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09:00: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招贴设计;中国画;民间美术;传承
现代招贴设计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构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在多个方面,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是一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设计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民间剪纸和蓝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得到印证。本文中主要介绍对中国画和民间美术两个方面的传承:
一、现代招贴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
(一) 笔墨的传承
说到对水墨的传承,就不得不提到靳埭强,他说:“电脑这一工具,非常简便的被广泛运用,但水墨的渗化,绝不可能有计划的控制它的形状和色调,电脑和喷绘一样不可能造到作,印刷技术也不可能达致,只有通过微妙的毛细管根纤维的接触,才能有奇妙的变化。”他作品中的水墨,极简、单纯、也有用水墨以英文字母形式表现内容的,也有用水墨以山水画的形式表现内容的,也有将水墨和点、线、面结合通过新的图形形式完成作品的,水墨在他的画面里凝重、通透、变化丰富,体现出他对水墨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他的海报作品大片留白、空灵肃静、清雅纯净,似幅幅高洁的中国画。
日本设计师田光中一:“靳埭强的海报是极富东方色彩的。他每一张作品都流露出中国传统上的风格,静盈而端庄,简洁清亮,毫不纷乱,常见一大片留白,整洁中如清风拂过,成为海报的主题。构图简约。在靳埭强那静悄的画面上,常有墨迹遗痕。笔和墨描画出来的不是什么绘画,也不一定是字,只不过是饱沾墨液的毛笔在运走时表现出优美的轨迹来。那些由墨色到灰色以至呈现奇妙的浓淡度, 世人感到是东方心魄的跃动。”这红跃动的东方心魄,就是靳埭强先生对中国画水痕墨韵的传承。
(二) 意象的传演
中国的水墨画不讲究“肖神”,而重点在于“通意”。画家把各种要描绘的事物先急在心里,然后才胸有成竹,一挥而就。当一张宣纸铺在眼前,国画的意在笔先,运筹构图,下笔后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一气呵成的意境在靳埭强形式的现代设计上尽情展现。在设计中承传水墨这种形式时,他思考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面对水与墨,毛笔和宣纸,我能理解我要做什么。我心中有了一个概念,只有用这种材料和方式把我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毛笔是有生命的,水与墨是有灵性的,我喜欢把自己的创意和这种有灵性的生命融合起来。”
二、现代招贴对民间美术的传承
(一) 图案的传承
中国民间美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它们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图腾等形式在内的图像,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在去年春节前,在中国各大城市的一些户外广告栏中可以看到“金童子与可乐”的招贴。该招贴就是把国人家喻户晓的吉祥图案年年有余的形象,直接与知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相结合,使传统中带有强烈的现代色彩,现代、时尚中又包含传统元素。这种巧妙的结合,使图形艺术表现出一种跨时代的魅力。
近几年新兴的房地产业及与其关联产品类招贴,顺应了中国人求祥祈福心理,大做文章,很多宣传海报招贴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元素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这样既能给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满足人们求祥心理,同时也展示了中华传统吉祥文化的魅力。如年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给某房地产做的系列海报中就分别用到了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剪纸和染织,反映的民俗民风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无不蕴涵着传统文化的情节。
传统是发展的,古人为我们今人传递传统,今人则为后人创造传统。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精神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在和未来,更好地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切实推进我国现代招贴设计的发展。我们要用客观理性的认识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吸取西方现代设计意识与方法,创造出新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民族精神的招贴设计文化来,才能构建出中国现代招贴形态设计的理念与实践体系。传统民间美术在招贴中应用的范例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叙述。
(二)意蕴的传承
中国传统民间图形本省就意味深厚,寓意丰富,各中往往蕴藏着多元的吉祥意义。
中国传统图形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心存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因吉祥艺术带给人幸福与安宁,驱散着人们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畏惧与猜疑,吉祥艺术的价值意义就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而成为民间群体约定俗成的一种生活方式。以鱼为例:作为自然形态的鱼,西方的传统,要研究它的生理结构特征,他的固有色和条件色、质感、量感,艺术的标准在于模仿自然的艺术技巧。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鱼,多是“阴阳鱼”“八卦鱼”“鸡头鱼”“虎头鱼尾”“人头鱼尾”“鱼戏莲”等,这种不以自然模拟为造型标准,不以形似为规范,而以鱼自喻,借物寄情,以物言志,表现了双鱼相交而生万物的宇宙观和子孙繁衍万世的生殖崇拜。它并非反映自然生活现象,而是阴阳万物交感、生存繁衍观念的隐语符号。
招贴设计设计可以说是由“意”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利用形式法则创造出可视的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对“意”的内涵进行了表现或象征,而观者则通过象征图形引发联想机制,得到“意”的内涵。这样一个过程,即为以意生象,以象表“意”。但图形设计绝非对“意”的简单陈述,而是升华和提炼,是一种再创造,可见,由此而生的“有意味的形式”必然包含着设计者的观念与情感,它们与设计的主题思想融为一体,被观者所感知。意念赋予形式以生命,因此形式在展现意义上变得积极主动。
财神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望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既平安又能财源滚滚。因而财神也被纳入许多设计师的设计元素中。卓越形象品牌传播事业机构为老板牌吸油烟机所作的“财神篇”招贴,就是透过财神这一形象,来表达该品牌的内涵。招贴形式非常简单,但却用这一民俗形式充分反映出中国人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
中国吉祥艺术是浸透了民众对自身生命的存在和生命质量的期盼――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不幸的规避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吉祥艺术构成了民族文化独特的生活观,展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生活观念、生活智慧、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人格培养和传统道德操守模式。优秀的设计,不仅透过形式来表现意义,还可以主导和控制观者的欣赏角度,使作品在意义上得以完整的呈现,使表现意图达到准确的传达,这对于招贴设计设计的信息与情感传达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传统,去探寻和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将已在中国民众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的“意”,延用到现代招贴设计中来,从而延伸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精神理念,使其更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
现代招贴设计的构建正处于急速发展时代,在全球一体化形式的带动下,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给我国的设计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但我们的设计者不应该盲目崇尚西方的设计思想和形式,而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淹没在纷繁芜杂的国际气息中。现代招贴设计的构建不在于有这一艺术形式,而在于这一艺术形式是否独具有特的中国文化特色,是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予以传承,这才是中国设计者任重而道远的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贝莉.《谈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统理念的传承》苏州大学学报,2004
[2]王序.《靳埭强平面设计师之设计历程》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特点;现代广告;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71-01
一、传统文化元素影响现代广告体系的整体构架
传统艺术设计发展至今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形式,而实际上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元素种类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形式体系对表现内容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无论是平衡、对称、和谐,还是韵律、章法,都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中维系着一种相互传承的微妙关系。当今很多设计师所创作设计作品都是在学习、参考、借鉴、创新的继续传承,从而可以产生各种新的艺术形式。传统的审美样式和趣味必然随着血脉的传承,在后辈中的得到借鉴和继承,它必将影响现代广告设计的形式体系的整体构架。
(一)传统文化元素影响现代广告设计理念
