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文化内容8篇

时间:2023-08-10 09:23: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文化内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文化内容

篇1

论文摘要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一种客观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有了新的内涵。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一旦为企业管理者及其劳动者所认同并为之拼搏,必然会给企业创造巨大的驱动力和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因素。谁掌握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掌握企业建设的主动权。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作用两方面探讨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提炼企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竞争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反映在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风貌之中。

1、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2、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3、企业精神必须以人文本。以人为本,要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一切管理活动。一是要突出柔性管理。目标管理是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到人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在监督和考评上更多的注重成果,而非过程,这就为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兴趣,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为此企业还可以采取工作岗位轮换等方式来实现此目标。二是构筑双赢平台。企业要构筑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首先,要让职工明白,企业不仅为他提供一种物质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他实现自身价值、寻求集体归属感的最理想场所,是职工在精神得利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让职工懂得只有企业发展强大了,才能给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让职工从深层次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全体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和力,使员工与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企业。其次,企业要有更高的发展必须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 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三)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它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整体的服务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那种把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已不多见了,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管理的驱动器,正是现代企业管理先行者潜心研究的宝贵结晶。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列入领导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计划落实,经常检查改进,特别是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精神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信念,使之成为战胜艰难困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全员参与是保证

全员参与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没有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就如同无源之水一样必然枯竭。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企业领导要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文化建设意识的教育,要让职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给职工提供参与实现目标的机会,引导职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并以此调动和激发全体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为之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职工和个人目标都能同时达到。

(三)创新发展是根本

创新发展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总体上讲,目前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摆脱旧观念旧思维羁绊,不断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事业需要创新。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决定了企业必须创新。如何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呢?一是要重新审视企业的现有文化,对企业文化进新系统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三是要立足于问题的发现、分析的解决,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客观要求出发,从利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适合企业发展,适合科技进步富有时代气息的企业文化。

三、 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这样三个阶段的管理进程。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属于制度模式、企业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了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但是,总有部分工作是制度和程序管不到的,如果太多的制度和标准让人难以掌握,就可能压制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运行效率,增大管理成本。现代管理属于文化模式,员工的工作都不靠人来监督、管制,而是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完成工作,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企业文化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和企业所从事的事业,一切基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程序都已经潜移默化为所有员工的职业习惯。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在实施战略规划、战略管理,这是每个企业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文化强大的内涵,是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品牌,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贤才、吸引客户,也是博得社会的认可的有效途径。在新的世纪,哪家企业拥有文化优势,哪家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

篇2

Abstract: Corporate cultur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and the role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corporate culture establishment.

关键词: 企业文化;内容;市场营销;作用

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contents;marketing;role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173-02

1 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带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其包含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及企业物质文化。其中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

1.1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团体具备良好精神风貌的主要因素,得到员工的共同认同,并被社会公众理解的一种群体意识即为企业精神。良好的精神氛围可以使员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并能激发员工斗志,增加员工的使命感和接受挑战的勇气,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企业文化对市场营销有着导向作用并且还是企业市场营销的精神动力,而企业市场营销的开展也推动着企业文化逐渐丰富与发展,二者是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任何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不仅要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展示给消费者,更要使消费者认可本企业形象,如此才能创建一个品牌。精神文化应以人为本,要明确管理过程中人的主导地位,通过调动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开展工作。首先要柔性管理,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具体的员工,如此便可以清楚的监督与考评工作成果,而不是过程,这就会促进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其次是要建立双赢平台,要让员工明白企业为他提供的不仅是生存手段,更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寻求存在感的平台,企业发展强大了,员工自身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使员工与企业结合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将增强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再者,企业应为员工的做好职业规划培训,使员工在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1.2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 企业制度文化是由企业法规、经营制度以及管理制度三部分构成的。它在企业文化中承担着中坚及桥梁作用,属于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它能够将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完美的结合,是二者的中介。制度文化是对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行为具有规范约束性的部分,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对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要求。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领导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成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这个共同的特点,即拥有高效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会敦促每位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企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的目标就是要使所有员工融入这个管理体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工合作,共同为企业发展出力。

1.3 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反映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及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动态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作风和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

1.4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 物质文化是形成企业文化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前提,属于表层部分,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以及工作作风与审美意识。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产品特点及标志性建筑等,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物质体现,这些均能使消费者对企业印象深刻。

