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8-03 09:19: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音乐教育 大学生素质 重要作用

音乐是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科目,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都有着较大作用。音乐又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一门艺术。所以音乐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时,音乐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视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有助于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校育人的特殊途径。

一、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可以看出他提出乐教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们心胸宽广,心地善良的品德。同时他也指出“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这进一步提到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感化人的内心。

著名钢琴家帕莱夫斯基说:“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震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必然也有音乐。”音乐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心与心的沟通,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情感,音乐又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影响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修养。

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反映了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精神,在今天重新歌唱,依然令人热血沸腾。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这部作品能提示人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同命运做斗争,这种精神现在乃至将来,都会同那铿锵有力的音响一样,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回旋。

音乐教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健康的音乐作品蕴涵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能使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完善,进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促进个性向着完善和优化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音乐教育能使大学生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并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技能。

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即文字、数字和音符”。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音乐艺术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学生演奏或演唱作品时,会努力表现作品意境,从而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应变力和创造力等都会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所以,通过音乐教育,能激发人的灵感、开发潜能,促进智能的发展。

三、音乐教育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音乐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能表达人类复杂的情感和内心活动,具有其它任何表达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列宁非常喜欢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每次听到这首乐曲,他都会热情沸腾,他常说:是音乐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是音乐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所以在音乐实践中,有助于自信心、自制力、毅力、耐心、细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大学生通过聆听或表演,达到情感的体会和抒发,不仅具有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的功效。还有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可进行自我调节,这也就是盛行的音乐疗法。

四、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讲述结构的形式美、旋律和声的和谐美、乐器的声音美、内容的思想美、环境的意境美等,以审美教育为中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例如民歌欣赏,就有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当代大学生就严重存在着忽视民族文化的现象,对我们的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往往在他们耳边环绕的都是流行音乐。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所以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更好地弘扬了民族音乐文化。

总之,音乐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娜.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初探.社会科学论坛,2008.

[2]邓辉.素质教育视域内的音乐育价值的实现问题.大学时代,2006,(6).

[3]章佩君.试论学校音乐教育对德育的渗透作用.育人,2006,(4).

[3]常云昆.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民族音乐.2006,(1).

[4]金玺泽.黄澈.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及其功能.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1,(5).

篇2

一、阅读的作用

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学习英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好英语,道理是一样的。阅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读的多了,日积月累,语感就慢慢地产生了。有了良好的语感,我们才能克服英汉句子中词序的差异,才能讲纯正地道的英语。作为一种隐形的英语能力,语感能使学生跨越语法困难的障碍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解题的时候,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根据,却能选出正确答案就是这个缘故。

2.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抛开词汇来学英语就像用空气建大楼一样不切实际,因而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培养和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如何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又是让许多学生头疼的事情。很多学生是通过背单词书背字典来记单词,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非常枯燥乏味,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心理,而且很容易忘。事实上。除了死记硬背,扩大词汇量还有很多方法,其中阅读是掌握和记忆英语单词的最佳手段。在阅读中记忆单词,就是把单词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巾来学习。结合上下文来认识单词,这样就避免了孤立地记单词,使单词更便于被识记、理解和掌握。不仅词义记得准确、清楚,单词的用法也得以掌握。此外。大量的阅读增加了我们学习单词的机会,对于一个单词.第一次见我们可能不认识.但借助工具书我们能查到它的发音和意思或者根据语境我们能推断出它的大意,第二次第三次见到这个单词时既使记不清楚,我们脑海里也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当这个单词见上十次八次之后,我们对它就像熟悉自己的姓名一样熟悉了。根本不再需要刻意地去记了。

3.阅读能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英语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英语学习水平。在英语学习中,写作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怎样才能用英语写出好文章呢?除了要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即一定词汇、语法基础外.大量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读得多了,见得广了。才能写出精彩的东西。通过大量阅读,广泛地接触英语材料,一方面,我们可以积累大量优美的词句、英语格言、警句、习惯用语、修辞常识等,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在我们的文章中编码输出;另一方面,在揣摩作者意图.把握文章整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模仿作者谋篇布局、文章衔接、遣词造句等建构篇章的技能。此外,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培养英语思维,只有用英语来思考我们的文章才会避免汉语式的英语出现,才能创造出优美地道的英文作品。

