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8篇

时间:2023-08-04 09:18: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库存管理优化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

篇1

关键词:联合库存管理;共同配送;库存

共同配送是一种配送经营企业间为实现整体的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相互提供便利的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在供应商管理库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供应商与用户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方法。两者结合将具有显著效果和优化作用。

一、联合库存管理下共同配送的库存优化

将联合库存管理的理论运用在共同配送的库存优化上,使得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各节点共同制定库存计划,提高了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的协调性,消除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从而优化共同配送库存结构、减少库存持有成本。

(一)优化库存结构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优化库存结构是库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同配送环境中,库存在一点或者几点集结,库存积压更为严重,更需要用联合库存管理的理论对库存结构进行优化。实施联合库存管理能将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各个组织实体的库存进行统一计划、管理和调度,降低了库存持有成本以及实现运输和采购中的成本节约。并且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规避供应风险。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以提高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库存周转率为依据优化库存结构。周转率是影响库存持有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联合库存管理将整个共同配送体系中高额物资进行控制并且及时降价处理已近有效期的物资,还有削减滞销库存物资等措施来保证库存周转率的提高。第二,以定期盘点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库存为依据优化库存结构。建立联合库存数据库,根据历史发放数据,共同制定各库存物资的库存定额、安全库存、最高库存。同时根据所掌握的市场需求情况,预测需求数量,以月或季度为单位进行循环盘点,及时发现库存水平和短缺品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减少库存持有成本

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弊端,产生的“牛鞭效应”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了库存持有成本。并且共同配送并不能根本上减少库存持有成本。而联合库存管理则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一体化管理思想。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各方的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能够有效地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从而减少库存持有成本,提高了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稳定性。主要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阐述:第一,通过加深共同配送体系中战略伙伴关系来减少库存持有成本。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是以共同配送中的各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基础展开的,联合库存管理要想顺利有效运行,对于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因此,联合库存管理的有效实施既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加深了共同配送体系中的战略伙伴关系,又保证了整个共同配送体系风险共担,从而有效地消除了过多的库存,减少了库存持有成本。第二,通过加强共同配送体系中准时采购来减少库存持有成本。联合库存管理可以实现整个共同配送体系中从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让三方都能够实现准时采购。准时采购不仅可以减少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库存水平,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持有成本。

二、联合库存管理下共同配送的配送优化

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链上各企业都设立自己的库存,随着核心企业的分厂数目的增加,会使物资的运输距离、配送距离和在途车辆数目的增加,其运输成本、配送成本也会大大增加。而联合库存管理在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可使整个共同配送体系库存层次简化和运输路线、配送路线得到优化,提高配送服务水平、配送效率。

(一)提高配送服务水平

在整个共同配送过程中,配送服务直接与客户联系,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配送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顾客的满意度。通过联合库存管理对共同配送进行优化,可以更有效的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促进顾客满意度的提升,从而增加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竞争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通过扩大整个共同配送范围来提高配送服务水平。近些年,共同配送的服务区域范围变得更加模糊,区域之间的交叉运输以及各区的忙闲不均情况频繁发生。造成服务水平不高、大量的物流资源浪费。联合库存管理可以通过扩大共同配送范围来优化配送。通过联合库存管理,可以对多个区域的库存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实现跨区域的配送,防止缺货,更加及时地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从而提高配送服务水平。第二,通过与信息技术融合来提高配送服务水平。共同配送下的配送不仅仅是送货,而是要最终成为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服务商,协助上下游企业与顾客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基于联合库存管理的理论,可以有效地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这先进的管理理念的融合,转变配送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供应配送内外部资源,提高配送服务水平。

