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09:01: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医把脉基础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题记
“一望无边的绿地上,花香袭人,笑语盈盈,一位慈爱的老师,在孩子们的簇拥下快乐地聊天。”那是我童年时梦想过无数遍的场景。然而,在以“智能化”为依托的教育E时代,我的梦想,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一、送给每个孩子一份礼物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将被系统、忠实、直观、及时、永久地记录和保存下来。阅取的通道,就是给每个孩子“一个账号、一个密码”。试想,20年,甚至50年之后,这些曾经的学生,能通过那个固有的账号、密码,去重温尘封已久的童年,获得的将是怎样的甜蜜。
表扬与嘉奖,将通过电子奖章,记录下来。当下,教师也会下发“小星星”“小奖状”,但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丢失了,通过小小的程序,利用电子教鞭,点击并记录,课下把相关信息输入系统。当然,也可以把一些“问题和提醒”记录下来。
如此,学生就可以随时进入网上信息系统查看信息,把好的做法延续下去;家长可以进入系统,准确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真正落实“关注每一个”的要求,哪个孩子平时记录少了,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礼物啊!
二、管理决策,不再“跟着感觉走”
干部年轻化,是未来社会选人用人的趋势。但是年轻,势必带来经验不够的问题。十年之后,数字化校园系统,将提供多元的“数据”――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型数据,向教师提供运用型数据。
这些数据,是有针对性的,是动态的。不同的人,登录系统后,能查阅的内容也不同。管理者应该拥有数据查看的最高权限,可以了解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关注个体的发展;可以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教研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在收集和整合这些信息的过程中,让管理更科学,让决策更贴地。
此乃管理者的福音!
三、学习,来场“私人定制”
五年级的小张同学,最近很困惑,语文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她能理解会运用,练习本上做的习题,大部分都能做对,但是每次的语文单元小练习,她都发挥不好。来一场穿越吧,遇到问题的小张同学试着进入网上系统。登陆之后,她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小贴士”:提示自己基础知识部分的“病句错段修改”是弱项,阅读部分“归纳概括段意”的能力不强等。于是,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数据系统中,寻找相应的练习,重点“筑漏”,一段时间下来,短板补平了,成绩进步了。
这样的平台,是基于数字化校园专门开发的“学习诊断系统”和“作业分析系统”,能把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细节记录下来,分析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不牢固,量身把脉,确定薄弱环节,重点突破问题障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学习数据的获取和对比分析,也能使教师更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上一年的数据资料,科学调整下一年教学的策略。
这样,看到的是“每一个”的变化。
四、“大数据”造就“大成长”
大数据时代,学校资源系统都有教育教学的权威资料,只要输入学科、作者、关键词等就可以进行查询,这样一来,每次备课,就都是一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课堂,成就自己”的美妙旅行。
在教学环节,教师在新授课结束后,可以根据实际状况,统计学生是否掌握;或者从当堂练习的数据反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有的放矢地开展个别辅导。
教学如行医。老中医把脉问诊,手到病除,但总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现代医学,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作为病理诊断的依据。大数据时代,教师可以动态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让教育教学在合适的轨道上运行,扎扎实实地服务于学校,造福师生。
教学,不就变得简单了吗?
对于任何一项变革,不同的人,会持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欢迎,有人观望,有人质疑,有人排斥。改变硬件容易,但改变人的思想,却需要长期的付出。E时代,我能想到的这些变革,或许太过“浪漫”,但我总以为,一个美好的期待,总有变成现实的那一天。
借我一双翅膀,让梦想不再遥望。
——题记
“一望无边的绿地上,花香袭人,笑语盈盈,一位慈爱的老师,在孩子们的簇拥下快乐地聊天。”那是我童年时梦想过无数遍的场景。然而,在以“智能化”为依托的教育E时代,我的梦想,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一、送给每个孩子一份礼物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将被系统、忠实、直观、及时、永久地记录和保存下来。阅取的通道,就是给每个孩子“一个账号、一个密码”。试想,20年,甚至50年之后,这些曾经的学生,能通过那个固有的账号、密码,去重温尘封已久的童年,获得的将是怎样的甜蜜。
表扬与嘉奖,将通过电子奖章,记录下来。当下,教师也会下发“小星星”“小奖状”,但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丢失了,通过小小的程序,利用电子教鞭,点击并记录,课下把相关信息输入系统。当然,也可以把一些“问题和提醒”记录下来。
如此,学生就可以随时进入网上信‘息系统查看信息,把好的做法延续下去;家长可以进入系统,准确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真正落实“关注每一个”的要求,哪个孩子平时记录少了,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礼物啊!
