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09:23: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TV14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以往的河道治理中,为便于土地利用,减少占地,主要只考虑河道的防洪功能,多将自然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将河道渠化,甚至将断面全部人工护砌,以减少糙率,增大过流能力。但河道直线化、硬质化河道消减的洪灾效益往往被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的生态损失所抵消,并导致浅滩、深潭结构的消失,从而产生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的单一和功能的退化以及河流自净能力的降低等后果。
一、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
城市河流受到用地、防洪、供排水等因素的约束,绝大多数的河道需要通过人工改造,因此城市河道系统应主要具备防洪排水、景观文化、生态环境改善等基本功能。
1、防洪排水功能
防洪排水功能关系到河流防护区的安全,河流的防洪标准决定了河道治理的标准。从城市发展的普遍经验来看,城市河道不仅要有能力排出过境洪水,而且要能够容纳流域范围内设计标准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因此,城市河道的排水能力要满足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效修正汛期河道内水位与流量的关系,降低河道周边防洪目标的洪水风险。
2、景观文化功能
城市河道的景观美感通常来自于知觉。狭义的景观美学重视视觉感受,重视河道空间布局、色彩效果、层次搭配等;广义的景观美学不仅重视视觉感受,而且更加注重听觉、嗅觉等各种知觉的体验,包括体验者头脑对整个知觉感觉的思考。从空间分布模式上讲,河流的条带型特征可以改变以地块拼接的城市地块镶嵌模式。人类是景观环境的构建者,环境中个体与社会群体对环境对象的审美判断,会随着时间趋同。
3、生态环境功能
城市河道的景观结构类型属于廊道,是上下游营养传输、污染物运移转化和水生生物迁移的重要通道。同时,滨水地区是城市生态敏感带,应重视植被群落的生态功能,尤其为各种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植物资源等提供栖息场所,这对维持滨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4、雨洪利用功能
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忽视了河道在雨洪利用中能发挥的作用。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但要防止洪水对城市的破坏,而且要尽可能通过城市河道用好雨洪资源,实现以丰补欠和雨洪资源。
二、河道准确定位是治理首要考虑因素
按河道承担的主要功能和自身水源的条件,并结合排水规划及成都市防洪总体规划,可以将主城区河道规划定位分为四类:生态河道、景观河道、排洪河道、区间排洪河道,作为今后河道改造治理目标。
1、生态河道
此类河道要适宜水生生物群生存,要有不间断的新鲜水源补充。河道有保障率较高的活水源补给条件。河道流速适中,在流速满足的条件下,可适量行洪,但不能对生物群产生破坏。须严格控制进水水质,不得污染,并可利用河道生物群对水质作进一步净化。其主要功能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排洪。
2、景观河道
此类河道有活水源补给条件,但保障率较低。河道不强求有固定生物群生存,但其水质要达到一定标准。河道断面宜宽浅,亲水性强。当河道缺少常流水时,可采用堰闸等工程措施,抬高河道蓄水位。景观河道可适量地调度一定清洁水源。景观河道要承担一定的行洪功能,在改造中可对断面形式进行优化,以同时满足夏季行洪、冬季景观的要求,并可在条件适宜的河段,建立港池,靠泊游船,形成局部生态环境。其主要功能为:景观、排洪。
3、排洪河道
此类河道功能侧重点在于防洪,河道无活水源补给条件。此类河道不要求有常流水,无须调配环境用水,枯期允许断流。其主要功能为:排洪。
4、区间排洪河道
河道主要功能是承纳市政雨水排放,属“有雨才有水”。河道多为现状农灌沟、自然冲沟,对此类河道,在建成区,须经充分分析论证,方可考虑盖板;对未开发区,应尽可能改为雨水方沟归人路面以下或绿化带内。其主要功能为:排洪。
二、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1、河道工程总体设计布置方案
河道治理首先应保证河流的防洪功效。根据河道主槽位置,利用中隔墙把河道分成两大部分,将中隔墙和其中一侧堤防的中间地带设置为洪水槽,可用来行洪; 中隔墙和另外一边堤防则可以规划成景观区,景观区主要用来蓄水。与此同时,河堤脚附近比较高的滩地可作为滨河生态绿地景观区,通过修建护滩工程,同时发挥防洪固堤作用。此方案既合理地解决了洪水、泥沙和蓄水之间的矛盾,科学地设置了滨河生态园区及蓄水景观区,又切实保证了城市河道的防洪抗洪功能,多适用于北方的泥沙型河流。
2、城市河道的平面设计
防洪是河道的第一功能,因此城市河道的平面设计应顺应河流的自然走势,河道岸线适量后退,尽量保留河道的河滩、岛屿、湿地等中间过渡地带,为陆生生物及水生生物保留足够的生存空间。人工开挖或城市内河河道一般属于景观或滞洪河道,水流速度较缓,在河道的平面设计中应避免等宽或是笔直的河道,可依据河道的自然走势设置曲折蜿蜒的水塘、水路,设计富于变化的河岸线,创设灵活、多变的河道模式。研究表明,一条宽窄不一、蜿蜒曲折的河道更加富有自然气息,更加灵动、活泼,更适合河道中水生生物的生长。
3、城市河道的断面设计
城市河道的断面设计要尽量保留河道中深潭与浅滩形态,不可固定河床,让河流拥有自身的摆幅度,重视水面的多样性。在河道的纵断面上形成纵横交错的深潭与浅滩,避免直线形态的横断面。河道的断面设计可结合现代园林设计概念,建设园林景观式河道,突出河道的绿化性及亲水性。传统的驳岸多是一墙到底的石墙结构,驳岸将水与人远远地隔离开来,既生硬又不经济。现代化复式断面较之于传统驳岸而言,更加地经济与人性化。在常水位以上的土坡种植杨柳、低矮灌木、草皮等植物; 在常水位处建造亲水平台,既美观又经济; 在常水位以下的河道采用护坡或是挡墙。复式断面不仅体现了绿色、生态、自然的设计理念,而且能有效节省投资,具有经济效益 。
4、材料选择及生态护岸
(1)护岸材料选择
传统河岸多采用刚性护面,湖岸、河岸、地面构成“二面光”或是“三面光”形式。现代化城市河道护面在满足水流冲刷的同时,还应适应河道水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这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河道设计。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研究人员研制出一些新兴的生态护砌材料。例如: 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研发的“随机多孔绿化混凝土”就是一种生态环保型河道护砌材料,它能改善河岸周边的生态环境、适应植物的生长,同时具有防洪等作用,现已被北方多座城市相继采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再如,绿霸三维柔性排水生态袋由抗老化、抗紫外线、透水性好的生态袋( 内置种植土) 同三维排水扣共同组成生态河道护面材料。可通过铺种、插播、喷播等方式种植草皮与植被并同土工格栅共同组合为加筋挡土墙,不仅能满足城市河道冲刷要求,而且更加生态、环保。国外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我们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参考、借鉴。韩国研制的“孔洞块体绿化混凝土”可在混凝土内种植花草。日本甚至能够在水下砌筑的异型砖块中设置鱼巢。
(2)生态护岸
河道护岸采用山石、卵石笼、干砌石等更加通透的材质既能有效防止流水的冲刷,又能在这些材料中间及表面覆盖土壤种植植物。在水位较低的位置即护脚处铺设适量的土工布,并在其上方随意放置大量的块石,注意块石堆放的边缘应自然而弯曲。之后在块石上铺上一层种植土,使其填满块石与块石间的缝隙。过水后,在块石的缝隙处很容易就能繁殖出大量水生植物。采用植物梢、木桩及辊相结合进行河道护岸也是一种生态、自然的护岸模式。在坡面可分层种植草皮、灌木、杨柳等植物,形成植物护坡工法。
5、因地制宜,植物造景
绿化河道应充分考虑景观植被的种群结构,利用时间、空间的艺术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河道景观,注重景观的质感变化、层次变化、季相变化及色彩变化,以适应当地城市气候及特点。在选择植物品种方面,应多选用当地植物。
结束语
每条河流功能、位置不同,治理措施也不同。在采取必要的防洪抗旱措施的同时,河流治理要改变过去渠化设计,注重多自然型河流建设,将人类对河流环境的干扰降低到最小,与自然共存,与河道特性、环境特点相适应,实现人水和谐。
参考文献
[1] 许大为,隋晓冬.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分析[J]. 低温建筑技术. 2011(01)
[2] 杨晨.关于南京老城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交互模式探索[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5)
[3] 王子朝.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治理工程设计要点浅析[J]. 陕西水利. 2011(04)
【关键词】防洪;城市防洪;滨水景观;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使城区及其附近区域的自然、文化和生态系统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防洪防汛任务变得更加艰巨。泌阳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部,南阳盆地东隅。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相分流,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泌水河穿城而过。“十一五”期间,泌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乘势而上,把“建城镇”作为加快“三化”进程的引擎,制定了“一桥两路三水四环五开发”的建设目标,坚持“一河两区、跨河发展”的基本思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形象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但是,泌阳县泌水河沿岸基于防洪要求的滨水景观设计还很缺乏,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居民和城市设施、财产的防洪安全保障,新时期的城市建设为防洪工程规划赋予了新的概念,它不仅要满足城市的防洪安全,同时要使工程本身融合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去,构筑成集生态、环保、现代景观于一体的城市规划设计观念,增强防洪工程的人性化,在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使之更贴近自然、生态,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工程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防洪工程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点缀。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域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滨水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它是以水系为中心,相对于周边实体界面而存在的一个空间场所,在这里水体和陆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成为特殊的城市用地。
1.防洪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1.1 城市滨水地段防洪区的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滨水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河流是难得的自然景观,湿地环境也是保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媒介,所以在滨河护岸的处理上,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实现由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的自然过度,避免生硬割断的处理方式。
1.2 提高滨水区的亲水、近水性。由于城市滨水地区防洪堤的建设首要功能是要满足防洪安全的需要,城市防洪中的景观工程要在重视防洪的前提下赋予景观建设更多的关注,以水利工程为载体,推动促进环境的改善;把水利工程学与景观设计学两者结合起来做,分级别计算流量,把常水位纳入计算范畴,把景观做到常水位,让河道常水位接近城市活动空间,加强景观的亲水性,这也符台人对景观的的心理需求。
1.3 更新观念,实现从人工治河向生态治河的转变。生态性是我们设计中需要注重的,将滨水绿地延伸至河道护坡,并与驳岸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增加了驳岸的宽度,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景观效果,营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生态环境,让整个工程处处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水体——堤防——沿水路——建筑(环境)四位一体。
1.4 协调的环境是滨水地区防洪堤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城市滨水区的水体是自然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合理存在,包含着生态的诸多要素。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划设计必须尽可能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并在规划设计使遭破坏的生态要素得到恢复。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让人尽量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存。
1.5 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原则。修筑堤防首要目的是满足防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在滨水地区城市防洪堤的规划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进行设计,对于重要工程的规划设计,除正常运用的设计标准外,还应考虑校核标准,即在常运用的情况下,洪水不会漫淹堤坝或堤顶或沟槽。
1.6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滨水地区防洪堤与景观规划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在滨水环境及堤防景观中的主体地位。从人的行为、心理、健康及文化等特征及需求出发解决人的亲水性、近水性,解决水体可视性、可达性、水睦的相隔性、生态要素关联性等问题,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泌阳县城区泌水河防洪型滨水景观设计构想
2.1 总体规划思路:拥河发展
随着泌阳的现代化发展,城市格局和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发展由以往集中在北岸“依河发展”模式,逐步转化为“拥河发展”模式。因此,泌水河将会由城市边缘的自然生态隔离带转变成为城市的中轴线,而泌水河两岸区域将会是泌阳城区未来的发展主轴、重要城市象征、核心城市开发空间。
规划原则: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安全泄洪,引水补源,形成网络,维护生态,建设景观。
2.2 总体规划目标:在确保河道行洪能力、保持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各河道余缺水量确定可调水量;通过水系开发贯通,推动内河清淤截污、绿化美化,真正实现河畅其流、碧水环绕,景色怡人的创业、宜居生态城市。
