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09:23: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年代,信息化已家喻户晓,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也如火如荼地灵活运用,同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完美结合,对我国小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阐述了信息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提出了巧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个性
我国的教育事业走在世界前列,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摇篮。从小学抓起,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是使我国教育快速走进快车道的重要路径之一。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尝试与创新,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如何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并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融合的内涵
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科目,也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它不但是小学生交际的语言工具,也是反映人文性语文素质的标志。因此,淋漓尽致地发挥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动感、形象等特点,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填补传统教学无法形象生动地用视频信息来表述教学内容的空白,满足小学生的视觉要求,用色彩、光线及富于变化的格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热情,通过高保真的立体声信息学习知识,感知语文学科的真实魅力,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认知、识字能力,也可以开拓和挖掘他们的潜力,创设想象的空间,加入形式多变的动画信息与其他知识课程的相关元素,放飞小学生的想象,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主动探究知识中的奥妙。
二、我国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1.领导重视程度低,信息化设备不足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增设重视程度低,宣传力度也不强,使得教师没有形成利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仍旧偏重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学生对单一的教学模式本能地产生抵触或消极的态度,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低下。
2.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娱教思想欠缺
小学语文教学渗入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功效,教学实践与娱乐认知的有效结合形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但新生概念的具体运用,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极力推崇和大力实施。当下部分语文老师的教学意识还未与时俱进,没有将小学语文课堂变成轻松愉快的“精教乐学”的课堂。
三、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融合应用探索途径
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信息技术,使这一“战略设备”成为教师教学道具的拿手武器,而且能够权衡利弊地将信息化技术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越性,真正地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使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完美融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资源。
1.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冰冷的框架转变成温暖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技术与语言课程整合是当下流行的方式,恰当地将信息资源、技术与课程融合,建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过程的。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同情的眼神》,通过形象的动画技术,展示出课文中的骑手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与情绪,反映出依次从老人身边走过的骑手,对寻求帮助的老人行为的情形,最后老人从托马斯・杰斐逊的眼神中看到了帮助的希望,于是向他发出了帮助请求,并且得到了骑手的帮助。由此学生从课文中明白了待人友善是发自内心的举动,是通过眼神来传递爱的表示,感悟到善良是不能因对方身份低微而排斥帮助别人,从而培养小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2.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挖掘学习主体的潜能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正确地引导,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功效达到理想化和最优化。情感教育是拉近师生关系的良好途径,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认知特点,立足于学生的视角,运用信息化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语文课件,较好地借助网络环境下的资源,捕捉与其兴趣相投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汲取到信息媒体带来的营养,自发地去思考和研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千纸鹤》描绘的动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借教材的始点,引导学生向新的思路发展,引入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录像,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动物的可亲可爱,表达对动物的真正喜爱和发自内心的赞美,自然地引入新课。课堂上组织学生自愿地结成学习小组或摆设擂台,分组讨论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分析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交流互动讨论问题焦点,铺设自主探究学习与协同合作的学习路径,使学生对动物生活习性有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同时为今后描写动物的细节特点奠定基础。
总之,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在借助信息化教学的同时,弥补它所带来的短板,使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创造条件,提升我国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与层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结合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2-02
21世纪,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它的核心就是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就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它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探索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从教学的呈现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进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教育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一、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指的是,将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多的把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出来,把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发生变革,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会真正的培养起来。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需要在有效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利用信息技术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丰富课堂环境,将信息技术更多地运用到教学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措施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授课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可能。因此,教学人员必须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制定出更加适合课堂的课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例如,信息存储量大、传输方便等,利用网络我们可以搜集到更多有效信息,开阔视野。这些优势,能够帮助学生扩展阅读量。
2.信息技术拓展阅读渠道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师生间的交流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转变,交流方式更加便捷。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实现互补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达到多维度、多资源的交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通过网络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网络的形式下,可以更好的合作或者探讨,与教师的互动机会也更多。利用网络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更好地、更恰当的和社会交流,能有效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和阅读相结合,教师由原来的传统权威者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这一转变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能力。
