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09:22: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雕塑的艺术价值,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佛教文化由汉代晚期传入中国,魏晋时期日趋兴盛,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雕塑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及至隋唐时期,佛教雕塑更是成长为圆润璀璨的明珠。佛教雕塑的制作都是出自于民间工匠之手,所以群体性大于个体的创造性,更能体现群体性的审美价值观。这些唐代佛教雕塑处处显现出女性阴柔美,温文恬静的姿态、圆润的造型塑造、柔美的曲线刻画、包容与仁慈的佛教雕塑形象,正是当时人们的审美价值体现。
这种饱含着女性阴柔美的佛教雕塑在唐展到了极致,唐代也因此创造出了典型的菩萨造像体系。其中之一就是:凡是能够让人联想到女性温柔和母性慈爱的品性,都万流归宗般全部集中在此时的菩萨造像上,例如观世音菩萨的造像。另外,唐代菩萨雕塑依据一种“三道弯”的躯体造型节奏来塑造,这是雕塑表现女性美的通用方式。和印度神像比较,唐代的佛教雕塑没有激烈的动作,更多的是有着人世间的风情。她以含蓄抑制的力量,激发出全身丰沃的、无法言喻的温柔,犹如它充盈着脂肪的躯体。唐代佛的世界正是这样丰腴的世界,佛、菩萨、力士、供养人中,除了力士是体健如牛的男人风格外,其它无不丰肩满胸、手肥腰柔,以丰厚的形体来呈现体态。这是一种世俗的丰硕,体现了唐代人“以胖为美”的审美价值观,也正是唐代物质充足,人们生活富足优越的写照。
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唐代这样演绎着女性丰满的美,这种对世俗生活的热情、生活的满足感,以至于深深地影响着彼岸佛国,似乎佛教不再是人们精神的寄托、灵魂的归属,更像是变成了人们游戏玩耍的消遣品。
2.从唐代民间雕塑看唐代人的审美价值观
唐代民间雕塑体现在两个方面:陵墓雕塑和陶瓷雕塑。这里将陵墓雕塑归到民间雕塑中是有个人理由的。虽然陵墓雕塑是应皇权要求而制作,但是工匠一般由民间匠人组成,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作品蕴含着当时流行于社会上的雕刻审美风尚。这种风尚不但出现在上层阶级的活动范围,而且广泛地渗透到各阶层人们的活动范围,因此带有普遍性。所以雕刻体现的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整体审美需求,故而将陵墓雕塑归到民间雕塑的范畴。
在唐代的陶瓷雕塑中,很大一部分也应归到陵墓雕塑中,例如墓室内的陶瓷冥器,但是无论从体量、题材还是材料上都应将其另外来论,这种冥器体现在“三彩陶塑”和陶俑上。古人将唐三彩及陶俑置入墓中,目的是为了在陵墓中营造一种美观、壮丽的氛围,这是一种审美情感。唐代陶瓷雕塑的最高价值是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唐代文化最根本的特点,而对精神的追求又在其文化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陶瓷冥器恰好契合了唐人的这种心理需求。唐代陶瓷雕塑形象逼真生动,非常真实地表现了当时的世俗生活,是当时社会精神状态的艺术体现。例如唐三彩中体形健硕的马和体态丰腴、神情微笑满足的侍女俑。这不正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么?当然如果没有开放的社会氛围,没有人们关注自我、关注生活的状态,这些优秀的陶塑作品是不可能出现的。
唐代陵园石雕艺术的主旨是在生与死之间、现世与虚幻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达到对生命与死亡的交流,使逝者永生。这体现了王权统治的欲求、生命的欲求,而雕塑这种造型艺术是满足这种欲求的手段,工匠们运用艺术的手段在满足这种欲求的同时,也体现着审美价值观念的欲求。例如乾陵中央大道两旁的雕塑正是这两种欲求的交织品,其中10对翁仲石像庄严肃穆、造型概括简练;61对王宾像造型写实,姿态端庄,体格丰腴,这正是唐代人审美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3.唐代人的审美价值观
唐代因社会风气开放,人们思想活跃,精神相对开放,雕塑艺术因此十分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人们在审美上更趋向于现实美感,更多关注自身的美。体现在佛教雕塑上,是对虚幻的宗教形象加入强烈的主观因素,把现实中的客观形象根据主体欲求加以改造,体现一种女性阴柔的美、一种丰腴的美、一种世俗的美、一种阴柔与阳刚相和谐的美;体现在陵墓雕塑上也呈现从虚幻回归现实的演变趋势,即使是以神兽为内容的题材在表现的手法上也更趋向于生活化,追求现实生活的真实美感;体现在陶瓷雕塑上更体现了生活的美,国力的强盛,生活的富足,使得人们更加自信,更贪恋美好的现实生活。这种大唐气象使得人们在审美价值上更追求自信的美、丰腴的美。这种现实化的审美价值趋向说明了唐代人审美价值观念相对于前代的转化,体现了唐代人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公共环境;价值
中图分类号:J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31-03
一、城市雕塑的概念及其特征
城市雕塑是为特定的公共场所或公共环境设计、创制的艺术,是公民社会中人们表达情感、交流心声与平等对话的一种工具和行为方式。因此,城市雕塑也被称作“公共环境艺术”和“市民艺术”等。
城市雕塑通常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公共性。“城市雕塑”的设置本质上是一种公众行为,由公众为反映和诉诸其自身社会的、物质的、历史的和政治的需求而创制;要不要设置雕塑,设置什么样的雕塑,最终都应该由公众来决定,具体操作者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公众的代言人和公众行为的执行者,而不是训导者。
二是环境性。环境性是城市雕塑与其所在环境(城市中某一地点或场所)联结成为有机整体的属性。就此而言,城市雕塑不存在于独立的形式,它只是整体城市、建筑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要素,并同环境中其他构成要素之间保持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说,离开了所处的具体环境,城市雕塑就会受到损害,亦或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东西。
以上基本特征进而派生出城市雕塑的其他特性:
第一,欣赏的强制性。既然为特定的公共场所或环境而设计和创制,城市雕塑自身就成为公共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可以不去美术馆或专业画廊观摩“架上绘画、雕塑”,可是只要身处公共空间,人们就会或者不得不看到设置在那里的城市雕塑;第二,形式的“审美性”。公共艺术的作用在于提升或创造公共空间的文化品位与精神功能,提高公共环境的美度。这就奠定了城市雕塑在城市和建筑环境中的本质作用与基础性地位,“形式美”便愈发不可或缺。
二、城市雕塑的当代价值
从城市雕塑的本质和创作根源上看,它一开始就带着一种强烈的满足公共需求,体现社会、地域、场所集体精神,表现和探讨公共事务等的目的性。它是公共空间的高级文化形式,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体地讲,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城市雕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一)打破城市“钢筋水泥之森林”的固有形态,活跃城市氛围。这方面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大部分的构成主义、有机主义及其他流派的雕塑格调多活泼轻快,具有愉悦感、新奇感和时代感,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活跃的景观元素。约翰.亨利(美国)为深圳创作的《深蓝》(图一),三片深蓝色喷漆钢板相贯而立,方向各异的深蓝色长杆穿插其中,线面在对比中完成调和,没有叙述,没有情节,溢于其中的只有明快的色调,一种力的较量和均衡统一了主题。周围相同色系的建筑物在其搭配下立刻显得活跃而充满生机。
