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8篇

时间:2023-08-06 09:01: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

篇1

当胃肠道功能障碍时,全肠外营养(TPN)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机体抵抗力,加速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本科对实施TPN的病人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TPN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本科接受TPN治疗病人96例,男51例,女45例;年龄18~83岁。按病因分类:急性胰腺炎36例,腹部创伤或大手术后35例,胃肠道瘘8例,恶性肿瘤放、化疗8例,其它9例。合并糖尿病11例。均经中心静脉留管行TPN治疗5~38d。置管时间8~35d。给葡萄糖加脂肪乳剂25~30kca/kg,复方氨基酸0.15~0.2g/kg,加3L容量输注。

1.2并发症

术后25例出现TPN相关并发症,其中导管脱出2例,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霉菌2例);高血糖17例,酮症酸中毒2例;心力衰竭3例,脱水6例;电介质紊乱18例;低血钾12例,肝功能损害8例;胆囊炎1例。中止TPN治疗8例,其中因难以控制高血糖2例,心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损害4例。未发生因TPN并发症死亡病例。

2护理措施

2.1中心静脉穿刺插管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在中心静脉穿刺插管过程中可造成气胸、胸腔积液、空气栓塞、导管栓塞、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穿刺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一般情况,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必须迅速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拔管后空气经窦道也可进入血管。作者在置管过程中迅速封闭针口或管口,拔管后按压住皮肤孔口并封闭皮肤孔口12h,无1例空气栓塞发生。本组2例因导管固定不牢固病人燥动时脱出。一旦发现导管脱出,即应检查病人全身和穿刺创口局部情况,如无空气进入及出血,常规压迫穿刺创口并用敷贴封闭。

2.2感染性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导管感染容易产生的原因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自身存在感染灶;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等[2]。此外TPN同时与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合注射,配制时增加了污染机会,容易发生导管感染。注入导管系统如处理不当,均有污染可能。作者在TPN配制中严格无菌操作,输液瓶口胶塞处应用聚乙烯吡咯酮碘和70%酒精清洗消毒。对TPN外接管道系统更新1次/d,接头部分每天消毒,导管只限于TPN,不使用三通管。一旦出现发热寒战无其它病因,就应考虑导管相关感染。及时拔除TPN导管,取导管尖端及血培养,根据药敏情况调整抗生素。

2.3代谢性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ASP患者TPN过程中代谢性并发症主要有高血糖和低血葡萄糖两种情况。前者由于手术或创伤患者为高分解代谢状态,体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加之胰岛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高血糖很容易发生。同时随着手术适应证的扩大,部分病人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尿糖和渗透性利尿,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最为严重的高糖高渗性昏迷。本组发现高血糖17例,血糖最高至29.6mmol/L。为预防高血糖的发生,作者除应用足量外源性胰岛素外,还采取严格控制葡萄糖的输注量和速度,一般将速度控制在3~4mg/(kg·min),3L袋总量在20~24h内均匀输入,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严密监测血糖和尿糖,应用TPN3d内测血糖1次/d、测尿糖1次/6h,依据尿糖水平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稳定后测血糖、尿糖1次/d;糖尿病病人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减少葡萄糖的输入;加强病情变化时血糖的监测,一旦病人出现口渴,多尿等临床症状,血糖升高,及时减慢输液速度并通知主治医师。本组2例在病情加重时未控制葡萄糖的输入,加上外科并发症致体液丢失,发生了酮症酸中毒。对酮症酸中毒需密切观察神志和血压,按血糖、尿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补充足够液体纠正脱水,持续至酮体消失。低血糖也是TPN过程中一个严重的代谢性并发症,病人表现为焦急,常伴心悸,心动过速,多汗及饥饿感,重者可出现昏迷。检查可发现低血糖,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为防止发生低血糖,不要突然中断或突然减慢3L袋的输注,及时调整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尤其是在病人后期病情好转时,内源性胰岛素恢复,要及时减量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2.4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预防及护理

TPN病人主要依靠3L袋补充水、电解质,内环境比较脆弱。同时高血糖可导致水电解质排出增加,钾转移入细胞内。因此TPN治疗时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类型,本组12例。如果血糖持续偏高,可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致体液总量不足甚至造成脱水。作者在TPN治疗期间观察尿量及皮肤弹性,记录液体出入量,了解水平衡情况。定期测定电解质水平,根据需要补充钾、钠和微量元素。高消耗性疾病病人,为补充足够热量的氮,每天液体总量可能超过3000ml。对于年老、心功能不佳病人,如果输液速度过快,量较大,可造成心功能不全。本组2例高龄病人TPN治疗时出现胸闷、气急、心率加快等心功能不全表现,经强心、利尿、控制液量和滴速后好转。作者对液量超过2500ml心功能不佳的病人采用24h均匀输入法,减少了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2.5淤胆及肝功能异常观察和护理

