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8-10 09:23: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篇1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科对80例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观察80例手术患者,男66例,女1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2岁;腰麻56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6例,臂丛麻醉8例。

2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1紧张和焦虑67例,占83.75%。紧张和焦虑是对手术造成的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是患者的最初情绪变化,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心悸、出汗。轻度的紧张和焦虑是患者的正常心理防御,而过分的紧张、焦虑就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从而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原因有3点:(1)患者对手术不了解或期望过高。(2)有些患者已经有接受手术的心理准备,但手术室的特殊治疗环境刺激患者产生恐惧的心理反应。(3)患者对手术人员的信任不足或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鼓励不够,以及医护人员不恰当的言行使患者误解而产生紧张和焦虑。

2.2疼痛56例,占70%。疼痛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患者都希望在术中多用些才能消除恐惧,减轻术中、术后疼痛。疼痛有明显的个人心理因素差异,它同以往的疼痛经验,患者对手术的态度,患者的注意力、药物耐受力,有无暗示或提示有关。

2.3忧郁36例,占45%。抑郁是心理上的一种损失感,多见于一些器官切除、截肢手术和女性患者手术。该类患者主要表现忧愁、多虑、情绪不稳定、疼痛阈值低,常常通过医护人员的说话语气来判断自己的病情。

3护理措施

篇2

【摘要】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的迅速进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PTCA是用球囊挤压的原理,使冠状动脉狭窄段病变内膜和粥样斑块撕裂,粥样斑块压缩、中层延长,使血管腔扩大。血管内金属支架的植入则起到支撑血管壁,防止PTCA术后血管急性闭塞、夹层形成和慢性再狭窄的作用。但经长期研究表明,PTCA并冠脉内金属支架植入术再狭窄率仍高达约20%。药物洗脱支架的开发和应用能有效降低再狭窄的发生,我院自2004年11月~2005年12月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对27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经随访6个月无一例发生再狭窄,效果满意。现将其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中,男19例,女8例。年龄36~83岁,平均56岁。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其中单支病变6例,两支病变12例,3支病变6例,多支病变3例。完善术前准备后分别行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最多植入5个支架。

1.2方法常规按Seldingers法取右股动脉穿刺送入7F或6F鞘管,通过外鞘管送入导引导管,从导引导管内送入导引钢丝及球囊导管至病变位置,压力泵加压扩张至狭窄或阻塞的血管被疏通。再经导引钢丝送入药物洗脱支架至病变处,球囊扩张支架,使之固定在血管狭窄部位后撤回导引钢丝。再次造影,显示血管血流通畅后撤出导引导管,留置动脉鞘,用9cm×15cm的无菌敷贴覆盖伤口,固定好鞘管后送CCU监护。

二、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再狭窄发生。

三、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出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整体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控制好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血糖、血脂,注意生活规律,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介绍本院介入治疗的技术优势及特长,药物支架的先进性、有效性,让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1.2完善检查协助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检查、心脏彩超、血常规、血型、血生化、出凝血时间、输血前四项,尤其要注意观察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的变化。

3.1.3术前准备术前常规备皮,避免皮肤损伤,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做好碘过敏试验,术前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一般采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入院时开始服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术前3天开始服用;或术前当日300mg顿服的抗凝方法。练习床上进食及大小便,术晨更衣,术前30min给予安定10mg肌肉注射,建立静脉通道,去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

3.2术后护理

3.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术毕返回CCU,安置好病人后立即做12导联的心电图,固定各胸导联的确切位置,以后根据病情适当做同一胸导联位置的心电图,提高图形的可比性。定时抽取静脉血,观察心肌酶谱变化。持续48h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测体温每日4次,连续3天。严密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听取患者的主诉,记录病情变化,如有无胸痛、憋气、心包填塞症状等,及时发现持续心绞痛、冠脉痉挛、冠脉夹层形成、急性冠脉闭塞、急性心肌梗塞、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2.2伤口护理支架植入手术中使用肝素使血液肝素化,延缓拔管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另外预备急诊PTCA使用,患者回CCU4h后伤口情况好,可将留置的鞘管拔除。拔管前护士做好拔管的准备,备好多巴胺、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急救药品及无菌纱布、一次性气囊止血带等物品,并协助医生做好拔管工作,以防患者因拔管刺激或重压穿刺点而致血管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表情淡漠等症状而紧急处理。拔管时一般采用指压穿刺点上方2横指处15~30min,压力以能触及足背动脉搏动为宜,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再用一次性气囊止血带压迫止血,开始时气囊压力为8~12kPa,2h后减压至6~8kPa,压迫4~6h,本组病例无一例因拔管而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3.2.3药疗护理血管内植入支架最致命的弱点是容易导致急性血栓形成,所以术后严格掌握肝素用量和用药时间至关重要。一般拔鞘管后2h使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天2次。使用肝素期间,应防止发生出血倾向。继续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天,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指导病人正确及时用药,本组病人术后未发生感染及各种药物副作用所致的不良反应。

