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09:22: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风景园林设计的就业方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较落后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多属工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理应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性技术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理应是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但现状却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实践内容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脱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于教学发展的要求等。缺乏“真正”的综合性实践项目,实践训练多呈现为片段式。如测量学不能与园林工程施工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将所学的测量知识通过综合实践有针对性、系统而连贯地结合起来;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虽然从内容上来说确实具有专业综合的意义,但因其所处时段正好是学生考研和联系工作的重要时期,学生投入的精力不足,结果是到毕业的时候学生都搞不清楚一个风景园林项目工作全程或基本轮廓是什么样的。这与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极不相称。
1.2师资队伍整体相对较弱,影响教学效果
从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情况看,风景园林专业教师多有两个类型。由于此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一般开设较晚,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由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其长处是教学经验较丰富,短处是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整体把握较为欠缺;另一类是新进的教师,一般较为年轻,大部分都是由学校毕业直接到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的,其长处是专业理论知识强,短处是教学及实践经验少。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把控能力、教学水平、实践技术相对较弱,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2.地方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建议
作为地方性院校,如何借鉴同类高校发展经验,依托并整合地方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办出有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无疑是当前急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2.1明确培养目标
2005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起草的风景园林教育提出教育的目标为“风景园林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因此风景园林教育应培养学生在根植于人类传统和自然系统认知基础上进行环境设计,形成概念、协调关系和创造作品的能力”。结合地方院校实际,培养目标不应求大求全,而应突出自身特色,面向地方实际需要培养人才,培养具有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针对性。
2.2探索培养模式
考虑地方院校的办学实际,建议风景园林专业采用“1+2+3”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专业基础平台,2个专业模块,3个专业方向”。“1个专业基础平台”指专业基础课程和通识类课程;“2个专业模块”是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2个模块课程,之所以只设置这2个专业模块,主要考虑地方院校办学实力、就业渠道等因素所限;“3个专业方向”是指依据各院校专业实力、学生就业意向、人才需求等因素,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可设置景区规划、景观设计、景观建筑3个专业方向,风景园林工程可设置风景园林施工、风景园林管理、风景园林造价3个专业方向。各院校可以依据自身办学实际,灵活设置适宜于自身的专业模块和专业方向,如有条件,可增设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2.3完善课程体系
国际现代风景园林学已有4种明确可界定的相关的业务类型:一是景观评估和规划,二是基地规划,三是细部设计,四是都市设计。结合工科专业实际需要,“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集中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应当得到推广。尤其“专业方向课”和“集中实践”,这两个以往不受重视的部分需要增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因为这两部分是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使学生能够把各项知识融会贯通,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提高。
2.4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风景园林教育》,对应风景园林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各院校可以设计和工程课程为专业教学基本点,并设园林植物及应用、园林建筑、园林历史文化、园林管理等相关课程,并加大实践环节课程量。在校内,建立画室、制图室、实验室等,并举行手绘大赛、设计大赛等,每年不定期举行讲座;在校外,与企业合作,与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通过与校外合作,使学生尽早了解到行业实际,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本地的风景园林行业做出贡献。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5改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部分课程采用观察认知法,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等,通过实地观察园林植物,对其整体特征、季相变化、生长习性等进行直观的了解;部分课程采用实验教学法,如测量与遥感、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等,通过实际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从“听得懂”达到“会操作”;部分课程采用“练习+评议”法,如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规划等,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练习,并由老师及同学共同评议,达到自己动脑,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标。2.6加强师资建设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到风景园林行业一线锻炼或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进行深造。对于青年教师,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富有经验和技术的企业家、设计师、工程师等到风景园林专业兼职任教,扩大实践教育的师资力量,弥补地方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人数的不足。
3.结语
针对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北大、清华等知名院校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例如,清华大学提出:以“东西容通、新旧合治”为特征的教育理念;以“学科融贯、知行兼举”为特征的课程体系;以“多尺度、公共性”为特征的学科发展方向;以“融通型、互动式”为特征的学科发展策略。“融通”包括“古今融通”、“东西融通”、“知行融通”;“互动”包括“学与教互动”、“规划与设计互动”、“新知与古义互动”、“中外互动”、“学科间互动”以及“理论与实践互动”等。清华大学十分注重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引入相关学科;在课程教学上,又注重多尺度的园林设计课题训练(场地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和生态规划—规划设计综合),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风景园林的创新能力。国外知名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各具特色。欧洲的一些高等学校,风景园林课程一般包含理论与历史、植物科学、工程技术、设计课程、相关议题等,设计课程是核心课程;学徒制体系还在延续,设计课都是小组形式,强调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大融合。美国的哈佛大学强调风景园林与其它专业的合作,在吸收不同专业学生的同时,还与城市规划机构合办学历教育。他们很注重个人对空间的感受、对细节的表现,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现方法和应用技能,而并不把表现效果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日本的高校则强调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系统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教学内容的发展性,通过设置系统的课程体系、教研室(细分的研究领域),通过扎实的实践教育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设计创作提供丰富的养分和想象的空间。
