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幼儿发展分析8篇

时间:2023-08-09 09:19: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幼儿发展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发展分析

篇1

这是我的第一憧憬。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教育经费,尤其是幼教经费还那么短缺,教职员工的收入水平低下,活动设施陈旧等等问题那么突出,在这样没有“硬件”保证的前提下,如何摆脱实利状态?

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几乎所有的园长都在忙于创收(以及相应的外事、内事活动、应酬活动),无力(精力与心力)真正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和感受,很难说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对幼儿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多限于形式,少有实效,而且改革的目的还是为了增加“创收”的渠道。并且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这种现象居然还得到了肯定,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样就出现了有人说的“目前幼儿园的孩子母语还没讲全就讲英语,大小便还不能自理就学电脑”的“特色”教育。这种现象应该是很不好的。

我想起了台湾作家龙应台采访过的瑞士一所叫猫川的幼儿园。猫川幼儿园在经济那么发达的国家里同样存在经费短缺,教职员工的收入远远不及其他行业。由于他们有专业人员,有品质,因此要求入园的孩子特别多。一般来讲,他们在10个要求入园的孩子中,只能接受一个。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数目越少,得到的照顾才会越周全。那么他们的接受原则是什么呢?那就是优先单身妈妈和移民的孩子。因为幼儿园认为单身妈妈必须出去工作赚钱,孩子得有人为她照顾;移民家庭的孩子应该有一个学习语言的环境,所以幼儿园也优先收托,免得孩子长大后因为语言的关系而受排挤,成为受欺负的下一代。令我感动的是,幼儿园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什么外部的规定,而是园长很自然地认为:幼儿园本来就不是营利的地方,而是需要良心和爱心的地方。

是的,良心和爱心应该成为办幼儿教育的首要原则,只是我们这些年来把它们丢失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以来,好像还存在着一个理论与实践的怪圈,就是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理论者思考的问题有很大的不同。我的感觉是,在幼儿教育界,存在着一个搞理论的圈子,一个想进入这个圈子成为理论工作者的人总想着必须把教育变成教育学;而对于教育实践者来说,他们希望的正好是一个相反的过程——把教育学还原为教育。这就使得二者之间总是在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立论上相悖,教育理论者研究的东西,教育实践者不愿看、不想看,也看不懂,而教育实践者搞出来的东西,教育理论者又认为没价值,没兴趣看,不屑于看。于是真正有成就的理论家和急需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教师产生了沟通上的障碍。我曾经听到过一位内地的大学教授和一位沿海特区的园长就给予儿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的问题发生的激烈争辩,大学教授关注的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而园长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育机构为这种理论所提供的可能。这种困境的后果,就是教改的目的直指家长,教改的成绩成了提高收费标准的依据。

需要补充一句的是,幼儿园经费充足当然是好事,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完全现代化更是求之不得。但是我觉得这只对不为钱累、不为钱役的人才是真理。如果以为哪儿钱多才有现代化,才有时代特色,才有素质教育,才有真正办教育的能力和条件,那么,当年延安保育院的“马背摇篮”恐怕就真的只能办到美国洛杉矶了。

关注社会弱者及其孩子

这个憧憬是从前面的愿望而来的,因为只有摆脱了“利”的标尺,才会对这点有所反应。

2000多年前,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并热心教育的东方导师,以他本身的人格内蕴,提出过闪耀着极其强烈的人文光辉的设想:“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篇》。虽然这种“乌托邦”离现实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今天的中国社会在许多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实惠,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包括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社会的转型期,出现了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也就是社会弱者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灾民等等。

以湖南省为例,湖南是个农业大省,也是水资源丰富的省份,由于对水资源的开发,湖南也成为了全国的移民大省。据统计,截止1995年底,全省移民总数已达203万之多,占全省人口的3.2%(据湖南省社科院“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存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研究”课题组)。由于移民受迁移方式、补偿条件和居住地资源的限制,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成了贫困人口中的特殊群体。生活贫困的标志之一就是孩子的大量失学。据调查,有一个库区的学龄儿童入学率尚不及75%,遑论接受学前教育了。

再以湖南省的城市下岗职工为例,来自同一调查的数据显示,有85%的人生活在困境中,而他们中35岁以下的占56.7%,35岁至45岁以下的占31.9%,即他们的孩子很有可能处在幼儿期或小学阶段。

社会弱者的存在实际是一种普遍现象,和社会制度无关,它是特定社会或其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我国目前生产力还比较低的情况下,要根本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不可能的,但是奉行以爱为出发点的幼儿教育机构,不漠视、歧视他们及他们的孩子,以教育工作者的理智和良知对待这一切,并在尽可能的程度上参与给予他们有力帮助的社会支持行动,使幼儿园不成为粉饰现实的虚假机构,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我曾在一所极尽豪华甚至奢侈的“贵族”幼儿园见到过园长带着保安像哄赶野狗一样哄赶围墙外的和围墙内孩子一般大的孩子的镜头,我也在一所示范性幼儿园见过园长像训孙子一样训一位工厂里拿不出节日赞助费的家长,我也还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听到过老师对几个家境不好的孩子的冷嘲,那位老师眼里流露的嫌恶,至今让我心寒。

最近几年来,也是由于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的需要吧,再加上有的人认为,投资兴办幼儿园,竟然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产业。所以所谓“贵族”幼儿园、高收费幼儿园越来越多,这些幼儿园无视教育的原则,只是把孩子当“上帝”、当“客户”对待,结果除了造成大量的教育设施闲置外,还极易培养一些心智不健全的孩子;与此同时,又有一批收费低廉、设施齐备、方便和适合一般家长的幼儿园倒闭和关门,使一些幼儿失去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还有更大一批一间教室里挤着五十、甚至六十个孩子的幼儿园,在不得已中进行着小学化、成人化的幼儿教育。

好的幼儿园,好的幼教机构不应该是这样的。

《儿童权利公约》告诉我们:儿童应该是人类一切成就的第一个受益者,也应该是人类失败的最后一个蒙难者。儿童的一切权利不受基于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份、活动、所表达的观点和信仰而加诸一切形式的歧视和惩罚。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体现儿童权利的世界性文献,以儿童最大利益为其指导思想,可以说是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社会弱者的关怀,对社会公正的呼唤,它的人文价值也是不言自明的,我想也就表达了我们对新世纪幼儿教育的憧憬吧。

