐步的凸显,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最后,图书管理工作中归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会影响管理效果,只有按照严格的标准及时进行归档,才能够保证图书管理成效,促进图书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应该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争取对图书管理工作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促进图书管理成效的获取。
二、现代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现代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构建数字化的管理系?y,结合图书管理工作的特点,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不仅能够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还能节省人工成本,取得良好的图书管理成效。在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一般需要大量的人力对书籍进行整理[2]。但是新时期借助对现代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通过使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将书籍背面的条形码信息直接录入到系统中,完成图书信息的归档,保证图书档案管理效果。这样即使大量图书中类似的图书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区分,图书管理工作成效日渐凸现出来。
在实际应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在软件设计方面,设计人员按照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事先在软件中对书籍的种类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划分,因此不需要再次使用人工分类,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成效也逐渐凸现出来,对图书档案管理效率的强化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并且现代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能够加强各个部门逐渐的联系促进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形成统一的整体,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得到明显的增强,能够有效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在应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只需要借助管理系统就能够实现有机联系,不仅增强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也能够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新时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获取产生着一定的促进性作用[3]。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图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对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逐步解决当前我国图书管理系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相应的优化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切实改善图书管理现状,促进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唯有如此,图书管理工作的问题才能够得到逐步解决,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力也会日渐凸现出来,为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相应的支撑,切实保证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图书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 优势 应用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很多行业在经营管理当中为了实现更加理想的管理成效,纷纷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本行业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结合。由于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内容繁杂、涉及元素众多的特点,使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成了必然趋势。对于图书管理的工作程序与管理对象,都需要结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为图书借阅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图书管理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
传统的图书馆往往被人们看作是提供资料与查询服务的服务部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很多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等新形式纷纷出现,在给人们提供传统的书籍类资料的同时也开始提供很多多媒体信息资料,借助网络,人们还可以实现信息查询的跨馆与跨区域查询,为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实现了网络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作为一种虚拟技术,信息技术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源,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混杂传递的现象,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整理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了网络信息资源更加科学、规范、易操作,使得图书管理服务更为人性化,进一步提升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多工作都需要依靠手工来完成,给图书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使得管理工作极具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信息化管理使得人力与物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节约,图书馆管理人员只需要编制好程序,便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完成各项工作,使图书管理工作实现了高效率与高质量。
(四)转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身份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管理员们仅仅只是负责一些简单、机械的重复性管理工作,对图书进行归类、整理,记录好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情况,并对图书的保存状况做好定期的检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馆藏图书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读者的需求,这就促进了图书管理人员的身份朝着更深层次的发展与转变,使得图书管理员需要利用多样化途径、灵活化方式和多元化的工作模式来主动给读者进行信息的提供。
二、图书管理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在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的诸多便利后,如何实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问题。目前主要的应用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信息设备的配置水平
信息设备的配置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的必要保障。要想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水平,必须在保证计算机和多媒体等一系列硬件配套设备完善的基础上来促进软件设备的更新,从而在整体上实现信息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图书馆的硬件配套设施都还比较滞后,存在着硬件和开发商运用的软件相互不匹配的问题,阻碍了信息化服务功能的发挥,对此,图书馆应当设立起专项资金来为硬件设施的改善提供资金保障。此外,还需建立起完善的设备使用、维护体制,保证相关设备的良好运行,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来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提供网络远程服务
信息共享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冲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时,我们应当通过给不同用户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网络远程服务来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以适应不同的读者对于图书管理的差异化需求。并且可以利用各种网络终端技术和各个区域的读者建立联系,给读者提供信息的咨询、搜索等相关服务,使图书管理当中的远程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素养
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在现象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实现了人工作业到智能化管理的巨大飞跃,给以往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诸多难题带来了有效的解决途径,这就需要图书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进行观念的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服务水平以及综合素养。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管理人员做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以促进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升,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实用型管理人才。
三、总结
作为每个学校的重要学校补充资源,图书资源也是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图书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学生阅读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单一纸质资源已经转变成了纸质、电子图书互相结合的图书资源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有效应用,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贝.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1:82-83.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管理;现状;对策