3.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使得课程学习的形式更加的丰富多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容易接受,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图文并现的形式把抽象和具体结合起来,多渠道地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实现课堂内外的沟通,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试听体验,学生在学习是时会产生相关知识的联想,这样的方式很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知识,增强课堂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4.创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场景来进行教学,为学生在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中,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使得声像、图文等在课堂上的呈现成为可能,启发、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只有学生自己更积极,学习才会成为一个有趣的事情。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多方面的增强学生和教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不能否认,这也会成为以后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但是我们要看到,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目前还有很多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积极探索和倡导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实现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大转变,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郑玉静.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J].考试周刊.200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现在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而且它有比较强的集中性、互动性。信息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它是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共同组合在一起,向我们呈现出知识的技术。它也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的信息也可以及时地反馈出来,学习进度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学习的路径更是多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主调节的学习课堂。
一、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现状
教育现代化,就是利用教育的理论,然后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育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和内容进行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从而实现对教育的优化。现在很多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对文字、数据等一些信息进行处理,还可以对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处理。多媒体将这些信息结合在一起并进行综合处理,形成人们想要的样子。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让计算机成为了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员,让传统老式的教育变得多样化,使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潮流,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来,逐渐代替了以往的传统教育,展现出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不少小学教师都会利用课件来为学生授课,这些课件的图像、文字、声音可以随意改变,改变成学生喜欢的样子,向学生展示形式多样的功能,这些有趣的图像和好听的音乐以及一些益智类游戏都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加轻松愉悦,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学习。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会对人类的学习和信息的传播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这也一定会推动教育形式的改革,这些多媒体就是教学发展的表现,也是展开教学活动的必要手段。这些发展给教育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条件,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更远的大学,教育的方法和形式都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现在有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并且还建立了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教育来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在现代化教育中,利用多种教学软件进行学习,完美地将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
三、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性,主要是因为它是现代的科学,非常先进,里面的功能也非常多,这就要求使用者必须要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信息技术服务的主体是信息,它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提高对信息处理的效率,我们利用最多的也就是信息技术的这一点,它主要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一些通信技术来设计的。比方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它就是将信息和人类生活特点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信息处理系统更加的人性化。
四、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
教育永远不能脱离一个中心,那就是要以学科的理论为导向。小学语文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设计需要以基础理论为主导,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针对对象的特点来进行设计。教师需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多媒体中展示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在最后还需要对此次课进行总结,让多媒体软件在教学中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还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正确地表达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要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思想,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反映出教学的层次和策略。同时还要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就是“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学的,明白学习的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灵活特性,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如果对一件事没有兴趣,那么是不会真正用心去做的,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用心去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强烈的求知欲是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传统的小学课堂中,教师单一、乏味、一本正经的讲解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一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为了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形成的画面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思维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因为受空间或时间的限制,不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小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此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一些不可能出现的事物以及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将一些静态的情景转化成动态的情景,显示出事物变化以及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给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感知,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也为他们思维的跳跃奠定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感觉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到极限。
