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8篇

时间:2023-08-09 09:19: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

篇1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就业;分析;对策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湖南地方高校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培养创新人才的特殊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XJK014QGD013)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可雇佣性视角下湖南高职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协同研究”(课题编号:2014ZZ116);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 年度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XJK014AJC006)。

自从2003年首度得到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以来,开办该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据了解,目前全国本科层面有70余所高校开办了该专业,招生规模逐渐加大,同时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由于作为一门新兴专业,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探讨正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对于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院校更多的是从本校的传统和特点出发,根据相关专业的办学情况,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武汉理工大学注重营销,长沙理工大学强调诊断、检测,同济大学则侧重贸易等等。尽管各院校的专业规划和人才培养各有所特点,但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承接原专业目录中的“汽车运用工程”,延续办学,并增加相关内容力求完善;二是抛开交通运输专业和汽车运用工程专业,设置汽车营销、汽车金融类内容成为“新”专业[1]。

一、样本基本情况

(一)统计点选择。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设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湖南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其下属的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在原长沙交通学院汽车与机械工程系的基础上,融合原长沙电力学院机械教研室、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机电系等办学力量而成。学院机械和汽车专业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学院现有5个专业,其中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该专业2011届至2013届毕业生共有273人。因此该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研究结果对于我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信息统计。笔者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对长沙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2011届至2013届选择就业并当年已就业的224名毕业生进行统计,针对该专业毕业生进入不同的行业、企业等进行分析。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就业统计分析

(一)就业行业分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汽车运用工程、营销工程概念的基本概念,系统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保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 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汽车技术服务、营销服务风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就业方向,统计显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主要集中于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保险企业(车辆定损方向)及汽车贸易、物流企业等。其中,由统计得出,三年中就业于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毕业生占总就业人数的52.68%,就业于保险行业的毕业生占22.77%,就业于汽车贸易、物流、机械等其他行业的毕业生占24.55%。由图1分析显示,就业于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就业于保险企业的人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就业于汽车贸易、物流、机械等其他行业的人数有所波动,但波动范围不大,基本维持在17.65% ~

26.03%之间。

(二)就业地域分析。就业区域的选择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初次就业的地域会影响大学生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就业区域的选择主要与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籍贯等相关。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研究对了解大学生就业观念,进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统计三年的数据显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就业地域广泛,三年应届毕业生就业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份,集中于湖南、江西、河南、广东、广西及安徽等省份,其中,又以湖南、广东、江西三个省份为主。就业于湖南的毕业生占三年总毕业生的

24.89%,就业于广东的毕业生占17.19%,就业于江西的毕业生占12.22%。统计显示,就业于广东的毕业生主要集中于11年及12年,13年相比较少,而就业于江西的毕业生主要集中于12年,11年及13年相对较少,较为稳定的为湖南本省,不但总的就业人数趋于稳定,而且每年就业所占比例均在20%以上。

(三)就业性别分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工科类专业,与其他工科类专业一样,存在男生远多于女生的状况。许多公司对于性别有要求,因此,对该专业的男生和女生的就业信息分别进行统计十分有必要。统计显示,近三年,就业于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男生占男生总人数的53.93%,女生占女生总人数的39.39%;就业于保险企业的男生占男生总人数的24.61%,女生占女生总人数的12.12%;就业于汽车贸易、物流、机械等其他行业的男生占男生总人数的21.46%,女生占女生总人数的48.49%。统计显示,2011年女生就业于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人数最多,为5人,占到当年毕业女生的50%,而12年和13年,女生就业于汽车贸易、物流、机械等其他行业的人数增多,所占比例增大,12年达60%,13年达

50%。近三年中就业于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男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11年为20人,占当年男毕业生的31.75%,13年为38人,占当年男毕业生的65.52%;就业于保险行业的男生,11年的比例为41.27%,12年的比例为20%,13年的比例为12.07%。

三、影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行业及工作性质。近三年,选择就业于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毕业生占总就业人数的52.68%,远高于选择就业于保险行业及汽车贸易、物流、机械等其他行业的人数。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在本科学习了四年汽车服务工程后,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与汽车相关的工作,即使就业于保险行业,大多数人都从事汽车定损等相关工作,只有极少部分毕业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就业于机械等与汽车无关的行业。第二,学校对于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的影响。长沙理工大学该专业侧重于汽车诊断、检测及整体构造,与本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因此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于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第三,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福利较好,工作较稳定。据了解,就业于保险行业车辆定损方向的毕业生需要24小时待命,工作时间不固定,而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基本实行8小时工作制,工作较稳定[2]。