在不同的传统艺术风格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引导下,所形成的广告设计理念当然也会趋于不同,虽然普遍意义上的设计都是以实用和美为目的,但广告设计过程中,每位设计师们都相对不太程度的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本土文化元素的影响,整个广告设计对象的造型、色彩、肌理等因素的考虑上都会或多或少的趋向于传统个性的表达。
(二)传统文化元素影响现代广告设计师及受众群的思维
当今广告设计无时无处不受着传统文化元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从现代广告设计的材料、工具、语言、表现手法等多方面的都均能体现着传统文化元素到对现代广告设计师们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从而影响着每一个广告设计师。
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的普遍规律。传统文化元素的思想和思维形式也同样的有着继承性,这也许是一种内在骨子里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设计思维必然的趋向历史、传统,一种血脉的归属感必然的趋向传统!
二、对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同时,确立自身的设计风格
保持继承传统民族文化本身的特色。
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是具有客观性。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思想成果,包括传统文化的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些客观因素的发展历程,它们都是在前人所提供的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民族性也就是表现具有民族本质的艺术上的特殊性。不同的民族的环境、经济、文化、风俗都会在设计作品体现不同的民族个性,民族性的内涵就在于用民族个性去观察客观事物,从而表达特有的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元素、乃至整个艺术范畴都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中成长起来的,必须通过吸收他族文化的优良成分来丰富本土的艺术形式,强化传统文化元素的民族风格和精神!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更是文化融合的必然!
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广告设计的相互依附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审美追求都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现代广告设计思想,而广告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然而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工业社会的迅猛发展,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现代设计的西化风头越演越烈,在这般凶猛的西化设计思想的冲击下,如何在现代设计迅速发展创新的进程中起到主力军的作用,如何在传统文化元素领域里占据重要位置,并不在于一味的附庸风雅,跟风逐潮;而是要创立自己的风格,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工业社会,在这样的功能性为主的实用主义社会里,关乎传统文化元素的一切竞争都是个性的竞争!
四、结语
当下民族化、传统文化的审美倾向与当下国际化、世界性审美趋势之间,产生了结合的矛盾和复杂的审美盲区。传统的心灵回归与视觉面子的冲击带来的混乱与不和谐的审美情绪,造就各种纷繁复杂的时代个性。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232-01
1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对人的品德的教养。20世纪20年代先生提出“文化是一种文明造成的生活方式”,把文化与文明联系起来。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在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文学艺术、道德观念等。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古以来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很广,包括诸子百家,其中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还包罗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风民俗;古玩器物;饮食厨艺等等,中华民族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正确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
2 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2.1 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
当今全球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激烈。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但西方腐朽思想趁虚而入,极容易导致道德滑坡。
良好的道德修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儒学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对中国人的德行规范影响深远。儒学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的道德要求。在现代社会这些品质仍然是中国人民最珍贵的个人品质。儒家提出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便成为了人的自觉的选择。
道家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注重人的责任与义务。道教提倡的伦理道德是忠孝节义,仁爱诚信。佛教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主张平等,去恶从善。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风骨和气度,培育了民族的品格和精神,既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宝贵资源。
2.2 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自中国自走上工业化道路以来,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由于对大自然的过量开发,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天人合一”思想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无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主张顺应自然,“任自然”,追求“不以人助天”,庄子强调顺应天性。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把天、地和人看作是一个全息同构的体系,天人相通,互相感应。董仲舒把“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向了神秘和极端,但客观上也使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地位得以巩固。“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不能违背自然、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征服、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应自然规律条件下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思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2.3 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也就是和谐。儒家重视“和”的原则,强调“和为贵”。在儒家伦理中,主张“修身养性”,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补,儒法结合,儒佛相融,佛道相通,儒释道三教合一,诸子百家互相借鉴,不同地域文化融合统一,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精神的体现。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以和为贵”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习惯,如在政治上的“大一统”观念,经济上“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文学上的“大团圆”结局,美学上的“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等。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对中国社会长期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和为贵,不仅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提倡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人际关系、民族关系、外交关系。中国人很早就提出构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主张,对于解决当今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上的不同必然会引起各种冲突和分歧,“和而不同”的原则,有利于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进而促进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在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继承并发扬古代伦理中优秀成分,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启迪。
3 结语
当今社会,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传承,对现代社会来说,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在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地改造和转换。
参考文献
[1] 马跃.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 宋银桂.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传统[J].文史博览,2005(12).