(二)丰富小学语文课堂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它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增强学习效果,丰富语文课堂。小学生因为阅历少的原因,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一些生动形象的事物和内容更加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的原因,因为动画片都非常直观,而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可以形成。教材中有很多描写山水的古诗,但是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学习,学生感受不到这些文字所刻画的场景,这时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图像信息,让学生看见诗中描述的场景,也为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再结合课堂的朗读,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共同解决。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结合探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生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各自的特长,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途径。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是一种学习工具,也特别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问题,自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能力。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生活常识结合起来,在将课外和课内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利用可以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提前想好自己的问题,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多媒体上学习,及时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完全被教师调动起来,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家长与教师同步
在现代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技术平台账号,在平台上面交流信息。在我看来,这个方法在小学教育上面也可以运用,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信息技术交流平台,让学生家长加入进来,然后让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信息。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吸引家长参与进来,家长可以通过屏幕看见自己的孩子,了解班上组织的活动,体验到小学课堂的快乐,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将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展示给家长看,拉近家长与课堂的距离。这种方式,可以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更加了解,对孩子更加关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优点要加大鼓励力度,不好的习惯要将它扼止在萌芽中。在网站上开设家长论坛,给家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方便家长就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进行讨论,家长也可以对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信息如此发达,教育中我们不能把学生家长置于课堂之外,而我们就是桥梁,连通学生和家长的心,构建起一个沟通的渠道。在这样的平台上面,学生也可以相互合作交流,课下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的方法。当然,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是将大量的信息灌输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根据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量来逐渐教授,真正的教育不在于量的多少,我们关注的是质,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一节课的量一定要有一定的把握,要做到适度适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被更多的教师接受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应用信息技术以后,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得以全面优化,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逐渐进入课堂,成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学生在接受知识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加以体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首先从教学规律方面来看,它可以将教学信息以多样化和立体化的形成呈现出来,集感知、理解、巩固、深化为一体。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从教学规模方面来看,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跨时空的交流平台,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次,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样化知识呈现形式,具有丰富的知识来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最后,从教学手段方面来看,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书本、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模式,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功能器官,高度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时展的必然需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要在具体教学中适当应用信息技术,以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策略
2.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形象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较弱,尤其对于一些抽象性语言,更是无所适从,理解起来更加困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媒介,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瓶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例如,古诗文教学中,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遥远,再加上古诗文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其中蕴含的意境寓意深远,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刻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妙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组诗情画意的教学课件,并配以古典优美的背景音乐,将诗文并茂的电子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无需教师费心解说,就可以创设贴近文章的背景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有效理解词义和句子
理解词义和句义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也是丰富学生词汇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教学《翠鸟》时,其中对于翠鸟外形的描述有“小巧玲珑”这个词,通过查阅字典可以知道,这个词是“形体小而精巧”的意思,那么本文在此应用这个词语的用意是什么呢?于是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先呈现宽阔的水面和茂密的芦苇,然后从远处飞来一只翠鸟,最后落在芦苇上。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芦苇上的翠鸟,然后用鼠标点击水面,此时水中出现一条游来游去的小鱼,突然芦苇上的翠鸟,展开翅膀,双脚蹬开苇杆,闪电一般冲向水面,从水中叼起小鱼,飞向空中。通过这一段视频课件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深刻明白“小巧玲珑”在文中的含义,明白了翠鸟的机动和灵活。同时,教师可以将“贴着、疾飞”等词语放在句子中,并投影出“翠鸟贴着水面飞”和“翠鸟贴着水面疾飞”这两句话,让学生比较阅读,充分感受后者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提高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明白“疾”字,能够充分体现出翠鸟的高超本领,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体验。
2.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作文教学的优化
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主要是形象思维,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理解起来也容易,对那些抽象的事物就会不知所措。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增强学生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同时,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记忆以及应用,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材料的基础上乐于表达,敢于动笔,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欢上作文。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可以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科学的大桥,促使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得到优化,充分发挥语言教学的重要功能。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制作精良课件的水平,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搭建有效平台,为促使学生发展与进步做出相应的贡献。
(淄博广电希望学校,山东 淄博 255200)
参考文献:
[1]常丽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4).
[2]胡曼君.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J].民营科技,2011(10).
[3]曹建伟.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2).
