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09:00: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乡镇发展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乡镇企业;经济发展;必然趋势;严峻挑战;发展路线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30-2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效卓越、贡献很大。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乡镇企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拓创新,已经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新的变化。
1 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生产力水平将对较低等一问题制约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当前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做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目前,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为农业供给了大量生产资料,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运输、供销等各项服务,支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部分解决了农民的粮食销售问题,减少了农民对于粮食滞销的担忧,并且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初级产品,为农村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
1.2 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工业产值不断攀升,占社会总产值的60%以上。但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劳动力集中在简单的农业生产中。衡量工业化的标志包括工业的产值比重、工业劳动力的比重、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的构成等,所以说现实中存在一定问题,我国要实现工业化,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如果将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带来住房、交通、生活供应、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一系列难题。因此,要实现工业化,在保证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目前,乡镇企业已为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做出了突出贡献。实践证明,实行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工贸一体化是实现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3 发展乡镇企业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要实现强国之路,最根本是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乡镇企业最根本的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富裕了农民,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并且使国民经济上升了一个台阶,为国家增强了经济实力,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1.4 发展乡镇企业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一些农村落后的状态,提高了农民收入,解决了许多政府无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乡镇企业把现代工业文明注入广大农村,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二、三产业大军,使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另外,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提供了广阔天地,是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为自己增收,农民富裕了,精神状态也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是稳定农村社会、提高管理效率,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坚实物质基础。
2 乡镇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1 经济全球化对乡镇企业影响巨大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带动力商品、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国际竞争加强,给乡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 国内消费市场供大于求
由于城市消费结构升级速度逐渐放缓,农村消费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又明显不足,导致许多工业消费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已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城乡市场销售不旺,最终消费需求不足,对乡镇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2.3 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国际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发达地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环境约束型产业、低附加值产业向外转移,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劣势,无论在资源上还是在区域环境上,西部乡镇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中西部地区始终相对于东部存在很大差距。
2.4 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这种调整是在商品过剩和企业效益下滑的压力下进行的,多数通过资产重组、企业破产、职工下岗、垄断经营、削减过度竞争等方式实现,这种调整对于资源型、一般加工型的小型乡镇企业的负面影响很大。
2.5 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管理素质低水平差
乡镇企业内部干部职工是以农民为主,他们很少有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相对来说,自身知识与能力的制约,使之缺乏商品经济时期的观念与素质。不少生产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学习,业务技术知识欠缺,以及仍然受到乡土观念、家族观念、裙带观念的影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制度上仍有不足,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经营销售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足。
3 新形势下乡镇企业的发展路线
3.1 围绕农民就业增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
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注重技术创新、技能培训和质量标准工作,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原料基地建设,实行产业化经营,形成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发展休闲农业要注重行业标准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质量和发展规模,加强与旅游部门合作,真正做好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
3.2 围绕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引导乡镇企业加入新兴产业发展链条,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碳环保、以及农村、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或通过推动乡镇企业为新兴产业提供上下游产品和配套服务等方式,帮助乡镇企业参与到新兴产业发展当中。
3.3 围绕农业、农村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各类服务业,主攻方向放在农业、农村产业链的延伸上,重点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和农产品初加工、储藏、保鲜、运输、包装等产业,以及为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的商贸、物流、信息、旅游、餐饮等服务业。
3.4 围绕市场多元化,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开拓国内市场要紧跟市场需求,结合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特别是要注重开发能有效拉动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搭建各种展会、贸易洽谈会、采购会等服务平台,开展促销活动;引导乡镇企业采取销售、连锁销售、直邮服务、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主动开拓市场。
3.5 围绕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坚决关停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突出抓好规模以上乡镇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引导乡镇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兴办循环利用资源产业,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重点培植一批节能企业和清洁生产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6 围绕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中西部开发
广泛开展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和省际、市际、县际之间的对口合作,促进地区间产业梯度转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要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利用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区,努力使乡镇企业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基地和龙头。
参考文献
[1] 万宝瑞.把乡镇企业推向新世纪.CSSCI学术.
