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09:22: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重视,工作队伍不到位
首先,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党和国家对农民工的主要关注是在经济建设的贡献上,对农民工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关注较少,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出台对应的制度体系来督促管制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行。其次,我国农民工大多数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从事体力劳动。在企业看来,农民工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保证企业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企业单位只为追求更大的利益,忽视农民工作为一个全面自由发展的人而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困难。再次,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属于城市里社区或者街道办,因此,社区或者街道办也不愿意进行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媒体多数只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消极表现,没有尽到公众媒体追溯重视农民工消极表现的根源的责任。政府、企业、基层组织和媒体对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直接导致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不充足,工作队伍不到位。
二、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应明确教育主体,认清教育目标
政府应当提倡、鼓励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承担起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受雇于企业,所以企业首先应当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使企业不再只注重农民工经济建设价值,同时也注重农民工作为人独立全面发展的一面,政府部门也要从旁协助,帮助企业走好这一步。政府应通过实行优惠政策,减免一定的税收来变相引导企业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企业应提倡消除“同工不同酬”制度,多劳多得,平等对待农民工。完善工会组织,鼓励农民工敢于维权,支持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同时,非政府组织里主要代表有社区组织。农民工居住的社区组织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开展农民工就业信息、专业技能培训、劳动法、合同法知识普及等主题的活动;建立公共图书角,给农民工提供学习充电的场所,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鼓励社区其他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多点微笑,送点温暖,努力创造和谐社区,帮助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和城市认同感。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同时,还要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主要内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结合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至关重要。教育内容的选定上,对新生代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内容必不可少,同时,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是基本内容之一。最需完善的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的教育内容。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平均受教育程度更高,他们多数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观点和内容在新生代农民工学校读书期间接触和学习过。因此,加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加强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新生代农民工成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父辈的辛苦打拼使他们没有温饱问题的困扰,生活环境相对优越。他们缺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品质,意志不坚强。要特别加强他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多数是独生之女,具有心理脆弱,承受力差,易走极端等特点,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提高他们受挫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加强城市适应感。最后,法制教育积极开展。普及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识,使新生代农民工知法、懂法、用法,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方法。政府,企业、社区要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追求新颖独特的方法有效长期开展教育工作。政府集思广益,征集创新方法;企业工会建立科学体制方法引导农民工学习;社区和媒体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宣传农民工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农民工先进事迹。
(三)优化社会环境,加大社会支持
首先,加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政府积极解决户籍制度带来的问题,企业改变“同工不同酬”的用工劳动制度,使农民工多劳多得,获得公平的劳动报酬,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经济基础。其次,改善农民工政治环境。新生代农民工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其作为我国公民该拥有的权利常常受到威胁。政府、企业等应该设立有效的参与制度,积极鼓励农民工参与政治有关活动,行使自己的合法的政治权利。最后,营造和谐友善的人文环境。尤其改变市民对农民工歧视的眼光,宣传人人平等,客观评价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开展市民和农民工友好互动交流机制,了解农民工,认同农民工。社区组织、企业工会等在农民工居住的社区、工作的企业争取农民工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开展多彩多样的社区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生活。媒体舆论要提高对农民工的包容和认同,宣扬农民工先进个人或事迹。通过加大政府、企业、媒体等对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帮助他们融入城市。
(四)加强思想重视,壮大工作队伍
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章中指出:“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农民的增收问题,也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及时解决农民的思想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也是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一、当前农民的思想概况
当前农民的主流思想呈现出健康向上的态势,大多数的农民都能积极地了解和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但是农民的综合素质偏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只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和济阳县太平镇共计100名农村劳动力的走访调查发现,在这100个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83人,其中文盲12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5人。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道德水准不高,集体主义观念缺失。受到小农思想和封建残留思想的影响,多数农民的道德水准不高,如看病不找医生反而求神拜佛,村里修路建桥不积极,反而对捐款修庙非常踊跃。集体感薄弱,只关注自家事务,对于集体的事业则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三)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由此也暴露出一个新的问题,即许多农民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求上进。
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思想因素
(一)内在因素:1.当代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对于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使得科技农业的发展受到阻碍。2.封建迷信在一些农村地区盛行,突出表现在红白喜事活动上,烧香拜佛,修庙建寺,浪费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受小农意识的影响,许多农民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农闲时打麻将,打牌,甚至聚众赌博,既不利于农村的安定团结,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二)外在因素:1.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滞后,基层干部素质不高,教育内容比较陈旧,教育方式也比较简单,注重物质生产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2.当前,许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不浓,而一些不良的行为作风蔓延,农民跟风、随大流的特点使他们易于受到外部不良环境的冲击,从而影响生产,影响经济发展。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农民的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为的就是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使农民明确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明确党的惠农政策,同时向农民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弘扬真善美的核心价值理念,提高农民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农民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农村建设中来。
(二)加强农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旗帜,同时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很多农民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却渐渐薄弱。因此,必须要加强农民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一致性,认识到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效保证。