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1矫正培养目标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以行业特点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实际(符合生产实际)、实用(企业急需)、实践(训练为主)、实效(学生就业率高,社会信誉好)”为教学原则,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备从事风景园林行业一线工作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学生“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快”,做到让学生安心、企业放心、家长高兴。
2创新理论体系
要重视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的教学,以及跟设计关系密切的美学、艺术和植物学知识。风景园林的核心是园林,而园林的理论要素最早应该是“田园诗、山水画”,讲究的是“形、神、意、趣”。从人们对风景园林专业的要求来看仅有“形、神、意、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赋予风景园林专业生态学、植物学、地理学、土壤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建筑、山石、地形、植物、声光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场地分配,使学生的设计作品能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物化过程中,做到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要将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群落的概念引入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做到“适地适树”,把营造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作为植物种植设计的基础和落脚点。要进一步规范风景园林设计的步骤、成果和评判的标准体系。
3改革教学工作流程单一
课程体系的教学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应当转向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及其实践体系,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设计素材和全面把握设计主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为此,要制定科学的教学工作流程
4改进教学模式
要将过去的认知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不仅要教会学生“形”的设计,更要教会学生“神”的设计,做到“形神合一”。设计无常形,却有常理,要把“理”传授给学生。设计灵感源于生活,出于实践,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要使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接触市场、接触生产第一线。例如,加强同一些优秀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合作,多给学生创造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
5强化设计教学
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是对地形、植物、建筑形态、设计风格、设计尺度的理解和掌握。任何一件富有创意和具备物化条件的设计作品,必然建立在专业基础课程扎实掌握的前提下,因此,除了加强手绘、电脑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训练外,景观生态、工程施工和植物种植等相关基础性学科知识教育必不可少。要训练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精准定位,对市场的成功把控,对设计元素、设计素材的合理收集、整理和运用。要丰富风景园林设计的教学内容,例如“别墅庭院设计”、“广场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设计”、“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等,并以主要园林设计类型为平台,综合性地运用历史、文化、地理、建筑、植物、小品等有形或无形的元素和素材,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及其内涵。
三结语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风景园林专业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性以及该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详细介绍了相关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相关学校开设此类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教育;风景园林;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2xjjy081)。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整个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与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并立。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教育体系,风景园林设计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整体建筑设计的认识[1]。在高校专业设置中,相比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而言,风景园林专业独立的时间相对较晚,在院校专业设置中也没有前二者那样普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日益增高,景观设计在人们日常生活、公共环境中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同时建筑市场中对景观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陆续开设了风景园林专业。如何根据高校自身特点,调节教学课程体系,使之更好适应社会,目前是众多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关注重点所在[2]。
近一个世纪以来,风景园林学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和发展,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和学科也在不断扩展,它逐渐由一门专业化的学科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3]。与此同时,社会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需求变得多元化。比如,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不同于以往相对单纯的实体环境设计,更加注重生态学方面的考量,致力于营造更为健康、舒适、节能的人居环境。再者,景观设计的分工也更为精细,在项目中常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需求,如特殊生态保护、废弃用地改造、特定人群需求等,这些都需要更为专业化的人员从事设计工作[4]。
1 国内外景观学专业发展现状
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高校中课程教育体系的结构。国内外很多高校针对自身的学科优势、面对的市场需求,调整了自身培养模式,教育出更适应当地工作环境的学生。如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和利兹城市大学针对当地拥有众多中小型私人宅邸花园的现状,开设了花园设计本科教育[5]。从课程的设置上来看,花园设计与风景园林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和技能要求,但前者更偏向于中小型空间的设计,并更加注重手工工艺技术。还有一些高校根据自身学科设置的特点,发展出各具特色景观专业,比如农林院校中偏向植被生物特性方面;建筑类院校中偏重于工程结构方面;艺术类院校中则更注重艺术特质等。对于新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来说,如何根据本校专业优势及发展方向,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课程体系,是目前首要的关注焦点。
2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背景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于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风景园林专业,在2012年正式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三届,每届两个班级,目前在校总学生120人。我校新开设的风景园林专业与原有的建筑学专业同属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办学时间相对较长,课程设置较为成熟,已顺利毕业多届学生,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较好。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部分课程与原有建筑学专业相同或相关,主要授课教师也大多相同。因此学科课程安排以原有建筑学专业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的管理、研究工作,使毕业生具备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3 当前专业的学科设置情况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包括几大平台:
3.1 公共课平台
由公共必修模块和公共选修模块构成。公共必修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军训) 、大学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必修模块主要课程。公共选修模块,是以素质教育类为主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设有人文社科类(含大学语文和中国文化导论)、自然科学类、艺术素养类、教育技能类(含体育)、创业基础类、经济管理类等课程。
