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09:01: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基本功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智能化开关柜;结构;功能;方案
智能化开关柜的概念“智能化开关柜”与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智能化开关柜作为基本元件,是电网运行自动化、工厂自动化(FA)、过程控制自动化(PA)、智能大厦等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基础,由此形成的供电系统是自动化供电系统,即智能化供电系统。
一、智能化开关设备的发展
1.智能化低压开关设备380V、660V的智能化断路器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其智能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以下功能。
(1)监测电网的运行状况。
(2)监控负载:当运行电流超过整定值时,可按反时限特性发出。
(3)故障记忆功能:记住断路器分断时的状态。
(4)自诊断功能:当分断次数或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可发出报警信号。目前,相对低压设备本体而言,具有上述功能的智能控制器价格比较昂贵,大多数生产厂家都将各功能分开,制成相应模块,用户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根据对用户的调查,“监控负载”是最感兴趣的功能。
2.智能化高压开关设备(110kV及以上)高压开关设备(110kV及以上)的智能化近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带有智能单元的SF。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简称GIS),已经在很多变电站投入使用。出于运行环境的考虑,目前高压开关设备的智能单元仍局限于收集各种信号,通过接口与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进行通信,以及实现GIS内的断路器与其同一间隔内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故障关合接地开关的可靠联锁。
二、智能化开关柜的特点
智能化开关柜是在常规开关柜上安装一个控制/保护智能单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传感器技术,实现测量、计量、保护、控制、记录、显示、通信、开关柜状态在线监视与故障诊断。
开关柜应具有与变电站监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或智能配电系统进行通信的功能。将开关柜控制/保护智能单元的通信接口与上位计算机相连,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可组成分布式、网络化的智能配电系统。
智能化开关柜技术目前尚处于研究开发与应用初期阶段,有些技术难点尚未很好地解决,特别是开关柜在线监测的传感器技术有一定难度。目前,能达到应用水平的智能化开关柜主要是开关柜二次功能的微机化替代常规的二次设备。
三、智能化开关柜的结构
目前的智能化开关柜主要是用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控制/保护智能单元(或称为分布式自动装置)取代传统二次回路,并配备相应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关设备。其共同点是用微机完全替代常规二次设备。它简化了二次接线,提高了安全可靠性能,易维护,功能强;具有通信接口,为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无人值班提供了基础。
控制/保护智能单元一般都以单片微机为核心,加上模拟量输入通道、开关量输入通道、脉冲量输入通道、开关量输出通道、液晶显示屏幕、操作键、通信接口以及电源等。
1.模拟量输人通道
直接与一次电流互感器TA(0—5A)和电压互感器TV(0—100V)接口。电流电压变换采用专用高性能的小TA、小TV,强电的电流0—5A、电压0—100V通过小TA和小TV转换成0—5V电压信号(或4—20mA电流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和采样保持器,送人A/D转换器。采用交流采样技术,利用合适的算法算出电压、电流的初相角、幅值及频率,派生计算出P、Q和功率因数等参数。
2.开关量输入通道
采用光电隔离等抗干扰技术,来监视开关柜各种位置信号及断路器状态信号、操动机构储能信号及操作闭锁信号。
3.脉冲量输入通道
采用光电隔离等抗干扰技术,供脉冲电度表电度计量用。
4.开关量输出通道
采用光电隔离技术供断路器分、合闸操作用,并具有控制回路断线操作、操作电源失电信号的发生功能。
四、智能化开关柜的基本功能
1.测量功能。
(1)电网电压;
(2)线路电流;
(3)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素、电网频率等;
(4)有功电度计量、无功电度计量。
2.保护功能。
(1)线路保护速断、过电流、接地、重合闸、低频等保护。
(2)电力电容器保护速断、过电流、接地、过电压、低电压、不平衡电压、不平衡电流等保护。
3.信号断路器分、合闸位置;小车(高压开关柜)或抽屉单元(低压开关柜)位置信号;弹簧操动机构储能状态;接地开关分、合位置;闭锁信号、重合闸闭锁;闭锁控制回路失电及断线等。
4.控制断路器的分合闸控制。
5.故障录波记录故障前后2s(可选)内各相电压、线路电流、零序电流波形,并具有读出功能。正确读出每一时刻的幅值及相互关系。
6.远动通过通信网络,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功能。
五、智能化开关柜的设计方案
1.硬件系统总体结构
智能化开关柜是在常规开关柜上安装一个控制/保护智能单元。控制/保护智能单元由单片机系统、模拟量数据采集系统、开关量输入朋出、串行通信接口、硬件时钟与自复位、人机对话及电源等模块组成。
单片微处理器(单片机)系统是控制/保护智能单元的核心,它由CFU和砌M、EPROM、E2PROM等扩展芯片构成。
对于智能型开关柜,可采用8位或16位的单CPU结构,国内目前大都采用16位CPU。由于测量和保护的数值计算量大,并要记录故障发生前后的波形,所以外扩一片RAM 6264。E2PROM 2817A用于存放保护定值和装置运行控制字等信息,可就地或远程调整修改。
2.模拟量输入通道
控制/保护智能单元要采集的信息包括交流模拟量和开关量。模拟信号来自电流互感器(TA)和电压互感器(TV),但这些互感器的二次电流和电压量不能适应模数变换器(ADC)的输入范围要求,故需对它们进行变换。同时,智能单元还要与强电系统隔离。模拟量输入通道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隔离变换和电压的形成一般采用各种中间变换器来实现。但是,常规的变换器体积较大,控制/保护智能单元通常要使用多个这类变换器,这对于要安装在开关柜仪表门上和开关设备小间隔内的智能单元来说,显然体积太大。可以采用一种微型互感器。对于电流测量的隔离变换与电压形成采用微型电流互感器。微型电流互感器小巧轻便,能直接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全树脂密封,隔离度高;输入电流范围一般为0-60A,输出电流范围一般为0-60mA。用于保护的微型电流互感器与测量用互感器的要求不一样,前者的输入电流是电网故障电流。电网故障电流是一种暂态量,不仅数值大,而且含有非周期分量。这就要求互感器在承受额定电流10-20倍瞬时冲击电流时不饱和,波形不发生畸变。保护用微型电流互感器可在输出端并联一个电阻即可把电流输出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模拟量输入电路的采样保持、多路开关和模数转换环节可采用一块电子芯片,它是单电源、多量程,有多路输人带内部采样/保持和多路开关、时钟、基准电压的数据采集系统,转换时间很短。采用电子芯片能大大简化电路。
3.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
开关量输入包括两类,一类是断路器等开关元件的辅助触点和继电器的接点状态,以检测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开还是合);另一类是智能单元装置本身的一些接点状态,例如开关量输出回路的继电器的接点和装置面板上的切换开关的状态。开关量输出包括断路器跳闸出口以及信号出口信号。
4.通信接口电路
控制/保护智能单元应有通信接口,可采用RS一485。RS一485为半双工通信,其最大通信距离为1200m,此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kbit/s;如果通信距离为120m,则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1 Mbit/s。
为了简化通信机制,智能电器与系统机之间的通信可采用只有2条信号线的最简型连接。系统机(PC机)一方只使用标准RS一232C接口上的4个引脚:串行输入RXD、串行输出TXD、数据终端准备好DTR和请求发送信号RTS。系统接口电路,整个通信系统可由单片机部分、RS一232/RS一485接口转换部分和系统Pc机构成。单片机输出的1TL逻辑电平通过光电隔离后,可由MAX485芯片转换为RS一485电平,再由RS一232/RS一485光电隔离接口转换器转换为RS一232电平,输入PC的RS一232接口,反之亦然。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功能将更加强大,它将更以一体化布局配套于开关柜,简化开关柜的面板设计,美化面板布局。除具有动态模拟指示、带电显示及闭锁、温湿度显示及其控制、验电核相、二次回路电压值显示、人体感应带电提示及柜内照明、语音防误提示、时间日期显示、远方/就地操作、远程通信等功能外,还将具有电力综合参数测量功能,测量参数为: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计量、无功功率计量等功能,使开关柜进一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参考文献
[1]段明江.高压智能开关柜的前景[J].广东科技2011(08).