(三)加强农民的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农民的艰苦奋斗意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勤劳勇敢而著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也明确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针对当前许多农民中所出现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问题,应对农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励广大农民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加强基层教育人员的业务培训,优化思政队伍的建设
当代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这就要求有一只高水平的思政队伍来为广大农民服务,引导农民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时的解决农民的思想问题,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应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基层教育人员的业务水平,优化基层教育队伍,保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五)改进教育方法和形式,推陈出新
关键词: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040-01
农民工是为我国经济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特殊人群,其强大的创造力,成为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然而这一“特殊群体”在给社会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因为诸多的原因,使得这一人群的生活和生产得不到保障,其经济地位极其恶劣,从而就使得其更难以在这样一个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最终就导致在思想和心理等方面会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波动,从而对社会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线公路施工的农民工来说,其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要重视施工企业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分析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措施,这对于促进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主体不明确
在当前,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出于一种无组织状态。到公路施工企业一线施工的人员大多数都是远离自己家乡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其离开家乡后,就使得其原来所在的农村基层部门无法掌握其各方面的状况,从而就更无法对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当进入城市中的一些施工企业之后,其不属于任何一个机构、社区,由于这些施工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无法顾及,谁来负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主体仍不明确。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及方法缺乏针对性
这些农民工进入施工企业后,企业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关于安全教育,以及对施工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关注。在其教育方法上,大多数都只是制定一些简单的规章制度没,农民工被动接受这些规章制度,对于部分规章制度有的农民工根本不理解,而只能被动地去适应、遵守该规章制度。只注重业务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严重缺乏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过于单一,严重缺乏针对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认同率低
一直以来,城乡人口被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分割成两个互相分离的部分,形成一种人为的制度壁垒,城乡之间的人口无法进行自由流动,城乡居民所受待遇更是不同。首先,农民工就业被歧视,工资待遇被歧视,使得其的经济地位极其恶劣。在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经济待遇环境下,农民工失去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其次,农民工的政治环境也同样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尤其是对于一线施工的这些农民工,其基本失去了作为公民最基本的选举权、被选举权,更没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最后,农民工缺乏和谐的人文环境。对于公路一线施工这样的的体力活,除了农民工会做之外,对于城市的市民们而言,其从未想过要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市民对农民工普遍都是一种歧视的态度。这些歧视就使得农民工与城市市民难以融合,同时也是的农民工更加无法享受到城市文明及先进的生活、文化设施。
二、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发挥工会优势,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农民工工会是负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为此,要对工会优势加以充分重视和运用,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切实进行维护。一方面,工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对每一个农民工要采取一视同仁地的态度,为农民工办实事,真正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各级工会对“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计划进行认真研究并加以落实,因地制宜地进行各种援助行动的开展,解决当前农民工在就业和生活方面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实成为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代言人”。
(二)优化教育环境
1、优化农民工思想教育的社会环境。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优化经济环境,而是要优化政治环境,三是要优化文化环境,从这三个方面确实改变农民工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弱势地位。2、优化农民工思想教育的社区环境。一是要将社区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供便利以解决农民工的物质生活困难。二是居委会和农民工工会可以将文化馆、图书室等建立起来,组织并倡导农民工积极参与学习与娱乐。3、优化农民工思想教育的企业环境。一是企业要让农民工有一种“归家感”,让其感觉到在陌生的城市中有“家”的感觉,使其以主人翁的心态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中来。二是要让农民工党员着实能够参与到正常的组织生活中来。
(三)着力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要着力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即提高农民工的业务技能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首先,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要予以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其次,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普法宣传教育,使农民工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员工,同时还使得其学会利用法律、并指导通过合法渠道来维护自身权益。最后,要积极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培养农民工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单位:广东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政府方面。
各级政府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和改进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研究解决涉及到新生代农民工健康成长的问题。制定有关措施,不仅要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发展。要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积极参与、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重视支持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合力。
2、企业方面。
各个企业要深刻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员工是企业发展主体的意识,形成员工的健康成长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竭动力的观念。切实将员工的成长、发展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把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紧贴新生代农民工实际,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开创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3、社会方面。
全社会要努力形成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氛围。城市人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新生代农民工,以开阔的胸怀去接纳这群城市的建设者,积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各媒体单位切实承担起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掌握新闻报道主动权,及时准确信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客观、公正看待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消除大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
二、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利益问题结合起来