2 企业文化对市场营销及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企业核心理念,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在新老员工交替中具有延续与保持性。过去企业主要依靠扩大企业规模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现今这已不再适合企业发展,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企业文化,它对企业的长久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轨道中,制定整体目标是企业为了在经济市场中得以生存与发展。而整体目标的实现要分解后落在每个员工身上,全体员工对实现总体目标都担有相应的责任,能激发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企业文化从精神上引导职工的心理与行为,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可以通过外部形象更深刻地体现出来,能够反映出企业文化观念、规范等内容,同时也会对公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海尔“真诚到永远”不但是对消费者的承诺,还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向导,能明确企业全员努力目标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2.2 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管理具有凝聚激励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并能将企业成员紧密团结起来,这种凝聚力的产生,一是企业重视员工个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重视集体观念,有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团结。二是企业文化注重从精神方面去感染员工,使员工对企业目标,观念等产生认同感,从而企业的重大决策能易于取得员工共识,并激发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在利益关系调整变动中使员工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保持稳定和谐的团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新、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2.3 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塑造鲜明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外部表现,例如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声誉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服务质量、员工素质及专业技术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总印象。企业形象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以海尔为例,其企业文化分为外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以及核心的精神文化。海尔的核心文化只有两个字,即“创新”,这一核心理念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并使海尔从濒临倒闭发展到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的位置。

2.4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自身的特色是企业文化的客观表现,企业一旦具备了自己的特色并确立了良好的信誉,便会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趋势,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便会彰显出来。例如沃尔玛依靠“天天平价”的精神文化核心跻身世界五百强之首。深层次的竞争不是产品质量或者是价格的竞争,而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的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都可自内而外的体现出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行为文化依赖于企业经营来表现企业的精神文化,这虽不是直接的,但却是更具有时效性的企业文化营销方式。

2.5 企业文化对社会具有辐射功能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之一,必须与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通过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这必然会给消费者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长久的促进作用。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3.1 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很多共性,但更会突显自身的特色。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体现本企业的特点,准确抓住企业的发展方向,认真分析企业所需要的特色文化,使企业更具备特色竞争力。

3.2 企业管理层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建立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培养形成,企业和员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特别是员工中的先进或模范代表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都集中地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所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来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员工都与企业目标一致,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他们地把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才能。

总之,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莅群.企业文化让企业充满生机[N].内蒙古日报(汉),2004,11,13(T00).

篇3

一、物质层文化

是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是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容貌、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也构成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行为层文化

行为层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包括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公共关系的规范。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

1.企业行为的规范是指围绕企业自身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行为规范。企业行为的规范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和员工行为等。

2.企业人际关系分为对内关系与对外关系两部分。对外关系主要指企业经营面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市场环境、国家机关、文化传播机构、主管部门、消费者、经销者、股东、金融机构、同行竞争者等方面所形成的关系。

3.企业公关策划及其规范。

4.服务行为规范:是指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制度层文化

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与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流程、厂纪厂规、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等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1.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

2.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为有效实现企业目标而筹划建立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与企业文化的导向相匹配。

3.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利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企业的制度文化是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

四、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1.“参与、奉献、协作”的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企业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通常通过厂歌、厂徽、厂训、厂规等形象地表现出来。

2.“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哲学: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上形成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现象。与民族文化、特定时期的社会生产、特定的经济形态、国家经济体制及企业文化背景有关。

篇4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157-0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员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一、企业文化首先是员工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成员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这种实现“人企合一”的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它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意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企业”的“和谐”,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来看,全体员工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贯彻“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自觉践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就是这一“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更要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员工生活,密切干群关系,在管理上将逻辑与直觉并重,将推理与热情相协调,才能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得以创造和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人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主体人”,企业文化不否认制度的严明,职务的威严,测量手段的科学化,而是强调在全部管理要素中,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统帅,关注人在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与发展,不断地丰富企业发展的人本观。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变了认识方式和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再把员工只看作生物意义和物理意义上的人,而是重视人的文化主体意义,注重启发人的创造能动性和自觉性,在管理方式上使企业管理者由物本观转为人本观。因此,应着重从尊重员工、民主管理等方面深入实践,体现人本管理的原则。当然,企业文化所主张的人本管理,从来不否认重视人的地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功利目的。它强调的是物质利益与人的地位的正确权衡和取得经济效益过程中对人的态度,它推崇的是企业追求利润与产值时对人的态度的铭记,它要求企业家在现代管理与经营中牢记人的重要地位的不可置换性。企业文化强调心理沟通,因为心理沟通是企业和员工之间文化认同、情感交流和基于共同愿景的认同。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和权利尊严交给企业安排,是一种庄重的奉献权的行为,企业理应为他们提供与他们业绩对称的发展平台,实现他们的预期愿望,使员工活出真正的生命意义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进步,主动为其设计前程,员工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就会形成高效率的环境与和谐的局面。因为员工在企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就意味着发展的权利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职业道路受阻,就不会有良好的心理沟通基础。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利益,对员工个人进步、成长漠不关心,与员工的关系只建立在有形的经济和制度关系之上,员工个人以体力和技术在有限范围内向企业换取物质利益,而对心理沟通上却没有用心来做,员工也就只满足于完成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那部分工作。因此,健康的心理沟通,会使企业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员工的潜在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人力资源的自主能动开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篇5

