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经济发展新形态8篇

时间:2023-08-08 09:22: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发展新形态,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发展新形态

篇1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农商行 SWOT分析 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的结构以及发展的方式亟待转型,而金融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核心动力,也在进行着转型,以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主体之一,也正经历着“新常态”的考验,而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作为金融业中服务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持农业服务主要力量的重任,在一些农村地区农商行甚至也是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唯一渠道。因此,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转型的农商行来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商行必然会涉及经营模式、金融政策等方面的转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二、文献综述

经济增速下行是经济新常态一个表现特征,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潘美丽(2015)给予经济新常态,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我国银行业整体的机会和威胁,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着的优势及劣势,认为经济增速减缓加剧了金融风险,同时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业推动着金融业态的重构,银行业应积极主动地调整、转型,以适应经济新常态。

而在我国,在金融市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农商行来说,郑权(2014)指出,在面对愈加激烈的竞争,农商行必须得认清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有适合劣势,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调整和优化物理网点,同时对农村市场进行细分,开拓目标市场,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农商行的竞争优势。诸小龙(2015)则从市场细分角度出发,认为可以寻求农商行发展的突破口。因此把市场具体分为了农户市场和高校市场,因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加之农村人口的外流,未来的市场也将会是年轻人的市场,故应注重高校市场,占据市场份额。

由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徐照宣、史小超(2015)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角度,分析了县域农商行的发展环境、发展模式,认为通过继续推进股份制改革、控制政府干预以及加强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等方式来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实现农商行自身的更好发展。

陈定华(2012),陈智慧(2015)等则认为在新时期,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背景下,都提出了农商行应运用互联网,开发更多便捷的金融服务,以吸引客户,挖掘客户,从而提高农商行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面对经济新常态,银行业转型以适应经济经济新常态变化,而农商行作为银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商行也应适应这种变化。但鲜有文章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分析农商行的转型。因此本文试图从经济新常态视角出发,通过SWOT分析,挖掘农商行转型的突破口,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农商行转型的SWOT分析

(一)农商行优势(S)分析

农商行前身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并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不单仅为农村金融服务,也为更多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由于农商行通常是由当地原来的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而来的,有一定地缘优势,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在农村金融市场份额中有着相对的优势。

同时,农商行始终立足服务农村金融,是普惠金融、支出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因此获得了国家在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

(二)农商行劣势(W)分析

面对经济增速的下行,农商行也受到了影响,并且农商行由于服务农村金融的特殊性,其风险控制能力较差,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从2014、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机构类的季度数据来看(如图1所示),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在2015年第四季度达到最高2.48%,这与经济下行相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信贷员风险意识的不足,业务操作不规范的缺陷。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整理。

同时,与其他银行机构相比,农商行金融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加之现农村环境有所改善,很多农民不再将资金存放银行,而是进入资本市场,获得保值或更多收益。

(三)农商行面临的机遇(O)分析

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以及消费者的需求逐步增加。从整理来说,我国2014年第三产业增长8.1%,同时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8.0%,两者均高于当期GDP增速。从中小企业到城乡居民,其对金融需求都快速增长,因此就需要农商行把握机遇,满足客户需求,提供金融服务。

同时,我国不断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给予农民补贴,减轻农民负担,这就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资金更加充裕2。其次,普惠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推广,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增多,农民思想的转变,贷款需求旺盛,都为农商行提供了很好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可以让农商行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城镇化建设,并从城镇化建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农商行面临的威胁(T)分析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的放宽,一些小额信贷公司及村镇银行陆续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向农商行发起挑战,市场竞争加剧。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域的限制,使农民资金投资不再受之限制。加之2011年来,我国银监会从技术指标层面上加大了对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及风险性等方面的监管,从而农商行的经营难度加大,面临挑战。

四、农商行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依据SWOT分析,得出下列SWOT分析矩阵,并得到相应的战略:

依据农商行SWOT分析矩阵,可以得出以下的对策建议:

首先,根据S-O战略,农商行可以依靠地域优势,积极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根据农商行未来发展,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特色,在满足东堤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同时农商行也应立足于农村金融服务来满足旺盛的农村金融需求。

其次,依据S-T战略,农商行在立足于农村金融服务的同时,应开拓新市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商行应进行具体的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有针对地开展金融服务,从而应对金融市场中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

再次,根据W-O战略,抓住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机遇。由于农商行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同时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政府可以建立补偿机制,使农商行主动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并且帮助农商行参与地方经济的基础建设,提升农商行竞争力。

最后,根据W-T战略,在面对监管从严的外部环境下,农商行从自身出发,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在不同的发展形势下,谨慎扩张投资、贷款,同时加强信贷业务员的培训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制度,并注重优秀人才的培育,服务广大客户,从而提升农商行的品牌。

参考文献

[1]任志龙,张军.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金融,2012(06).