一、对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学识字写字训练时,应一方面注意到学生能力训练,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对学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优势。
二、核心素养观照下的教学评价原则
在核心素养观照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当遵循下述几个原则:首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考虑系统性。语文教学评价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作用相对重要。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当关注到其全局性和动态性,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问题、某个阶段上,使评价囿于狭隘是不科学的。其次,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考虑前瞻性。小学语文教育的时间较长,而且学生始终处在心理的变化过程之中,因此评价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到学生未来发展走向,考虑到评价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第三,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考虑客观性。这一原则是所有评价的基础,如果没有客观性,则无论评价语言如何优美、评价方式如何花哨,都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且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学生某次成绩取得进步,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其进步的深层次原因,是偶尔的发挥,还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是主观的进步,还是客观条件的促进等。总之,只有坚持了这三个原则,才能使接下来的教学评价更富现实意义。
三、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三个结合
(一)口头评价同书面评价结合
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口头评价具有直接性与快捷性优势,而且富于情景表现力,易于使教师进行价值引导以及情感渲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应当与课堂教学相始终,从而为促进学生兴趣提升服务。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口头评价过于随机、难以记录,这使得该种评价方式的范围和效果受到了限制。因此,只有将口头评价同更具稳定性的书面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使评价发挥更大作用。而在进行书面评价时,则要注意语言的积极性,多鼓励,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使之有更大热情进行后续学习。
(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合
主观评价指学生自主评价,客观评价指教师、其他学生与家长评价。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评价处在核心位置,这种局面需要得到调整,让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才是未来趋势。首先,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使其主动了解自身优势及不足;其次,学生同伴评价,能够基于同龄人的视角达到能力审视效果;第三,教师评价会以富有鼓励色彩的语言对学生表现加以说明,其科学全面的总结依然具有难以取代的优势;第四,家长评价能够从家庭角度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给予提示,形成与课内评价的良好配合。
(三)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结合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提到:无论过程评价还是终结评价都很有必要,其中过程评价的意义更加突出,实际也正是如此。过程评价涉及到学生行为、心理兴趣、习惯特点等。出于评价方便的角度考虑,教师可以将过程评价分阶段实施,并将多个过程评价统一起来,共同构成最终评价的一部分,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关键词:信息教育技术 小学语文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8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思想的不断注入,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讲,也应该改变自身以往只注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从小主动思考的能力,尤其像小学语文这样发散性思维比较强的学科,更应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1 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从概念上来讲,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它是一项操作性强,适用面广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各项教学中。当然,细数信息技术,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从教学规律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把感知、理解、巩固与运用融合为一体,使得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记忆得到强化,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主动参与认知结构不断重组的递进式学习过程。
其次,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动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
再次,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信息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它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
最后,从教学手段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它可以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显然,依据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在现代教育事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当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将这项技术很好地运用于日常的教学中,这样才能够让它变得更有价值。
2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小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之中,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教师要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结合,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保持到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这样教学效果也肯定能够达到最佳。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表现,让小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受,让小学语文教学充分展现其应用的魅力。信息技术可以像吸铁石一样,抓紧学生的内心,让他们的头脑紧跟教师的步伐,将每一个语文重点知识能够吸收到头脑之中,并在实践之中应用。
2.2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过程只有学生亲身加入其中,才能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教学的主体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配合教师完成语文教学,并达到最佳的效果。
2.3 信息技术可以拓宽课堂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能够让小学生从多个方面理解语言文字,而且让小学课堂中的教学形式变得更加宽广,可以让学生利用脑、手、心,从而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只有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才能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扩展思维,将其利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小学语文教学讲究多进行阅读,这样才能理解文章内容,让文章之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2.4 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自我提升
课改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上帝”,学生的思维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他们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失去了“自由”和“迸发”的机会。而现在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完全实现教师和学生多元化的民主、平等、自由、和谐地交流与沟通;可用它为学生创造切合文本的情境,让学生得到“美”和“文明”的熏陶,同时促进他们进行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3 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它的作用不可小觑。它可以实现抽象与生动的完美结合,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路回民小学,山东 青州 262500)
参考文献:
[1]崔继忠.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0,(7).