在TPN过程中,可出现淤胆和肝功能异常,表现为AKP、γ-GT、SGPT、胆红素水平增加,胆囊胀大,胆泥形成,胆囊炎症和结石。终止TPN后多能好转。TPN期间应密切观察黄疸及肝功能变化,使用利胆药物缓解肝功能损害,必要时终止TPN。TPN过程中如胃肠道功能改善,应及时恢复肠道营养。

3小结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TPN发生并发症可能性会增加。作者对接受TPN治疗的病人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TPN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TPN并发症减少,未发生因并发症死亡病例。

【参考文献】

篇2

对于糖尿病知识的缺乏

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由于对于糖尿病有关知识的认识不足而导致忧心忡忡,焦虏不安甚至悲观失望。

对于以上的相关因素我们做出以下护理措施: ①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有关糖尿病知识和治疗方法。 ② 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根据体重、食物的热量来计算饮食的摄入量,教会患者合理安排膳食结构。③向糖尿病患者讲述使用胰岛素的指征及意义。 ④指导患者监测血糖,尿糖及怎样预防和处理低血糖。

潜在并发症――感染

感染会导致各个系统感染,如呼吸系统会合并肺结核,肺炎等。泌尿系统会导致肾盂肾炎。及其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对此设定以下护理措施:

① 合理地控制饮食,防止过高血糖是关键,因为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另外适当地锻炼能够防止感染机会的增加。②严格遵循抗菌技术操作。③指导病人皮肤保健,足部保健。a.用中性无刺激肥皂及温水洗澡。 b.糖尿病病人皮肤干燥切勿抓伤导致感染不易愈合。c.足部每日温水洗脚。由于糖尿病病人末梢血液循环差,禁用过烫的水,以免烫伤。d.穿清洁、棉线袜子,鞋袜宽松为佳。

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①由于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断或用量不适而导致疲乏,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②过肌或过饱饮食不当可出现酮体,恶心、呕吐等。③感染以及如创伤、分娩等应激情况导致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出现呼吸深大,烂苹果味,意识模糊以至昏迷。

对于上述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应做出以下护理计划措施: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无误地监测血糖、尿糖、血钾等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数值。“三多一少”症状是否加重,病人呼吸频率及深度。 ②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③控利病倩稳定后,指导病人合理安排饮食摄入量,避免饮食不节所造成酮症酸中毒。④防感染。

健康状况改变及角色改变而导致患者失眠、疲劳、血压增高、恶心、尿频等。

环境及日常生活的改变使患者感到忧虑无助、恐惧、易怒、丧失信心。

长期检查及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使病人不愿面对现实。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比较关键的,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面对疾病,最终战胜病魔需要以下

具体的护理措施:

①认真听取病人的倾诉,关心其感受,认识到病人的忧虑,对病人表示理解,应以朋友的身份去感受他们。② 对于陌生的治疗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与紧张度,给予患者一份亲切和谐的感觉。 ③ 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让患者了解只要坚持有恒心地治疗,可以向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 ④引导患者摆脱焦虑情绪,培养有益的兴趣和爱好,适当地户外活动等。

糖尿病其病因复杂,为终身性慢性疾病。病人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除按医嘱正规治疗之外,糖尿病的各项护理措施是避不可少的。制定一份好的护理措施对于糖尿病病人治疗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侯茗.糖尿病与微循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5.139

篇3

当胃肠道功能障碍时,全肠外营养(TPN)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机体抵抗力,加速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本科对实施TPN的病人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TPN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 11月,本科接受TPN治疗病人96例,男51例,女45例;年龄18~83岁。按病因分类:急性胰腺炎36例,腹部创伤或大手术后35例,胃肠道瘘8例,恶性肿瘤放、化疗8例,其它9例。合并糖尿病11例。均经中心静脉留管行TPN治疗5~38d。置管时间8~35d。给葡萄糖加脂肪乳剂25~30kca/kg,复方氨基酸0.15~0.2g/kg,加3L容量输注。

1.2 并发症

术后25例出现TPN相关并发症,其中导管脱出2例,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霉菌2例);高血糖17例,酮症酸中毒2例;心力衰竭3例,脱水6例;电介质紊乱18例;低血钾12例,肝功能损害8例;胆囊炎1例。中止TPN治疗8例,其中因难以控制高血糖2例,心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损害4例。未发生因TPN并发症死亡病例。