[2]郑晓津.数字集成化与低压成套开关设备[J].太原科技,2010(06).
[3]黄锐,胡毅亭,马炳烈,陈网桦.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产生力和热的计算模型[J].爆炸与冲击,2009(02).
[4]刘军.10kV开关柜、环网柜引进中有关绝缘方面问题[J].甘肃科技,2008(16).
关键词:Redis;Key-Value;微博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061-03
Abstract:Microblog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information-real-time performance and concurrency. Traditional relational database does not mee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Key-Value model memory database Red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microblog system with fast access to the data needed.
Key words:Redis; Key-Value; Microblog
1 概述
微博系统类似于一个群聊的庞大聊天室,每时每刻都会有大量的消息产生,而且产生的消息会反馈给需要的用户,这样就要求数据的读写非常快。关系型数据库在数据量超过一定规模时,由于自身逻辑相对复杂,在信息检索上无法满足用户的体验。
Redis数据库本身的数据就放在内存中,而且有合适的数据结构。Twitter、新浪微博都是目前最大的Redis用户。
2 Redis介绍
Redis是一个速度非常快的非关系型数据库。Redis可以存储键(Key)与5种不同类型的值(Value)之间的映射,可以将存储在内存中的键值对持久化到硬盘。Redis还可以使用复制特性来扩展读性能,使用客户端分片来扩展写性能。
其重要特性如下:
① 持久化:Redis定期把数据异步flush到硬盘进行保存。服务器重启,数据不会丢失。
② 主从复制:主要用1台服务器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
③ Vitual Memory功能:物理内存毕竟是有限的,这技术主要是把很少用的Value保存到硬盘,而Key保留在内存做检索,提高访问性能。
④ 多种数据结构支持:Redis的Key是string类型,Value的类型有:string、set、list、zset(sorted set)、hash。针对每种数据类型,还提供相应的操作命令,比如list类型有LPOP、LPUSH、RPOP、RPUSH等操作,set类型SDIFF(差运算)、SINTER(交运算)、SUNION(并运算)等操作①。
3 PHP和Redis构建微博系统基本功能
利用PHP的Redis扩展,在PHP中实现微博系统新用户的创建、消息、关注与粉丝设计、消息推送等基本功能。PHP版本为5.5.12,Redis版本为3.0.501。
3.1 用户信息表示
Redis hash是一个string类型的field和value的映射表.一个key可对应多个field,一个field对应一个value。将一个对象存储为hash类型,较于每个字段都存储成string类型更能节省内存。新建一个hash对象时开始是用zipmap(又称为small hash)来存储的。这个zipmap其实并不是hash table,但是zipmap相比正常的hash实现可以节省不少hash本身需要的一些元数据存储开销。尽管zipmap的添加,删除,查找都是O(n),但是由于一般对象的field数量都不太多。所以使用zipmap也是很快的,也就是说添加删除平均还是O(1)。如果field或者value的大小超出一定限制后,Redis会在内部自动将zipmap替换成正常的hash实现.。
这里我们在数据库中表示用户信息和的消息都用Redis的hash结构。用户信息如表1。
创建新用户时,我们用到一个user:id:的计数器,实际就是Redis的一个Key,初始一个值,然后每次添加到user:uid的hash后值要自增1。用用户信息中login和id两个filed的值构造另一个hash表users:,用来建立login和id之间的映射。关键代码如下:
if($redis->hget("users:",$login)){echo "{$login}已经存在,重新输入";}
else{$uidarray=$redis->multi()->incr("user:id:")->exec();
$uid=$uidarray[0];
$userinfo=array(
"login"=>$login,
"id"=>$uid,
"name"=>$name,
"following"=>0,
"fans"=>0,
"posts"=>0,
"signup"=>time());
$redis->multi()->hset("users:",$login,$uid)
->hmset("user:{$uid}",$userinfo)->exec();}
3.2 的消息表示
用户的消息也用hash表示,结构如表2。
消息时候,也用到一个计数器message:mid:,其值传给消息中的mid,然后自增1,保证每个消息都有不同的mid。消息时,不仅要添加message:mid一个新的值,还要修改user:uid中的posts域的值。关键代码如下:
$midarray=$redis->multi()->incr("message:mid:")->exec();
$mid=$midarray[0];
$messageinfo=array(
"content"=>$content,
"time"=>time(),
"mid"=>$mid,
"uid"=>$uid,
"login"=>$login);
$redis->multi()->hmset("message:{$mid}",$messageinfo)
->hincrby("user:{$uid}","posts",1)->exec();
3.3 用户主页时间线和个人时间线
Redis提供zset这种有序集合数据结构。通过zadd命令添加的成员,按照score的值排序,默认score的值递增。在微博系统中利用该数据结构的特点,可以很方便的取出最新的消息。
用户主页时间是指,当用户登录后,能看到用户以及用户关注的人所的消息列表,这个列表以消息的时间排序。在Redis中用户主页时间线结构如表3。
用户个人时间线仅仅只有用户个人的消息列表,也是以时间排序。用户个人时间线profile:uid结构如下表4。
3.4 关注者列表和粉丝列表
微博系统就是要让用户之间分享各自的构想、想法。当A用户开始关注或取消关注B用户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更新A用户的关注列表following:A和A用户的个人信息中关注数量following的值,还要更新B用户的粉丝列表fans:B和B用户的个人信息中粉丝数量fans的值。最后把B用户的消息,profile:B中的消息,更新到A用户的主页时间线home:A。两个列表都用Redis的zset有序集合结构表示。表5为关注者列表结构,表6位粉丝列表结构。
开始关注操作关键代码如下:
define("HOME_TIMELINE_SIZE",1000);
$fkey1="following:{$uid}";
$fkey2="fans:{$other_id}";
$have=$redis->zscore($fkey1,$other_id);
if($have==true){ echo "{$uid}已经关注{$other_id}";}
else{$time=time();
$values=$redis->multi()->zadd($fkey1,$other_id,$time)
->zadd($fkey2,$uid,$time)
->zrevrange("profile:{$other_id}",0,HOME_TIMELINE_SIZE-1,true)
->exec();
$redis->multi()->hincrby("user:{$uid}","following",$values[0])
->hincrby("user:{$other_id}","fans",$values[1])->exec();
if($values[2]){//获取$other_id的消息不为空
foreach($values[2] as $key=>$value)
{ $redis->multi()->zadd("home:{$uid}",$value,$key)->exec();}}}
取消操作关键代码如下:
define("HOME_TIMELINE_SIZE",1000);
$fkey1="following:{$uid}";
$fkey2="fans:{$other_id}";
$have=$redis->zrangebyscore($fkey1,$other_id,$other_id,array(true,1));
if($have==false){echo "{$uid}没有关注{$other_id}";}
else{$values=$redis->multi()->zrem($fkey1,$other_id)
->zrem($fkey2,$uid)
->zrevrange("profile:{$other_id}",0,HOME_TIMELINE_SIZE-1,true)
->exec();
$redis->multi()->hincrby("user:{$uid}","following",-$values[0])
->hincrby("user:{$other_id}","fans",-$values[1])->exec();
if($values[2]){//获取$other_id的消息不为空
foreach($values[2] as $key=>$value)
{$redis->multi()->zrem("home:{$uid}",$key)->exec();}}}
3.5 消息推送
