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8篇

时间:2023-08-06 09:00: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篇1

1980年,联合国规划署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该理论强调协调发展,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综合性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后影响深刻,在经济、环境、农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994年,我国提出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县域经济介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层单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其核心思想为发展健康的县域农业经济,将农业发展建立在生态、绿色、环保的基础上,注重农民参与和社会公正。

二、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近年来,面对我国农业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水平地区差距大等问题,我国提出了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业县域经济的总体战略,同时,我国政府持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坚持县域农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再生发展。我国充分重视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纽带作用,坚持“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围乡、镇、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安排农业资源”的原则,发挥县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此外,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扩大县域发展自”的战略,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推动实施了县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战略、基础项目带动产业链条战略、农业人才激励战略等措施,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县域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整体势头良好。

三、县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农业产业发展相对粗放,整体附加值较低,则一直是困扰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实现县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依托先进的农业科技,建立政府、农业科技人员、农民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发展体系。一方面,关注生产工具改进、良种选育、施肥技术、防治病虫害、遗传基因改良等方面的农业进步,加速农业科技的渗透,努力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引进农业科技方面的高端人才,通过人才激励和牵引机制,推动产学研一体发展,鼓励农业技术创新。此外,针对新的农业科技,做好对农民的相关知识培训,将农业科技的创新性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2.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资源变为农业产品后,剩余的资源就会成为废弃物被丢弃,而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下,资源转为为产品后,剩余的部分还能够被再利用,从而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目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不仅节省了资源,还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这在县域农业经济中尤其适用。例如,某县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试点探索“五位一体”的农业生态园综合管理模式,将农作物与富含高蛋白的黑麦等经济作物进行套种,并在生态园中发展循环经济,所种植的玉米、甘薯等的秸秆粉碎后不直接丢弃,而是通过青贮、氨化等方式处理后饲养牲畜。农业生态园中动物产生的鸡粪可以喂养水产动物,猪粪通过沤化可能产生沼气,沼气能够用于照明、除臭、防治寄生虫等,循环经济的发展符合经济、环境、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试点园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县域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的问题,而且各县间经济水平、产业分布、农业发展等情况不同,还存在服务水平的差异。要做好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必须完善配套的服务体系,依托各公共服务机构、经济合作组织、县域领军企业等力量,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配套体系,促进县域农业协调发展。首先,要不断完善农村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专职部门收集涉农信息,建构“三农”信息资源库,促进各个农业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给县域内各农户提供准确、及时、科学的农业发展信息。其次,在农产品监督方面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做好农产品检测服务,针对假种子、假化肥、假农具等情况,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打造健康、诚信、公正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应加快大型农业物流项目的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实现农产品的顺畅流通与配送。在农业金融服务方面,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农民创业,提供小额低息贷款。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时代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农业经济发展系统活力不足。农业经济作为第三产业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其发展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征,但是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化集中度比较低,在分散经营的状态下,无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不仅造成整体运营效率低下,不具备增长的潜力,同时对自然灾害和生产中的规模性的负面影响抵御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无法达到类似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等较高的年均增长率。2)农业经济还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受农业经济传统经营模式的限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依然处于粗放式的经营状态,在进行生产投入时,无法通过精确的计算进行肥力、水资源等进行精准投入,甚至为了片面追求产量进行不合理的土地开采和开发,非农业占地现象不断增加,地下资源也遭到严重破坏,不仅造成直接性的农业减产现象,从长期发展来看,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依靠农业生产者个体完成各个生产环节,更多的是依靠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来促进整体发展,但是在传统的农业服务体系中,更多的是侧重于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服务,对于农业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落后,更无法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农业经济发展信息化支撑不足。虽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覆盖面有限,实际运行效果达不到预期需求,无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不能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策

1)全面研究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要求。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驱动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改变传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分散经营、科技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不足的缺陷,尽力提升农业经济对自然状态的抵御能力[1-2]。同时依托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开展多样化经营,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利润率,提升农民开展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为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提升农业经济集约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业经济集约化经营水平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行集约化经营模式并不是要回到传统的大锅饭经营模式,而是要在市场经济引导下,深度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同时不断关注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动向,在此基础上将农民的自由决策与集体决策结合在一起,实现集体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同时将多余的劳动力转移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相关的环节,从而降低农业经济体系的投入成本,提升整体收益,在确保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服务体系。虽然在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农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上,还存在较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不断提升农业人口对科学的重视程度,引导涉农高科技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起,做好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水平,改变传统农业中单纯以直接性的农产品为发展的局面,全面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全面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行业的发展与信息化技术结合程度会直接影响发展的活力与前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展现出其应有的活力,但是就整体上来说,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4]。做好信息化技术培训,增加农民的信息化应用意识,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时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59

