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09:19: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音乐教学过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特色;措施
中国音乐史课程发展至今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经过了几代人的探索,课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它是音乐学与历史学相互交叉的一个学科。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能够了解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掌握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它是检验音乐人才的基本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标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中国音乐史课程对促进音乐专业的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音乐史》的教学现状分析
这门课程的涵盖面广,教学内容丰富,然而课时是有限的,使原有的教学内容变得紧张,也不便再进行更多的课程拓展。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由任课教师单方面传授为主,学生为客体,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基础理论,缺乏实践环节,重视该学科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忽视理论联系实践的结合,最终致使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传统考试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考核以试卷为主,大部分的学生在临近考试的短时间内,将老师上课的笔记内容进行汇总、复习,这种只重视教学结果而不考虑教学的过程,暴露出了考试体系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的矛盾。中国音乐史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了,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对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探索与分析,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尽量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传授学生更多更好的音乐文化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能更好的学以致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教学不断完善,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中国音乐史》课改的措施
中国音乐史课程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所以,对现阶段的中国音乐史教学进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以下是对这一课程进行改革的措施。
(一)转变角色,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教师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让学生上讲台,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学生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自选题目,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课下充分准备,让其进行归纳,汇总,用合理的语言来表达内容。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评述、更正、总结。这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由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大部分从事教育行业,这种方式,还锻炼了学生的讲课能力,为今后就业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个性化教学
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中,很多优秀作品需要让学生进行赏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专业技术展示,为同学们现场演绎作品。比如讲地方民歌时,可以让声乐专业的同学进行演唱,讲音乐家的代表作品时,让器乐的同学来演奏。这样,在课堂上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现场演绎这些作品,理论指导实践,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作品的内涵与风格,使学生们能够掌握音乐历史及其作品的演奏风格,更深刻的感受到作品的意境,理解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分为三个部分(百分制)
1.个人展示成绩,每学期老师在授课时会指定关于中国音乐史有关内容的声乐或器乐作品等,每个同学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音乐作品展示,也可以自由结组,占20%。2.论文成绩,论文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期中考试时给出多个题目,供学生自行选择,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占30%。3.试卷成绩,期末考试是闭卷考试形式,考核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试题量覆盖范围要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占50%。
(四)理论指导实践,增加实践课时
在这门课程中可以增加实践课时,每学期定期进行实践学习。第一,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更直观的了解当地音乐发展历史及音乐风格特点。拓展音乐视野。第二,让学生们根据地方特色音乐编排节目,在校内、校外进行实践演出,传承和发展本民族音乐,并让更多的人喜爱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音乐。第三,带学生到幼儿园、小学、中学进行实践教学,教授民歌、民舞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教育水平。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之以用。
三、结语
若要使中国音乐史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果,就要在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中,紧跟上时展的步伐,教师要调动多种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艺术实践、课堂互动、以及课程综合设计实践等多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从内心深处感悟它、认知它、热爱它
[参考文献]
[1]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一、中国传统音乐
传统,是指“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等各领域中的、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①而中国的传统音乐则是指中国人运用中华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②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古代的音乐作品、也包括当代国人用本民族方法创造出的具有本民族音乐特征和形态的音乐作品。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对象不仅有古代、现代、也有当代,他包含了从古至今的一切纯粹的民族性的与音乐相关的形式。目前,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学界尚无明确的说法,但有众多学者基于自己的理解而得出的结论,其中最具有里程碑式音乐的是吕骥在1946年发表的论文《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中所提出的观点,他将中国的民间音乐划分为类,而后来的学者们在次基础上又有新的阐释,如:五大类、史学断层论、文化流、以及王耀华和袁静芳等学者进一步的划分,都有各自的立场和出发点。所以,基于此,本文将引用综合各位专家的四大类分发(杜亚雄的划分法)――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祭祀音乐,他对每个版块又进行了细分,总之,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科学,能涵盖中国传统音乐所有范围的一中合理的分法。其中,民间音乐包含了民歌、器乐、戏曲、说唱和歌舞五大类,本文重点论述以民歌为代表的传统音乐在当今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二、传统民歌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歌经受着不断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日趋完美和精炼,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我国民间音乐最早的形式,民歌是我国一切艺术形式的基础,由此孕育出了其他专业的民间音乐形式。