3.2.4出院指导指导病人定期复查、定期随访。遵医嘱继续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每天服氯吡格雷75mg,连续服用3~6个月,每天服阿司匹林100mg,,如无消化道溃疡,可长期服用,并注意在饭后服用。告诉患者如有胸闷、胸痛症状应及时就诊。此外,还应指导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复发,控制疾病的进展。控制原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避免疾病再发的诱因,如戒烟酒、降脂、减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伴随疾病,避免过度疲劳、激动、寒冷、饱餐、便秘等诱发因素。并告诉家属,对病人积极配合和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休养环境。

四、体会

介入治疗发展到今天,如何有效地减低PTCA术后再狭窄,一直是有关学科关注和努力的方向。支架的出现和临床应用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使再狭窄率降至20%,但这个百分数成为心脏介入学难以跨越的瓶颈。雷帕霉素作为免疫抑制药物主要作用于平滑肌细胞有丝分裂的G1后期使细胞返回于静止期,但不杀死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携带雷帕霉素的支架可明显降低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发生率,我们采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应用于PTCA术后的病人,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护理配合对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1.

篇3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的心理障碍及心理需求。方法对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心理治疗计划。结果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恐惧感97.5%,焦虑感94%,悲观失望50%,害怕手术中疼痛22.5%,对医护人员过度要求25%。156例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后能够积极配合,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对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耳鼻咽喉科;手术;心理护理

ClinicalanalysisofpreoperativepsychologicalnursingforsenilepatientsindepartmentofENT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entalhealthstateofpreoperativesenilepatientsofENT.MethodsThepreoperativementalhealthstateof160senilepatientswereevaluatedandpsychologicalnursingwasperformed.ResultsAmongthesesenilepatients,theoccurencerateofpreoprativefear,anxiety,depression,fearofoperationpainandtoomuchrequiringfordoctorswas97.55%,94%,50%,22.5%and25%respectively.156casesacceptingpsychologicalnursingwereoperatedsuccessfully.ConclusionPsychologicalnursinghaveactivepromotionforthosesenilepatientswhowouldacceptENToperation.

【Keywords】senilepatient;ENToperation;psychologicalnursing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病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我院1998年5月~2004年5月对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并针对需求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咨询,使老年患者在术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对手术效果及预后均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将该组病例术前心理调查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组160例,男144例,女16例,年龄60~92岁,平均76岁。疾病种类:喉癌176例,鼻窦恶性肿瘤12例,中耳癌20例,鼻息肉52例。160例手术前全部做了临床及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

1.2方法首先对本组老年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1],即:对患者术前恐惧感、焦虑感、悲观失望、害怕术中疼痛、对医护人员过度要求等5项分别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各种解决方案,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根据病种的不同,我们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特殊心理治疗方案,以进行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如喉癌的心理护理要点、鼻窦恶性肿瘤的心理护理要点以及鼻息肉的心理护理要点等。

2结果

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全部实施了心理护理及咨询,其中156例积极配合,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2例喉癌患者因恐惧手术治疗,心理护理治疗无效。1例鼻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抑郁反应。

我们根据心理治疗计划对恐惧感、焦虑感、悲观失望、害怕术中疼痛、对医护理人员过度要求等5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出160例老年患者耳鼻咽喉手术前的心理反应,结果见表1。

表1术前心理反应情况

3讨论

老年是生命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由于老年人自身器官功能逐渐下降,而这种生理效率的失常对老年人生理上、社会上以及心理上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2]。老年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近几年才被人们所重视。

3.1耳鼻咽喉手术老年患者的心理评估与分析

3.1.1恐惧原因之一是对耳鼻咽喉手术缺乏认识。耳鼻咽喉部位的恶性肿瘤,在需要手术治疗时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病变部位的功能及面部美观,例如:喉切除术后发音问题、喉带管问题;咽喉肿瘤切除后吃饭、说话问题;鼻部手术后面部畸形等,多数老年患者对这些问题缺乏认识。这与老年患者的个性特点、生存环境、家庭背景、经济状况都有直接的关系。本组156例患者(占97.5%)恐惧手术,其比例之高与上述诸多因素有关。

3.1.2焦虑老年患者对手术没有心理准备,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怕手术后影响日后的生活、顾虑手术效果不好、怕有生命危险而心情紧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越接近手术日期焦虑越严重。国外学者对100例手术病人心理调查发现[3],76%的患者术前有严重的心理不安、焦躁反应,而本组高达94%的患者术前有焦虑感,这种负性情绪对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刀口愈合、疾病的转归都是不利的。

3.1.3悲观失望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有失落、被人忽视的感觉。如果老年人一旦患上恶性肿瘤,想到自己极可能将是一个废人,是别人的负担,因此对待疾病的态度表现为极度焦躁易怒,或者是沉默不语,情绪极度消沉,甚至有些病人产生抵触、放弃生命念头。本组有80例(占50%)患者有此心理反应。

3.1.4害怕术中疼痛本组有40例(22.5%)术前害怕手术中疼痛难忍。这与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行为反应和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上海某医院调查83名老年内科病人,其中40例十分害怕手术,占54.2%[4]。