有一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有一次跟我讲起她是如何对待班上的小朋友的: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妈妈总是没时间、没心情亲近她,所以我有意识地每天花一点时间把她接在怀里,有时是跟她讲一个故事,有时是带她唱一首歌,还有一个从边远山区来的孩子,讲的话谁也听不懂,没有小朋友跟他玩,老让我想起自己刚到学校里的时候,所以我的办法是,先教他几个班上小朋友最喜欢的游戏,让他尽快地能和同学玩到一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从自己的感受中、从心底里自然流在出爱的示范,幼儿园的情感世界才会更加广阔。

树立科学的教育工作精神

这个观点的提出是建立在承认幼儿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应该是教育科研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承认,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只能是教育科研。因为,教育科研首先能突破幼儿园陈旧的办园思路,改变薄弱状态,提高幼儿教育机构教育和保育的质量;其次,教育科研的过程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可逐步形成幼儿园里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和保育的质量;其次,教育科研的过程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可逐步形成幼儿园里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可把它看成是加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最后,教育科研也是数量和风险小,而回报率高,整体效率明显的最好的投入。但是,目前幼儿教育界里的教育科研状况却离科学的教育工作精神很远。

最近我接触了一种比较风靡的早教理论和它的实验,这套理论认为,XX实验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有占大多数百分比的幼儿智商得到了提高,因此主张家庭、幼儿园都购买依此实验编写的训练教材而进行辅导。

这样的观点在我看来。不说是缺少科学训练的人提出来的,至少也是对幼儿不负责任的人讲出来的。这种理论在科学上我们只能说它是一种假设,而假设必须经过验证才能成立。上述假设是一种非常糟糕的假设,定义不清,无法设计一种检验方法,它只是说明受过XX训练的幼儿提高了智商。这样的立论是不对的。实际上有效的立论应该是指出有多少个智力超常的幼儿受了XX训练。在概率论上这是两个不同的后验概率,没有确定的关系,也不能够互相替代。至于有很多受过这种训练的孩子的家长说孩子变得聪明了多少,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因果模型——由于用了某一些教育方法,所以提高了智力。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同意,建立一个可靠的因果模型是非常困难的。就以上述实验为例,首先要证明幼儿是受了这种训练,其次还要证明没有一个因素,既影响孩子受其他教育的训练,也影响孩子的智商提高。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因素要影响幼儿的这两个方面,那就是幼儿的生长发育。

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实验不过是实验,尤其是这些实验是由某些名气很响,影响很大的著名人士提出来的,并且又受到不少家长、幼儿园的欢迎(各有各的欢迎原因,这里暂且不提),总有存在的价值吧。但是我只想说,教育科学方面的“实验”,往往不是杀死几只小白鼠和猴子而已,它会在某种程度上在面对幼儿的这块净地里,造成一种追逐利益的风气,损害儿童的身体和心灵。我相信,这是从嘴上到心里都赞成“一切为了孩子”的人所不喜欢的。

还有一种教育科研就既可以说不科学,也可以说不道德了。有一则讽刺律师的笑话;一个人抓住他随便碰到的一个人问道;“你告诉我二加二等于几?”那人说:“当然等于四。”这个人又跑到律师那里问:“你告诉我二加二等于几?”律师立即起身关上门,回头反问道:“你需要等于几?”

虽然我们都希望这种笑话仅仅只是讽刺律师,但现实却告诉我们,它的对象也有可能在幼儿教育工作者中。比如调查问卷不按抽样的要求发放,填写表格都靠自己的想像,结果与数据不符,不是去检查原因,而是去篡改数据等等,似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还有相当数量的教研观摩活动不是去研究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是赶场似的集体看排练了多次的“表演”;研讨会也成了公费旅游的最好借口,受惠的自然是那些“口力劳动者”。所以这种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科研,究竟有多大意义,有什么实际效果,实在让人弄不明白。

当然也有尝到了“科研成果”甜头的事,那就是欲搞科研先收费,然后挂牌设科研基地的“经验”。科研搞不搞无所谓,关键是课题负责方和课题承担方双方都需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那块牌子唬人也。

这就是我们的素养。令人不能容忍的就是所有这一切是在所谓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的冠

冕堂皇的名义下进行的。有人以中国人的民族性就是不认真、不严谨、好大喜功来辩解,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仅仅只是这个道理,还有世风日下同人不自律的问题,以及更深层的原因等等,我们都必须正视。都说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真不希望这种不道德、违反科学原则的事情,会长时间地在幼儿教育机构里让孩子们启蒙。

倡导合乎天性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是合乎天性的?在幼儿园里有必要专门来倡导合乎天性的教育吗?难道幼儿园里有违背天性的教育?

这个问题的提出,似乎涉及到了我们幼儿教育的性质。我国最近讨论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育的性质讲得十分明白,那就是:“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笔者对这段话的理解就是,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这里的基础不是升学的基础,更不是成为某某家的基础,而是生活的基础。

考察我们目前一些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保育教育的现状,发现有不少还很模糊的地方,比如幼儿园里到底应该教些什么,幼儿在他们这样的年龄里,到底需要学些什么,能够接受些什么,幼儿园里到底又能提供一些什么,这都需要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能力相适应。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总有一些幼儿园、一些老师在摇摆,在偏离,在拔高。比如,外面宣传知识经济时代来到了,幼儿园里就开始让孩子学习电脑(且不说这种学习方式是否对);有人提出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幼儿园里马上就有人跟着喊,要对幼儿进行“谋略教育”,培养竞争意识;政府强调要科研兴教,向科研要质量。幼儿园里马上就会出来一个每位教师都要有科研课题的规定……于是在我们看到的不少有关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里,重复性的选题、超出了幼儿教师个体能力和受限于单所幼儿园样本范围的选题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实际上它们在理论假设、科研方法、变量控制和研究结论上,既与实际的教育科研存在着距离,又与幼儿园里的实际需要毫无关系。种种做法在浪费着我们本来不多的科研经费的同时,丢掉了幼儿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这是使人极其痛心的现象。

有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老人平静地说:“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从根本上说,这些也就是幼儿园最需要教给幼儿的。不是吗?与人分享、诚实、自我约束、善待人、勤奋……

另外,现代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社会是以合理、人道和高效的各种制度和规则作为支撑点的,这些制度和规则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常常以合理和人道的制度和规则为依据,这都需要为人的诚实和守信,这既是为人的品质,也是对制度和规则的遵守。只有在传统的社会和无序的状态中,人们才更多地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和接触来处世,才会认为等级尊卑、物竞天择、谋权谋略等法则是行之有效的。但我国必然要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过渡,因此教育儿童从小就具备平等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应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现代社会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也是幼儿道德教育的重点。在学前期,难道不应该首先学这些吗?

