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09:01: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艺术品投资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品拍卖行业以前不太讲风险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开始讲?因为从电视到报刊,说了太多一夜暴富的故事,大家忘记了风险。其实,在从事艺术品投资的过程中,风险始终伴随我们。
在2009年的时候,艺术品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年我们遇到了亿元时代的行情,把市场推到了一个高峰时期。如果在亿元或者是千万元、百万元行情时买下一件艺术品,实际上已经有风险伴随着你。过去不讲风险,是因为确实风险小于收益。在过去的30年里,也就是从“”以后一直到2009年,艺术品投资其实没有什么风险。那时候流行“捡漏说”。其实,在这30年中买到的任何艺术品都是捡漏,因为价钱便宜,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哪怕买到的是假的都没有什么风险,假的也是假的价钱,真的就是真的价钱,相对来说风险小,收益大。
到了亿元行情以后,情况发生了翻转,去年秋拍的时候市场已经有了一点寒意,这是市场给大家的提示:风险可能已经大于收益。
交易机会的风险
过去30年是我们百年不遇的购买文物艺术品的最好时机,是非常好的交易机会。这种机会在人类历史上应该也不多。“”把所有的艺术品都变成了垃圾,变得一文不值,社会文化价值的扭曲达到了极致,经过30年的时间才得以恢复。如果2009年之前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个机会,那就是丧失了一个非常珍贵的交易机会。
但今天还有另一次交易机会,就是海外回流的文物。近十年之内,流失在国外的很多重要的中国文物都在陆陆续续地回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收藏和投资的机会。
这其中有很多是由日本的有邻馆和法国的吉美家族释放出来的。这些艺术品基本上是在以后,被八国联军掠夺以及后来用“庚子赔款”买走的。比较有名的,是日本京都有邻馆收藏的北宋米芾《研山铭》,2002年以创中国书画作品拍卖最高价的2999万元回归祖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中,北宋黄庭坚《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这也是来自有邻馆的。这批东西能够在最近十来年回到中国,应该是百年一遇的事情。虽然对真伪、价钱还有争议,但如果错失机会,以后再想买恐怕就很困难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交易机会的风险,买到它的重要性早已经超过了真伪的争论。
而近几年拍卖市场上的皇帝玺印,基本上都是从法国回流的。因为当时八国联军法军司令的指挥部所在的景山寿皇殿,是清宫收藏帝后印玺的重要场所。法军司令撤出的时候从寿皇殿带走了很多东西,其中就有一批玺印,有一些捐给了法国政府,也有一些在市场上出售。当时吉美家族买了很多,后来陆续把其中一部分捐给了吉美博物馆,还有一部分由他们的子女继承,最终还是流入了市场。最初从法国买回来的时候很便宜,一两百万元的也有,现在有的已经上亿元了。
鉴定的风险
在具体交易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技术性的风险,最主要的风险就是鉴定。很多人说,鉴定是艺术品行业里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没有这么可怕。鉴定只是这个行业里的第一道门槛,看起来确实很高,但并不一定能够挡住很多有心人的脚步。
分散的鉴定权
说到鉴定,就有一个鉴定权的问题。谁有权鉴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粗略列了一下,大概有五个方面有话语权的人:一是司法鉴定;二是行政主管部门鉴定,比如文化部前几年成立的艺术品评估中心;三是学术机构的鉴定,比如故宫博物院等国家公立博物馆,但它们主要是为国家收藏的文物艺术品做评级鉴定,不对社会服务;四是市场鉴定,市场里的鉴定是拿钱说话的,听起来比较可笑,但的确是这样。卖得越贵越真越好,卖得越便宜越假,大体上是这样,但也不一定。在一个常态的理性市场里,应该说买得贵的都是真的,好东西就有好价钱,这是有效市场。但在非有效市场,有时候便宜的东西也是真的,非常贵的东西也是假的。
最后一种是个人鉴定。比如画家来鉴定他自己的画作,画家去世了,他的家人也可以来鉴定。但这种私人鉴定也是备受争议的,以前在韩国都是靠家族鉴定的,但是后来出现了家族后人造假的案例,政府就把家族鉴定取消了。
目前,艺术品鉴定权很分散,也不可能把权利交给拍卖公司。拍卖公司所说的鉴定其实就是一个大体上的判断。
法律鉴定的真实和艺术原创的真实
鉴定权的问题需要考虑不同的语境,首先确定我们相信谁。如果相信法律,就去找法院鉴定。但是需要了解的是,法院鉴定和我们所说的鉴定不一定是一回事,法律鉴定的真实不一定是事实的真实,但是一定是程序的真实。
比对法院的鉴定,我认为艺术的真实也不一定是原创的真实。我们说这件东西是真的,也不一定是原创的,但是它必须符合一个条件,那就是在艺术价值上必须是唯一的、重要的、无可替代的。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比较极端的例子。真迹被唐太宗李世民陪葬了,今天流传在世的都是当时的大师临摹的,没有任何一件是王羲之本人写的,但我们实在看不见真迹了,就拿摹本当真的了,这就具有唯一性、经典性、无可替代性。
关键词:艺术品;投资;SWOT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均GDP增加到5432美元,使得社会总投资的基数上升。但近年中国投资和全球经济形势一样不佳。在众多投资种类中,基础设施的投资淡化,房地产投资的调整,股指下跌且成交萎缩,而2011年艺术品投资却跃至世界第1。尽管成交额实现“赶英超美”,但要正视我国市场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的不完善和有投机氛围等不足,透彻分析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应对面临的发展形势,谋求长远发展。
一、中国艺术品投资的现状
(一)起步晚于欧美
18世纪中期,艺术品拍卖业在英国兴盛;1905年,艺术基金的雏形―法国熊皮基金发行,且国外率先开展了艺术银行和艺术保险业务。相比之下,1993年,中国最早以经营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拍卖公司―嘉德才成立;2007年,内陆第一只艺术基金“非凡理财人民币―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由民生银行发行;2009年,才尝试建立了天津文交所;2010年才开启了艺术品投资的证券化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二)在稳步发展中加速壮大