3.1.5对医护人员过度要求本组40例(25%)老年患者因对年轻的医生、护士缺乏信任、安全感而合作欠佳。老年患者渴望高明年长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关注主刀医生的职称、年龄、手术水平等。对在年轻医生、护士的治疗和照顾下,很不甘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3.2耳鼻咽喉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根据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分析,我们首先针对所患病症的顾虑及需求,进行心理辅导。具体内容包括[5]:手术会影响哪些功能,能否预防及治疗;手术治疗的优点及要点;术后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术后如何很好的康复等,让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心理准备。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在术前、中、后都要做到耐心解释,并且言行要稳妥,操作熟练,及时发现心理问题,随时给予咨询和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6]。同时,分析心理病症的难点要点,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关爱老人,增加老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安全感,提高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本组160例,2例心理护理失败,其中一例男性患者,63岁,早期即确诊为喉癌,曾经住院准备手术,但该患者心理准备不足,害怕手术、担心手术后不能说话,心情紧张、抑郁自我观点顽固,故多次推诿手术,结果当肿瘤增大、影响说话时,才觉得应该手术了,可是由于延误了手术时机,而过早结束了生命。我们的经验教训是:要尊敬、关爱老年患者;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不利想法及方式尽量采取协商、提醒的方式指出;给予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使老年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05-207.

2刘安彦.心理学.台北:三民书局印行,1998,93-94.

3LehrerS.Lifechangeandgastriccancer.PsychosomaticMedicine,1980,42(5):499-501.

4徐俊冕.医学心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35-145.

篇4

【关键词】 手术室;患者;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因受到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一定刺激,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常会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恐惧感和手术中疼痛感等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必然导致生理变化,影响患者手术的圆满顺利完成。因此对手术室患者的心理护理相当重要,现总结体会如下。

1 护理问题

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特殊的手术室环境,对手术室医护工作人员的不熟悉,使患者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担心手术带来的疼痛,担心自身承受不了手术,对恢复健康没有信心。

2 护理

2.1 保持手术室环境整洁,医疗器械和医用物品的摆放都必须整齐。手术室护士必须强化感染意识,树立绝对无菌观念,保证消毒质量,严格各种规范程序,确保各类手术的圆满顺利完成。

2.2 术前访视 通过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情绪反应及对手术的思想准备情况、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认真予以解答,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介绍手术室的有关情况,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深深感染患者及家属,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要注意运用规范的语言、标准的肢体语言、恰当的装束举止、主动与患者沟通。在语言沟通过程中,配合相应的动作、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强化沟通效果,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2.3 术日晨接患者 热情问候患者,关心患者的睡眠情况。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同时注意遮盖,多给予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及家属,使其产生依托感,其恐惧焦虑心理就会减轻。

2.4 护士要注意衣帽穿着整齐、举止端庄。医护人员的仪表言行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便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孤独无助的心理。此时护士应适时地给患者以鼓励、安慰,使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有的患者处于清醒或半清醒状态,不要高声喧哗,也不要窃窃私语,避免对患者产生一切不良刺激。当遇到意外情况时,不应惊慌失措,以免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手术室护士要有准确、敏捷、果断的医疗作风,熟练快速的反应操作技能;手术室护士除具有一般的护理知识和素质外,还要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娴熟和果断地配合医师抢救

2.5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主要是想迫切知道手术效果,要及时告诉患者手术情况,并说明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同时术后切口疼痛、周身不适、使患者烦躁不安,告诉患者疼痛及不适逐渐减轻至消失,用和蔼亲切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后有较快恢复作用,同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3.1 按患者的年龄作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儿童思想单纯、容易相信他人、自尊心强,好表扬,注意力容易分散,进入手术室后表现出违拗心理、固执、变得不配合治疗,术前与患儿建立感情,了解特点,使其熟悉环境,消除恐惧,做治疗时注意表扬他们、分散其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从而顺利的配合手术治疗;青年患者对疼痛比较敏感,应减少或过早暴露患者的特别部、尽量在减少工作人员下进行术野消毒,术中不可对他们讥笑,不然其会感到不受尊重,受到委屈,表现愤怒,甚至要求停止手术;中年患者主要顾虑就是手术后功能问题和劳动力降低,严重病症的预后,家庭经济问题等,他们对医护人员的言行十分关注,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多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意义,目的、手术效果及手术和麻醉情况,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产生安全感,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老年患者最大特点就是怕死,耐受性差、疑心重,最担心手术成功与失败问题,应该多安慰,多关心,多帮助,护理人员应注意引导、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3.2 按患者疾病的性质针对性的护理 肿瘤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肿瘤的性质及手术的成功与否,医护人员一般会告诉患者手术顺利、成功,以达到他们安心养病;剖宫产患者对胎儿和情况及胎儿性别特别关心,术前应了解产妇意愿,如胎儿符合产妇意愿可以提前告诉她,使她精神愉快,反之要向产妇解释、安慰;使之努力配合手术的完成。

3.3 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语言技巧;护理人员除了应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术及过硬的基本功,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高度责任心;同时要掌握患者心理护理知识,认真分析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发现心理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提高心理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涂顾芳.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全国护理论文交流会论文集,1998,4(4):64.

[2] 姚芳,李小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4):278.

[3] 周春华.手术室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华临床与卫生,2003,2(1):37.

