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毕业设计达到的效果8篇

时间:2023-08-08 09:22: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毕业设计达到的效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业设计达到的效果

篇1

关键词:安全工程;毕业设计;综合性;动态;闭环;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84-02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自学、创新和科研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衡量教学质量的方式[1-5]。

本文从安全工程专业特点出发,根据目前安全发展形势,分析社会对安全需求问题,对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同时也分析了目前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毕业设计的主要环节,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分别建立毕业设计各环节实施过程的考核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各环节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形成闭环动态的过程,并建立了一套科学、全面、与时俱进、应用型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我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与此同时,由于生产过程中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隐患,重特大工业事故不断发生,职业病人数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安全涉及到煤炭、地质、石油、机械、化工、冶金、建筑、消防、兵器、生物、城建、核工程、制药、信息、保险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影响因素复杂,不同行业差别较大[1-5]。安全科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且,安全问题注重及时性和经济性。因此,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各行各业企业的安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钻研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实施效果:(1)毕业实习实施过程简单化、形式化;(2)毕业设计内容深度欠缺;(3)毕业设计过程管理随意性大,有些环节形式化,有名无实;(4)毕业设计效果不明显,没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所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考核机制,并严格付诸于实施过程。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因此要保证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采取措施。

三、毕业设计动态闭环管理模式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为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达到应有的效果,培养出综合性人才,建立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施标准及反馈体系,形成一套毕业设计动态闭环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1.毕业设计实施标准与保证措施。毕业设计主要包括毕业实习、选题、开题和答辩等环节,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目标,为保证各环节的实施效果,应明确规定各环节教师和学生应完成的任务,及在此环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具体情况见表1。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有效实施,主要建立以下措施。

(1)在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各环节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因此对于每个环节,建立制度明确规定教师和学生应该完成的工作及达到的要求,并对完成情况做好记录,由监督部门负责实施。

(2)对于实习指导教师,要具备指导毕业生的能力和责任心,这是必备的要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落实学生毕业实习的地点,明确毕业实习的要求和完成的目标,并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选题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一个学生一个题目,实题实做,组织学生开题;实习过程中要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学生的疑惑;检验学生的进度,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难点;组织学生预答辩,从整体上把关,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整改;答辩过程要严格,对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不给予过关。

(3)对于学生,要遵守指导教师的安排,规定请假制度;实习过程中做好笔记,按照要求完成实习报告;选题后,规定学生阅读文献的篇数并有读后记录,填写开题报告,符合要求方可开题;在完成毕业题目过程中不得抄袭,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情况。

(4)监督部门负责过程实施的直接监督,还可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测评了解教师的工作。

(5)对于教师指导工作未满足要求的,可通过通报的形式进行批评,对于情节严重的取消三年指导资格;对于答辩过程不严格按标准执行的或同意不合格的学生答辩通过的,不仅取消指导教师三年指导资格,而且对答辩组长给予通报批评并罚款。

2.毕业设计效果反馈。毕业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从实施形式和实施内容方面做好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毕业设计结束后,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写总结报告,说明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施形式、内容是否合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建议。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总结报告,分析毕业设计各环节需要改进的地方,对目前毕业设计各内容进行修订。同时,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施形式和内容应与社会发展现状、需求相吻合,应定期做好修订工作,确保毕业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应用性。

四、效果实践

我校自1999年开始招收安全工程本科生,近年来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综合能力为主,遵循以上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和立足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注重毕业设计各个环节,通过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产生了一大批创新型的成果。一部分毕业生通过毕业设计的锻炼,走上工作岗位后,展现了良好的能力和素养,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并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安全工程研究的实质是持续不断地改进,与时俱进,要培养具有综合性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解决企业和社会的安全问题。毕业设计是大学专业知识的总结、归纳、应用、创新发展环节,因此对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文彦,陈树华,韩玉来,郭轶宏.基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73-74.

[2]回春光.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6,(5):75-76.

[3]王琪,武寿春.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探索[J].江苏高教,2009,(6):84-85.

篇2

关键词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工科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最近几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自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首次突破600万人(611万)后,2010年达630万,2011年达660万,2012年增至680万;而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因此,对于广大工科学生而言,当前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安排整整一个学期时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而从最近几年我们学校毕业设计教学情况来看,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意,甚至出现严重下滑。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看法。

1 当前本科毕业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难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

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8个学期,在此期间,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毕业后的去向,他们或就业、或出国、或读研。

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准备各种应聘资料,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参加各种单位的面试,是他们优先考虑的大事。而近几年毕业大学生人数屡创新高的同时,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单位,往往需要参加十余场招聘会,被面试十多次,耗时数月,才可能最终就业。对于此类学生,在其找到理想工作之前,基本上没有心思去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