(二)反映地方风光,融汇历史文化,提高整个社会的美育感受力。城市雕塑是人文精神与物质体量的高度融合的艺术。一方面,各种寓言、神话、传说、民俗以及史实成为新时期城市雕塑的得力素材和主题,它的存在是该地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或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在商业街道和主题公园定期举行的各类临时性艺术作品展览,又促使固封于陈列馆中的架上艺术走下“艺术殿堂”,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触目可及的内容,既宣传了作品又普及了大众美育。
(三)转换了一般艺术品的角色。今日的城市雕塑已然脱离高、大、全的说教模式,转而成为城市生活的参与者和公共空间的服务者。城市雕塑可以具备装点城市景观、增添生活情趣、舒缓压力、提供游戏和娱乐等等功能。醒目的雕塑,或具有休憩功能的雕塑设施可以吸引行人停留下来赏评或相互交谈,从而为公共环境中的群体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位于四川成都的“活水公园”之所以有“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的美誉是与其中的独特雕塑群分不开的,(图二)这些雕塑群由著名雕塑家邓乐及其合作者设计完成,巧妙地把雕塑的概念融合于一个大型的水净化系统中:把从府南河里抽上的水注入沉淀池,然后一路流经这些雕塑群、植物塘、养鱼塘、氧化沟等地,最终得到净化,重返府南河。最有趣的是几处利用气旋原理设计的独特的雕塑设施,使水流如山涧溪流般回旋跳跃,意趣无穷,经常吸引游赏的大人、小孩在此戏水、休憩、谈天说地。出色的雕塑群营造出林水相依、天人合一的和谐氛围。此时的雕塑已超脱其一般的艺术品意义而成为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展示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和先锋观念。艺术审美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受众,也为艺术家所拥有。城市雕塑走入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关注和交流,这种近乎强制性的公共艺术,为社会大众带来艺术家们的独特视角,许多前卫的艺术观念在此得以展示,对普通群体形成视觉与观念的冲击。苏索(西班牙)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的参展作品《盘的开启》(图三)通过一组半合半启的圆盘,欢快而机巧地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金属的轻巧感和机械的精致美,在统一的模数中通过角度变化略显不同,光线在此成为主导视觉的一种手段。光感和光影,通过圆盘的不同开启角度形成了丰富的明暗影调。而最为奇妙的是,作品在形体的展示中,又暗示了一种过程性的概念,雕塑静止的终极形态似乎不足以表示作品的全部意义。这里,圆盘展开和开启的瞬间,成为人们脑海中一个触不可及又抹之不去的幻影。一种行为艺术的特质被赋予在这寂静无声的作品之中。
(五)城市雕塑在诸多影响公共空间品质的方面,城市文脉的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强调城市公共环境的可识别性与文化多样性是新时期城市雕塑的主导内容,艺术作品由此不再是艺术家单纯表现自我的途径和手段,追求公共环境的高品质成为艺术创作的中心,文脉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深层次内容,也就成为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焦点与核心。
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文化赋予城市雕塑以特定内涵。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水平的象征,具有其他文化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在之前这是一个全世界都鲜有人知晓的小城市,但是,随着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为该市所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成,一举使这座城市成为20世纪世界最大的亮点之一。(图四)这个把生机性和现代工业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的巨型建筑式雕塑让全世界的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对空间构成梦想的当代性质,仅在它开放的第一年,门票收入就占该地区的GDP的0.5%。一座“特别的城市雕塑”不仅带动了这个城市的知名度,还丰富了这个城市的文脉,拉动了这个城市的经济。
三、结语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城市雕塑”这一公共艺术形式越来越深入到广大群众生活中,逐步遍及各类公共场所,其价值也逐渐地被广大群众所认知。它强调对公众的尊重和对环境的整合,既丰富了城市景观,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又拓展了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大踏步前进,充分认识城市雕塑的价值、认识公共艺术的价值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应用,将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如快马加鞭,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于美成.当代中国城市雕塑.建筑壁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2]钱绍武,范伟民.中国雕塑年鉴[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
[3]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雕塑艺术;社会文化;特征;价值作用
0 引言
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不同国家,甚至是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其雕塑艺术的风格都大不相同,每一种风格的雕塑艺术都受该地区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同样,在每一个地区雕塑艺术作品身上我们也可以发现该地区有特色的一些影子。例如,我国唐朝时期,经济发达,国土面积大,而且唐朝的女子都以胖为美,因此唐朝时期的雕塑的体积比较大,而且雕塑风格也是一些奢靡、豪华、繁荣的风格,唐朝之后的明清时代,经济发展相对于唐朝弱,因此明清时代的雕塑大多没有唐朝雕塑的那种繁荣、奢靡之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雕塑艺术已经与世界接轨,但是这些灿烂的历史雕塑艺术会一直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2]