在3.2节里面说明的是消息后,除了进行消息信息添加以外,用户个人信息中消息数量posts值得自增。我们还应该接着把的消息告诉给个人时间线和主页时间线,也就是在profile:uid(uid为消息的用户id)中添加消息编号mid和时间戳time,并且在home:uid(uid为消息的用户id)中也添加消息编号和时间戳time,这个时间戳应该是消息的时候服务器的时间戳。然后还要在粉丝的主页时间线home:uid(消息用户的粉丝id)中添加同样的数据。由于微博系统中有的用户粉丝数量非常大,如果同步更新可能会导致用户长时间等待。所以,在更新的时候,可以先更新fans:uid(uid为消息的用户id)集合中前面1000个关注者,对每个关注者的home:uid进行更新。关键代码如下:
$redis->multi()->zadd("profile:{$uid}",$time,$mid)
->zadd("home:{$uid}",$time,$mid)->exec();
$fans=$redis->zrevrange("fans:{$uid}",0,1000,true);
foreach($fans as $key=>$value)
{ $redis->zadd("home:{$value}",$time,$mid);}
如果存在超过1000个用户的情况,可以设计一个延迟功能来进行转发,避免消息的用户长时间等待。
4 总结和展望
Redis本身提供了很多的数据结构,灵活应用可以构造适合微博系统的数据库。这里我们搭建了php+redis环境,做一个简单的微博系统,实现基本功能。要开发像Twitter、sina微博等系统,还要考虑更复杂的数据构造实现更多的功能,以及如何扩展服务器来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诚.Redis数据库在微博系统中的实践[J].厦门城市学院学报,2012,14(3):55-59.
【关键词】数控机床;基本功能;方法与技巧
1.前言
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调试是机床调试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数控机床厂家的技术人员在用户现场通过设置机床参数来完成,但此类技术并不作为培训内容对用户的维修人员开放。然而,在数控机床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如操作意外等原因造成数控机床部分或全部参数丢失而引发数控机床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的状况却时有发生。若要恢复数控机床的功能,就得求助于数控机床生产厂家,而他们的服务不仅是有偿的,而且也不可能保证随叫随到,这样势必会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对于用户单位的数控维修人员来说,学会数控机床基本功能恢复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可以保障本单位数控机床得以及时修复,而且还可以使数控维修人员能更全面地了解数控机床的控制功能,有助于拓展排故思路,提高日常维修效率。
2.数控机床常用参数介绍
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恢复与调试主要包括数控机床参数的设置与数控功能测试这两部分工作,而参数设置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那么,究竟有哪些参数决定着数控机床的基本功能,它们的作用及意义有如何?
2.1 数控机床参数的作用及分类
数控系统的参数在数控机床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完成数控系统与机床结构和机床各种功能的匹配,这些参数在数控系统中按一定的功能组进行分类。例如,伺服轴参数配置数控机床的轴数,各轴伺服电动机参数、速度及位置反馈元件类型及反馈元件参数,串行通信口参数对串行口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波特率、停止位等进行赋值等等。
下面,就以配备有FANUC 0i-mate-TC数控系统的CK0625数控车床为例,具体介绍与伺服轴及伺服有关参数的意义。
2.2 伺服轴设定参数的意义
(1)1825#参数:各轴的伺服环增益,该参数是用于设定各轴的位置控制环的增益。在进行直线或圆弧插补时,各轴的伺服环增益必须设定相同的值。环增益越大,位置控制的响应速度越快,但是设定值过大,伺服系统会不稳定。位置偏差量会储存在位置累计寄存器中,并进行自动补偿。
(2)1828#参数:各轴移动中允许的最大位置偏差量。在X或Z轴移动过程中,如位置偏差量超过此参数设定值,会出现“某轴超差”报警,并立刻停止移动。如果经常出现此报警,可将该参数设大些。
(3)1829#参数:各轴停止时最大允许位置偏差量。当X或Z轴运动停止时,如位置偏差量超过此参数设定值,会出现“某轴静止超差”报警。如果经常出现此报警,可增大该参数的设置。
(4)1320及1321#参数:各轴正、负方向软限位坐标值,此值是相对参考点设置的,根据机床行程及位置确定,要求正、负限位位于正、负硬件限位开关之内。
(5)1410#参数:空运行速度。此速度为程序模拟运行时各轴的运行速度。
(6)1420#参数:各轴快速运行速度,在自动方式下G00的速度,需根据机床刚度设定,选择适中速度。
(7)1421#参数:快速倍率F0的速度,即选择操作面板上快速倍率F0时的速度。
(8)1422#参数:所有轴的最大切削进给速度。此值为限制值,即在所有方式下,各轴的运行速度不得超过此数值,当速度超过此值时,以此速度为当前进给速度。
(9)1423#参数:各轴的手动连续进给速度,指进给倍率开关在100%时的进给速度。
(10)1424#参数:各轴手动快速运行速度,即快速倍率选择为100%时的速度。系统回参考点时的速度=[1424]×快速倍率,若回零速度过快,可将此值改小。手轮运行速度的上限速度也是此值。
(11)1425#参数:各轴回零的FL速度,回参考点时,各轴先快速移动,碰到减速档块后,以回零的FL速度搜索零脉冲信号。
(12)1620#参数:各轴快速进给的直线型加减速时间常数T或铃形加减速时间常数T1,系统推荐值64(不要轻易改动此参数)。如要改动,应设定为8的倍数。
(13)1622#参数:各轴插补后切削进给的加减速时间常数,系统推荐值同1620#参数。
(14)1624#参数:各轴手动进给加减速时间常数,系统推荐值同1620#参数。
2.3 伺服设定参数的意义
(1)初始化位设定值:系(下转第73页)(上接第71页)统通过FSSB初始伺服参数后显示00001010,若没有初始化过,设定为00000000,重新上电,系统会重新初始化参数。
(2)电机代码:根据实际电机类型进行设置,本装置采用βis4/4000型伺服电机,故应设为156。
(3)AMR:采用标准电机,故设置为00000000。
(4)指令倍乘比:通常,指令单位=检测单位。指令倍乘比为1/2~1时,设定值=1/指令倍乘比+100;指令倍乘比为1~48时,设定值=2×指令倍乘比。
(5)柔性齿轮比N/M:根据螺距设定。设定好螺距再按自动,系统会自动计算柔性齿轮比N/M和参考计数器容量。系统最小指令脉冲为0.001mm/Pluse,且系统计算电机一转时的计数脉冲为1000000个脉冲。计算公式如下:
参考计数器容量=丝杠螺距/最小指令脉冲。
柔性齿轮比=参考计数器容量×指令倍乘比/1000000。
(6)运行方向:从脉冲编码器看,顺时针设定为111,逆时针设定为-111。
(7)速度反馈脉冲数:设定为8192,此参数不可更改。
(8)位置反馈脉冲数:设定为12500(半闭环的系统设定值),不可更改。
3.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调试方法与技巧
下面,具体介绍数控机床基本功能从无到有的调试方法与技巧,掌握了这个技能之后,对于由于部分参数丢失所引起的机床对应功能丧失的故障维修就会显得轻而易举了。
3.1 系统参数的配置
系统第一次通电时,最好先做一次参数全清,所谓全清就是将系统所有参数恢复出厂设置,即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同时按下MDI面板上RESET+DEL键。全清后一般会出现如下报警:
100#:参数写保护打开;
506/507#:硬超程报警;
417#:伺服参数设定不正确;
5136#:FSSB放大器数目少。
注意:在初次调试时最好进行全清,如果只是进行参数的修改,切勿全清!
参数全清后,显示器上将恢复英语显示。若想改成简体中文,则需按照下列步骤操作并设置参数:
(1)在操作面板上选择“MDI”方式,按“OFS/SET”功能键,再按[设定]软键,找到设定画面,将“参数写入”选项设置为1;
(2)按下“SYSTEM”功能键,再按[参数]软键,找到参数设置画面,将3190号参数的第6位设置为“1”,即设置系统语言为简体中文;
(3)警“000请关闭电源”,按操作面板上的“停止”按钮,再按“启动”按钮,重启数控系统。
各表(1―3)提供了与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相对应的各个参数及其建议值,分别为一般参数、伺服参数、主轴参数及轴设定参数。请按照下列各表的顺序并依据“设定值”一列中提供的值对每个参数进行设定,这样可使我们在机床功能调试过程中少走弯路。在参数设置的过程中,每次遇到提示要求断开系统电源的时候,都说明刚刚被设置完成的参数需要断电才能生效,那么就要对系统执行一次断电再上电的操作,以激活所设参数。
3.2 数控基本功能的测试
分别选择手动连续进给、手动回参考点、手轮、超程检测、MDI、编辑及自动运行等操作,观察伺服轴及主轴的工作是否正常。另外,还要进行各进给倍率开关、急停按钮及手动/自动换刀等测试,用以检查机床是否正常工作。
当功能测试全部完成后,千万不要忘记将配置的所有参数及时做好备份以防再次丢失。至此,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调试工作结束。
参考文献
[1]FANUC Oi Mate-TC简明调试手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2008,6.
[2]FANUC Oi Mate-TC参数手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2008,6.
作者简介:
关键词:社会资本;法治;秩序
一、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脉络