二、管理决策,不再“跟着感觉走”
干部年轻化,是未来社会选人用人的趋势。但是年轻,势必带来经验不够的问题。十年之后,数字化校园系统,将提供多元的“数据”——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型数据,向教师提供运用型数据。
这些数据,是有针对性的,是动态的。不同的人,登录系统后,能查阅的内容也不同。管理者应该拥有数据查看的最高权限,可以了解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关注个体的发展;可以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教研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在收集和整合这些信息的过程中,让管理更科学,让决策更贴地。
此乃管理者的福音!
三、学习,来场“私人定制”
五年级的小张同学,最近很困惑,语文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她能理解会运用,练习本上做的习题,大部分都能做对,但是每次的语文单元小练习,她都发挥不好。来一场穿越吧,遇到问题的小张同学试着进入网上系统。登陆之后,她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小贴士”:提示自己基础知识部分的“病句错段修改”是弱项,阅读部分“归纳概括段意”的能力不强等。于是,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数据系统中,寻找相应的练习,重点“筑漏”,一段时间下来,短板补平了,成绩进步了。
这样的平台,是基于数字化校园专门开发的“学习诊断系统”和“作业分析系统”,能把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细节记录下来,分析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不牢固,量身把脉,确定薄弱环节,重点突破问题障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学习数据的获取和对比分析,也能使教师更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上一年的数据资料,科学调整下一年教学的策略。
这样,看到的是“每一个”的变化。
四、“大数据”造就“大成长”
大数据时代,学校资源系统都有教育教学的权威资料,只要输入学科、作者、关键词等就可以进行查询,这样一来,每次备课,就都是一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课堂,成就自己”的美妙旅行。 在教学环节,教师在新授课结束后,可以根据实际状况,统计学生是否掌握;或者从当堂练习的数据反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有的放矢地开展个别辅导。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
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培养多以“两个基础-一个桥梁-一个临床”的“A字型”模式,即中医学基础、西医学基础;中西医结合导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习。在此教育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中医内科学承担了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理论与实践技能等教学任务,占有主导地位,起关键性作用。诠释中医内科学在中西医临床学科的教学任务中包含了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双重教学工作即“两个桥梁”与“一个临床”。如果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与目标不明确,甚至不注重处理好“两个桥梁”与“一个临床”的相互关系,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临床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其中医内科学的两个桥梁作用,并指导临床实践教学,从而将中西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管理,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教与学具有现实意义。
1 中医内科学的两个桥梁作用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计划是承接两个基础(中医、西医)课程率先进入临床教学,开始中医内科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因此具有中医基础与临床衔接的桥梁课程,将中医基础理论融入中医临床实践诊治疾病,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会学生掌握中医内科课程的普遍规律(病因病机、基本证型、辨证规律)、各系统疾病的辨证规律(各系统常见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各病证的特点(各病证的特点及辨治的重点难点)、诊治特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在从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教会学生以中医精髓(辨证论治、整体观)分析处理临床疾病,起到中医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桥梁作用,视为临床课之首。此教学段用一学期的教学时间完成,学生应具备一个中医师诊治疾病的能力,树立中医专业思想。中医内科学科的第二个桥梁作用是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疾病能力的桥梁作用,学生掌握中医内科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在西医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完成西医诊断学,进入西医内科学的学习,中医、西医内科课程同步进行,正是引导学生进入中西医结合方法与手段认识、分析与诊治疾病的大好时机,逐渐学会中西医结合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认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学与科学研究,理解中西医结合的真正含义在于应用现代医学的先进科学研究手段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在此,中医内科学具有的第二个桥梁作用更具深远意义,此教学任务是永恒的,贯穿临床教学的全过程,是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2 中医内科学在“一个临床”的重要任务
“一个临床”即”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包含中医内科学课间见习、临床实习,占据学生的三年临床学习时间,近年由于学生数量增加,基础教学的实践见习随着教学模具研制的不断增多,模拟教学不断完善,多数院校的基础课程见习教学多在实验室完成,大多数学生对临床实践的实质是空白的,学医两年“患者”概念是模糊的,临床见习实习中医、西医查体手法、顺序不规范、定位不准确、把脉手法错误以及汇报病史不流利等不在少数。所以,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见习课程首先是重复与强化中医诊断学的临床见习教学内容,教会学生临床诊视病情、搜集病史及其查体、病历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再进入中医内科课程的见习教学任务,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中西医基础理论认识、思考、分析临床上纷繁复杂的各种案例,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完成中医内科学见习教学任务,这是中医内科学需要完成的“一个临床”的一部分。其次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带教,这部分临床技能培养中医临床内科的教学任务占据主导地位,是本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医内科学》课程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定位于本专业的桥梁课程,具备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理论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具有传授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等教学工作的责任和义务。纵观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进度,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实践课程,占据本专业教学近2年半时间,对学生完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专业课程,系统掌握中、西医两套理论的结合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创新思维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培养意义。