[3]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现代设计;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中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人们对历史、本土以及自然的回归欲望增强。将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和改造,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空间两者进行合璧,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发展与创新过程中最高效的途径。
一、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1、现代设计思想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中国自开始进入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期。在惨痛的现实面前,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被不断地抛弃,而接收的新理念则大都来自西方思想理念上发展而来,形成一种“嫁接”式文化发展。一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理念得到重新的发掘。
中国正在走向复兴,中国的设计应该走向何方呢?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虽然在深重的苦难历程中变得沧桑和破碎,却依然保持着本色。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不断延续和创新。迄今为止,整个世界都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这种思想的影响和持续性不应该被低估,中国在坚持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兼顾中西文化融合,而不是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对传统文化,必须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不只是一个传承的意涵,而是一种追求,锲而不舍的追求。只有不断追寻,才能在现代设计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实力。
在现代设计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在实际上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受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现代设计需要现代设计师正确认识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间的关系,重新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本质体现。置于全球化文化交融的当代国际环境中,设计者们不断变化、创新,掌握不同文化的特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念,并以此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意理念的源泉,既承载传统文化精髓,又跨越地域界限,引领与促进形成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为根基的“中国风”的设计潮流风尚。
2、传统文化在民族建筑文化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民族建筑文化应用过程中,天人合一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协调。比如传统村落的三面环山,这就是我国传统的朱雀、青龙等的布局,这些传统的布局设计理念未必起到真正的实际作用,确是某些特殊精神的象征。藏风聚气则是天地保佑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就在于建筑物要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思想。
通过对我国传统伦理文化及其美学思想的结合,能够更好的进行建筑气韵的突出,保证各种艺术作品的追求,这就需要进行我国传统建筑艺术构思的优化,进行建筑客观功能及其人审美观念的优化,进行建筑形式的表达。她的魅力,既表现在个体外部形象的构造形式,也表现在变幻万千的整体组合气势,以及生动绚丽的色彩、装饰和细部构件的巧妙精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韵味的美学风格。
3、“风水文化”对建筑布局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建筑布局主要是指风水学思想。风水并非都是现代多数理解中的伪科学,也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我国古代建筑布局思想风格影响极深。风水学本身具有中国古代美学、地质、地理生态学及古哲学等思想内涵,并包含丰富的顺应自然、适合地理等人文思想,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中的重要理论源头。如我国明清皇宫的布局便是采取了古代风水学的思想,其中,一律坐北朝南的布局设计就是综合了地域气候、环境及日照等自然因素等影响,也考虑了文化、风水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北京的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将我国古代关于“四”严格的方向布局及“合”明显的和谐人文气息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布局严格、讲究分明等也是社会等级明了的体现,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实现对于外部气候环境的防御,夏可纳凉冬防寒。在现代生活中,这些思想因素看似平常,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似乎到处可见,却是我国传统的重要体现。
4、传统符号的传承
传统因素的传承往往体现在一个“思想符号”或者“事物符号”的传承上。于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积极注意对于传统符号的认识与吸取,融合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符号是一个系统而泛泛的概念,可以说包括了人、物、概念、人文思想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于传统符号的传承,可以是一个传统的图案因素,也可以是传统的建筑手法等等。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就曾提出,“抄袭传统形式的方法”,即将传统形式中的非精神的成分现代化样的传承下来,并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传统因素与现代建筑设计在时空中出现交汇时,积极将传统符号与现代符号想象、提取出来,促进两者的共融与结合,实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符号的积极传承。
二、当前住宅设计中的传承模块及其创新模块的协调