篇5

【论文摘要】 目的 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转变手术室护理人员传统工作方法,实施整体护理,体现“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我院从2004年开始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从术前访视、术中人文关怀、术后随访从3个方面进行开展,使手术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 均取得满意效果,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了护患和谐。结论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使患者对手术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增强了患者治病信心,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已全面开展整体护理,传统手术室护士只在手术时间以配合为主的工作方法已不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只有转变观念,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1]。我科从2004年开展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共护理患者两千余人,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方法与内容

1.1 术前访视

1.1.1 确定访视时间、对象 根据手术通知单在术前1 d的上午或下午(避开午休时间)由担任此台手术的巡回护士到病房,首先要仔细查阅病历全面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年龄、病情、术前诊断、拟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根据病情的轻重、麻醉方式、年龄、文化程度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2],使得患者及家属能够理解并给予配合。

1.1.2 访视内容 巡回护士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前首先要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目的,介绍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人员,并介绍手术对病情转变的重要性及手术的安全性,详细说明术前的注意事项及术中的相关情况:①术前1 d洗澡更衣,成人术前6~8 h禁食,术前4 h禁水,小儿术前4 h禁奶制品,术前2 h禁水,并说明禁食、禁饮的目的是防止麻醉后引起呕吐导致误吸;②术晨洗漱但不可饮水,不可戴手表、首饰等金属物品,目的是防止术中用电刀时烫伤皮肤,取下假牙并不要带任何物品进入手术室;③保证睡眠,避免着凉,如有发烧或月经来潮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④因手术需要将实施导尿或灌肠以及插胃管等特殊操作;⑤各种手术的配合及麻醉的配合;⑥不化妆、不涂口红,以免影响病情的观察,头部手术需剃发等;⑦术晨排空大小便,更换病号服,卧床静候;⑧手术间各手术仪器会发出声响,请不要紧张。总之,通过术前访视使得患者在心理上能够对手术及种种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加强护患之间的合作[2],以确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1.2 术中关怀

1.2.1 巡回护士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使患者一进入手术室便有亲切感和安全感。同时询问术前针的执行情况,禁食禁饮的执行情况,通过简单交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1.2.2 进入手术间后,告知患者手术床较窄,不可随意翻身,以免坠床。同时安抚患者,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在每项操作前均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顾虑,体现“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1.2.3 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时巡回护士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同时解释术后的不适感属于正常情况,并做好心理护理。

1.3 术后随访

1.3.1 在术后第2天巡回护士到病房看望患者,告知下床活动的时间,同时该注意的问题,如排气后方可进食,有些手术术后需取半卧位等。

1.3.2 术后第3~4天巡回护士再次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此次手术的满意度,对有疑议的患者及时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

2 讨论

整体护理将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方法进行了转变,护理人员深入病房与患者直接接触并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将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促进护患和谐,改善护患关系,体现了“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的过程中与患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术中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的紧张,让患者得到安全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的随访让患者得到术后指导,通过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也让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更加完善。同时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面对面跟患者直接交流沟通,可促使她们不断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也增强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应变沟通能力,使得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 转贴于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PBL 护理科研 管理 成效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需在科研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理论。护理人员只有将5%-10%的工作量用于科学研究[1],才能真正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应用于护理科研管理中,这是一种探索式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我院自2007年1月采用PBL学习模式对护理科研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变了以往的科研状况,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现介绍如下:

1 一般情况

全院有职称并在护理岗位上的护士119名,其中>40岁有15名,>30岁有50名,<30岁有54名;高、中级职称48名、初级职称71名;现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69名(本科9名、大专60名),中专学历49名。整体情况分析,护理人员年龄偏小,对外界知识接受能力强,整体理论知识较扎实,自我要求较高,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年轻队伍。

2 实施方法

2.1 指导科研思路、制定科研计划:①分层管理[2]:科研是护理部管理工作中必抓质量之一。根据护士对科研认识,科研态度与科研水平,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但缺乏科研水平者。第二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但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并缺乏科研水平者。第四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并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最为难管理的人群,尽量避免其消极态度影响他人。第四类是最为优秀的人群,选出第四类人群做组长,尽量让其展示优势,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护理队伍的科研氛围。总之,分别针对不同类人员进行管理。②成立科研学习小组:重视人才培养和开发,培养一批科研能手,成立多个科研学习小组。首先从主观上消除对自身职业的误解的误区,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从客观上尽量创造受教育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护理教育是护理科研发展的基础,只有教育跟上了,护理科研才有学术保障[3]。护理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1]。护理教育提升可采用学历教育,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讨论等各种措施。③制定计划:大组长将研究课题分成几个问题,检索文献,筛选并分类,制定教学科研目标及方法,联系场地,经费预算。科研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4],建立护理科研基金,规范护理科研的管理。院部建立科研基金库,专门为科研提供部分费用支持。使科研的范围能探讨的更大,更深。

2.2小组组讨论会及个别指导:小组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组员汇报课题进展,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讨论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设计了课题目录,搭建内容框架。还比如在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现场,小组成员共同解决调查中面临的沟通问题。病人学历、年龄、手术情况等都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影响因素,沟通需因人而异。组员先按要求进行独立调查,遇到问题由组长示范,然后讨论,组员再独立调查,组长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再汇总讨论。此外,针对有的组员思路活跃,主动学习兴趣高等特点,组长也进行个别指导。

