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09:22: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长期投资资金回收的方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1 资金需求量增加,资金的供应量反而减少 通货
膨胀期间物价持续上涨,企业资金占用率持续攀升,资金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畅,致使日益紧缺的资金供给与持续见涨的资金需求形成矛盾冲突。如通货膨胀时期,经营者为了参与投机活动(如囤积商品、抢购黄金)而耗费大量资金,这就阻碍了闲置资金向信贷资金转化的过程,造成民间信贷资金供给不足;通货膨胀以后,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一般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水平,即推行货币紧缩政策,限制银行信贷规模,以此敦促银行严格限制办理贷款的条件,减少贷款业务往来;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会造成利率增加,股票、债券价格下跌,增大企业融资难度。资金来源渠道不畅,使资金供给困难重重,长此以往,与日俱增的资金需求与日渐紧缺的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冲突会日益尖锐。
1.2 货币不断贬值,实物资金升值,资金成本不断提高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不断贬值,实物资金升值,资金成本不断提高,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负债是形成货币性资金的主要部分。货币性负债主要涉及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利息、应付公司债等。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持续升高,货币性资产一定,同等价值的货币的购买能力大打折扣。同样,负有一定货币数量计量的债务,会使企业获得购买力的收益。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资金不断贬值而各种实物资金却随着物价上涨而不断上升,同时由于通货膨胀对利率影响,导致企业资金成本不断提高。
1.3 导致企业三角债久拖不清 基于上述通货膨胀期间货币购买能力的分析,推迟支付货款的价值小于早付贷款的价值,因此客户大都延迟付款。从客户的角度来分析,延迟付款有两大益处:一是等量的货款,由于其时间价值不同,早还不如晚还,因此推迟还款时间对于付款单位而言是有利的;二是延迟还款时间,付款单位可减少其银行贷款,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银行贷款条件是及其严苛的,即使得到了贷款也是要向银行支付利息的。因而客户往往选择推迟付款。然而对收款单位来说,货款久拖不清,对于单位的正常运作极为不利,应收账款增加,造成企业资金供给不足,资金无法正常运作,货款回收效果不佳,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而且,贷款无法有效回收,坏账发生的机率就会增大,企业将因此蒙受经济损失。企业是债权和债务的共同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时承担着付款和收款两项任务。这样你欠我、我欠他,企业与企业之间便形成了三角债务,这样对企业的资金营运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4 导致企业长期投资风险大大增加 通货膨胀期间,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和融资活动都面临重重困难。通货膨胀使利率升高,借款现金流会发生变化,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就是名义利率。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持续见涨,等量货币的购买能力大打折扣,利率水平也受到影响,项目经营机会的收益也大幅缩水。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资金供应者为了平衡自身的购买力损失,会要求提高利率水平。投资实物或债券的经营者为平衡购买力损失,往往会要求额外的投资回报率。通货膨胀率对负债与资产的影响程度不同,致使资产与负债的价值将会改变不同的数额,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管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2 企业应对通货膨胀下财务管理的策略
2.1 融资方式多元化,适时合理筹措资金 企业的供需矛盾在通货膨胀期间日益显现。就目前形势来看,银行贷款依然是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而欧美地区的中小企业多通过民间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支持,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只是辅助手段。现阶段,国内也相继出现了民营贷款担保公司等专门为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支持的民间机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与其他企业建立相互担保的信用共同体来完成融资计划。因此,企业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以预防通货膨胀带来的资金供求的不利影响。在融资过程中,企业应该以融资方式为依据灵活调整融资策略。发行债券时采用浮动利率;如果通过股票融资可推行高股利政策,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确保股票和债券顺利发行。
2.2 把握好营运资金的管理 通货膨胀会提高资金成本,因此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资金的管控,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通货膨胀对货币资金与实物资金的影响程度不同,因而必须基于实际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货币性资金,当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应该使得货币性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企业从货币性负债上取得的购买力的收益超出了货币性资产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的损失。对于实物资金来说,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应该采用超额储备法,特别是要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2.3 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通货膨胀时期,提早进行贷款回收不仅能增加资金供给,确保资金灵活周转,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损失。因此,通货膨胀时期,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同时要对付款方式进行整改,以防通货膨胀造成应收账款贬值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此外,还应该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合理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基于企业内部供需关系综合分析现金流量,以期全面反映企业动态现金的流动情况,构建财务预警系统长效机制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体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来综合评定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投资管理,规范公司投资行为,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保证资金运营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根据外部规范与公司具体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子公司及各分公司的投资行为。
第三条 本制度所指投资分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部分。
1.对外投资指将货币资金以及经济资产评估后的房屋、机器、设备、物资等实物以及专利权、商标权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
2.对内投资指利用自有资金或从银行贷款进行基本建设、技术更新改造以及购买和建造大型机器、设备等投资活动。
第四条投资目的
1.充分有效地利用闲置资金或其他资产,进行适度的资本扩张,以获取较好的收益,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2.改善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条 投资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
3.规模适度,量力而行,不能影响自身主营业务的发展。
第二章对外投资
第六条 对外投资按投资期限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1.短期投资包括购买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或自库券以及特种国债等。
2.长期投资包括:
(1)出资与公司外部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成立合资或合作制法人实体;
(2)与境外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开办合资、合作项目;
(3)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其他法人实体的生产经营。
第七条 投资业务的职务分离
1.投资计划编制人员与审批人员分离。
2.负责证券购人与出售的业务人员与会计记录人员分离。
3.证券保管人员与会计记录人员分离。
4.参与投资交易活动的人员与负责有价证券盘点工作的人员分离。
5.负责利息或股利计算及会计记录的人员与支付利息或股利的人员分离,并尽可能由独立的金融机构支付。
第八条 公司短期投资程序
1.公司财务部应根据公司资金盈余情况编报资金状况表。
2.证券资金部分分析人员根据证券市场上各种证券的情况和其他投资对象的盈利能力编报短期投资计划。
3.公司的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和董事会按短期投资规模大小和投资重要性,分别依照各自的职权审批该项投资计划。
第九条 公司财务部按照短期证券类别、数量、单价、应计利息以及购进日期等项目及时登记该项投资。
第十条 公司应建立严格的证券保管制度,至少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控制,不得一人单独接触有价证券,证券的存人和取出须详细记录在证券登记簿内,并由在场的经手人员签名。
第十一条 公司购人的短期有价证券须在购入当日记入公司名下。
第十二条 有价证券的盘点工作应由公司财务部和证券资金部负责组织实施o
1.证券保管员和会计人员应在每月终了时进行月终盘点,并完成下列程序;
(1)盘点前必须将截止当月最后一天的证券登记入账并结出结存额;
(2)实地清点实物,核对卡片;
(3)月终编制“有价证券盘点表。
2.财务部根据“有价证券盘点表”,认为必要时,可以抽样核对,复核盘点表。
3.年终时,根据公司盘点指令。,组织人员,全面清点,编制“有价证券盘点表”,并由公司财务部负责人(或聘请注册会计师)参加监盘。
第十三条 公司财务部应对每一种证券设立明细账加以反映,每月还应编制证券投资和盈亏报表,’对于债券应编制折、溢价摊销表。