(二)就业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毕业生生源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吸引毕业生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部地区借助国家的政策性倾斜和沿海的地域优势,经济迅猛发展,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经济的扩张必然增加对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而中部地区依托东部地区的发展,近几年发展迅速,城市发展与东部地区接轨,而生活成本低于东部地区,正受到更多的毕业生的青睐。经济发展速度和生活水平的差距是近年来毕业生主要流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客观因素。

在统计中,我们发现,近三年,选择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占35.22%,其中,湖南省占18.10%,占到选择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的51.39%,这当然与学校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作为一所湖南省高校,本省招生人数占到专业总招生人数的39.08%。而选择回到相对落后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多为回生源地就业。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意向城市时,有部分同学考虑到一些现实原因,比如老家的人际关系可能在找工作上起到一定作用而不愿忍受大城市的激烈竞争和就业难的现状,同时毕业生毕业时必须为未来打算,结婚、买房、生活成本等不少现实问题往往影响着部分同学的选择,因此迫于家庭的压力他们会选择回老家就业。

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就业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专业建设,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探讨正处于初级阶段,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尚无案列及规律可循。教育部门及学校要加快学科发展,抓好专业设置的改革,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这一环节是该专业大学生培养最薄弱的环节,要加大汽车类实验室的建设,切实把该专业大学生动手能力落到实处。而毕业生也应该自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强化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在大学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增加个人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二)改进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在该专业大学生当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自我个性、特长、潜质及个人职业发展的相关性因素,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大学生入学之后组织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利用学校的资源邀请就业主管部门介绍就业政策,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邀请用人单位负责人介绍单位需求和人才要求;邀请知名校友返校作报告,激励学生的成才意识。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预期,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此外,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研究生发挥所学专长自主创业,既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也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三)建立多渠道的实习就业基地,深化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学校及学院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建立一批比较固定的该专业大学生实习基地。首先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加合企业,申请加入企业之后,校企专门将所有报名学生集合开展职前教育,主要对即将要从事的行业和企业进行重点介绍,同时展现在这一行业比较出色的学长成长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从事这个行业的信心。而后,企业提供实习平台,使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发现自身应强化的方向,同时,可为企业观察人才的机会,提前确定合适人选。

参考文献:

[1] 江帆,王春.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汽车服务工程类课程整合[J]. 广西教育. 2009(33)

篇2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以建设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为目标,结合本校的师资、设备、背景和对如何培养适应汽车行业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在专业建设思想和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方向课程授 课方式、理论与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革

(1)培养目标调整。为满足市场需求,我校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作出相应调整,结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拥有本科培养层次的现状,培养目标改变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目标 满足学生直接就业到汽车厂、销售和维修服务机构做质检、工艺、技术服务和销售售后服务工作的需求,以满足部分学生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2)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是建立涵盖机、电、液控制的专业基础课平台,为扩大学生就业面,建立了与工程机械专业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基础课平台包含车辆工程专业所需的各方向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可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同时满足汽车行业就业和深造需求。 根据就业方向不同,各类课程学生可选多学时、少学时两种模式,满足了扩大基础面的要求,兼顾了学生学习的深度要求。二是扩大专业任选课范围,减少各门课程学时数。建立系统广泛的专业选修课体系。专业选修课包括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先进技术、汽车运行材料、市场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专业英语、企业管理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各种类型就业岗位的专业课要求。三是加大核心理论课的学时数。考虑部分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的需要,增加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发动机原理等主干专业课学时数,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核心理论,为进一 步深造和以后从事汽车方向基础理论研究或产品应用研发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增加实践环节内容。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设置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形成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架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开设力学实验;机械原理,开设、变速、机构、创新实验;机械设计,开设对应课程设计;汽车构造课,开设构造实习环节;汽车设计开设对应课程设计环节。通过理论学习并应用于实践。