2 护理措施

2.1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在中心静脉穿刺插管过程中可造成气胸、胸腔积液、空气栓塞、导管栓塞、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穿刺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一般情况,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必须迅速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拔管后空气经窦道也可进入血管。作者在置管过程中迅速封闭针口或管口,拔管后按压住皮肤孔口并封闭皮肤孔口12h,无1例空气栓塞发生。本组2例因导管固定不牢固病人燥动时脱出。一旦发现导管脱出,即应检查病人全身和穿刺创口局部情况,如无空气进入及出血,常规压迫穿刺创口并用敷贴封闭。

2.2 感染性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导管感染容易产生的原因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自身存在感染灶;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等[2]。此外TPN同时与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合注射,配制时增加了污染机会,容易发生导管感染。注入导管系统如处理不当,均有污染可能。作者在TPN配制中严格无菌操作,输液瓶口胶塞处应用聚乙烯吡咯酮碘和70%酒精清洗消毒。对TPN外接管道系统更新1次/d,接头部分每天消毒,导管只限于TPN,不使用三通管。一旦出现发热寒战无其它病因,就应考虑导管相关感染。及时拔除TPN导管,取导管尖端及血培养,根据药敏情况调整抗生素。

2.3 代谢性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ASP患者TPN过程中代谢性并发症主要有高血糖和低血葡萄糖两种情况。前者由于手术或创伤患者为高分解代谢状态,体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加之胰岛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高血糖很容易发生。同时随着手术适应证的扩大,部分病人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尿糖和渗透性利尿,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最为严重的高糖高渗性昏迷。本组发现高血糖17例,血糖最高至29.6mmol/L。为预防高血糖的发生,作者除应用足量外源性胰岛素外,还采取严格控制葡萄糖的输注量和速度,一般将速度控制在3~4mg/(kg·min),3L袋总量在20~24h内均匀输入,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严密监测血糖和尿糖,应用TPN 3d内测血糖1次/d、测尿糖1次/6h,依据尿糖水平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稳定后测血糖、尿糖1次/d;糖尿病病人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减少葡萄糖的输入;加强病情变化时血糖的监测,一旦病人出现口渴,多尿等临床症状,血糖升高,及时减慢输液速度并通知主治医师。本组2例在病情加重时未控制葡萄糖的输入,加上外科并发症致体液丢失,发生了酮症酸中毒。对酮症酸中毒需密切观察神志和血压,按血糖、尿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补充足够液体纠正脱水,持续至酮体消失。低血糖也是TPN过程中一个严重的代谢性并发症,病人表现为焦急,常伴心悸,心动过速,多汗及饥饿感,重者可出现昏迷。检查可发现低血糖,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为防止发生低血糖,不要突然中断或突然减慢3L袋的输注,及时调整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尤其是在病人后期病情好转时,内源性胰岛素恢复,要及时减量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转贴于

2.4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预防及护理

TPN病人主要依靠3L袋补充水、电解质,内环境比较脆弱。同时高血糖可导致水电解质排出增加,钾转移入细胞内。因此TPN治疗时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类型,本组12例。如果血糖持续偏高,可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致体液总量不足甚至造成脱水。作者在TPN治疗期间观察尿量及皮肤弹性,记录液体出入量,了解水平衡情况。定期测定电解质水平,根据需要补充钾、钠和微量元素。高消耗性疾病病人,为补充足够热量的氮,每天液体总量可能超过3000ml。对于年老、心功能不佳病人,如果输液速度过快,量较大,可造成心功能不全。本组2例高龄病人TPN治疗时出现胸闷、气急、心率加快等心功能不全表现,经强心、利尿、控制液量和滴速后好转。作者对液量超过2500ml心功能不佳的病人采用24h均匀输入法,减少了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2.5 淤胆及肝功能异常观察和护理

在TPN过程中,可出现淤胆和肝功能异常,表现为AKP、γ-GT、SGPT、胆红素水平增加,胆囊胀大,胆泥形成,胆囊炎症和结石。终止TPN后多能好转。TPN期间应密切观察黄疸及肝功能变化,使用利胆药物缓解肝功能损害,必要时终止TPN。TPN过程中如胃肠道功能改善,应及时恢复肠道营养。

3 小结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TPN发生并发症可能性会增加。作者对接受TPN治疗的病人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TPN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TPN并发症减少,未发生因并发症死亡病例。