第十四条 公司财务部应将投资收到的利息、股利及时人账。
第十五条 应由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以及董事会按其职权批准处置公司短期投资。
第十六条 公司对外长期投资按投资项目的性质分为新项目和已有项目增资。
1.新项目投资是指投资项目经批准立项后,按批准的投资额进行的投资o
2.已有项目增资是指原有的投资项目根据经营需要,在原批投资额的基础上增加投资的活动。
第十七条 对外长期投资程序
1。财务部协同投资部门确定投资目的并对投资环境进行考察;
2。对外投资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投资意向书;
3.对外投资部门编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财务部和总经理办公室;
4.财务部协同对外投资部门编制项目合作协议书;
5.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6.对外投资部门制订有关章程和管理制度;
7。对外投资部门项目实施运作及其经营管理。
第十八条 对外投资权限
1.所有对外长期投资项目,均由总公司批准或由总公司转报董事会批准,各子公司、分公司无对外投资权,但享有投资建议权。
2.总公司应在受理对外长期投资项目立项申请后一个月内做出投资决策。
第十九条 经批准后的对外长期投资项目,一律不得随意增加投资,如确需增资,必须重报投资意向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十条 对外长期投资兴办合营企业对合营合作方的要求
1.要有较好的商业信誉和经济实力;
2.能够提供合法的资信证明;
3.根据需要提供完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相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 对外长期投资项目必须编制投资意向书。项目投资意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目的;
2.投资项目的名称;
3.项目的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4.投资项目的经营方式;
5.投资项目的效益预测;
6.投资的风险预测(包括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治风险);
7.投资所在地(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情况、经济政策;
8.投资所在地的外汇管理规定及税收法律法规;
9.投资合作方的资信情况。
第二十二条 国(境)外投资项目还应提供如下资料:
1.有关投资所在国(地区)的现行外汇投资的法令、法规,税收规章以及外汇管理规定;
2.投资所在国(地区)的投资环境分析、合作伙伴的资信状况;
3.投资外汇资金来源证明及投资回收计划;
4。本国驻外使馆及经参处对项目的审查意见;
5。本国外汇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三条 投资意向书(立项报告)报总公司批准后,对外投资部
门应委托专业设计研究机构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总论
(1)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及其经济意义;
(2)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o
2.市场预测和项目投资规模
(1)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
(2)国内现有类似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
(3)项目进入市场的生产经营条件及经销渠道;
(4)项目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及前景分析。
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项目的注册资金及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2)资金的来源渠道、筹集方式及贷款的偿还办法;
(3)资金回收期的预测;
(4)现金流量计划。
4.项目的财务分析
(1)项目前期开办费以及建设期间各年的经营性支出;
(2)项目运营后各年的收入、成本、利润和税金测算,可利用投资收益率、净现值以及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5.项目敏感性分析及风险分析。
第二十四条 财务部和对外投资部门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总公司批准后,编制项目合作协议书(合同)。项目合作协议书(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
1.合作各方的名称、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
2。合作项目的名称、地址、经济性质、注册资金及其法定代表人;
3.合作项目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4.合作项目的内部管理形式、管理人员的分配比例、机构设置及实行的财务会计制度;
5.合作各方的出资数额、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及出资期限;
6.合作各方的利润分成办法和亏损责任分担比例;
7.合作各方违约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以及违约金的计算方法;
8.协议(合同)的生效条件;
9.协议(合同)的变更、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10.出现争议时的解决方式以及选定的仲裁机构及所适用的法律;
11.协议(合同)的有效期限;
12.合作期满时财产清算办法及债权债务的分担;
13.协议各方认为需要制订的其他条款。
项目合作协议书(合同)由总公司法人代表签字生效,或由总公司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人签字生效。
第二十五条 对外长期投资协议签订后,公司协同办理出资、工商和税务登记以及银行开户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 确定对外投资价值及投资收益的原则
1.以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价。
2.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3.公司认购的股票,按照实际支付款项计价。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股利的,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应收股利后的差额计价。
4.公司认购的债券,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实际支付款项中含有应计利息的,按照扣除应计利息后的差额计价。
5。溢价或者折价购入的长期债券,其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应计利息)与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计入投资收益。
6,公司以实物、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的,其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其账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金。公司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和股票进行长期投资,对被投资单位没有实际控制权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并且不因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而变动;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按照在被投资单位增加或者减少的净资产中所拥有或者分担的数额,作为公司的投资收益或者投资损失,同时增加或者减少公司的长期投资,并且在公司从被投资单位实际分得股利或者利润时,相应增加或减少公司的长期投资。
7.公司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或者股利和利息,计入投资收益,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或者补缴所得税。
8.公司收回的对外投资与长期投资帐户的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或者投资损失。
第二十七条 对外长期投资的转让与收回
1。出现或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公司可以收回对外投资:
(1)按照章程规定,该投资项目(企业)经营期满;
(2)由于投资项目(企业)经营不善,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依法实施破产。
(3)由于发生不可抗力而使项目(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4)合同规定投资终止的其他情况出现或发生时。
2。出现或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转让对外长期投资:
(1)投资项目已经明显有悖于公司经营方向的;
(2)投资项目出现连续亏损且扭亏无望没有市场前景的;
(3)由于自身经营资金不足急需补充资金时;
(4)总公司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情形。
投资转让应严格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章程有关转让投资的规定办理。
3.对外长期投资转让应由总公司财务部会同投资业务管理部门提出投资转让书面分析报告,报总公司批准o
4.对外长期投资收回和转让时,相关责任人员必须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投资收回和转让中的资产评估等项工作,防止公司资产流失。
第二十八条 公司累计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
第三章 对内投资
第二十九条 公司对内投资程序
1.编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编制投资项目初步设计文件;
3.编制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建议计划;
4.按本制度规定的权限办理报批手续。
第三十条 公司对内投资权限
对内投资采取限额审批制,超过限额标准的由公司董事会批准。
第三十一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1.公司项目承办单位要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工作以及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提出综合研究论证报告。
2.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必须是有资格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或科研单位。
3.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办法和内容以及深度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公司财务部按本办法规定的权限报批。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以及标准,如需改变必须报原审批机构审批。
第三十二条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