前言

在当前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于稳定社会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改变魍撑┮稻济形式,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并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作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提高农产品效益为目的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既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也是“三农”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几点,本文将联系当前当地实际情况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1重要课题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应对策略。

1 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1 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增产需要施化肥,为了预防农作物病虫害需要喷洒农药,农药虽然对害虫有杀伤作用,但对益虫益鸟也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另外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农药会与土壤中的固、气、液态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生物反应后,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而农户为了提高产量不得不加量使用化肥,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长期使用,对自然资源,比如土壤、空气和地下水等都造成了不可逆的污染和破坏。

1.2 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我国农业分布广泛,种植技术相对落后,没有系统化的管理手段,而且有些地方由于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人均耕地逐年减少,这样的农业种植现状,使得农业很难实现土地统筹利用,而且农民对市场没有预判力,对于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节,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农民不增收,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因此进行规模化种植高质量的农作物,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3 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经济需求,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发生脱节、滞后的现象。为此,在当前经济转型期,要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从而为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是任何一个产业创新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成果,使资源、技术、农业以及社会都能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例如可以根据当地土壤特质和农作物品种,进行有针对性的种植技术指导,从而让农民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和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科技的支撑,提高农民作业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全面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2.2 因地制宜选择农业发展模式

在发展农业经济时,不仅技术需要改革创新,还必须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实现专业的农民集体合作是有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资源整合,也符合农民的自身意愿,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这样对整体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布局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实行对农业经济的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应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宏观调控,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农业经济收入的行为。提高对生态资源的重视程度,严格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尽量减少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尽量避免农业灌溉水资源的污染,加强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治理力度,积极实施退耕还林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3 结束语

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进行计划指导,还必须发挥其在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town in southern Zhaoyuan City, according to ow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aking market as guidance, Xiadian town mainly develops products which ha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mprov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breed structure to increas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obtains certain achievement in the aspects of adjusting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macroscopic background of China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Xiadian town makes an active respons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of Xiadian tow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e, and then take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should learn advanced western theories, combine with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agriculture of Xiadian town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curren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mbine with the relevant strategic analysis metho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dian town.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夏甸镇

Key words: agriculture;sustainable development;Xiadian town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305-03

0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1]。但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环境的加剧恶化等却使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夏甸镇粮田面积4.56万亩,粮油总产量4.8万吨,收入1.8亿元。完成新植果园4200亩,目前,夏甸镇镇共有果园4万余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45%。重点培育了上东庄市级果品生产示范园;同时,在10个镇级果品生产示范园中,重点推广了套用优质纸袋和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套纸袋2.5亿个。夏甸镇2万亩苹果结果园获取了绿色食品证书。新建设臧家草莓―甜瓜基地213亩。完成“三年大造林”工程各类造林5400余亩,全镇生态林总亩数达到4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

但是,尽管去的了一系列的问题,夏甸镇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挖掘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夏甸镇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1招远市夏甸镇概况

1.1 概况夏甸镇总面积190.6平方公里,辖78个行政村。2009年底总人口4.5万人。2009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01万元。全镇生产总值1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24:51:25。进出口贸易总额144万美元。引进外资400万美元,引进市内外资金1.1亿元。人均纯收入6903元,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

1.2 地方特色及经济建设状况夏甸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辖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土壤肥沃,属棕壤土质,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境内黄金、氟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有一处市属、两处镇属黄金生产企业,年产黄金10万两。境内有大沽河、东庄河等六大水系,水库塘坝173座,总蓄水量3000万立方米;其中,金都天鹅湖蓄水量达1920万立方米。09年,共引进内外资项目9个,总投资额达到9亿元。四维生化二期安全套生产、永吉食品果蔬冷藏、六合金都饲料、顺和种禽育雏、姜家窑金矿三期工程及曹家洼金矿深部开拓等6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重点项目,均已投产或开工建设。过亿元的储备项目2个,分别是风力发电项目和塞呋盾医用手套项目。驻地、进区企业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205.6万元,占总税收的14%。新增个体工商户160余户,规划新增加民营服务企业3户。现有内资企业18家,门类涉及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商砼、制药、食品、家纺等行业。