1、为了满足当代住宅设计的需要,进行优秀传统建设文化的传承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现代住宅建设理论与传统建筑文化的结合,进行传统民宅伦理功能的应用,进行创作实践模块的有效开展,进行有价值的建筑文化的应用,保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的景观层次和生存品质,在今天,这仍然是都市人的理想王国。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观念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纳,并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当代住宅设计模块中,进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突出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可持续传承文化主题的应用,进行绿色建筑、绿色文化的突出,保证新型的建筑研究课题的应用,保证人类文化建筑主题的突出,保证现代科技的积极突出,保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优化,从而符合当代住宅建设的需要,进行传统建筑文化局限性的突破通过对上述模块的分析,可以得知,古代民居建筑布局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逐渐发展的,其传统意义上的礼仪,顺应了当时时代的发展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不合理家族伦理观念的剔除,可以更好的进行人性化的建筑,进行以人为本的,合理住宅建筑格局的应用,更好的进行建筑功能区的划分。
2、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其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建筑文化,这就需要进行优秀的文化经验的继承,这些都是宝贵的建筑设计遗产经验。这就需要进行建筑材料及其当代建筑工艺的应用,符合当代人们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先进的建筑风格的应用。在建筑结构上的跃层、错层、共享空间的采用,在空间划分上的生活阳台、化妆区、清洗区等专用空间的设置,在建筑构造上的凸窗、外飘窗、落地窗、透天窗、转角窗等多变化的作法也将被大量采用并创新,从而使本土住宅更具个性化。
结束语
人们的建筑设计往往是建立于前人的基础之上或者以前的经验基础上,所以,可以说是,建筑设计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中。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想实现真正的建筑设计风格的突破,往往需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建筑文化,从中吸取优秀的传统经验与理念、方法等,加以融合与现代建筑之中,才可以实现“艺术的再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设计;传统文化;传承及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1传统文化的功能价值
1.1历史功能价值
传统元素是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它印证着一定时期内生活变迁、城市发展。我们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去窥探我们的历史,抓住城市的根本。
1.2艺术功能价值
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积累、发展传承下来的。在它们当中不乏大量极具艺术感的古代器具、建筑、戏剧、舞蹈等等,在它们的身上都包含大量的美学特质,也是一定时期内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的具体表现,记载了艺术演进的过程。
1.3社会功能价值
人们在某个区域居住生活了很长时间以后,便会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复杂的紧密联系,这种无形的联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传统文化在社会当中充当的便是这种紧密的联系,这便是它的社会价值。不管哪个地域的人都会认同自己当地的历史文化,而正是这种历史文化才能给人们创作出亲切的归属感。
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积累、发展传承下来的,所以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稳定性。传统文化的形成都是以一定区域内的传统文化的发展、积累传承下来的,因此传统文化通常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传统文化能被大家所认同,为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用,因此传统文化应该也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
2、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几种形式
2、 1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
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中,则体现为建筑对内严格封闭、对外自由天地。如建筑大师赖特在流水别墅的设计中便是吸纳了这一思想内涵,建设于岩崖之间,室内外却浑然一体,真正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建筑影响颇深,如我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灵感便源于这一思想。大剧院建设初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建成后却得到了一片称赞,原因便在于实现了协调的设计,融汇了“无为而治”的精华,看似无为实则更加遵从自然,给予建筑功能与形式自身自由发挥的空间。佛家则追求自由随意、返璞归真的人生之道,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建筑影响颇。
禅宗思想在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影响就颇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可以说是这种设计的真实写照。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就是传承了传统佛家人文思想的精华,讲求远离世俗,追求归隐山林。这种亲近自然、远离世俗的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占有极大的市场,尤其是在当今生活繁杂、忙碌的时代,人们喜爱住在偏远闹市、花草丛生而又自然的建筑中,导致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大肆融汇了这一思想。
在礼制思想控制之外还有一块净土,那是由老庄思想和儒家思想取胜的世外桃源―园林。和传统礼制控制下住宅的中规中矩相比,园林则是体现主人的人文情怀,在这片净土人们远离仕途的纷扰、求学的烦恼,专注于放浪不羁的文人情怀。在这种情怀之下,呈现的布局是感性和自由的,反映到建筑空间形制上便是感性的园林。
2、 2在建筑形式中的运用
现代建筑设计形式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外在形式、建筑细部和传统符号三个方面呈现的。
中国传统的外在形式是由屋顶、墙身和基础组成的一种理性的对称式构图。中国传统建筑中,对于屋顶的设计是整个设计的重点,这一点与西方古典建筑不同,他们更注重的是立面的构图。屋顶形式是中国古建造型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挑出的屋檐、优美的檐口曲线、反曲的屋面、起翘的屋角以及多样化的屋顶形式,使得中国的古建具有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在中国古建筑中以形式著称的宫殿、土楼、民居、古塔等,通过对其造型的简化提炼、抽象变异,成为了现代建筑外在形式的创作源泉。
2、 3在建筑材料中的运用
