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09:22: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N的国家,德育在中国也扎下了根,它凝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集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灵魂。因此,传承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的传承下去,发扬古国的灵魂,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教学家们忽视。因此在现在的教学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将古国的灵魂继续发扬下去,教育出拥有优秀中华民族的优秀栋梁。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 教育 探索
因为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中,大部分是学习课本知识、技能知识,而有关德育的课程(思想品德)则少之又少。班主任在处理自身教学工作之后,对学生进行专项德育教育的时间则可想而知有多少了(现在很多学校还是以抓教学为主,甚至干脆只抓主科,而对属科置之不理)。虽然学生在校时间不少,但如果要是算上德育教育的话,真是少之又少了!
既然学校用于德育教学的时间较少,而效果又很好,有没有两全其美的的途径呢?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还是可行的。首先,选材很重要。有关德育的材料不计其数,是不是都要学生照着做呢?有的学生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因为救了落水少年而受到媒体的赞扬,于是他可能也会在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照样去做。但是他却没有考虑自己会不会游泳,具不具备救人的必备知识、技能,这样去做,后果肯定不堪设想!这时就需要教师出现,对学生加以引导,就是因为他们是小学生,不能与成人一样;还有,革命片、战争片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的震撼,但是这不并不能以此为德育的重点来抓。
那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呢?
首先,要注重加强幼儿的良好品德教育。教师们把德育活动渗透在了一日活动中,德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体育活动等等。学校应该开展了一系列的集体德育活动,如“重阳节活动”、“庆国庆活动”、“小能手”评比活动、庆“三八”活动等等。
另外,我觉得应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从长远眼光来看问题,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让小学生至少具备以下素质:
一、明辨是非,善恶分明
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知道“是”、“非”才能明白自己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明白,对大家、社会有帮助的事,有意义的事应该提倡,努力以身力行。有损社会公德的事,能勇敢加以指出,但是也应注意劝导的技巧。如,随手把吃过的的食品包装袋扔在了周边的地方;洗完手没有把水龙头拧紧,还有水滴出;买东西不顾先来后到,挤在队伍前头;在车上看到比自己有困难的人装作没有看见,若无其事。对于这些情况,如果发生在身边,应该对对方进行指正,但不可莽撞,因为毕竟是小学生,不可不自量力地与对方发生争执,如果为了这件事而与人打起驾来,这样就违反了我们德育的初衷了。如果遇到了小学生没有能力制止,且又非常危险的事,比如:看见了盗窃、群殴之类的,要注意避开,可以打110报警或告诉成年人。只有做到这点,德育才能在小学生的心里“扎根”,为今后的德育教育打牢基础。
二、学会合作,以大局为重
班级即是“小社会”,一个人在社会中就要与人交流,就得与人合作。让他们知道合作的优势,集体的力量大,合作智慧多。比如,让学生参加拔河、篮球等集体活动,使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作用,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赢得成功。要有一颗为集体争光的心,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坚决不做,能为集体博得荣誉的事,要争着去做。
三、爱护、尊重学生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四、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一、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
首先,德育是中华民族灵魂,不容人们所忽视。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德育在中国也扎下了根,它凝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精神,集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灵魂。因此,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中国的灵魂,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忽视。因此,要在现在的教学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将中国的灵魂继续发扬下去,培养出优秀栋梁。其次,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启蒙阶段,学生的心智未发育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种模糊的状态,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德育千万不可忽视。只要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学生将会受用一生。所以,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再次,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将小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来传承中华古国的优秀传统,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与世界接轨,是当前德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学生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祖国下一代的整体道德素质。最后,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
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地立足于社会。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教师队伍不够健全,德育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现阶段中国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因而在德育教学的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造成我国的德育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小学生对德育的学习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德育的教学效果极其低下。我国现阶段的德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德育教学观念陈旧,对德育的功能认识还不成熟,在教学上很难达到一定成效;其二,教师队伍不够健全,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团队,大都是语文教师兼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其三,德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德育讲解,讲很多的大道理,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不能引起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国的德育教学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
2.德育教学重在课堂,脱离实际生活
在我国,德育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们的实际生活,人们通过亲身体验从而聚集了多人的灵魂,形成了当今的中华民族的德育。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德育教学就显得非常苍白,空洞无力了。据了解,很少有学校会给小学生提供深入社会实际体验的机会。他们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等都不放心,害怕万一出事了,承担不起责任。所以,德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可是,纯理论的东西,在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下,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完全是泛泛而谈。德育教学要想提升一个层面,在教育环境上还有待改进。
三、加强小学生德育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意识;体育心理
体育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学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学生应该了解体育的真正含义,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而社会则应该加大体育意识宣传力度,并且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众所周知,科学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利于增强我国国民体质。中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优秀接班人,有义务也有责任增强体质,对于这个群体而言,体育运动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提高,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能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等等,总而言之,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加强他们的体育意识,在学校教育阶段颇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快速有效全面地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改变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呢?在我看来,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学生本身体育意识的转变
现代教育是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现代学校体育必须符合学校体育主题的需要,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内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想改变中小学体育现状,首先要改变中小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让他们明白体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主动接受关于体育的思想教育。德、智、体、美、劳是中学生要接受的必不可少的教育。要想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当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去,在提高他们对体育认识的同时,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思想、兴趣、意志、爱好、个性等等方面都容易在体育活动中真实地表现出来,我们应当要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主动并乐意接受关于体育的思想教育。