1.3 农业生产情况及建设情况09年,共投入资金380多万元完成了大龙夼至东丁家、山罩李家至大罗家、曹家洼至团顶三条连村公路共14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多户;投资80余万元,硬化村街10000多平方米;投入专项资金100多万元完成沼气建设户280户。完成镇、村两级水利项目50多项,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投资100万元对重点塘坝、水库、大口井、道路等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和修护;投资120万元对部分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全镇基础设施及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2]。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近5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虽有农技、果业、畜牧等专业站办和人员,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2 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不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在调整过程中只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忽视了品牌、质量和效益,形不成规模经济。全镇3.5万亩苹果园中,将近三分之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的果树,品种老化,产出率低,生产不出优质果品,跟不上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相比蓬莱市大辛店镇,果树几乎全部都是从全省范围内优选的富士系列,并且都是2000年左右栽植,果品色泽亮,品质好,产量高,平均效益是我镇的2-3倍,差距显而易见。而对适合我镇发展的优质果品,比如葡萄、梨、桃等,则几乎没有进展。

2.3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虽然存在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大部分农产品仍旧是露天交易。8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每到苹果销售季节,大部分客商和果农聚集在交通干道附近交易,严重阻碍了交通,影响了交易效果。张家庄村新发展的甜瓜-草莓设施栽培,销路不是很好。而臧家村由于“成名已久”,每到成熟季节,都有北京、天津、青岛的客商前来订货。前几年发展的凰巢坡、臧述庄蔬菜基地,也是由于没有市场,销路不好,打击了菜农的积极性,最终没能形成规模。

2.4 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高近几年来,夏甸镇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但由于农民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在我镇范围内以苹果为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部分果农由于选择套优质纸袋,收益明显。08年,新马家村的果农马文善有果林3.2亩,全部套用3分8钱的内黑双层纸袋,共计8.7万个,出产果品3.3万斤。75%以上优质果共2.1万斤,每斤按1.33元价格全部售空,累计收入3.3万多元;巨岩村果农杨同国5亩果园,全部套4分8钱的内红双层纸袋,共计10万个,共出产果品5.5万斤。生产75#以上优质果5万斤。由于卖的较晚,每斤按1.20元销售一空,累计收入6.5万多元。而套塑料袋苹果,75#以上的价格在0.5元/斤左右。如果上述两位果农套塑料袋,则分别少收入1.7万元和3.5万元。

2.5 农业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涉农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近一两年虽然建设了一些新兴的涉农民营企业,比如金色田园果品公司、马家、姜家窑等村的冷风库,但由于规模较小(总库容仅1万吨)、资金短缺等原因,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进程。而栖霞市苏家店镇果园面积和我们不相上下,但该镇建设了1500吨以上的冷风库47座,总库容达到16万吨,每年不仅将本镇所产的几乎全部苹果进行了储藏、保险,还从外地大量收购。据调查,该镇2008年苹果售价一、二级以上的是每斤1.8元,到09年5月份,冷风库储藏的苹果达到了每斤2.8-3.0元左右。除去储藏费用,每斤提高纯收入0.8-1.0元左右。而我市蚕庄镇,08年果品入库价格是每斤1.6元,到现在的出库价格是每斤3.8-4.2元左右,扣除储藏和包装费用,每斤提高纯收入1.7-2.1元左右,效益差距非常大。

2.6 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认识不高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认识不高,对农业科技接受转化率低。全镇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90%,大部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都因外出学习或打工留在外地,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从村干部到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镇政府每次组织的学习培训,参加人员多数是果园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农民,出现了“水平越高越学习,越进步;水平越低越不学,越落后”的怪现象。

2.7 规模效益不突出难以集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利用。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土地分散在农户手中,仍然局限在农业种植小范围内,调不出土地,形不成规模,也见不到效益。

3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发展特色农业夏甸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很大,涉及群众利益最广。近几年,在黄金企业的支持下,我镇建设了4万多亩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近千亩的“草莓―甜瓜”生产基地,先后成立了富冠果品、金色田园食品、姜家窑林工商有限公司等果品加工流通企业,有力促进了瓜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下步,我们将继续引导两矿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加强高新农业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帮助农产品争创名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年内,重点抓好曹家洼金矿投资500万元的300亩矮化苹果示范园项目,带动提升果业发展档次;抓好姜家窑金矿投资700万元的5000吨冷风库和果品批发市场项目,解决果品储藏销售等问题,提高果品附加值。

