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8篇

时间:2023-08-03 09:19: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篇1

【关键词】创新课堂 实施策略 探讨

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实施,必须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主动地对教学的程序以及手段、方法进行有效的运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就自主创新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物理问题情境

创造性思维往往表现为直觉思维,即常常只抓住对象本质的主要环节,而忽略那些非本质的次要环节,思维结果往往以“顿悟”形式出现。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创设有一定模糊度、在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以利用原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猜想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大胆猜测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进行力的分解教学时,可通过这样的方式设置疑问:取一个大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提易断还是用两根线易断?学生都肯定地说是一根线易断,但实验演示的结果却大出意料。用一根线可把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相同的两根细线(有意识使两线夹角大些)提砝码时,线却一下子就断了。进而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产生这种有悖常理的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这是实施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的前提。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是学生个体或群体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探索活动的过程,也是主体作用发挥和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一些富有新意的物理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即是学生的创新过程。所以,在物理自主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谈、思、议、练等主动活动所必备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教师“独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根据问题隋境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气体的等容变化规律时,可引导学生借鉴研究等温变化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研究?怎样研究?特别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验中做到气体体积不变?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通过类比来研究陌生的规律,既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又可以给学生以方法论的熏陶。

三、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

自主创新教学需要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必要的民主氛围,学生之间也是竞争多、合作少、其创造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压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一是实行教学民主,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还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在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单纯的旁听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因此既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

四、注意激发学生的多方面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

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都是逻辑思维进发出的创新火花,不少是由具有直觉逻辑思维性质的“心血来潮”激发出来的灵感。它往往是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产生出来的,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要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与互动性,激发生动活泼的互动环境结合起来。在自主创新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实施活动教学,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智力活动多样化:视、听、谈、思、议、练。使教学进程能够顺应学生学习的心理流程,切合学生的发现思路,实现耳、眼、口、手、脑的协调,形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反馈、调控的适时交叉、穿插渗透的“立体式”课堂教学结构,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冀,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此,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做到:(1)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谈、主动说、主动做;(2)教给学生“动”的方法,欲使学生会谈、会议、会操作,只有授之以法,才能促之以动;(3)要善于在学生“动”的过程中灵活点拔、启发、指导,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4)有计划地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创造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解决物理问题的常规思考方法,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现象、寻求不同的思路。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策略

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那么,我们如何在实践中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成性课堂呢?

一、预设学情,为了生成的有效

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他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业水平和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这种差异性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很大的变数,也隐含了更大的生成性。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重视教学设计,备教材的同时,更应该备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前提。

一般来说,学生的认知可以分为行为把握、图象把握和符号把握三个阶段,小学低年级以行为把握为主,可以多安排一些操作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活动,在做中思考和生成。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一、二年级以图象把握为主,教师可重点在实物、图表等教学中设计生成性的问题,初三以上年级的学生以符号把握为主,教师可以在概念、推理、逻辑思维等方面设计问题,促进动态生成。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学情,才能使课堂的生成更加有效。

二、精心策划弹性的教学设计,为生成创设自由的空间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

教学目标既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弹性预设,又要根据学科特点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因人而异,作分层要求,寻找知识的生成点。

教学过程的预设,我们从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面扩大和活动量增加入手,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倡导实施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小明星上课、情景表演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同原有的教师讲授形式进行了有机结合。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了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使他们有机会大胆地表达不同的声音,说出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还能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高见”和“”。

三、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学会倾听,促进动态生成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道出了问题的价值及意义。人们每天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发明家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样是生成性课堂的关键。

1.张扬个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可以先不提很高的要求,仅从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想象开始做起,不要轻易去打击、约束他们。当学生提问成习惯时,教师再不断地启发、点拨、激发学生,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2.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

生成性课堂要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置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师是否善于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条件。

四、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成性教育资源,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生成更加有效

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只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冷场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在错误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1.能对生成资源进行选择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如笔者在讲授完“太阳和太阳系”时,让学生就太阳外部结构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有一个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太阳表面温度比中心温度低,可为什么在太阳的外部结构中,由里向外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的温度却越来越高呢?”尽管这个问题已经超出高中地理的范畴,许多科学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它却是许多同学都感兴趣的问题,一个很有质量的生成性问题。

2.要能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提炼

老师要从众多发言中优选部分发言内容进行简要归纳,以形成共识。对于一些极有价值的创新信息,师生应该再度归纳集合形成深层次、高质量的资源,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也可以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