在我看来,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妨以一颗平常心,在幼儿园这个领域,以启蒙性的、生活性的、尤其是稳定性的教育原则对幼儿实施教育,在高谈知识经济、竞争社会之前,先让我们身边的这些孩子快活、健康起来!

积累宝贵的人文资源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统计指标:XX幼儿园里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有多少,具有本科学历的又有多少等等;我们也经常看到在每年的教师节或什么节期间,举行幼儿教师的五项或十项技能(有的称全能)表演、比赛等等。作为领导或指导幼儿教育的权力部门,上述工作当然都是必要并有效的。但是我还是很想做一些这样的统计:幼儿园内教师对幼儿付出的爱心的质是如何,量是多少;教师之间付出和得到的友谊的量是多少,质又如何;一个教师创造性劳动后得到的的量是多少,质是如何;教师和孩子之间、园舍之间和睦相处的量是多少,质是如何;教师自己人格尊严和职业满足的量是多少,质又如何……之所以想做这样的调查,是因为我看到不少声称非常有实力的幼儿园,在吸收教师时,往往把外在条件,诸如相貌、身材、特长等生理素质和技能素质当成主要条件甚至唯一条件,而忽视了作为教师来讲最重要、首要的职业人格素质。

应该说,近十几年来,由于各方的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在我们不少的幼儿园里已集中了一批胜任幼儿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师,他们已成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主要依靠力量。但是坦率地说,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或很少有幼儿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对待幼儿的热情,使人很难在他们的工作中,看到他们对工作的兴趣。这样我们就经常在幼儿园听到喝斥、挖苦孩子的话语,看到老师之间的激烈争吵,感觉到教师和园领导的隔阂,甚至还不时听到有向家长索取礼物的事情。有人说这是由幼儿园老师工作的性质(琐碎、具体)和环境(女性集中)所决定的。我觉得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使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的缺憾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幼儿教师因为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可以说每天面对的是弱势群体,是非常脆弱的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小生命(这也就是提倡幼儿园工作要讲良心的原因),一个人选择了这份职业,也就选择了需要奉献热情和爱的工作方式。当然,对于一个充满生活激情的人来说,最令其痛心的事情莫过于没有得到自己最适宜的职业并获得必要的践行机会。而在目前很多人选择职业还不能完全凭兴趣的情况下,做好职前教育的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但是,目前有些师范学校,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当成学校办学的最高法则,教给学生的主要是有关就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重专业课程的学习,不重师范课程的学习,重知识技能的训练,不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因此学生人文素养很低,教师的职业人格没有养成。另外,在全社会普遍崇尚物质、追求时尚、信奉占有和征服的趋势下,多数人“语文程度不够,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社会正义日渐消亡,君子之风日渐远去”。(台湾大学王财贵教授语)——教师的职业人格自然出现危机。

所以我主张,欲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不妨在塑造教师平和、旷达、大气、开朗等等人格特征上下功夫,在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中找素材。比如:我国古代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整体设计中,把家作为个人修身的场所,国家和社会安定的根本。这是因为理想的人格是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塑造的,适宜的待人处事的能力也是在家庭共营和乐的生活中训练完成的,对于教师来说,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营造安宁、和睦的家庭环境,树立自己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正常心态,会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毕竟生活在正常的伦理关系中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人生。这是塑造健全的教师人格的前提条件。我国古代的传统伦理道德都突出和强调“仁”字,提倡尚义、重义、诚信,它还倡导“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教导我们在教育中要以仁爱之心尊重一切生命的价值,并兼爱宇宙万物,以爱心唤起爱心,这在今天来讲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教育思想,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它尊重人,尊重一切教育对象的价值,它不是把教育当成一种工具,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是提供一种对人类自身及人类生活的认识,帮助人们构建人生的精神和信念,树立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要有独立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自己发展了,也要使别人得到发展。

另外,我国古代的先哲们热爱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以景抒怀,以景言志的情怀也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应具有的审美修养,不单单是几种技能,如弹弹琴,画点画等,它更多地应该是一种眼光,一种趣味和相当的文化修养。同时,教师也应在工作中努力营造回归自然、顺其自然,长幼相亲、其乐融融的教育氛围,这才是幼儿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才是真正的美育。

虽然把教师的人格特征作为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较为抽象,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一所幼儿园如果具有了这样一批浸润了中国传统文化、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完善人格的教师,实际上也就体现了这所幼儿园所拥有的丰富的人力资源,这对建立一所好的幼儿园是十分珍贵的,这样的人力资源越多,则孩子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篇2

【关键词】舞蹈教育;幼儿身心;发展;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26-01

舞蹈最早是一种艺术活动,用直观的艺术形态表达文化情感,在幼儿园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和自身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对舞蹈对幼儿作用的分析,展示出现代化教育的意义。

一、舞蹈教育对幼儿修身养性、提升心理素质的作用

舞蹈是一种美育教育形式,能够直接作用于幼儿的身心,体现出健身和健美的双重作用。在舞蹈学习中,能够提升幼儿的自我意识以及审美方面的能力,培养出幼儿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高尚的情操。舞蹈可以让幼儿在知识学习之外,更好地去追求上层的精神生活,它主要是幼儿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能够看到,学习舞蹈的幼儿和不学习舞蹈的幼儿相对比,气质上更胜一筹。幼儿在学习舞蹈以后,无论是台上表演还是平时的生活都能够让其更敢于表现自己,激发出幼儿内心中的表现欲望,一般会在掌声以及表扬的过程中让幼儿增强自信心。舞蹈动作的基本站姿就是挺胸抬头立腰,因此在生活中幼儿也会这样做,长久下来气质自然显露。

