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09:23: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07
阅读,是学习语文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同样极为重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认知水平较低,能力不足,而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拓展其认识世界,为其全面健康地发展提供一项必备的技能。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是一个个变化的个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总会出现新的教学问题,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一次剖析,找到症结所在,寻求相应的对策,使之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进而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就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教与学不协调,阅读教学过于突出教师而忽视学生;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实际有偏差,教学随意性大;阅读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未能发挥其作用,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阻碍了教学效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与学失衡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新课标更是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课堂实际上仍然是被教师所掌控,尽管教师也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但是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仍旧被限制了,并不能真正地自主学习,阅读教学不过流于形式,实质上仍是传统教学模式。此种做法,看似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却是换汤不换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完全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未能得到很好地合作,教与学不可能达到平衡状态,那么,阅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可能有大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问题
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新课程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出现与学生学情不符的情况。部分教师将新课标视为圭臬,不管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一律向新课标看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情况发生矛盾,不能指导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失效。此外,部分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过于简单随意,既忽视了新课标的要求,又不考虑学生学情,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过大,不能具体实施,因此在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时,不好操作。
(三)阅读教学内容选择不当,中心和重点未能体现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必然会设定教学内容,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教师出现误选、错选,影响阅读教学。在新课改之后,教师对所教内容的自主选择权更大了,所以教师为了体现区别,往往内容过多,内容范围过大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对于教学内容非常详细地讲授,面面俱到,而学生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一时不能吸收消化,不能理解教学内容的中心和难点,便会对教学产生困惑,影响其学习。另外,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而忽视了在阅读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为学而学,不能真正领悟到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相长,以教促学
教师教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的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一贯的灌输。阅读教学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层次具有差异性,每一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灵活恰当地选择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活动是呈动态发展的,所以教学方式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改变。比如,就《瀑布》这篇课文来说,教师可展示有关的图片,以此来营造一种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想象自己就身处其中,这样学生就易于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二)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所以一旦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慎重。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确保与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相符;然后,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分析学情,保证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成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不能设定的过大、空洞,要保证能够很好地检验,所以教学目标要详细,易于操作。最后,教学目标的设定特别考验教师的水平,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应该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以及自身的教学优势,然后以此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三)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确定同样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理清文本的结构层次,抓住中心和重点。教师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够很好地教学。其次,教师要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当前水平和能力,找到学生最好的学习点,通过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在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教学内容不宜过多过难,要考虑学生学情;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学活动要提出重点,着重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阅读技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首先,语文阅读教学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明方向。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小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所蕴涵的优秀品德会逐渐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而引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次,丰富的教学资源,蕴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不管是课堂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小学生都能够从中感悟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明辨是非对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导向。最后,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个人涵养,进而为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对一个人的气质涵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引导其性格的良好发展,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流畅的进行阅读,进而才能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自身的涵养。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性。
(二)灵活运用阅读教学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文章,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上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注重课本教材文章的深入挖掘与灵活运用。首先,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利用相关的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式,如提问、合作探究以及课外作业等形式,积极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某一场景或者是任务,以此为重点,引导其反复阅读,并进行总结,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穿插道德知识,进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强化学生感知和接受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这时也正是学生感知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这一时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富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各种情景的设置和相关人物的扮演,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实际活动,进而帮助学生体验相关行为以及思想的正确、对错与否,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该去如何解决等,这一过程的体验将会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四)营造温馨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化学生情绪控制