【参考文献】

篇4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由胆源性和非胆源性等病因引起胰腺内的胰酶被激活,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和坏死的炎症反应[1],常伴有严重的代谢紊乱。其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胰腺组织不同程度受损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出现高血糖症状,而高血糖既是病情危重的指标,又可加重SAP病情,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显著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2]。2007年5月―2008年5月,我科收住SAP 20例,均伴有高血糖、呼吸窘迫症状,入住ICU后加强血糖监测、采用胰岛素微量泵控制血糖及其他综合性治疗措施,18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病房继续治疗,2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我科共收治SAP伴发高血糖、呼吸窘迫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2岁,入院时均无糖尿病史。主要症状:中上腹痛、发热、血尿淀粉酶升高,经腹部CT、B超等检查确诊,由于呼吸窘迫转入ICU,转入时测空腹血糖12.6~30.4mmol/L,呼吸28―45次/分,PaO2 45~70mmHg,PaCO2 正常,经无创机械通气、禁食、胃肠减压、抗炎、抑酸抑酶、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能量等综合性治疗,1~2天空腹血糖控制在10 mmol/L左右,3~5天空腹血糖恢复至正常4.4~6.1 mmol/L,大部分病人病情得到控制。

1.2 治疗方法

采用短效胰岛素(10 ml:400 U)50U+生理盐水50 ml,每1 ml溶液含胰岛素1 U,使用微量泵控制剂量,单独静脉通路给药,根据血糖值调节胰岛素剂量,血糖值>31.0mmol/L,胰岛素8~10U/h泵入维持,半小时至1小时监测血糖;16.0~31.0mmol/L,胰岛素4-6 U/h,1~2小时监测血糖;12~15.9mmol/L,胰岛素2U/h,4小时监测血糖;8~10mmol/L,胰岛素以0.5~1.0U/h泵入维持,6~8小时监测血糖;最终将血糖目标控制在4.4~6.1mmol/L。如有血糖值波动可加测血糖,动态监测血糖值。

1.3结果

18例病人病情得到控制,血糖正常,呼吸功能恢复转至病房,2例病人病情加重,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护理干预

2.1一般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保持舒适卧位,做好各导管及呼吸道护理,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呼吸及咳嗽咳痰方法;患者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告知病人疾病相关知识及禁食的重要性,指导病人正确配合治疗与护理。

2.2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炎、抑酸抑酶、纠正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肠外营养补充能量等综合治疗,在含糖溶液及肠外营养液中按葡萄糖:胰岛素以4~6g:1U标准加入,同时予胰岛素微量泵维持,严格控制输入速度,使得血糖迅速而稳定下降,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密切观察药效,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使用升高血糖的药物,胰岛素选用单一通道给药,避免推注药物及加快输液,导致剂量不准确引起血糖波动。

2.3血糖监测

胰岛素使用的关键是要及时监测血糖变化,合理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强调血糖和胰岛素的同步变化。我科使用强生、罗氏公司生产的快速血糖测量仪,采集手指或足趾末梢血,5~10秒测出结果,测量时正确执行操作规范,避免造成血糖值误差。当血糖值不稳定或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加测血糖次数,以控制血糖在正常或轻度升高的范围内,严格交接测量血糖的时间,准确记录结果。每日检验肝功能及血生化,对比快速末梢血糖与静脉血标本中血糖值之间的差距,为临床治疗提供保证。

2.4防治低血糖反应

密切观察病情,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皮肤温湿度、低血糖的表现等,特别是老年病人反应性差,对胰岛素敏感,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如患者有心慌、出汗、手抖、饥饿感等,立即测量血糖,确实为低血糖时立即停用胰岛素泵,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 ml,必要时可用10%葡萄糖静脉输注。加强监护和血糖监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

2.5特殊治疗护理

患者有呼吸窘迫症状,查血气分析低氧血症明确,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加强气道护理后逐渐好转;有15例病人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清除炎性介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内环境和稳定血流动力学作用,这种特殊治疗方法的应激刺激,造成病人血糖值不同程度升高,我科调整透析液中葡萄糖加入量,同时配合胰岛素泵的使用,有效控制血糖。

3讨论

SAP治疗原则要求严格禁食,能量来源主要是肠外营养输注,但是这类病人由于内分泌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存在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而且有个体差异,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按标准配制后,病人血糖控制不理想,易发生高血糖及低血糖反应。我科采用胰岛素微量泵持续给药,进入体内的胰岛素量均衡,根据测出的血糖值精确的调整剂量,较间断皮下注射胰岛素效果更好,血糖控制理想,低血糖发生率低,更适用于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不同时段的生理需要。