2.3查阅资料、利用院内网站、资源共享:①建立每周“论文导读”制度:论文导读流程分为六个步骤。首先第一步查阅资料,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第五步交流讨论,第六步总结。②订阅核心刊物,建立书刊借阅制度: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搞护理科研太深奥的想法。通过阅读文章,对护理科研论文撰写有所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经常超负荷,下班又陷入沉重的家务劳动,造成视野变小,信息量少。通过借阅制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护理人员提供最便捷的信息,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动态。③建立随身小手册:护理论文的选题来自平凡的护理工作[5],在工作中要善于提高科研的意识,培养科研的灵感,随时发现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以“为什么”的形式记录在随身小手册,作为论文立题的依据。通过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提升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最终,提高全院护理水平。举例: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有利于小组成员提高沟通交流及调查研究能力。聊天护理是一个新型未成熟的概念,有文献报道是指将朋友聊天、拉家常等沟通方式贯穿于患者住院诊治的全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地将患者的躯体治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技术融为一体,适时适地适度地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6],联想到将之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④培训利用计算机医学文献检索的技能: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已从传统的手工检索发展到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并存的时代[7]。各科室出资购买《中国知网》知识服务卡CNKI,培训护理人员在家也能轻松上网查阅文献。⑤拟建立院网“英语角”:外语水平直接影响护士对外国文献的查阅,影响对国际护理发展动向和本专业情况信息掌握的水平。医院建立“英语角”英语交流的平台,使年轻护士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有提高英语水平的场所。

2.4撰写论文、投稿与发表:①定时督促论文撰写的进程。制定初步撰写论文的进度表,第一季度初步完成“立题”,第二季度完成资料的收集,第三季度完成数据的整理,第四季度完成论文的撰写。②定人管理杂志橱窗内杂志和参考书籍,定期更换阅读橱窗内杂志,保持橱窗内书刊整齐,无积灰。

2.5科研效果评价与考核:①富有竞争力的奖励制度:[Ⅰ]院部有专项奖励制度。分别对科研获奖事项,文章撰写的数量、发表在何类杂志都有明细的奖励规定。每年年终总结将个人科研获奖及情况作为评定的重要指标。[Ⅱ]根据“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心理理论,满足优秀人员的各自理想的实现。使优秀人员能更自觉的积极投入科研工作中。②通过以上工作,科研组每位工作人员树立个人的科研发展目标。年终根据个人计划进行考核。每个人明确自身优点、缺点和存在的差距,自觉地加强自身培养。尽量拉近与第四类人群的距离。而第四类人群再接再厉,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带动全院科研工作和树立榜样。

3 结果

“PBL模式”实施前后论文撰写情况比(表1)

.

*表示P值﹤0.05

“PBL模式”实施前后科研获奖情况比(表2)

.

表1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撰写论文的数量有显著的增加。高学历的年轻护士撰写论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成为护理科研强有力的新生力量。表2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护理科研的获奖次数明显增多。有些护理单元正积极申报市新技术引进奖,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欣欣向上的科研氛围。

4 讨论

4.1 “论文导读”提高护理人员群体科研素质

首先第一步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渠道的文献查阅,既掌握文献查阅的技能,又了解当今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挑选最为适合交流,对临床护理工作又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和研究。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锻炼口述者在大场合的口头表达能力。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共同学习回顾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和要点。第五步交流讨论,共同探讨热门话题,寻找是否有可写的新论题。第六步总结。通过每周的论文导读,了解各种论文撰写的“格式”,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通过论文交流,开拓立题的思路,了解护理的最新动态,提高护理质量和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4.2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

护理人员有无科研意识和科研意识的强弱、自觉性的高低,是开展护理科研工作的首要条件。以往,虽也订阅许多护理杂志,但由于部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错误认识,护理杂志被作为摆设,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现通过“PBL模式”的管理,了解到科研的选题就是来自平时的临床工作。护理科研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其实身边有许多可以立题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正确认识到只有科研才能促进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4.3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PBL模式”的管理让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很明确的努力目标,鞭策自己不断往前。只要有空暇就借阅护理刊物,从以前“要我读”到现在“我要读”。 立题方面,从以前“没题可写”到现在“来不及写”。 撰写论文从以前“我不想写”“不知如何写”到现在“我想写” 、 “原来可以这么写”。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轻松的积极向上的科研气氛。

5.小结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强调从问题着手,学习者需要去探索哪些是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总之,运用“PBL模式”在护理科研管理中,加强了护理人员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提高整体科研水平,改变了以往的科研面貌。使全院护理队伍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学习气氛。

参 考 文 献

[1]胡江雁,胡文娟. 困扰我国护理科研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护理研究,2006,6(20):1495-1497.

[2]纲目编著.现代管理“五常法则”.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179.

[3]刘明.邵薇薇.我国护理科研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0,15(9):646-648.

[4]牛小玲,韩忠福,秦力君,等.抓护理科研 促学科发展[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10):686-687.