2.3 河堤景观设计
在现泌阳水河公园的基础上,北依防洪大堤将其改造成阶梯型涉水半岛式公园,这样水平面与人的水平视轴的俯视角随着级数下降而减少,视野的开阔感逐渐加强,使人能在不同的高度观水,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最低台阶处,人会与水产生整体感。逐级下降的断面形式使人们与自然水体形成一个连续的空间,人的视野可以顺着斜面飞出,从而在心理上引导人们向水边走去。另外,逐级下落的斜坡为岸上的人们提供了层次丰富的景观,缓解了水中泛舟眷‘被关注"的心理压力。在不阻碍行洪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合理设计每一阶梯景观的水平宽度,加宽平台步行道,依据汛期、常年以及枯水水位设置各个平台的高度,使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亲水活动,并能欣赏到不同的滨水植物景观。使整个“半岛”公园与大堤相连增加防洪大堤的壮观气势。
2.4 防洪堤两侧的整体化
在考虑防洪堤的景观时,最重要的是要把堤防作为河流周围生活空间的要素之一看待,处理成让人容易接近的结构,使防洪堤两侧形成和谐的空间关系。堤防是地面上建起来的结构,对堤防的背而就造成了不可视区域,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确保防洪堤两侧的便捷.提高视觉的整体感,达到协调的景观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对水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既要满足城市防洪和排涝建设的需要,更要结合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设计出安全,科学,生态,文化的滨水景观,这是城市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结合防洪来进行滨水景观设计,针对现在城市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景观规划开展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景观设计: 专业学科与教育[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关键词:河流;植物景观;永定河;北京
中图分类号:TU9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01-03
1 引 言
河道是一个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河道周边的滨水绿地对城市乃至整个区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北京城区的高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中多数河道水位逐年下降,甚者出现断流,河底及驳岸的生态环境也很恶劣,甚至出现了不少的倾倒垃圾、挖沙取土等现象。有些河道大搞形象生态工程,环境并未从实质上得到改善,而且植物景观生态也流于表象。针对目前北京部分环境较差的河道现状,以考察永定河石景山段为基础,提出关于滨河植物景观改造的一些建议。
2 永定河石景山段现状环境特征
永定河石景山段是石景山区唯一的一条天然河流。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河流污染开始较为严重,加之沿岸企业向河道内排放污水,以及大量挖沙,破坏河道基础设施,这些都使永定河及沿岸环境逐步恶化。现在已成为北京环境严重恶劣地区。
该河石景山段周边,还有例如像首钢、电厂、现代建材公司、燕山水泥厂、永定林工商公司等企业。可见永定河在石景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永定河现在面临的问题刻不容缓。
3 永定河的现状问题
由于附近工厂较多,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影响。永定河仅存的水流水质较差,河底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河堤路毁严重,沿岸广泛沙化,植物生存环境恶劣。
(1)河岸处理随意,缺少亲水性及特色。当前永定河河岸并未经过精心设计,仅有水泥板硬质驳岸。局部水质好的地方也没有亲水设施,更无自然净化水草等。使得整个河道沿岸景象光秃稀落,没有明显特色。
(2)植物景观缺连续性、系统性。河底、驳岸和滨水绿地植物无连续性,不成景观。与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理想植物生态系统相差甚远,河边的步行通廊无景可观。
(3)相关部门轻于建设,管理环节薄弱。近几年相关部门才对永定河的生态问题进行整治与重视,但是执行力度远达不到“母亲河”该需有的要求。相关部门的管理理念、认识还有所欠缺,应当提高。
4 国外相关案例分析与借鉴
4.1 巴黎塞纳河
塞纳河自19世纪开端以来,为了提高其航运能力,已在约纳河盆地修建水坝和水库,提高了塞纳河的水位。自1950年以来,从盆地上溯在约纳河、马恩河、奥布河和塞纳河本身已建成4座大型水库。这些比较浅的水库,周围有林地和乡村环绕,现已成为鸟类保护区和观光胜地。现在的塞纳河两岸,都种植着繁茂的梧桐树,从船上看过去,蓊蓊郁郁。树木与河岸的建筑和谐相伴,衬托出巴黎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
4.2 美国圣安东尼奥河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河道防洪工程的建设,圣安东尼奥河曾经逐渐丧失过自然属性,并对城市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2001年市政府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修改制定了河道景观设计标准,种植乔木为沿河道路提供遮荫;创造多样化的植物空间,种植上以自然生态为原则,种植乡土草本。在蜿蜒的河道外侧尽可能种植乔灌木和水生植物。同时种植区与植物密度与河道横断面拓展相结合,使河道泻洪能力不降低。
4.3 借鉴意义
(1)注重生态,结合自然条件进行修复与改造,以科学生态的方式保护容易受损的敏感脆弱地带;
(2)重视水体岸坡的生态要素,针对不同状态水体段生态景观进行不同构建;
(3)注重时空布局与周围景观协调,创造多形式的景观,形成良好的视觉感官效果。
5 北京地区滨水植物景观打造
5.1 滨水植物概述
我国利用滨水植物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识别、栽培到造景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我国古典园林滨水植物造景一方面讲究树种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培养整个河岸造景艺术。其中河岸造景艺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另一种是在更深的层次方面对滨水植物赋予许多的文化内涵,即讲究景物的意境。
5.2 北京地区滨水植物造景遵循的原则
(1)自然性原则。景观水体是由生命系统和多种生境构成的综合体,其生命力在于丰富多样。在永定河的生态复建中,遵循自然界生物共生的法则,运用丰富多样的物种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2)地域性原则。在物种选择与水体形态建设中,体现北京自然环境特征,并因地制宜,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的空间环境。利用滨水植物不同物种建立起错综复杂的平衡格局,这种格局有利于抵御外来干扰,可体现本地化优势。
(3)生态性原则。可将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科学成果运用到滨河景观中去,有利于水岸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河底――驳岸――滨河绿地连续的生态景观绿地。其中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是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的生态自然。
(4)持续性原则。建立新的生态,使得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从而改善环境,防止可能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并且控制灾情发生,以达到景观的整体优化利用。
(5)审美和实用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完成对历史和文化之美的完美组合,可以令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
(6)立体设计原则。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关注与兴趣。滨水景观设计中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6 永定河驳岸与河底及滨河绿地的建设方式探讨
为了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应增加自然群落式种植,适量种植耐水乔灌木。近期可结合已建成的防洪堤,采用垂直绿化手段,可在驳岸边缘种植攀援植物,亦可在堤边加种植池,植以藤本植物。长远的观点考虑,驳岸应采取生态的建设方式,改造纯硬质堤坝,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水平,打造人工构筑与自然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式的驳岸,可满足防洪要求,又可增加生态性。
植物由水边的草本植物自然过渡到岸边的灌木,呈现连续、自然的生态景观。
河底也应采取一定的处理方式增加河流的自净功能。根据洪水水位的河底,应采取自然的处理方式增加河流的自净功能;根据洪水水位的不同,河底还可做成河中湖的形式,水边由耐水湿的草本植物形成一条自然净化的通道。另外河边可增加耐水材料的栈道等休闲设施,增强其趣味性。河岸绿地采用植物自然群落式种植,与河底、驳岸的植物形成自然过渡。除发挥生态功能之外,根据周边的用地情况,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还应承担游憩和景观功能。
7 结语
以上是根据石景山段永定河流域的考察,进而引发出关于滨河植物建设的一些思考,从而提出的一些建议。北京地区滨水生态问题,是关系北京城市景观优美度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应针对每条河流各段特点,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设计。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不断研究实践,在保证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打造环境优美的景观效果。最终为人类在地球上的和谐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艳.杭州市区河道景观体系规划初探[J].中国园林,2008(5):1~6.
[2] 马志平.北京河道缘何屡治不清[N].中国青年报,1999-5-19.
[3] 贺言.永定河石景山段有望重新蓄水[N].北京晨报,2006-5-19.
[4] 马潮帅,张永平,李边卓,黄树森.永定河恢复治理刻不容缓[EB/OL].2008.12.
[5] 本市今年将斥资8000万整治永定河石景山段[EB/OL].2008-4-8.
[6] 周泽.关于永定河石景山段现状及治理开发的调研报告[R].北京频道 ,2007,11.
[7] 傅伯杰,陈立顶,马克明.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 刘建康.高级水生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9] 何志辉.淡水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0] 王国祥,李正魁.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修复――理论、技术应用[J].湖泊科学,2001(3):193~195.
[11] 傅伯杰,陈立项,马克明.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2] 黄廷林,宋李佟,钟健宏,等.人工浮床净化城市景观水体的实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7,39(1):30~33.
[13] 金波.谈园林生态经济与知识经济[J].江苏林业科技,1998(9).
[14] Siren O. Garden of China [M].New York: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49.
[15] 余琪.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构建[J].城市规划汇刊,1998(6):49~56.
[16] 于志熙.城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17]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18] 张大玉.对现代城市人性化空间创造的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1):11~16.
[19] 王佐.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活力复兴及对我国的启示[J].建筑学报,2007(7):15~17.
Suggestions on restoring and remedying rivers plant landscape in Beijing
―Based on survey Shijing Hill of Yongding river
Tan Ku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jing,10084)
关键词:小河沿子河;防洪治理;景观;水工结构;橡胶坝;防渗
Abstract: the movement of the small river bank son river changchun city flood contro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nagement in small river bank, reach the son of flood control works the upstream se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roat, if the river unsafe for downstream has built a threat reach. At the same time, the management in net reach on reservoir spillway dam under the moon lake scenic spot, the export of extension area, higher requirements on landscap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iver, i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lood control,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to consider. Rubber dam has ups and downs convenient, flood dam collapse after do not take up river flood section, do not affect the normal river flood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can beautify the urban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crease the role of urban landscap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overall design, including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rubber dam dam bag anchorage, rubber dam air and exhaust design, rubber dam base design, impervious body design and retaining wall design.