1 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1.1 反映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雕塑艺术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为雕塑品,以不同的形象作为雕塑原型,其原型可以来源于古老的传说,也可以来源于口口相传的奇闻异事。雕塑家通过雕塑品将这些原型雕塑出来,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承。同时,这些雕塑品也可以为后人研究这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提供依据。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唐朝的经济十分发达,从一些出土的唐朝雕塑品中我们更加可以肯定这一点,唐朝最出名的皇帝唐太宗的墓前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浮雕石刻―昭陵六骏,浮雕中的六匹骏马每一个都栩栩如生,而且形态姿势各有不同。如此精美的浮雕艺术品和雕刻手法也从侧面印证了唐朝经济的发达。
1.2 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许多雕塑艺术品的雕塑来源于中华文化。例如,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儒学家,也是儒学的创始人之一。因此,在许多孔子讲学的地方都有孔子的雕塑品,或是谆谆教导中的孔子,抑或是独自思考的孔子。这些保存下来的雕塑品无一不是在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儒学文化。雕塑艺术,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不但在表达一种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纪念,更应该是一种鼓舞的力量,鼓舞着我们带着我们中华文化走向全世界,让我们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 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特征
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社会象征意义,即象征着某个时期全体社会人民最真切的期盼。例如,古时候的人民最害怕的就是天灾和战乱。尤其是战乱,两国交战,不但要牺牲很多士兵,而且交战两国的人民也会久久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西汉时期的边疆人民饱受匈奴的骚扰,于是西汉派出了霍去病去平定匈奴之乱,历经数年之后,霍去病不负众望,平定了匈奴之乱,但是霍去病却在二十四岁时因病去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在西汉边界修建了很多霍去病的雕像,这些雕像寄托了人们对这位英雄的敬佩与哀思,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这位大英雄可以继续保佑他们的和平生活。[3]在每个不同的社会时期,生活在每个不同社会时期的人民生活愿望不同,有的时候希望国富民强,有的时候希望风调雨顺,有的时候希望平安健康,智慧而淳朴的中国人民用艺术将这些美好的向往都表现在雕塑品中,形成每个时期特有的雕塑特色。
3 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价值作用
3.1 雕塑艺术是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居住地逐渐从农村迁移到了城市。近些年来,城市人口的增长数量一直高于农村人口的增长数量。随着在某一个城市居住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城市建设也会随之越来越完善。日益完善的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也可以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环境建设中首先考虑到的就是绿化,这是与人民健康相关的问题。在绿化工作完成之后,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建造了许多雕塑品,继而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需要。
3.2 放松人们生活的紧张感,陶冶人们的情操
随着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住房、工作、家庭和孩子等。这些压力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生活的紧张感,在这种高度紧张感的生活状态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久而久之,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在城市建设中增加一些雕塑品可以起到一定的放松人们生活紧张感的作用。例如,一些造型可爱憨厚的小动物雕塑品可以使人们会然一笑,使人们暂时逃离出巨大的紧张感中。除此之外,一些具有鼓舞意义的雕塑可以鼓励生活或者工作失意的人们继续努力,各式各样的雕塑品可以表达各式各样的含义。
3.3 延续与传承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发展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文精神,也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些人文精神和历史发展过程如果没有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对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子孙后代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雕塑可以很好地把这些人文精神和历史发展进程保留下来。若干年之后,继续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些雕塑感受整个城市一路传承下来的人文精神,也可以在这些雕塑中仔细体会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将这些人文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4 结语
一个小小的雕塑品,一门看似不起眼的雕塑艺术,其背后都蕴藏着这么丰富的社会意义,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小视,其在社会的进展过程中所起的价值作用也十分巨大,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每一份雕塑品带给我们的文化意义,用自己的力量去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雕塑文化和雕塑艺术。以上是笔者个人的粗浅之见,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相关的工作人员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张迪.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价值与理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2014(03).