4.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西方风俗文化,开阔眼界。语言与文化之问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又影响着语言。美国语言学家Lado曾指出,“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一种文化的背景.就不能很好的学习这门语言。”由此可见,要学好英语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而阅读则是了解西方风俗文化的最住手段。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哲学、宗教、科技等,从而不仅促进了英语的学习,还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增加了阅历,丰富了生活,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1.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扩大词汇量。词汇量小,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还增加阅读理解难度。在英语学习中要善于积累词汇。阅读本身就是学习词汇,扩大词汇量的最佳途径,多阅读,便能多接触生词;多积累,巩固词汇。还可以通过多做教材中的词汇练习来学习,掌握词汇。

篇3

关键词:学生管理 服从管理

事件案例:为了学生能够专心学习,不要总是想着在头发造型上有过多的造型装点和颜色,从而引起攀比的心理,学校规定男生不能烫发、染发,头发长度以刘海不过眉、鬓角不过耳,X后不过耳垂为标准。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时尚个性,不愿意去剪发,经常让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甚至有个别学生为了追求头发个性,宁愿退学。

案例分析:发型问题其实并不仅仅在于头发的长短,还是在于他们是否服从管理。可见,纵然不懂教师的意图,但不找借口地服从,这才是教师所期望的好学生。同样,不找借口地服从并执行,这才是学校所期望的好学生。

何谓服从,服从: 服其事而从君,即:遵从;顺从;服从命令 :屈服于别人的意志或权力;从心理学来讲,服从是主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通过对客体提供的社会信息的概括、判断和推理,为寻求奖赏或免受惩罚而产生的与客体一致的行为或态度。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个体服从有两种,一是在群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二是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社会生活要求每一个体服从基本规范,任何一个群体,不论其规模大小与层次高低,都要求其成员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完成其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实现群体目标并维护团结。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处在服从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服从的人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属机构的价值观念。一个人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对其机构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才会有更透彻的了解。

其实,服从是一种美德,只是许多学生都误解了,对“服从”两字很不服气,以为“服从”了有损其尊严,有损其个性,使其受到束缚,失去了自由。要是学校一要求,他们就服从了,他们的脸该往哪搁?学生多点服从意识其实并非是坏事。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理应有足够的规矩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学生服从这些有益成长的规范,并非就是坏事。张扬个性没有错,服从应该服从的,同样没有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其实多数学生刚入校的都服从老师管理,认真完成学校的要求和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只有个别的学生,不服老师的管理,所以,常违犯学校规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久之,便成了“问题生”。有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批评,会说“俺奶奶说做不完作业就不用做了”,看来,他还是服从奶奶的,这也许是个借口。

但是时间久了以后,学生逐渐不服老师管理了,常与老师顶撞,有的学生抓住对老师不利的一件事或一句话,与老师大吵大闹,并以此在学生中炫耀。有的家长听说孩子的表现后,还洋洋得意“我孩子有个性”。这种现象任其发展下去,学生“张扬了毛病”,学不到知识,不会有好的发展。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管不得,你说一句,他有两句等着你!”

世界上最无私地希望别人超过自己的有两种人,家长和老师,家长希望孩子比自己强,老师希望学生获得最大进步。如果学生在家不服从家长,在学校不服从老师,工作后也不会服从领导,试想,一个不服从领导管理的人,工作能得到认可吗?他的处境和人际关系必定很糟,心情和生活也一定很灰暗。

服从,是一种基本素养。服从会使人降低位置仰视别人,这是一种虚心的状态,是接受知识必须具备的心态。学生向老师学习知识过程,好比一个小容器从大容器里得到水的过程,小容器的位置低于大容器的水面时,水才能顺畅地流入小容器。学生具有服从意识,在家服从家长的管理,在校服从老师的管理,孩子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最大收益。由此可见,服从也是智慧的表现。