传统材料是对历史记忆的延续,是对文人情怀最直接的表达。在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传统建筑材料有:青砖、青瓦、竹木材和石材。建筑师通过对传统材料二次肌理的挖掘和传统材料的组合,结合现代技术,将传统材料用于现代的建筑中。在现代建筑运用传统建筑材料,是对传统文化最直接的表达,是对他们历史价值的直接体现。特别是旧砖旧瓦,它们身上到处是人们生活的影子,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而这种气息和生命正是现代建筑所缺乏的。
2、 4在建筑色彩中的运用
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色彩文化,受“礼制观念”控制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中,“红”、“黄”是它们的主色调,鲜艳的颜色是为了彰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以老庄和儒家思想取胜的江南私宅、苏州园林以及徽派建筑等中,这类建筑的色彩往往比较素雅、纯净,以低调的“黑”、“白”、“灰”为主,偶尔也会出现高纯度的原木色、土色。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审美观,反映到各个民族的建筑色彩中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在云南白族建筑大多以白蓝相间为主,在,藏族同胞则以红白为建筑的主色调。
建筑色彩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是建筑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建筑中,我们应该重视以色彩为手段来进行对传统文化的表达,为现代建筑打下深深的文化烙印。
3、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新
3.1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概念。在一系列的建筑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中高层及其高层住宅,日益朝着洋化的方向开展。有很多城市受到了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其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比如一些沿海的经济发达城市,这些城市很多的建筑项目都实现了木土文化及其外来文化的结合,保证了建筑项目木身内涵的突出,实现了木土建筑文化的优化
在当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及其现代建筑文化的冲突需要得到解决,从而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结合。这就需要进行中国传统建设文化的科学化研究,避免其传统式、零散性。真正实现建筑设计的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把我国的民族形式及其民族风格与时代潮流相结合。这需要进行其运作前景的分析。根据当代住宅楼市的设计需求,可以得知各种洋气建筑登陆我国。比如各种欧洲风范的建筑,各种美式的建筑等,对当下的楼市造成极大的冲击
3.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要坚持创新,也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前辈建筑大师经验进行合理的取舍,同时在设计的形式、技巧、语言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创造出新的内容,以适应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建筑设计不仅停留在对前辈建筑大师的继承和借鉴上面,而且不断地要超越他们,不断地开拓创新,从而不断地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与建筑特色。
3. 3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学技术特征明显,科学直接参与到艺术当中,建筑的技术进步,升了建筑的艺术性。无论从哪个层面出发,建筑师在设计时技术性都是比艺术性要优先考虑的。艺术为了创造美,技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艺术需要思考、需要想象力和情感投入,技术需要经验、知识与技巧。技术是创造的基础,如果没有技术,一切都是空谈,如果没有艺术,那造出来的就是只是一件物品c所以只有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艺术品。贝幸铭认为:“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因此,在设计中要努力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
结束语
科技是时展的动力,新材料、新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传承和发展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一股推动现代建筑设计水平提升,促进将现代建筑事业进一步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与潜力。
参考文献
[1] 白艺佳,传统在时代建筑精神传承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05)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deology in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method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建筑设计文化气息短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住模式国际化已成潮流,世界各国以户为单元的普通住宅楼已无本质上的差异,仅是建造标准因经济状况而不同。又由于大部分住宅建设项目给出的设计条件大同小异,尤其是量大面广的多层和小高层住宅,有些设计者不作深入的项目研究,不去挖掘项目的特点,而是盲目地照抄照搬相似的工程设计,导致住宅千楼一面,缺乏个性和本土特点,失去了地域性的标志,失去了几千年来形成的地方建筑风格,也淡化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这其中西风盛行,尤其是中高层和高层住宅似乎非洋不可,甚至连名称都洋了起来,这在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较深的城市尚有情可原,但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璀璨的历史名城却难以让人接受。还应该指出的是,一些项目的盲目抄袭不仅失去了应有的特色,也背离了建筑项目应有的内涵,更无建筑文化可言。
由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因而提出了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的课题。梁思成先生等老一辈建筑家将中国建筑史引向了系统的科学研究,但这个课题还不曾解决。经历了 30 年代的“中国固有形式”、50 年代的“民族形式”和后来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等建筑文化的探索,其前景仍旧不明朗。而近来,住宅楼市强劲的欧陆风更是虎虎吹来,一时间,美式洋房、北欧风情、法式设计纷纷登场,大有席卷整个楼市之势。这使得复兴传统建筑文化的道路更加漫长而艰巨。建筑是属于社会的,属于人民大众的。 因而,要建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需要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开发商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合作。 梁思成先生曾对建筑系毕业生说过:“非得社会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有了认识,建筑不会得到最高的发达。……如社会破除(对建筑的)误解,然后才能有真正的建设,然后才能发挥你们的创造力。 ”