对于选择出国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将外语学习、出国考试和联系导师的工作排在毕业设计的前面,即便奖学金、导师之类问题都解决好了之后,他们还要为出国做很多准备工作,也很难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选择读研的学生来说,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报考生,这类学生在幸运地达到初试成绩后,还要面临复试,大部分学校是在每年的3月底才能全部完成研究生的复试和录取工作,因此,在此之前报考生的主要精力都是准备复试,复试通过以后,大约还有两个半月的时间可以安心做毕业设计;另一种是保送生,这类学生是真正能够投入大部分精力到毕业设计环节中,实践表明,他们的毕业论文大多完成质量较高。

1.2 受到客观教学条件的限制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对工科学生而言,毕业设计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是必须的,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实验室的容量有限,难以保证学生的实验条件和时间;除了硬件条件跟不上,大学教师人数并未按扩招比例而增加,以笔者所在的教学单位为例,10年前,平均每位教师带2名本科毕业设计的学生,而最近几年,平均每位教师所带毕业设计人数在6~10人之间。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和教师人数的短缺,一方面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教师难以保证对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指导时间,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

1.3 指导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国内高校环境下,项目和论文是评价大学老师最重要的指标,其不仅决定了大学老师的职称晋升和学界影响力,也直接影响大学老师的收入,而从事本科毕业设计的学生绝大部分难以对指导教师的项目有实质性贡献,学生的能力也不足以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而毕业设计教学效果的优劣也一般不会对教师的晋升和资薪形成直接影响。因此,在这么一个市场化程度越来越强的高校环境下,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靠教师的“良心”来保证,责任心强的教师用自己的项目经费为学生创造试验条件;而有些老师则由于上述原因,可能一个学期难得和学生见几次面。另外,某些教师,特别是带有行政职务的教授,由于项目、会议众多,也很难保证足够的指导时间。

1.4 评价与考核制度执行不到位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评价考核制度来保证其质量,毕业设计也不例外。在笔者所在的学校,评价毕业设计的制度非常齐备完善,学院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还特别制定了小组末位二次答辩的规章制度,尽管如此,还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是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的最后一环,其质量的好坏是通过“评议”来决定的,而不论是学校、学院还是老师,都不愿在这一个环节上“卡”学生。对于学校和学院来讲,学生的按时毕业率和就业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而毕业设计不通过的学生人数显然会拉低上述指标,因此极少数情况下还会发生有关领导因为某个学生的毕业设计问题给指导教师打电话情况;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大部分情况下也不愿过分较真,原因很简单,减少被领导“教育”、被学生反复纠缠的麻烦。因此,毕业设计的评价和考核不严,会助长学生学习的惰性,甚至也会造成指导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教学最终效果。

2 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2.1 以需求为向导,推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现有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沿袭十余年前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点如下:教学地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实验室,毕业设计课题由教师指定,学生选题前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基本没有沟通。此种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投入其中。因此,应当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向导,推进灵活多样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针对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学生,毕业设计如果可以为他们的正式工作(或意向工作)提供良好的实践训练,必然会大大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和投入的精力。要到达这一效果,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地点,将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场地进一步延伸到企业,学校需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和知名企业建立教学合作关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开展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从而让学生尽快接触实际应用需求,同时也可为对口企业针对性培养人才,附带还解决了学校硬件条件和师资队伍不够的问题。

除此以外,还可以探索由学生自主选题的教学模式,经过大学三年半时间的学习,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已有了初步规划,对于此类学生,完全可以由他们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毕业课题,其课题方向甚至可以允许超出自己的专业范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任何学生愿意投入足够的激情来参与自己选择的毕业课题。

这几年来,选择毕业后读研的学生越来越多,对于此类学生,毕业设计的最重要作用是可以让他们为日后读研做好准备。由于这类学生不需要投入精力找工作,因此可以让他们提前进入感兴趣的课题组,比如从第七学期开始进行,可以让学生早日进入科研状态,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并且由于学生的毕业设计学习长达一年,有可能对指导教师的某个项目或课题有实质性的贡献,肯定会受到指导教师的欢迎。

2.2 扩大研究生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的作用

教师队伍相对学生人数偏少在大部分学校是不争的事实,一名教师有时候需要指导多达十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因此,完全依靠教师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很难保证。在读研究生可以在这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在读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项目经验,对于自己研究课题的国内外进展和有关具体细节甚至比导师掌握得更多,对于各种实验设备的使用都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在指导教师定好课题方向和各阶段的任务要求后,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作用指导本科生进行具体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和整理等,必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发挥好研究生在本科设计中的作用,还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要严格挑选优秀的有经验的研究生,比如,研一的学生本身还在科研入门阶段,不宜参与这一环节;二是指导教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必须定期交流讨论和检查进展;三是要有适当的激励措施来鼓励研究生投入精力和时间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来,比如通过助教岗位来招募优秀研究来参与,对获得良好效果的研究生给予适当形式的鼓励等等。

