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09:19: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身是人的身体本身、人的健康、人的生命的集合体。
身体的本身是人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躯干和四肢。身体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受伤或残疾,风险来自外在和内在,外在方面是指意外伤害的发生造成的,内在方面主要指来身体疾病的侵袭。意外伤害可能来自工作(工伤),也来自日常生活的各种小概率事件(如摔跤、车祸等)。身体疾病则有很多会对身体器官造成损害(肿瘤、心脏病等)。
人的健康是指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疾病。人的健康的主要风险即自身的疾病。疾病种类很多,将医治花费巨大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称之为重大疾病,他们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
人的生命是指人存在和活动的能力。生命的风险则是意外死亡和疾病死亡。
综上,人身风险细分准确的分析了人身面临的各种风险,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人身面对的风险呢?我们要合理饮食、科学安排作息、加强锻炼、年度体检,减少高风险活动等,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那么自信说我们的人身风险处理妥当了。幸运的是现代保险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处理风险的方法,大量的保险公司开发了大量的保险产品来应对人身风险。现在将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来处理相应的人身风险。
人身风险分为三部分,相应的保险产品分为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和人寿保险等。
首先,什么是意外伤害保险?意外险(意外伤害保险)是指投保人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保险人承诺于被保险人,在遭遇特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致身体受到伤害而造成残废或死亡时,依照合同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保险。这里的身体是指被保险人的自然躯体,不包括假肢、假牙、假眼等人工安置的非天然部分。这里所指的造成被保险人意外伤害的灾害事故应具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四大要素。意外伤害保险的特点是只承担意外伤害责任,不承担疾病等其他保险试过的给付义务。与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相比,被保险人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并不因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不同而有太大的差异。消费者在选择意外险时会发现不论男女,年长年幼所交保费的差别不大。
现在市面上的针对个人的意外险产品可以分为普通意外险、特定意外险两大类。普通意外险包括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医疗和住院津贴,其防范的风险为综合意外。但是消费者选择相应意外险时,要根据自身需求,看清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有部分普通意外险并不包括意外伤害医疗和住院津贴。特定意外险产品主要是旅行意外险和交通意外险。
其次,健康保险(健康险)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使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发生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的一种保险。一般可分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收入保障保险等。健康保险主要是补偿性的给付,强调对被保险人应伤病所致的医疗花费或收入损失提供补偿,这种损失补偿的特征是意外伤害和人寿保险所不具备的。健康保险的保险费率与被保险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保险公司往往要求被保险人体检,规定观察期或约定自负额,承保比较严格。
(1)疾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险)以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即只要被保险人罹患保险条款中列出的某种疾病,无论是否发生医疗费用或发生多少费用,都可获得保险公司的定额补偿。常见的保险产品为重大疾病保险,一般包括《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的25种重大疾病。
(2)医疗保险,是以约定的医疗费用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即被保险人在接受医疗服务发生费用时,由保险公司按照一定比例和限额进行补偿。医疗保险主要包括门急意外诊医疗费用、住院医疗费用等。
(3)收入保障保险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即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疾病使工作能力丧失或降低时,由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标准补偿其收入损失的一种保险。收入保障保险主要包括住院津贴补助等。
健康保险涉及到身体疾病或伤害治疗相关费用,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收入保障保险三个险种互相联系,常见的保险中既有单独的保险也有三者共存的保险。
再次,人寿保险是人身保险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型,它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以生死为保险事故的保险。它主要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和两全保险。
(1)定期寿险以被保险人在规定期限内发生死亡事故为前提而由保险人负则给付保险金的人寿保险。如期限满,被保险人依然生存,保险人不再承担保险责任,也不退还保险费。该保险费率低,每个人的生命都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家庭而言,家中顶梁柱是家庭收入来源,家庭发展的源泉,死亡事故因保险期限内的定期寿险得以化解,弥补个人收入能力丧失,个人的生命价值因此得到一定延续,给家庭家人一份延续的呵护。
(2)终身寿险又叫终身死亡保险,它是一种不定期的死亡保险。只要投保人按时缴纳保费,自保单生效之日起,被保险人不论何时死亡,保险人都给付保险金。其保险费率较高,保险人总要支付保险金;投保人一般以均衡保费的形式缴纳保费,即缴费多少以合同固定,年轻和年老时缴费相同;保单具有现金价值,即保单所有人可以享用保单上的现金价值(一定比例的保险金)。终身寿险产品的特点类似于长期储蓄,但区别于长期储蓄,保险金额固定,到期的不确定。
(3)两全保险是指被保险人不论在保险期内死亡还是生存到保险期届满,保险人都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在两全保险中,一般规定一个保险期限,被保险人在规定的保险期内不是生存就是死亡,二者必居其一。因此,只要投保人按期缴纳保费,投保两全保险总会得到一笔保险金,两全保险在形式上与储蓄有相同之处,人们有时也称它为储蓄保险。两全保险既可以保障被保险人在保单期满后生活的需要,又可以解决由于本人死亡而给家庭经济生活带来困难的后顾之忧。被保险人能在保险期满时获得一笔保险金,能够用来保障晚年生活,这一点是相比较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被保险人本人见不到保险金的绝对优势。两全保险的生存和死亡保障也就必然是更高的保险费率,同样的保费获取的保险金额相比较定期寿险要少的多。现行的保险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分红保险,大部分都是两全保险。
最后,人身风险包括意外伤害、疾病和死亡,相对应的人身保险产品是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和人寿保险等,通过保险产品的销售,使得我们个人的风险集中到保险公司,达到“风险集中,风险公担”,从而降低个人所面临的风险。人的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我们细分风险,将人身风险认为划分了三部分,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将风险区分开来,因此我们需要在认真分析风险的同时,科学管理,寻求合适的保险产品达到降低自身风险。
保险的本质是保障,我们选择保险是为了更好的分担我们的风险。消费者理清思想认识,对那些“高回报、高收益”的保险产品理性对待,对意外伤害险、健康保险和定期寿险这中高保障的消费性保险,即不返还保险费的产品要加强重视。消费性的保险才是保障的基础,而储蓄性和投资性的保险的产品只有部分的保障功能。