3.2 保护农业环境夏甸镇农业生产环境在招远市具有一定优势,但自身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冶炼的发展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应当建立起保护环境和维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3.2.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夏甸镇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应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同时也要加强巩固夏甸镇在防灾,治灾上的设施。第一: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招远市夏甸镇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全镇果品蔬菜粮油产量位居全市之首,是闻名中外的“烟台苹果“生产地,全镇果园面积5万亩,年产水果10500万公斤,其 “金夏”、“帅星”、“富冠”牌红富士苹果闻名全国,在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夏甸镇还盛产名、优、特、稀干鲜果,到2005年,有“海丰”牌优质板栗2.2万亩,年产板栗300万公斤,中华寿桃3600亩,优质红提、巨峰等葡萄1500亩,甜柿2000亩,桃、梨、冬雪枣等2400亩,蔬菜种植面积10000余亩,年产新鲜蔬菜2000万公斤,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4000亩,蔬菜大棚1000个,大小拱棚2800个,花生总产量达1100万公斤。面对如此大的农田林网络,必须合理的构建一个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的网络,合理分配土地,这样有助于最大效率的发挥土地效用。同时,加强对土地的保护,种植培育防护林,防风固沙。第二:加强配套农田蓄水防渗设施的建设。夏甸镇种植面积较大,总面积19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林地面积6.3万亩,如此大规模的种植对农业用水的需求量大。因此,为了不致在干旱时期导致农业耕作系统受损,蓄水防渗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能够做到抗灾防灾,一方面又能够节约用水,实现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发展。

3.2.2 杜绝外来污染第一:加强省市排洪河道的挡污设施。招远市境内河流11个流域160余条,多为源短流急的时令河,分为渤海水系和黄海水系[3]。境内长48公里的大沽河为第一大河,界河流域为第一大流域。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河流51条。河流支系为夏甸镇农业输送着农业用水与生活用水,为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河道带来的污染也随之而来,为了避免由上游或者是省际之间的交叉污染,需要严密设防,对镇内河流入口要进行防污治污,保障镇内用水的安全性。第二:要加强对外来污染物的监控。正如第一条所述,不仅仅是要对镇内河流入口的控制,作为整个农业系统,和省内农业密切相关,要严查污染物的来源,争取在源头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可以通过省内各项法律法规或者是政策来督促污染单位来对污染物的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2.3 加强县内环境保护夏甸镇的经济发展不仅仅要靠农业,也要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工业的发展,但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要先对镇内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第一,要加强电子产业、农产品加工销售、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调整工业发展方向,优化工业结构,限定冶炼等高污染企业的工作时间,减少此类企业的引进。第二,合理规划和调整工业区布局,在生态农业区、水源上游等地区不进行重工业高污染企业的建设,将生态农业区和工业区分离。

3.3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农业技术普及程度的关键因素,因为农民是实施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高低[4]。鉴于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加大农民素质提高。

3.3.1 加强农民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农业措施的落实是由农民充当主体,农民的思想观念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科技到位率及相关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农民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直观重要。多种形式来普及教育范围,如利用电视,广播,农民小报,黑板报,农民夜校,科技下乡等形式来普及教育,让农民能够及时关注农业新动态,掌握更新的技术,更新旧观念。有效利用当地的教育条件,挖掘各种教育途径,按照农民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接受知识程度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主要从三方面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一是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或者是后备劳动力的培训。对接受能力较快,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对他们进行实际技能上的培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尽快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农业实用技能的培训。将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负责人及农村技术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5],通过专家讲座、实践操作指导、观摩教学等方式进行,全面教授或培训农业操作的相关技能和注意事项;同时,对那些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农民,采用上门咨询式服务,农民提出遇到的问题,到场专家予以指导,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因为农业系统是一个符合系统,不仅仅是要在夏甸镇内开展教育,对招远市甚至是对整个省的农民展开撒网式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主要面对的人群和对象是:退伍军人、发的农民、重点对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力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最终也使他们成为适应二、三产业发展技能型人才。

3.3.2 控制人口数量夏甸镇的人口在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在快速减少,但是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2007年夏甸镇辖78个行政村,有5万人,总面积19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林地面积6.3万亩,人均耕地2.06亩。按照增长率计算,到2025年人均耕地面积0.7亩,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标准。因此人口的增长将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限制,所以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时刻不能松懈。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要常抓不懈,要清楚的认识到,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经济的增长也是牵制。人口素质的提高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提高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有几率、有文化、有道德的农村新一代,接受知识的普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控制,也能提高人均自然禀赋资源量,这也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4 深化体制改革现有的产业化服务体系、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制度、农业政策以及农业社会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合理因素。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消极影响,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制度、政策、技术上的创新,不断推动农业可持续的发展。