1.公司项目承办单位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有资格的勘察设计或科研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
2.初步设计必须以批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不得任意修改、受更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或提高建设标准,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一般不应突破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控制数。概算总投资如超过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控制数的10%,必须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如确需进行设计修改和概算调整,必须由原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单位提出具体修改及调整意见,经建设单位审查确认后报原批准单位批准。
第三十三条 年度计划和统计
1.各分支机构所有新建、续建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项目,必须编报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建议计划。
2.年度投资建议计划于每年9月前报总公司审批。总公司于每年1月底前下达当年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计划。
3.凡列入公司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计划的投资项目,不需再行办理审批手续,当年新增加的基建及技改项目,必须按规定的投资限额办理报批手续,并增补列入当年投资计划。
4.编制年度计划,除认真填报有关的计划表外,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数字要准确,文字要精练。
5.各分支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总公司下达的:度投资计划,无权自行调整,如确需调整,必须履行报批手续。
6.各分支机构必须及时、准确地向总公司,送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统计报表。
第三十四条 竣工验收
1.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完工后,项目承办单位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一般由公司财务部协同项目承办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2.工程竣工验收参照有关国家标准执行。
3.对于工程竣工资料及验收文件,财务部、项目承办单位应及时归档。
第四章 投资管理机构
第三十五条 公司有关归口管理部门或分支机构为项目承办单位,具体负责投资项目的信息收集、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中报立项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以及项目结束后的评价工作。
第三十六条 公司财务部负责投资效益评价、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资金筹措、办理出资手续以及对外投资资产评估结果的确认等。
第三十七条 对专业性较强或较大型投资项目,其前期工作应组成专门项目可行性调研小组采完成。
第三十八条 公司法律顾问和审计部门负责对项目的事前效益审计协议、合同及章程的法律主审。
第三十九条 公司分支机构的对外投资活动必须报总公司批准后方可进行,各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办理对外投资。
第五章 附 则
关键词:出版业集团;财务管理
一、我国出版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出版业财务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内容和方法体系。建国初期,由于当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发展都很缓慢。出版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会计核算方面。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责任不明,进而造成财务工作只重事后的核算和反映,忽视最主要的预测、控制、决策等职能的运用。上世纪末开始至今,我国出版业体制由传统计划体制逐步向市场机制转变,出版社不单是成本控制中心,也是利润中心;出版社正由传统机关事业单位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版业媒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新闻信息集成者和资本经营者。出版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对资金的筹集、投放、回收、分配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以达到资金使用、市场业绩、企业效益为最大化之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侧重于对内外部竞争环境的研究分析以及对出版业市场投资项目,包括发行、广告客户及对外经营的风险、效益预测评价上。所以出版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同其他管理科学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判断到科学系统分析的过程。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出版社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它是公司战略执行的有效工具,能规范业务流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是绩效管理的依据,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出版社应在每年度11-12月编制出次年的各种出版物的成本预算,费用预算、部门预算,及公司的利润和现金流量总预算。公司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日常财务工作的支付。预算的编制使得日常业务处理能得到实时控制,加大了财务的监控力度,对确保公司整体利润和现金净流量任务的完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调整成本结构,实施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出版集团经营管理系统中的核心系统,其主要是依循出版业的经营目标,有效调配资金链,合理配置各成本费用,以达控制成本费用和节约资金资源。依据成本管理目标,应适当调整成本结构,有的放矢地分摊成本。合理的成本结构、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可以使出版社更好地管理和运作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强化财务指标,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从控制现金流量角度、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方面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观察到集团的经营、投资和财务政策,通过编制高质量的现金流量预算表,控制现金流量的异常流动。集团的获利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是组成预警系统的主要指标。获利能力反映了集团资产的获利水平,经济效率直接体现了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发展潜力能体现集团的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各指标从不同层面反映了集团阶段性的实际经营状况、实际财务现状、集团经济活动的变化情况,强化各指标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能及时准确地预知风险征兆,减少财务损失。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提醒企业管理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及时寻找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便于经营者制定有效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真正发生。
五、科学合理地筹集运行资金
从财务管理的发展来看,融资是理财的首要环节和资金流转的前提。为此出版业应根据发行和广告客户及市场经营任务目标核定资金需求量,本着利益最大化原则,科学地选择融资方式,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在一定的业务规模下,适量的筹资,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反之会影响资金正常运动,加大资金成本。集团的负债经营会加大其经济效益,但随着负债比例的上升,债务风险也会逐渐加大。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合理安排产权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均衡财务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比重,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弹性最大、功能限制最小,才能达到企业筹资后的最优资本结构。所以在企业筹资时,集团资产负债的比例、目前的运营状况、对外债务融资的方法、筹资比例及筹资成本等都是影响最优资本结构的关键因素,只有全面考虑、综合比较才能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目标,从而选择资金成本率最低的筹资方案。
六、因地制宜适度选择投入资金
出版社投入资金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短期投资主要是流动资产的投资,如主要原辅料、存货的采购存储等。通常重点管理的是主要原材料物资的购存。为了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流转,财务管理人应科学核定流动资产的需求和存储的情况,综合平衡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并运用经济计量等数学方法找到最佳购存点,从而达到既节约资金、又满足正常经营需求的目的。长期投资通常称之为资本性支出,投资数额大,回收时间长,而且此类支出对出版社的经营运行规模、效率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出版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特别重视长期投资决策的分析、内容和实施结果。
七、明确资金回收与分配体系
出版业运行资金的筹集与投入固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资金的回收与分配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从常规的单循环经营周期来看,资金的筹集与投入决定资金的回收与分配。而从多循环的角度来看,资金的回收与分配又反过来决定资金的再募集、再投入效益结果。从目前我国多数出版业集团运行现状看,运行资金短缺是困扰、制约其规模发展的主要难题。
一、“股权代持”的财务核算问题