2.3 强化过程管理和考核机制

本科毕业设计的周期长达一个学期,在整个过程中,强化全周期管理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手段。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如下几个环节的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开题制度,开题报告是学生在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毕业开题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进展的顺利与否;二是建立定期的讨论和汇报制度,导师要定期检查进度,学生要定期汇报进展,及时就课题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三是严格进行中期检查,在毕业设计时间过半后,进行一次正式中期检查,该环节既是对前期的工作作出总结,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除了加强过程管理以外,严格考核制度也是必须的。比如可以探索盲审制度,可以尝试末位不通过制度等,从而杜绝“放水”事件,这样做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对改善学校的整体学风起到良好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 求职 改革方案

毕业设计是总结展示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的求职行动也相应不断提前,对教学大纲中正常安排的毕业设计课程产生了很大冲击。毕业生在两者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普遍看重就业而疏忽毕业设计,直接导致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整体下滑,造成毕业设计和就业之间出现矛盾。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解决毕业设计和就业冲突的矛盾,当前的毕业设计制度改革是势在必行。

保持现行毕业制度,强化落实力度

方案一:常规的毕业设计形式、考核标准、时间安排等基本框架不变。不设立硬性制度,以指导性质为主,要求教师做好辅导工作,提倡毕业设计选题尽量结合用人单位的实战要求。

这是一种各大学校常见的温和型改良方案,好处是现有教学框架不变,容易操作实施。教师提高责任心,把指导工作落实到细处,并利用人脉和社会阅历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同时学生也要端正学习和求职的态度,认真勤勉。在师生双方的努力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和就业率。

不足之处是,这种方案缺少制度层面的实质内容,对解决就业和毕业设计的矛盾帮助不大。要求把在单位里的工作成果当作毕业设计,以达到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和就业兼顾的双赢结果。这一思路看似正确,但并不能对绝大部分同学有具体帮助效果。首先,因为就业困难,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获得实战课题。另外,对于部分已经参加实习工作的学生来说,由于公司的资料涉及到商业机密和版权,往往不会被许可拿出去当毕业设计。而且,一件成品往往需要多岗位配合,涉及到其他人员和技术的合作;毕业生在参加工作时一般只负责自己的岗位,集合多人成果的商业作品也不适合当作代表学生个人水平的毕业设计。还有最大的问题是,参加工作的同学,虽然有相应经验并且有能力做出较好的作品,但要忙于上班没有空余时间去做好毕业设计。而对于大部分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和就业只能择一项为主。温和的改良方案绕不开时间冲突的主要矛盾。

这种落实细节强化态度的改良方案可以适合任何高校,尤其是那种对改革保持谨慎态度的高校,但此方案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有限。

改变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和标准

方案二: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变,设立制度改变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和标准。如2010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试点改革,将过去的单一论文模式的毕业考核改为可选用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媒体通讯文章等多种考核模式。

此方案优点是以制度形式,对以往与实战联系不大的理论为主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直接用社会实际应用作为取代。毕业设计的形式内容就是实际工作的一部分,真题真作,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

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标准过高,短期内推行难以达到制度设立的初衷。从媒体对此事件的跟踪报道中可以了解到,当时改革方案一出,各方叫好,但临近毕业设计开始之时,居然有9成的学生依然选择了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学生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源于两种原因:一种是没有能力去达到新标准,一种是觉得写毕业论文更容易完成。

统一将毕业设计与实际工作相挂钩,的确标准过高。这意味着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全员达到了企业要求的专业水平,但这又是不可能的。过高的考核标准在脱离实际情况下只能变成一种口号。毕业设计的成绩是和学位挂钩的,保障绝大部分学生顺利毕业的考核标准才是适当的。设立高目标,可以让学生在低年级时就为之努力,持之以恒到毕业时个体能力就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但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要求全员达到专业应用水平更适合作为目标和良好愿望,不适宜作为硬性的考核标准。这套方案比较适合教学水平较高的一流高校,有条件让全体学生都达到高标准,不再走与实战无关的形式过场。

推行完全学分制,毕业设计时间更灵活

方案三:毕业设计形式内容考核标准不变,改变常规的教学时间。推行完全学分制,修够分数随时可毕业。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可以错开毕业设计和求职的时间,避开求职高峰,同时也有充裕的时间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不足之处是改革涉及面太大,可行性不高。目前国内大部分全日制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制或者学年学分制,课程选修可以采用学分制度,但毕业是统一时间的。毕业设计挂钩学位,需要全体作业统一时间打分评价,若有前后区别就会失去了公平性。还有学校也需要统一办理毕业证件、离校手续、户口迁移等手续,用人单位也需要学生的毕业证颁发后才能办理正式入职手续,签订就业协议书,办理保险等等。如果毕业时间不一,不仅增加了学校统计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也涉及相应社会管理体系的调整。是否由学年制改为完全学分制,不仅仅是影响毕业设计和求职的问题,还涉及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这个方案影响重大操作困难,有较高的办学自的新建学校可以考虑。

