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8篇

时间:2023-08-06 09:01: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

篇1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会展业;影响机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043-03

中国的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会展业虽然已经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慢慢恢复起来,但此次金融危机对会展业的发展所造成的现实影响以及一些后续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后金融危机阶段,不仅应尽量减少损失,更要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探讨应对我国会展业的短期危机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目前,国内外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比较侧重的是对自然危害(地震、海啸等)、突发传染病(如SARS)等方面的危机应对研究。因此,本文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提出促进会展业持续发展的相应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波及面广,负面效应明显,构成了对于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及管理工作新的威胁。本文从会议业、奖励旅游、展览业三个方面,分析世界金融危机对于中国会展业的影响与冲击。

(一)会议业

会议业因其广泛的影响、高额的利润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在各类会议中,公司会议和协会会议占整个会议市场80%的份额[1]。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商业环境恶化,业务量下降,大量企业甚至倒闭,企业为此削减了差旅费、商务会议及年会开支,因此,世界会议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显著的。但国际性的大型会议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批,一旦运作,则较小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在后金融危机阶段及其以后,类似于政府会议、国际组织之间一些会晤、论坛等形式的交流(如全球金融峰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仍会开展。

(二)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是高品位、高消费、深寓文化内涵的享受型特殊旅游活动,其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外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但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外企业受到的危害较大,使得大部分外企在实行奖励旅游时很少将目的地选在其他国家。上海的一些旅行社的资料显示,往年“十一”后逐渐进入高峰的奖励旅游,2008年在国内外包括机票、饭店大幅降价的情况下仍显平淡,部分企业则降低了奖励旅游目的地的规格,将境外游改成国内游,原本在国内一线城市举行的会议则改到了二、三线城市等[2]。

(三)展览业

世界金融危机对于各个行业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产业关联强的展览业更是不可避免。2008年中国贸促会批准组展单位出国举办的经济贸易展览会有1 800多项,但实施办展的只有1 000项,实施率约55%,与2007年相比,实施率下降了5%。国内展览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作用下,展会数量、展览面积与参展企业都在减少,招展困难情况突出。如2008年的“佛山陶博会”,华夏陶瓷城会展中心一楼展位约有1/4没有售出;2009年第105届广交会第一期与第104届第一期相比,出现了境外采购商人数、累计出口额双下降的现象。上述影响的后果是导致了展会组织的扭曲,形成展会市场交易的障碍与阻力,从而阻滞了我国会展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二、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会展业的机理

自20世纪80年代会展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会展经济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虽然会展业发展的步伐不可阻挡,但上述分析表明我国会展业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是不可摆脱的事实。本文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其影响机理进行深入探究。

(一)宏观机理――关联模型

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会展行业产业化、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已形成了国际化趋势。会展业是个关联度极高的产业,会展业与餐饮业、物流业、国际旅游业、批发零售业、邮电通信业、航空业等都有较强的联动性,关联度分别为0.8557、0.6698、0.7379、0.7513、0.4624、0.7297[3]。因此,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这种关联性使得各产业受到的影响也会表现在会展业中。

基于上述分析,设ER(Exhibit Revenue)代表我国的会展经济收入, 则ER受以下几个变量的影响: 国外会展市场(X1)、餐饮业(X2)、物流业(X3)、国际旅游业(X4)、批发零售业(X5)、邮电通信业(X6)、航空业(X7)、国家政策性因素εERn。ER与其他经济单位的关联模型可表达为:ER = f(X1,X2, X3,X4,X5,X6,X7) + εERn。其中:εERn表示第n个国家的政策性因素,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及有关发展会展业所颁布的法律或采取的措施等。

上述关联模型有助于解释世界金融危机对会展业的传染机制,可用下列的图示分析。

图1表明,关联模型中前7个因子与会展收入都是成正比的,在金融危机中,这些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国外会展市场所受影响尤为明显,国外参展商的减少既不利于国内大型会展的国际化发展,也阻碍了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办展。在政府方面的因素中,如果国内外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乏力,势必影响各国的会展市场。

(二)中观机理――增长极理论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增长极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弗朗所斯・佩鲁于1955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把它们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4]。“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会展经济带应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增长极,这三个经济最发达地区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是最大的。依附于经济发展的会展业受到这种“负向”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影响,可能的结果是这三个增长极不仅没有得到稳固反而弱化了其应有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三)微观机理――羊群效应和恐慌效应

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均本能地从各方面节省开支。一些大企业若判断参加某个展会的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么明显,就会撤出。而由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较高,大多数小企业并不倾向于独立搜集和处理某个会展国家的信息,这就会导致小企业随大企业撤展而撤展,加剧会展市场波动,形成会展市场的“羊群效应”。 恐慌效应理论认为,其他人作出与自己不同的决定时,便会恐慌,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会效仿他人的行为[5]。利用恐慌效应理论也能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若一个潜在参展商发现大批企业取消参展,便会担心自己如果参展利益就会受损,从而产生恐慌心理,当大量企业有类似想法时,便会出现一个自我强化的恐慌链,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取消或逃避展会。

三、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会展业持续发展的策略

在后金融危机阶段,为有效排除金融危机的阻扰并促进我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反影响机理视角提出应对策略。

(一)宏观策略――构建针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治理环境

1.同业联盟和产业融合相结合

除了一直强调的会展行业内部的联合发展外(如珠三角会展业联盟),为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氛围,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异业联盟在现阶段也是十分必要的。由各行业与会展业的关联模型我们已经得知,会展业所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是和餐饮业、物流业、国际旅游业、批发零售业、邮电通信业、航空客运业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会展业可以走异业联盟之路。会展业与这些产业的联盟可使其影响不断扩大,并通过信息容量的扩充与共享而有效拓展市场发展空间,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广告效应。