篇3

关键词:有效课堂 高效学习 实施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有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与保障。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不够均衡,很多学校的教师年龄偏大,这些年纪较大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比较严重,在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过程之中也只流于形式上的表现,对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目标根本没有足够的重视与正确的认识。这些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于年轻的教师而言就显得非常滞后,这些教师在工作中对新课程与学生能力训练缺乏正确的理解。而年轻的教师也存在着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间短,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比较简单,这些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存在很大的障碍。

为了使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得以落实,我们应该针对课堂教学中现存的教学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在工作中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各种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例如,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有效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还要在学习教育理念之时做好笔记,并要求教师每学习教育理念后都要深刻、认真地写出心得体会。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之中,我们要经常向各级骨干教师去学习,学习他们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经验,学习他们对待教育科研工作不懈的工作态度,同时也应该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使我们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轻松驾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是教师课前的备课,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师备课内容是极为多样的,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内容,还要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与判断,并针对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制定出符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要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科教学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才能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针对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明确每一章、第一节课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教师才能在授课前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与融合,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再把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之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与分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教学内容有效落实在本章节的教学活动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向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转变教学思想。先应该转变教与学的主次观念,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是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学,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只能在听中学,在听中记,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好。而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做中学、在不断的尝试中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去体验知识的产生,这种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习活动也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与乐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参与,使课堂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互动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学有所得。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转变教学思想,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生对于教材中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积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际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有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从教的角度不断去唤起学生学的热情,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之中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思想彻底清除,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都能主动去学习,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

篇4

“边学边导、边练边清”的物理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四大环节是:目标揭示、学法指导;学生探究、教师巡导;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边练边清、总结提升. “高效互动课堂”的教学策略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理念.

1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1.1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操作要领:引入教学、明确目标、布置任务.

操作策略:教学引入要直观、简洁、形式多样;学习目标要详细、具体和简明,切合学生实际;布置任务应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前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案例:在教授《自由落体运动》时,老师将“抓尺”游戏引入新课后,及时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会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能通过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探究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建立起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它的方向;

(3)掌握自由落体规律和特点.

展示知识目标之后,教师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要求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自主学习、积极讨论交流,观察“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这一演示实验,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在揭示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内化本节课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1.2学生探究、教师巡导

操作要领:学生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操作策略:学生先独立自学,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进行个别答疑辅导.如有实验演示任务,教师可安排学习小组轮流上台探究;教师巡视时收集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做好精导准备.

教学案例:在学习《交变电流》时,教师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

(1)什么是交流电?什么是直流电?交变电流有什么特点?

(2)小组轮流到讲台进行演示实验,探究交流电的产生过程,观察小电珠的亮度变化情况.实验中线圈转动产生的电流有什么特点?

(3)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线圈中没有电流,什么位置电流最大?此时小电珠的亮度怎样变化?

1.3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操作要领: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点拨、拓展、评价.

操作策略:多给学生展示机会,让他们通过做、观、演等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做好课堂调控,适时对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肯定、补充和纠正;教师点拨精讲要少而精,对共性问题要引导学生再讨论,明辨错因.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课堂掌握的情况,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案例: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一节的展示中,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推ё酆闲越锨浚知识跨度较大,可设计成三个小问题分别让同一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分层展示:

(1)请展示卫星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2)请展示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

(3)请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公式.

学生在回答上面三个基础问题后,要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仍然还有困难,最后让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综合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各层次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分享快乐.

1.4边练边清、总结提升

操作要领:布置课堂作业并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

操作策略:教师精选训练题,分为基础必作题、提高选作题和拓展思考题,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在学生当堂训练时,勤于巡视,及时了解学情并进行辅导;教师可采取“兵带兵”的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也可采取“兵考兵”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训练情况;教师评价各学习小组的学习达标情况,以求达到“堂堂清”和“日日清”.

2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思考

要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操作模式,但要真正用好这种教学模式,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高中物理知识综合性强,计算量大,模型抽象,学生易学难精.如果不将教材知识和课后习题进行有效整合,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学案的编写研讨过程就是一个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其编写质量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编制导学案时发挥备课组的教研功能开展校本教研,将课本知识点加工成可探究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和兴趣点,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和情景生活化.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本策略探索出的四个环节,以问题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自测勾勒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图.这样的互动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理性化的物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2.2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率性的课堂,也必然是低效的课堂.要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打造高效物理课堂,课前的充分准备尤为重要.每天晚自习前,由物理学科代表根据第二天教学内容拟定预习计划,在黑板上向全班公布,学生根据预习计划分组上好晚自习,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内容,找出教材中的重难点,完成部分预测题,同时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以待交流讨论时解决.晚自习最后一节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探究讨论和小组内解答,提出共性问题,待第二天上课解决.