拍卖是我国艺术品投资的主要渠道,如表1所示,2005-2009年我国艺术品拍卖公司数量、拍卖场数、上拍件数和总成交额均呈稳步发展态势,从2010年开始大幅加速发展。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为596.53亿元,同比增长了177%,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排世界第2;2011年成交额为968.46亿元,同比增长了62.35%,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跃至世界第1。
(三)空间分布不均
中国艺术品投资在空间分布上是有经济、政治和文化积淀又开放较早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明显发达于内陆地区。表2清晰地展示了当代艺术、中国书画、瓷器三大艺术品投资主力产品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从表中可知京津唐地区占有三大品种的绝大部分比重,港澳台地区在当代艺术方面有过半的比重,而长三角地区在各方面又领先于珠三角与国内其他地区。
(四)珍品价格不断走高,普品增值较慢
近年艺术品投资市场掐尖现象严重,流传有序的名家精品备受关注。因其相对风险小、增值空间大而成为投资首选,而一般拍品则无人问津,艺术品价格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拍卖公司的策略导向和入场资金的偏好倾向双重推动下,高价艺术品对艺术品拍卖市场有着强大的支撑。如徐悲鸿送郭沫若的晚年代表作《九州无事乐耕耘》就在北京保利以2.668亿元成交。然而近代名家的普品一般拍价是数百万元而已。
二、中国艺术品投资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投资相对风险小且收益回报高
在保真和经济稳定的前提下,艺术品投资是保值的。艺术品投资活动和渠道都比较稳定,这也大大减少了系统和制度风险。因为艺术品投资与各经济指标(如M1)关系不密切,所以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无论是艺术基金还是拍卖收藏都有远高于五年期存款4%和金融债券15%的收益率,在2010年突破30%。
2.艺术品的特性
艺术品是一种便于携带、移动、交易的实物性资产,这点优于其他具有高价值的动产及不动产。同时,艺术品投资还拥有精神效益,因为艺术品不仅是身份和素养的象征,还能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丰富我们的生活。中国艺术品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艺术是世界艺术的两个方面,中国艺术品有着和西方完全不同的美感。
(二)劣势
1.艺术品投资的自身缺陷
艺术品投资有技术门槛高,流通性不足,交易费用高和保管难等缺陷。首先,艺术品投资是个专业活,针对每项艺术品的投资都需要专业的学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出于长期回报率和市场能否消化的考虑,艺术品短期不易变现,这使得投资的资金运作难以兼顾收益性和灵活性。再者,在拍卖公司成交有高达12%到20%不等的交易费。我国对其交易也征以6%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未来更可能面临高额征税,这在投资成本中不可小觑。在艺术品日常保管方面,我国思想上既不重视,技术上也不成熟,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我国没有开辟艺术保险业务,使投资者存在规避风险的困难。
2.艺术品的稀缺性
无论在哪个国家,艺术品都存在稀缺性,基本上是一个存量市场。尤其是对已故艺术家的作品而言,因为不可能再有新的创作供应出现,所以可以看作是不可再生的。哪怕是在世艺术家也创作数量有限,在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供给基本恒定了。另外,一方面,中国艺术品先后经历列强入侵的毁坏性掠夺和的自主销毁,已经损耗了很大部分;另一方面,中国艺术精品不断流向出价更高的海外藏家手中,这使中国艺术品更加稀缺。
(三)机会
1.政策环境宽松
2009年9月由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中要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之后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和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都提出了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另外,国家紧抓“房控”和“房贷”,把大型基础建设的规划放缓的政策,都打击了传统投资门类,创造了有利于艺术品投资的大环境。
2.市场广阔
改革开放积累了不少经济成果,富裕阶层也开始出现,使中国拥有了艺术品投资的经济基础。现今,我国对基础设施投资淡化,对房地产投资严厉调控,股指下跌且成交量萎缩,投资者选择艺术品领域来投资升值的比例升高。另外,国外对中国艺术品也一直高度关注,常常举办专场拍卖。
一、艺术品投资分析
1.艺术品的投资定义。什么叫艺术品投资,简单说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购买有升值空间的艺术品、经营艺术商业等交易行为并带来收益,是一种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行为。艺术品投资收藏的成败取决于收藏家的经济实力和鉴赏眼光。2014年雅昌・胡润艺术榜,在100位上榜艺术家中,国画艺术家超过六成,上榜64位,比2013年减少了3位;油画艺术家上榜28位,比2013年减少了4位;当代艺术艺术家2位,雕塑艺术家2位。其中,国画和油画皆有涉足的有4位。国画和当代艺术皆有涉足的有1位。从分析上来看国画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在这64位国画艺术家中,写意画家占了大多数,像排在榜首的范增、黄永玉、崔如琢等,都是近现代老一辈的写意国画家,工笔画家在艺术品投资中占的比重并不多,这种比重的失调并不是因为工笔人物人画家没有收藏价值,而是因为工笔人物画依旧处在发展当中,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投资标准,正是这样工笔人物画在艺术品投资中才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投资潜力。
二、工笔人物画投资分析