3.2 学科专业基础课平台
由学科专业必修模块和跨学科专业选修模块构成。学科专业必修模块,包含专业主干学科中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风景园林专业与原有建筑学专业具有部分相同主干学科,如画法几何、阴影透视、美术基础等,还包括一些特有课程,如风景园林设计基础、中外园林史等。跨学科专业选修模块,是指有选择性地开设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跨学科、专业课程。结合我校已有专业特点,开设了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以丰富学生相关专业知识。
3.3 专业课平台
由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任选课程模块构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包括贯穿整个学期的景观建筑设计课程、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等。专业任选课程模块,是为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的课程,以本专业学科前沿课程、本学科综合性课程、交叉学科课程、边缘学科课程为主体设置的课程。如偏重园艺方向的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偏向建筑工程方向的建筑结构选型课程等,以及一些相关专业课程,如城市规划原理、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表现技法、工程测量等课程。这些课程根据自身接续特点,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分布在不同的学期。
3.4 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素质拓展3个模块。其中,课程实践模块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习,如美术实习、快速设计、构成设计等。专业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主要是在学校定点实习基地进行,时间通常为1~2周。实习结束后由学生提交相关图纸和实习报告。通过实习环节,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实践,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入了解。此外,我校还设置素质拓展模块,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主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4 今后学科发展思索
4.1 积极开放思路,迎接新的形势
随着风景园林专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其中广泛涉及诸如地质学、工程学、地理学,乃至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同时作为设计领域支柱之一的风景园林学科,也更广泛与深入地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相联系,这些都为本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4.2 突出专业特色,设置子系列课程
可以根据学校已有专业特点,或本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在原先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更多方向的子系列课程。如结合我校地下矿井开采专业,就采矿塌陷区环境设计与开发设置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某类景观环境的特殊性。
4.3 扩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型人才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是在原有建筑学专业平台上建立的,应当充分发挥已有专业的优势,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同时鼓励学生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多学科同时发展。这样既可以拓宽(下转第121页)(上接第42页)学生的知识面,对就业后整体行业的认识全面,选择就业面也更为宽广。
总之,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同时参考学生反馈信息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随着新专业不断完善,以及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结合国内外高校新的实践成果,我校必将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成玉宁.论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11(02):25-25.
[2]杜春兰.就社会需求论风景园林教学[J].城市规划,1998(03):61-62.
[3]孙青丽.当代景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05-106.
[4]高校景观学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0):171-172.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指导建议
G642.477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任务内容包括: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说明书两方面。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效果图、分析图等设计作业;毕业设计说明书主要运用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针对该毕业设计进行设计说明。本文谋弦瞪杓迫挝竦哪谌莩龇,分析现状和问题,从教学实践中挖掘出一些指导方法。
一、督促学生加强前期调研工作,端正学习态度
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与就业等时间冲突,使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毕业设计时间与精力的投入,降低工作标准的要求[2]。前期调研工作充足与否决定了整个毕业设计是否良性循环,要求指导老师督促学生加强完善前期调研工作,端正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对项目基地进行调研分析,对自然地貌、建筑古迹、地域文化进行考察;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防冲突当地民风民俗。
指导老师需叮嘱学生在调研中,特别对园林景观中的细部设计进行观察与分析,例如水陆交接处的驳岸设计、亲水平台的设计、堤坝游览方式的设计、景观小品的人性化设计等。并要求学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汇报调研心得,对优秀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优缺点,学会借鉴与创新。
二、指导学生树立设计理念,培养创新精神与文化价值
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设计主要问题之一是设计内涵不足,忽略了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培养[3]。有文化的设计才有生命力,任何设计作品都要有一定的设计理念,要培养创新精神和文化价值。指导老师告诫学生要善于挖掘文化精髓,体现更深层次的含义,才能提高人的品味与审美,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用简单的色彩拼图或植物造景就是对园林设计的表达。只有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的艺术作品才能为本民族的群众所喜爱、所理解,才易于使本民族的群众接受,越具有社会性,越能发挥社会功能,就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4]。要求学生对基地的城市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甚至城市精神、民族精神等多方面进行调研,挖掘与借鉴、吸收与创新。
要求学生遵循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4],对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抽取和转化,对地域文化精髓进行提炼和创作,对传统园林设计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方法等进行借鉴与创新,通过景观设计展现最大限度的表现力。设计理念可以采用历史文化元素、民族精神等等,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或地域特征,体现于共同文化上,内容与形式让人关心熟悉的,才能在心理上达成共鸣。
三、督促学生完善方案设计,注意细节设计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包括总平面图、总鸟瞰图、节点大样图及效果图、分析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方案环节,指导老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断地进行辅导和修改,督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一)第一次草图的设计要点
首先,要求学生对基地的场地、现有水文与植被、建筑小品等进行分析,在保留古建筑、保护原生植被、尊重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对水文条件进行利用,将园林打造成一个青山碧水、鸟语花香,有特色有文化的游览胜地。其次,要求学生对场地进行分析图制作,贯穿自己的设计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以及基地各出入口的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功能分析、交通流线分析、景观节点分析等。
(二)关注细部设计的重要性
景观节点设计、铺装设计、亲水平台设计、堤坝与滩地之间游览的可达性设计,以及其他人性化服务设计,都属于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关注的细部设计问题。