目前,有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的约束机制,制定了“投资经理项目跟投”制度。即当投资公司决定对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所负责的项目进行投资时,公司要求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按照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投资。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可以直接成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则不能直接成为所投项目企业的股东,这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所拥有的股权往往由投资公司托管,即“股权代持”。由于是代持,该股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不因投资经理离开风险投资公司而丧失,并可随风险投资公司退出投资时一起退出。但退出后,投资经理所获取的收入必须抵扣了投资经理所应分担、补偿的费用或损失。
笔者认为,代持股份在投资期间内的投资财务的一般核算应并入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的核算,因此,股权代持业务的特殊会计处理分为:股权代持款的收到和退还;代持股份现金分红的收到和发放。
1、股权代持款项的收到和退还当收到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的项目委托投资款时,公司可借记“现金”,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本金)”。
投资公司卖出被投资企业股份(包括代持的股份)时,借记“银行存款”,按已提的该项投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X项目公司”,贷记“长期股权投资———X项目公司”的帐面余额,并按持股比例对借贷差额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若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需要分摊或补偿费用发生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公司把代持股份本金及收益支付给投资经理极其小组成员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本金)”,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对投资收益部分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2、股权代持的现金分红款的收到和发放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并按持股比例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无论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在发放代持股权的红利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风险投资公司的股利收入在计算所得税时需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合并计算,存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使股利收入实际上免征所得税的可能,但代持股份的红利却不能免征个人所得税。
例1:假定风险投资A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对B公司投资1000万元,占B公司股份的50%且为最大股东,其中A公司自有资金投资990万元,代持公司投资经理a1的股权6万元,代持小组成员a2的股权4万元。2001年末A公司应享有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额为1100万元。2002年2月1日,A公司获得B公司现金红利50万元,其中a1应得3000元,a2应得2000元。2002年7月1日,A公司以12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对B公司的股权。
由于对B公司构成了实际控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相应的分录如下:
(1)2001年1月1日
①A公司收到对B公司投资凭据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B公司) 10000000元
贷:银行存款
10000000元
②A公司收到a1、a2的代持股款
借:现金
100000元
贷:其他应付款———a1(投资本金) 60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本金) 40000元
(2)2002年初按2001年末持股比例调整对B公司投资的帐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0000元
贷:投资收益
990000元
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6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4000元
(3)2002年2月1日
①收到B公司现金分红
借:银行存款
5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B公司) 500000元
②按代持股份比例将收到的现金分红转发给a1、a2,应扣除个人所得税20%
借: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3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2000元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1000元
现金
4000元
(4)2002年7月1日
①A公司出让B公司的股权
借:银行存款
120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B公司) 500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B公司) 10000000元
投资收益
1485000元
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9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6000元
②A公司退还代持股款及相应投资收益
借:其他应付款———a1(投资本金) 60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本金) 40000元
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12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8000元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nbs
p; 4000元
现金
116000元
二、接受赠送管理股的财务核算问题
由于风险投资不是一种简单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企业也常常参与被投资企业的项目运作管理,发掘企业价值并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基于对风险投资公司及其人员的专业经验的认同,风险投资公司获赠管理股屡见不鲜。尤其2001年以来,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NASDAQ股市的下跌,国内创业版迟迟不能推出,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开展咨询服务及财务顾问业务,获赠管理股的现象更多了。笔者认为,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对有关的处理给出了较明确的指导意见。
1、管理股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选择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风险投资公司只获赠管理股而未有实际资金投入,管理股份往往比例较小,风险投资公司只承担顾问角色,笔者认为此时可采用成本法。但如果风险投资公司既获赠管理股又有实际资金投入,或者风险投资公司根据管理股主导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或重大资本运营活动,应视为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而采用权益法核算。
2、收到赠送管理股的帐务处理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获赠管理股并取得凭据股权证书后,应将依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公司所有者权益登记入帐。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贷记“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3、管理股现金分红以及管理股处置的帐务处理对于现金分红,在成本法下,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在权益法下,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处置管理股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各明细科目的帐面价值,将借贷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同时,应将“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的相应余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2:假定风险投资公司C于2001年1月1日接受某高新技术企业D的股东赠送的管理股份10%,并由C公司派员对D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和战略结构的调整。D公司的有表决权的净资产值为500万元。截止到2001年末D公司由于盈利使得有表决权股东享有净资产600万元。2002年2月15日收到D公司现金分红5万元。2002年7月15日,C公司以60万元的价格将10%股份出让。
由于C公司对D公司构成了实际控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1)2001年1月1日收到股权证明
借: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 500000元
贷: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500000元
(2)2002年初按2001年末持股比例调整对D公司投资帐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000元
贷:投资收益
100000元
(3)2002年2月15日收到现金红利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
5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0000元
(4)处置股权应进行的处理
①借:银行存款
6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0000元
投资收益
50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 500000元
②借: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500000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000元
由上例可见,获赠股权给风险投资公司带来的实际利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直接给公司带来净资产的增加,体现在资本公积中;一部分给公司创造收益,体现在投资收益中。