二、舞蹈教育对幼儿身体发育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舞蹈训练能够对幼儿的大脑产生作用,在大脑神经的刺激下锻炼幼儿的肌肉和骨骼。生活中很多实例已经证明,舞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学习舞蹈的幼儿,不仅仅食欲非常好,并且睡眠也很好,身体长高很快,这是因为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能够让幼儿的骨骼更加粗壮,更有弹性和坚实有力。舞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舞蹈的形式对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协调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幼儿在组合走步以及敬礼的过程中,一些幼儿走步比较生活化,而在舞蹈组合中就会对此进行规范,教师对幼儿的动作进行协调。再比如在学习《编花篮》的过程中,这种歌声比较富有童真性,能够吸引幼儿更多注意力,由此产生非常强烈的学习愿望。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存储着舞蹈动作的不同变化,将这些动作和歌声融合在一起,融入到舞蹈表演当中。幼儿在舞台上,伴随着五彩的灯光,自己的反应能力也更快,还会获得更多的掌声。从此可以看见,一些经常学习舞蹈的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快,并且还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对事物的反应能力也非常高。

三、舞蹈教育对幼儿心智的启迪作用和影响

在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幼儿的注意力动机,引导幼儿的注意力方向,以此提升幼儿的注意力水平。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教师可以使用前倾、低位置以及柔软体面的姿态对待幼儿;用亲切、温和的目光看待幼儿;用缓慢和柔和的话语对待幼儿,在这样的状态下,幼儿的身心才能够得到放松。按照幼儿注意力的特点,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观察模仿学习方式是舞蹈教学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这种方式下幼儿的学习更加完整,并且可以在头脑中组建起不同的舞蹈动作。记忆是一种人脑的反应,对幼儿的生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本身就比较活泼好动,舞蹈这种富含多种动作的学科能够让幼儿的表现欲望得到深化,这是幼儿心智具体化的外延表现,幼儿更加能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兴趣,让幼儿的智力也得到快速发展。幼儿本身就是创造性极强的艺术家,家长和教师不能泯灭孩子的这种天性,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对孩子进行更多的鼓励,在天生好动以及不断变化的事物中,进行想象和创造,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能够在舞蹈中找到更多的快乐,伴随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够对幼儿舞蹈教师和家长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也得到一定的启示,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后代。舞蹈是幼儿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学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争取按照幼儿的个性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舞蹈成为幼儿放松身心,启迪智慧的一种更好方式。

参考文献:

[1]孙宏,,李亚楠等.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2015,13(22):79-80.

[2]李晖.幼儿舞蹈浅论[J].芒种,2016,25(10):127-128.

篇3

1.1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1)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定位存在偏差。当前幼儿园的职能已经从看护儿童发展成为专业的保育教育,但是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仍然停留在表面,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看看孩子,带领孩子做做游戏,唱唱歌跳跳舞”,认为“只要有一定的育儿知识或经验就能够胜任幼儿园老师”这些观点使得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2)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要求不高。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就业人员在入职前应该进行一定时期的规范的专业训练。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的幼儿,因此更应该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专业资格。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要求都不高,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相较于其他资格证书也较容易获得。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还有一些转岗教师,这些教师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方面的教育,只是接受过短期的培训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培训就能入职。

(3)幼儿教师专业自的缺乏。作为专业的人员,幼儿教师应该对其专业领域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相当的专业自,但是现实情况是幼儿教师的行为受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领导、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的制约,不能自主决定自己领域内的事务,缺乏专业自。

1.2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

(1)幼儿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完备。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中等师范学校或者是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他们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往往是初中、高中毕业就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没有接受过高质量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师资质量的下降。一些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理论落后,仅仅停留在以“会不会画画、跳舞”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或者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使教师学不到专业系统的学前方面的知识,直接导致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备。

(2)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在幼儿园,一个班级的标准配备是两个教师,一个保育员。教师每天要管理孩子的生活、游戏、学习、注意孩子健康安全问题。此外幼儿教师还要做环境创设、写教案、写反思、写观察记录等。以至于幼儿教师每天疲于应付繁多的工作,每天进行的都是经验性的重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教育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和提升。

1.3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1)幼儿园的理念不统一。目前我国的办园力量层次不一,目的不同,呈现多元化趋势,私立园在我国遍地开花。私立园由于其市场经营的性质决定了其追求利益的本质,这导致了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高入园率,把经费更多地花在环境创设和幼儿园的设施上,而没有给教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缓慢。

(2)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与幼儿园的管理息息相关。幼儿园改善一些冗杂的管理制度不仅能激励幼儿教师高效有质量地完成工作还能促使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快速的提升。但是一些幼儿园由于经费的缺欠,只关注教师的工资和福利,缺少教师培训深造的政策导致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差,缺少发展的平台,专业发展受到阻碍。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

针对以上提到的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要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就要积极寻求政府社会、幼儿园、幼儿教师本身及幼教专家的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1社会政府方面

(1)政府要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兴旺发达的希望,而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幼儿的质量。所以社会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仅仅从思想上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重视。首先,国家应该制定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国家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幼儿园、幼儿教师教育的投资力度,只有师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幼儿教师的质量才有可能提高;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才能做到专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2)提高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质量。幼儿教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职前教育的影响,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质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保证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的质量。如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彰显学前专业课的特色,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要具有导向性,能够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技能课的比例,防止出现重技能轻理论或者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重视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不仅要为幼儿教师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而且要保证职后教育的质量。如加大“国培”的力度,保证“国培”的质量,使更多的幼儿教师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幼儿教师能够有进修培训的资格,了解到更多专业的学前教育的思想,更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切实保证幼儿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幼儿教师自身队伍的质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所以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国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教师的质量。首先,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的考评、发放和管理制度。其次,要扩大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招生规模,使更多具有高学历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

2.2幼儿园方面

(1)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园所环境,不仅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宽松积极的优越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幼儿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竞赛,能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营造和谐的教师文化氛围,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使幼儿教师对幼儿园产生依赖感和认同感,进而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产生认同感;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以促进幼儿教师集体的专业化发展。

(2)优化园所的管理,合理规划幼儿园资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除了有自身的工作压力外,还有园所的管理,通过优化幼儿园的管理机制,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幼儿园可以优化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益;明确每个教师的职责,使教师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了解每个教师的长处和缺陷,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做到园内资源的优势互补。

