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09:01: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教学新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创新 方法
一、引言
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动力,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因此,探讨课堂教学创新教育之法对推进创新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非常迅速,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统的继承性、传授性转变为探索性和创新性。因此,创新教育不仅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的必然选择。学科作为学生接触最早且影响力非常深远的学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学生创新思维,使创新慢慢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性思维。课堂教学创新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想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其素养,更应重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培养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不仅仅是进行单纯的语言教学,更要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又学习到文化知识或者科技知识;在学科教学方法上,不仅要研究自身的教法,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所研究,才能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创新的方法
1.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宽松的教育环境才能使学生放松神经,放开思维,大胆假设,因此,课堂教学创新在方法上要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思维创新创造条件,提供土壤。正如著名的教育教陶行知先生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具有对学生无比的期望意识,才是营造宽松教育教学环境的前提。在民主、和谐和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得以增强,其创造能力和潜能才能得以激发。在面对学生的质疑或问难时、在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或者是在学生调皮捣蛋时,老师不是责怪而是用微笑的神情、鼓励的眼生或者是亲切的语言,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适时的点拨和提醒,尽量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打开思维,或者积极假设或者冷静思考,从而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自己。
有一位教师曾记录了这样一件课堂教学小故事:当他刚开始担任初中一年级某班级的教师时,在一次课上,班里的一名平时被同学们称为“弱智生”的同学,竟举手想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位老师微笑着亲切地让他作答,开始他回答问题的声音很低,但这位老师又用鼓励的眼神微笑着让他大声一点。当他大声回答了问题时,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这位老师也借机对他进行表扬。此时,这位曾经的“弱智生”脸上出现了自豪的表情。这个小故事说明,学生的积极性是在宽松的课题氛围里逐渐养成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慢慢获得的。
因此,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宽松的教育环境能使师生间的感情更融洽,心理距离更近,更容易沟通,学生才会更积极地学习、思考并愉快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有利条件。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首先教师就需要打破自身教学上的固定模式,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疑问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也是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非常重要。爱因斯坦曾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另外,我国北宋的哲学家张载也曾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鼓励学生有怀疑意识,大胆质疑。多向学生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并及时发现和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教材,鼓励他们对一些已有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大胆质疑,探索求异,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老师不应即刻对其进行否认批评,而是鼓励其大胆地说出理由,如果理由正当合理,还可以对其创新思维进行表扬。学生提出的符合逻辑的独特见解,其实就是一种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式。因此,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时展的必然选择,。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大环境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教师在课堂上要应用适应信息化环境的教学模式,认识并熟悉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同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素养,教会学生学会寻找有用的信息,更为高效地学习。
目前,我国一些教师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能力还不太强,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进课程教育存在比较大的困难。课堂教学创新需要开展信息化。因此,教师们需要树立信息化的意识,逐渐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四、结语
总之,教师在课堂创新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并推行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伟胤.教学创新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07,(33).
1 激情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每节课的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在趣味横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趣的导入方法,创建生动的情景,以趣激学,以趣导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以适当的问题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游戏导入法,故事感染法,动手操作法,形象直^法、新奇引趣法等,既适合学生的心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创造思维的过程,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尝试知识形成过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创造能力。
2 以趣励学,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问难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深入思考,敢于发问。深入钻研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根本无所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这样,既要影响学生独特的思维,又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审美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努力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方法,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把单一讲解法探究为体现学科特点和个人爱好的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用他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手段与方法,开启他们的思维之源,寻找他们的创新之处。另外,还要给学生创造定的条件,教师启,要启在关键处;讲要在重点处,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独立思考,变老师注入式讲授为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3 师生共处,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愉快学习的气氛源于教师,这种气氛是真诚关心和理解的倾听,是师与生之间愉快,和谐的合作,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先决因素,是发掘学生潜在智能的最件环境。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某问题产生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4 独立探索,大胆求异,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我们所说明的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和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提倡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和新颖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对于某问题,如果一味地按常规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时候会阻碍学生的认识和分析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找答案,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
5 整改课堂,优化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
在当今初中语文教育中,过去单一、死板、封闭的教学模式应该摒弃,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新式教学模式,这更能够满足时代的需要与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从转变自身角色,通过了解学生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好学生此学科的综合能力。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来应对此次教学改革呢?