(2)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小学生有一定的体育锻炼意识,长期的学校生活、有规律的体育课程使他们形成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加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而对于那些体育意识比较淡薄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逐渐改变对于体育的看法。
二、学校方面应做的转变与改善
学校对于体育方面的转变与改善将会对中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产生很大的影响。
(1)学校要改变对体育的传统看法。目前,我国的学校出于升学压力,应付教学,由于重智轻体,导致许多学校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过分强调学生的现实锻炼,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及教育目标只集中于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状况上,体育课也因此变成了素质测验课,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方面的培养。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把体育当成了一门必须要考试的课程,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培养个性、形成良好品质的有效方法。因此,学校有必要改变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成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2)努力改变学校的体育设施。现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都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改善,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就是如此,尤其是农村的学校,学生没有足够的良好的设施去参加体育活动,因此就只能以学习为主,体育意识相当淡薄。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尽量去改变学校的基础教育设施,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毕竟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教育设施的完善与否,与这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必然有一定的关系。
(3)教师方面的改善。在中国传统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教师的知识水平、职业素质及他对本职工作的看法和重视程度都将影响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看法。
作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就应该端正态度,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刺激和宣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目标定向和恰当地设置目标,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朝着正确的方向,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一步一步地提高体育能力,进而实现更高的目标;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结果正确归因的指导等等。
三、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一个人的成才,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培养教育,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因此,要想好好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加强中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就需要我们的这个社会多理解,多支持。
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只片面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些想法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认识看法。根据调查表明,当代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是比较好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也应该看到,在很多的学生中存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萎缩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就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参加较少,很少有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是没有多大好处的。
总而言之,中小学生是最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之一。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三观,树立正确的目标。正因为这样,社会各界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不合时宜的传统看法,为中小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习方法、英语、重要性
随着英语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也越来越早,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但是,由于许多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觉得学英语太枯燥、太难,导致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甚至畏惧心理。
在英语学习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方法正确学习事半功倍,学生会愈学愈高兴,学好英语的信心会愈来愈足。反之,方法不对头,学习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学生会愈学愈没有劲,甚至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必须及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信心。
许多小学生学英语还存在不少陋习,如习惯于死记硬背,喜欢通过汉语注音来记忆英语单词,不会用英语交流,不太讲究英语阅读技能的学习,课后不复习,家庭也缺乏英语学习氛围等。目前,许多家长过于看重学生的英语学习,盲目让孩子参加英语补习班,或布置过多的听、说、读、写练习,反而忽视了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开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明确的指点。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执笔写字,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观察插图,怎样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怎样读词读句,怎样组词造句,怎样说完整的话等等,都需要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的同时讲明学习的方法。不是对初入学无知少法的学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学生,在进入较难的学习内容时,也需要事先指明。如运用中心句理解段意的方法,连接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触这些方法时由教师事先指明。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课前预习。在每节课之前,快速预习是一个好学生的普遍做法。预习能使你在课堂上抓住自己不会的地方有所突破,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觉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It′s the Mid-Autumn Festival,第七单元These horns are too big,第十二单元Christmas,第十四单元A Fairy Tale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想像故事情节,圈出生单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等。合理安排预习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律,有的同学是边读书边思考,对新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同学是在预习时读、画、圈、点,在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注意。
第二,上课要认真听。凡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全神贯注,目不斜视,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尽管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尽管现代课程理念提倡活动、民主、自由,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你也要把认真听讲放在首位。尤其是在老师少讲精讲的情况下,认真听课将是学生取得成功的第一要诀。
因为每一个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把每个重点内容讲述或点拨得非常透彻,因此学生要集中精力听。接下来就是一个融会贯通的问题,在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吃透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好问,多思。并要学会给自己出题,要争取用多种方法解析一道题,比较各种方法的简便程度,这也是对以前学习水平的一个检验。这样,能够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第三,要认真做好复习。课后一定要复习,而且要循环往复的复习。因为人的大脑在储存新的信息的同时,又要把先前的信息忘掉一部分。只有循环记忆,反复复习,才能把知识学习得扎实、牢固。课后复习可以给学生布置给爸爸,妈妈讲故事的作业,让他们用简单的英语给学生讲大人们所熟知的“嫦娥奔月”、“狮子和公牛”、“圣诞节”、“小红帽”的故事等等。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从最简单的对话开始,多用英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摆脱不敢开口,“哑巴英语”的状态。
除了课后复习外,还可以在双休日进行定期复习和每个月进行一次阶段复习,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化。复习不等于简单重复,要适当变化形式,力求生动、形象、有趣、有效。如可以采用诵读或者背诵等方式复习,也可以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复习,也就是在实践中复习。