(3)大力发展园本培训,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制。幼儿园要开展基于幼儿园,为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所面临问题的园本教研活动,教师通过园本教研能接触到更多的新理念并且将其付诸实践,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可以完善教师的培训体制,如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案例分析;实地检查和集中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2.3幼儿教师方面

(1)幼儿教师要有专业发展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促使教师能够自觉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幼儿教师要有合作意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教师只有在与更多同行的合作中才能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团队学习能够激发集体的洞察能力,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学习的速度,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奇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为此,团队学习应当是教师汲取智慧的重要途径,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成长;影响

幼儿教育一般是指父母及老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儿教育要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明确指出:“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这些年的幼儿教育实践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1 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2 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及任务

中国的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幼儿教育的主要方面及内容,即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纲要还指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部生活与活动之中。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正常发展,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3 幼儿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幼儿园学校教育

现今,有不少父母过早与孩子缺乏亲子交往,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不到很好的保证,使孩子出现不爱交流、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的习惯,这些都会让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幼儿园的孩子又多,教师有时照应不过来,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心理的发展,容易使小孩形成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孤僻的性格。这样,幼儿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危机,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使幼儿形成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重视,不仅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4 案例分析

(1)据查访,在我国沿海许多小工厂内,有不少年龄在15~18岁的孩子辍学在那打工。虽然有不少是因为家境贫寒不能完成学业,但是他们当中大多数是不想读书(或者是不喜欢读书)。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是否可以说是幼儿教育的一大失误呢?针对孩子不想学习,我想这与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家长或是幼儿教师应该进行反思,是否对幼儿的教育不够关心或者是对幼儿的教育引导有误。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或老师关注的。

(2)我国甘肃省曾对农村边远山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入学前受过学前启蒙教育的儿童在语文、数学两门主要学科的成绩上要远远高于入学前受过启蒙教育的儿童。另外,国外也有研究资料表明,如果对学龄前进行过初步的数学启蒙和训练,这些儿童到了十三四岁,其数学成绩比未受过学前期训练的同龄人要好。由此可见,学龄前的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 一些有关数学的粗浅知识,发展其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更能对幼儿进入小学甚至中学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有利的条件。

5 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5.1 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持并不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了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在幼儿学习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想结果不同时,我们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5.2 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有时弯弯?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为什么种子会发芽?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等等一系列幼儿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是幼儿通过向科学海洋的航船,兴趣是航程的向导。

5.3 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许多蜻蜓都飞的很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蜻蜓?它们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呢?”这些幼儿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蜻蜓低飞和天气的关系。

5.4 抓住时展的脉搏,扩展科学教育内容

让我们的幼儿不断的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适当安排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以扩展幼儿的视野满足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如“神奇的电脑”“能干的机器人”…… 。

篇5

关键词:幼儿园;晋升;发展

一、晋升制度在园长专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

1.晋升制度是促进园长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园长的专业发展可以说是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部因素来说,主要是指园长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包括园长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从外部条件来说,园长的工作环境、上级领导的支持、晋升制度等都是影响园长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1]。晋升制度作为园长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影响着园长专业发展的速度,是园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外部条件。

2.晋升制度是促进园长专业发展的激励因素

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当研究对象在描述工作中的愉悦感时,他们最常提到的是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因素,有过出色工作表现的事件及职业发展的前景。相反,当他们描述不满情绪时,往往提到的并非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而是与工作外部环境有关的一些因素。48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2]。

激励因素是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状态的内在因素,一般包括工作带来的乐趣、社会认可、成就感、发展机会、进步与责任等。保健因素即工作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政策、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工作保障、福利与安全、人际关系等。保健因素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积极作用,但是间接影响工作者的积极性,所以也叫“维持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干重叠现象,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起消极作用,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根据双因素理论,在调动园长工作积极性的过程中,只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完备的福利待遇,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维持因素,而没有利用晋升制度、发展空间、社会认可等激励因素,园长的工作积极性是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挥的。促进园长的专业发展,从内部来说是需要园长自身具备发展的意识,对工作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因此晋升制度作为激励因素在调动园长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能够间接促进园长的专业发展,也可以说晋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园长专业发展的激励因素[3]。

二、晋升制度在园长专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

1.从国家层面来说,晋升是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方式

晋升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是将人的能力与岗位按照要求进行匹配的一种方法。在园长队伍的建设中,园长只有在其合适的岗位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个人价值,体现其社会价值。而园长为了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也会做出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在现实情况中,晋升是通过动态和静态两种指派相结合,将成员指派到较高职位上去的一种方式。教育组织管理部门对园长能力信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指派是动态还是静态。动态指派即实现职务晋升。在掌握了充分信息的前提下,组织能在一开始就根据成员的真实能力把成员指派到最能发挥其能力的岗位上,而不是逐级晋升,使组织获得最大的资源配置。否则,由于将高能力的成员指派到低级职位,降低了高能力成员的预期收益而导致其离职。静态指派即它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并保持不变,如果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组织会选择逐级晋升,一方面有利于收集关于成员能力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工资成本。

晋升一般是在静态与动态结合下,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的。一条途径是通过组织对成员能力的认识。这类模型通常假定,在成员加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其真实能力(包括他自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组织都会通过观察成员以前的产出(该产出是成员真实能力的一个有“杂音”的信号),逐渐更新对成员真实能力的认识,从而重新指派职位,而新职位可能由于成员被认为具有高能力而比原职地位高,也可能由于组织认为成员并不具备现职所要求的能力而将其降到低级职位上。因此,此途径可以解释职位的上升和下降两种现象。另一条途径是通过成员人力资本的积累。

2.从社会层面来看,晋升是激励园长专业发展的机制,是高素质园长队伍建设的保障通过双因素分析来看,晋升制度是园长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激励因素。

晋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供激励,即高职位带来的收入和名望为处于低职位的成员提供了激励。通过晋升,将不同能力的园长匹配到了合适的位置之后,必然会对园长产生激励。这是因为工作的岗位不同,其工作带来的产出例如薪酬、福利等也会不同。颜燕认为,实现晋升的激励作用是不仅可以通过工资的涨幅,也可以通过对晋升比例的控制,二者之间可能是替代的,也可能是互补的。晋升作为激励手段,不仅可以激发更多的努力,而且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

