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血压治疗策略8篇

时间:2023-08-03 09:19: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血压治疗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血压治疗策略

篇1

注重“时间治疗”, 提高降压效果

近年来,有学者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时间节律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有些高血压患者在凌晨的血压下降现象消失,甚至高于白天的血压,表现为“非勺型”(血压下降比值<10%,但≥0%)或“反勺型”(血压下降比值<0%)【编者注:可参阅本刊2010年9月上旬刊《你的血压是“勺型”吗》】。高血压患者中非勺型血压约占17%~40%,而这类患者的器官损害程度更加严重。

因此,调控夜间血压水平及血压模式已成为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时间治疗”,就是有目的地择时服用降压药,使人体内的药物浓度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同步,以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降压的时间选择

如何将“时间治疗学”应用于降血压治疗过程中?

24小时血压监测

高血压患者开展择时降压治疗,首先需要明确血压的节律类型。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初发性高血压以及血压变化波动大的患者。目前医院通常采用的是无创伤的袖带式动态血压记录仪。它通常白天每隔15分钟测量1次,夜间每隔30分钟测量1次,然后将全天24小时的血压控制情况输回计算机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在医院佩带好输入个人信息的记录仪即可继续平时的日常活动,通常24小时后返回医院然后将采集的血压信息交由计算机分析处理即可。

袖带式动态血压记录仪的主要缺点是袖带频繁地充气和放气,晚间影响患者休息。此外,肢体活动可能干扰测量结果。

根据类型选择服药时间

篇2

关键词:脑血管病;高血压;治疗;策略;预防

高血压病患者患上脑血管疾病几率非常高,是正常人的3~4倍。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当中指出,高血压疾病是引发脑卒中和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1]。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与体内血压的升高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临床研究显示,若患者的收缩压每升高1.33kpa,即10mmHg时,患者患上脑卒中的几率就会上升45%~47%,从而大大增加了患病的危险;若患者的舒张压每增加5mmHg,即0.665kpa,患上脑卒中的几率则会上升46%左右。总的来说,若患者的收缩压从115mmHg开始上升,每升高20mmHg左右,患者患上脑卒中的危险性则会增加1倍。也就是说,在正常血压范围内,患上脑卒中的几率是随着血压的升高而上升的。此外,大部分个体,其血压是有节律进行变化的,其中清晨起床后血压会有明显的波动,在深夜时分,血压的水平值却较低。而相应的是,一些急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疾病患者,其发病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的高峰期在清晨时分,与血压升降的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使用血压检测仪进行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分析,做好预防工作。

1 抗高血压治疗对预防脑血管病的意义

有效控制高血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不断降压,让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得到保护,因此,治疗高血压实际上是治疗患者的心、脑血管以及肾靶器官。抗高血压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压,并预防脑卒中,其疗效比较明显。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当中指出[2]:当患者的血压水平≤140/90mmHg,即血压水平为正常值时,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200000例测试中,测试的数据显示,抗高血压治疗能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即≤140/90mmHg,并大大降低了脑卒中的危险性。其中男性可以降低35%左右,女性则可以降低40%。

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的实践当中,常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别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ABBs(钙通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都可以作为降压使用。然而,同一类别不同的药物,其治疗效果也明显不同。此外,患者由于其体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药物产生的治疗效果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也较大。医生必须要针对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2 血管紧张素的抑制对治疗心脑血管的影响

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着人体内正常心血管系统发育、系统电解质、液体平衡,并对患者血压调节、心血管系统结构的重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血压疾病中,心血管系统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处于激活状态,血管紧张素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逐步分解成AngⅡ(血管紧张素Ⅱ),然后通过AT1发挥氧化应激、肾脏钠重吸收、交感神经激活等作用。AT2受体介导的功能可能与AT1受体介导功能导向相反,并起到调节组织、扩张机体血管等作用。因此,要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活性,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而实现。

根据临床的研究证明,ARBS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减少患者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患者脑微血管的增值,对脑部损伤有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3 ARBS防治脑血管疾病的依据