现在的工笔人画除了艺术品身份以外,还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存在,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艺术品投资收藏,因为它具备所谓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工笔人物画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流通商品,它所谓的使用价值已经具有更高的层次,体现在精神和文化上是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而不是某种物质的工具性的体现。工笔人物画的存在已历史久远,有着极强的艺术欣赏性和历史价值,从战国时期的帛画到现在2014年雅昌拍卖总成交价24162万元的何家英的作品,工笔人物画以不同的姿态一次次出现在拍卖投资的现场,投资收藏的可实施性也在稳步提高,市场正在逐步发展。近年新兴工笔画百花争鸣,也让我们看到了工笔人物画潜在的巨大投资性。
1.工笔人物画投资价值分析。(1)主观价值。从工笔人物画本身出发,她的艺术价值就是其本身商品的价值。首先,艺术品的内容、内涵及画面表现影响其价值的评定。①工笔人物画内容的选择,是否可以体现当代社会的现状,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当反映社会现状后它的收藏就具有了历史意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既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性,又具有相当的历史收藏性。②画面内涵是艺术品不可或缺,只有内容题材没有画面内涵的作品也是没有收藏意义的。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2011年嘉德春季拍卖上创4.255亿天价,篆书四言联不仅仅是浑厚自然、端庄大气,浑厚自然、端庄大气,更重要的是画面表达的内涵,对国家民族和平发展的美好祈望和对人间幸福、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③画面表现具有创新性,梁文博先生2003年的作品《月上中天》,是梁文博先生探索由熟纸、熟绢向生纸结合画法转型期的典型代表作。画面表现手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具有画面的内容和内涵,所以在北京保利2013春季拍卖会最终以414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落槌,引起业内人士和多家媒体的关注。在这个东西文化碰撞激烈的时代,工笔人物画正吸收着不同的营养成分并茁壮成长,并在拍卖收藏行业中不断再创新高,堪为潜力股。(唐勇力2005年画的《唐人马球图》58×58cm (约3.0平尺)于2014年4月以2,875,000元的总价被河南金帝拍卖;唐勇力画的《白居易诗意》81×57cm (约4.2平尺)于2012年8月以920,000的总价被浙江骏成拍卖;何家英《拉提琴的少女》以320000的价格拍卖;徐乐乐的执扇侍女以¥224,000?元于2014年拍卖。)
其次,工笔人物画的年份和质量对价值的定位有相当大的影响;工笔人物画的收藏就像红酒一样,品质年份一个都不能少,古代作品的价值我们就不需去质疑,隋唐时期是工笔人物画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被收藏在各国博物馆内,哪么现当代的作品怎样来剖析她的收藏价值呢,通过下面的两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年份质量对于艺术品价格的重要性。同样的质量,年份越久越有收藏价值,张大千、齐白石、黄胄、徐悲鸿、赵无极、吴昌硕、吴冠中等几乎都是同一时代的大家,他们都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在拍卖收藏上还是要看资历的深浅和画作的质量。同样的年份质量越好越有收藏价值,在第二张现代画家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年龄不是价格高低的必要因素,画家本身的名声、地位和作品的质量才是艺术品价值的影响因素,在艺术品收藏中不能一味的只追求艺术品的年份。在表格中上榜的工笔人物画家中只有何家英一人,其他上榜的国画家均为写意画家,这也就证明在投资收藏市场中工笔人物画收藏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从外界赋予观其价值。首先,个人的艺术审美修养以及大众的审美情趣影响对艺术品价值的衡量。这里要提到的就是一个伯乐于千里马的关系,抛去已经明显具有收藏价值的大家作品不去谈论,再现当代的作品当中很大一部分收藏家是看眼缘,在作品还不错的情况下以自己喜欢为主其次。其次,商业化炒作;商业化的炒作对于艺术品价值在短时期内有很强的带动力。但上文提到了是短时期,工笔画的最终收藏价值还是要从自身价值为出发点,炒作只是短时间内提升价值的一个小小的因素。最后,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力;不同的时代,往往作品风格也大不相同,作为相对写实派的工笔人物画针对不同时期创作的具有社会历史背景题材的作品带给观众的是另一种感官的冲击因此也受到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关注。从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例如以建党90周年,100周年纪念为背景进行创作的作品被叫走红色题材,这类藏品的收藏不仅仅是艺术品的收藏更是收藏历史,收藏文化。此艺术品又可称谓自由的精神生产,不可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
三、工笔人物画投资市场分析
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并引起了媒体、社会空前的关注。这种发展把艺术市场带到一个崭新的机会与危机并存的境界。在嘉德2011春拍中,首次推出了古代及近现代书画联合夜场,齐白石先生最大尺幅的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图以8800万起拍后,经过逾半小时之久的激烈竞价,最终以4.255亿由一位场内藏家竞得,刷新了齐白石个人书画成交纪录,也刷新了全球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纪录。这是艺术品市场的价值回归的不争事实,但是艺术品市场的过热发展已经使艺术收藏市场进入了危险的泡沫期。商业化的炒作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充分挖掘出作品带来的各种效益,带动了艺术品拍卖市场;另一方面却也过分抬高了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给大众以不真实的感觉,当下的中国艺术品投资刚刚起步,机制还不完善,因而表现出种种隐患,但如果以未来的眼光看待收藏,现在是最佳介入契机。相对稀少的工笔人物画也将成为投资收藏的新宠。