在日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学生通常都会面临着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困惑,这些都会对小学生的情绪以及心理造成压力,因此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的面对压力,并采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和控制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而温馨的语文阅读课堂,能够帮助学生的放松心情,引导其正确地表达内心,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打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借助卡通故事、动漫等引导学生勇敢地表达内心情感,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在交往中感受同学以及教师的情感,从而养成善解人意、热心、坚强、礼貌等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养成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绽放精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内涵与表达特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品味文本的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活跃语文课堂气氛,陶冶小学生性情、启迪小学生心智,从而达到预定的阅读教学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给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让小学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断展现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
一、故事导入,焕发活力
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故事导入能够使学生很快安静下来,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移到文本阅读中来。故事能刺激小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思维的空间,焕发课堂活力,点燃小学生阅读的火花,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运用神话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讲故事:广西桂林到处都是绿水青山,这是大自然赐予的千古杰作,令人耳目一新。桂林的父子岩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古时候有一对龙姓父子,造船手艺精湛,他们父子造的船不但装的货物多,而且行驶速度极快。天有不测风云,当地的有钱人万员外看中了他们的造船手艺,逼他们父子为他造一条特别大的船,用来搜刮百姓的财物,然后讨好给皇帝。龙家父子默默地思考:船如果造好了,老百姓的财物就会被万员外给搜刮空了,老百姓岂不要遭罪么?龙家父子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偷偷地来到桂林的岩洞里藏了起来,后来因为没有粮食吃,父子俩被活活地饿死了,父子岩因此而得名。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父子岩吧,再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美景。优美动听的故事,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质疑的空间,有先声夺人之效,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怦然心动,迅速进入文本阅读,为新课阅读做了良好的铺垫,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欣赏歌曲,加深感悟
教师在引领学生感悟文本之前,可选择和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作为开场白。借助多媒体播放歌曲导入新课,在情感上引起小学生的共鸣,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阅读文本,尊重小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发掘小学生的阅读潜能,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课前可播放德德玛演唱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骏马好似彩云朵……”辽阔的景色映入学生的眼帘,他们在欣赏中进入文本阅读,教师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重点抓住草原景物特点进行品词析句,体会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故意将互相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触景生情。为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做了铺垫,让学生感悟,平实无华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在感悟中探究作品。此时无声胜有声,无需教师多言,而学生在情感上已和文本产生共鸣。
三、自主探究,高效阅读
自主探究是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活动,也是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形成的标志。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文本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不懂的问题。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实验,乌鸦用什么办法能喝到水?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改善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一个学生说:“乌鸦在瓶子里即使放许多小石子,也有可能喝不到水。”他的话音刚落,学生哄堂大笑。可是,那位学生坚持己见,说:“我已经做实验了,瓶子里的水如果少于三分之二,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乌鸦就能喝到水。”这时,大家安静下来,教师请那位学生再次试验,果真和他说的一样,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教师还学生以思维真正的自由,细读品味。在对课文的品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就会达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的崇高境界,使阅读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大学生的信息量,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更开放、更生动、更具魅力,切切实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使阅读课堂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实践;思考
略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在教学活动中也较为重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数量也在增加,所以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需要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不过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误解与困惑仍然存在,无法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与科学性。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度把握,不能完全忽视也不能过于重视,合理开展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教材安排略读课文的目的
第一,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目的是,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与范围,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文化品位,增加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提高其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精神世界得以丰富。第二,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学生对略读课文的浏览和阅读,提升其查找素材与处理信息的水平,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都十分重要。新时代是一个信息社会,小学生通过浏览与略读的方法,在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第三,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增加阅读量,拓展其阅读范围。如果小学生无法掌握略读的技巧与方法,所有课文全部精度,就无法完成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而且所有课文全部精读毫无必要。另外,掌握略读方法,提升阅读速度,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1、删繁就简,提炼主线。小学语文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阅读速度的能力,教师可以删繁就简,提炼主线,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过程与方法。教师可以从课题着手,针对略读课文让学生快速浏览和阅读,搜索课文中关键的人物、地点、时间和故事情节等,从而初步了解文章的主旨与答疑。同时,也可以从“阅读提示”出发,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小学生则可以运用自由度、朗读、扫读或默读的形式了解文章主题与内容,理顺课文的主线与脉络,从而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入手,让小学生紧抓关键词:句,然后把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整合起来,感悟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阅读文章的速度与水平。