在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的过程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要深刻领悟、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深入洞察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将二者有机结合,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1、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规划教育同解决就业难问题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就业难、维权难、社会偏见和歧视是新生代农民工当前遇到的突出问题。专业劳动技能缺乏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立足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技能,加强对他们的职业规划教育。正确阐释经济发展前景,帮助人们科学认识社会发展潮流,结合自身兴趣、志向、现有能力以及社会需求,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并践行具体措施。例如,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如何提高业务素质、如何增强工作能力等都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打算。
2、把强化维权意识和解决维权难问题结合起来
维权难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解决维权难的实际紧密结合,强化他们的维权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维权能力。首先,教他们懂得通过合同明确自己和用人单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合同规定,认真保护合同,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要第一时间和单位进行交涉,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承诺。在交涉未果时,能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科学利用司法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法律援助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维权知识教育。
3、把思想政治教育同解决社会偏见和歧视问题结合起来
一、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性
(一)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承载与传导之功能,是培育新型农民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加强在新农村建设引领下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有利于丰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必定会受到国内外复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充分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与隐形作用,需要正确的政治理想的引导;而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引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正确理想与追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领下,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势在必行。
(三)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护航者。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抓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既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自身的需要,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利于弥补传统载体受众面小、工作量大、时效差、针对性差的缺陷,为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萌芽
(一)电子普及,传媒载体萌芽。科技的不断发展,加速了传媒时代的到来;在新农村建设中,若不能最大限度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为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建设很可能会事倍功半。在新农村中,一方面,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相当普及,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渗透至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农民群众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不断创新高,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二)新旧结合,文化载体萌芽。亚当.弗格森著指出:“语言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包括所有思维、感觉或意志的外在符号。”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建筑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涌现出结合民族文化与时代特征的文化载体,这些文化载体被农民群众广泛认可与接受。
(三)村规民约,管理载体萌芽。每个村子都有属于自己村落并得到村民认可践行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对村子的有效管理与村民和谐,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慢慢向新的管理模式蜕变,而新的管理模式必定会衍生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载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管理模式的作用,促使管理模式向民主化且系统化转变。
(四)创新典范,活动载体萌芽。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涌现形式各样深受农民群众的活动,农民群众既能在积极参与中获得乐趣,也更乐于从活动中接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内容。再者,典范的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应该注意并发挥村子典范与能人等代表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作用。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五种载体的创新途径
(一)传媒载体。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传媒载体的潜在价值。要巩固传统传媒载体已有的地位,坚持有选择地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传统传媒载体中。同时,坚持正视传媒载体的局限,结合农村农民实际,才能从根本上挖掘出传统传媒载体的潜在价值,确保传统传媒载体继续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兴传媒载体的优势。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要整合网络资源,构建各类“中国梦”“新农村建设”网站的建设,创建微博微信等与农民群众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兴办以提高农民农业等专业技能的远程教育网络学校,牢牢把握网络载体的主动权,主动占领农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现代社会,各类媒体特别是信息网络化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加以引导。”利用网络载体进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作为载体的弊端,趋利避害,不断增强网上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二)管理载体。首先必须完善新农村现有的村规民约,赋予村落间认可的村规民约以强制性、阶级性、组织性、规范性特征,理清农村事务的管理脉络。管理载体的创新,必须紧贴农村实情,充分吸纳农村中不成文的村规民约,进而形成具备强制性、规范性、组织性、阶级性的他律管理手段,促进村民自律与载体他律的合力。其次,增强管理载体与农村管理人员的紧密性,是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必经之路。管理载体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农村管理人员必定需要担负起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因此,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与思想政治素质,有意识地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农村事务的管理手段中,更应提高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促使管理载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同时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再者,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回访与建议纳入管理载体创新体系,是促进管理载体可持续性创新的必备手段。
(三)文化载体。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并不意味着要全然摒弃传统文化;相反,应重拾农村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归入文化载体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的发展演变史上,农村民族传统节日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农村民族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部分内容都乐于被接受、易于被接受。通过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与时俱进赋予其时代内涵,在重拾农村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促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有效融合,形成互助推力协同发展。创新文化载体,除却创新文化载体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推动文化载体形式的创新。文化载体形式的创新,关键在于顺应时代变化。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文化载体形式的创新,必须紧随着信息时代这一趋势,转变理念,结合大众传媒载体与活动载体等新兴载体推进形式向多样性、创新性发展。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推行,为农村更多想要上学的孩子实现了就学梦想。但是,不同文化和各科思潮的涌入,给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整个农村的长远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三观”的主要手段。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农村广大在校青少年进行先进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增长知识、认识社会,还有利于了解当前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主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途径。中学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指导思想,会通过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以及学生的日常言行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对于提升农民自身素质、规范农民日常行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扶持、先进的观念引导,更需要作为建设主体的当地农民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与时效,将会为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补充。