人生中最难防范的风险是意外、和疾病,在结合保险产品特点基础上,我们结合经济状况优先考虑这两类保险。一般推荐单身消费者购买保险的顺序为意外保险、重疾保险、人寿保险;对于家庭中的消费者推荐购买保险的顺序为健康保险、意外保险、人寿保险。同时,购买保险还有就基本原则需要谨记,“先保障家长,后保障小孩”,“先考虑保险金额,在考虑保险费用”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保险资金 运用 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引言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问题是我国保险理论界近几年来一直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从现有的文献和论著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扩大我国投资渠道等方面,而对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的还比较少。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譬如保费收入递增的压力、产品创新的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以及适当财务结构的压力等,这些压力都迫使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资金的运用,期望通过保险资产业务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来缓解这些压力。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有一般性资金运用的风险,还包括有基于保险资金自身特殊属性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资金运用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保险资金的运用如何实现预期的目标,如何分散风险、选择投资工具、如何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如何制定,采取什么样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控制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金收益率并有效地防范风险,是目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
保险资金在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后可以在更多的投资品种间进行资金配置,但在具体配置资产时,保险公司既要充分考虑保险资金的负债性质和期限结构因素、各类投资品种是否符合保险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的要求,还要考虑监管层对最低偿付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分析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时应特别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期限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投资选择。财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大都在1-2年;而寿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人身险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可以长达20-30年。由于各类保险准备金均为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在将这类资金进行投资时风险控制相当重要,而资金期限结构上的差别将导致财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流动性,寿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由此产生不同的投资选择。
第二,国内保险市场快速增长产生的新增保费足以解决保险公司流动性需求。从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角度看,基于对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的判断,每年不断增长的保费收入将能够满足当年保险赔付和给付的资金需求以及营运费用的支出需要,而以各类准备金形式存在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安全的增值空间,以应对保险金未来集中给付的高峰。
第三,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从理论上分析,与社保基金和QFII基金相比,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盈利的要求处于它们两者之间,在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银行存款、企业债券、基金、流通股股票、可转债等不同投资品种间的平衡。随着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保险等新型寿险产品销售份额的不断增长,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投保人和保险人对股票市场运行周期的判断,保险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将相应提高。
第四,保险资金的盈利模式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保险资金可介入的品种除了常规的流通A股、可转债之外,还将介入非流通股的投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品种的不断丰富,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余地仍将不断扩大。目前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的规定将成为这部法规的核心要点。
三、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控制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委托专业机构运作;三是在保险公司内设资金运用部门。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保险公司都是资金运用的决策者和风险承担者,也是进行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为保证资金的运作安全,应有效的安排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管理系统与和风险预警体系。
1、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涉及的机构和部门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室、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监督等诸多机构和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职责分工不一样,其协调运作是做出科学投资决策的机制保障。如董事会的职责有负责制定资金运用的总体政策,设定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模式,决定重大的投资交易,审查投资的组合,审定投资效益评估办法等,总经理室的职责是根据董事会决定的总体政策,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经营规定和操作程序,包括多种投资组合的数量和质量比例、制定风险管理人员守则和职责、风险管理评估办法等,内部审计的职责是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独立对所有的投资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内部控制和运营制度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分析市场情况和风险要素变化,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研究化解风险的措施,风险监督部门的职责是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及时、全面、详细地了解资金运用单位和部门对董事会的投资策略、目标达成与实施过程,投资人员的从业资格和整体素质以及胜任工作情况等。
2、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
资金运用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操作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人员多,风险大。所以有必要沿着控制风险这条主线,制定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这些制度必须涵盖所有的投资领域、投资品种、投资工具及运作的每个环节和岗位;另一方面,使每个人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所有的投资活动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符合既定的程序,保证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顺利实现。
3、建立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公司要有发达的信息网络,对外要与国内外各个资本、债券、货币市场连接,让有关人员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对内要与董事、总经理室成员、风险管理、审计、监督、财务、业务部门联接,在系统中及时录入各种业务发生情况。这些信息要足以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为管理者提供及时详实的分析数据,为监督者提供全面的全科目资料,为投资操作者提供信息平台,同时真实记录交易情况,使准确信息在公司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充分交流。
关键词: 保险资金 运用 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引言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问题是我国保险理论界近几年来一直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从现有的文献和论著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扩大我国投资渠道等方面,而对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的还比较少。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譬如保费收入递增的压力、产品创新的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以及适当财务结构的压力等,这些压力都迫使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资金的运用,期望通过保险资产业务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来缓解这些压力。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有一般性资金运用的风险,还包括有基于保险资金自身特殊属性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资金运用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保险资金的运用如何实现预期的目标,如何分散风险、选择投资工具、如何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如何制定,采取什么样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控制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金收益率并有效地防范风险,是目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