Keywords: small river bank son river; Flood control management; Landscape; Hydraulic structure; Rubber dam; Seepag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小河沿子河防洪治理工程概况
小河沿子河为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右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净月经济开发区农林乡孔家屯,流经逯家湾、小河台、净月镇、生物城,至南关区幸福乡原南郊电灌站一号闸入伊通河。原自然状况全河流域面积96.71km2,河长28.92km,河道平均坡度2.3‰。该河上游有净月潭中型水库,集水面积78km2,占全河流域面积的79.1%,水库坝址至河口段流域面积为18.71km2,河长14.4km河道平均坡度1.8‰。
在长春市城市防洪规划中,伊通河干流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支沟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因此小河沿子干流防洪标准设计标准采用50年,超标准洪水为100年。
本次治理河段位于净月水库坝下溢洪道出口至三星渡假村段小河沿子河谷地带,河道两岸地势陡峭,治理河道总长度613米。现状河道较顺直,河道宽度20m~40m,深2~5m,河道比降较陡,局部河段不足1/100。净月水库坝下小河沿子河段行洪断面较大,基本可以满足河道行洪,但是由于该段河道比降较陡,多年来,河水对两岸造成严重冲刷,使局部河岸形成险段,随时有塌岸的危险,对下游的道路、农田及居民的生命造成威胁。
二、工程总体布置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素有台湾日月潭姊妹潭之称,位于长春市区东南部,距市中心9.5公里,面积200平方公里,有水面4.3平方公里,风景人工林8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8.6%。被誉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林海",景区,群山环绕、绿浪排天、碧波荡漾、柏翠花红,含有30多个树种,堪称“亚洲第一大人工森林”,景区潭水面积达4.3平方公里。
工程区位于净月水库坝下溢洪道出口以下,属净月潭风景区的延伸地带,对景区的美化具有间接的影响。本次治理河段位于三星渡假村内,该渡假村属净月经济开发区的旅游渡假场所,一直以来游人众多,可是由于该段河道多年来疏于治理,杂草遍布、臭味四溢,对周围美丽的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也间接影响了渡假村的经济效益。 鉴于该段河道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考虑在河道上修建壅水建筑物,拦蓄河水形成观赏水面。
小河沿子河防洪治理工程设计包括防洪和景观二部分。防洪工程主要采用护岸、护坡形式,包括河道浆砌石护岸、净月水库溢洪道钢筋混凝土护岸及三维柔性生态护坡。景观设计考虑修建橡胶坝,即可以充气挡水,使上游形成一定的水面,美化环境,又可以塌坝过流,不影响净月水库溢洪道出口行洪,而且通过河道的治理能使汛期洪水通过溢洪道安全下泄,做到了河道治理与美化环境的有效结合。橡胶坝采用充气加压式,主要由动力设备和土建工程设计组成。动力设备部分包括管理房动力、照明工程设计、管理房自动控制设计;土建工程部分包括坝前护砌段、橡胶坝段、出口护砌及管理房。
三、小河沿子河防洪治理中的水工结构设计问题
(一)合理确定地下水位
水工构筑物的设计与地下水位的标高密切相关。由于地下水位未掌握好而引起结构选型错误及抗浮不够等工程事故也时有发生。地下水位不仅与土建设计有关,与水工设计也有关。
根据现行国家设计规范,地下水位应根据地方水文资料,考虑可能出现的最高地下水位。一般设计均取用水文资料的最高地下水位,在50年设计基准期内,一般水工构筑物地下水可变作用的取用按“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原则确定,并不考虑罕遇洪水的偶然作用。设计人员应详实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情况,未满足设计要求的地质勘察报告要求予以补充。要求考虑当地有无暴雨、台风影响,会否出现由于地表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高。
根据小河沿子河净月水库坝址以下的洪水组成,本次设计洪水计算:区间洪水由暴雨推求,区间洪水和净月水库同频率洪水的泄流量相组合的洪峰流量为工程处的设计流量。
本次设计采用由设计暴雨径流成果,采用水科所法、罗氏法、吉林模型法计算区间设计洪峰流量。以上三种方法计算成果比较接近,采用适用于本地区的罗氏法成果合理。设计正常高水位为221.20m,设计水位(p=2%)220.91m,设计流量(p=2%)为Q=41.6m3/s。
(二)橡胶坝坝袋锚固设计
本次设计,由于坝顶有溢流要求,因此工作坝袋锚固方式采用双点锚固。锚固结构采用穿孔锚固式,螺栓直径及长度计算:
计算公式:Qo=k1*To/n
式中:
Qo―每根螺栓承受的荷载,kN/m;
To―单位长度螺栓计算荷载,To=T*K;
T―坝袋径向拉力;
K―安全系数,取4;
k1―栓紧力和转力的影响系数,取1.75;
n―1m长度内螺栓根数;
d―螺栓直径,mm;
「σ―螺栓允许拉应力,取23.5kN/cm2;
计算结果:
对于螺栓长度可根据经验确定,一般螺栓埋深可取(20~25)倍螺栓直径。
设计穿孔锚固式锚固槽深0.15m、槽底宽为0.2m,槽顶宽为0.40m,槽内预埋直径φ27mm,工作坝袋预埋螺栓长度为0.78m,检修坝袋预埋螺栓长度为0.55m,螺栓间距为0.2m。槽底预埋宽度0.2m、厚度0.01m的垫板,垫板顶面两侧边缘沿槽长方向焊接φ16mm钢筋,钢筋顶放置宽度0.14m,厚度0.05m的压板,以螺栓固定并浇筑二期混凝土。
(三)橡胶坝充气、排气设计
1、充气设备的选择
橡胶坝坝袋容积为70.1 m3,设计内外压力比为1.2,橡胶坝高为2.0m,设计压力为2.4m,采用2台L30×20LD-1罗茨鼓风机,配Y160L-6电动机,功率为11kW,(鼓风机出口静升压力为3.5m,进口流量为8.5m3/min,)设计充气时间10.22min,充气通过鼓风机自动充气,排气通过电动阀门排气。
2、充气、排气管路设计
橡胶坝充气管直径为159×4.5mm无缝钢管,与鼓风机进气管直径相同,进气口设在管理房外,离地面高度大于1.5m,排气管直径为150mm,与鼓风机出气管直径相同,进入干管,再进入坝袋充气管,坝袋充气管直径均为150mm,充气管兼排气管用,在厂内开始埋于地下冻层以下。工作坝袋及检修坝袋均在坝底板内设1个充气孔,兼排气孔。排气阀设在充排气管上,安装在阀井内的管路最低点处,电动控制。
(四)橡胶坝底板设计
橡胶坝坝址处河道宽20m,考虑到橡胶坝边墙与上下游护岸的连接及泄流能力的影响,橡胶坝净跨度取20m,为单跨结构。根据《橡胶坝技术规范》要求,坝顶高程宜高于上游正常高水位0.1~0.2m,本次设计确定坝顶设计高程为221.40m,高出正常高水位0.2m,坝高为2.0m。为了不使河床中泥砂淤积在橡胶坝底板上,确保橡胶坝安全可靠运行,坝底板顶高程为219.40m,高于河床0.2m。底板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长23.8m,顺水流方向长为6m,考虑到管路布置及结构需要,底板厚度取值为0.8m,根据地质资料,底板开挖后遇淤泥质覆盖层,要全部开挖换填二灰土夯实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坝袋采用堵头式连接,考虑到防止坝袋在两岸边墙连接部位产生塌肩现象,在底板靠近边墙处2m范围内处理成0.1m厚斜坡。两侧边墩与底板呈整体式布置。底板内铺设充排气管路,底板下铺设0.1cmC15素砼垫层。工作坝袋采用双锚结构。
(五)防渗体设计
小河沿子河橡胶坝底板下为淤泥质,不适宜作橡胶坝基础,所以需换基处理,应全部开挖换填中粗砂。
为有效的增加防渗段长度,加大渗径,防止河床被淘刷,在底板上游设钢筋混凝土铺盖,铺盖段长6m,厚度为0.8m。为增加渗径,坝底板前后设有齿墙,齿深1.0m,满足橡胶坝的防渗要求。坝基满足防渗设计要求的渗径长度利用莱因法估算,即L=L垂直+1/3L水平>CH,式中C为莱因系数,查表可知地基为中粗砂时,莱因系数C=5,为上下游水位差,计算坝基渗径总长度L为7.46m,大于C=3m,因此坝基渗径长度满足要求。
坝基渗径长度确定后,进行地下轮廓布置。橡胶坝底板上下游侧设置齿墙,齿墙深1.5m,齿墙底厚为0.5m,底板长6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游宾格结构具有透水性,满足防渗排水要求。
(六)挡土墙的设计
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投资虽然相对较高,但其表面平整,抗冻和抗冲刷能力强,特别在洪水期墙顶过水情况下,耐久性好。本段护岸长度较短,设计推荐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方案。
钢筋混凝土挡墙护岸顶高程为221.70m,河底高程沿河道变化。挡土墙埋置深度为1.7m,满足抗冻要求。
挡墙顶宽30cm,迎水面垂直面,墙后回填中粗砂。距河底以上50cm处每隔2m设排水孔,排水孔为D50塑料管,一侧为砾卵石外包无纺布。
钢筋混凝土护岸设计断面:
挡土墙的高度是逐渐变化的,因此选择0+023、0+100、0+183三个标准护岸剖面进行挡土墙的抗滑稳定、抗倾稳定和地基承载力的验算。
1)计算公式:
a)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 C=(f×ΣG)/ΣE
式中:
f-基础与地基间的磨擦系数
ΣG-垂直力之和
ΣE-水平力之和
b)抗倾稳定安全系数:KO=My/MA
式中:
MY-抗倾力矩
MA-倾覆力矩
计算结果:
钢筋混凝土挡墙稳定计算成果
参照《挡土墙设计规范》4级建筑物,基本荷载组合抗滑安全系数查得[KC]=1.20,抗倾安全系数[K]=1.5;特殊荷载组合[KC]=1.05,抗倾安全系数[K]=1.4;地基允许应力比为2;由计算结果可知钢筋混凝土护岸挡墙稳定满足要求。
结语
工程的建设任务是通过对河道两侧河岸的加固措施,增加河道防洪的安全性,同时净化水质、美化周围环境,为当地群众的安全生产、安心生活保驾护航。通过工程的建设满足了河道两岸防洪的要求,主河槽满足相应标准的泄洪能力,同时考虑到工程所处位置的特殊性,设计中考虑景观设计的因素,使水利工程与周围景致相适应,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应有的防洪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SL227-98橡胶坝技术规范(2004年版)[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SL379-2007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关键词】城市河道 ;生态修复与保护;程序和内容 ;企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目 录
1.总则
2.术语
2.1城市河道、滨水绿带
2.2截污纳管
2.3河道疏浚
2.4河道治理
2.5驳岸工程
2.6生态驳岸
2.7自然驳岸
2.8自然人工驳岸
2.9刚性驳岸
2.10植物群落
2.11水湿生植物
2.12慢行系统
2.13水生生境
3.用词解释
4.修复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4.1一般规定
4.2具体规定
5.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
5.1一般规定
5.2具体规定
6.生态系统修复的程序与前期准备
6.1一般规定
6.2具体规定
6.2.1确定生态修复目标值
6.2.2现场调查
6.2.3调查资料分析、确定解决方案
6.2.4实施方案的预测与评价
7.河道生态修复规划
7.1一般规定
7.2具体规定
7.2.1水环境现状分析
7.2.2 提出修复与保护规划意见
8.河道生态修复设计
8.1一般规定
8.2具体规定
8.2.1设计文本方案阶段应编制的深度
8.2.2设计文本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的深度
8.2.3设计文本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编制的深度
9.水环境设计
9.1一般规定
9.2具体规定
9.2.1河道截污及清淤
9.2.2水质改善以及水生态系统构建
9.2.3水生生态系统管理与维护
10.河道滨水绿带景观设计
10.1 一般规定
10.2具体规定
10.2.1软质景观设计
10.2.2水生植物设计
10.2.3湿生植物设计
10.2.4本标准准荐的几种水湿生植物
11.河道生态修复施工
11.1一般规定
11.2具体规定
11.2.1河道清淤
11.2.2生态护岸构建
11.2.3河道绿地施工
11.2.4 重力式驳岸基础施工
11.2.5水环境施工
12.管养监测和生态修复的后评估
12.1一般规定
12.2具体规定
12.2.1水文、水质观测
12.2.2生物监测
1.总则
1.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有关美丽中国“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指导方针,统一和规范城市河道、滨水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全面指导和提高我司规划设计、施工、养管监测和生态修复后评估的科技含量,确保滨水生态修复工程的质量,做到现场调查全面、详实,设计理念先进、科学,施工程序规范、合理,养护过程及时细致,修复技术领先、经济实用,特制定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作业标准。
1.2 本作业标准适用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程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规划设计、施工、养管监测和生态修复后评估。