对景观的节点设计,要围绕设计理念展开,集中体现设计的中心思想,这一点是需要指导老师不断跟学生重点强调的。城市中的景观设施标志着历史与文化关系相辅相成,形成独特文脉和现代人文特色的景观[5]。通过节点设计表达该区域的功能性和设计主旨,一小见大,从而更好地贯穿全区域的设计理念。对该区域的中心景观小品、植物造景、地面铺装纹样、以及座椅的造型设计等,都要进行考虑,都要体现该节点的特色,从而展现整个园区的设计理念,体现一定的文化精神内涵。
(三)重视景观效果图制作的耐心培养
由于毕业设计任务量较大,学生耐心度不够,所以对于效果图的制作缺乏细节表现。效果图需要在sketchup、Photoshop等软件对植物、建筑、山石,以及水面、天空、飞鸟等运用抠图、色彩的叠加等表现技法,对基地进行场景模拟设计。效果图制作中对于植物种植,需要运用植物素材根据光影和透视角度,一颗颗调整种植,工作内容繁琐,对此项工作学生缺乏细心和耐心。指导老师需要叮嘱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强调植物种植在画面中的必要性,特别是主干道两侧的陈列式种植乔木,可以强调直线型道路的贯通性,强化曲线型道路的流动感,丰富画面效果。
四、提高毕业设计说明书质量,把握毕业设计最后一关
本科毕业生不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毕业设计说明书,都存在一些写作不规范、内容不具体、结构不完整,论文格式理解错误等问题。作为毕业设计最后一环,要求学生必须提高毕业设计说明书质量,给自己的大学时代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写作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围绕设计理念,阐述设计内容;并需阐明采用某种文化元素的原因、用意与出处,以及如何体现设计理念。写作格式方面要求学生规范写作标准,全面检验,严格把关,做到具体与完整。指导教师也需提高自身素质,高标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
五、结论
本文针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内容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特别提出要指导学生善于树立设计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并探讨设计具有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以期为风景园林毕业设计教学水平的完善与提高提供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金敏丽,钱奇霞.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08(6):267-270.
[2] 莫媛媛.基于地方高校转型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118-119,120.
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定义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外空间环境创造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他们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室外空间环境创造;景观资源保护。它的专业及核心是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其相关专业及知识包括城市规划、生态学、环境艺术、建筑学、园林工程学、植物学等等。其实在国外,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已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一部分,形成了教育、注册、培训、执业和继续教育等一系列完整的职业制度,也聚合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优秀的领军人才。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而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普通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极大地促进了景观建设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明确了景观设计的企业资质核准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景观建设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大部分景观建设项目的设计也由相应的设计单位完成。由于设计单位的人力资源需要,促使我国的大专院校纷纷成立了景观设计专业,而该专业又长期包含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诸专业设计之中。好话不多说,既然有这么好的就业平台,那么现在我国大学里的景观专业是否能为我们提供足够的专业技能呢?那就让我们走进两所大学,去看看他们特色的景观设计专业吧。
同济大学 景观学系
同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风景园林课程、创办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之一,该系隶属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前身为风景园林系,1990年代曾更名为风景科学与旅游系,2005年正式命名为景观学系。现设有景观学本科专业及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
景观学系具有48年办学积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构成三位一体的学科优势,形成以国际现代景观学为办学核心导向,融合建筑工程、农科、管理的独树一帜的景观学教育体系。2005年,在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盟(IFLA)等学会组织的协助下,景观学系主办了有99所院校机构参加的首届国际景观教育大会。
为了培养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人才,为培养面向整个国土、城乡生态保护与人居环境建设,培养掌握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景观资源保护、旅游开发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该系已形成围绕景观资源、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三大领域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资源学、景观生态学、风景区规划原理、建筑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应用、城市绿地规划、种植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园林工程学等。
景观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形成了围绕景观资源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三大领域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资源学、景观生态学、风景区规划原理、建筑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应用、城市绿地规划、种植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园林工程学等。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前身可追溯到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造园研究室。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和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1956年城市居民区绿化专业创建,1980年园林专业恢复招生, 1999年4月,风景园林学院正式成立,是我国南方地区第一所风景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现代思维”的规划设计人才为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为建成以风景园林为优势,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院。目前学院设有风景园林系、城市规划设计系、景观建筑学系等三系及五个研究所和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办公室。其中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园林、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方向,园林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据《2010中国大学评价》,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在全国110所开设园林本科专业大学中名列第二。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为江苏省高校首设专业,景观工程专业方向为全国首设专业方向。
风景园林学院的办学特色是以园林专业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将对全国的城市和环境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环境建设做出贡献。
本科阶段重在培养掌握景观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获得景观设计师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景观工程技术人才,也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型人才。以景观建筑设计系列课为专业主干课程。其中包括:美术、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景观设计初步、建筑学概论、景观生态学、建筑技术概论、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史、景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艺术及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I、II、III、IV等。
看到这里,或许是第一次听说景观设计专业的同学,是不是也略懂一二了呢?最后,还是找个业内人土聊一聊吧,欢迎笔者的神秘嘉宾张同学:
笔者:毕业院校?学历?是否有美术功底?