篇6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阻碍因素

20世纪70~80年代,教师专业化开始被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我国学术界对此也作过热烈的探讨。不难看出,在诸多文章中,谈得最多的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只是零星涉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建设,对教师专业特性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明确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质,也有助于我们探讨阻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可以分为普通职业和专业性职业,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需要一定的标准。关于专业化的标准,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虽然众说纷纭,但已形成一定共识[1]:①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在职前必须学习规定的专业知识,接受规定的专业训练,掌握专门的教育理论与技能;②作为专业的职业和作为专业人员的个人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与个体责任,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素质;③作为专业的职业,在本职业范围内应具有专业性的自;④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只有在社会需要和被社会认可,建立和实施了一整套相应制度后,才能真正确立或提高专业地位。若按这些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还不能称为一门专业,只能称之为“准专业”或“半专业”。但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是由其自身性质及发展水平决定的。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具备一切专业化的特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具有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高超、熟练的教育技能技巧,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认定。这些足以证明教师职业具备专业人员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具有专业属性,[2]只是目前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条件不成熟而已。随着对教师素质的日益关注,把教师或教学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看待,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及社会各界的共识。[3]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和能动性的人,这决定了教师不仅具备一般专业的共性,还具有不同于医生、律师等专业的个性,具体表现在[4]:①教师除了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实践的智慧、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行动和寻求变化的能力;②对教师的培养方式不能只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强调教师对实际教育情境的反思、探究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③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道德具有更强的利他性,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更基本的专业特征;④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学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的专业,更是一种人际关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征也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③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组织的功能主要不在于市场的垄断和自身保护,而在于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特殊的知识技能、专业训练、专业道德和专业自主性使得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种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

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幼儿园教师属于教师群体,具有一般教师的职业特点。同时幼儿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

第一,幼儿园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既要向全体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多方面的教育,又要负责幼儿的整个生活;不但要在园内言传身教,还要同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以取得教育-上的一致。这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幼儿认知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技巧。

第三,幼儿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时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只有切实地把握幼儿在各阶段发展的规律,留心观察幼儿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各种心理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心理特点的把握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四,幼儿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幼儿的兴趣、个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教师更善于了解幼儿,更善于启发诱导,更善于个别教育。

可见,幼儿园教师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基础。全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5]

综观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与上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或中师以下学历,文化、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低,学生在3~4年的学习中又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专业理论课基础较窄,缺乏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大多是搭小学教师培训的“顺风车”,因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更多的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家园合作也一直进展缓慢。另有资料显示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大,从教热情不高,在热爱儿童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看来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度和期望值低,幼儿园管理封闭,人文环境不协调等外在因素,也有幼儿园教师观念与社会不同步,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等内在因素[6]。这里主要从五个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面加以具体分析。

1.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

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认识较模糊。一般认为幼儿园教师只是带带孩子,会唱会跳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期望偏低。这在无形中阻碍了高学历人员进入幼教队伍,不利于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除此之外,社会公众特别是某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即使在认知教育上也存在着不少偏颇,重幼儿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学习的兴趣、动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7]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只注重儿童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使得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认识不到自身职业的专业性,从未想过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说社会和家长对幼教职业认识上的偏差使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他律的条件,那么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足更可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还要靠教师自律,要靠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因此,幼儿园教师对本职业的专业认同是进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2.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目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很不稳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心理压力大、负担重等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职业声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一项有关职业声望的调查显示,在教师职业中大学教授的职业声望最高,等级为2;中小学教师等级排名29,而同样在为基础教育作贡献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等级却降至36,[10]这在100种职业中声望虽不算低,但与其他教师职业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很多人只是把从事幼儿教育当成一块跳板,一有合适的机会便会另谋高就,这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严重地制约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能也潜在地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是:女性被认为有天生的母性,易动感情,相夫教子,最适合她们的职业是贤妻良母、幼儿园教师或小学教师、公司秘书、保育员、护士、服务员等辅和抚养性工作。多少年来,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低于男性的。尽管目前已开始提倡鼓励男性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但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还是女性,这势必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

3.专业自不够

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保育主任、园长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教育行政机关太多的硬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的自主性,致使一些幼儿园教师出现“为了做而做”的应付现象。看来,要想切实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首先应给幼儿园教师“松绑”。

4.理论研究较为欠缺

一种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有系统的理论作支持。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缺乏适合本国幼儿发展的系统理论。总体来看,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向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理论学习和引进阶段。当然这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差异,国外理论的引进必然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适合我国幼儿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幼教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的研究课题大多数是对儿童的行为、心理发展需要的研究,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较少。此外,很多幼儿教育研究实验往往局限于幼儿园的三年时间,缺乏反复验证,很少有像美国“开端计划”这一类型的长期追踪研究,因而幼儿教育的长期效应难以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功能缺乏有力的实证证据,从而也降低了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作用于理论产生的实效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专门的幼教科研人员不多,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理论研究队伍的力量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研究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际研究收效不大。从广州1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来看,在有较大经费资助的6项重大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仅有1项;9项重点课题当中并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62项一般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5项;1日项专项课题中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可见,幼儿教育科研项目无论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还是经费支持上都得不到重视,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幼儿教育科研更普遍、更深入的开展。

5.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又缺少实践经验,因此职后教育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9]特别是民办、私立幼儿园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没有任何保障,职后培训成为一大难题。目前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或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对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惟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由于承担培训任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准与教育水准的局限,导致继续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甚至脱节,延误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10]可见,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还处于补缺补差的低水平状态,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自身明确认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并积极进取,也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只有内外协同发展,才能逐步推进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黄伟娣.教师职业,资格与专业化.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6

[2]于晶.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

[3]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5

[4]参见胡定荣.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5]NAEYC.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arly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1993,11

[6][10]彭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7]庞丽娟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2,1

[8]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5-247

篇7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民办幼儿园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种类型的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在满足社会需要,普及学前教育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现有的民办幼儿园良莠不齐,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一、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一)场地封闭狭小,不利幼儿身心健康。

民办幼儿园大部分都在小院落或居民楼房开办,活动室狭小、拥挤,幼儿人均占地不到2平方米。有的幼儿园采光不好,活动室光照不足,又没有室外活动场地;有的幼儿园通风不好,空气混浊,幼儿的卫生习惯差,在感冒、腹泻等疾病流行季节,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二)玩教具数量不足,缺乏基本的教学材料。