2、自主阅读,互动交流。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活动中,也需要一定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设计者,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包括对阅读文章的情感、认知和思维等。通过小学生的自由阅读,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或看法,并且逐步提升他们的略读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略读课文的特色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部分关键话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略读课文进行自由阅读和互动交流。例如,教师可以以关键语句、故事情节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话题,让小学生进行阅读和交流,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把握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与团结,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略读课文,并且逐步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
3、动静结合,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动静结合,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动静结合就是促使学生把肢体行动与阅读思考有机结合起来,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对阅读情景的创设,让小学生快速进入到阅读状态,重点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略读课文内容与学生特点,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采访,并且进行记录,也可以组织辩论、搜集和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充分领略到略读课文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进行《探母》略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像那样孝顺长辈的道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伟大历史人物进行了解,课文的关键故事情节是给母亲洗衣服,然后让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体会对母亲的孝顺和母子间浓厚的亲情,引导小学生树立孝敬长辈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教学策略
一、引言
阅读具有十分广泛的功能,如获取信息,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增长才智,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发展个性,等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界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境况。如何减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迷茫和困惑,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新课程标准下阅读理念和策略的研究。
二、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分析
阅读的本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否则阅读效果就无从谈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课堂的教学效率对照新课改前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看到,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机会多了,向课外、向生活中学习拓展机会也多了……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始终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受传统阅读理念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未得到高度重视。“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须经学生多读的实践逐步形成(李灵萍,2002)。”有很多教师将阅读课当作自己的“一言堂”,只是对语言知识进行详解、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很少,学生很少能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造成一大障碍。
2.阅读指导的内容只注重如何获取文本知识,片面地追求语文学科知识的完备,而缺少指导学生如何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调整自身的阅读状况以形成语文能力。阅读教学中,总是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总是强调中心、结构、写法、语言。我们早己习惯于把这些看作阅读文章的当然方法,看作读懂文章的标准,看作阅读教学的任务,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误区。
3.过于强调阅读技能的训练,教师课堂上反复分解阅读技能,而学生最终难以将所学技能用于新的阅读情景。
三、对于阅读课教学法的探索
通过对阅读教学课的误区分析,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领域,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兴趣,把阅读的时间、过程,阅读的支配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尽量依靠学生自己来感悟理解,鼓励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其次,教师要把阅读策略的教与学放到重要位置,采取灵活、科学系统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阅读策略就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识活动计划。基于此认识,我们对新理念下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一番探索:
1.培养多种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技巧。精读、略读和浏览是三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这三种阅读方法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精读是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略读是粗略的、不做深究的阅读,是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中习得的方法,通过较快的阅读来粗知课文大意;浏览则是指一目十行地看,甚至要跳读,浏览除了用于平时的消遣娱乐阅读,还有一个功能是用最快的速度捕捉到自己所需信息。
2.选择性注意和推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筛选能力,以提高阅读效率。学习者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学习有关的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并能根据所获信息对所读材料进行概括。信息推理,指读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知识以及文章提供的信息生成新的信息。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常通过推理去补足文章省略和隐含的内容,以此来深入理解文章。
3.采用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解读。自主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在阅读行为层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因而要求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和学生分享对阅读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决策权。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应避免盲目强调学生行为自主的个别化教学模式,而应谋求在班级和小组学习的框架内,给予学生个体在阅读内容和方式上最大程度的自主决策权。
4.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本学习的内容、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每学期、每单元课外阅读的具体目的。有了明确的具体的阅读目的,才能使学生有意识地选择读本以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同时,面对众多鱼龙混杂的阅读材料,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选择内容进步、思想健康、艺术性高且能促进他们德育、智育、美育的协调发展文质兼美的文章。
5.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制定阅读目标。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施以合理的教育,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对于认知水平较低,识字较少的低年级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习适合认知水平的课外读物,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能力,养成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而对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较有品味的科幻作品。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鉴赏、分析能力,并主动从中汲取营养,能背诵较多的
名家名篇或片段。
四、结束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小学阅读作为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条件下,积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进行自主阅读策略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N].文汇报,2004-9.