张同学:2007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2011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设计硕士专业,上大学前没有学习过美术,上大学后课程设计中有美术课程。
笔者:本科期间的课程让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
张同学:本科期间课程学习主要围绕风景园林理论与技术和园林植物展开。并且由于学校地处东北,所以我们学校的园林专业还特别注重寒地城市环境特点及植被特点,注重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交叉融合。但是这些课程都以基础知识为准,培养专业基本素质还是足够的,但若要学到更专业更前沿的知识,我认为研究生的阶段的教育很重要。
笔者:毕业后就业情况如何?你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吗?觉得未来发展潜力如何?
张同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班就业率有80%以上,另外选择出国深造或读研,本科生大多去房地产企业,研究生毕业以设计院居多,我现在就职于深圳一个甲级设计院,外企。现在每天的工作很充实,压力也很大,主要是不断地学习国外的新思路新设计,因为毕竟这个行业在国内还是较新,国外有很多可以参考的东西。当然这份工作收入尚可,在深圳硕士毕业的话一般设计院底薪都有6000以上,目前来看发展前景不错。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用地,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风景园林在现代都市中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闲暇时间的娱乐场所,还为城市的建设增添了色彩。然而,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土地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园林建设无疑会占据大量土地,这就造成与城市发展间的矛盾。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风景园林用地的问题。
二、风景园林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风景园林对城市的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会从根本上影响城市设计的思路,会导引着城市设计的方向,影响着城市建设的速度,能反映城市精神和文化的面貌。风景园林的基础构成元素―――植物,能减少城市有毒气体,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并能改善局部空气质量,消耗氮、消音减噪、吸附灰尘以及改善城市小气候等方面能发挥优化作用,还有助于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对城市人居环境起着净化作用。在城市设计中,专门规划设计园林绿化用地,正是为了发挥植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中需严格控制建筑、交通、广场铺装地面的比例,保证风景园林的绿化面积,降低公园建设土木工程化的倾向,保证公共空间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发挥风景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与施工应注意与人们之间的尺度,重视环境空间带给人们的亲切感与舒适感。但是我国一些城市的花园规划尺度过大,让人们感觉到排斥感。因此,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应注重温馨和谐的氛围,少一点敬畏与严肃,多一些生活情趣。
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1.建设用地指标紧张,规划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是实施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土地调控政策的主要工具。特别是原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功能区块的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已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拓展用地空间,确保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深受影响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过渡期生活问题。失地农民从土地征用到稳定就业有一段过渡期,必须设法解决此期间的生产生活问题;(二)是培训就业问题。当前征地范围内失地农民无田可种,而且其中大多数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无一技之长,就业比较困难;(三)是社会保障问题。某村征地农民在40至60岁之间,征地占土地总量的60%以上的,给予办理农村养老保险。全村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共计110多人,实际上保险80多人。农民失去土地后,粮食、蔬菜都要买,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基本生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计划生育、子女就学等生活保障问题更加突出。
存量土地闲置严重,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闲置土地即为空闲搁置而未得到利用的土地, 它会造成耕锐减、社会经济效益减少和诱发投机炒作等负面效应。当前扬州市经济发展迅速, 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增量建设用地增加趋势明显, 而缺乏对存量闲置土地进行利用,土地利用还较粗放, 也加剧了土地供需间矛盾。这些从一个方面说明城市城发展仍以外延式的扩张模式,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还不高。
4.园林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速度的不协调
一些园区对于土地的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不协调。它们或者是过快的估计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从而在土地的利用上极度浪费;或者是对城市发展的速度估计不足,使城市的一些基本设施和相关服务性产业的用地规划严重不足。开发区用地粗放发展与中国多数城市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虽然园林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同步跟上,投入资金受到限制,往往达不到要求,随之而来是单位土地投资密度低,土地利用率也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少。
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施工用地的施工主要包括:临时办公地点的设计、场地的平整、苗木的栽培方案、土地中土方的回填、土方放线、土质对施工的影响、地开处理、挖掘出土方的运输、土方填筑以及土地使用后续处理等等一系列土地问题。
解决措施
施工中地开处理