3.4.1 农业保险制度建设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夏甸镇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国外对农业采用保险公司承保,生态环境监督部门监督的形式,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能够减少农民的损失,提高种植积极性,两部门共同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所以,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结合夏甸镇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农业保险的制度,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作为一个复杂的农业系统,不仅仅要完善制度,还要对配套的服务体系进行完善。

3.4.2 完善农村市场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农业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将统一经营与散户经营结合起来,以扩大规模化和产业化为主要目标,以此能够最大程度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市场化手段,配套相关服务体系培育出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发展出农业中介组织,完善市场体系。

3.5 应用新技术的推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发展的源动力[6]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进步。因此,农业科技的革命是必须的。用科技手段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推广八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业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①农牧结合生态农业系统建设;②推广农作物生产循环利用技术;③推广应用新型化学农资;④推广应用精准农业技术;⑤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利用技术;⑥推广应用设施农业技术;⑦推广应用轻型简化栽培技术;⑧推广应用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业技术。通过应用新技术,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施用与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投入,培肥地力,使土壤常种不衰;充分利用废弃物栽培微生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使用对人畜安全无害、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的新农药以及可光解固化的农用薄膜,减轻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地提高精确性,避免盲目性,节省材料,减少过剩所造成的浪费与污染;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化学农药、化肥的施用所造成的产品与环境污染;实现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体系,摆脱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农业生产环境。

3.6 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依据夏甸镇的具体情况,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模式选择上应选择集约型农业模式。集约型农业模式是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来管理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投入,持续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集约化经营的资源节约型农业。集约化的目标是:开展多种经营,持续提高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的有效经验,持续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合理利用、开发和改善农业资源,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4结论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的一个强大支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适应人类生存而进行的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了夏甸镇在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这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制约,明晰了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锋.关于加快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287-290.

[2]宝华.在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6):1-5.

[3]张宁.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手段[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2):36-40.

[4]张壬午,胡梅.生态农业的理念与主要建设领域[J].生态农业,2005:1-4.

篇5

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道路、农村住宅等建筑占用耕地现象日趋严重。据统计,1979-1987年九年间,我国共减少耕地350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40万公顷。同时,耕地质量也严重退化,主要是土壤盐渍化和肥力下降,全国盐碱地总面积超过3340万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596。

二、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草场退化严重

近年来,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0多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多,沙漠化面积也成扩展的态势;在20世纪的50-70年代,每年为1560平方公里,至80年代为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更上升至每年2460平方公里,有四亿人口笼罩在荒漠化的阴影之中。由于过度使用地力、超载过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另外,由于盲目垦植,我国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达到0.5亿公顷,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产草量明显降低,平均下降率30%-50%,优质牧草覆盖率下降15.496—32.6%。

三、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常规农业集约化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压力,影响了农业生产率的持续提高。目前,我国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已接近或超过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化肥年使用量已达4000万吨以上,按播种面积计算达400千克/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千克,公顷的安全上限。我国农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总用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约2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位,每年使用农药达3亿公顷次。其中包括一些高毒性、高残留品种,有机氯农药虽已停用十几年,但在许多食品中仍能检出。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一般不允许用于蔬菜、茶叶等食用作物,但由于其杀虫能力强,农民将其滥施于蔬菜造成中毒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截至20世纪末,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面积达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面积为130多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万吨;另外还有1200万吨粮食受污染而超标,二者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使用量大。长期使用农药造成病虫草害物种抗药性增强,导致农药投入量有增无减。30年来我国累计使用DDT约40多万吨,占国际总量的20%。1997年我国农药总产量达到41万吨,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在25万吨左右,是世界上第二大农药生产与使用国,仅次于美国。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在农业和食品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被破坏。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农业和食品生产的高速增长,是靠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利益换取的,中国农业高速发展是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资源代价的,而且必将进一步从根本上制约农业和食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解决对策

1、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产品。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生物有机肥料。研究表明,污泥复合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和土壤培肥效果明显优于化肥,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日益突出的污泥资源化的出路问题。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污泥经无害化处置后,在正常施用量下,污染土壤的风险较小。可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和可降解塑料薄膜,有利于缓解土壤污染的恶化。