我国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的意义主要针对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社会建设来说,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文化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和经济是国家的两大支柱,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扶持。因此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起来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其次对于人民来说,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精神文化需求就会增加,群众文化的建设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生活项目不仅仅是劳作和简单的生活,多彩的生活节目和娱乐使人民幸福感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生产力的提高。乡镇居民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二、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乡镇企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迅速,直接带动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到2000年底,乡镇企业增加值2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6%,5年平均增长13.1%;利润6460亿元,比上年增长9%。乡镇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物质生活需求满足后,精神文化需求增长。而目前乡镇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是目前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
(1)政府在发展乡镇的时候重经济增长,轻文化氛围塑造。一个地区全面健康的发展应该是经济与文化并重的,但是由于我国乡镇经济起点较低,经济水平城乡差距太大,部分地区政府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文化氛围的塑造,我国很多乡镇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文化方面的忽略和一味的强调经济的发展使很多乡镇出现了文化荒漠,原有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逐渐没落消失,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古老的技艺逐渐失传,这是缺少文化氛围造成的。我国部分乡镇存在着经济和文化不能同步发展的现象,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多民族,多元化文化发展,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去发掘和维护,不是一日之功。在经济发展的同步如果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塑造跟不上,后期当发现文化建设满足不了群众需求的时候只能亡羊补牢。
(2)乡镇本地文化艺术人才流失严重,城市中的文化艺术人才不愿意回流,造成人才的缺失。乡镇由于其发展水平,生活便利程度以及医疗水平等与城市有较大的差距,生活环境不如城市,造成乡镇本地出身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在学成之后拥有了专业的技能后多数选择在城市定居生活,加上本身乡镇地区文化气息淡薄,这些人才不愿意再回归本地支援本地文化建设,而城市原有的文化艺术人才也因为生活条件以及薪资待遇等问题上不如城市很少愿意选择乡镇文化馆工作。群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指导和组织,乡镇文化机构目前没有比较好的政策吸引和留住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人才的缺失是影响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乡镇居民本身的意识和文化水平问题。与城市相比乡镇的教育多年以来一直处于慢速发展阶段,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人民群众多数存在着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有文化需求但是没有文化意识,生活单一,缺少娱乐。群众不知道应该如何满足自身文化需求,受教育程度低,乡镇思想相对封闭,尤其是农村地区很多人无法打开心扉走出家门,自发组织民间艺术团体和娱乐活动,广场舞这种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群众娱乐项目在农村地区寥寥无几。群众排斥自发组织文化活动等问题阻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
三、未来乡镇群众文化发展趋势
群众文化的大力全面发展是未来乡镇文化发展趋势,为提高乡镇居民的整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未来我国将会重点发展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从政府方面,政府应该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设立专门的经费,建设乡镇文化馆和文化设施。政府结合当地旅游局,对于有旅游价值的乡镇着重发展旅游景点和旅游文化,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文化有利于发掘当地历史风俗特色文化,当地居民同属于一个民族,最大限度的开发民族特色文化形成独特的群众文化氛围。文化馆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特色比赛,例如歌唱大赛,广场舞比赛和乡镇戏曲大舞台等活动,低门槛开放,鼓励群众踊跃报名,有优胜者给于名誉和实质性奖励作为鼓励,也可以推荐到市里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乡镇之间,城乡之间可以互通有无,通过交流切磋和比赛的方式互相学习好的文化建设方式,实现文化多元化发展,互相吸取文化建设精髓。从人才方面,当地文化馆推出人才引进和当地文化艺术人才优先安排岗位的政策,将人才巩固在当地。良好的群众文化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指导和组织。对人才的引进推出相应的政策吸引人才常驻是群众文化建设有力保障。从群众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艺术团体的组建,原有的民间艺术团体要大力支持和普及,安排演出机会,地方电视台电台积极配合宣传,将点扩展成面,尤其是有地方本土特色的文艺团体,传承当地传统特色文化艺术的民间艺术家要重点培养和维护,将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形成地方特色。
四、结语
关键词:乡村乐班;风俗传统;现状;农村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141-01
一、乡村乐班在苏镇地区的发展趋势和价值
苏镇地区的乡村乐班形式与现状差异较大,我们就逐个进行分析。