2.法规建设和行业自律相结合

我国会展业危机应对能力的不足与我国会展行业法制不健全是密切相关的。虽然2005年至今,已出台了国家性的法规《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审批管理办法》以及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等[6],但仅有这些法规是不全面的。政府主管部门应加紧完善、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对会展业进行有效的监护和规范,使会展业在一个有保障的环境中有序、健康的发展。同时,应尽快在全国建立统一的会展自律性组织,制定会展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定期权威信息,保持与政府的经常性对话,以维护业界的利益,提升业界的形象和定位。

(二)中观策略――提升后金融危机格局下会展业的发展能力

1.培育适合的会展产品发展模式

我国会展市场上重复、模仿办展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展会因缺乏产品发展模式而深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培育适合的会展产品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通过依托本地及周边地区的资源、产业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展会,培育各种特色会展产品。包括: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即通过依托城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来推动会展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优势,我国的杭州、海南、昆明、博鳌等省市都适合该种发展模式;产业依托型发展模式,通过依托城市的优势产业来推动会展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产业依托型发展模式,如我国义乌、东莞、青岛等地的会展产业;政策依托型发展模式,即通过国家政府给予的政策倾斜和特别扶持发展会展业,我国西部和区域内欠发达地区可以采取这一发展模式。

2.加快会展增长极的品牌建设

根据增长极理论,现阶段不仅要巩固我国现有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会展增长极,而且更要加强其极化机制,即要着力品牌会展的建设。在我国,真正能在全球有一定知名度的展览几乎全是专业展,如上海的汽车展、深圳高交会和珠海航空展等。而截至2005年底,我国只有22家展会成为“UFI”的正式会员[6]。所以,会展机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专业展,在我国的会展增长极地带迅速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得到国际业界认可的著名会展品牌和大型公司。品牌保障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在世界金融危机下的发展能力,同时也能将自己的资源、人才、技术等扩散交流,辐射到周边二、三级城市,形成带动效应。

(三)微观策略――提高会展企业的防御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1. 建立会展危机预警制度

危机是突发性的,但会展工作是有计划的,而大型品牌展会更是一个长期、周密计划的工作,因此,会展的危机管理工作也可以进行制度化的管理。会展企业应强化危机预警制度建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会展危机预警系统,该系统会根据会展特点,将会展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分类并设计相应的会展危机指标体系,根据危机危害性的大小定级,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应对指引,当一种危机达到警报状态,即会对本企业或该会展活动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时,会展企业应预计所需经费,准备相关物质,明确责任人选,对症下药,预防危机对会展活动产生危害。

2. 加强与外界的及时沟通

良好的外部沟通,有利于获得有关方面的协助和支持,特别是当发生危机时,与外部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由影响机理的分析可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羊群效应与恐慌效应都会对预期或潜在参展商产生影响,因此,办展办会机构应及时与客户、其他利益攸关者和媒体沟通,将该展会的优势与机遇表达清楚,以消除潜在参展商的恐慌心理,削弱羊群效应的作用。另外,会展企业要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取得这些机构和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是顺利办展办会的有利条件。

3.实现会展业的电子商务化

会展企业应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密切关注网上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将最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在展览场馆、展会组织、展会服务等方面。在世界金融危机对实物展览的冲击下,我国会展企业要尽快建立与参展商及其所在行业品牌网站、协会网址之间的链接,获取最新的信息及传播自己的信息,并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网上洽谈贸易,拓展电子商务化模式,实现会展业实物办展和虚拟办展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在后金融危机阶段,中国会展业想要加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就必须做出思考和总结。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会展业的冲击和影响,认为,我国会展业为在后金融危机阶段获得长远发展,必须结合影响机理积极探索相应的途径。首先,政府、协会要构建针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治理环境;其次,各会展城市、重点会展区域要提升会展业的发展能力;最后,会展企业要提高自己预防与应对危机的能力,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会展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和促进我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未就培育我国会展业的危机管理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等的实现)展开具体探索,因而这些还有待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龚平,赵慰平.会展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http://省略/readnews.asp?id=1809,2009-02-24

[3] 路红艳.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北京物资学院,2002.

[4] 江志君.培育区域增长极促进会展业大发展浅析[C].//沈丹阳.中国会展经济前沿理论与政策思考――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

篇2

坚定不移地把抓好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来袭,总书记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讲话时表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为此,我们首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很显然,总书记的意思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事实也正是如此,中国经济唯有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才有能力抵御金融危机。目前,我国一些对外出口企业已经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有的甚至濒临破产,对此本着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政府应帮助企业迅速走转产的路子,及时摆脱对外出口的依赖性。就全国而言,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及时调整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办法。

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中国有13亿人口,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依然存在,民生问题依然是各级政府时刻不能忘怀的大事,面对金融危机的来袭,这个问题尤需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目前的救楼市,到底是救高房价还是救市场,到底是救开发商还是救无房住的老百姓,就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智慧。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直接用纳税人的钱购买空置房的办法,就很受公众质疑。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逐渐侵袭,眼下又时值寒冬季节,元旦、春节也很快来到,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确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受太大影响,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灾区群众,都能过上一个温饱无忧的冬天、度过喜庆祥和的年关,应是各级地方政府须臾不可懈怠的大事。