一、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学生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恩、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会得到解决。
三、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来源于想像力,而一个人的自主性、想像力、创造力要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一个安全、宽松的教育环境是最基本的前提。这一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上如果不给学生一种安全的感觉,没有营造一种自然的气氛,就会逼得学生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好”,害怕真实地暴露和面对自己的过失,甚至为此说谎、编造成绩等。另一方面,更有很多学生因为评价暴露了自己的过失而失去尊严,受到惩罚,甚至就此失去信心。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应巧妙、适时地提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就连起码的教育教学都不能及,更不能提到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了。因此,一个安全的氛围是保证教学更具客观性、真实性,保证教师能真正了解学生,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一个前提。
四、注重课堂情景表演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富有感染性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当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情景表演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与课堂提问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创新。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情景,给学生学习活动较大的自由空间,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设疑激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主动的选择,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情感调动是形成良好教学情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之源。如教《背影》一课时,教师要抓住课题及时设悬提问题。谁的背影?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背影?文中对背影的描述是一次大特写,还是几组背影?孰详孰略?这些问题是学生们最想了解的,于是学生在听到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之后,很快就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
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例如: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移情体验,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活泼
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导演与策划。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染学生,让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达到文人合一之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移情体验和角色激情扮演,以达到“演出”中内化文体,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内涵内化于胸,产生共鸣。
教学《詹天佑》一文课,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学生对于“人”字形铁路,只流于表面,未曾通过文字形成具体表象。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来批文入情。让学生一是当小画家;二是当小司机。先根据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动手画“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练习讲清图意;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位小司机第一个顺利地把“小火车”开上山去。这样学生一个个地动手操作,不少高明的“司机”成功登顶。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立即从中领悟到詹天佑设计的意图,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詹天佑的才干由衷地佩服。再如,教学《海伦凯勒》一课,首先,上课伊始教师还是采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和同学们作个小游戏:蒙上学生双眼让其去抓另一个学生。同时要求既不允许被蒙眼的学生说话,还不允许被蒙眼的学生求助,看谁抓住另一个学生的速度快;其次,对被蒙眼的学生进行采访,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被蒙眼后的感受。从孤独无助、害怕惶恐,到不方便,受人嘲笑,学生们议得热烈,生活感受深刻。最后,教师导入课文,移情体验:“现在,海伦凯勒就像你们刚才被蒙上眼睛一样,而且是终生如此……”。通过这种游戏扮演,这种移情扮演,使学生对本文中海伦凯勒的处境及其难受理解理深刻,内化了文本,为后文理解海伦不屈不挠精神,作了完美的铺垫。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从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乐趣,比我们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使课堂更具活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四、多重想象,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新方法 应试技巧
现代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师生之间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优生与优生之间既是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相互学习、相互启迪、相互影响、相互欣赏。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的课堂,最大的受益者是后进生,因为这样的课堂真正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我们也看到许多后进生在超越自我,大胆展示。
(二)小组学习,既有组内的合作,又有组间的竞争,无论是组长还是组员,都增强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在小组合作中,组员之间需要沟通、协调,需要讨论、交流,需要质疑辩论,学生的交际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人,人人积极参与,敢想,敢说,敢写,课课都有收获,每个学生都充满了安全感、成就感和快乐感。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复习、训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是一遇到不清楚的就立即翻书。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需的,只有多做题才能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就往往在考试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步骤和环节
(一)反思成功之处。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
(二)反思失误之处。对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能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反思教学机智。记课堂生成的资源,一些偶发事件和瞬间灵感,自己是如何处理的,这样处理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由此产生了什么感触。
(四)反思学生见解。记学生的独到见解,好方法、好思路。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
(五)反思改进教学设计。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整体效果如何,对有遗憾之处进行重新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四、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压垮,谁也不能打击我的自信心。