首先,镇江的民间乐班与苏北地区颇为相似的,我们也发现,这样的民间乐班,其娱乐性以及功用性还是非常突出的,当地婚丧喜事运用乐班,可以形成这样几种效应:乐班奏乐营造婚丧氛围环境。乐班奏乐辅助宗教民间乡土仪式,这里所奏乐曲是规定俗成的,仪式音乐的历史相传年代久远,值得发扬传承下去;乐班演出满足参与老百姓的文娱需求。以乐班作为演绎平台,将广泛丰富的文艺节目奉献给乡村老百姓,提高他们的娱乐兴趣,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好的在相亲邻里体现;乐班哭唱怀念诉说逝者一生的悲怨人生,将所有苦怨哭唱诉出,才能使灵魂安乐离去。这些效应基本趋于进步的发展走向,当然不免也会在部分乡镇地区的乐班里,出现低俗节目等问题。在镇江地区的民间乐班,艺人大都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老百姓对于乡村乐班也没有太多的意见和争议。这是一个非常协和的状态,它给老百姓带来了娱乐,给艺人带来了温饱,相信在近二十年来乐班将会一直稳定的持续下去,至于二十年之后,中年一代的人们是否还会坚持乡土民间习俗请用乐班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考证,这就需要我们对现在青年(二十年后中年)的人群进行市场调查,看是否赞同继续延用,并对其父母是否支持请用乐班进行调查。其效应所在也体现出在镇江及周边一带的民间乐班近期会稳定持续的发展。
其次,苏州的宗教乐班,是在江苏地区有突出特点的乐班。此乐班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当地信奉佛教和道教,对待和尚和道士都非常尊敬,这里的老百姓在不同的活动中都有请用宗教乐班,比如祝寿,婚庆,丧事活动等,老百姓心中有佛,所以他们会根据佛家仪式对自己或者身边家人的灵魂进行洗礼,这里所用的仪式就包括奏乐仪式,宗教乐班起到的作用就是辅助宗教仪式完整顺利的进行,奏出的音乐还可以起到让逝者超度或让婚喜者得到祝福的作用。这种请用宗教乐班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我们同样支持这样的乐班继续发展下去,但是也要防止过于迷信的仪式存在。从整体角度来看,苏州当地以及乡镇的这种宗教乐班,将会持续发展下去,因为这是一个地方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习俗,更重要的是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的家族以及个人心中都有着同一个信仰,这种信仰的持续也会一直带动这整个宗教乐班的持续发展。
二、总结
为了让乡村乐班在苏南地区更好的发展和延用下去,又可以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予以实施。方案如下:
1.乡村乐班的分类问题。首先在苏南地区,乡村乐班的演奏形式差异就很明显,如再与苏北地区进行比较研究,那更加坚定了我们需要对整个江苏地区乡村乐班形式的分类划分。当然根据江苏地区乐班的特征,我们可以总结出有这样几种乐班色彩片:苏南色彩片,苏中色彩片和苏北色彩片,在其色彩片的周边还构有各种形式种类特殊的色彩交汇面。苏南色彩片的乐班特征是:宗教乐班占据主体,民间乐班辅助。苏中色彩片的乐班特征是:宗教乐班与民间乐班运用平衡。苏北地区色彩片的乐班特征是:民间乐班占据主体,宗教乐班辅助。当然在这样整体现状的小范围内,也会出现很多相反的案例,这就会与人员迁移和家族传统有关了。
论文关键词:西南地区,农业乡镇,金融,对策建议
在当前世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国亟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低碳经济以及扩大内需完善经济增长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除了传统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外应通过发展金融和以金融为依托的产品、产业来实现。笔者耗时半年之久,对地处西南地区云南省水泄彝族乡和重庆市李市镇的金融和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西南地区乡镇金融发展的困境及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通过繁荣西南农村金融来促进西南农村经济的腾飞。
一、案例和数据来源说明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四个省(市)。这四个省(市)地域相邻、气候相近、习俗趋同金融论文,广大农村乡镇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特色农业发达的村寨,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高,没有特色农业而沿袭传统农业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低。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业乡镇多以丘陵为主,山多平地少、耕地坡度较大而且贫瘠、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云南和贵州两省的农业乡镇存在人多地少劳务输出量小和隐性失业等现象。重庆市和四川省都是中国西部主要劳务输出省份,农村全劳动力多已外出务工,如重庆市江津区的油溪镇、白沙镇和李市镇的劳务输出率都在73%以上。水泄彝族乡是云南省内的一个偏远少数民族农业乡,全乡山高坡陡,谷大箐深,交通不便。2008年全乡的总户数为4705户,农业户达4229户,占总户数的90%。2008年全乡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产出分别为3105.42万元、2711.63万元、1535.56万元,共7352.61万元,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15:1:0.57小论文。二、三产业收入5801.94万元,一产业是二、三产业之和的1.267倍。李市镇是重庆市江津区下辖的一个镇,2008年全镇共有34248户人家金融论文,其中有23559为农业住户,农业住户占68.5%。第一产业27557万元、第二产业17626万元、第三产业30281万元。[②]李市镇还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型农业乡镇,劳务输出率高达73.4%。由以上可看出,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当属中国西南农业乡镇的典型。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电话调查三种方式了解情况和采集数据。问卷题目为《李市镇经济、金融发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访户主的基本信息,家庭收入和支出,融资目的和途径、以及融资意愿、融资难易变化情况、金融对日常生活影响的感受等。问卷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份,共368份。问卷收发方式为现即发、即填、即收回。问卷涉及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的11个社村中的7个,这七个社村分别为:林家嘴社区一社和二社、两岔村、牌坊村、沙埂村、双河村、孔目村,其中五个村中的被访住户绝大多数不识字,问卷均以问答代填的方式完成。水泄彝族乡的调研方式主要通过走访和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电话调查对象包括村民和金融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电话调查农户的样本为随机样本,样本总数共三十一户,随机抽出了咱咧村、啊波村、水泄村、啊林村、瓦厂村五个村寨。
二、中国西南地区农业乡镇金融发展现状
透过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这两个典型农业乡镇金融论文,可总结出中国西南地区农业乡镇金融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居民资金来源少,收入低