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不同程度地渗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这个网络技术不断改进和应用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迎来了新的挑战。冷梅在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中总结了两大挑战:一是传统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并发挥作用的挑战;二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管理人员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发生改变,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新要求。[1]网络环境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熟练业务技能,还要懂得计算机等网络技术操作。高校图书馆作为办学的基础工程,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而图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据调查发现,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校图书管理。白格丽证实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刘皓指出Wi-Fi技术在图书管理中便于与有线网络结合,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3]。王竹萍发现,RFID技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不仅从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文献管理水平。[4]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使图书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管理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也是有效推动高校改革的有力助手,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胡斌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研究中证实,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改变了资料检索方式、资源流通方式。笔者认为,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管理影响深远,主要有:①图书馆资源更加丰富。由传统的实物资料图书馆变为实物加电子资源,比如电子报纸、期刊、图书等,信息量增多,然而图书馆空间不必增加;②图书管理成本降低,效率提高;③网络技术的应用加快了高校图书管理的改革步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图书丢失等众多人工管理问题。网络技术的应用给高校带来方便与发展的同时,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高校需要投资改善网络环境,为图书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依据学校师生需求及图书管理需要,图书馆需要改善硬件及软件设备,比如计算机、网络、电子书、图书视频影像资料购置或安装;其次,网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以前学历低、知识面狭窄的管理人员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戴皎皎提出,当代图书管理员应具备政治、知识、信息专业、性格作风等四大素质[6]。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现状
(一)目前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
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图书管理工作调查发现:①虽然图书管理系统整体工作都有所改善,但是基层图书管理工作还很落后,借书、还书、文献查阅等都是人工操作,网络技术较少用于图书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改进;②图书管理人员整体学历较低,而且老龄化明显,严重影响着图书管理工作的进步;③图书管理投入的设备明显不足,有些地方还处于人工管理阶段;④很多地方图书管理缺乏严格的制度,影响图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⑤相对而言,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和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比较好,对读者的满足度高。
(二)高校图书管理现状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近些年来图书管理系统最火热的话题,也是很多研究者最关注的话题。相对基层图书管理、中小学图书管理、研究所图书管理,高校图书管理整体而言值得点“赞”。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应当从两方面着手论述:①改革中的高校图书管理现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风,各大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师生的需要,制定改革方案。在高校图书管理由传统模式向网络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有些高校改革目的不明确,反而影响图书管理改革工作。另外,陈璞华提出,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改革中发展理念有偏差,不容易转变,注重图书馆外表建设,忽视图书管理设备购置,注重图书数量,忽视质量;信息建设跟不上。[7]比如有的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校内共享系统,但由于网速等问题,导致阅览不能顺利进行;信息化安全建设很多高校不够重视,导致资源泄密,数据丢失现象严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虽然说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基层图书管理人员要好的多,但是对高校而言还是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②传统管理模式的高校图书管理现状。目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正处在改革中,但是,路亚群指出,部分高校的图书管理仍然采用人工图书管理操作模式,而未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工作效率低下,从查找、借阅、还书到登记、归位,均需大量耗时,并且容易出错,而且废旧的图书无法得到及时清理。[8]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系统中或多或少的应用,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人在查阅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图书管理工作经验,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①管理对象、手段、角色转变不适应。以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对一些纸质资料、书籍的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管理的对象不仅有纸质资源,而且增加了大数量的电子资源。很多图书管理员一时适应不了现代化管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很容易使新旧管理模式衔接中断;②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贾国洁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校教师,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9]③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能满足高校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近些年来,高校一直在扩招,在人员增加的同时,人员学历层次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的高校不仅仅是本科生和大专生,还有研究生、高职生等。因此,有些文化程度低的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很容易引起师生的不满。
三、做好高校图书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这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核心。全体馆员作用的发挥决定着整个图书馆管理的水平。另外,现代高校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纸质书籍、期刊、报刊等,相当一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电子阅览室、资源共享系统等。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要以藏为主向以开发利用为主转变,为读者提供深层的和全方位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管理只有在注重资源管理的同时注重人员管理,才能使高校发展更好。
(二)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首先,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形象意识。职业道德培养主要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图书管理工作繁重、琐碎、复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怕累、不嫌麻烦。其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高校图书管理由传统向现代信息化管理转变给很多图书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新的图书管理方式,图书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管理新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可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组织岗位培训,学习图书管理基本理论、计算机应用、数据库建设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等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学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掌握先进的图书管理技能。
(三)注重图书管理人员身心健康
心理问题是目前各大行业出现的主要问题,对于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校图书馆应及时加强员工心理教育和疏导,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遇到问题时不慌张,不要死钻牛角尖,不能认死理。
(四)进一步完善图书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需要对每届新生做好积极宣传引导,规范读者行为,采取发送宣传手册及张贴制度等措施,宣传有关图书借阅的规章制度,明确处罚办法,使读者有章可依。
[参考文献]
[1]冷梅.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2]白格丽,李爱民.浅析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管理[J].科技资讯,2013,(8):256-257.