二、专业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1)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有很多固有优点,可以减少教师书写授课内容的时间,方便演示各种插图,可以制作动画显示汽车构造的装配过程,可以显示动力学分析的过程和结论,非常适合少学时多内容的课堂讲解。但多媒体也有不足之处,多媒体的放映速度较快,容易弱化重点内容的讲解。在车辆工程三大主干专业课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中 汽车构造主要讲述构造原理,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讲授组成部分的构造。车辆工程专业方向教学人员编制了基于三维设计软件CATIA的汽车总体构造模型,并录制了装配过程,通过多媒体放映装配过程和装配图分析车辆的结构原理,授课效果理想。汽车理论是一门讲述汽车基础理论的课程,讲述了汽车的6类评价指标,各章内容按照指标提出模型分析公式推导和结论与指标体系的对比的逻辑过程讲解,其中的公式推导和结论部分用多媒体讲解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不深入,宜采用板书讲解。其他部分包括指标提出、模型分析、指标体系,因内容多而碎,数据和图表也较多,适合采用多媒体讲授。汽车设计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各部件的选型依据、优缺点对比、主要设计参数确定、工艺特征等内容。一般在主要参数确定阶段需要理论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定体系,适合板书讲授,其他部分内容多而杂,适合多媒体讲解。(2)注重先进设计方法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随着汽车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主流厂商的研发、设计、实验手段和工具都和国外厂商接轨,表现为以CATIA、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以ADAMS、ANSYS进行性能分析指导设计。在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要求使用CATIA、ADAMS、ANSYS实现设计要求,使学生掌握先进方法,满足就业要求。

通过近年来改革和实践,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核心专业理论掌握充分,具有实践能力,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考研深造比重,将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 考 文 献

篇3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A

周恩德(1980-),男,讲师,硕士,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技术经济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湖北省地方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及保障机制研究”(编号:2011B07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校级专业综合改革”(编号:JX201302)。

近年来,由于受到华尔街金融风暴、欧洲债务危机和国内国贸专业人才严重供大于求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连续几年被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列为“红牌警告”专业。为突破就业危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在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下工夫。

一、实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意义—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

1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凝练专业办学特色。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以“汽车产业链”为依托,坚持“以汽车贸易为中心、以汽车经济和汽车金融为两翼”的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凸显人才培养特色。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汽车产业相关资源优势,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作为贸易产品,实现国际贸易理论与外贸操作实务的融会贯通,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可借助学校所在地十堰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际商用车之都”的契机,充分挖掘十堰市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实习资源;最后,能够凸显本专业的汽车贸易特色。

2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专业教学效果。教师是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者,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的实施,为教师凝练研究方向、统筹教学内容提供了契机。依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需要规划构建汽车贸易、汽车经济和汽车金融三个专业课程组,在分析现有教师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人员进行整合,结合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逐步形成一支特色鲜明的教学队伍,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丰富知识结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需要体现汽车贸易特色,但又不能唯特色而特色,既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取向,又要综合考虑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备性。构建以汽车贸易为主,兼顾汽车经济和汽车金融两个方向的课程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体现差异化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散就业风险。

4有利于扩大专业影响力,打造专业品牌效应。专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既影响生源质量,也影响就业质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在区域内乃至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需要体现教学特色,更需要体现科研特色。目前国内关于汽车贸易的相关研究较多,而汽车金融研究相对较少,几乎没有汽车经济的研究。通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综合改革,在教学上体现汽车贸易特色,在科学研究上凸显汽车经济和汽车金融特色,有利于扩大本专业的影响,形成品牌效应。

5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国民经济重心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汽车产业人才需求向汽车后市场转移,汽车贸易与汽车金融的融合程度与日俱增。同时,我国政府职能也开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考的岗位中,对学历和经济学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扩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层次,在人才培养中,需重视研究生和公务员这两个就业领域,而这两个领域都需要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在专业综合改革中,凸显汽车经济特色,可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重视,为他们迈向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奠定基础。

6有利于强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实践教学改革是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坚持服务汽车产业不动摇,同时也要兼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探讨面向汽车企业、金融机构和面向农村相结合的差异化实践教学体系,既可解决当前面临的实习岗位不足、实习内容单一的问题,同时可充分发挥本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尤其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

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的内容

遵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将围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特色教材建设、企业培养环节建设、学业指导等内容展开,具体内容如下:

1构建“以汽车贸易为主体,以汽车经济和汽车金融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围绕汽车贸易、汽车金融和汽车经济构建三个课程体系模块。汽车贸易模块以培养学生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为主,该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汽车贸易》《外贸实习平台操作》等课程。汽车金融模块以拓展学生的汽车后市场知识为主,该模块主要包括《汽车金融》《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内容涵盖汽车金融、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市场等。汽车经济模块以夯实学生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对产业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为主,该模块以《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为基础,以《SPSS统计软件应用》《经济分析与预测》等实践课程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应用经济理论分析产业经济尤其是汽车经济问题的能力。围绕各模块的培养目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探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教法改革,在兼顾共性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使各模块相得益彰。

2围绕“一体两翼”课程体系,编写《国际汽车贸易》《汽车金融》《汽车零部件贸易理论与实例分析》等一系列特色教材。特色教学资源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目前《国际汽车贸易》教材已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汽车金融》和《汽车零部件贸易理论与实例分析》两本教材已经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协议。今后将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围绕“一体两翼”课程体系编写其他特色教材,形成特色鲜明、内容精湛的特色教材群。