SAP常伴严重的代谢紊乱,主要包括高代谢、高分解、高血糖等,其中高血糖的发生高达40~90%[3]。血糖增高,是反应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自身坏死范围、程度以及由此导致胰腺内分泌障碍的重要指标,即病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对生命体重的影响越大,患者的预后就越差[4]。研究发现,SAP患者血糖在3.6~6.4mmol/L时,胰腺无坏死表现或只有少量点状坏死灶;血糖在6.4~11.1mmol/L,则可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血糖≥16.7mmol/L时死亡率明显上升[5]。故有效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或轻度升高的范围之内,对病情控制、疾病治疗有重要作用。胰岛素微量泵使用,单一静脉通路给药,避免与其他药物之间配伍禁忌,无静脉推注及输液滴速快慢对进入体内胰岛素剂量的影响,保证体内胰岛素量均衡,预防低血糖反应,根据测出血糖值调整胰岛素剂量更具有科学性,达到最大用药效果和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Chiang DT、Anozie A、Flening WR,et parative study on acute pancreatitis management[J].ANZ j Surg,2004,74(4):218-221.

[2]陶少宇、李宛霞.强化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6,7(11):63.

[3]李维勤、李宁、黎介寿.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支持[J].肝胆外科杂志,2003,2(11):8-9.

[4]Mentula P、Kylanpaa ML、Kenppainen E ,et la.Early prediction of organ failure by combined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J].Br J Surg ,2005,92(1):68-75.

[5]杨传永、朱焕明.血糖变化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J].腹部外科,1999,12(1):32-34.

篇5

全肠外营养(TPN)可以广泛应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为患者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机体抵抗力,加速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本科对实施TPN的病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本科运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病人84例,男46例,女35例;年龄28~78岁。疾病种类:急性胰腺炎17例,腹部创伤或胃肠道手术后15例,胃肠道瘘18例,恶性肿瘤放、化疗34例。均经右颈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5~20d,未发生严重的TPN并发症。现总结汇报如下:

2 护理措施

2.1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时的并发症风险及预防:在中心静脉穿刺插管过程中可造成气胸、胸腔积液、空气栓塞、导管栓塞、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首先要熟悉穿刺部位的解剖结构,做到知道穿刺针即将到达的结构,穿刺针周围有那些组织。努力做到一次成功。穿刺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等,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必须迅速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穿刺完成后确切固定导管,严格无菌操作,保护穿刺部位。

2.2 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风险的观察与护理

2.2.1 导管感染风险:容易产生的原因有长期营养不良所致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自身存在感染源;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等。此外TPN营养液本身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配制时未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增加了污染机会。注入导管系统如处理不当,均有污染可能。配制中严格无菌操作,输液瓶口胶塞处应用聚乙烯吡咯酮碘和70%酒精清洗消毒。对TPN外接管道系统更新1次/d,接头部分每天消毒,导管严格限定用于TPN,不外接三通管。一旦出现发热寒战时,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应考虑导管相关感染。及时拔除TPN导管,取导管尖端及血培养,根据药敏情况调整抗生素。

2.2.2 代谢性并发症风险的观察与护理:患者TPN过程中代谢性并发症主要有高血糖和低血葡萄糖两种情况。手术或创伤等应激导致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胰岛素分泌不足,高血糖很容易发生。尿糖上升导致渗透性利尿,甚至可出现严重的高糖高渗性昏迷。除应用足量外源性胰岛素外,还采取严格控制葡萄糖的输入量和速度,一般将速度控制在3mg/(kg.min)左右,3L袋总量在20~24h内均匀输入,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严密监测血糖和尿糖,依据尿糖水平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稳定后测血糖、尿糖1次/d;糖尿病病人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减少葡萄糖的输入;加强病情变化时血糖的监测,一旦病人出现口渴,多尿等临床症状,血糖升高,及时减慢输液速度并通知主治医师。对酮症酸中毒需密切观察神志和血压,按血糖、尿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补充足够液体纠正脱水,持续至酮体消失。低血糖是TPN过程中另一个严重的代谢性并发症,患者表现为焦急,常伴心悸,心动过速,多汗及饥饿感,重者可出现昏迷。检查可发现低血糖,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为防止发生低血糖,及时调整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

2.2.3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预防及护理:TPN病人内环境比较脆弱。同时高血糖可导致水电解质排出增加,钾转移入细胞内。因此TPN治疗时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类型。血糖偏高,可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致体液总量不足。在TPN治疗期间观察尿量及皮肤弹性,记录液体出入量,了解水平衡情况。定期测定电解质水平,根据需要补充钾、钠和微量元素。高消耗性疾病病人,为补充足够热量的氮,每天液体总量可能超过3000ml。对于年老、心功能不佳病人需要严密观察输液:速度过快,量较大,均可造成急性心功能不全。 2.5 淤胆及肝功能异常观察和护理:随着TPN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出现淤胆和肝功能异常,表现为AKP、γ-GT、SGPT、胆红素水平增加或胆泥形成,促发胆囊炎症和结石。尽早停止TPN可好转。所以在TPN期间应密切观察黄疸及肝功能变化,配合使用利胆药物, TPN过程中胃肠道功能一旦改善,应尽早恢复肠道内营养。

3 小结

随着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TPN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发生并发症也会增加。对接受TPN治疗的病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TPN并发症,是外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

参考文献

[1] 张英英 , 康璇 ,李建萍 .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及其护理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25):223-224.