我国民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的《诗经》、《楚辞》;汉代的相和歌;唐代的曲子;宋代的词调以及明清的小曲,无不证明民歌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民歌是人们劳动的“伴侣”、自娱和他娱的工具、民俗节日的纽带、以及历史事件的记录者,民歌可以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有相同的作用。
三、学校音乐民歌教育与传承
目前我国民歌已经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汇成了我国民歌艺术灿烂的宝库。参与民歌工作的人员主要由专业的音乐学者来组成,他们不遗余力地为民歌集成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是保护和传承的基础,若没有这些音乐学家的付出,则谈不上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十大集成”工程是各位前辈心辛勤付出的劳动成果,但对于音乐这一听觉的艺术来说,博物馆式的成列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而只是表面的传递,而真正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则要通过活的方式――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来实现,所以,学校音乐教育则必须接过音乐学者们的步伐,一步一步来实现保护和传承。为此,学校在音乐课的安排中应把握好课程的设计。
1、以民歌为基础
不管是专业音乐院校还是非专业音乐院校,只要是音乐类的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程都应该成为必修课,而民歌则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感受国乐的魅力。不仅对汉族民歌每个地区的民歌滚瓜烂熟,而且至少会背唱一手每个少数民族的民歌,除此之外,在戏曲音乐和器乐音乐方面同样要背唱一些经典的唱段,至少要掌握一至两件乐器等。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必要开设民族民间音乐的选修课,或者进行专题的讲座。
2、开设音乐实践课程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实践课其实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课。从周代开始,就已经有了采风制度,通过实践的收集,才能展开理论的研究、最后运用于创作。当今,音乐学者们都为各自的工作需求进行着田野工作,或用来收集整理、或用来创作,但这些成果很少用于学校音乐教育,所以传承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两部分――传承者和被传者是脱节的。但这并不意味者传承中断或无法进行,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是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可以在自己家乡、或有条件的去他乡亲身感受民歌的乐趣,也许他们不一定会获得多少首民歌,但这个经历可以让他们感受民歌在民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认识到我国传统音乐的宝贵,并付诸保护传承的行动。
3、组织相关科研工作并制定保护措施
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对收集整理的成果进行快速的研究,如进行教材的更新、论文的发表、或者科研成果的交流等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来推广新的科研成果以促进教学,如有条件可以请相关的艺人或专家来进行现场的表演和讲解。
加强传统音乐在学校的传承是我国传统音乐以及面临和必须选择的一项重要策略,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民歌就像一条河流,滔滔不绝地流淌,越流越宽、越淌越深,要使我国的传统音乐经久不断地流传,就必须走上专业化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必须通过教育、学校来实现。
注解: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构建;建议
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对小学生今后的艺术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且其对学生的情操陶冶和兴趣培养等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在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中,由于新课标的实施时间较短,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帮助我国构建小学音乐课程,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促进小学音乐课程构建的建议。
1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也出现了较多的变化,而小学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对新课标内容的理解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但由于小学音乐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导致很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的构建时对新课标的内容理解错误,影响了我国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1.1 形式主义严重
在新课标中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形式进行了改革,提出需要对当前的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强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但大部分的教师在理解时过于片面,仅仅认为新课标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而对教学的目的却不了解,导致很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时仅仅追求新颖,而对于学生是否喜欢和能否接受其教学内容完全不关心,导致教学效果不断降低。像在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时,大部分的教师仅仅是增加课堂活动的开展,可对于活动课堂的氛围以及活动课堂的教学目的则完全不关心,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非常少。这种现象说明了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思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2 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中,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行了重点强调,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理解不足,导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过渡的学习自由,从而忽略了自身的教学作用,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像在进行角色扮演等课堂教学安排时,由于没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根据自身的喜好来进行角色的扮演,导致学生无法有秩序的进行教学活动,甚至出现学生打闹嬉戏等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学音乐课堂构建的建议