其次,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最后,要认真纠正考卷中的错误。一是自我纠正、适当点拨。对于考卷中的错误,要让学生自己仔细地分析其原因,并及时认真地将其纠正。要和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研究、取长补短、以正弥错。对于真正不会的错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指正。二是错题补考、错中求正。对于每次考试,教师必须全面、客观、认真地进行试卷分析,准确地把握哪些是学生已经握了的,哪些是学生理解不够透彻的,哪些是学生根本不会的。教师将那些失分多的带有普遍性的错题,重新编印成试题,组织某个分数段以下的学生进行补考,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补考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补考时,要严肃考风考纪;补考后,教师要面批试卷。三是错题作业、因错施教。要求学生将自己考卷中的错题,作为一次特殊作业,认真地做在作业本上,由教师全批全改,对于错中之错,要明确地标注指正。四是错题竞答、拨“错”反正。教师让学生将各自的每道错题的原题分别写在数个小纸条上,由课代表收起来交于老师,教师要认真地进行整理、筛选,将那些有代表性的错题作为竞答的内容。
总之,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和应试技巧,也就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激情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每节课的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在趣味横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趣的导入方法,创建生动的情景,以趣激学,以趣导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以适当的问题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以趣励学,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问难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深入思考,敢于发问。深入钻研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根本无所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这样,既要影响学生独特的思维,又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审美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努力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方法,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把单一讲解法探究为体现学科特点和个人爱好的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用他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手段与方法,开启他们的思维之源,寻找他们的创新之处。另外,还要给学生创造定的条件,教师启,要启在关键处;讲要在重点处,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独立思考,变老师注入式讲授为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3 师生共处,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愉快学习的气氛源于教师,这种气氛是真诚关
心和理解的倾听,是师与生之间愉快,和谐的合作,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先决因素,是发掘学生潜在智能的最件环境。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某问题产生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需做到以下几点:
3.1 需要给学生提供愉快的心理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没有压抑、没有恐惧、没有胆怯的心理环境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挥。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顾虑太多,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思想也要更大,他们想回答问题,可是又怕说错了挨批评,提问时,他们头脑中不是在想这个问题怎样回答才更完整,而是想着“千万不要说错!”“说错了怎么办?”结果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提心吊胆,吞吞吐吐,这样连基本的知识点也说不准,更不用说动脑筋,开拓创新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给他们提供自由发挥个人见解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于大胆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敢于回答问题,这样才能诱l学生的内在认知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不断创新。
3.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人爱好,采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一般学生认识方式是形象直观而且善于表现自己。为此,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动作模仿,分角色表演、当小老师、找朋友等,让他们先对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感兴趣,再适当地安排一些与内容和结果有联系的练习,这样不但能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创造种智力振奋,生机勃勃的状态,对他们投以信任的目光和期望的眼神,多引导、多鼓励,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鼓励他们富有个性的“奇思妙想”,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讨论,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高涨。以此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活动。
4 独立探索,大胆求异,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我们所说明的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和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提倡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和新颖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对于某问题,如果一味地按常规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时候会阻碍学生的认识和分析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找答案,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
5 整改课堂,优化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三)学科整合,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在《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
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一个从来不想“偷懒”的人,是永远都不会变得聪明的。“偷懒”,其实是智力活动的强大动力。很多人做了一辈子教师,重复的只是一种了无生趣的教学模式,自己身心疲乏,教学质量平平淡淡――他们把智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而我所谓的“偷懒”式教学,不是简单地“偷工减料”,而是对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是专业的纯熟,是对教学真理的体悟和运用。为了争做一位好的数学老师,我追求“懒”课境界。“懒”课“懒”在哪里呢?核心就是备课“懒”和上课“懒”,在“懒”中追寻数学课堂的扎实高效。
1备课好比和面,关键是要和“透”
备课怎么“懒”呢?我懒得不写书面教案,但对教材却备熟备透,烂熟于心。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亲自做面的经历?做好手擀而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和面”,“和面”最关键的就是要和“透”。备课好比和面,和面不透,吃面不韧,口感不佳;同样,备课不精不透,上课效率就不高。
在备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提高数学课的备课质量。最主要的是要“吃透教材”。只要你心中有教材,“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居然不动”。课程改革,不管怎么改,知识点基本不变。现实中,许多老师却在为备课而备课,为检查而备课。他们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有的甚至是抄教案,这样要上出高效的数学课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会吃透教材,那么如何才能够吃透教材呢?