3.1 ARBS的一级防治作用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患者的血压降低幅度越大,其脑卒中危险性就越小,抗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都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治疗风险。因此,在脑血管病的预防中,进行抗高血压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不同的降血压药物,对靶器官有着不同的作用,在治疗期间必须多加注意。

3.2 ARBS的二级防护作用 上文已经表明,高血压无论在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方面,其数值的增高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经过调查显示,亚洲人比西方人更容易患上脑血管疾病。临床的研究中发现,在抗高血压治疗中添加缬沙坦,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主要原因在于缬沙坦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以及心绞痛发病率的降低。

4 CCBS和ARBS联合使用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有学者研究抗高血压治疗药物,并得出CCBs具有延缓颈动脉病变,且比ARBS更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强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我国医学界也对CCBS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发现其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极具优势,将CCBS和ARBS进行联合使用,不仅能够有效抗动脉粥样硬化,还能有效预防脑卒中。两者的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素之一,要预防脑血管疾病,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小幅度的血压增高有可能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反,对患者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小幅度的降血压也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的风险.因此,抗高血压治疗是最重要的。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必须要根据患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经过临床研究表明,单独使用ARBS,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脑血管;单独使用CCBS能有效防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将两种药物结合使用,能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保护患者脑血管方面入手,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篇3

老年高血压治疗应个体化、多元化、优化、简化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多元化、优化、简化和安全性。为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更应提倡家庭自测血压,对特殊个体应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动态血压监测。

多元化就是要早期干预、综合治理 所谓多元化就是要早期干预、综合治理,干预各种危险因素,联合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宜缓和,一般在2~3个月内使血压达标。目标血压值为<140/90 mm Hg或150/90 mm Hg,对某些患者可以更低些。欧美的卒中指南推荐:对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患者应降压并长期监测血压,血压平均降低10/5 mm Hg即明显获益,但如怀疑患者属血液动力学性卒中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就不应降压过低。

联合用药是优化高血压治疗模式的重要策略 降压治疗过程中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存在“J”形曲线,尤其是舒张压。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压不应<60 mm Hg。联合治疗是优化高血压治疗模式的重要策略,2级以上高血压或超过目标值20/10 mm Hg者应采用联合治疗方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利尿剂、ACEI和钙拮抗剂(CCB)、ARB和CCB的组合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首选方案,且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但也要区别对待。临床上决定起始用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取决于患者的基础血压水平和临床症状,更取决于患者对血压的快速下降的个体耐受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起始单药治疗可能更安全。

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尤为重要 ≥65岁人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6~64岁人群的2倍。药物代谢动力学、效应动力学的改变都与年龄有关,肝、肾功能通常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同时频繁使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增加药物间相互作用。因此,老年人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对高龄、瘦弱老人,应遵循“小量开始,逐渐加量”的治疗原则,并加强监测,在开始治疗的时候,应每1~2周随访1次。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

常用的5类抗高血压药有利尿剂、CCB、ACEI、ARB与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适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应该能缓和、平稳、24小时有效降压,安全,不良反应少,服用简便,依从性高。低剂量利尿剂和长效CCB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

利尿剂老年高血压患者盐敏感性高,容量负荷增加,更适宜用利尿剂治疗。利尿剂对糖、尿酸、血钾等代谢的不良影响与品种、剂量、疗程以及患者的基线状态密切相关。长期使用吲达帕胺普通片(2.5 mg/日)可导致血肌酐、尿酸显著升高,血钾显著降低。临床使用吲达帕胺(2.5 mg/日)和氢氯噻嗪(>25 mg/日)应加强监测,低剂量、或与保钾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合用可减少低钾血症和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噻嗪类利尿剂多用低剂量与ACEI或ARB合用,肾小球滤过率(GFR)<30 ml/(分・1.73 m2)则选襻利尿剂。