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上述所说的问题,提高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构建的建议,下面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2.1 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在新课标中对小学音乐教学课程的安排进行了新的规定,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且知识教学内容的难度也得到有效的降低,这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提高,给予了小学音乐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小学音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课程内容。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像在进行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一册第六课的教学时,其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劳动”,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主题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像《大家来劳动》等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打击乐器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贴近教学主题,加深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操,此外,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理解劳动精神。
2.2 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小学音乐教师想要能够更好的构建教学课程,首先自身的专业素质需要达到足够的要求,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来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培养,通过这些课程使小学音乐教师具备更加充足的个人专业能力。此外,学校还需要定期对培训教师进行技能考核,只有满足要求的教师才能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另外,小学音乐教师想要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不仅需要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其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和职业道德,像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不仅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内容,同时还能够通过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能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进行正确的指引,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2.3 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点,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下面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自身仅仅是起到一种引导和帮助,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面的掌握,出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像在演示木鱼等不常见的乐器时,学生往往对其比较感兴趣,这时,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演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身实践如何进行这些乐器的操作,当学生出现错误后帮助学生进行纠正,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是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像当前比较常用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能够熟练对其进行操作,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一些音乐视频和音频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音乐情景带来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在进行使用时需要注意和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交流,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
3 总结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调查可以知道,其对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效的小学课程建设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点,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最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221.
得克萨斯州此前还没有就音乐教育在公立学校的地位作任何研究。它是美国第二人口大州,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为全国之首,但这里对于音乐教育特点的相关信息之缺乏令人吃惊。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得克萨斯州一个面积最大、最具多元化的城镇学区之一的所有小学音乐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该学区有约八万名学生,其中,少数
民族学生(非洲和西班牙裔学生)占71%,他们中的53%的学生来自需要接受政府免费午餐的贫困家庭。研究旨在评估音乐教育在这一地区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并调查学生因为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两个因素的差异而在获取音乐教育资源上可能存在的不平等性等问题。
问卷搜集的信息主要包括教师、音乐教育情况以及教师对学校音乐教育特点的认知。教师信息包括:全职/兼职、教育和教学资格证、工作经验、擅长的乐器、是否参加音乐和专业活动。教育情况的信启、包括:助理的数量,进度表,教学和规划的时间分配,参与学校音乐教育、特殊教育和私人培训的学生数量、课程、表现、是否参加竞赛或地区及州级剧团,设备和资源,费用和预算。教师认知包括:家长、行政部门和同事的支持、过去三年中音乐教育特点的变化、各学校间的音乐资源分配是否平等。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小学间音乐教育和教师特点之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特点
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和经济地位不同的学校在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学经验、教师资格征、继续教育的意愿、是否参加校外音乐活动和学校专业活动方面基本相同,唯一的差异就是对实习教师的监管。经济地位高而少数民族学生少的学校,75%的教师都带过实习教师,而在其他类别的学校只有不到30%。而且,这里有一种趋势值得一提:少数民族学生少的学校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出席过专业会议,而少数民族学生多的学校只有6%。前者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没有参加得克萨斯州音乐教育组织的年会,而后者则占到三分之二。
二、音乐教育特点
上述两类学校在教学时间分配、班级规模和表现机遇方面并无差异。主要差异表现在:少数民族学生数量较少的学校残疾学生的数量是其他学校的两倍,学生参加音乐相关的实地考察的频率更高,实习音乐教师的比率也低。经济地位高和少数民族学生少的学校在设备、教学资源(音乐资料、课本)、乐器质量和软、硬件技术上更占优势,而经济地位低和少数民族学生多的学校在这些领域的资源不足或严重不足。
三、音乐教育支持
各学校之间还存在下列明显的差异:经济地位高和少数民族学生少的学校中,70%以上的教师反映学生家长非常支持,而其他学校只有不到25%。家长支持不足尤其表现在筹款、志愿活动和音乐会的参加率上。少数民族学生少的学校中,没有一个教师反映缺乏同事的支持,而少数民族学生多的学校有近20%的教师有这样的反映。此外,经济地位低和少数民族学生多的学校很难从外界募集到资金。
四、平等观
研究发现,无论少数民族学生多少和学生家庭经济地位高低的学校,教师对平等的观点却是一致的:80%的教师都反映所在学校的音乐教育资源少于其他学校。大约一半的教师谈到资源不平等时都谈到了预算问题,如学区给某些音乐教育分配的资金有限等。大约3%的教师谈到了管理者对艺术的价值观和支持不同等行政问题,约20%的教师提到音乐教育中家长的参与度。音乐教师通常深感挫败的是缺乏一个强有力且能提供支持的“家长―教师委员会”来提供资金。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所得到的社区资源的类型和家长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力与学校的地理位置有关。此外,不同学校之间,设备、乐器、资源以及音乐教师人数也存在差异。
这一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等级不同的学校,在家长支持、基础设施、教学资源、预算分配和学生与教师比率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而在教学任务上,两类学校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校所存在的差异还表现在生源上。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校可获得优秀的生源,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校的学生成绩表现常常不佳。根据教师的评论,成绩表现不佳的学校由于生源较差,因此分配到的资金常用来聘请语言和数学专家而非艺术教师,以期提高学生的成绩。因为,如果没能在数学和语言等核心学科方面达到学术要求会导致学校被罚款并最终关闭。而学生成绩较好的学校并不需要特别支持核心学科,就有可能把资金用于艺术和特殊教育等教学岗位。