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采取机械作业和人工 作业相的方式。对宜于机械施工的区段,采取挖掘机和装载机配 合施工作业。对机械施工后精修细整和机械无法施工的区段,采取人工修整施工。土方运输:采用推土机、自卸车与人工方式进行。土方回填:依据种植要求,选择合格的种植土进行回填, 采取分层回填方式随压实保证回填土有一定的坚实度,确保工程 效果。土方填筑:绿化区域以满足种植要求为为原则,建筑区域 以稳定地基为原则,确保土方填筑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土方工程 施工完毕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核准。 主要控制要点:施工放线合理,坐标控制网放设科学,立桩牢固,不易破 坏;土质满足种植要求,符合设计要求;地形处理得当,表面平顺、自然,排水坡度合理,符合设 计要求。
2.施工过程中的放样定点
(一)施工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到现场核对,了解地形、地貌,并 确定放样的依据和方法。(二)按照图纸设计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坐标基准点,确立放样 基准点,对工程各分项工程分别放样。每次放样后需经监理工程 师核准。(三)用经纬仪或水准仪完成施工坐标控制网格放设,对所有基 准点立桩,复杂地形加密布设控制网。(四)放样时,对关键点位应特别做好标志确保交叉作业破坏后 的复样,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五)对完成放样的区段应进行复核,复核无误,报请监理工程 师确认合格后作为下工的种植工作面。(六)整个放样工序为:基准点确定-控制网放设-放线-复核使用-复核-使用。(七)主要控制要点:(1)坐标控制网布设合理,符合设计要求;(2)孤立木、模纹图案等定位合理,符合设计要求;控制点位标 志明显,交叉施工不易破坏。
3.加强城市土地产权立法建设
立法落后于实践是我国制度创新普遍而临的问题。我国现行土地权利的内容,主要由《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来体现,但是《土地管理法》立法的侧重的是以行政管理为主。它所设定的土地民事权利本身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土地权利规定的不够细,不够具体,不能有效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当前急需一部全方位的产权法来规范包括各种城市土地产权的内容、界区,调节各城市土地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在内的各种权益,以保障涉及城市土地的各主体、.各方面的权益不受侵犯。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园林建设中保证城市土地产权制度有效运行。
事先了解地的具体情况
造园的重要理法之一就是用地, 了解用地理法的主要做法就要首先了解地的具体情况, 与其他的地又有何不同。相地的含义有两个方面: 一是选择用地, 即择址;二是对用地基址进行全面勘踏。用地是相地域内的环境, 选址是相地域周围的环境。兴造园林的目的和用地实际现状是“因”, 设计任务是藉因成果。在设计任务书中, 现场分析相当于设计手法的伏笔。不要简单罗列、堆砌用地的一般材料, 而要将其视为设计先头工作的组成部分, 着重分析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利用有利条件, 避免不利条件影响景观效果, 充分考虑人文背景、人流趋向、面积的大小与容积率等现状问题。正确的用地是发展节约型园林的理念, 促成适宜的人居环境的根本, 更是连接古今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重要途径。
五、结束语
园林建设设计组要做好一切准备,考察好土地情况,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切实提供给游览者值得的观赏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建设会更加成熟,更加满足大众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园林美术是园林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绘画能力和提高审美水平的任务,但是对于园林设计薄弱专业而言,往往面临着课时少,任务重和学生基础差的教学尴尬。因此,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的园林美术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同时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林美术;园林设计;效率;教学
风景园林建设时间较晚,但它作为涉及到环境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学、动植物学、经济学、建筑学等众多知识的综合类学科,包含的学科门类却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园林美术课程作为设计类的基础课,常面临课时不足的困境,尤其在园林设计的薄弱专业,在课时、资源、基础等方面都面临很多困境。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抓大放小、提高效率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
园林设计的薄弱专业是指办学历史较短、条件较弱、影响力较低、生源较普通、通常不位于设计资讯和工作机会云集的省会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专业院系。这类院系的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面临很多困境,最大的教学困境在于学生多、基础差、课时少。另外,学生获得座谈、辩论、讲座、展览等校内提升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教学效果不容易,需要教师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做更多的工作,从现状出发,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用明确的目标和较好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知不足而勇进。
二、教学对策
(一)做好引入工作,针对新生心理,上好第一堂课
园林美术课程是针对新生而开设的,对于力量薄弱的专业而言,学生往往没有美术基础,对整个课程体系不了解,而且教师面对的学生较多,后期无法像强势专业那样给予较充分的辅导。因此,第一节课要从思想入手,不直接教绘画,而是先分析其专业形势、就业渠道,展示往届学生毕业作品,特别是展示优秀学生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差距及努力方向,并坚信差距通过坚实的训练是可以赶上的。就好像射箭,应首先绷紧弦一样,用一点时间先谈差距和方向,学生才有动力,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瞄准专业训练,准确规划教学内容