推行3+1模式,给毕业设计和求职更充裕的时间

方案四:有些学校尝试进行3+1模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第4年面向社会,其中第7学期学生自找单位实习,第8学期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并求职。毕业设计的时间、形式、考核标准等保持不变。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学习实用技能,在毕业时避免学与用脱节的尴尬,给就业添加筹码。由于学生有较长自我支配的时间,在毕业设计和求职上可以相对从容。另外从教学方面看,也可以解决师资实战能力不足的难题。

方案不足之处是难以操作和把控教学效果。本科院校一般没有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基本靠自找单位。在正常的毕业求职时,尚有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何况在学校教学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自找实习单位的难度更大。可以说,要实习3+1模式,是要在绝大部分学生能找到对口实习单位的基础上才能实行。

此外,3+1模式让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分散在各公司实习,地方不集中,校方难以管理,学生人身安全方面也没有保障。那些没有实习单位同时又不能回到校园系统学习的学生,很容易沉迷游戏或者自暴自弃。找到实习单位的同学过早进入岗位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企业培养一个新手上岗势必花费不少时间心血,很少能让员工刚在一个岗位上手后立刻转新岗。大学生过早定岗,虽然在初期能学到一些实用知识,但在往后的工作过程中只是在本岗位不断重复劳动,致使知识技能过窄。

大学期间正处于吸纳知识的阶段,宜先博而后精。大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比较全面的,重视能适合未来多数岗位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更广的位置上对整个行业专业技能进行入门的学习和认识,更有助于个人日后的选择和发展。学校教育有着企业无法替代的广度基础教育特性,缩短课程将学生过早推向社会并不是最佳选择。但如果校内缺乏实战型师资,与其让学生待在学校还不如让他们在社会上寻找单位充电。“3+1”模式是把双刃剑,适合实战型师资不足的学校选用。

调整课程结构,将毕业设计时间前置

方案五:调整课程结构,将毕业设计时间前置。在第7学期实质上完成毕业设计,第8学期可以全心求职。答辩可以留在第8学期,在大三或者更早的时间可以开始毕业设计的准备,让学生作好构思。

此方案优点是,因为错开了求职时间,能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和学术气氛专心做毕业设计,并且能得到老师的充分指导,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第7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进行模拟考核,答辩留在第8学期,以留出空间时间在学生经过实习思想认识提高后再补充修改。同时,经过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组织材料、归纳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环节,学生的科研、设计和生产组织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开发,对第八学期求职有直接的帮助。

此方案不足之处是毕业设计前置,必须压缩或取消原有的部分课程,会影响教学计划。并且由于毕业设计从开始到大体完成再到答辩,跨越了第7、8学期,周期较长而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篇4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过程管理模式 管理手段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它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检阅,是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1]笔者通过对天津农学院计算机系近几年毕业设计情况的调查发现,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毕业设计环节受到了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冲击,毕业生经常参加各类招聘会、公务员考试、面试等,无法保证时间和精力的有效投入,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大打折扣。二是毕业设计管理一直沿用人工管理的方式,既费时又费力,管理效率极其低下。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毕业设计管理效率,计算机系就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以PDCA循环模式为指导,构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

将PDCA循环模式引入到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中,以培养目标和规章制度作为教学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在制定好毕业设计过程框架的基础上,将毕业设计工作细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小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负责人、任务目标和考核目标,开展好毕业设计的阶段性管理工作。加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抽查工作、毕业设计日常抽查、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的自查和互查工作的检查,将检查落到实处,确保毕业设计质量。通过召开毕业设计中期汇报会,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承受的设计工作量、工作进度、完成质量、工作态度和出勤率等,及时处理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发放毕业生问卷调查和召开毕业设计总结大会等,总结经验和教训,查找问题与不足,研究纠正措施,以保证毕业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二、以用户需求为基础,构建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

(一)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二)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的主要特色

1.资格控制[2]。系统对不同的角色设置了不同的权限。对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和学生选择的课题数量做了相应的限制。较好地控制了教师、学生和课题三者之间的关系。

2.题目审核。系统自动审核毕业设计课题的相似度,在系统一次审核的基础上,管理员对题目进行二次审核。

3.师生双向选择。系统向学生提供了指导教师信息、毕业设计课题信息供学生选择,同时也向指导教师提供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生选题的意向,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在天津农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各专业毕业设计管理中已应用3年,开发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在2013届毕业生毕业设计选题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实践效果表明,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切实可行,毕业设计选题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选题效率,同时为逐步实现毕业设计管理的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对选题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通常是以工程或项目为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一套系统或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毕业设计的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题太陈旧,知识点没有更新,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工资系统管理”等,学生对此选题不太感兴趣,导致其对毕业设计的信心不足,甚至不愿意去做毕业设计;照抄照搬网络或历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连代码都认不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不清楚工作任务.跟踪管理不够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够,学生选题后基本上处于放羊或半放羊状态,学生忙于自己的顶岗实习,无心顾及毕业设计事宜,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没有时间去找指导教师沟通和交流.毕业答辩流于形式由于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内容不太熟悉,导致其答辩时无话可说,不能圆满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毕业答辩的成绩管理也不到位,学生毕业设计做得好的就能通过,做得不好的,修改一下,也可以通过.整个毕业答辩的成绩没有层次差别,只要能通过即可.