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校之间,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经验区别不大,但是教师参与专业会议的频率和程度不尽相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校的教师参与专业会议和州级音乐教师会议比较多。此外,这些学校大部分都有实习教师,也反映了学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因为把实习教师分配到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中是许多美国大学的普遍做法。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校,学生进行与音乐相关的实地考察的机会不同,显然,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校提供的机会更多。
所有学校的教师都认同学校和学区管理者应该给予音乐教育一定的支持。超过一半的教师反映学校管理部门非常支持,认为没有给予支持的教师很少。一个微不足道但很有意思的发现是,认为学区非常支持音乐教育的教师大多来自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校,似乎学区在努力为最需要帮助的项目提供支持。
一 教学资源共享的内涵
教学资源即进行教学所必需的各类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总称。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资源,主要指教学及科研人员等人力资源;第二是物质资源,即教室、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体育场馆以及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等。教学资源共享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各办学单位之间打破现有界限,将其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与其他学校共同享用,相互调剂余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互利共赢的办学目标。实施教学资源共享可以有效整合大学城内各高校教学资源,降低整体办学成本,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最大的办学效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大学城办学的规模效益。
二 当前我国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大学城教学资源的共享状况可简单概括为:共享动机弱,参与主体少,共享范围小,共享效果差。
(一)各共享主体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积极性不高
大学城的地缘特征为其中各校之间开展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在教学资源共享实践中,高校、教师、学生各方并未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性都普遍偏低,而且随着教学资源共享进程的逐步推进,各方资源共享的积极性甚至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
(二)教学资源共享项目少
当前大多数大学城内各高校间教学资源共享项目少、共享层次低。目前,相当部分大学城内各高校之间只能共享某些利益易于协调的非优质教学资源,而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等核心教学资源却较少能实现共享。各高校尤其是拥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学校往往对本校优质资源推行保护主义,在教学资源共享中仅做表面文章,致使教学资源共享流于形式。
三 制约我国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资源共享意识薄弱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高校教学资源主要依靠上级主管部门供给,各高校将占有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高校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获得较多的办学资源,并以此来不断强化自身的地位和优势,增强自身实力。在这种大环境中,大多数高校将自有教学资源视为己有,并将教学资源的丰裕程度视为学校办学实力的体现,宁肯闲置浪费,也不肯与其他高校共享。
(二)教学资源共享所需某些硬件条件欠缺
大学城内共享硬件设施的欠缺成为制约教学资源充分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具备健全的校园网络,但各学校校园网络缺乏统一规划,兼容性差。另外,部分学校缺乏网络教学平台等基础设施,导致各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困难,共享范围难以扩大。某些学校即使建有网络教学设施,但因设备陈旧、缺乏日常维护等原因影响教学资源的共享。再者,目前仍有部分大学城内各高校之间尚未普遍使用一卡通,这给城内各学校之间因共享教学资源而需要进行的财务结算造成困难,进而制约学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教学资源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
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是推动教学资源共享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学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必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教学资源的使用将会带来相应的收益,因而教学资源共享实质上是部分利益共享,各高校在共享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利益关系。当前我国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一味强调共享,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资源共享中隐藏的利益关系。教学资源共享就意味着某些高校之间要交换部分教学资源的使用权,而由于各高校所占有的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不平衡,同一座大学城内各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往往不可能完全互补,因而某些高校可以出让的教学资源使用权与可享用的由其他高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的使用权存在一定量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教学资源共享就等同于强势高校给予弱势高校在教学资源方面实施援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这显然违背了利益公平原则,必将削弱强势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利益协调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教育资源共享中激励机制的缺失
审视目前我国大学城中教学资源共享的管理现状,不难发现其中普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作为优质教学资源主要贡献者的高校及教师在教学资源共享中未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包括物质利益。例如,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的高校负责人和教师并未因此获得较多的奖励及晋升的机会,反而带来了工作量的增加甚至部分利益受损。另外,大学城层面及各高校内部也普遍缺乏对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共享行为的激励措施。
四 推进我国当前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对策
(一)增强资源共享意识
要培育、增强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意识,首先城内各高校应转变已有的封闭的办学观念,深刻领悟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到各学校并非完全独立的竞争对手,应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办学新理念。其次各学校应从易于操作的一些共享项目开始,从便于开展的共享途径和方式着手,在合适的领域突破办学类型的不同和办学层次间的差异,由易到难,逐步深入,逐渐培育和增强资源共享意识,浓厚共享氛围,打下良好的资源共享基础。
(二)完善远程教学系统