[3]刘皓.基于Wi-Fi技术的高校图书管理的探讨[J].科技视野,2013,(3).
[4]王竹萍.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5]胡斌.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3).
[6]戴皎皎.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员的基本素质和要求[J].青年与社会,2015,(4).
[7]陈璞华.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4,(31).
[8]路亚群.浅析高校图书管理工作[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管理;需求
一、引言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国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网络环境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网络环境不断发展,以往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读者需求。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工、服务等各方面的变化,都在像人们诉说着网络环境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的巨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条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已经大大的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有效的提高了服务读者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对以往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效率,降低图书馆运营成本,提高读者借阅的便利程度。面对新的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也急需进行改进。
二、加强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现阶段,图书的文献种类以及相关的类别不断增多,图书资源的管理难度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图书管理自动化的水平。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图书管理工作的中的图书采集、分类、存储、检索、流通等各项工作进行控制,并且利用相关的图书管理软件系统,建立一个自动化的网络管理环境,有效的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实现了图书馆之间的通借通还,既为读者提供借阅的便利,同时又为图书管理者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范围与服务方式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图书管理工作的改革,需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利用创新的意识与方式,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图书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实现图书与文献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管理方式,构建了一个大型的图书数据库网络,提高了服务范围。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以往的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读者需求,只有采用新的图书管理方式与服务方式,才能有效的发展图书管理的工作。
在网络环境之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对图书管的服务方式进行调整,合理的协调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实现信息网络化的图书信息服务。应用网络技术,使得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在电子网络化的信息服务中,读者通过网络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借阅,不限时间与空间的获取图书资源。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以及习惯,合理的安排读书时间,并且充分的避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影响,更加自由的获取读书服务。另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系统可以通过共享,提高图书资源的广度与深度,有效的提高了自身服务能力。
四、加强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时代,应用各种新技术,有效的降低了图书馆管理者的劳动强度,避免了重复的简单劳动。利用计算机可以大大的简化管理流程,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在利用网络技术对图书管的图书资源进行检索,与以往传统的检索方式有很大不同。搜索信息、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图书管理者的需要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对大量的图书信息进行过滤,从而为读者快捷的提供准确的图书信息与服务。网络化的环境下,图书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要想在网络化环境下发展图书馆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培养具备专业计算机能力与图书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五、改变图书流通与借阅的方式
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图书的流通与借阅是图书馆公众中的重点内容,同时图书馆的图书流通与借阅更是反应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如果图书馆具备一个较高的图书流通率,就可以说明图书馆具备更高的社会效益,并且使读者获得了更多的文献与图书资源。图书管理者可以根据读者的实际信息,建立一个图书借阅的信息库,在数据信息库中将读者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另外,通过相应的条码技术,提高图书借阅中图书的管理效率,对图书借阅、动向、丢失查询等各种需求提供服务。
在图书借阅过程中,应用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更好的对图书的借阅、预约、违约、罚款等各种情况进行登记与查询,并且提供相应的打印服务,让读者更好并且更快的获得图书资源。采用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及时的提醒借阅者的归还时间,减少了其他读者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图书的利用效率。在读者进行查阅时,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查阅未还图书,清晰的对图书等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图书管理员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将丢失或者破损的图书进行及时的统计,做好及时的补充与整理,避免了图书资源的缺少,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完整性。
六、结束语
现代社会,网络环境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与图书管理工作紧密相联。传统的图书管理服务方式,已经难以适应读者的借阅需求,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图书馆的网络管理是现代图书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应用网络技术提高了图书馆的网络工作效率,降低了图书管理者的难度,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服务,让读者更好的获取图书馆的各种图书资源,有效的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晓春.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关键词:书标;图书管理;用途;维护