1.3 本作业标准是结合杭州市滨水地区综保工程多年实践经验,并考虑杭州市江、河、湖泊、湿地具体情况编制而成,同时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施工规程和规范要求。本标准中未包括内容,应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及规定执行。
1.4城市河道治理以区段河道为单元,结合当地河道、滨水绿地实际情况,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生物生态修复措施和园林艺术措施,全面做好流域内河道、滨水绿地治理、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以河道水资源、沿岸滨水绿地、生物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调整人为活动为重点,依次建设“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立面源污染控制、植被水土保持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将城市河道建设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
1.5河道治理工作,首要的工作是小流域内河道截留纳管、清淤工程;河道水系的自然流动;河床、驳岸生物栖息地的营建;河岸水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群落营建;河道水系中有毒有害的有机、无机物的及时监测和清理。
2. 术语
2.1城市河道、滨水绿带
杭州市所辖13个县市区内的公共河道、河道两侧绿线范围内的滨水绿地及其附属设施。
2.2截污纳管
截污纳管是一项水污染处理工程,就是通过建设和改造位于河道两侧的工厂、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宾馆、餐饮、居住小区等污水产生单位内部的污水管道(简称三级管网),并将其就近接入敷设在城镇道路下的污水管道系统中(简称二级管网),并转输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简言之,即污染源单位把污水截流纳人污水截污收集管系统进行集中处理。
2.3 河道疏浚
河道疏浚是按规定范围和深度挖掘河道或航道水域的底泥、沙、石等并加以处理的工程,通常疏浚的方法是直接用吸污泵、挖泥机和淤泥装运车配合作业,将其送到农村或垃圾填埋场作为肥料或者露天堆放和填埋。河道疏浚是开发、改善和维护河道或航道的主要手段之一。
2.4河道治理
河道治理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态-生物等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指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和调水等。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浊度、COD、SS、TP去除效果较好,对TN、重金属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日药剂用量较少。但该方法非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操作,计量控制不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生态一生物法主要包括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水生植物净化法及浮石作为生态河道基底材料+人工曝气复氧+高效微生物投放、天然卵石接触床+功能性植物等综合性生态一生物治理法等。
2.5驳岸工程
为防止水流冲刷引起塌岸及保持河岸稳定而建造的挡土护土构筑物(也称河道两侧边坡工程、河坎工程)。是一种具有保护河岸线的安全、控制河道走势变化、营造河道两岸自然景观所实施的工程措施。
2.6生态驳岸
指护岸具有“可渗透性、生态性”,是一种能提供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共生环境的护岸。是以土、石、植物等天然材料为主要载体的护岸,是各种具有生态型特征的护岸的总称。
2.7自然驳岸
指采用种植植被保护河岸、保持岸栖生物丰富和水陆交错带生态功能健全稳定的护岸。
2.8自然人工驳岸
指在自然护岸的基础上,水面线下采用松木桩、树根桩、活体扦插、干砌块石等材料,确保抗洪能力,水面线以上采用种植植被尽量强化绿化生态效果的护岸。
2.9 刚性驳岸
指需满足防洪抗洪要求,但确实无法采用生态护岸、自然人工护岸等而采用刚性材料砌筑的护岸形式,如浆砌块石、现浇混凝土等形式的护岸。(一般用于主行洪区或水流较为湍急的区域)
2.10植物群落
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稳定的植物种类的组合。例如一片森林、一个生有水草或藻类的水塘等。每一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2.11水湿生植物
水湿生植物是指在水分过剩环境中(包括水中、沼泽或岸边潮湿地带等)能够正常生长的草木本植物,具有种类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多样、景观效果突出等特点。
2.12慢行系统
沿河绿化带内以休闲、健身为主,兼顾城市交通功能的连续性的园路。园路在满足步行需求外有条件的,应考虑自行车通行并贯穿。慢行系统遇到桥梁时,应尽可能在在桥下修建可供人或自行车通行的构筑物,保持园路连续性。
2.13水生生境
本作业标准所指水生生境为适合生物生存的水生态地理环境,包括水系、驳岸、地形、植被、土壤以及光照、湿度等。
3用词解释
3.1执行本作业标准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执行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执行的用词:
正面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执行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3.2作业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4.修复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4.1一般规定
河道生态环境综保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养监测,应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十二字方针为指导,以“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证、水文化丰富、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为目标。
4.2具体规定
1)恢复、再创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首先应明确最终目标,要描绘出实现最终目标的详尽过程,必须要有详尽、科学的规划设计文本。
2)规划设计应防止作为生物生息的环境地被分割、干扰,应减少易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各类设施。
3)有条件的河道岸线应尽可能规划设计成缓变、弯曲,靠近河岸宜规划多空隙空间。
4)河岸尽量形成缓坡,水深富于变化,形成平缓而稳定的空间。河底起伏而有变化。
5)河岸宜形成自然植物群落,有绿荫。河岸缓坡至浅水区种植水湿生、中生观赏植物。多利用传统水利工艺,形成跌水、石笼丁坝群,保持有浅滩、深潭等。
5.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
5.1一般规定
1)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是使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与未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且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均衡的复杂过程。生态恢复的行动包括被动修复和主动修复,被动修复是指去掉或减缓长期的人类扰动活动,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恢复到原来的结构状态和功能。主动修复,是指人类参与安装设施,采取工程、生态、生物等技术措施修复河道结构,以使河道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2)河道生态系统修复需要对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特征进行有效调整。
5.2具体规定
1)尽量保护和创造水边的自然景观。
2)保护水域空间的生物多样性。
3)恢复和创造水流的多样性。
4)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5)保持水体、绿地的连续性,形成生态网络。
6)保持足够的水量,保持水域的净化能力。
7)保持一定数量的相对封闭、安全的野生空间
6.生态系统修复的程序和前期准备
6.1一般规定
实施河道生态修复的一般程序为;确定生态修复目标值—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确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的预测与评价—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生态修复的施工—管养监测和生态修复的后评估
6.2具体规定
6.2.1确定生态修复目标值
根据当地市、区县确定的河道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及业主的要求,确定河道生态修复切实可行的分级目标值。
6.2.2现场调查
实施河道生态修复的第一步,就是要调查引起生态系统恶化的原因。找出其影响自我恢复的人类活动因数。其内容包括面源、点源污染来源、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等。
1)河道的基础资料调查必须包含水文水质、污染物、底泥、驳岸、雨污口管线、滨水绿地建(构)筑物面积位置、植物群落分布、水土流失情况等内容。
2)现场范围的确定和空间尺度的设定,修复段上、中、下游三处水质取样,测定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和数值。
3)上游交接处水文水质、污染情况、整治情况及可能存在的污染隐患。
4)对调查范围内的明暗雨污口管线直径、来源分布、日均污水流量进行全天候监测、取样、记载、绘制详尽的雨污管线图。
5)对调查范围内河道淤泥的总量进行测点法估算,纵横3米﹡3米为一测点,插杆插到河床底,插杆淤泥痕迹为淤泥厚度N,其∑N的平均值为需清河道淤泥总量估算值。
6)基础环境的调查和制图,将调查结果添加在GIS图上,生成综合的生物生息水环境图,称为“水环境图”。
7)生物调查:植物物种清单及植物分布图的编制、动物物种清单和活动痕迹图、微生物菌种清单。
8) 调查完毕,必须填写河道地块现场调查表(见附表)。
9)调查成果宜采用计算机信息库管理。
6.2.3调查资料分析、确定解决方案
将现场所取得的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全部输入计算机。对各因素进行分解,绘制排列图或鱼刺图,分析造成河道污染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制定出具体解决的工程技术措施、生物技术措施、景观艺术措施、监测技术措施。
6.2.4实施方案的预测与评价
对解决各影响因素制定出的工程技术措施、生物技术措施、景观艺术措施和监测技术措施的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综合预测与评价。
7.河道生态修复规划
7.1一般规定
河道生态修复规划是对河道的水质改善、水土保持、动植物栖憩和绿化美化等方面进行的生态修复规划;是对沿岸的空间、设施、环境等进行生态规划,以创造优美、生动、特色的滨水生态景观。同时,规划文本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下,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植物修复、重构系统食物链、重建缓冲滨水绿化带、实施生态护岸、增加物种重建等一系列恢复滨水生态的方式、途径与手段。
7.2具体规定
7.2.1水环境现状分析
1)规划文本应有河道基本情况分析,包括河道起讫位置、长度、水流方向、河底高程、堤岸高程,上下游河道相互适应关系等。详细分析河道面、点污染源及截污纳管的可能性、分析驳岸类型、分析水生动植物现状。
2)规划文本应有现河道整治范围内水质指标COD、BOD、TP、TN、PH、溶解氧、氨氮、大肠杆菌、浊度、余氧、Pb、Hg、Cr、Cd、As、SS的准确监测数据;底泥指标TP、TN、Pb、Hg、Cr、Cd、As的准确监测数据。
3)规划文本应详细分析水质状况,明确引起水质问题和污染的原因及哪些水质指标超标。须有明确的水质改善相关内容和解决措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有水系引水相关内容,并应对所设计的水系现状及规划生态水量进行分析和确认。
4)规划文本应有河道不同频率洪(枯)水位、常水位、历史最高水位、流量、持续时间,汇水面积、泄洪出路以及配水点与配水水量、闸门、排灌泵站等水利设施情况等等内容;现有防洪与排涝设施、抗洪与排涝设计标准等资料。
5)规划文本应有河道现状的驳岸结构形式稳定性、生态性分析,明确规划的区段驳岸结构形式。
6)规划文本应有与河道相连的城市雨水口、初雨处理设施等现状图和资料。
7)规划文本应有沿河跨河的各类地下管网、架空管线、跨河桥梁等市政设施的管径、标高等资料。
8)规划文本应有设计范围内胸径10cm以上乔木、已成型稳定植物群落的准确定位图纸,水湿生植物分布图等资料。
7.2.2提出修复与保护规划意见
1)规划文本应针对具体规划的河道,分析现状及规划年生态环境水量状况,通过对本水系及边界配水量的分析,提出设计河段环境水量是否满足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需提出局部改造措施,包括工程及生态措施等。