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复习”。避免过度疲劳可适当分散复习。“过度复习”是指对需要牢牢记住的学习内容达到初步掌握后仍不停止,而是继续进行学习识记,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如背一课的英语单词,背了五遍就能记住时,还要继续背三遍,这三遍叫“过度复习”。花的时间虽多了一点,但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继续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就要求在复习中把新知识联系起来,增强记忆。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扎实。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提高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概述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包含的内容较广,既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说普通话的习惯、认真观察的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等等,还包括学习时的习惯,如:及时复习、提前预习的习惯、学会重点记忆的习惯,敢于提出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有重要影响。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特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具有长期性、自发性、两面性的特点,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尽管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延续成一种习惯还需要长期的坚持,一旦中止就会前功尽弃。例如,在练字时坚持最重要,只要坚持下去才会有所收获,如果中间有间断,那么以前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学习习惯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习惯一旦养成,不用依靠外界干预或自己的意志力,学生便会自觉遵守。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坏的习惯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反作用。基于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以上特点,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直至这种习惯在学生中固定下来,成为学生自觉的潜意识。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影响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对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习惯的培养上。小学阶段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对学生的成绩要求没有那么高,只要完成基本的文字识记和知识的积累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一旦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长远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基本语文知识的前提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积累和运用方面的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自我约束和控制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明确学习方法,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学习方式还没固定化和模式化,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前提条件,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和书写能力,在写字时正确的握笔方式和坐姿对学生的书写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得又快又漂亮。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写等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阅读和写作不仅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好的阅读习惯和解题习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讲阅读题时就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此后在多次的练习中反复强化,最终使学生形成固定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载体,语文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爱上学习,轻松学习,并在实际应用中运用自如。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惠及其他学科,尽管有些学科间的差异很大,但是学习方法是相通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性格特点往往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人甚至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性格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外部环境至关重要。积极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相反,消极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那么生活中也会是一个主次分明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
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主要手段
(一)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并及时沟通
习惯的培养需要贯性,小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集中在课堂上,还应延伸到家庭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位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一个长期的追踪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点。
(二)机智幽默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手段
教师在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时,不应采取强硬的手段,而是应该运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手段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这样既不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而且还能调节课堂气氛。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 师生关系 重要性
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由课堂的掌控者向着引导者的角色转换,学生则逐渐摆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在自主学习中占据主要位置。这就给教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更为轻松和谐的关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注意重视小学教育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
一、能够有效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步入学校之前会对校园充满好奇以及畏惧的心理。此时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时机,及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迅速的获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给学生归属感。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双方互相熟悉与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一旦建立起这一关系,必然能够使学生更加信任与依赖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经常进行互动与交流,教师对学生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感受,这样能够拉近师生直接的距离。
尤其是对待刚入学的新生,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与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拉近师生距离,才能够逐渐打消学生对学校这一陌生环境的畏惧感,让学生感受到在学校进行学习生活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同时,师生之间距离拉近了,学生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并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师生距离的拉近,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乐意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要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小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同时,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较深,教师需要经常就学生在校情况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信任教师,会在在校期间乐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小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家长会教育孩子一旦发生事情与教师汇报。而正是由于其年龄较小,在表达、思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只有在与教师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小学生才会更乐意将自己遇到的和看到的事情与教师交流,并在一种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能够更加流利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能够提供给教师更为丰富与准确的信息,教师也就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