三、关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于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目前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存在争议,这里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观点一:风险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的不同情况,对于投资减值准备分别进行考虑。比如,种子期的项目可以多提,成熟期的项目可以少提。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中对于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规定是较为明确而严密的,不应人为夸大和缩小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风险投资公司应在每会计期末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应计提减值准备的所列迹象,来确认是否对该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应计提的,应根据市价或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客观地确定可回收金额,按可回收金额与长期投资的帐面价值之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观点二:对于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由于风险投资公司在会计期末会按照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分额的变动对投资的帐面价值进行调整,故已充分反映了被投资企业的亏损或盈利等财务状况。因此对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不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一、“股权代持”的财务核算问题
目前,有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的约束机制,制定了“投资经理项目跟投”制度。即当投资公司决定对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所负责的项目进行投资时,公司要求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按照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投资。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可以直接成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则不能直接成为所投项目企业的股东,这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所拥有的股权往往由投资公司托管,即“股权代持”。由于是代持,该股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不因投资经理离开风险投资公司而丧失,并可随风险投资公司退出投资时一起退出。但退出后,投资经理所获取的收入必须抵扣了投资经理所应分担、补偿的费用或损失。
笔者认为,代持股份在投资期间内的投资财务的一般核算应并入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的核算,因此,股权代持业务的特殊会计处理分为:股权代持款的收到和退还;代持股份现金分红的收到和发放。
1、股权代持款项的收到和退还当收到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的项目委托投资款时,公司可借记“现金”,贷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本金)”。
投资公司卖出被投资企业股份(包括代持的股份)时,借记“银行存款”,按已提的该项投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项目公司”,贷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公司”的帐面余额,并按持股比例对借贷差额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收益)”。若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需要分摊或补偿费用发生时,借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收益)”,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公司把代持股份本金及收益支付给投资经理极其小组成员时,借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本金)”,借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对投资收益部分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2、股权代持的现金分红款的收到和发放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并按持股比例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收益)”。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无论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在发放代持股权的红利时,借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风险投资公司的股利收入在计算所得税时需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合并计算,存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使股利收入实际上免征所得税的可能,但代持股份的红利却不能免征个人所得税。
例1:假定风险投资A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对B公司投资1000万元,占B公司股份的50%且为最大股东,其中A公司自有资金投资990万元,代持公司投资经理a1的股权6万元,代持小组成员a2的股权4万元。2001年末A公司应享有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额为1100万元。2002年2月1日,A公司获得B公司现金红利50万元,其中a1应得3000元,a2应得2000元。2002年7月1日,A公司以12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对B公司的股权。
由于对B公司构成了实际控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相应的分录如下:
(1)2001年1月1日
①A公司收到对B公司投资凭据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B公司)10000000元
贷:银行存款10000000元
②A公司收到a1、a2的代持股款
借:现金100000元
贷:其他应付款———a1(投资本金)60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本金)40000元
(2)2002年初按2001年末持股比例调整对B公司投资的帐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000000元
贷:投资收益990000元
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6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4000元
(3)2002年2月1日
①收到B公司现金分红
借:银行存款5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B公司)500000元
②按代持股份比例将收到的现金分红转发给a1、a2,应扣除个人所得税20%
借: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3000元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2000元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1000元现金4000元
(4)2002年7月1日
①A公司出让B公司的股权
借:银行存款120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B公司)500000元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B公司)10000000元投资收益1485000元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9000元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6000元
②A公司退还代持股款及相应投资收益
借:其他应付款———a1(投资本金)60000元其他应付款———a2(投资本金)40000元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12000元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8000元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4000元
现金116000元
二、接受赠送管理股的财务核算问题
由于风险投资不是一种简单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企业也常常参与被投资企业的项目运作管理,发掘企业价值并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基于对风险投资公司及其人员的专业经验的认同,风险投资公司获赠管理股屡见不鲜。尤其2001年以来,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NASDAQ股市的下跌,国内创业版迟迟不能推出,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开展咨询服务及财务顾问业务,获赠管理股的现象更多了。笔者认为,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对有关的处理给出了较明确的指导意见。
1、管理股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选择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风险投资公司只获赠管理股而未有实际资金投入,管理股份往往比例较小,风险投资公司只承担顾问角色,笔者认为此时可采用成本法。但如果风险投资公司既获赠管理股又有实际资金投入,或者风险投资公司根据管理股主导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或重大资本运营活动,应视为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而采用权益法核算。