3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一支“以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先导,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兼顾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围绕核心课程群,凝练教师队伍。对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给予宏观指导,围绕专业目标,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人才引进计划。积极支持专业教师参与“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支持专业教师参与各种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建成一支协同创新、创新驱动、特色鲜明、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建设《西方经济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国际汽车贸易》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巩固《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完善教学资源网站,优化教学内容,在将《西方经济学》建设为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基础上,争取获得省级立项。同时,以《国际汽车贸易》特色教材为基础,将《国际汽车贸易》建设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5加强企业培养环节建设,实施校外实习“小型化”和“多元化”工程。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在《国际贸易模拟操作》课程中尝试了校企联合培养,积累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学生受益面,突破企业接纳能力瓶颈,探讨实施校外实习“小型化”和“多元化”工程。在“小型化”方面,增加3~5个汽车零部件企业实习基地;在“多元化”方面,增加1~2个金融类实习企业和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习单位。从而有效提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契合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的密切程度,强化本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职能。

6实施专业教育和学业指导“系统化”工程,编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业指导手册》。将现有的专业教育成果汇编成专业教育手册,内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专业现状与发展前景介绍、专业学习方法、外贸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生与公务员备考指导、就业解惑、经济与贸易前沿问题等模块展开,按照各学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规划专业教育内容,将专业教育常规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7构建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施毕业生与在校生“一帮一”工程。借助网络技术,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友联络平台,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享就业、考证、考研、考公务员等成功经验。探讨毕业生与在校生“一帮一”工程建设,成立以校友捐赠为主体的“就业促进基金”,一方面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就业资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奖励在研究生考试、外贸从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典型。

8实施教学管理“标准化”工程。在教学法活动、教学资料管理、教学过程监控等环节构建“标准化作业程序SOP”,编写《教学资料管理办法》《日常教学标准化作业程序》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强化制度约束,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专业综合改革的技术路线和目标体系构想

根据项目内容的不同,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分为顶层设计、基础部分、特色部分和品牌建设四大模块,具体技术路线和目标体系如图1和表1所示。

篇4

关键词:汽车工程;1+2;联办班;车身修复;管理质量;对策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后市场对汽车维修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特别是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所涉及到的汽车钣金、汽车喷涂工种,企业尤其急需。但这些“苦累型、技术型”专业的招生困难,但企业又急需此专业的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我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先后与睢宁等城市开展“1+2”学制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这些学生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专业发展,弥补了江苏省南部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但给管理也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我校“1+2”联合办学的总体情况

1.“1+2”,即由联办学校负责招生,并完成第一年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第二年回到本校,进行为期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2.从2005年开始,我校即与徐州睢宁等10余所学校,形成合作关系,进行“1+2”联合办学。10年中,培养了5000余名汽车专业人才,100%推荐就业,为江、浙、沪品牌汽车经销商输送了大量优秀技能人才。3.近3年,我校“1+2”学生的数量保持在每年300人左右。因江苏省从2013级开始实施2.5+0.5的学制,截止到2015年9月份,学校在校“1+2”学生数达600人。

二、存在问题

1.在校第一年,专业知识涉及少,“1+2”衔接困难。汽车是一个大的专业群,其中包含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钣金、汽车涂装、汽车美容、汽车营销等专业或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根据企业需求程度,工资收入差异很大。目前,汽车钣金、喷涂为企业急需,工资收入高。在校第一年,由于联办校的专业条件等原因,使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导致学生在第二年进入本部后的专业方向选择时,把握不定,甚至造成学生退学。

2.进入本部学校,风俗习惯有差异,管理难度大。因环境、风俗习惯、观念差异等原因,使得本部就读的“1+2”部学生出现诸多不适应。由于尚未成年,自我调节能力较弱,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徐州睢宁地区的学生,民风淳朴,但地域观念强,打架、打群架的事时有发生。又因“1+2”部学生家庭路途较远,信息沟通不便,难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学校管理难度加大。

3.进入企业实习就业,缺乏归属感,就业稳定率低。根据无锡东方新纪元汽车集团的统计,2010年,学生一年內就业稳定率为43%,分析其原因:对企业的归属感低、城市的生活成本高、创业的门槛低、跳槽的机会多等等。

三、对策研究

1.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识。

1.1走出去,学校派老师全程参与联办校的招生宣传;每年11月份,到联办校进行教学视导,专业老师送教上门。次年6月份,实行校际统考确保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1.2请进来,每年5月,要求相关联办校师生到总校游学,参观校园、实训室、食堂、宿舍等。由本校专业骨干教师讲授专业课,使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自己所报考的学校学和所选择的专业。