2.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是促进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可以找到适当的激励机制.一个好的评价机制应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作用.

通过建立6人学习小组机制以及6人捆绑考核制度,促进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升.笔者将每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层次等分为A1、A2、B1、B2、C1、C2人选,每组确定一名物理组长(原则由A1担任),将学生们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探究和展示都交由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评价杠杆,对以小组为单位的各项表现及时评价,不断鼓励,让学生的学习时时处于兴奋状态.课后教师根据每个组的课堂综合表现,按比例评价出A、B、C三个等级的学习小组.并对不同等级赋以不同分值,每个同学的课堂表现分值均由组长记录于《学生成长手册》,作为班级、年级组每周、每月进行学习之星评比的依据.

2.4教师的专业提升是实现教学高效的核心要素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精心指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在课前认真钻研,课堂上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对教师的要求明显提高了.教师要能熟练驾驭新课程课堂,必须不断充电,加强业务学习.备课时要精心编制探究性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可能捕捉到学生课堂讨论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有时即使准备很充分,在课堂上教师也可能被学生问住.因此,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行动研究和海量阅读,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篇5

一、 抓住精髓,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

参与式教学策略,强调儿童学习的亲力性、参与性、全员性和合作性,倡导教学以学习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求异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师生共同协作、主动参与,开展知识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设法使课堂教学成为平等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鼓舞、共同活动、共同进步的过程。课堂应具有浓厚的求知氛围,教师要按照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实际创设游戏情境、竞赛情境、故事情境、动画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表演、展示、感受、交流,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写,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只需注意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扮演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动作用是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来体现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学习,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通过动手操作来参与。喜欢动手是学生的天性,教学时就应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逐步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的转变。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这样既满足了爱动手的天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2、通过小组讨论来参与。讨论能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表达意见,通过操作、讨论后,给机会让学生按座位分成小组,说一说操作过程,如在解应用题时讨论解题思路、方法。如中间问题的寻找确定数量关系式,有的学生通过画图进行讲解,有的学生通过找等量关系进行说明,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能力差的同学,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比老师讲解更容易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代表在班上交流,讨论哪个组的解法更好一些,课后留思考题各组讨论竞赛,这样会使学生对应用题有新的见解,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使全班同学扩展了思维,人人受益。

三、平等交流,多向关注中培养学生的情熵

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平等、和睦融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浓厚的师生情感,让师生情感成为促使学生进步的“催化剂”。具体要做到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学生,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弱势群体,设法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个别发言、模仿成为学生体验成功方式之一。要注意参与度的均衡性,即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可将学习困难的学生或内向害羞的学生分为一组,以避免大胆的学生主宰讨论活动。可预先告知害羞的同学在参与合作学习中做些什么,怎么做,让学生有安全感;及时鼓励学习困难和害羞儿童的小小成功,让他们增强自信。 再次,要展开及时正确的评价活动。评价方式可以是自评、互评,也可以是赏析评、指正评,还可以是鼓励评、口号评,如“棒、棒、棒,你真棒,我比你更棒”、“夸、夸、夸,我们都是顶呱呱”。通过每一次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精神振作、再接再励。最后,要关注各小组活动的进展,使小组活动各有成效。对小组讨论进展快的要让小组总结并介绍经验,帮助其他小组更有效地学习;或者准备一两个备用活动,让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在活动中等待其他小组;对行动迟缓的小组要确定时间或设立处罚项目,如唱支歌等,激励学生齐心协力尽快完成任务;也可以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成员去帮助其他未完成任务的小组,或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做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四、资源共享、团队协作是参与式学习凸现的特点

参与式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资源共享的好处、团队精神的重要。资源共享能让学生、师生之间的知识相互补益,也可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一般性的教学资源包括字典、课外书、学习工具、教学仪器、师生的经验、校园的事物与文化等。教师是儿童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源,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自己身边或周围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与大家共享。自主学习主要适合于个体化学习,而合作学习主要适合于课堂练习中的小组互相学习。合作时,在团队精神感召下,儿童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感受到集体力量、集体智慧的无穷,也会使儿童竭尽潜能,为团队完成任务尽心尽职,将各自的资源实现集体共享。

篇6

那么在现实条件下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首先就必须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把课堂上传统的讲转向新式的问,以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以问来带动学生思考,以问来启发学生智慧。