服从也是一种荣誉,荣誉感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校,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学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对此我深信不疑。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荣誉感,即使有千万种规章制度或要求,他可能也不会把自己的学习做到很好,他可能会对某些要求不理解,或认为是多余而觉得厌倦、麻烦。成绩可以创造荣誉,荣誉可以让你获得更大的成绩。

服从是一门艺术,善于服从是良好关系的必备条件。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处世技巧,将有助于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创造优良的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使人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优化环境,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能增加物质财富的生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渠道畅通,人与人之间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可能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的幸福。

《明史杂俎》里有这么一则典故:一日早朝,太祖朱元璋忽然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功高盖世的,有言金榜题名的,有言富甲一方的……朱元璋听了均不满意。沉默了一会儿,一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天下守法者最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赞万钢的见解“甚是独到”。

是的,法规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只有畏惧法度、服从法度管理之人才会“不逾矩”,其自由、权利才会得到法度的保护,才会活得潇洒快乐。超越法度必然会受到法纪的惩处。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我们不能抛弃服从讲自由,就像不能让列车脱离轨道飞驰一样,像风筝得有根线牵住才能飞得又高又远。我们也一样,只有在我们身上系上一根“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的线才能让我们得到真正的自由。让我们一起服从制度,服从管理,努力学习,享受人生。

篇4

关键词: 中职生;药理学;学习兴趣;唤醒与培养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主要阐述药物的作 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药物种类多且名字相似难记、内 容零碎且抽象。学生普遍反应内容枯燥 乏味,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品格的力量》“唤醒兴趣”一节中指出:“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 1]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会从中体会到某种需要得到满足而带来的愉快、欣喜、甚至是一种幸福感,这种情感会转化为一种鼓舞的力量,可以充分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笔者结合当前中职生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药理学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对中职生药理学学习兴趣的唤醒与培养:

一、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3]药理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对学习的实际认知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上来。

1 绪言课中,结合案例介绍药物的特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药物具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双重性,使学生认识到药品使用得当可以治病救人,用得不当即可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4]。如安定、钙剂静推过快可致人死亡。其次,药品具有时限性。药物都是一些化学物质,放置一定的时间,受到外界温度、水、光线、氧等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所以每种药品都有规定的有效期,一旦超过有效期,继续使用,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如麻醉乙醚变质后形成了过氧化物、乙醛等杂质,则可导致病人出现吸入性的肺炎或窒息死亡。通过在绪言课中对药物两个特性的介绍,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初步产生学好药理学的愿望,端正学习态度,唤醒学习兴趣。

2 补充相关基础或临床知识

中职卫校药理学教材只涉及药物的相关知识,没有铺垫相关基础学科知识,对药物所治疗的疾病也是一带而过。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薄弱,临床学科又没讲到相关的疾病知识,导致学生对药物知识难以理解。所以笔者在药理学教学中,常补充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中职生的年龄大多是17、18岁,活泼好动,喜欢新奇多变的事物。如果教学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他们生厌,所以教学中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药理学的具体教学内容,笔者常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运用形象化或比拟法教学

药理学的有关章节中,单凭理论讲授或挂图演示比较抽象,且不宜讲透其中的变化原理。例如,在讲解强心苷通过降低心室壁张力,降低心肌耗氧量这一原理时,我常用一气球代表心室,让某一学生吹气球,让学生理解吹气越多气球变大时,气球壁拉得越伸展,壁越薄,这时张力即大。同样的道理,心室内血液越多,张力越大,则耗氧就多。在动态变化中,学生理解了室壁张力的大小与耗氧量之间的关系,更深刻地理解了强心苷的强心机制。

2 穿插典型事例,唤醒学习兴趣

在讲到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时,笔者常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或社会上曾轰动一时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如讲到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时,常让学生回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非常有影响的舞蹈“千手观音”,告诉他们领舞的邰丽华之所以聋哑就是氨基苷类抗生素用量过大所致。教师在生活中,要注意收集有关药物的信息,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典型事例。

参考文献:

[1 ] 赵同森.唤醒灵魂的教育――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解读 [ J ]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8).