最早提出“社会资本”概念的是学者莱达・汉尼芬,虽然汉尼芬并没有对社会资本的内涵予以清晰的界定,但汉尼芬已经注意到了蕴含在人与人互动关系中的善意、友谊、同情心等社会资本对教育以及社群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对这种处于社会连接纽带中的非物质性资源给予极大的重视。
1980年,法国学者皮埃尔・布迪厄在《社会科学随笔》一文中,从社会学的角度使用“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其后,布迪厄又在《社会资本的形式》中对社会资本的概念予以明确的界定。“最初,在布迪厄那里,社会资本只是一种比喻用法,与其他多种多样的‘资本’形式没有两样”,①但是,随着布迪厄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得以初步确立。布迪厄的研究是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社会资本对个人社会地位的影响,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与群体资格和社会网络相联系的一种资源或权力,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于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而存在的,社会资本能够为个人获得声望并影响个人的社会地位。
美国学者詹姆斯・科尔曼在布迪厄的研究基础上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扩展性的研究,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特征、社会资本的社会结构特性和公共产品性质以及社会资本的产生与消亡等,从而将社会资本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一旦产生,就会使社会结构群体内的全体成员都能受益,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目标,而且能够促进集体行动目标的实现。科尔曼通过《社会资本在创造人力资本中的作用》一文,阐释了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认为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对于教育文凭的获得至关重要。关于社会资本的产生,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某些活动的副产品,其产生是非故意的过程。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理论最大的贡献在于将社会资本置于社会结构层面进行研究,从而为社会资本理论从微观研究过渡到宏观研究提供了理论准备。
美国学者罗伯特.D.帕特南在布迪厄和科尔曼的研究基础上,将社会资本的概念扩展到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等宏观领域。帕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一书中,以新制度主义为切入点,通过对意大利南北制度绩效的差异来分析社会资本对政府制度绩效的影响,并将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确定为信任、规范和网络和公民精神,认为社会资本是解决集体行动困境和使民主运转起来的关键因素。帕特南的这种宏观角度的研究使社会资本理论进入到了政治学的研究视野,为后来的政治学者以其为分析框架研究民主政治以及公民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999年,Routledge出版公司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同时出版了一本由简・W・范戴斯、马科・马拉菲、肯尼斯・纽顿以及保罗・F.怀特利等合编的政治学论文集,书名为《社会资本与欧洲民主》,②对社会资本与公民社会以及民主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其后,社会资本理论在政治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从布迪厄系统提出社会资本概念后,历经科尔曼、帕特南等学者的研究,社会资本引起学界的广泛研究兴趣,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学者们以极大的热情进行的大量研究,使社会资本理论逐渐成为各个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甚至成为决策圈解决现实困境的新思路。此后的学者如福山(Fukuyama)、奈克(Knack)、伯特(Burt)、武考克(Woolcock)、林南(Lin)等的研究使社会资本理论更加丰富。
二、社会资本的秩序衍生机制
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是组织网络、互惠规范、信任合作和公共精神,这些核心要素对于秩序的衍生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组织网络是秩序衍生的土壤
社会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系统内部的功能协调直接决定了社会的和谐程度。从理性选择理论来说,经济人在其行动中,都是以利益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来决定其行为选择,但理性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却无法解释社会中的利他行为,“社会资本的出现可以被看做是修正或克服主导经济模型缺陷的一系列团体努力中的最近的努力,主导模型无法把非市场因素纳入对个人或团体的政治、经济行为的解释中。”③“社会资本通过把个体从缺乏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自利的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算计者,转变成具有共同利益的、对社会关系具有共同假设和共同利益感的共同体的一员而构成了将社会捆绑在一起的粘合剂。”④
人类是一种群体性的存在,在任何时代,社会成员只有生活在家庭或其他团体之中,才能获得必要的情感满足或物资支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来看,既包括垂直结构的组织网络,也包括水平结构的组织网络,垂直网络的社会资本体现的是一种纵向的互惠与合作关系,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等级与依赖关系,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组织网络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成员之间具有很强的同质性,而且信任半径比较狭小;而水平结构的组织网络的社会资本体现的则是一种横向的互惠与合作关系,起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这样的组织网络一般都是开放的,其异质性比较强,不同的组织网络之间的成员身份具有交叉性,其信任半径比较大。社会组织网络的性质不同决定了社会资本的形式不同,并由此决定了秩序的类型不同,垂直结构的社会资本由于具有很强的等级性,其秩序往往也是以权力的强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而水平结构的社会资本所支撑的秩序往往是体现自由、平等与人权等价值意蕴的法治秩序。
当今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转型国家,都处于“陌生人”社会,那么,人与人之前的联系更多的是水平结构的组织网络,即公民社团,“网络的定义就是,共同拥有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群体。网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信息进入组织并在组织内流通提供了其他可供选择的‘渠道’”,⑤在这种网络结构中,不仅能够促进公民之间的团结,而且能够推动国家与社会的良好互动,所以说,在治理时代,以公民社团为主体的组织网络是秩序衍生的重要土壤。
(二)互惠规范是秩序生成的依据
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理论是采取集体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网络、资源如何嵌入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系统之中,但“秩序均衡与否,并不单纯是个经济学问题,而是有经济学价值的社会问题。”⑥尤其是法治秩序的建构,必须体现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均衡,社会资本理论是借助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和博弈论原理来解释法学问题,其视角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个体除了具有“经济人”的属性外,同时也就具有了“社会人”的属性,而“社会人”所具有的道德性就在重复博弈的社会关系当中体现出来,社会资本具有“义务赊账单”的属性,网络中的成员拥有某些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并且通过共同的规范、价值观和经济纽带连接在一起,网络成员之间的交往与市场交换不同,他们更倾向于进行互惠交换,成员之间的利他行为并不希望立即获得回报,因此与市场上陌生人之间的精细的成本收益核算有别。“社会资本的道德化就是将彼此原本偶然的、零碎的交换关系置换进道德关系之中,让原本没有联系、没有意义的关系以及那些裸的利益关系,通过关怀、感激、报答等方式变得含情脉脉,即以道德逻辑对网络中的成员加以整合,”⑦在道德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形成信任,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是在共同的互惠规范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而这些互惠规范则是共同体成员之间通过长期的重复博弈而逐渐形成的,那么,这些互惠规范作为作为网络成员信任与合作的依据,促进了自生自发秩序的生成。