(二)提高配送效率

通过对联合库存管理下共同配送的配送优化进行调研,可以进一步细化各个环节的工作措施,科学合理地调配资源,最大限度减少送货环节,最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的目的。主要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第一,通过制定共同配送计划来提高配送效率。运用联合库存管理理论的制定合理计划而不是完全按顾客要求那样进行共同配送,是提高配送效率的一大进展。计划有效地促进了共同配送更为合理化,可充分进一步提高车辆空载率,降低配送费用,提高配送效率。第二,通过采用多点补货来提高配送效率。共同配送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基于分区策略的共同配送模式,强制构建“一对多”的分割共同配送体系,且配送路径设计是建立在出发时一次装载货物和闭环运输基础上的,没有考虑沿途多点补货和开放式运输的配送方式。而联合库存管理可以采用沿途多点多仓库补货策略,加强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有效提高共同配送的配送效率,因为货车无须长距离返回始发共同配送出发点补充货物,而是选择就近联合库存点直接补充货物继续下一阶段物流共同配送。

三、总结

我国物流市场的潜力巨大,共同配送必将成为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而基于联合库存管理的共同配送优化必将受到人们的认同,成为推广共同配送的有力基础。在当今有利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已初步具备的情况下,基于联合库存管理的共同配送优化必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罗建峰.关于共同配送的思考[J].2001(3):23-26.

[2] 张建鲁.共同配送――中小物流企业新起点[J].经济师,2004

(2):120-123.

[3] 杨冬.合作博弈下的共同配送利益分配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6):45-46.

[4] 琚春华,高春园,鲍福光,蒋长兵.基于多种方法的共同配送

成本分配模型研究[J].2011(3):33-35.

[5] 罗娟娟.共同配送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应用的研究[D].福州:

篇2

为了加强成品油的库存管理工作,就要建立完善的库存模型。这一模型的基本架构包括成品油费用、成品油需求、成品油补充和最主要的部分。对于成品油库存管理,其主要的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RQ策略。加大对成品油库存量的检查力度,当库存量达到订货水平(R)时,就需要马上发出订单,每次订单的量为Q(不变量)。一般情况下,当成品油需求量较大,缺货成本较高时,这一策略最适用。

②RS策略。在检查成品油库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库存量低于订货水平就开始订货,那么,订货的数量需要达到最大的库存量(S)。

③TS策略。要定期检查成品油库存量,并且定期订货,以便实现库存量最大。

④TRS策略。这一策略主要适用于有固定的定期检查时间、订货数量多和最大库存量的情况。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库存量低于订货点,就要立即订货,如果没有低于订货点,就不需要下订单。鉴于此,需要根据成品油库存情况选择合适的库存管理策略。当处于成品油需求量大、缺货费用高的情况下,成品油的需求量还有一定的波动性,这时,采取RQ策略最合适。

2优化措施针

对我国成品油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基于成品油供应链的供应情况,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库存管理优化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引进信息化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在成品油库存管理中加入信息技术,以不断提升库存管理的效率,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建立健全的成品油库存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对成品油库存的全方位监测,以保证当库存量达到订货点时,能够及时发现,系统能够自动将这一信息通知给相关工作人员。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库存管理中,能够实时掌握物流信息,以便及时补充库存。

②全面监控成品油,及时了解成品油的库存量,以确保能够及时将产品运输给客户。

③加强对成品油库存的自动化控制,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管理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库存管理中的人力和财力,进而节约成本。

2.2加强对油库的优化

加强对油库的优化,不断完善油库性能,提升油库的功能,具体表现为:

①优化油库能够提高成品油周转的效率,从而及时控制成品油库存管理中的不稳定因素。同时,要合理调整油库中成品油的结构,以满足各区域对各类油品的需求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降低库存,节约库存的管理成本,提升油库周转率。

②要逐步实现对油库库存的动态监控,制订一个最为合理的库存量,为油库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在具体的油库优化过程中,要妥善保管成品油,加大对油库资产的盘点力度,及时记录油库补充、订货等数据,并加强对相关问题的验收,保证油库资产是透明的。