[2] 赵彤,孔超.影响雕塑和壁画艺术与公共空间关系的要素[J].现代装饰(理论),2014(01).
[3] 梁杰亮.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3(09).
[4] 黄光武.雕塑艺术与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3).
[5] 李新华.岭南传统建筑装饰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6] 吴小刚.论现代园林景观与雕塑艺术的融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关键词:传统木雕 现代雕塑 艺术 联系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陶瓷雕塑并不是简单的艺术品设计,而是运用陶瓷工艺技术,经过不断地加工创作将雕塑与陶瓷结合,从而塑造出更有艺术价值、更精美的陶瓷产品。陶瓷雕塑产品的价值功能在于,它可以在不同的场所摆放呈现,如博物馆、寺庙、家具城以及会客厅等的摆放陈列。通过环境的美化和人工布局的加工,可进一步优化陶瓷雕塑产品的陈列环境,从而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同时,一些历史悠久的陶瓷雕塑产品的欣赏价值较高,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还具有收藏价值。因此,陶瓷雕塑产品除了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之外,还可以满足人类物质方面的需求。陶瓷雕塑是陶瓷业中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陶瓷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在隋朝时期就开始了陶瓷雕塑产品的发展创作,创作的陶瓷雕塑产品外观精美、质地优良、风格多变。相较于其他陶瓷种类、特征而言,陶瓷雕塑产品更加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和青睐。发展到清朝时期,我国的陶瓷雕塑产品驰名海内外,享誉世界。直到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陶瓷雕塑产品依然盛名不衰,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的陶瓷雕塑产品设计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传统的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经历了百年的岁月,具有历史感。随着科技大发展和陶瓷雕塑工艺的进步,陶瓷雕塑产品设计也在不断转变。陶瓷雕塑工艺设计师们不再倾向于形式单一、固定的表现力。随着时代的进步,陶瓷雕塑设计信息交流传递的普及。创意性地表达陶瓷雕塑产品成为更多工艺设计师的设计出发点,陶瓷雕塑产品的发展历久弥新。陶瓷雕塑的设计体现在陶瓷产品本身的艺术语言表达方面。陶瓷雕塑工艺设计师们通过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的文字化、图形化和色彩化,从而不断地掌握陶瓷雕塑设计的原则。陶瓷雕塑设计的过程是遵循陶瓷雕塑产品设计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创新过程。设计师们不仅要满足客户的设计需求,还要让广大消费者取得认可和认同。因此,陶瓷雕塑产品的发展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2陶瓷雕塑产品的设计特点
陶瓷雕塑产品的创意越来越青睐于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渗透,尤其是倾向于中国的历史文化。陶瓷雕塑产品的创作设计不仅注重陶瓷雕塑产品的特点表达,更是通过设计者情感的表现、设计信息的传递,从而增强陶瓷雕塑产品的视觉传达和视觉冲击。因此,陶瓷雕塑产品具有自身的设计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陶瓷雕塑产品审美自由多样
我国瓷器雕塑艺术品主体、客体的审美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关于陶瓷雕塑在新产品创作过程中的审美自由首先体现在客体上。时展推动了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提升,陶瓷雕塑产品也以审美客体的身份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就陶瓷雕塑产品自身而言,陶瓷雕塑产品的制作原材料、创作过程、制作工艺技术、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都充满了自由多变性。同时,陶瓷雕塑设计师的创作过程具有偶然性和多变性,创作方法和设计理念是随着设计者的设计灵感不断地修改变化。正是由于这一偶然多变性,陶瓷雕塑产品的“新奇”便抓住了广大审美主体的心。其次,陶瓷雕塑产品的审美主体自由多样。陶瓷雕塑产品的审美客体自由多变,其审美主体也是自由多样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精神需求的提高,就陶瓷雕塑产品的欣赏主体来说,其自由多样的发展是随着审美客体的自由多变发展的。对于陶瓷雕塑产品而言,其功能价值在于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并取得审美主体消费群的认同和认可。不仅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会对审美主体的审美有所改变。就审美主体消费群自身来说,随着年纪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以及心态的变化,其审美需求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正是由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要求的自由多样变化,因此,在陶瓷雕塑产品的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创作新的陶瓷雕塑艺术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要。
2.2陶瓷雕塑产品创新多变
对陶瓷雕塑新产品的创作而言,只有不断创新,推陈出新才能发展。世间百态,瞬息万变,陶瓷雕塑产品作为一种审美客体,也需要根据审美主体的发展不断变化而不断创新。陶瓷雕塑产品在创作过程中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从隋代开始,经历唐、宋、明、清、民国一直到今天,陶瓷雕塑产品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正是在每个时期,陶瓷雕塑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而创新,所以陶瓷雕塑产品才能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创新,陶瓷雕塑产品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创新不断地推动陶瓷雕塑产品的发展,使其有经久不衰的鲜活的生命力。
2.3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目的明确