3 如何处理好中医内科学课程的双重桥梁作用
3.1 强化中医内科理论教学 中医内科学理论课程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上好中医内科学课程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人才的前提,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涵盖七大系统,有60个专业示范病种,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如果就书讲书、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讲课,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难懂,抓不住重点、难点,更不会举一反三,真正学懂并掌握辨证论治的精髓。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强调内科疾病病因病机的基本规律,如情志致病、饮食所伤、感受外邪等病因在内科各论中是最多见的,掌握其病因导致疾病的演变规律,基本的临床表现,结合疾病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举一反三,灵活变通。辨证论治强调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的重要性,结合伤寒、温病、金匮等经典著作条文讲述,治法方药注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为基本点,强调方与证合一的内在联系规律,讲述共性;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是特点,讲述其个性,譬如具备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差,舌淡,脉细弱等症属于心脾两虚(气血亏虚),归脾汤证的定义,即可用此方治疗,在中医内科疾病中,既有39个疾病选用本方(心悸、不寐、眩晕、郁证、血证、癫证、痴呆等),但在药物加减中则以各病症的特点选用相应的药物,如郁证则加用郁金、香附、柴胡等。病因病机亦是如此,情志致病的病因与病机见于36个病症,同时又有郁证专篇讲述,但发生的病症却不一样,如不寐、癫证、狂证、郁证等都与情志致病有密切关系,而且女性为多,分析病因与先天禀赋(遗传基因)、性格暴躁有关,病机落实到气机郁滞,治疗除了解郁疏肝理气,还要注重移情易性,心理治疗。
3.2 增加临床实践教学是保障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临床学科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堂教学是从疾病的病名定义开始讲述,由此展开其病因病机、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证型分类及治疗等的讨论;实践教学则是针对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资料齐备后再进行分析诊断,再确定治疗方案。因临床表现与书本知识存在偏差,且学生临床经历太少,出现只会按图索骥,刻舟求剑的现象,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譬如一次考试病案水肿病机分析,证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但教材对水肿分型为脾阳虚、肾阳虚而无脾肾阳(气)虚,有不少学生就提出教材上没有此证型,应如何诊断,再如心脾两虚与气血亏虚二者的联系,心脾两虚是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所致,属因果关系,治疗应补益心脾,健脾益气恢复气血生化之源以达治疗目的。如果学生临床实践见习机会多了,临床思维开阔了,则可逐渐适应临床诊治疾病的规律与特点,缩短临床与理论的差距。应对增加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机会可利用课外辅导、导师制管理、班科固定的带教、科技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实现多临床、早临床的目的,给学生更多的实践见习、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 对巩固理论知识大有好处。
3.3 强化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教育 中西医结合学科以“诊断和疗效评价的规范化,医药并重和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相结合”的模式涉及临床医学各学科领域,国内外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沈自尹、吴咸中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的针刺镇痛原理研究、陈竺教授等对中药砒霜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胡之璧教授中药生物工程研究、黎磊石教授治疗肾病研究、肖培根教授的中药研究及刘耕陶教授的中药研究等。中西医结合已引起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纷纷成立中医学院及其各种团体,所以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已逐渐形成世界潮流。
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学术动态已经形成以流行病学的调查、“证”实质的深入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三方面;形成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疾病的分期分型辨证论治与微观辨证论治相结合、同病异证异治、异病同证同治等的”病证结合”治疗模式。研究成果:(1)活血化瘀理论:活血化瘀疗法的基础、临床与药物实验研究内容广泛涉及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2)清热解毒学说:清热解毒药物具有解毒、抗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交感神经、肾上腺功能,保护实质器官功能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西医结合各科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3)补益药物的研究:注重脾虚-肾虚-脾肾两虚的研究,根据“肾主骨、藏精、生髓”、“血为精所化、精足则旺血,精亏则血亏”的理论,诊治各种虚弱性疾病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将中医科学化、现代化,建立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的、新型的民族医学。因此,中西医理论教学必须将这些成果灌输给学生,了解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科学性、可行性,开设中西医结合内科课程,讲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典案例、科研成果、诊治特色优势,强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技能、树立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专业思想。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想不想(敢不敢)创新的问题,即创新意识的问题;二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即创新能力的问题。