参考文献:
[1]北宋张择端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造诣
[2]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10年
对金融而言,他们只关心机会性收益和机会性损失,寻求的是安全的机会性收益,对任何资产没有特殊偏好,衡量的尺度单一。这也是金融产品的一个特征。随着当代艺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加,这个市场的容量也开始在容纳新的金融工具,我觉得它们的相关度的提升挺快的。因此,当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引起全球金融体系混乱的时候,必然会波及到已经与金融发生很大关联的艺术品市场。
――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现在抛售中国当代艺术的是哪些人?我们看到基本上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早期收藏家。他们好像是获利了,认为达到了他们的期望值,所以抛售,而非恐慌性抛售。我觉得沃特是个例子,他在2002年收藏当代艺术的时候,明确表示要在奥运会之后抛售,他觉得奥运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节点。现在他就已经开始抛售了。他们这样大量的抛售,肯定是感觉行情已经到顶点了。
伦敦苏富比、佳士得、菲利普斯三场拍卖给人的感觉,就是全球当代艺术有问题,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当然也是跟着走。纽约的拍卖,表现出来什么呢?一个是估价过高,作品质量不行。因为价格贵,作品差,买家自然就不会进场,能拍出去就不错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行情往下走的信号。现在的问题是,现当代艺术市场不好,就需要一个避风港,这就是传统艺术。未来市场要看传统艺术,我觉得市场已经进入防御性的阶段,它通过这种防御性的措施,去节节防御。
――赵力: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中心主任 著名艺术市场投资分析专家
从价值评估的重心来看,我们更加有理由表示担忧。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远远超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纽约和伦敦对于中国古董以及当代艺术的细微态度变化都会引起生性多疑而敏感的资本的疯狂或恐惧。这也正是我们认为次按危机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也许更大的原因――和美股影响内地股票市场还需借助港股不同的是,伦敦和纽约的艺术品市场的波动可以直接影响中国市场,根本不需要媒介。
――卢山林: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理财周报》记者
影响是肯定的,经济的基本面受到影响,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肯定会受到影响。艺术市场也不例外。
这里可以谈到一个拍卖市场理解的问题,拍卖不是二手市场,它是一个竞价购买,更公开的的市场。它将从公开的角度反映需求,当然对于拍卖与画廊市场分野的问题,我认为并没有什么问题,市场的规律是不断根据需要做出调整的,西方拍卖市场从原来不拍卖在世艺术家的作品到今天拍卖当代艺术,就说明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这个问题。
――柴宁: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油画部主管
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然导致其出现这样金融上的危机,对艺术最直接的影响来自三个方面:其自身收藏的艺术品,其所支持的基金会投资,赞助的基金会和博物馆。其实和雷曼兄弟一样的还有摩根斯坦利等投行,他们对于艺术的兴趣和关系已经有历史了, 公司高层对于艺术品有很大的热忱。
要说具体的, 金融界的高层是富有阶层, 机构破产不见得有限责任的个人就受牵连, 当然大市气势是不同的, 不过, 他们受到资金限制和压力的时候,是否有可能把资金和收藏的兴趣转向亚太地区,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资金量的收缩,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大盘是往下走的一个趋势,将会走入到一个沉淀、调整的境地中。不过我认为具体还是会主要反映在西方艺术的市场, 艺术市场的国际化毕竟没有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那么紧密, 所以, 不要简单就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就会一样线性地去反响欧美的去向.
――卢杰:美国纽约艺术基金会主席、北京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空间负责人),艺术家共同信托(北京)执行长
近日,地产商王石和潘石屹在微博上了一些关于收藏的博文。当然,关注艺术和收藏的企业家并非只有这两位。近年来,企业家从幕后走向台前.以雄厚的经济实力、独到的手法介入收藏。有人将他们视为艺术品市场的搅局者,有人认为他们是当下及未来收藏界的主体力量,不论褒贬。企业家涉入艺术品收藏正在成为发展趋势,他们正在改变中国的收藏面貌。
企业家搅动收藏界
近年来,在国内外各大艺术品拍卖场上,都能看到中国企业家的身影,随着艺术品市场向高价位阶段发展,老一辈藏家逐渐淡出收藏界,而企业家则成为艺术品收藏主力。
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于近日联合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个人金融性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已经达到70万人,预讨2013年底将增加至84万人。随着这些“千万富翁”对房产、股票投资热情的下降,他们对资产多元化配置的需求日益显著,艺术品收藏成为更多富翁选择的资产配置方式之一。中国收藏家协会统计显示,在其会员中,企业家所占比例已超过20%,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家。