在艺术家创作陶瓷雕塑产品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将设计原理、创作灵感、设计原则和方法融入陶瓷雕塑的创作中去,制作出精美的、有价值的新产品。正是艺术家们在新产品创作之前,便有了明确的目的,才有新产品不断涌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时,对于陶瓷雕塑来说,不仅要取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还要明确陶瓷雕塑产品的商业经济价值以及生活使用价值,从而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物质需求。所以在陶瓷雕塑产品的创作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带着这些目的性,将创新融入陶瓷雕塑新产品的创作中。陶瓷雕塑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
3探析陶瓷雕塑产品的设计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的飞速前进,对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要兼具多重性,从而实现产品的多功能价值。
3.1对陶瓷雕塑产品的艺术价值要求
在陶瓷雕塑产品的艺术价值上,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秦代的兵马俑,唐三彩,融入书法、绘画的宋瓷。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价值追求上迈上了一个新时代,主要表现为瓷质光洁、造型优美、风格多样。明清两代的产品则主要表现为雄健、豪放、凝重。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和丰富,陶瓷雕塑中融入的文化艺术价值更加丰富多样。
3.2对陶瓷雕塑产品的实用价值要求
中国传统木雕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辽宁新乐遗址和河姆渡新石器时代,远古先祖们制造的木鱼、木鸟等是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开山之作,经过先秦和秦朝,木雕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在汉朝进入发展高峰期,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展现出古人的高超技术工艺。到了现代,现代雕塑继承传统木雕的精华,形成民族性与时代性一体的现代雕塑艺术。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之间的继承关系
据了解,我国的传统木雕在史前就已具备相当高的标准,但古人却很少有人重视其艺术价值,多认为其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而人们对木雕的认识也非常匮乏,这与我国传统学术思想有关。在古代,琴棋书画乃艺术之高品,而木雕则只是一种制造品,而不是高雅的艺术。那时候,木雕作品都是由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跋山涉水的寻找材料,用铁制工具雕刻出各具特色、风格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由于木雕没有获得相应的艺术地位,故而民间艺人也多将其当做一种谋生的本领,而不是高雅的艺术。而且,这些民间艺人的知识水平一般不高,尤其欠缺理论知识,只是动手能力较强,而传统木雕则作为一种谋生的本领被以薪火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也正是这些历史原因使得传统木雕的艺术语言魅力没能展现出来。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传统木雕是我国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技术最为成熟的以部分,虽然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少,但可以借助古代雕塑来弥补。
虽然传统木雕以谋生手段被传承下来,但其仍在不同历史阶段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对我国的现代雕塑产生重大影响。现代雕塑在感受前人娴熟技艺的同时,思考前人的智慧对当代雕塑的影响,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木雕,实现古今融合、中西交融,在不断的更新、改变、创新、转化、融合中发现本民族文化的精髓,找寻适合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推动现代雕塑的发展。所以说,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之间是一种继承传扬的关系。
另外,从精神角度来说,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具有共通之处,它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抛开形体的限制,使人们正确认识雕塑的精神。比如:中国少数民族佤族的祭祀木雕――寨桩,用树木做成象征人类始祖的标记,以单纯的精神为目的,通过朴实的造型、图案、符号,传达着某种特殊信息。作为宗教艺术品,寨桩被佤族人民认为是其与神沟通的桥梁。现代雕塑之父――布朗库西的《无尽之柱》是其晚年作品,其以O形为基本单元形式,从地面一节节向上延伸,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净化人们的杂念,使人们摒除诱惑和困扰,进入原始宗教情感体验中,感受纯粹的精神慰藉。将这两个作品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见,二者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在精神意识形态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尽管二者的精神力量不同,但二者通过简单的造型使人们正确认识形体塑造艺术,深入宇宙的精神境界,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它超越时空,实现艺术的汇流。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之间的关系
走在大街上,我们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现代雕塑作品,但其中的精品却非常少,从功能角度来看,现代雕塑主要有明器雕塑、纪念雕塑、工艺雕塑、宗教雕塑、装饰雕塑、陵园雕塑这几类。其中,明器雕塑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成实物和虚拟两类,在陶器、木材、石材、竹子等物品上雕塑虚拟的物象,这种雕塑最早是为替代原始时代残酷的陪葬制度而出现的,而到了现代,加入美学、原材料的技术加工等因素,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雕塑史上一种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雕塑。虽然说现代雕塑中很少有这类雕塑作品,但其艺术价值则是无法磨灭的。