保险资金在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后可以在更多的投资品种间进行资金配置,但在具体配置资产时,保险公司既要充分考虑保险资金的负债性质和期限结构因素、各类投资品种是否符合保险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的要求,还要考虑监管层对最低偿付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分析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时应特别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期限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投资选择。财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大都在1-2年;而寿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人身险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可以长达20-30年。由于各类保险准备金均为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在将这类资金进行投资时风险控制相当重要,而资金期限结构上的差别将导致财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流动性,寿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由此产生不同的投资选择。
第二,国内保险市场快速增长产生的新增保费足以解决保险公司流动性需求。从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角度看,基于对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的判断,每年不断增长的保费收入将能够满足当年保险赔付和给付的资金需求以及营运费用的支出需要,而以各类准备金形式存在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安全的增值空间,以应对保险金未来集中给付的高峰。
第三,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从理论上分析,与社保基金和QFII基金相比,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盈利的要求处于它们两者之间,在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银行存款、企业债券、基金、流通股股票、可转债等不同投资品种间的平衡。随着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保险等新型寿险产品销售份额的不断增长,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投保人和保险人对股票市场运行周期的判断,保险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将相应提高。
第四,保险资金的盈利模式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保险资金可介入的品种除了常规的流通A股、可转债之外,还将介入非流通股的投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品种的不断丰富,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余地仍将不断扩大。目前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的规定将成为这部法规的核心要点。
三、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控制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委托专业机构运作;三是在保险公司内设资金运用部门。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保险公司都是资金运用的决策者和风险承担者,也是进行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为保证资金的运作安全,应有效的安排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管理系统与和风险预警体系。
1、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涉及的机构和部门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室、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监督等诸多机构和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职责分工不一样,其协调运作是做出科学投资决策的机制保障。如董事会的职责有负责制定资金运用的总体政策,设定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模式,决定重大的投资交易,审查投资的组合,审定投资效益评估办法等,总经理室的职责是根据董事会决定的总体政策,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经营规定和操作程序,包括多种投资组合的数量和质量比例、制定风险管理人员守则和职责、风险管理评估办法等,内部审计的职责是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独立对所有的投资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内部控制和运营制度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分析市场情况和风险要素变化,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研究化解风险的措施,风险监督部门的职责是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及时、全面、详细地了解资金运用单位和部门对董事会的投资策略、目标达成与实施过程,投资人员的从业资格和整体素质以及胜任工作情况等。
2、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
资金运用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操作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人员多,风险大。所以有必要沿着控制风险这条主线,制定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这些制度必须涵盖所有的投资领域、投资品种、投资工具及运作的每个环节和岗位;另一方面,使每个人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所有的投资活动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符合既定的程序,保证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顺利实现。
3、建立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公司要有发达的信息网络,对外要与国内外各个资本、债券、货币市场连接,让有关人员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对内要与董事、总经理室成员、风险管理、审计、监督、财务、业务部门联接,在系统中及时录入各种业务发生情况。这些信息要足以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为管理者提供及时详实的分析数据,为监督者提供全面的全科目资料,为投资操作者提供信息平台,同时真实记录交易情况,使准确信息在公司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充分交流。
关键词 ;奶产业风险基金;性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028-02
奶牛养殖业在内蒙古属于重点产业,但由于奶牛牲畜等各大疾病,造成奶农的各种损失,使得奶牛养殖业的产量效益有所下降。为保护奶农利益,抵御市场风险,于2005年9月28日成立了包头市奶产业风险基金会。初期只是单纯的对奶农进行养殖补贴,后来包头市政府效仿保险公司的投保理赔程序,为奶牛进行投保理赔。奶产业基金会的成立,一时之间带动了奶农的养殖积极性,也在不同程度上保障了奶农的经济利益。奶产业基金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新兴起来的一种基金形式,即根据包头市奶牛养殖情况,对所有的养殖者进行教育普及并让奶农自愿给奶牛上保险,根据奶牛的具体死亡情况进行理赔。几年来奶牛所上的保险以及奶产业相关企业信息资料全部都是手工记录,容易丢失并且不方便管理,工作效率比较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有的发展。为了对奶农、奶牛及奶产业进行规范化管理,本文提出采用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包头市奶产业风险基金管理系统”,以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奶农投保理赔。
1 总体设计
1.1 系统描述