台湾观想艺术中心董事长徐政夫认为,相比港台地区藏家而言,内地艺术品收藏虽然起步较晚,但资金充足,购买力惊人。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表示,5年前,内地买家所占比例不到5%,到现在已接近一半,而绝大多数是企业家,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主要以收藏传统书画、古玩、珠宝及钟表为主。
艺术品经纪人邵建武介绍说“拍卖市场刚兴起时,国有机构的参与力度较大,但是,随着作品真伪问题凸显,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国有机构开始逐渐退出,‘国退民进’,很多企业家开始进入艺术品收藏。尤其是在2010年、2011年艺术品市场高峰期,抱着投资心理,很多商人蜂拥而至,在经历艺术品市场调整以来,企业家收藏也变得更为理性。”
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祝君波介绍,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拍卖市场上的单件艺术品均价已高达30万元。“单件艺术品价格太贵,普通藏家难以企及,历史上有过的文人藏家都已逐渐退出。当前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以艺术品投资为目的的艺术品经纪人:另一类是企业收藏家,他们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收藏人数的50%。”
企业家为何热衷收藏
在祝君波看来,中国企业家进入收藏主要出于三方面的目的一是以个人力量“反哺社会”,将个人藏品与大众分享,建立博物馆或美术馆;另一方面是出于企业家个人爱好,企业家在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后,为提升个人品位,将收藏作为经营企业之外发展个人兴趣的手段:第三就是兼及投资获利。
当然,通过收藏传播企业文化,展示企业形象也是众多企业家热衷于艺术品收藏的重要原因。邵建武说:“艺术品市场本身体量不大,但影响很大;活力不强,但活跃程度很大。拍卖市场一年的总成交额就几百亿元,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看中艺术品的投资属性也是企业家进行收藏的最大动力。“近几年,很多企业家进入收藏的目的是通过艺术品进行投资。”祝君波表示。邵建武更是直言不讳:“民营企业家收藏从头到尾都是以资本为主要目的。”当下,艺术品成为继股市、房产、黄金投资外,最为重要的投资选择,艺术品抗跌性较强,对于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艺术品而言,具有保值和增值功能,许多企业进入收藏就是看中艺术品保值、升值潜力。
有人表示,企业家收藏是附庸风雅,而真正懂收藏的不足10%。而祝君波认为,企业收藏家从市场实战中得到经验,大部分企业收藏家的鉴定能力、分析能力和艺术修养在这20多年都得到提高。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家收藏艺术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收藏品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每年都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折旧,企业家不仅可以从中提取折旧成本,避开税收,还在无形中实现艺术品增值的目的。
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携带大量资本进场的企业家改变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影响着中国收藏的格局。邵建武表示,企业收藏家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和收藏的最大的影响表现在:一是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增加了艺术品市场的体量:二是填补了国家、机构收藏的部分不足,国有机构收藏退出市场后,企业家收藏弥补了这一空白。
祝君波则认为,企业家进入收藏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带动了私人收藏。“中国传统收藏家有3种人:旧时官僚、文人和实业家。随着艺术品单价门槛的提高,官员收藏和文人收藏逐渐退出,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发展的就只有企业家,他们的进入支持了当代私人收藏,也推动了艺术品市场产业的发展。”祝君波说。
此外,邵建武认为,企业家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使国外市场上很多珍贵艺术品回到国内,也促进了更多中国艺术品的回流。“企业家进入艺术品收藏,使得中国艺术品市场与海外市场逐步接轨,中国艺术品与西方艺术品的市场差价逐渐缩小,中国艺术品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可,价格得以重新评估,没有企业家的介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表示,企业家和大量资本进入艺术品收藏,也引发了艺术品市场无序发展,企业雄厚资金的介入使得艺术品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艺术品价格因此疯涨。资本快进快出引发艺术品市场的暴涨暴跌,很多人指责是企业收藏家引起的。对此观点,祝君波表示,“市场的涨跌和投资理念相关,有人将这个市场当作投资,市场好就进入,环境不好就退出;市场的波动取决于投资的理念能否实现,在未来10年、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体还是由艺术品经纪人和企业收藏家两部分组成。当前市场虽然处于调整期,但很多企业家还在市场上。”
很多拍卖公司负责人表示,民营企业家在国内外拍卖场上已臭名在外,竞拍作品时炫富、斗气、乱出价,拍而不付款已成为艺术品市场的顽症,甚至影响到中国买家的声誉。收藏要具备深厚专业素养的知识,很多企业家缺乏经验、鉴赏能力不高、盲目投入资金,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致使许多假货在市场上大肆泛滥。“中国民营企业进入艺术品市场是积极活跃的,但从企业本身角度来说,很多企业家的进入和退出都是非理性的,进入的方法和手段,进入以后的安排以及收藏计划很多都欠考虑。”邵建武说。
向财富进军还是向文化看齐
香港著名收藏家张宗宪曾这样定义收藏家:真正的收藏家至少收藏20年、30年,甚至一辈子,并且最后捐给博物馆或相关学术机构,这样才能算真正的收藏家。
不过,祝君波认为:“不能以传统观点定位当代收藏家,现在的收藏家是兼容的。在当代,收藏不仅是文化责任,也体现个人素养,还有投资的功能,需要综合考虑。”他希望收藏家能兼顾藏品的文化性和商业性,做结合型的收藏家。“收藏家既要懂投资,但又不是单纯的投资,而离开现实环境,单纯谈文化提升,收藏品位是不切合实际的。在国外也是如此,很多收藏家是以藏养藏,收藏和投资很难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国内也有很多不错的藏家,不仅眼光好,而且还展开专业的研究,收藏家品位和气度的提升,需要有一个过程。”