1.3专业方向分流,企业订单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近年来,学校积极与规模大、信誉好、效益好的企业合作。目前,“1+2”学生100%都进冠名班,进行订单培养,学生的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学生毕业后经考核合格,择优录用,安排在协议单位就业,用人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就业手续和保险,并为毕业生缴纳“五金”,实现毕业生优质就业。

1.4提升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为提升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归属感,学校定期邀请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授课;使企业文化进校园;每年学校运动会、艺术节,均由合作企业冠名,提高了冠名班学生的荣誉感。冠名班学生还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参加企业运动会、车展等活动。

2.亲情管理,优质服务,打造全方位德育管理。

2.1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关注“1+2”学生的健康成长;“1+2”学生,远离家乡,生活习惯不同,行为习惯偏差。学校挑选管理能力强,有爱心、讲奉献的老师任班主任,为“1+2”学生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实行亲情化管理;对困难学生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勤工助学,多渠道、多形式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1+2”学生。

2.2设立“1+2”德育管理年级组,形成管理合力。针对“1+2”学生地域观念比较强,徐州地区睢宁的孩子喜欢打架,学生卫生习惯差等问题,学校专门挑选一批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德育管理团队,成立德育管理年级组,针对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定期交流工作体会,研究工作对策。

3.拓展多渠道的成才途径。

3.1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提升技能水平。“1+2”学生,历来是我校技能大赛主力军,10年来,已有30多名“1+2”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的金牌,有20多名学生因技能大赛获奖被保送本科院校深造,其中2010级学生蔡祥、顾永军、2011级学生任永潇已大学毕业,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进母校任教了。

3.2多渠道升学,获得大专文凭。对于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意愿的学生,学生开通开放大学、升入本校高级工阶段学习、对口高职院校注册入学等渠道,满足学生的学历要求。

3.3参加宝马等技术培训,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宝马培训基地每年11月份,通用培训基地每年12月份,面向全体汽车专业学生,招聘学徒工,参加宝马、通用的培训认证,学生通过认证后,即进入宝马、通用等高端品牌店工作,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四、成效

1.学生对专业分流认可度提高,现在“1+2”衔接分流工作由一星期缩短成两天完成。

2.对企业的归属感强,就业稳定率高;根据无锡东方新纪元汽车集团统计,2014年学生一年內就业稳定率提升为83%。

3.德育管理成效显著,近五年,“1+2”学生中没有出现违法行为,打架斗殴几乎绝迹,行为习惯明显好转。

总之,“1+2”联办是一项长期的办学合作形式,提高我校“1+2联办班”学生管理质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加强对外地联办班级的统筹管理、提高“1+2”学生的培养质量、确保学生长期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篇5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课程体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11-02

为适应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增设汽车服务工程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208。通过十年的发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已小有收获,为该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提出一些专业建设构想,仅供探讨。

1 专业建设的意义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抽样调查,一线技术人员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正规技术培训的仅为11.7%。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汽车维修领域如此,在汽车销售、配件营销、市场预测、车辆损伤评定以及车辆保险与理赔等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

为缓解汽车服务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需求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实际情况与学科发展需要,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并依据市场完善该专业的建设就成为必需。

2 新专业建设的方案与设想

2.1 确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及技术基础,必要的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素质,能够适应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生产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车辆评估及保险理赔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加之对我国汽车后市场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方向的考量,设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等三个专业发展方向是比较合理的。

2.2 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考虑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与专业课两部分。基础课为公共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展开及继续深造夯实基础;专业课则有针对性地分方向单独授课,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铺垫。同时,为加宽学生的就业面,利用选修课程交叉补充,以实现毕业生既是多面手又是业务尖子。

汽车运用工程是我国设置较早的一个本科专业,因学科划分问题,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将其并人交通运输专业。但考虑到汽车后市场的需求及专业建设的完整性,将汽车运用工程做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还是可行的。该方向的毕业生将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检测、运输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汽车类企业的规划、设计、经营等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及进口车辆的不断增加,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现阶段的从业人员部分来自汽车类专业,部分来自贸易或营销类专业,其余则为转专业人员,即懂汽车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策划的从业者甚少。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应设立汽车与配件营销方向,主要培养从事整车营销、汽车配件营销、销售市场预测及市场信息反馈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汽车保险已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由于汽车保险业起步较晚,汽车保险类专业人才的稀缺可想而知。同时,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对车辆评估、损伤鉴定以及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急速增加。为缓解这一领域人才需求的压力,应设置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培养从事车辆评估、车辆定损、汽车保险与理陪、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个专业方向均是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方向不同学习重点和主攻方向自然不同,考虑到人才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及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需要,学生在完成各自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课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完成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可跨专业方向选修,也可跨年级选修。这样就使学生完成本专业方向学习并兼顾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可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