(三)信任合作是社会关系的粘合剂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在这个模型当中,由于二人无法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无法得知对方的行为选择,因此,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由于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二者均会选择“坦白”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囚徒困境模型揭示了在缺乏信息交流的一次博弈中,会出现个人之间信任的缺失,并导致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背离,更是说明了个人的“私恶”不能够自动实现“公益”。
信任是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复杂社会网络由若干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智能性社会主体构成,并通过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凸显社会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特征”,⑧在现代高度流动的社会中,异质群体之间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否则必然陷入“囚徒困境”。社会资本理论将“经济人”放入网络结构中进行思考,理性“经济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社会网络当中,从经济学来看,理性“经济人”为了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利益,在一次性博弈中因信任的缺失很可能会陷入“囚徒困境”,但由于社会网络中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选择并非是一次性博弈,而是重复博弈,那么,在重复博弈过程中,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任何一方都会为了避免惩罚而选择互利的行动,因此,双方就会建立彼此的信任,信任是道德共识形成的前提,而一个社会的形成需要强大的道德基础作为支撑,没有信任就不会有合作和共同的价值观,从而促进了合作的实现,这种合作会增强集体行动能力,增强社会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进而推动体现自由、平等等法治精神的秩序的生成。
三、社会资本的法治功能
在当今时代,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网络中的一种资源,对于法律秩序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支撑功能。
(一)为法律制度提供伦理道德支撑
制定完善的法律规则并进行实施是各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的必然举措,但并非法律制度的完善就意味着法治秩序的自动生成,法律的有效运行需要基本的伦理道德作为支撑。在当今时代,虽然正式的法律制度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没有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支撑,正式法律制度的运行必然面临更多的阻力。社会资本中所蕴含的社会规范是社会公众在长期的重复博弈中形成并体现基本的伦理道德的非正式规范,而社会资本中的信任与合作则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的非物质性资源,“新时代的伦理道德,无疑要扎根于个体化、理性化、自主化、多元化的‘陌生人’的社会生活之中,扎根于人们互动交往的行动和关系领域,因而也就扎根于社会资本中的网络、信任、规范、互惠、合作关系之中”,⑨那么,法律制度必须根植于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才能被广泛接受并内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准则,如果社会资本存量丰富,那么,人们之间就更容易达成信任与合作,这种信任与合作,一方面使社会关系通过非法律规范即可以获得调整,从而减少了法律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即使一些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规范进行调整,但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对社会公众的约束使其愿意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矛盾和冲突,这也会减少法律运行的阻力。
(二)增强社会整合与自治能力
在治理时代,社会自治能力的增强无疑为法治秩序的生成提供重要的社会根基,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自我整合与自治的能力,才能够成为治理的主体,如果社会呈现碎片化的样态,社会成员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与合作,那么,社会自治能力就会非常低下,更无法形成集体行动,并最终陷入集体行动困境。首先,社会资本能够增强社会的整合,以实现权利之间的平衡。社会并非铁板一块,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社会主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冲突也常常处于冲突状态,而社会资本则能够通过非正式规范、信任与合作调整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权利的横向平衡,从而使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次,社会资本能够增强社会制约国家的能力。社会单独的个体无法对抗强大的国家,更无法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而社会资本通过社会凝聚效应,将社会公众整合成强大的社会权力,并以社会权力来对抗国家权力,通过政治参与和纵向的权力分解,防止权力对权利的侵蚀,并保证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再次,社会资本能够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推动有限政府的建立。在国家权力运行界域之外是社会的自治空间,如果社会自治能力不足,那么,则无法承担这一自治使命,为维护秩序,国家权力就必然要涉足这一领域,而社会资本通过培养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公民精神,使社会成员具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那么,社会就可以对国家权力进行分解与分担,从而防止权力的无限扩张并推动有限政府的建立。
(三)推动民主的发展与完善
社会资本理论通过对个体与整体利益的协调,通过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以及关注公民的公共精神在秩序生成中的核心价值,使秩序的生成机制更加具有法治内涵。
良好的民主机制是推动法治秩序生成的重要条件,治理时代倡导多元主体的多元治理,与治理理论相适应的是协商民主的兴起,协商民主是民主发展的新的转向,是对代议制民主的纠偏与完善。民主的实质是要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单独依靠国家进行法治建设容易因过度迷信建构理性而导致权力的膨胀,如果过分夸大社会的自生自发秩序则容易出现丛里法则而丧失基本的公平与正义,而社会资本理论则能够通过信任、规范、网络等要素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实现建构理性和经验理性的耦合,从而为法治建设寻求最佳的动力机制。“协商民主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因为协商引起反思性,所以,参与民主过程的个体会自觉的改变其想法和偏好”。⑩但如果社会成员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与合作,只是从私利目标出发进行测量选择的话,协商民主就根本无法实现。协商民主所要求的公民所具有的包容、合作的公民精神正是在网络、信任与规范中形成的,是社会资本的基本内核。也就是说,如果社会资本存量丰富,那么,这个社会的公民的信任与合作意识会增强,这对于在民主协商中达成基本的共识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解:
①周红云:《社会资本: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的比较》,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4期。
②李惠斌:《什么是社会资本》,载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③[美]鲍伯・爱德华、米切尔・W・弗雷:《超越普特南的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载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65页。
④[英]肯尼思・纽顿:《社会资本与现代欧洲民主》,冯仕政译,载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81页。
⑤[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王胜利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0页。
⑥司汉武:《制度理性与社会秩序》,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81页。
⑦王雨磊:《论社会资本的社会性――布迪厄社会资本理论的再澄清与再阐释》,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⑧范如国:《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载《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 含义 特点 功能 本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39-01
养成教育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一路走来,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养成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人们之间一种约定俗成的教育方式,在人们的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养成教育也逐渐有了新的内涵,被人们普遍重视。
1 养成教育的含义
所谓的养成教育,就是指通过有目的地长期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方式。养成教育既是一个传统的教育模式,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人们不断地实践和长期探索。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内在性,是认知教育的发展和延续。
所谓“养成”,顾名思义,先“养”而后“成”。只有通过长期地教育培训,经过反复训练,把符合社会的规范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最终才能形成良好的日常习惯。
2 养成教育的特点
养成教育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不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习惯。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习惯的形成不是朝夕之间可以改变的,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见到成效。
养成教育需要规范性的制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的制约,养成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直至最后沦为空谈。
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重复实践。实践是养成教育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养成教育就难以真正实行。
3 养成教育的功能
养成教育具有引导。比如,对于幼儿认真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幼儿听课的时候,随时关注幼儿的听课情况,对某些上课的时候爱做小动作的幼儿要尤为关注,一旦发现小朋友出现这种行为,应该及时地提醒孩子,引导小朋友向表现好的同学学习。
养成教育具有认知。比如,对于幼儿正确对待挫折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给小朋友适当安排一些比较难的任务,当小朋友产生一种挫败感的时候,应该对小朋友进行及时的鼓励,逐渐培养小朋友接受挫折进而战胜挫折的能力。这种习惯的形成,会让孩子逐渐对生活的认知更加完善,促使孩子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评价。
养成教育具有约束。比如,对幼儿遵守时间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以在小孩放学回家后,便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吃完晚饭,然后再看电视,让小孩养成做事不拖沓的习惯。这样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后,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规定时间内约束自己行为的品质。
养成教育具有凝聚力功能。比如,对幼儿合作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布置一个任务让孩子与同伴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加强自己表达能力的练习,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共同合作的习惯。这样当幼儿养成积极合作习惯时,才会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考虑他人感受,尊重他人,在集体中学会团结。
养成教育具有激励。比如,对幼儿激励性评价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幼儿一个话题,让他们自己表达观点,当幼儿发表完各自观点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然后分别评价自己的观点与同伴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让幼儿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努力发现自己与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当幼儿养成良好的激励性评价时,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才会对很多事情都采用一种比较积极地心态面对,会努力发现事物中的优点。
养成教育具有深入强化功能。比如,对幼儿感恩心理的培养。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回家主动给父母洗脚等事项,让幼儿主动分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而逐渐形成关心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的习惯。当这种美好的品德在孩子的身上逐渐形成之后,他们也会将这种习惯转移到对待身边人的身上,从而不断强化自己这一习惯,使它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教养。
4 养成教育的本质
养成教育与学科教育、认知教育、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养成教育可称为认知教育的扩展和延伸,是整体素质教育有效落实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养成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孩子行为及习惯的养成,同时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整体素质得到强化与统一。无论是行为的强化还是认知的强化,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完善。而幼儿认知能力的内化和强化,可以作为行为能力的一面镜子。养成教育中孩子心理素质的内化与强化过程,本质上就是孩子们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形成各种素质的过程,是一种素质化教育的体现。
养成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扮演者“教练”的角色,是一种他人督促监督下的半自主性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相互配合,使养成教育体系得以完善,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自我教育体系,是全体公民都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世英.论学习者自主养成教育[J].学术论坛,2011,34(4).
[2]简福平.试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3]刘春魁.养成教育的含义、特点、功能及本质[J].邢台学院学报,2004,19(2).