中国西南农业乡镇村民普遍资金来源少,收入不高。在中国西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村民收入普遍较高,依靠传统农业生活的村民收入普遍较低。如农村居民占全乡人数96%的水泄彝族乡,2008年适宜种植和盛产泡核桃的箐田、马板河、马栗林、旧寨、啊林寨等十多个自然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多元。可是全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908元,不到盛产泡核桃地区的三分之一,低于大理州平均水平1171元,少于云南省平均水平1202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③]。李市镇农村居民同样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该镇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型乡镇,2008年末从业人数44345人,劳动力输出32543人,劳务输出率高达73.4%。全镇外出务工村民人均工资是当地收入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779元。可是,依靠上班和从事商品零售业的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3082元金融论文,低于江津区346元、少于重庆市1286元、落后于全国2699元。[④]
2.居民多无融资概念,融资途径以民间为主
调查发现,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村民基本没有融资概念,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对金融也比较陌生,不知融资为何物。在代填《李市镇经济、金融发展调查问卷》[⑤]时,问到需不需要融资时无人应答,只有把融资转换为借钱、周转资金后访谈才得以顺利进行。该现象在李市镇沙埂村和两岔村尤为明显。调查发现,村民融资一般通过民间渠道而不是金融机构小论文。问卷中回答融资途径为“亲戚朋友或同村人”的人数占了回答总数的65.3%。不愿到银行贷款的原因认为手续繁琐占32.8%,利息高占25.9%,限制条件多占24.1%。居民不愿到金融机构借贷的主要原因是民间融资成本小、利息少。问卷中认为民间融资不用支付利息占80%。
3.居民投资融资热情高,但融资难
尽管生活在西南边陲的乡村小镇,但许多村民也能紧跟时代的旋律,心中蕴藏着许多创业的火花和拥有较高的投融资热情。问卷中回答“您有了钱最想做什么?”,回答“投资办厂”的占56.5%;回答需要融资的人数占到72.5%。这充分说明西南地区乡镇居民融资需求和投融资热情比较高。融资目的为做生意的占40.3%、购买农用生产资料占19.4%,其他多为建房、孩子上学和看病。虽然许多人需要融资金融论文,但普遍都认为融资比较难,调查问卷中回答融资很难的人数占45.3%、一般占39.6%,容易仅为6.6%,还有人回答“根本就贷不到款”。“贷款也是要讲关系的”在走访中有村民这样告诉笔者。问卷中回答与往年相比融资变难的人数占40.4%,没有变化的占50%,认为变容易的为9.6%。水泄彝族乡的一些青年有建设养殖厂、制砖厂、酿酒厂、食品加工和保鲜厂等很好的创业构想,但苦于资金匮乏和缺少勇气,这些创业的金点子仅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4.融资额度小,金融影响力不大
西南农业乡镇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融资额度普遍偏小。问卷中回答融资额度1000元及以下的占了50%,许多村民回答借钱数额为三五百元甚至几十元,目的仅仅以解生活中的燃眉之急。水泄彝族乡村民与李市镇情况相近,融资额度也普遍较小,除了孩子上学、生病、建房、娶亲和创业外一般融资额度都在1000元一下。居民还款时间观念也比较淡薄。在李市镇的村寨走访中有许多人回答还款时间是“有钱就还”。问卷中回答还款期限为一年的占42%、三个月至半年占26%、三个月之内占14%。在问及金融结构对生活影响时,42.2%的人认为没有影响,影响不大的为37.3%金融论文,较大的占20.3%。在水泄彝族乡的电话询问中8%的人认为没影响,65%的人认为影响不大,15%的人回答影响较大,12%的人认为影响很大。
5.货币化程度高,但金融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低
关于一国货币化程度指标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麦金农(1973)提出的广义货币量M2与名义GDP之比(M2/GDP)和戈德﹒史密斯(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率FIR(Financial Internal Ratio)即金融资产与名义GDP之比。M2/GDP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过程中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而FIR反映的是一国金融化过程中的经济金融化水平。本文用M2/GDP来衡量李市镇的货币化程度。考虑到李市镇金融不发达、M0不多,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之和代替M2[⑥]。从表1中可以看出李市镇金融深化过程中货币化程度并不低,近5年的平均货币化程度在90%以上,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太低,近5年平均比率不到12%,离75%的警戒线还很遥远,这充分说明西部农业乡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小论文。详见表1。
表1 李市镇2003—2008年金融和经济发展指标 单位:万元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GDP
42700
44336
51349
55481
70108
75464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41570
46602
54292
57368
58609
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5694
3964
5879
6478
6605
LM2/GDP(%)
106.60
98.48
108.45
91.07
86.42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
13.70
8.51
10.83
近5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997―2007年,世界贸易实际年均增长率接近6%,超过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2个百分点。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世界贸易实际增长率接近世界经济增长率(1.7%),2009年世界贸易下降12%,远超世界经济下降率(0.5%)。此后,世界贸易增长率依然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数据,2010―2012年,世界贸易分别增长13.8%,5.0%和2.5%,而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6%,2.4%和2.1%。
国际航运业发展与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息息相关。凭借其通过能力强、运量大、运价低以及对货物适应性强等优势,海运成为国际贸易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我国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别占11.4%和45.6%,水路货运体系承担90%以上的外贸货运量。集装箱运输推动货物运输向集合化、合理化方向发展,有利于节省货物包装用料和运杂费,减少货损货差,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日益成为主流海上货运方式。