③在油库优化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油库区分出来,并对其进行重点优化。重点油库是指供应区域广、库存量大的油库。在区分了重点油库后,需要明确规定其具体的油库量。在油库优化的过程中,有一个库存量计算公式,即:K=p×t+g+ss.(1)式(1)中:K为合理库存量;p为平均需求量;g为保罐库存量;t为订货提前期;ss为安全库存。

2.3不断完善缺货补救措施

在完善缺货补救措施时要注意:

①要划分成品油的重点供应区域,同时,不断完善现场地理勘察工作,并在勘察过程中确定最佳的油库位置,以保证成品油的日常供应能够满足区域需求;

②将一些销售成品油经济效益较高的区域划分为重点供应区域。只有做好以上两部分工作,就能够完善油库的补救措施,降低成品油缺货的概率,以保证成品油的供应。

3总结

篇3

1.管道运输企业出现库存的原因

当管道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在日常的运行中,管道是输送油气的载体,为了确保油气能正常输送,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就必须对管道进行相关的维护、维修工作。因此,管道运输企业就需要持有相关的维修器材、材料等资源。除此之外,在长距离的管道输送地区中,天然气管道往往需要穿过复杂的地形,天然气的输送受地质灾害等影响较大,这就要求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备有相关的抢险物资。

2.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量超过企业设备投资总量的百分之十,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每年都会有一些库存物资报废,造成大量资料浪费和资金损失。而且,目前我国的管道运输企业也没有真正合理的物资存储结构,我国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库存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道运输企业领导阶层库存管理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的管道运输企业领导阶层库存管理意识薄弱,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管理上,对企业的库存物资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

(2)库存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管道运输企业库存的结构并不合理,企业的库存物资处于一种粗放状态,既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也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

(3)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渐向信息化发展。但是我国的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库存物资的相关信息,缺乏有效的统计和共享。

(4)缺乏规范的库房管理。

管道企业的库房规模与设备设置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库房内部的货架等排放混乱,没有专业人员对库房进行管理,责任关系不明。

二、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原则和措施

1.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原则

我国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想要优化库存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守库存管理的四大原则,分别是:

(1)对库房储备的规模进行有效的控制,优化库存结构。

(2)加快相关物资的周转,从而减少物资的占用,规范库存管理,确保库存物资可以安全、及时地供应。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确保相关部门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库房的物资存储和使用信息。

(4)确定责任主体,让提取物资和审核物资的部门和人员,负担起相关物资的责任,确保责任可以落到实处。

2.优化管道运输企业库存管理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库存管理制度

《孟子》曰,“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企业想要实现有序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因此,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想要优化库存管理,就必须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库存管理制度,让库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具体说来,管道运输企业可以制定类似《采购管理办法》和《供应商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条例,并严格实施条例的内容,根据设置的要求,建立一套规范的标准化流程,对企业的库存管理内容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2)加强物资储备管理

管道运输企业要优化库存管理,就必须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管理力度,谨慎选择企业的库房。在各个管理处一定要设置地区性的库房,来存储日常需要用到的物资,再设置相关的备品存储仓库,存放抢险物资。在管道线路长的地区,可以跟具有较好存储条件的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支付一定的资金让该企业代为存储。

(3)聘用专人对库房进行看管,落实库房责任

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因此,必须要有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对库房进行看管。看管人员必须了解企业运作的流程以及相关设备的作用和性能,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成本意识、财务基础知识,能对相关物资的重要性进行很好的把握。当前我国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库存管理的责任没有落到实处,一旦出现问题,就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为了优化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管道运输企业必须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提高职工的库存管理意识,促进岗位责任心的提升,从而让相关的岗位责任落到实处。

(4)利用ABC分类法进行库存物资的管理

ABC分类法是根据实物在技术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对实物进行分类排队,按照重要性进行区别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物资一般具有较多的品种规格,价格差异较大,存留时间的长短也不相同。因此,管道运输企业可以根据ABC分类法对库存物资进行管理,注重设备停机对企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周转速度较慢、比较贵重、较难采购的物资设为重点管理物资,也就是A类物资,对这部分物资进行重点控制。对于B类物资,也就是重要性较低、经常需要使用,而且可以大量采购的物资,可以根据一般的经营情况适当多订一些;对于这类物资,还要注意灵活周转,避免库存积压。而类似钢丝绳等品种多,价格较低的C类物资,则可以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一次订货。