对于很多涉入收藏的企业家来说,艺术品既是保值工具,能赚钱,因此,艺术品投资正成为企业家资本运作的新方式。今典集团总裁张宝全【微博】就直言:“我不是艺术赞助人,我的最终目的是做艺术产业。”艺术品市场投资分析专家赵力也表示:“中国企业家对艺术品价值的投资已经逐步转化为对企业艺术文化的投资。”
当下,中国新一代的企业收藏家将目光投向更有社会意义和文化品位的艺术品收藏上来,积极参与、影响当代社会文化的构建。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企业家将建设博物馆的梦想付诸实施。国家文物局最近公布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全国备案博物馆3866家,其中,民办博物馆有647家,但各类尚未备案的民办博物馆数量远远大于这一统计,各种博物馆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仅在江浙地区,已建成的私人博物馆就有100多个。
在上海,刘益谦【微博】出资建造的龙美术馆浦西馆将于今年年底完工,由万和酒店控股集团董事长郑好出资兴建的昊美术馆也将在今年8月完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以企业家的思维做艺术收藏,其出资的大连万达美术馆也在建设中,他还准备在北京建造一座美术馆。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曾表示要建一个小型美术馆,使自己的藏品有一个归宿。
缘起:经济危机下的财富保值
受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73年底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英国更是面临举步维艰的经济状况:通货膨胀率持续数年居高不下,英国的股票市值也没能逃脱厄运,从1973年年初至1974年年底伦敦股指跌幅达70%,而同一时期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也下跌了40%。随着经济衰退的加剧,英镑国际货币地位逐渐丧失,财富流失成为各个经济体首要面对的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负责保管英国铁路员工退休金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开始了它举世瞩目的艺术品投资计划:每年将可支配流动资金总数的5%(约500万英磅)用于购买艺术品,并在持有25年后进行销售,获取收益。
三个关键人
基金会财务主管克里斯多弗?列文是一位“温文尔雅又有着数学头脑”的统计学家,热衷于手稿和书籍方面的收藏,所以,他能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想到从事艺术品投资的点子,其实并不出人意料。列文相信艺术品投资是达到最大获利的方法之一,而为了验证这个猜测,他针对1920―1970年的英国艺术品市场,展开了全面的统计研究。他利用杰拉德?瑞特林格《品味经济学》一书中的数据,剔除掉了个别产生特殊价格的艺术品,即超过平均价格10倍及10倍以上的个别艺术品,进而得出不完全统计:仅仅是1974年一年,英国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就高达10亿英镑,而且,“只有织锦、古代兵器和甲胄的价格上涨速度追不上通货膨胀”。须知,1974年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27%,在股票、房地产市场一片惨淡的光景下,还有什么投资手段比艺术品投资更引人热望遐思?
在这个研究基础上,列文建议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从每年可支配的总流动资金中拨出3%(大约400万到800万英镑),以品类组合的方式进行艺术品投资,投资周期设定为25年左右。之所以将投资额度限定在基金会年可支配总额的3%,完全是为了避免短时期内投入过量的资金,造成艺术品的价格上涨,进而干预到艺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将投资周期设定为25年,则是因为当时列文认为,25年是艺术品可以成功获得最大收益的必要年份。
列文需要一位艺术品市场方面的专家协助他工作,于是,他找到了苏富比拍卖公司。苏富比拍卖公司委派安娜玛丽亚?艾德尔斯坦负责打理和保管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艺术品,她很好地胜任了这一工作。
而另一位保险统计学专家莫里斯?斯通弗罗斯特则负责督导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整个艺术品投资计划。
对于这项艺术品投资计划,英国铁路养老基金采取的监督非常严格,成立了专门负责监管的机构:艺术品小组委员会。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每一次采购,都必须事先由艾德尔斯坦向委员会提交详尽的购买计划,包括艺术品的清晰照片、价格比较资料以及投资分析报告,并接受严格的审查。这种方式体现了艺术品投资基金在操作过程中必要的监管机制,以及操作和监管相分离,并各自独立的基本要求,但是一定程度上也耗费了时间,“有时甚至会忽略了还价”。
与苏富比的合作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从事艺术品投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买入与卖出的机制,即选择何种渠道买入以及卖出艺术品。当时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购入藏品的渠道和今天的为数众多艺术品基金其实没什么区别,无非是画廊、独立经济人、艺术品博览会或拍卖公司,而最终,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投资品最广泛的来源是苏富比公司。