装饰性雕塑在古代建筑物中非常常见,其技术成熟、样式多样,艺术价值不高,而现代人很喜欢这种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宗教雕塑与少数民族密切相关,这与中华文明有重大联系。我国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佛像非常常见,在全国各地均可以看到佛像,这些佛像按照一定的风格、规格雕塑。由于当权者重视佛教,故而佛像的风格、规格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这虽然拓宽了佛像的范围,但也限制了雕塑的发展,使其失去生机和活力。在现代雕塑艺术中,越是年代久远的佛像雕塑作品,其艺术价值、地位就越高。
纪念性雕塑是最为常见的现代雕塑作品,无论是标志性地方还是在学校等,我们都可以看见纪念性雕塑的身影。如:厦门的中秋博饼雕塑、泉州的大坪山郑成功雕像、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雕像、厦门大学的鲁迅雕像等都属于纪念性雕塑。人们为了纪念某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通过雕塑来表达寄思。纪念性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有较宽广的发展空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当然,无论是哪一种雕塑,其都是现代雕塑艺术中的一部分,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知道,艺术的发展是慢慢累积形成的,新的艺术在旧艺术基础上继承和传承,发展成为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相互融合的新艺术,雕塑艺术也是如此,我国的雕塑艺术经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发展成为现代精彩纷呈、百家峥嵘的现代雕塑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到汉朝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雕塑从新石器的简单雕刻到汉朝时大型物件的雕刻,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特色和审美情趣,这一阶段产生不少优秀的雕塑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如:秦朝的兵马俑。汉朝到唐朝是第二阶段,此时的雕塑处于理性发展阶段,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黄金发展时期,是雕塑史上的鼎盛时期。唐朝到清朝是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并开始走下坡路,许多雕塑作品失去其艺术价值,只是为取悦人而产生,艺术的个性被扼杀。到现当代的第四阶段,雕塑艺术进入古今、中西交融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开始走向集大成化发展,呈现百家争鸣的发展状态,雕塑与现代人的生活、审美观、价值观、大众文化等紧密联系起来,反映人们精神世界的求索。
三、现代雕塑艺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一体化
从现代生活状态来看,青年雕塑家不可能与老一辈的雕塑家一样,直接将古代或西方雕塑中的内容融入到雕塑作品中,其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承担更重的责任,当然发展前景也更加盲目。在这个中心融合、古今融合的湿气,雕塑家不仅要吃透我国传统木雕、雕塑的技艺,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西方雕塑艺术的精神价值,在中西融合中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我国传统雕塑的当代性传承,实现现代雕塑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一体化。
事实上,民族性与时代性本身就是不可切分的整体,民族性是基础,时代性是发展和演变,不能单独强调雕塑技艺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而是要从现代雕塑艺术上强调整体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理念发生重大变化,雕塑艺术的造型美也要跟随者时展而变化,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由于人的审美情趣受到民族、生活、文化、年龄、兴趣、性别、时代等的影响,不同的人对传统雕塑作品的直观感受不同。而从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出,凡是优秀的作品,其无一不含有对比成分,无一不在对比中实现统一。因此,现代雕塑艺术也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解放思想,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不同风格的雕塑艺术发展。在当前这个复古思潮形势下,积极吸收中国传统雕塑的精华是必要的,实现古今的完美融合。比如:明清时期的雕塑品具有实而不华的特点,是艺术与自然美的协调组合,而汉朝的古朴有余,雅致不足。我们则可以充分吸收传统雕塑艺术的某些元素,应用到现代雕塑作品中,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协调统一。2008年完工的无锡灵山胜境的“灵山梵宫”是一座当代佛教艺术殿堂,其中的木雕面积多达1.5万?O,木雕与石雕、彩绘、铜雕、园林的有机结合,创造圣洁、和谐、庄严的环境,促使人心灵的净化,让人如沐春风,感受圣洁的宗教舞曲。又如:以《白蛇传》为主题的杭州雷峰塔工程,其木雕采用多层叠雕制作,综合应用平面浮雕、半圆雕等多种雕塑技艺,通过逐层对接组装形成大型雕塑作品,在一个平方上从近到远,从低到高,创造震撼人心的三维立体雕塑艺术效果。
关键词:特有意义;特有价值;特有魅力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33-01
雕塑的出现是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形象的创造。当时人们由于对自然界认识的有限和雕刻技术的不足,雕塑不是直接地描述自然,而是用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概念和想法。现代雕塑起始年代众说不一,最普通的说法也许是1897年,那年罗丹雕塑作品《巴尔扎克纪念像》问世,1881年德加的《14岁的小》在展览会上所引起震动,或者更旱的年代,杜米埃在1830年创作的《头像》,其表面夸张变形的手法令人震撼,从真正意义上讲没有一个雕塑能够标志着全新阶段的开始。
一、雕塑艺术对人类所产生的古今意义
古时雕塑艺术以古希腊最为闻名,他们的主要特点是:1、肉体与理性的协调;2、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人与自然的一致;4、黄金分割的准确运用。不同于政治领域的和谐,在雕塑艺术领域,和谐被赋予了更为简单而质朴的内涵。在神话系统无处不在,民主制度高度兴盛的古希腊社会中,人们用雕塑这种艺术形式,通过比例协调、形体对称、形象丰满、精神高贵和神人同一的造型表达了自己对宗教世界的不懈探索和认识。宣传了社会和谐之美。