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了全方位、多途径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一理论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在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发育学和生理学课程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注重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积极发表不同观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问题学习。例如我们在病原生物学教学讲授流感病毒时,摒弃原来的讲授流行情况、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等常规,开篇就提出六大问题:甲型H1N1为什么最初叫做猪流感病毒?与猪有什么关系? H1N1中H、N分别代表什么? 2009年流行的为什么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流感不过是一种感冒为何全球如此紧张?是否过度紧张?传染方式有何特别?吃八角是否能有效对付流感?让学生们头脑里充满问号,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们建立问题意识提供思路。
(二)帮助学生形成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理论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知识观也就是知识的相对论。汪氏等认为传统教学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把知识看成绝对的、凝固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建构主义知识观则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所以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经验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显然,引入建构主义知识观有益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讲到免疫的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就是引入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最好时机。
同时,我们还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注重发掘课程中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注重讲理论、概念被发现的过程。例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我们补充讲干扰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干扰素的副作用,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人类面对病毒的困惑,青霉素是如何被发现的,抗菌素耐药性的形成等等,讲病毒的发现源于“一种疾病”、“两个关键技术”、“5个关键先生”、“一个旧理论被打破”,通过这些讲述,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创新的规律,了解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科学难题。
(三)以“正面教导”的方式激发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讲历史上发明创造的成功案例,为学生树立一个创新发展的榜样,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并为学生组织“学习报告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该学习演讲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30%。例如,我们指导学生完成“虫草素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大鼠肝癌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学生在学习了化学结构改造这部分内容后,有了合成”虫草素钌﹙Ⅱ﹚配合物”的想法,把中药成分进行结构改造,这是这个课题最具创意的地方,与学生分享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大大促进了他们的创新欲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布置各类开放性作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例如我们布置的作业包括“读伤寒玛丽故事的感想”(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给方舟子的一段话挑毛病”(批判性思维)等。
二课外教学
(一)通过布置撰写小论文的任务,讲解相关书写要求、批阅、点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寻求答案
我们在医学免疫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预防医学等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某主题写出文献综述或调查报告,并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述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论文形式的书写要求、作用和意义,针对学生们参加大学生论文大赛中常见的论文书写的错误,指出常见错误和误区,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后再作详细点评。同时,推荐质量高的论文正式发表,让学生“完成任务有动力,任务完成有喜悦”,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该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
(二)开放实验室,指导大学生论文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大赛、大学生创新课题
参考许多高等院校的做法并结合我院实际,我们教师所在科研实验平台、项目组实验室均向本科生开放,形成实验室里有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这样的工作团体,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教师利用晚上、寒暑假积极主动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类论文大赛和课外科技大赛,指导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近3年我们共7位老师指导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多项校级创新项目的完成。
另外,通过老师担任学校大学生论文大赛评委,担任大学生论文大赛点评嘉宾、基础知识擂台赛评委等形式为学生创作的科技论文“把脉”指导。
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类课题的申报、实施、答辩,在实践中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为学生社团开办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系列讲座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提高本科生科研课题的创新性,近年我们先后为大学生社团和二级单位开办学术讲座,围绕科研论文的书写、进入实验室注意事项、科研思路的来源、科研课题的实施、介绍几本好杂志、经络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内经及针灸原理的应用及研究、课题设计零距离、为医之道、尽善尽美等议题举办讲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促进和引导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尤其是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组,接受科学素养的熏陶