与拍卖公司合作也解决了藏品的销售问题。从1987年开始至1997年间,苏富比拍卖公司在伦敦、香港和纽约3地,共计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举行了约22个专场拍卖。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选择拍卖公司这一艺术品的二级市场,其实有着深刻的含义。首先,在拍卖场上进行艺术品交易有着价格上充分的公开性,便于实现公共艺术基金的监管。其次,从拍卖场上购回的艺术品有着二级市场上天然的流通性,便于再次销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的风险。第三,艺术品投资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判断作品的真伪,而在拍卖市场上流通的艺术品,即使不能完全保证藏品的真实性,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投资风险。第四,由于这种合作关系,苏富比公司不得不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提供艺术品投资、鉴定以及保管等方面的专家服务。最后,因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委托各大交易商替他们标购艺术品,事先并未知会苏富比公司,同时也透过交易商在市场进行采购”,所以在这两者的合作关系中,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并没有处于弱势地位,苏富比公司也没有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这就能够很好地维护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作为投资方的利益。
另外,因为“这个计划的宣布时间点就在拍卖公司采取买方佣金制度不久”,所以,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不得不按照拍卖合同,如约向苏富比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买方佣金,这无疑也增加了这项艺术品投资计划的资金投入。
最终的收益率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拍卖其藏品,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7年至1990年,1994年至1997年。1989年前后的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一时段,展示艺术品“投资表现的”各种图表充斥报章杂志,评论家不断地将艺术品市场与世界各地的证券市场指数比较,甚至跟黄金、钻石和房地产相提并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管理团队在预期到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时,放弃了持有作品25年之后才出售的原计划,果断选择出售藏品,实为明智之举。可以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很好地把握住了艺术品市场的一个繁盛时期,使得阶段性的投资回报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比率。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截至1992年1月31日为止,基金会已将其购入的2232件作品中的1842件成功售出。经过计算,这些作品的权益报酬率为13.93%,扣除掉通货膨胀因素后则为6.07%。这个数字包括了修复等直接费用,但不包含行政、运输等花费。
这一时期,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对外宣传,他们自行计算比较过艺术品投资和股票市场,发现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比国库券好1.5到2.0个百分点,但比股票差很多。而在当时,对于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75%的作品已经卖掉,但其价值仅占投资总额的50%,也就是两千万英镑;而基金会仍然持有的艺术品,虽然数量仅占投资总量的四分之一,但价值却占到总投资成本的另外一半。这部分尚未销售的藏品包括凡?代克、提耶波罗、夏尔丹、卡纳列托和霍贝马等人的作品。
【关键词】投资分析;产业开发;营销;管理
一、引言
自唐代起,铜官古镇即以生产陶瓷著名,千年窑火不断,开世界釉下多彩先河,创新诗词书画于瓷器装饰,融入外国文化,开辟了“海上陶瓷之路”,产品畅销29个国家和地区,为釉下彩发源地,是全国五大陶都之一。
二、铜官湘江文化带投资分析
铜官又称陶都,历来以陶瓷闻名于世,早在1300多年前的隋末唐初,铜官镇便出现了大型的窑场,即现在仍保存完整的“长沙铜官窑”。这里是世界陶瓷釉下多彩发源地,被誉为陶瓷史上的里程碑。铜官人杰地灵,人才荟萃,更有本土陶艺人逐渐回乡创业,目前铜官拥有一名国家级陶艺大师,20余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陶瓷艺术大师。独有的陶艺人才不仅保证了铜官窑优良的品质,更可以加大后期整个铜官陶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效果。
经过全面改造之后的铜官陶城市场、陶瓷五厂以及铜官陶瓷总公司,必定会吸引一批陶瓷爱好收藏家、投资者,形成一个固定的消费群体。同时在游玩过程中,经过丰富的铜官陶文化熏陶之后,游客也会对精美的陶艺品产生兴趣,购买一些作为装饰品或日常用品。
综上分析,我们需要围绕铜官陶瓷进行相关投资分析。
三、铜官湘江文化带相关产业的开发以及其经济性
近年来,为发展镇域经济、唱响陶都古韵、重振古镇雄风,铜官镇党委、政府不懈努力。随着铜官古镇建设的深入推进,集深厚文化、独特区位、秀丽山水等众多优势于一体的铜官,成为了省会长沙“半小时经济、文化圈”中最具吸引力的文化产业发展热土。
1.陶瓷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陶瓷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占地126亩,建筑面积约8.4万平米,在梅铜线一侧,拟计划打造成包括陶瓷研发、陶瓷生产、陶瓷体验、陶艺培训教学的综合基地。
该项目将定位于打造成集陶瓷研发、陶瓷体验、陶瓷生产、陶艺培训教学,为铜官陶艺的创作研发焕发新的生机,并成为铜官陶瓷艺术创作的新引擎。对整个产业的完善和推动具有重大意义。
2.百窑寨项目
百窑寨,占地43.5亩,建筑面积约1.7万平米,在湘江北大道一侧,由原湖南陶瓷总公司第六厂升级改造,拟计划打造成陶艺工作室群,包括陶瓷展示、艺术会所、古窑遗韵、餐饮娱乐、黑石号等项目。
打造陶艺工作室群,包括陶瓷展示、艺术会所、古窑遗韵、餐饮娱乐、黑石号等项目将成为铜官陶瓷年文化产业中的重点亮点项目,将带来不可估量的释放效果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3.国际陶艺村项目
铜官国际陶艺村,占地45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米,在湘江北大道一侧,由原湖南陶瓷总公司第八厂升级改造而成,现有湖南贞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驻,该公司主要涉及陶瓷及艺术品的研发,陶艺实训教育服务等。拟计划对陶艺村南侧的5栋厂房和1栋宿舍进行升级改造,并分别对外招商引进雕塑、国画、陶艺等的创作、培训及研究单位,并建立一个多功能展览厅和一处高档艺术休闲区。使铜官国际陶艺村焕发新的生机。