2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2.1选题是关键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关键,好的选题可以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一是以就业或顶岗实习工作为突破口,将毕业设计与就业或顶岗实习工作紧密结合,根据其内容进行选题,解决工作实际中的问题.例如,网络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可根据实习单位的设备进行选题,利用实习单位的设备进行相关的实验和验证,从实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软件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可先了解企业的开发环境和流程,对毕业设计进行规划,根据所学专业知识选题,设计出实用的系统,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二是以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为基础,逐步创新和完善.学生就业后,首先要能对现有设备或系统进行正常操作和使用,然后在其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最终在本岗位中升级并应用.选题时,指导教师可直接将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交给学生,让他们首先要看懂别人的设计内容和思路,然后,再对其提出的要求,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和完善,最后形成自己的、具有创新内容的毕业设计.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学生可直接借鉴现成毕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学习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二是在别人毕业设计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全新理念,如果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那么设计出来的作品就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将真正达到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目的.例如,网络方向的毕业生做毕业设计时,第一步是搞清楚毕业设计中所使用的网络设备,对其性能及相关参数进行了解,找出其优点和缺点.第二步是根据设计要求,改进缺点,对相关的设备更换或替代.第三步,对更换的设备或改进的技术进行测试和调试,得出结论,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最后,写出设计论文并进行答辩.再例如,专业软件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做毕业设计时,首先搞清楚毕业设计的开发环境,然后对设计的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并在指导教师的建议下,对系统中优点进行细化,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最后,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和功能的完善.

2.2管理上要加强

思想上高度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大多数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与顶岗实习阶段交叉,这就更需要学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教学.学校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开专门动员大会,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毕业设计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明确告知学生,毕业设计将记成绩,如果毕业设计不合格,这门课程不合格.加强毕业设计的跟踪指导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监管,制定毕业设计跟踪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对在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防止毕业设计走过场.建立和健全毕业答辩监督机制毕业设计真正达到效果,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功夫,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和措施,真正做到全方位监控,全过程管理.学校在毕业设计教学之初,召开专门的动员会,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监管,形成一整套毕业设计管理机制,全方位、全过程对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管理、监督和跟踪;在毕业答辩时,加强毕业答辩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优秀的毕业设计给予表扬和表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要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要求其限期完成,不能完成者,以不合格记载到成绩册中.

3结语

篇6

关键词:综合能力;实践环节;工科生;毕业设计;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75-02

在工科生的培养中,实践环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类竞赛和专业实习。其中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具体课程内容展开的实践工作,而毕业设计和各类竞赛则在本科生培养中起到一定的综合作用,为学生掌握知识、消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1]

1.综合实践环节的定位

综合能力是相对于分析能力提出的,从工科生培养方案看,本科阶段学习的绝大多数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就是能够对具体系统进行解剖,说明一些现象和问题发生的原因。综合能力则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在对系统和方法充分分析基础上的升华,能够达到创新的效果。走上社会以后,毕业生会发现工作中综合能力比分析能力更为重要,能够独立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往往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显然,我国本科生培养中“重分析轻综合”、“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与当前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对本科生的要求是相互脱节的。因此,加强综合实践环节在本科生中的培养中的权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水平,是社会对当代大学教育的要求。

2.主要综合实际环节分析

毕业设计[2,3]、各类竞赛[4]等综合实践环节在工科生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毕业设计和竞赛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本科毕业设计的作用和问题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中的最后一个必修环节,也是学生在毕业前综合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最重要的环节,一般会安排一学期(大约14-16周)时间进行本科毕业设计。而且在执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进一步削弱了毕业设计环节的效果,远远不能达到提高本科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当前的突出的问题包括:毕业设计选题缺乏综合性,不能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重视不够,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可利用资源有限,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深入展开。

(1)选题方面。合理选题是毕业设计中的关键一环,需要满足以下要求: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本学科的重要问题或对象,且难度适中;课题能够运用本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具体解决设计中的问题,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课题能够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融入其中,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基本掌握综合的主要思路和常用手段。就当前情况看,不少不能满足以上要求。

(2)态度方面。学生对于毕业设计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最后一学期多数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部分学生还需重修一些课程,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所以最后毕业设计的效果也差强人意,远没有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结果。大学教师由于面临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压力,很难集中精力在本科毕业设计,往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3)条件方面。随着高校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不断扩大,虽然近年来学校的各方面硬件条件在提高,但平均到学生身上的资源实际上是减少了。而且科研压力和大量的研究生培养,削弱了本科教学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也是其中被削弱的一环。造成的后果是本科毕业设计缺少合适的硬件平台,多数课题限于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不能发挥真正综合实践环节的作用。社会对于本科生的认同度也在不断下降,很少有公司企业能提供合适的平台,帮助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工作。