篇6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又称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已经用“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一词代替。目前,即使是有经验的医院HHS病死率仍达15%,在老年、存在昏迷和低血压状态时,预后更差。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6例老年HHS患者,我们采用监测中心静脉压下合理补液,降低渗透压,用微量泵予持续小剂量胰岛素注入,降低血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波动,防治其他合并症的发生,加强基础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HHS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2~78岁,检验结果血糖38~58mmol/L,血钠152~180mmol/L,血浆渗透压348~415mmol/L。嗜睡2例,昏睡3例,昏迷1例。经治疗血糖降至14mmol/L,血浆渗透压降至320mmol/L以下,意识逐渐恢复,生命体征稳定5例,1例患者入院时已经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因严重脱水、感染、循环衰竭,入院24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

2 抢救

2.1 合理安排补液,积极纠正高渗状态 首先建立2条静脉通路,一条为静脉补液,另一条使用微量泵注射调节胰岛素用量。补液量按脱水程度估计,补液速度根据中心静脉压测量结果定,一般采取先快后慢的原则,第一天输入应补液量的2/3,其余在24~72小时输入,开始输等渗盐水,血糖降至13.9mmol/L时输5%葡萄糖溶液,在静脉补液的同时配合留置胃管给予胃肠道补液,胃肠道补液量占总补液量的2/5,我们采用胃管滴注低渗溶液(38~41℃温开水),方法:将温开水注入输液瓶,插上输液管并排气,胃管末端反折封闭,输液管连接8号头皮针刺入胃管远端并胶布固定好,根据补液速度调节滴速,早期200~400ml/h,6h后酌情改为100~200ml/h,每2小时监测血浆渗透压,每小时监测血糖,当血糖降至13.8~16.7mmol/L时,改为静脉输5%葡萄糖溶液,血浆渗透压降至310mmol/L,患者意识转清,停止胃管内滴注低渗液。

2.2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以降低血糖,消除酮体 我科采用微量注射泵来控制胰岛素输入速度,开始输入速度为0.1u/kg/h(4~6u/h),使用微量血糖仪每小时测血糖一次,当血糖降至16.7mmol/L,时改为0.05u/kg/h并同时给予5%葡萄糖滴注,患者的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精神症状消失,病人恢复正常进餐时,可以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方案。

2.3 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在胰岛素缺乏、高渗、酸中毒情况下血钾水平升高,如病人入院时血钾正常或低度水平,说明机体严重缺钾。开始胰岛素治疗后,随着酸中毒的纠正,容量的恢复,均可降低血钾水平,为了预防低血钾,当血钾<5. 5mmol/L、尿量适可即可开始补钾,可静脉补钾,亦可自胃管内补钾。如果PH>7.1,不必对酸中毒进行干预,可通过控制血糖来纠正,如果PH≤7.1则可给碳酸氢钠,及时测定PH及HCO3-,以调整PH≥7.1。

2.4 防治诱因,处理并发症 HHS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急性全身严重感染,应该在补液、胰岛素治疗的同时,积极抗感染治疗。HHS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胰岛素治疗后的低血糖、低血钾症、转换胰岛素治疗时高血糖的反复。HHS患者可以发生脑水肿,虽然少见,但往往是致命的,临床上脑水肿的特征是意识模糊、嗜睡,觉醒程度降低和头痛。在高危病人中,降低脑水肿病人危险的预防措施是给高渗患者应逐渐补充钠和水(每小时血浆渗透压最多降低3mmol/L)和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需补充葡萄糖溶液,并使血糖维持在13.9~16.7mmol/L直到高渗和精神状态改善,病情稳定为止。

3 护理

3.1 临床护理观察 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予心电监护仪监测,并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时做好记录。②尿量的观察,严重缺水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颜色深,甚至短期内可无尿,随时做好记录,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本组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均予留置尿管来观察尿量,为临床补液提供可靠依据。③严密监测血糖、电解质变化情况,治疗开始每小时测血糖1次,每4小时测血钾、钠、尿素氮1次,并计算渗透压。

3.2 补液护理 ①补液速度先快后慢。②监测中心静脉压,每日2次,必要时随时测量,本组均为老年病人,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补液速度,并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肾功能,警惕和避免水负荷过量。