[2]郑权.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J].新经济,2014(02).

[3]潘美丽.给予经济新常态的银行业转型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11).

[4]诸小龙.浅析农商行从细分市场中寻求突破的方法[J].现代营销,2015(10).

[5]徐照宣,史晓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农商行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5(06).

[6]陈定华.智慧的银行――银行发展新趋势[J].国际金融,2012(08).

篇2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形态;新闻编辑

现在,我们正处于大众传播时代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保持广播电视的地位,是每一位新闻编辑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进入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开始在功能、理念上寻求拓展,正如微传播的出现促使新闻编辑的职能向“搜集”和“整合”转化一样,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新闻编辑的功能和理念变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进入大众传播时代,“把关”职能已然上升到了新闻编辑的一个重要层次。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功能在新闻信息系统的组织内部,出现了新的变迁和位移。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也要求新闻编辑在保持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做好新闻信息的服务功能和新闻信息的解析功能。

(一)新闻信息的服务功能

新闻信息的服务功能是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被赋予的一项新功能,包括全能型的信息服务、受众型的信息服务。 其中,全能型的信息服务指新闻编辑应在精通一种或多种形态编辑技能的基础上,熟悉或了解其他多种媒介形态的编辑技能,以求能够在不同的媒介之间实现新闻的整合。受众型的信息服务指新闻编辑应将受众需求放在第一位,不再强调自身的主观意图,而是将信息和新闻制作成最适合受众需求的有着最优媒介形态的新闻产品,让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二)新闻信息的解析功能

这是新媒体时代赋予新闻编辑的又一项新功能,是对“新闻把关人”角色的颠覆,也是对新闻编辑功能变革的一大补充。在传统单一的媒介环境中,编辑充当新闻的“把关人”的角色,但在多媒体时代的环境下,编辑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充当新闻的“解析者”角色,编辑开始参与新闻信息的再制作与再补充,并为受众提供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专业化新闻解析。

新媒体环境产生的网络用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库。虽然不能整个地颠覆我们的通用语言,但新媒体语言正不无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通用的语言活动和发展中。但另一方面,新媒体语言有着显而易见的既比较青涩和稚嫩、不够成熟,又新词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多少会妨碍语言表达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全民造词”必定会冲击通用语言,扰乱现实语言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发展应关注以下举措:

(一)丰富消息类新闻的编辑形式

消息类新闻在新闻节目中占据绝对比重,肩负着为受众提供最新信息的使命,因而突出新闻的严肃性和时效性。这也是消息类新闻编辑形式相对模式化的原因,其严肃的新闻内容主要依靠主持人的解说配合现场画面传递给观众。模式化的新闻编辑容易使观众感到枯燥,所以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电视新闻首先应促进消息类新闻编辑形式的发展,用不同的编辑形式给予新闻内容更生动的诠释。例如,对重大国际国内新闻,栏目组应深入实地采访报道,尽可能争取独家报道资料,把握采访机会,向观众传递新闻现场;对经济要闻,特别是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报道,编辑应注重对新闻来龙去脉的关联性阐述,运用图表对比、历史追溯及专家解读等方式全方位展现新闻图景,同时也能为观众提供相应的指导。因此,通过多样化的编辑,消息类新闻的活力将得到提升,更拉近了媒体和观众的距离。

(二)依据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新闻内容,开展编辑

不同时段的新闻节目其风格亦有所差别,有的新闻强调时事政治,有的新闻偏重经济信息,有的新闻贴近社会生活,电视新闻编辑应针对不同特色的新闻节目,创新编辑形式。例如央视《第一时间》播报的新闻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而且与《新闻联播》不同,节目更侧重搜集国际国内民生题材,配合新闻评论体现出特有的风格。节目中很多新闻内容借助漫画的形式加以诠释,不仅风格幽默,吸引观众,也恰如其分地揭示出新闻实质。不少观众将《第一时间》作为清晨必看的新闻节目,认为节目亲民,不仅能及时获得新闻信息,更能感受漫画诠释新闻的乐趣。再如新闻热线及其他互动类新闻节目,采用观众拍摄的真实视频作为评论资料,或是根据观众提出的现实问题给予追踪报道,都有助于聚焦观众目光,增强新闻节目的美学效果。

在积极提升新闻编辑的美学价值实施编辑的同时,编辑思路也应同步发展。例如,新闻标题是节目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标题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看热情。编辑人员可吸取新媒体中的经典词语加工电视新闻标题,赋予电视新闻艺术活力。再如,对于同一类新闻事件,编辑应另辟蹊径,突破传统思维,带给观众新的视角。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应注意不同编辑形式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自然转换。电视新闻在与新媒体竞争中,寻求创新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但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突破常规,更重要的是发展创新的编辑形式能够有机融合,自然过渡和转换,避免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发展而造成与新闻内容不符,影响美学效果及对受众品位需求的满足。