关键词:基本手型;自然;支撑;稳定
基本手型是钢琴初级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由于钢琴教学偏重实践性,不少教师易忽略必要的理论指导,他们并未了解钢琴基本手型的内在的功能要求和科学依据,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从外观上模仿所谓“标准”手型,缺乏对基本手型的明确规格要求,致使学生手型疲软、关节塌陷,或肌肉僵硬、动作呆板,进而养成难以纠正的错误习惯,影响钢琴演奏技能的正常发展。为此有必要对钢琴弹奏的基本手型问题从理论上作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钢琴弹奏的机械原理和发声的物理特点,决定着人手的生理适应性。并不是任何人随便把手放上键盘就能完成正确、科学的弹奏。钢琴演奏作为一门学科,受其自身规律的支配和制约。演奏者既要遵循和利用钢琴弹奏发声的性能特点,又必须适应并发挥手部运动生理方面的科学性与可能性,使之达到控制协调,动作自如,灵活准确,省力高效的演奏状态。钢琴学习初级阶段训练培养的正确基本手型和良好的弹奏习惯,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坚实基础。
根据钢琴基础弹奏技术(包括非连奏、断奏、连奏,音阶,双音、和弦等)形成的基本手型,在静态下具有明显的自然圆拱型外部特征,初学者易识别和模仿。然而手型并不是刻板固定、一成不变的某种“样板”姿式。在钢琴弹奏的动态环境中,基本手型与具体弹奏内容紧密相关、是充满活力的、积极的技能状态。常见的书籍里对基本手型只是外形的简单描述,让人不知其所以然。
本文尝试从理论上探析钢琴基本手型的功能和要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与协调
当演奏者把手置于琴键上时,首先必须做到自然协调,确保手型及整个手臂处于舒适放松状态。其功能要求是:
(1)消除肌肉的紧张僵硬。手部僵紧是多数人初次接触钢琴时心理畏惧引起的生理反应,只要从心理和生理上予以放松,手部肌肉即可恢复正常状态,避免肌肉紧张导致的种种恶果;
(2)防止肌肉相互干扰。表生理学揭示,人体所有关节的动作都是由配置成对的、功能作用相反的肌肉(称对抗肌)共同参与,并相互调节完成的。弹琴更需要手部肌肉神经之间精确的调控。既要保证与弹奏有关的肌肉必要的收缩运动,又要不断通过放松去抑制那些与弹奏无关的、包括已经完成了弹奏动作(如触键)的肌肉因过度兴奋引起的多余紧张,有效防止它对正常弹奏动作的干扰。
(3)提高动作的控制和反应能力。当肌肉分工明确并相互协调后,大脑与手指弹奏有关的肌肉神经就能逐步建立清晰准确的控制联系,形成正确弹奏动作的条件反射习惯。如弹奏连音、双音时手指之间敏捷准确的交替衔接,实现手指的独立分工和灵活反应。
二、支撑与传力
科学的自然重量弹奏法要求基本手型能够胜任手部从上臂到指尖,甚至肩背弹奏重量的支撑与传力。因此基本手型应具备以下功能-
(1)构筑圆拱。①由于手部屈肌的先天作用,在自然情况下各手指均会微微向内弯曲,关节稍外凸,掌指呈现自然圆拱形。从力学上看,圆拱形受力均匀、结构牢固,能以较少的力达到很强的承重效果。这种手型最符合钢琴弹奏的需要:②手部重量会根据不同的弹奏任务而变化,比如运用自然臂重弹奏的和弦、重音,或仅用手指弹奏的单音、弱音等,就需要及时改变手指屈肌张力,调节圆拱形的稳固程度,去支撑不同的弹奏重量。
(2)有效传力。①传力的关键在于指尖(第一关节)牢固与否,指尖位于圆拱手型的基底,所有弹奏重量都通过指尖传递到琴键上发声。强奏时需要指尖牢固支撑传力,即使弱奏时指尖也应结实稳固,才能细致触键,控制声音;②手部肌腱软弱的儿童甚至成年人,在支撑时因手指触键角度改变,或指尖关节、掌关节塌陷造成圆拱变形,使弹奏产生分力,削弱了弹奏重量的正常传递。
(3)张弛有度。圆拱手型并非始终要用力支撑。按照钢琴发音的机械原理,指尖击键发声时绒槌已退离。琴弦处于自由振动状态,传力任务宣告完成。这时只需用较少的力维持手指在键上保持住手型。手部不需也不应继续对键盘施加压力,造成多余无用的紧张僵硬。这在弹奏和弦,重音或长音时尤为重要。
(4)手型各异。不同的演奏者手部条件亦不相同,不存在人人必须模仿的“样板”标准。应根据不同演奏者手部发育的程度、掌指的宽窄长短、肌肉力量及肌腱柔韧性等具体条件,去建立弧度不尽相同,但又能有效支撑臂重的圆拱手型。对于小手,手指较短或手指纤弱者,其手型弧度需相应缩小,更接近半圆(球)形,以充分发挥掌指关节构筑圆拱的稳固性;大手、手指粗壮有力及手指较长者,手型可适当伸展,这时圆拱虽然较为平坦,同样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传力。每个演奏者都必须经过探索、检验,建立符合自己手部生理条件的恰当手型。
三、平稳与定位
正确手型下的基本弹奏动作,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技能,它要求手指以掌关节(也称第三关节)为轴心,干净、准确、灵活有效地起落运动。因此:
(1)掌关节的定位。在基本手型状态中,掌关节与键盘之间的高度距离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基本弹奏的动作和效果。必须保证掌关节稳定在最佳位置,才能发挥手指的正常运动功能:①提供各指自然有效的活动范围(幅度),获得足够的弹奏动势,②使弹奏的肌肉(肘部伸屈肌)处于效率最佳状态,即肌肉收缩最轻松灵活的位置,手指动作得以迅速有力。以上两点对初学者很重要。反之,掌关节的变位(下陷或过高隆起)会使手指活动受限,弹奏无力,进而依赖上臂压键,腕掌部位颠簸摇晃。
(2)腕部的稳定。腕部连接手型与手臂,在基本弹奏中应大致稳定在合适高度,即与掌关节平行或略低的位置(弹琶音可略高)。其功能:①确保掌关节与键盘之间的最佳活动高度,让手指正常有效运动;②提供前臂(肘部)肌肉协调舒适的环境,防止腕部过高过低时,对抗肌(伸屈肌)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引起手部僵硬不适,并可提高手指弹奏持久性(耐力)。必须注意,这里要求腕部的稳定是针对初学者建立正确基本手型后的基本弹奏动作而言,不包括大幅提臂,分句、呼吸等腕部位置需要变化的演奏状态。随着学习程度加深和音乐表现的需要,腕部会随手指手臂的大幅运动做出各种方位的、适应性的协调配合。
(3)手指的稳定。在基本弹奏动作中,手指依照运动杠杆原理工作:肘部屈肌为力点,掌关节为支点,手指为动臂,指尖 为阻力点。在正确圆拱型下,手指关节因自然弯曲,缩短了动臂,使弹奏轻松省力。因此,固定手指前三个关节的弧形状态(即指型),可防止抬指及下键时出现伸指或勾指多余动作,使弹奏过程干净,准确。
(4)触键点的定位。①在基本弹奏时,手指应以指尖部位垂直(大指以指甲侧沿)触键,使力点集中,触感敏锐。触键点勿随意滑移,以保证重量传递、弹奏准确和发音质量;②从学琴之初就应建立一个手指对准一个琴键中央,手指“各就各位”的良好的把位习惯。但对掌指太小的幼儿则需注意,防止伸展时肌肉过度紧张;③肩、臂亦需自然平稳,不可耸肩、拐肘或任意伸缩前臂。确保各手指的接触点在键盘上相对固定(呈自然弧线排列),避免手部随便挪动摇晃,指尖在键上滑移,以提高手指弹奏质量。为音阶、跑句的准确均匀、干净流畅打好基础。
四、把握基本手型功能的辨证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清楚看到,科学正确的基本手型具备的各种功能之间密切配合,相辅相成 圆拱手型既是手部自然放松、肌肉协调的产物,它又是支撑臂重的牢固构架,并为手指弹奏动作提供舒适合理的位置状态;再如指尖在圆拱手型中接近垂直的触键,既是手部放松的生理结果,它又为弹奏重量的支撑和传递创造了科学省力的最佳角度(与地心引力方向一致):而手指自然状态下的适度弯曲,又形成高效、省力的杠杆动臂。它们各自的功能都在弹奏过程中达到了科学合理的协调统一。
凡事总有度,不能走向极端。基本手型也存在如何恰当把握尺度分寸的问题:
支撑非常重要。它是手型牢固承重和传导弹奏重量的前提,需要手部肌肉积极参与。但过分强调用力会造成力量浪费,肌肉紧张、传力受阻,弹奏生硬。因此,支撑用力应针对弹奏任务(可归纳为强支撑或弱支撑)的不同要求而区别对待,该用力则用力,该节省则节省。
1、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以保证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
筹措的手段主要有: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确定教育经费的筹集渠道及相应的比例,保障教育经费筹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保证教育支出的逐步增长;通过各种行政或经济手段吸纳各种民间资金或资源投资教育事业。
2、分配教育经费,配置教育资源。
分配教育经费,配置教育资源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以及各级各类教育自身的经费需求。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多寡,另一方面取决于教育经费的分配是否合理,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科学。
3、监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1. 经济法的起源
“经济法”这一概念早在18 世纪就已经在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的《自然法典》中首先提出,而其真正兴起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于民商法等传统部门法,经济法是一项新兴的法律部门,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独特功能。本文着眼于西方经济法起源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在要素,试图通过对其起源地详细分析,得到经济法的基本功能,进而揭示出西方经济法起源与其基本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1市场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内在动因