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原动力。一方面,世界各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推动集装箱运输发展;另一方面,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繁荣以及物流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经贸发展。据相关机构估计:目前全球90%的贸易货物通过集装箱船运输;1999―2004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0%,集装箱运量相应增长约2.8%;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0%,集装箱运量相应增长约3.5%。
2 深圳市进出口贸易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现状
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其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表现欠佳外,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在全国占有较高比重。据海关统计,2012年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增长12.8%,超过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率6.6个百分点,占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7.4%,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2.1%,继2007年后再度成为全国外贸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其中: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增长10.6%,超过全国出口总额平均增长率2.7个百分点,占广东省出口总额的47.3%,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2%,实现大中城市出口“二十连冠”。
目前深圳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班轮航线覆盖所有航区的港口。截至2012年10月,深圳港拥有国际班轮航线240条,实现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凭借低廉的物流成本、快速有效的通关效率以及港区间的有效竞争,深圳港充分吸引珠三角产业区货源,增加港口有效利润额,并综合成本、效率和利润等多方面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效益型港口。
深圳港和广州港具有明显的出口贸易区域优势,广东省近60%的出口货物通过公路运至深圳港或广州港装船出口。据初步估算,珠三角地区近50%的出口集装箱货物通过深圳港出口,近10%通过广州港南沙港区出口,其余约40%通过香港港出口。在该格局下,深圳港出口重箱量长期远大于进口重箱量。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上半年深圳港重箱吞吐量总计727.83万TEU,其中:进口重箱207.51万TEU;出口重箱520.32万TEU,占重箱总量的比例达71.49%。
随着深圳市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也实现快速增长。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9―2004年期间的多数年份,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均在20%以上;自2002年达到增长50%的高点后,2003―2005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跌入平均每年下滑10%的通道;2005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首次低于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并出现剪刀差;此后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降至20%以下,其中,2009年下降14.80%,2011年仅增长0.27%。如图1所示,2005年以后,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持续低于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且自2011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与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之间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3 深圳港外贸集装箱生成系数的动态变化
外贸集装箱生成系数是外贸集装箱运量与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可以反映货物及运输结构的变化。随着货物运输的集装箱化趋势日益明显,适箱货物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集装箱生成系数稳步提高,集装箱运量增长将超过外贸增长。根据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数据,计算2000―2012年深圳港外贸集装箱生成系数(见表1)。
表1 2000―2012年深圳市外贸数据及深圳港外贸集装箱生成系数
由表1可见:(1)2000―2004年深圳港外贸进出口集装箱生成系数和外贸出口集装箱生成系数均呈稳步上升趋势,这是货物运输集装箱化趋势的反映;(2)2005―2012年深圳港外贸进出口集装箱生成系数和外贸出口集装箱生成系数均呈稳步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4,其中2011年下降尤为明显,且下降势头延续至2012年。外贸集装箱生成系数的持续下降反映深圳市外贸业的精细化趋势,由此导致集装箱生成量减少,进而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低于进出口贸易增长率。例如,2012年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72%,但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仅增长1.64%,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相同价值外贸货物的体积变小,需要的集装箱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相同价值外贸货物因体积变小可能选择航空运输。
外贸业的精细化趋势是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的结果。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腾笼换鸟”政策,导致深圳港经济腹地货源结构发生变化,价值低的轻泡适箱货被货值高的高科技产品替代,单位面积集装箱生成量相对减少;此外,部分制造业企业迁离珠三角地区也是导致深圳港货源流失的原因之一。贸易结构方面:根据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2005―2012年深圳市一般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6.68%升至约35.90%,加工贸易出口额比重从74.32%降至53.05%,加工贸易出口额比重下降无疑对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造成影响。产品结构方面: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深圳市主要的出口产品,2012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例超过70%;电子类元器件及其零部件进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额达112.8亿美元,增长21.0%,液晶显示板进口额达100.9亿美元,增长66.3%。