图书馆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它的日常管理,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法在当前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有着重要影响,科技的发展让很多电子设备如雨后春笋,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而长时间的观看电子屏幕容易让人们产生视觉的疲劳,所以,人们的视野又集中到了纸质文化,也就是书本文字,其促进了图书馆发展的日益壮大,书标作为图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标的导向作用排序功能让图书管理工作的展开变得更加顺利,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想要查阅某一本书,也是通过书标的指导来进行的。
1图书管理中书标的用途
在图书管理过程中,依靠人工管理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借助书标在图书管理中的巨大用途来进行协助,书标对图书整理有导向作用、分类作用和总结排序作用,可以方便人们快捷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合理的利用资源会让图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书标在图书管理中的具体用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介绍作用
书标的第一个功能就是介绍导向作用,在图书日常管理中,书标作为图书的标签,能够记录图书的具体信息,如馆藏位置、文书作者、文献索引号。书标上有对图书功能的介绍和使用价值的标注,图书信息的记录不仅有利于图书管理工作的展开,而且利于广大读者方便查阅,以此来方便读者阅读。
1.2排序作用
图书管理人员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对一系列类型的图书进行分类管理。在众多不同种类的书籍之间,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图书的排序,如果图书顺序排列错误,势必会误导读者,也会对图书馆的整体形象造成影响,一系列图书的分类是由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这就需要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按照作者所编排的顺序对其图书进行整理罗列,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书标可以让管理人员节省整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3总结作用
书标的内容包含书名、作者介绍和书籍内容的介绍等等,书标对一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性的总结,将其内容囊括在内,便于人们查阅与观看,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利于读者通过书标来选择自己喜爱看的书籍,节省各方时间。当然,书标的设计不是死板的,上面还可以有相应书籍内容的图片插入,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群众阅读量,增长知识与见闻,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2图书管理中书标的维护策略
书标就像生物课上的标本,完整无缺才具有价值,它的完整对图书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其完整程度关系到图书管理工作的成败,在图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书标的完整进行严格的检查、维护,对于年代较为久远的书标,历经许久,字迹变得些许模糊,要进行重点维护,保证其外在形象的完整,对书标的维护是图书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2.1图书使用制度合理
图书管理中,书标是图书管理的有效方法,完整的维护图书书标可减少图书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在图书借阅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保证图书不受损害,不被遗失,在图书管理中,图书管理制度是一项缺陷,大多数图书馆都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合理制度对图书的维护进行保障,使图书在借阅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很多读者在借阅中,因为不是自己出钱购买,对图书缺乏很好的保护意识,造成借阅书籍随意丢弃、任意损害,给图书管理带来不良影响。为了保证图书及书标的完整性,图书馆要制定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于书籍归还时完整无缺的读者可以给与适当的奖励,而对于损害图书的读者一定要按照制度对其进行惩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另外,图书管理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以做适当的宣传,宣传保护书籍、书标,让这一行为成为大家的共识,有助于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2.2定期检查书标的完整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强烈求知也随之提高,浅化的书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与求职欲望,伴随着这种需求,图书馆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图书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涉猎广泛对人的眼界的提高有明显作用,书籍量上的扩大对于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挑战,这就需要书标来进行指导,大量的书标难免会出现破损的现象,破坏图书整体性,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对其完整性进行定期检查与及时的补救,书标丢失,要及时更换保障其走进正常借阅流程中,书标如果有破损的状况,要及时修补。图书馆新引进的书籍应该及时做书标,使读者尽快发现新进书籍,充分利用图书资源。
2.3对流通图书的书标进行维护
流通图书书标的维护包括很多方面,在对图书上架时,图书管理人员要检查完书标后在让书记上架,使上架图书具有规范性,方便读者阅读,维护图书馆声誉,在书籍流通过程中,如果书本出现严重的破损状况,图书管理中一定要将其暂时停止借阅,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害,要等到修补完好后才可以向外借阅,对于读者已经归还的书籍,管理人员要仔细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破损,要及时完善,避免因书标破损影响图书管理工作,而且会影响其他读者的继续借阅。
2.4利用电子科技创新制作书标
传统的书标都是以纸质材料手工制作的,纸质材料比较容易在流通中出现皮损,就像人民币,经过多次传递,它会破旧,这样的书标是经不起读者的多次借阅与时间的腐蚀,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研究书标的维护策略时,创新思想,将现代电子计算机科技应用到书标的制作过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电子书标将会普遍应用于图书管理之中。
随着教育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的求知欲望越来越高,对图书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图书是人们加强知识学习的相对原始的重要途径之一,书籍阅读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增长知识,而且各类书籍的不同,让人们视野开阔,提升内在涵养。在对图书进行管理时,书标的使用方便了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让图书事业发展的越来越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图书管理;现状;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基础保障