2.2各类竞赛的特点和作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工科学生的竞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相比于教学中的综合环节,通过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以下特点:选题多样性,提供了可选择的余地,可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竞技性,可在一定时间内,将精力集中于一点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潜力;系统训练与集中突击,提到了整体水平并强化某方面的技能,有益于触类旁通。

(1)多样性激发兴趣。各类竞赛和竞赛中各种类型的题目,为本科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展开研究提供了空间,能够真正从功利激励方式转向兴趣激励方式,使学生愿意在自己有兴趣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不计得失与结果。这才是科研工作重大成果产生的真正动力,也是我们希望在有潜力学生中培养的重要素质。

(2)综合竞赛引发创新。竞赛要求在于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设计,这就需要学生在竞赛期间全身心投入一个科学问题中,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一种创新的训练,也是一种激发潜力的训练,很多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成长起来,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完成了从分析到综合的跨越。

(3)普及训练和强化机制相结合。通过十多年的本科竞赛,多数学校已经逐渐建立并完善了相应的训练和参赛机制,这些训练和竞赛对于本科生培养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为竞赛而进行系统的基础训练,使多数本科生走出课程内的实践,初步掌握了面向应用实践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普及作用。而竞赛的强化机制一方面将一部分有潜力的学生筛选出来,另一方面使这些学生对于某一类实用系统在短时间内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参加竞赛的兴趣,来源于他们对于自己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很多本科生上大学前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进入大学后又对自己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希望他们进一步对本学科的附加作业——竞赛产生兴趣是不太容易的;另一方面,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也影响到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一般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对参加竞赛的兴趣要更大一些。

2.3毕业设计与竞赛的关系

毕业设计与参加竞赛同为综合实践环节,却又各有特点,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毕业设计是必修环节,而参加竞赛则主要出于个人兴趣;毕业设计时间固定在最后一学期,竞赛则时间灵活,最早从大二开始就可以参加;毕设课题现在多为理论课题和软件仿真,竞赛课题则多数需要做出实物,得到具体指标和数据;相比于毕业设计,竞赛的强度更大,创新性更强。因此,在工科本科生培养中,发挥着两个环节的特点,相互补充,可以达到更好培养效果,提高和完善本科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结语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综合实践环节在工科生培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本文对毕业设计和各类竞赛这两种主要的综合实践环节加以分析,说明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希望能够在本科生培养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彦廷.浅谈大学生毕业设计阶段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8,(8):688.

[2]李欣.当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6):26-28.

[3]丁黎光.工科毕业设计要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J].高教论坛,2004,(1):51-52.

篇7

关键词:园林专业;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

中图分类号: G642.477;U66-4 文I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3.037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知识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与园林专业密切联系的园林行业现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与难题。从培养本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角度来看,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是其综合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针对不同专业探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相关内容层出不穷[1,2],针对师资以及软硬件薄弱的地方院校,尤其是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得不到足够保障,如何应对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仍是一个难题。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无可非议,但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既能达到让毕业生利用专业理论综合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又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结合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经历,从指导教师担任毕业设计(论文)角色的责任谈几点看法:

1重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就是指导教师给毕业生选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良好开端,选题情况基本决定着毕业设计(论文)基础框架,主要内容和论文质量。

园林专业针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内容的基本原则是:力求内容多样化;避免组内内容重复、相近;论文内容新颖,侧重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尤其结合实习基地生产问题的解决开展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既有任务又有兴趣,或结合教师科研做创新性研究内容,或结合专业综合实验,或开放实验室开发创新内容。根据以上基本原则,指导教师在给学生选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内容不一定要难度大,但必须新,注重实用性与可行性,并且能够使学生融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针对指导对象进行选题设计。

三是设计多角度选题,使组内学生设计内容丰富多彩,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是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引导学生发掘部分本行业或与本行业关系密切的行业热点与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着重把好关。

2挖掘毕业设计(论文)引导与指导技巧

指导毕业设计 (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直接过程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比较关键的环节,包括几个方面:引导毕业生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给毕业画一个圆满的句号;针对新生活开启一盏灯;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文献、资料等收集,把好开题报告关口;开始材料的准备以及交流具体工作如何开展等;使毕业生自行确认通过系列过程,其毕业设计(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事实上,大部分毕业生步入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后,对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指导教师关键指导先怎么做,再如何做,接着可能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指导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或书写设计说明,提炼思想等。在此过程中,注意千万不要让毕业生有依赖心理,要加强其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指导过程中,师生间交流对解决问题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交流过程给予指导教师思考或灵感。