本系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奶产业风险基金管理系统,结合数据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满足奶产业风险基金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风险基金的各种操作管理。本系统使用B/S的结构,使用网络编程框架,通过Web Form窗体,进行传统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编程,大大提高基于浏览器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效率。而且因为使用了Code Behind技术,可以分离HTML代码和服务器端代码,以便应用程序开发和代码维护。
1.2 系统结构
本系统采用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分别为用户界面层,功能模块层,数据访问层。使用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可以使系统结构更清晰、更明确分工,并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2 系统分析
2.1 系统功能及模块的设计
该系统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方法将系统的模块分解。根据独立、适度的原则,模块的开发,分为系统管理员模块、奶牛信息管理模块、加工企业信息管理模块、服务机构信息管理模块、奶站信息管理模块和风险基金管理模块等几个功能模块。
系统管理员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对用户的管理,根据用户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需求,为用户进行授权以便完成正常的管理工作。
风险基金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奶牛风险保单管理、奶牛死亡鉴定及补偿审批管理、奶牛风险保单查询、基金理赔查询、募集基金查询和各种数据的统计等。
奶牛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奶牛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奶牛养殖数量统计等。
加工企业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有:乳品加工企业信息列表、饲草料加工企业信息列表、加工企业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加工企业加工量统计等。
各种服务机构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有:畜牧服务机构信息列表、改良服务机构信息列表、防疫服务机构信息列表、服务机构技术人员统计、服务机构信息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
奶站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奶站信息的查询、统计、添加、修改、删除。
2.2 系统开发环境
1)建立开发环境:设置IIS,配置虚拟目录。
2)数据库物理设计实施:按照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设计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与分布,在数据库SQL SERVER 2005上创建数据库表。
3)程序编码: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利用的强大类库和语言优势,实现模块功能,利用技术实现数据访问将系统与数据库连接起来。
2.3 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尽量做到冗余少,逻辑结构简单,优化性能,充分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本系统包括多个数据源表。例如奶牛场、奶牛群体、乳品加工企业、饲草料加工企业、畜牧服务机构、改良服务机构、防疫服务机构、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基金理赔等整个养殖链条的信息,各个表格通过编码串联在一起,提供整个产业链的追溯信息。同时在数据库中创建视图,在SQL Server中编写存储的过程和自定义函数,以及写程序,完成系统的定期的统计工作。使用SQL Server维护系统,对数据库进行定期自动备份。
3 系统中关键技术实现
3.1 系统的优化
系统优化在进行软件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使用编写Web应用程序时,需要同时考虑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应用的优化问题,例如良好的编码方法和数据访问方法可以提高程序的性能,以下根据本系统实现的一些优化策略作一个简短的介绍。
3.1.1 数据库的优化
数据库操作尽量使用存储过程,而存储过程提供了SQL语言没有的高级特性。首先,进行参数传递函数和逻辑表达式,帮助程序员来处理复杂的任务;其次,存储过程已在SQL语句的预编译,所以它的执行速度比在程序执行的SQL语句快得多;再次存储过程在本地服务器上,减少了所需的在执行的过程中网络宽带传输和执行时间。
3.1.2 分页显示数据
在B/S结构,如果执行一个SQL命令就产生几万行的结果,它不可能一次性直接输出到客户端,将有一个Web请求超时。因此,一般采用分页显示的方法。
数据库查询结果分页显示有很多,但主要有两种:一是数据库中的所有查询相匹配的记录一次性的写在recordset中,存储在内存储器中;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每次从查询相匹配的记录中显示指定数目的记录。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一次性的所有记录被写入内存中,然后使用分页显示,后者则是基于指定数量的查询相匹配的记录写入到内存中,然后分页显示。本系统采用存储过程实现数据分页,然后由GridView绑定显示,使每一个请求只要返回一个页面的数据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系统安全防范
1)安全帐户认证机制。为用户帐号设计帐户策略,设置角色和访问许可,同时用户和密码使用算法进行加密。为了增强安全性,此系统加密处理了数据库中的信息。
2)身份验证技术。本系统中,根据用户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需求,为用户进行授权。用户登陆时进行的身份验证要注意避免使用特殊字符,例如空格、引号、逗号等,这些字符的使用会改变SQL语句的机构,使得非法用户进入系统。
3)数据库自动备份技术。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系统,只能做到提前预防,尽量避免,所以系统数据的安全备份工作非常重要,本系统使用了定期自动备份方案,如果发生意外,可以及时还原数据。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际应用,提供了基于Web的奶产业风险基金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案。由于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运行稳定,安全性好,维修方便,进一步促进奶产业风险基金信息管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项目基金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包头市奶产业风险基金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孙学华,周斌,王慧.基于的企业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表,2011,30(4):912-914.
一、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总体思路
(一)企业经营风险分析尽管在企业的经营中存在各种风险,但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和倒闭的风险是现金流断裂的风险,而哪些原因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断裂,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企业对负债管理不当,而导致到期的债务不能及时偿还,资金流断裂,从而导致企业破产。(2)由于企业对资产管理不当,资产使用的效率不高,大量的资产积压,使企业现金流短缺,资金流断裂,从而导致企业破产。(3)由于企业亏损,资不抵债,企业用资产无法偿还债务,资金流断裂,最后,导致企业的破产。
(二)风险导向下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构建思路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来自三个方面,即对负债管理不当、对资产使用效率管理不当、企业亏损。如果通过企业的报告系统能及时反映这三方面管理不当的情况,同时反映导致这三方面管理不当的原因,将使企业能够及时地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因此,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报告体系的构建如图1:
(1)建立反映负债管理情况的指标体系,通过这个指标体系了解企业负债管理的政策与状况。但仅仅有了这个指标体系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个指标体系仅仅反映负债管理的合理程度或不合理程度,但不能反映这种负债管理政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在何处,这个风险究竟有多大。因此,在此基础上应该建立负债管理政策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在哪些债权人处、风险有多大的分析报告。这样才能让企业更有效地控制风险。
(2)建立反映资产使用效率的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了解企业资产使用效率的状况。但了解企业资产使用效率高或低不是目的。对于管理来说,了解导致资产使用效率高或低的关键要素才是目的,只有知道这些导致资产使用效率高或低的关键因素,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在建立反映资产使用效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该建立资产使用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3)建立反映盈利与亏损情况的指标体系,同样,这个指标体系仅仅反映了企业盈利与亏损的程度,不能反映什么关键因素导致企业盈利不高或亏损,因此,在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盈利与亏损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是必要的。