[2]刘春玲.浅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表现,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观察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的阅读学习。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比较低,表现为无法围绕一个中线展开层次性的讨论,出现偏离主题的随意性聊天,这样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会被无形的扩大,会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脱离核心的语文内涵,对文本的理解杂乱而没有中心;二是,以教师的个人的解读代替学生的解读。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上是从在差异的,不同的学生的相同的文本内容会产生多元化的理解,这是学生个性培养的基础,而教师在小学生中的权威,使得教师对文本的个人解读完全压制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最终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趋同化理解,也必然导致学生创造力的消逝。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知识的意识,以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的意识,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的意识
语文是集语言、文字、文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通过向学生传递基本的语词、语句、段落、文本的基本知识,来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语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学阅读教学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素材、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是必要的,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讨论。但是,许多语文教师在引入海量课外语文资源的过程中却丢失了阅读课的学习主题。例如,在一名教师的公开课程,这个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引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表演、游戏互动、现场展示、字谜猜测等“出彩”的手段,占据了教学一半的时间,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参与度很高,整堂课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但是,在整个课堂红教师连最基本的生字生词都没有进行教学,关键句子、关键语段的讲解就更不要说,这种舍本逐末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无益的。核心语文知识的树立需要教师改变追求过多形式和过多资源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围绕语文知识的思维活跃状态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标准,也语文知识的巩固为目标,适当地引入语文资源采用合适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核心语文知识的分析与提取
核心语文知识的树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什么是核心语文知识,怎样分析文本内容,提取核心语文知识则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关键。核心语文知识的提取主要包括两个方法,一种是要知识赋权法,即按照具体知识点和本课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度来确定各知识点的重要性,从而确定核心语文知识。如在《比尾巴》的教学过程中,新的词汇需要掌握“比”、“尾巴”、“松”、“公”等12个生字,文章内容的目标包括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朗读方面的目标是学习读好问句?另一种是树形分析法,即将一节课所有的相关知识点按照树形排列,在分析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然后通过树的结构进行分配。例如,在《幸福是什么》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杂而琐碎,教师通过树形结构将所有的知识点列出来,然后设计树形结构,树根代表基础知识教学部分,树干代表主线教学部分,树枝是具体教学部分,这样就将很好地把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理念
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语文的形式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技巧;而内容只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学科这一特点使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这一工具学科的学习运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一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是激励学生思维的发展的诱因,都可能触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萌生创新意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思维,定位教师角色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新课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家,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培育学生纯洁品质和创新能力,塑造一个完整的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为主体的旧模式、旧方法、旧思维;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的课程教学中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从关注教师转变为关注教师;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从关注统一转变为观之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倡导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者,而应当是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氛围和谐、民主、平等。教师应主动将自己的身份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课前设计理念要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方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创建一个学生能够接纳的,宽容的,心理上安全,精神上鼓舞的,能够充分释放创造性的,乐于参加的课堂氛围,组织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探索,发现和创新行为。
2.教师讲授变为教师参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改的主旋律和重点、难点。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和工具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很多:如课外活动、社会设计等,但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关注是第一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死记、苦学只能培养高分低能儿,扼杀学生的激情,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创造性学习先导者和内在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高高在上,让学生产生距离感,教师应转变为一个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要善于创设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向自己和他人智慧挑战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种渴望和迫切中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满足每个学生成功的需要,巧设问题,因势利导,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及时肯定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作的努力,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二、积极营造环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小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结合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对他们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我们讲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实际上是在调动他们的思维;我们讲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们讲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然不可能讲思维学的理论知识,而教师需要运用思维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有时过多的文字讲解,内容难免枯燥、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三、努力拓展渠道,全面开展语文实践
传统的语文教学空间往往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上,以教室为牢、以教材为对象、以接受为法、以作业为训练、以考试为目标。其实,语文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语文能力的形成渠道非常宽广。所以,单靠课堂学习语文远远不够,教师和学校必须努力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带到生活中去解决。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会体会到学习的有用、才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会形成有用的学习本领,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内是课外的依托和凭借,课外是课内的补充和发展。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目标。只有这样,实施创新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为了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适应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结合学科特点,推进教学改革。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我们日常教学的点滴中培养起来的,它需要教师尽快地转变思想、明确育人的目标,才能更好地为培养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贵新 侯国范.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3
[2] 曲晓霞.浅议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J].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