那么我们教师又该如何来预设课堂问题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我认为要成功预设课堂问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问题设置要有合理性

所谓课堂问题设置的合理性,一是指课堂问题在数量的设置上要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二是指课堂问题在质量的设置上要不偏不怪难易适中。一节成功的课堂绝不是一讲到底,当然也不会是一问到底,任何一种极端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讲与问的有机结合。同时由于我们的课堂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故意刁难学生,所以问题难易程度的设计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切不可一味求新、求怪、求难。

二、课堂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

所谓课堂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一是指课堂问题的设置要针对文本,二是指课堂问题的设置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任何学科知识的传授都必须依托文本来进行,所以要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必须根据文本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学习过程中去了解知识,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课堂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去设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问题设置要有拓展性

所谓课堂问题设置要有拓展性是指课堂问题的设置依托文本而不局限于文本。因为文本的存在是为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逐步深入的了解,而不是让学生纯粹地去学习文本,所以在对文本了解的基础上,课堂问题的设置要有外延性和拓展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终实现相关知识点的条理化和系统化。

四、课堂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

篇7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高中生物;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都在进行全方面的改革,课时偏紧,课后作业时间的锐减和学生的不重视程度等都成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制约瓶颈。那么,在新课程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前提

有效备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简单地课前准备几十分钟就可以的,我认为新课程下的备课是一种动态的、长期的备课。教师要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能够密切联系生活,了解青少年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努力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用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设计教案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案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愉快接受知识的同时,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条件。

例如,在组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时,了解到学生缺乏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再加上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观察四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氨基酸结构通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完成本章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保障

1.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和调整课堂教学节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重点问题重点化、简单问题简单化的教学方法,加快课堂节奏,使得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并且又能全面掌握知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做到节奏缓急交错、教学内容疏密相间、动静交替、布局和谐,要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这样就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情绪的兴奋点和思维活动的持续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但很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以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因素应该取决于老师。教师要合理安排每次合作学习的时间,力求高效,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对学生科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明确和清晰,合作学习的难度要适中,合作学习的对象要是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而应深入到每个小组中,了解每个小组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小组合作后得出的答案不能全盘否定,要具体分析,找出正确的一面,同时也要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补充和升华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从而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学生如果养成了这种学习习惯,那么即使在课堂之外,学生也会积极开动脑筋。只有会思考的学生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动提问不仅是思维独立性和创新性的印证,更是发掘强劲的思维动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要从正面来评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所采取的解决方法,不要因为学生问题质量不高就责怪和批评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对于高中生物知识中所涉及的实验操作和生物模型,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勤动脑,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感悟摸索生物知识的真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用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胡宏亮.浅谈新课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1(24).

篇8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课堂

一、小班化实施背景

小班化教学在中国可望而不可即,是教师学生极其羡慕的事情。由于我国过去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制约,小班化难以实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质量的期望值也提高,对优质教育有了更高的需要,小班化教育正是社会需求与经济发展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关键是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实力增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小班化在我们地市已经试点,相信不远的将来,会在我们学校实施。

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并具备生存技能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如今,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正是基于“以人为本、关注人格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深入到基础教育的领域而进行的前瞻性、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二、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真正实施小班化教学,达到小班化教学之功效。应转换师生角色,加强情感交融,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方案。例如,让学生当“小助手”活动,让学生教学生,教师要当“学生”。为师者要做好管控,适时适度进行管控和调节。教师与学生建立“互信畅通”的情感通道,确保师生间能正常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获得满足感的同时获得情感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小组教学实践策略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深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学生角色的设置要结合学科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和特长。角色的扮演不仅改变了师生的传统关系,而且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三、小班化教学课堂建议

1.注重师生关系的平等交流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关注下有所提高,得到健康积极的发展。我们所说的平等交流,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同样的要求,而是结合学生自身素质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交流和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特别要关注问题学生,要做到思想交流在前、知识传授次之的顺序和节奏,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教师的关爱。

2.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不仅是形式的开放,关键是学生思维的开放。要求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运用开放性题目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性。教师要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课堂,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3.营造互动环节,展现课堂活力与生机

教师要学习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交流互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放下“架子”,力求每节课都营造出一种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一种自然大方的心情出现在课堂。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交流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或者小组的群体效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成效之目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分组学习、小组讨论中掌握新知。合作互动的基本要素是:结合某个话题或者热点问题进行积极配合,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自我纠正,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先进方法与技巧,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善于倾听,准确表达,不断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提升自我。

4.注意正确把握课堂评价机制

推荐期刊