4 深圳港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
自1999年以来,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仅增长5.66%,2009年下降8.33%;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2010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4.11%,随后又大幅回落,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长0.27%和1.64%。
预计未来深圳港集装箱运输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其原因如下:(1)近年来,欧美日发达国家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受此拖累,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疲软;(2)受劳动力、电力和土地等成本上升以及政府产业调整政策等的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格局发生改变,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比重下降,导致深圳港集装箱货源减少;(3)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受近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世界贸易发展减速以及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深圳港集装箱运输难以再现高增长。即便乐观预期2013―2016年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据此计算得出2016年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7 344.95万美元;基于深圳港外贸集装箱生成系数的下降趋势,假设其每年下降约0.05,2016年深圳港外贸集装箱生成系数降至0.29,集装箱吞吐量为 TEU,低于2012年2 294万TEU的水平。
关键词:交换空间 体验 真人秀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
1999年,美国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体验”定义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在体验经济时代,电视产品也受其影响并深深烙上体验的痕迹。电视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最终是一种体验,一种充满感情的力量、一种感觉上情绪上甚至是精神上的体验,《交换空间》就做到了这一点。它以“真”为特色,以“人”为核心,以“秀”为手段,以实现目的为过程,既纪实又将“秀”贯穿始终。《交换空间》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性情节中将信息传播与提供服务融为一体,为受众创造了独特的体验效果,使受众获得了感官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第一,参与体验:你的房子我做主。《交换空间》是一档贴近普通电视观众,倡导自主动手、节俭装修为理念的服务类节目。参赛选手是从全国各地千百个报名家庭中选出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48个小时之内,他们在专业设计师的带领下,亲自挽起袖子参与装修,体验装修中的酸甜苦辣,获得了一份独特、新鲜的感受。选手在屏幕上的举手投足,不是在表演,不是在作秀,而是在劳动,在创造,在发挥自己的无限创意,在努力为对方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这其中,没有编排,没有做作,一些都自然而真实,让选手真真切切地参与了其中。同时,《交换空间》也很重视调动电视机前观众的积极性,鼓励观众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设计风格,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娱乐体验:变个惊喜送给你。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向消费文化转型,“娱乐”成为电视节目流行的标识,被众多影视剧与综艺娱乐节目宠坏的观众更偏爱节奏轻松快乐的节目。《交换空间》作为一档轻松愉快的服务类节目,主打“快乐”牌,为观众制造了各种悬念,为选手和观众准备了众多惊喜,使其从中获得了一种娱乐体验:48小时后,会装修成什么样子?旧物改造会变成什么样子?交换了空间让对方改造的选手们会是什么样子?当一切悬念揭晓,当收房之时揭开蒙在业主眼上的红布:大声的惊喜尖叫,涌出的感动泪水,甚至因激动而表达不清……选手们这种巨大的情感爆发,往往会打动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观众也不由自主的会心一笑,感同身受,这也是《交换空间》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时刻。
第三,情感体验:中国人最在乎“家”。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以“家”为核心的文化。中国人很重视“家”的完整和美好,并从中获得巨大的生活动力和莫大的幸福感。《交换空间》栏目以“家”为共感源泉,用每个人都期待拥有的舒适优美的家居环境,找到了受众普遍存在的隐在共鸣点。《交换空间》正是抓住了中国人对家的抹之不去的情结,将所有将要家装的、正在家装的、已经家装的,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人群都列为了收视对象。而在节目具体环节设置上,800元装修的节俭,搜街时的货比三家,改造旧物的绿色环保……这些都是符合中国人普遍心理的。同时,《交换空间》还在每期设计不同的主题,“中国心中国情”,“春日暖阳和水晶之恋的碰撞”,“田园式维多利亚的浪漫”等等,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完美融合。
第四,审美体验:打造最完美的设计。《交换空间》主题曲中有一句简洁温馨的歌词:“自己动手改变它,一个做梦的地方……”节目中呈现的是二次装修,其实就是要传达给观众一种生活态度――倡导个人的创造精神,鼓励个人的设计理念。参赛两队要做的就是,在48小时之内,运用有限的8000元钱,发挥无限的创意,用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对方和观众的青睐,打造一个实用、温馨、独特的家居。“从创造的角度看,真正的电视创造是激活‘创造’的创造。”创造所带来的具有冲击力和巨大反差的审美体验,不光让观众获得了感官的满足,更为他们的学习借鉴提供了灵感。
“点亮空间、制造娱乐、提升感情”,这是《交换空间》的宣传语。它正是以节俭装修为理念,秉承快乐装修的原则,倡导参赛者自主动手,彼此交流创意和情感,重塑家居空间。《交换空间》让受众在获得各种独特体验,保障观赏性的同时,也获得装修知识、家装创意、家装常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使自主动手环保家装、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在节目过程中,选手和选手之间、选手和设计师之间也在不断地磨合中交流、理解,和谐相处。不但交换了空间,交换了理念,更交换了感情。
纵观《交换空间》走过的几年,“敬业、勇气、创意、环保”是对它的最好诠释。强调受众体验,注入文化内涵,将信息传播与提供服务完美融合,《交换空间》走出了一条真人秀发展的新路,真正实现了心灵和居所的牵手。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经济新潮社.2008-1-27.