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需要包含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使学生在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时,第一时间向教师进行汇报,教师就可以及时予以解决。特别是一些校园安全问题,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可以使教师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将一些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同时,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出,教师就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随之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三、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一切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富有激情的进行授课,学生也能够积极的配合教师。同时,教师在学生的配合下又可以将准备好的课程安排最大限度的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积极的回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励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为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同时,学生由于对教师的信任、喜爱可以主动将自己融入到课堂之中,对教师所做的每一步课堂安排都尽可能去配合,从而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高效完成,长期坚持下去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这一点在小学教学课堂上也是有所体现的。小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内容丰富,教材的设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可以使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为积极,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把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就能够使大部分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四、有助于创设和谐氛围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使教师真正的关爱学生,并能够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孩子,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对学生做出合理的鼓励。同时,学生也能够足够的信任教师、爱戴教师,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进步与成长。师生在这样和谐的关系中相处,会使得整个课堂的氛围向着轻松和谐的方向发展。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在学校就会感受到如家庭般的温暖,会喜欢在学校进行学习与生活,面对教师时也可以更轻松的进行交流。同时,教师在得到学生的信任之后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在学生面前扮演好教师的形象,真正成为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的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使师生双方越来越亲密,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更快乐的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教学之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重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合理化建立,能够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创设和谐氛围,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可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整个小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这一点予以充分的认识,并真正做到在小学教育教学之中不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成绩,落实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锐.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95.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导入 新授教学 多样化 个性培养
一、课堂导入自由活泼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热爱、如果不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没有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学生对知识就不会产生兴趣,没有积极的心态、缺乏求知的欲望,产生不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上课之初,进行良好的课堂导入,有先声夺人之效,一开始就引人入胜,学生兴致勃勃。在准备的过程中,场地的选择、布置要迎合学生需要,让学生感觉到新颖;学生活动的队形设计新奇,让学生感觉打破常规,兴高采烈;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兴趣高涨;组织手段变换新奇,学生群情踊跃,激情四溢。热身活动可以自由运动,可以小组结伴练习,可以播放节奏鲜明的音乐,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引吭高歌。学生和教师完全没有距离,学生的练习激情被充分激发起来,热身效果轻而易举地达到,让所有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进入最好的运动状态。
二、新授教学轻松活跃
轻松活跃地进行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良好理解,便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教学在轻松活跃中进行,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住技巧、要领。因为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所以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不排斥,能够运用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巩固原有的知识。无论哪一个新的动作,都不要急于求成,先让学生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展开讨论,在分析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从旁指导,创设教学情景,迂回引导,时而讲解方法,时而示范动作,时而分析学生的优势,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畅所欲言,使得人人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让大家轻松愉快地掌握新授知识的内容。
例如,新授“前滚翻”内容中,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教师可先发问大家:垫子放在斜面上能够发挥什么用处?不这样摆放的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先入为主,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知识和技能,便于教学的继续。
三、练习设计安排多样化
体育学习只有多练才能掌握技巧,形成技能,教师要注意优化练习设计,提高练习效果。如果练习始终枯燥干瘪,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注意练习设计安排多样化,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在前滚翻练习中,我采取分组互练、比赛练习、有特殊体育天赋的学生单独给予高难度的引导,做学生的榜样,不时地加以点拨、赞美,使学生兴趣盎然,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四、考虑学生的特点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体育教学要时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的身体的素质情况,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应该随之改变。多尝试自己练习,对难点重点多参悟,小组练习过后多研讨,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要写练习笔记,对知识点有精辟入理的分析。总结经验,开拓思维、取长补短。这样才算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到了知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兴趣爱好社会实践
一、培养一门兴趣爱好
虽说现在我国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但是能有一项长期坚持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对于学生目前的健康成长,还是以后的身心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比如说学生喜欢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就不仅有益于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能在学生失意时宣泄内心的愤懑;如果学生喜欢一门乐器的弹奏,那么一方面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能抒发学生的情感;假如学生喜欢做手工,那就对动手能力及智力有很好的锻炼。
二、参加一项社会实践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体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从校园走向社会后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因为他们在应试教育下只会考试,无法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那么利用假期提前让学生们去了解和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组织学生们在假期中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将来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并且将来改造社会做准备。
三、自学一种生活技能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而在小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保障。那么如何让学生既能提升自学能力又能培养生活能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学一些生活技能。既让学生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又能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还能为学生以后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一举三得。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论以后的科技如何发展,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去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论以后的竞争多激烈,学生才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组织一场创新大赛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更何况我们学校中那么多来自不同家庭,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学生呢,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位学生,都不能一概地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他是一名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虽然一个学生的文化课知识并不太优秀,但是他很擅长进行体育运动。虽然一个学生在平时不太擅长与人交流,但是他的作文写得很好。虽然一个学生数学学得不好,但是他的英语很拔尖。所以我们小学老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所以学校方面可以定期组织创新大赛,比赛内容不做限制,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是科技方面的创新,也可以是生活技能上的创新,更可以是创新一种体育运动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让那些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找回自信,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可以让老师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然后可以因材施教。所以说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