CCB二氢吡啶类CCB的长效制剂更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其减少卒中的作用优于其他抗高血压药。CCB可用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外周动脉病和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不宜用于治疗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少数长效CCB制剂服药初期会出现头痛、面红、心悸等不良反应,持续时间<24小时,不能很好地控制晨峰血压。CCB的常见相关不良反应是水肿,多见于踝部,与ACEI或ARB合用可预防。

ACEI ACEI是治疗合并心衰、糖尿病、冠心病、微蛋白尿高血压的首选药。主要不良反应是咳嗽。在应用ACEI尤其用卡托普利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象、血清钾和肾功能。

ARB作用缓和,不良反应比ACEI少,尤其是咳嗽少见,比较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目前主要用于不适应ACEI者和合并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尽管许多临床试验强调某个ARB的优势,但其抗高血压作用差别不大,氯沙坦是惟一能轻度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抗高血压药。

β受体阻滞剂不推荐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药,仅在合并心衰、快速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特殊情况下使用。比索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作用可持续24小时,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的半衰期仅8小时,2次/日口服不能达到24小时平稳降压的目的。

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性低血压,一般不作为老年高血压的首选用药。但对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高血压患者却有“一箭双雕”的疗效。剂量宜小,且需防范性低血压。

由于ARB对心肌梗死的预防作用不如ACEI,因此如果ACEI能够耐受,则其仍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首选。当前没有一种降压药可以推荐用于预防糖尿病。

老年高血压几种特殊情况的药物选择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ISH占老年高血压的60%~80%。CCB和低剂量利尿剂治疗ISH有一定优势。有研究证明,硝酸酯类药降收缩压的幅度明显大于舒张压的降幅,但头痛的不良反应多见且极易产生耐药性,其远期疗效不可靠。卡维地洛兼有α受体和β受体双重阻滞作用,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对舒张压影响小,剂量10~25 mg,2次/日服用,多数患者均可耐受。

顽固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中有20%~30%为顽固性高血压,老年患者更多见。首先要寻找顽固的原因采取针对性对策:①高龄、血压基线水平高、肥胖、高盐饮食、慢性肾病、糖尿病、左心室肥厚会增加顽固性高血压的风险;②继发于慢性肾病、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③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有83%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可大大提高高血压的达标率;④药物依从性不良和治疗方案不当;⑤药物,尤其是非甾类抗炎药的影响。

篇4

【关键词】

脑出血;保守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清除术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不断呈现上升趋势,其致死、致残率均非常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截止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常见的有内科保守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1]。三种术式各有优缺点。本文回顾性分析河南驻马店中心医院收治的4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资料,目的在于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中的450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入选标准:经CT检查头部确诊为脑出血且出血量为30~60 ml;有高血压发病史。排除标准:患动静脉畸形,回访无法联系上及脑干出血者。按照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分成保守治疗组(采用内科保守方法治疗),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法治疗),微创组(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方法治疗)三组,每组各150例。①微创组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在41~80岁,平均年龄(39±68)岁。49例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39例在丘脑,62例在脑叶。②开颅组150例,男84例,女66例。年龄在40~78岁,平均年龄(40±69)岁。其中61例出血部位在脑叶,丘脑患者共38例,基底节患者共51例。③保守治疗组150例,男81例,女69例,年龄在43~76岁,平均年龄(38±67)岁。53例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在丘脑与脑叶部位者各51例。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因而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①微创治疗组。通过 CT片对穿刺点与穿刺针长度进行准确定位,再应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电钻驱动作用下钻进颅骨,拔掉钻头,然后放入圆钝头针芯,推置血肿腔。拔除针芯后有暗红血液流出,把帽盖拧紧并和侧管连接妥当,同时应用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部分。再次检查帽盖是否拧紧,确认拧紧后置入针型粉碎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最后关闭引流管。术后每天给予1~2次引流及液化冲洗。2~7 d再次CT复查,完全确认血肿病灶基本清除干净后,去除穿刺针。②开颅手术治疗组。首先全身麻醉并插管完毕后,然后通过内镜下小骨窗清除血肿。③保守方法治疗组。常规方法对症治疗,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及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等。