[2 ] 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 [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篇5

一、培养健康人格的意义

关于“健康人格”定义: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健康人格状态是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要素和谐统一的结果。即健康的人格的标志是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的方面。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以自我为基础:通过自我的界定、解释、解剖而构建自己的人格。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延伸自我、创造自我是健康人格的四步曲。健康人格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敏锐的思维方式、求实创新、竞争和合作精神、坚强的意志与拼搏精神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等。在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可以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整体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应对各种现实压力:顺应时展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成功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之一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而各个阶段的水平都是最低要求:只要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高度:能否超越呢?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很重要。

三、培养学生公平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安排一些比赛和游戏:这些比赛和游戏都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和规则: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产生的公正精神和情感内化:能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自我评价以及对他人的评价中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原则。在体育课上让学生通过展示所学的各种技术动作:是内在的情感表现。有利于学生养成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性格。例如:篮球分组对抗赛中:学生不惜体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动脑思考如何合法抢到对方手中的球:在体力和智力的较量中不断进步:从而达到体智双休的目的。还有50米短距离冲刺跑项目:当教师发出“跑”口令的时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机智果断。他们必须快速反应:然后迅猛向终点线冲刺。这个过程对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素质;重要性

1 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是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为目的,学校主要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及生活观念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种应试教育体制却一直存在,以及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我国教育并不能够全面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本来应该是快乐度过童年时光,但是因为学校和家长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孩子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补习和作业上,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 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另一问题。现阶段,尽管我国大力在小学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要全面落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现状来说,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说的多而做的少,只是空喊口号,导致小学素质教育并不能及时的落实[1]。例如:教育部多次要求中小学应该减少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有趣高效的学习氛围,将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在素质教育方面,但是,在学校具体执行相关规定的时候,往往还是以学业为重,学生们的负担并没有减少,学校、老师及家长仍然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2 小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未来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大,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他们总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对于未知的问题都会积极的去寻求答案。由此可见,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应该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加强对这个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推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未来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是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创新思维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的走向,决定了他们是否强大。创新思维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逐渐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这个世界并不久,他们的很多潜力都有待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还没有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教育时期,学生们的各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阶段养成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出创新能力。

2.3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所要接触的事物将会更多,会涉及到各个方面,道德是他们主要注意的方面。要知道,道德是评判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因此,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教育阶段,这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教育将影响到孩子们以后正确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道德课程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对学生道德观进行正确引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们进行不断的训练,让正确的道德观念烙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而为后来的道德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4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完善

心理健康作为综合素质体现的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只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小学阶段,这是个关键的学习阶段,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学习, 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学习[3]。教师应该及时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每个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当他们犯错时应该给予纠正,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些对他们心理健康素养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也会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有积极的心态,能够激发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5 对学生智力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必经之路,这是一个人开始集体性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更重要的是高效培养孩子们智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就当今教育而言,小学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们的智力为主,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平时的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自己的智力。因此,小学教育对学生智力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

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们开始学习、了解学习以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们主要是以小孩子为主,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他们的各方面的潜力都有待开发,这是他们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可塑性是这个阶段的重要讨论部分,此时的他们就像海绵一样,等待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汲取,这些对学生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秀芳.核心素养对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分析[J].中华辞赋.2019(03)

篇7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品质;塑造

高校国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国防教育不论是在对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上还是在教育的内容上,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一致性。因而,整合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品质塑造有着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爱国品质