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近年来在吸收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方面也做了不懈努力,近5年累计约117人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尤其我们通过主动报名加面试方式,遴选了部分学生进入学院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组科研团队,学习查阅文献、阅读文献、综合分析文献,了解国内外科研动向,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为学生们辅导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DME、统计学等科学研究的主要课程,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获得创新的能力。
统计表明,在近年来进入科研团队学习的学生中,能获得国家级、省级课题“挑战杯”大奖的学生均来自进入承担国家级课题的科研团队的学生群体,充分说明国家级科研团队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
如果说理论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课教学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培养平台,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在多个班种中实施基于团队学习模式的自主设计性实验,采用发放学习资料、学生自组学习小组(5-6人)、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引入自身的加入和体验,围绕任务设计实验方案教师遴选科学意义大、创新意识强、可行性大的实验方案,(对于科学意义不大、设计不合理的项目,予以淘汰),学生完成实验方案形成实验报告,最后进行论文答辩和教师点评。该教学改革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合理学习兴趣与爱好,增强了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入了合作和竞争的理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发放144份问卷调查显示:70%学生表示对该实验感兴趣,81.5%表示对实验流程满意,73.1%表示有必要开设自主设计性实验,40%认为自主设计性实验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重恰当。
四教学成果
经过5年来的实践,我们指导本科生获得省级以上“挑战杯”大奖4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两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0项;指导本科生参加学校学生学术论文大赛获奖和指导本科生校级创新实验项目19项;指导本科生在核心期刊8篇,发表相关教学论文19篇。
五问题与不足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永恒话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尚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由于学生学分压力、传统考试压力仍很大,能用于创新实践能力锻炼的时间不够充裕。另外,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学生的创新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学习,认清目前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勇于改革和实践。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学的艺术性,让我们教学活动更新颖和更富于变化。
参考文献
[1]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临床实习心得【1】 在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将近一年的实习,回顾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虽然说不上激情澎湃,但是毕竟我们为此付出了诸多的心血,心里难免有着激动。现在要离开了带领我们踏入医生行列的老师们,心中的确有万分的不舍,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此次的分别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第一次作为医生的经历会让我们铭记一生。在此,我就我这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希望从中发现一些优点和缺点,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增加经验。
无论在哪一科室,我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善于团结实习同学,助人为乐,一贯任劳任怨,工作不分份内份外。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病人的鼓励,同学的赞赏。我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病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病人的满意就是我的最高宗旨和目标,做到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在我们的精心治疗下,一批又一批的病人很快康复出了院,这个时刻是我最高兴最幸福的时刻,这是我们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我人生价值的肯定。
临床的实习是我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临床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各科室的情况,介绍一些规章制度、各级医师的职责等,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临床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到病房实习,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技能操作。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诊疗技能。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或向老师及更多的人请教,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这些培养了我们书写、组织、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医院实习期间,我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体健康,疾病转归为目的,我们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所有操作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我在内、外、妇、儿各个科室里,都是认真细心的做好各项工作,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能较正确地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临床常用诊疗技能。本着三基、三严的精神,培养和提高了我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的受益匪浅。实习期间的收获将为我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感谢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培养我点点滴滴收获时,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对卫生事业尽心尽责!