二、我国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农村青少年的成长及农民素质的提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农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都与城市存在诸多差异。结合当前发展的现状,可以梳理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教师队伍素质偏低,难以胜任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教师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施者,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可、储备的专业知识和所采取的做法会直接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师资队伍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①首先是农村教师的素质水平难以应对当前教育的要求。农村教师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虽然部分教师入职之后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在学历方面达到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能力方面并未得到同步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难以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和多方面知识。其次,农村中学教师的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专业教师较为紧缺,因此,思想政治课便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或者由后勤教师代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专业水平难以得到保证。最后,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较差,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农村中学教师进取心不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还与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紧密相关,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上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联系当前的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一个不求上进的教师是很难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较差。
2. 思想观念滞后,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目前,不仅是农村,甚至城市的大部分学校也迫于升学压力,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认识都存在偏差,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德育,忽视了其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是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伦理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农村中学中,从领导到教师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轻视心理,这种观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最终的结果就是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例行公事的组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最后的教育效果却远未达到教育的目的。
3. 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达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都有使用。但是,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部分课堂中,仍然还在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没有创新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制约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没有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其次是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学校的教学设备老旧,致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被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最后是农村的德育模式单一,对于不同的学生只能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致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远低于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
4. 教学内容陈旧,难以适应中学生的心理需求。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一部分条件优越的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给学生播放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鼓励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等。而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形式的班会、校会和思想政治课等形式,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缺少实践活动的参与。而这些理论知识的内容大都过于理想,只能给学生树立一个高尚远大的道德楷模,这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这种“高、空、大”的道理只能在思想里束之高阁,并不能得到他们内心的认可和共鸣。
三、加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其他地区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
1. 转变观念,正确领会农村人才培育的需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必须提高地方领导及学校领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政府的力量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再以学校的目标来要求教师教学的过程,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校长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岚清曾指出:“要改变一所学校的面貌,关键是校长和教师。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就能吸引一大批孩子来读书。”“农村中学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一个具有现代人才培养意识的好校长。”②而对于好校长的要求,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组织观念和法制观念,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能把握时代脉搏、准确预测未来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这样才能引导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 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优秀的农村思想政治教师团队。农村中学教师待遇低下,人员流动性较大,激励机制不完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村的教育经费有限所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中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制度,减少教师城市外流的现象;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探索多种渠道的经费来源途径,解决学校经费紧缺的现状。
3. 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模式,是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改变农村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首先,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适当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借鉴和运用其他先进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再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最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以结合校园特点,每年定期开展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各年级和班级也可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主题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广播、黑板报、校会、班会等文化宣传的作用。注重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注释: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
(一)对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大学生“村官”不是本村村民,没有办法参与村委会的选举,由国家选派到农村,因此大学生“村官”本身就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违背,大学生“村官”职位权利与义务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大学生“村官”身份受到尴尬的境遇有因可溯,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农村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尴尬有很大的关系,这也经常导致大学生“村官”角色的认同感较低,经常被忽视,话语权不重,对其工作热情带来了严重的挫伤。
(二)缺乏大学生“村官”持续性规划
从最近两年的政策来看,如《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发展给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学生“村官”在三年任期过后没有工作保障,需要另觅职业,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呆不住的不良现象,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极不稳定,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岗不再职的现象非常之多。