二、负债管理指标体系及主要风险分析报告
(一)建立反映负债管理情况的指标分析体系对负债的管理,也即是对筹资方式的管理,在这种管理中,企业要考虑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但这两个因素往往是矛盾的,成本低的筹资方式往往风险大,而成本高的筹资方式往往风险小。通过各种筹资方式所占比例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对负债管理是否合理,是否风险大的筹资方式太多了。如相对权益筹资来说,企业的负债筹资的成本小,但风险大,那么,就必须考虑企业权益筹资与负债筹资的比例是否合理。反映企业负债管理情况的指标体系如下: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这个比率可以说明在企业所有资产中负债所占有的比例。这个比例越高,说明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筹资的比例越大,而利用权益进行筹资的比例越小,也说明企业的筹资成本相对低,但筹资风险相对高。
(2)流动负债中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的比例。在企业流动负债中,有息负债指的是银行短期贷款、应付票据,而无息负债指的是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相对应付账款来说,银行贷款和应付票据筹资风险低、但成本高,而应付账款筹资成本低,但风险大。这是因为银行贷款的债权人只有银行一家,而应付账款的债权人可能是多家供应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供应商的数目就会更多,因此,银行贷款的风险就来自银行一家,而应付账款的风险来自多家供应商,从这一点上看,应付账款的风险要大于银行贷款的风险。另外,如果企业一旦不能支付供应商的应付账款,供应商马上就会停止原材料的供应,直接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而企业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所带来的影响没有这样直接而快速。因此,为了保证既稳健又有效地经营,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的比例应该保持合理的比例。笔者对2009年制造业的1104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做了统计,在流动负债中,无息负债占流动负债50%以上的上市公司为54%。
(3)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的比例。长期筹资方式包括权益筹资和长期负债筹资,长期筹资方式成本高,但风险低,而短期负债筹资成本低,但风险高。从理论上讲,为了稳健经营、防止风险,流动资产应该与短期负债筹资相匹配,而长期资产应该与长期筹资相匹配。但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往往是不匹配的,常常会出现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小于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现象,这说明企业存在短期负债长期使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筹资成本低了,但同时风险也提高了,因此,企业应该保持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合理的比例。笔者对2009年制造业的1104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做了统计,有31%的上市公司存在短期资金长期使用的现象。
(二)编制主要风险分析报告建立该报告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分析企业是否存在负债到期不能偿还的问题,第二是如果存在负债到期不能偿还的问题,债权人对此态度如何?因为债权人的态度决定企业风险的大小。
一是编制银行贷款风险分析报告。银行贷款风险分析报告主要进行如下三方面的分析:(1)分析风险是否存在。分析每笔银行贷款到期前企业是否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进行偿还,包括分析偿还债务的资金从什么渠道筹集,能够筹集资金的数量及能够足额筹集的可能性。(2)分析风险的大小。如果企业存在银行贷款到期不能偿还风险,就应该进一步分析银行对企业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态度,这种态度决定了风险的大小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3)规避风险的措施。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现有情况分析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规避风险。
二是编制应付账款风险分析报告。应付账款的风险分析报告与银行贷款的风险分析报告构成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应付账款的还款对象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而且有可能是很多个,从多个供应商处得到其对应付账款偿还期、拖延偿还的态度以及其对此采取的措施是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风险和风险大小的关键,企业可利用网络,通过问卷调查或其他方式及时了解多个供应商的想法,发现风险所在及风险的大小,并及时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
三、资产使用效率指标体系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一)建立反映企业资产使用效率的指标体系以制造业企业资金的周转为例,如果不考虑预收、预付,企业资金的周转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从资金周转为原材料;从原材料、固定资产周转为产成品;从产成品周转为产品销售收入;从应收账款周转为现金。第一周转阶段因涉及到应付账款,在前面已讨论,其他三个周转期对企业来说,应该是越短越好。周转期越短,周转率越高,说明
资金占压的就越少,资产使用效率越高,资金流断裂的风险也就越小,因此,可以用周转期或周转率来代表资产使用效率高低的指标和资金流断裂风险大小的指标。
(1)生产周期或原材料周转率。生产周期表示从原材料入库到产成品下线这一时间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计算这一指标比较困难,而使用原材料周转率(当期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原材料余额)代替,这一周转率越高表示原材料占压越少,资金周转越快,反之亦然。对这个指标的管理一方面是战术管理,如:通过对生产技术的改进、对工人激励制度的改进缩短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通过战略管理,即生产模式的改变,如通过外包生产等模式,缩短生产过程。
(2)产成品销售周期或产成品周转率。产成品销售周期为从产成品下线到销售出去的时间段,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计算该指标比较困难,而使用产成品周转率(当期产品销售成本,平均产成品余额)代替,这一周转率越高表示产成品占压越少,资金周转越快,反之亦然。对该指标的管理一方面是战术方面的管理,如通过缩短送货的时间、激励销售人员扩大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是战略方面的管理,如营销模式的改变或企业整个商业模式的改变。
(3)收现率。收现率代表企业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当期收现额/当期应收款额,当期收现额为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人,当期应收款额为期初应收款项+当期销售收入。该指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收回的越多,资金的占用越小,资产使用效率越高,资金断裂的风险也越低。
(4)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为产品销售成本/固定资产余额。对该指标的管理不同于对原材料周转率或产成品周转率的管理,对原材料周转率或产成品周转率的管理,可以通过减小原材料、产成品的余额或增加销售来加速周转,而对固定资产周转率的管理,则只能通过增加销售来进行,因为固定资产是先期投入,属于沉没成本,不能改变。
(二)编制企业资产使用效率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反映企业资产使用效率的指标体系,仅说明了资产使用效率或资金流断裂风险的高低,但为什么高或低却没有答案。通过编制企业资产使用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使企业管理者知道原因所在。编制该报告的关键是正确找出对资产使用效率各项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制定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规避风险的措施。表1列出了影响各项资产使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及分析报告的格式。
四、盈利与亏损状况指标体系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一)建立反映企业盈利与亏损状况的指标体系一是贡献毛益率或毛利率。贡献毛益率为(产品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变动成本,而毛利率为(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成本,从这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这两个指标的大小由产品的销售单价和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或单位产品销售成本决定。由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产品的销售单价由市场决定,因此,该指标的大小更多地反映了企业对变动成本的控制能力。二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产品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贡献毛益-固定成本。在贡献毛利率一定的情况下,税前利润主要由产品的销量和对固定成本的控制决定。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是可控的,而固定成本中只有部分是可控的,因此,税前利润反映了企业销售能力和对部分固定成本的控制能力。