临床实习心得【2】 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冻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临床实习心得【3】 一.实习单位主要简介
我是从20xx年7月11日至20xx年5月21日在东莞康华医院开始了我的实习。东莞康华医院于2002年9月筹建,2006年11月1日正式开诊,历时4年建成,医院占地563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其中医疗区26万平方米,生活区6万平方米,内设2000张普通病床,100张重症监护病床,63间外科手术室,6间介入导管室,可接待逾万门诊病人。并设VIP病区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高端服务。东莞康华医院是全国建筑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在康华现已凝聚了一大批来自国家、省级以上三甲医院、在国内拥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以及高级医学人才。
康华医院历任院长先后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朱晓东及原北京协和医院院长、整形外科首席专家戚可名担任。现任院长是由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吕玉波先生担任。在其带领下,各学科带头人、高级医学人才正朝气蓬勃地朝着将康华建设成为集医疗服务、科研与临床教学为一体的医学中心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东莞康华医院是以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建立,医师队伍精良,以心血管病医学中心、整形美容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骨科创伤手外科中心、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肾病血液透析诊疗中心、妇产医学中心、健康检查中心、内分泌免疫风湿病医学中心等为特色学科的高科技现代化综合医院。东莞康华医院秉承苍生为念 厚德载医的办院宗旨,致力于为平民大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以一流的医疗技术、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医疗设备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经营管理模式,力求成为国内现代化星级医院的典范。其数字化医院的高效管理,采用数字化信息系统,集医疗管理、影像、检验以及临床系统于一体,简化患者就医流程,实现快速、精准的诊断,准确用药,准确治疗。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作为一名临床医学的实习生,我们的专业知识决定了我们今后的实践操作的可靠性。所以,在入院实习之前,20xx年7月1日医务科对我们进行专业知识的考试,以确定我们是否在完全充分的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接受以后的临床实践。入院考试不仅让医院了解我们的知识水平,也让我们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此之后的各科室实习生活是我获得了宝贵临床的经验和工作感悟:
1.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是我实习的第一站,是我们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全省的特色科室,所以病患的问诊量较大,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同时也让我有机会见到更多不同的临床疾病。在心内科,我学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做心电图和怎样看心电图,辨别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并结合症状对患者进行诊断。我根据老师的指导,把脉管系统的解剖和功能重新复习,知道了心脏的工作原理和各种病变的机理。再在观察和治疗病患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了五大类降压药的作用和原理以及常用药物的剂量。心音的听诊成为我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比如心脏的早搏、房颤。
我们还要时刻注意病患的、心电变化、心肌酶的变化等等。其实最让我记忆深刻,也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的带教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医生干的是良心活,其他姑且不说,只是当你一个人静下心时,只要敢摸着自己的良心,觉得上对得起老天,中对得起亲人,下对得起患者,那你就是个称职的医生。对于这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因为我知道,这将是我一辈子的职业准则甚至做人原则。
2.呼吸科
呼吸内科作为我实习的第二站,让我为以后的各科室实习奠定了基础。在这里我不仅见识到了相关的疾病而且更学会了病历的书写、相关检查的单据书写、每日查房所要注意的事项、基本的医院规章制度等等医学基本常识。由于是第一个实习的科室,所以带教老师也会悉心地指导我养成很多良好习惯,比如保持整洁的着装、准时上班、随时记录等等。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充分的体现了理论的重要性。
其中病历誊写部分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以前在课堂上,老师曾经要求我们要务必真实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各种患病信息,包括个人史、既往史等病史的采集。然而我们却觉得没有必要那么较真,知道大概就行,但是通过实习我感到它对我们医师来讲格外重要。它是医师确诊的主体思路,换句话说就是你医师的思路落实到哪一步,才能给眼前的个案定性的问题。病历的严谨与否能体现一个医院,一个医师医术水平的高低。也严重关系到确诊的准确性,直接涉及患者的就诊与治疗,干系重大。意识到这些后,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严肃对待临床实习的各个环节。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我边观察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边私下翻书温习相关疾病的检查、诊断、鉴别、治疗、发展及预后,并且也时常和带教老师一起讨论相关的治疗和病情的发展。而且辅助老师一起救助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做心电图、做胸腔穿刺、心肺听诊及腹部触诊。
在呼吸内科,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听诊以此判断疾病及其发展。所以我掌握并熟记常见的肺部呼吸音、干湿性啰音、水泡音,也能掌握常规检查中的各种数据和影像学检查的图像识别,并以此能诊断和鉴别相应的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大部分需要抗生素的应用,因此,熟记5大类型抗生素的常规用药成为必要。总之,第一个月的实习实在紧张不安和适应中度过的,同时初见的各种疾病症状及其治疗又让我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印象,更加端正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态度。