2.传统民宅建筑中的伦理文化
建筑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成为文化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尤其是伦理文化的演变历程。没有哪个国家的建筑在功能认识和处理上能够具有像中国传统建筑那样强烈的伦理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建筑从来都不只是单纯为了居住、使用,而是秩序、权力、礼仪、道德的体现。
2.1 以“礼”为核心的伦理秩序
古代宗法制度下,封建礼教伦理的教化功能实质上超过了建筑的实用价值,传统庭院式住宅严格的格局布置实为社会礼仪、等级秩序等礼制文化的深刻体现。
2.2 天人合一的伦理观念“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富康安逸。”无论在晋中,还是在皖南,传统村落大多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成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格局。这些讲究对于村民的实际生活未必会起到多少实际的作用,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山环水绕、藏风聚气则是天地保佑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就在于建筑物要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思想。
2.3 美轮美奂的伦理意境
中国传统的伦理与美学思想强调“形神兼备”、“气韵神动”,以“意境”作为各种艺术作品(包括民宅建筑作品)追求的目标。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构思,尤其注重将建筑的客观功能与人的审美心理相融合,借助建筑的形式畅神达意,抒怀。我国传统民居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意味深长的情境给人以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独特印象。 她的魅力,既表现在个体外部形象的构造形式、也表现在变幻万千的整体组合气势,以及生动绚丽的色彩、装饰和细部构件的巧妙精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韵味的美学风格。
3.传统文化在当前住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虽然将传统建筑文化与当前规模化生产的住宅相结合的理论还不充裕,但通过透析蕴含在传统民宅中的伦理功能,加之大量的创作实践,我们还是可以探索出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可供参考。
3.1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伦理观
像古村落这种山水田园般的人聚空间和生活场景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的景观层次和生存品质,在今天,这仍然是都市人的理想王国。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观念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纳,并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住宅设计中,要体现可持续发展主题,就必须推行可持续传承的文化主题,绿色建筑、绿色文化、绿色思想等都是我们应积极思考的新课题。住宅不仅是生活中的购物大件,更是人类文化主题中极其重要的创造地及承载区,只有在挖掘先人文化瑰宝的同时,融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主题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当前及未来住宅发展的新趋势。
3.2 以“礼”还“理”的伦理秩序
如果说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伦理秩序是封建礼制的产物,是古代民居建筑布局设置的宗法体现,那么,在今天,传统的“礼”应顺应时代要求,剔除不合理的家族伦理观念,取而代之的应是以人文本、合理有序的“理”性秩序,变“礼”为“理”。 在住宅建筑的格局、平面空间中,这个“理”字主要体现为――尺度要适当合理,功能分区要清晰合理,交通路线要便捷合理。
3.2.1 尺度适当合理
住宅是居住休养生息的安乐窝,其尺度应小而宜人,富有人性化和亲和感,不宜尺度过大,尺度过大形成的大面积、大空间不仅加大各项开支,造成个人经济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失去了家庭应有的温馨感。普通标准的家庭住房面积在 120 平方米左右,如设计合理就已很舒适了。住宅的进深与开间应根据住房面积的大小测算出最佳合理值:进深太大,内部空间采光通风条件差,进深太小出房率低,结构浪费,不宜保温隔热,室内空间也不好划分:开间以大为好,可灵活布置各功能空间,大的程度要符合结构上经济性的要求,开间过小室内空间窄长使用不便。各功能房间的面积分配要均衡合理:各功能空间除确保最低使用面积之外,还应使房间平面的长宽比例合理、房间形状方正,以方便使用。 层高则应根据户均住宅面积和套内最大功能空间面积来确定。
3.2.2 功能分区清晰合理
公共活动区、私密休息区、辅助区要分区清楚、位置得当,避免使用中的交叉干扰、视线干扰、噪音干扰、气味污染。要争取卧室、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的“四明”,保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保证住宅的卫生质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住宅功能空间将进一步细化。比如,随着家庭办公的出现,要求住宅中增加相应的工作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专用的家务室已成必须;随着社会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家庭中设置阳光室供老年人休闲已成时尚;如此等等。
3.2.3 交通路线便捷合理
合理地安排各功能空间的位置,可缩短户内的交通路线,减少交通所占的套内面积。 交通路线的长短还与住宅的进深与开间的尺度比例有直接关系,当比例得当时交通路线最短。
3.3 富有地域特色的伦理风格
中国传统民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我们应从民居建筑中继承经过长期检验后留存下来的宝贵设计遗产,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营造应用现代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工艺、满足人民群众现代生活方式、体现传统建筑风貌的现代风格建筑。
此外,为适应发展需求丰富住宅空间,在建筑结构上的跃层、错层、共享空间的采用,在空间划分上的生活阳台、化妆区、清洗区等专用空间的设置,在建筑构造上的凸窗、外飘窗、落地窗、透天窗、转角窗等多变化的作法也将被大量采用并创新,从而使本土住宅更具个性化。
4.结束语
民宅作为传统建筑的重要形式,凝聚着厚重的传统伦理文化。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民宅建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等伦理思想,结合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传统建筑文化缺失的问题,提出如何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传承传统伦理文化,进而体现传统建筑的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介华.孔子与中国建筑文化 [J] . 华中建筑 ,1992(4):1-5,15.