1.1熟背每一本数学教科书。最好是每一册教材都能背出来,这对我们梳理知识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不会出现“错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及来龙去脉。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虽然我们的教材几经修订,但是我们也要反思这样安排是否最适合自己上课,足否最适合“我”的学生。特别是推行新课程以后,更应比较新旧教材的优缺点,抓住数学的本质去备课。
1.2熟做每一道习题。最好把练习中的全部题目熟透。因为练习中的每一道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选的,都是考察一定的知识点的。
2要吃透学生
孙武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要做好家访,与家长沟通,为孩子的学习共同出谋划策,就要多观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在校的种种情况;在教学中,针对哪些学生该提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他能回答什么问题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心里都要非常清楚。
熟背每一节教材,熟做每一道习题,熟记每一个学生,才是真的熟透了。备课备透了,我们才可以“懒”备课,为上“懒”课奠定基础。
教学要像播种玉米一样,踩得实实的才好。我上课偷懒的地方,是不带教材,没有浮华的多媒体,没有华丽的精彩语言,没有过多的作业,更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凭的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嘴,还有心中一套完整系统的自我教材。我不断研究探索,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这一总体要求,我提出了“21181”时间结构模式:
2.1引出问题、接触重点要快(2分钟左右)。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2.2引导探索,感悟新知要慢(10分钟左右)。问题的解决要体现“探究”和“原创”。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
2.3实际运用,深化理解要透(10分钟左右)。所谓“透”就是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明白其道理。
2.4巩固新知,拓展练习要精(8分钟左右)。练习要及时,做到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反馈;习题必须精心挑选,要有层次有针对性,练习内容的设计要紧紧抓住知识的本质、知识的要害。
2.510分钟的作业时间。这10分钟对我来说,也是一条底线,一般情况下不突破。
可以说,我的转差工作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把补差工作分解到了每一堂课。所以,有老师说我的课是“课中补课”,当堂作业当堂完成。
3练习、复习要像穿裤子和用筷子那样简单灵巧
大家都了解我们中国传统的裤子:就是两个裤腿一条带。不论男女、胖瘦、年轻、年老都可以穿,是最简单、最实用也是最灵巧的,就是少了些时髦。还有中国传统的进食工具――筷子,两根小棒,简单实用,比那些复杂的刀叉灵巧多了。
我们在上练习课和复习课时,特别不能做啊做,考啊考。不仅要“实”,更要从简单出发,注重一个“巧”字。我提倡“一题一课,一课多题”――一节数学课做一道题目,以一道题为例子讲解、变式、延伸、拓展,通过师生互动、探讨、尝试、修正,最后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实际上就是系统的知识整理、归类、扩展过程,对于学困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对于优秀生来说还能领悟到老师的逻辑和思维过程。
1997年,我教了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借此搞过一个小实验:一个班,课堂上以我讲为主,作业课外完成;另一个班,边讲边练,课内基本完成作业。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两个班的成绩有明显差别,边讲边练班的成绩高很多。我的结论是:作业课内完成比课外完成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那以后,一般情况下,我就不布置家庭作业了。也许有的老师会问:家长那头咋交代啊?开始家长也不理解,但家长主要看结果,他们看到我教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差,还特别喜欢上数学课,也就没什么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