三、结论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工作,新闻编辑需要带给观众艺术美感,同时又要兼具严肃的新闻传播及舆论引导功能。所以新闻编辑的创新发展有助于融合不同的新闻形式,丰富节目内涵,带给观众深刻的启迪。

篇3

在目标追求上,就必须准确把握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全面激发深化改革促开放的新动力,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的新布局,着力建设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新环境,积极创建全方位、高水平、深层次的新格局。

强化市场导向,使开放型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树立新的开放观念。

加快树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新观念。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树立效益优先、区域协调的发展新观念。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区域合作,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各具特色、协调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树立公平竞争、互利共赢的发展新观念。政府要对各类市场主体实行公平监管,不干预企业的经营自,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发挥市场优势,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鼓励劳动密集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以及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促进消费提档和技术升级。加快树立依法管理、持续健康的发展新观念。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推进政府行为法治化、经济行为市场化,推动建立健全企业主体责任制度、政府高效监管制度和社会共治制度;优化外商投资和区域布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环境保护。

抢抓战略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国家开放新布局,探索新的开放模式。

紧紧抓住国际经济重新分工调整的新机遇,大力开展境外投资,着力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提高质量和效率,形成境外投资的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鼓励企业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制定中长期国际化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新机遇,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到战略实施中去,从中“掘金”、“分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友城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加强互联互通项目对接,推进跨国投资合作、经贸合作,拓展产业投资,深化能源资源和金融合作,放大开放开发综合效应。紧紧抓住国家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机遇,由“借台唱戏”到“搭台唱戏”,借力借势,分享溢出效益。在学习借鉴和对接上海建立自贸区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整体统筹推进;支持条件成熟的区域先行复制,率先推广,以制度创新赢得开放新优势;重点推进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特征的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构筑更高更强的对外开放新平台。紧紧抓住国家由沿海开放到全方位开放的新机遇,积极融入到内陆开放、西部沿边开放中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内陆开放、西部沿边开放中发挥独特优势,强化重点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向西开放步伐,提升向东开放水平,扩大沿江沿海开放,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优化开放目标,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开创新的开放局面。

注重推进“三个国际化”,把开放目标定位在增强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对外开放影响力上。以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促进外资企业本土化为着力点,加快培育一批国际化企业;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市集群;以国际化人才高地的建设,引领江苏经济国际化。注重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开放型经济朝着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方向转变。推动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激励企业在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发展水平。注重提升开放型经济溢出效应,把带动和培育本土企业国际化、培育国际著名品牌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大力培育本土企业,特别是要大力培育民营跨国企业,提升江苏企业乃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提升江苏城乡人民的幸福指数。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生态效益,优化外商投资方向和区域发展布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意识,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社会和谐和民生幸福,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径。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江苏开放型经济要完成以上目标,实现发展新突破,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深入研究在新常态下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以实现新的目标追求。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有效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政府要合理定位,实现从政府主导、强势推动向通过制度设计、增强市场微观基础活力转变;在市场建设上,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自主经营、公平竞争以及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坚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提高企业集聚优质高效资源和要素的配置能力。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保证各种要素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运作;进一步理顺要素价格体系,加快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坚持深化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在全面清理涉外审批事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快审批权限下放,优化审批流程。坚持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创新,有效提高集聚国内外资源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积极探索境外资产、境外应收账款、出口退税单等融资抵押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谋划海外布局,实现国际化发展以及境外上市,鼓励外资企业到江苏发展金融产业。坚持推进人才制度改革创新,有效引进和培育国际化高端管理技术人才。通过人才制度的改革创新和各类平台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际化企业,引进并大力培养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创新国际化高端管理技术人才引进方式,重点引进世界一流水平、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能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创新团队,引进担任重大科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引进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顶尖人才。

拓宽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培育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着力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围绕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引资力度;利用庞大的国内需求,吸引国外优质资源,获取高端发展要素,从解决重要民生领域供给瓶颈的角度出发,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整合产业链,提升产业水平。着力提升合作水平,有效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的溢出效益。鼓励跨国公司、国际研发团队在江苏增加投入,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构建战略联盟,搭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平台;着力吸引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开展研发合作、联合创新,实行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着力加大创新力度,有效培育充满活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开发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产品,构筑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主体的竞争新优势;发挥民营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探索组建混合所有制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提高主体经济实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着力强化境外投资,推动企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大规模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发挥纺织、轻工、机械、电力设备等行业的规模、技术优势,把推动技术、装备、标准走出去作为重要内容,拓展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生态环保等领域与国外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形成境外投资的产业优势;通过境外转移消化过剩产能,为本地的“腾笼换鸟”拓展空间;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境外投资门槛,提高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程度,支持企业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等方式走出去,加快建设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率和质量。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评价水平,增添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力。