(5)建立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也可以借用信息技术,对库存管理进行优化。要建立管道运输企业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就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化采购,利用电子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库存管理工作进行统计分析。例如:进货管理、出货管理、统计报表等。通过建立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管道运输企业对库存管理的有效控制,并可以实现企业各部门对库存管理信息的共享。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中小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现状;解决措施

库存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企业根据外界对产品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以及控制企业的库存管理。库存管理主要包括原材料和产品两大部分,原材料的管理是保证生产持续正常的进行的有力支撑,而产品的管理则是销售的保证,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源泉。由此可见库存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说应该更加重视库存管理,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1]

一、 中小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库存从简单意义上来讲就是企业储存的各项资源的总和,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以及其他的都属于库存的范围。这些资源是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能够有效的维持企业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库存管理的重要工作就是进行库存的控制,花费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利润。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小制造企业应该重视库存管理,充分发挥库存管理在企业的重大作用。在一般的中小制造企业中,流动资产占据了企业总资产的大部分,而库存则是流动资产的主要部分,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获取更好的收益。库存数量过多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率,而将库存尽快的销售出去也是企业获取利润的直接来源,因此库存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以及其他各项财务指标。

企业的库存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企业的物流,库存也是连接物流与其他各个环节的桥梁。在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等环节之间需要运用不同的运输方式,企业的储存情况是沟通这些环节的重要依据。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最大目的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的库存影响着物流活动的进行。

二、 中小制造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落后和错误的库存管理观念

我国的很多中小制造企业都不够重视库存管理工作,很多管理者的库存管理观念不仅落后,在很多方面也是错误的。很多管理者甚至认为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固定资产,而没有更多的从财务或者其他角度来认识库存管理工作。管理者的这种管理理念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中小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

2、 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方法不得当

很多企业在原材料和产成品等资源的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大多企业认为材料入库就是库存管理工作完成了,但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损耗和损坏,在进行盘点的时候数据和实际数量不符,在管理上的不清不楚严重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的没有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而在另一方面,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人员管理上没有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一旦出现问题难以找出主要负责人,没有一定的奖励制度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管理技术水平较低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些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相对而言传统工业的发展有些滞后。对于我国的一些中小制造企业来说,面临着发展道路上更大的挑战,这些企业的各项技术都比较落后,特别是在管理方面。在库存管理上,很多企业仍旧还是人工管理,导致信息采集的不及时和生产销售等环节上的错误,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 中小制造企业有效进行库存管理的有效措施

1、引进先进的技术,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机制

中小自造企业的最大特点是规模小、发展资金相对不足,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建立符合需求的库存管理机制。企业可以选择引进先进的库存管理软件,例如用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将库存管理与企业各个环节有效的联系起来,同时在库存管理系统内部之间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管理工作,而且能够及时的传递企业的各项信息,这是解决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3]

2、 对存货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控制

存货是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有力支撑,因此加强对存货的分析和控制是加强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环节。定期的对存货进行调查,根据具体的储存情况制定恰当的生产和销售方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可以对存货进行合理的分类,存货的ABC分类控制法现在已经广泛运用在企业的库存管理中,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按照不同的比重进行合理的分类,分清主次实施有效的管理。

3、 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库存管理意识

为了全面的加强中小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工作,首先管理者必须重视库存管理工作,意识到库存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其次作为库存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高库存管理意识,企业应该对工作人员定期的进行专业性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要实行明确的分工,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积极性,全面的完善库存管理工作。