3.消化内科
消化系统的疾病较为常见的是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而较为紧急严重的当属急性胰腺炎,症状严重,病情危险。一般的治疗基本上都是抑酸、护胃、解痉镇痛。有时候根据病情不同需要止血、消炎等处理。然而,每个科室都会有危及生命的情况,记得有一次,有个消化道大出血的老年病号,因为家人疏忽,就诊不及时导致失血性休克,最终没有抢救过来来开人世。这让我认识到,病情的严重与否并不能依靠症状的表现来判定,我们要本着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患者。
4.神经内科
在神经内科,虽然刚开始的头颅CT和头颅MRI、MRA让我很困扰,但经过老师地悉心教导,使我进步飞快,基本的脑出血、脑梗塞大概都能看
出来。经过查房时对具体的每个病号的观察,我大致掌握了相关的临床症状和发病原理。而且在我国,脑卒中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并且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后来的上级卫生系统进行脑卒中病因的筛查,我和我的带教老师去病案室筛选大量病理,并且进行相应统计,我发现脑卒中的发病率跟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有很大关系,而长年的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更是它的诱发高危因素,患病的高危人群和已患病者大多数也有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这让我们可以从这些地方对其进行预防。
1. 骨外科
骨外科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外科科室,所以是比较注意实际操作的。在学校时,我们通常理论多余实践,然而真正到了骨外科,我才知道,其实严谨的实践操作更具有难度。它不仅要求你的理论知识扎实,更要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要求十分苛刻。比如我在给一些术后的患者拆线换药时,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具体环境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不能有半点马虎。而在跟着带教老师上手术时,条件更是严苛,时刻保持清醒,关注病患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有很多是四肢骨折,其中下肢的骨折又尤为多见,对于简单的骨折打夹板和打石膏我已能熟练掌握。根据X线片判断病情,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大致了解。而在手术过程中的简单缝合,我基本能操作,但是熟练度有待提高。
2. 急诊科
急诊科是最忙的科室,这里大多是危急重患者,需要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最重要最全面的信息,快速做出判断,并简单进行相应的应急治疗和检查从而大致确诊,进行分诊。这样一来,就需要我们全面的掌握各科室的病种、相关诊断、鉴别诊断、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对医生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急诊科是我实习以来最繁忙也是最累的科室。然而却也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你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病人很急切地需要你的帮助。我想急诊科是我对我这么长时间的实习的检验,它在检验我是否已经基本掌握了各个科室的疾病基本处理,能否综合运用到实践中来。因此我很珍惜在急诊科的每一次训练。
3. 神经外科
在神经外科,依然是手术及其操作较多,而且比其他外科更加精密严苛,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感染,后果比较严重。而且手术大多也是开颅手术,操作要十分小心和耐心。虽然我没有上手,只是在一旁观看,但我能感觉到那非常耗费精力。大脑的一星半点损伤都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影像,甚至生命危险,进行过手术的患者大多预后较差。在神经内科实习阶段,我也曾操作过腰椎穿刺术,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三、心得体会与收获
在医院为期七个月的实习已经结束,然而每每回想,不论其中的苦与甜都是我今后人生中的宝贵回忆,也对我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非常大的影像。带给我作为医务工作者最初的对职业的印象。而且在实习中那些不计辛苦耐心指导和悉心教导过我的老师们是我最感谢的人,是他们手把手的教会我如何有效的救治病患。医务人员们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也令我十分敬佩,而他们对待病人的亲切关爱更是令人动容,这些无时不刻地提醒着我以后应有的作为。 实习当中,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与运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处理好医患关系、与其他医生、护士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很是锻炼我。让我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提前奠定基础,了解工作环境,为更好的服务患者打下基石。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实习中我尽自己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是还是有些令我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1. 不能很好很全面的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原理及其治疗和药物的运用。
2. 不能非常熟练的进行一些操作,比如一些穿刺术、引流术。
高职课程教学中,语文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对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一些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难以有效提升高职语文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首先说明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问题
虽然高职语文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让学生有效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高职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从而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具体来说,高职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以下不足,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完善对策。