现代雕塑艺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人类审美的提高,艺术家的表现常将物或事件等理念通过象征性、抽象性来表达。既能起到调节人类生活节奏作用,又起到了宣传文明和美化环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她能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让人充满希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二、雕塑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特有价值
(一)对现实生活的价值
雕塑艺术是三维空间艺术,它创造的艺术形象最贴近我们的感知方式,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喜爱。雕塑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再现中包含着表现的艺术。对人们生活有着真实的写照,为人们生活带来美好。对城市雕塑作为人的创造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在诠释着社会生活和表现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以此来表达城市的文明特征或精神状况。
(二)极高的收藏价值
在西方国家,纯艺术品的收藏主要是绘画和雕塑,但雕塑艺术的需求,不仅不亚于绘画艺术,而且在西方艺术品市场中,雕塑艺术还是最名贵的。随着资讯科技的发展,由于文化不断互相渗透,人们观念逐步发生变化,审美也日益趋同。加上现代建设和当代家居环境的变化,雕塑艺术环境应用和家居摆设装饰中已越来越受到欢迎,特别是年轻一代收藏家的兴起,他们时尚的观念与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得以往少人收藏而又富有艺术价值的雕塑作品逐步纳入其收藏规划之中。同样,随着各种艺术思潮与现代观念的泛涌与碰撞,众多雕塑艺术家在传承发展传统艺术的同时,也不断吸收着各种艺术营养,运用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及创作手法赋予雕塑作品更为鲜明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从城市雕塑为主再转向架上雕塑的发展,艺术家个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架上雕塑的体积和经济投入的适应性广也使其更为普及。随着收藏市场的打开,雕塑的艺术价值正在不断的提升中。
三、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雕塑创造的形象往往都是活生生的“美”的形象,不用更多的分析、理解,便已经具备了直观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相反,雕塑长于再现,拙于表现。雕塑艺术相对于表现性艺术而言,较多地具有摹仿性、客观性、真实性。它往往以具体的生活现象、自然物体、现实人物作为造型的参照或原型。再现生活中客观事物的美。当然无论雕塑多么生动,多么扣人心弦,它只能选取生活的一刹那加以表现。但是凝固并不是状态的静止、时间的僵滞,而是一种时间的浓缩,是运动过程的聚合。雕塑的魅力恰恰在于,它是在凝固中求得运动感的艺术。雕塑艺术的旨在追求静态中的动态,瞬间中的永恒。人们普遍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是对生活的再现。由于诸多原因,雕塑已经成为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四、结论
雕塑是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的直接作用就是艺术的享受给人以启迪,让人们在从事劳动的时候目标更清晰 态度更坚定,情感更丰富,提高了工作效率。给社会带来福音,具有养生之功效。雕塑的功能与文化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是物质与精神互相碰撞的产物,都有特殊的价值和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雕塑;现代景观;艺术融合;景观艺术
中图分类号:J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82-02
一、现代雕塑艺术和现代景观艺术的关系
(一)在现代景观中运用现代雕塑艺术能够提高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以目前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形势来看,人们对现代景观的审美标准越来越严格,精神文化诉求日益加深。在现代景观中运用现代雕塑艺术,一方面可以装饰点缀环境,丰富园林艺术种类;另一方面通过现代雕塑蕴含的独特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增加欣赏功能。例如,在动物园、植物园中,雕塑建筑要以动物或植物相关的文化产物为原型,与整体的园林景观相协调,突出主题环境背景,做到艺术性和观赏性双赢。对于现代园林艺术来说,要寻求艺术文化输出与人们审美需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使现代景观与现代雕塑有机融合,充分提升现代景观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二)现代雕塑是现代景观的艺术深化和文化延伸。现代园林景观艺术的主要创造方式是在整体环境规划好之后,加入各种景观元素建造出来的。其中,现代雕塑作为当今园林艺术中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体现出深厚的艺术造诣,传达出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前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象征着民族英雄们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同时也是纪念缅怀先烈的标志景观,与天安门相互守望,见证了伟大祖国自强不息、英勇斗争的精神内涵。
现代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既要体现其艺术文化内涵,还要同时兼顾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审美诉求。在现代园林景观艺术的创造中,必须强调以人民主体需求为中心,现代景观与现代雕塑融合的重点是服务于人民,这样才能体现出二者的价值,因此,现代雕塑是现代景观的艺术深化和文化延伸。
(三)现代雕塑是现代景观艺术创作理念的体现。现代雕塑艺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越来越符合社会特征和时代气息,现代园林景观中使用现代雕塑的频率不断增加,而雕塑创造也成为了当今时代研究的热点。
现代雕塑作为现代景观艺术创作理念最直观的体现,其创造灵感和创意源泉应该与当代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现代雕塑艺术涉猎内容很广泛,不仅包括建筑类、艺术类,还涉及到数学、物理和材料等专业学科的知识,也从侧面反映出现代雕塑一方面要具备艺术美感和较高的观赏性;另一方面还要兼顾雕塑涉及的科学性,体现出结构艺术的美感。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能够从这两个方面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与身临其境的氛围代入感,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官感受是难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这也正是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相融合的独特魅力之一。