[5]徐晓霞,许红霞,等. 护理科研管理的方法与成效.护理管理杂志.2005.Vol 5 .No6:39-40.

篇7

【论文关键词】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对象

1提高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整体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普及和深化,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危机日益显著,我们只有改变原有老的护理模式,才能优化护患关系,减少及避免护理纠纷_1。病人满意度是评价医院医疗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效果的一项反馈性指标。它可以从另一侧面反映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许多关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工作表明,确实存在大量病人对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的现象。因此,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护理策略,提升眼科患者对我们眼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近年来护理专业领域在讨论和努力的方向,本文在通过对抽样病例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对眼科住院病人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进行微观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策略。

【病例】选取2008年7—1O月我们院眼科住院的患者100例。病人年龄为16—75岁,平均47.8岁;男44例,女56例;收入:1000元/月18例;职业:干部36例,工人15例,农民32例,自由职业者17例;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3O例,高中或中专25例,大专2O例,本科或以上1O例;费用支付方式:医保28例,公费14例,自费58例。采取深入访谈和电话回访的方式,获取患者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2引发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分析

2.1护士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不足:众所周知,病人往往希望了解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以及手术的有关情况,希望护士能解除其担心治疗效果和害怕眼睛失明的恐惧感。正如王文兰等所报道],眼科患者入院时侧重对疾病知识、治疗、效果及主管医生治疗水平的了解,而术前则侧重于满足情感需求。但由于眼睛局部解剖结构抽象,致使病人对疾病知识难以理解。在不了解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病人担心手术后眼睛失明甚至丧失眼球,心理压力很大,因而对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的需求更高,这可能为成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护士往往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常规的治疗与基础护理,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加之由于护士本身对角色和护理功能定位普遍存在偏差_6j,护理教育中对护士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心理知识的教育不足,致使护士缺乏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能力,造成健康教育不足。

2.2临床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主动深入病房接触病人不够:一般来说,眼科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且多数有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有的术后需包扎双眼,自我照顾能力下降,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都需要别人帮助,此时病人对护士的主动服务需求显得尤为突出。而且可能由于护士只能做到病人要我做什么,而不能做到我应为病人做什么。另外,如果忽视患儿的特点也会使患儿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病人眼睛局部有病,但绝大部分病人全身状况良好,致使护理人员思想上麻痹,警惕性不高,放松了对病房的主动巡视。护理人员对治疗护理方面可监督检查的“硬指标”如注射、点眼等比较重视,因为不能完成就能被发现而受批评,严重的会引起医疗事故,而对巡视观察无法监测的非硬性项目则不重视,尤其是晚间无人监督时,不能按分级护理的要求认真及时地巡视病房,主动解决问题。

2.3没有考虑到病人的收入、学历情况对其满意度的影响:刘伟等研究指出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人需要更多的尊重,更重视服务态度,提示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不仅取决于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病人的经济状况、文化也影响其对满意度的评价”。因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既要注重护理质量的全方位提高,又要针对特殊人群制定特殊的政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一般地,病人收入、文化程度越高,其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越高,病人所期望的护理服务质量不仅仅是服务态度好、技术操作好,而且对病房环境、生活服务、心理服务、健康指导等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收入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高。而收入与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其主要重视医疗护理结果,对环境、生活服务及心理护理的要求相对低,因而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3提高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若干策略

现代“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要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对患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手术室护士的热情与亲切,让尽快地消除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

3.1与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沟通能力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成为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人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在护士与病人不断互动的眼科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做好这项工作,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并将沟通交流落实到工作的一言一行中。

但在临床上为什么有的护患关系和谐而有的却总是发生冲突呢?这就有一个沟通的技巧问题。沟通可大致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在语言沟通护士要首先注意在语言表情及动作上表现出对患者的友善和同情,态度诚恳而温和;其次,要注意在谈话方式和谈话的内容。在非语言性沟通过程中,要语调舒缓而温和,使患者感到亲切和信任;同时,在与病人交谈时,眼神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特征,可以表达和传递情感。有人说:“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这话颇有道理。

总之,护理工作始终与沟通相伴随,沟通能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特别是对那些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病人更应该体现出同情、体贴和尊重,使我们的心理护理工作能够做到病人的“心坎”上,能够运用我们的沟通技巧更加有效的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3.2对眼科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温和友善的态度,热情亲切的语言,真诚备至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宣传指导等,会使病人尽快熟悉适应环境,感到欣慰,得到启迪,受到鼓舞,起到其他任何治疗措施包括药物和手术等所起不到的和不能取代的心理治疗作用。因为良好的心理过程,有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统功能,稳定和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此,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手术的必要性和术后情况,同时,让患者充分了解医院的概况,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对医生的信任。有条件的医院可让患者观看以往手术过程的录像,增加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和安全感。具体地:

a.满足病人的自尊心。当病人踏人科室时,护士应立即主动热情地上前迎接病人。表现出主人的亲切和友善,使病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b.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来接待病人,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产生安全感,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c.消除病人对疾病所产生的恐惧。病人人院后,护士应及时完成各项检查,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向病人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入科后的治疗护理等。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回答病人所提出的有关疾病的问题,并给予鼓励,指导病人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的有关注意事项,以减轻病人对疾病的焦虑,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处于良好的治疗状态,达到医患协同治疗的目的。

d.避免和缓解焦虑悲观心理。病人手术后急于知道手术效果,必然产生焦虑心理,甚至会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不利于术后机体康复。因此,在心理护理中,应根据病人的心态,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使心理冲突得到解脱,由悲观转为乐观,由失望转为充满希望,从而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毅力,把焦虑的心理转移到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中去。