2、收到赠送管理股的帐务处理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获赠管理股并取得凭据股权证书后,应将依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公司所有者权益登记入帐。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贷记“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3、管理股现金分红以及管理股处置的帐务处理对于现金分红,在成本法下,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在权益法下,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处置管理股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各明细科目的帐面价值,将借贷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同时,应将“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的相应余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2:假定风险投资公司C于2001年1月1日接受某高新技术企业D的股东赠送的管理股份10%,并由C公司派员对D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和战略结构的调整。D公司的有表决权的净资产值为500万元。截止到2001年末D公司由于盈利使得有表决权股东享有净资产600万元。2002年2月15日收到D公司现金分红5万元。2002年7月15日,C公司以60万元的价格将10%股份出让。
由于C公司对D公司构成了实际控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1)2001年1月1日收到股权证明
借: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500000元
贷: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500000元
(2)2002年初按2001年末持股比例调整对D公司投资帐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00000元
贷:投资收益100000元
(3)2002年2月15日收到现金红利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5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50000元
(4)处置股权应进行的处理
①借:银行存款6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50000元
投资收益50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500000元
②借: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500000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000元
由上例可见,获赠股权给风险投资公司带来的实际利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直接给公司带来净资产的增加,体现在资本公积中;一部分给公司创造收益,体现在投资收益中。
三、关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于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目前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存在争议,这里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观点一:风险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的不同情况,对于投资减值准备分别进行考虑。比如,种子期的项目可以多提,成熟期的项目可以少提。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中对于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规定是较为明确而严密的,不应人为夸大和缩小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风险投资公司应在每会计期末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应计提减值准备的所列迹象,来确认是否对该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应计提的,应根据市价或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客观地确定可回收金额,按可回收金额与长期投资的帐面价值之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观点二:对于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由于风险投资公司在会计期末会按照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分额的变动对投资的帐面价值进行调整,故已充分反映了被投资企业的亏损或盈利等财务状况。因此对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不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关键词:企业;运营效率;资金运营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很长一段的低迷期,长时间低速增长的时候,我国的国民经济却保持8%左右的高速发展。说明我国大部分企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和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企业能否良好运转和经营,资金的合理运营是关键环节,资金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它关系着企业集团如何充分利用集团内各企业闲散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发挥集团公司整体资金优势,加速资金周转,满足生产建设等资金的需要,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由此可见,实现企业的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对国有企业的业绩的提高至关重要,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时至今日,随着国际企业间竞争的家居,市场环境的相对恶化,有些企业的资金运营开始出现了各种问题[1]-[2]。
一、企业资金运营现状
目前企业资金运营出现的主要问题是[3]:企业长期投资缺乏战略性;有些企业的资金回笼比较困难;企业短期投资回报率较低。
1.企业长期投资缺乏战略性。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对长期资金的投资和筹集十分重视,但在长期项目的投资管理和控制方面,却依然沿袭着较为粗放的经营方式。导致资金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收益不尽人意。长期投资项目缺乏理性的投资分析、科学的论证以及相应的监控机制。同时,在长期投资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方面,没有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内控制度和完善的监督体系,导致投资回报率低。一些企业的对外投资,在决策上失误,导致企业亏损,乃至资金的严重浪费。
2.有些企业的资金回笼比较困难。企业中仍然存在应收账款过高的现象,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并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特别是对因信用政策、客户信誉、结算、管理、金融工具等因素,没有认真分析并制订相应政策,因此难以从源头上控制和规避应收账款的产生。一些企业,由于库存原材料存量过大,产成品积压严重,也是资金回笼过慢的原因之一。
3.企业短期投资回报率较低。大多企业对短期资金的运作缺乏深层次的控制和分析,既没有及时制定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和融资政策,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短期投资管理较为混乱,致使资金的使用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的途径探究
针对目前企业资金运营效率较低的现状,笔者通过认真研究总结了一下几点改进的途径:强化企业资金财务管理;要建立健全企业资金的使用程序;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金的潜力,盘活闲置资产。
1.强化企业资金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及其体现出来的经济关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资金,上交财政收入的问题,而转变为如何科学的管理的问题。如何尽可能少的占用而尽可能多的收益的问题。要做好财务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财务管理必须认真研究用财之道,提高对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的管理水平;要做到认真研究筹资方式,及时组织资金供应,以最合理的标准运用资金,最快的速度回收资金,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自我平衡机制;(2)坚持财务的集中管理,加大理财力度,以合理的方式理财;要做到统一认识,强化管理,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提高适应时展的能力,树立资金管理的中心地位,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还要编制收支计划,使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的过程控制。
2.要建立健全企业资金的使用程序。企业的经营资金在使用时要求具有三种特性,即:安全性、周期性和增值性。这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没有资金的安全就淡不上周转和增值,而加速资金周转则能促进回收的安全,既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又能保证资金的增值。资金的增值则反过来使更多的资金参与周转,即形成一个资金的良性循环。如何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周转加速和增值,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要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要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审核、事后控制、最终有考核。具体的做法有:(1)对重大的资金购置、高风险的业务、对外投资、对外担保等事项必须高度负责、严格把关;(2)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付款审核程序;(3)从资金的投入到回流,财会人员应自始至终进行监控。对逾期账款要及时反映、及时检查、及时督促、及时监督,从而保证资金完全、加快资金回笼。(4)对重大的资金购置、高风险的业务、对外投资、对外担保等事项必须高度负责、严格把关。
3.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金的潜力,盘活闲置资产。在企业内部,一方面子公司、分公司不断派生,另一方面又有子公司、分公司关、停、并、转;一方面子公司、分公司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库存材料等资产,另一方面又有子公司、分公司有大量闲置的固定资产、各种物资、库存材料等资产。这种库存需求的不平衡,造成了企业资金的严重浪费,集企业要建立闲置资产统计与利用制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实现闲置资产、物资上网登记,做到先内部横向融通,后外部购买,物尽其用,节约资金。二是优化重组,为盘活闲置资产开拓途径,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股份、转让等形式进行重组,盘活闲置资产,实现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组合,节约投资资金。