坚定不移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国过去的发展,在全面、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上,虽然存在严重的不足,但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具有很大的潜力。比如,我国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就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再比如,解决好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不仅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还具有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我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人口,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我们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不放,推动农业的大发展,努力加强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尽力缩小农村与城镇的差距、让农民都富裕起来,这不仅会促进工业的发展、城镇市场的繁荣,还会使国内内需市场增大近百分之八十。“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农业大发展了,农村市场活起来了,我们还怕什么金融危机?因此,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三农”问题,为农业、农村、农民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这就是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大新举措。各级政府一定要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统筹协调地抓好农业大发展,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努力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

篇3

全球性金融危机在2007年爆发,并给全世界的金融业带来打击,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经济逐渐进入复苏阶段,但这场危机也同时暴露出金融界存在的种种问题。金融监管体制应该如何处理,从哪些方面处理,如何合理地应对,这需要我们进行探讨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

金融危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完善

目前,金融全球化的浪潮逐渐深入,金融全球化使得资本脱离实体运行,且大规模并无序流动,使得金融危机的风险大大加强,甚至某些经济体已经丧失其独立性,故金融监管体制问题颇受世界关注。本文从简要介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开始,通过对法律制度问题的剖析,进一步分析在金融危机前提下如何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策略及措施。

1.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界的影响

第一,虽然我国市场对外资的没有完全的开放,程度有限,但是我国与港澳联系密切,联动性在不断加强,所以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影响着我国金融界。第二,大部分的境外投资会受到影响,面临风险。一些较为普通的债券公司已经受到美国经济危机动荡的影响,使得价格直线下降,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美国国债将涌入更多资金。重新调整的资产定价会给中国的外汇投资和银行的外汇资产产生更大的风险。第三,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了美元的贬值和经济的不景气,为此,我国的汇率制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四,在经济危机中,我国有6家银行损失竟然高达49亿元,故在直接投资的债券中也会面临一定的损失。

2.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改革开放开始,金融监管体制一步步的实现现代化、国际化,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但总大体上来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2.1分业监管弊端多

金融监管体制缺少一定的协调机制,当前,我国对于金融监管正在实行着一行三会的制度,但是三会却处在互不联系的一种状态,只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这就使得无法有效的进行监管,使得一些信息没有办法共享。另外,目前金融界的体制瞬息万变,容易使得监管的规则不同,不断地对资源进行重复的控制,降低监管的效率,增加监管的成本。

2.2监管手段行政化严重

应该合理的用经济和法律的一系列手段对金融进行监管,目前的形势来看,只有当危机爆发,市场失控时,才会进行一定的监管手段。虽然有着一些法律的约束,但是仍然行政化严重,对行政审批以及行政许可过于重视。

2.3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七大模块为主的监管法律对金融界进行监管,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原则和规定较多,产生较低的操作性;所指定的法规要落后于现实的经济发展;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3.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应对之策

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及时作出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比如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财政从“稳健”演变成“积极”,对于货币的政策也从“从紧”演变成“宽松”。但是通过对现有监管体制的仔细分析便可发现,仍然存在着一些漏洞待完善,故在金融危机前提下要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3.1统一金融法律体系内部之间的关系

要及时完善对金融危机的检测以及应对的机制,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金融危机的动态做出实时的检测,把其能够传播的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对金融界市场的流动性进行关注以及掌控好负债的变化,来保证金融能够平稳的运行。我国虽然在金融危机的爆发中未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第一,很多法律的实施细则较少。我国颁布的很多法律中,比如《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颁布后便没有再更正和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条例已经变得空洞,细节之处阐述的不够完善。这就会使得对金融监管的效率降低,加大了操作的难度,不利于工作人员执法,甚至会降低法律的权威性。第二,我国很多关于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其内容大同小异,内容以及条文多处重叠。例如在《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法》、《支付结算办法》、《票据法》和《商业汇票结算办法》中就有多处地方发生重叠。第三,很多关于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其内容产生冲突,其中,在新法规与旧法规和一些层次不相同的法规之间情况十分严重。例如在《信用卡管理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中,对银行信用卡的规定就大相径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况。第四,对于法律法规的修改不及时、拖延、怠慢,使得我国很多法律出台时间极长,对于很多法律不及时进行更正和修改。例如《再贴现试行办法》,该法律已经试行多年,但仍然未出台,导致其难以适用。国家若能够有很好的大局观念、系统观念以及效益观念,就能很好的重视法律内容的统一,并及时的解决上面叙述的问题。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第一,我国应该规范三会监管的内容并且主导金融监管的地位,从而将核心转变为银行、证券交易等金融私法,将我国的金融体系框架由公法、私法和条例来组成。第二,在保持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的发展的前提下,掌握金融体制的改革动态,实时对相应法律进行创新与完善,维护法律的权威、尊严、灵活和稳定。第三,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部分和现状的法律及时修正,对内容不清楚的及时进行解释和说明,从而保证法律体系一致统一。

3.2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防范的主次关系

从我国银监会的成立开始至今,已经陆续的了近二百多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提出了加强功能上的监管,审慎监管,强化资本金约束和流动性管理,完善金融市场信息的制度,加强了风险预警的机制,对银行业法律的框架进行了初步的建立。从美国的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当今金融市场缺少对风险的管理以及缺少对风险的监管。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损失约万亿美元,是金融界的创新能力摆脱当今市场上的需求,从而导致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以要把握好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防范的主次关系,在其常新的过程中,要综合性的考虑金融体系、实体经济以及产品本身存在的种种风险,不要只追求效率,还要考虑产品的安全。那么如何加强我国的金融风险防范呢?第一,对产品的风险意识要加以强化,时刻记住,要想很好的监管金融就离不开对加强防范的风险,维持虚拟、实际两种经济的统一。第二,对金融风险的技术手段要加以防范,在保证有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的前提下对所有的金融机构进行鼓励,鼓励其大力创新,从而提升金融创新能力,提高金融管理水平。