强化考核引导。重构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目标评价体系,拓宽考核评价范围,加大对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内外协作、区域协调、法制建设、安全生产、环境改善和民生幸福等指标的考核评价力度。强化分类指导。结合各地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分类指导,努力缩小地区差异。苏南地区要集聚高端要素、创新要素,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苏北、苏中地区要找准发展突破口,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在更大范围集聚发展要素、成长要素,加快壮大发展规模,提升发展质量,打造新增长极;沿海地区要加快开放,促进开发,优化空间布局,推进集聚集约发展,促进产、港、城融合发展。强化导向激励。在开发区建设上,要鼓励进行管理模式创新,走高新技术积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发展、中外企业融合发展、要素资源集约发展之路,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在利用外资上,要规范招商引资,优化外资投向,提高利用外资的技术含量;在境外投资上,要将企业配置国际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容列入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加大境外投资的动力机制;在政府专项资金使用上,要放大引导作用,对提质增效显著、促进经济整体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奖励,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篇4

关键词:新常态;银行业;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90 -02

一、当前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二、中国银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

从经济总量来看,当前经济增长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滑,呈现微通缩形态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出现大幅下滑,貌似与政府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方向一致,实际却大相径庭。政府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消费驱动型的增长模式, 但这需要在投资增速放缓的同时,消费能够接过投资拉动增长的接力棒,在这种经济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市场竞争发生深刻变化

2014年股市上证指数由2122.13点上涨至3239.36点,涨幅高达52.87%,雄冠全球,民间借贷、影子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以余额宝为首的网络“宝宝”军团一度占据媒体焦点的头条,在金融市场中大肆抽离商业银行的资本,存款向其大量流入,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极大冲击。中国商业银行第一次面临着新兴行业的挑战,不进则退,很显然,在创新的社会中,银行业将面临着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转型挑战。

(二)客户行为发生深刻变化

客户群体从60后延伸到00后,银行客户的金融行为正在不断变迁。尤其是年轻客户希望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更在意用户体验,对服务的便捷性、易用性提出很高要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客户获得银行服务的方式也大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客户借助移动终端来享受金融服务,网点不再是最重要选择。同时,客户也逐步从注重价格转变为更加注重价值体验,产品竞争将升级为品牌和服务的竞争。

(三)盈利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的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在逐步实施。2013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媒体表态,将大力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并要在两年之内看到结果。央行随之分别在2014年第二季度两次实施定向降准,第四季度降息, 2015年第一季度又接连降准降息,以刺激大市场。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行进的大背景下,将面临利差缩小、利润降低的挑战。

(四)经营管理发生深刻变化

国内外经济下行大大加重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同时,随着资金成本的上升,银行为转移成本压力,可能主动选择将贷款投向收益较高的行业或企业,而偏好稳健的客户将可能被放弃。这种逆向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诱使银行资产质量继续下降,信用风险增加。

三、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型国有银行的利润增速下降到了1%左右。三是资产质量下降但可控。受实体经济持续下行的影响,上半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76万亿元,新增不良贷款3222亿元。

(二)运行新亮点

我国银行业总体保持平稳的经营态势,也呈现出不少亮点:一是资产结构调整。银行业调整生息资产结构,发展投资类和交易类资产,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二是收入结构优化。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显着提高,银行业盈利来源不断丰富,资产托管和收付委托等投资银行业务,以及各类理财等业务,正成为重要的收入增长点。三是发力“互联网+”。银行系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业务种类日益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支付、结算等基础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更是涉及小微信贷、供应链金融等各项业务。四是综合化经营提速。五大行基本形成以银行业务为主,基金、信托、保险等非银行业务为辅的综合化经营架构,各类银行也纷纷紧随,综合化经营盈利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

(三)转型新变化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格局的持续深刻变化,中国银行业积极推动战略转型,并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差异化经营特征日渐显着,同时也迎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增强。、二是加快互联网与银行的融合进程。作为助推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主要金融力量,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互联网与银行的融合进程,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创新力度,全面打造服务互联网生活、互联网制造和互联网贸易的数字化银行。三是“走出去”效益进一步提升。

(四)管理新重点

新常态下,银行的管理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一是探索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6月交通银行成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家试点银行,推出了将探索引入民资、探索高管层和员工持股的混改方案,标志着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已经拉开序幕。二是积极推动提高银行专营化水平。深化事业部制改革,促进“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推进专营部门改革,实现业务合理集成,缩短经营链条,缩小管理半径;探索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制改革。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

(五)服务新机遇

我国银行业始终以服务国家建设作为基本职责和天然使命,按照“十三五”规划重点,主动将业务发展与国家战略实施相结合,在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国家战略顺利实施的同时,抓住蕴含的新机遇,