三、小结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管好用好企业每一分钱是企业的责任。虽然每一个企业对资金管理取的方法基本相同,但反映到财务状况的最终结果大不一样。但愿我们的企业对待有限的资金要狠抓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精打细算,为企业当家理财,出谋划策,企业必将能够有效率的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解红梅.论国有企业提高资金运营效率的对策[J].经济论坛,2013,5.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经济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影响,使企业经济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造成损失的概率或可能性。施工企业的主要产品是建设工程,而建设工程通常具备投资规模大、工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其主要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因此,通过分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相应的控制办法,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取最优的经济回报。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即到期无法归还本金和偿付利息的可能性。施工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有两种: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因此融资风险也就有债务资金风险和权益资金风险两类。债务资金的风险首先表现在施工企业及时还本付息。随着国家一连串的加息政策出台,货款的资金成本压力更大,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就会导致施工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资本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无法达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另一方面权益资金的融资本成较高,为了降低资金成本,施工企业往往利用负债来降低融资成本。
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施工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其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造成的损失。投资风险可以说是资金循环过程中所有风险的主导,它制约着其它类型风险的发生及其程序。投资风险一部分来自长期投资,一部分来自短期投资,其中最主要的是指长期投资风险。所谓长期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一长期投资项目不能实现预期收益,从而使整个施工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施工企业开展的BT、BOT项目投资金额巨大,回收期长,面临着市场变化大,实际收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投资成本都难以收回。
3.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在时间上发生差异而给企业造成的缺乏支付能力的风险。它是一种支付风险,与企业是否盈利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风险是由于理财不当而造成的。比如在施工企业的资产利润率较低时安排了较高的债务,或者债务的期限安排不合理而引起的偿债高峰。
4.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在提供了产品和劳务之后不能按期收回货币资金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市场经济对各种信用工具的普遍运用,一方面促进了经济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的信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特别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高比例的各种现金保证金,风险抵押和履约保证金数额大,时间长,加之按比例付款,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增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
5.利润分配风险
资金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收益分配,在这一环节中可能形成收益分配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收益确认风险。施工企业在确认收益时,由于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演绎法和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判断能力欠缺,致使施工企业虚增或虚减利润。
二是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时,分配的时间、方式和数量的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6.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带来的诉讼风险
因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在前期往往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若后期的工程结算不及时或者工程项目的投资不到位,则施工企业必将无力支付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日积月累,数额大了,施工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供应商诉讼的风险。
7.成本控制风险
因为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大,所以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很难。如施工期间物价大幅度上涨、未预见的恶劣施工条件等。如不能制定先进经济的施工方案,则可能造成施工工期延长、施工质量下降,投入的成本费用相应增大。另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能全面控制成本,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增大,使整个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造成项目亏损。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办法
1.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施工企业的财务控制是在保证出资者所有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基础上产生的。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传统上控制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财务控制应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而其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从而达到施工企业公司对其所属子公司能在经济效益上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最终目标。
2.实行资金统一调度管理,按计划使用资金
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普遍存在,要缓冲这一矛盾,实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一条有效途径。对企业下属各子分公司及各项目部实行资金的相对集中,相互之间调剂使用,能很好地盘活存量资金,充分发挥冗余资金的效益,减少大笔财务费用的支出。对资金的使用实行按计划使用,按月申报资金使用计划,计财部门根据资金的实际存量,结合预计回收资金情况,做好资金使用统筹安排,确保施工生产需要。
3.根据发展需要适量借款、合理融资
施工企业要结合施工任务规模大小及资金紧张情况适度向银行借款。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取内部集资的办法来弥补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的不足,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动行。另外,在政策指引下进行多元化股份改革,吸纳非公有制经济,增强企业资金吸纳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企业在融资时,要根据本单位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综合测算。
4.发展自身劳务企业,规避分包风险
为规避因转包、分包带来的风险,各施工企业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劳务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现在大力扶持劳务业务的政策,成立自己的劳务公司,并注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队伍的素质,打造自己的劳务品牌。同时,要注意和社会上信誉好、有较强施工能力的劳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于那些特殊专业而本单位又没有施工经验的领域,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专业分包,但要综合考查专业分包队伍的各方面情况。
5.加强成本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实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其次,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实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把总成本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再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节省材料,节约时间,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打造出高质量、高技术的建筑精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
三、结束语
利润和风险是相伴的,风险虽不可能消失,但可以防范和控制。因此施工企业应积极应对经营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完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构筑完善的风险防御体系,不断探索有效的经营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在竞争激烈与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实现稳步、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06(03).