(二)编制企业盈利与亏损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贡献毛益率或毛利率、税前利润仅反映了企业盈利或亏损的情况,但究竟哪些关键因素导致贡献毛益率或毛利率、税前利润下降,还应该通过分析影响这两个指标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防止亏损或规避风险的措施,因此编制企业盈亏关键影响因素报告是必要的。企业盈亏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的格式如表2:
关键词:航标管理 风险评估 理念渗透 服务质量
我国沿海的码头众多,航道复杂,目前在沿海航标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对航行在沿海的船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很好的提高航标的管理水平,改善船舶的通航环境,提高沿海水上交通效率,保证船舶安全航行,成为改善沿海航标现状的迫切需求。
1.航标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
确定减少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成为风险管理(如图1)。
(1)首先,航标风险管理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用户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包括根据港口、航道的变化和航标用户的需求的变化;定期进行航标建设、配布、选型等方面的评估,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定期进行评估航标用户情况,确定在某一特定的航道上,可以为航标用户提供助航服务的种类的多少;采用技术的先进程度和成熟程度;航标的维护质量是否纳入经外部认证的质量保证体系管理,还是仅由本部门或系统确认的维护管理;航标队伍建设和航标人才的培养情况。
(2)作为航标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航标管理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航标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推荐风险消减对策。航标风险管理进入评估阶段,着重评估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合理;评估航标风险因素的优先次序,以确定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如:航标维护周期建立是否合理、维护的方式是否经济有效;航标基于通讯系统的风险。如:卫星信号能否实时的接收,是否正常工作;购置设备的风险。如:产品的质量是否过关,价格是否合理等。航标的位置选择是否合理?传统航标是否要采用现代技术等。
(3)航标风险管理要着眼于风险控制,航标管理机关通常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航标用户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方案可能是技术方案、操作方案或组织管理方案。这些方案的选择应基于风险评估后作出,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4)航标风险管理要学会规避风险。在既定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方案的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例如尽快完善航标立法通过立法途径,加大航标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强化专用航标监管能力;有必要明确航标养护标准,并对航标养护单位的资质进行限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标志的维护管理水平;是否增加航标站点设置、优化机构布局;在应急反应能力和执法能力方面要加强运力的投入。
(5)在今后的航标风险评估中,还应当注意一些方法及问题,以下是三条建议:①不要固定地使用几个方法来识别风险,要用分析的方法判断;②可以使用在以往的航标风险管理中积累的经验;③定义一条基准线(也叫中止线),所有定义在该基准线以上的航标风险都必须管理。航标风险评估是每个开发航标项目在进行前和进行时都必须做,且必须做好的,它能够使航标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给国家财产造成的严重损失。
2.质量保证
根据上述航标风险管理的分析过程得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使得沿海航标更好的体现出其服务质量。
2.1前期理念渗透
分析航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制约专业航标管理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业主单位对航标的认识不充分。因此,航标管理机关应将航标管理理念渗透作为行业管理的首要任务,长期不懈地开展下去。由于业主单位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航标管理机关,尤其是辖区航标处和基层航标管理站应充分利用走访、调研、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将航标法律、法规、相关程序、标准、新技术成果等信息传达给业主单位,从根本上提高业主单位对航标的认识程度。
2.2加强设计端口引导
针对专业航标方案设计不理想的问题,各辖区航标处应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上门指导。在日常工作中,各辖区航标处和基层航标管理站应有意识地跟踪港口发展动态,搜集港航企业最新资讯,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在掌握了企业的航标建设需求后,航标管理机关的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应主动地走访业主单位,调研企业需求,并对航标配布方案的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涉及较大规模的航标建设项目,可由航标主管机关出面组织通航、引航、业主、设计等相关单位,召开方案研讨会议,集思广益。
2.3设置航标实施过程控制
为确保专用航标工程质量,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各辖区航标处可组织航标管理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针对建设单位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工程存在的缺陷,航标专业技术人员应及时进行解答和指正。2.4设标后续监督管理
为保障专用航标维护保养水平,确保标志的到有效的保护,杜绝私自撤除、移动标志的行为,在专用航标设置后,航标管理机关应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监督管理。
2.5建立沟通联系机制
各辖区航处与业主单位及其委托的航标维护单位应建立沟通机制,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规范航标动态管理。针对业主单位或其委托的航标维护单位遇到的困难,航标管理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发挥专业优势予以帮助,借此树立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2.6落实现场检查
定期地进行专用航标现场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评估。对于维护水平差、标志正常率低的情况,航标管理机关应及时将情况通报业主单位,并在以后的检查过程中,增加检查频率,跟踪改进效果。针对航标维护水平差或私自撤除、移动航标等危害通航安全的行为,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应第一时间下达整改通知,责令其限期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2.7推广航标遥测遥控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提高航标管理水平,降低了航标巡检和维护成本。然而,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建设还主要局限于公用航标领域(仅是部分港口及中水道按照该系统)。各航标处应积极谋求在专用航标领域推广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引导业主单位引进推广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或将专用航标纳入辖区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实现专用航标的全天候、实时监测,提高专业航标监管水平。
2.8建立航标、通航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航标作为通航环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船舶通航安全。因此,各地的海事通航部门对管辖水域的航标维护管理水平十分重视。对于提高航标管理水平,营造安全、便捷的通航环境,航标管理部门和通航管理部门有着广泛的共识。各航标处应加强与通航部门的沟通、协助,建立联动机制,开展航标、通航联合执法检查,增加监管手段。尽量避免航标能源设备等丢失。
3.结束语
风险管理和质量保证实际上是每个航标在设置中都必须进行的两道工序。但航标在各个领域要求的不同,使得这两道工序在进行时各有不同。只有综合来考虑提出了管理方案,才能进一步提高沿海的航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谢鸣一.安全系统工程,第一版,1994,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74-75,95-102.