2)规划文本应对河道面、点污染源提出可实施的截污纳管、清淤规划意见。
3)规划文本应对如何维持水深,确保稳定、清洁的上游流水,确保大地与河流的水循环提出规划意见。
4)规划文本应对如何用工程技术、生物(水生动植物、微生物)技术、景观艺术措施,改善和提高现状水质提出规划意见。
5)规划文本应对如何保存已有围堰并修景(保护用水功能),保护和再生水路边界部分的乡土植被、滨水植物群落景观提出规划意见。
6)规划文本应对如何保护、恢复流路的蜿蜒、浅滩、沙洲,保护和再生草木繁茂的原生态自然河岸提出规划意见。
7)规划文本应对环境设施尽可能使用环保天然材料,充分考虑与景观的融合性提出规划意见。
8.河道生态修复设计
8.1一般规定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设计成果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力求河道形态自然化,以曲为美、滨水环境宜人化、配套设施人性化。
2)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设计成果应优先考虑保护和改善河道水质环境,促进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并兼顾河道的其它功能。
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设计成果应结合实际情况,在满足河道功能和整治效果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
4)坚持和谐安全原则。在确保水安全的基础上,应保持河流的自然生态,设计成果应实现人水和谐。
5)坚持共享开放原则。应整合贯通滨河绿带,有条件的区块应尽可能设置慢行系统。设计成果应营造广大市民都能享用的开放空间。
6)坚持文化特色原则。设计成果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河道景观和历史文化特点,利用建筑、桥梁、绿化等营造每条河道的自身特色。
7)设计成果应当与城市相关规划做好衔接,有航运要求与旅游需求、有文化底蕴或有其他特殊要求的要结合相关规划,进行相关专项设计。
8.2具体规定
8.2.1设计文本方案阶段应编制的深度。
方案阶段应当提供总体彩平图、具有代表性的局部鸟瞰图、典型的景观断面图和重要节点效果图,以及其他必要的功能分析图表、文字、说明、估算。
8.2.2设计文本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的深度。
1)初步设计阶段应对河道平面线形、断面、驳岸类型、河岸绿地主要植物品种和河道主要净水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比选。
2)工程护岸线的确定应以河道规划蓝线为基础,满足行洪排涝的需要,综合考虑现状护岸线情况、防洪过水断面要求、通航要求、工程投资造价和工程实施难度等因素。
3)平面线形在规划用地范围线内,满足行洪排涝的基础上,绿线边际可适当弯曲,使河道与绿化带有宽有窄,线形活泼。原有护岸新建、改建的河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护岸连续直线段不宜超过100m。并应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尽可能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
4)河道断面的选择按其形成原因分为天然河道断面和人工河道断面。人工河道断面分为梯形断面、矩形断面、复式断面、混合型断面等。新建河道一般不宜采用矩形断面。采用人工河道或对天然河道断面调整时,河道断面应按照因地制宜、满足功能要求的原则进行选择,综合考虑行洪、用地、景观、管线、地质、地形、交通、管理维护、造价等选择合适的河道断面型式。不同的地段宜采用不同的断面形式,避免河道断面的规则化和型式的均一化。
5)驳岸顶高程应根据洪水期最高水位,并考虑安全超高(一般为超高0.3 m);复式断面的慢行系统、清水平台高程应根据河道的功能特点,尽量与常水位贴近,通航河道宜设置在常水位以上0.5m,一般河道可设置在常水位以上0.3m。
6)在用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采用梯形断面、复式断面或混合型断面,并应尽可能放缓边坡,坡度一般宜缓于1:2.5~1:3.0,以利于生态景观建设。
7)对于用地条件局促的河道或者亲水平台、游船停靠点等特殊河段,可采用矩形断面、分级矩形断面。
8.2.3设计文本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编制的深度。
1)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详尽绘制、标注、说明;河道平面线形、河道断面、河道驳岸、植物品种、园路、清水平台、园林小品、铺装、园林建(构)筑物、夜景灯光等的尺寸和做法,净水设施、设备的型号,生物菌剂、水生动物的名称和投放计量、投放时间。
2)河道纵横向剖面图标注
河道纵向剖面图(沿河方向):应标注断面设计的基本参数,包括现状河底线,设计河底线,常水位线、设计洪水位线,护岸顶高程线等。
河道横剖面图:应标注断面设计的基本参数,包括现状地面线、设计断面线及坡度、常水位、设计洪水位、护岸顶高程、宽度,慢行系统高程、宽度等基本参数。
3)河道驳岸与堤防设计
(1)驳岸与堤防设计应首先根据河道水文特征,从保护城市的特点出发,确定堤防与驳岸工程的设计标准。
(2)护岸型式按材料分为自然护岸和自然人工护岸。
(3)自然人工护岸包括植物护岸、松木桩、树根桩、干砌(浆砌)块石护岸、混凝土(混凝土预制块)护岸、多孔混凝土护岸、钢丝石笼护岸、人工合成材料护岸等。
(4)浆砌块石护岸、混凝土护岸为刚性护岸,新建、改建护岸原则上不宜采用。若在停靠点等局部特殊河段可以采用刚性护岸,但其在整个河道护岸中,所占比例不宜大于10%-15%。
(5)护岸型式的选择应根据河道所处周边环境确定,并结合河道定位,结合水文、地质、地形、施工、景观生态、管理等进行技术方案比较。优先采用自然护岸、植物护岸及多孔材质护岸,创造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条件。
(6)护岸建设应结合绿化种植,营造自然生态景观。对有条件的河道常水位以下应设置鱼槽砖,为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创造条件。
(7)在人流密集区域,易发生游人落水河道,其护岸型式应考虑游人落水后的自救,如设置退台式护岸结构,或采用表面多空隙的护岸结构,方便攀爬。
(8)对原有护岸的保护和利用,应在充分调查分析,比选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改造方案,其改造方案应首重生态化改造,并经济、合理。
(9)护岸基础处理必须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要求。
(10)河道整治应对不满足景观生态的老挡墙、老驳岸同步进行景观生态处理,对于满足使用要求的驳岸,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①削顶。对老挡墙进行削顶处理,然后进行绿化景观处理,如种植灌草,设生态袋挡土种植等。
②遮挡。通过在墙顶种植垂挂植物、墙前河底种植水生植物等方法,遮挡老挡墙、老驳岸。
③喷播。在老挡墙、老驳岸表面挂网,喷播生态种植基,进行绿化景观处理。
9 水环境设计
9.1一般规定
水环境设计包括河道截污及清淤、水质改善以及水生态系统构建。水环境设计应具备浙江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认可证书(环境生态和废水)。
9.2具体规定
9.2.1河道截污及清淤
1)设计范围内的所有沿河排污口,必须截留收集后全部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无市政管道可接时,应按每300-500米设置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经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2)河道生态修复设计文本中的所有污染源应有分析章节,并设计出污染源治理措施。
3)河道生态修复设计文本中应有河道具体清淤设计方案。
9.2.2水质改善以及水生态系统构建
1)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主要应针对生物和环境,设计文本应提出具体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保证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顺畅,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自我健康、持续发展。
2)水生态系统构建措施主要包括水生境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与维护措施。
3)在断面设计上,结合鱼类、水生昆虫、水湿生植物生存所需空间,在总体上满足水工要求,局部增加水下微地形的塑造或设置潜水式推流增氧设备,形成不同的水流环境增加水底含氧量。
4)在驳岸构造上采用硬质驳岸和软质驳岸有机结合的方式,充分考虑立地条件,确定硬质驳岸与软质驳岸的比例、构造形式等,尽可能设计成适宜水生生物群落生存的驳岸形式,保证水体-大气-生物间交换的畅通。
5)护岸材料上可设计采用鱼槽、生态砖、种植穴、生态袋等生态材料。
6)生态功能特别重要的河道或某些河段,应避免硬质化驳岸,宜设计使用抛石、大块石、木桩等护岸形式,为水生动植物保留生长空间。
7)在植物群落构建上,可根据环境塑造水流形式、水深情况,设计适宜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有益微生物菌群组合,形成动植物和微生物共存的基础;通过构建稳定的水生植被群落,抑制外来物种和有害物种的入侵,抑制浮游藻类的疯长。
8)对植物群落应结合管养措施进行定期清理、修剪,加强管理。
9)针对不同水体,宜构建完善的水生动物群落。应根据现状群落和水环境,通过投放、加强宣传、管理等措施,增加鱼类、两栖爬行类、昆虫、底栖动物等物种的多样性。
10)针对河道不同形态、区位、人文等特征,应构建不同的乡土植物群落、观赏植物、鱼类、昆虫等生态景观区,将生态建设与景观建设相融合。
9.2.3水生生态系统管理与维护
1)设计文本中应对河道的生态系统提出管理和养护意见。
2)注重景观性、休闲性的水系和生态型水系的某些河段,可布设垂钓、游船等休闲项目,但不得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安全。
3)设计文本中不得采用有害外来入侵物种,如水葫芦、巴西龟、福寿螺等。管理部门应对发现的有害入侵种及时进行清理,防止外来入侵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4)设计文本应制定针对生态危害爆发的应急措施,设计有效的监测系统,保证水生态系统长期有效运行。
10.河道滨水绿带景观设计
10.1 一般规定
河道滨水绿带景观包括软质景观设计、硬质景观设计以及夜景灯光设计。软质景观包括地形、水系与植物等;硬质景观包括驳岸、园路、铺装、建筑小品、景观小品等。夜景灯光设计包括功能性照明、观赏性照明(植物绿化照明、小品及建(构)筑物照明、驳岸、桥梁照明、水景照明等内容)。
10.2具体规定
10.2.1软质景观设计
1)绿化范围应有清晰的边界,河道绿地一般以绿化植栽与地形作为河道边界。
2)地形设计作为河道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应有利于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同时还能够组织各种园林空间,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3)绿化设计的内容应根据适用对象和所处位置兼顾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应根据本区域立地条件(气候、水文、土质等)以及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物种选择。选择适合河道立地条件的乡土植物,以及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并已广泛应用的外来物种,不应引用未经引种驯化或可能产生生态危害的外来物种。
4)根据河道分类,以生态修复为主的河道,按简单设计处理,胸径>20CM的原有大树尽可能保留,并补栽净化水质能力较强的水湿生植物和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应用少量观赏性树种;有一定的观赏、游憩功能的河道,应选择观赏性较强的乡土植物与引进的观赏植物为主,在重要节点上注重复式植物群落配置;多功能综合型的河道,应按公园与游憩绿地的要求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植物配置,同时还要在植物空间与植物意境的塑造上,对植物品种进行精心选择。
5)植物种植设计说明中应标明对种植土壤的要求,水湿生、中生、旱生植物品种选择应有区域针对性,并有控制生长范围的措施。
10.2.2水生植物设计
1)水生植物的选择
在相应水位条件下,应选择能最佳吸收水中不同污染物的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完善水生植物群落,提高水体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常水位至30cm水深处建议应用挺水植物。常水位以下30cm至50cm处建议应用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建议种植在50-70cm的水深区域内。浮水植物在流动的河道内极易快速扩张,应有扩张控制措施。
2)水生植物的标注
设计图纸应建立规范、完善的水生植物标注系统,植物材料清单内应标明水生植物的名称、水深适应性、种植规格、种植密度等相关信息。有特殊种植要求或者养护要求的水生植物应在材料清单后单独列出。
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还应标注水深适应范围,水生植物设计规格的标注单位,丛生型的为?芽/丛,散生型的为株。设计规格为工程竣工验收时的植株规格。