2、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篇6

关键词 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223-01

1 发展规模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彭阳县在红、茹河流域5个乡镇30多个村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4万亩。设施蔬菜以辣椒为主,实现了周年生产;设施食用菌以杏鲍菇为主,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设施林果以油桃、杏子为主,实现了春提早生产。全县设施农产品年产量15万多吨,其中辣椒4万吨、食用菌2600吨,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辣椒和食用菌产区。大棚早春茬以甘蓝、西兰花为主,亩均收入1500多元,夏茬以辣椒为主,亩均收入6000多元,秋冬茬以菠菜为主,亩均收入1500多元,全县设施农业年产值2亿多元,其中辣椒6000万元、食用菌2000万元,提供种植户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设施农业已成为彭阳县发展现代农业、种植户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兴产业。

但是,对于彭阳县这样的传统农业县而言发展新型的现代设施农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滞后。彭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农民群众习惯于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加之基础设施滞后,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成本高,农民群众注重农产品的数量而轻质量,过多地看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深刻,对采用现代工程技术发展设施农业的认知度低,发展意识不强烈,发展氛围不浓厚。二是历年建设的部分大中拱棚有所损毁。在“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建设5年规划”期间,彭阳县设施农业建设虽然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任务,但2007-2008年搭建的大中拱棚由于质量、材料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大部分已损毁。三是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建设1亩日光温室平均投资1.4万元,大中拱棚投资0.8万元,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补贴,但资金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制约了设施农业向较高层次发展。四是水资源缺乏。随着设施农业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用水量急增,虽然按照“依据水源定布局,依据水量定规模”思路进行发展,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的影响,设施农业用水出现不足现象,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的效益提升。五是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不高。由于资金短缺、农民科技水平不高等原因,目前集约化育苗、滴灌肥水一体化等新技术和电动卷帘机、暖风炉、自动通风装置等新设备推广应用率低,制约了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2 对策建议

1)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题作用的发挥。采取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组织观摩、入户动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优点和好处,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群众、引导群众;在资金、技术上支持群众、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从多方面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设施农业建设中。

2)政策扶持带动设施农业发展。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需要运用现代科技和现代物质技术来装备。特别是现阶段彭阳县的设施农业刚刚起步,群众的认识度低,加之建设资金缺乏,需要一定的政策来扶持、必要的项目来支持,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在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同时,抢抓国家坚持西部大开发及宁南山区冷凉蔬菜基地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信贷、科技推广、市场建设等项目和政策资金,并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各级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滴灌节水设施和卷帘机的补贴标准,逐步实现水肥一体化和卷帘自动化;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解决保鲜、销售、流通等问题,提高群众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形成以农民投入为主、政策项目支持为补贴、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建立设施农业保险制度,探索政府补贴政策,鼓励保险企业开展设施农业保险,降低生产和市场风险。

3)机制创新注入设施农业动力。近年来,通过农技部门努力,组建辣椒产地零售市场5处,配套预冷贮藏库14座,开辟了福建、广州等一批新的辣椒贩卖市场;引进龙头企业4家,组建蔬菜专业协作组织12家,营销大户25家,构成了以“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重要方式的产业化开展格式。树立了掩盖西安、兰州、宝鸡等大中城市的营销网络和信息、技巧交流互动机制,确保了90%以上的辣椒和食用菌完成内销。以彭阳县农产物经纪人协会为龙头,实行以“五个一致(一致品牌、一致规范、一致包装、一致价钱、一致信息)”、健全“五项机制(健全信息互动机制、健全便民收买机制、健全诚服气务机制、健全运销机制、树立健全鼓励促销机制)”、强化“三项职责(乡镇职责、县农产物协会、职责部门职责)”为重要内容的辣椒贩卖机制,辣椒贩卖行为逐渐标准,贩卖价钱稳步提升。

4)科技服务支撑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设施农业是高科技农业,农业科技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其重点在科技推广服务和农民素质提高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快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针对当前农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服务滞后的问题,彭阳县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国家就业政策向农业部门倾斜,充实到县乡农业技术队伍,培养造就一批专业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县域专家和技术队伍;加强对基层一线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创新考核奖励机制,使其在产业发展中充分施展拳脚;积极发展村级科技带头人或科技示范户,使其成长为“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专业技术队伍的有力补充。二是要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水平。通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教育培训及农技人员的现场培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赴外考察培训等多种形式,让种植农户掌握必要的生产种植技术、一定的营销知识,力争每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每个基地有一个科技服务团队,指导示范带动农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生产经营要求,健康持续发展设施农业。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奇台县 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业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又一个热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至少体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系统之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应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二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人们发展农业时不能再继续沿袭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而要重新研究农业发展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绿色环保的新农业。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目标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双赢发展,即人类、自然和谐发展;当代人、后代人和谐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农业、生态和资源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界定