3.3分业监管和跨业监管的协作关系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发改委和监管局迅速实行了一系列用于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的相应政策,从而加强了对资产证券化和理财等金融衍生品的监管,进而达到预防此次危机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变,分业监管体制由于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已经逐渐落后。我国正在逐渐使用多元化的经营手段,并且加大了监管的手段,应实行分业监管和跨业监管的协作关系。第一,确立核心机构,虽然国务院协调机制进行了相关的制定并提供了依据,但是却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政策中。对此,我国应该加强金融业监管的合作,并且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确定银行所负责的机构。第二,建立健全相应的金融共享机制,用法律明文的形式来对各个部门、银行、财政部之间的权利进行明确规定,规范其中的一些信息,并且完善相应的指标。

3.4放松监管和严格监管的并重关系

我国正逐步提高对金融风险监管的认识,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及法规,如《国脚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关于支持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加强金融检测,提高预警能力,从而减少风险。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金融市场逐渐对外开放,所以在对于一些涉外机构的监管属于放松监管。但是,国际市场的规模性和风险性逐渐增大,维护金融界的稳定,使我国金融市场不受到国际冲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把控好放松监管和严格监管的并重关系,严格监管的基础是放松监管,而放松监管的目的又是严格监管,二者应互不矛盾。第一,放松监管。应该保持与国际金融的监管的一致性,对外资机构的准入与金融的公平竞争实行放松监管。第二,对一些会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混乱的方面进行严格监管,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监测创新成果,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技术手段,从而建立良好的监管体系。

3.5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的互动关系

在此次美国危机爆发后,中央银行加强了信息沟通和协调,提出了相应的机制,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的监管有两种目的,第一点是传导相应政策,维护金融界的秩序和稳定,加强安全性;第二点是提供相应服务。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完善。第一,金融监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要加强金融监管的自身建设,在当今金融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高水平,高标准的金融监管是金融业的必需品。金融监管不仅仅可以从业务上进行相应指导,还可以提高其竞争力。为此,我国应该积极向国外优秀的金融监管企业进行学习,完善和提高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第二,一个优秀的金融监管应该不为金融活动带来负担,有着良好的金融监管效率,提高主动能动性,为我国金融领域创造出一个稳定并且相对公平的环境。

4.结束语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地在努力协调金融的监管力度,参与并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但由于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渐上升,距离适应金融的发展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此,我国应该不断地与国际金融监管进行密切的合作,提升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对先进的金融监管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我国金融监管体制。

参考文献:

[1]武力超.金融危机前后金融体系结构变化和制度因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02:85-96.

[2]祝继高,王春飞.金融危机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基于股权结构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3,02:38-44+94.

[3]张天舒,黄俊.金融危机下审计收费风险溢价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3,05:81-86+96.

[4]曾爱民,张纯,魏志华.金融危机冲击、财务柔性储备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3,04:107-120.

[5]梁琪,余峰燕.金融危机、国有股权与资本投资[J].经济研究,2014,04:47-61.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冲击;企业风险缓冲;政府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时的风险内容

所谓的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给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些影响因素总结起来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企业外部带来的风险,比如市场的货币汇率变动,国家的政策变化,自然的灾害冲击,国家社会的动荡不安等等;另一种就是由企业内部带来的风险,比如企业的目标变动,人动,新产品上线等等。企业是一种在各种环境因素下生存和发展的市场主体,它被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包围,要想脱离这些风险的思想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要加强面对各种风险时的抗击打能力,并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规避风险。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产生后,可以看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在未来的时间里市场经济的金融危机一定还会再次产生,因此,企业增强风险规避意识,政府采用有效积极的解决政策来面对金融危机是十分必要的。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主要包括资金现金流风险,资金的通货膨胀风险,信用风险,进出口贸易风险,国际汇率风险。其中的资金现金流风险,是指金融危机产生后,作为市场资金调度主体的银行将会采用紧缩资金的政策,减少在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而作为市场资金调度的另一方主体-消费者,也将会减少在市场中的消费行为,这样将会增加企业的产品囤积量,囤积量增加的话,产品不能及时转换为资金,那么将会影响下一轮的资金投放,以此往复,市场的现金流很容易产生断裂。资金的通货膨胀风险,是指随着政府政策的资金大量投放,以及各地区的配套计划实施,使市场上的资金大幅度增加,这样就造成了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贬值,也就是说,企业投放出去的资金大幅度贬值,而且生产成本也同时增加,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值增加,再加上国内需求的逐渐减弱,致使产生企业在进行贸易往来时资金不能够顺利收回等问题,最终影响企业的其他贸易往来,无法偿还贷款,乃至破产,使企业的信誉度受损。进出口风险以及汇率风险,都是伴随金融的危机产生,各国为规避风险采用汇率以及其他政策或手段,进而造成了我国企业的贸易和资金受损。

二、金融危机下的企业与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势必要重视对金融危机的规避,从而缓冲金融危机产生的风险。而政府作为我国市场的宏观调控主体,也有义务选择合理可行的应对政策,来配合企业有效规避风险。

(一)加强与他国的经济贸易对话,稳定汇率

金融危机之所以能对其他国家造成经济影响,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各国的贸易往来逐渐密切,国家的任何政策的实施或者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都会影响合作伙伴国家的经济形势。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强与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经济大国的贸易对话,进行及时的政策沟通与交流,共同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替代具有极大风险性的汇率调整政策,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金融危机,并及时观测他国的金融走势,了解贸易往来国的经济结构,有效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加强贸易国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降低金融危机的产生,避免汇率调整对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二)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拓展业务渠道