玩具与游戏材料是幼儿学习的“课本”。幼儿园直观形象的教学特点必然要求有适宜的教具与游戏材料供幼儿使用,但在民办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玩教具材料的严重缺乏。就在房舍条件较好的幼儿园里,真正对幼儿发展与学习有意义的、幼儿能拿在手里操作的玩具数量和种类都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幼儿在游戏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将始终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三)教师综合素质较差,保教水平低下。

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不知道幼儿期该学什么,不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保育和教育,不会在培养兴趣、激感、习惯养成上下功夫,而是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对待幼儿。教拼音、汉字、数学,而且大部分教师普通话不标准,拼音、汉字发音不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甚至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除个别技校、中专毕业外,绝大部分是高中、初中文化程度,几乎没有学前教育和相关专业毕业的,没有系统地学习《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以及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懂教学规律,更无教师资格证书。

(四)管理不规范

l、教育观念陈旧。民办幼儿园以家长的意愿、要求为导向,功利性较强,导致教育目标偏向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办学。有的民办幼儿园举行期中、期末考试,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并且堂而皇之的在县广播电视台做报道,把这种违背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行为当作自己的“办园特色”来广而告之。许多幼儿考试不及格,不敢向家长汇报考试成绩。有的幼儿甚至学会了逃学,躲避幼儿园的考试。从小养成不良的习惯,甚至使儿童最可宝贵的求知欲、探索精神、自信心在这些训练中逐渐丧失。

2、教师用书、幼儿用书的订购随心所欲。绝大部分幼儿园没有固定的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有的使用一年级教材,有的使用学前班教材,有的使用盗版劣质幼儿教材,全凭办园者随心所欲,随便找一些儿歌书籍、小学一年级的教科书应付差事。在这种教学中,幼儿虽然被动地接受了一些知识,却失去了童年更宝贵的东西。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 公办园难以容纳全部学龄前幼儿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大力修建幼儿园,每一个乡镇保证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但是专业教师缺口很大,新修的乡镇幼儿园要招生、投入使用困难很多。近几年,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城区公办园幼儿人数不断增加,即使超负荷运转,也难以容纳所有适龄幼儿,“挤”不进公办园的只能去附近的民办园。

(二)民办幼儿园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1、幼儿就近入园,家长接送方便。民办幼儿园分布在各聚居区,地点分散,管理松散,迟到也行,早走也好,出入方便,接送自由。而公办幼儿园管理规范,接送幼儿时间严格,有的家长接送较远,有的准时接送影响正常工作。部分家长图省事、图方便,因此选择了就近入园。

2、民办园重视知识传授,符合家长“望子成龙”心理。农村学前教育起步较晚,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足,参差不齐,为民办幼儿园的存在提供了市场。心理之一:中学教育重要,小学教育次要,学前教育可以不要。认为幼儿园就是负责幼儿安全,不管公办还是民办,都学不了什么知识,只要安全就好,有的甚至认为,幼儿园越小越安全;心理之二: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念书,就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才算是真正学了知识;公办幼儿园只给孩子教唱歌、跳舞、手工、画画、游戏、玩耍,学不到真东西。而民办幼儿园不管孩子大小,一律给他们教算术、教拼音、教汉字,从而迎合了家长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使民办幼儿园找到了自己的市场。

三、民办幼儿园发展对策

(一)全社会提高认识,加大幼教投入。

幼儿教育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它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石。贫困地区人口的整体教育水平比较低,很多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对普及义务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社会各界都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幼教投入。

1、加大社会投入。我国大力提倡社会办园和集体办园,整合社会力量办园应该成为幼教投入的主流。

2、现有幼儿园加大投入。各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必须明确,创办幼儿园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要把它当作一项光荣的事业来干,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扩建场地,购置仪器玩具,培训教师,使自己创办的幼儿园逐步走上正轨。

(二)政府严格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明确政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因此,民办园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的严格管理。

1、注重资格审查。要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管理,把民办幼儿园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对于民办幼儿园的创办,政府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严格把关,从园所、教师资格、教学设备等方面审查,具有办园条件的,依法登记注册,纳入正常管理。

2、要加强制度管理。对所有的民办幼儿园规定统一的作息时间,要督促民办幼儿园制订各种制度,如出勤制度、安全制度、卫生制度、教学制度、奖惩制度、园长职责、教师职责等,要有保教工作计划,编制课程安排表,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3、要加强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的管理。根据目前幼儿园用书混乱的局面,对所有民办幼儿园的教学用书采取统一征订和统一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新华书店配合,做好组织征订工作。

篇8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发展 母爱 特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64-02

幼儿的成长包括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其中,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会让幼儿拥有自信、自尊,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挖掘自身的潜能。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上,家庭是一个重要的基地。幼儿的家庭不仅要为其提供和谐的家庭环境,还要对其施与理性的家庭爱,同时要讲究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内所有成员都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这一过程中来。但是由于幼儿年龄阶段和心理阶段的特殊性,在3-6岁这个年龄段,母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她们对幼儿付出母爱,承担着教育幼儿的重任。幼儿也从母爱中汲取着成长所需的营养,建构着对这个世界初步的信任,实现心理的不断发展。但是,有一千个母亲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母爱,并不是所有的母爱都是适宜幼儿成长的。同样,在幼儿心理发展方面,作为母亲,具备责任、理性、敏感、尊重特质的母爱将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将分而述之。

一、责任

责任是一个人在担负相应社会角色时要履行的义务,作为母亲,她的责任则是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者,尽力承担抚养与教育幼儿的职责,并展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责任是母爱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利于激发母亲对孩子责无旁贷的抚养与教育之责;其次,它利于为母亲不辞辛劳地抚育幼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再次,它促使母亲为提高抚育幼儿的质量而不断提升自我;最后,它利于整个社会幼儿优育风气的形成。作为母亲,该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有责任的母爱,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认清责任。对于女性来说,身为人母之后,有的能迅速转变身份,意识到自己已为人母的责任,并能在行为上做出相应改变。而有些女性,虽已为人母,但没有完成在思想上的转变,更意识不到作为母亲的责任,在抚育幼儿上,体现出失责却又不自知的倾向。这对幼儿成长大不利,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二,履行责任。作为母亲,重要的不只是认清自身即将担负抚育幼儿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如何履行自身的责任。在现代社会,新旧育儿观念杂陈,由于母亲们知识、素养水平参差不平,在履行母亲责任的水平上也是高低不一。作为现代社会的母亲,要学会借助各种平台,扩大自身视野,不断主动学习,充实和优化自己的育儿观念与方式。