二者的相互融合,使得雕塑艺术与园林景观艺术相互衬托,相互影响,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融合的途径
(一)寻求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与群众审美诉求的平衡。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融合过程中最主要的冲突是,雕塑景观设计者的理念和人民群众审美观念的直接碰撞。专业的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设计者,将二者进行融合时,更多是从专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其雕塑作品往往想表_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所展现出的情感更加丰富,这就导致了部分雕塑作品过于抽象化和特异化,没有和园林景观的整体环境完全融为一体。
由于人民群众和专业设计人员在教育文化背景、学习氛围环境方面的不同,两者的审美观念和评判标准都不一样,很有可能导致设计者与群众对雕塑景观看法的两极分化,影响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寻求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与群众审美诉求的平衡关系,让现代雕塑艺术与园林景观艺术有机结合的同时,构造出一个和谐统一的公共艺术环境氛围。
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的设计者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园林艺术的审美诉求,充分结合我们国家人文环境素养,这样才能实现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真正有价值的融合。
(二)增强现代雕塑在现代景观应用中与自然景观的联系。想要实现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的完美融合,必须明确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本质上的区别。现代雕塑主要通过人工制造完成,其本质是人为因素的创造;而现代景观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人为因素只是对其的补充、完善和改造,其本质是自然因素的馈赠。因此,增强现代雕塑在现代景观应用中与自然景观的联系,是结合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的有效途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之间并没有冲突,现代雕塑和自然景观之间也不存在对立关系。缺乏自然景观的雕塑建筑,往往会显得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说,雕塑建筑虽然是“死板”的,可如果将设计者的灵感添加进去,就会变成鲜活的“生命”。所以,在现代园林艺术创造中,现代雕塑要与自然景观密切联系,无论从色彩、线条,还是格局、结构上,都要注重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在实际进行雕塑创造中,避免使用过于突兀和色彩特别艳丽的材料,对于雕塑整体线条的把握,要以贴近自然的朴素、写实主义为主。
(三)注重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之间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现代雕塑艺术与现代景观艺术的深层次结合不能局限于单一建筑上,要从整个格局上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充分注重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之间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让雕塑作品和人们产生心灵和感官上的共鸣,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观赏性。结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的特点,将现代雕塑与人文环境相互融合,在深层次中实现现代景观的构建。例如,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等奥运会标志性建筑,就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大背景下,充分结合北京的城市发展特点,以及中国文化的底蕴内涵,使之与奥运精神交织碰撞、孕育出的现代景观艺术。有许多现代雕塑都体现了奥运精神,以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完美地将雕塑和人文自然环境相结合,实现了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之间的整体协调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园林艺术中,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的融合能够极大彰显出人为因素与自然环境的创造性成就,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发展,体现出我国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不断追求,也是中华文明时代气息的体现。二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要寻求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与群众审美诉求的平衡关系,增强现代雕塑在现代景观应用中与自然景观的联系,同时注重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之间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努力实现现代雕塑在现代景观中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完美体现。
参考文献:
[1]闫占军.论如何实现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融合[J]. 现代装饰 (理论), 2015,(10): 43-44.
[2]吴少峰,王万京.浅析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融合[J].绿色环保建材,2016,(8):193.
[3]陈丽娜.探究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融合[J].现代装饰(理论),2016,(2):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