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仅仅是注重对其的防范,调整外部环境策略是远远不够的,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要提高企业的内部竞争力,加宽企业的业务往来渠道。在面对金融危机时,要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对各部门的任务以及职责进行整理和细化,做到权责相等,才职相称。注重对员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员工的岗位技能性。要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团队的合作力度。加快企业产品的创新性,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从另一方面加强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并寻找国际上存有的新兴市场空白点,抢夺市场空白点,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环境调整,创造需求机遇。

(三)调整国家的相关政策,给予企业支持

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产生的风险大部分来源于进出口贸易。随着经济贸易往来的全球化,国内企业的大部分市场都逐渐侧重于国外的进出口贸易,因此,在金融危机产生时,进出口贸易也是受到波及最大,影响最深的。针对这一点,政府可以进行相关的企业政策调整,加强对企业的跟踪与调查,加快将破产企业与潜力较大但实力较弱的企业重组步伐,对新型产业以及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信用担保,进行阶段性的企业峰会交流,加强利益一致性企业的信息交流与资源互换,在宏观调控上给予企业更大的支持与鼓励。

(四)建立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注重财务管理

企业要建立一个与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文化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而在产生风险时能够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风险解决,降低风险影响度。建立决策制定的相关团队,在人员的选择上具备有一定的市场风险规避经验,提高决策制定的正确性,减少个人主义,加强对企业财务的审计管理,充分预测企业目前以及未来情况的资金需求,从而合理调度资金,保持资金的动态平衡,加强企业的资源管理,对长期累积的库存进行及时清理,转化成资本进行再次分配。

三、结语

美国的次贷危机带给了各国政府以及企业更大的警示,就是要注重对金融危机的风险规避性。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缓冲金融风险,政府要采取合理的政策,给予企业宏观支持。相信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有效规避未来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从而促进国内企业更为有效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瑞江.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风险应对战备[J].现代会计,2011(1) .

篇5

一、金融危机的根源和特点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此次的金融危机是系统性金融危机,其导火索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但真正的根源在于一是无限制扩张的消费和透支欲在背后使坏,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泡沫来维持消费者的透支行为,市场被无节制地放大了;二是华尔街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推出各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不断扩张市场,造成泡沫越来越大;三是美国较为宽松的监管制度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这次风波,而整个监管体制显然已经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速度;四是亚洲国家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给了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且输送流动性的无限动机,让其有足够的流动性。此次金融危机的特点:一是持续的时间长,罗杰斯说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二是破坏力大,此次金融危机百年不遇,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三是影响面广,全球一体化给世界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此次危机世界任何国家没有一个能独善其身,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都难逃厄运。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此次的金融危机表面上险象丛生,实际上有利于行业洗牌、优胜劣汰,企业发展机会多。因此,我们必须辨证地看这个影响的问题。

1、金融市场疲软带来的融资方面影响。作为企业融资的集中阵营――银行,在此次的危机影响下,呈现银根紧缩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地影响了企业的融资。企业融资困难,首先会对产品的市场推广、新产品开发、企业的品牌宣传上带来影响。其次对员工的薪资福利也有影响,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企业裁员风潮正在蔓延。最后,银行出于对自身安全的防范,不但提高了融资标准和成本,对融资额度也随之降低,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2、外贸业务降低带来外贸企业贸易的影响。金融危机将使欧美发达国家增长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中国企业来说,销售将大幅减少。但同时,由于中国产品价格较低,在国外大部分是低价产品,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国外民众也将更加青睐中国的低价产品。所以,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影响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3、消费者的收入及心理带来的产品销量方面的影响。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下,原材料成本上升,物价也随之上升,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金融危机还将影响受众心理,消费者会控制消费欲望,缩减一些消费开支,同时,也会降低对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从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和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4、全球市场发展速度的放缓带来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企业及市场发展速度的放缓,在总体上造成市场需求的下降,中国企业同样会受到这样趋势的影响,未来市场的增长潜力会有所下滑。5、企业家信心方面带来的投资规模的影响。目前中国政府和企业家们对中国未来经济的稳定还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不过,在国际经济的低迷形势下,企业家的投资信心还是会受到影响。从而是否也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现金流?这是一个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危机中潜藏的机遇。一是国际市场带来的潜在商机而提升的相对竞争力。金融危机使得欧美市场的运营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更多的会考虑压缩成本。而国内企业在产品、服务方面相对价格更低,且技术质量差距不大,这就使得中国更多的企业可能会成为国际运营商。二是行业并购会加剧。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直至倒闭。那些拥有强大品牌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将会加大行业并购。三是行业洗牌再度袭来。在投资需求放缓,企业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时,企业或改变依赖资源投资扩张模式转向利用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或激发企业对产品技术的需求,达到行业内洗牌的效果。四是将会获得国家更大的政策支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频频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刺激消费,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谋求科学发展