第三,反思责任。没有一无是处的母爱,也没有尽善尽美的母爱。在抚育幼儿问题上,母亲们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对错杂陈的状态上。同时,育儿不同于制作一个物品,可以随时翻倒重来。当然,育儿也不是不允许出错,而是要善于及时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观念与方式。因此,就要求母亲在一边履行自身责任时,一边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纠错,把对幼儿成长的不利教育方式减到最少。

二、理性

母爱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温情与温暖的画面,似乎母亲的爱,充满了美好与温柔的场景。但是古人云,慈母出败子,就是提到了母亲在对幼儿施与母爱时,一定要适度、适时与适当。要爱而有教,否则变成溺爱,就会危害幼儿的健康成长。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爱得理性,不能爱得盲目。理性的母爱,将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那么,作为母亲,该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有理性的母爱呢?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在思想上认清溺爱的危害。母亲爱孩子,天经地义。但有些母亲却失了分寸,或许是自己幼年吃了太多的苦,或许是工作太忙,出于补偿的心理溺爱孩子。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是溺爱孩子的理由。溺爱孩子的苦果不言自明,在这里不必赘述。作为母亲,务必在开始抚育幼儿时,就保持头脑清醒,方向明确,不要陷入溺爱孩子的泥潭。

第二,在行为上施爱有度。母亲在教育幼儿时,既不要对幼儿过度期望,也不要对幼儿放任自流,而是在理性的指引下,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采取适合孩子的抚育方法。不盲目和别人的孩子攀比,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也让自己在抚育幼儿的过程中,保持既有压力又有放松的心态。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将别人孩子的样子复制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是要潜心发掘自己孩子独特的光芒。

第三,不要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现在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堪称空前。人们对于孩子的成长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也对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大的投入,整个过程堪称艰辛。同时,育儿理念杂陈,你方唱罢我登场。如“虎爸”、“狼妈”等育儿理念在社会上一时流行开来,更有读经班盛行一时。这时,作为母亲,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一哄而上,无视国家间文化教育理念的差别,无视孩子间性格品性的差异,直接照搬,东施效颦。一旦对孩子成长造成巨大的伤害,悔之晚矣。

三、敏感

此处的敏感是指母亲对幼儿身心基本需要的敏锐观察,以及对幼儿发出的信号作出恰当、及时给予反应的能力。一个具备敏感性的母亲,在面对幼儿各种有声或无声的需求时,均能及时发现,判断正确,并给予相应的关爱和满足,这将极大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那么,作为一名母亲,将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有敏感性的母爱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规律。身为人母,不代表就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在不了解这些的情况下,就很容易作出错误判断,误解甚至忽视孩子的身心需求,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母亲,要善于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不断学习,增加自己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尽量减少育儿行为上的失误。

第二,及时、合理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身心需求。在对孩子身心需求有正确的判断后,就要做出相应的行为回应或支持。有些母亲选择了满足孩子任何时候的所有需求的做法,有些母亲则在理性分析之后,采取区别对待、延迟满足等方法。显然,后者的处理方式更恰当。关于如何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这需要母亲认真研读相关育儿理论,并在实践上进行尝试,不断改进自己的做法。

第三,切忌行为失当,过分敏感。有些母亲,恨不得将孩子天天捧在手里,保持高度紧张,事无巨细、尽心尽力地照顾和教育孩子,堪称“完美母亲”。但这是一种焦虑的心态,不仅让孩子备受压力,也让自己备受折磨。这不仅养育不出自信、大胆的孩子,也容易让母亲自身陷入焦虑的泥潭。这一点值得母亲们注意。

四、尊重

这里的尊重是指母亲与幼儿在人格上的平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在生活中两者相处交往时要遵守的规则。做到尊重幼儿的母亲,会培养出人格独立、自主、大方、自信的幼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段的巨大差异,以及母子间的特殊关系,母亲往往很难作出恰当的判断,真正去尊重幼儿。而是会出现“以幼儿为中心”的孩奴心态或是“以自身为中心”的霸权心态,前者后让幼儿变得骄横跋扈、依赖性强,后者会扼杀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得胆小、怯懦,没有主见。那么,作为一名母亲,该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带着尊重的母爱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理解“尊重”的真正内涵。很多母亲一提到尊重孩子,就抱怨说,自己已经把孩子捧上天了,他还是不听话怎么办?这里的尊重不是真正的尊重,如前文所言,尊重是指对对方在人格上与自己平等的言语和行为上的体现。因此,母亲要理解尊重的真正含义,不要误读,乃至曲解,做出了与尊重相悖的行为。

第二,要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在行为上给予支持。幼儿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母亲为了孩子的成长,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付出。但是,在不了解幼儿心理状况时,即便使出十分的力气,收效仍然甚微。这时,作为母亲就要思考一下,你是否真正了解了幼儿的需求?理解是沟通的前提,也是双方有效交流的开始。作为母亲,要在了解幼儿内心世界方面下足工夫,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要学会向孩子认错。母亲,在抚育幼儿成长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被孩子作为一种权威。作为母亲自身,也容易把自己放在权威的位置上。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母亲,母亲同样也会犯错误,而这个错误在幼儿能够看明白并判断出的时候,作为母亲,要如何处理这种事件呢?拒不认错是最坏的一种,因为它让孩子对母亲失去信任。推卸责任也不是良策,因为它会让孩子在品行发展上受到不良的影响。最恰当的处理方法,莫过于蹲下来,真诚地看着孩子,告诉他(她):妈妈错了,妈妈要为此事向你道歉,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当母亲这样做的时候,不仅不会降低自己再孩子心中的地位,还会让孩子明白,妈妈也会犯错,改正过来就好了。妈妈尊重我,我也像妈妈一样。这些都像春风化雨一样润入孩子的心田,浸润着他的成长。

综上所述,母爱应具备上述四种特质,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做母亲,虽是一种天然获得的职业,却是一种需要不断思考和学习的职业。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既是自身的幸福来源,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愿天下母亲共勉。

【参考文献】

[1]莫建秀.学前儿童母亲教育素质及其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任超.0-3岁婴儿母亲敏感性的结构及现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园校合作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研究”(GXGZJG2016A0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