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按照[2]中《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规定标准,将病残程度共分为0~7级。0级:基本痊愈。1~3级:显著改善。4级:改善。5级:没有改善。6级:恶化。7级:上述指标无任何变化或死亡。治疗效果分4级:1级为优: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或基本上痊愈。2级为良: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3级为无效:无任何变化甚至病情加重。4级:死亡。

1.4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篇5

国际上多采用百分位法。美国儿童高血压标准根据1999―2000年美国国家健康及营养测试调查(NHANES)的新资料制定,将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数儿童≥3次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95百分位数者定为高血压(用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测量法);收缩压或舒张压≥第90百分位数且

血压测量的方法:建议使用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测量法测量血压,对难以听诊的小婴儿或新生儿或需频繁测量血压的重症监护患儿,可用监护仪等自动测量工具测量。袖带听诊法:袖带宽度应为儿童右上臂长的2/3,气囊能包裹上臂围的80%~100%,根据第六版《诊断学》上Korotkoff法测量。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应从生活习惯着手,有需要时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除上述治疗外应更着重病因治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压及评价治疗效果。高血压应用药物治疗的指征:有症状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合并1型或2型糖尿病、经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持续者。

用药原则:开始治疗时先用一种药物,由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直至血压控制满意;如剂量已达最大用量疗效仍不满意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则考虑增加或更换另一类药物;高血压二期者起始治疗药物可能需1种以上,注意药物之间作用的互补性。

在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监测靶器官损害和监测血压同样重要,还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坚持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成人,高血压不及时治疗所导致的后果已广为人知,但儿童长期患高血压而不治疗的后果却鲜为人知。引用美国2004年对儿童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建议中的治疗原则作为参考(见表)。

篇6

【关键词】 哮喘/治疗; 布地奈德混悬液; 甲基强的松龙; 雾化吸入; 糖皮质激素; 儿童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细胞及其细胞成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目前吸入药物治疗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取得显著效果,避免了病情加重,降低了住院率。但对于某些中、重症哮喘,临床医生常因担心其疗效,对吸入药物治疗有所顾忌,而选择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本试验用以验证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能否替代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中、重症哮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7/200907大连市友谊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中、重症哮喘患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5.1~12.8岁,平均7.1岁;病程1~5.4年,平均3.4年;中症36例,重症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3~14.7岁,平均6.7岁;病程0.8~8.1年,平均3.9年;中症28例,重症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哮喘防治常规中儿童哮喘及中、重度哮喘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确诊为哮喘急性发作期且符合中、重度哮喘诊断标准;(2)治疗前4周内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茶碱类药物。

1.4 排除标准 (1)并发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的极重度患儿;(2)并发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哮喘持续状态的患儿。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均记录临床评分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等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阿斯利康公司,批号:306877,306933)1.0 mg和5%硫酸沙丁胺醇溶液(万托林,葛兰素公司,批号:C390575)0.5 mL雾化吸入,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法玛西亚普强公司,批号:R10209)1 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和5%硫酸沙丁胺醇溶液0.5 mL雾化吸入,每日2次。

1.6 观察指标 治疗后24 h分别记录临床评分和肺功能FEV1。

1.7 疗效判定标准 自拟儿童哮喘临床评分标准,见表1。表1 儿童哮喘的临床评分表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24 h,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肺功能FEV1比较(±s)注:与治疗前比较,at=2.478,2.512,3.251,2.913,P<0.001。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两组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后,尽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途径不同,但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缓解,FEV1也均明显提高,病情得以控制缓解。硫酸沙丁胺醇通过激动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明确指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最佳方法是吸入疗法。局部吸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炎症痉挛的病变气道,直接发挥其抗炎、解痉、平喘的作用。从解剖生理角度来分析,呼吸系统具有开放性、吸收性、表面作用受体丰富的特点,最适合吸入疗法的治疗。临床上,吸入疗法虽已广泛应用,但对急性中、重症哮喘,以往常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合并给氧、支气管扩张剂来治疗,疗效也得到肯定。然而,长期即使短期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儿童的生长发育,对患儿的皮质醇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而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可避免这一不利因素对哮喘患儿的影响。短期研究、长期研究和上市后监测的大量数据表明,布地奈德对哮喘患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全身性不良事件和局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都很低[2]。研究还表明,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气道抗炎强度是氢化可的松的600倍,是泼尼松的150倍。说明布地奈德混悬液以较小剂量即可达到疗效,降低了糖皮质激素的副反应。