[2]李翔,钟鸣:谈真人秀节目《交换空间》的创新表现.电视研究.2007(2).
关键词 时展;特色农业;浙江绍兴;柯桥区;南部山区乡镇
中图分类号 F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22-01
绍兴市柯桥区南部山区以平水镇、王坛镇、稽东镇为代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多以农业发展为主。山林众多,风景秀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绍兴后花园”之称。近年来平水镇因地制宜,在山区严格保护好风景林、名树古木、围村林等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平原地区大力发展“万亩油菜花”“万亩水稻”种植,集镇范围积极开展“庭院绿化”等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初步形成竹笋生产“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全镇现有竹材、竹笋加工企业10多家;王坛镇地处小舜江水库源头、会稽山纵深腹地,通过培育万亩梅林,打造浙江最美森林,构建多元化农业经营体系,已申报区级规范化农场47家,以花木、干鲜果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415.4 hm2;稽东镇着力发展香榧产业,流转林地种植经济作物,2014年已创建香榧和茶叶2个示范区,同时加大投入推进红豆杉、茶叶等特色基地项目建设。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南部山区乡镇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
1 绍兴市柯桥区南部山区乡镇特色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山区乡镇通过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出台有力有效的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和多种原因影响,特色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尚未带动山区乡镇的经济腾飞。目前,绍兴市柯桥区乡镇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劳动力资源不足,成本较高
农业产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收获季节时间短。而我国大部分山区乡镇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收获采摘方式,需要大量劳动力。南部山区乡镇特色农业产品如茶叶、竹笋等收获至今仍依赖人工采摘挖掘,而当地的主要青壮年劳动力均外出进入城市务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农产品收获季节明显劳动力不足。而雇佣外来劳动力成本过高,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效益,导致特色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1-2]。
1.2 产业化程度较低,技术落后
山区乡镇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规模较小、经营分散,一般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生产链,加上生产和加工技术落后,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得特色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同时高新技术人员大多进入城市工作,鲜少留在山区乡镇,导致特色农业创新和技术水平不足[3-4]。南部山区乡镇产业基本上为个人性质或者家庭性质,没有成型的企业,大多为小型的企业,且经营比较散漫,时而开工时而停业。特色农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家庭生产单位产能较低,如家庭茶叶制作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抗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能力弱。
1.3 信息化渠道较少,产销滞后
山区乡镇地理位置特殊,一般远离城区,交通不便。特色农业农产品虽然受到市场的欢迎,却苦于没有好的运输和销售渠道。如今信息化发展迅速,南部山区乡镇镇政府虽然在着力培育提升农产品产业,如在农产品产业方面完成了普通商标注册、产业发展调研和电子商务销售培训等工作,但大部分农户尚缺乏好的展销渠道,茶叶等农产品仍然多是通过传统方式宣传出去,而极少采用现代信息化的销售方式。特色农业产品要打响更高的知名度,仍然需要打通互联网线上线下两条道路。
2 山区乡镇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2.1 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优化特色农业产业结构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势,因此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山区乡镇应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加快技术创新。同时,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改革传统的生产培育和自然开发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形式向技术密集型、精耕细作、精品优质的方式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的本地特色农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改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业产业综合发展。
2.2 注重品牌建设,提升特色农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新时代形势下,区域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山区乡镇要发展特色农业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通过整合资源将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打造成大型的知名品牌,形成规模效益。政府发挥桥梁推动作用,企业发挥自身经营优势,两方联动,双管齐下,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方面,注重品牌管理,抓好重点产品的品牌建设,优化产品质量,强化市场规划和品牌运营,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的宣传推介,适应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山区乡镇应结合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开发。
2.3 加强信息联动,降低特色农业劳动力和销售成本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大的特征,信息化社会也给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山区乡镇应加强信息联动,加强和周边乡镇的协调沟通,有组织地输入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建设互联网信息平台,加快开发新兴的网络销售渠道如淘宝、微商等,通过C2C(个人与个人)、B2C(企业与个人)甚至B2B(企业与企业)等新型电子商务形式打开市场,减少交通等不利因素影响,降低销售成本,从而为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3 参考文献
[1] 韩萍.山区特色农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68.
[2] 王立华,李春山,梁淑芬.山区特色农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思路[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2):32-36.
[3] 徐秀英,闫伟伟,凌申坤.浙江山区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1):28-34.
关键词: 丘陵地区, 规划, 产业园区, 给排水, 基础设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ide modernization, a new type of rural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o on many contradictions.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hilly area, rur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system industrial park i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ommo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s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o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requirements, combine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determine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some basic principle and basic system.