为了鼓励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呆得住,偏远山区如同其他地区一样,开出了一系列的报考优惠政策,如公务员定向录取、公务员考试加分、考研加分等,导致大学生“村官”只要求达到三年任期,并不注重在农村的工作绩效,也没有心思想要在农村干一番大事业,因此,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非常不稳定。
(三)没有涉及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特殊性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所处的生活环境不佳,给大学生“村官”带来了生活上的挑战。大学生“村官”在下村之前已经习惯了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的城市,然而到达偏远山区后,没有了便利的交通,部分地区是泥泞小路,公共设施缺乏,办公设施和居住环境简陋,给大学生“村官”思想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首先要解决生活环境给其带来的心理偏差。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会较低,虽然大学生“村官”不可能拿到高的工资,但是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会比不上其他地区,虽然说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在进入农村之前,就应该做好待遇不好的准备,但有部分大学生“村官”还是抱着在农村大干一场的抱负来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大学生“村官”没有在农村中有所作为,待遇又不好,根据激励理论,那么对于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正激励就会消失。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所处的人际交往环境过于复杂。在偏远山区,宗氏观念非常严重,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群体构成一个宗氏群体,农村的人际关系由宗氏为基础向外延伸,并且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会随着姓氏或血缘的延伸变得疏远,出了家族关系以外,还存在政治关系、帮派关系、经济关系等错综复杂,农村的风气习俗,如宗教迷信、传统习惯等都给偏远山区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加了复杂程度。
二、偏远山区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监督保障机制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如何,没有一套考核标准,在优化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时,没有监督保障机制来保障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正确性,以至于不能保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长效性。目前来说,偏远山区并没有建立一套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和管理制度,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的仅仅是国家组织或者湖南省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体系。
建立一套制度体系,保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执行,一方面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鼓励大学生“村官”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目前,偏远山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的评价在于相关领导机构的经验,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没有相关健全的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和评价制度,因此很难对大学生“村官”做出的业绩进行准确评价,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不能及时进行奖励,也不能对落后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纠正。
三、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
(一)没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重要性
重视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重视高校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使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偏远山区的形势,对大学生“村官”和偏远山区都有一个本质性的了解,能减轻大学生“村官”到偏远山区后的思想落差,也给大学生“村官”任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减轻了难度。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方向,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经过了三年的任期后直接进入了当地的公务员系统,或者是走向了事业单位的岗位,因此,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是偏远山区的党政干部的重点建设力量。偏远山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有新的认识,(下转第70页)
(上接第68页)首先要使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呆得住、干得好,其次要为以后大学生“村官”转向党政机关做准备,把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的重要位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不能准确把握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根据偏远山区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之上,将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举止培养成适合偏远山区发展的要求。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出现单一呆板,不能很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偏离了目标,不能很好地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也不能建设大学生“村官”队伍,进而也没能起到发展农村的作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定向于使大学生“村官”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守当的纪律和要求,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四、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实现常态化发展
(一)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时间结合不紧密,一方面体现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割,另一方面体现在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对于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割,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养一年一般只发生两次,并且是群体学习,地点局限于会议室,在理论学习时没有实践活动的辅助,在实践学习时没有理论学习的指导。对理论学习与时间学习之间的考核也是分开进行,并没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从而使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大降低。
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虽然有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联系机制,但是三者之间的沟通涉及到农村和农民的机会确实不多,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没有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了解农村、处理农村事务,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能在农村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因此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要充分利用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联系机制,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活动。
谭会(1990-),女,汉族,云南昭通人,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成因的全面分析,着重从政府、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根据权威调查,中国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与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里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就显得更为紧迫。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且大多数祖辈只重视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而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越显凸显。因此,只有充分、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现状,才能最大效度的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农村留守儿童欠缺全面的政治观念
当问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方针、政策等有关问题时,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示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不知所云。他们中的有些人认为了解中国当前的时事政治、基本国情等相关内容完全没有必要,更不要妄想谈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荣辱观等内容。
2.农村留守儿童价值观错位,法律意识薄弱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其价值观错位、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非常突出,也可以说,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的人生缺少正确的理想。同时,儿童在人生观形成的启蒙阶段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全部的爱,这种爱的方式导致很多留守儿童陷入“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中,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概念。长期下去,这种不良的风气就愈演愈烈,最终易导致留守儿童价值观错位,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
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欠佳