关键词 保密 风险 标准化 “三集五大”
一、引言
当前,供电企业保密管理工作面临紧迫而严峻的内、外部形势。2010年,《保密法》修订颁布以来,《保密法实施条例》《定密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相继制定,中国特色保密法规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范化、标准化保密管理体系,提升保密工作法制化水平刻不容缓。企业体制机制变革带来的保密管理风险亟待解决。
二、供电企业保密管理风险分析
第一,集团化运作意识不强,保密管理纵向传导与基层单位横向协作不畅造成的协同不力风险。保密管理与专业管理部门横向业务融合不够,省市公司上下联动不足,难以发挥整体合力,无法实现公司保密管理资源最优配置。
第二,工作标准不统一,保密工作缺乏规范一致的作业流程和质量标准造成的管理风险。基层单位由于思想认识差异、工作人员变动频繁等主客观因素,存在对保密规章制度理解不透彻、保密要求执行不到位、保密工作成效参差不齐的现象,影响公司保密管理的整体提升与管控。
第三,体制变革,保密事项范围与保密高风险领域控制不到位的管控风险。随着组织机构变革,一些部T和岗位保密范围事项发生变化,人员较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全面掌握本岗位范围事项,容易形成保密管理的真空区域。
第四,宣传教育不力,陈旧保密观念造成的保密防范和责任意识欠缺的思想认识风险。部分干部员工存在“无密可保”的麻痹观念、“关门锁柜”的过时观念和“下不为例”的侥幸观念,没有牢固树立“不上网、上网不”的防范意识。
三、构建基于风险导向的供电企业保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纵横联动的网络化组织管理机构,强化公司系统保密管理协同能力
1.明确组织领导,成立保密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公司保密工作,研究制定保密管理制度,审议保密工作计划及重大事项,保障公司保密工作党委统一领导和工作统筹部署。
2.深化业务融合,建立保密专业工作组。成立文档资料、重大事项、财务审计、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等保密专业工作组,在统一组织下,分工负责保密措施落实、保密教育宣传和配合检查指导等,促进保密管理与业务工作融合,提升保密管理实效性。
3.整合系统资源,实施协作组工作模式。成立包括各地市公司和直属单位的保密协作组,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灵活组织模式,年初制订工作计划和任务,定期集中研讨和交流展示,统一研究成果,整合公司保密工作资源,促进工作协作与交流。
(二)编制全程覆盖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提升保密工作管理与实施的规范化水平
以保密管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载体,依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保密管理制度,理清保密管理各个环节的纵向与横向关系,梳理组织机构及岗位管理、保管范围和定密管理、人员管理等便于标准化实施的保密工作环节,分别明确岗位人员职责、绘制标准工作流程图、细化流程节点操作说明,并确定工作记录模板,实现保密制度标准和职责一体化、工作流程及业务管控规范化。
(三)制定责任到岗的保密事项应知应会手册,完善保密责任落实到人的管控机制
针对“三集五大”体制改革中组织机构职能调整和业务流程变革,带来的部分部门和岗位保密范围事项变化情况,根据实际工作梳理国家和企业秘密的事项,并逐条明确知悉范围,形成岗位保密应知应会手册,据此调整岗位和人员的等级,将范围事项明确到岗、责任到人。
(四)采取点面兼顾的风险管控策略,加强特定业务领域、环节和人员的管控力度
基于风险导向原则,针对不同泄密高风险环节和领域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国家密级文件保密管控措施,杜绝失泄密事件;与人力资源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采取保密承诺、教育及脱密管理等措施,避免人员管理失控;完善信息化项目实施和运维、计算机维修与网络维护、会务服务、档案整理、外聘法律顾问等外委业务和外聘人员保密管理,培训教育与监督考核同步,巩固保密管理防线。
(五)营造“软硬兼备”的保密工作环境,夯实懂保密、能保密、擅保密的工作基础
1.探索与时俱进的保密宣传方式,拓展保密知识的宣传渠道。一是延续传统宣传方式,采取编制印发保密工作手册、制作日常保密工作注意事项提示卡进行常态宣传和教育;二是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送保密提示短信,制作保密通用制度宣传PPT动画等;三是探索利用新媒体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保密知识。
2.拓展丰富多样的保密教育形式,破除公司员工的陈旧保密观念。一是积极请进来,每年邀请保密管理专家为人员做保密安全形势教育和保密知识培训,提升保密意识和能力。二是主动走出去,积极组织保密管理人员参加公司和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保密教育培训,开拓保密工作思路。三是争取全覆盖,通过保密专题党课、专题培训和人员谈话等形式,分层教育、全员覆盖。
3.主动配置完善高标准硬件设施,提供坚强保密硬件保障。高标准设置机要室,配置计算机及“三合一”防护装置和保密柜等,确保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到位,提供机要、文件保管硬件保障。逐步实现机关部门、基层专业室碎纸机配置全覆盖,提供防范日常文件泄密的必要设备。
四、基于风险导向的供电企业保密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效果分析
(一)维护企业和谐稳定,提升外部形象
基于风险导向的保密标准化工作体系构建应用以来,公司及各基层单位均未发生任何失泄密事件,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的和谐稳定,保障了“三集五大”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全面完成。
(二)深化“一流三化”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基于风险导向的保密标准化工作体系,搭建了促进公司保密与专业管理横向协同以及省公司与基层单位保密工作上下联动的工作平台,形成了政令畅通、协调一致、资源共享、高效运作的保密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保密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保密业务交流,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保密专业工作组和协作组工作模式的常态运作,建立了保密管理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交流的纽带,在协同开展保密工作的同时,形成了保密知识与业务知识交流融合的双向通道,促进保密管理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和业务管理人员保密意识与能力的共同提升。
(周波单位为蚌埠供电公司;王艳波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谢小宁单位为蚌埠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关键词】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实现