3)水生植物的配置形式
(1)应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种植位置、种植密度,为水生植物的生长留有一定空间。一个水生植物的小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抗性与生长速度应相对一致,避免物种间竞争太厉害导致优胜劣汰。
(2)应充分考虑平面布局、立面层次、色彩搭配与季相变化,营建诗情画意的水生植物景观。
(3)平面种植形式以小面积片植为主,适当丛植点缀,边缘线要有曲折变化,切忌沿岸线均匀、等距地带状平行栽植。
(4)应注重色彩的搭配,着重考虑春季萌发时的叶色变化,以及叶色和花色的组合,丰富水景的色彩。
(5)应充分考虑季相变化,适当配置常绿水生植物。
10.2.3湿生植物设计
1)湿生植物的选择
应根据相关计算,在不同水位条件下进行湿生植物的选择,通常在正常低水位与高水位之间,选择较耐淹植物,在正常水位与1-2年一遇的洪水位之间选择耐淹树种(耐淹时间<20天,耐淹高度<40CM),在1-2年洪水位与5年一遇洪水位之间不得选择不耐淹树种。
2)湿生植物的标注
湿地植物应标注极限水深或是极限耐水淹时间。同时应根据植物种植空间、阳光、土壤水分、空气湿度的不同,区分种植阳性湿生植物与阴性湿生植物。
3)湿生植物的配置形式
(1)应根据湿生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种植位置,以木本类、灌木类植物为主,地被与草本植物为辅,在湿生植物种植区忌大面积种植草皮。
(2)设计应充分利用湿生植物种植区树木的临水倒影与向水生长特征,在树种树形和花色的选择上重点考虑。
(3)水岸边坡采用挡墙时,在湿生植物种植范围的,应选取攀援与垂挂的湿生植物对挡墙进行遮挡。
10.2.4本标准准荐的几种水湿生植物:
1)湿生植物:蒲苇、糯米团、紫芋、八宝景天、花叶美人蕉、冷水花、姜花、阔叶韭、薏苡、萱草、旱伞草、醉鱼草、柽柳、大叶柳、东方杉、落羽杉;
2)耐水湿木本植物:南川柳、垂柳、银牙柳、枫杨、水杉、东方杉、湿地松、水松、池杉、意杨、乌桕、枸树、枸骨、栀子花、老鸦柿、木芙蓉、夹竹桃;
3)挺水植物:千屈菜、常绿鸢尾、菖蒲、梭鱼草、再力花、水葱、芦竹、芦苇、花叶芦苇、水鬼蕉、纸莎草、慈姑、香蒲、水蜡烛、菰、荷花;
4)浮叶植物:睡莲、中华萍蓬草、凤眼莲、粉绿狐尾藻、水罂粟、槐叶萍、黄花水龙;
5)沉水植物:海菜花、苦草、伊乐藻、金鱼藻、水车前、轮叶黑藻、菹草;
11.河道生态修复施工
11.1一般规定
1)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园林及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资质证书)及完备的专用施工机械设备。
2)必须严格按经报批的施工图施工。
3)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执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SL534-2013、《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浙江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33/1068-2009)等国家、地方相关规范和规程。
11.2具体规定
11.2.1河道清淤
1)河道围堰、抽水
每一施工段适宜的围堰间距为200M左右,过长过短都极易引起施工效率的降低、投资的增加和安全监测的失控。围堰宜采用袋装黏性土叠筑,迎水面铺编织袋(彩条布)防渗并用袋装黏性土压实编织袋底部。袋装黏性土叠筑时须做到排列整齐、密实。围堰顶宽0.6M,两侧边坡1;0.75,围堰高度应比正常水位高出0.5-1.0M。
宜采用2台¢120污水泵不间断地抽水。抽水期间应对驳岸的稳定性进行定时监测,并有应急抢险方案。
2)水准控制点引测和布设
对业主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提前48小时报告项目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复核,核实后的数据应由项目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共同签字,作为工程测量的基础。根据河道清淤的需要,引测和布设若干个水准点,并采取措施保护好作为河道清淤设计高程控制的基准点。
3)清淤
(1)合理选用河道清淤施工方案,应密切监控原有堤防、护岸的位移、沉降变化。
(2)围堰内河水抽干后,宜用吸污泵将表层淤泥直接吸到灌车上,运至卸土点堆放。下部淤泥(含垃圾、石块)宜采用EL240B长臂反铲挖掘机挖河底淤泥和渣土,渣土车装运至卸土点。
(3)河道清淤必备施工机械;挖掘机、工具车、运输罐车、渣土车、潜水泵、污水泵、吸污泵、柴油发电机、高压水枪、测量设备。
11.2.2生态护岸构建
根据断面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护坡式和直立式两大类:
护坡式结构(与水面有较大倾斜角):
1)自然原型+植物护岸
施工方法:保持河道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如柳树、杨树、杉树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根系发达、喜水特性的植物),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
适用范围: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土体较稳定属粘性土壤;水流流速不大于1.5m/s。
2)混凝土框格梁护岸
a. 施工方法:在护坡坡面用混凝土(>C20)现浇筑成网格状的护坡梁,再在框格中填土、种植。
适用范围:坡面土体易流失,河道水流流速较大(1.5~2.0m/s)。
b. 施工方法:在整平的护坡坡面上现浇或铺砌预制的绿化混凝土块(>C20),并利用绿化混凝土的大孔隙率进行绿化种植。
适用范围:坡面土体易流失,河道水流流速较大(1.5~2.5m/s)。
生态砌块护坡(内灌缓释放营养基质)
施工方法:在整平的护坡坡面上铺砌各种生态砌块,并利用生态砌块的大孔隙率进行绿化种植。
适用范围:坡面土体易流失,河道水流流速较大(1.5~2.5m/s)。
干砌块石护坡
施工方法:在整平的护坡坡面上砌筑块石护坡。干砌块石护岸一般与其他生态护坡
结合使用,常水位以下采用干砌石坡,以上采用其他型式的生态护坡。
适用范围:坡面土体易流失,河道水流流速较大(1.5~2.0m/s)。 5)土工袋护坡(生态袋--无纺织高分子合成材料)
施工方法:在整平的护坡坡面上铺砌土工布袋,布袋内填土,并加入营养液、肥料等。植物种子也可加入布袋,或者采用布袋表面喷播、插播等方式绿化种植。土工袋采用生态标准扣将袋子互相连接自锁。
适用范围:坡面土体易流失,河道水流流速较大(1.5~2.0m/s)。土工布袋不宜用于水下0.5m水深以下,否则植物难以生长。直立式结构:
1)松木桩护岸、树根桩护岸
施工方法:利用松木桩密排插打或结合竹木篱笆、树根桩结合压顶横梁挡土护岸。
适用范围:河道水深较浅,土质较好的河道。2)干砌直立驳坎(水量不稳或绿地面积不够的区域)
施工方法:以卵石、乱石、块石等材料干砌成直立驳坎挡土。保留干砌块体的缝隙、孔洞,为河流与大地之间架构水循环通道,保证水、气的渗透顺畅,并为生物提供繁殖和生长环境。并可在常水位上下位置设置植物种植槽。
适用范围:河道两岸用地受限,石料丰富、护岸高度不大,一般在3m以下,河道基础经处理承载力较好,一般达到120kPa(1千帕(KPa)= 102Kg/m2)以上。
3)石笼护岸
施工方法:运用一种经特殊处理后既具有一定强度,又具有不生锈,防静电、耐腐蚀功能的涂膜钢丝,经机械编织形成蜂巢格网箱笼后,充填石料,垒砌成挡墙。可利用石料填料间的空隙充填泥土,为植物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使挡墙不仅能挡土、挡水,又可形成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
适用范围:河道两岸用地受限,石料丰富,结合墙体加筋,一般的河道地质条件均可适用,对于淤泥质土,基础经处理承载力一般需达到120kPa以上。4)生态砌块驳坎
施工方法:迎水面利用生态砌块砌筑挡墙挡土,砌块后加筋保持挡墙稳定。生态砌块目前国内有很多,且多数均申请专利。但基本都是采用混凝土预制而成,只是形状、大小不一(生态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加入酸性基质)。
适用范围:由于砌块基础较小,因此,对基础要求较低,一般的河道地质条件均可适用,对于淤泥质土,基础经处理承载力一般需达到100kPa以上。 11.2.3河道绿地施工
1)河道滨水绿地施工应严格按图施工,并符合国家、地方相关规范和规程。
2)根据河道水位的变化幅度和地表水流向,分品种确定植物种植深度,以免烂根。
3)建(构)筑物基层处理:河岸回填区的地基基础应区别对待,所有回填区人工分层夯实必须达到90%,并进行分层环刀取样,每层取样后进行试验;若遇弹性土、流砂土等,必须作换土处理。
11.2.4 重力式驳岸基础施工
1)基坑排水。由于重力式护岸工程的基础埋深较深,因此,基坑排水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常受到雨水、下水管道、潮水等因素的影响宜采用明沟排水,在基坑底部周围开挖边沟、导流沟,将渗水引向集水井排水;另一类主要受到地下水的影响为井点排水,宜通过机械设备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高程以下。一般情况下,为确保基槽的开挖,保证底板浇筑质量,井点排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选用轻型井点设备,布设时必须参照施工地段的水文地质资料,根据井点规格、基底标高确定立管管底标高。
2)地基处理。在开挖基槽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粘土夹层,必须将软土层全部挖出,把基础置于硬土层上,但如果软土层较厚时,就必须采用垫层法处理。这是重力式护岸常用的方法,垫层所用的材料一般选用碎石垫层,其宽度应为基础宽度加上20CM,碎石垫层的厚度一般在0.2m~0.5m,施工时要将其夯实。
3)浇筑基础。基础浇筑是护岸工程的重要工序。材料进场必须通过监理人员验收,块石须石质坚硬、无裂纹,厚度不小于20cm,重量不小于30kg。水泥选用必须要有质保书。黄砂宜选用中粗砂。对混凝土的配合必须经过计算和试验,确保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11.2.5水环境施工
1)常水位线是水生植物的生命线。在种植施工放样前先用水准仪在现场确定出常水位线,然后把各种植物的水深适应性作为种植深浅的依据。
2)栽植品种和单位面积栽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栽植范围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3)河道水环境人工生态浮岛、生态基技术、曝气增氧技术、活体扦插、微生物菌群放投等技术应严格按施工图及说明施工。
12.管养监测和生态修复的后评估
12.1一般规定
1)监测应在施工后,竣工验收前开始。根据河道所处的污染危险情况不同,每年定期多次进行。
2)明确河道监管责任人,及时监测点、面污染源和打捞河道垃圾,整修、管养绿地植物。
12.2具体规定
12.2.1水文、水质观测
1)定时对已整治的河道水位、水质进行观测,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2)在水文环境图中,标上来水量、水深、水温、水质等级等数据,作为生态系统管养监测的依据。
3)水质监测涵盖COD、BOD、氨氮、总磷、总氮、溶解氧、浊度、色度、SS等参数。评价生态自我修复的理论效果。
12.2.2生物监测
1)应定期监测水体微生物中的异养细菌、大肠菌群、硝化细菌及反硫化细菌总数,以监控河道中水质及底泥污染状态及趋势。
2)应定期监测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通过测评浮游藻类的细胞数、叶绿素a的含量和浮游动物数量与种类,评价水体中的富营养程度和污染程度。
3)按设计要求,定期投放数量、品种合适的鱼虾蟹和泥鳅、螺蛳等水生动物并进行生态效果评价。
、
河道地块基础资料汇总表
作者简介;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规划;自然景观;防洪安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河道的改造治理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但是这些河流的建设大多放在防洪抗旱上,或考虑园林建设,而把河流改造成单一的型式,致使河流的自然面貌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探讨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城市河道治理规划措施,旨在为了提高城市河道综合效益、完善城市功能。
1 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河道被占用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河道空间减小,水面缩窄,河道行洪能力降低,在没有治理以前,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2)部分河道被填埋覆盖,造成河道水面减少。例如,某市区南部一条排涝河道,因城市规模的扩张,在20世纪90年代,被开发成暗河,河面被水泥板覆盖,河道功能也被改变成排污专道。
(3)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实施建设滞后,致使大量污水进入城区内的河道,河流水质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城市污水集流系统完备之前,河道仍然承担排放污水的功能。因此,水的问题常常影响城市环境。