3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

目前就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同行相继提出系列改革方案及新见解[3-6]。现行条件下,严格要求指导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更直接的意义。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坚实的实践知识,尤其是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及其他因素制约,加强指导教师实践与社会接轨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教育工作者[7-9]已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改善教学条件以及办学定位是改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根本,针对此系列问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定位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遵循国家本科教育规范与原则并依据自身条件进行定位。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一方面要考虑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指导教师指导水平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依据自身条件定位,如何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主要依据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指导教师指导水平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应用性、可达性、内容完整性、创新性、设计(试验过程)的独立性,以及是否达到培养毕业生“授之以渔”的目的,即毕业生一旦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依据毕业生实际情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后,针对毕业生提出严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同时严格要求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把好质量关。

4充分利用开放的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是建立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形式上,在时间和载体上具有共享和开放特点的指导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过程就是一个关键的毕业设计(论文)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教师团队可以依据开题内容,交流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或不足等。同时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课题内容依据自己指导的毕业生的情况建立小组内交流平台,修改不足或提升思想,或丰富创新性等,达到互相学习、交流的目的。

5培养毕业生合作精神

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时,通常是毕业生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对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不足,如何平衡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之间的矛盾,也是困扰指导教师的难题。通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可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工作进度、工作量,严格考核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要求组内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从而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能力实现以点带面的放大效应。

6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取得的成效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任务,首先针对教学任务,对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指导教师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申报,并提出要求。实用性(尤其毕业设计与就业紧密联系)与创新性强、避免重复性与雷同性,并相互监督,题目数量要求超过所带学生数量的30%;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成员对呈报题目审核、校对并对不合格题目进行修改;动员毕业生选题,每一位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申报三个题目,然后组委会依据毕业生申报情况与指导教师对接,并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要求。时间要求、质量要求(系答辩成绩排序后25%学生,上报院级二次答辩),之后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小组开题,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以及毕业设计(论文)成稿提交,最后由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组织答辩事宜。组委会在指导教师指导进程中,不定时抽查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以及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际工作量等。在系列工作开展中,组委会对论文题目、论文内容严格把关,使毕业设计(论文)达到预期标准。此外,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综合实验、利用开放实验室组织设计竞赛活动以及课余部分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帮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在本工作开展中,亦出现个别毕业生投机取巧,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组内工作分工不公致使学生之间产生小摩擦等问题。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以“学生为本”,强化系列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并严格落到实处,本项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02):49-51.

[2]王志跃,杨海明,陈燕凌.提高农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05):76-78.

[3]夏守之,郭焱.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9,(01):9-11.

[4]罗志勇,张胜涛,陈昌国.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改革c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97(05):98-101.

[5]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89-90.

[6]程冬梅,陈璇.试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19,(04): 83-86.

[7]李晚景.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7,(05):168-169.

篇8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组织模式

作者简介:吴永红(1968-),女,江西吉安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和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59-03

高校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针对某课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的设计活动。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最后环节,是对学生所具备的专长与技能的全面展现,是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的总结和检验及对专业教学效果的的综合评估。本文拟探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模式,以优化教学组织过程,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创作出新颖、时尚、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好作品。

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培养目标是在展开教育活动之前,在教育管理者的观念中存在的教育结果,是对教育结果的一种设想[1]。从大设计的专业范畴来说,高校的毕业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索、创新及实践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思想和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说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服装艺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完成服装产品的系统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调研服装市场,完成系列服装设计、制作等,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服装的设计能力、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毕业设计当中,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2]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投身实践、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与设计制作能力的机会。因此,其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不同于专业课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除了必要的指导和跟进检查讲评之外,应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

二、重视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是保障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建立毕业设计的指导规范。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根据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组织教师讨论并制定毕业设计指导书,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及其规范要求、时间安排、作品数量、作品的质量要求等做出周密的部署。

其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实践证明,毕业设计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一般毕业设计主要集中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而言,他们除了要完成一个系列(5套)的服装设计及制作外,还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作品的展示,任务非常繁重。在这个学期,他们还要参加各类就业应聘会,很多学生因为忙不过来而匆匆完成毕业设计,根本没时间去精心修饰作品。因此,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提前安排,要将印有毕业设计各项任务、具体进程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末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春节长假这段时间考虑毕业设计选题,开展社会实践、市场调研等前期工作,为第二学期开学后毕业设计的正式启动做好铺垫。[4]

再次,需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来实施毕业设计中间各环节的检查工作。服装毕业设计主要包含选题(大主题下可设小主题)、前期社会实践与市场调研、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方案构思和筛选、定稿、制作、撰写和整理毕业设计文档、作品展示这些过程,具体环节可分为以下四个:

(一)构思方案: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对支撑主题的素材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制订设计方案,确定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向。

(二)定稿:学生根据拟定的方案,画出几个系列服装的草图,并说明创作思路和意图,指导教师给予有价值的建议,根据效果、面料的可选性、加工等因素选定一个系列作为最终方案。

(三)绘制效果图和结构图:将选定的一个系列服装画出效果图,注明设计构思,并绘出结构图,在教师指导下作必要的修改完善。

(四)裁剪与制作:制作一个系列5套服装。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按照设计方案,实现并完善设计构思,准确表达设计意图,配上服饰品,以形成完整的服装系列。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是检验学生将构思转换成服装成品能力的关键。