2.3 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做基础,才能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必须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多为曾设置汽车类专业的院校,其汽车类专业实验室基本形成规模和体系,完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的实验、实训教学不成问题。但积累多重在汽车制造及汽车运用方面,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方面的实验、实训条件则略显不足。组建单独的汽车服务类实验室,以增强汽车营销及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的实验、实训能力是当务之急,应重点入力度,以完善校内的实验、实训环节。

2.3.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多数汽车类院校与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店以及保险公司等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力争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分散到相应的单位实习,让各单位借此机会观察和挑选合适的学生毕业后到自己单位服务。若建立这一关系,就可以解决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校外实习基地得以建立,实现多样化和多元化实习环境;其次,学生熟悉实际工作岗位,有利于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再次,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既完成了实习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4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的源动力是教师,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或具备工程师、技师、评估师等其他系列职称或职业资格,同时获得教学系列职称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对于应用型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的核心。

对于专业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攻读学位、进修、开展科研活动等使专业教师逐步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以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提高教学水平;选派精干教师赴相关高校、相关企业及技术培训单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实践技能培训。在立足内部培养、挖潜的同时,还要考虑引进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逐步形成教学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群体,从而带动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

另外,兼职教师队伍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聘请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人员做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让他们参与重要教学文件的制定,对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将新技术和信息带进学校,使所培养的学生更贴近社会,更适应社会。

2.5 引导学生完成专业学习

专业发展建设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再完善的方案,没有学生的参与也是空架子。如何引导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专业发展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2.5.1 配备专业导师

专业导师负责在业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技术培训的指导。虽然加大了专业教师的工作难度,但学生的学习及技术需求可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抑制学生的学习惰性,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便于因材施教。

2.5.2 组建学生科技小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容易形成小的群体,利用这一趋势,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组建不同类型及方向的科技小组,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科技小组可以进行学习心得及技术交流,开展小的发明创造及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活动。不同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可贵,增强责任感和抵抗竞争压力的能力。

2.5.3 倡导自修,提高综合素质

中国有句俗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教授及指导只能是以点带面,不可能面面俱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修能力。因此,应着力增强学生的自修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3 结束语

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属于新建专业,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培养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必将成为特色鲜明的专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樊晶明,等,汽车专业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6):123-125

篇6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行业企业的岗位工作需求,使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广西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结合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要求,深入市场调研分析,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岗位,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1.深入市场调研,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经过对汽车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市场调研情况分析,召开由汽车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的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分析研讨会,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确定的就业岗位,并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得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保证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

2.以职业基本素养为重点,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编排,采用“教学做训一体”的课程组织实施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减少流失率,构建四个模块式课程体系,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环节三类课程的能力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场所,培养学生“多元”化岗位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递进;并将职业基本素养融会贯通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满足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接待、汽车配件管理、汽车及摩托车装配等9种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设置三类课程“4M”模块课程体系:汽车机电运用技术(M1)、汽车钣金涂装技术(M2)、汽车商务营销技术(M3)、汽车整车及摩托车装配(M4),如图1所示。

1.公共基础课

根据广泛的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并召开才需求研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分析会,本着“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专业人才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指导思想,明确每门公共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作用和教学目标,形成了四大类别的公共基础课,即思想品德类、职业素质类、身心健康类、应用基础类,如表1所示。

2.专业技能课

通过汽车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根据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将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技能)方向核心能力模块。而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能力,本专业开设了专业核心模块――汽车机电运用技术(M1)和三个专业拓展模块――汽车钣金涂装技术(M2)、汽车商务营销技术(M3)、汽车整车与摩托车装配(M4)共四个专业方向模块,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岗位的需要。如下页表2所示。

三、“三岗”实训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逐步构建和实施“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常规实训、“识岗”实习、专业方向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如下页图2所示。

其中,课程常规实训由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单项实训、专业课综合实训组成。岗前模拟实训是在校内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汽车美容中心进行,将学生分组组成学习团队完成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钣金喷涂、汽车装配、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汽车营销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的模拟实训;摩托车装配则在“校中厂”――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整车装配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生产性实训。“识岗”实习是派送学生到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为期10周的教学实习,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辅助企业人员完成初步接触企业实际工作的相关业务流程,形成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实施流程如表3所示。