[2]刘秋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02).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施工企业的主要产品是建设工程,而建设工程通常具备投资规模大、工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其主要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因此,通过分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相应的控制办法,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取最优的经济回报。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即到期无法归还本金和偿付利息的可能性。施工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有两种: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因此融资风险也就有债务资金风险和权益资金风险两类。债务资金的风险首先表现在施工企业及时还本付息。随着国家一连串的加息政策出台,货款的资金成本压力更大,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就会导致施工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资本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无法达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另一方面权益资金的融资本成较高,为了降低资金成本,施工企业往往利用负债来降低融资成本。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施工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其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造成的损失。投资风险可以说是资金循环过程中所有风险的主导,它制约着其它类型风险的发生及其程序。投资风险一部分来自长期投资,一部分来自短期投资,其中最主要的是指长期投资风险。所谓长期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一长期投资项目不能实现预期收益,从而使整个施工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施工企业开展的BT、BOT项目投资金额巨大,回收期长,面临着市场变化大,实际收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投资成本都难以收回。
3.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在时间上发生差异而给企业造成的缺乏支付能力的风险。它是一种支付风险,与企业是否盈利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风险是由于理财不当而造成的。比如在施工企业的资产利润率较低时安排了较高的债务,或者债务的期限安排不合理而引起的偿债高峰。
4.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在提供了产品和劳务之后不能按期收回货币资金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市场经济对各种信用工具的普遍运用,一方面促进了经济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的信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特别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高比例的各种现金保证金,风险抵押和履约保证金数额大,时间长,加之按比例付款,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增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
5.利润分配风险
资金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收益分配,在这一环节中可能形成收益分配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收益确认风险。施工企业在确认收益时,由于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演绎法和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判断能力欠缺,致使施工企业虚增或虚减利润。
二是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时,分配的时间、方式和数量的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6.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带来的诉讼风险
因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在前期往往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若后期的工程结算不及时或者工程项目的投资不到位,则施工企业必将无力支付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日积月累,数额大了,施工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供应商诉讼的风险。
7.成本控制风险
因为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大,所以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很难。如施工期间物价大幅度上涨、未预见的恶劣施工条件等。如不能制定先进经济的施工方案,则可能造成施工工期延长、施工质量下降,投入的成本费用相应增大。另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能全面控制成本,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增大,使整个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造成项目亏损。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办法
1.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施工企业的财务控制是在保证出资者所有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基础上产生的。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传统上控制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财务控制应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而其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从而达到施工企业公司对其所属子公司能在经济效益上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最终目标。
2.实行资金统一调度管理,按计划使用资金
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普遍存在,要缓冲这一矛盾,实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一条有效途径。对企业下属各子分公司及各项目部实行资金的相对集中,相互之间调剂使用,能很好地盘活存量资金,充分发挥冗余资金的效益,减少大笔财务费用的支出。对资金的使用实行按计划使用,按月申报资金使用计划,计财部门根据资金的实际存量,结合预计回收资金情况,做好资金使用统筹安排,确保施工生产需要。
3.根据发展需要适量借款、合理融资
施工企业要结合施工任务规模大小及资金紧张情况适度向银行借款。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取内部集资的办法来弥补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的不足,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动行。另外,在政策指引下进行多元化股份改革,吸纳非公有制经济,增强企业资金吸纳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企业在融资时,要根据本单位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综合测算。
4.发展自身劳务企业,规避分包风险
为规避因转包、分包带来的风险,各施工企业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劳务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现在大力扶持劳务业务的政策,成立自己的劳务公司,并注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队伍的素质,打造自己的劳务品牌。同时,要注意和社会上信誉好、有较强施工能力的劳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于那些特殊专业而本单位又没有施工经验的领域,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专业分包,但要综合考查专业分包队伍的各方面情况。
5.加强成本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实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其次,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实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把总成本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再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节省材料,节约时间,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打造出高质量、高技术的建筑精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