1、坚定信心,信心为王。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荣融曾经说:“面对严峻的形势,信心比黄金和货币都重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危机,危机就是企业的常态。在一场危机面前,没有勇气面对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面前,坚定信心才是最重要的,要充分认识到,危机将促使企业技术研发、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品牌创建、核心竞争力强化上做足功课,有利于产业的长足发展。2、捂紧钱袋子,加强资金管理。在金融危机面前,Cash is King(现金为王)是至理名言。企业时刻需要谨防因资金链断裂而失去生存的能力。企业要严管应收款和库存两个基本点。如果当月赚钱但是现金流是负的,一定要认真核查,及早解决出现的问题。重点放在应收、库存、固定资产采购上。企业要根据需要调整或修改销售政策,尽量现款销售,必要时成立专门小组负责催收应收款,控制应收款的增长。同时还要注意库存管理,加大库存处理的力度和速度,保持库存的周转效率。固定资产采购也要十分慎重,要与投资计划进度相匹配。真正做到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花。3、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效益。危机当前,通过提高全员劳动效率尤其作业效率,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是企业在同行业中保持竞争的重要途径。企业要积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企业科技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形成比较优势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管理,鼓励管理创新。汲取先进管理意识,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使管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以新的管理思维理念与新的运作机制应对周围环境变化。通过管理改革和创新,使组织最优,效率最优,效益最优。4、采取多种措施狠抓成本控制。企业任何时候都需要控制成本,每个企业家都应该知道“勤俭治家”的重要性。尤其在金融危机的时候,股权融资、银行贷款都非常困难,企业的资金压力陡然增加,很多人束手无策,控制成本的压力立刻凸显出现。很多企业都在进行成本控制,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除了外部环境以外,内部推动因素最为关键。因此,要使成本控制落到实处,要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树立全员的成本意识,组织上要有保障,制度上要有规章,文化上要提倡,多管齐下。二是领导要以身作则,只有领导带头,才有可能贯彻全员。三是建立成本控制的体系,贯彻成本标准、成本识别、成本措施、成本分析考核,以及成本持续改进。四是要采取措施增收,增收就摊薄了固定成本费用,单位成本也就降低了。五是要寻找省钱的方法,省钱就是赚钱!5、加强投资监管,完善风险管控。“危”中有“机”,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能获得发展机遇,企业界有句名言:多数企业不是被饿死的,而是被撑死的。无数事实表明,企业在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时,过快的企业膨胀,以及盲目扩张都会使企业走上不归路。在金融危机时期,很多企业都准备规划行业并购计划,所以,当前还要防止“并购热”。企业要认真审查自己的投资计划、融资能力和现金流能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投资,能力不及的则要适度压缩建设投资规模。投资的核心是发展主业,对于与主业相关的、能够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可以投入,对现在做得比较大但近期不能对企业产生重大效益、也不能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的项目要放缓。在总体安排上采取“有保、有缓、有压”的发展格局。另外,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控体制,全面树立和科学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按照“效益、效率、防控”的要求建立现代化企业风险控制制度,要从源头治理抓起,在企业分权上实行制衡机制,通过分级授权明确职责,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风险控制机制,尽量做到“零风险”。6、建立全程全面监控的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符合企业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方法之一。企业财务预警,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财会资料为依据,及时捕捉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过程中的堵塞、浪费、过度滞留等影响财务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误和管理波动信号,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亮出黄牌、发出警报,督促企业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危机演变成损失。财务预警系统不只是在意识到企业可能将出现问题时才使用,而应更注重日常监控,随时考虑各种可能导致预警的原因,重视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以便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篇6

(1)体现在精神上,许多职工会担心企业裁员和收入减少,部分员工由于压力过大,产生焦虑、失眠、乏力、健忘或恐惧的情况,若在这种高压的情况下工作,对个人和企业都非常不利;(2)表现在物质上,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许多企业减产或倒闭,企业为了保护自己而降低生产成本,许多职工担心自己的奖金和工资会减少,从而降低原来的生活质量。为了稳定职工的情绪波动和思想,我们需要借助广汽集团的十,即强信心,克时艰,调结构,控成本,保利润,谋发展,鼓励团结员工积极的对待金融危机,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等待经济的复苏。

2、科学发展,坚定信心

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黄金企业要采取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丰富有效的方法、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职工们看清当前的情势,坚定他们的信心,树立起积极正确的发展观、大局观。还要多多开展心理健康的讲座,开展丰富有趣的文娱活动等。同时应加强对金融危机情势任务的宣传教育,帮助引导职工们深刻认识金融危机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迎接金融危机挑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根据黄金企业的特性和目标制定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和目标,肯定企业发展的希望和前途,坚定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加强职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自信心、紧迫感和承受力。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企业工会就班组、部门、个人发出倡议书,提倡部门领导多多鼓励职工,开展建言献策的活动,激发职工的力量和智慧。提倡班组增强对职工责任感的教育,团结动员职工弘扬顾大局、识大体、共度难关的思想。引导职工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目标紧密结合,提高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增加对市场的了解,在危难中谋发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促成个人和企业共赢的局面。

3、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环境

黄金企业的中心任务就是完成企业既定的各个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为职工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将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让危机激发活力、创造力。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企业的经营生产,依据企业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的热门话题,认识职工思想的现状,掌握他们的行为动机,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的为企业的发展与终极目标尽心尽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从职工日常生活的细节抓起,保障职工们的各项权益,了解他们的想法,真诚的开导有思想障碍的职工,转变散漫的作风,多办实事。要多多关心职工的生活状况、情绪,并给予一定的照顾。对职工偏激的要求,要科学的疏导,让他们可以用全局的眼光看待金融危机和企业现状。

4、总结

篇7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1、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企业亏损严重,出口压力加大。随着全球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引发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国际原油价格由2008年7月份的每桶147美元降至当前的每桶66美元,对进出口企业带来不利影响。随着铜材、原材料聚乙烯及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企业大量库存原材料及产成品亏损严重,企业成本增加,出口压力加大。