四、构建“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1.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评价体系

为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本专业“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评估,因此,首先采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多元”评价模式,特别是操作实训项目,引入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其次,专业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特别是实训项目、综合实训环节的考核,重点评价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后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反映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为完成各工作项目所采用的方法科学性、行动规范性、计划周详性等能力。

2.构建“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评价体系

采用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由知识储备向提升工作技能的大转变。同时考虑到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素质与技能并重”的特点,本专业实施了“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评价模式:建立第三方评价小组,分别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企业代表、学校管理层代表共同组成第三方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和全程评价。定量评价以档案记录的原始数据为准,按照学校既定的要求进行;定性评价带有主观色彩,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和企业评定(顶岗实习和教学实习)。全程评价包含“起点评价――阶段性评价――学年评价――毕业评价”的全过程。

五、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成效显著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2012、2013级的学生开始实施此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实践(历时两年建设),试点班级有的已经毕业。通过改革试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很大提高,98%以上的学生获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学生得到企业欢迎,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徐岳清 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研究,2006,(12)。

篇7

关键词:职教集团;产业结构;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67-02

为满足迅猛发展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和机械产业结构链、电子产业结构链、汽车产业结构链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由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牵头,联合烟台市汽车行业协会和全市汽车、电子行业相关的10个企业和9所职业院校共20个成员单位组建山东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以“大职教观”为视角,打破区域和部门之间的界限,以重点院校为龙头,以骨干专业为纽带,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特色办学,拓展招生和就业渠道,通过加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城乡结合、校校联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为凸显高级技能人才自身优势,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必须合理构建集团化的专业群。笔者拟结合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的实际情况,分析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内涵,并进一步探讨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专业群建设的路径。

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及内涵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对于高职教育而言,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下属的成员主要以电子、机械、汽车相关行业和企业为主。随着半岛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维修、检测、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大,培养半岛制造业基地乃至全省电子、机械、汽车行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凸显技能人才自身的优势,这就需要在集团化办学条件下建立相关的专业群。

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的专业群建设采用的方式为: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等学校完成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教育和教学管理;而职教集团下的各企业,如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则在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管理的同时,承担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任务和“双师型”教学人才的培养任务。在此基础上,职教集团的各企业和学校都是完全独立的。各实训企业同社会其他的企业完全相同,可向社会提供服务。同时,职业教育也完全不依附于企业,两者紧密联系。职教集团的实训企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得到国家对实训企业政策上的优惠以及企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性专门人才;而职教集团下的各院校解决了实训设备和场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山东汽车工程职教

集团专业群建设的路径

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以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为目标,因此,要科学组建专业群必须对当地的相关产业链进行详细的调研,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区域产业机构调整、职业升级换代的情况等。在此基础上设置和调整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烟台众多的机械制造、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海洋科技企业,正依托技术创新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这就对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提出较高要求。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下的专业群根据汽车、电子、机械等行业的不同岗位需求采用“公共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职教集团下的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实施的“公共基础平台”,根据专业群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基础课和职业教育基础课组成。“专业模块”则根据不同的专业而设置,由体现专业特色和企业需求的课程组成。每个模块以专业(电子、汽车、机械)需求为依据,围绕某一工作过程,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这样,将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型人才。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的核心要求。山东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以专业群为对象设计覆盖全程和全领域的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必须具备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及时实现角色转换与实践能力的提升;(2)掌握专业群领域内的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突出掌握一项或几项专业核心技能,做好职业准备;(3)按照公民社会的建设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和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发展意识,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发展要求;(4)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文化活动、艺术活动及开放式讲座,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强大的发展动力;(5)扩大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境外交流的机会,培养具有开放意识的技能型劳动者,适应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区域化,建立职业发展与职业选择的现念。

培养“双师型”教师,形成“双师型”教师为主的教师团队 专业群建设有利于教师团队的形成。要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山东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进一步加强与实习基地企业的合作,加强专业教师在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兼岗,确保专业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市场实际;(2)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相关学术会议,聘请与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来校交流、讲学、合作科研或兼职工作,以带动和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3)鼓励专业教师面向社会,积极参与相关的技术服务工作,聘请企业的专家、学者、高管担任顾问,指导学生创新和毕业设计,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教师团队。

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必须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建设专业群可以充分发挥整体集团化、专业化优势,开展就业岗位调查,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特别是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根据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进行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有针对性地设置学生职业技能资格专项培训和职业素养专门培训。

整合兄弟院校资源,完善就业信息平台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畅,因此,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成为必然要求。集团化办学可以充分利用人才市场信息,整合相关专业,提高竞争力,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平台,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率。

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以专业群为单位整合教学、实训资源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特色办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集团化办学,可以整合实训教学资源,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整合集团内的实训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

综上所述,山东烟台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正在逐步整合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建立以职业教育专家、企业高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组成的集团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群设置、专业群改造、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生技能训练、对外服务、订单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职业分类大典[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何静.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

[3]刘家枢.高职院校战略管理的重要创新[J].辽宁高职学报,2007(7).