四、“新常态”下银行业的发展的建议

(一)以互联网思维推动银行业创新

滴滴打车在两年内用户数猛增至2亿人,大众点评仅上半年业务增速达300%,从马云到马化腾,从支付宝到财付通,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未来,以互联网思维推动银行业的创新主要应从如下三方面入手:其一,加快研发时效,致力产品创新。余额宝的出现为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存款威胁,迫使商业银行也研发创新产品与之对抗。银行业在把握互联网思维方向的同时,要致力于加快延伸产品的研发推广时效,在产品组合创新、功能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利用传统银行业深厚根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拓展新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同时,通过平台互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客户优势,拓宽客户基数。其二,持续扩大移动终端消费群体。手机银行是网银产品的延伸与创新,就目前而言,虽然在内容上没有网银丰富多样,但其可携带的便捷性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有助于客户忠诚度的培养。因此扩大使用银行移动终端产品的消费群体,不仅有助于业务拓展,还有便于银行业更及时得到用户信息回馈,是银行业的一条发展之道。其三,优化用户的个性化体验。不断创新以优化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是银行业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经之路。未来银行业为客户提供的是更丰富的价值以提升客户的生活品质,从产品、服务、客户端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二)智能化银行

银行业要改革不仅要在思维上转型,还需要技术和经营模式上的创新,即银行服务的智能化。目前,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商业银行要想抓住机遇拓展发展空间,就要顺应潮流,取长补短,开拓创新。高智能化的自助终端机可以解决很多柜面上非现业务,机器的效率要大大的高于普通人类,智能化系统解决了终端的业务,银行业柜面人员的数量会减少,银行人员将更多转化为承担客户沟通环节,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创造更多的服务收益。通过技术革新带来的经营模式创新全面提升银行业的核心金融服务能力。

(三)拓宽获利渠道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之下,存贷差将会越来越小,回首2015年的数次降息,存贷款利率同时下降,存款利率上浮限制放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使得利差收窄,银行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利润来源。首要提高中间收入的环节,提高中收对冲利差缩小带来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之下,金融市场会变得更加开放,投资市场的产品也必然会增多,这些产品尤其是新产品普遍知名度较低,而中国人的理财方式过于保守,并不会去关注,即便它的功能全面风险可控,却缺少一个让大家知晓的平台。而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占有优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这些新产品做代销渠道,向客户发售,银行则赚取佣金。未来银行在硬件上要拼技术和产品,软件上要拼思维和人才储备,因此未来的银行将会更加充满竞争性,不仅是在发展战略上还会是在人力资源上。

五、结语

新常态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将更多以价值为导向,从单一提供金融服务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价值服务,这种变化用两句较为通俗的话来总结,便是:银行不仅做客户的财富管家,也要做客户的生活管家;银行不仅做客户的财富帮手,更要做客户的生活帮手。一个新战略的成功,一定是基于市场、客户本身的需求的,它本身就存在于市场之中,银行要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切入并执行这一套战略。不管是自建平台,搭建完整的互联网生态也好,还是与异业合作,在特定的市场领域中展开合作,只要出发点都是基于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力量给客户更好的服务、更有价值的产品,并随之慢慢赶紧固有的公司价格和产品体系,最终都一定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连平.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J].中国银行业,2014,(09):32―35.

[2]李仁杰.新常态下银行的经营[J].中国金融,2014,(20):16-18.

[3]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Z].中国银行业,2015,(06).

[4]李志辉.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D].复旦大学,2008.

[5]董希淼.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走向何方[J],中国银行业,2014,(09):36-39.

篇5

【关键词】新常态 商业银行 发展

引言:经济下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实体如何面临新常态下暴漏出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农商业银行值得认真关注的问题。随着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但是由于其受“官办”思想及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通过不断地改革促进其健康发展。

1.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受到的挑战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进入了调整阶段,农村金融需求、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金融市场正经历着全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

1.1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农村商业银行获利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率差异化,通过信贷实现银行的利润,而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这就标准着依靠利率获取利润的时代过去了。在加上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是支持农业经济发展,而农业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信贷风险。例如农村商业银行将资金贷款给养殖户,而养殖产业的利润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当借贷者一旦出现收入与预期不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逾期的风险。

1.2银行的信贷风险不断增加。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国内外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下降,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了亏损现象。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主要是面向“三农”产业,经济下行期,农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就会增加企业的违约风险,而商业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必然会采取压缩信贷的模式,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资金链紧张的局面,继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状态,最终导致不良贷款率提升。另外由于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客户主要是农户,他们信贷的资金相对比较下,所以商业银行投资获利的能力就相对比较小,同时在加上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了银行信用风险。