布地奈德混悬液是吸入型不含卤素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水溶性高(149 mg/L),雾化吸入后,药物沉积在气道黏膜,穿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使膜受体激活,激活的类固醇受体复合物二聚体能进入细胞核中使靶基因上糖皮质激素应答抗炎机制加强。类固醇受体复合物与转录因子间直接相互作用也是形成抗炎作用的关键机制[3]。在雾化器的压缩泵作用下,布地奈德混悬液的雾化颗粒约为0.5 μm,能以较高浓度到达下气道,更易在作用部位发挥药效,因此起效迅速。并且布地奈德混悬液极少进入血液,故全身毒副反应轻微,即使布地奈德混悬液经全身吸收后,首先通过肝脏的85%~90%被降解,且其代谢生物活性较低,因此全身性毒副反应进一步减低。

总之,本文结果表明,雾化布地奈德混悬液作为中、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一线用药至少与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疗效相当,该结果与郭阳等[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雾化吸入,起效快,疗效好,可避免全身使用激素的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2] 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全球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哮喘患儿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混悬剂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0):1682.

篇7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现状;调查分析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原则有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药治疗对象、血压控制目标值、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1-3]。但目前许多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原则的认知不到位, 导致许多并发症发生, 甚至危及生命[4]。本调查旨在了解贵州长顺县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现状, 为制定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现状的策略、降低并发症提供依据。3 讨论

3. 1资料表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在逐年增加,但高血压控制率并不理想,血压控制不理想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生活方式如饮食含盐量高、饮酒、吸烟、高脂饮食;②拒绝药物治疗、不规律服药、药物降压不理想等有关[5, 6]。血压控制水平与心血管、脑血管、肾脏等危险因素呈正相关。 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脑出血、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 增加患者痛苦, 增加治疗费用, 也增加了家庭及社会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3. 3 本次调查的四项治疗措施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最多患者未采取药物治疗, 与长期坚持高血压药治疗原则有一定差距。造成未采取药物治疗的因素有对疾病不了解, 害怕药物的副作用, 对自己健康不重视。在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仍有16例降压未达标。改善生活方式197例(68.6%)。仍有31.4%患者未改变生活方式。部分患者不了解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 或知道重要性, 但控制不了食欲、对食盐的需求, 或不能坚持。降压未达标99例(34.4%)。增加了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总之, 长顺县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现状不容乐观, 距离高血压治疗原则还有很大差距。加强治疗的依从性, 改变生活方式, 坚持终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原发性高血压//全国高等教材内科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0-176.

[2] 胡大一, 郭艺芳.2009年心脏病学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 30(2):99-101.

[3] 段秀芳, 吴锡桂, 顾东风, 等.中国人群血压分类与高血压患病率研究.高血压杂志, 2002,40(3):271.