国防军事教育是爱国主义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传输,增强了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大学生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极易被国防这种关乎国家兴衰、人民生死的大事所感染,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集体主义思想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是军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高校所开展的军事教育就是按照军队的基本标准来要求学生,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的集体观念。现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f千宠爱于一身,使许多大学生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再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应有的爱心。通过开展军事训练,让我们的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接触”集体,并最终“融入”集体,以集体为中心,从而增强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总之,所开展的国防军事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是我中华民族优秀品德。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上家庭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贪图享乐,观念上有功利倾向,人际交往中有戒备心态,组织纪律散漫,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军事教育以军人的要求来训练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砺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培养大学生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品质。通过开展军事化管理的集中军事训练,使学生在“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和各项竞赛评比中形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在“一切行动听指挥”中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紧张”中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在“有序”中培养文明礼貌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由于军事实践是一项团体的活动,军事训练体能消耗大,具有对抗性、竞争性和艰苦性。通过组织各种项目的军事比赛、汇操表演、技术考核,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勇敢顽强的精神,同时也是挫折教育的最好课堂。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三、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自信品质

在军事训练之余,用视频、电影等方式方法,运用建国后历次阅兵,向大学生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崭新形象,通过介绍我军自主研发的各种新式武器装备,展示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提高他们对国防的关注度,巩固他们的国防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伟大祖国的自信。

随着“90 后”进入大学,我们必须对其心理及其他方面特点进行研究,增强国防军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家普遍认为“90 后”大学生有“追求独立,抵触外在约束;个性张扬,喜欢新鲜事物;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根据“90 后”大学生特点,国防军事教育应采用与时俱进的内容与方法。在军事理论教育内容安排时将世界热点、太空安全、海洋安全、中国周边安全等问题纳入其中,切实培养大学生战略思维、运用科学理论、统领谋略思想;在军事技能训练中除基本军姿、步伐、军体拳、打靶等内容外,还可以增加抗震、防灾、反恐、防爆等内容,在增强学生面对火灾、地震、洪水、劫持等灾难自救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学生气质,培养团结拼搏、吃苦耐劳、善于竞争、敢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四、有利于锤炼当代大学生自强的品质

将军事理论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融为一体,努力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引导、教育力度。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军事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面对现实、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安全和尊严,真正做到“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和决心。

努力实现国防现代化是符合入伍条件的每位大学生应有的职责和历史使命。在高校军训期间和军训结束后,通过校园网、“国防军事协会网站”、广播、校园电视台、橱窗、展板、海报、标语等多种渠道,采用国防教育理论课、举办报告会、国防法知识普及和知识竞赛等方式方法,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继续不间断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国家政策,让更多具备高学历、高技能、高水平的大学生或毕业生自愿应征入伍,身体力行,投身祖国国防建设事业,增强祖国国防现代化水平。

总之,国防教育是一项特殊内容的教育实践,在大学生品质塑造中发挥着促进推动作用。系统的国防理论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优秀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表达能力重要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对每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人不能理解语文的意义所在,理由是大学的理工科学生都没有了语文课程。其实,语文的意义何止如此,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人就不可能形成逻辑思维,没有正确的逻辑思维,就没有办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好语文阅读,就不会有好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语文对于每一个人小学生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说都非常重要。

1.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语言是文学审美的特殊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书面表达能力则是指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的形成则起步于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而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口语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近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需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多领域、多层次接触越来越频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当代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圣人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当今社会需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的语言智者。社会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强调“说”的重要性,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方法,为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让其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进行锻炼。

2.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对表达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依旧以旧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以应试教育为主,以考试成绩来认定教学的优良,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只要学生在考试中语文成绩好,作文写的好,就是好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口语的表达能力。在学校里,这样的学生很常见,各科成绩很优异,但比较沉默不语,性格内向,不爱与同学交流,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重视口语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各方面更优异。

2.2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我对表达能力不够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课外业余时间中主要以课本的基础知识来进行复习、预习和理解,对阅读表达能力方面的认知是模糊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能力时间很少,课外业余时间学生也不会有意识去学习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和训练才能提高,长期下去,老师的不重视,学生也自我意识不到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就导致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方面欠缺培养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3.1加强学校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视。学校的重视,是不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关键。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各项素质的基础,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大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力度,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并且加大监督力度,保证语文表达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3.2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效果,所以要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语文教师不仅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基础,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积极的引导,能让他们认识到与人沟通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们认识到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对表达能力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表达观点的积极性和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