[4]王琴.关于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4).

[5]单嵩麟,潘立本.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6]刘晓.借鉴德国职教先进经验,大力发展我国高职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3).

[7]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作者简介:

董艳艳(1981—),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

篇8

根据教育部网站统计,截止2013年12月,全国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有115所,其中江苏省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共计13所,四川省4所。该专业全国累计毕业人数达7000人。从性别比例统计上看,男生占80%,女生占20%。近3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分别为2011年90%-95%,2012年85%-90%,2013年85%-90%。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不是很多,属于相对偏冷门的专业,招生和毕业人数也不多,但是总体就业率基本保持在85%以上,高于全国71%的平均就业率。

一、开设交通工程专业院校分类

由于各高校的学科背景及交通工程专业所划分在的院系不同,所以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生就业也不尽相同。依照开设院校的特点,本文将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分为以下六类。

全国综合性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传统公路交通类院校: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山东交通学院。

传统铁路类院校: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汽车运输类院校:武汉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淮阴工学院。

土木类院校: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南城建学院,长春建筑学院。

民航类院校: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南昌航空大学。

上述六类院校中只列举了部分代表性的学校,并未对所有开设学校进行分类。

二、各类院校培养特点分析

由于交通工程专业在上述各个高校所处的院校及学校特点的不一样,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但同类高校之间还是具有共性的,下面分类分析。

(一)全国综合性大学

此类院校以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代表,这两所学校既是最早开设全国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也是该专业的标杆学校。

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于交通学院下,由于该院校知名度高,学生在交通行业口碑较好,学生就业较好。主干课程包括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客运交通系统、运输经济学等。根据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该类型交通工程主要设置轨道交通工程、道路工程设计与交通设计规划三大方向。

(二)传统公路交通类院校

此类院校基本归属于原交通部,交通专业背景性强,学生毕业后也基本是在原交通部的下属交通单位工作,例如中交公路局等。课程设置包括城市规划原理、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交通规划、运输经济学、交通设施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公交运营、交通枢纽设计。

(三)传统铁路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主要是在交通运输(原铁道运输)专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专业背景性不强。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该校交通工程专业按交通工程和城市公共交通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交通规划、运输布局、高速公路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智能技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目前公交公司对本科类人才的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车辆工程方面,对运输管理等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该类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够强。

(四)汽车运输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基本依靠汽车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基本属于汽车运输工程方向,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汽车运输调度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运输场站设计、交通调查与分析等。由于目前国内汽车运输业发展缓慢,所以学生就业率普遍不高。

(五)土木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土木工程系,专业方向为道路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由于目前国内公路与铁路建设发展蓬勃,所以学生就业率较高。

(六)民航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民航系,专业方向为机场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场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目前国内机场建设发展蓬勃,而且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学生就业率也较高。

三、西华交通工程专业

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于1999年申报,2000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截止2014年10月,共计招收14届学生,累计培养500余名学生。

西华交通工程专业设于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由上述汽车运输类专业转变而来,专业方向目前包括道路工程和交通规划与设计两个,但是根据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只开设了道路工程方向的教学班。

对比上述各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课程特点,建议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开设道路施工和轨道施工两个教学方向。

(一)道路施工方向

四川地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道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建设需求在未来还是很大,道路施工方向的交通工程专业在未来的需求量将很大。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南京工业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土质土力学、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建筑材料、道路施工、路基路面工程。

(二)轨道施工方向

目前全国地铁与高铁建设方兴未艾,对轨道工程方向需求量巨大,但是在本科专业目录里没有轨道工程专业名称。根据上述分析,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可以开设轨道交通工程方向。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轨道工程、桥梁隧道工程。

四、总结

西华大学作为地方性高校,专业建设应该贴合地方,专业学科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建议西华交通工程专业按道路工程与轨道工程两个方向进行人才培养。交通工程作为一个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实践类知识的教授。因此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能吃 苦等特点。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西华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才能在就业中避开与重点高校和其他高校的竞争,做到特色办专业,特色树品牌。

[ 参 考 文 献 ]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