[2]李灵萍.提高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特征;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51-01
课堂上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质量,而且包括学生智慧发展的质量及情感体验的质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既是为未来生命储备能量的学习过程,同时又是生命河流不断流畅的生活过程。所以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实效课堂的教学手段上下功夫。
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特征和条件
实效性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从教学的行为看一般需要满足:一是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施课堂教学是从学生“想学”“爱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教学过程及方法必须体现小学语文本身母语的独特性,而不是单一的思想品德教育。实效小学语文课堂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而实现的,它应该具备的特征:1、有明确目标。2、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语文知识的乐趣。3、通过文本语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成对语言及内容的深刻认识、理解、感悟、积累、运用。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等等。
二、兴致盎然的学习态度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原动力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知,那么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到4倍。通过自身教学的体验,切身感受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效性的一个秘方。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本身美好的形象、优雅的气质、甜美的语言、合适的动作等外在的魅力就会吸引孩子学习的欲望。一节课下来,给学生一种精神的愉悦,使学生在快乐中自觉地投入语文的学习中。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的缔造者。课堂上,一个好的问题设置,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极大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启发性和创造性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把学生引向深入思考。例如《老人与海鸥》中的第二自然段着力描写了老人的外貌,为什么一连用了三个“褪色”?一个问题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所以问题是思维的开始。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为迫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强学习的效果。如:《只有一个地球》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吗?《唯一的听众》对这位老教授你想问她什么问题?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给予赞许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学生会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获得很好的效果。
三、准确的目标设定是课堂实效的舵
众所周知,“没有目标的学习,犹如没有舵的船”。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语文教学是否达到实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及年段目标。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具体年段的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要求。而达成目标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准确地解读文本,是确立实效阅读课堂目标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以普通读者身份去实践,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文本中语言特色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普通读者去读文本,感受文本中带来的多种感受。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等等。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研读基础上,再可通过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研读,然后着手进行教学设计。
2、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教师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一定要遵循。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学生往往通过自读课文很快地把握,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走进语言文字中去,在文本语言中走个来回,通过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来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多元模式教学,考虑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心中有数,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相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应按照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总之,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达到最优教学效果。用目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可谓是有的放矢的实效性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都有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学生学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像一股强劲的春风,令每一位教师都萌生出改变传统课堂的热情和信心“,改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变化多彩的课堂环节,热情高涨的课堂气氛,海阔天空的讨论交流,似乎令课堂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二、立足教材,理性思考阅读教学明显呈现的困惑
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困惑催人思考,以上林林总总的困惑与思考,可以说是在阅读教学中一直会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有时会此消彼长,但是绝不可能自行解决。作为一线教师,关注这些问题,在认识性实践、探索性实践中,不断摸索,对于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实践出真知,真心实意的课程改革实践,必然使我们更有思想,更加提倡科学态度,更加成熟理性。
1.了解相对意义上的“透彻理解”我们不能要求中学生也像一位国学大师那样对经典有同样透彻的理解“,不俯就任何学生”,就确定教学内容应有的高度而言是合宜的,但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不俯就”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甚至于接受方式等,恐怕是不行的。教师在学生有所感受与反思的基础上,作适宜的引导,使其获得文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可能是最为实际的做法。比如,给小学的学生讲鲁迅,要不要讲其杂文,“把现实人生痛苦的体验升华到对于人自身的存在困境体验”(钱理群语),恐怕要好生费一番思忖。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感受鲁迅作品“超越时空的意义”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无必要也不可能将所有观照角度的所有内涵都开发为语文课程内容”(朱自清语)。
2.杜绝虚假的“繁华”教无定法。一堂阅读教学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应该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相信如果有100位教师去上同一堂课的话,会出现100种不同的方式、100种不同的结果。但不管用何种方式,能让自己觉得这课上得满意或者通俗地说已达到预期目的,这课就应该是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可话得说回来,不管教法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换句话说,立足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讨应该是最基本的。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课文内容而“独立”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任何脱离、偏离、忽略文本内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三、以人为本,为解决阅读教学困惑寻求教学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准备。要根据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发展精选教学内容;要针对学生实际,着眼于知识拓展整合教学内容;要遵从适度原则,着眼于学生接受把握内容度量;要依据教学实际,着眼于学生特点布局教学程序。课堂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己见,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和谐自由但不失纪律性、科学性。理性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从吃透教材看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灵魂”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关键。平时要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透彻理解,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要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27-02
微课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象征。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微课具有短小精悍性,将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短小的视频中,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微课给学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强化了学生的尝试体验,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获取信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现状