一、企业文化首先是员工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的和谐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成员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这种实现“人企合一”的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它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意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企业”的“和谐”,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更要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员工生活,密切干群关系,在管理上将逻辑与直觉并重,将推理与热情相协调,才能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得以创造和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

人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主体人”,企业文化不否认制度的严明,职务的威严,测量手段的科学化,而是强调在全部管理要素中,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统帅,关注人在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与发展,不断地丰富企业发展的人本观。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变了认识方式和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再把员工只看作生物意义和物理意义上的人,而是重视人的文化主体意义,注重启发人的创造能动性和自觉性,在管理方式上使企业管理者由物本观转为人本观。因此,应着重从尊重员工、民主管理等方面深入实践,体现人本管理的原则。当然,企业文化所主张的人本管理,从来不否认重视人的地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功利目的。它强调的是物质利益与人的地位的正确权衡和取得经济效益过程中对人的态度,它推崇的是企业追求利润与产值时对人的态度的铭记,它要求企业家在现代管理与经营中牢记人的重要地位的不可置换性。

企业文化强调心理沟通,因为心理沟通是企业和员工之间文化认同、情感交流和基于共同愿景的认同。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和权利尊严交给企业安排,是一种庄重的奉献权的行为,企业理应为他们提供与他们业绩对称的发展平台,实现他们的预期愿望,使员工活出真正的生命意义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进步,主动为其设计前程,员工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就会形成高效率的环境与和谐的局面。 转贴于

三、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首先,和谐文化是企业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发展合力的集中体现。当前,随着煤炭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营销网络,走上现代规模营销之路。这些新形势都要求参与现代企业生产和竞争的管理者和员工不仅具备严格的信用约束,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通过相应的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相应的价值观陶冶才能养成。随着时代的进步,先进的营销模式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只有协调工作,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篇6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员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一、企业文化首先是员工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的和谐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成员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这种实现“人企合一”的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它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意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企业”的“和谐”,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来看,全体员工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贯彻“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自觉践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2009-2012年,东明石化集团倡导的是“感恩、忠诚、奉献、进取”的文化理念,2013年,又提出了以“理想、坚持、实干”为工作总要求,以“产效提升年”为工作总抓手,以“齐鲁行管理提升活动”为工作总举措,就是这一“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更要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员工生活,密切干群关系,在管理上将逻辑与直觉并重,将推理与热情相协调,才能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得以创造和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

人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主体人”,企业文化不否认制度的严明,职务的威严,测量手段的科学化,而是强调在全部管理要素中,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统帅,关注人在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与发展,不断地丰富企业发展的人本观。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变了认识方式和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再把员工只看作生物意义和物理意义上的人,而是重视人的文化主体意义,注重启发人的创造能动性和自觉性,在管理方式上使企业管理者由物本观转为人本观。因此,应着重从尊重员工、民主管理等方面深入实践,体现人本管理的原则。当然,企业文化所主张的人本管理,从来不否认重视人的地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功利目的。它强调的是物质利益与人的地位的正确权衡和取得经济效益过程中对人的态度,它推崇的是企业追求利润与产值时对人的态度的铭记,它要求企业家在现代管理与经营中牢记人的重要地位的不可置换性。

企业文化强调心理沟通,因为心理沟通是企业和员工之间文化认同、情感交流和基于共同愿景的认同。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和权利尊严交给企业安排,是一种庄重的奉献权的行为,企业理应为他们提供与他们业绩对称的发展平台,实现他们的预期愿望,使员工活出真正的生命意义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进步,主动为其设计前程,员工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就会形成高效率的环境与和谐的局面。

因为员工在企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就意味着发展的权利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职业道路受阻,就不会有良好的心理沟通基础。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利益,对员工个人进步、成长漠不关心,与员工的关系只建立在有形的经济和制度关系之上,员工个人以体力和技术在有限范围内向企业换取物质利益,而对心理沟通上却没有用心来做,员工也就只满足于完成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那部分工作。因此,健康的心理沟通,会使企业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员工的潜在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人力资源的自主能动开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首先,和谐文化是企业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发展合力的集中体现。当前,随着国内成品油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石油成品油销售企业利用市场开放前5年的“过渡期”,强身健体,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营销网络,走上现代规模营销之路。这些新形势都要求参与现代企业生产和竞争的管理者和员工不仅具备严格的信用约束,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通过相应的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相应的价值观陶冶才能养成。随着时代的进步,先进的成品油营销模式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只有协调工作,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篇7