2、国际经济实体实力削弱,出口货款不能及时回笼,企业资金匮乏,出口运转不畅。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影响的进一步加大,国外客户经济实力受到削弱,延长付款期限,对外贸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改变贸易方式,由原来的提前预付部分货款改为货到后付款;(2)延长付款时限,由原来的三个月之内付款改为半年或更长时间,导致部分企业出口资金紧张,出口业务无法正常运转,部分定单无法落单,出口总量不断减少。

3、国际经济实体诚信受到质疑。企业出口风险加大。由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客户诚信度受到质疑,企业出口风险加大。部分出口产品,货到港口后由于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及客户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客户寻找借口拒付货款,导致出口企业损失严重。

4、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企业出口难度加大。随着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贸易萎缩,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加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1)提高出口产品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要求更加严格,稍有不符即进行压价或拒付货款;(2)扩大出口产品检验范围,增加企业出口难度。如一些企业出口的睡衣套、童装等以前不需商检,从09年起纳入法检商品范围;(3)提高进口产品关税,加大企业出口成本。如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提高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导致外贸企业出口到该国的各类管材成本加大,增加了企业出口难度,削弱了企业竞争力。

按照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判断,这次危机可能是“百年一遇”的,并且大有波及全球之势。对于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从短期来看,政府应该出来“救市”,但从长远来说,外贸企业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整个社会、政府要采取得力的措施来帮助企业转变他们的增长方式,提高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升值。”这就是要求广大的外贸企业应积极创新管理。

二、外贸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

对国际金融危机,外贸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点是:保市场,支持企业扩大营销,抢占市场,保持占有率;保运转,保持企业资金链不断,工厂不停产;保稳定,保持员工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增加战胜危机的信心,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在今后一段时期,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1、加大外贸形势研究力度,及时解决外贸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密切跟踪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结合实际,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动态,强化预测预警工作,高度关注业务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和市场走势,特别是服装、面料、建材、钢材等对外贸影响较大的重点产品的跟踪,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努力化解不利影响。

2、外贸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加大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加快产业升级。金融危机虽给中国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提供了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的机会。外贸企业要培育自己的品牌,进行产品转型升级,为应对危机作好准备。当前,随着国家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将进一步调整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面对国家政策支持,中国出口企业要思考如何通过转变经营思路,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寻找新的出路。企业要度过金融危机,更重要的是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就是你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领先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用自己的信誉、诚信来赢得这市场。通过技术创新,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档次的产品,使经销商和客户都乐意接受我们的产品。金融危机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影响较为显著,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企业可以把眼光更多地转向新兴经济体,开拓新兴的市场,如非洲、南美、南亚等地市场。

3、加大外贸资金筹措力度,协调解决外贸运行中的资金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按照国家“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的方针,各级政府会继续加大对外贸企业资金筹措的力度,解决企业出口资金严重匮乏的问题。外贸企业要加大与各商业银行联系,积极向银行推荐优势项目,争取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企业要利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平台,积极争取出口资金。

篇8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酒店业 安徽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全球经济经历了触底、缓慢回升的过程,在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到来前的这段时期被称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较为乏力,而且全球经济呈现出一系列的特征,如国家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的波动性和影响程度加剧等,全球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安徽省是一个旅游大省,酒店业对安徽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安徽省酒店业应结合后金融危机期间的经济特征以及安徽省酒店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对后危机时代安徽省酒店业的发展措施进行研究,探索酒店业应对经济危机的长效机制,以促进安徽省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危机对安徽省酒店业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酒店客源市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酒店客源市场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入境游市场,由于本次金融危机受影响较大的是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后我国入境旅游出现了非常大的下降。仅2008年1到9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37%,进入9月份,入境旅游人数进一步下滑,同比下降了5.94%,旅游外汇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1.4%。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变化对安徽省酒店业的入境客源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2009年一季度,黄山新世纪康辉国际旅行社共接待游客5478人次,其中入境游客648人次,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0.2%和18.9%;黄山海外旅行社共接待游客13189人次,其中入境游客514人次,入境游同比下降了44.1%;黄山中国国际旅行社共接待游客2443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7%。黄山风景区3月份共接待11.6万人,同比减少1.5万人,减幅11.2%。入境旅游市场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省内部分高端酒店的入境客源。

但从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对我省整体客源市场的影响并不是太大。2009年,安徽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56.2万人次,同比增长18.22%;旅游外汇收入6.64亿美元(含旅游商品创汇数),同比增长22.32%。从客源结构上分析,港澳台游客市场份额增长,外国游客市场份额下降,港澳台与外国人客

源结构由2008年31.25:66.75到2009年的37.41:62.59,国内游客达到1.23亿人次,同比增长23.44%。其中,过夜游客8366.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5%,但过夜游客与上年相比,增势放缓,增幅比上年下降了4.48个百分点,过夜游客占国内游客的比重68.20%,比上年减少5.98个百分点。可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入境外国游客的份额稍有降低,国内过夜游客增幅下降,但整体客源市场受影响相对较小。

2.金融危机对经济型酒店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安徽省酒店业的现有市场格局有所改变,高星级酒店纷纷调整价格定位,而一些经济型酒店反而因此获得商机。以合肥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大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在安排商务旅行时降低了标准,不再一味选择高星级酒店,而性价比较高的经济型酒店则成为选择的对象。业内人士分析,与四星级酒店相比,同等规模的快捷酒店运营成本只有其20%左右,利润空间大。由于经济型酒店的主要客源为中小型公司常住客人、商务散客和非团体性游客,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其客源并未明显减少,而且由于一些高端的商务客人降低了消费标准,经济型酒店反而获得了更大的机会。