四、 结论

近些年我国的中小制造企业在发展上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从源头抓起逐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库存管理一直是中小制造企业不够重视的问题,但是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针对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实施有效的措施,提高库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扫平一定的障碍。(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宏盛成美工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袁建群;基于ERP中库存管理功能设计研究[J];北方经贸;2010,5(07):55-56

篇5

供应链库存管理是指在供应链的环境当中的库存管理,为了减少库存的成本以及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敏锐力,采取的点、线、面的全面性库存管理方法。对于库存连管理来说,其中主要特点就是其管理的目标必须严格服从整个供应链的目标。其管理的主要手段即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尽量减少不同阶段库存量,以此来减少库存管理所需的成本,避免资源不必要的闲置或是浪费,从而达到降低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目的。与传统库存管理不同的是供应链库存管理是一种供应链的平衡机制,通过管理来减弱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整个供应链机制达到平衡状态,正常运转。现代管理思想理论的发展与成熟衍生了供应链管理,以下是其的主要特点:

1.可利用资源外延。旧式的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旨在充分利用本企业内部的资源,当引入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之后,企业可使用的资料就自然扩大,不在拘泥于企业内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都能共管理者驱使,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全面的考虑各个节点上面资源分配问题,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2.企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供应链管理是以企业客户为核心,将客户满意、客户成功以及客户的服务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并融会贯通了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因为企业客户主动的去了解全程的供应链,使得各成员之间伙伴关系更加紧密,成员之间逐渐转变成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这种管理的形成使得供应链的各成员形成一种合作模式,深入市场,从而共同致力于总体库存的减少。因此,库存管理早已不是保证成员正常生产的方法,而是使供应链产生平衡的关系。

二、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几种模式

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企业的各部门的库存管理都是各自相对独立的,物流渠道的每个部分都是各自为政的,它们之间有各自不同的库存系统,并且相对闭塞,供应链中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是在交易层次的基础上面以订单的形式行进流通的静态的库存管理方式。

2.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立足于协调之上的库存管理模式,它比较侧重于供应链每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的关系,使得个部门之间同步化程度加深。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讲求的就是供应链每个部分全部加入制定库存计划的行列,这样以来就可以让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确保供应链两两之间的实际库存与预测库存之间是基本一样的,从而减少供需不平衡的现象。相邻之间的供求多少都是供需双方相互协调的结果,因此,库存管理不再是如前所说的各自为政,而是有了相互联系,成了供需之间的协作核心。

3.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一种决策型的模式,具体说来是一种处于战略贸易伙伴的合作性手段,将库存管理的系统加以集中,让供应链系统更加同步的运行。这种模式的库存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上面的部门可以对下面的部门的库存策略、订货方案予以同意的安排和规划,以双方获得最低成本为前提,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然后批发商进行库存的决策,并且相互监督,不断地完善推进供应链库存管理理论、实践不断成熟的进程。

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是是一种协作、同步式的管理模式,它是在上述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加以优化的一种升级型的模式,减少了前两者供应链不集中的缺点,减少了分销商的存量,增加供销商的货量。运用专业的技术,检测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将一起管理的业务和信息共享平衡分销商和供销商之间的关系,并且增加了实际库存和预测库存之间的一致性,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库存以及同样让客户满意的目的。这种模式的优点就是对于供应链出现异常时,能够迅速的察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它是从整体出发,规划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相应的方案,将库存管理视作中心,发散式的经营其他方面,所以说,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伙伴之间更好的合作,能够定向,定量,消除供应链中的一些约束等等。

三、供应链库存管理运行机制设计

供应链库存管理讲求的是各个企业的长效合作,所以需要有一种明确的规章来约束、平衡各个企业,以达到让其长期有效的合作下去的目的,因此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机制。

1.建立供需计划协调管理机制。它涵盖了各企业一起合作的目标、库存优化规划、协作方式、合理的利益分配以及风险分担等机制,确保信息能都在供应链的各部分及时的传达。

2.建立供应链库存运行机制。它包括制定供应链过程中的各种规则,如合同规则,库存信息共享规则,应收、应付账款结算还有与供应链库存管理相关联的各种物流过程制定的规章制度等等,全面的确保各个企业能够相互有效、和平的、顺利的经营。