关键词:室内设计;中式设计;色彩
一、科学的继承传统色彩
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色彩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确保使用的传统色彩符合人的需求,同时也有一定形式美,这样才能发挥传统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首先,应该发挥色彩的性格特点,比如红色是令人兴奋的颜色,但是大面积使用红色会带来疲劳,所以需要慎用。比如S色在古代宫殿属于高贵的象征,但是大面积使用黄色也会产生不稳定感,所以黄色可以在一些娱乐场所使用,或者与其他颜色进行搭配运用于家居装饰中。
其次,应该注重色彩的搭配。比如我国儒家主张文质彬彬,所以色彩搭配应该和谐,传统色彩使用时应该把握度,发挥其积极性,可以缩小色彩面积的对比,适当使用黑白等无彩色作为过渡色。
最后,应该加强色彩的重构,比如可以打破传统色彩搭配中的面积、位置和比例等,创作全新的色彩形象,使室内色彩传达更为传统的意境。
二、色彩与光并融
色彩的感觉依赖于光,光在现代中式室内设计时很受观众,也是能够营造意境美的重要原因,所以室内设计应该借鉴我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光文化,营造更为丰富审美想象空间的整体意象。本文认为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在传承我国传统色彩时最为重要的就是继承传统色彩历史的文脉,注重意境的表达,而有效利用光作用则为传承传统色彩中式意境提供了重要途径。有效运用色彩和光的融合,能够为室内营造古典的人文气息,打造喜气洋洋的氛围。另外,室内设计在营造光环境时还可以借助于自然光和人工照明技术,采用虚实、动静、隐现等光原理,强化室内色彩的序列层次,提升室内环境方向感,形成最佳的视觉效果。光和色彩的融合决定了室内的基本色调,光源在色彩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在借鉴传统色彩时需要满足室内光线的基本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追求情感因素、空间氛围灯需求,只有合理运用光和色的巧妙关系,才能创造最为适宜的空间氛围。恒大地产室内设计在进行色彩和光交融方面很好体现了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大多建筑将室内灯光与中式符号相结合,以动态调和的方式营造不同的空间感觉,给人带来舒适的氛围。
三、色彩的流行性
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在传承我国传统色彩文化方面必须保持与时代同步,与国际设计同步,这样才能确保室内设计既有传统色彩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时尚风格,吸引全球设计师的关注。因此本文认为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应该追求“现代”、体现“中国风”,适应当代年轻人的求变心理,借鉴传统色彩的经典部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万达集团的游乐园室内设计不仅借鉴国际最为领先的科学技术,同时吸收传统文化的青花瓷、敦煌色等,将现代色彩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了室内设计的艺术效果。
四、色彩与材质共存
色彩传达依赖于介质传达,反映在室内设计方面就是表面颜料物质,任何色彩在传达过程中都会受到材料材质的影响,不同材质会给人不同的触觉,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比如表面光滑的材质会给人以流畅的美感,而表面粗糙的材质则会带来一种古朴的印象,不同材质融入相同的色彩也会因为光线吸收、反射程度等原因产生细微的差别,这也就是中式室内色彩设计在借鉴传统色彩文化时可以采用的重要方法。
五、传统色彩的延续与变异
我国传统色彩比较鲜艳,如果改变搭配中不和谐的明度和纯度,运用于现代中式室内设计方面可以延续传统色彩文化。我国传统建筑很少大面积使用鲜艳色彩,并以清淡色调为主,比如江南建筑以粉墙为主,并以黑灰色瓦顶来搭配,装饰多以淡褐色和木纹色为主,形成素净的色彩。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在延续传统色彩方面还应该注重变异,将传统色彩文化与现代人审美相结合,注重经典色彩的搭配,有效调节空间,营造最有效、最便捷的室内设计方法。
六、色彩与空间相融合
空间渲染借助于色彩,具体色彩需要根据室内空间的具体需求,空间和色彩不可分离,所以室内设计应该将色彩和空间进行有机融合。本文认为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应该考虑空间的功能性,不同功能设计不同色彩,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提供便捷服务,营造和谐的氛围。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能够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还具有光线调节、活动配合等功能。我国传统色彩具有独特魅力,室内空间和色彩融合方面可以借鉴我国传统色彩含蓄、儒雅之美,进行人文意义空间与色彩的融合,探索传统色彩文化的精神内涵,找到更多的室内色彩人文脉络,从而设计更有吸引力的现代中式室内设计。
七、结语
色彩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在一定时期引导着整个民族的审美观,也给整个民族室内用色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传统室内色彩文化在意识形态、技术等因素制约下,形成独特的色彩文化。色彩文化对目前我国中式室内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需要我们寻求传统色彩文化的现代演绎方式,继承和发展传统色彩文化,从而指导现代中式室内设计,本文从色彩流行性、色彩和材质共存、传统色彩延续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江文杰.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对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3(12):67.
[2]陆丹.继承与创新―推动传统室内设计的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0.
[3]于泉城.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式风格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3.