[4] 周北凡, 吴锡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

篇8

【摘要】目的:深入社区高血压病患的治疗措施,提高社区高血压实际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71人,将其称为观察组。收集同一时期另一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63例,将其称之为对照组。观察组实行系统专业性的社区高血压治疗措施,对照组则是按照传统医院方式治疗。在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对两组病患的血压升高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措施的高血压治疗措施之后,对两组病患在高血压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在血压变化与转院治疗当中,各个数据P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治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中高血压治疗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根据国家医药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病患人数显不断上升的趋势,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影响百姓健康最主要的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其他危险因素的高度流行更使慢性病的控制面临着严峻挑战。[1]我国社区高血压病发病率高达16.8%,且呈年轻化趋势,并发症多,后遗症重,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困扰和负担,它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论文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社区高血压治疗情况数据,同时个收集同一时期另一社区高血压治疗进行对比,现将有关情况反映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71人,将其称为观察组。其中男性高血压病患850例,女性高血压病患321例。收集同一时期另一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63例,将其称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病患801例,女性病患362例。所有病患都符合高血压治疗标准,两组病患在性别和疾病种类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则是按照传统医院方式治疗,观察组实行系统专业性的社区高血压治疗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按时服药,定期做好血压检查

社区高血压用药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和方法,在具体的用药上不同的病患,根据自身病情应选择性的用药。[2]在目前临床当中一般包括:康力士螺旋藻复合营养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等。但是在实际的用药当中社区医生应该告知病患服药的时间、药量,并告知应按时服药。另外要加强社区高血压的检测措施,要求病患定期的做身体检查。在医院门口设置义诊展台测血压称体重,提倡肥胖年轻人首诊测血压,

1.2.2 合理饮食,适度锻炼

合理的饮食是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在高血压病患生活当中要有一套完善的饮食计划。高血压患者宜常食植物性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各种豆类、豆制品、菠菜、茄子、芝麻、木耳、紫菜等,应还常吃一些具有降血压作用和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如芹菜、白菜、萝卜、胡萝卜、海蜇等。[3]另外高血压病患要禁烟,酒,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血压的稳定。高血压病患要做好各种户外锻炼,可以进行步行、健身跑、太极拳等方式,其中步行可按每分钟70~90步开始,约每小时步行3~4km的速度,持续10分钟。主要适用于无运动习惯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一种适应性锻炼过程。高血压病人选择一天中从事运动锻炼的时间要避免清晨和晚间。

1.2.3 做好随访工作,随时保持治疗

做好随访工作,随时保持治疗是社区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随访医生严格坚持定期随访的原则,对具体情况作了登记分析。使患者的血压基本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4]

1.2.4 注重宣传,加强健康教育

在社区高血压治疗当中应注重宣传,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控制有关知识。为广大居民提供了高血压知识讲座、免费医疗咨询。宣传人员应告诉患者在饮食控制、规律服药、监测血压和体育锻炼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告知病患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教育群众改善饮食结构良好控制体重,增强体质锻炼,提高生活质量,远离高血压。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对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措施的高血压治疗措施之后,对两组病患在高血压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在血压变化与转院治疗当中,各个数据P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慢性疾病,在高血压的治疗措施当中,社区高血压的治疗水平,对我国高血压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因此加强社区高血压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肖功伟. 高血压病患药物治疗体会和赵学军,高俊岭,傅华.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指出,、在社会高血压病患的治疗过程当中,要加强高血压病患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高血压档案,包括采取“健康教育、一对一辅导、专家咨询、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督促指导,结果使其高血压控制率大大提高。[4]

蒋庆,荣英男,熊先军洋. 我国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及应对策略和陈月英. 分析高血压病在社区医院的防治研究当中指出,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高血压病管理服务流程。应加强老专家专门做健康讲座及指导用药,采取体检、B超、心电图和常年查血糖免费等多项措施,调动居民参与高血压病管理的积极性。[5]把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与适宜的高血压治疗方案有机的结合,既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又可减轻居民经济负担。 目标人群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并以此带动其它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的开展。[6]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区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措施,把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内容重点放在合理用药、健康膳食、适量运动等综合防治上,并结合其并发症和经济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提高高血压实际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功伟. 高血压病患药物治疗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1,02:95-96.

[2] 赵学军,高俊岭,傅华.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1:1181-1184.

[3] 蒋庆,荣英男,熊先军,严宵,姚岚,熊巨洋. 我国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及应对策略[J]. 医学与社会,2011,12:45-47.

[4] 陈月英. 分析高血压病在社区医院的防治[J]. 中国卫生产业,2012,28:3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