3.3 基础护理 ①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2次,防止霉菌生长及溃疡形成。②留置胃管的护理;胃管既有补液作用又有营养作用,注入流质或开水前应先抽吸胃液是否在胃内,并观察是否有胃潴留、胃扩张情况。③尿管护理;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并用碘伏清洗会及尿道口,病人意识清醒,病情稳定后及时拔尿管,预防泌尿系上行感染的发生。④皮肤护理: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并且糖尿病患者本身皮肤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压疮,我们予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每日擦浴2次,并按摩骨突处,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整、清洁、干燥,本组有一例患者入院时,骶尾部有压红,经精心护理,压红消退,无压疮发生。

3.4 清醒后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长年用药,病情迁延,情绪反复波动易产生并发症,尤其是HHS时,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病人及家属心理负担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失望情绪,要告诉患者、家属发病的各种诱因,可预防再次发生,使患者树立信心,并需要家属积极支持配合。

3.5 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工作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提高人群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教育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内容包括①长期坚持严格控制糖尿病,尤其是正在应用各种降糖药物或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不能随意减量或中断治疗。②严格做好饮食管理。③及早发现和防治各种诱因包括感染。④糖尿病尤其要注意在有并发症时,应注意保持水的平衡,,警惕高血糖的症状和体征,自我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高血糖,从而避免明显的糖尿和渗透性利尿。病人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应购买微量血糖仪,并教会病人监测血糖及打胰岛素。

参 考 文 献

篇7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糖尿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没有积极治疗,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引起某些严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部病变就是严重并发症之一,重者可使患者致残,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据统计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足发病率为0.9%-14.5%。何谓糖尿病足?糖尿病足部病变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本病轻者只有足部轻微疼痛,重者下肢出现坏疽。由于其危害严重,致残率高,如何科学的预防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 预防措施

1.1严格控制血糖 糖尿病足是长期高血糖造成的足部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足部和(或)下肢血管病变致患处微循环障碍,又因周围神经营养障碍而变性,出现感觉障碍,而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出现溃疡和(或)坏疽。高血糖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趾(肢)的主要诱因,高血糖影响伤口愈合。因此,要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认识到高血糖的危害,使患者自觉地严格遵医嘱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定期检测血糖,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测血糖的周期。

1.2严格控制饮食。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控制好血糖的前提和基础,控制总热量,三餐做到定时定量,营养均衡,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在进行饮食治疗的同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 做到严格禁烟、酒,少吃食盐。

1.3选择合适的鞋袜:鞋不合适,容易使趾甲及足部皮肤病变。软皮皮鞋、运动鞋是最理想的鞋子。鞋型宜选择方头,要保证鞋较足略宽、透气且有一定的抗击外力的作用。不要穿高跟、尖头、硬皮及塑料鞋,还要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可能存在的异物。袜子应选择棉质地和羊毛质地为好,既吸汗又透气。袜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紧带的袜子。每日换洗,不要穿有补丁或破口的袜子,以防脚的压力不均,影响血循环。纯棉五趾袜,可以使每个脚趾分开,透气性好,可有效地预防趾蹼间糜烂,对预防糖尿病足有一定的作用。

1.4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为保持足部卫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脚。但洗脚前,一定要试水温,必要时使用温度计试水温,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经病变,所以对温度的感觉能力下降。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温性肥皂清洗,

1.5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

1.6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可自己利用足镜等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定期检查足部,若有皮肤干裂、湿冷、水肿、肤色变暗、感觉缺失、趾甲变形或局部红肿痛热等,都可能提示已经出现了足部病变。必需尽早到医院就诊。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锐器自己修脚或是用有腐蚀作用的药膏涂抹,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对于足癣、甲癣、跖疣、胼胝、鸡眼等足部疾患,应积极治疗,以防感染。

2 护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加之长期经济压力,甚至面对截肢的危险,容易使病人产生悲观、恐惧甚至绝望情绪,加强沟通,及时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预后告知病人和家属,使其了解,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是通知饮食控制、终生治疗、规律生活和适当体育锻炼而避免并发糖尿病足,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长寿,以消除悲观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解除焦虑紧张心理。可以与病人家属共同制定饮食运动计划,鼓励家属和朋友多给予亲情和温暖,使其获得感情的支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建康指导