(4)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河流水量减少,人为干预严重,导致天然河道大量丧失,生物的多样性条件被破坏,天然食物链脱节,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5)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内地表被大量的混凝土、沥青等硬质铺装,导致不透水地面增加,地表径流量的增加,洪涝灾害频发,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 城市河道治理规划要点
一般的河道治理规划主要包括总平面规划、横断面规划、护岸护坡规划和辅助建筑物规划等内容,因此,做好河道治理规划的前提是对上述关键内容做细致深入的研究,才能有效 体现河道治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河道规划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洪水,河道堤防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安全。但不同河段的防洪标准不一,这主要取决于相应河段的防护对象。防护对象包括城市、乡村、交通运输设施等。这些标准主要作为河道治理规划的水利计算依据。
2.1 平面布置规划
城市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甚至影响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规划,因此,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阻碍行洪,抬高水位,加重损失,尤其是处在山丘区的城市。
(1)避免建造丁坝,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三十度以内,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既能保护城市用地和自身的建筑物,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
(2)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并注意上下游堤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
(3)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用抽心束水归槽的办法来增大流速,减少推移质淤垫河槽。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实测二千分之一以内的地形图进行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来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总的来说,平面规划应在努力维持现状河流的条件下,针对满足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要求进行综合规划,避免过度裁弯取直、缩窄河道等做法,尽量保持河流现状所特有的、丰富的多样性环境。
2.2 横断面规划
由于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以及旅游等功能,在河道治理时,应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规划设计不同的断面型式。在根据过流要求设定标准断面的基础上,要尽量避免上下游河宽的规划设计,在可以扩宽河道的地方尽量扩宽,在预留河道槽蓄能力的同时,设计具有丰富内容和广阔用地空间的断面。城市需要和功能方面在河道治理中,河流断面满足设计标准下的过流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河道其他功能发挥而造成的过流能力影响,需要通过调整基本断面设计进行补偿,从而得到各项功能相协调的河道断面设计方案,河道断面的选型设计应充分体现生态水利的理念,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各种需要,在考虑防洪安全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景观要求,在进行断面设计时,应将防洪工程同景观设计相结合。
2.3 护岸工程规划
工程护岸规划应在充分考虑水利学计算的水面线条件和堤内自然状况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有利于保持和创造生物生息的环境及自然景观的方法。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应根据当地 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在护岸工程规划中,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减少混凝土、石护坡,以达到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后,既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因此,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采取多方案比较,确定出科学的方案,设计合理的断面尺寸,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2.4 辅助建筑物规划
河道辅助建筑物主要包括与河道控制工程密切相关的闸、涵、站、桥、监测以及相应的管理设施等工程,在这些辅助建筑物规划方面,除了一般设计上应满足工程设计需要之外,应特别注意各相关建筑物的造型、色调、施工等与河道治理的生态景观相协调,与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与整个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这些水利工程设施一般都是个体庞大、效益显著而且有数年甚至上百年的存续时间,也常常成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如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工程以及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等水利工程,在当地都是重要的水利标志性建筑。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时,构思具有专业功能的特色目标,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工程面貌,还可以实现作用深远的社会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河流如果受到破坏,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河道治理措施,以改善河道现状,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同时,合理科学的河道治理措施有利于稳定滩涂,提高滩区的土地利用价值。另外,也有利于改善两岸提灌站的引水条件,大大减少冲滩塌岸现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低碳园林;设计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碳生活,低碳园林设计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低碳园林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去研究。比如说过分追求精致化的园林导致园林景观的高维护率;植物种植时过于追求其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性等问题。因此,如何做好低碳园林设计工作成为设计师首要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探讨了低碳园林设计的理念,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论述。
一、低碳园林的相关概念
目前,国内对低碳理念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3个方面。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手段,营造“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一种经济社会形态;低碳社会则是倡导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通过节电、节气等方式减少CO2 排放的一种低碳生活方式;而低碳城市主要是通过政府管理层以低碳理念为基础,改变城市发展模式,创造人类宜居环境。然而,城市园林就是城市居民最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因此,营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是发展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低碳园林设计的理念
2.1 尊重场地
优秀的园林设计只有尊重场地,才能完美地诠释地域精神。场地特征与它所属的地域环境密切相关,而地域环境是缔造具有广泛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园林文化的基础。对场地上原有建筑、构筑物的保留,以及对当地的建材和乡土树种的运用,都为园林注入了地域文化和场地精神。
2.2 自然做功
自然做功就要求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使工程建设事半功倍或更加坚固长久。在园林建设中,顺应自然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修复过程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和全面结合。具体包括:建造园林水闸时,应将闸孔正对水流,既能使水流顺畅地通过水闸,又能防止水流对水闸闸基不均匀的冲刷带来的一系列工程隐患,使水闸得到更加稳定与长久的使用。模仿自然的生态边缘带、生物群落的形式进行植物配置;保护河流自身的形态,不盲目将河道取直,用生态驳岸替代河道渠化工程;利用潮汐的涨落完成自然取水工程;利用水的流动设置瀑布、溪流景观;运用植物进行水土净化等。
2.3 景观异质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景观要素和组分在景观中的时空变异程度和不均匀分布,是景观的基本属性,强调景观的变异程度和景观类型的差异。该研究所涉及的 “景观异质”指园林设计中,园林与园林之间的差异性如不同功能的园林、相同功能不同风格的园林、同风格不同构成景观要素的园林、同种景观要素不同设计方法等。只要园林之间存在差异,就表现出景观异质。景观异质正是园林建设与发展的动力,也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2.4 彰显自然
城市化进程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隔绝了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园林设计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营造回归自然的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引导并协助修护自然,维护地球生态圈的平衡。
三、低碳园林案例研究
3.1 工程概述
某市国际商务休闲区,是集商务办公、休闲商业、滨江景观于一体的低碳、生态景观休闲区。地块拥有天然优美的沿江景观面,而本身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所以对该项目的设计提出了在生态、低碳、自然造景的要求。
3.2 设计理念
(1)建筑采用自然、生态的流线形体,向江面层层递进,尽量打开商业入口形成吸引人们进入的广场,并连接东北侧沿江绿带形成主要视轴,建筑在形体上呼应沿江美景。沿江加入小尺度的独立形体建筑,在连续的沿江景观面上形成别致商业空间。
(2)由于拥有绝好的观江视线,因此建议散落的独立单体建筑设计降低建筑一层高度, 并充分利用屋顶及建筑外形配合生态水景景观,使观江景面最大化,形成水江一体的景观效果。
(3)利用建筑天然弧面结合景观溪流水景设计,将屋面排水功能自然地融入到整个景观设计中,并巧妙的与各种景观功能相结合,创造低碳、生态、环保且有趣的滨水商业氛围。
3.3景观低碳设计方法
(1)雨水的利用与收集
本工程主要采用下凹式绿地或通过绿地自然坡度将屋面雨水及绿地雨水导入景观水系或引入进行雨水利用的设施。
1)绿地比周围路面或广场下凹5~10cm,路面和广场多余雨水可经过绿地入渗或外排。增加设施采用PP 排水片材、排水型材、排水管材以及渗滤框、渗槽、渗坑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的绿地内也设计了一定数量的雨水口,雨水口高于绿地5cm,只要超越设计标准的雨水才能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绿地可进行细致的地形设计,通过减缓地面坡度,增加起伏形成洼地或景观水系等方式来增强渗水能力。为配合这一设计,洼地、水系部分设计了一些禾本科植物,并与周边已建沿江景观带相呼应相联系。
2)屋顶雨水收集。屋顶雨水收集需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节水指标,统筹、 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景观用水不宜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宜利用非传统水源,达到标准一般项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达到优选项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可收集的雨水可分为3 类:道路雨水、草地雨水、屋面雨水。3 种水源中,最节约成本和利用率最高的是屋面雨水。屋面雨水的收集水量是根据收集后的用量以及径流系数来决定的。