引进雕塑、国画、陶艺等的创作、培训及研究单位,解决艺术家进入的门槛问题,拟建设成艺术家的聚集地,充分整合陶瓷文化资源,将传统制瓷技艺与现代陶瓷创意文化相结合,着力打造具有传统陶瓷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并以此为纽带,影响和带动一大批热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该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年,年投资回报率平均为12%,年接待能力约为50万人,能解决2000人左右的就业,年创税收预计为3000万元。
4.陶瓷文化广场项目
在原陶城市场及陶瓷总公司处将包含周边商铺房屋在内的占地面积约49亩的区域改造成一个陶瓷艺术广场,该广场将包含一个拥有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美食广场、一个拥有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购物广场,一个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铜官陶艺中心,一个可做露天影院的陶都广场以及一个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陶瓷博物馆和群众活动中心,并将位并且直接连通湘江大道并与湘江景观段的望江亭休闲广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改造升级后的陶瓷艺术广场将成为一个传承陶瓷文化、传播民俗风情的绝佳场所,成为一组重现历史特色、构建铜官符号的建筑形象,成为一处亲近自然三水、接轨国际时尚的商业空间。陶瓷艺术广场,中美食广场、购物广场的招商出租以及铜官陶艺中心的营销对外消费收入及各项物业收入估计在年千万元以上。
四、简述以上产业项目经营管理要素
1.资金投入计划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和保障。一项好的筹资方案,不仅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更应使筹资成本最低,资金利用效果最好。根据合同相关条款,确定施工方投入资金计划。
2.经营模式
施工方项目经营模式绝大多数是组建项目部,由项目部进行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部按照招标文件及相关规定配置人员,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经营模式已经明确,不同的经营模式,项目的风险、利润点都不同,报价也不同。
3.项目实施阶段经营管理关键要素
项目实施阶段是经营管理实施阶段,这阶段主要强调精细化管理。其中关键控制要素包括工程材料、资料、内部结算、外部结算、资金回笼及付款等。
项目运营后要充分发挥可带头作用,不仅改善当地环境,更加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悦龙.文化产业基本理论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
项目介绍:
黄泥巴烤鸡的制作方法简单却有着普通的制作方法无法得来的美妙滋味,在烤制前先用进口锡纸包裹,外用和好的黄泥巴密封成团状,放入专用的烤炉中烤制,因为产品与调料完全封裹在锡纸内,所以制作好的烤鸡营养和香味均无外流,使得黄泥巴烤鸡相比一般的制作方法更香味浓郁,这种方法烤制羊排、牛排、鸭、鹅、鸽、鱼等也同样适用,但是最为正宗的还是要数黄泥巴烤鸡的味道,所以来店的不少顾客都是奔着这道名品而来的。
秘制调料包采用几十种中药材和调料,利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分为原味、香辣、麻辣等多种口味。专用烤炉为纯手工打造,十分考究:其手工和泥,和泥过程自然纯朴,掺着一股淡淡泥香,很多客人更愿自己动手制作并烤制,享受无尽的闲暇时光与美味!烤好后的去泥过程香飘四溢,皮色金黄透亮,口感鲜嫩酥软,隔巷闻香,此工艺亦适合其它禽类和肉、鱼等。
投资分析:
一般多选用2斤左右的鸡,按市场价4.50元/斤计算,则每只鸡成本9.00元,另每只鸡加工成本:水电煤、人工、腌制剂、调料共计3.00到5.00元,则每只鸡的综合成本12.00到14.00元。平均每天烤制120只,每只售价38.00元;即每天可获利2000多,如果自己亲自宰杀,每只鸡还可另获2.00元的收入(鸡毛及鸡杂),再加上经营其他系列产品则每天获利更丰。
我社联合专业培训老师编撰了全套技术资料,内容详细,包教包会,全套仅售380元。
汇款地址:7i0100陕西省西安市199号信箱《大众商务》杂志社
请注明您的详细联系方式及所购产品名称。
咨询电话:029―82372258
古唐雕刻技术,装饰行业奇葩
雕刻技术历经数千年,传统的雕法都是纯手工,所面对的书画和雕刻技艺学习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即使学会后,所雕刻的作品工艺跟个人的艺术修养直接相关,且速度太慢,无法提高经济增长率,很难适应当今市场。而机械雕刻的特点是精度高、速度快。但不足的是:加工的是产品,而不是艺术品,失去了书画的神韵和艺术价值。专利古唐雕刻技术取两者所长,融合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打造了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
项目介绍:
专利古唐雕刻技术有别于纯手工和纯机械雕刻的全新雕刻方法。具有速度快、工艺好的特点。所雕刻的作品完全保留了书画的神韵,并可根据市场情况,雕刻各类风格各异的作品形成独具一至的雕刻风格。在雕刻技术上实现了伟大的革新,是其它人无法跟风效仿的。
公司的合作商通过专业的培训以后便由公司免费提供各类设备、专利刀具、软件光碟,开发市场只需一间房屋便可制作所承揽下的字画牌匾雕刻业务。并可承揽所处区域内的大型雕刻工程,通过与公司合作赚取工程利润20%到30%的份额。所以说我公司推广的雕刻专利技术,完全规避了传统创业的风险,真正做到了以最小投资赚取最大利润的全新创业平台。并成为受益一生的长久事业。
市场分析:
目前每个市县都会有几十上百家装饰公司,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他们的装饰风格都是采用吊顶包门窗贴墙纸之类的装饰,相互间风格相同竞争可想而知,而运用于中式装饰的雕刻工艺这些装饰公司都不会。所以各个城市都没有专业的中式装饰公司。原因是目前市面上的纯手工雕刻技术和激光雕刻机工艺还无法运用到家装工程上,纯手工雕刻因速度太慢相应的的人工费用过高,而无法涉及家装。激光雕刻机因是大型设备无法到户外施工,加上工艺性差和加工尺寸等诸多限制也无法涉及家装。如此一来,中式家装就成了一个未被开发的商业处女地,孕育着浩大的商机和财富。
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