护理人员采用讲座、谈话发放小册子,图片。利用典型实例教育患者,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糖尿病足的危害性,针对糖尿病足溃疡发病的危险人群建立教育规划,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盒自我管理的自学性,增加足部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应该全面掌握糖尿病的知识,使病人和家属认识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自觉地配合各项治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盒自我管理的自学性,增加足部防护意识。定期检测血糖,一般每三周复查果糖胺,每二到三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定期对眼底、心血管和肾功能进行检查。指导病人掌握并自觉执行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盒措施。为病人准备一份常用食物营养素含量和替换表,是指学会自我饮食调节。

篇8

方法:随机将81例糖尿病者分组:甲胰岛素组(41例)与乙胰岛素组(40例),甲胰岛素组行常规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乙胰岛素组行舒适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

结果: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效果比甲胰岛素组好,P

结论:在糖尿病者经胰岛素泵诊治时,给予舒适护理,具有强化治疗、提升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舒适护理不良反应护理效果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10-02

舒适护理属于新兴的护理模式,具有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性等特点,护理宗旨为降低心理与生理的不愉快程度或者让两者(心理、生理)均处于愉快、舒爽的状态中[1]。2011-01-24至2013-01-24,我院接诊81例诊疗方法为胰岛素泵的糖尿病者,为了强化经胰岛素泵诊疗的效果,我院为糖尿病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了舒适护理。护理效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人资料。2011-01-24至2013-01-24,我院接诊81例诊疗方法为胰岛素泵的糖尿病者,男性44例,女性37例;年龄:36岁至74岁,平均:40.48±9.46岁;22例1型糖尿病,59例2型糖尿病。随机将81例糖尿病者分组:甲胰岛素组(41例)与乙胰岛素组(40例),甲胰岛素组行常规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乙胰岛素组行舒适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观察比较甲胰岛素组与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效果。

1.2护理方法。

1.2.1甲胰岛素组。行常规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护理措施按照医嘱实施。

1.2.2乙胰岛素组。行舒适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①生理干预。创造舒适、美好的医院环境,病房要布置的温馨、温暖,空气要清新,使病人焦虑、紧张的情绪可以缓解。病床一定要舒适,为了避免病人间的情绪相互干扰,尽量安置单间。②生活护理。要结合病者饮食情况、生活习惯提供舒适的生活护理,为病人制定符合个人喜好的饮食计划与科学的饮食习惯。此外,根据病者的个人爱好、生活习惯,制定体育锻炼、户外运动计划。③社会干预。所用胰岛素泵要与病者的经济基础适宜,要使其经济负担尽量不被加重,增加对病者的爱护、温暖关怀,使病者可以增加信心,内心有温暖感。④心理干预。了解病者内心所想,做好沟通,向病者讲解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方式及相关事项,多开导、鼓励病人[2,3]。

1.3观察与统计。观察指标:血糖控制状况、护理状况的满意度、不良反应情况(皮肤感染、皮下硬结以及持续高血糖、低血糖)。血糖控制:显效(达标):4.4mmol/L至6.1mmol/L(空腹血糖)、4.4mmol/L至8.1mmol/L(非空腹血糖)[4]。有效(接近标准):4.1mmol/L至4.3mmol/L。无效:4.0mmol/L之下。资料录入统计软件:SPSS18.0,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形式:标准差±均值。计数资料:X2检验。若P

2结果

2.1护理效果。在甲胰岛素组中,13例血糖控制显效,19例血糖控制有效,9例血糖控制无效。在乙胰岛素组中,26例血糖控制显效,13例血糖控制有效,1例血糖控制无效。比较甲胰岛素组与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效果,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效果比甲胰岛素组好,P

2.2满意度情况。在甲胰岛素组中,34例(34/41,82.93%)满意,7例(7/41,17.07%)不满意,在乙胰岛素组中,40例(40/40,100.00%)满意,0例不满意。比较甲胰岛素组与乙胰岛素组的满意度,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满意度显然高于甲胰岛素组,P

2.3不良反应情况。在甲胰岛素组中,2例持续高血糖,1例皮肤感染,2例皮下硬结,2例低血糖。在乙胰岛素组中,0例持续高血糖,0例皮肤感染,1例皮下硬结,1例低血糖。比较甲胰岛素组与乙胰岛素组不良反应例数与相应概率,显然乙胰岛素组的不良状况好于甲胰岛素组,P

3讨论

在临床中,胰岛素泵即为人工胰腺,属于经胰岛素诊治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形式,可使高血糖现象快速得到控制,消减低血糖现象,让血糖于短时间内接近标准或者完全达标[5]。舒适护理属可使患者降低心理与生理的不愉快程度或者让心理、生理均处于愉快、舒适的状态中。本文,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效果比甲胰岛素组好,P

参考文献

[1]刘俊杰,刘玉辉,王瑞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4(12):96-97,102-104

[2]顾萍,王海容.舒适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1):105-107,115-11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