篇6

[关键词] 供应链物流库存管理

库存资产在各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率极为可观,因此进行适时而恰当的库存管理成为增加盈利最好的方法之一,成为左右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之一。现代社会已步入了网络经济时代,物流方式也由原来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向新型物流管理体制――供应链管理方式过渡。库存管理作为物流供应链中举足轻重的一环,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要求,新的库存管理理念正在兴起。

一、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从单个企业来讲,库存管理要协调和整合各部门的活动来实现效益目标,而供应链中库存管理则在不同企业间相互协调,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要复杂得多,因此在供应链范围进行库存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库存水平,特别是供应链库存量放大现象(牛鞭效应),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维持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顾客的满足度。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单一企业库存管理的方法显然难以适应。目前在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虽然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有赖于各个供应链的节点绩效,但各个部门都是独立的单元,都有各自独立的目标,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的,有的则可能导致冲突。

2.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没有实现网络化,当供应商需要用户的需求信息时,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或不准确的信息。生产过时的产品造成过高的库存也就不足为怪了。

3.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不恰当和不及时的交货状态。对用户的服务的理解与定义各不相同,导致用户服务水平的差异,许多企业采用订货满足率来衡量用户服务水平,但用户满足率不等于用户满意率。另外当顾客下订单时,他们总想确定什么时候能交货,在等待交货过程中,还可能对订单交货状态进行修改,特别当交货被延迟后,许多企业由于信息传递系统的问题,没有及时把推迟的订单交货的修改数据提供给用户,其结果当然是造成用户不满。

4.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许多公司对所有物品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没有反映不同物品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中,多数是面向单一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来自企业内部,其库存控制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所以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

5.缺乏协调性。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为了应付不确定性,都有一定的安全库存,这是企业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企业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库存,从而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在企业内部一般有各种激励机制以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但是当涉及到企业之间,困难就大得多,并且信任风险的存在更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不稳固的原因。

6.产品的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库存。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出现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供应链库存的复杂性却常常被忽视,结果所有节省下来的成本都被供应链上的分销与库存成本抵消了,同样在引进新产品时,如果不注意供应链的规划,也会由于运输时间过长,库存成本高等原因而无法获得。

二、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采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不可能解决如需求较大导致的库存增加,信息传递不畅等新的库存问题,所以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必须作相应的改变。从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策略上来讲,目前从国内外实践经验及理论成果看,有了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和策略,包括(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等。

1.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系统。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对双方来说都是以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地监督和修正,以产生连续的改进。该管理系统突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以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运作。精心设计与开发的VMI系统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而且用户还可获得高水平的服务,改善资金流与供应共享需求变化的信息和获得更高的用户信任度。

2.联合库存策略。与VMI库存管理系统管理模式不同,联合库存管理不是把用户的库存决策权交给供应商,由供应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而是一种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各节点企业的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3.多级库存优化策略。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联邦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它可以对供应链局部优化控制,而要进行供应链的全局性优化与控制则须采用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方法,因为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是对供应链资源的全局性优化。多级库存控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非中心化分布式策略,在各个库存独立采取各自的库存策略,在管理上比较简单,但并不能保证整体上的供应链最优化,因此非中心化策略需要更多的信息共享,以保证产生最优结果,另一种是中心化策略,即所有库存点的控制参数是同时决定的,考虑了各个库存点的相互关系,通过协调可以获得库存的优化。

篇7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资采购;库存管理;优化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飞速增长和经济体制的深入变革,使得国家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业,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是随着国家人口红利的衰减,以及中等收入的陷阱风险开始积累,加上国际上经济格局的一系列调整使得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但是在2015年之后,我国市场经济的指标联动性之间出现了背离,经济开始持续下行、CPI持续的低位运行(1),群众的收入有一定增加但企业利润出现下降的趋势,消费上升而企业投资却下降,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开始愈加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之出现。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旨在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是生产要素实现最优的配置,通过提高企业的产品高质量华,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