综上所述,眼科病人特别需要高水平的心理护理。因此,应该通过努力加强心理护理工作,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眼科护理工作质量。

3.3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感情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也说明不同年龄、职业、工作和收入状况的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应该针对不同情况分别护理。例如,在满足患儿及家属的要求时,由于患儿来到陌生环境,主要表现是惧怕陌生人、陌生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因此,可以给患儿安排了单间温馨病房,室内挂放卡通图片,允许摆放患儿喜爱的玩具、图书、鲜花,但要保持整洁。配置电视、录音机,低声播放音乐,使病房里的气氛轻松、活波、充满童趣,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他们的满意度就高。如从边远山区来的病人,家中条件非常艰苦,医院的环境、饮食可能优于家里的生活环境,如果视力恢复良好,他们的满意度就高;而一个教授住院了,由于其平时生活优越,对医院的环境自然要求高,而且其对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滴眼液的作用与不良反应、眼病与全身病的关系等知识都急于了解,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对其进行这些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病人满意度就会相应下降。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告诉我们,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保健因素;如果缺乏,人们对环境将产生不满意。另一类是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却能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因此,在眼科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健全保健因素,更要注重采用激励因素。在保证患者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3.4体现人文关怀精神: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积极应对“人世”后医疗市场形成大市场、大竞争的格局,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面对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病人的诊疗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满足病人需要,提高病人的满意率,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

a.更新观念、学习和掌握人性化服务理念。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把方便护士转变为方便患者是护士工作的宗旨,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让患者收益,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把病人当亲人。处处尊敬患者,服务细致周到。

b.转变护理工作模式。责任护士在病人人院时,热情接待,介绍人院须知,做好导诊导检服务,合理安排护理时段。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实行事先告知制度。检查前后,手术前后,护理工作做到有解释、有指导、有效果。

C.实施人情化管理,使病人有“病房是一个舒适的家”的感觉。在抓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把情与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同情心爱心的驱使下,恰到好处地进行管理,让病人在住院期间感到病区是个家,这里有温暖、有爱心、有同情、有支持、有理解、从而有治愈的信心。

d.加强护士礼仪服务的规范建设,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把人文关怀贯穿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篇8

【论文关键词】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对象

1提高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整体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普及和深化,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危机日益显著,我们只有改变原有老的护理模式,才能优化护患关系,减少及避免护理纠纷_1。病人满意度是评价医院医疗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效果的一项反馈性指标。它可以从另一侧面反映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许多关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工作表明,确实存在大量病人对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的现象。因此,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护理策略,提升眼科患者对我们眼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近年来护理专业领域在讨论和努力的方向,本文在通过对抽样病例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对眼科住院病人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进行微观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策略。

【病例】选取2008年7—1O月我们院眼科住院的患者100例。病人年龄为16—75岁,平均47.8岁;男44例,女56例;收入:<500元/月4O例,501~1000元/月42例,>1000元/月18例;职业:干部36例,工人15例,农民32例,自由职业者17例;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3O例,高中或中专25例,大专2O例,本科或以上1O例;费用支付方式:医保28例,公费14例,自费58例。采取深入访谈和电话回访的方式,获取患者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2引发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分析

2.1护士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不足:众所周知,病人往往希望了解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以及手术的有关情况,希望护士能解除其担心治疗效果和害怕眼睛失明的恐惧感。正如王文兰等所报道],眼科患者入院时侧重对疾病知识、治疗、效果及主管医生治疗水平的了解,而术前则侧重于满足情感需求。但由于眼睛局部解剖结构抽象,致使病人对疾病知识难以理解。在不了解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病人担心手术后眼睛失明甚至丧失眼球,心理压力很大,因而对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的需求更高,这可能为成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护士往往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常规的治疗与基础护理,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加之由于护士本身对角色和护理功能定位普遍存在偏差_6j,护理教育中对护士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心理知识的教育不足,致使护士缺乏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能力,造成健康教育不足。

2.2临床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主动深入病房接触病人不够:一般来说,眼科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且多数有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有的术后需包扎双眼,自我照顾能力下降,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都需要别人帮助,此时病人对护士的主动服务需求显得尤为突出。而且可能由于护士只能做到病人要我做什么,而不能做到我应为病人做什么。另外,如果忽视患儿的特点也会使患儿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病人眼睛局部有病,但绝大部分病人全身状况良好,致使护理人员思想上麻痹,警惕性不高,放松了对病房的主动巡视。护理人员对治疗护理方面可监督检查的“硬指标”如注射、点眼等比较重视,因为不能完成就能被发现而受批评,严重的会引起医疗事故,而对巡视观察无法监测的非硬性项目则不重视,尤其是晚间无人监督时,不能按分级护理的要求认真及时地巡视病房,主动解决问题。