目前,学者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界定并没有一个定论,而多数学者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至少应体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系统之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二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会不同。就一般情况而言,都包括三个目标:(1)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对上述三个基本目标的着眼点及侧重点也存在差异。由于发达国家已基本解决粮食安全和粮食短缺的问题,其目标就主要侧重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上。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还没有解决粮食安全和农村贫困的问题,就迫使他们把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要位置上,但并不是就可以否认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各构成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而是要说明一国在选择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时候,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

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不断的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持续增长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显著提高;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和较高水平的共同富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利用农业资源,更好地满足现实及未来国民经济和人口增长及其对农产品的需要。

二、奇台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奇台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幅度增加,农业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奇台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奇台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农业资源浪费,农业生态破坏严重,导致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资源是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奇台县的农业资源却因大量浪费而面临着日益短缺的威胁。奇台县全县耕地面积159.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1.4万亩。近几年来,全县约有10万亩耕地沙化,湿地基本消失。水资源也出现短缺情况,奇台县人均占有水资源约27.8%,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全县农业用水每年缺少约13.2万立方米,地下水位也日趋下降,地面水越来越少。自1995年以来,东大桥河流、三清宫河流出现断流,断流时间和距离逐年延长,至2002年已经干涸。同时,奇台县农业用水方式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加快,耕地和水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会更加明显。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完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持和保证。长期以来,由于奇台县人民只重视农业开发,轻视环境保护,致使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同时农业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由于资源过度耗费,农业生态破坏,加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全球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奇台县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越来越多,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危害也越来越大,致使农作物遭受损失。2000年9月一场霜冻带来了高达1.2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2.农业科技发展滞后,科技人才缺乏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农业的根本特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奇台县农业科学技术虽然已具备了基本的科研能力,但总体水平仍比较落后,其中主要是基础研究落后、农业科技储备不足、突破性农业成果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成果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12%,大大低于我国39%的水平。科技人员偏少,占农村人口和从事农业劳动人员总数的比重较低。据调查,每个乡、村拥有农业科技人员还不足15人。农村农业科技人员的拥有量,就其数量和质量而言,仍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农村科研队伍不稳,农村农业科技人员的严重流失,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奇台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民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奇台县农民生活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农村和农业尚未摆脱不发达状况,农民问题突出。具体来说:一是农民总体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二是农民收入增加不快,2001年甚至处于停滞状态。2001年~2003年由于价格和市场等种种原因,奇台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三是奇台县农民涉及的社会负担较重,20世纪90年代各种名目繁多的乱摊派,乱集资和乱收费现象严重的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四是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据统计奇台县现有人口约23万人(包括农六师驻县团场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2.3万多人,文盲半文盲人数达4%,高中毕业生只占到6.7%。农业劳动力中智力型的知识人才占的比重十分小,基本上是体力型的人力资本。这种情况使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产品的深加工比较困难,更使得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而且影响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农村的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化程度不高

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有限的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约束力,而且市场的需求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奇台县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低,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商品市场、农业生产要素市场规模小、设施落后、市场运行效率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市场化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制约了奇台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奇台县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的基本路径

针对奇台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应从奇台县农业的实际出发,顺应其农业发展的趋势,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以确保实现奇台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1.面向市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奇台县农产品不仅要供给自需,而且大量的涌向乌市、克拉玛依、南疆的大中城市,这就意味着奇台的耕地资源利用强度较高,但普遍只用不养,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与改善。针对这个问题,奇台县应面向市场,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以实现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资源――初级产品――初加工产品――精加工产品――商品――货币――资源的良性循环,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农民贫困的原因在于他们只参与资源向初级产品的短链转化,而在其他环节上却得不到应得的利益。资源的保护和改善主要依靠农民的投入,其他环节上则没有拿出足够强度的投入用于改善和保护资源。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组织、协调和完善资源向财富转化的环形链,形成生态、技术、经济的良性循环。奇台县农民既可以参加资源向财富转化的全过程,得到应得的利益,又可以通过合作创造财富,促进奇台县农产品的加工,并改善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