教学资源共享要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运用。加强远程教学系统的建设及其维护和技术保障工作,特别是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教学资源共享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远程教学系统,可以扩大优质教师资源及课程资源的可共享范围,实现优质教师资源价值“放大”,在不增加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情况下,实现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如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实现多校学生同时听课、听讲座等),还可以有效避免因教师资源共享(如跨校兼课)而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加大部分教师工作量,进而可能影响其授课质量)。再者可以使得各校学生无需跨校选课、跨校辅修,在本校内部即可共享到外校优质的课程资源,从而降低资源共享的成本,提高学生参与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为便于大学城内教学资源的共享,要在大学城内部实行一卡通,便于各校同学共享外校教学资源。
(三)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是教学资源共享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要平衡好各利益相关者即各共享参与主体之间因资源共享而产生的利益关系,要坚持利益对等原则,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至少不能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利益协调机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制度,确保对在教学资源共享中提供教学资源的高校给予相应的利益补偿,相应地,对享用由其他高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的单位适当征收一定比例的资源建设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利益协调,应由利益协调机构对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的各校预先收取一定数额的教学资源共享基金,并制定出具体的评估方案,对各校在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中所提供和享用的教学资源分别进行科学的资产评估,通过一定的规则转化为相应的积分值,并定期根据其所提供和享用的教学资源所得积分情况进行财务结算。这样一来,一方面是便于协调各校因资源共享而产生的利益关系,第二也确保了资源共享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一、案例教学法之我见
案例教学法又名“case based teaching”,起源于1920年,哈弗大学商学院极力倡导,通过对典型商业管理真实事件的案例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1990年以后,中国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究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为:(一)教师精选案例,讲解案例,指出重点难点,使学生产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二)教师分析学习方法,对学习资源进行概述,并组织引导探讨;学生模仿案例,自主进行探究;(三)教师改编拓宽案例,学生同教师一起进行案例的改造、制作与实践;(四)教师评价教学,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评价活动。案例教学法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案例教学法能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导学生如何做,学生在教师的“灌输”下学到的知识未必能够用于实践,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自己去创造、思考,并同他人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案例教学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填鸭式”学习只能学到书本上的“死知识”,经过思考、探讨、应用而获得的知识才是真能力,案例教学即为此而生;(三)案例教学重视师生的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测试时方知其教学效果、学习成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先消化拿到的案例,查阅必要的知识再进行探讨,经过缜密的思考后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这无形中更好地理解了知识,得到能力上的升华。
二、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是以中国各民族、各地域的传统音乐为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熟悉和理解中华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统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提高人文修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各门类历史概况、音乐形态等方面的讲授,重点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代表人物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与模唱,使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和感知。该课程将理论讲授、录音录像与当堂范唱模唱相结合,尤其是借鉴和沿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过程中“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使学生既了解名家的风格,又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能够学会演绎传统音乐的风格特色与表演技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三、案例教学法下的《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教师灌输的模式,积极探索和实现互动式的教学方针。互动式教学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能充分的与教师开展互动学习,学生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到音乐互动教学的模式当中,在其中他们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角色感。因此互动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针能够更加有效的推动教学开展的全部过程。当前互动式教学在语文数学等文化理论课中的应用较多。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不够成熟。教学经验的积累也不是特别丰富,因此虽然有一定形式的互动教学开展但是还不能完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在今后的互动教学中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应当针对教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训提升。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开展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素质和理念存在很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能最为有效的实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调动最为有利的一些因素和环节。其次,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设施技巧缺乏积累。由于长期收灌输式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在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现实经验。而且这些教学过程的实现也成为影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影响。
二、优化有利于小学生的教学环境