2.3没有考虑到病人的收入、学历情况对其满意度的影响:刘伟等研究指出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人需要更多的尊重,更重视服务态度,提示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不仅取决于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病人的经济状况、文化也影响其对满意度的评价”。因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既要注重护理质量的全方位提高,又要针对特殊人群制定特殊的政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一般地,病人收入、文化程度越高,其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越高,病人所期望的护理服务质量不仅仅是服务态度好、技术操作好,而且对病房环境、生活服务、心理服务、健康指导等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收入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高。而收入与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其主要重视医疗护理结果,对环境、生活服务及心理护理的要求相对低,因而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3提高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若干策略

现代“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要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对患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手术室护士的热情与亲切,让尽快地消除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

3.1与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沟通能力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成为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人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在护士与病人不断互动的眼科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做好这项工作,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并将沟通交流落实到工作的一言一行中。

但在临床上为什么有的护患关系和谐而有的却总是发生冲突呢?这就有一个沟通的技巧问题。沟通可大致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在语言沟通护士要首先注意在语言表情及动作上表现出对患者的友善和同情,态度诚恳而温和;其次,要注意在谈话方式和谈话的内容。在非语言性沟通过程中,要语调舒缓而温和,使患者感到亲切和信任;同时,在与病人交谈时,眼神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特征,可以表达和传递情感。有人说:“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这话颇有道理。

总之,护理工作始终与沟通相伴随,沟通能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特别是对那些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病人更应该体现出同情、体贴和尊重,使我们的心理护理工作能够做到病人的“心坎”上,能够运用我们的沟通技巧更加有效的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3.2对眼科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温和友善的态度,热情亲切的语言,真诚备至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宣传指导等,会使病人尽快熟悉适应环境,感到欣慰,得到启迪,受到鼓舞,起到其他任何治疗措施包括药物和手术等所起不到的和不能取代的心理治疗作用。因为良好的心理过程,有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统功能,稳定和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此,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手术的必要性和术后情况,同时,让患者充分了解医院的概况,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对医生的信任。有条件的医院可让患者观看以往手术过程的录像,增加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和安全感。具体地:

a.满足病人的自尊心。当病人踏人科室时,护士应立即主动热情地上前迎接病人。表现出主人的亲切和友善,使病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b.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来接待病人,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产生安全感,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c.消除病人对疾病所产生的恐惧。病人人院后,护士应及时完成各项检查,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向病人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入科后的治疗护理等。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回答病人所提出的有关疾病的问题,并给予鼓励,指导病人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的有关注意事项,以减轻病人对疾病的焦虑,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处于良好的治疗状态,达到医患协同治疗的目的。

d.避免和缓解焦虑悲观心理。病人手术后急于知道手术效果,必然产生焦虑心理,甚至会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不利于术后机体康复。因此,在心理护理中,应根据病人的心态,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使心理冲突得到解脱,由悲观转为乐观,由失望转为充满希望,从而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毅力,把焦虑的心理转移到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中去。

综上所述,眼科病人特别需要高水平的心理护理。因此,应该通过努力加强心理护理工作,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眼科护理工作质量。

3.3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感情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也说明不同年龄、职业、工作和收入状况的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应该针对不同情况分别护理。例如,在满足患儿及家属的要求时,由于患儿来到陌生环境,主要表现是惧怕陌生人、陌生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因此,可以给患儿安排了单间温馨病房,室内挂放卡通图片,允许摆放患儿喜爱的玩具、图书、鲜花,但要保持整洁。配置电视、录音机,低声播放音乐,使病房里的气氛轻松、活波、充满童趣,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他们的满意度就高。如从边远山区来的病人,家中条件非常艰苦,医院的环境、饮食可能优于家里的生活环境,如果视力恢复良好,他们的满意度就高;而一个教授住院了,由于其平时生活优越,对医院的环境自然要求高,而且其对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滴眼液的作用与不良反应、眼病与全身病的关系等知识都急于了解,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对其进行这些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病人满意度就会相应下降。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告诉我们,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保健因素;如果缺乏,人们对环境将产生不满意。另一类是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却能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因此,在眼科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健全保健因素,更要注重采用激励因素。在保证患者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3.4体现人文关怀精神: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积极应对“人世”后医疗市场形成大市场、大竞争的格局,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面对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病人的诊疗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满足病人需要,提高病人的满意率,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

a.更新观念、学习和掌握人性化服务理念。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把方便护士转变为方便患者是护士工作的宗旨,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让患者收益,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把病人当亲人。处处尊敬患者,服务细致周到。

b.转变护理工作模式。责任护士在病人人院时,热情接待,介绍人院须知,做好导诊导检服务,合理安排护理时段。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实行事先告知制度。检查前后,手术前后,护理工作做到有解释、有指导、有效果。

C.实施人情化管理,使病人有“病房是一个舒适的家”的感觉。在抓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把情与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同情心爱心的驱使下,恰到好处地进行管理,让病人在住院期间感到病区是个家,这里有温暖、有爱心、有同情、有支持、有理解、从而有治愈的信心。

d.加强护士礼仪服务的规范建设,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把人文关怀贯穿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