1.3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向农村地区发展,这样必然会造成部分良好客户的流失。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利用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丰厚的利率将部分优质客户吸引过去,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

2.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径分析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应该立足于自身发展,积极寻求提升发展的对策:

2.1将“服务三农”融入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全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目的就是服务三农,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存在的价值,将服务三农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首先农村商业银行要将总理在湖北十堰农商银行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坚持信贷资金不外流、支农力度不减弱,不能因为向非农业企业开展信贷而获得较大利润而不向农业产业开展信贷业务;其次创新金融产品。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发展,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式,因此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及时根据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创新产品,满足农业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户选择金融机构的途径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农村商业银行来自于服务客户的原则,为农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2.2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目前我国债务危机比较严重,再加上国外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坚持审慎经营,做好风险防控体系:一是优化信贷结构,保证新增贷款的质量。农村商业银行要发挥资金的导向作用,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新型农业产业,为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特色化的信贷支持业务。例如农村商业银行要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制定特色的金融产品,满足当地企业融资的需要;二是树立风险意识,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树立风险防范氛围,让全体成员树立关注风险的理念,并且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强化合规风险问责制度。为切实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农村商业银行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并且可以通过参加反面教材的方式提高法律意识;三是完善管控体系。针对商业银行所存在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要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实现信贷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以及制度化。

2.3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本着资金取之于地方用之于地方的原则, 建立县域银行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机制;要紧紧围绕客户需要,加快“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创新,深入企业调查摸底、评级授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发挥金融优势,着力为企业搞好综合化服务。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要拼弃过去“赢在大堂”的思维定势,积极倡导“赢在线上”的思维模式。要树立不论客户身处何处都是我们农商行的客户,打破城乡、地域的限制,把农村变为地球树。

2.4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队伍素质。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提高等级待遇,对业绩差的通过薪酬手段迫使其主动转岗。通过对全员各流程岗位梳理,尽量精简后台人员,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同时强化客户经理培训,提升学习效果。二要提高薪酬机制激励作用。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客户经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积极营销、扩大贷款总量和覆盖面的基础上,注重控制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绩效薪酬的比重,按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拉开薪酬梯队差距,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束语

总之基于经济新常态,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不断适应经济转型要求,完善和提升风险管理手段,提高差异化风险经营能力,在推进转型,谋划创新的同时,始终遵循商业银行经营规律,坚持稳健风险偏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陈军,朱飞燕,在新常态下探寻农商银行发展新引

擎――农商银行发展联盟深圳、福建、厦门三地考察报告

中华合作时报 2016―06-17

篇6

关键词:发达经济体;新兴产业;创新;研发投入

中图分类号:F276.44

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了国际产业格局的调整变化,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达经济体更加注重根据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领域进行政策支持,并不断改革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研究借鉴发达经济体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于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无裨益。

一、发达经济体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

尽管发达经济体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为了推动实体经济的早日复苏,并在新的全球经济科技竞争中继续占据有利地位,发达经济体从各自的优势出发,增加研发投入,改善创新环境,以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一)美国通过发展新兴产业,确保科技优势和产业领先地位

在方兴未艾的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竞争中,美国正在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促使新兴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确保美国在全球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中的领先地位。

1.将推动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美国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奥巴马政府更是将创新视作调整美国经济结构、重新恢复美国经济活力的关键。美国于2009年9月推出了《国家创新战略:推动实现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2011年2月又推出新版本的《国家创新战略:确保经济繁荣和增长》,认为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创新能力,只有大力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才能实现美国经济快速和可持续的增长,才能提供更多的高收入工作岗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就必须携起手来,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基础研究、发展信息技术、改善基础设施,形成良好的促进技术开发和产业创新的生态环境。新版本的《国家创新战略》将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先进制造业、空间技术、健康护理技术和教育技术作为美国推动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先方向。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出台了《纳米技术发展战略》、《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国家生物经济蓝图》等,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具体部署。

2.全社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尽管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但对美国研发投入的总体水平没有产生大的影响。美国的研发投入主要来自于联邦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其他非营利机构,企业是研发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和研发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联邦政府提供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以及研发设施和设备,尽管它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所占比重并不太大,但对于研发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奥巴马在就职伊始,就提出要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升到3%,以进一步推动美国的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从2010年到2012年,美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8%左右,占全球研发投入的比重也一直保持在32%左右。从美国联邦政府2013财年的财政预算来看,即便在政府不得不大幅削减财政赤字、财政支出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用于研发的预算总额仍高达1422亿美元,按照名义价格计算,仍比上年增加了1.2%。美国以其良好的研发环境、雄厚的人力资源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公司在美国设立研发机构,这对美国的新技术研发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清洁能源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先方向