微课为高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微课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相符合,能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对当前语文教师微课技术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微课操作方法,能将重点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向学生进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多数教师具备微课的信息应用技术素养,能使用录屏大师等软件进行微课视频制作,能将教师的课堂讲解与微课教学课件进行高度配合,这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一些城郊结合部、偏远农村,微课的应用并不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课的制作量少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较繁杂,同时大多数教师都是身兼数职,导致教师的备课、批改作业花了大量的时间。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迫切希望能够从教师那里了解孩子的情况,导致教师与家长沟通占据较多的时间,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微课的制作中来。微课制作与教师日常的备课相比,更具复杂性。教师要结合所教的课文内容进行APP制作,然后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录制和后期剪辑,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这导致微课的制作量较少。
(二)微课的内容质量不高
当前,阅读教学的大多数微课制作主要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缺少相关的辅助资源,导致微课的完整性没有得到保障。通过对微课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微课视频的质量有待提高。首先,多数教师在微课教学时,节奏过快,导致内容的切换频繁,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讲述的知识点就已经过去。其次,重难点知识不够突出。一些教师将课文中的内容全部放在微视频上,学生不能分辨出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一般内容,无法发挥出微课的价值。
(三)微课平台缺乏管理体系
虽然当前微课发展迅速,但是微课网站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网站上的教学资源没有进行分类,也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大多数阅读教学的微课平台都没有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学生在看完微课视频后,不能得到相的反馈,导致微课的教学效果不好。由于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学生的拓展练习无法实现,没有为教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创建在线互动模式,教师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阅读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实践
(一)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
微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遵循学科的内部逻辑。首先,要确保课前导入的高效性,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结构形式进行大致了解,并结合作者和创作背景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认识。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将文章的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在微课视频上进行展示。这样,精炼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快速地理解文章。例如,在学习《开天地》一课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个巨人的与众不同,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再利用微视频优势,给学生讲明学习本篇课文要掌握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主旨。
(二)利用微课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微课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进行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互动交流。微课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教学情境。例如,教学《观潮》一课,如果仅仅通过语言讲解,学生就无法想象到真实的潮起潮落的画面。如果以微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就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联想,实现他们对知识的自我重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是微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受到家长、社会的干扰。而微课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搭建了桥梁。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对知识点的层层深化,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在微信平台上一些文章,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不同的文章进行阅读。这样,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分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利用微课丰富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微课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将阅读文章的内容和课外相关的文章进行整合,丰富课程的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的学习。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教师通过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并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告诉学生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植物生长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学生对文章感兴趣之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
1.说一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位植物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2.除了课文和老师的视频外,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这样,通过讨论,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诱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五)利用微课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来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当前,大多数小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总是浅尝辄止,教师应利用微课优势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结合阅读文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去解开疑惑,使学生逐步展开探究式学习。其次,充分利用微课中的细节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通过推荐视频和文本结合的形式,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源泉。例如,在学习《地球爷爷的手》一课时,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在这里,教师用磁铁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引力”一词,使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六)利用微课提高课外学习效果
要想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要做好课内文章的阅读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文章的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微课对提高课外阅读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相关的教学资料,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究,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该篇文章的理解,教师制作出了与兵马俑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兵马俑有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与兵马俑相关的资料,和课文内容进行比较阅读、对比分析、综合概括,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微课具有便捷性和实用的性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微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合理地运用微课,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微课视频制作,满足学生对知R的渴求,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别新均.浅谈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2).
[2] 蔡丹迪.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
[3] 张海冰.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16).
[4] 孙源婕. 浅析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6).
[5] 张轶群.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6] 杨清涛.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