3.金融危机对高端商务酒店的影响

对于高端商务酒店来说,商务活动的减少将会直接削减商务酒店的客源,另外,企业商旅成本的压低又导致了商务酒店面临价格的挑战,因此,在金融危机中,商务型酒店的发展受到影响。据海关统计,安徽省2009年1至2月外贸进出口值为19.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2%,居全国14位。2月份当月进出口8.4亿美元,下降34.9%。相比1月的14.1%的降幅,2月的出口降幅再次扩大,出口值环比2009年1月则下降42.1%。外贸增长与否直接关联到商务酒店的客源市场,欧美等国家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非常严重,需求仍然在萎缩,商务活动的减少将会使得商务酒店的压力与日俱增。

4.金融危机对安徽省酒店行业用工情况的影响

安徽省酒店行业用工情况的变动和全国酒店行业情况基本一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部分酒店没有新增就业人员,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增强,酒店行业员工队伍总体上呈现出了流动率下降的局面。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波动和风险,员工更加追求稳定性,这使得酒店企业的员工流动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一些酒店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进行内部调整和员工培训,绝大多数企业员工人数变化不大。其中,受影响较为严重的企业开始采取增加员工休假的方式降低人员成本。另外,由于经济型酒店在金融危机的契机中得到发展,部分城市的经济型酒店用工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从员工收入来看,由于酒店企业的经营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员工收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二、金融危机期间安徽省酒店业的发展特征

1.金融危机对安徽省酒店业有一定的影响,但程度不深。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我省的酒店客源市场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我省酒店业的客源多为省内客人,而此次金融危机影响的多为具有外向型经济特征的企业。省内一些高端商务酒店的经营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一些星级酒店通过开拓当地市场,如提供特色婚庆服务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2.随着安徽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我省酒店行业的总体规模在扩大,金融危机对酒店行业的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0年2月10日,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2003),批准认定了安徽省滁州金地大酒店、黄山国际大酒店为五星级旅游饭店。截止2010年2月安徽省五星级旅游饭店总量已增至10家。随着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酒店业的规模不断增大,意味着酒店行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酒店业应制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经济型酒店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此次金融危机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带来了意外的商机,经济型酒店在金融危机期间体现出了自身的优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类酒店结合市场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使得酒店行业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安徽省酒店业的发展措施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酒店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因此,安徽省酒店行业应结合自身状况和市场变化,制定促进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1.提高酒店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

酒店管理部门对于酒店行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应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以更好地引导酒店业的发展。首先,国内市场的开发对于应对危机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所以,酒店管理部门应制定拉动旅游服务消费的有效措施,如尽快实施带薪休假制度、政府财政补助开展一些行业促销活动和会展活动,进一步启动国内消费市场。在这一方面,安徽省各级旅游部门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指导和支持各类旅游企业调整市场开发策略,把发展国内游、省内游、近程游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广泛开展了本地人游本地活动,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重点入境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不少地方及时出台了旅游景区门票优惠办法和旅行社组团奖励办法,各类旅游企业主动采取门票减免、降价销售、免费派送、商旅合作等让利活动,保证了旅游市场的平稳较快增长。另外,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措施,积极推行惠旅扶企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2.酒店业应不断调整客源市场结构

在金融危机中,直接受到影响的是入境客源市场,国内旅游市场的变化不是太大。安徽省地处中部,入境客源所占的比例不大,因此,金融危机对我省大部分酒店市场影响不是太大,但对于部分高端酒店来说,调整客源市场结构十分必要。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商务客人可能会降低星级的标准或者是客房的等级,由于激烈的竞争,高端酒店不得不关注市场的变化,调整市场定位及产品类型,充分挖掘自身特色,突出主题,使市场细分化、产品多元化,以开拓国内市场,提高竞争力。同时,酒店企业还应结合市场结构优化酒店结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市场需求的减少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给一些酒店的生存带来压力。相关管理部门与行业组织应对新建酒店进行监管与引导,避免盲目投资。

3. 低端酒店应加强合作,寻求发展的机会

此次金融危机对高端酒店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很多高端市场及商务客人降低了消费标准,转而选择星级较低的酒店或档次较低的经济型酒店,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低端酒店来说这是一次机会。档次较低的酒店应利用机会,开拓市场,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强,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及其影响在不断深化,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将可能更长,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实力较弱的酒店将面临生存的压力。因此,档次较低的酒店应注意加强彼此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以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发挥低成本优势,争取快速发展的机会。

4. 酒店业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完善酒店信息系统建设

酒店信息化给酒店业带来经营管理理念的变革。未来几年,酒店业的竞争将主要在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方面展开。

酒店信息化为酒店的经营管理者提供了及时准确的酒店经营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了决策依据。因此,应加快酒店行业的信息化步伐,通过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如加入全球酒店客房预订网络系统等。另外,在酒店的内部管理中也应逐渐实现信息化,比如利用计算机完善客史档案,更加详细的记录客人的信息,以方便为客人提供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虽然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对上海、北京及一些沿海城市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从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危机对安徽省酒店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有些影响意味着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必须了解金融危机对我省酒店行业影响的具体情况。另外,随着安徽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合肥、黄山、芜湖等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对外的经济往来会越来越多,因此,我省酒店行业的发展受整体经济变动的影响也会逐渐加强,所以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应对金融危机的长效机制,促进安徽省酒店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徽省酒店业应结合当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抓住实际,积极采取上述措施促进酒店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网站[EB/OL].省略/html/rjy/index_9.html

[2]蔡蓉蓉:金融危机下中国饭店业发展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7

[3]杨问芝:金融危机对我国酒店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