一、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企业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企业的物资积压的占比虽然并不算大,但是部分企业的占库达到75%以上(2),这说明企业的到货与实际应用并不同步,物资的需求计划不明确。导致企业的设备在库存积压,在进行物资的选购时没有实行规范,备件之间的互换性与通用性较差,导致备品占用仓库时间较长。而企业在经营之前的不合理规划,使得采购出现一定的不合理,从而形成了物资的积压。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对货品的到货时间和使用时间没有考虑周全,造成物资积压情况严重。

二、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加强企业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的措施

(一)管控采购质量

企业物资的采购工作是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关键的部分,它为企业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粮草”,采购的物资质量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产品质量,关系着企业的整体运行效果。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旨在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是生产要素实现最优的配置,通过提高企业的产品高质量华,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企业的物资采购需要落实质量为首的原则,将保证供求并降低成本为重要主线,强化企业物资采购的服务性原则,加强对企业内部物资的整体质量,有效的避免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经营的风险性。在企业的日常采购工作中应当加强采购的各个环节,将责任划分到个人,提高采购人员的责任认识。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当严格的审核订货计划单,在源头上把握物资的完善性,完善企业内部的物资监测以及收货和验货的相关制度与标准,确保受到的物资符合企业的使用标准。严格审查供应商的资格,加强对供应商产品的跟踪与考察,从源头上做到规避物资的采购风险,为企业的运营和生产保驾护航。

(二)推行供应商库存管理

企业在进行库存管理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大力的推行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是减少资金占用的一个有效途径(3)。在企业和供应商达成共识前提下,签订有效的订货协议,要求供应商根据企业用户的需求来提供灵活的物资供应,有供应商来管理物资。扩大供应商的物流圈范围,依照框架的机构进行采购,开展一种由供应商进行商品寄售的业务。这种供货协议,能够将企业和供应商紧密的联系起来,根据企业运营状态及时有效的进行更正订货情况,可以低成本、高速度的为客户提供库存管理的服务。

(三)优化库存结构

加强企业的需求计划管理工作,定期以对接、问访、会议等形式进行部门需求计划数量的提报(4),对各部门没有按时收取物资的情况作出物资积压的提前预警,对于库存时间较长的单位物资,督促其提交相关未领用证明和后续的处理,并加强后期跟踪监管。同时,鼓励使用单位对物资进行充分的利用,以优化库存的结构,定期的对库存中公布价格清单,将物资提供给设备、技术或工程等多个部门,尽量的将库存积压物品充分利用起来,做到企业库存结构的优化。

三、结束语

在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环境下,做好企业的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成为必然。通过加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推行企业产品的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的安装、规范化的采购,在源头上降低企业的积压物质,成为企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物资采购特征分类及其库存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8(06):17-18.

[2]杜凌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6,21(19):80-81.

[3]李娟,刘慧云.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资采购及库存管理的着力点[J].经济师,2016,11(03):240-241.

篇8

库存管理是实现价值链增值的重要环节。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企业站在自身角度,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侧重于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成本。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库存量的高低不仅会对自身成本产生影响,而且会制约整条供应链的性能。适当的库存量既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又不至于影响正常的产品生产和客户服务。建立与市场不确定性需求相对应的库存,是企业管理者改善和优化供应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特点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的目标服从于整条供应链的目标,通过对整条供应链上的库存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将各阶段库存控制在最小限度,从而削减库存管理成本,减少资源闲置与浪费,使供应链上的整体库存降至最低。与传统库存管理相比,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不再是作为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是作为一种供应链的平衡机制。通过供应链管理,消除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实现供应链的总体平衡。供应链管理理论是对现代管理思想的一种发展,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管理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供应链流程为基础,物流、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工作流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管理。