Keywords: hilly region, planning, industrial park,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fra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部分乡镇也出现了农业与工业共同交织发展的局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农村农作物生长对环境的依赖与工业消耗废料废水处理等众多矛盾.处理不当一方面影响农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对子孙后代也非常不负责任.这是涸泽而渔之举.我们有必要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做到和谐发展,以人为本.这里针对丘陵地区的特性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1产业发展规划的工程意义
经济建设是重要的,尤其在农村如何让当地的农民富裕起来,提高生活水平,发展工业是必须的.产业园区所具备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应是水电气供应充足,道路通畅,通信方便,市政设施完备,居住教育条件具备,娱乐休闲设施配套,能够形成一条龙服务,并向电子化、网络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达到自我良性运转。
2 丘陵地区特点的特点与要求
丘陵地区的给排水尤其是农村乡镇产业园与山区临近,水利与给排水结合一体,在这个特点下,不仅仅要考虑产业园内部的给排水,同时要考虑山区特别情况下的水利作用。
3 给排水工程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区域开发活动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占地面积大;性质复杂,涉及多种行业;不确定因素多;环境影响范围大,程度深。这些特征决定了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难度很大,某一数据如果偏离实际很大,可能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开发区工业用水的预测,由于规划设计时没有准确的统计进区企业的性质、企业规模、工艺流程、职工人数等数据,导致用水量的预测工作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指标更是难以确定[1]。
常用的用水量预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1)数学模型法,对未来用水量做出预测,主要有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BP人工神经网络法。这些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难点是需要历史用水量作为建模的基础数据,不适用于处于刚起步发展的产业园区。
(2)综合指标法,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工业区用水量指标的确定是决定城市用水量的难点之一。由于缺少有关企业工艺流程、产品产量或产值的可靠数据,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与工业区建设规划中,常常难以根据单位产品用水量推算规划区的用水量。而参照同类企业的用水量估算,又受到生产规模、技术先进程度、不同地区水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进行估算。
现行国家标准根据工业污染程度划分工业用地类别,并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以下简称“规范”)中制订了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见表1。由于表1数据为全国通用性指标,覆盖范围较大,而每座城市的工业用水又与城市性质、工业化历程、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工艺技术水平和节水措施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故对于不同的城市,该指标指导性不同,特别是对于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现行指标明显偏大[2]。
表1 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
工业用地类型 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用水量指标 1.2~2.0 2.0~3.5 3.0~5.0
万m3/(km2•d)
4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
总原则充分考虑上述丘陵地区乡镇工业园区的特点的情况下,对于给排水设计指标与水量测量进行认真统计计算,考虑如下几个原则
(1)与市政管道并行连接,并联与网络连接,保证局部堵塞不影响全局给排水
由于工业区布置范围较广,在与市政管道连接中,当首先考虑网络式连接,否则会造成局部短路,全局瘫痪的情况,这是非常糟糕的。
(2)污水管道优先布置,并与其他管道全盘考虑,化粪池分散布置
污染是对当地人民和职工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最为关键的部分,不仅仅影响生活秩序,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身体健康,及小区环境和对外形象,所以污水管道的布置要优先考虑,并与其他管道全盘考虑,化粪池的布置要分散,并且要靠近与市政接口处。
(3)雨水设计采用暗沟与管道结合方式,收集排放,尤其是与附近农业用水结合考虑,雨水与污水分管布置,充分利用雨水的灌溉作用
雨水是新鲜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能将其与污水一并排出,要考虑到天然淡水资源的利用,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与附近农业用水结合考虑,充分发挥其作用。
(4)在工业区外部,布置大口径排水管,尤其是山下部,考虑在山腰部位分流雨水到附近水利蓄水设施
在丘陵地区,尤其是下山部位,一定要考虑山上下坡洪水对厂区的影响,这就必须要在山腰部位设置拦截的排水设施,如拦水渠等,并且排水出口也要与当地农业结合,要与当地人民一起和谐发展。
5 结语
在目前的产业园区规划中,大部分都采用综合指标法,导致预测的用水量和污水量一般都偏大,在管道及公用工程设计时造成资源的浪费[3] ,测量方法也是给排水中的重要的一环,值得认真考虑和研究。
在满足日益复杂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要求居住区与工业区的给排水设计既经济合理,又方便使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设计者都要不断的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设计出更好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汪佳平,岳建伟.开发区给水量指标探讨[J].中国市政工程,2004,3:51~69
[2]田一梅,王阳,等.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的调研分析[J].给水排水,2001,11(9):6~9
[3] 李素菊,王学军.内陆水体水质参数光谱特征与定量遥感[ 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 (2):26~30
[4] 张惠春. 某大型住宅小区的给排水综合管网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10) [5] 胡蓉. 住宅给排水设计注意的几个问题[J]. 西南给排水, 2006,(04).
[6] 赵宝山.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的探讨[J].给排水动态, 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