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少年儿童学习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大,因此探索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思路应当将教学环境的优化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环境优化首先应当对教学环境的内涵和外延做系统的认识和整理。教学环境可以包括学生深处的物质环境,和他们触摸不到的软环境。其中物质环境是构成整个教学环境的基础所在。这对整个教学环境中所以来和开展的教学业务也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优化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需求为重点,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师内布置与音乐教学相关的教学设施和海报,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设立专门的歌唱环节,促使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学环境中除了要设置学生已经完成的教学知识之外还要不断的扩大教学内容与其他事项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内容优化与其他教学环境的对立关系,成为影响和调动整个教学任务的关键和基础所在。此外对于教学软环境的建设还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能够深入到学生精神领域,以文化树人的理念将现金的叫教学理念与学生需求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层次。而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加大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任务的联系。确保他们的教学能够不断的将这一过程与整个教学任务捆绑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失效性与教学质量。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为此,音乐教师应当对当前学生的课堂表现首先做一个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的完善教学过程中应当承担的全部教学任务。而且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任务的实现还应当发挥应有的机制和作用,使他们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可靠的机制,确保他们的教学对于整个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影响。而且这也是整个教学任务过程中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学方法的制定和革新应当针对当前学生积极性受影响的几个重点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长期的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天性。为此应当适当的延伸课堂外延,而且应当对整个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计划能够实现和达到的具体层面。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教学对今后小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以此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对教学任务的优化和完善。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乐理知识教学开展难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过程对教学阶段性的影响较大,不能单独的将教学任务与教学效果捆绑在一起。而且这为教学任务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促进机制。
四、加强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还在于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此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在学习每一首音乐时都要能够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对音乐学习更加感兴趣,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中“体验学习”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的练习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加强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坐音乐的魅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外界的知识,将知识内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般会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这样学生对音乐学习并不感兴趣。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要更新其教学方式,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设计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能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魅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体验式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以小组为形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其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进行对学生进行体验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倡导下,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使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情感的带动下更好的体验音乐的魅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快乐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策略
1.情境体验的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首先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然后再对音乐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2]。例如在学习《大海》相关知识时,在平时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亲身感受到大海,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大海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可以是通过图片的形式,也可以是通过相关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大海,从而更好的领悟学习的内容,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情感方面的体验方式
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感感受。通过音乐的美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通过自身的知识更好的领悟所学习的音乐知识。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肢体动作的表演,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小读书郎》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来讲解自身在学习中的一些体验,以此更好的体会学习内容的主旨,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强化体验的方式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方式,要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此外,教师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所学习的知识[3]。例如在学习《小骑兵》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视频过程中模仿其中的动作,在情境中体验所学习的知识内容,通过不断的模仿强化,让学会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创作体验的方式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进行体验教学,在这种方式中要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让学生自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理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4]。学生在对音乐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演,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相应的点评,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