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核心条件之一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正是主张自由竞争的古典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斯密的《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斯密认为,只要能保证市场充分自由竞争,国家行政机构的权利对本文由收集整理经济的干预就没那么重要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模式并不存在,事实上,市场失灵似乎才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常态。如1873年后,相继五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加速了中小企业的破产,加剧了企业的兼并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主要行业无可避免的被一家或者几家超级企业控制,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出现了。这说明垄断、外部经济效应、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等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都在证明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存在着客观缺陷。
此外,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还表现在对经济总量无力调节,忽视长期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这一切要求必须借助另一种外在力量去弥补缺陷,而国家干预正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必要手段,正如弗里德曼所说,“自由竞争的存在并不排除对政府的需要,相反的,政府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解释和强制这些规则执行的裁定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失灵构成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在需求,而经济法的产生就是为了确保国家干预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因此,可以说,市场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内在动因。
1.2政府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客观需求
由上文论述可知,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内在缺陷要求国家干预经济,而国家干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问题又构成了经济法的重要内涵。事实上,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其专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藉此,凯恩斯提出要建立一个以国家干预为中心的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体系。在面对1929一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凯恩斯主张要依靠国家的干预来刺激有效需求,保证整个社会充分就业状况的实现。战后,英国政府发表的《就业白皮书》(1945年)和美国的“就业法案”(1946年通过)都反映了凯恩斯所倡导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至于上台伊始即遭遇自1929 年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的奥巴马政府,更是采取了和平时期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经济干预政策,以至于美国保守政治人物惊呼: 奥巴马要把这个国家推向社会主义!由此也引发了关于政府经济社会职能限度的争论。
国家干预的实现要借助于国家权力机制的运行,而国家权力本身也存在着天然缺陷。例如政府的权利寻租行为、谋私行为以及由于对政府过于依赖而产生的权力膨胀。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和经济危机很好的验证了政府的过度干预的严重后果。由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法律体系来监督约束政府的干预行为,厘定政府干预的范围和方式。一方面保证国家干预职能的落实,另一方面也制约国家干预职能的过度行使。正如李昌麟教授认为的那样:“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因此,可以说,政府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客观需求。
2. 经济法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功能
经济法作为规范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的工具和重要制度载
体,应当从单纯地关注市场失灵,转向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均作为自己的调整目标,以保证国家权力作用于市场的及时与适宜。事实上,各国经济立法逐渐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功能,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国家干预。那么由上述对经济法起源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经济法本质内涵,一是经济法为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平衡之法;二是经济法为政府干预和干预政府并举之法;三是经济法-社会本位之法。
基于对经济起源以及其本质内涵的认识,可知经济法具备调节市场主体行为的基本功能、对市场环境进行规制的基本功能、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功能以及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而这四项基本功能也构成了经济法的主体内容。综观现代经济法的内容结构可知,经济法包括了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国有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房地产法律制度、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优抚安置法律制度等。 其中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国有企业法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法等凸显了经济法对市场调节机制的修正,是调整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证券法、房地产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凸显了经济法对市场环境与秩序的维护和保障,也是调整市场经济主体行为一系列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的内容体现出了经济法是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平衡之法的内涵。税收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的等则凸显了经济法的宏观调控功能,是调整政府干预行为的法律规范,体现了经济法是政府干预和敢于政府的并举之法的内涵本文由收集社会保险法、有福安置法、劳动保护法等则凸显了经济法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关注,凸显了其服务于社会,追求社会公平与效益的立法宗旨,从而也体现了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的内涵。
3. 经济法的起源与其基本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分析
上文对经济法基本内容、基本功能、本质内涵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结。那么正如本文所提出的经济法的起源与其基本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怎样的呢,具体的逻辑关系详见下图1。
事实上通过本文第一、二段的论述,我们就可以得到相关结论,应该说,经济法的起源同时也构筑了经济法的本质内涵、调整范围、主要内容和基本功能。他们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逻辑纽带。具体的内在逻辑为市场失灵要求国家干预,国家干预的制度载体是经济法,国家干预的缺陷产生政府失灵,政府失灵需要经济法的规范和约束。故,简言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常态存在必然催生经济法,经济法是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之上的国家干预的法律依据。那么,经济法又必须具备哪些基本功能和内容才能与其起源的诉求相匹配呢?这也是本文要揭示的内在逻辑。其所具备调节市场主体行为的基本功能、对市场环境进行规制的基本功能、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功能以及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恰恰与经济法的起源和本质内涵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