其二,资源范围扩大。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管理者只需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导入,企业资源管理的范围扩大,要求管理者将整条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资源全部纳入考虑范围,使供应链上的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其三,企业间关系伙伴化。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将客户服务、客户满意与客户成功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并贯穿于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由于企业主动关注整条供应链的管理,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间的伙伴关系得到加强,企业间由原先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双赢”关系。供应链的形成使供应链上各企业间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致力于供应链总体库存的降低。因此,库存管理不再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措施,而是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机制。

二、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不是简单的需求预测与补给,而是要通过库存管理,改善客户服务,提高收益水平。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采用商业建模技术对企业的库存策略、提前期和运输变化的准确度进行评价;测算存货经济订货量时,考虑对供应链企业的影响;充分了解库存状态,确定适当的服务水平。目前,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信息、供应链运作、供应链的战略与规划三方面。这些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未形成供应链管理要求的整体观念。许多供应链管理系统没有针对全局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各节点企业各行其道,导致供应的整体效率低下。

(二)信息传递系统效率地下。供应链库存管理强调协作和信息共享,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要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必须实时准确传递分布在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信息。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传递系统尚未建立,供应商了解到的客户需求信息常常是延迟的或不准确的信息,使短期生产计划实施困难。因此,应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有效传递供应链库存管理信息,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

(三)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供应链库存的形成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于生产运作需要建立的一般库存,另一类则是为防范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建立的保险库存。企业在制定计划时,无法顾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波动,供应商的意外变故导致的缺货,企业内突发事件引起的生产中断等,都会对库存产生影响。不确定因素是企业建立保险库存的主要原因。研究和追踪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是供应链库存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转贴于

(四)缺乏合作与协调性。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各成员企业的协调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但企业间如果缺乏相互信任,就会增加企业间协调与合作的困难。企业间缺乏相互信任,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关系不稳固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在各成员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与建立企业内部针对各部门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比,建立企业间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困难要大得多。

(五)产品设计未考虑供应链库存的影响。现代制造技术使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毛利率较高。但是,供应链库存的复杂性常常被忽略,使产品生产过程中节省下来的成本都被供应链上的分销与库存成本给抵消。因此,在供应链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库存的影响。

三、解决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的途径

首先,必须树立供应链整体观念。要在保证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条件下,实现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的库存管理合作,需要对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供应链企业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价值追求等。要在信息充分共享的条件下,通过协调各企业的效益指标和评价方法,使供应链各成员企业达成共识,从大局出发,树立“共赢”的经营理念,自觉协调相互需求,进而建立一套供应链库存管理体系,使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所有参与者在绩效评价内容和方法上取得一致,充分共享库存管理信息。

其次,要精简供应链结构。供应链结构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有着重要影响。供应链过长、各节点之间关系过于复杂,是造成信息在供应链传递不畅、供应链库存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优化供应链结构,是保证供应链各节点信息传递协调顺利的关键,是搞好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础。因此,应尽量使供应链结构朝扁平控化方向发展,精简供应链的节点数,简化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的关系。

再次,将供应链上各环节有效集成。集成供应链上各环节,就是在共同目标基础上,将各环节组成一个“虚拟组织”,通过使组织内成员信息共享、资金和物质相互调剂,优化组织目标和整体绩效。通过将供应链上各环节集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复杂性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效率的影响,使供应链库存管理数据能够实时、快速地传递到各个节点,从而大大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的响应,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整体绩效。

四、供应链库存管理运行机制

供应链库存管理强调各节点企业的长期合作,需要一种明确的制度安排来强化各节点企业合作的持久性,以抑制各节点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诺思曾经证明:当交易成本为正时,制度是重要的。建立合理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机制,是保持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健康的重要方法。供应链库存管理机制的建立应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着手:

第一层次,建立供需计划协调管理机制。包括建立共同合作目标、库存优化计划和协调控制方法、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利益的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风险分担机制,以保证信息在供应链上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