高职院校建立的时间较短,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虽已提出一段时间,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仍是比较艰巨的任务。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不够。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建立的时间较短,同时很多院校是合并院校,校园文化的累积薄弱。例如有的院校认为只要开展几次讲座、搞些学生活动,就是校园文化创新的表现,这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整体设计和规划,缺乏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例如有的院校过度重视硬件建设,在校园里大量堆砌名人雕像或石雕工艺品,过度注重形式化,忽略学习氛围的营造;有的院校则相反,虽大量开展“文体活动”但流于形式,占据大量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时间和精力。

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忽视文化性,重视职业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不仅是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要求具备高素质。高职院校过度推崇企业文化,培养的人才将不能保证国家定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面对高职院校文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建立既具有职业氛围又具有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有效方法,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良好对接与融合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积极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既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并要成为企业创新的带头人,同时更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因此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对接与融合意义重大。

2.满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职业性需要。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除具备一般校园文化的共性外,还具有职业性的特点。首先,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是按照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为企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急需的技术人才。学生在选专业的同时就确定了就业方向。其次是实践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基础理论和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和技术的培养。再次是区域性。高职教育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院校的发展也与地区经济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在坚持职业导向的前提下,还要结合所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只有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才能更好地展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自身特点,构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高职校园文化。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相应的文凭和相关的技能证书,同时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相当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注重其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这些非专业素质。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可以在保证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氛围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满足企业的需求。

4.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创建并形成具有高职特点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从教育部门开展的五年一轮的高职高专水平评估结果来看,优秀的院校主要是看文化建设。可见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努力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是非常关键的。

5.有利于缩短就业距离,实现零距离就业。

当前,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进入工作后,适应岗位的速度较慢,甚至有些会出现抱怨的现象,难以融入企业的环境。用人单位也反映毕业生适应企业环境能力差。加强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利用企业文化的优势,可以在校内提前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管理的素质,感受企业员工的纪律要求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而加强学生适应社会、企业的能力,保证毕业生能在社会和企业中生成和发展,从而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6.有利于二者相互促进,打造特色文化。

篇8

改进行政指导的方式与程序

可以为认识和运用行政指导提供相当的便利。为力促文化创意企业的版权融资,我国自应大力推进激励型行政指导,适当推进协调型行政指导,努力提高有行为法依据的行政指导所占的比重。抽象行政指导有影响面宽的优势,具体行政指导有针对性强的长处,亦应并行不悖,协调发展。上述的“信息公布实情”、“赞同支持表彰提倡”、“宣传示范推荐推广”等类别的行政指导,尤应予以倡行。如2010年5月8日,首个国家级版权交易系统在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正式开通,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也同步启动,为信托公司介入解决文化创意企业版权融资提供了契机。又如2010年6月,信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国内首个著作权交易保证保险产品。此次推出的著作权交易保证保险是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一次创新。著作权交易保证保险的功能是化解著作权瑕疵给有关交易方带来的风险。中行浙江省分行也于2010年开发了专门针对东阳横店影视产业试验区的“影视通宝”产品,以企业的影视作品版权和应收账款质押,向影视企业发放贷款。[3]对上述重大的市场信息,有关行政主体应予广为公布。至于华谊兄弟影业公司的版权质押多项目打包贷款以及光线传媒公司的版权质押组合担保贷款的成功个案,也应作宣传、示范、推荐、推广,以前景的展望和榜样的力量来增进行政指导的实效。甚至一些好的学术成果,也可宣传和推荐,供市场经济主体斟酌采用。为改进有关行政指导的程序,建议行政指导程序多依职权而启动,以体现行政主体的主动作为的特性。我国应讲求及时、自愿、平等、协商等原则,综合运用法定的、惯例的和结合型的程序规范,促使行政指导程序具有较强的协商参与性,保障包括文化创意企业在内的行政相对人的表达意愿和自由选择的权利,跟进乃至引领行政民主化的时代浪潮。一般来说,抽象行政指导的运作,应遵循起草、通告、评议、审议等程序;具体行政指导的运作,应遵循动议,告知和说明,听取意见等程序。为改进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版权融资的抽象行政指导程序,我国尤应补强抽象行政指导的审议会制度或听证会制度。当然,为了加强对违法的抽象行政指导的监督,权力机关可以依法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指导,上一级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撤销或者变更违法的抽象行政指导。

完善行政指导保障措施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