一、图书管理的现状
(一)图书管理体制仍然比较落后。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图书管理仍然沿袭的是经验管理和封闭式的管理,在管理中完全依靠各种手工操作进行图书的借阅、传输等,而且图书的甄选和分类等也没有切实的结合读者的真实需求,这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
(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物质分配和经济收入的差距逐渐被拉大,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奖金和工资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够高涨;同时,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的人太少,管理人员的工作业务和技能有待提升。
(三)缺乏相应的基础保障。基础保障主要包括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等。长期以来困扰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是经费的短缺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藏书的数量和结构受到很大的威胁;而且图书管理中缺乏比较合理的管理制度,很多管理方式和理念都有待提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创新与改革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途径
(一)创新图书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而且促进了图书馆的长足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与创新管理体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根据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读者市场的需求,更新管理理念,在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的基础上,促使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更具特色化;其次,时代的发展促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在创新管理体制的进程中,要结合实际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图书管理的进程中去,派遣专业人士结合现有的图书管理现状,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借助于网络将最新的图书馆的借阅动态、馆藏情况、人员配备以及借阅流程等曝晒于专属的网站平台上,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要不断地加强电子文献服务,尽可能多的将各类图书资源以电子文献的方式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在更短的时间内享受到更多的文献服务,同时也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拓展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再者,要不断地强化图书管理目标,实行以优质的服务为核心,考德、考绩与考勤相结合的量化性的管理模式,在加强宏观目标管理的进程中,细化各项短期目标的建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目标作为支撑、有体制作为保障。
(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详细一点来讲,其一,要通过员工手册内容的补充、专题会议、工作模范视频的播放等合理的手段,强化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督促他们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用文明的语言、周到的服务与和蔼的态度为读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其二,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借助于轮岗、推荐优秀员工外出培训、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开讲座等方式,加强他们的工作技能与业务能力。同时,要通过考试、面试以及薪酬的优厚等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融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在更大的程度上夯实管理人员的队伍;其三,为了促使图书管理人员能够更加自如的应对工作中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他们除了掌握传统的图书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对心理学、知识产权法、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所涉猎,为了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充实自己的热情,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考核的内容要包括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读者评价等,且考核结果要与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等相挂钩,从而不仅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为图书管理质量的增强奠定了展示的基础。
(三)完善图书管理的经济基础以及制度保障。经济基础在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进程中不可或缺,而科学合理的制度则有助于引导图书管理工作朝着更加正确的轨道前进。就经济基础而言,除了必要的政府拨款、组织经费投入之外,为了汲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图书管理进程中,可以考虑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活动,比如通过在馆内悬挂一些名言警句、播放宣传视频以及组织工作人员进社区搞文化主题的活动等,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负责人也要结合具体发展要求,与社会中的各个企业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以互惠双赢的模式吸引企业自愿投入必要的资金和支持,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莫大的活力。就管理制度而言,要逐渐的实现分配、财务以及人事制度的创新,对于工作职责范围的界定、工作标准以及岗位职责等作出更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在读者服务规范、读者利用图书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也要给予明确性的标示,让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有章可循。除此之外,要加强设备投入和技术上的投入,积极寻求区域性计算机协作的网络联合模式,同时要学习其他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的先进手段和新型理念,力争在联合存储、联合采购的情况下解决现有的图书管理所存在的不足,及时解决目前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为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强大的催化剂成效。
三、结语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浩瀚广阔的图书信息使得图书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图书管理得以创新的良好途径和方式,让图书管理在知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散发出更加夺目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