摘要:书籍作为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结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书籍装帧设计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换着角色,从单纯的“传道受业解惑”到现代需求复杂的“内外兼修”,甚至发展到强调视觉审美需要的范畴,其间有着太多的转变。随着物质条件需求的增强,人们渐渐的疏远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现代的书籍装帧既要有中国个性,又要能够满足当代国人的心理需求。如何从传统文化入手,为读者指明一条心灵回归之路。
关键词:书籍装帧; 传统文化;传承
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通过读者眼观、手触、味觉、心会,领略书籍精华神韵的同时,得到畅快的精神享受,这正是书籍装帧设计整体性原则的根本宗旨。对于当代的书籍设计来讲,我们不仅要尊重传统文化,重视历史传承,更应具有中国化的符号特征。中国当代本土情结思潮在视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巧妙的运用传统文化的元素作为设计语言,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贯穿其中,也使得这种本土情结跃然纸上。
1 文字
中国文字经历了象形符号、甲骨、金、篆、隶、楷、印刷字体等演变形式,使汉字多元化的面貌拥有了众多的审美功能,也给当代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发挥创意和无限变化的机会。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字只能起到传达作用,通过多种设计手段的运用,使书籍产生出丰富的表情。而中国的书法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世界民族艺术殿堂的瑰宝,它简单的要素、复杂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的线条,给书法艺术带来了无穷的吸引力。
象形化的汉字和图形化的书写效果合二为一,使得书法艺术效果在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书籍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文字的传承者,书籍装帧设计不仅在封面扉页乃至插图的图形设计中利用书法艺术的形式来达到特定的审美效果,还能运用汉字的力量,在正文内容上发挥作用。例如图一《朱熹大书千字文》碑帖作品中为了表现著名书法家朱熹粗犷、豪放、瑰丽、洒脱的书法风格,特意将函套设计成仿宋代雕版印刷的形式,以皮带相连,如意木扣锁合,上面雕刻一千个反向的文字,以寻求一种古朴、大气的外部形态。内册封面以三种不同颜色的纸印刷中国传统书法笔画:点、撇、捺作为上中、下三册不同的区分符号,形式上既统一又各富变化,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精神融于其中,以达到外部造型和内部精神的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
还有一位叫吕胜中的大学老师,汇集了有关汉字的图象资料,出版了一本叫做《意匠文学》(图二)的书,将民间文字的图象符号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汉字的想象力、象形性终于从沉睡中被唤醒。这本书的书籍装帧设计也在中国传统文字上下尽了工夫,不仅将传统文字与传统图案相结合,在装帧形式上也特别考究的运用了线装的复古题材,将文字的魅力衬托得一览无余。
2 图像
在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中,图象是辅助传达文字内容的设计要素。它的首要宗旨是对文字内容作出清晰的视觉说明,从形式上对书籍起到装饰和美化作用,再则是从意境方面对作品作出内在意义的解读、发现和挖掘。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对图象表达的形式美的追求是非常重视的,对于民间艺术的特色归纳,民艺专家张道一教授指出:“传统民艺有四项特质――俗、野、粗、简。‘俗’不是庸俗,而是能体现大众的心声;‘野’并非狂野不驯,而是情感的自然抒发;‘粗’不指鄙陋,而是摆脱了矫揉造作的虚饰;‘简’并非简单,而是直接和简练。”1这四个字道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历久弥新的精神特质,正是这种发展的特性让民间艺术形式与中国现代书籍艺术有了更多的结合点,使书籍装帧设计在图形图象的运用上借鉴传统艺术形式。例如作品《寓言十家》(图三)封面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的形象,图形本身对称简练,形式趣味性强,视觉反差强烈,这样活泼生动的封面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全国第六届书展中全子设计的金奖作品《小红人的故事》(图四)也具有同样大胆抽象的图象特征,该设计记述了作者近年来在民间采风、考察的深切感受以及作者创作剪纸小红人的故事。整个设计从函套至书蕊、从纸质到装订样式、从字体的选择至版式排列,以及封面上的剪纸小红人,无不浸染着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图象特点。同时,通过纸张所体现的自然之美与其剪纸的肌理、触感以及传统线装的工艺传达出书籍美感,创造阅读氛围带来的感染力。设计者熟练运用中国本土设计元素,与书中展现的乡土文化浑然一体,让读者越读越觉出其中纯朴的、浓郁的个性特色。
中国传统绘画(简称“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用笔、墨、颜料构成的二维空间同样也体现着本民族的智慧
和国人对世界的思考和认识。国画在造型上追求“以形写神”、“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处,在意境上讲究“师法自然”“气韵生动”的境界,要求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这种在图象方面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段影响到了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很多设计师从寻求自然的风格入手,不仅在封面、正文、扉页、插图、版式上都追求浑然天成、空灵飘逸的图象艺术效果,在印刷和纸张材质的选择上也力求达到朴素、典雅、虚静的审美理想。
3 色彩
色彩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中重要的视觉元素。不同民族各有其独特的风俗和审美习惯,对色彩的感受、理解以及意义的表达也不尽相同。在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有一些视觉符号感相当强烈的色彩元素,他们来自我国的民间美术之中。中国传统艺术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创造的智慧,它遍布生活的各个领域,较之传统绘画更加色彩丰富、形容艳丽,显示着勃勃的生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美术的门类众多,例如《绘图金莲传》(图五)这部作品,它展现的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主题,穿越时空的阻隔,展示那个年代妇女的民俗民风。设计由女性服饰纹样、裤腿套、罗裙、绑带、裹脚布、三寸金莲鞋等原始材料作为基本元素,随着书函的开启,一幕幕有趣的故事娓娓道来。设计者准确的把握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服饰文化色彩的优势,给读者带来了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强化了书籍本身要传达的内容。
中国传统艺术在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中并不是以本身的艺术面貌出现,而是成为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法,作为书籍装帧设计语言的形式存在。这些传统文化艺术的体现丰富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文化内涵,唤起了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参考文献
[1] 柳林.赵全宜.明兰.书籍装帧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藤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292,308,465
[4]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3,250-251.
[5](日)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杉浦康平与亚洲同人的对话[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6]邱陵.书籍装帧艺术史[M].重庆出版社,1990.
[7]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8]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