(一)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需要改进和完善。问卷调查反馈的问题包括以下几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可采用更为丰富多样的形式;武术、绘画、京剧、书法等体现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是相通的,但教学内容未能有效结合在一起,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有待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有待开发,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材有待完善
多数任课教师认为高职语文教材缺乏系统性,教材不固定,应该提高教材内容的实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选择固定的教材。也有少部分教师也认为没有必要固定教材,他们认为教学内容选择应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高职语文教学需要。由于存在这种分歧,目前一些学校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时采用的是参考教材,有时是自己编写的教材,有时根据现有教学资源选择教学内容。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但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固定和明确的教材及教学内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存在随意性特点。对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高职语文知识带来不利影响。
(三)学生学习的兴趣不稳定
通过对高职语文任课教师的调查和访谈,他们反馈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课堂积极性有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稳定、难以将自己快速有效融入高职语文学习环境中、学生对高职语文知识的兴趣难以维持、少部分学生对高职语文不感兴趣。这些问题,给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挑战。
二、高职语文教学的对策
为弥补课程教学的不足,提升高职语文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笔者认为今后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增强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增加高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趣味性,避免整节课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应考虑学生的感悟和知识接受能力,将学生有效引入真实的氛围中,在具体情境和氛围中增进学生对高职语文的了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分组学习法、现场表演法等,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高职语文课程内容选择时,应考虑语言性、交际性等原则,体现高职语文的特点,与学生语文学习和使用密切相关,以更好服务于学生的日常交流和语言应用。观察学生比较关注的高职语文知识热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例如,安排学生演唱歌曲,比较有代表的包括《茉莉花》《山歌好比春江水》,现代歌曲如《童话》等。教学实践表明,除了学习这些歌曲外,大多数学生更喜欢流行歌曲。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引入流行歌曲,以增进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二)规划高职语文教材建设并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调查得知,任课教师对是否需要规划统一的教材有不同看法,结合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统一规划教材。为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小组,负责高职语文的教材编写工作。为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应综合考虑学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爱好,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合理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为学生学习和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为更好指导教学,可以编写高职语文课程系列教材,如基础知识、高职语文应用、茶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通过完善课程内容设置,更好发挥教材对学生的引导和参考作用。另外,要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内容简洁明,表意清楚,合理设置图片,并附上相应的文字介绍和光盘。例如,民族民俗教材设置上,可附上光盘,方便学生欣赏和学习。太极拳、武术容编写时,文字介绍应包括内涵、流派、历史沿革及发展、养生功能等。同时采用图示对动作进行分解,并附上光盘,让学生观察和模仿,把握动作要领,学习文化知识,完善教材内容设置,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
(三)端正学生的态度并积极主动学习知识
高职学生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高职语文知识的学习,意识到这些内容学习对他们专业知识学习、跨文化交流、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认真学习课堂的高职语文知识外,还要主动拓展知识面,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任课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时,应注意增进高职语文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取得进步和提高。例如,在中医药膳作用这节课程学习时,先让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记录药膳的做法、药性、功能、适用人群、饮食禁忌等。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分角色扮演医生和病人,进行问诊、把脉、开处方药等教学流程,并提醒怎么熬药、服药禁忌等内容。通过这种现场表演的实践课程教学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还能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高职语文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中医文化有更为深切、真实的感受,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