大多数留守儿童正处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其次,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祖辈照管,他们只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要么溺爱,要么放纵不管,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等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留守子女心理健康成长。而大多数父母只单纯的用金钱来安慰他们,缺少心灵上和情感上的关心,最终使留守儿童形成偏激的性格,当出现任何不顺心的事时,就容易走向极端。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现状的成因分析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层面、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层面、政府层面的原因。
1.家庭层面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确的亲情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不好;其次,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婆这些祖辈,他们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有的甚至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有限,而且大多数祖辈只关心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加之在农村,祖辈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在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更不能兼顾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社会层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边缘山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不想再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日子,他们想带领自己的孩子走出这片穷乡僻壤。因此,大多数农民选择进城打工,从而使子女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可以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3.学校层面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但是在偏远的农村,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这一课程,更别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了。其次,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他们渴望在这里收获知识和关爱。而大多数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关心和爱护,这也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4.政府层面
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程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再加上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大多数农民工与其未成年子女长期“两地分居”;其次,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没有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政府部门的放任不管,让留守儿童在其错误的人生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复杂综合性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家庭和社会都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1.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变革现行的户籍制度,鼓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与父母团圆。农民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情况,为了给予子女衣食无忧的生活才来到城市打工的。长期与子女分开也让农民工不能全心全意在城市工作,只有改变现在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与其未成年孩子长期“两地分居”的状况,促使更多的农民工及其子女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使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结束远离父母的留守生活,健康的成长。
其次,对进城的农民工及其子女实行优惠的教育政策。政府应完善和推动有关留守儿童与家长共同进城生活的政策,特别建立和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使农民工子女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教育权益。
再次,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帮助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深入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切身情况,建立以政府为主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小组,制定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的各项具体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
最后,政府必须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样既能减少进城务工人员,让子女和父母团圆,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
2.注重家庭的亲情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应该从家庭抓起。
第一、增强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
目前,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对孩子家庭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有的父母认为,改变家庭经济环境,为孩子提供物质帮助是最重要的;有的父母则认为,只要孩子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都可以最大限度的放纵孩子,不需要父母陪伴在身边;还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教育孩子,干脆就放任孩子不管。其实,这些都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许多父母在孩子的各种意识形成的初期离开孩子外出打工,孩子缺失父母的早期教育和关爱,因此在思想、道德、情感、心理等多方面都存在偏差。所以,增强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尤为重要。如果父母不得已必须出门打工,必须增加与子女的联系,不仅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方面,也要着重关心子女的思想情感、心理健康、意识教育等方面;其次,外出打工的父母必须为留守在家的子女挑选一位合适的监护人,多与监护人联系,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第二、为孩子挑选一位合适的监护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祖辈看管或者寄宿在学校,祖辈由于身体状况、知识水平、生活条件等原因不能照顾到孩子的方方面面。要么放任孩子不管,要么溺爱孩子,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甚至有的祖辈只关心孩子的衣食起居方面,而对孩子的学业、心理发展等方面一无所知。寄宿在学校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更是一步步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轨道。所以,外出打工的父母必须为孩子挑选一位合适的监护人。这个监护人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更应该对孩子的学业、心理、思想等各个方面负责做到真心关心孩子,补足孩子从父母这里缺失的爱。监护人还应及时与学校、父母联系,了解孩子的一切情况,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3.加强学校方面对留守儿童的重视
第一、建立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关爱机制。
在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学校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学校一般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许多留守儿童有了心理问题也无处倾述。所以,学校应建立老师――学生之间的的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关爱机制,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上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有学生的关心,老师的关爱,最终促进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健康成长。
第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师。
许多农村学校由于环境艰苦、薪资水平低等等因素,导师学校缺失大量的教师,甚至出现一师教多学科的情况。有的学校教师年龄偏大,没有年轻教师加入,导致学校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丧失兴趣。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根本没有配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学生也就不能学到该方面的知识。使得本来就已存在的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年轻有为的教师,传授学生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而且学校应配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可能的话,成立专门的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小组,引导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第三、健全留守儿童寄宿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距离学校较远或者没有找到适当的监护人时就会选择寄宿在学校,而在寄宿学校老师就成为了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学校应该建立温暖的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另一个家。这里有亲入姐妹的同学,有父母般慈爱的老师,使留守儿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时,都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提高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学会为人处世之道,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秋香.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云梦学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