园林专业的美术主要为将来的规划设计做准备,它是设计表达的衔接课程。应使同学们掌握以绘画的方法储备设计素材,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绘画作品和周围景观环境,进而为提高设计水平打下基础,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绘画技法和审美水平。薄弱专业的课时量往往较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不可与强势院校一样花很多时间来夯实美术基础,而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重视入门级的线条和调色练习,把重点放在专业风景画的学习之上,大幅减少静物写生练习,尽早进入专业风景画的技法掌握中。具体的课程安排可以大致包含:线条练习、色盘练习、素描石膏几何体、风景要素单体的素描练习、素描风景画、风景要素单体的水彩表达、色彩风景画、观看画展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素描风景画和色彩风景画是重中之重,需对植物、石头、水景、建筑、配景等风景要素有侧重的分块练习和组合练习各几次,并通过临摹、照片写生和实地写生来进行全方位的锻炼,从而扎实专业基础,与后面的设计课程无缝对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将示范教学、讨论教学、作业教学、列书单、观视频等多种方式结合,授之以渔.于侧重传统美术,另一些专业教材虽有较好的风景画的内容,但阶梯性不强,不适合初学者的入门和进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课时多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线条训练和色盘训练使学生掌握入门级基本的用笔和调色方法,增强对园林要素和景观绘画的阶梯性专业表现。每一次授课要有阶梯性的目标,同时,要符合认知心理学,尽量选择熟悉的题材及关键的内容。如树木的种类繁多,要选取最有代表性,出现最多的树种,以及最好掌握最常规的画法来教,同时介绍少量其他的树种或画法,让感兴趣的同学自行学习。而建筑题材要选择最能表现透视关系和分区明确的典型建筑来画,兼顾其他的建筑装饰和形态,让学生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对相关的绘画技法和练习方法要讲透,多示范和举例。并且每次的课堂练习从内容上要彼此衔接渗透,前一次的练习要有下一次练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作为伏笔,下一次练习的主要内容在前一次出现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并再次包含后面的主要内容,如此连续推动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确保针对性教学,有效把握上课时间。
(三)重视巡堂指导的效率,充分利用教学时间
园林美术课程的课堂练习和教师巡堂指导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巡堂指导,可以发现学生的绘画方法和习惯上的不足。以给学生修改画作的方式,近距离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要点,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提高绘画水平的机会。对于薄弱专业的教师来说,受师生比的影响,一个教师往往要面对40名以上的学生。所以跟强势专业的小班上课不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最大的提高,不能均匀用力,否则无法满足任何同学的需要。进行巡堂指导时,必须要在指导的普遍性和重点性之间找到合适的结合点。1.个别指导要和分组指导、集中指导相结合,既要以点带面又要各个击破。2.个别指导时,要充分控制指导的时间,挑其最薄弱的地方,深入指导,甚至手把手地教学。对其他问题,则带过处理,口头讲解。3.对于专业风景画练习的课堂点评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可以根据作业完成的情况分级用力,比如对绘画水平较好的学生详细评讲和修改,并让他们指导其他档次的学生。这样既可以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也可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全部学生尽可能多地得到指导和评点。
(四)作业环节紧密相扣,充分调动学生能量
由于教学的时间有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也是课程设计的重点。首先,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每次练习要限定时间,对于按时完成练习的给予表扬和展示,其他同学给予鼓励。其次,保证绘画的连续性。每次课程均要留有课堂作业,作业量要布置合理(以能够做完,略感压力为宜)。为明确作业量,需先应弄清同时开设的其他课程的作业量和完成时间,合理安排。作业点评也要及时,为节省批改时间,可采用A、B、C、D为评分层次,详细批改两次(指出每个同学在作业中的问题和优点),逐渐只评分,不逐个批改。再次,对作业要分类讲解,比较突出的共同问题的作业放在一起,集中点评。全班出现的普遍问题要做成PPT,详细分析。同时,每次作业中的优秀作品可以粘贴在墙上供大家观摩,促进学习气氛的形成。最后,要及时表扬进步快的学生,鼓励学生相互评画和交流学习,既使课堂气氛轻松又能树立学习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
(五)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大力借用外部力量
由于薄弱专业课内讲座、大型展览的条件不如强势专业,教师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已有条件,明确内需,增加外援,增强学习效果。有如下方法可供借鉴:1.把握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各个心理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其理解能力、主动性和绘画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先易后难,先讲求趣味性、后讲求专业性的方式来安排进度和组织教学。2.有条件的话,可以请高年级的学生客串教学。请他们讲解园林美术和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园林美术的体会,推荐园林美术的学习资料。此举既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又可建立他们和高年级学生的联系,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3.与此同时,也可以与学校的相关机构和协会甚至是校外的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的专业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校的手绘比赛等),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比赛和训练结合起来。4.关注专业网站的相关竞赛,合理的组织学生参加,促进和校外同学的专业交流。
三、结语
园林设计薄弱专业课时少、学生多、基础差、教学条件一般等是很多教师面临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园林美术的教学不能采取强势专业的传统方法,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而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较为切实的教学策略,把握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讲求教学的效率,抓大放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作者:杨盛 张鸿 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学院生科院园林教研室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EB/OL].
[2]钟国庆.风景园林学科力量薄弱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7(5):7-13.
[3]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7(1):1-5.
[3]姚俊.对园林专业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63.
[4]张鸿.在建构中改进与创新——风景园林美术教学研究[J].当代艺术,2012(2):36-37.