根据以上环节,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同时进行检验,一方面对学生的过程成绩进行评定,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责任心也进行如实考核,作为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依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成衣制作和作品展示等环节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握选题的难度和深度,以及解决学生在服装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5]

三、采用主题教学法

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主题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题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主题教学法为发达国家实用艺术类学科的设计教学所普遍使用,它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主题教学法的实施就是选取某一切入点(即主题),导引思维向更加广泛、更深层面拓展,此间可借助合适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使学生以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有个性、有原创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例如,以“建筑”为主题的毕业设计,教师讲解以“建筑”为主题如何进行服装设计的立意、思考和创作,要求学生必须把新的理念和思想体现在服装的款式上。教师在导入主题时,可以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启发学生全方位感触建筑的有形和无形,指导学生从颜色、面料、廓形等方面去考虑建筑元素的表达效果,并要求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进而形成全新款式。主题教学法要求学生颠覆固有的思维框框,一切从“零”开始,通过观看各种建筑图片,或者是带有经典建筑的影片,体会各种建筑的外形构造和气质神韵,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概念: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有中式的有西式的,有复杂的有简练的,有精致细腻的有粗放豪迈的,不一而足,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产生活跃的思维态势,结合服装要素,创作出富有特质的作品。[6]

主题教学法教授的是一种具有原创性和实证精神的设计方法,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传统格局,寻求的是一种思维方法,使学生养成发展的、思辨的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非常符合设计教学的规律。主题教学法的选题思路很重要,服装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服装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我们应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动向来拟定选题,结合社会热点来做设计,以顺应时尚潮流。

四、与企业和市场结合

为了让学校教育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必须根据行业与市场的需求来确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受高校的学术氛围影响,学生喜爱设计概念性的、造型夸张的“奇装异服”,为此,可以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分为创意服装设计和实用服装设计两大方向,引导部分学生朝与企业、市场接轨的实用服装设计方向发展。创意服装设计方向比较注重展现学生的创作才华,注重个性,但是创意服装设计不能脱离人体和服装本身,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对实用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生,指导教师可通过一些知名服装品牌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设计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对于实用服装设计,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所谓“实用”不等于不要艺术性和创意,它同样讲究精彩的构思与创新,只不过更加强调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相契合,要求服装设计与企业、市场接轨,能够占据市场份额是其终极目标。

许多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主动到自己心仪的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他们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入企业,在此期间,学生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经过较长的毕业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了解比较深入、具体,为选聘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企业而言,采取这种方式选聘人才,相比用考试招聘的方法成功率要高得多。[7]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还可把服装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者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内容,学生根据服装企业的产品定位设计新产品,企业出资、出设备,并派技术人员指导,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既有经济收入,又可以尽快了解企业运作,适应企业要求。学生在与企业磨合的过程中,还能改变其设计产品一味追求个性而不顾及生产与市场的弊端,提高作品的采用率。同时企业也得到新思想、新设计或者解决难题,一举多得。[8]

五、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

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是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服装设计大赛也分创意类设计和实用类设计,符合以上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分类。通过服装设计大赛,师生能分享参赛学校的服装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尝试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国内或国际性的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将毕业设计的主题选定为某个或某些大赛的主题,运用主题教学法,教师通过解析大赛主题,启发引导学生构思、表现、完成服装作品。将毕业设计与参加比赛结合起来,可激发学生的毕业设计热情,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和质量。如果学生能在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其获奖的作品不仅可成为学生择业时含金量较高的自荐资料,而且对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都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能激励后来的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设计大赛中,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将毕业设计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学生不但可以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毕业设计,而且还能够把凝聚着心血与智慧的作品送上更有影响力的舞台,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即使在大赛上没能获奖,学生也能够从中积累一些经验,为今后更好的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要结合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精心筛选大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导,达到综合考察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六、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就是对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这既是学生们几年专业学习的成果汇报,也是展示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可以通过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来表现效果,分别体现舞台大效果和近距离逼真效果,各有千秋,相互补充。通过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活动,可以使毕业设计成果检验更为直观,学生通过展览交流设计经验,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学校方面也可以借此总结教学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组织模式,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相互的比较中找出差距,从模特的动态展示中发现服装的美和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毕业设计成果不仅面向学校展示,还可走出校园到社会的舞台去亮相,甚至可专门邀请本地区的服装企业和媒体现场观摩,这给学生提供了向社会、向企业直接展示专业能力的机会,也宣传了学校的专业教学成果,一旦企业欣赏某些学生的作品有可能直接吸纳到企业工作,促进了学生就业。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使他们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独立实现系列服装从构思到成衣的完整过程,充分运用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几年学习成果的大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一个铺垫。因此,高校不断研究和改进毕业设计组织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顺应服装人才培养规律和方向,结合社会与市场的需求,组织并管理好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以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这是需要高校服装专业的师生共同努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70-176.

[2][3][5][7]洪春英.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王小雷.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