2.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用最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最大化的生产产出。农业生产的增长来源于人的劳动、自然资源、资本和科学技术四个方面。奇台县自然资源的供给是固定有限的。因此,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科技的进步。运用科学技术改善奇台县的传统农业是农业改革的必经之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科学技术方面考察,奇台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生态农业,就是充分利用奇台县光、土地、水等资源,研发新品种,增加品种和产量;二是在农业生态的基础上,实行两种或多种作物一次性种植,合理利用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减少了因分次种植而增加的机耕费用和出苗水费,从而减轻农民的财务负担。如奇台县绿丰种业经销部草业专家陈明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马学忠等7名技术人员,经过三年潜心研究,大胆提出的“春小麦混播苏丹草技术”,就明显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基础性的条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由具有现代文化素质和现代道德修养的农民去实施。因此奇台县要积极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办好广播电视、学校、夜校和农民短期培训班,帮助广大农民掌握各种实用技术。采取措施来提高农民学科学技术和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

奇台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入,特别是指导农民如何进入市场。奇台县要在稳定,明晰农村财产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股份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种合作方式,从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

3.政府采取措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奇台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是一条:适应市场的需要,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即奇台县农业的结构调整要“适市求市”。这个“适市求市”包含两个层次。“适市”就是适应市场种地,种出来的农产品要与市场对接,符合市场的需要,消除库存和积压,这才算是“适市”;“求市”就是求得市场规律,进行推销。“求市”调整比“适市”调整更甚一筹。市场在胸,规律在手,能摸透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准其固有的内在规律,才能掌握农业调整的主动权。

奇台县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荒漠干旱气候,光热、水土资源占一定优势。奇台县要充分利用有利优势,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奇台县要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优势,抓好复播工作,重点发展高效蔬菜、豌豆、荞麦等作物;依托金鹰亚麻厂、奥新亚麻厂、天山面粉厂、新啤集团奇台制麦有限责任公司和屯河奇台食品分工司,发展亚麻、大麦、优质小麦和甜菜,提高单产,增加效益;围绕畜牧业建好人工饲养草料基地,全县发展以玉米和苜蓿为主的饲草;围绕市场抓好高效特色作物种植,重点是蔬菜、西甜瓜、打瓜等作物,力争形成新产业,建成新基地。

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在生态不被破坏,资源不被耗尽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当代人及其后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得以满足的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应体现在保持农业持续的增长、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和保持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三个方面。以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体现出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奇台县是农业大县,通过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利用奇台县的农业资源,才可以为奇台县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金兆怀: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89~148

[2]高启杰:中国农业技术创新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调研世界,2004(8):18~23

[3]王垂仍:农业[M].北京对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6年

篇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充分发挥农业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也需要微观的技术方法。走农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基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决定的。

一、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既要保持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稳定又要保证农业产品的质量。我国农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只有我国的农业经济与国际接轨,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农业生态,促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农村农业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使农业资源和环境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长久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达到农业生产集约化和生态化,促进农业产业化。

(三)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增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由依靠消耗大量资源、破坏环境的粗放型农业向依靠科学技术的集约型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小了污染,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业资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减少对资源的一次性利用,增加他们的重复使用。同时,对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比如农业的生活垃圾可以用来建立沼气,这样不仅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省了资源。

二、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

近年来,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人口的快速增加,这就使得农村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减少,农村的教育、医疗环境面临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就业困难,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资源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另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围湖造田、毁林造田、私自开发土地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农村信息传递之后,信息传播途径有限,虽然很多地区农民不停扩大经济作物生产来提高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短期来看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长远看就会导致农业结构的失衡,有些产品会出现供过于求,而一些产品会供小于求。着不仅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减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素质较低不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正如前文所提,目前农村人均资源不足,尤其是教育资源缺乏,导致部分农村孩子没法上学,农村文化水平总体偏低,没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也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三、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内涵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国家应该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内涵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农民读懂并接受这一发展新模式,从而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顺利实施。

(二)保护好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由于乡级土地规划建设不合理,许多企业工厂违章扩建,严重的占用了农村的耕地资源,耕地资源的减少直接导致粮食减产。还因为农民生产过程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耕地资源减少。国家应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帮助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修建水库、灌溉渠等公共设施保护农业生产用水。

(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必备自然条件,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排污企业的治理,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做好对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总体规划。再满足主要发展方向的同时结合农、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农业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绿色农业,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无污染、五公害的绿色农产品,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价值新的认识,绿色农产品得到广泛认可,经济效益迅速提高。

(三)网上农业

现代网络发展无处不在,可以利用网络对农产品进行推广销售,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降低了生产销售成本,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水平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要推动农业的长久发展就必须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始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万宝瑞.发展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由之路[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