0 前言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T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于企业人事管理,如何提高人事部门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重点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相当成熟,主要原因在于人事管理系统本身具有业务清晰、数据处理规范等许多优点,为其实现计算机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优越条件。包钢无缝厂企业建立一套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加快物资的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员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事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能够实现人事管理自动化,无疑将给无缝厂460热轧部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方便。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也会把分散在企业单位的职工信息实行统一、集中、规范的收集管理,建立分类编号管理、电脑存储查询等现代化、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1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包钢无缝厂460热轧部于2011年正式开始建立,是内蒙古唯一的一条孔型直径超过400mm的无缝钢管生产线,目前所有设备都已经安装完毕,正处于设备调试期。尽管暂时在岗人员较少,但是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而且在以后大量人员进入之后必将在人事管理方面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完成。所以,构建一个适合本单位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需要,也能使今后的各项工作便捷和流畅。该系统主要功能:
1)推动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2)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3)对于包钢无缝厂国有企业的生产线的顺利发展也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
2 主要研究内容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员工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企业而言,功能上的实用对企业至关重要,这里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软件的管理方式要符合企业原有的管理习惯。对于一个可普遍使用的人事管理系统,一方面应有通用性,另一方面更需要有高效的灵活性。
2.1 按不同权限登录系统
2.2 对其提供的部门资料情况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2.3 对其提供的人员资料情况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2.4 对其提供的人员考勤资料情况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并可按考勤月份进行分类
2.5 对其提供的人员工资资料情况进行添加、计算、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并可按工资月份进行分类
2.6 可添加新的用户,修改用户原有的用户名、密码,删除原有用户
3 模块设计
3.1 数据模块的创建
将数据库连接、数据表和数据源等运行期不可见的组件都放在窗体设计界面上,虽然在调用时比较直观,但却为界面布局设计带来的麻烦,而且也不利于数据的统一管理。因此,在设计时,我选择使用ADO来控制管理数据库。
3.2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
每个用户登录系统都须经过身份验证。在用户登录的同时也决定了用户对系统使用的权限。当登录者是管理员身份时,他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所有功能,并能对所有用户进行管理。登录者是操作员可以使用所有对数据的编辑功能,而如果登录者是一般用户时只能利用系统进行资料查询功能。
3.3 部门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作为部门信息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对460热轧部各下属部门资料信息的存储与编辑,部门信息包括:部门编号(两位)、部门名称、备注。部门编号与部门名称都具有唯一性,不重复。作为部门信息与员工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名员工都从属一个部门。
3.4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作为员工信息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对公司员工资料信息的存储与编辑,方便对员工的分类与管理。员工编号具有唯一性,不重复。在该项中输入的信息都经过合法性检测,判断员工编号是否出现重复等。
3.5 考勤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作为考勤信息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对本部门员工考勤资料信息的存储与编辑,方便对员工工作的考察。对员工进行按月考勤,考核员工出勤、加班、迟到和早退等一些信息。
3.6 员工工资管理模块设计
作为工资信息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对公司员工工资信息的存储、计算与编辑,方便对员工工资的管理。对员工工资进行按月分组,计算员工各种工资项目和个人所得税款等一些信息。
3.7 系统维护模块设计
系统维护模块里包括密码设置、用户管理、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四个选项。用户管理功能只对管理员开放,管理员能在用户管理窗体中添加新的用户,对已有的用户进行用户名和密码修改,或者将原有用户删除。
4 相关技术
现在市场上可以选择的应用开发产品很多,流行的也有数十种。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最为流行、使用最多、最为先进的可用作企业级开发工具的产品有: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C等等。
在目前市场上这些众多的程序开发工具中,有些强调程序语言的弹性与执行效率;有些则偏重于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所带来的便利性与效率的提高,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然而,语言的弹性和工具的便利性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便利的工具,却没有弹性的语言做支持,许多特殊化的处理动作必需要耗费数倍的工夫来处理,使得原来所标榜的效率的提高的优点失去了作用;相反,如果只强调程序语言的弹性,却没有便利的工具作配合,会使一些即使非常简单的界面处理动作变得复杂,也会严重地浪费时间。
作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Visual Basic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数据库是MIS中的重要支持技术,在MIS开发过程中,在选择数据库时,应考虑数据库应用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本系统选用的数据库为SQL Server。选用的编程语言为Visual Basic语言,该开发工具具有很多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