美国将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希望通过大力发展尖端的清洁能源技术,引领新的清洁能源产业革命。这样不仅能够继续保持美国在技术前沿的领先地位,实现产业发展和就业增加,而且可以减少对海外能源的依赖,从而确保美国的能源安全,更可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节能减排目标。美国在《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将高达900亿美元的资金投向清洁高效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提高能源效率、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交通和高速铁路、智能电网技术的开发和建设、先进电池及电动汽车等的国内生产、绿色创新和就业培训、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清洁能源设备生产税收抵扣。为了更好地推动美国在清洁能源应用和提高能效方面的突破性的技术开发,美国还设立了能源高级研究项目办公室(ARPA-E),专门向能够创造与清洁能源相关的就业岗位、具有商业机会和新产业发展潜力的项目提供资助。ARPA-E迄今为止已经资助了180个项目。为了鼓励美国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美国联邦2013财年的预算草案中,继续安排67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的研发、示范和推广。

美国对新能源发展的扶持已经开始取得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包括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在内的清洁能源发电在美国电力结构中的比重持续攀升,2008年仅为2.8%,预计2012年将上升到5.6%。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确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15年美国电动汽车销售量要达到100万辆,到2035年,美国以核能、天然气、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发电在电力供给结构中的比例将达到80%,从而维护其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领域的领军地位。美国正在推动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革命,为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欧盟以低碳经济理念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篇7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民营企业;难题;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02

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不过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仍然属于弱质企业,转型难度较大。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以往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逐渐被取缔,走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新常态对于社会经济有了更严苛的要求,为了适应经济的新常态发展,民营企业必须尽快进行转型,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实现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所遇到的难题

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在转型时都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难题,导致难以与经济新常态发展相匹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原因导致民营企业与经济新常态发展无法匹配

就我国民营企业而言,自身多方面的因素都导致其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民营企业的管理理念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是个人或团体白手起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扩大规模,企业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一旦发生了劳务纠纷,企业往往不太愿意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②民营企业的管理结构不太健全。管理模式大多数为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分开,通常企业主有着较大的权利,能够直接做出一些重大的决策,对于企业的转型造成一定的阻碍。③民营企业通常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价格较为低廉,且缺乏附加值。企业难以打造一个固定的品牌,通常以廉价的劳动力来占领市场。④民营企业缺乏优秀的人才。民营企业建立之初,企业主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通常会压缩人力成本。现如今,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规模在在不断扩充,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不过,相对于外资或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福利待遇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一些高端人才的加入。

2.融资困难导致民营企业与经济新常态发展无法匹配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融资难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原因:①民营企业的规模通常不大,且资产的担保值不高,自身的负债的能力较弱。加上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产业较为地段,自身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使得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差,所以金融机构往往不乐于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②由于我国相关政策的影响,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更乐于为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使得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失去了融资的渠道,融资较为困难,最终可能面临破产。现阶段,市场环境一直在发生变化,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融资难问题一直都存在,很难吸引高端人才的加入,加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提升,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越来越艰巨。

二、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对策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上升期的合理减速,经济结构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民营企业将会被市场所淘汰。为了能够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相匹配,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

1.民营企业必须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

现如今,企业面临着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为改变企业发展难的局面,首先必须要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对于其他企业的优秀经验理念要予以借鉴,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对于市场环境要有充分的认知,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需要改变以往以低价劳动力来占领市场的观念,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竞争。而对于技术层面,要主张自主原创,而不是一味的模仿,突出自身产品的独特性,慢慢形成自身特有的品牌。民营企业不仅仅要提升自身的经济竞争实力,同时也也需要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严格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另外,还可以与同行业的其他的企业携手,共同推动责任竞争标准的制定,共同为行业的规范化经营做出自己的贡献。

2.民营企业必须加大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

二十一世纪最为宝贵的资源便是人才,为了实现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优秀的人才伍作为支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却受到了不少的制约,其中人才匮乏就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企业主自身素质不高,且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以及高端的技术人才。民营企业必须尽快解决这一难题,加大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提升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主具有把舵的作用,提升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日后的经营法相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主必须具备先进的法治思维,以及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其次,招纳大批量的高端人才。民营企业必须要完善当前的福利待遇结构,制定合理的职位晋升空间,给予员工人性化的关怀,从而吸引和留住高端的人才加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3.民营企业必须具备现代化的品牌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广大消费者在消费时也越加理性,以往的“价格偏好”慢慢转变为“品牌偏好”。通常情况来说,民营企业在刚发展之际,主要是以价格优势来占领市场份额,从而获取一定的利益。不过,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市场越来越多元化,以往的价格战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企业一定要具备现代化的品牌意识,让广大的消费者能够了解产品背后的品牌内涵,这样才能够吸引广大的消费者,成功的占领市场份额。当企业成功的打造了自身的品牌之后,还需要对品牌进行维护和管理,提高自身名牌的知名度以及美誉度,这能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除此以外,在打造企业品牌效应的同时,民营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诚信的建设,树立一个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