1.相同的学科源头东西方国家的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从发展来说都是建筑学的一个分支,与建筑学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专业不仅在工作对象上相似,从学科传统上寻找,它们的源头都是建筑学。虽然景观设计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还很年轻,但从事这两个专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是相通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安排土地这件事上,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一直贯穿其中,只是这项工作由不同身份的人员从事着,没有正式称为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而是由建筑师扮演了这个角色。早期的建筑师承担了城市的选址布局、市政设施的构筑、建筑物的营造、甚至建筑内外装饰,包括自然环境的美化等营造人居环境的职责。我们可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获知,包括目前园林专业的工作范畴,原本也隶属于建筑学,也是由当时的建筑师承担的。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由梁思成发起,设置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称为造园专业,后来移至北京林业大学,改名为园林。因此,园林的早期经验就已植根于建筑学的传统中,包括后来分流出的与园林专业因学科定义发生过学术争论的景观设计专业,其基本概念和方法都包含在建筑学的范畴里面。
2.不同侧重的专业理论体系环境设计始于二战后,并迅速在欧美发展且受到重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是20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各大院校本科教学计划中,含有的设计历史理论课程基本上都是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现代设计史等。艺术设计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源于工业设计,而工业设计发展及其理论成果在中国比较滞后,甚至可以说是空白,因此目前中国的艺术设计理论与思想基础基本上是欧美传入,或受其影响非常深刻。在这种设计理论思想的影响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往中国景观或园林设计方向发展,在追求造园意境方面是与农林院校、建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是两个专业的学科的教育体系不相同。比如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其设计历史理论课程都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史、外国古典园林史、园林历史与理论,但不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前者偏向西方理性的形式与装饰化的艺术设计,后者偏向中国儒家学派含蓄委婉的场地设计。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由于不同的教育体系,不同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设计表达能力。在教学上,形成了在农林院校绿化设计会偏重一些,而在工科院校,工程技术、空间设计思维会偏重些,而在艺术学院,则美学的要求则更高些的现象。
二、系列课程改革的思路
针对以上的分析,在具有相同学科渊源,但同时又存在不同侧重点的教学体系的支撑下,艺术学院环艺专业景观(园林)设计方向的教学应该朝着发挥专业特色优点,克服缺点,即重视园林历史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避免流于形式的、缺乏功能考虑的装饰艺术设计的思路进行改革。
1.建立人居环境设计整体的思路人居环境设计的整体思路的确立,旨在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有意识地将整体环境要素放在一起综合思考,而不是单一、孤立地就建筑室内外装饰、室外环境设计。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设计其分量并不比室外园林设计轻,但是如果只留意园林而不去关心园中的建筑,甚至整个江南地区苏杭一带的街道、宅院,其园林的存在便缺乏依据与说服力,也有悖于江南地区宅园一体的事实。而传统园林专业教育中,偏重生态的自然环境设计,关乎园林以外的部分比重太小,比如园林建筑设计,学生可以完成建筑外观的设计创作,但是涉及到室内的装饰材料选择,工程装饰构造、风格设计等问题,就难以深入下去。相反的是,环艺专业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把握建筑及其室内的设计。因此建立整体的人居环境设计思路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加强学生对中国园林文化历史的学习与理解在参与实际项目中引导学生融入传统园林设计的文化精髓,有目的地进行具有代表本土文化的园林设计创作训练,弥补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重效果而轻内涵的缺点。园林一直以追求意境为最高境界,在设计作品中,融入本土历史文化,并以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既写实又写意的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3.培养建筑空间思维应该把环境设计专业中对建筑空间的理解与设计、装饰艺术的方法与技巧、各种体现形式美的元素、动静态五官感觉渗透到园林设计中,从而提高整个环境下园林包括景观建筑在内的艺术效果。对空间设计的把握一直是景观专业学生的弱项,把从建筑学专业和环艺专业中室内设计的教学思路借鉴到园林景观课程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建筑空间思维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筑与环境专业为例,该课程名为“景观设计”,设于第7学期,60学时,与“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并列为三大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作为这三门核心课程的前期准备,第5学期还设有若干学时的“空间设计方法”课程。
4.系统的课题设计必须强调的一点是,由于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的限制,环艺专业缺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这类课程教学,学生对规划方法和规范的不了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水准与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务必给学生增加这部分的知识点。在课题设计设置中,一般的教学方法都是从小庭院、别墅庭院做起,然后再到规模较大的公园、居住区绿地设计,在此基础上,补充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规划、城市广场设计,甚至是一些风景区的规划设计,适当增加规划原理知识点以训练学生的规划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设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5.系列课程的整合与优化环境设计专业内的景观设计方向的课程由于整个专业的学分学时限制,不可能完全开设出与正规的风景园林专业或景观设计专业相同的课程。景观设计方向的系列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开设的时候应该避免重复。如开设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就没有必要再开景观设计学基础之类内容相似的课程,浪费有限的教学学时。因此,应以开设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园林植物与应用(植物景观设计)、中外园林历史这三门核心课程为佳。结合环艺专业传统课程如中外建筑史、空间设计、建筑模型、3DMAX等的搭配,使其能够各自发挥专业特长和优点。景观设计方向的课程设置,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可以去掉某些针对性不够的课程,如家具设计。因为这门课程在不少院校是作为一个专业单独列出来的,在有限的教学学时里,有针对性地重点开设与室内外装饰设计相关的课程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设计师。把课程体系做深、做精,把节省出来的教学学时,用于开设景观建筑课程。其原因,一是该课程内容涵盖了如前所述的基本建筑的装饰与艺术设计方法,弥补了景观设计方向的对基本建筑设计造型的需要;二是该课程弥补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室内强、建筑外观造型弱的不足,有利于毕业设计选题的深化及完成(课程体系优化可参考表1)。通过整合与优化,合理配置,为毕业设计和就业时给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改革与执业资格考试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