(2)建筑屋顶绿化
建筑屋顶绿化设计,可以大大增加建筑的保温性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手段。由于建筑屋顶上的风力和荷载,种植大型乔木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植物根系很发达,会穿越钢筋混凝土的屋面,破坏防水层,补救和修复工程浩大费时费钱等原因,设计师在设计绿色屋面时必须对各种因素全面考虑:
1)屋面风力减弱设计。建筑设计高出屋面120cm的女儿墙,阻挡部分风力。靠近两侧女儿墙设计中层小乔木和灌木篱,以形成绝佳的围合感,大乔木尽可能种植在中间区域。大风季节,树枝的剧烈摇晃造成根系松动而使大树成片死去。因此需要在混凝土板上增加隐形支架固定大乔木。
2)屋面减重设计。屋面覆土不能太厚,所以种植设计主要以中层小乔木为主,局部点缀大乔木。而普通绿色屋顶大多种植草坪和景天科植物,只需满足20cm左右覆土。如需种植大乔木至少满足120cm 左右的覆土需求,结合本项目中屋面阶梯状特点,并在建筑设计的扩初阶段参与进来,同建筑、结构工程师沟通,将大乔木和小乔木的种植位置在景观设计前期就确定下来,创造出最经济节约的空中花园。屋面种植设计引入禾本科植物,其特点为有较高的观赏性,低维护,减少除草剂、 农药等的使用,可水生可旱生的浅根系植物。轻质土壤与轻质填充物混合使用,轻质土壤配比:腐植土50%~70%,蛭石10%~40%,砂土10%~20%。
3)排水层。排水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在降雨和浇灌时让土壤多余的水分流走,即使在每小时降雨量为100mm时,也不会产生屋面积水。此外,如果是开放式而有人进出的话,还要考虑人的载重,必须要保证排水层不丧失排水功能的强度。有的排水层材料具有保水功能,对薄层土壤的绿化有更好的效果。
(3) LED 绿色光源运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能源紧缺的威胁在全球日益蔓延,而“绿色照明”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整个项目尽可能多的采用可持续的太阳能或LED光源照明,光源的主体颜色为暖黄色调,给人们带来温馨和安全感。
(4)强化生态感知意识
巧妙的景观设计能加强人们对自然的感知、认识能力,能进一步地让人们体会到环境中的不同问题。运用设计传达自然世界的状态,也是一种放宽人们视野的办法。例如,使用同种形态但不同材料的景观小品让人感知不同材料的质感、温度;或者在渗水材料的路面上印上飘落树叶的形态让人感知季节变化的印记等,让人们认识到那些难以觉察到但很有意义的多元功能的元素。此次设计在观赏和实用功能的小品雕塑上添加了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数据,以达到教育及生态知识普及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合理布置与利用城市园林绿地,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引导绿色交通,从而达到减排的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镇;生态河道;护岸型式;人水和谐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我国开展生态河道治理较晚,但发展很快。进行了大量生态工程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如北京转河的恢复和生态治理,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形成了水与绿色结合的滨水环境;上海市1998年开始对苏州河的生态整治,逐步完善了城市水环境建设,使河道焕然一新、水清岸绿、景色宜人;成都市政府在对成都府南河的整治工程中,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和生态河堤、生态河床等,成功地重建了河流生态系统。江苏南通壕河的整治工程也已出现可喜成效,形成了“水包城,城包水”的独特景观格局,人水和谐在此得到了见证。绍兴市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通过疏浚、生态护岸、截污、绿化建设,将河道防洪、航云、旅游、休闲等功能集一体。整治后的环城河流水潺潺、碧波荡漾,沿岸则是绿草青青、杨柳依依,呈现出“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的水乡美景。凸显“粉墙黛瓦相映碧玉长堤,古城水乡重现旖旎风”的古城特色。当前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的河道生态护岸建设的探索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我国治理生态河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加强对城镇生态河道建设中护岸型式及选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河道生态护岸型式及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河道整治不仅要实现河道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改善河道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要考虑河道生物的多样性,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性,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保证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2.1草木等自然材料护岸
2.1.1自然(种植)草木护坡
采用根系发达的原生草木来保护河堤稳定及生态。根系发达的固土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进行护岸固土,既可以达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还可进行景观造景,在城镇河道生态护岸工程中可优先考虑。固土植物主要有沙棘林、黄檀、池杉、龙须草、金银花、芦苇、常青藤、蔓草等,可根据该地区的土质、气候以及当地群众的喜好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草木护岸主要保护小河、溪流的堤岸和一些局部冲蚀的弯道位置,可保证自然河道及堤岸特性。如种植水杉、柳树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发达的根系稳固土壤颗粒增加堤岸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抗冲刷能力。该方法简单易行,造价低廉。但开始时堤岸抗冲能力差,此时可辅助采用土工织物固坡。随着树木水草生长壮大,抗冲能力逐步提高。
2.1.2人工竹、木桩(插柳)护岸
在河道狭窄或遇有房屋等障碍必须缩窄河道处,可采用松木、柳木等木材制成一定长度的木桩,垂直或倾斜打入地基,形成近于垂直的湖岸,保护堤岸不被冲刷。有的小河溪可以采用插柳木桩,待柳桩成活后形成活的垂直护岸。坡上种植植被,固堤护岸。
2.2砌石护岸
(1)干砌石护岸。利用当地石料,采用干砌的方式,形成直立或具有一定坡度的护岸。该种护岸形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技术容易掌握,抗冲刷能力强,适用于较大的河道及较高的流速。干砌石料时,在石料缝隙中填塞泥土或种植土体,并种植草木等植物,美化绿化堤岸。一般是在常水位以下干砌直立挡墙,用以挡土和防水冲刷。常水位以上做成较缓的土坡,并种植当地水草和树木。
(2)浆砌石护岸。浆砌块石护岸是用水泥砂浆、石料砌成垂直的挡土墙。这种护岸形式稳定性较好,强度较高,施工方便,外形美观,但造价相对较高。较充分利用河道过水断面,进一步增大了抗冲能力,可用于大江大河或流速很大的堤防护岸。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可在墙背部分占墙身用干砌块石,形成直立式半浆砌块石护坡。在能满足墙身强度、稳定的条件下,又节约水泥还有利于河道水与地下水的交流。
(3)抛石护岸。对石料丰富地区的水流顶冲的急弯段深槽部位,为控制堤脚冲刷破坏,可采用抛石护岸(脚)。抛石一般置于水下,具有容易抛投、可变形性强,水力糙率高等特点。由于抛石护岸变形性大,护岸是缓慢发生破坏的,抛石体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
2.3混凝土护岸
(1)常规混凝土护岸。利用常规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在河道两岸建成直立的混凝土挡土墙。通常被称为三面光混凝土衬砌河道。其优点是抗冲刷能力很强,适用于大江大河及流速较大的洪水。缺点是河道水体合地下水不能进行交流,堤岸不利于生长绿色植物。河道内不利于鱼虾等水生动物繁衍生长,更不利于两栖动物繁殖、生活。混凝土预制护岸,即用混凝土预制块堆砌成垂直或有一定坡度的堤岸。该种护岸型式的优缺点介于现浇混凝土护坡与生态混凝土护坡之间。
(2)新型生态混凝土护岸。生态混凝土护岸,是采用多边形预制混凝土板块,规则堆砌在河坡上,预制混凝土板块中间设有孔,在孔中种草、栽植植植物,形成绿色生态护岸。混凝土板块可设企口。采用方格形或梅花形排列,水下部分孔洞作为鱼类和两栖动物的洞穴。该护岸形式具有一定的抗水流冲刷能力;而且,孔洞部分适合植物生长、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形成和谐的水中、岸坡、水上交流共生系统,较好地实现护岸的生态化。
3城镇河道护岸型式的选用思路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觉得城镇生态河道护岸型式的选用主要考虑洪水冲刷安全、生态景观、经济合理实用等方面的要求。
3.1满足泄洪、灌溉航运等安全性
生态河道整治工程是种综合性工程,既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如防洪、灌溉、供水、航运以及旅游等,也要兼顾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生态护岸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波浪、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河流水力学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
计,并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性,保证生态河道岸坡的耐久性。
3.2适应景观要求的美观性
景观设计方面,要考虑河流风景的整体性,综合考虑护岸的设计。主要以透视图将设计对象空间确认为立体形态,不能靠平面图和断面图来进行护岸设计。平面上以自然、徐缓、曲折的岸线,使景观显得自然生动。更接近于天然河流,以达到河川景观的宜人效果。考虑人们容易接近水边与水亲近的平台、踏步等。
3.3达到经济、适用、实用性
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必须考虑其经济合理性,应在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下,使河道护岸保护堤防的安全,防止洪水泛滥。因此,河流要具有安全下泄洪水的功能,河道有效宽度、堤防顶高程可考虑设计洪水状况,但不能只考虑高洪水位水的流动状态。河岸生态设计时,更多考虑正常水位生活场景的设计。生态河道岸坡要考虑经济适用。在安全的基础上,要考虑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尽量利用当地植物、树种和石料,就地取材,综合利用。少用人工材料和价格较高的外来物种的草皮、树木等。防止片面追求美观、时尚和奢侈。生态河道岸坡还要实用、适用,必须考虑沿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设计有关的靠船码头,用水亲水平台。小型(临时)取水设施等。
3.4 当前徐汇淀南片区级、镇村级河道常用的护岸结构形式
我目前从事工作的水利片位于徐汇区淀南片,河道多为区级、镇村级中小河道。目前,在河道沿线土地开阔、具有实施生态护坡条件的河道,我们尽量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实施1:2.5-1:3坡比的自然护坡,护坡上布置菖蒲、芦苇、杨柳、香樟等绿化。经过多年的实践,同时引黄浦江、淀浦河潮水进入内河改善河道水质,淀南片主干河道如华泾港、东新港、西新港等,河道内鱼虾较多,河道生态效果明显。
对不具备生态放坡的河道,我们尽量采用较美观的仿木桩结构混凝土直立护岸,在护岸内护坡上种植杨柳、香樟、金叶女贞、瓜子黄杨等绿化;对有景观要求的河道条段,我们适当布置人行桥、亭子、亲水平台、健身器材等景观设施,如华泾公园等,使其成为了当地百姓休闲、锻炼的一个去好处。
4结语
城镇河道生态护岸建设是当前全国各地建设中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因地制宜的进行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河道生态护岸建设首先要在河道原有自然状态的基础上,考虑泄洪安全、景观自然生态美化、经济适用的原则。合理的选用当地植物、木护岸、抛石、砌石护岸,尽量不用浆砌石和混凝土护岸。构建自然生态优美的河川景观,达到建设人水和谐、祥和安定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河流治理生态工程学的发展沿革与趋势[M].水工生态学探索.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49-53.
[2]陈眀曦,陈芳清,刘德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河道生态岸堤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