4.民营企业必须采用新颖的科技平台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得企业一定要重视产品的市场关注度,引入新颖的科技平台。只有具备了新型的技术以及可靠的产品质量,才能够保障企业长期的发展。采用新颖的科技平台,能够提升企业产品的关注度,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实力。现如今,互联网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为个人与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各个行业的运作离不开互联网这一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民营企业需要具备先进的意识,加大对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的使用,让广大的消费者通过互联了解到自身的产品,并拓展便捷的互联网购买渠道,从而增加产品的销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遇到了前所有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转而走向更为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民营企业必须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内外其他优秀企业的转型经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内部的管理方式,树立现代化的品牌意识,与同行业的企业联手,建立抱团式的合作机制,从而顺利的实行企业的转型,以适应经济的新常态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勤,孟泉,李倩.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劳动关系风险预测研究――基于245家企业调查数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1).

[2]宋衍涛,任语鄢,刘宝芬.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以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为分析视角[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6(1).

[3]张志超.创新和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以河南森源集团公司为例[J].中国市场,2015(29).

篇8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

一、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不足之处

对于我国经济而言,民营经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民营企业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地位显著提升。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国家先后出台了不少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加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不过,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众多,但是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工业企业占比较少,主要为从事服务行业的企业。除此以外,尽管有部分民营企业从事工业制造行业,但是科技含量并不高,对于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是粗加工企业。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要素有待提升

具体表现为:1、融资难度大。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规模并不大,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申请银行信贷的难度较大。除此以外,民营企业大多数从事传统行业,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附加值不高,因此银行评估时认为企业发展潜力不高,借贷给民营企业的意愿较低。2、高素质的人才匮乏。民营企业大多数为家族氏企业,管理方式不太正规,加上企业规模较小,所以难以招纳到高素质的人才。

(三)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较弱

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缺乏长远的眼光,尚未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并未过多的去打造企业的品牌,现如今真正有固定品牌的少之又少。民营企业通常是以低价来抢占市场,长期下去对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

二、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的转型策略

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新常态是在发展中进行适当的减速,淘汰一些不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许多民营企业如果不尽快转型升级,则很快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如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实现民营企业的顺利转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策略:

(一)创新企业的管理观念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市场也在永恒的变化,保持以往的管理观念必定会被市场所淘汰。以往的民营企业大多数为家族企业,要想适应经济常态下的新特点以及新趋势,企业管理必须要时刻更新管理观念,打破家族管理的制约,建立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新形势下要对市场有新的认知,抛弃以往以低价抢占市场的方式。结构调整必定会使许多企业被淘汰,面对现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让企业结构能够符合市场的要求。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必须尽快引入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以及对资本的运作能力。不过,民营企业很难招聘到这类人才,招聘到的人才流动率较大。这类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才认为民营企业的前途不乐观。因此,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民营企业需要提供吸引人才的工资待遇,并给予这类人才分红、期权等激励。除此以外,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关注员工的心理变化,当员工对企业有不满时,要及时化解他们的不良情绪,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从而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

(三)大力发扬创新精神

民营企业需要大力的发扬创新精神,对技术、风险、制度等进行创新。技术创新需要加大研发的力度来实现,对现有的技术不断的创新,增加生产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优化现有的产业链。风险创新是指,现如今企业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张,企业的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成立专门的风控部门,严格抓好企业的信誉,保证产品的质量,对风险做好预测和预防工作,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制度创新是在以往的管理制度上进行优化和调整,结合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市场的趋势,来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现代化管理制度。

(四)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并非闭门造车,而是需充分的考虑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动向,增加投入到一些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与行业当中,以便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企业的战略时,要深刻的去研究市场,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战略并非有企业老板一人决定,而是让有老板带头的管理层集思广益,理性化的制定出来。就现在情况而言,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结构调整的脚步在不断加快,在调整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大对于管理结构的优化力度,加快战略升级的步伐。

(五)加大品牌建设的实施力度

打造一个企业品牌,需要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都具备相应的品牌意识。要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明白,开创品牌是民营企业占领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生产中,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把以质取胜的战略贯彻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除此以外,需要专注于打造企业自身的品牌,加大对于企业品牌的宣传力度,突出品牌的重点,避免品牌资源被分散,主打一个主商标以及一类名牌产品,从而提升商标的知名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营企业对我国的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民营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那必须尽快进行转型升级。民营企业应该向何种方向转型,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是现在所有企业家以及学者所面临的难题。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必须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优化企业的内部结构以及经营方式,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 张春华.《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09》 欧盟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充满信心[J].WTO经济导刊.2009(08).

[2] 何勤,孟泉,李倩.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劳动关系风险预测研究――基于245家企业调查数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